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80后成功路线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2 12:14:12

点击下载

作者:黄丽登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三十而立——80后成功路线图

三十而立——80后成功路线图试读:

前言 写给80后

80后常常成为人们的焦点话题,经常被社会批判,被众人否定,获得正面肯定的机会很少。80后被人们贴上标签:独生子女,所受教育高,叛逆,自我,不愿意承担责任,高估自己的能力,沉迷网络和电视,深受日本动画片的影响。人们对80后充满了怀疑,质疑他们是否能担当起对未来社会的责任。有人用“享乐的一代”、“迷茫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来描述他们,有人用“新人类”、“新新人类”、“另类”来界定他们,也有人用“小资”、“愤青”、“啃老族”来形容他们。美国《时代周刊》把80后与垮掉的一代以及嬉皮士相提并论:“在这个国家,年轻叛逆者的数目正在如此迅速地扩张,就像美国的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更有人毫不掩饰地说:“80后是垮掉和没有希望的一代”。

这对于80后是不公平的。追本溯源,80后这个词本来是指文坛1980~1989年出生的年轻作家,最先出自少年作家恭小兵之口,后来被其他领域纷纷借用,指整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如果这种称谓只是为了人口划分的方便,以十年为单位,给不同年龄段的人贴上不同的标签:60后,70后,80后,90后等等,则天下太平。根据自己的年龄,贴个标签,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当我们看到被列举的80后特征时,我们发现这样的标签是不能随便领的,因为根据这些特征的描述,虽然按照年龄,应该被划分在80后的范畴,但在特征归属上却存在很大问题。80后出生的人去对号入座,很多人却意外地发现从中根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大多数的80后都没有像韩寒、春树、李扬那样高中辍学,选择另类生活方式的勇气和机会,他们依然像父辈们一样,读书、工作、结婚生子,他们更不是什么垮掉的一代或者嬉皮士。为救两名落水儿童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大学生李春华;13岁挑起家庭重担的“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110米栏奥运冠军刘翔……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年轻人的职责和使命。

面对种种天灾人祸,80后们表现出了应有的责任感、使命感、爱国心、团结意识、奉献精神。他们正在改变人们的眼光。28年年初南方雪灾,80后积极参与救灾;三月份“反藏独,护圣火”活动,80后的爱国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四川汶川地震,80后不仅踊跃参与献血、捐钱捐物,更以个人或志愿者组织的形式赶赴灾区直接参与救灾。其中韩寒,作为80后的“杰出代表”——以反叛学校体制而成名的小说作者、赛车手,同时也是最先获得80后命名的人物之一——更是身先士卒,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的解放军、武警部队、医疗队中也有许多是80后。80后志愿者更是成为四川抗震救灾志愿者的中坚力量。从“反藏独”大签名,到MSN“爱中囯”红心大联合,再到“ANTI-CNN”网站的创建,这种团结意识、爱国情操和首创精神不禁让人对80后刮目相看、肃然起敬!世上已有“80后领导全球爱国行动,中华后继有人”的盛赞与肯定。正如美国的《国际先驱论坛报》(28年5月21日)所说:“四川地震固然是一场悲剧,或许它也带来了一些好处。它有助于消除一个偏见:中国新一代学生都是自私的物质主义者”。香港的《南华早报》也说“爱国主义重塑‘80后’一代”。教育部也对“80后”在抗震救灾中的出色表现给予表扬。

上一代人批判下一代人,似乎从来都是一个传统。对80后进行批判的主力是60年代或者更早出生的人,他们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自然灾害,上山下乡,看到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巨变。现在的他们虽然摆脱了物质贫乏的困扰,但这些经历已经让他们形成了独特的观念:和谐、节俭、从众、朴素和奋斗,以集体为重。而80后不同,他们没有太多的传统文化记忆,没有刻骨铭心的政治、历史负累,他们视野更广阔,思维更活跃,信息更丰富,生活更多彩,有着更强的自我意识。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两代人的“冲突”。于是,掌握话语权的长辈们对80后展开了“征讨”。

不管怎样,80后已逐渐步入中年,三十而立,挑起家庭、社会的重担。人们应该信任80后,客观地评价80后,而不是一味地批判。80后也会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并不是垮掉的一代。那些80后成功人士,向人们宣告:80后与70后、60后一样,拥有爱国心,富有道德感,能够担当起社会的责任、家庭的责任。

目标篇——写下自己的人生目标

门前的那棵龙眼树,古老、苍茂,印着岁月的痕迹。每到盛夏,当炙热的太阳退隐山间,龙眼树下便热闹了起来。女人们三三两两地围在一起,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拉着家常;男人们则坐着小板凳,靠在树底下悠闲地抽着水烟。月光如水的夜晚,树上的枝枝叶叶,树下的斑斑点点,还有那随风颤动的光圈,夏日的蝉鸣,孩子的嬉戏,绘成闲适的乡村图景。

在我的记忆里,小叔总是光着黑得发亮的膀子,靠在树下若有所思地抽着烟,很久很久都不跟人说一句话。幼时的我,经常拿一根干草在他眼前捣乱,他还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似乎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有时他也会跟我追忆上学时的美好光阴。末了,总是长叹一声:“若是不辍学,我现在会怎样呢?”然后无限感慨地说:“城里多好呀!”接着大声喊将起来:“城里人看不起农村人,将来我一定要赚大把大把的钱,让那些城里人看到我就像看到大爷!”猛将站起来,气势汹汹地走回屋里。终于,龙眼树也开始寂寞了,人们开始进入梦乡,只有蝉在树上执着地鸣叫。

不知过了多少年,当小叔开着一辆崭新的小轿车来接我回家过节的时候,我忽然明白小叔当年的沉思、慨叹、愤然,明白由此开始的创业历程。现在小叔的家具厂红火了,他挣的钱已超过七位数。

其实目标和现实并不遥远。定下目标,努力拼搏,目标是会转变为现实的。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越低落。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会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目标是一盏明灯,照亮属于你的生命;目标是一个路牌,在迷路时为你指明方向;目标是一方罗盘,给你引导人生的航向;目标是一支火把,它能燃烧每个人的潜能,牵引你飞向梦想的天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崇高越直接,他进步得就越快,对社会也就越有益。有了崇高的目标,只要矢志不渝地努力,就会成为壮举。伟大的目标构成伟大的心灵,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目标形成伟大的人物。

罗曼·罗兰说:“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酷巴拉创意(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80后秦超说:“画饼的目的不是为了充饥,而是鼓舞士气,指引前进方向。不仅公司应该经常向员工画大饼,个人也应该经常为自己画大饼。”五家企业争相抢夺的80后女大学生孙甜说:“给自己一个梦想的支点,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80后舞蹈狂杜勇说:“目标明确且不轻言放弃是走向成功的秘诀。”的确,目标是你追求的梦想,目标是成功的希望。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活出不一样的人生,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个年度的目标,一个月份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它就像风筝的线,只要你抓住了,风筝永远在你的掌握之中,而一旦你失去了,风筝将随风飘荡,最终跌落。人也一样,只有你紧紧抓住了目标这条线,未来才在你的掌握之中,倘若失去了目标这条线,生活则失去了方向。写下人生的目标,给自己一个生命的指引,踏上成功之路。

成功属于有目标的人——王宝强:以草根形象著称的演员

他形象淳朴、健康,他性格开朗、憨厚;他是“草根”演员,他是“傻根”、“阿炳”、“许三多”,他用16年,完成了这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他用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制造了一个喧嚣时代的梦;他用他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认准目标,不抛弃、不放弃,一切皆有可能。他就是王宝强,80后的成功者。

王宝强,著名演员,男,1984年生,河北省南和县大会塔村人。28年6月,推出自己的首部自传《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志存高远——准备

孩提时的王宝强,矮小、精瘦,不受关注,被同龄的小朋友欺负是常有的事。父亲对他没有寄予厚望。只要王宝强健健康康地成长,长大后娶妻生子,平凡、安然地度过一生,他就满足了。在充满未知的人生里,没有什么不可能,出乎意料是常有的事。八岁的王宝强看了电影《少林寺》后,被电影里的功夫吸引,决定去少林寺学功夫。这个决定源于一个孩子简单的逻辑、单纯的梦想——学会了功夫,可以自我保护,不被人欺负;同时他也期盼着自己能当一个武打明星。

王宝强来到少林寺,拜释延宏为师,开始了追逐梦想的日子。晨光微曦,山色清濛,山中响起了第一声钟声,少林寺一天的生活开始了。少林弟子们一排排站在院子里练功,精神、卖力、整齐,那一声声气势如虹的喊声,响彻山中。少林生活,一如既往的练功,永恒的古寺、青灯,还有木鱼、钟声的陪伴。训练的枯燥、乏味、辛苦,生活的一成不变,都没有让王宝强生发放弃的念头。

王宝强在少林寺学武六年,最初三年学习基本功,踢腿、劈腿、马步、虎步、扑步;后三年,学习各种拳法套路。每早的晨练,每晚的复习,都是超负荷的训练。爬山、跑步拉练是家常便饭。晨练,冬季凌晨5点开始,夏季4点开始。每个弟子都要准时起床,否则被师父处罚。周一和周二的素质训练,有时是从少林寺跑到登封市区,然后再跑回来,相当于一次半程马拉松;有时是从少林寺跑到山上的达摩洞,山坡很陡,跑着上去,必须手脚并用才能爬下来。跑慢了,有时还被师父罚扎马步,一扎就是3个小时。而这些仅仅是拉开韧带的准备活动。下盘、腿功是每天训练的主要内容。训练量一点点增加,每增加一次,第二天都浑身酸疼。上午训练、下午学习文化课,晚上复习,生活一成不变地继续着。王宝强没有抱怨,心里想着学成之后,保护自己、当武打明星。

六年的少林生活,没有亲人的探望,没有朋友的问候,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回家与父母团聚。疲惫不堪的时候,孤独寂寞的时候,望月思乡的时候,王宝强总是告诉自己,为梦想付出,没有什么不可以。成功属于有目标并为此努力的人。坚持就有希望!习武生活很苦很累,甚至遍体鳞伤,然而王宝强说,人生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在少林寺。闯荡北京——等待

首都北京,多少人的梦想,多少人的希望,多少人的等待……有的在这里成功了,有的在这里失败了,有的在这里跌倒了又爬起来,有的倒下去却再也没有起来。20年春天,万物复苏,充满活力,充满希望。14岁的王宝强离开了少林寺,怀揣着5元钱,只身来到北京,为着实现他的武打明星梦。一间年久失修、墙皮脱落的房子,是他梦想的起点,一个五人凑钱买的BP机是他与梦想接近的桥梁。

王宝强走向梦想的第一站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接近梦想的第一步是做群众演员。第一天,他没能做群众演员,还被人骗去一家地下室住了一晚,花了20元;第二天,没有机会做群众演员;第三天,还是没有。守株待兔了半个月终于等到了第一个群众演员角色:穿着大褂在明清一条街上走一遍。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怎么等,都等不到一个角色。为了引起选角导演的注意,宝强学会了在人群里奋力向前挤,学会在人前展示自己从少林寺学来的功夫,学会忍受“同行”的冷眼,但机会还是迟迟不来。后来他才知道了“蹲活儿”的规矩和技巧,明白了熟络“穴头”的重要性。很多挑演员的副导演不去厂门口,而是找“穴头”。认识“穴头”的群众演员根本不用整天蹲在电影厂门口等待机会。

日子一天天过去,带的钱花完了。没有龙套可跑的日子,王宝强只能和伙伴去建筑工地打零工,一天25元,包吃不包住。理想没能实现,打击不断袭来。同伴劝王宝强放弃,说你没拿过武术冠军,没关系,不是李连杰、成龙,又长得不好看,还是回去吧。王宝强知道,自己是骡子,不是马,不是马就得加倍努力。有时偶尔能接到武行的活计:被人扣住手腕,从梯子上摔下去。有经验的老武行是假摔,他是真摔,摔得浑身青肿。最痛苦的时候,他带着满身伤痕,躺在工地的房间里,绝望地望着天花板。

两年里王宝强没给家里打过一个电话,他不知道该说什么,该走向哪里,该如何生存下去。不管白天黑夜,都看不到前方的路,唯有当明星的目标是清晰的。正是这个理想支撑他走过那段艰难岁月。千里马遇伯乐——机遇

我们都说阳光总在风雨后,那雨后的彩虹是最美的。霉运到了极致,过后就是幸运。22年春天,王宝强接到一个改变命运的呼叫。《盲井》剧组通知他去见导演李杨。他成了这部电影的男主角,并拿到5元的预付片酬。成功的第一个音符奏响了。王宝强手拿着钱,颤抖着,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李杨是王宝强生命里的第一个贵人。《盲井》有井下的戏,导演要求演员下到几百米深的矿井中拍摄。很多演员都放弃了,而王宝强则真的下了井。李杨感慨说,这行里聪明人太多了,很多人拍电影就是为了成名,为了赚大钱,遇到危险就跑了,可王宝强没跑,这小孩儿行。

对王宝强来说,每一次机会都是最后一次,他要珍惜。当《盲井》拍摄出现资金问题,很多人都跑了时,他没走,他相信导演,他相信不论什么困难都不是什么过不去的坎。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所有台词,他都要翻字典来注音。别的演员是拍一场戏,记一场戏的台词;他则提前把所有的台词都背下来,方便导演调整。刚开始时,他要花很多很多时间背台词,后来背得越来越快。每一次进步,王宝强都激动不已。王宝强没学过表演,拍《盲井》时什么都不懂,他在片场只有一条,相信导演,导演让怎么演就怎么演。当时,王宝强认为自己能够得到《盲井》的机会,原因只有两条:一是坚持,一是相信。他不否认幸运的存在,但除了幸运,自身努力也很重要。

22年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但王宝强的内心却是无比的温暖。《盲井》拍摄结束了。他终于实现了做演员的梦,他要告诉父母,告诉他们他的成功、他的喜悦。王宝强来到一个小卖部,给家里打了到北京后的第一个电话,开口就问:“你们都好吧,庄稼怎么样了?”电话那头,家里人立刻骂了过来:这么长时间不跟家里人联系,以为你死了。骂完,两边都哭了。所有的一切化为无可言说的眼泪,这眼泪饱含着家人的惦念、关心,饱含着自己的辛酸、苦难及收获后的感动。获奖无数——成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23年王宝强凭借《盲井》拿到了金马奖“最佳新人奖”,获得了法国第五届杜威尔电影节“最佳男主演奖”、第二届曼谷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24年,王宝强又参演冯小刚导演的贺岁剧《天下无贼》,其朴实的个性赢得很多人的关注,顿时名声大噪。26年,王宝强主演30集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成功地塑造了许三多的形象,其自然的表演才能在这部剧集中得到充分的展现,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并获得金鹰奖男演员奖。27年,在某知名论坛上,由网友投票选出的“27年80后十大影响力人物”,涵盖娱乐、体育、文化、商界等多个领域,被认为是“27年最能代表全国网民声音的最客观的排行榜”,最后由王宝强、陈楚生、韩雪、易建联、潘晓婷、刘翔、张一一、郭敬明、李想、巩巩幻想家等十位“80后”高票当选。王宝强因在《士兵突击》中饰演“许三多”一角最终以最高票数折桂。对于王宝强的当选,业内资深媒体人士指出,王宝强能获得网友最多的支持,“虽是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因为王宝强代表的,是广大的‘草根’,太多奋斗中的年轻人,都能从他的身上得到安慰、寄托和力量”。

从《盲井》、《天下无贼》、《士兵突击》到27年冯小刚导演的贺岁大作《集结号》,王宝强在影视圈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走了下来。当下,戏约不断的王宝强在2010年主演了电影《hello!树先生》、《人在囧途》,并在2010年上映的战争系列电视连续剧《为了新中国前进》中,主演董存瑞。王宝强仍继续着他的演员梦,希望他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一个农村孩子8岁时的梦想,在16年后变成了现实。这不是传奇。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少林寺学艺6年;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北影厂的门口守候3年;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工地上挥汗如雨;为了这个梦想,他背井离乡,走在奋斗的路上。他用16年,完成了一个人的奋斗史。他用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制造了一个喧嚣时代的梦。冯小刚说:“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王宝强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刘若英说:“将我的歌送给他‘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汗水眼泪成了雨滴就能滋润大地。每个不放弃的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世界的未来’。”刘德华说:“笨小孩依然坚强得像石头,他是老天的宝贝。”王海波说:“人因梦想而伟大,梦想因爱而成真。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不抛弃,不放弃,每个梦想皆能成真。”

参考资料:《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王宝强,作家出版社,28。

商报:《向前进:平民影帝王宝强自述奋斗史》28.8.5。

求索网:《王宝强的奋斗历史》29.12.16。

凤凰网:《王宝强谈“奋斗”为让父母进京想做房产代言》28.7.14。

对于目标,没有任何的借口和理由——达贝妮:Pcpie视频搜索网站的投资人兼CEO

女子才情矣。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古人眼中的美人智慧,何等美哉,何等智哉!她如诗中的女子才貌双全,她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及独特的气质,她时尚、前卫,并有很好的审美观,她性格开朗、多才多艺。她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女人,她的成功,她的财富让很多人质疑,但她还是坚持自我。她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人生只有一次,她就像一个对我们不离不弃的孩子,所以我们要尽量去充实她,引导她,但无论她长成什么样子,我们都要热爱她。”她就是才貌双全的80后美女达贝妮。

达贝妮,女,1981年11月出生,Pcpie投资人兼CEO,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博士方向为互联网经济研究,擅长动态脚本解析及产品技术与市场战略整合规划。1992年获英国国际芭蕾舞比赛前三名,1999年获全国奥数上海市物理比赛前十名,23年入围中国小姐风采大赛,24年获担任上海市旅游形象大使,著有《我们散了……》。达家有女初长成

1981年的冬天,达贝妮出生于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她4岁开始学习芭蕾,随后成为上海电视台小荧星艺术团的领舞。《天鹅之死》和《吉赛尔》是她常演的节目。达贝妮是个早熟的孩子。小学一年级时,她发现父母亲由于年龄相差20岁,思想观、价值观、生活观不同,经常为一些小问题争吵不休,家庭气氛很不和谐。年仅6岁的达贝妮对父母说:“如果你们觉得不合适,千万不要因为我而勉强凑合着,你们想离婚就离婚吧。”两年后,达贝妮的父母真的离婚了。母亲再嫁去了日本,父亲去了深圳,留下达贝妮一个人在上海,由保姆照看着长大。因此,达贝妮从小就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习惯,这也造就了她坚强、勇敢的性格。

达贝妮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什么成什么。这源于她的付出、努力。她说:“对于目标,没有任何的借口和理由,唯有实现。”随心所动,崭露头角

20年,高中毕业的达贝妮考进了上海交通大学,可是她却高兴不起来。她选择的是机械专业,却被调剂到人文学院的文化事业管理专业。非但学习不顺,达贝妮的生活也遭遇了烦恼。她是个一板一眼、严格遵守作息时间的人。晚上该关灯睡觉的时候,就不能看电视,舍友们对她的这一要求很有意见,在加上生活中的一些磕磕碰碰,达贝妮觉得自己很难融入宿舍生活。与其住在一起大家不开心,不如搬到外面自己住。于是,达贝妮向学校申请到校外住。

达贝妮通过易趣网在学校附近的闵行区找到了一间50平米的房子。她用母亲给的四年生活费4万元付了首付。接着,达贝妮又用两个月的时间把自己的房子精心装修了一番。看着自己的得意之作,达贝妮把装修好的房子的图片放到网上,晒晒她的成果。出乎意料的是,居然有人提出要买她的房子,开价25万。她的房子本钱加装修花了才12万,眼见着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赚了13万,达贝妮决定把房子卖出去。

有了第一桶金,达贝妮又尝试性地买了第二套房子,又赚了十几万。不到半年的时间,她就轻松赚到三十几万。这时,达贝妮看到房地产市场巨大的盈利空间,决心投身房地产事业。一个房产中介向达贝妮介绍了房地产市场“有市无价”的赚钱方法,即购买老房子后通过装修推出据有中国文化特色、地方文化底蕴的房子。这样,如果找到合适的老房子或洋房,再经修饰一番就能赚上几百万。达贝妮开始在上海到处找老房子。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找到一处老洋房,花了170万买了下来。之后,达贝妮为装修房子东奔西走,找古董、找家具、找名画……长期的四处奔波,让达贝妮累倒了,到医院吊点滴之后她又开始忙碌起来。花时间、花精力,又投入了80万,达贝妮终于把这套花园洋房装修好了。后来她以850万转卖出去,赚了6万。

经历了16次炒房后,达贝妮已成了千万富婆。她发现那时房地产市场已接近拐点,应趁早退出,寻找另外的市场。经朋友启发,达贝妮把眼光投向了英国的期货市场。23年,她拿出20万,开始通过互联网炒英国的股指期货。大概三个月的时间,她投入的资金就翻了一倍。达贝妮看着自己的财富一次次爆炸性地增长,仿佛做梦一般。她觉得这不是她投入精力获得的报酬,不是她做出来的贡献,而是市场给的。这个数字游戏太惊心动魄了,达贝妮决定退出。

事业的成功并没给达贝妮带来完美的爱情,相反达贝妮与交往多年的男朋友分手了。为了让昔日男友看到她对他的情感,达贝妮于25年在淘宝开店。店名为“香港米兰站”,“爱的天国——没有米兰,没有奢华,没有我,只有信仰”,是它诗意的注脚。她店铺与众不同,除了基本的介绍,还给每件商品配上自己写的心情故事和恰如其分的音乐、照片,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这样每件商品好像都有了生命力和存在的意义。她出售的商品全部都是世界一线品牌,名牌包包、手机、手表,还有高档房产以及名车。据淘宝网站负责人估计,达贝妮的店铺点击率高达15万次,单件商品的点击率高达160多次,被认为是“淘宝上最牛的店铺”。她因此被誉为“淘宝的传奇”。灵感来袭,创业达人

淘宝店铺的成功,给达贝妮引来一些非议。很多人质疑她这些财富的来历。达贝妮决定把自己赚来的钱全部投入一个实体,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实力。这时刚好有个朋友来找达贝妮,邀请她一起做一个有关视频的网站。她突然有了灵感,与其走独木桥,不如做一个有差异化的视频搜索引擎。

达贝妮是文科出身,搜索引擎是技术性的东西,而她对互联网却一无所知。但达贝妮有足够的自信——对于目标,没有任何的借口和理由,一定要成功。创办一个公司意味着要带领一个团队,达贝妮在硕士期间的实习经历为她提供了一点经验。在澳大利亚五大律师事务所之一的安德慎律师事务所当律师助理时,达贝妮领悟到如何成为一个好员工的真谛,也懂得该如何要求自己的员工。达贝妮认为,要管理一个公司,首先自己的能力经验要比员工强、智商要比员工高、方向要比员工把握得准、做事要比员工快,即在所有方面,自己都是一个榜样的标准。

达贝妮为了学习、了解、熟悉互联网,她特意到北京“取经”,参加一个互联网大会。会后,她收集了所有参会CEO的名片,然后一个个打电话过去要求拜访。这一圈敲门下来,达贝妮不但学到了做网站的经验,还为自己积累了很多客户资源。达贝妮凭借自己的资金优势,招兵买马组建团队,并经过两年多的前期开发,她的pcpie视频搜索引擎网站终于在27年3月份上线了。

天有不测风云,达贝妮的网站刚上线没多久就被人控告抄袭。原来,pcpie网站对搜索结果的设计做了一个改进,把一般网站的横排改成了竖排。这和另外一家大型门户网站的设计不谋而合。所幸公司的技术总监已提前申请网页专利,这才有惊无险。但经历了这段插曲后,达贝妮的公司在广告客户的接洽上遇到了困难。由于网站刚开通,客户对网站的经营有点想法、有点怀疑,不愿花钱在达贝妮的网站上投广告。达贝妮决定先免费帮客户投放广告,如果效果好,客户再给钱。这一招让达贝妮成功拉到很多广告客户。

达贝妮的网站正稳步发展,每天的用户量都在增加,六个月后,网站的月用户量已达到一千多万。现在pcpie仍在不断发展壮大,创新大胆地引领着科技的前沿。

当别人问达贝妮从创业到现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时。达贝妮说自己没觉得有什么是最大的困难,因为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不存在什么大困难了,既然选择了,再大的困难也能承受。达贝妮觉得自己是“希特勒”式的人,有点偏极端,对自己要求很高,设定的目标一定得完成,不允许任何的借口和理由。她对那些渴望通过网络实现财富梦想的人说,网络可以让每个人实现梦想,但不是实现财富。财富的积累和是否互联网,和是否美丽、家境好坏都没有关系,只和这些华丽表面之下,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有关。

如今,达贝妮喜欢一个人坐在拥挤的电影院里看电影。这是她工作以外难得的放松与爱好,但当偌大的电影院里只有她一个人时,她会感到强烈的孤独。她说,她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坚强。

参考资料:

央视网:《财富故事会——达贝妮密码》27.12.3。

新浪网:《网络红人达贝妮谈她的第一桶金》。

选你所爱,爱你所选——茅侃侃:MaJoy总裁

他是“玩”出来的老板,他被人称为“混世魔娃”,主要是因为他很爱玩;他很爱泡夜吧,尽管如此,事业仍蒸蒸日上;他不在乎自己学历低,他说:“生活的意义就是我现在还活着,我特别怕死,我想活得相对舒服一点,就会去抗争”;他说:“人做每件事情都要考虑好供需平衡,包括谈恋爱”。这个特立独行、言语犀利的他就是茅侃侃。

茅侃侃,人称混世魔娃,1983年生,北京人,初中文凭。小学五年级开始玩电脑,14岁开始在《大众软件》等杂志发表文章,并自行设计开发软件,24年正式创业,推出MaJoy项目(即把网络游戏搬到线下、模仿其后台数据运行,但用实景、由玩家实际扮演),出版《像恋爱一样工作》一书,时任时代美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兼首席运营官。

茅侃侃的祖父、外祖父都是军人出身,父亲在日本松下工作,母亲在航天集团上班,家里并不缺钱,但他认定:“在周围同学都在伸手要钱的时候,自己能挣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上学时,他想的最多的就是怎么挣钱。最早挣钱的实践是给大众电脑报投稿,与李想的执著劲不同的是,茅侃侃挣钱完全是看心情,没多久也就忘记了这一茬。“我年纪小,还难以做到通盘的权衡利弊,所以只要一个机会来了,别管好坏,就冲上去通通拿住。换一种环境,换一种体验,这不就是年轻人该干的事吗?”这是茅侃侃的名言。正是这种善于抓住机会、确定目标、勇于尝试及选你所爱、爱你所选的精神,成就了他的创业传奇。玩出门道,玩成正份

用“起早贪黑”来形容茅侃侃学生时代的生活再恰当不过了。如果你认为他是个勤奋好学的学生,那就错了。他起早是为了完成昨天留下的作业,贪黑可不是为了学习,而是玩电脑。茅侃侃回想上学时的生活: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下午5点半放学回家。上课不专心,心里总琢磨着晚上玩电脑,吃完饭就一个人闷在小屋里玩电脑,直到12点。

初一时,茅侃侃成为瀛海威时空一个程序论坛的“斑竹”。最感兴趣的事是周末组织活动,把论坛的人召集到一块儿聊天,想出各种方案去维持论坛的发展。那时候,他还带着校队横扫北京市的计算机比赛,所向披靡,没有敌手。初三时,他又迷上了山地车。每天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玩山地车,每晚都玩到8点,然后再玩电脑,直到第二天凌晨两点。茅侃侃对电脑及山地车的痴迷,给他带来一个负作用。高一那年,他地理会考不及格,补考又不及格,失去了考大学的资格。于是,茅侃侃顺势退了学。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茅侃侃凭借他在电脑上的天赋和能力,在20年仅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就考得了微软和思科的计算机认证。那时全亚洲只有两个18岁以下的人拿到了这两项认证,他就是其中之一。接着他又报了英语班。4个多月后,茅侃侃拿着两个计算机认证招牌,怀揣着初中毕业证书找到了第一份工作——给“打假先锋”王海的公司做网站,月工资36元。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茅侃侃换了很多工作,从小网站、游戏公司、电视台一直换到政府事业单位;从研发、策划、市场、宣传一直做到节目制作,另外还开了自己的公司,给人家外包研发项目。茅侃侃的思维习惯和行事作风在这个阶段成型。他基本不跟同龄人打交道,在网上结交的人都比他大个七八岁。一块儿玩山地车的人也多是有工作的青年人,大家谈的东西就是要做什么样的生意,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很实际。他的思考和行为要比实际年龄老练很多。像恋爱一样工作

茅侃侃认为工作就像恋爱一样。工作让你能够获取经济利益维持生存,是让你赖以在社会上生存的基本保障,而恋爱是人的基本情感需求,是我们繁衍后代的最基本行为。工作中的游刃有余者如同恋爱中的情感达人。虽然工作和恋爱不同,但都是那些规则,那些方法,用到不同的对象上,产生的“化学反应”却如此相似。工作如恋爱,要用心,选你所爱,爱你所选。“干什么事情,你自己选择,但只要选了干什么,就一定要干好了!”这是母亲自小给茅侃侃强调的道理。这是茅侃侃工作时常想的话。

虽然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他的作品,没有人真正理解MaJoy自主研发的PDA游戏平台和后台测评系统,甚至到MaJoy玩过的人,只知道游戏与枪有关,但茅侃侃说自己不能再等待,因为他不希望他的公司、他的创意被人们认为只是表面上拿着几条仿真枪就能开战的CS真人赛;因为他在此所投入的研发经费和力量,远远超越了门槛不高的CS真人赛;因为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事业,他要向世人证明MaJoy是多么的精彩、与众不同。在工作中,茅侃侃有一种巨大的感染力,面对新员工,他能一口气讲四五个小时。他向华为、德勤、普华永道等外企推销。他与教育部、部分高校联合开发大学生职业规划项目,以娱乐为前台的人力资源测评系统将被用于大学生能力测试和职业规划。

茅侃侃认为MaJoy项目的市场前景很大,通过他及其团队的努力,一定会实现盈利。像恋爱一样花心思、用心、有创意,享受其中的快乐、感动,工作是一件幸福的事!下一个霸主

MaJoy创意源自于电影情节。能把创意变成现实,茅侃侃承认自己比别人幸运。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比我有想法的人肯定有,但是他们没有我幸运,我找到了投资人,而他们也许只能停留在想象阶段。”有了资金,成立了公司,还需运作、发展、管理。茅侃侃认为要把事做长做远,资源、技术、资本三个东西缺一不可,并且要不断地学习,交流沟通。

作为MaJoy的首席架构师、首席运营官,茅侃侃对员工的选择有自己的标准:第一要聊得来;第二要尽职尽责;第三要说得少做得多。当然说得多做得多更好,而对于学历、工作背景、社会资源,他并不关心。现在,MaJoy招募了两个研发团队:一个在天津大学,23个研发人员全部是大学生;另一个在北京,有十几个人。

他很喜欢和不同的人沟通交流。聊天能激发出很多想法。他觉得业务能力比自己差的人不一定生活能力也比自己差,这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虽然离不开互联网、工具书和实战经验,但是与人接触是最重要的方法。

MaJoy开始试运营后,投资商、专家、玩家,包括竞争对手看了以后都给予了很高评价,但是由于4多元的较高票价和较低的产品灵活性,一度造成了叫好不叫座儿的情况。很多人劝他把项目的名称改为更大众化的“对抗”、“PK”、“CS”,同时把票价降低。很长时间茅侃侃都想不通,明明自己做的是个好东西,为什么要改呢?最后,他决定推出一个低门坎的方式,把用户吸引进来,但名字坚决不改。“叫MaJoy是因为我要做成一个真正有内涵、有文化的品牌,将来用这个牌子不论拍电影还是开饭馆都管用。以后甚至可能把真人游戏的部分剥离出去,就像IBM不做PC了,公司的品牌价值依然存在。”“希望10年、20年以后,人们知道MaJoy是中国的一个数字娱乐的知名品牌,而且影响着大家的生活。”

1998年布林和佩奇创办Google,当时他们分别只有24岁、25岁,如今Google成为新一代互联网霸主。陈天桥26岁创建盛大,马化腾27岁创办腾讯,盛大和腾讯都成了中国的商业神话。茅侃侃认为MaJoy和苹果或者谷歌共通的地方就是技术以及原创性,同样关注和大众的基本需求接轨,具有灵活性。他认为MaJoy项目的市场前景很大,坚信一定会实现盈利,希望MaJoy如Google般成为新一代娱乐游戏霸主。

茅侃侃说:“选你所爱,爱你所爱,确定目标后,坚持努力,像恋爱一样不断追求,不达目的不罢休,是成功的秘诀。”

参考资料:

央视国际:《茅侃侃:玩出来的老板》。

成功财富网:《茅侃侃的创业传奇》。

时尚网:《MaJoy茅侃侃——著名80后IT精英人物》。

全球品牌网:《80后财富人物谱:游侠茅侃侃》。

给自己一个梦想的支点——孙甜:五家企业争相抢夺的女大学生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说你考上初中,当个兵也是好的,可以转业;上初中的时候,老师说你只考个中师,当个老师也好的;后来不行了,你得考个本科;本科毕业了,就业太难,得考个研究生;高不成低不就,读博吧,有些还是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这是80后的无奈。他们说:我们有很多兴趣,我们热爱生活,我们渴望证明自己的实力。我们有时很迷茫,不知道未来在哪个方向,成功在哪条路上。我们有时很自信,信心满满去尝试,挥洒自己的能量和智慧。我们有时很颓废,一天天的得过且过,浮躁的心情、浮躁的念头不停地闪现,没有动力一步步向前跟上别人的脚步。我们想过超越,我们想过成就,却总是为这样那样的借口停下了脚步。即使拼命地追呀追呀追呀,也许追到最后也只是一片海市蜃楼。即使挥尽了所有的汗水,也许到最后却成了别人的垫脚石,为他人做了嫁衣裳。即使……即使……

80后一位女大学生却说:“人生没有如果,给梦想一个支点,不经风雨怎见彩虹!”她确定目标,并为此努力奋斗,最终成为五家企业争相抢夺的女大学生。她就是孙甜。

孙甜,鲁东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03级学生,以DV作品闻名校园,27年被五家企业争抢的新闻火遍互联网,最终签约北京一家公司,29年与新浪教育资深编辑娄雷合著图书《赢在高考志愿填报上》。为DV付出

大二上学期那会儿,孙甜还是有点自闭不愿意跟别人说话。别人可能认为她清高、不合群。但她却坐不住了,不希望自己将来到了社会上还是这样闭塞,不愿和人交流。于是她战战兢兢地给担任大学生记者团团长、校园广播电台台长的娄雷打电话,希望能到校园广播锻炼一下。当时,鲁东大学大学生电视台与新浪、腾讯的合作刚刚起步。娄雷分配给孙甜的任务是策划与腾讯合作的综合性节目。孙甜把全部内容都设计成了视频的形式,还央求妈妈买来了一台DV机。孙甜的DV人生从此开始。

孙甜喜欢上了DV拍摄及影片的后期制作。面对学业和兴趣的两难选择,孙甜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保证专业课程门门通过的情况下,努力自学DV各方面的相关知识。孙甜认为既然做出了决定,就要对此负责。于是大学生活对于孙甜来说变得异乎寻常的忙碌,她经常手持DV,奔波于各个校园活动之间;经常艰难跋涉、翻山越岭去拍摄春天山间最美丽的景色;经常泡在图书馆里,搜集最时尚的“DV潮”,钻研最先进的影片拍摄剪辑技术;经常挑灯夜战,剪接编辑一部部DV新作。收获的季节

付出总有回报!孙甜制作了一系列DV作品:《沁人心脾的内蒙魅力——走进包头》、《沁人心脾的内蒙魅力——走进呼和浩特》、《沁人心脾的内蒙魅力——走进鄂尔多斯》、《北戴河之行》、《雪花的快乐》、《秀出韩韵,舞动青春》、《大学生安全教育专题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校园的影视》、《校园的流行》、《校园的爱情》、《校园的老房子》、《校园的寂寞》、《山之声》、《海之声》、《春之声》等;其中26年在三杯水DV首届年度十佳评选中,她的DV作品《欢乐主播主持欢乐蹦蹦跳》荣获十佳纪录片奖;担任摄制的DV作品《我们的DV生活——非常娱乐实录》荣获十佳纪录片奖;担任后期制作的大型校园青春剧《我在你身边》荣获十佳剧情片奖。

孙甜在博客中写道:“成功就好像大象前面挂着的香蕉,总是在遥远的地方激励着你。成功的取得是由每一件事情的圆满组成的,而每一件事情的圆满由点滴成长积累而成的。成长就是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超越自我之后的收获。或许成长是痛苦的,但是成长之后的喜悦是让人向往的。”五家企业争相抢夺的女大学生

孙甜说她最大的梦想就是做喜欢的事情。她的整个大学生活就是一个追逐梦想的过程。从最开始因为梦想困惑,到后来找到梦想,直到执著于自己的梦想,孙甜成功找到工作,交给自己一个满意的毕业答卷。正当很多大学应届毕业生为找工作焦头烂额的时候,孙甜凭借DV方面的过硬技能赢得了五家招聘企业的青睐,被五家企业争相抢夺。最终,她成功签约旅美华人、知名教育人士高燕定旗下的燕定美中教育,继续开心地做着她喜爱的与DV相关的工作。

在孙甜刚参加完研究生考试的时候,突然接到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一位名叫高燕定的美籍华人盛情邀请她加盟他的公司。孙甜还没开始找工作,也没有投简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孙甜的学长、新浪网教育频道编辑娄雷向高燕定提起了孙甜,引起了高燕定的兴趣。他立即给孙甜打来电话,亲自了解孙甜的情况。“我现在是鲁东大学大学生电视台台长,在校期间先后获得‘中华美文’普通话朗诵比赛优秀奖,‘小荷才露’准教师大赛一等奖,‘明日之星’主持人大赛优秀奖。另外,我还是网易教育频道《校园点歌台》节目主持人,主持着每周一期的校园互动点歌节目,我制作的视频作品经常在新浪网站DV频道和三杯水DV文化网站等国内知名DV网站上亮相。”“太好了,我们公司正需要会制作DV的中文助理,不过我要求员工英语过八级,不知道你的英语水平怎么样?”听了这话,孙甜感觉自己从高山跌倒了谷底,失落地说:“我的英语刚过四级。”高先生又跟她聊了点别的,就挂了电话,孙甜既惊喜又懊恼。她打听了一下这个公司,虽然刚刚上市,却集中了许多业内精英人士,发展前景非常好。后来高先生再次打来电话,询问了她一些问题。过了几天,当孙甜还在梦乡时,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刚接起来,电话那头的人就简洁明了地告诉她:“你明天来北京面试吧,来回机票我给你报销。”放下电话,孙甜才意识到这是高先生。

面试十分顺利,高先生看了她的简历,听她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便决定录用她了。“真如做梦一般,前后只有三四天的时间,那时期末考试还没结束,我还没有好好考虑怎么找工作,工作就这样敲定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孙甜依然觉得这经历很奇。

这次找工作太顺利了,孙甜想尝试一下招聘会,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实力。她来到招聘会,投了5份简历,2家公司当场通知她去面试,另外2家公司一天后电话通知她面试。面试后,3家公司当即询问她何时可以上班,还有一家请她去复试。成功秘诀

虽然孙甜的学习成绩一般,但她具有制作DV的特长,这使她赢得了多家企业的青睐。自从加入鲁东大学大学生电视台后,孙甜和她的朋友们摄制了十余部DV作品,并获得各种奖项。她还在中华32DV导演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三杯水网站又将孙甜之前做过的17部作品做了整合。正是这些成绩,让孙甜在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上赢得了胜利。

在很多人羡慕她能够抓住如此好的机遇的时候,孙甜说其实自己不过是个相当嫩的“菜菜鸟”,在她看来,“菜菜鸟”因为比普通的“菜鸟”多了一个“菜”字,因此要采取“笨鸟先飞”的策略,在保持对事物感到新鲜、好奇的同时,更要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不断地丰富充实自己。虽然“菜菜鸟”会不断的成长,总有成为“大虾”级人物的一天,但学无止境,自己永远都会处于“在路上”的状态,让“菜菜鸟”继续一路“菜”下去。

其实,在孙甜的拼搏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坚持这样一条非专业的道路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面对朋友的不解、家人的担忧,很多外界因素都足以打消她坚持的信念,然而她却义无反顾地走下来,最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因此,我们不妨也给自己找到一个梦想的支点,明确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从事的职业,确定目标,认准了,就不要改变,在执著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孙甜说:“应届大学毕业生要立足职场,需具备四种能力:影响力、团队力、创造力和执行力。只有具备这四种能力,才具备做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的潜质,才能在工作和事业的道路上走得长远。努力过后,是该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了。”

参考资料:

新浪网:《五家企业争相抢夺烟台女大学生孙甜最近有点火》27.3.9。

百度百科:孙甜。

孙甜网易博客。

目标确定不轻言放弃——杜勇:80后舞蹈狂

作为80后,他具有这代人共有的品质:追求个性,善于观察、学习与思考;他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做事干练,渴求成功,不懈追求舞蹈艺术;他热爱舞蹈,跳起舞来如痴如狂;他为了学习舞蹈,跑遍武汉三镇;他放弃去一家知名IT企业工作的机会,不顾亲人的劝阻,一门心思开起舞蹈俱乐部;他经过3年的艰苦发展,年纪轻轻就在武汉的舞蹈培训界小有名气;他说自己做舞蹈俱乐部,主要是凭着自己对艺术的一腔热情,目标明确且不轻言放弃。他就是杜勇,一个为目标奋斗的80后。

杜勇,1983年生于枣阳市,21年考入武汉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大一开办求职中介,毕业时放弃进华硕的机会,自己创办舞蹈培训机构,现在是武汉最大的舞蹈培训专业机构——阿杜舞蹈俱乐部的掌门人。

我们每个人,一生走的是同样的路程。有些人因为有清晰的目标并为之奋斗,而“闻名天下”,有些人因为没有目标而“默默无闻”。没有清晰生活目标的人,日常生活、工作会比较盲目,人会变得无所事事、碌碌无为。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的人,他们知道每天的工作内容和意义,因此这样的人不仅会过得非常充实,还会实现自己理想。初生牛犊不怕虎

小时候,杜勇是个乖孩子,听话、懂事、聪明、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是父母的骄傲。他那倔强不服输,即使失败也不轻言放弃,总是想方设法让自己成功的个性,受到老师的赞赏,赢得同学的钦佩,得到父母的肯定。他因此深受鼓舞,更加努力奋进。

初中时,杜勇的成绩优秀。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中考失利,以几分之差与梦寐以求的枣阳一中擦肩而过。这对杜勇的打击非常大,但他并没有消沉下去。在另一所中学读了一学期后,他回家自学,一年半后考进了孜孜以求的枣阳一中,3年后考入武汉大学的信息工程专业。杜勇为目标不轻言放弃,为梦想坚持,为梦想努力,终于成功了。这种开动脑筋勤于探索的个性,这种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品质,帮助他在以后的艰难困苦中劈荆斩棘,开拓道路,走向成功,走向辉煌。天高任鸟飞

社会大舞台,大学小社会。杜勇在全新的天地里尽情地生活,努力学习、挥洒才能、享受成功。正如许许多多的大学生一样,他也对大学里的事物充满了新鲜、好奇、渴望,什么都想尝试,于是陆续加入了摄影、足球、广告设计等多家社团。在这过程中,他增长了见识,开阔了思维,提高了实践能力,收获了友谊,拓展了人脉。这是他的人生积累,是他日后生活的宝藏,是他今后创业的基石。

大一暑假,杜勇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商业活动。他原打算暑期在武汉找兼职工作,几次碰壁经历促使他寻求更好的出路。他开始在生活小区、商业区的告示栏上打广告,贴求职海报,宣传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杜勇很快接到了5家公司的电话,叫他去做兼职。同时得到这么多工作机会,杜勇分身乏术,把多余的工作机会介绍给同学。他从这件事得到了启发——办中介机构,即通过替同学找兼职岗位收取费用。于是他和几个同学一起在学校里开办了一家中介机构。他们制作海报,张贴广告,联系公司,运用各种途径获得兼职信息,然后介绍给需要并合适的同学。由于他们扎根于同学,了解同学所想,提供的岗位比较有针对性,因此中介工作进展顺利。

虽然武汉的夏天异常热炎,但他们洋溢的激情犹如赤红的火球,不管什么困难,都不能浇灭旺盛的激情。没有办公室则借用老师的办公室。白天烈日当空,热浪喷涌,他们仍往返于学校公司之间。他们沉浸在自己创办的事业中,忘了疲惫,忘了烦恼,忘了苦难。暑假结束了,杜勇算了总账,尽管他们很努力,但还是亏了一点。杜勇并没有悲观失望,因为他获得了经验,得到了锻炼。对于接下来的大学生活,杜勇也逐渐有了比较明确的想法,不断开发自己的经商潜能,为毕业后创业准备。杜勇将选修课程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跟商业有关的,如市场营销、经济学、新闻学、管理学等;而另一类则是自己兴趣的延伸,如电影、戏曲、文学、哲学、影视广告等。事实证明,他的选择、决定对后来的发展有很大帮助。舞蹈的精灵

杜勇第一次跟艺术结缘,始于第一节音乐选修课。他回忆说那是个下午,当他慵懒地走进教室坐在位子上昏昏欲睡时,一阵天籁般的西方古典音乐在耳边响起,他的整个精神为之一振,睡意即刻烟消云散。教授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的讲解,更勾起了杜勇的兴趣。从此,他对音乐艺术着了迷。在选择第二专业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戏曲影视文学专业。

学校舞蹈培训机构里一场优美的舞蹈表演,则让杜勇彻底成了舞蹈的“俘虏”。此后,杜勇开始了舞蹈的学习历程。首先去学校的培训机构学,后来又到汉口武胜路的培训点学,还到湖北大学等地方学。只要是知道哪里的老师教得好,他都要去看看。经过系统学习,杜勇的舞技有了很大提升。由于经常参加校内举办的各种舞会,他渐渐成为校内知名人物。杜勇之于舞蹈,碰撞出了火花,在校园里他犹如舞蹈的精灵,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那时,他最享受的事情莫过于在每天的清晨和傍晚时分,到学校图书馆门前的小广场上跳上一阵。经过周围的同学都以欣赏的眼神看着他,发出由衷的赞叹之声,他觉得很满足,很有成就感。舞蹈犹如魔法,让他变得更加自信、更富于气质、更有魅力。阿杜舞蹈俱乐部

大学毕业在即,杜勇也曾为工作进行了很多尝试,卖服装、做房产等等。有一天,他的舞伴跟他说她想开一家舞蹈中心。后来舞伴去了美国,没把想法变成现实,却激发了杜勇创办舞蹈培训机构的目标。虽然那时他已被华硕录用,有可能成为未来的IT精英,但他对舞蹈的兴趣和热爱,使他决定从公司出来,筹办自己的舞蹈俱乐部。

25年7月,武汉异常炎热。杜勇在劝业场租下一块80平方米的场地,办起了舞蹈俱乐部。当时,他手上只有两千多元钱,其中15元钱还是瞒着家人找妹妹借的。由于资金紧缺,为了节省有限的资金,同时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杜勇住进了公司。晚上员工下班了,他就从储藏间里拿出被子铺在地板上睡觉;清晨员工上班前,他则卷起铺盖,重新开始一天的忙碌生活。刚开始的一年,他几乎天天如此。为了省钱,杜勇每次去饭店吃饭,都会把吃不完的菜打包回家。有一次,他请一位客户吃饭,出来时也习惯性的打包,那客户面带不屑地问:“给谁打包呀?”杜勇解释说,公司处于初创期,手头并不宽裕,“打包”是为了节约。

杜勇虽很努力,然而俱乐部的发展却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开业一个月,学员只有十几个,营业额仅够给老师发工资、交房租。每天晚上,杜勇看过当天的账目之后都会觉得俱乐部也许明天就办不下去了。第二天,看到学员们陆续前来学习舞蹈,一个个热情高涨,他觉得勇气和希望又回来了。最初的挫折没有使杜勇退缩。他开始冷静下来分析局势,思考如何走出困境,打出自己的品牌。

通过市场调查,杜勇发现武汉的舞蹈培训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培训机构规模有限,培训项目较少,优秀的舞蹈老师不好找,存在诸多发展瓶颈。他觉得在舞蹈培训市场最重要的是要不断更新、踏准潮流节奏,而且要细分市场,针对学员的需要提出新的培训方式和培训项目;同时,也要注重做好客户服务,保持稳定的客户群。杜勇把他的想法付诸实践,他把主体顾客群锁定于紧跟时尚潮流的学生和白领,并加强针对目标群体的宣传;为了请到武汉最好的舞蹈老师,他跑遍了三镇,而且不惜高薪投入。同时,他还在俱乐部举办一些活动,为学员打造良好的休闲娱乐平台,扩大自身影响力。通过不断地探索、创新,在推出了几个时尚新舞种后,杜勇的舞蹈俱乐部的经营情况明显好转,公司运营开始进入良性循环。

从第一个月的只有10多名学员,到年底时的150名,如今,他的俱乐部已拥有了3家分店、18个操房、38位老师及60位专职的舞蹈顾问,在华中地区排名第一,在武汉舞蹈培训行业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没钱,不要紧;没关系,也不要紧。关键是要不断累积自己的能力。”在杜勇看来,只要坚持努力,一定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杜勇把兴趣变成事业了,在勤奋坚持中成就了梦想。谈起自己的创业历程,杜勇说:“我做舞蹈俱乐部,主要是凭着自己对艺术的一腔热情,目标明确且不轻言放弃;同时我也注重学习,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现在杜勇已是武汉最大的舞蹈培训专业机构——阿杜舞蹈俱乐部的掌门人。

参考资料:

荆楚网:《杜勇创业经历舞蹈俱乐部从50元起步》27.4.30。

创业有道:《80后“舞蹈狂”杜勇的激情创业路》28.9.1。

生意社:《杜勇:80后“舞蹈狂”的激情创业路(2)》29.7.13。

互联网:《80后“舞蹈狂”杜勇:“跳”出来的财富》28.10.16。

画饼明志——秦超:酷巴拉创意(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

他沉稳和持重,非常明确自己在做什么,并且朝着确定的方向而努力;他是年轻的创业者,不甘平庸,不甘自己的青春年华在朝九晚五之间埋没;他拥抱着巨大的财富机遇;他享受着阶段性成功的鲜花与掌声;他说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他认为创业者要想好三个问题:Who、How、Why。Who,市场在哪里,为谁服务,How,能给别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Why,别人为什么要找我们来服务,我们究竟比别人强在什么地方;他并不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商人的角色;他的目标是成为一个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能够解决大众就业,甚至是推动中国民族动漫产业发展的民族企业家;他说虽然现在可能还达不到这样的程度,但这不影响公司和他个人朝着这个方向而努力。他就是秦超,一个正在创业,并已取得阶段性成功的80后。

秦超,一个立志于振兴中国动漫产业的80后。他创办的酷巴拉创意(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是集动漫、广告策划等为一体的多元化CG产业运作平台,在业内已经小有名气,其合作的客户均为一些大型企业。象牙塔与十字街头的桥梁

在校园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是大学的精英,是大学社团的会长;没有任何回报,要靠自己筹集运营资金;没有社会关系,靠自己的努力在学校里成功举办一次次的活动;别的同学休息娱乐的时候,他们还在考虑如何把社团发展壮大。他们在社团这个舞台上实现着自己的青春梦想。正是他们,使得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为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为企业更多地了解学生架起了一座桥梁!秦超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23年的春天,花也红,树也绿,草也青,似乎与往年没什么不同。街上的行人少了,人们都戴着口罩,SARS席卷了北京。当时,秦超是大一的学生,学校停课了,没事可做。他不甘于过着无聊而平淡的日子,于是找到学院里计算机技术还不错的几个同学讨论后组建了一支计算机团队,从为同学介绍一些基本的电脑选购和使用知识,到提供免费的技术咨询,再到安排人陪同购买,最后发展成为中关村电脑零售商在本校的代理。秦超以班级为单位展开营销,首先利用自己在学校的关系网得到新生各班班长的名单,再由他们在本班推广。由于社团的服务质量好,很快在学校里树立威信,并发展壮大起来。大二一整年的周末,秦超都奔波于学校与中关村之间,早晨六点出发,赶最早的一班车,晚上赶末班车。虽然很累,但挣得了生活费,实现了自立的目标。秦超觉得朝着目标前进,是一件快乐而幸福的事。都是广播惹的“祸”

北京的夜,白天的喧嚣逐渐归于安静,路灯亮着昏黄的光,劳顿了一天的人们有的已进入了梦乡。那飘荡在夜空的点点电波,流进还未眠的耳朵里。和许多大学生一样,秦超在校期间经常听广播。北京文艺广播电台的节目“校园在线”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收听该节目,几乎是他每晚的必修课,在那里他结识了很多有想法的大学生。23年年底,秦超与通过广播认识的牟晨、马楠共同策划、组织了“北京高校正版活动”,目的在于唤起在校大学生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倡议“抵制盗版,支持正版”。此活动在北京大学生中影响很大,到25年,共有40所大学参与。

大学生买盗版是司空见惯的事。有些人认为学生穷,不买盗版则是雪上加霜。但秦超与同伴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们已经连续三年在北京高校举办“北京高校正版活动”。其间经历的波折不少,场地问题、资金问题、参与者的号召问题等。原先答应借场地的学校突然变卦,企业拒绝资金支持等等。面对这些困难,他们没有气馁,而是决定如果没有钱,就自己掏腰包。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终于感动了国美电器,他们决定慷慨解囊。第一年的成功激励了他们,使得第二年的活动规模更大,取得的效果更佳。在资金筹集的过程中,经历了被拒之门外,被门卫“请”出去后,成功与SONY公司合作,解决了钱的问题。有了两次经验,第三年的活动开展得较为顺利。参与的学校达到40所,且索尼公司提供正版CD,并以两张盗版碟加6元换一张正版的形式回收盗版盘,最后统一加以销毁,以此来达到“以正版净化校园”的目的。

尽管秦超在反盗版路上遇到很多波折,但他设定了目标,并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未来的路一定会更加精彩。振兴动漫,画饼励志

秦超“触网”多年,看到很多flash动画作品的音乐与图像配合得如此美妙,早已喜欢上了网络动漫,但由于自己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不高,未能独立完成动漫作品。在一次团委举办的学校网络设计动画flash设计中,他认识了皮卡球等几位学校flash高手,并借此机会在自己的社团下成立了flash制作小组,把那些学校获奖者都号召进来,在校开展flash培训,flash交流,他也在不断尝试中学习。由于他们的作品经常在学校公开展示,很快就在学校里小有名气。一天,有位朋友找到秦超,让他们给一名歌手做flash MV网络推广。这次他才真正涉及到商业flash。秦超这时才发现,原来网络动漫里隐藏着巨大的商机。通过论坛交流,秦超发现目前国内的“业余闪客”成千上万,传播于互联网上的自由flash作品数不胜数,其中不乏优秀作品。但是,这些作品几乎都是闪客自发免费创作的,还没有进入商业化运作。原因在于flash在小城市商业市场未开发,且这些闪客大多是业余爱好者。秦超想,为何不能把他的工作室带到商业领域?为何不邀请一流闪客加盟他的工作室?于是,秦超的酷巴拉创意(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诞生了。

秦超在创业及如何把事业做大、做好这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公司的发展及员工的管理即为“月薪加大饼”。秦超认为画饼的目的不是为了充饥,而是鼓舞士气,指引前进方向。不仅公司应该经常向员工画大饼,个人也应该经常为自己画大饼。之所以很多人忽然觉得空虚无聊,顿时没了目标感,是因为饼画得太小了。如果经常画饼,饼画得大一点,就不会迷失方向,茫然不知所措了。

秦超,一个民办大学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就开始创业,毕业后成功创办了自己的动漫公司。什么样的人,决定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什么样的行为,决定做什么样的事情,决定什么样的成果,决定什么样的回报。秦超并不认同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商人的角色,而是一个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能够解决大众就业,甚至是推动中国民族动漫产业发展的民族企业家,虽然现在可能还达不到这样的目标,但这不影响公司和他个人朝这着个方向而努力。他为自己画了这个大饼,相信不久的将来将成为驰骋动漫产业中国民族企业家。

参考资料:

秦超的博客。

生意社:《秦超:立志振兴中国动漫产业的80后》29.7.6。

目标确定,永不服输——赵宁:北京华宁远志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CEO

他是典型的北京男孩;他说话爽朗、直接;他心态平和,既可在王府饭店吃大餐,也可以在地摊吃五毛钱的馅饼;他天生是个商人,当童年玩伴还做着“警察梦”、“科学家梦”时,他就已经给自己定下了“长大后开公司当老板”的目标。他就是80后创业牛人赵宁,一个以拉客户起家,永不服输的人。

赵宁,生于1982年,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现任北京华宁远志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CEO。20年注册域名“中关村男孩”,23年注册成立华宁远志公司,后将网站更名为“非常在线”。立志考上公立高中

1982年,赵宁出生于北京一家工薪家庭。父亲是国企房地产的管理层人员。在赵宁还小的时候,赵父就跟他讲单位的事情,有时遇到问题还咨询赵宁。这让赵宁养成了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习惯。

赵宁从小是个淘气、好动的孩子。小学二年级时,他就开始为家里换保险丝、接电源、按插座。赵宁学习不是很好,小学时经常有蹲班的危险,所幸他总算勉强考上了初中。初二时,赵宁上的是私立学校。学费昂贵,他还是不好好学习。某天得到的一个消息使赵宁发生了转变。当时北京初升高的比例是五分之一,即五个人中只有一个能上高中。只有上了高中才能考大学。于是,赵宁立志考上高中。

赵宁的学习基础差,不可能一次性考上高中;因此,他给自己做了一个计划:念两次初三;第一次要使理科达到优秀,第二次要使文科达到优秀。后来,赵宁考上了北京化工学院附中。他是那届私立毕业班里唯一考上公立高中的学生。他感觉很骄傲、很自豪、很有成就感。初玩电脑

赵宁五岁那年,家里买了台486DX66多媒体电脑。从那时起,赵宁开始接触电脑,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之所以迷恋上电脑,不是因为游戏,而是因为电脑的硬件和软件。他对电脑的各个硬件、软件都很好奇,什么都要尝试尝试。电脑硬件坏了、操作系统坏了就找人来修。他看了别人修几次后自己也能修了。他的学习能力很强。

初一时,家里的电脑已不能满足赵宁的要求。他请求父亲为他买一台带14.4K MODEM的P133电脑。赵宁从此进入了网络世界。那时上网,网费非常贵,大概每小时十块钱。但赵宁宁可节衣缩食,也要上网。那时网站很多,但个人网站很少。赵宁看了几个漂亮的个人站后,产生做自己的个人站的想法。他听说FRONTPAGE97软件可以做网页。可是,他寻遍北京的大街小巷,也没能找到这张光盘。赵宁的个人网站最终是用WORD做的。

到了初三,赵宁开始攒电脑。他攒的第一台电脑是帮表哥装了台赛扬3A电脑。他对电脑硬件一见钟情,并一直保持着热度,因此他把自己的个人网站做成硬件网站。网站的名称最初叫“我爱中关村”。到了高中,赵宁发现几乎所有的网站都是什么什么.com,他感觉网站已进入.com时代。于是,他也把自己的网站域名改成.com形式,为它注册了顶级域名zgcboy.com(中关村男孩)。

由于高中时期学业繁重,赵宁没有太多的时间管理这个网站,所以网站上的文章以转载为主,少量是自己原创的。那时,网站上的文章很多都是原创的,但写硬件的文章并不多,这给赵宁带来了机会。chinabyte.com和TOM.com的编辑找到赵宁,邀请他作特约撰稿人,专写有关电脑硬件的文章。商业运作

赵宁打算一上大学,自己有足够的时间了,就对硬件网站进行商业化运作。但天不遂人愿,赵宁所在的大学在廊坊大学城,没有条件实施他的计划。无奈,赵宁只有把计划往后推。大一结束时,赵宁才开始商业化运作。他一边筹备注册公司,一边在网上招聘员工。

因为刚创业,人手不足,赵宁一身数职:站长、总编辑、网站制作与维护、服务器维护、行政事务等。那时,网站需改版,换程序,赵宁虽没学过网站技术,但自己也要硬着头皮做好。网站的程序有很多BUG,他只学过一点C、C++,但也得努力地熟悉ASP程序,修改程序的BUG。“非常在线”这个网站基本上是由赵宁一个人做,其他的人只负责文章内容。一个网站要吸引人,其制作水平非常重要。赵宁没有学过美术和网站设计,所以网站刚开始很像个人网站,没有装饰、没有创意。此外,赵宁也没有能力编写后台程序,所有的后台程序都是低价格进购。网站每次改版换后台,都是赵宁一个人完成。赵宁面对的都是他不熟悉的事情,所以很花时间。那时,他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早上8点起床,然后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上4点。中间除了去楼下买几个烧饼吃,还有去了几趟WC,赵宁一直在全力地工作。这工作一做就是一个月。

与此同时,赵宁还要跑公司注册的事情。由于没有经验,赵宁跑了不少弯路。北京市各区的工商部门、房产局、银行,赵宁几乎都走遍了,有些地方还去了几次。23年10月30日,赵宁的北京华宁远志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终于正式成立。

公司的第一笔注册资金才10万元,而招募来一起创业的人员,只管饭钱,没有工资。公司盈利后才按劳分配所得,赵宁占51%,49%给一起创业的功臣。公司刚起步时,赵宁还是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自己的事业,员工也少,只有四个。所以,网站上的内容有点单薄,不能吸引眼球。后来他发现,长此以往,他的网站可能会被激烈的网站市场竞争淘汰。赵宁再三考虑着自己是否要退学。23年12月24日,赵宁接到学校批准休学的通知。从此,赵宁开始了“全职”创业的历程。克服困难,圆梦创业

创业之前,不少亲戚都给赵宁泼冷水。但赵宁凭借自己从小养成的独立性,心无旁骛,不受影响,坚持自己的选择,坚持自己的判断标准。赵宁的网站主要以广告盈利。为了积累人脉,寻找广告客户,赵宁跑了很多发布会,认识了很多圈内圈外的人为自己编织了一张有效的社会关系网。此外,赵宁还找到那些在报刊、杂志、网站上发广告的厂商,以免费测评为借口联系他们,寻求合作机会。

此外,创业之初,赵宁还面临很多困难。最初,赵宁用的是虚拟主机,费用每年一千多,后来升级到每年三千多还是不能支持网站的快速运行。赵宁最终决定租用独立的服务器,否则影响下一步的发展。赵宁最后选择了一个P41.6志强*2、1G ECC内存、36G SCSI、10M网卡的2U服务器,带宽为1M共享的,速度应该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这个的月租是一千三百多元。速度上去了,网站在质量、品质上没问题。

然而,网站的访问量决定了网站的生死存亡。但是赵宁没有网站推广的经验,只做了一些宣传工作,如:在所有大的搜索引擎登陆“非常在线”网站、跟很多硬件网站交换友情链接、跟门户网站签订转载协议,转载“非常在线”的文章,跟平面媒体合作,印上“非常在线”的网址等。事实证明,网站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够。网站还是没能打出知名度。“非常在线”开通了三个月,居然连一个同类的媒体人都不认识。赵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开始通过QQ等途径认识了一些同类网站的负责人。认识的朋友多了,赵宁的公司才被人知道。做好硬件网站,首先要提高在圈内的知名度,才能让外面的网友知道。

为了省钱,他们在每月租金1660元、冬冷夏热的铁皮房里办公。为了省钱,他们将服务器放在成本较低的天津……最开始,非常在线的内容很少,知名度很低,无法得到客户的认可。即使免费给厂商做产品评测,都没有人愿意合作。万事开头难,但是赵宁挺过来了。他说:“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挺过那段日子。想要创业,就要有不服输的精神。”

现在,非常在线已形成从产品、竞价、资讯、营销、服务和战略合作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并在云南、山东、广州等区域建立起了分站,网站流量每年都实现翻番。

回首自己的创业之路,赵宁感慨万分。为了创业,他从拉客户起家,建立了有效的社会关系网后,网站得以长足发展,他觉得想要创业就要有不服输的精神。

参考资料:

生意场:《“中关村男孩”赵宁:从学生到老板的蜕变》29.9.3。

和讯网:《非常在线CEO赵宁:80后亿万富翁的财富故事》29.11.23。

站长观察网:《非常在线网站站长赵宁自述创业经历》2010.3.10。

信念篇——信念是成功的催化剂

六月的晚风轻快地拂着河岸的芦苇,伴随着青蛙此起彼伏的夏夜进行曲。温柔的月光洒在田埂上,娇羞的稻穗低着头,偶然转动脸庞,似乎诉说着或古老或现代或成功或失意的故事。小河层层的波光,潺潺的流水,还有那鹅卵石上的满月,让如歌的心情在水面上飞扬,思绪荡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那个阴雨绵绵的早晨,那个学习烧制瓦罐的老人,那个激起我信念的故事,又浮现在脑海中。老人大步走到窑前,眉都没有皱一下,便抡起一根铁棍,咣咣咣,将一大溜刚刚出窑的形状各异、大大小小的瓦罐全部打碎。我不解地走上前去,问老人为何将它们全都打碎了。老人不紧不慢地说:“火候没有掌握好,都有一点毛病。”我惋惜道:“可是你已经花费了许多的心血啊!”老人长吁了一口气道:“我相信下一炉会烧得更好些。”老人坚定的口气里透着十二分的自信。老人又坐在霏霏的雨丝中,再次从头开始,认真地一点一点地做起泥坯。那坚决打碎重来、成功在握的从容自若,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啊,即使所有的瓦罐都打碎了也没有关系,只要心头成功的信念不被打碎,老人就不愁做不出更加满意的瓦罐。

信念,是一种不显山石露水的执着;是一种不惧风不畏雨的坚忍;是一种不图名不图利的忠诚。信念犹如大浪淘沙,以石填海,犹如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虽然渺茫,但那是希望的藤萝,抓住它你就能越过深沟险壑;虽然艰辛,但那是胜利的桨筏,握住它你就能乘千里长风破万里险路,驶向成功的彼岸。信念之于人,犹翅膀之于鸟,信念是飞翔的翅膀。有了信念,生命旅程上的寂寞可以铺成一片蓝天;有了信念,孤单可以演绎成一排鸿雁;有了信念,欢乐可以绽放成满园的鲜花。

人的一生中,失败挫折是常有的事。有的人可以坚持下来,有的人倒下了。能够坚持下来的人不是他有什么神力,而是他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赋予他希望,让他看到美好的未来,而不是活在痛苦的失败里。风雨过后,是鸥翔鱼游的水天一色;荆棘前方,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山顶下面,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世界上没有谁能使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还没倒的话。一颗星的陨落,黯淡不了灿烂的星空;一朵花的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为了可能的绽放,我们不能放弃希望,不能放弃成功的信念。

有一年,一支英国探险队进入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区,在茫茫的沙海里艰难跋涉。阳光下,漫天飞舞的风沙如炒红的铁砂一般,烧烤着探险队员的面孔。炎热、干渴、焦虑,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没了。忽然,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露出坚定神色。终于,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那壶支撑他们的精神之水——缓缓流出来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子!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之源,成了求生的寄托。炎炎烈日下,茫茫沙漠里,真正救了他们的,又哪里是那一壶沙子呢?他们一定要走出去的信念,已经如同一粒粒种子,在他们心底生根发芽,最终领着他们走出了“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只要一个人的心中还怀着一颗信念的种子,总有一天,他能走出困境,让生命重新开花结果。只要信念在,希望就在。

有人说:“命运的主宰是自己,而人自己的主宰是意志。”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永不放弃的信念,那么攀登到人生的顶峰并不是幻想。当我们迷茫时,信念赋予我们希望,去探索人生的方向。天堂和地狱的大门共同敞开时,你的一念之间,将决定将来的命运。也许你曾经失败过,失误过,但请你不要从此放弃,失去信念。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运,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人们都渴望成功,那么就不要忘了内心深处的信念,因为它是成功的催化剂。“骑天大圣”王宇坤凭着坚持的信念,万里走单骑,行进在全国巡讲的路上;“拼搏让不可能成为可能”娄雷秉着这一信念,在理想的道路上奋进,终于成功签约新浪;“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支撑着姚明走过篮球路上的风风雨雨,最终走向成功。

走过繁华的大街,回眸起多年前的角落,月亮泛滥着冷冷的光,宛如草尖一滴陈旧的露水,冰冷、脆弱,经不起风吹雨淋。不是一无所有,而是还有一双翅膀,还有信念,还有相信明天会更好的信念。又是一年六月时,去年的今天,前年的今天,数年前的今天,累积成今天收获的果实。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姚明:篮球运动员

上海人如同余秋雨先生在其《上海人》(于《文化苦旅》)中所述的那样,上海人有一种莫名的傲气,似乎高人一等。即使自己流离失所也不大瞧得起西装革履的外地人。天知道一个不名一物的邋遢汉到底仗着什么对一个腰缠万贯的来访者也傲若冰霜的,而且这种行为似乎很难与“气节”挂起钩来。古都“冠盖满京华”,上海“商贩遍天下”。北京人有一种霸气,上海人有一种傲气,一种不服输的气概!姚明是上海人,有上海人的傲气,有上海人不服输的气概,有坚持到底直到成功的信念。

他用高超的体育技能,在一个强手如林的国家运动项目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成就了很多人的梦想,更成为中国人的骄傲。他出色的表现和随时听从祖国召唤的爱国精神,使他带给人们的思考已经远远超过了体育本身。对祖国的情感,对现在和对未来的期待,都将使他成为中国体育和NBA的历史人物。这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委会给姚明的颁奖词。

姚明,中国篮球的标志和骄傲,1980年9月12日生于上海,现役中国国家篮球队队员,曾效力于上海大鲨鱼篮球俱乐部,现效力NBA的休斯顿火箭队。29年,姚明全资拥有的上海泰戈鲨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上海东方篮球俱乐部的股东就俱乐部股权转让事项达成一致,并正式签署俱乐部股权转让的“框架协议”,姚明成为上海东方篮球俱乐部老板。2010年5月4日再次入选国家队集训名单。天上掉下个姚明

1980年9月12日傍晚,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走廊上,一群医生和护士在窃窃私语。当晚7点多,妇产科病房里的一位孕妇艰难地产下一个重得出奇的男婴,重达5公斤。这孩子父母取名为姚明,一出生便是长长的腿,宽宽的脑门,看似三岁的小孩。4岁1米20,7岁1米50,9岁1米70,13岁1米97……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成长。

姚明的父亲姚志源2.08米,曾于1970年代效力于上海男篮;母亲凤娣1.88米,70年代是中国女篮的主力队员。父母身高的特征和酷爱篮球的基因,都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姚明呱呱坠地的时候,他未来的路已注定,谁都看得出来将来他将和父母一样成为篮球运动员,不过未曾想到他会成为中国新一代篮球运动员的领军人物,更想不到他还能震惊遥远的美洲大陆。已经退休的王重光教练是上海篮球界元老,20世纪70年代他曾是姚志源的队友,20年后他又成为姚明的教练。对于姚明,王重光说,这是他等待多时的人才:“为了等待一个像姚明这样的篮球苗子,我们足足等了三代人,所以我觉得姚明的名字应该叫姚盼盼。”糖衣炮弹种下的篮球苗

4岁生日时,姚明得到了他生命中的第一个篮球。当父亲把这份生日礼物拿到姚明面前时,他并未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只是玩了两下就扔在了一旁。姚明说:“我从小就想当个考古学家,到世界各地去猎奇探险。当初练篮球的目的并非想以后进专业队,或者成为国家队的一员,只是希望能在中考或高考时能加点分。

当父母告诉还未满9岁的姚明,他即将去体校接受篮球训练时,他没有拒绝。训练的时间是周一到周五下午和周六全天。每天下午放学后,姚明就站在学校门口,等教练骑自行车来接他去体校进行专业的篮球训练。刚进体校那会儿,姚明的大块头和笨拙的动作让他遭受了不少嘲笑,但他坚信努力不一定成功,放弃一定失败,抱着这个信念,姚明坚持了下来。每当姚明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父亲都会把他拉到小区的自行车棚外,对着钉在那里的篮圈练习投篮。只要姚明投中一定数量的球,父亲就答应给他买一件小礼物。姚明后来开玩笑说,他是“在父亲的利诱下打篮球”。

姚明9岁的一天,母亲弄到两张哈林篮球队的表演赛门票,小姚明第一次意识到篮球原来是如此充满乐趣。她后来回忆说:“我相信那次经历给姚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让他知道篮球也是一种娱乐方式。”一双Nike球鞋引爆的NBA之路

姚明11岁正式进入徐汇少体校,13岁入主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他的职业球员生涯从此开始。这时姚明的身高已超过2米。有段时间,母亲很难在上海买到适合姚明那双大脚穿的篮球鞋,于是托远在美国的远房亲戚代买一双。那个亲戚的男朋友名叫章明基,他花92美元买到一双18号的Nike Air篮球鞋并带回上海。1996年,一群Nike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第一次看到这个身高2.18米的少年,在惊奇之余他们不但决定为姚明提供运动装备,还邀请他前往巴黎参加1997年Nike青年篮球训练营;第二年夏天,姚明又前往美国参加了Nike篮球训练营。巴黎之行“让姚明增加了不少信心”,美国之行让姚明经相信自己有在NBA打球的实力。那年9月,姚明在家中庆祝自己的18岁生日时,客人中来了NBA教练和球探各一名,以及Nike公司中国市场部的所有高管。

22年,21岁的姚明身高2.26米,他帮助上海男篮夺得联赛冠军,前往NBA打球的时机已经成熟。在以章明基为首的“姚之队”的帮助下,姚明完成了NBA选秀前的一系列手续,并在美国当地时间22年6月26日的选秀大会上,顺利加盟休斯顿火箭队,成为NBA联盟历史上第一个在首轮第一位被选中的外国球员,成为当仁不让的头号新秀。面对NBA选秀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栅栏,姚明说:“我已经经历了足够多的挫折,即使再多一次也不会被打倒”,这种坚定的信念帮助他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在NBA赛场上的首个状元秀。闪耀赛场的球星

姚明初入NBA时火箭为他做了一系列的测试,当时一个测试项目是上斜卧推哑铃,姚明推的哑铃每个重45磅。此时,姚明看到,火箭的替补中锋科林斯也在做上斜卧推,他的哑铃每个重达1磅,姚明非常吃惊地问训练师法尔松:“有一天我也能推那么重的吗?”5年后,火箭的训练房中有了120磅的哑铃,只有姚明能推动,他已经成为火箭最为强壮的球员。在美国的8个赛季中,姚明连续6年入选NBA全明星阵容,现时更被誉为世界上最杰出的篮球运动员之一。“我知道有两种人:一种人自始至终相信我,他们认为我打得不好的那些比赛只是片段而已;一种人自始至终不相信我,他们认为我打得好的那些比赛只是片段而已。总是有一段时间,我能让相信我的人满足;也有一段时间,我做不到。好吧,那就再来一次吧,我从0分2个篮板里走出来过,哪怕再来一次又怎么样?”“我真没有什么可以说的,篮球不是一项用嘴巴进行的运动,它需要你以行动证明自己。”“如果他不选我,我就会成为最让他头痛的敌人。”姚明的话语显示了他的信念、自信与决心!姚明用他在赛场上的成绩向世人证明了自己,他的努力,他的坚持,他的永不言败的信念……

姚明说:“我是为篮球而生的,但我的篮球生涯之路并不是早就设计好的。刚接触篮球的时候,我并不喜欢它,后来慢慢喜欢上了,才一步步走到今天。有人说从小就看出我能成明星,我不相信这样的话,当时就连我父母都没看出来。”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这是姚明的名言。他努力了,他成功了。坚持不懈的信念,努力证明自己的决心,是他成功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我的世界我的梦》姚明,长江文艺出版社,24年

中国网:《姚明访谈:打奥尼尔不能当陪衬一直为王非可惜》

凤凰网:《香港大学授予姚明博士学位(附港大对姚明的评价)》

深圳新闻网:《姚明成长的故事》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姚明谈成长经历17岁有粉丝童年想当国家领导人》

创未莱昂的博客:《姚明成长故事》

拼搏让不可能成为可能——娄雷:三流学校学生轻松签约新浪

他具有一种积极、自信、主动、激情的品质,他是与声音、与影像共舞的阳光男孩,他用真诚和热情在希望的田野里播洒下梦想的种子,他用他的执着告诉我们“拼搏能够化不可能为可能”,他总会给人们带来太多的意外和惊喜,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校园神话,他大学毕业时在烟台就有20多万忠实听众,他是第一个新浪博客点击超过百万的学生,他拒绝了新东方著名人生规划师徐小平老师的邀请,他专注于自己的影音事业,他说:“悉心打造我的每时每刻,真诚装点你的人生分秒”。他就是娄雷,80后大学生自强不息的榜样。

娄雷,山东鲁东大学22级学生,先后摄制过胶东地区首部校园生活剧《青春同盟》、山东省首部大型校园青春偶像剧《我在你身边》等20余部反映校园生活的DV影片,在社会上引起了普遍好评,创建和领导了鲁东大学学生电台、学生电视台,被誉为中国网络校园节目第一主持人、中国学子第一博主,获得25年新浪十大教育新闻人物称号,入选“26年度中国大学生评选”30强,创办的奇幻世界和奇幻电视台的点击双双突破百万大关,出版了《赢在高三学习方法上》、《赢在高考志愿填报上》、《陪考有方》三本书,从“三流”大学走出轻松签约新浪公司。新东方著名人生规划师徐小平老师被娄雷的创新、策划能力吸引,就此发表了一篇题为《把聘书送给娄雷》的文章,在传媒界和大学校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爱上传媒

娄雷小学三年级时最讨厌的是写作文,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接着,他四年级成为青岛小记者报社的小记者,五年级成为国家级小记者。娄雷喜欢上了写作,且一直坚持着,初中创办所在中学的校刊,高中参加两代人书友社,在自己的领导、努力下,仅用一年的时间,书友社就以闪电的速度占据当地报刊毕业、广播、电视、网络四大传媒的头版头条。娄雷虽活跃于课外活动,但在学习上是保守的传统主义者,每天都会花时间做题、挤时间看书。他深知要想领先,就要永远走在别人前面。

娄雷中学时期的理科学习一直很好,数理化是经常拿班级前几名的好成绩。但由于想向传媒方向发展,娄雷从理科转到文科,报考北京广播学院的节目编导专业。面对别人的忧虑与惋惜,娄雷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既然自己爱上了传媒,就会无怨无悔地走下去。后来因为几分之差,娄雷与北京广播学院失之交臂。他曾经迷茫、彷徨,直到选择了鲁东大学,给自己的“黑色高三”一个交代。与影音共舞

鲁东大学时期的娄雷,与声音共舞、与影像共舞。从校园广播节目、烟台广播第一娱乐节目《欢乐蹦蹦跳》到山东广播第一学生节目《大学校园》,以及后来与新浪、腾讯、网易中国三大门户网站合作的校园网络广播节目《校园新空气》、《校园流行乐》、《高考进行时》、《QQ双人行》、《青春大本营》,娄雷成为“中国网络第一校园节目主持人”。他又自编自导自演自己包装宣传了胶东地区首部校园生活剧《青春同盟》,而山东省首部大型校园青春偶像剧《我在你身边》则是他创造的又一校园神话。

25年的春天,娄雷已是六档校园节目的主持人。为了保证音频节目的录制不受影响,同时又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娄雷做了一个大胆决定:在“五一”期间,完成暑假前所有节目的录制。娄雷的这些节目都是每周一期,从“五一”到暑假两个半月的时间,每档节目要录十期,共要录制60期节目。

面对这个严峻任务,娄雷毫不犹豫地走进了录音间。节目录制的过程很辛苦,需时刻保持相当高的情绪,娄雷神采飞扬地录制一期又一期节目。曾有一次娄雷录节目录到了晚上12点多,正录着刚好打了个盹,过后回放刚才的录音,竟听不出丝毫的差错。娄雷经常拿这件事情跟朋友开玩笑:瞧,多厉害啊,睡觉的时候还能录节目!

娄雷还是城市电台第一娱乐节目《欢乐蹦蹦跳》的节目主持人。每个周末的晚上都要乘坐公车穿越大半个城市,到电台给听友们送上一个小时的欢乐时光。无论晴天雨天,无论生病或心情不好,他都会准时地坐到直播间里,给听众带去开心和快乐。

24年8月,娄雷第一次和DV亲密接触。和朋友们商议后,他们决定拍一个不随大流、与众不同的作品。当年高校的许多学生已经把DV玩得如火如荼,但娄雷他们谁都没有真正接触过DV。娄雷硬着头皮写剧本、谈合作,还有一系列攻坚性的任务横亘在眼前。拍DV比预想中的艰难。娄雷跑遍了全市大大小小的能够赞助的企业、商店,动用了一切能够调动的资源,在经历了24天的拍摄,8天的影片制作后,胶东地区首部由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己包装宣传的校园生活剧《青春同盟》终于和大家见面了。虽然是小试牛刀,但娄雷还是想尽一切可能把影片的宣传做到极致。影片凭借新颖独特的视角及完美的包装,《青春同盟》最终参展世界网络博览会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影片的成功,没有让娄雷冲昏头脑。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与面临的挑战。娄雷认为在竞争激烈的影视作品市场,想要生存并创立自己的品牌,必须找到自己的立足点、自己的特色。接着,娄雷于25年10月又拍摄了山东省首部大型校园青春偶像剧《我在你身边》。这是他影像创作的一个里程碑。这部DV影片在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上映后,迅速被全国各大网站转载,点击量突破7万大关,并获得“26三杯水DV首届年度十佳剧情片”奖。

影片源于朋友讲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关于肝炎的故事。娄雷把它搬上荧屏,一来给自己找点事做,二来普及科普知识。《我在你身边》就这样诞生了。虽然资金与设备不足,但为了保证影片的质量,娄雷从烟台门户网站“胶东在线”借来了价值不菲的摄录设备。没有摄像轨道,他用借来的滑板代替;没有摇臂,他用绳子拴住摄像机转着圈拍摄。在片场,娄雷一人身兼数职:导演、摄像、编辑,每个环节都参与其中,没有丝毫懈怠。

不做则已,一做则坚持到底,这是娄雷的风格。小学时对作文的讨厌到随后的不离不弃,高中时放弃自己的优势理科转投文科,那义无返顾的转身及大学里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娄雷是个总在不断超越自己,变不可能为可能的人。轻松签约新浪

26年5月,娄雷以其在传媒界取得的卓越成绩轻松签约新浪公司。对于找工作的诀窍,娄雷带有玩味地说他因博客找到了工作。但事情本身并不像他说得那样简单。博客只是一个让别人更多了解自己的平台,你可以把自己每一个优秀的方面展示其中,而前提是自己本身已经足够优秀,有吸引别人的独到之处。因此,大学四年我们要不断拼搏,全方位地打造自己,为将来的就业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能否成功就业很大一部分与自己有关。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什么样的结果。娄雷用他的拼搏、努力,不断给自己增加就业的筹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品牌,成功签约知名企业,送自己一个美好的未来。

如今的娄雷,在新浪教育频道负责多媒体工作。他依然忙碌,访谈、编辑、整合、制作,过着为工作通宵达旦的生活。在办公室里,一打开摄像机,他能马上侃侃而谈,口若悬河;采访嘉宾时能迅速捕捉新闻点,用最短的时间获取观众关心的有效信息;每日的工作总结,都在BLOG中娓娓道来,有的令读者捧腹大笑,有的令读者陷入沉思。“悉心打造我的每时每刻,真诚装点你的人生分秒”,这是娄雷的博客介绍,他说:因为热爱所以喜欢,因为喜欢所以会创造不一样的惊喜。

顶着热辣的太阳,背着大背包,手举DV机,随时准备工作,这是娄雷的标准形象。经过大学的洗礼和工作的磨练,娄雷渐渐成为网络博客和播客的弄潮人。戴着“中国学子第一博客博主”的头衔,如今他又成为全国教育类播客中点击量首位突过百万的博主。

在娄雷一路轻松走过的背后同样也曾饱含着敢为天下先的无奈与困惑,然而每一次娄雷都会义无反顾地坚持下来,因为在他的心里始终都坚信:拼搏能够化不可能为可能。

参考资料:

新浪校园频道:《求学:娄雷的播客世界神话一切只和自己有关》。

新浪校园频道:《娄雷:从鲁东大学走出来的中国学子第一博主》。

新浪宽频:《娄雷,从DV剧了解他》。

新浪校园频道:《娄雷:努力超越期待更好的自己》。

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王宇坤:万里走单骑,全国巡讲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人生,没有任何过程是白费的,包括所有的辛苦、泪水、心酸,每一笔都会增加你未来成功的光彩。他是一个敢于迎接挑战、坚强而且不畏困难的人,他是现代版的“骑天大圣”,他毅然放弃舒适的办公室,宁愿选择风餐露宿来完成大学生的成长;他一个人,一辆自行车一本书,立志骑单车走遍中国,为处于迷茫中的大学生传递激情;他自称非著名作家,非正式大学讲师,却用他的经历和思想激励了很多人;他说大学的明天可以更美好;他说他要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他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的人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梦想却不曾努力,而有的人却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他是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的人。他就是王宇坤,一个有思想,有目标,有行动的人,一个努力拓展生命的宽度的人,一个80后的代表。

王宇坤,自封“骑天大圣”,1984年生,辽宁建平人,27年毕业于沈阳航空工业大学机械设计专业,曾在沈阳军工企业工作,曾赴宁夏支教,著有《还你一个真实的大学》。立志为全国高校大学生传递激情,点燃梦想,因而开启了只身骑单车进行全国大学巡讲的旅行,从29年6月4日辽宁老家叶柏寿开始,计划于2012年3月在广州中山大学结束。思考人生

王宇坤是家里的独子,妈妈是1978届大学生,爸爸是退伍军人,经营着一家工厂。小时家境殷实,曾有一个幸福的童年。1998年,父亲生意失败,被骗了17万元,从此过上了躲债的生活。母亲开了一间兽药店维持生活。23年,王宇坤考上沈阳航空学院机械系,爸爸也回到家中,一家人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25年4月,母亲突遭车祸,抢救了26小时后永远离开了他。母亲去世后,王宇坤受到沉重打击,沉沦了很长一段时间,什么都不想干。他还没走出悲伤,半年后,父亲又遭遇车祸,受了重伤,医院还发了病危通知书,所幸的是父亲总算逃过一劫。

两场车祸不仅让两位亲人一死一伤,还让他们家花光了所有积蓄。当时,王宇坤刚升入大三,没有了父母的呵护,也没有了生活来源。他开始边读书边打工,发广告、做促销、在麦当劳打工。最忙的时候,他一天打三份工。同时,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大四那年,王宇坤两个最要好的室友因无法修满学分而遭开除,这件事也给他很大的触动,他开始思考上大学的真正意义。大学生活的意义何在,大学应该塑造什么样的人才?大四下学期,王宇坤边找工作边着手写自己的大学生活。他准备出一本书,用亲身经历告诉在校的大学生怎样做才能不虚度光阴。他给书取了一个名字叫《还你一个真实的大学》。情洒西部

27年7月,大学毕业后,王宇坤到中国航空第一集团公司一家分厂上班。他工作能力强,勤奋好学,为人热情,获得领导的高度评价。正当领导对他寄予厚望时,王宇坤却提出辞职。他决定响应团中央号召,到宁夏西吉县平峰镇一所中学支教,实现更有意义的人生价值。他在学校里担任英语、音乐教师。每当看到那些渴求知识的孩子脸上露出微笑时,每当那因缺乏知识而显得空洞的眼神变得富于诗意时,每当听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及欢快的歌声时,王宇坤内心充满了甜蜜、温馨。他觉得生活的意义就在于此,帮助别人,激励别人,启发别人,让他们获得知识、获得启示、获得成功。

半年的支教生活,一晃就过去了。在这段时间时间里,王宇坤还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还你一个真实的大学》。王宇坤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宁夏。这时他思考着,怎样才是更有意义的人生。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

29年春节过后,王宇坤制定了全国大学巡讲路线:并花3个月时间自费出版了自己的处女作《还你一个真实的大学》,印刷了20册。他要带着这本书,边走、边卖、边讲,实现自己“传递激情,点燃梦想”的愿望。刚开始很多人不理解王宇坤,父亲也不支持。他希望儿子能安稳地工作、生活。随着新书的面世,加上自己的坚定,父亲最终也同意了。

29年6月4日,王宇坤告别家人,骑着一辆新买的山地车出发了,车牌是“牛B44944”。随车携带的只有帐篷、衣物、笔记本电脑、相机、地图等几件行李,及二三十本书。

为了节省开支,王宇坤一般住在自搭的帐篷里,恰逢手机没电或倾盆大雨时才住旅馆。在小地方,王宇坤选择住旅馆,最贵的一次仅为35元,最便宜的一次是和一个农民工一起睡一铺板床花了5元。在大城市,王宇坤则选择去网吧,既能上网又能充电还能休息,一举三得。网吧被他戏称为“能量补给站”。王宇坤偶尔会在沿途品尝各地的风味美食,然而馒头就咸菜才是他的家常便饭。有时,一天5块钱就能解决他的温饱问题。王宇坤对此并不在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王宇坤越过千山万水,走了几千公里,踩坏了“千”条车链,骑坏了“万”个车轮,其中的艰辛,可见一斑。路上的经历,可书写成一部传奇小说,险象环生而又逢凶化吉。让王宇坤永生难忘的是遭遇盗窃。那是在郑州市,他把帐篷支在东风路和花园路交叉的一个绿化区,也许是太累了,那晚他睡得很香。早上起来,王宇坤发现帐篷被人划了一道大口子,装有笔记本电脑、相机和U盘等一些东西的电脑包被小偷头走了。他当即报了警,但没有抓到小偷。这一次失窃,让他损失了几乎所有的家当。有一次,他还差点丧命,成为货车下的“标本”。在骑车路过陕西一个小村庄时,为了避开一辆迎面而来的货车,王宇坤猛地将车头拐向旁边,谁知却被一块大石头绊住,人车重重地摔到地上。他还没反应过来,又一辆卡车从身边开过,当时那辆卡车和他只有20公分的距离。每当回想起自己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瞬间,王宇坤更加坚定继续他的“骑天大圣”。人生只有一次,我们不能把握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王宇坤每到一处,第一件事就是联系当地高校,接洽演讲事宜。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风顺,成功率大约为50%。但王宇坤并不气馁,他对自己说迎接挑战的时候到了,越不容易越不能放弃。如果校团委不同意,他就找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直到校长。为了到南昌大学演讲,他先后到学校跑了六次,校团委走不通就去找校学生会,结果与学生会主席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后来通过这个新朋友说服了学校,成功地在南昌大学作了一场演讲。这也成为王宇坤心中印象最深刻、效果最好的一场演讲。

至今王宇坤已经成功地在30多所高校作过演讲。演讲内容讲述最多的是关于人生、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梦想,如何树立人生目标,如何安排大学生活,如何为自己的人生添加色彩,如何不蹉跎了岁月。他告诉大学生们,现在就业难,除了大学生人数增多外,最重要的是很多大学生不是单位需要的人才。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生活目标,然后制定计划,一步步向梦想靠近,最终实现理想。这些演讲在不少学校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一路上,王宇坤遇到很多不理解他的人,但更多的是对他报以支持和鼓励的人。有人请他吃饭,有人送他电话卡,还有人送他手机和相机。这一切都支撑他一路走下来。

在外的日子,除了向父亲报平安,他没向家里要一分钱。平时的支出全靠沿途卖书。至今王宇坤自费印刷的20册书已卖出一大半。

王宇坤还会继续骑下去,把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骑遍。他的全国大学巡讲历程将在2012年3月的广州中山大学结束。面对这一路的艰难险阻,王宇坤说沿途遇到的朋友和好心人给了他热心的支持和帮助,而用自己的行动鼓舞和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勇敢地追逐梦想是他前行的动力。面对别人的非议,他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自己有强烈的信念支撑着。他认为他的“非主流”行为是对社会有意义、有价值的,因为他不是单纯的骑车环游,而是怀着对社会的责任感,用行动影响别人。年轻人应该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用行动去实现自己的想法,为了梦想不断超越自我。

在全国大学巡讲结束后,王宇坤计划再出一本书《全国大学巡讲传》,然后拍一部电影《向着太阳》,把巡讲的经历记录下来,让更多的大学生能从中受益。王宇坤说,如果能帮助更多的大学生走出误区,巡讲的目的就达到了。他终极目标是成为人大代表,为社会、为人民办教育。

王宇坤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现代版的“西游记”。他告诉人们可怕的不是挫折、失意,而是没有目标、没有信念,庸碌的生活。让我们点燃梦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生命的宽度拓展了,即使短暂也将成为永恒!

参考资料:

南京晨报:《80后“骑天大圣”万里走单骑9个月走了14个省》2010.3.27。

中国日报网:《80后大学毕业生万里走单骑全国高校巡讲》2010.5.11。

家园网:《新版“骑天大圣”王宇坤在巡讲路上执着自我梦想》29.11.14。

顽强的意志,不灭的希望——刘翔:110米跨栏王

“12秒91,他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1年来的记录成了身后的历史,十重栏杆不再是东方人的障碍,因为中国有刘翔,亚洲有刘翔!这个风一样的年轻人,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他身披国旗,一跃站在世界面前。刘翔用勤奋、信念、坚持证明自己,激励着80后们用行动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委会给刘翔的颁奖词。

刘翔,110米跨栏一级运动员,1983年生,上海人。1998年开始练跨栏,24年雅典奥运会,以12.91秒的成绩打破了保持11年之久的世界纪录,26年洛桑田径黄金联赛,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由科林·杰克逊保持了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29年东亚运动会田径男子110米栏决赛,以13秒66的成绩轻松夺得冠军,成就“三冠王”。我选我自己

刘翔出生于上海普通工人的家庭。父亲刘学根是上海市自来水公司的司机,妈妈吉粉花原来是上海市食品厂的一名点心师。家人为刘翔取名还颇费了一番波折。最初,父母为孩子起名为刘吉,但因普通话发音像留级而被亲戚否决;随后,叔叔、姑父提议取名为刘强,取“他身体身体强壮”之意,但又被母亲反对,因当时住在他们家附近的叫强强的孩子是个不听话的孩子;后来,姑父又提议取名刘翔,“翔”和“强”在上海话发音差不多,加上“翔”有飞翔和吉祥的意思,这个名字全家一致通过。起名风波才尘埃落定。

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刘翔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背着书包,怀着新奇、快乐的心情上学去了。他的学习成绩虽不错,但调皮好动的性格不太讨老师欢心,以致班干部选举的时候,老师没把他列入候选名单。

那是一次由班主任主持的班干部改选,先由老师提名,然后由同学们举手表决。如果同学觉得有其他合适人选,也可以提名候选人。刘翔对这样的选举方式颇不以为然。因为那时,老师的话对学生而言无疑是“最高指示”,由老师推荐的同学,几乎都是全票通过。而老师没有推荐的同学,等于是老师并不看好他们,同学们也不会选举他。那时刘翔有点顽皮,在老师眼里属于“皮大王”的角色,所以未能进入老师的候选名单。选举开始了,先是大队长,然后是选举中队长和中队委员,刘翔有自知之明,选大队长时,他不敢吭声;到中队长和中队委员时,他觉得那几个候选同学的学习成绩和他差不多,有的还不如他,就有点急了;再到小队长的选举,还是没有他的名字,他真的着急了。他勇敢地举起了手。老师问他有什么事,他“呼”的一下站了起来,说:“报告老师,我要选一个同学!”老师笑了:“你要选谁?”“我选我自己!”他坚定地回答。全班哄堂大笑。老师也愣了一下,但她还是给了刘翔机会:“那好,选刘翔的同学请举手!”后来只有几个平日里和他一起玩得要好的男同学选他。他这次“毛遂自荐”以失败而告终,但他的勇气却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结缘体育

小时候的刘翔特别好动,运动天赋在上小学时已初现端倪。小学二年级时,刘翔被学校的体育老师仲锁贵“相中”。仲锁贵像发现新大陆般惊奇:这么小的孩子奔跑竟如此有力,大腿间角度打得开,步幅很大且有节奏!当时他把刘翔叫到身边问:“你喜欢跑步吗?”刘翔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喜欢!”于是,原本只带高年级学生练习长跑的仲老师,破例将刘翔收入队中。从那时起,刘翔就和高年级学生一起训练。小学四年级时,仲老师又极力推荐刘翔去普陀区少体校接受系统训练。当时刘翔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母亲的初衷是想让刘翔接受全面教育,以待将来考个名牌大学。上海市田径队跨栏教练方水泉、跳高教练顾宝刚亲自到刘翔家和刘翔的父母商量,经过详谈及教练、老师的几经劝说,刘翔的父亲终于答应送他去少年体校接受专业训练。父亲觉得儿子身体较单薄,走路也“没正形”,让他在田径场上锻炼锻炼也好;文化课不丢,如果体育不行再更改路子也不迟。当时谁也没想到14年后,这个喜欢跑步的男孩竟成了奥运会上为中国开创历史的“世界飞人”。

到普陀区少体校后,刘翔练习的是跳高。虽然在所有的训练选手中刘翔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但他有股不服输的精神。据跳高教练顾宝刚回忆,那时候,只要他把跳高横杆升到大家从来没有跳过的高度,准能听到一个声音:“让我先来”。然后刘翔飞速跑向横杆,经常将膝盖擦得青一块紫一块。问刘翔下次还跳吗?他会边揉腿,边坚定地说:“跳!”慧眼识珠

1996年夏,上海市青少年田径赛在莘庄举行,已入少体校的刘翔在其副项1米比赛中跑得轻松自然,不仅速度快,而且节奏好,这让看台上的上海田径队跨栏教练孙海平眼前一亮。

那时,刘翔右膝在一次训练中轻微扭伤,加上少体校组织的一次骨龄测试结果显示,刘翔的腿部骨骼已基本成形,发育空间不大。这意味着刘翔将来的身材不太适合练习跳高。这让刘翔的情绪低迷了许久。另外,少体校素有“大鱼吃小鱼”的习惯,年龄最小的刘翔经常受大孩子欺负。如此一来,刘翔动了离开少体校的念头。训练非常艰苦,家里除了父亲外,基本上没人支持刘翔练体育。从少体校出来后,懂事的刘翔不想让父亲伤心,和父亲约定一边读书,一边坚持体育训练。为保持刘翔的运动水平,父亲特意联系好上海一家传统田径学校宜川中学,并联系学校体育教师张明在课余时间对刘翔进行一对一的教学。

一晃8个月过去了。当时和刘翔只有一面之交、却对刘翔有着极大兴趣的孙海平,从外地带队比赛回来后,发现刘翔不见了,一向温和的孙海平朝同事发了火,并直奔刘翔家苦口婆心地规劝刘翔家长:“这孩子有天赋,不练就太可惜了!他只要答应作我的弟子,学习、训练、道德品质等方面我全包了,而且保证不会比在校时学习成绩差。”由此,刘翔改练跨栏。

孙海平坚持将刘翔引入跨栏项目不无道理。有几十年教练经验的孙海平发现了刘翔的跨栏天赋。刘翔肌肉发达、高高隆起的臀部,就像巨大“发动机”牵引全身肌肉运动,而且刘翔身上各部位肌肉形状与众不同,不仅具有超强的爆发力,而且肌纤维粘滞性低,不容易拉伤。另外,孙海平还注意到刘翔的足弓深,弹跳力强,大脚趾比其他脚趾长许多,有利于力量集中;再加上跑步节奏感非常好。这些是优秀短跨运动员很难兼备的,而刘翔却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完美的“三级跳”

1999年,16岁的刘翔正式成为孙海平的弟子。此时,刘翔全身的运动神经像是被激活了一般,练习110米栏不到3个月,就参加了全国田径大奖赛,并以14.19秒的成绩取得了第三名,让国内田坛为之一震。同时,刘翔也完成了他运动生涯中的第一个小小的“三级跳”——当时连三级运动员都不是的刘翔直接越过二级、一级,达到运动健将级别。

接下来的3年征战中,刘翔一年一个台阶再次上演了漂亮的“三级跳”:20年世界青年锦标赛第四名;21年全运会、东亚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22年瑞士洛桑国际田联一级大奖赛,他以13.12秒的成绩打破了由美国人保持了24年之久的13.23秒的世界青年纪录。短短3年时间,19岁的刘翔将自己从一个对跨栏知之甚少的懵懂少年,打造成了一个备受世人瞩目的世界排名第四的田坛新星!刘翔的父亲认为这次世青赛的刷新记录让刘翔真正爱上了跨栏,用‘着迷’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且训练更加地努力了。自从打破世界青年纪录后,刘翔总不由自主地将周末的回家时间往后延迟,尽量多留时间跟教练沟通,学习跨栏的技术要领。就算晚上回到家,也还禁不住边玩耍边压腿部韧带。

付出决定收获。刘翔接下来以频频改写历史的方式完成了他运动生涯中的第三个“三级跳”:23年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60米栏获第三,结束了中国男选手在该项目中18年未夺牌的历史。紧接着,24年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刘翔又分别以7.46秒和7.43秒的成绩两次打破60米栏的亚洲室内纪录并夺得亚军,从而再次书写了中国田径的历史。

此后,在24年日本大阪田径大奖赛上,刘翔首次在与美国名将阿兰·约翰逊的同场竞技中力压对手,夺得冠军,同时以13.06秒的成绩再次刷新110米栏的亚洲纪录。

孙海平曾说,同样一个动作,别人要练很多遍,而刘翔只要练对一次,就能记住要领。出色的生理条件、超乎常人的悟性、刻苦训练的态度以及灵敏的神经反应系统,让刘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世界飞人

北京时间8月28日凌晨2点40分,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日子,刘翔在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以12.91秒、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获得金牌,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男子田径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雅典奥运会早已谢幕,但刘翔红色旋风般冲线夺金的那一刹那,却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脑海中。在国内选手无人匹敌、缺乏“对话”的孤独环境,刘翔却能将世界诸强抛于身后,创造“飞人”神话,而且勇敢地许诺将继续创造奇迹。或许,“孤独求胜”正是21岁的刘翔对他所钟爱的110米栏最深刻的诠释!刘翔一直在用他顽强的意志,点燃我们不灭的希望。

刘翔说:“回顾这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充满了艰辛和惊喜。幸好我有一位好教练,在我受伤的70多天里,是孙指导及时调整了训练计划,耐心开导……终于挺了过来。”

有人说刘翔的成功=天赋+努力+成功。有人认为刘翔的成功和他的后天努力分不开。刘翔正用他的勤奋、信念、努力及顽强的意志,点燃他不灭的希望,书写他的历史,激励我们勇敢向前。

参考资料:《我是刘翔》刘翔,上海三联书店,24。

今晚报:《追风少年成长经历回眸:刘翔跨过生命“四道栏”》,24.9.6。

新民晚报:《今见翔之队飞人助跑器——刘翔成功背后的故事》,26.8.11。

枪王的忠诚和信念——何祥美:80后狙击手

他个子不高,身体偏胖,皮肤黝黑,脑门大;他不像一位骁勇善战的精武标兵,但他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神枪手;他不断校准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目标,使自己从一名农村青年转变为军人;他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具有传奇色彩的“三栖精兵”;他被誉为“陆地猛虎、海上蛟龙、空中猎鹰”;他为了军人的忠诚与使命,选择了奉献和清贫;他说:“只要部队需要,我就会一如既往地在部队干好工作”;他说“军人最不怕的就是吃苦”,“自己不倒下;困难永远打不倒你”。他就是80后何祥美,一个军人的楷模。

何祥美,拥有“中国枪王”的美誉,赫赫有名的“三栖精兵”,南京军区某部六连三级士官,1981年生,1999年12月入伍,23年5月入党。先后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APEC安全保卫警戒等40多次重大任务和军事活动,1次荣立二等功,2次荣立三等功,3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被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优秀青年标兵”,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二等奖”,当选为南京军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他展现了一位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士兵形象。阅兵式的产儿

何祥美,出生于江西赣州革命老区崇义县的乡下,父母都是憨厚本分的农民,爷爷是有理想但因国家离乱而大学梦遭夭折的小知识分子。爷爷的学识、教育、作风深深地影响了何祥美。爷爷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寄托在何祥美身上,从行为举止、礼让道德到读书学习,事无巨细都耐心教导、严格要求。小时候,何祥美因在学习上随便糊弄妹妹,而遭爷爷当场批评:“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干什么事都不能糊弄,最后不长进的是自己!”爷爷严谨的人生态度,从此深深地影响了他。

爷爷还让何祥美练习书法,目的是提高他的文化素养,考验他的耐心,培养他的定力,沉淀他的气性。从小学一年纪开始,爷爷就规定何祥美和妹妹每天放学后要练一个小时的毛笔字。自己先把纸仔细叠成一方方田字格,再在页首写下遒劲的楷体范文,然后让何祥美和妹妹临摹。爷爷教学严格,虽然兄妹俩的毛笔字已写得有模有样,但与爷爷的要求——练出书法的风骨气韵还有相当的差距。爷爷便对他们施压,在手腕上吊石头沙袋,长时间握笔悬空练腕,训练他们的呼吸与定力……何祥美的书法没达到爷爷的要求,但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耐心、定力、气性倒是练就了。何祥美说他小学到初中唯一的成绩是练成了一手好字,其他则没什么可骄傲的了。

初中毕业,没有继续上学的何祥美选择了做生意,挖矿,贩冬笋,卖脐橙……他学习不好但脑子灵光,善于寻找商机,每次生意都能挣钱。两年时间为家里挣了好几万积蓄,还把妹妹上中专的学费供了下来。何祥美能吃苦,这样发展下去,以后的收入会更多,可能会做老板,再做大老板。这样的人生路,爷爷似乎不太满意,他自己也并不满意。可是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没有学历、没有技术、没有专长,除了当农民、做生意,没有多少选择。正当有所成就却因找不到更大的人生目标而怅然若失时,何祥美看到了国庆50周年大阅兵。他被军人的魅力所吸引,他被军人的精神所震撼,他被军人的英姿飒爽、刚强坚毅、庄严威武所折服,他顿时拨云见月,找到了更有意义的人生目标——当兵。1999年的10月,他毅然报名应征入伍,他是阅兵式的产儿。男儿当自强

刚入伍时,何祥美被大家称呼为“小胖子”,全连10名班长来挑新兵,他是最后一个被挑走的。班长曾建议他去当后勤兵,因为他觉得何祥美承受不了作战连的魔鬼训练。暮色苍茫中,他眼中含着泪意和伤痛,无力地走向新兵营。但是,他和班里其他几名“不被看好”的战友一起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赶上并超越其他战友。每当失意想放弃时,何祥美总想起爷爷在信中说的话:“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宝藏,有的人终其一生没找到,可爷爷最爱的孙子,你一定要找到。好孩子,你一定别放弃。如果你都把自己丢了,世界当然也要放弃你了。”

刚入伍时,五公里越野,还没跑上一里路何祥美就累得气喘吁吁、心肺缺氧,班长拉着拽着嚷着也不能迫使他再向前蹭一步;队列训练,自以为还算聪明的他居然成了笨手笨脚的“痼癖动作大王”;站军姿,他胖嘟嘟地站着,就是没别人显得挺拔帅气,班长一个劲地叫:“何祥美,收小腹收小腹,队伍里就你肚子撅出来一截!”这些深深地刺痛了他,燃起奋起直追的动力。他首先做的是减肥。每天早上,何祥美都提前一个小时起床,自己先去操场跑十圈,等连队出操时再和大家一起跑上五公里。为了效果明显,他全副武装地跑着,沙背心沙绑腿绑,肩上还挂几枚沉重的手榴弹,那决心、坚持、顽强、拼搏让人刮目相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天道酬勤,何祥美的苦没白受。新兵连结束时,他瘦了25斤,成了个结实健壮的酷哥;各项训练考核的成绩单上,他进到了中游的位置;他如愿以偿地分到了作战连,他的班长第一个把他挑进了自己的班。在他的成材设计卡上,连队干部郑重地写道:你有成为一个优秀士兵的很好潜质,祝你成功。他捧着那张卡片,久久无言地捧着。那是他军旅人生获得的第一枚珍贵勋章,他把那几句话融入了血液、刻进了骨头。何祥美回想起这些经历时,激动地说:“站起,永远要比跌倒多一次。人生最辉煌的不是成功,而是你真正从挫折中奋起的那一天!”

五公里越野已成小菜一碟,连天加夜的百公里长途奔波也已成习惯,单双杠的甩来抛去犹如荡秋千,伞降训练也如平下楼梯,渡海训练则如鱼翔浅底,安然自如。何祥美竭尽全力,努力奋斗,从新兵连样样不如人、被人笑话的胖墩,到作战连素质还算过硬的战士,他走出了一条艰苦向上的路。何祥美就这样被严峻的部队生活催熟了,变成了一个勇敢强壮的男子汉。比对手高一点,超越自己一点

何祥美的作战水平飞速地提高着,但在这支以“高素质”闻名的作战队伍里,他仍只能算一般化。他离最好始终有那么一段距离,他似乎仍被困在一个瓶子里,拼命地钻却怎么也钻不出来。在这惆怅的日子里,他迎来了军旅人生最重要的时刻——与枪结缘的时刻。枪,军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图腾,哪个军人心里没有一个枪的梦?他当然是,而且更甚。教员们站着、跪着、卧着、翻滚着,托枪、拔抢、扫射、点射,做着示范,枪声响脆、靶环四炸。那迅猛如雷的动作,那行云流水的节奏,何祥美的心倾倒了!他爱上了枪,并由此迷上射击科目中的狙击训练。

他能通过树叶的摆动、旗帜的飘向、炊烟的方向判断风向、风速。有一次,他抓住战友,热切地看着窗外纷飞的树木、飘扬的旗帜、袅娜的炊烟问道:“你们说,这是什么风向风速?我说是来自11点方向的半速风,风速是60/4乘以1.6,约等于每小时24公里,快帮我查查表,对还是不对?”他的判断果然正确。

训练时,他的眼睛被强光刺激得发炎了;他的胳膊肘磨烂了结痂了又磨烂了又结痂了,反反复复最后形成了两大块生硬的老茧,被他戏称随身带了副“肉枪托”;他所有的手指都磨破了,虎口更是成天伤痕累累、红红肿肿的。在他双手布满溃烂的血泡疼痛钻心的时候,在他连刷牙洗脸的勇气都没有的时候,在他连挤牙膏的力气都没有的时候,他没有后悔,没有崩溃。他常说:“坚持下去就是‘猎人’,选择退出就是‘猎物’。”因为他爱上了枪,选择了狙击手的命运,当然要付出所有的心血。没有太多的理由,只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仅此而已。

25年,何祥美和韩昌生共同参加APEC会议安保狙击手选拔,初选,韩昌生以0.01秒的优势排在何祥美前面。两人暗地里较劲,最终何祥美以0.01秒之优战胜韩昌生,被确定为“1号狙击手”。韩昌生由衷叹服:“何祥美就是比别人高一点。”

后来,他成为狙击训练队的士官教员,与全军闻名的射击冠军李治军一起,编写出30万字的《狙击手培训教材》,在军区部队推广应用。何祥美最辉煌的军旅生活,莫过于27年11月为军委徐副主席进行射击表演。那天傍晚,2米外密林里模拟敌靶缓缓升起,远远看去就像一张模糊的小纸片,逆光,夕阳扑朔迷离,风向风速很不稳定,就是在这样令人不安的恶劣环境中,他卧在那里,屏住呼吸、全神贯注,打出了一枪中敌像人中、一枪中敌像眉心的神奇成绩。全场雷动、举座震惊,从观礼台上的首长到队伍里的战士,无不热烈地鼓起掌来。“枪王“的忠诚和信念

何祥美和其他年轻人一样,面临过得与失、进与退、名与利等诸多考验。24年底,他一期士官服役期满,本可以转业回家,但部队考虑到他是训练骨干,想让他继续留队并参加上级组织的攀崖集训。女朋友得知后,三番五次打电话,劝他退伍回家。何祥美考虑后坚持留下来参加集训。女朋友很不理解,并以分手要挟。面对女朋友的“最后通牒”,他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为此他和相恋多年的女友分手了。27年底,一位国家机关的领导干部慕名找到何祥美,邀请他去单位工作。何祥美婉言谢绝了。这10年里,多次有老板出高价来找他当保镖,何祥美也都拒绝了。他曾经说,“打枪想多了会跑靶,得失想多了会走神”。他觉得自己的一身功夫是部队培养的,是战场上对敌的“撒手锏”,不是个人前途的“敲门砖”,只要部队需要一天,就在部队干好一天。

何祥美因梦想而努力,因目标而奋斗,因坚韧成就理想,因拼搏超越自我。他的坚持、努力、忠诚、信念及所有优秀的品质,是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前进的路。

参考资料:

东方网:《“中国枪王”何祥美看望上海好八连传授成功秘诀》2010.4.2。

新华网:《我军优秀狙击手曾多次回绝高薪当保镖机会》2010.1.25。

光明网:《报告文学——何祥美》黄雪蕻,2010.2.5。

东方网:《“中国枪王”何祥美:一个现实版的“许三多”》2010.4.1。

伤痛无法磨灭一个强者的信念——李小鹏:体操运动员

他是国际体坛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体操运动员,他的体操动作质量高、飘逸、优美,他心理素质好,发挥最为稳定,他是中国男子体操队的核心人物,他是“李家军”的第五代接班人。他就是中国体操第一人——李小鹏。

李小鹏,1981年出生,湖南长沙人,中国体操队领军人物,6岁开始练习体操,12岁进入湖南省体操队,15岁进入国家体操队,16岁首获世界冠军;22年至23年,以震惊世界的“李小鹏跳”和“李小鹏挂”,在世界赛场上一举奠定“跳马王”、“双杠王”的地位;28年,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男团冠军、双杠冠军。至此,李小鹏共夺得16个世界冠军,超越李宁的14个,成为中国体操第一人。爱翻筋斗的孩子

1981年,李小鹏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一个普通的家庭。李小鹏自小很好动。当年,风靡全国的《霍元甲》是他的最爱。他每天都要在家模仿比划一番,站在沙发上跳上跳下,靠着墙壁练倒立。家里的沙发、墙壁上都留下了李小鹏的足迹。他去长沙烈士公园玩耍的时候,常常从烈士塔顶一路倒立着走下几百级的阶梯。父母看到了,也从不呵斥儿子的调皮,任其天性自然地发展。

有一次,李小鹏随母亲去出席一个婚礼。那时,他年仅两岁多。妈妈跟朋友们正一起吃饭聊天,有人跑进去跟李妈妈说:“不好了,你儿子跳楼了。”李妈妈吓坏了,扔下碗筷就跑了过去。所幸房子是平房式的,比较矮,李小鹏从二楼跳下来也没什么事。

小时候的李小鹏在玩耍过程中就显示出了他的体操天赋。那时,他最擅长的是翻筋斗。到了母亲单位,叔叔阿姨们经常叫他表演翻筋斗。他每次都翻得很漂亮、很起劲。有一次,李小鹏和妈妈一起去公园玩卡丁车。因为年龄太小,售票员不准他开。为了开车,李小鹏想了个办法。他跟售票员说,“阿姨,我给你翻个跟头,你让我开吧。”虽然求情没成功,但是李小鹏还是在之后耍了点花招。当卡丁车由妈妈开到第二圈的时候,他就跟妈妈换了个位置,并由他快速开上了小山坡。

李小鹏5岁那年,李父有一次路过贺龙体育场,看到门口贴着一张体校的招生广告,不由心中一动:儿子那么好动,何不让他试试?于是,李父代李小鹏报了名。从此,小鹏与体操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的李小鹏哪里知道体操是什么,就问妈妈,“体操好玩吗?”妈妈回答,“好玩。”于是,李小鹏就跟着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体校。当时,李小鹏来到体操馆之后,就爱上了蹦床。他一直在那儿蹦啊蹦,蹦到人家都要下班了,他还不舍得走。李小鹏就这样进了少年体校。其实,在小鹏第一次进到体操馆的时候,他的启蒙教练邱琦就注意到了李小鹏。他觉得李小鹏这小孩不错,于是决定把他留下来。英雄出少年

李小鹏成了长沙体校的一名小学员,师从于邱琦教练门下。体操训练拉开了帷幕,李小鹏迎接的不是丰富多彩的生活,而是有点单调机械的运动员生活。每天的生活范围局限于家与体校的训练过程中,邱琦教练让六岁的李小鹏意识到坚持的重要性,让他明白只要有毅力、有恒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李小鹏每学习一个新动作总要做到最好,否则“誓不罢休”!训练时,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李小鹏身上也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继续努力,并变得更懂事,更坚强,更有韧性了。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在训练过程中受伤了也不让父母知道。有一次练单杠,李小鹏的小手磨出了几个大血泡,他仍不以为然,继续训练。可是这次手上的血泡却化脓了,李小鹏不得已才中断训练。母亲带李小鹏去医院治疗,医生建议他痊愈之前最好不要训练。他担心多日不练会落后于队友,血泡刚下去,就去训练了。疼也坚持着、忍耐着!

李小鹏的艰苦付出有了回报。1988年8月,李小鹏在湖南省少儿体操比赛上获得了少儿男子三级组“引体向上”和“30秒曲臂悬垂”两项第一及“全能”第三的好成绩。他第一次站在了冠军的领奖台上。

当他捧着冠军的奖杯时,省队的教练易树基看中了李小鹏的潜质。不久,李小鹏从市体校调到了省业余体校提高班。这个班是培养专业人才的,能进来的人都非等闲之辈,竞争异常激烈。大家都憋着一股劲,整天埋头苦练。后来,有些人受不了了,开始打退堂鼓。但李小鹏从来不觉得苦。每个新动作他都能掌握得又快又好。当别人还在训练时,他便无事可做了。由于李小鹏的悟性和勤奋,教练易树基针对他的情况给他特别的训练,着重强化他的力量、柔韧性和爆发力。

在教练相当看好他的时候,李小鹏却让父母、教练伤心了。那时,他主要练习跳马。因为马比他高,所以总跳不到位。每次他跑到马前总迈不开脚步,被对队友嘲笑后,不管教练怎么说,他硬是站着不动。教练大为光火,赏了他一巴掌,并说他是“胆小鬼”。李小鹏觉得很委屈,从体校跑回了家,任父母怎么劝都不愿回体校。三天后,母亲苦口婆心,终于把李小鹏劝回了体校。教练对他说:“体操和人生一样,处在关键时刻就得想办法度过这一关,不然永远不能出人头地。”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更加努力,获得成功。

1990年又是李小鹏的丰收年。他在江苏徐州举行的少儿体操比赛中获得双杠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二名,单杠第三名,吊环第三名,鞍马第三名,每项都进入了前三甲,并夺得了团体赛第二名的好成绩。不久,李小鹏又在湖南第七届运动会体操比赛中获三块银牌和一个第四名的好成绩。1991年3月,李小鹏成为省体校的专业运动员,这意味着他有工资,可以挣钱了。李小鹏非常开心,把他拿到的第一笔钱全部交给了妈妈。

为了能早日进入国家队,李小鹏下决心,一定要练出成绩来。后来他的成绩直线上升:1993年,获得全国少年体操乙组冠军;1994年,获得全国少年体操比赛自由操冠军;1995年,获得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第三名。凭着他的优异成绩,李小鹏于1996年如愿以偿,进入了国家队。国家队中成绩突出的运动员有很多都姓李:李宁、李月久、李小平、李小双……号称“李家军”。李小鹏也想成为其中的一员。他每天都在紧张刻苦的训练中磨练着自己,期待着机会来临。

1997年,教练陈雄开始带李小鹏。陈教练并没有传说中的可怕,李小鹏在他门下学得得心应手。他的悟性好,通常别人要练几遍的动作,他一次就能完成。因此,他常常得到教练的点头表扬。然而李小鹏对自己过于自信,在接下来的八运会预赛中,瞒着教练提高难度系数,比赛失误了。教练非常生气。1997年9月,李小鹏作为主力队员参加第33届体操世锦赛,夺得了他人生当中的首个世界杯冠军。那年,他才16岁!

此后几年,李小鹏一步一个台阶,逐渐成为国际体操界的一位明星级选手。1998年世界杯总决赛,李小鹏掠得自由体操、双杠两枚金牌,这是他第一次夺得单项世界冠军。1999年在天津举行的世界锦标赛,李小鹏在跳马决赛中笑到最后。此前的团体比赛,他与队友们轻松蝉联冠军。20年,李小鹏再获突破,悉尼奥运会上,他先后夺得团体、双杠两枚金牌。当时,年仅19岁的李小鹏已有7金得手,突破“李宁纪录”指日可待。22年至23年,李小鹏迎来了自己的鼎峰时期,他以震惊世界的“李小鹏跳”和“李小鹏挂”,在世界赛场上一举奠定“跳马王”、“双杠王”的地位。22年世锦赛,李小鹏独得跳马、双杠冠军。22年世界杯总决赛,李小鹏再夺双杠冠军。23年世锦赛,李小鹏更是连摘男子团体、跳马、双杠冠军三面金牌。屈指数来,李小鹏当时已收获了13个世界冠军。距离“李宁纪录”仅一步之遥。曲折中前进

2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体操男队遭遇滑铁卢。李小鹏本有机会超越李宁的纪录,但在团体、跳马和双杠上相继失手后,无缘冠军。奥运会后,李小鹏接受了胸部手术及脚部手术,伤痛一直困扰着他。那时他不能训练,只能坐在轮椅上休息,因此连续错过了两届世锦赛。在这两届世锦赛上,中国男队的陈一冰、邹凯等人相继崛起,李小鹏逐渐成为边缘人物。伤痛无法磨灭强者的信念,沉寂了两年后,李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