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正骨康复药膳(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2 12:52:01

点击下载

作者:杜天信,郭艳幸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平乐正骨康复药膳

平乐正骨康复药膳试读:

前言

发源于河洛大地的平乐郭氏正骨医术是中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起源于1796年,经过220余年的发展,平乐正骨以其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理论系统、疗效独特、技术领先的优势及其所秉承的“医者父母心”的医德、医风,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国内业界所公认的骨伤科重要学术流派。2008年6月,平乐郭氏正骨法被载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平乐正骨理论体系完整,并随着时代进步和科学发展而不断丰富,其整体性体现在理、法、方、药各具特色,诊、疗、养、护自成体系等方面。但从时代发展和科学进步的角度看,平乐正骨理论一方面需要系统总结与提炼,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删繁就简;另一方面需要创新与发展,突出其实用性及科学性。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背景下,总结和全面展示平乐正骨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造福更多患者,《平乐正骨系列丛书》应运而生。

发掘与继承、发展与创新是平乐正骨理论的显著特征。平乐正骨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科疑难疾患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其学术特征主要表现为“平衡为纲、整体辨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动静互补、防治结合、医患合作”七原则和“诊断方法、治伤手法、固定方法、药物疗法、功能疗法、养骨方法”六方法及“破瘀、活血、补气”等用药原则。这些原则和方法是平乐正骨的“法”和“纲”,指导着平乐正骨的临床研究与实践,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痛苦。在不断传承发展过程中,平乐正骨理论体系更加系统、完善。

在新的医学模式背景下,平乐正骨的传承者重视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综合作用和影响,从生物学和社会学多方面来理解人的生命,认识人的健康和疾病,探寻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的机制,以及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方法。作者结合中医养生理论及祖国传统文化,审视现代人生活、疾病变化特点,根据人类生、长、壮、老、已的规律,探索人类健康与疾病的本质,不断提高平乐正骨对筋骨系统的健康与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的理性认识水平,提出了平乐正骨的平衡思想,并将平乐正骨原“三原则”“四方法”承扬和发展为“七原则”“六方法”,形成了平乐正骨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架。

作为平乐正骨医术的传承主体,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及平乐正骨的传承者在挖掘、继承、创新平乐郭氏正骨医术的基础上,采取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挖掘、创新平乐正骨医术及理论,并对现有临床实践及科学技术进行提炼总结、研究汇总,整理成《平乐正骨系列丛书》,包含18个分册,全面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乐郭氏正骨法的内容,全方位展现平乐正骨的学术思想、学术特色,集中体现平乐正骨的学术价值及其研究进展,集220余年尤其是近70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之精粹,以期更好地造福众患,提携后学,为骨伤学科的发展及现代化尽绵薄之力。

最后,感谢为平乐正骨医术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一辈平乐正骨专家!感谢为平乐正骨医术的创新和发展努力工作的传承者!感谢一直以来关注和支持平乐正骨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学术界朋友!感谢丛书撰稿者多年来的辛勤耕耘!同时也恳请各界同仁对本丛书中的不足给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平乐正骨系列丛书》编委会2017年12月18日主编简介

杜天信 男,汉族,河南叶县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与医院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第二届常务理事,河南省医学会、药学会、中医药学会、医师协会、卫生产业协会常务理事等。先后被授予“全国百家优秀院长”“全国中医医院优秀院长”等荣誉称号。主持研究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9项,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成果15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7篇,主编出版学术专著6部。主要著作有《骨伤病证诊疗规范·洛阳正骨》《骨伤防治与康复丛书·颈肩腰腿痛》《骨伤防治与康复丛书·风湿病》《骨伤防治与康复丛书·骨病》《骨伤防治与康复丛书·骨折与脱位》等。主要科研成果有“丹参中丹参酮ⅡA受热含量降低的规律研究”“补肾中药复方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黑膏药制作机的研制”“中医骨伤科发展战略研究”“中医骨伤常见病证诊疗规范研究”“中医骨伤病证诊疗规范与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开发应用研究”“中医骨科临床诊疗规范监控与咨询系统”“郭维淮经验方‘通经活利汤’的研究”“筋骨痛消丸生产工艺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规范诊疗行为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等15项。

郭艳幸 女,平乐正骨第七代传人,国家二级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名中医,河南省骨关节病防治创新型科技团队首席专家与负责人。国家名老中医郭维淮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正骨法(平乐郭氏正骨法)代表性传承人,平乐郭氏正骨流派学术带头人,国家“十二五”临床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河南省中医临床学科领军人才培育对象、洛阳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洛阳市特级名医。现任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业务副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国际数字医学会中医药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中医正骨》与《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副主编。从事骨伤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年,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出版专著9部。现主持承担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5项,地厅级科技成果23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前言

中医学药膳食疗理论在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黄帝内经》曰:“人以五谷为本。”“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就设有“食治”专篇,还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耳”。平乐正骨是中华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距今已有220余年的历史,其内涵丰富、理论系统、疗效独特。2008年,平乐正骨正式入选国务院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本书将中医传统药膳食疗理论与洛阳平乐正骨独特的康复经验相结合,编纂一本特色鲜明、权威实用的中医骨科临床药膳专著,旨在总结规范骨伤各科辨证施膳,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并为完善洛阳平乐正骨康复理论体系、发展康复药膳产业提供理论支持。这将有利于弘扬平乐正骨的中医特色,促进平乐正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全书分上篇总论、下篇各论和附录三部分。其中,上篇总论主要阐述中医药膳基本理论,包括药膳的概念及分类、药膳发展简史、药膳的基本原则、药膳的制法、四季养生与药膳、体质养生与药膳、围手术期药膳,以及平乐正骨学术思想与诊疗特色;下篇各论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以骨伤科具体病种或类病为章,每一章具体内容包括四个部分:①概述:阐述疾病概念、发病机理、治疗原则与方法、康复过程中药膳的运用及意义;②药膳原则:阐述该类病或该病种康复药膳施治原则;③常用药膳:介绍适用于该类病或该病种的药膳配方与制作方法;④饮食注意:阐述了该类病或该病种饮食上需特殊注意的问题及配方宜忌。附录以表格的形式列举了常见药食禁忌,另附常用药膳配方索引。

本书作为平乐正骨学术体系的第一本康复药膳学专著,重点整理了骨伤科各系统疾病的康复药膳。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三性”:①系统性:本书将中医药膳理论与洛阳平乐正骨学术思想有机结合,系统地介绍了常见骨科疾病康复药膳。②独特性:除一般性药膳原则外,本书重点突出平乐正骨特色,创新性地总结了平乐正骨康复药膳的独到经验。③实用性:所有药膳方均紧贴临床需要、疗效确切、简单易行,对骨科疾病康复有较强的指导性。因此,本书既适合临床骨科医师查阅康复药膳,也适合广大患者及家属阅读。

中医药膳,内容丰富,挂一漏万在所难免,欠妥之处,祈望广大同仁及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订提高。《平乐正骨康复药膳》编委会2018年1月上篇 总论第一章 平乐正骨学术思想与诊疗特色

平乐正骨从郭氏家族十七世郭祥泰发端,到现在历八代220余年。从家庭诊所到颇具规模的多所医院,从一人的捏骨手法到影响全国的骨科流派,从一方名医到名扬天下、声播海外的国医大家,经过历代平乐正骨人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与创新,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平乐正骨学术流派,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特色。第一节 平乐正骨学术思想

战国、秦、汉时期,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偏重于药物;隋唐时期,骨伤科学术已初步形成,第一部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问世,总结了手法整复、外固定、功能活动三大原则,强调内、外并治。宋、元时期,骨伤科学术不断成长,明、清以后逐步形成以经络穴位辨证施治、手法外治的少林派和以薛己为首的主张八纲辨证、药物内服为主的学派。平乐正骨传承了两大学派的学术观点,形成了独特的平乐正骨的学术思想——平衡为纲、整体辨证、内外兼治、筋骨并重、动静互补、防治结合、医患合作。一、平衡为纲

平乐正骨理论是以平衡思想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平衡思想与理论强调,平衡是人体生命健康的标志,健康之法本于平衡而守于平衡;衡则泰,失衡则疾;不及或太过造成的机体平衡紊乱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守衡是预防疾病和“治未病”之大法;恢复平衡是疾病治疗与康复的目标与标志。

平衡理论包括九个方面内容:气血共调平衡论、标本兼顾平衡论、筋骨互用平衡论、动静互补平衡论、五脏协调平衡论、形神统一平衡论、起居有常平衡论、膳食平衡论、天人合一平衡论。平乐正骨平衡思想强调,在伤科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应知筋伤、骨伤之特点,明标证、本证之缓急,辨气血之虚实,以平衡为大法。在伤科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过程中,要以人体气血平衡为纲,以五脏协调平衡为基础,强调筋骨互用平衡,遵从动静互补平衡,重视形神统一平衡与天人合一平衡,同时顾护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起居平衡与膳食平衡。各平衡之间互相关联、互相影响、浑然一体、密不可分,共同维系着生命的康泰,左右着疾病康复进程。二、整体辨证

平乐正骨强调人身是一个整体,为一个小天地,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一,外伤侵及人体,虽然是某一部分受损,但必然影响全身气血经络,造成气机紊乱,瘀滞经络;医者必须从病人的整体出发,调理气血、经络,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其二,伤及人体局部,往往兼有内脏与经脉等内伤,不可只看表面现象,而忽略、遗漏内伤;不可只看局部表现,而忽略全身症状。其三,全身的营养状况、情志变化对骨折及伤病的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均应分清轻重缓急,按主次全身辨证施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治以收效。如骨折的早期,影响其修复的有骨折端出现的有害活动及瘀血气滞等;骨折后期影响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因素则多为受伤肢体和全身因长期制动而致的失用性改变,肝肾虚与气血虚等。医者都要全面的分析,在不同时期有所侧重地给予调理,才能修复损伤,早日康复。另外,因骨折愈合在不同时期,机体有不同变化,平乐正骨十分强调在早期用化瘀接骨方药及膳食,后期用补肝肾接骨方药及膳食,并应根据病人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其四,人与自然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四气变化等,无不与人体息息相关,直接影响人的生产生活、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要根据四时四气等变化加以辨证调治,方能取得良好效果。三、内外兼治

平乐正骨内外兼治思想包括两种含义。其一指外伤与内伤兼治——筋骨损伤,势必伤及气血。轻则局部肿痛,重则筋断骨折、气滞血瘀,或致脏腑功能失调,甚则内脏损伤,更重者可致阴阳离绝而丧失生命。医者必须全面观察和掌握病情,内外兼顾,辨证施治,既治外形之伤,又治内伤之损;其二指治法——内服药物、膳食与外敷药物同用;既用药物辨证施治,又注意以手法接骨理筋。平乐正骨十分强调骨折、脱位手法复位,推拿按摩,理筋治伤,以及内服药物调理气血,以外敷药物消肿止痛。四、筋骨并重

人体筋与骨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灵枢经》记有:“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为坚。”一方面,骨骼是人体的支架,靠筋的连接才成为一体,发挥其支架的功效。骨为筋提供了附着点和着力点,筋则为骨提供了连接与动力。筋有了骨的支撑才能固定与收缩,发挥其功能;而骨正是有了筋的附着和收缩,才能显示其骨架和关节活动功效,否则只是几根散乱无功能的骨骼。另一方面,骨居于里,筋附其外,外力侵及人体,轻则伤筋,亦名软伤,重则过筋中骨,又名硬伤。筋伤必定会影响到骨的功能,反之,骨伤必定伴发筋伤并影响其功能。平乐正骨十分强调治伤要筋骨并重,认为筋健则骨强,骨强则筋健。即使是单纯的筋伤或骨折,从治疗开始也应注意不断维护、发挥骨的支撑和筋的约束与运动功效,互为利用,互相促进,才能加速疾病的痊愈,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五、动静互补《吕氏春秋·尽数》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行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用进废退,是生物的一般特性,平乐郭氏正骨十分强调这一规律在临床中的应用。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一定要尽可能地进行和坚持有利于气血通顺的各种活动,包括局部的和全身的活动;把必要的暂时制动,限制在最小范围和最短时间内;把无限的适当活动,贯穿于整个治伤过程之中。根据不同时期的病情,实行恰当的活动和制动。例如,骨折后患肢失去支撑功效,功能受到影响,在骨折未愈合之前,需要一个静止环境,以防止骨折再错位,尤其是影响骨折愈合的剪力活动和旋转活动。同时,固定期间骨折端之间需要生理性嵌插刺激活动,以缩小断端间距,加速骨折愈合。肌肉的等张运动不仅可缩小断端间距,还可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肿胀的消退和骨痂的生长,且具有弹性“肉夹板”的功效,防止骨折移位、减少压伤等夹板与石膏固定并发症。全身的适当活动,可增强体质,促进消化与吸收,促进气血循环,间接促进骨折愈合。总之,根据病情,以固定制动,限制和防止不利的活动,反过来亦可鼓励适当的、适时的、有利的活动,以促进气血循环,做到形动精流以加速骨折愈合。

平乐正骨的学术思想,不但继承了中医学的传统理论,而且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一整套比较系统的治疗法则。六、防治结合

防治结合是平乐正骨平衡理论的具体应用。防病即守平衡的过程,具体包括健康教育(膳食、起居、动静、天人平衡……)、治未病等;平乐正骨特别重视未病先防,养筋骨,养气血,守平衡,促康健。治病即促平衡的过程,具体包括既病防变及在治伤过程中整筋骨、调气血等,旨在恢复人体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平衡,促进康复。平乐正骨强调未病先防,同时也注重已病防变,养筋骨、理脏腑、和气血、善起居、悦心情、衡膳食等以促康复,只有防治结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七、医患合作

平乐正骨认为,随着医学模式从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患者的社会性、主观能动性和情感意志等社会、心理因素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在以患者为主体的医疗行为中,加强医患合作,方能取得最佳的医疗康复效果。

首先,医务工作者一定要清楚患者对自己疾病的了解程度及其医疗需求。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以及实际困难等复杂社会因素等,为患者制订一套最佳的治疗方案,并使患者了解和掌握自己在医疗过程中需要与医务工作者协作配合的具体事项和其意义及其对医疗效果的直接影响,并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征得患者的积极配合,还有利于调节与调动患者体内抗病能力,提高医疗效果。其次,患者也要积极主动地向医生表明自己的愿望和需求,使医生能够有的放矢地设计出有针对性和使自己满意的治疗方案,并尊重医务工作者的决定,主动配合执行医疗计划,有任何问题要及时地向医师咨询和反映,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应时信息,并从他们那里得到解释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佳医疗结果,杜绝医疗纠纷。第二节 平乐正骨诊疗特色

作为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流派,平乐正骨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诊疗特色。一、平乐正骨诊断特色

正确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基础,正确的诊断源于详细全面的临床检查。平乐正骨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建立了自己的诊断原则与方法。(一)整体观念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局部的损伤必然影响到其周围组织和全身,引起周围组织的损伤和一定的全身反应;反之,全身症状也可反映局部的伤情、伤势。临床上要全面检查,切不可只孤立地看待局部损伤或某一处损伤,而忽略了其周围组织或他处损伤和全身的反应,造成漏诊或误诊,影响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人与自然密不可分,自然界的四时四气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均有一定的影响,应审时度势,辨证诊断,加以调理,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二)行之有序

要按照从上到下,由表及里,由健部到伤部的原则检查,以避免遗漏检查和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一般应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再行创伤肢体的重点检查,手法要轻柔,以免增加病人的痛苦或加重损伤。(三)健患对比

检查应注意在与健侧对比下进行,以发现伤肢的异常情况,避免漏诊、误诊。若伤肢带有外固定,必要时应解除,以便详细检查损伤局部情况。(四)切忌偏废

平乐正骨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检、动、量等“七诊”。检查既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仪器,以弥补七诊检查之不足,又不要过分依赖X线等现代科学仪器的检查而忽略七诊的全面诊察。二、平乐正骨治疗特色

平乐正骨治疗骨伤疾病时以求衡为纲,强调整体辨证、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和功能锻炼。在诊治中认真检查局部症状,特别注意观察脉象、舌苔、体温、脏器、二便、皮肤等全身变化,在全面分析后整体调治,熟练地运用摸、接、端、提、推、拿、按、摩正骨八法和郭氏祖传的辨证、定槎、压棉、缚理、拔伸、砌砖、托拿、推按八法,能用双手准确地诊断正复各种骨折和脱位,即使对难度较大的陈旧性肩、髋关节脱位的正复也能得心应手;用药上坚持整体辨证、内外兼顾的原则,在骨折初期、中期、后期,用药主辅各有不同;重视功能锻炼,除新鲜骨折外都施以按摩活筋之法,指导病人自动和被动锻炼,恢复快而后遗症少。另外,平乐正骨在饮食调理中也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食。限于篇幅,本节简略介绍药物治疗和饮食调理的特色。(一)药物治疗重视气血

平乐正骨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对气血的调治有独特认识。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基础,又是脏腑正常生理活动的产物;脏腑发生病变首先影响气血的变化,气血的病变必然导致脏腑功能的紊乱,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调治气血是治疗疾病特别是治疗骨伤科杂病,恢复人体正常机能的基本方法。气和血是人身至宝,是人的生命关键,人的生、长、病、老无不根于气血。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因此气宜补不宜泻;血在脉管中环周运行不息,为全身各脏腑器官提供营养,因此血宜行不宜滞。气和血在生理上互根互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上调治气血则相得益彰,乃为治本之法。同时由于骨伤科疾病引起的气血失调临床比较多见,大凡分虚证、实证和虚实夹杂证三大类。一般认为,虚证系损伤失血过多,阴不维阳而致。

损伤后虚证以气亏血虚为本,原因有三:其一是失血过多,气血亏损;其二是瘀久致痹,新血不生;其三是肝郁脾虚,血气无源。实证则为创伤早期引起的气滞血瘀。虚实夹杂证既可在新病发生,也可由久病演化而来。治疗时应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不同病因病机,以理气、益气、养血、活血、解郁、滋阴、通痹为基本治法,补而不留邪,攻而不伤正,攻补兼施,最终达到邪去正安的治疗目的。

平乐郭氏正骨治伤专从气血论治,破、和、补三期用药各异,即骨伤早期气血瘀滞,用药以破为主,祛瘀生新,亡血者补而兼行;中期气血不和经络不通,用药以和为主,活血接骨;后期久病体虚,用药以补为主,益气养血,滋补肝肾,壮筋骨,利关节。初期用药瘀则当破,亡血补而兼行。因气血互根,血药中必加气药才能加速病愈。“肝主血,败血必归于肝”,肝受损,轻则连及脾胃传化之道,重则连及心肺,干扰上焦清静之腑,在活血祛瘀的同时加上疏肝理气之品,必然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中期气血不和,经络不通。患者经初期活血祛瘀治疗,但瘀血尚有残余,气血未完全恢复,伤肢肿痛减而未尽,若继用攻破之药则恐伤及正气,故药当以和解为主,兼消肿止痛,治宜调和气血、接骨续筋、消肿止痛。后期因损伤日久,长期卧床,加之不同的固定限制肢体活动,故正气亏虚,营卫不和,气血运行不利,血络之中再生瘀滞,虚中有滞易感受内外因而并病。治宜和营卫、补气血、健脾固肾、通利关节为主。若只和解气血、通利关节,关节虽通,但气血不足而必复滞;或只重补气血则愈补愈滞,故应通中兼补辨证而治,方能取得好的疗效。总之,平乐正骨强调用药要辨证施治,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应视患者体质、伤势不同而用药亦异。少壮新病宜攻,老弱久病宜补;体壮伤新宜大补猛治,体质一般伤缓宜宽猛相济,体弱伤陈宜缓治之。另外,分虚实阴阳,辨寒热之属性、气血脏腑之所属,滋肝肾阴血,生髓壮骨;补脾胃阳气,运化气血,使营卫调和,气血旺盛,经络通畅,骨愈筋续,病自愈。(二)饮食调养重视整体观念和辨证施食1.骨折食疗的基本原则

中医食疗的基本原则就是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食的原则。平乐正骨认为,人与自然、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食疗时应该协调人与自然环境、人体内部的关系,保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人体的皮肉筋骨、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相互联系,互相依存。脏腑健壮,经络通畅,津液代谢正常,则气血旺盛,阴阳调和,皮肉筋骨强健。骨伤不仅使皮肉筋骨受损,而且也常导致脏腑、经络、气血的紊乱,从而产生一系列内外症状。辨证施食就是根据不同病证的需要分别配制膳食。骨伤总的病机是骨断筋伤,气滞血瘀,故食疗内治当以气血立论,调和疏通气血,祛瘀和营,调气化滞,强筋壮骨。但是骨伤的病人因损伤、病情变化及病因、生活环境、治疗经过等的不同,其证随之有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根据骨伤的发展分为早、中、后三期。早期一般在伤后1~2周内,以气滞血瘀为主,可活血化瘀、理气消肿,用药以破为主,祛瘀生新,亡血者补而兼行。中期是在伤后3~6周内,筋骨虽始接续,但瘀阻未尽去,气血未调和,仍以活血理气、和营生新为主,另要通筋活络、濡养筋骨;后期为伤后7周以上,瘀肿消退,筋骨接续但尚未坚实,功能尚未恢复,且气血耗损,出现虚象,此刻以补益气血、坚骨壮筋、调养肝肾为主,辅以活血理气之法。②三期治疗可谓常法,但随病情变化其法尚需变更。如骨伤后血气闭塞,瘀滞湿阻,津失环流,水湿停聚,化痰生饮,随气升降,无处不有,入于经络则疼痛麻痹,留于关节则漫肿挛缩强直,屈伸不利;骨伤日久不愈,则气血呆滞,痰湿凝滞,饮瘀积阻,筋失其用,则成缠绵难已之痛。痰饮湿浊水邪常是病情变向复杂的一个重要因素,故食疗时结合补益脾胃,化痰利水通络,去湿散结,以助气血和调,促进骨伤愈合。另外由于创伤使机体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伤后多数患者食欲不振、消化吸收能力减弱,导致营养供应不足,影响创伤的康复,根据骨伤的不同时期给予合理的饮食护理,才能达到加速骨伤愈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对于一些特殊的创伤如胸腰椎骨折后有瘀血形成,瘀血归肝,肝失疏泄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可出现纳呆、腹胀、便秘等,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食含纤维素丰富以及润肠通便食物。③因病因(年龄、体质等)、治疗情况等的不同,其证也有所不同。如年老者肝肾亏损,精血不足,常有骨质疏松;气盛者多火;气弱者多虚;胖人易生痰湿;情郁者多血瘀;骨折久拖不愈者气血较亏等,这类病人在食疗中应分别对待,辨证施食。

总之,骨伤的食疗必须探源辨因,审证求本,注重全身与局部、与内损的关系,把握虚实寒热的变化,兼顾痰结湿阻水停饮留之兼夹,灵活变通,才能辨证施食,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另外,从现代医学来看,骨伤的愈合是一个具有高度活性的生物医学过程,需要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供给。中医骨伤食疗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通过改善骨伤病人的饮食,供给骨伤愈合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以加快骨伤愈合和功能恢复,缩短病程,使其早日康复。2.骨伤食疗的组方(1)组方原则:骨伤后的食疗处方,绝不是营养食品的简单堆砌,而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一定的组方原则,选择适当的食物,必要时配合一定的药物进行组合。一般可根据骨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