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3 02:51:52

点击下载

作者:张灵慧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本书读懂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

一本书读懂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试读:

前言

中华文明璀璨夺目,中化民族智慧伟大,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这片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演绎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涌现出一个个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逝者已矣,风云变幻,留给后人的只有纪念。所幸,这些历史的泥沙都被沉淀在了史学家的文字中,让我们这些后人还可以一解究竟。

在浩如烟海的史书中,《资治通鉴》以它独特的光芒闪耀在历史的星空中,无比璀璨。《资治通鉴》写于北宋神宗年间,是北宋名臣司马光组织编纂的一部多卷本的编年体史书,历时19年完成。所谓编年体,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载历史事件。《资治通鉴》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即公元959年的历史,记录范围涵盖了16个王朝共1363年的历史,规模宏大,影响深远。《资治通鉴》共二百九十四卷、三百多万字,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史料价值极高,在我国官方编纂的史书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对后世史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宋神宗熙宁年间,北宋政坛上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宋神宗决定支持王安石变法。保守派大臣司马光坚决反对,但不被重视。司马光于是自请外放,到洛阳做御史台去了。在洛阳的这段岁月,司马光过起了不问政事的日子,带着自己的助手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开始了《资治通鉴》的编纂工作。

北宋神宗年间,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日益强势,北宋王朝站在了时代的十字路口。为了给统治者提供治世的方案,司马光遂下定决心开始了这项浩大的工程,并为此付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他在给皇帝的奏章中曾说到:“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谓,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宋神宗阅书后很是喜欢,认为此书“鉴于往事,资于治道”,亲自赐名为《资治通鉴》,希望可以借鉴历史上的得失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自《资治通鉴》横空出世以后,成为历史上很多君王枕边的必备书,书中对政治、军事、少数民族关系的描写,对经济、文化政策以及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发人深省,被推崇至极。清代著名学者王鸣盛曾评价此书道:“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他在肯定《资治通鉴》历史价值的同时,也极高地评价了它的文学价值。

我们从《资治通鉴》中选取了一百多个经典故事并编纂成书,希望能够给读者打开一扇观照历史的窗户。读史使人明志,愿我们的努力能为您带来些许收获。周纪三家分晋

晋国是春秋时期的强国,曾在晋文公时成为春秋霸主,但之后王权旁落,内乱不断。春秋末期,智赵韩魏四大家族逐渐把持了晋国的大权,其中尤以智氏势力最大。

智氏当时的族长叫智宣子,他想立自己的儿子智瑶当接班人。消息传出后,有个叫智果的族人前去规劝智宣子:“智瑶虽然能文能武,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心胸狭窄,刚愎自用。这样的性格如果去当一族之长,肯定会给我们家族招来灭门之祸。所以我认为不如改立智宵。”智宣子听后,觉得智果的话实在有点杞人忧天,所以并没有往心里去,智果只能无奈地离去。回到家里后,智果立马改了姓氏,成了辅氏家族的一员。

智宣子死后,智瑶果然继承了族长之位。掌权以后的智瑶显示了他的才干,使得智氏家族的势力越来越大,压过了其他三家,智瑶本人也变得越来越狂傲。有一次,智瑶在蓝台设宴款待众人。席间,酒喝多了的智瑶拿韩氏族长韩虎开起了玩笑。韩虎的家臣段规看不下去了,说了几句让智瑶尊重自己主人的话,结果智瑶又拿段规的身高羞辱了他一顿。主仆二人嘴上没说什么,心里早已气得不行了。宴会结束后,智瑶的谋士智国告诫他说:“主上您既然已经这样得罪了他们,还是趁早做好准备,以防他们报复。”智瑶刚刚夺取了郑国的许多土地,正觉得自己厉害得不得了,哪里又会把一个韩虎放在眼里,冷冷地说出一句话来:“我不去找他的麻烦,他就该谢天谢地了。”

智瑶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以进献国君的名义要求晋国各大家族奉出一块土地。他首先拿力量最弱小的韩氏开刀,韩虎心里清楚自己这块地交出去肯定就落在了智瑶的口袋里。他并不想做这个冤大头,但又不敢得罪智瑶,就找来了自己的家臣段规。段规听完韩虎的担忧,不假思索地说道:“给!一定要给!主上您想想,咱们现在的实力,是智氏的对手吗?”韩虎摇摇头,段规接着说道:“如果不给,智瑶就有借口来攻打我们了,说不定会招致灭族之祸。如果现在忍得一时之气,痛痛快快地把地交出去,一定会助长智瑶的贪心和傲气,人心不足蛇吞象,他贪的越多,得罪的人就越多,等到人们都反对他时,那就是他的灭亡之日。”韩虎一听觉得很对,于是专门挑了一块好地给了智瑶。

智瑶一看这么容易就把地拿到手了,胃口大增,又向魏氏的首领魏驹伸了手。魏驹刚开始也是不想给,这时候他手下一个叫任章的站出来说:“为什么不给呢?枪打出头鸟,现在智瑶已经得罪了不少人,如果我们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肯定会吃不了兜着走。不如给了他,让他变得更加骄纵轻敌,等他再向别人要更大的利益时,一定会有人先反抗他。到那个时候我们再行动,得到的就不是这一块地了。”魏驹听了很高兴,也挑了一块很好的地给了智瑶。

智瑶拿到地后更得意了,这次他把目光投向了赵氏。赵氏的族长赵无恤一向跟智瑶不合,智瑶很看不起他,觉得这个人既无能又无勇,不堪大用。膨胀起来的智瑶这次也不让人家自己挑好了地再送了,直接向赵无恤提出了要求:“把你们家蔡、皋狼两块地送给我。”赵无恤气坏了,心想这两块地是我们老祖宗的发祥地,给了你我以后还怎么混?于是就跟智瑶说:“土地是我们赵氏祖先给后辈留下来的,我把它给了你,以后的子子孙孙都会骂我的。”智瑶一听大怒:“别人二话不说都给了,你个胆小鬼,竟然敢不给我面子!”于是联合了韩魏两家一起去攻打赵国。

赵襄子一看形势不妙,就率军退守到了晋阳。晋阳城的守城尹铎一向奉行轻徭薄税政策,在城中军民中很有威望。智瑶带着大军包围了晋阳城,但始终攻不下来。有一次智瑶视察军情时看见了城外的汾水,灵光一闪想出了一个点子——用水淹城。于是他下令士兵将汾水掘开了一个口子,将水引向晋阳城。一时间波涛汹涌,整个晋阳城陷入一片汪洋之中。城中百姓的生活可就不好过了,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但没有一个人生出投降的意念。有一次智瑶带着韩虎和魏驹去巡查水势,看着晋阳城中的惨状,他得意洋洋地说道:“我今天才知道,原来水也可以灭了一个国家。”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本来就不大情愿跟着智瑶来打仗的韩虎魏驹心里都一激灵:“谁能保证自己将来不是这个下场呢?”这个细节没有逃过智瑶的家臣疵的眼睛,等到韩魏两人离开,他立马跟智瑶说道:“主上一定要提防这两个人。”智瑶奇道:“这两个人都对我绝对服从,有什么要提防的?”疵说道:“主人您和他们一块攻打晋阳城三年了,现在眼看就要成功,按理说他们应该高兴才是,可是我现在从他们的脸上却看出了忧虑之色,所以,他们心里一定起了反意。”没想到智瑶把这话当笑话听了,第二天就转述给了韩虎和魏驹听。这两人听后吓坏了,急忙辩解道:“疵一定是赵国派来的奸细,他这用的是反间计啊,您千万不能被他骗了。您想啊,我们马上就要攻下赵国分他的土地了,为这个都打了三年了,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放着到手的肉不吃去吃够不着的东西呢?”智瑶哈哈笑道:“我本来就把他这话当笑话听的,告诉你们就是想让你们也乐乐。至于疵这个人,就是太敏感了点,说他是奸细就言重了。你们俩先下去吧。”两人一听如遇大赦,匆匆忙忙就走了。不一会儿,只见疵满脸忧色地进来了,见了智瑶就说:“主上您是不是把我跟您说的话告诉韩虎和魏驹了?”智瑶奇道:“你怎么会知道?”疵没好气地说道:“我刚才来的路上碰到了他俩,这俩人一见我就赶紧躲开。我一猜肯定是您说给他们听了。”智瑶不屑地说:“就凭他们俩,也敢反我?你太杞人忧天了。”疵见智瑶如此不听劝谏,料到他日后一定会失败,于是找了个借口出使到齐国去了。

晋阳城内又是另一番景象。眼看城内难以为继,赵无恤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这时他的谋臣张孟谈给他出主意说:“智瑶这个人贪得无厌不得人心,眼下只有从韩魏两家找突破口了。我请求您派我出城去跟韩虎和魏驹这两个人谈谈。”赵无恤心想也只有这个办法了,于是在晚上偷偷派人把张孟谈送出了城。张孟谈对韩虎和魏驹说道:“福祸相依,唇亡齿寒,这个道理相信二位都懂。智瑶是什么明主吗?只不过是个自私狂妄的小人罢了。你们今天跟着他灭了赵国,明天他灭的就会是你们!不如我们三家联合起来,把智氏灭了,以绝后患。”韩虎和魏驹本来就起了反叛智瑶的心思,于是三个人一拍即合,暗自定下了计划。

一天晚上,智瑶还在睡梦之中,只听得外面哭声喊声震天。原来韩赵魏三家联合起来,引着汾水淹了智瑶军队的驻地。智瑶最后被抓住砍了头,智氏一族也被灭了族,只剩下改了族姓的智果。

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智氏的领土,整个晋国也被他们瓜分完毕。掌握了实权的三家并不满足,派出了使臣前往洛阳去面见周威烈王,要求将自己封为诸侯。早已成为摆设的周天子只能做个顺水人情成全了这三家,从此以后,晋国分成了韩赵魏三个国家。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晋。豫让行刺赵襄子

豫让,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最初辗转在范氏、中行氏家中做事,但并没有受到重用。智瑶灭了中行氏后,发现豫让是个有才之人,于是就留在了自己身边,并按照国士的规格对待他。豫让郁郁不得志许多年后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但好景不长,不久后智氏一族就被韩赵魏三家联合起来打败了,并惨遭灭族之祸。豫让觉得,士当为知己者死,智瑶对我那么好,现在他死了,我要给他报仇。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豫让思前想后,决定刺杀赵襄子,也就是赵无恤。

赵襄子和智瑶积怨已久,曾经被智瑶骂过胆小鬼,还在喝酒时被智瑶泼了一脸的酒。赵襄子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特别能忍,当时都克制了下来。现在他打败了智氏,杀了智瑶,还是觉得不够解恨。也不知道是谁出的点子,把智瑶的头割了下来,剥了皮、去了肉,留下个头盖骨洗干净用来做了酒杯。这事传了出去,就不难理解豫让怎么会找上赵襄子了。

豫让开始了自己的复仇计划,他伪装成犯人,混进了赵襄子的宫里去做苦役。为了接近赵襄子,他主动要求去厕所打扫卫生。终于有一天,赵襄子打算去豫让工作的厕所方便一下,豫让偷偷藏在厕所里,听着赵襄子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他感觉怀里的匕首都要被自己的心跳声震出来了。可能是天命如此吧,偏偏这时候赵襄子心下一阵不安,便派人到厕所去搜查,果然搜到了一个人。赵襄子看着眼前的刺客问道:“你为什么要杀我?”豫让愤愤地答道:“我要替死去的智瑶报仇!”赵襄子的保镖们都建议把豫让杀了,赵襄子却不以为然:“智瑶已经死了,他的族人也全部被杀了,整个智氏家族都不会再有东山再起的那天了,这个人却肯为他报仇,可见他不是为了什么回报才这样做的。这是一个真正的义士,我不能杀他。你们把他放了,我以后避开他就是了。”

捡回了一条命的豫让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心想既然已经暴露了身份,只有弄得自己谁也认不出来才好办事。想到这里,说干就干。豫让找到了一种可以让皮肤腐烂的漆并涂满了自己的全身,使自己的身体长满了烂疮,流脓不止,浑身散发出臭味。为了防止别人从声音上辨认出自己,他又吞下了一块黑炭来让自己的声音变哑。改造后的豫让捡了个破碗,找了身破烂衣服开始沿街乞讨。有一次他在街上碰见了自己的妻子,可怜找不到丈夫的豫妻还以为眼前这个怪人只是个令人作呕的乞丐,远远地就避开了。豫让心下一阵安慰,觉得自己的辛苦并没有白费。从此,豫让开始伪装成乞丐在街上出没,以摸清赵襄子的活动规律。某天,豫让正在街上乞讨,不想碰上了自己的一个朋友,就是这个朋友竟然认出了他。看着眼前的豫让,朋友泪如雨下:“你又何苦这么糟蹋自己呢?凭你的才华,想在赵襄子手下混个一官半职的,是件很容易的事。只要你投靠了赵襄子,很快就能获得他的信任,到时候你想杀他不是容易得多吗?”豫让摇摇头:“我如果投靠了赵襄子再想去杀他,这就是对主人的不忠,是会被后人骂的。我现在做的虽然对自己很残忍,但总好过死后身背骂名。”朋友见劝不了他,只能流着泪离开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豫让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他算好赵襄子今天会从城里的一座桥上路过,就早早地在桥下埋伏好。赵襄子的车队果然浩浩荡荡地向着豫让埋伏的桥进发了。就在马车即将踏上桥头时,又出现了一幅诡异的场景,赵襄子的马受了惊,狂躁不安,就是不往桥上走。赵襄子何等人物,立刻嗅出了一股危险的味道,于是派人把桥仔仔细细地搜了一遍。这次,豫让又被搜了出来。赵襄子看着眼前这个陌生人奇道:“你为什么要杀我?”豫让见事已败露,便不再伪装:“我就是之前刺杀你的豫让。你这次最好杀了我,否则日后你永远不得安宁。”赵襄子大吃一惊,他没想到豫让竟会有如此大的魄力,知道此人留不得,但又不忍心背上一个杀害义士的骂名。豫让又说道:“你已经饶过我一次,显示过你为君的仁义了,这次杀了我,就算成全我为知己而死的美名吧。”赵襄子看豫让死意已决,自己又实在不想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便下令杀了他。贤君魏文侯

魏文侯,名斯,魏桓子的孙子,是战国时期继赵襄子之后的又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在位时,任用了一大批出身低微的有才之士,开始施行了一系列变法措施,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影响深远。魏文侯本身是一个特别有名的贤君,他礼贤下士,知错能改,知人善用,是古代明君的楷模。

魏国有个特别有贤名的人名叫段干木,是孔子的再传弟子。魏文侯听说他的贤名之后,亲自到他家里去请他出来做官,段干木听说后连忙翻墙跑了。本来这是给魏文侯碰了个大钉子,可他以后每次路过段干木家时,都要停车对着段家的房子行个大礼。魏文侯的从人看不下去了,愤愤不平地说:“他段干木不就是个小老百姓吗,您这又是何必呢?”魏文侯说道:“段先生身为一介布衣,但名扬海外,凭的就是他的才能和贤德;我虽然富有四海,被人敬仰,靠的也不过是个国君的头衔。这样比下来,段先生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人啊!”普天之下的有志之士听说魏文侯如此地礼贤下士,都投奔魏国去了。魏文侯身边的有才之人越来越多,国家也越来越强盛。

魏文侯之所以被称为贤君,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特别讲信誉,不管对方是谁,都能严守承诺。有一次,魏文侯跟群臣在一块喝酒,正喝得高兴时,忽然雷电交加,下起雨来。这雷声一下子把魏文侯的醉意打没了,他猛然间想起自己今天本来约了管山林的小官虞人期一块去打猎。这下酒也不喝了,命令车夫赶紧备车,自己要到郊外去。大臣们都以为这国君喝多了,拉着不让走:“主上,咱们正喝得高兴呢,外面还下着这么大的雨,您这会儿出去是要干嘛?”魏文侯说道:“我今天约了虞人期去打猎,虽然现在下着雨,但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遵守承诺,我必须去一趟。”说完就坐车走了。大臣们心想,虞人期这么一个不算官的官,国君都这么尊重他,自己实在是遇上了明主,以后更要好好干了。事情传出之后,魏文侯贤名更重。

三家分晋之后,赵国获利最大,得到了智氏的大部分土地。魏文侯知道,要想让魏国强大起来,就暂时不能卷入兵革之祸。有一回,韩国和赵国打了起来,两国谁都不能打败谁,就都派了使者到魏国去寻求帮助。魏文侯两边都回绝了,说道:“双方都是我的兄弟,打谁我都不忍心。”两国使者愤愤而去。后来,魏文侯把韩国和赵国的国君请到一起喝酒。酒桌上,魏文侯语重心长地说:“咱们三家本来就是一家人,现在虽然分别成立了自己的国家,但还是像兄弟一样的关系。互相争斗只能两败俱伤,把谁消灭了都会破坏现在的这种均势,到时候争斗更多,国家更不得安宁。”韩国和赵国的国君听后都觉得很有道理,于是都对魏文侯十分佩服。从此之后,魏文侯的名声在诸侯国中响亮了起来,魏国也渐渐成了强国。

魏国强大之后,魏文侯也渐渐地走上了扩张的道路。有一次,魏文侯派大将乐羊攻打中山国。魏军苦战三年,终于取得了胜利。之后魏文侯就把这块土地封给了自己的儿子魏击。有一次,魏文侯召集群臣开会,会上问道:“大伙儿觉得我是个怎样的国君呢?”下面的人都说道:“您绝对是个千古难逢的圣主啊!”魏文侯正乐着呢,忽然见任座从人堆里走出来。魏文侯想他肯定又是给自己戴高帽的,不妨听听他怎么说。任座开口了:“我提个反对意见。主上您确实是个贤君,但有件事办得不地道。”魏文侯听了很不高兴,板着脸问道:“什么事?你说。”任座滔滔不绝地说:“主上,您把中山国封给自己的儿子,我觉得欠考虑。太子是国家的储君,将来整个国家都是他的。您现在却又单独给了他一块封地,这是不是太自私了?”魏文侯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心想自己这些年来勤勤恳恳尽心尽力,没有不说我好的,你任座现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让我下不来台,不收拾你一下,这口气实在咽不下去。任座多么聪明一个人啊,看着情形不对,借口有事先溜了。魏文侯越想越气,点了翟璜的名跟自己单独谈话。魏文侯又把那个问题很严肃地问了一遍:“你说我到底算不算个仁君啊?”翟璜说:“算啊,当然算。”魏文侯又问了:“你从哪里判断出来的,不会是敷衍我吧?”翟璜答道:“臣下听人说,只有贤德之君,人们才敢于向他直言进谏,国家才会出现忠臣。刚才任座那些话要是换了别的国君,早把他杀了也说不定。主上您还放他走,这绝对是一个贤德之君的办事标准。”魏文侯听完就明白过来了,赶紧派人去把任座追了回来,自己还亲自走到门口去迎他回来。

魏文侯还特别知人善用。历史上著名的吴起就是他发掘出来的一块金子。吴起是个著名的大将,虽然打仗很有一套,但人品确实不怎么样。当初他从鲁国来到魏国投奔魏文侯,魏文侯问大臣李克:“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啊?”李克想了想说:“这个人很复杂。但从人品说,说他是个小人也不为过。他母亲死了他也没有回去奔丧。为了自己的前程,竟然把结发妻子也杀了。但如果说起带兵打仗,就是齐国的名将司马穰苴也比不上他。”魏文侯哈哈一笑说:“只要是有才之人,我就能让他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作用。我们又不是找好好先生,这些毛病也算不上什么。”于是任命吴起为大将军。吴起果然不负所望,在和秦国的战争中,带着魏军所向披靡,一举夺取了秦国的五座城池。

千百年过去了,魏文侯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君王,一直都是历代帝王的楷模。商鞅变法

商鞅,战国时期卫国人,原名卫鞅,也叫公孙鞅,后因封于商地而被称为商鞅。商鞅从小便志向远大,爱好刑名之法,渴望开创一番事业。他最初在魏国的相国公叔痤手下办事,公叔痤很赏识他的才华,但还没来得及将商鞅举荐给魏惠王他自己先病倒了。魏惠王来看望病重的公叔痤,询问道:“如果您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国家该交给谁呢?”公叔痤答道:“臣家中有个叫商鞅的,是个绝世奇才,可以把国家交给他。如果国君你不重用他,就请你一定把他杀了。”魏惠王心想这个公叔痤肯定是病糊涂了,一会儿让我重用商鞅一会儿又让我杀了他,于是也没放在心上。商鞅在魏国始终郁郁不得志,适逢秦孝公广纳贤士,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了秦国,从此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来到秦国后,商鞅先是取得了秦孝公宠臣景监的信任。景监对商鞅佩服得不得了,一个劲地向秦孝公推荐,秦孝公刚刚登基,正想做出一番事业,正是求贤若渴的时候。看到景监这么夸这个叫商鞅的,就想着先见见吧。两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就这么见面了,这一见改变了中国后面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轨迹。秦孝公和商鞅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商鞅的许多主张也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和赞同。商鞅认为,国家想要富强,必须要变法,但变法势必会触动一些贵族的利益,招来很大的阻力。他请求秦孝公给予自己足够的权力,秦孝公答应了,任命他为左庶长。商鞅开始了他的变法行动。

秦国的王公贵族不乐意了,大臣甘龙找到秦孝公说:“主上您怎么能听那个叫商鞅的一面之词就让他去搞什么变法呢?祖宗之法是绝对不能变的,否则整个国家都会乱了,官员不知道怎么去管理百姓,老百姓也不知道怎么好好过日子了。我坚决反对!”商鞅答道:“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制定规则,另一种人遵守规则。只有制定规则的人才是成大事的人。现在国家正处于特殊时期,只有变法革新才能走出一条路来。您的思想太守旧了。”秦孝公觉得商鞅说得很有道理,更加坚定了决心。

商鞅开始着手变法的工作。他首先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接着制定了一套变法法令。变法法令上规定,将百姓五家编为一伍,十家编为一什,互相监督,有一个人犯法其余的人都要连坐。告发他人犯罪行为的将受到和上战场杀敌同样的奖赏,不告发的人则要受到同降敌一样的处罚。有军功的人,不管什么出身,都可以封官晋爵。私下斗殴者,按照情节轻重处以不同的刑罚。兢兢业业于本职工作、耕织俱佳的人可以免除劳役之苦。懒惰而不思进取的人则要被罚为奴隶。宗室之人如果没有军功,将要被开除出宗籍。整个社会等级森严,依次按层级享有资源。

商鞅怕民众不重视新法,在正式颁布之前搞了个预热。他让人在国都的南城门口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许诺只要有人愿意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给他十金。百姓都觉得这事很无厘头,没有一个人去试。木头放了几天后,商鞅又说:“谁搬了它就给他五十金。”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何况只是搬一根木头,终于有人去搬了,商鞅马上给了他五十金。百姓们从此对政府的言行产生了信赖,商鞅这才开始正式发布变法法令。

新法施行的一年里,各地前往国都诉说新法不好的人数以千计。适逢太子犯法,商鞅说:“新法之所以不能顺利施行,很大的原因是上层人物不够重视。太子既然是国家储君不能施行,那就罚他的师傅公子虔和公孙康吧。”于是把公子虔处了刑,又在公孙康的脸上刺了字。这件事之后,秦国人都对新法敬畏起来。等到新法施行十年之后,秦国已经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一片盛世景象。当初那些说新法不好的人又反过来说新法好。商鞅说:“这些都是扰乱法纪的贱民!”于是把他们全都发配到了边疆。从此,百姓们再也不敢诋毁新法了。

后来商鞅又出台了许多新的政策,在他的治理下,秦国日益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孙膑擒庞涓

孙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兵法家,他曾和庞涓一起拜师于鬼谷子门下。庞涓后来去魏国做了大将军,但他自知才华不及孙膑,担心日后孙膑危及自己的成就,于是设计陷害孙膑。可怜的孙膑被削去了两个膝盖骨,脸上也给刺了字。

齐国使者出使魏国时,孙膑想办法偷偷见了齐使并说动他带自己离开。使者把孙膑藏在车中偷偷地带回了齐国。齐国大将田忌十分赏识孙膑,用贵宾之礼对待他,并把他推荐给了齐威王。齐威王向孙膑求教兵法,孙膑回答得头头是道,齐威王十分喜欢,便拜他做了老师。

这时魏国正攻打赵国,齐威王打算救助赵国,于是封孙膑为大将军率军前往。孙膑以自己受过刑罚为由坚辞不受。齐威王只好改封田忌为大将,封孙膑为军师,为田忌出谋划策。田忌原主张直接率兵到赵国去,孙膑劝他道:“现在赵魏开战,魏国一定将他们的精锐之师全部带到了前线,国内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我们不如直接带兵去魏国的国都大梁。魏军听到消息,一定会急速回国。我们趁势杀他个出其不意,这样,赵国的危险也就解除了。”田忌听从了他的建议。到十月份时,赵国投降,此时却传来了魏国国都被齐兵攻打的消息,魏军火速班师回朝,到达桂陵时遭到齐军的伏击,大败而归。

几年后,魏国派庞涓去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量这件事:“咱们是早点去救呢,还是晚点去?”成侯说道:“还是不去救的好。”田忌说:“如果不救,韩国一定会被魏国灭了,魏国将变得更强大,还是早点去救吧。”孙膑想了想说道:“现在两国刚刚开战,士气正旺,如果我们现在就去,岂不是替韩国白白牺牲。魏国既然一心想灭掉韩国,一定会下大力气。等到韩国支持不住的时候肯定会再来恳求我们。到那个时候再出兵,既可以获得韩国的拥护,又能趁着魏军疲惫收获胜利,一举两得。”齐威王听后大喜,连连点头道:“对,对!”于是暗中答应了韩使并送他回去。韩国以为有了齐国的支持,便拼尽全力抗击魏兵,但五战五败,只好苦苦支撑来等待齐国的援兵。齐国看时机成熟,便派田忌、田婴、田盼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前去韩国支援。这次孙膑故技重施,直接去攻打大梁。庞涓听到消息后,果然带兵离开了韩国,星夜返程。魏国人也都被召集起来,在太子申的带领下来抵御齐师。孙膑对田忌说:“韩、魏、赵这三国的士兵以骁勇善战著称,一向瞧不起我们齐兵,认为齐兵都是胆小鬼。善于打仗的人要抓住一切有利因素并利用好,我们正好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来做些文章。”于是传令下去,在齐军进入魏地后修建十万个灶台,第二天减为五万,第三天再减为两万。庞涓追着齐军跑了三天,看到这种情形后大喜,说道:“我本来就知道齐兵胆小,现在看来果然不错。才到我的地盘三天就少了一多半人。”于是他甩开大部队,只带领精锐之师继续追赶。孙膑暗自计算庞涓的行程,知道他傍晚的时候会到达马陵。马陵地形十分狭窄,而且险隘很多,是个设伏兵的好地方。孙膑派人在马陵找到一棵大树,除去树皮,在上面写上“庞涓死此树下”六个大字。接着选取了军中万名优秀的弓箭手埋伏在道路两侧,约定只要见到火光就万箭齐发。庞涓果然在傍晚时分到达这棵树下,隐约看见树上有字,就命人掌灯。两边的伏兵一见火光立刻动手,顿时漫天箭雨,魏军大乱,死伤无数。庞涓自知无法挽回,只能拔剑自刎,死前留下一句话:“让孙膑这小子成名了!”齐军趁势大败魏军,俘虏了太子申。苏秦成为“纵约长”

苏秦,战国时期洛阳人。苏秦拜师于鬼谷先生,学成之后到秦国向秦王进献自己吞并天下的计谋,怎奈秦王完全没有兴趣。苏秦只好离开,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离开秦国后,苏秦来到了燕国,见到燕王后提出了著名的纵约主张。苏秦对燕王说:“燕国之所以不被侵犯,是因为赵国在南边形成了一道屏障。秦国在燕国千里之外,赵国却近在咫尺,国君您不担心眼前的危险却忧虑千里之外的敌人,实在错得不能再错了。我建议大王和赵国联合,这样燕国就没有忧患了。”燕文公听从了他的建议,资助他车马前去赵国游说。苏秦见到赵肃侯后对他说:“当今世界,山东的国家没有强过赵国的,秦国最担心的也是赵国。现在秦国之所以不敢举兵伐赵,是害怕韩国和魏国在后面有所行动。秦国如果攻打韩魏,这两个国家都没有大山大河这些自然屏障,很容易就能打下他们的国都。这两国支持不住自然会对秦国俯首称臣。这时候秦国再想攻打赵国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我观察天下大势,发现秦以外六国的土地是秦国的五倍,士兵是秦国的十倍。只要六国联合起来,向西进军,一定可以打败秦国。那些主张连横的人只是想让诸侯国割地给秦国来使自己升官发财,至于国家遭受的患难,他们就不管不顾了。所以这些人天天夸大秦国的强大来恐吓众位诸侯,使各国割地给秦国。希望大王您仔细考虑。我认为大王不如联合韩、魏、齐、楚、燕五国来共同抗秦,盟会于洹水之上,互换人质,规定如果秦国攻打任何一国,其余五国都要各自派出精锐之师,或者牵制秦国,或者直接救援。如果有不遵从约定的,其他五国当共同讨伐它!只要各国诸侯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秦国的军队就不敢出函谷关来侵犯山东之地了。”赵肃侯听了苏秦的话很是高兴,赏赐给他很多东西,将他待为上宾,派他去联合各诸侯。

苏秦首先来到了韩国。他对韩宣惠王说道:“韩国的土地方圆九百余里,军队数十万,普天之下的武器,诸如弓箭、利刃都产自这里。凭借士兵的勇猛、盔甲的坚硬、弓箭的有力、武器的锋利,每个人都能以一当百。在这种条件下,大王如果还臣服于秦国之下,秦国一定会对韩国提出土地要求,今天割这里,明天割那里,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如果不割了,还会把秦国惹恼,给自己招来兵戎之祸,之前割的那些土地也白割了。况且大王的土地也是有限的,怎么能满足秦国的贪欲,如果就这样侍奉秦国,还没开始打仗,韩国就被割完了。以大王您的聪明才智,又拥有这样勇敢的士兵,如果只是跟在秦国的后面唯唯诺诺,我私下也会替您感到羞愧。”韩王听从了苏秦的建议。

苏秦接着来到了魏国。他对魏王说道:“大王,咱们魏国国土一千余里,虽然跟秦赵这些强国比小了些,可是我们人口稠密,没有一寸土地是荒废不用的。照这样算下来,您的国力绝对不在任何国家之下。我还听说,大王您很重视军队建设,训练了二十万武士、二十万苍头军、二十万突击队、十万后勤人员;战车有六百辆之多、战马有五千匹。这么强大的实力,我怎么听您的大臣们说您打算去臣服于秦国呢?现在赵王正打算召集六国之众来对抗强秦,只要咱们联合起来,何愁大事不成呢?您好好考虑考虑,是要加入我们呢,还是要继续侍奉秦国。”魏王听后连连点头称是。苏秦又成功地说动了一个人。

信心大增的苏秦来到了齐国。齐国是当时东方的大国,但迫于秦国的国力也是屈身侍秦。苏秦见了齐王,对他说道:“都说齐国是富庶之地,果然所说非虚。别的不说,单说临淄城,走在街上到处都是人挨人人挤人,每个人挥一把汗下来都能够下一场雨,把大家的袖子连起来都能搭成一顶大帐篷了。如果打起仗来,不用动用别的地方的军队,单单临淄城保守估计就能招来二十一万兵员,更别说整个国家了。再看咱的地理位置,四面都是要塞,易守难攻,国土面积足足有两千余里。训练有素的精兵有数十万,仓库里的粮食堆积如山。士兵们打起仗来个个以一当十,勇猛无比。秦国虽然强大,但是现在想要攻打齐国,那是很不现实的事情。魏国和韩国之所以害怕秦国,天天给人家割地送礼,那是因为他们两国跟秦国接壤,秦国要搞扩张,第一个就要找上他们,一旦打了败仗,就会给整个国家带来灭顶之灾。所以韩魏很注意避免跟秦国打仗,即使受点委屈也忍了。但齐国就不一样了,秦国在西齐国在东,中间隔着韩魏这些国家。秦国对齐国是有贼心没贼胆啊,一旦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过来,只要韩魏在背后给他搞个小突袭,秦军就完了。所以秦国现在是绝对不敢对齐国下手的。大王您现在却听信群臣的话,一味地屈从于秦国,这也太杞人忧天了。不如还是跟我们一块去攻打齐国吧。”齐王一听还真是这么个道理,于是也加入了。

苏秦最后来到了南方的楚国。他对楚王说道:“楚国是诸侯国中唯一能和秦国抗衡的,秦国唯一忌惮的也是楚国。但一山不容二虎,你们两国的关系只能是此消彼长。秦国强大了,楚国必定会被削弱。大王您富有六千余里国土,百万大军、千辆战车、万匹战马,足够军队吃十年的粮食,这是成就霸业天大的资本啊。我现在正在联合六国攻打秦国,如果大王您加入,凭借楚国的实力,一定可以坐上盟主的位置。到时候率领六国之兵是件多么惬意的事。如果您还是像以前那样,委身事秦,除了多给秦国割点地出去,又能有什么收获呢?您好好想想吧。”楚王也听从了苏秦的建议,加入了合纵的队伍。

于是苏秦自然而然地成了六国的“纵约长”,并兼任六国联军的“首相”。苏秦返回赵国时,随行的队伍浩浩荡荡,不比任何一个国王逊色。张仪连横破合纵

张仪是战国时期魏国人,早年和苏秦一起拜师于鬼谷子门下,张仪自幼家贫,但聪敏好学。他早年曾试图在楚国做出一番成就,但因为被楚王怀疑偷了和氏璧,被打了个半死。妻子看到他不住地掉眼泪,张仪却说:“只要我的舌头还在,总有一天我会出人头地的。”果然,张仪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在战国这个乱世的舞台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秦惠文王九年,张仪来到秦国,凭借出众的才华很快得到了秦王的赏识,拜为秦相。当时诸侯国中秦国最强,各国为了自保,在苏秦的游说下实行合纵政策,联合起来反对秦国。秦王问张仪:“我们现在四面树敌,应该怎么办?”张仪笑笑:“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您把这件事交给我,不用担心。”六国联盟,该从哪儿下手把他们分了呢?张仪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老家——魏国。

魏国自马陵之战后就一蹶不振,一天天的衰败下去。秦王派张仪、嬴华率军攻打魏国,夺取了蒲阳。张仪对秦王说:“常言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大王您要是想获得更多的土地,就把蒲阳交给我去生蛋吧。”秦王答应了。张仪去见魏王说:“秦王将您看成是自己的兄弟一般,得了蒲阳又派我给您送了回来。这还不算,又把嬴繇送过来当人质,希望和贵国做好邻居,互爱互助。来而不往非礼也,大王您是不是也应该有点表示?”魏王以为强秦这是真心要跟他和平共处,于是,他狠狠心把上郡的十五个县都给了秦国。秦王从此对张仪更加器重。

为了把魏国完全拉拢过来当秦国的小弟,张仪和秦王使了一出苦肉计,秦王免去了张仪的相位把他赶走了。这时候魏国正无人可用,就让张仪做了魏相。张仪做了魏相后,天天在魏王耳边唠叨:“咱魏国小国寡民,本来在列强之间就很难生存下去。大王您现在完全不顾国情跟别人搞什么合纵,一旦真打起来,我国肯定是要作为战场的,人家打完架拍拍屁股走了,咱们呢,只能重整山河待后生了。而且您别看现在六国联合起来搞什么联盟,看起来很厉害,但说实话,亲兄弟还明算账呢,何况是些各怀心思的国家呢?出力的时候咱们不少出,分东西的时候咱们腰板可硬不起来。照我说,还不如归顺了秦国,有秦国这个保护伞,有谁还敢欺负咱们呢?到时候您就高枕无忧了。我这样说可不是为了一己私利。为了表示我的热忱,我请求辞去相位。”魏王被张仪说动了,于是背叛了盟军,扑到秦国的怀抱里去了。张仪辞去相位后又回到了秦国,秦王又让他官复原职做了相国。

张仪成功地离间了魏国跟其他国家的关系后,又来到了楚国。由于之前被楚王揍过一顿,张仪心里早就憋着一股劲了。他见了楚王,许诺说:“听说您现在跟齐国联合在一起了?我们大王说了,只要您解除跟齐国的盟约,我们就把商於方圆六百里的土地献给您。”楚王是个短视的人,一听张仪这样说,顿时乐坏了,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想都不想就答应了。这时候有个叫陈轸的大臣劝楚王道:“大王您要三思啊!秦国就跟一头饿狼似的天天想吃别人家的地,怎么会这么好心给我们送地来呢?他就是怕我们跟齐国联合起来啊!如果我们背离了齐国,秦国再跟齐国搞同盟,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楚王哪里听得进去,立马派人去跟齐国解约,又派了一个人跟张仪回秦国去办过继土地的手续。

张仪刚一回国,便很诡异地从马车上摔了下来,这一摔他休息了长达三个月之久。跟他一起回来的楚国大使急坏了,捎信给楚王。楚王一想,秦国肯定是觉得我跟齐国断得不干净,于是楚王派了一个口才特别好的人到齐国把齐王狠狠地骂了一顿。齐王这下也恼了,心下盘算着,你想跟秦国好,我就偏偏往中间插一脚。于是齐王也派了使者到秦国去搞睦邻友好,秦王很乐意地接受了。张仪的腿脚终于好利索了,楚国的大使好容易见了张仪,急急忙忙地问:“大人,您许诺给我们楚国的六百里土地什么时候给啊?”张仪一脸迷茫:“六百里?什么六百里?你是不是脑子不好使记错了?我明明是跟你们大王说如果他答应我的要求,我就自己掏腰包把我的封地送给他,可是我的封地只有六里啊。”大使先生哪里说得过张仪,悻悻地回国复命去了。楚王一听汇报,气得火冒三丈:“张仪这个王八蛋,我好歹也算一国之君,他却拿我当猴耍!太过分了!”于是调兵十万就要去跟秦国拼命。陈轸这时候又出来说话了:“大王您已经错一次了,这次可不能再错了。我们已经把齐国得罪了,现在要是去跟秦国打架,那又把秦国得罪了。后果就是这两家要联合起来对付我们。还是忍忍算了。”气头上的楚王哪里听得进去劝,带着军队就去了,结果大败而归。

过了些时候,秦国出于战略考虑,打算用武关以东的土地跟楚国的黔中之地做交换。楚王这时候的犟脾气又上来了,跟秦国来的人说:“回去告诉你们大王,我不要什么土地。只要他把张仪交给我,我就把黔中的土地交给他。”秦王听了很为难,倒是张仪自己站出来说:“我去。”秦王感动地一把抓住张仪的手说:“先生您真是忠肝义胆啊!您这么有情有义,我又怎么忍心您去冒险呢?楚王已经恨透你了,你去了就不能活着回来了!”张仪只是笑了笑:“你放心,我有办法。”于是张仪带了一堆金银财宝就去了楚国。到楚国后,张仪先是把自己带来的宝贝都送给了楚王的宠臣靳尚,靳尚又搞定了楚王的宠妾郑袖。这样张仪才放心地去见楚王了。楚王一看见张仪就恨得牙痒痒,立马叫人把他关了起来,准备择日处斩。郑袖和靳尚一个内一个外,天天在楚王面前说这个张仪杀不得,楚王本来就是个没头脑的人,听得多了气也消了,并且还觉得张仪这人是个人才,可以替自己办事,于是下令放了他。张仪对楚王说道:“现在你们搞合纵去跟秦国作对,就好比是一群羊想吃掉一头狼。这可能吗?秦国如果真的要攻打楚国,三个月就可以决定胜负,而您的那些盟国呢?没有六个月的时间是赶不到的。您现在把希望寄托在一群弱小的羊身上,自己却和那头狼作对,您自己说危险不危险?我愿意到秦国去给您拉拉关系,以报答大王您的不杀之恩。”楚王已经把张仪放了,又不想白白地交出黔中的土地,就答应了。这样,楚国也从合纵的队伍中被拉了出来。

接着,张仪又分别出使了齐燕韩赵,凭着自己的舌头,硬是瓦解了六国联盟,使秦国在统一的道路上更近了一步。孟尝君养士

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对人才的需求都十分强烈,于是出现了很多专门招揽人才的贵族,这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信陵君魏无忌、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人称战国四公子。

孟尝君田文是齐国的宗室大臣,他为齐相时,号称有食客三千,声明远扬。孟尝君对自己的门客不分尊卑贵贱,一视同仁,只要有一技之长,都会以礼相待。渐渐地,孟尝君的名声越来越大,在诸侯国间传播开来。

秦昭襄王听说了孟尝君的贤明,很想让他替自己办事。思来想去想到了一个主意,他决定把自己的弟弟嬴悝当做人质送到齐国去和孟尝君交换。秦国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能得到秦王的赏识,孟尝君自己也觉得脸上很有光,决定答应下来。这时候他门下一个叫苏代的人劝他说:“秦国可是个虎狼之地,秦王更是个残暴的人。您这样去了万一发生点什么事怎么办。虽说秦王把自己的弟弟派了过来当人质,可凭他们现在的实力,如果真的杀了您,齐王也不敢把嬴悝怎么样。您这样做值得吗?”孟尝君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秦王见孟尝君迟迟不来,就向齐王施压。齐王扛不住,就下令让孟尝君过去。君命不可违,孟尝君只得带了几个心腹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出发到秦国去了。秦王果然很看好他,立马封了个丞相给他当。孟尝君见秦王这样对自己,感动地把唯一的一件白色狐裘皮献给了秦王当见面礼,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可惜好景不长。秦王身边的大臣见国王如此盛情对待一个外国人,心里都不大服气。有好事的就跑到秦王身边说道:“大王,孟尝君虽然很有才干,但他毕竟是个外国人。如果将来齐秦两国开战,他把我们卖了都有可能。”秦王一想是啊,这年头乱的什么事没有啊,我是想得太简单了。就这么快,秦王的态度立马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让一个叫楼缓的接替孟尝君做了丞相,还把孟尝君软禁了起来。都说伴君如伴虎,孟尝君这次可是真正懂得这句话的意思了。跟着孟尝君一块到秦国来的那些门客出主意说:“公子,看来秦王是想杀了你啊!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买通秦王的宠妾燕妃,让他给秦王吹吹枕边风放了你。”孟尝君点头道:“为今之计,只能这么办了。”于是他偷偷派人带了很多贵重的礼品去见燕妃。这个燕妃倒是个爽快人,见了孟尝君的人说道:“我可以帮忙让大王放了孟尝君,但是我有一个条件,就是孟尝君必须送我一件和大王一样的白色狐裘皮,否则咱们什么都免谈。”这下孟尝君可犯了难了,这狐皮倒也不是什么太贵重的东西,但普天之下只有那一件,已经送给秦王了,这可怎么办呢?这时有个人站出来了:“公子您放心,这件事包在我身上。我以前经常半夜学狗叫混进有钱人家里取些东西玩的。”孟尝君一听喜出望外。到了晚上,这位仁兄就偷偷地溜进了秦宫的仓库把那件狐裘皮偷了出来。燕妃得到了朝思暮想的东西后果然很讲信用,不停地在秦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好话,终于是软磨硬泡的让秦王答应放孟尝君了。孟尝君被释放后,他的门客建议道:“秦王是一时脾气放了公子,谁知道他会不会反悔,咱们还是抓紧时间赶紧离开这里的好。”于是一伙人收拾好行李向秦国的城门跑去。这时候天还没亮,到了守城军那里人家死活不给开门,说是秦国的规定:天不亮不能开门。这可把孟尝君一伙人急坏了,他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这时候秦王已经回过神来了,派了一队人马来追他们。就在这时候,门客中有一个人学起鸡叫来,秦国的公鸡一听有同伴开始工作了,就一窝蜂地都叫了起来。守城的一听以为是天亮了,就把门打开了,孟尝君这群人终于平安地离开了秦国。

从这以后,孟尝君更加重视每一个门客,谁知道哪里就又能用上谁的某项绝技呢?乐毅伐齐

燕昭王继位时,燕国刚刚经历了一场大的内乱,齐国趁着燕国内乱攻破了燕国的都城,还抢走了很多宝贝。燕昭王是个有着雄才大略的君主,一上任就心心念念想着有一天能摁着齐国猛揍一顿来报仇。为了尽快恢复国家的元气,燕昭王建了个黄金台,用重金来招聘人才。燕昭王本身也很放得下身段,对待有才之人那是谦恭得不得了,一时之间很多人都投奔了燕国,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就有后来率五国之师伐齐的乐毅。

齐国这时候的国王叫田地,人称齐湣王。齐湣王人如其名,对土地非常有兴趣。在南边跟楚国打,在西边跟赵魏韩掐,一会儿又联合了三晋去骚扰秦国,一会儿又帮助赵国打中山国,自己又去把宋国灭了,搞得整个世界是乌烟瘴气,不得安宁,把周围的诸侯国都得罪了。齐湣王把自己的国土扩大了千余亩之后就开始洋洋得意了。老百姓们天天帮着国王打仗,完了自己一点好处都捞不着,还要交这个税那个赋的,于是对齐湣王也很不满意。

燕昭王一看机会来了,找来乐毅想让他带兵去攻打齐国。乐毅想了想,说道:“齐国虽然把周围的国家得罪光了,他们自己的百姓也不待见齐王,但齐国还是一个大国,一个强国,实力摆在那呢。我们就这样贸然去跟人家打仗,赢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燕昭王郁闷地说:“我想着报仇都想了很久了,好不容易觉得机会来了,你还给我泼冷水。”乐毅接着说道:“齐国并不是不能打,我觉得我们可以拉上别的国家一起去。这样,齐国就是再强大也挡不住。”燕昭王这才舒展开眉头,笑着说:“先生说得很对,就这么办。”其他诸侯国听说有人要领头去找齐国的麻烦,都兴奋得不得了。于是秦、韩、赵、魏都派了部队过来,乐毅就带着燕、秦、韩、赵、魏五国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齐湣王接到信后不敢怠慢,亲自率领齐国的主力部队去迎战。双方在一个叫济水的地方遇上火拼了一场,结果齐湣王大败而归。乐毅一看齐国的主力被消灭得差不多了,又想到秦国、韩国跟齐国本没有多大的仇,就给秦韩两国分了些土地财产后把他们的军队遣散回去了。接着乐毅又让魏国去攻打宋国,让赵国去收复自己的河间之地,自己则率领着燕国军队向齐都临淄出发。

乐毅手下有个谋士叫剧辛,他很不理解乐毅的行为,就去问道:“将军做事太欠考虑。齐国是强国,燕国是小国,我们能打败齐国是靠大家联合的力量。现在我们已经打败了齐国,就应该趁这个机会多吃掉齐国一些边界的城池来壮大自己的力量。像您这样,路过这些城池连看都不多看一眼,一门心思地往齐国内部走,这样下去对齐国是一点坏处都没有,对我们燕国来说则是一点好处也没有。”乐毅回答说:“现在是灭掉齐国千载难逢的机会。齐湣王这个人,好大喜功又不体恤百姓,搞得怨声载道的,人品已经败光了。不趁着这个机会一举拿下齐国更待何时。照你的说法,掠夺完几座城池又回家去,等到齐国强大了,人家就又抢了回去,到时候还不知道要怎么报复我们呢。”剧辛自知理亏,就不再说什么了。

乐毅带着燕军长驱直入,直捣黄龙。齐湣王一看临淄已然成为一座孤城,就带着手下逃跑了。燕军占领了齐都,大肆劫掠了一番。燕昭王很高兴,觉得这才算报了当年的仇,还亲自跑到前线去给士兵们鼓气加油,然后又把昌国封给了乐毅,乐毅被称为昌国君。

乐毅率领燕军用了半年的时间攻下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仅仅剩下聊城、莒城、即墨三座城市还在负隅顽抗。燕国前所未有地强盛了起来,而齐国遭到了致命的打击后,从此一蹶不振。将相和

周赧王三十二年,赵国得到了和氏璧。秦王对和氏璧心仪已久,得到这个消息后就派人去跟赵王说:“我们秦王愿意拿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这块和氏璧。”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个阴谋,和氏璧再珍贵也不可能值十五座城池。可秦王既然这样说了,如果不给,那就是不给他面子,说不定会把强大的秦兵招来抢和氏璧;但是如果给了,秦王再耍起无赖来,和氏璧就白白搭了进去。就在赵王左右为难的时候,一个叫蔺相如的人被推荐给赵王。蔺相如见了赵王,说道:“大王如果您放心,就请把和氏璧交给我,我保证完好无损地给您带回来。”赵王虽然不大信得过蔺相如,可眼下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蔺相如见了秦王,把和氏璧交了出去。秦王拿到和氏璧后爱不释手,眼都看花了,自己看完还不算,又命人把宫里的娘娘王子公主什么的都叫了出来挨个欣赏。秦王别说是提那十五座城池的事了,好像把站在堂下的蔺相如都给忘了。蔺相如一看这情况,心里明白秦王果然不是诚心换玉,于是他走上前去说:“大王,和氏璧虽好,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我现在就把它的瑕疵指给您看。”秦王一听就把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拿着和氏璧走到了一根柱子旁边,义正词严地对秦王说:“大王,我看您根本没有诚意跟我们赵国做这个交换。反正我来也没打算活着回去,您要是敢耍赖,我现在就抱着这块玉一起撞死在这!”秦王一听慌了:“别这样啊蔺先生,有什么话咱们好好坐下来谈谈,别磕着了和氏璧。”蔺相如问:“你是不是真心实意地想拿土地换宝玉?”秦王猛点头:“当然啊!您不信我现在就把那十五座城指给你看。”秦王忙不迭地命人把地图拿过来,划了十五座城池给蔺相如看。蔺相如又说:“我出门之前,我们赵王可是沐浴更衣斋戒了五天后才把和氏璧交到我手上的,您是不是也得搞点什么仪式?”秦王心里把蔺相如骂了个半死,嘴上又不敢惹了他,连连称是。于是秦王派人送蔺相如回驿馆休息,答应五天后再来取玉。蔺相如看出秦王只不过是在敷衍自己,于是命人偷偷地带着和氏璧回国去了。五天以后,秦王派人召蔺相如进宫,蔺相如见了秦王就说:“大王,和氏璧我已经派人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真的想要,现在就把那十五座城的事先办了,我们马上派人把和氏璧送回来。”秦王这才知道自己被耍了,可是他又不想真的拿土地去换一件玩物,自己现在又理亏,只能作罢。蔺相如回国后,赵王立马封他做了上大夫。

又过了些时候,秦王又派人过来了,这次是要请赵王陪他到一个叫渑池的地方喝两杯。渑池是秦国的地盘,赵王怕自己去了就回不来了,有点不想去。这时候他身边的重臣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可这两个大臣都异口同声地劝赵王一定要去,如果连人家请喝酒都不敢去,赵国以后还怎么混啊!赵王一想也是,狠狠心咬咬牙就决定去了。赵王出行,蔺相如陪驾,廉颇在边境按兵静观其变。廉颇把赵王送到边境线上时说:“大王,我算了算您的行程,如果一个月以后您还没有回来,估计是秦王把您扣下了。为了国家大计,我们只好改立太子为君,这样赵国就不会受秦国胁迫了。”一个臣子敢对着自己的主子说出这种话,主子还觉得臣子考虑周到,可见那个时候就是国王也是个危险的职业。赵王带着蔺相如来到渑池,秦王早就在那等着了,一看见赵王就拉着他喝酒。喝了几杯之后,秦王不怀好意地说道:“我听说兄弟你鼓瑟鼓得不错,趁今天咱们喝得高兴,不如来一段。”赵王心想:“我堂堂一国之君,怎能在人前干这种伶人干的活呢?可如果不听话把秦王惹了,万一招来了杀身之祸这就不值当了。”于是赵王硬着头皮鼓了两下。赵王能忍,蔺相如可忍不了,只见他快步向秦王走了过去,义正词严地开口了:“我请求大王您给我们赵王击缶!”秦王一看,这不是上次那小子吗?这个人可不好惹,我得当心点。秦王看着蔺相如问道:“我如果不干呢?”蔺相如冷笑两声答道:“我现在离您只有五步的距离,一个身子扑过去咱俩就都活不了了,您的卫兵都离得很远,就是想救您也来不及。”秦王知道眼前的这个人可是说得出做得到,击缶就击缶吧。于是也象征性地敲了两下。秦王戏弄不成反被戏弄,长了记性,一直到宴会结束也没有再出什么花招了。酒会结束了,赵王起身要告辞。秦王这次没占到什么便宜,心里郁闷得很,就盘算着要不要把赵王扣下来。蔺相如此时又开口了:“大王您是不是想让我们跟您回去住几天啊?我们倒是很想去,可是廉颇将军还在边境那儿等着我们呢。如果我们不按时回去,他可是要带着军队打过来的。为了这么个事两国打一仗实在是没意思,您说是不是?”秦王只能笑着说:“怎么会,我已经吩咐下去让士兵们一路护送你们回去呢。”于是,赵王和蔺相如回到了赵国。赵王心里感激蔺相如,回去后就封他做了上卿。

蔺相如做了上卿,风光无限,那边廉颇心里不乐意了。廉颇心里想:“我廉颇出生入死多少次了,他蔺相如只不过凭一时的口舌之快,就这样骑到我头上了?”廉颇越想越生气,让人放出话说:“以后蔺相如那小子看见我最好躲远点,不然我见他一次揍他一次。”这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果然很听话,称病不上朝了,路上见了廉颇也躲开走。廉颇见蔺相如这么怂,更看不起他了,说的话也更难听了。蔺相如的门客看不下去了,便跑去对蔺相如说:“您怎么这么害怕廉颇啊?外面现在说什么难听话的都有,您太让我们失望了。”蔺相如问他的门客们:“你们说廉颇跟秦王比起来谁厉害?”门客都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会怕廉颇。我这么做,都是为了赵国好啊!秦国现在势大,对我们是虎视眈眈,就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他们才不敢贸然发动战争。如果我现在跟廉将军比高低,秦国就有可乘之机了。”门客都低下了头,心里对蔺相如更加佩服。廉颇知道这件事后很惭愧,于是光着上身,身上还绑了根荆条去见蔺相如。蔺相如听说廉颇来了,赶忙迎了出去。廉颇一见蔺相如,扑通跪了下去:“先生,您实在是个宽宏大量的人,我不如您。今天我特来请罪,您用我背上的荆条打我吧,这样我才会觉得好受点。”蔺相如见廉颇如此直率,心里也十分感动,赶忙上前扶起廉颇说道:“我们以后一起好好侍奉大王,把国家管理好,这才是最重要的啊!”于是两人心中都十分佩服对方,结成了生死之交,并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田单巧摆火牛阵

乐毅率军攻齐,一口气拿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最后只剩下了莒城、即墨两座城市久攻不下。乐毅见一时难以得手,干脆叫人在城外盖起了房子,打算打持久战。三年过去了,双方还是保持原样。不过三年里也发生了一些事情,比如,乐毅的伯乐燕昭王过世了,他的儿子继位,称作燕惠王;齐国方面,即墨的守城将领在一次战斗中被杀了,现在的头是一个叫田单的人。

田单本来是齐国安平县管理市场的一个小官,机缘巧合就当了即墨的守城官。虽说发达的路上有运气的成分,但田单是真有才的一个人。他听说燕国换了当家人,立马派人去打听情况。探子回来报告说,新的燕王跟乐毅关系一直不好。田单一听,知道机会来了。他派人到燕国去对燕王说:“乐毅用了半年的时间夺取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就剩下这么两座城却花了三年的时间还没有攻下来。很明显,乐毅并不是真的攻不下来,他这样做只是想在外面拥兵自重,培养自己的势力,一旦时机成熟,恐怕就要自己做起齐国之主了。”燕惠王本来就已经对乐毅迟迟攻不下莒城、即墨意见很大,听了这话更是坐立不安,即刻派人去把乐毅叫了回来,让一个叫骑劫的将军接替乐毅的职位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