耸人听闻的世界灾害(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3 15:55:19

点击下载

作者:林之满,萧枫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耸人听闻的世界灾害(下)

耸人听闻的世界灾害(下)试读:

编写说明

历史对于整个人类,就像记忆对于我们每个人一样,它说明我们现在做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这样做,以及我们过去是怎样做的。因此谁要想了解世界,就必须知道它的历史。

为了让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光辉灿烂,感悟世界各民族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我们组织数十位专家学者经过多年的努力,推出了这一套融故事体的文本阅读、丰富精彩的图片鉴赏于一体的100卷本《话说世界》系列丛书。每一卷都系统而深入地展示人类文化的一个方面,100卷本又在总体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化知识体系,把世界历史从单纯的帝王将相、改朝换代的框架中释放出来,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涵盖历史、政治、军事、文化、艺术、民俗等各个领域,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重新演绎世界五千年辉煌历史文化,给读者尽可能丰富的知识看点。《话说世界》丛书是一幅历史长卷,共分50卷100分册,具体内容如下:

第1卷 源远流长的世界古代史(上、下册);

第2卷 流光溢彩的世界古典史(上、下册);

第3卷 辉煌灿烂的世界中古史(上、下册);

第4卷 波澜壮阔的世界近代史(上、下册);

第5卷 日新月异的世界现代史(上、下册);

第6卷 震惊中外的历史大事件(上、下册);

第7卷 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上、下册);

第8卷 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上、下册);

第9卷 浑厚深沉的古印度文明(上、下册);

第10卷 高贵典雅的古希腊文明(上、下册);

第11卷 包罗万象的古罗马文明(上、下册);

第12卷 夕阳辉映的拜占庭文明(上、下册);

第13卷 传宗布教的的阿拉伯文明(上、下册);

第14卷 血泪交织的希伯莱文明(上、下册);

第15卷 光耀美洲的的印第安文明(上、下册);

第16卷 璀璨夺目的世界文学(上、下册);

第17卷 响彻天籁的世界音乐(上、下册);

第18卷 鬼斧神工的世界建筑(上、下册);

第19卷 妙笔生花的世界绘画(上、下册);

第20卷 凝固不朽的世界雕塑(上、下册);

第21卷 摇曳多姿的世界舞蹈(上、下册);

第22卷 低吟浅唱的世界戏剧(上、下册);

第23卷 精华荟萃的世界教育(上、下册);

第24卷 卓尔不群的世界思想(上、下册);

第25卷 改变生活的科学发现(上、下册);

第26卷 创造生活的科技文明(上、下册);

第27卷 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上、下册);

第28卷 百花齐放的舞蹈思想(上、下册);

第29卷 美轮美奂的美术经典(上、下册);

第30卷 神圣辉煌的著名宫殿(上、下册);

第31卷 独领风骚的工艺美术(上、下册);

第32卷 美化生活的装饰艺术(上、下册);

第33卷 光怪陆离的世界民俗(上、下册);

第34卷 狂放粗犷的原始艺术(上、下册);

第35卷 多姿多彩的艺术文化(上、下册);

第36卷 口耳相传的艺术典故(上、下册);

第37卷 流传千古的文学名著(上、下册);

第38卷 彪炳史册的学术名著(上、下册);

第39卷 划破时代的世界变革(上、下册);

第40卷 改变时局的世界会议(上、下册);

第41卷 云诡波谲的世界外交(上、下册);

第42卷 惊心动魄的世界战争(上、下册);

第43卷 同遵共守的世界条约(上、下册);

第44卷 耸人听闻的世界灾害(上、下册);

第45卷 犀利雄辩的世界演说(上、下册);

第46卷 风格迥异的亚非奇迹(上、下册);

第47卷 独具特色的欧美奇迹(上、下册);

第48卷 轰动全球的影坛佳作(上、下册);

第49卷 视角独到的世界摄影(上、下册);

第50卷 扑朔迷离的世界之谜(上、下册)。《话说世界》希望通过一些通俗的语言和故事体裁,对世界历史做一个概述。它只讲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人物和对关键阶段的描述,而且选择了一种通俗的简明形式。其原因很简单,鼓励一个人充满兴趣地去阅读一本生动的书,比沉闷枯燥的文字吓跑一个读者,对文化的意义更大。这本书可以作为历史专著的补充读物。你可以用非常休闲的方式去阅读它,读读停停,我们相信在历史人文的浪漫风景中,你不会感到乏味。当然,本书也无意于去取代那些优秀的历史专著。如果你对某一个局部历史细节有特殊的兴趣,还可以参考详尽的其他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话说世界》不同于现存于世的多种版本的世界通史,其往往“为通而通”,结果常顾此失彼,挂一漏万;主干虽有,枝叶嫌乏。而《话说世界》则运用现代分类科学,在结构设计方面有总有分,有经有纬,条分缕析,纲举目张。《话说世界》重点选取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的若干话题,逐一论说。纵横全书,既能看到世界历史的大脉络、大走势,又能细察世界历史的每一个横断面,完整而丰满。《话说世界》用生动的文本和精美的插图,再现了人类文明进程的恢弘画卷堪称一部贯通整个人类社会的世界史简明百科全书,串联起全部人类文化的瑰宝,以其光辉不朽的价值与流传恒久的魅力,成就一部好读又好看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

由于丛书篇幅宏大,编写时间又较为仓促,书中难免存在各种疏虞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话说世界》丛书编委会2008年2月

魔鬼的烟囱——1883年东印度群岛喀拉喀托火山喷发

东印度群岛中的喀拉喀托火山曾被认为是一座休眠火山。1883年8月27日这座火山再次喷发,喷发的冲力很大,它的边缘都倒塌了,引起120英尺高的海潮,浪潮席卷爪哇沿海城镇,造成36000人死亡。喀拉喀托火山喷出全部岩浆,抛出5立方英里的岩石和高达17英里的弧状灰末。最后,这个3000英尺高的火山岛消失了,变成了宽5英里,高8000英尺的海底盆地。

爪哇和苏门答腊之间6英里见方的小岛是火山,整个小岛是旧火山口的遗址。旧火山可能在几百万年前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火山,但谁也没有料到它会再次喷发。

1883年8月27日,喀拉喀托火山喷发了三次。第三次喷发最严重。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描述的:“发生了很强烈的爆炸,后果严重。过去发生的爆炸与这相比,好像是儿戏,历史上各个时期世界有名的其他爆炸与之相比也逊色多了。”

整个地区充满了尘土、碎石和气体,使安杰尔在下午2时就一片漆黑。爆炸声冲向各方。116英里外的圣·路希湾的居民都能听见,1478英里以外的缅甸土瓦的居民如果注意听,也能听到这种吼声。

爪哇的全部火山,包括凶猛的帕潘达阳,都在愤怒地喷发。帕潘达阳火山裂开了七条缝,把热气腾腾的岩浆抛到山坡上。当65英里长的坎当斯火山山脉爆炸并在大海中消失时,整条梅代阿契沛拉沟都在颤抖。从爪哇卡浦声角到内格里巴索朗格50平方英里的地段也陷入海中。有15000居民的内格里巴巴汪城和内格里城在巨大的海浪下消失。人们对海浪的高度有不同的估计。它以每小时600英里的速度冲击爪哇、苏门答腊和其他地区时,高达50、90、甚至135英尺。西印度群岛的300多个城镇完全被淹没、被毁坏。喀拉喀托火山上粉状的碎石、灰末在地震、海啸上方翻滚,使周围275英里的天空变黑。爆炸后三天,离火山1600英里的海上船只的甲板都被火山灰末覆盖。

火山爆发引起的海啸是真正的杀人凶手。它的上方翻滚着36380人的尸体。默拉克岛当地多数居民都从爪哇消失了。14个新火山口像海怪一样升起时,都吐出岩浆、气体和石块。

在安吉尔和巴达维亚,在海啸经过的地方有2800人被巨浪冲走。在班特姆,1800人瞬间被淹死。色朗岛消失在海水里——无一人幸存。在爪哇的切里波恩,当巨石和滚烫的岩浆雨点般地打在几百人身上时,他们都死了。

东方最大的佛教寺院——巴龙布德大寺院,被飞石和阵雨般的岩浆变成废墟。这座建筑物是建筑史上的奇迹,举世无双。最初,在公元790年建在一座山上,它有一个140英尺高的圆顶,周围有七个小圆顶环绕。在这些圆顶下的平台上,是花岗岩砌成的480座小教堂,墙壁雕刻得很精美。每座小教堂都有一个优美的佛像。这些精美的浅浮雕,总共有4000多个,表述了佛教史。在中部圆顶下面的大教堂,有四个大台阶可以通过,每500英尺就有大理石的雕刻。这座寺院被喀拉喀托火山喷发毁灭之前,一位参观过它的建筑学家说:“没有别的结构能与它相比。有少数可能更壮观,但这座建筑绝对是独特的。”

这些岛上的城镇一个接一个被地震、海啸或无数吨燃烧的岩石和岩浆毁掉。塔马郎被岩浆和滚烫的岩石淹没,每幢楼都着火了,1800人死亡。米达岛被覆盖,全部居民死亡。古老的斯举尔岛、卡尔梅尔岛和韦尔拉顿岛被14英尺深的水淹没。西布谷和西贝西岛上的居民被灭绝,巽他海峡所有的灯塔都消失了。海拔150英尺的梅拉克岛上2500名采石工人中只有两个本地人和一个记账员幸存下来。“鲁敦号”的船长驶出了地震、海啸地区并发现自己“吓得脸都发青”了。他把船开到安杰尔向荷兰要塞发出预告。他发现所有驻军都死了,只剩下一个海员,他在铺满尸体的地面周围徘徊。

喀拉喀托火山陷入海中,只剩下大约16平方码的一块岩石刚好突出在海浪上方,它的冲击浪跨过整个地区七次。四次向一个方向,三次向另一个方向。世界上一个气压表将它们记录了下来:每36小时环绕地球一周,速度为每小时700英里。据罗伯特·波尔在《地球的起源》中描写说:“这次大喷发使我们大气层的每个部分都在震颤。在大不列颠,海浪从我们头顶翻过,街上、家里的空气都因火山的冲击而颤抖。供给我们肺部的氧气也对发生在10000英里以外发生的特大震动作出反应。”

由于第一次大气冲击波,爪哇和苏门答腊的岛屿经受另一种恐惧。旋风和龙卷风卷到高空,卷走剩下的房顶、人和马,使死亡数字更高。

世界上的气压表记下了这次最大的灾难,其他科学家记下了随之而来的地震。地震跨过海洋到达1760英里以外的科伦坡和2700英里以外的孟买。在5000英里以外的霍恩角,海浪冲向陆地,高度为三英尺,时速为350英里。

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创造了世界上一种最奇怪的现象:爆炸中的优质尘土留在高气压层区域达两年多,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日落和彩霞。这些彩霞颜色很深,以致在像康涅狄格州黑文这样遥远地区,曾不止一次请消防队去灭火。伦敦的皇家学会搜集了从世界各地发来的报告。几周后在塞舌尔,人们看见太阳“好像是穿过雾气的夕阳,而且整个天空都有火红色的光。”在毛里求斯,“日出时天空是深红色,太阳升起后是红色,然后是美丽的日落,第一丝余晖,天空和云彩是黄色,天顶是红色”。在纳塔尔,“天空是鲜红的,逐渐变成绿色和紫色。”在南美,太阳呈蓝色。在巴拿马,太阳呈绿色。在特立尼达,“太阳看起来像个蓝色的球体,日落之后,天空变得很红,被认为是大火”。在火奴鲁鲁,几个月落日都是绿色。

几个月中,喀拉喀托喷发出来的碎石块有时达七英尺厚。碎石块在海上飘浮,对航行无疑是个威胁。五个月后,灰末覆盖着印度洋面和马达加斯加海滨。

喀拉喀托是位于苏门答腊和爪哇之间巽他海峡中的一座大火山岛,16世纪被发现。它的第一次有记载的喷发是在1680年。200年后,喀拉喀托被热带葡萄、灌木和树林覆盖时,被认为是休眠火山。因此附近居民谁都没有料到它会再次喷发,而是把它作为一火山遗址不时有人前来参观。这也是造成1883年8月27日该火山喷发伤亡如此惨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多数地质学家认为,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的突然性和猛烈程度,是新洞口形成引起的。新洞口让大量的海水往下流,与地壳下面的热地层相遇并形成不断升高的气压,产生一种力,在东印度群岛水屿炸成了这个洞口。不过喀拉喀托不是休眠火山,邻近的居民能听见这个庞然大物的隆隆声,有些专家认为,在所有火山中的这个庞然大物坠落在地壳特别薄的地区,可能将来还会像1883年那样爆发。但愿1883年的悲剧不再重演。

烧毁野草烧出的悲剧——1887年美国火车坠桥灾难

1887年8月10日,满载600多名乘客并由两台机车牵引、18节车厢组成的旅游专列,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皮奥里亚站出发,前往尼加拉瀑布观光。在途经一座铁路经过的木柱支架桥时,由于该支架桥失火,而机车重量太大,致使该车在火光中栽下沟里,15节车厢相互压在一起,酿成惨剧,这起事故使82人丧生,100多人受伤。

1887年8月10日晚8时,600多名乘客乘坐一列由两台机车牵引、15节车厢组成的旅游专列,兴致勃勃地从伊利诺斯州的皮奥里亚站出发,前往尼加拉瀑布观光。这趟列车开出皮奥里亚车站7个小时之前,即下午1时,作为安全措施,车站派出以蒂姆·库格兰为组长的4个人到夏兹沃斯与皮佩城之间火车通过的地方烧毁铁路两旁丛生的野草。过去,车轮与铁轨摩擦迸发的火花曾经多次使铁路两边的野草起火。这时正值气候干燥的8月,野草是最容易起火的。这4个人把活干完之后,库格兰又把现场检查了一遍,把所有冒烟的余火都灭掉了才离去。事实证明,人工烧毁野草的作法比火车车轮迸发出的火花更危险。

开车之前,第二台机车司机爱德华·麦克林托克看着那么多的车厢和那么多的乘客,曾经皱着眉头向车长詹姆斯·史迪威建议:“这趟车又长又重,是否可以分为两列,一台机车拉一列。万一出点事故,也不至于那么严重。”史迪威车长执行上级指示从来一丝不苟,他断然否定了麦克林托克的建议。在19世纪末铁路技术还不太发达的情况下,两台机车拉15节车厢确实是危险的。然而铁路大亨为了追求金钱,他们对铁路安全是不太在乎的。

车上的乘客什么人都有,有亿万富翁,也有生活不富裕的老百姓。对于后者来说,乘火车到尼加拉大瀑布观光简直是奢侈中的奢侈和例外的享受了。该列车所属的铁路公司总监阿姆斯特朗先生也在这趟车上。车长告诉他车上有不少扒手和小偷,有的还带着手枪和其他凶器,火车开出1小时后,有人向总监报告,不少手提包和旅行袋不翼而飞,这使总监和其他铁路工作人员立即警觉起来。他们一心只考虑如何制止列车上的偷窃现象,因而没有注意漆黑的夜里远方闪耀的火光。

在距库格兰焚烧野草不远的地方,有一座铁路经过的木柱支架桥。这座4.6米长的木架桥横在一条1.83米深的排水沟上。桥下的木柱上靠着几捆一个农民打的干草。库格兰下午烧草收工前尽管仔细地对现场进行了检查,但一处灰烬中的余火还是没有被发现。他离开后,这点余火经风一吹,又把别的干草引着,被燃着的火像蛇一样向排水沟蔓延,最后把桥下的几捆干草燃着。

旅游列车第一台机车的司机是萨瑟兰。他最初看见前面的火光时,还以为是铁路两侧的野草在燃烧,这在每年的这个季节是常有的事。然而当机车轰鸣着继续前进时,他看出这是木架桥在燃烧,这时火车距小桥只有274米了。萨瑟兰立即使用手闸(这时气闸已经问世,但由于价钱昂贵,这台机车没有使用),但为时已晚,萨瑟兰的机车还是以56公里的时速冲过了燃烧着的小桥。然而当第二台机车,即麦克林托克驾驶的机车到达木架时,由于机车重量太大,桥又受到火的损害,致使木桥倒塌,麦克林托克的机车在火光中栽下沟里,后面的15节车厢也一节节向下冲去,相互压在一起。麦克林托克当即死亡。阿姆斯特朗总监被从一个车窗甩出去面朝下落地,身受重伤。当他翻过身睁眼看时,机车锅炉爆炸的滚烫热浪又向他扑来,他的面部被烧成狮子脸。他使尽全身力气挣扎着爬离现场,呻吟着呼喊救命。车长史迪威被从窗口扔出去3节车厢那么远,落在一个惊恐万状的乘客身上,幸而没有受伤。

列车坠沟后,到处是哭喊声、呻吟声和救命声。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把火扑灭,否则一旦车厢起火,他们的生命也会完结。活着的人(受伤的和没有受伤的)拼命地干着,用手指把干硬的土抠下来,向火苗上撒。命运把乘客分成3部分:一部分是死的和伤的;一部分是没有受伤的,他们一边不顾一切地扑灭逼近车厢的烈火,一边把车厢里受伤的人救出来;第三部分是扒手和小偷,他们在受损的车厢里来回走动,肆无忌惮地抢劫客人的财物。为了把死人脖颈上的金项链弄到手,这些丧心病狂的家伙残忍地砍断人的脖子;为了尽快地把死人的手表和金戒指抢到手,他们竟砍断这些人的手腕和手指。最后,这些野兽为争夺财物也打了起来,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肉搏战,一些活着的乘客也死在他们的刀枪之下。

司机萨瑟兰驾车冲过木桥之后停留了片刻,便驾驶着机车以最快的速度向皮佩城奔去。几分钟内,他在那里便集合起一支救火队伍,然后用火车把这些人送到出事地点。在夏兹沃斯克,火车出事的消息一传开,所有教堂便响起钟声,召唤自愿救护人员前去营救。当两地的营救人员到达时,他们看到铁路两旁放着一排死尸;受伤的人在哭泣,感谢他们的到来。那些抢救死伤者的旅客也满手是血,其中多数是在救火时用手指抠土造成的,他们指甲已全部磨掉。当警察到来时,他们把那些惨无人道的小偷一个个钉在木板上,用小偷自己的手枪把他们一一击毙。害人者的下场只能是这样。营救人员还发现,火车出事以后,一些车厢被摔瘪,不少人被压在重物下面,有的腰被压断,有的腿被砸折。其中一些强壮者因忍受不了这种痛苦在被救出之前自杀,这就使这场惨剧更蒙上了一层恐怖的阴影。

这次事故使82人丧生,100多人受伤。事后,官方组织人员对这场灾难进行了调查,对负责烧毁野草的库格兰判半年拘役,理由是他在下工以前没有把余火全部扑灭。

1887年美夏兹沃斯镇附近的火车坠桥事故是铁路史上的一大惨剧,究其原因,它完全是一场人为灾难,是一场可以避免的惨剧。尽管对负责烧毁野草的库格兰因为失职被判半年拘役,但实际上,这只是这场事故的表面原因,深层的原因是铁路老板不注意改善铁路职工待遇,不及时维修铁路设备和不注意铁路安全。

为了提醒人们牢记这场灾难,当地老百姓写了许多民谣。其中以汤姆·威斯顿道夫写的一首最为流行。他在歌中写道:“木柱在火光中倾倒,滚烫的蒸汽直冲云霄,在痛苦的呼喊声中,撕心裂肺的是女人的惨叫……”人们真心地希望铁路老板们能以此悲剧为戒,使这样的灾难不再发生。

黄龙冲出花园口——1887年中国黄河洪水泛滥

有史以来,黄河不断决口,淹没村庄,吞噬人口,给两岸的炎黄子孙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尤其是1887年春季,在暴雨袭击河南后,黄河在郑州急转弯处决口,造成死亡人数无法确计,最保守估计有150万。

黄河,既是一位仁慈的母亲,又是一位暴戾的君主;它养育了千百万中华儿女,但同时又不时地为炎黄子孙制造着深重的灾难。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国西北部各省接连不断地遭受洪水灾害。据史料记载,第一次大洪水发生在公元前2297年,那年黄河决口,洪水泛滥,淹死两岸数以万计的村民。

黄河常被人们称为“中国的悲伤”。与其说它是一条创造生命、施以恩泽的大河,毋宁说它更像一条易怒的巨龙。中国人民世世代代以来设法在黄河最危险的地方筑堤防洪,保护居住在黄河流域广大地区的百姓(这一地区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英里1000至3000人)。

13世纪,马可·波罗访问了中国的杭州市,他看到“在城外,有一条长约40英里的极宽的水渠,渠中注满了从黄河流过来的水。”这条渠是古代当地的官员组织百姓开凿的,黄河决口时,人们可将泛滥的洪水引入这条人工渠。

这些措施,以及自那以后的大多数防洪措施都被证明是无效的。1887年春季,河南省遭受暴雨袭击。随后,黄河在流经郑州市的急转弯处决口,并很快扩大到1200码宽,抗洪的民工根本无法挡住滔滔的河水,只得仓皇逃生。凶恶的河水滚滚向前,几秒钟之内就使郑州变成水城,水深达20英尺。宽达30英里的洪水东泻20英里,毁掉中牟城并吞没约600座村庄和城镇。及至洪峰到达吉城开封,水位已高达40至50英尺,很快吞没开封以东平原上的1500座村庄。

这次灾难造成的破坏令人难以置信,死亡百姓无以计数。一位名叫A·H·戈德比的权威人曾做过估计,他说:“在距开封以东平原不远的地方,洪水淹没安徽省。这次水灾中的死亡人数无法确切计算,最保守的估计为150万,有人认为死亡人数高达700万。”这些数字使1887年中国黄河泛滥大水灾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水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黄河亦然,千百年来,它在给两岸居民带来荫庇的同时,也让两岸人民饱尝了洪涝带来的惨重灾难之苦。

1887年春季黄河大决堤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水灾,分析其决堤的原因却不是偶然,它同样存在着某些人为因素:一是防洪所需要的基础设施薄弱,二是科学知识落后,致使防洪措施无效。因此,发挥其长处,克服其弱点,必须重视并具备一定的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要防止黄河泛滥成灾,必须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我国自秦汉时期开始,黄河流域森林开始受到严重的破坏,到明清时期,森林破坏更为严重,黄河中上游森林植被已被采伐殆尽,致使整个黄河流域旱涝灾害频生。由此可见,数千年来黄河流域水旱灾害频率的逐渐增加,是与黄河流域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密集度高,森林破坏严重紧紧相关。

水坝决堤之后——1889年美国约翰斯敦发生大水灾

1889年5月31日,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山,高出约翰斯敦12英里的水库堤坝崩裂,56亿加仑的水重2000万吨压崩山谷,约翰斯敦几个城镇变成废墟。约有2000人丧生,损失约1200万美元。

宾夕法尼亚约翰斯敦在几十年间曾多次遭到康莫夫河及支流斯多里河的洪灾。在约翰斯敦这个繁荣的钢铁城市流传着一个笑话:水开始出现在街头时,人们都说同一句老掉牙的话: “堤坝崩裂了——到山上去吧!”说完人们就付之一笑。

在山峡顶上的堤坝一直不漏,它拦住康莫夫湖。平静的湖水畅流而下,水流长3.5英里,宽1.25英里,深100英尺。这是人工湖,已经让南夫克渔猎俱乐部所属的匹兹堡百万富翁们专门使用。1883年福尔斯特提议:将它作为宾夕法尼亚铁路运河的水位。水库于1852年完工。后来五年不用,损失25万美元。500公顷的土地和水浪费了。1875年,约翰·雷利买下这块地,5年后改成乡村俱乐部。俱乐部由三人组成,他们的负责人是B·F·鲁弗上校——一位富有的铁路和地道承包人。按照他的命令,溢洪道修在底部以防止能捕获的鱼逃掉。这样,上涨的水只能通过顶部的木水槽排掉。一个不高明的工程师都知道,这是一桩会造成灾难的蠢事。但金融巨头要的是钱,筑坝只用了17000美元。毫无疑问,他们的省钱造成了几千人死亡。

康纳莫夫山峡的所有人都不知道危险临头。只有俱乐部的一位客人——约翰·G·帕克工程师在阴雨连绵时,好奇地连续两天观察水库上涨。1889年5月31日正午下了20分钟的暴雨,水库涨了3英寸。帕克把俱乐部的一些工人动员起来,指挥他们在坝的周围挖新的溢洪道排水。当他看见一些旧的、无用的小石块开始从坝顶滚下时,他知道情况不妙,跳上马逃到两英里外的南夫克。他告诉居民,堤坝要裂。帕克确实在下午3时过几分发了两封电报:一封发到戈梯尔厂(又称坎布拉市),因为那里坎布拉铁厂有6000工人,另一封发到约翰斯敦。然后他和南夫克的2000居民一起扛着能拿的、值钱的东西,越过谷坡。戈梯尔厂和约翰斯敦无人得到帕克的预告。洪水已经出现,在两个城镇,几根倒下的电线杆切断了通讯线路。在约翰斯敦,洪水已经淹了大部分楼房的第一层。尽管已发出预告说,此事会发生,居民还是像往常一样,只搬到二楼等待情况改变。

到匹斯堡的电话线中断时,洪水已经到达约翰斯敦。坝上的破石块不断流下,坝中间形成25英尺宽的缺口。湖水涌出使缺口扩大,近450英尺的堤坝立即崩塌。据在堤坝的一个目击者说:“响声比尼亚加拉瀑布的声音还要大。”125英尺高的水流以每小时50英里的速度奔下山谷,冲毁了南夫克每一间房屋。幸亏,这些房屋在得到预告后就撤空了。

深谷下方一英里处,洪水像只猛兽一样扑向矿泉角。40多间房屋被冲毁。被洪水淹死的16个人的尸体在滚滚流水中漂荡。洪水将梅雷迪思教堂连同地基一起冲走。

洪水翻腾着直奔东康纳莫夫。这里,灾难的首次预告不是洪水的咆哮声,而是刺耳的火车汽笛声。在城外半英里处,一位火车头司机一直把货车车厢运出狭长的康纳莫夫停车场。他看见洪水涌到他的背后,冲进城里。他用汽笛疯狂地发出灾难预告。这位司机跳下还在前进的火车头,跑到家中,带走一家人越过山坡,脱离了危险。他的行为使坐在两列火车厢里、准备离开的许多旅客迷惑不解。

西康纳莫夫完全淹没在汹涌的洪水中,但居民们仍然顽强地与洪水搏斗。一间从矿泉角漂来的房子撞在山坡上。康纳莫夫的居民用手和钩抓住房子,直到被困在房顶上的五个人跳到安全地点。

下一个在洪水道上的城镇是伍德维尔。由于这个区位于比上游的城镇更陡的山坡上,它一瞬间就被几十亿吨瀑布似的洪水淹没。800座建筑物被水拔起。估计,伍德维尔有5000居民,但死亡人数无法确定,至少有一半人葬身洪水。

下一个是山谷中最大的城市——约翰斯敦,有12000居民,它三角形的建筑群的一端直接指向不可抗拒的洪水。这座城市突然被洪水吞没,使历史学家和科学家感到震惊。在几秒钟内成十、成百的建筑物和居住者被洪水卷走。一座石砌基督教青年会大厅崩塌了。巨大的建筑物——德国路德教堂崩塌变成一堆碎石。市里的所有建筑物都倒塌。约翰斯敦第一流旅馆——砖砌的赫伯特宾馆变成废墟。经理刚刚来得及带着厨房工作人员和服务员跑去叫居住人员到楼顶去,最终他和职员都脱险。多数惊恐的客人(大约60人),困在第三级楼梯上被淹死,只有一人幸免。

在这个半英里长的阻塞带里挣扎着成千上万不幸的人们,用绳子也无法拉住他们。乱堆中突然冒出火来。成百上千的人爬上碎片堆,费力地上了岸,又被困在咆哮的洪水和大火之间。一份报告说:200多人跳到火中集体自杀。

约翰斯敦大洪水退了,但有2500至7000人丧生。7500名工人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把碎片清理干净,将发现的尸体埋掉,800人埋葬在一个公墓里,不知姓名,未作标记。

1889年5月31日美国约翰斯敦的水灾使很多人家破人亡,使很多父母失去儿女,儿女失去父母,致使公墓拥挤,其景象惨不忍睹。这种惨状使每个经历过这场灾难的人都会永世难忘。

一场大水把几个城镇和约翰斯敦顿变成了废墟,使2500—7000人丧生。分析该水库垮塌的原因,主要应归因于那些出资修建水库的金融巨头门,筑坝只用了17000美元,毫无疑问,正是他们的省钱造成了几千人的死亡。事后,一位工程师视察了裂坝并指出:“降低尖顶、圆顶或顶部中心倾斜度,关闭底部排水道以及堵塞溢洪道,都是建筑上的大错误。”使人难以理解的是,参加这项工程的工程师们当时都干什么去了?一个普通的工程师都知道,这是一桩会造成灾难的蠢事。面对水库坍塌后的各种惨景,这些金融巨头和工程师们应该做何感想?

剧烈的海底地震——1896年发生日本海啸

1896年6月15日大约晚8时30分,地震引起的海浪(海啸)继近8个小时的小地震后,袭击日本的东北海岸,冲击170英里长的地带,席卷100英里的内陆。估计海啸高度为30至100英尺。28000人被淹死。成千上万的住房遭到破坏。沿海有些地方的乡村和城镇都被水冲走。

海啸,是地震或海震引起的海水剧烈动荡的现象,破坏力极大。在日本,时有地震发生。仅1880年就发生过1200多次地震。在沿海发生的1.5万次地震中,只有124次引起海啸。但海啸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以至日本人谈“啸”色变。尤以1896年6月15日发生的海啸为最。

1896年6月15日上午,数万名青年男女集会在海滩轻歌曼舞,庆祝一年一度的“男孩节”。中午,人们感到大地在颤抖。人们迅速跑开躲避,但日本人对地震习以为常,加之夕阳西下时,那落日的美景引起了人们的欢呼,他们又重聚海滩欢庆节日。大约晚8点20分,海啸突然间向岸上袭来,5万多庆祝者猝不及防。人们先是隐隐听到隆隆声,紧接着是一阵令人毛发倒竖的嘶嘶声、山峰般的浪涛以500英里的时速、无坚不摧的气势汹涌登陆,数以万计来不及逃命的人被卷进海里,海啸所过之处,万物皆被涤荡一空。

海啸肆虐,其势凶狠不可阻挡。它接连吞没船只,扫平城镇,沿海城市釜石消失在了波涛中,6557名居民被淹死4700人,4223座房屋只残存143座。

沿海各个村庄的村民也尽数惨死。在釜石以北5英里的福塔志村,700多名村民中只有100名幸存;在托尼村,1200人中1103人丧生;在雅马达村,4200人中3000人遇难,基参地区6000人被淹死或被倒塌的房屋压死,一个城镇,11个村庄被海啸吞噬。在塔祖村有600多人死亡,科祖米村,1450人被海水卷走。

也有侥幸活下来的,但听了他们逃生的经历后,你绝对会张口结舌,惊出一身冷汗。他们那些逃生的方式真是千奇百怪,甚至荒唐得令人难以置信。在一个地区,数百人被卷进汹涌澎湃的海水里,又被卷上对面的海滩,他们却都活了下来。有几个人在三里谷海滩被海水吞进,又在一个海岛被波涛吐出,而他们的身上连一点伤都没有。在一个村庄,150人全部遇难,而该村的几位老人却幸运地活了下来,他们因为在山顶上下棋竟鬼使神差般地躲过了这场灭顶之灾。

许多幸存下来的人是因为被海水卷走前抱住了木板,抑或是从倒塌的房屋里捡到了木头。在久地一户人家房屋遭海啸冲击时,父亲让自己的六个孩子各抱一根椽子,但最小的孩子脱椽落水,父亲爱子心切拼命追赶,结果那5个孩子都活了下来,而父子二人双双遇难。另一个地方,几十个孩子被父母送上了山,他们光着身子“哇哇”哭喊,父母们又忙着去营救别人的孩子。结果大人都被淹死,山顶留下了数十个孤儿。某镇一老兵手持宝剑、痛苦万状的尸体在离海岸几英里的地方被发现。原来他听到隆隆声,以为外敌从海上入侵,慌忙披挂上阵,却没料到锋利的剑刃抵挡不住海啸排山倒海般的拂杀。

就在海岸上声嘶力竭的人群在海啸恶狠狠的摧残中命丧黄泉的时候,上百条渔船在海里正悠闲地航行,据渔民们讲,他们只感到船下有轻微的震动。他们试图靠岸,但巨大的波涛却把他们赶了回来。不久以后,一渔民发现一条很大的“死鱼”飘来,近了才看清是一个活着的孩子浮在木板上,遂将其救起。这样救出了上百个孩子。其中有个渔民在泡沫包裹的海水里救出了自己的儿子。

海啸袭击过后,风平浪静,不少人忙着从废墟和泥沙中刨挖亲人的尸体。也有的人在海滩漫无目的地走着,举目四望,到处一片狼藉,尸体遍布,有人的、有畜的。在一个水坑中,人的尸体被分割成了几块,胳膊,腿、头和身体其他部分混在一块儿,浸在殷红的血水中。房屋有的翻了个,有的相互挤在一起,有的成了废墟一片,仅能从瓦砾上判断出曾是间房子。日本东北沿海170英里的海岸线上只留下了一幕幕惨不忍睹的画面。人们早已神情木然,巨大的悲恸已使他们说不出话来。

短短5分钟海啸,夺去了2.8万人的生命。美国地质学教授约翰·米尔恩在几个月的研究后指出,在日本东北沿海附近5.5英里的深处,有一大片海底塌陷,造成了这次危害极大的海啸。

这次海啸伤亡惨重。如果参加庆祝的人躲在山上不下来,决不会有这么大的伤亡,主要是频繁地震松懈了他们警惕的神经。惨重的教训留给了我们深深地思考。因海啸因地震而起,故地震发生时要提防随后可能的海啸。可以躲在山上,可以准备木板,木块,救生圈等,可以警示孩子们该如何应急,可以离开房屋以免屋塌人亡。做到有备无患,自然能减少伤亡。另外,从科学方面应加大研究力度,以便对将会发生的海啸做出预测。

血腥的大屠杀——1900年沙俄血洗中国海兰泡

1900年7月17~21日,沙俄侵略军出动军队侵略中国东北时,蓄意制造了屠杀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中国居民的惨案,将居住在海兰泡的中国工人、商人、农民及其他居民三四千人基本杀尽,接着又血洗江东六十四屯,共屠杀中国居民7000余人。这一惨案的发生充分暴露了沙俄帝国主义的残暴。

海兰泡位于中国黑龙江省瑷珲县黑河镇的对岸,最初是中国的一个居民村,原名孟家屯,后发展成一个小城镇,改称海兰泡。1856年至1860年英法进行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沙俄乘机侵占该地,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到1900年,这里大约有3.8万人,其中大半是祖祖辈辈居住在那里的中国人,大多从事做工和经商,当时大小商号有500多家。1900年7月,沙俄出动军队侵略中国东北时,蓄意制造了屠杀海兰泡中国居民的惨案。事先他们通知中国居民说:中俄两国打仗,要把你们送过江去,各家不许闭门上锁。7月15日下午,沙俄军队突然封锁黑龙江,扣留全部船只,不准中国居民过江。7月16日,沙俄军警纷纷出动,把居住在海兰泡城内和近郊的中国工人、商人、农民及其他居民3000多人赶到海兰泡警察局关起来。第二天,在阿穆尔地区军事总督格里布斯基和阿穆尔军事政府头目的亲自指使下,以将这批中国居民遣送回国为名,出动了大批骑兵、步兵,用枪和利斧逼着,将他们赶往黑龙江边。在长达10公里的路上,许多年老体弱的人和儿童摔倒或昏倒在路旁,沙俄军官就下令立即将他们砍死或枪杀。当中国居民到达江边时,江中没有一艘渡船,沙俄侵略军就使用鞭抽、刀刺、枪击等残暴手段,将他们往急流浪大的黑龙江里赶。中国居民不往江里走,沙俄侵略军就把中国人的头发绑在一起,五六个人一串、六七个人一堆地往江里推,谁不下江就用刀砍,见到浮出水面的人就举枪打。从7月17日至7月21日,沙俄侵略军进行了三次这样的大屠杀,致使五六千中国居民惨遭杀害。鲜血染红了黑龙江水,中国人的尸体像流冰排一样浮满了江面。据《瑷珲县志》记载:当时无辜的中国居民,“伤重者毙岸,轻伤者死江,未受伤者投入溺之,骸骨漂溢,蔽满江津”。泅水过江幸存者仅80余人。沙俄侵略军在驱逐和屠杀海兰泡的全部中国居民后,立即强占了他们留在海兰泡的全部财产。许多沙俄军人还聚集在黑龙江岸,当被淹死的中国人的尸体顺流而下时,扑上去掠夺这些死者身上的金银财物。沙俄侵略军血洗海兰泡,制造屠杀中国居民数千人的惨案,充分暴露了沙俄帝国主义的残暴性。

江东六十四屯位于黑龙江东北岸,南北70多公里,东西40多公里,因历史上这里曾有六十四个中国居民村屯,又位处黑龙江东北岸,故称江东六十四屯。到1900年时,这里住有居民几千户、3万多人,其中多数是汉人,也有满族和达斡尔人。这片土地从来就是中国人民居住的地方。即使1858年沙俄凭借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也明确规定,中国居民不仅有权在这里“永远居住”,而且中国政府在这里也有永久的管辖权,俄国人“不得侵犯”。但是,沙俄侵略军在1900年7月侵略中国东北一开始,就在这一地区制造了血腥的大屠杀惨案。同年7月17日,沙俄侵略军血洗海兰泡后,江东六十四屯人民闻讯纷纷逃离,瑷珲县派出士兵用船30余只昼夜接渡难民。20日晚,一支沙俄哥萨克骑兵赶到渡口,残暴地对和平居民用排枪齐射;沙俄侵略军骑兵还几次闯进六十四屯,挥舞马刀,不分男女老少,见人就砍。留在各屯的和未来得及渡江的中国居民,尽遭残杀。沙俄侵略军还将六十四屯的财物抢劫一空,然后放火烧掉全部村舍。据统计,在这次大洗劫中,六十四屯共死去中国居民7000余人,丧失财产合300余万银元。沙俄侵略军洗劫江东六十四屯后,沙俄阿穆尔省军事长官格里布斯基悍然宣布:“根据《瑷珲条约》规定一直归中国当局管辖的前满洲外结雅地区(即江东六十四屯)及阿穆尔河(即黑龙江)右岸为我军占领之满洲土地,已归俄国管辖;凡离开我方河岸的中国居民,不准重返外结雅地方,他们的土地将交给俄国殖民者,供其专用。”中国人民辛勤开发、长期居住的地方,就这样被沙俄侵略者霸占了。

沙俄侵占中国东北是一场赤裸裸的侵略战争,它的主要目的便是侵占中国边疆领土,乃至利用适当机会夺取整个满洲。沙俄侵略军在大举侵犯中国东北的过程中,一路烧杀抢掠,犯下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血洗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只是其一系列血腥屠杀事件中的一起。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饱含着人民血泪的屈辱史,饱受外敌侵略之苦,究其原因无非是国弱民不强,以及外敌的侵略野心和残暴本性。只有祖国繁荣强大了,才不至于受外敌的入侵,才能在国际社会上有一席之地。

人类的天性是向往美好和平的。进入新世纪之际,人类应该回顾一下灾难深重的历史,丢弃战争、暴力,共同创建和平。

忽略小火种招致大厄运——1900年霍博肯码头发生大火灾

1900年6月30日,堆积在北德意志劳埃德航运公司木制码头上的棉花起火,引燃了附近的一百桶威士忌酒,并烧着了该公司停泊在码头的4艘主要客轮,四艘船中只有“恺撒”号幸存了下来。大火还烧着了18艘驳船、河运船和游船。共有326人被烧死,另有250人受伤,损失达1000多万美元。

1900年6月30日是星期六。这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游客们云集在曼哈顿和新泽西海滨那轻拍海岸的海水之中。在霍博肯的北河靠新泽西州一侧岸边的北德意志劳埃德航运公司码头,一群群度假者正在陆续登上停靠在那里的4艘客轮。当时船上的船员很少,他们大部分都上岸度假去了。但有数百名木匠、码头工人和男女乘务员正在为客轮起航作准备。

在“萨勒”号和“布来梅”号停靠的第三号码头,高高地堆放着一捆捆棉花,旁边是100桶准备装船的威士忌酒。2号码头停泊着“梅恩”号(该船一个月前才进行首次航行)和德国船队的骄傲的“恺撒·韦尔黑姆·格罗斯”号(该船长648英尺,宽60英尺,曾创造了东跨大西洋到达南安普敦5天又17小时8分的纪录。它装备了27000马力的发动机,能以每小时22.5海里的速度航行。)紧挨着这四艘值得骄傲的豪华客轮,还停泊着18艘运河船、驳船和游船。所有这些船只都装载着石油、煤、棉花和汽油,它们全是漂浮在水面上的火炬。

在那一大堆棉花捆中,有一个火种已经烧了几个小时。那火种究竟是烟头、火花还是火柴,谁也无法弄清。下午3时55分,棉花堆起火,并烧着了附近的威士忌酒桶,顿时红黄色火焰冲天而起,200多名码头工人被吓得目瞪口呆,他们心里明白下一步将是一种什么情景。他们脚下的木板结构码头已经开始着火。他们叫喊着奔向码头一端。有40名码头工人因跑得不够快而被大火围困。

烈焰和浓烟滚滚上升。在曼哈顿的新泽西沿岸有50多万人看到了这一景观。

所有的德国船只都着了火。一百英尺高的火焰从3号码头窜到了2号码头,然后又烧到了1号码头,并一直烧到辛瓦拉航运公司的码头。耗费150万美元建造的坎普贝尔大仓库在3分钟内便被烧毁。大火从木板跳桥上蔓延开来,烧着了“萨勒”号、“布莱梅”号、“梅恩”号和“凯撒·韦尔黑姆·格罗斯”号等船的木甲板。

一开始就很明显,只有“恺撒·韦尔黑姆·格罗斯”号有可能逃开,该船的甲板上站满了数百名观看风景的男人、女人和孩子。它的船头着火时,已有100多艘船只赶来营救。人们把数十条绳索扔到船上。十几只拖船很快把“恺撒·韦尔黑姆·格罗斯”号拖到中部水域。这时该船的尾部也已着火。尽管妇女和儿童被吓得尖声怪叫,但船员们却令人敬佩地坚守自己的岗位,信心十足地与大火搏斗。船上的一些官员用自己精美的制服来扑火。被火烧着的船员没有一个逃离岗位。他们一步步与大火搏斗,直到最后把船上的火扑灭。为了执行船上的纪律,“恺撒·韦尔黑姆·格罗斯”号船长手持手枪,站在驾驶桥楼上,一声不吭,当天他的船上没有一个人死亡。

可是其他三艘船的情景却很悲惨,它们都被从船头烧到船尾。一些小拖船在它们周围徘徊,试图把它们拖出码头,不料这些拖船本身也着了火。驳船也着了火,并且开走了。其中一艘驳船开到曼哈顿的一个码头,并在那里引起了火灾,幸好迅速被扑灭。“内蒂·台丝”号拖船在从“布来梅”号上救出104人并与其他拖船把它拖向深水域时,差一点沉没。“威斯特彻斯特”号拖船从被拖离码头的“萨勒”号底屋舱内救出了40人。但对“梅恩”号谁也无能为力。虽有几艘拖船试图把它拖离码头,但它却无法从船坞中解脱出来。结果,在夜幕降临之前“梅恩”号的船壳被烧得通红。该船甲板下的几十名司炉工人、司机和乘务员眼看着十几英尺高的大火慢慢烧到他们头上和身上无路可逃生,他们都死得很惨。

可是,晚上11时“梅恩”号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奇迹。当时,“梅恩”号正在码头边往下沉,船上的钢板已被烧得通红,人们已经弃船逃命。但是,当一艘拖船从它旁边驶过时,该拖船的船长竟惊奇的发现,在这艘下沉的船上,有一盏小油灯在发信号,拖船上的人来到近旁,听到有人敲击船体的声音,他们立即劈开船体上的金属板,结果从里面救出了15个人。原来,这15个人躲在该船最里屋的空煤舱里已有8个小时。舱内又热又闷,他们都被闷得神志昏迷,跌倒在甲板上。其中有一个人设法把他那烧起了泡的手臂伸出舷窗外,用小油灯发出了信号。他们被救出时,只有一位年长的海员被舱内的高温灼瞎了眼睛。

第二天,人们在收集尸体时,从“萨勒”号上抬出了65具,从“布米梅”号和“梅恩”号分别抬下了几十具。还有34具尸体集中在河中的一个旋涡里。据粗略和保守的统计,总共的死亡人数为326人,受伤人数为250人。但大多数权威人士则认为,在这次灾难中实际死亡人数肯定大大地超过此数。

人们常常感叹灾害的频频与人生的无常,每当灾难过后又往往会有许多的遗憾和后悔,却忽略了许多灾害往往是隐含在人们生活之中的,有许多人祸是事先稍加注意就能防范和避免的。1900年6月30霍博肯码头大火的起因是有一火种烧着了棉花捆,棉花捆的旁边竟然挨着放有100桶威士忌酒,这自然使火势更加一发不可收拾;而连接2、3号码头的木质地板,必然会把三号码头的大难殃及到二号码头。这一连串的因素致使一旦火起,人们只有望火兴叹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火灾是频率较高、危险面较大的一种灾害。而且火灾还是一种终极型灾害,几乎任何一种灾害最后都有可能引发火灾,可以说火灾已经成了高发、频发的常灾了,因此,掌握一些应付火灾的知识和生活常识,增强防火意识,提高火灾警惕性(如棉花和酒放在一起,有火灾隐患,但没引起注意)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防止悲剧重演也是尤为重要的。

六千生灵随风而逝——1900年加尔维斯顿发生飓风

1900年9月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飓风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海岸登陆,在短短的一昼夜之间吞噬了加尔维斯顿这座高傲的古城,平静安宁的港湾瞬间成了洪水和飓风的屠宰场。6000多人(占该市总人口的七分之一)遇难,遍地是死尸,满城是惊恐的呼号,从焚尸堆里飘出的浓浓黑烟笼罩在加尔维斯顿这座废墟上。

1900年9月7日傍晚,人们在加尔维斯顿海滩坚实的白沙上闲逛,身穿白色长衣裙的女士们旋转着肩上的阳伞,她们的男伴们把硬壳平顶草帽从布满汗珠的前额推开。他们周围飘荡着拉格泰姆爵士乐队那忧伤而又欢快的乐曲。孩子们在轻浪中嬉戏。温柔的海风轻拂着4英里宽的码头。在码头后面矗立着当时美国第四大富裕的城市加尔维斯顿(这是美国第二大运粮港)。

当西印度群岛以南1200英里生成的风暴缓慢而又稳定移向加尔维斯顿时,情况就不是这样了。9月8日上午4时风暴伴着滂沱大雨,以每小时30多英里的速度向岛上袭来。上午10时,随着风力猛烈加剧,花了620万美元加深的海湾地区涨起了大水,巨浪冲上岸来,淹没了码头,一艘停泊在那里的大船被巨浪撞碎在码头上。面对海湾的商业区很快被水淹没,灌进了4英尺深的海水。

警报声还没停止,就有好几栋楼房倒塌了,开始是楼顶被掀掉,接着是楼墙被摧毁。该岛靠加尔维斯顿湾的大部分居民区也遭到袭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