一个演员的生活笔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2 05:56:36

点击下载

作者:李立群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个演员的生活笔记

一个演员的生活笔记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一个演员的生活笔记作者:李立群排版:JINAN ENPUTDATA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8-31ISBN:9787020130795本书由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

替台湾的《表演艺术杂志》,糊里糊涂就写了近十年的专栏。大约是前五年,他们把稿子拢在一块,替我出了本书,问我书名叫什么好,我就随口说了一句,就叫《一个演员的库藏记忆》吧!然后书也就顺利出了。

到了内地,一家出版社说我们也想出版。我同意了,结果书名被建议改成《李立群的人生风景》……也行,我没什么好计较的。再版,改回来,也行。

这回,我把第二本要出的文章,一篇一篇校订了一下文字。坏了,写专栏为基础所展现出来的书,随着时间的延长,内容的感性和事件,会越来越薄。其实我早就感觉到这种现象的存在,何况我并不是学中文或者学写作的人,稍一话多,文字和语言的深度,好像都已经到了尽头,脑子里浮现出什么就写什么,组织的能力几乎都不再依靠了,又不想抄谁的,怕丢人,临时抱佛脚又谈何容易,佛在哪里都不知道。

所以,能看到这本书,又能看完它的,我是真佩服您。我希望这本书,客气中有它的坦荡荡……2016年5月18日 台北Chapter 1演员杂记莎士比亚来了吗?

莎士比亚来了吗?这句话的意思对我来说,就是戏排演得怎么样了。那么,排得怎么样了呢?还真不好说。有句中国话是怎么说的啊?“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不对,好像有点扯远了,我是真想逃避现实,可既然要谈,也不能躲着不谈,那就谈吧!

我觉得,目前为止,排戏已经进入“紧锣密鼓期”,还有“十五天”的工夫,我是丢三落四,似有似无地在找着、摸着,眯着眼睛再看着“奥赛罗”这个角色,说白了,就是进步很少,令人担心,极不靠谱的感觉!那怎么办?大家都等着看呢?不是看笑话,看笑话的人一般不会来,是看戏,看好戏的观众就要来了!哎唷!压力太大了,“奥赛罗”如果是我,他就不会有什么压力,太多事情他都是往前冲的,在战场上,他是百战雄狮的主人,他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不断强调的“真龙不死”的真龙。我不是,而且差别挺大,我经常都只是个“卒仔”,现在说这角色太难演,似乎太迟了,会有这想法,不也是个“卒仔”?

这些,奥赛罗还都没有,他连自己没有爱的智慧却又爱得太深,这一点自知之明,都非常的觉醒。杀了自己最亲爱的人,毫不犹豫地交出自己的生命,为了求平等,为了尊敬一种真正无私的爱。他的妻子苔丝狄梦娜做到了他没有做到的,他又进一步赶上去做他该做的事,最后,临死前,向自己下刀前,还不忘记军人本色,或者说他内心深处的一个渴望,就是能“成为一个威尼斯人”。所以他的人格天生自大而勇敢,不会开车却开了一部赛车的野牛,说完了,道尽了,人性里的忌妒,强烈的台词,多元化的欣赏角度,不同口味的诗意,让忌妒变成了“P5”汽油,把这个赛车,玩命地推上了针锋对决的高速上,后来那个“针”跟那个“锋”,还真不是在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已,是在说每一个人自己。自己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管你谦不谦卑,暴不暴力,自不自大,糊不糊涂,自不自卑,当忌妒来袭时,谁都保不准会走火,会爆炸,你几乎会完全变了一个人,虽然你还是原来的你。

在知道了、或者说已经建立了奥赛罗这个角色,能够被运用的材料,比方说,他是黑色的摩尔人,在种族歧视的威尼斯白人社会里,没有在低下阶层混,反而是威尼斯王族贵人所要仰赖安全的砥柱。他有过多的社会高傲,衬托着天生种族所带来的过多的自卑,心理因素上其实是一个火药库,还是个没有警卫的火药库,炸到谁,谁倒霉。

但是以上是说他这个人,而当人变成角色,要被拿来演的时候,除了勤加练习之外,我们还经常会去寻找的一种“微妙关系”,这个关系,可能是跟角色相同的一种经验,也可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一个因素。戏快上演了,这是一个美丽的竞赛,是像雅典奥运开幕式里,那么精准美好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再现”?还是一场为求生存的残酷杀戮?都在我心里上演,我只能默默地看着它们,自长,自灭,一直到演出完了,他们对奥赛罗,起到了什么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看戏的时候,或许就会看到一点,一次很不同的演出,奥赛罗自己的针与锋的“对决”。

我不想用比较过于正经的用语,严肃地来谈我现在的排戏工作,我既写来吃力,你也难以十分体会,只能自顾自的,想到哪说到哪……

除了“忌妒”是《奥赛罗》一剧的主题之外,在这篇文章里,如果还能闻到什么玄机,或者气味,也是因为来自这出戏的、还没演出前的一些心思。

奥赛罗的命运和他的爱情生活,让我想起了年轻时看过郑愁予的一首诗……来自海上的风,说海的沉默太深,来自海上的云,说海的笑声太辽阔……只是想起了而已。

我现在还演出奥赛罗的呻吟,他杀了爱妻之后的呻吟,宣泄着的懊悔,突发而不渐进,必须要有真实的,被打击过后的承受感,而且极其深切……好写,不好演。那种懊悔的哭泣,似乎也透露出“新生”的感知,但是最爱的人已经死了,新生的意义也被淹没了。然而演员和观众是生生不息的,看完了这个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只要您没睡着,您看得下去,那您就可能在别人的痛苦与懊悔当中,看到自己的生生不息,“自强”不息。

如果你来看戏了,也看到了这个感觉,那,莎士比亚就算来过了。2008年9月《奥赛罗》演出剧照两次教训关于演出《针锋对决——奥赛罗》与《傻瓜村》

参加莎士比亚剧《奥赛罗》的演出,成为我这一年多来无法忘怀的某一种挫败。倒不是我接受不起表演上的得意或失意,而是在排这出戏的过程中,我几乎都在跑医院、住院、检查、复健,还有个“误诊”加在其中等等有关于生病的问题,浪费掉了许多宝贵的排戏时间,让我心痛,耽误其他主要配戏的合作演员,使他们的发挥也受到影响,让我更感到遗憾而内疚。因病无法专心排戏,演出“对不起观众”

而且要命的是,票还很早就卖光了,这意味着观众是等着要看一场好戏的。我汗流满面、背后湿透地苦撑着在高雄演完了首演的头两场,虽然我绝不会让台下的朋友看出我有状况,但是,任何一出戏,就是要上演了,才更清楚地感受到一个戏的轮廓、演出的好坏以及问题的所在……我颓丧地在后台,在旅馆,在回台北的巴士上,极力地反省因为我在排戏的期间生病所造成的问题;一一地找出奥赛罗这个角色所没有做到的地方。排戏就是排戏,“排戏”这件事情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可以让演员在能够放松的情况下,冷静地、涂涂抹抹地去找到一个表演的方向,表演的点点滴滴,尤其是表演的方向,也可以说是目标吧。当一个角色的方向和目标确立无误的时候,比你在台上拼命地、专注地演出都重要。当戏已经上演的时候,如同箭已离弦,火箭已经升空,不能再退回排练室里,修理修理这边,改动改动那边。而且,《奥赛罗》从高雄首演,继而新竹、台南、到台北城市舞台,我愈来愈觉得我的表演单薄得像一张纸,愈来愈多排戏的时候没有办法去顾虑的问题、没有办法去发掘继而去练习的情节,一一在我脑海里萌生出来,原本还以为自己经验够多,反应够快,应该可以在对角色有过仔细的研究之后,似乎就可以八九不离十地呈现出来——大错特错,简直荒唐。

但是病倒了是真的,票也不能退了,眼看着一定要对不起观众了,心里头闷的……找不到任何借口来安慰自己。你是一个几乎什么仗都打过的老演员了,怎么可以不知道体力的维护是不可大意的事情?舞台剧演员,哪里有资格生病?尤其这个腰椎间盘突出的病,是累出来的病,我怎么可以让自己的体力精力累到失控,累到老天爷都让你躺下了,站也站不直。没有时间去开刀,就躺着或坐在排戏场旁边看别人排,自己只能用嘴巴跟他们对词,中途又跑去看病、针灸、推拿等,我不敢难过,但是心里想哭……演出的评语有人说:“伊阿古像个好人,奥赛罗变小了……”说得没错,而且说得很客气,戏已经上演,改动起来非常危险,但是我必须得去改,尽我的力,改到不能再改为止。在第一波的演出结束后,我忍着自己心头上的羞辱,默默地把自己全部的台词,重新地练了再练,去重新想每一点转折,想尽办法把他们在第二次加演的时候,重新呈现出来,中间隔了一个月,我觉得好多了,只是前面几十场已经看过的观众怎么办呢?说抱歉吗?一点用没有。再演一次《奥赛罗》,让我的身体没有病,已经变成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且也弥补不了对观众造成的损失。个人状态不好,连累了其他演员的努力

我个人的状态不好,影响了别的演员,也连累他们的努力。比方说金士杰所饰演的伊阿古,在排练的时候,我看到他是如何努力地检查自己的表演,练习各种心理情况,调节自己的声音、情绪,尽力地可以让自己成为不留痕迹的骗子,面对着雄狮一般的奥赛罗,甚至还害死了他。结果呢?我的体力让我没有办法参加排练和参加讨论的次数太多了,所以也直接连累了金宝在台上原本可以使出的力气。一个演员练习得很多,很细;另一个演员几乎没练,自然就粗糙。不了解内情的朋友,是很容易会把金士杰所精心设计的伊阿古,看成是一个“也算用心良苦的好人”,因为他表演得精致,反而使卑劣性的色彩降低了,甚至于还会认为李立群无力招架,金士杰过于抢戏了(抢戏这种行为,是金宝的个性里和他的表演涵养里,绝对不会有的事);而且,李立群怎么会把一个大将军,在节目单里还诠释得有声有色这么好听,结果演出来的形象,倒像是一个心事重重的士官长了?其实,这些都是给那一场不该生的病给闹的。在台上没能够接住伊阿古的戏,内在的个性和气质,也没能给伊阿古造成一定的压力,戏自然就不好看了。奥赛罗深爱的妻子,没演出来深爱;妻子深爱着奥赛罗的表现,当然也是孤掌难鸣,也是会被连累的。这些,如果换成了其他演员生病,我的表演同样也会被连累的。在台北加演场的时候,虽然我已经尽力挽回了许多,但是也尝尽了自己跟自己的角色的一种“针锋对决”了,有一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真不好玩。只是想提出来跟后来搞舞台剧演出的朋友们,聊一聊,勉强成为一次经验报告吧!大意误判形势,演出让观众失望

而《傻瓜村》,是《奥赛罗》过了一年后的演出,我的伤病早好了,但是对不起观众的感觉,比《奥赛罗》还严重,我想扑过去救,都没有机会。更可恨的是,票又全卖光了,观众场场皆有错愕!怎么看到的戏,跟宣传的海报、宣传媒体上讲得这么不一样?其实我在宣传一个演出的时候,从来不会去骗,或刻意去诱导观众。我的原则一向是“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就行了。但是这次宣传的海报上,说“尼尔·赛门喜剧……李立群喜剧……”这两点把很多人唬住了,许多许多朋友,会认为是一出上乘喜剧,对它有很多期待,而我们并没有事先说它是一个“实验”性很强的喜剧。我的心情是五味杂陈,观众在谢幕的时候,分配给我及我们的掌声,我像是看到一封来信一般地清楚,明白。《傻瓜村》为什么这么让观众失望,我有几句没说的真话,赶快说吧!《奥赛罗》犯的错是我生病了,让自己过于劳累,没有警觉到体力的透支,一般这是不可告人的错。我得在这里说,《傻瓜村》是我大意加太大意,连剧本都没有仔细地看过,光凭多年以前看过一次的记忆,就答应演出了,而且排戏时间不到一个月。加上这个剧本,我们莫名其妙地、没有小心地、就认为它会是一个很容易就讨好的剧本。其实不然,它之所以没有能成为百老汇的商业好戏,却又是北美许多戏剧系的学生爱拿去研习演出的剧本,那么里面必然有一些,不是那么理所当然的,需要演出的人更加研读和讨论的篇章在里面,说白了,就是一出很难演好它的戏。隐藏东西方文化隔阂,喜剧更难演

为什么呢?一般我们在看悲剧的时候,不管是东方的京剧或能剧或英国人古代的莎士比亚剧,凡悲,必有民族相通、人类相连之处,容易了解而产生共鸣!观众心里容易有准备。悲与喜的素材,虽然都源自生活,却各有不同,喜剧尤其需要生活中的共鸣,台上表演的人和台下看戏的人,必须能够共享同一个背景,它是很容易就会有地域性的。尼尔·赛门的喜剧虽然是写给全世界的人看的,但是美国的观众看了会更有默契;就像北京的相声拿到台湾来听,不见得受欢迎。又比方说,我们现在流行说的“抬轿子”,对老外来说,要怎么准确又快速地去翻译呢?所以《傻瓜村》里面又暗藏着很多东西方文明的隔阂。观众好不容易高度关注地去买了票,结果看完了戏……花钱认栽,很包涵地在网上骂了几句,就算过去了;惨的是,我全看到了,而且我比谁都明白是怎么回事,是怎么失职所造成的。怨不得经验不够的小男主角,他连为什么会参加演出都不知道,能不能退出不演的权力都没有,全是大人们帮他决定了,他只负责往前冲,所以我还得十分感谢他的心无杂念,他的初生之犊不畏虎,而且还挺压得住场的。对年轻的他来说,收获最多,而且挫折比成功的经验更具有成长性;也怨不得本来就想要两全其美的导演;全怨我,怨我这个被人称为台湾舞台剧最老鸟之一的糊涂蛋。

君子报仇三年不晚,“仇”是我把事情搞砸了,报仇是给观众报的,时机成熟的时候,请允许我再为您上一次菜。

常言道:瓦罐不离井边破,大将难免阵头亡,打遍天下无敌手,碰上钉子就完蛋。2009年11月十七年之痒

恰巧是十七年之前吧!我在表演工作坊时,第一次看到这个美国剧本《Last of the Red Hot Lovers》,我们现在把它翻译成《十七年之痒》(其实不叫翻译,就是改名字了),有一些些改编的地方。精神不去改变,改得还不错,我很少说我的舞台演出不错。这一次的排戏虽略显匆忙,但是演出还是可以的,所以票房上的比例,口碑好像大于宣传,这在小众传播的舞台剧来说,是最好的现象,观众说你好看,看的人自然会多。每次谢幕的时候,老演员听得到一片掌声中的主要情绪是什么,所有的辛苦,也就有了一个归宿,放心地回家休息去。《十七年之痒》的演出有没有什么不好?或者是差强人意的地方?当然有,而且还不少,但是我不想在这里说,也不是护短,是希望留给看过的观众,去开心地、大方地,或者激烈地去批评吧!这个戏,我没有那么多不安,我会毫不设防地去接受各种评论,倾听各种感受。

心里面,反而不自觉的在渴望下一次想要演的戏。十八年前还是十九年前,我在表坊演了阿瑟·米勒著作的《推销员之死》,当时也真是年纪不够,回想起来,那时我根本不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总是叫人感到无力的,尤其是父子之间的一种。父亲望子成龙,儿子以父为荣的两种热情,一旦被事情破坏了,双方都必须承载着失去“爱”与“希望”的痛楚。那种痛,天下当过儿子、当过爸爸的人,都能体会一二,或者有无边的痛苦感,让人不禁会想到,“爱”真的就会是一场苦难吗?爱这么容易就会遭受到意外的打击吗?如果爱就是要克服苦难,并且对苦难进一步做出拥抱,才能使一切苦厄消失的话,那么《推销员之死》的主角就像许许多多的爸爸一样,他们爱的力量,其实是有限的,所以最后他付出的爱是悲哀的——走向毁灭,自杀了。当然爱的极反面,往往就是杀戮,那是对不懂得爱的人才容易发生的,这些在《推销员之死》的家庭中都有发生。再加上,当时抑郁症这个名词,社会还不太熟悉,我在角色的揣摩上多少有点瞎子摸象。如果我现在能再演一次这个戏,以上所说的情形应该都不会再发生了,到时候台下哭的观众,男人会更多。很奇特的一个剧本,观众会静默地看,激动地看,戏会给人一种不由自主的深沉的感觉,一种无可言说的父子情怀,天下父母心,天下父母心,啊!

看完了戏,你会痛苦。虽然它让你花钱买折磨,但是它也会带给你清醒的知觉,更珍惜你过去的懊悔,如果我们能再演得好一点,我们自己都会步向超越、提升。可是,排戏的时间要够上加够,演员要愈强愈好。因为这个剧本是真的不好演。

演员的道路,是一种迂回上升的历程,永远是翻过一山又一山,跨过一场又一场,永远是对昨日的某一种舍弃,某一种跨越,某一种翻过。而翻过不就是一种倒转?如果我是有反省能力的演员,应该永远是一种:觉今是而昨非,而且不觉昨非就无法悟到今是。《推销员之死》的当年演出,我后悔过,所以在某种意义下,我可以在“懊悔”里成长,在下一次的演出中,我会重拾它,不怕它会丧失。

一般人在生活中想要重新去希望一件事比较难,这一点演员就比较幸运了。我上回其实演得不好。不怕,又没让我赔钱,可是赔了名声,赔了观众的收获。但是我可以真心地去盼望,去珍惜,珍惜这个戏被重估的机会。

来年,让我再演一次吧!好剧本生生不息,好演员自强不息。我没说我好喔!我静静地等待着下一次的逆转。2011年2月月圆之夜

这天是中秋,我在赶这篇东西,此刻的月亮又圆又亮,好像跟古人都能见面了。月圆之夜,话多,事多,爱情多,在古代,据说战争也多。

既然月都圆了,又没有“云妨”,我就来唠几句心里话。可以是解构性地看,也可以是建构性地想,随意。希望有人相会即可。最熟练时,也是最难看清自己时

有一年,在台北排演一出舞台剧,由美国电影改编过来的。

第一次读剧本没看出什么毛病(这是经常有的),只是小修顺了一下。开排,老鸟了,没有太多的担心。排了几天吧!老板来看我们粗试的整排,旁观者清,看完后她很严肃地跟导演开了会。意思是目前这个男主角(我演的),看起来过于坏人了点,是不对的!应该是观众要透过这个坏男人的心理过程,去看老婆们如何面对女人的处境,进而挽救婚姻……我很同意她的观点和观察。那么,改!停止排练了三天还是五天吧!(这是少有的)太应该停,也太应该改,但是一定改得好吗?

问题的二次发现,往往是排练一个戏最难的地方。我是最老鸟,导演是中鸟,其他的演员也都是优鸟,按部就班,每天排戏都准时开始,暖身,暖嗓,逐场地反复排练。戏,由模糊进入具象,由单一渐渐地有了张力,在演员最接近熟练的时候,也往往是最没有能力看到自己真相的时候,尤其我,好像还算是一个资深、权威老鸟,许多谦卑而实惠的感受,会不明就里地进不了排戏间!丰富不到戏这一点,不一定是所有剧团的问题,但是它普遍存在着,其实,我就是再大意,也意识得到,这个戏可能没那么好看,自己所饰演的三个不同角色,一定有许多地方是要改的。但是,时间到了,要交卷了,上台,首演开始……

舞台剧这种剧,创作或者排练的时间和过程,几乎全部地影响到了它的结果。

当那出戏上演后,基本上都是满座,我心如刀割,有这么多人要来看我并没有把握周全的演出。随着观众发出的笑声,演员愈来愈被鼓励着,也愈来愈以为自己演对了,没有笑的观众,在思考和失望中的观众,礼貌地坐在观众席,演员是看不到的,戏被笑声、简单的欢乐声,强迫地再次包装着,戏歪了,还是薄了,还是幼稚了,还是俗不可耐了,甚至还是根本演错了,台上的人,都很难察觉了。到后台来探班的朋友,既然来恭喜了,说的话当然就委婉了很多很多。几个月后,自己偷偷看录下来的光盘,心如刀割。就这样,割了好几个戏了,我哪还有脸、还有工夫,对别的剧团说三道四、品头论足。全怪自己,因为我是最老的鸟。戏成功,但成熟吗?《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是成功的作品,只是成熟或不成熟,见仁见智,连排戏的时间加搜取资料的时间,共有半年才公演。《暗恋桃花源》算得上近二十年一个经典集体创作,排了将近半年!《这一夜谁来说相声》已经有经验了,还创作了四个月,排练依然差强人意。《台湾怪谭》,我跟赖声川,天天排,天天讨论,弄了三个多月,演出后效果虽然好像不错,其实,是不成功的,因为我们想做的是单人表演的“stand comedy”,或者是“单口相声”,但是中间走进了类似散文式的说书形态,只是观众似乎接受了。但是我们两个都知道,它是在演出之后,边演边改了十几场以后,才救成那般。

说这些,是给后来需要的人看,就像当年,无知,却又无法知道的我。我,李国修,赖声川,表演工作坊创立后的第一个戏《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赖声川,我,李国修2011年在上海戏剧谷的合影,这是一张让我有些心酸的照片演员修养训练的使用期限

最近尤其深有所感,如果演员的一生是以表现情感为主要工作的话,那么情绪的起伏,对一个演员的生活和表演工作的影响都太重要了,有的时候还真是天真地羡慕出家人,可以抛开太多的情绪,每天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让自己进入一个禅修,或者说,情绪极不需要起伏的一种状态,哪怕是五分钟也好。

或许我想得太过天真,隔行如隔山,出家人当然也有情绪起伏吧,可能还不输给未出家的人……人与人之间,演员与演员之间,真像是一条河,有的时候涨潮,有时低潮,有时干枯,有时泛滥成灾……情感表现和与人相处的关系,不管你修养多好,原来它们从来就没有真正地老实过,或者是说,从来没有长期的稳定过,自己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地雷,甚至一发不可收拾到后悔不及的地步。

演员虽然都是演员,但是质地、个性、训练背景、区域的文化不同,年龄、性别的不同,常常会因为一点点细小的摩擦,而失去互相信任、互相尊敬的能力;演员是一种情感丰富的动物,却不一定都能找到稳定的韵律,不论你多想演好一出戏,或者再专心地去演一出戏,都还是会有一些人性里面来不及学习、或者来不及丢掉的东西,阻碍和影响你的表演,甚至生活。

暂且不谈创作,六十岁的人了,生活和工作的两种情绪还是经常会打架,闹矛盾。无端的兴奋,短暂的欣喜,偶尔的平静,难防的抑心,突来的愤怒,可叹的抱怨,时而意气飞扬,时而意兴阑珊,有时也会激昂慷慨,甚至咆哮以对,这哪是耳顺之年的人啊!不只我这样,我妈妈今年八十九了,有点力气,她也会向我们咆哮一下,也会生气好几天,也会意兴阑珊半个月左右。我说这些事的原因,可能是我想要愉快地工作而不得,想要心无挂碍,但是全无考绩可用,所有的演员修养训练,搞了半天,原来都是有使用期限的。我是说我,不敢说别人。

难得碰到一只好大的猎物,赶快拉弓上箭,结果见猎心喜,要好心切,让它跑了,甚至把自己伤到了,“耐烦”原来也有有效期的。那么演员这个情绪表演的工作,凭良心说,要用什么作为“度”呢?人类的天性,他的内心,一如他的身体,不应该说谎,说谎了也没用,他有他的韵律,不会一成不变,也不该一成不变,这个可能就是命运,或者说是天机。因此我还能怎么办?只能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尤其是因势利导,我最近常常在思考这四个字,为了要让自己辛苦而大量地工作,能像水一样流畅,而不要崩决泛滥,我到底是要筑高堤防,还是要挖深河道,现实的工作环境这么地局促……想把一个戏演得稍微好一点,要跟这么多你意想不到的人接触,而且是由内心的接触,这永远是一个演员要预防要练习的事情,我干吗要说这么多悲观的事呢?因为我最近正在伤害一个演员,我也相对地在被伤害,而且,无解。老天保佑吧!

人类精神的导师们啊!孔子啊!老子啊!释迦牟尼啊、苏格拉底、耶稣啊!请你们一起穿着一身紧身裤,让我看看吧!不要再显得那么宽松……

我的内心太需要宽松,宽松地待人,宽松地待己。或许说,我太需要大声地笑笑了。我不想再穿得那么紧了。2011年11月创业年代

这四个月来,从初秋到冬天的中间,我一直在拍一部戏。我饰演的角色由四十出头到六十岁左右,是浙江里安山里的一个农民。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自觉到一家人要走出山村,去到城市,找发财的机会。一个人会举家从老祖屋迁居,甚至用流浪的、捡废品的方式来维持生计,又要寻找任何商机,这个觉悟性、冒险性、毅力都要付出很多很大,否则,不是寸步难行就是打回原地,还消失了理想。当“风乍起”,往往会“吹不皱冰封的池沼”。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当心理没有准备好,心胸还没有张开,就算他读过很多书,也不见得能知道下一步要怎么走,或者是现在要怎么办?如果不能下定决心,充满斗志,终究还是会隔靴搔痒,于事无补。

创业之初,一遍又一遍的失败,有点像演员排戏时,一遍又一遍的摸索,在失败和摸索的同时,也得到了化经验为知觉的成长。那个历程,对个人,对国家社会,都是绝对重要的,而且只有在经历的时候,我们才能掌握它、感受它,否则,只是“听说”,或者“自我幻觉”而已。也就是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并不是一开始就有一份很精密的计划,一气呵成。而是下定决心,认清楚世界和它的关系,认准了发展是硬道理的方向,在主观客观的时机当中抓住了感悟。正如一切美好的事,一样需要恰当的时机。所以有建设性的失败,再多次都是有意义的。有意义的好书自然就不厌百回读,因为每次都有收获,好戏不厌百回排,因为都有观众喜欢。但是在这些“不厌”的经历当中,他也在等我们的心灵做好准备,达到成功、成熟的“时机”。所以时机才是造不厌的动力,反而不是好或者不好。好不好有的时候只是见仁见智而已。

我不好意思说拍这部戏有多历尽艰辛,但是一百多个工作日,让我对一个角色和社会互动的关系,却是感受良多。像这一类的电视剧并不多,因为它不是爱情片可以参考古今中外的题材,它也不是典型的政策片专打高空、重宣传,它只是默默地在诉说一个家庭,在温州这个先发城市里,如何演变从“无”到“有”的过程,一个取材于生活,却又不掩盖事实的创业片,以一个小人物的家庭活动为缩影,写意了中国改革开放在经济上的成功。

温州,总人口七百五十万,却有两百万人在外经商,足迹遍布中国城乡和世界一百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早的民营经济始自温州,集体经济(股份制),以轻工业为主的经济,一种两头在外的经济,走出去的经济,构成了“温州模式”。温州商人,被称为“东方犹太人”。

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穷则变,变则通。中国人的创造力,似乎总是在磨难中成长;在不断地学习前人的成就;在古今集体的切磋与讨论之中“精益求精”;在既有的成就中,默默修正,有所发展;从没有计划中的体会,变成有计划的主导权的掌握。这个年代,就是我刚刚演完的、你我的《创业年代》。《创业年代》这出电视剧又名《温州一家人》,这是我第二次用文字提到它。希望中国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们,不要太急。因为你们的步伐已经太快了,成熟的企业好像应该是“快跑”和“慢步”同样重要,希望中国的年轻人,要“耐烦”,不要被进步太快的社会搞得晕头转向,而打乱了你们的初衷,迷失在改革开放难免会有的乱流中。过好你自己,把假的先变成真的,伪就伪,善就善,千万别上了伪善的当,像我一样,那对未来就会哑然无语。做一个好人,过好日子,需要的是勇气,而不是机会,机会天天都有。做一个好人,或者一个老好人,改革开放的大潮,才不会走歪,走散。社会是你的,而不是你是社会的,一切,由你的善良和勇气做起。那么再令人失望的社会,都能够历百劫亦可以复生。2012年2月温州一家人

在中国的温州山里林间,穷了世世代代的一家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来了,举家冲出了一成不变的贫困生活,却闯进了一个未知的明天。没有受过学校教育的户长周万顺,是有目的的,一个坚强而热情的目的——让世世代代的子孙过起好日子。

可是,生命从来就不是一个稳定的事务,稳定,只是文明的制约或制度造成的,而且会自然有它的韵律存在的。那么,在诡谲多变的大环境中,现实的人间虽然很局促、很样板,但是人们想象的天地,却可以何其宽大,辽阔,深远……

周万顺一家人,有的时候为了脱贫致富,去拾废品、抢废品、卖伪劣的鞋子,甚至到生产伪劣的鞋子,后来遭受法律的制裁关在牢里,他又得到了反省和再出发的活力。没有知识和经商经验的一个农民,眼神里几乎透露出来一种像动物在寻找食物、商人在嗅闻商机的眼神,从不间断。

他把九岁的女儿送到意大利遥远的国度,托在失去联系的亲戚家中。女儿一去就好像断了线的风筝,把自己交给狂风,在命运的摆弄中,绞尽小脑汁地去生存。一个小孩在他乡异国,是很容易在流浪中迷失,或者毁灭的,但是她没有。儿子呢?想出国,十三岁了,而周万顺不准他出国,父子之间总是意见不合,常有叛逆或者父对子的家暴产生,后来儿子受不了父亲恨铁不成钢的教育,多次的争吵、顶撞、沟通、相拥,又撕破了脸,又再度互相关怀、互相谅解。儿子不再被荣华富贵压迫,只安心与陕北高原上的牧羊女,过着一路争来、寻找来的幸福日子,在山区小学里当一名代课老师。

老婆与他本来就有点“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味道,但是赚钱使他们的关系得到鼓舞。只是真的不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了“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勇气和兴趣。万顺的老婆,很希望一家人不要分开,见好就收,但是拗不过周万顺。他屡战屡败,她始终相伴,始终相随,可是最后出现了一段无法沟通的摊牌——去?还是留?她走了,剩下周万顺一个人。全家四口其实都四散在各自的角落,后来,她又回来老公身边,离不开,一家人的感情太深了,她认了,也更踏实了,她的包容和理解成为他永远的故乡,被他紧紧地拥抱了。

其实周万顺这个人,虽说是有一种温州人特有的热情、勤奋的个性,甚至是一种梦幻式的乐观派,但也具备了温州老乡里很常见的一种“赌徒个性”。他的一个决定,改变了全家人的命运——女儿被迫远行,儿子赌气出走,妻子离开遮风挡雨的家,一夕之间四散天涯。他是天生的赌徒,几场创业的豪赌,在没有市场判断、没有成熟的专业下,令他倾尽所有,祖屋、家产和全家人多年的积蓄,全进去了,祭了他的发财梦。他的手气其实不好,名叫万顺却万事不顺,他输过很多次,坐过牢,欠过债,在最四面楚歌的时候,他抬着棺材上阵。这一家人,有的在温州,有的在东北,有的在欧洲,有的死守陕北的油井,一次次跌落谷底,一次次又重新启程,他们几经大起大落的人生,探寻着一个又一个未知的世界,将有限的生涯,寄托于无穷无尽的“际遇”之中。终至——成功(它的定义大概是:不再彷徨吧!)。

而这一家人的奋斗史,如同述说了过去二三十年,温州人充满勤奋不懈的岁月,而且被拍成了电视剧,观众看了大多有励志的感动。温州人看了不一定是励志而已,而是普遍有一种共鸣,再加上一些光荣和深刻的回忆。一步一脚印,温州人已经悄悄地、自然地又迈出第二个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步子,无可限量地走出去了。

这个电视剧,在中共十八大召开期间,由中央一台黄金档播出,一路收视率第一到收播,这个故事是高满堂先生的剧本,演周万顺的是我。我尽力地演出了,也沾光了,继续加油,船过水无痕。2013年1月《温州一家人》剧照,我演出的角色叫周万顺生生不息

年轻时候随着命运的安排,喜欢上了戏剧,先是被黑胶唱片里的京剧吸引,继而去演出的现场看,其实运气还不错,沾上一辈人时代的光,看到了台湾五十年来演出水平最高峰的演员表演,从他们的年轻时光,生、旦、净、末、丑,再看到他们的中年巅峰期,弥足珍贵……

又随着时代的变迁,京剧舞台上的人,愈来愈抽离,甚至快速消失,被迫改行了。让我们深深的遗憾过后,反而看清了一个问题——大概自古以来,“文化”这个东西,还真不是一个好被人控制的事情,已经不被那个时间里的人继续喜欢的时候,往往也就是那个文化要跟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了,一个文化要跟那个社会说再见的时候,必定是被人们的一种新的文化,或者新的希望所取代,哦!原来这个世界上,每当一个新的幸福要出现时,必定会对其他的幸福,形成挤压?仅有的一切 就是“生生不息”

政府想花再多钱,去复兴那些文化,挽留它们的步伐,经常是徒然的。生命本身就是希望,新的生命就是新的希望,在这种生生不息中,一切旧有的“文化”,看似被淹没、淡忘,其实没有,不会如此悲观,它们依然安置在看过它们的“人们心中”。当那些已经不再被广为人知的文化,在以前的许多粉丝或“知心”人当中,得到了安置。如此,在我心中,它们的美丽就更加美丽,它们的哀伤不再哀伤——因为有了新的希望,新的补偿!世界没有停过,一如当年初识戏剧的我,对戏剧的欣赏渴望,没有停过。说到这,我感恩内地观众朋友,让我的岁月不至于浪费和虚耗了。

没有一门艺术是绝对的,我们原来所喜欢的东西、所爱恋的事物,都不再是“仅有的一切”,随着时间、随着生命带来的希望……都他妈的会被取代,没有什么“绝对优秀”,也没有什么“不过如此”,这个世界的舞台上,仅有的一切,就是一个来自于天地之间的——生生不息。

所以,回眸一下自己亲身参与过近三十年的“舞台剧”……有过创作的热情,也有过幼稚的错误,有过许多观众的喜欢,也有过更多该被人知而却未必被人知道的错误。尤其是台北舞台界的各个剧团,过于自我肯定的普遍性,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观众的哀伤”;而自知自觉地愿意去揭露自己的不足,让后来者可以有前车之鉴的文字或态度,其实并不常见。“文艺”这块领域,缺少了不可或缺的“文艺精神”,却被商业考量、商业机密给影响的时候,莫名其妙的骄傲与惧怕,都会弥漫在各个剧团中,剧团团主的人心,就容易失去自我作主,而被外界的宣传和炫耀给恶性循环……不承认错,夸张地说自己好,容易被批评激怒,总把反省着重在票房而不在作品。自古以来,承认错误,分析错误,本来就不容易,让当事人自己说出来,更是不易。

几个重要的剧团,都快三十年了,创作和生存,变成团主们的一个孤独的行囊,每个人必须亲自背负。每一朵花,只能开那么一季,但是花树(观众)会继续存在,春天继续来……所以我才敢说:舞台上的那个“仅有的一切”不是某个作品,而是来自于天地间的、互相影响的“生生不息”。学会不自恋自怜 是重新成长的开始

不骄、不惧是真自由,多年来在付出的舞台人啊!希望你能够在坦然付出之后,获得真正的自由。看戏的人太聪明了,永远没有“绝对优秀”或者“不过如此”的演出,只有诚实与不诚实的态度,而已。你们自己看着办!我不作主很多年了。

生命就是希望,新的生命就是新的希望,它们学着以前的一切,去推翻以前的一切。已经开过的花儿们——学会不自恋,或者不自怜,是重新成长的开始!不管是干什么的。

请各位文艺界的精英朋友,或者我认识的朋友,一块手拉着手,吃碗馄饨去……

我们之所以会形成亲密的关系,在于多年来真正的分享,而不是批评。分享欢乐,分享艰辛,分享痛苦,分享哀愁,分享思辨,分享愤怒,分享寂寞,分享错误,分享……2013年6月活法

我现在正在中国青岛拍一个电视剧,剧名就叫《活法》,顾名思义,是想让观众看到一些人活着的方法,或是说:活着的态度吧!

剧情大意是说一个退伍军人,下海从商,在兵不厌诈的商场做了违法的事情,被判入狱,下狱前把妻女委托给我这个同僚。我被他在战场上救过一命,所以就承担下了照顾母女俩的担子。而我自己是一个离过婚带着一对儿女的单亲父亲,后来朋友在狱中表现优良,争取到提前出狱,只关了十三年,不短的十三年。

听来这故事应该还可以。剧本如果写得好一点,似乎是可以看到各种人的各种活法……其实不然,基本上这个剧本写的是“四分五裂”“一盘散沙”!但是大家都接了这个戏了,是不可能言退的,整个剧组就是离了弦的箭,可是飞行到了五分之一,就几乎同时发现,目标不见了!

一个戏的目标不见了?!演员就不容易驾驭角色了,甚至觉得失去了自己的价值。互相扶持来共渡难关吧,可是这又不是每一个演员擅于去做的事,当演员在演着演着,演到一半,找不到目标来引导的时候,自己会慌张,又无助,因为剧本停下来修整是不可能的,只能透过演员自己的体验,现场拍摄途中做一些微调,或者在演出每一个片段的时候,尽量让角色像一个人,而非行尸走肉。像一个人,或者像一个人在说话,其实不难。可要整个剧看完之后,让观众能看到一些人活得很精彩,很痛苦,很快乐,很沉稳,乃至于看到自己应该要怎么活,那这个戏是办不到了。你总不能告诉观众:我们辛苦拍了三个多月的戏,叫做“一盘散沙”,真的很散,散到好像都在各顾各的了,演员演自己的,导演导自己的,摄影师忙着指挥灯光,安排摄影机的位子,只拍自己的,不出什么明显的大错,就过,就行。拍到今天三十天了,我看着青岛的海湾,要是再年轻几岁,我会二话不说,跳进海里,一路游回台湾去——气的!

现在不能赌这种气了,知道赌气没用,气死了是验不出伤的,那就跟大家相亲相爱吧!反正编剧也失踪了,导演说,他就算不失踪也改不了什么的。这戏还没拍完,仿佛已经看到价值比较的下风了,以后上片开播的时候,还要回来宣传,宣传一般只能说好,没有人会说如何如何不好的!那怎么办呢?到时候搞失踪吗?不行,这不是我的“活法”啊!

在台湾你不高兴就骂骂人,骂领导骂官僚都没事,这里不行,这里是相对缺乏幽默感的地方,你不小心幽默一下,而且还是在媒体上,是会倒大霉的,所以要与人相爱,要彼此肯定,拍出来的活法到底活不活是一个问题,私底下、生活中、工作中,各活各的又是另一个问题了……看到青岛地铁的工地当中,高挂着两句鼓励工人的标语:“勇于争先”“永不满足”,始终觉得,鼓励性并不大,后来看着看着,如果把“于”和“不”两个字互换一下位子,嗯!就很真实了。

神啊!愿我们时时感觉您的同在、您无止尽的荣耀。让我们的世界,因信心与坚毅而常有光明;也让我们的生活,藉着某些编剧的胡乱编造,而奉献出连我们自己都想不到的芳香;也愿我们的观众朋友,以及周遭的同仁,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世界都充满着您所赐予的光明,流溢着这些在异乡的演员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种芳香。愿我们,时时感觉,彼此与大家,同在!每次这般冥想完,“杀戮”之心就会消掉很多。

智慧如救火,要点在时机。在电视剧里,一般是点不着……惭愧……电视剧里的“读万卷书”,往往只是读到摘要或读结论,“行万里路”,只是坐上飞机,没有经过沿途跋涉的辛苦。

以上,只是我今天晚上的心情与念头,而已。2013年9月《活法》剧照别让人“猜”我们

天下的文章、艺术品乃至教育、爱情、万事万物,都在“表现”;或是说,都在呈现出一种自我的“表现”,有意的,无意的,都在存活期间不停地“表现”。随心、随兴、无心、无性都是表现,许多杂念、妄念,没有结果,没有目的的心思,也都算是表现,只是被不被人看到或知道而已。

所以我们只聊一聊能被看到、被理解的“表现”吧!“表现”这个行为需要地方。舞台,就是一个人类最早发现的、供人“表现”的地方。崇高而又庄严的表现,通常不需要一个众人所瞩目的舞台,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了,活着就是了。

其次的行为,都需要一个属于它的地方或舞台来表现。表现手法又暗示了提供“表现”的人或人们的许多心思、情意。说来说去,表现想被人知道,需要练习,练习到成为一种习惯,而习惯又有好习惯、坏习惯,我们不能让不良的“表达习惯”误导别人,不能让人家老是“猜”我们,“猜”成不是真正的我们,我们真正的情意,尤其是当我们心中有想法或者有爱的时候。心中有爱,不论什么爱,而不加以表达,对自己和对方都不公平,都像杂念、妄念一样,都是一种浪费,一种遗憾,因为你没有准确地表达,他怎么知道你“爱”他?而不是什么别的“心情”?

每次去看一个戏、一个画展、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一个路人,都会不经意地有些收获或感触。不是我厉害,是人家会“表达”“表现”。不知不觉地,也有根有据地发现:分属于十二个星座的各种不同的人,活在这个世上,古往今来地一直在表现,表达他们的心思,他们的艺术。生命行为最大的一块,不是努力,不是懒惰,也不是它们的结果,而是它们的全部,只不过可以分开表现叙述而已,也可只谈中间,甚至只有一个小小的“告诉”,对方以及大众就可以收到了,就有可能知你、认你,或反过来滋养、安慰对方。哦!原来表现的另一层意义,就是要被知道、被鼓励、被欣赏,然后,才接受被批评、被责备。那还等什么,该告诉谁就赶快告诉谁吧!只是别说谎,别把不良的“表达习惯”,放在舞台上,浪费时间。因为“表现”并不是可以被无条件地欣赏或赞美的,跟阿谀或自恋更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舞台下的人确定是想来被滋养、被触动以及被安抚的,所以他们对舞台上的你是关心的,是有期望的,他们才能对你提出鼓励,他们也需要穿好了衣服买好了票,去表现。这样一来,爱才会形成回响,否则爱,可能只剩下自己鼓励自己了,这是很婉转的话语。

在舞台上当一个作品言不由衷的时候,别人是会感觉到的,所以出于不自私而真诚的关怀和责备,和表面没有深切自省的包装,在效果上真的会大有不同。文章写错了或抄错了,要先自知,然后道歉。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势力壮大了,利益既得了,别忘了对别人不要幸灾乐祸,还是要义气相挺、爱的激励,让自己和自己人可以达到成长的更上一层楼。

我说话的语气是不是愈来愈像一个“好为人师”老头?我不是怕老,我是怕伪善,那就真的老了,就没什么好表现的了,“老狐狸”、“衣冠禽兽”,有什么好表现的。

我最近会想到,在二十二年前跟好朋友一起创作的《台湾怪谈》,要不要再来合作一把?第一,我的体力和关怀台湾的心还够不够;第二,台湾已经处在一个更见怪不怪的境界;第三,不要再“台湾”怪谈了吧?至少是来一个《台湾人怪谈》,抑或是一个《中国怪谈》?也不行,中国太“强大”,“不许”怪谈,那我跟我的老朋友要怎么“谈”呢?

我想起了小时候家里的一些对联:放怀于天地外,得气在山水间……春来也鸟语花香,秋去矣山明水秀……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想当然尔。

在人生的舞台上是否传达了“爱”,以及是否有爱“可以”被传达,才是重点,因为人家是穿了衣服买了票来的。说了这么多人生舞台上的事情,我反而突然间忘了,什么是人生?!2013年12月1991年,跟好朋友一起创作《台湾怪谈》,闲暇时拍了这张喜剧真难

中国在去年的一年中,浙江卫视所举办的《中国好声音》,收视率极高,给观众带来了很多新鲜、刺激而又有想象力的视觉、听觉快感,算是电视综艺歌唱的好节目。

可能是成绩和影响太好,所以《中国好声音》的班底,就想依着前次的举办经验,乘胜追击地来办一次《中国喜剧星》的节目,找了四位评审老师,其中一位是我。新的麻烦来了,原因是社会上会唱歌的人,一定比会演戏的人普遍,所以在每一个小角落里都能听到几个偶尔歌唱得不错的人,但是很难看到一个人在酒吧里或社区当中表演戏剧,尤其是喜剧,如此一来,海选的人数肯定就少,先天上缺米,就很难为精彩之炊了。但是不去也不行呀!已经答应人家了。

看完第一次初选的学员,表现出来的喜剧,都是“训练不足”“勇气可嘉”,而又可以被期待。所以点评起来,要绞尽脑汁地说出不伤人、又鼓励人的厚道话,而且得是真话,因为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表演得很幼稚又不成熟的学员,你可能要先赞颂他们是“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表演得乱七八糟、章法不清的学员,你可能会说他看起来精力充沛,情绪高涨……起码这也是一种喜悦等等;表演得让人完全笑不出来,甚至到看不懂的地步的学员,你先要吸口气,沉静下来,告诉他在表演的时候,“肯定自己”是很好的,但是更要顾及看你的人,或欣赏你的人会怎么感受?表演得只求快点结束而又囫囵吞枣的学员,虽然你恨不得站起来再演一遍给他看,但是你还是要称赞他“完成工作不容易”,关心地问他:“实现一次自我排练和创作辛苦吗?”

还有一种人,表演完了很平静,从头到尾没人笑,他好像也了然于心了,很认命地站着等你评,你一定要微笑地先谢谢他“心无挂碍”地完成了表演,“您这种接受命运的态度,真是人生很大的一种启发”……等等评审老师该说的“真话”。

演员都会希望自己所演出的东西,被人看懂,被人喜欢,但是有心栽花花不开的现象,有的时候也会很多,所以包括老演员在内,至今还不会演喜剧的也不少。想学演戏的年轻人不少,也不多,学得顺利而又能成家的人当然相对地又少了一些,都想突出,都想成名……但是,“佛渡有缘人”,电视、电影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学习学习表演的地方。

演员对自己表演能力的了解,一个个阶段都要清楚地知道,你的表演内涵是真诚的,还是已经熟练到可以不需要瞄准就放箭,前后两者都可以找到问题,也都可以避而不谈地混下去。“喜剧”,自己都还在摸索学习,就要当评审,真是一出正在发生的喜剧……老实说,只要你有办法让人笑出来,你就已经靠近喜剧演员的边了,所以滑稽是喜剧的特质,懂得滑稽制造的人,就先掌握了喜剧的能力或节奏,哪怕是在胡闹的场合表演,也会被懂喜剧的人变成欣赏的意兴。

而幽默,就好像是以不正经的态度,去看待一本正经的事务,以故作轻松的心情,去接受本来严肃的事务,故意用偏离主题去打破定见、打破陈规的欢愉的观点,去重新诠释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让人看到“轻松”“轻快”“举重若轻”。

喜剧——太难了。它反映的是一种自由自在、轻松有余的状态与心情。好的喜剧演员再累都无所顾惜,因为提供别人喜悦,是让自己更快乐的事情,它没有委屈,也不是什么“小丑的辛酸”……我就是随口说说。2014年2月承蒙浙江卫视厚爱,担任《中国喜剧星》的评审老师,度过了难忘的四个月评审老师一定要说真话掌声响起

承蒙浙江卫视厚爱,担任《中国喜剧星》的评审导师,度过了难忘的四个月。

节目组制作团队算是很强大的,也花了不少钱聘邀了四位导师,拿人钱财与人办事是其一,为了观众,为了自己的服务态度是其二,这一跟二加起来,焉有不尽力配合,不效犬马之理?也是因为自己真的付出了,所以最后一集录制时,也是百感交集,好的居多。因为参加比赛的年轻学员,太可爱了。可爱的原因很直接,因为他们让你觉得,他们太应该被过来人爱了。回到台北,又到了阴沉沉的雨季,撑着一把老忘了换的破伞,往来于新店的住家和小碧潭地铁站,脑子里还是想着片片断断“中国喜剧星”的参与所留下来的一些后续,什么后续?

赛完前半小时,我要带领十几位我的学员,唱一首凤飞飞的《掌声响起》,用聋人手语来唱,大家都是跟手语老师练了两个小时吧,现学现卖。凤飞飞其人,其歌,其时代,其影响,在那些人当中,应该属我知道最多!因此,感受也最多吧!

狮子座的她,在舞台上的歌舞表现,尤其是歌,唱起来轻松、轻快、举重若轻,却又情感丰富,令人触动。她很本土,也很大气,很拘谨又很热情,在歌坛规规矩矩了一辈子,在大约的高峰期(她高峰期很长),出了《掌声响起》这首歌。她每次唱这首歌,我都觉得她像是一个完全付出过的大姐,为了家庭也好,为了唱歌的努力也好,为了感谢老天也好,为了答谢观众也好,都显得得体而幸福。真是非她唱才好听的一首歌。

我好像有十几年没再听过她什么歌,这次为了表演而排练的聋人手语歌,更“妙手生花”地丰富了《掌声响起》的视觉效果……“想起初次的舞台,听到第一声喝彩,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经过多少失败,经过多少等待,告诉自己要忍耐,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你的爱将与我同在,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歌声交会你我的爱……”手语练得稍微熟练之后,感觉就更出来了。

以前我不觉得我可以唱好这首歌,这次站在舞台上,身后又有围成一个扇形的十几位同学,统一穿着黑西裤、白衬衫、黑吊带,都是参加过这次比赛初选、复赛,一路走来的学员选手,随着凤飞飞饱满的歌声,美丽而感人地把大家的心情都呈现出来。导播问某些同学为什么不开口唱?同学说:“对不起,我是快哭出来了,是为了忍住,才只动手语……”我才更感受了这些选手,这些年轻的舞台战士,这几个月来的阅历和成长,像魔鬼训练营,如今结训,要离开了,即将投入不知名的另外一个战场,再度地去成功、等待,抑或失败。

因为这些同学,因为我自己的参与,也因为《掌声响起》这首歌,再度使自己觉得,人生就是一连串的挑战自己,尤其是年轻人,要有思想准备,要勇敢,要懂得求助,要懂得让自己保持一个轻松的心情去应战,要懂得在困境中“苦中作乐”,因为路途遥远,所以要作好计划去进行,永远让自己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出发,在筋疲力尽前躲起来休息,要坚韧不拔锲而不舍,要一计不成再生一计,要打不过就跑找到救兵再来,要懂得卷土重来……要“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那么,掌声响与不响,响多久?为谁而响?就都不重要了,因为你大概已经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老兵了。2014年5月艺术的“流”与“通”

很多年轻人对表演感兴趣,被“表演”这个事情吸引,我们大家当年也都是这么开始的。可是有太多有兴趣的人又没有办法进入理想的专业学校去念、去学,糊里糊涂的青春就被蹉跎了。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些年轻人,组成一个队,在教、吸收更多踢踏舞爱好者,有年轻人会去跟他们认识,跟他们学,还有小孩也学。这个方法有效,真让人看到希望,因为这种方法,就像是外国的“寓工作于生活”的遍地开花型。

四十年前,我去看刚从海外回来的林怀民,在南海路发表个人独舞《寒食》,很多人就站着看,林怀民就在中间抱着一大团布丢来丢去地跳着,接着学者专家如姚一苇老师者,便在《幼狮文艺》上发表文章,大加赞扬,云门也就很善巧地开启了在台湾遍地开花的岁月。

如今不同了,大雅和大俗都得善加利用媒体,利用网络,利用你每天空下来的时间,去经营它,去寻找或开创你自己想要学或者想要表演的“地方”,去找到“同类”。

整个生活已经没有什么个人专属的特权或渠道,其实台湾的文艺训练环境是愈来愈公平,只是没有人出来大力提倡或者方法比较急。推广或者学习一种表演都急不得,但是不能停,不能傻等,不可蹉跎。

整个生活是一种对流,因为你动,大家而有互动,因往而来,因来而往。不能关起门过日子,不与外界交流沟通,除非你有了自给自足的秘方,成了武林高人练神功,不可外漏,那另当别论,我祝福你。要享有一身表演本事,或者要想找地方呈现自己所会的玩意,就得多跟社会来往,各种有利于你学习或者表现的来往,别老沉溺在聊天、谈理想、论人生这种类似文艺人,而又没真的上过战场的边缘人。

让自己实际去做,静下来谈,打通里里外外的知觉。因此,通与不通,或许就是生活的艺术之所在了:“流”和“通”。

现在的艺术创作跟一百年以前的创作环境大大不同了。有的幸,也有的可能不太幸运,但是整体来说,学习的机会肯定比古代好,端看怎么去找、去学。

不怕“成名”离你有多远,只要去练,就怕“得道”与我永无缘分,那就有点老来慌了。想起一位很年轻的出家人,微笑着对我说:“我不要成名,我要成佛。”

当我们努力地要有表现的时候,其结果往往就是过于促迫。先把拘谨拿掉,该问就去问,该练就要练,想学就去学,学了之后要不断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学这个”,如果答案是经不起考验的,是虚的,还来得及修正。必须找对老师,交对朋友,因为在学习的路途上,很容易被别人(包括自己最亲近的人)的情绪、看法、说法影响了专心,所以老师很重要。这年头挂羊头卖狗肉的假老师太多,多得不胜枚举。通常我们在刚对表演或者任何一件事情有兴趣的初始期,太容易像是给倒影搅乱的池水。好老师不会故意搅乱你。

所以学艺术不要拘谨,只要小心,否则操之过急。太想成名,容易让我们中心思想乱了,一旦你的思想乱了,学习的心态仓促而拘谨了,恐惧、怕失败的旋律就挥之不去了。2014年10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