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必备的九项修炼(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3 18:53:48

点击下载

作者:王志刚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成大事必备的九项修炼

成大事必备的九项修炼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成大事必备的九项修炼作者:王志刚排版:点通数据有限公司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01-01ISBN:9787801209207本书由湖南省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代序言成大事与修炼

现今世面上关于成大事的书很多,诸多书籍,良莠不齐。一时间让读者无所适从,至于能不能从中受到启发就更不用说了。

何谓成大事,是一个很难解释的问题,仅举几位历史与现代名人说明一下:秦始皇千古一帝,功成六国,可谓成大事;唐太宗之功业令历代帝王难以超越,可谓成大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无人能比,可谓成大事;岳武穆精忠报国,千百年来受人景仰,可谓成大事;曾国藩被奉为内圣外王的晚清第一完人,可谓成大事;李嘉诚制造出富可敌国的财富神话,可谓成大事。凡此种种,皆可谓成大事。

何谓修炼,修炼一词来源于道教,意指道家修养练功、炼丹等活动。引申开来即为:人在品行、学问、能力等方面进行学习和锻炼。

一本书,无非要给读者传达一种信息,这是书籍的功能之一。而一本好书则需要有精彩可看的内容,这样才能吸引读者,本书最大的看点是告诫人们如何通过修炼成就一番事业。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卡耐基的成功学风靡中国,原因何在?其实归纳起来只有一点:无非是让人从中隐约感觉到,一个人要想成大事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一些人消极地认为:成大事只是少数人的事情,所以空自慨叹命运不公,把难成大事归为不得天时、地利、人和。其实不然,正如中国古代先贤孟子所言,天时、地利、人和只是外部条件,并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在于自己本身。所以说,在现实生活中,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不能寄希望于别人,只能靠自己。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还需要打造自我,锻造自我,这就要看运用什么方法和手段。为此,经过精心准备,推出了此书,从以下九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锤炼心智——要有成大事的想法;

绝妙口才——练就能言善辩的好口才;

完美交际——成为一个交际高手;

锻造才智——做一个才智出众的人;

良好习惯——让好习惯成就你的事业;

雕琢性格——别让负面性格连累你的一生;

修身养心——身心健康自然事业有成;

丰富学养——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敢想敢为——有胆识,才会有成就。

修炼,顾名思义不是空洞的说教,要付诸于实际行动才叫修炼。

诚然,以上九个方面并不能把成大事的所需条件全部涵盖其中,这还要看读者诸君如何运用到现实中去,与自身的条件相结合。成就大事绝非易事,但也并不是无法企及,正所谓大有大成,小有小就。九项修炼是画龙点睛之笔,有拨云见日之功,就看读者如何理解运用及个人的造化了。修炼之一锤炼心智

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又说:“兵强于心而不强于力。”这就强调了心智的重要性;高士伟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猛虎趋于后而心不惊。”这也是心智的作用。

成大事者善于锤炼心智,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们都能胜不骄、败不馁。正如安东尼·罗宾所说:“除非我的意识同意,否则任何事物都无法左右我!”1.锤炼心智,是成大事的基本功

每个人都想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但成就大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过一番磨练,才可能有豁然开朗的境界,功成名就的业绩。

成大事者不会在任何困难面前屈服,他们的生活理念是永远热情地工作。在每天的工作中锤炼心智。

小时候,阿莲就非常羡慕画家,渴望有朝一日也能像他们一样,拿起手中的画笔画出生活,画出情感,同时还能收获荣誉。这个美好的愿望支撑着她,让她拥有一股强大的动力,一直激励着她坚持不懈地追求着这个目标。

阿莲把自己的作品邮寄给画界的老师。但是,所投的作品都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每幅画都认认真真地画出来,却一次次地被否定,那种感觉是相当痛苦的,就如同把自信一点点地击碎。

梦想是美好而又美妙的,而一旦将它付诸于行动,则是相当艰辛和苦涩的。

为了自己的梦想,阿莲告诉自己必须坚强。阿莲说:“我知道,成功的过程是相当漫长的。但我怎能沮丧不前?我要把失败当做垫脚石,走到成功的高境界去!”

阿莲相信只要自己踏实认真地去走,心地坦然,就会慢慢地走向成功,定会有一番作为。

阿莲在追求的过程中找到了一种享受,面对困难没有气馁,坚信自己能成功。就这样她仿佛获得了一种领悟,冷静地面对成败得失,使意志更加坚定。

经营好过程,必然有一个好结果。阿莲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走向成功的。

司马迁也是经过心智锤炼,才成就大事的。他生活在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伺候的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司马迁的父亲是一名记载文史的史官。

在司马迁小的时候,父亲就给他灌输成大事的思想,说:“每五百年就会出现一部伟大的作品,现在距离孔子作《春秋》已经有五百年了,又该出现伟大的人物和作品了。”司马迁牢记着父亲的话,因为父亲希望他就是那位伟大的人物。

汉武帝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养兵征战开拓疆域,使华夏版图空前辽阔。这些都成了司马迁成就《史记》的历史背景。

为了写这部鸿篇巨制的史书,司马迁实地巡访祖国的名山大川,考察古代流传下来的趣闻轶事,了解和搜集各种散失的历史资料,历经数年,行程几万里,为写作《史记》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公元前108年,司马迁被正式任命为太史令,开始了《史记》的编撰工作。

公元前98年,名将李广的后人李陵率兵攻打匈奴,陷入重围,兵败投降。朝臣们讳言主将李广利的无能(李广利是皇亲国戚,他妹妹是汉武帝的美人),将败北责任都推到李陵身上,而司马迁这时候却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是名将李广之后,绝对不会无缘无故投降的,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想到落了个“诬罔主上”的死罪。按汉律规定,交50万钱或受宫刑可以免除死罪,司马迁家贫,交不出钱赎罪,但为了完成编写《史记》的大任,只好蒙受宫刑的奇耻大辱。

两年后,司马迁遇大赦出狱。他被汉武帝任命为“中书令”(在皇帝身边掌管文书机要的宦官),继续《史记》的撰写工作。

受刑后的司马迁,遭受着世人百般诽谤和耻笑,终日冷汗渗背,神情恍惚,苦不堪言。纵然如此,他仍是笔耕不辍,历经十几个春秋,大约在公元前93年,完成了这部史学巨著:中国第一部融史学、文学于一体的纪传体通史——《史记》,理清了中国从远古到汉武帝的历史,实现了自己的鸿鹄大志。

司马迁生活在封建社会,受宫刑足以使一个意志薄弱的人想到自杀。因为受过宫刑,就是一个不完整的人了,要备受世人的嘲笑与欺凌,就连自己的亲人也避而远之。司马迁精神几乎崩溃,但是《史记》刚刚开始撰写,他必须活下去,去完成这部睥睨古今、彪炳千古的鸿篇巨制。这需要有非凡的毅力才能完成,司马迁历经身心煎熬终于造就出了前无古人的事业。

司马迁是百年不遇的伟大人物,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能经受住像司马迁一样苦难的人并不多,而随便的小小打击就使人一蹶不振的事例却屡见不鲜,这的确该使人觉醒。

看到许多成功者和失败者的故事,你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你不是干不好这个,干不好那个,而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锤炼心智。

没有困难,不必制造困难;遇到困难,不要回避困难,去积极面对,你才有机会成功,才能做出大事业。2.有所得必有所失

成大事不是一味地要得到所有东西,而是要善于放弃一些自己本来就力所不及的东西。因此,懂得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记得一位外国学者这样说:会快乐生活的人,并不一味地争强好胜,在必要的时候,宁肯后退一步,做出必要的自我牺牲。

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选择,无奈的是往往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在把握命运的十字路口,我们应学会放弃,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失去的,会有回报,不要悲观地感慨“不可兼得”的失去,要乐观地看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仔细观察你会不难发现:成功者往往有着很强烈的紧迫感,他们一旦认识到所面临的事情有价值,就会全身心地去奋斗,巧妙策划,不怕挫折,直至达到目的。

鲁光,这个名字大部分读者是从《中国姑娘》这篇轰动全国的报告文学中知道的,也正是这篇报告文学的发表,使鲁光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

故事发生在1981年春节前后的那段时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年代,特别需要鼓舞人心的作品产生。这一年年末将有世界杯足球预选赛和世界杯女排赛,这两项大赛要是取胜,无疑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将对体育战线产生重大影响。当时,鲁光是体育记者,因此了解中国女排和足球队的任务就幸运地落在他头上。

鲁光深知这一任务的重大价值,他决心努力把它完成好。然而,就在鲁光即将动身前往女排训练基地时,父亲去世的噩耗传来。对父亲一直有着深深感情的鲁光陷入了矛盾和痛苦之中。

奔丧回家就意味着要失去采访女排这一特殊机遇,而不回家又要担上“不孝”的骂名,何去何从?经过权衡,鲁光还是以事业为重,只寄回一笔钱,便忍着悲痛,踏上了采访之路。

鲁光终于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写出了成名作《中国姑娘》。他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把握现实给予我们的机遇,一定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老子曾说:“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只有不做,才能无所不做,唯有不为,才能无所不为。就是说无为比有为更有意思。不仅客观世界的情况如此,人的行为也如此。人的“无为”比“有为”更能给人带来益处,让人更快乐。一味地争强好胜,刀兵相见,横征暴敛,“有为”过盛,最终只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这样,还怎会有快乐的人生呢?

然而,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是否能够判断应该在什么时候有为,在什么时候无为呢?无为和有为的选择取决于双方力量的对比。当主体力量明显占优势,居高临下,以一当十,采取行动后,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应该有为。而当主体处在劣势的位置上,稍一动作,就可能被对方“吃掉”,或者陷于更加被动的境地,那么便应该以退为进,坚守“无为”方式。

无为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和求生手段,待时机成熟,成功条件已具备,便可由无为转为有为,由守转为攻,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屈伸之术、快乐之道。为此,我们提醒人们,在人生大道的某一个点上,只有有为,方能无所不为。

年少时常州人张史和孟州人何仁可在同一个学堂读书,并且经常在一起研究经书。后来张史先做了官,但他总是比不上何仁可的名誉好,心里就开始嫉妒何仁可的才能,在和别人谈话时,总是不说何仁可的好话。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何仁可听说到这事,就想出了一个应对的办法。

张史有一个爱好,就是经常召集门生,讲解经书,以促进门生的发展。一到这个时候,何仁可就要自己的门生到他那里去非常虔诚地请教疑难问题,并且一心一意、认认真真地做笔记。一来二去,随着时间的流逝,张史明白了,这是何仁可在有意地推崇自己,为此心中十分惭愧。后来,在同僚的交往中,再也听不到他贬低何仁可的声音了,而是不断地赞扬何仁可的人品和作为。

何仁可的这种无为化有为的做法,明代时的王阳明也用过,正是这种无为才使他免去了杀身之祸。

明朝正德年间,朱宸濠起兵反抗朝廷。朝廷派王阳明率兵去征讨,由于他出色的指挥,一举擒获朱宸濠,立下了大功。

当时的总督江彬——这位受到正德皇帝宠信之人,十分嫉妒王阳明的功绩,认为他夺走了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于是,广布流言说:“最初王阳明和朱宸濠是同党,后来听说朝廷派兵征讨,才抓住朱宸濠为自己解脱。”想以此嫁祸于王阳明,并除掉他,把这个功劳夺为己有。

在这种情况下,王阳明和好友张永不得不对这一不白之冤讨论对策:“如果退让一步,把擒拿朱宸濠的功劳让给江彬,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假如坚持下去,不做妥协,那江彬等人就要狗急跳墙,做出伤天害理的勾当。”为此,他将朱宸濠交给张永,使之重新报告皇帝:“朱宸濠捉住了,是总督大人的功劳。”就这样,堵住了江彬的嘴,使其不再乱说话。随后,王阳明就以病体缠身为由,回家休养去了。

张永回到朝廷后,大力称颂王阳明的忠诚和让功避祸的高尚事迹。正德皇帝明白了事情的起始犹末后,就重新给予了王阳明应得的封赏。

王阳明以退让之术,避免了飞来的横祸。这种以退让求生存的方法,同样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若干年前,鲁国的大臣公仪休,是一个嗜鱼如命的人。他被升任宰相以后,鲁国各地有许多人争着给公仪休送鱼。可是,公仪休却正眼不看,并命令管事人员不准接受。

他的弟弟看到这么多从四面八方精选来的活鱼都被退了回去,很是不解,就问他:“兄长最喜欢吃鱼,现在却一条也不接受,为何?”“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才不接受这些人送的鱼。”公仪休很严肃地对弟弟说,“你以为这帮人是喜欢我、爱护我吗?不是。他们喜欢的是我手中的权力,希望我运用权力去偏袒他们、压制别人,为他们办事。吃了人家的鱼,必然要给送鱼的人办事,执法必然有不公正的地方,不公正的事做多了,天长日久哪能瞒得住人?宰相的官位就会被人撤掉。到那时,不管我多想吃鱼,他们也不会给我送来了,我也没有薪俸买鱼了。现在不接受他们的鱼,公公正正地办事,才能长远地吃鱼。靠人不如靠己呀。”

有一次,一个不知名的人偷偷往他家中送了一些鱼,他无法退回,就把鱼挂到家门口,直到几天后鱼变得臭不可闻才把它们扔掉,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敢给他送鱼了。

生活中充满了种种诱惑,在诱惑面前我们也应当把握住自己不合理的欲望,适当放弃,对不应得到的不存非分之想,才是明智的作为。

一个人能够约束自己的得利之心,懂得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即使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仍能自律,在人生道路上就能把握好自己的命运,不会为得失越轨翻车。3.打造意志力,构建成大事平台

每位成大事者都知道取得成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需要一定的基础,我们暂且把这种基础叫做平台。构建这座平台,需顽强的意志力、坚定的信念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有一位意志坚定的人,他的故事一定会对你有所启发。

那是1832年,当时他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而糟糕的是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接连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他又开始着手办企业,可不到一年,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四处奔波、历尽磨难。

当他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时,他成功了。因此,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5年,他订婚了,但离结婚还差几个月的时候,他的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

1838年,他觉得身体状况有所好转时,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又失败了。1843年,他又参加了竞选美国国会议员,这次他仍然没有成功。

他虽然一次次地尝试,但却一次次地遭受失败:企业倒闭、未婚妻去世、竞选失败。要是你碰到这一切,你会不会放弃——放弃这些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事情?

他没有放弃,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了会怎样?”

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这次终于成功了。

两年任期很快过去了,他决定要争取连任。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的表现很出色,相信选民会继续拥戴他,但结果他落选了。

因为这次竞选他赔了一笔钱,所以在他申请当本州的土地官员时,州政府把他的申请退回来,上面指出:“做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

接连又是两次失败,然而,他并没有服输。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但失败了;两年后他竞选美国总统提名,结果被对手击败;又过了两年,再一次竞选参议员,还是失败了。

这个人尝试了11次可只成功了2次。在许多次失败中寻找成功,你是否汲取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个在11次失败的基础上赢得2次成功的人便是亚伯拉罕·林肯。他一直在寻求进步之路,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

亚伯拉罕·林肯遇到过的困难也许你也遇到过。林肯面对困难没有退却,没有逃跑,他坚持着,奋斗着。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放弃尝试,也不愿放弃努力。就像每个自由的人一样,林肯也有自由选择权。他可以畏缩不前,不过他没有退却。

你也可以同样在困难面前不必退却逃跑。每当你遭受挫折时便放弃,不再努力了,那么你就绝不会胜利。

失败者总是说:“你要是遭遇失败的话,就退却、停止、放弃、逃跑吧!你不过是个无名小辈。”

千万不要听信这种劝言。成大事者对此从来都不加理会,他们在失败后总会再去尝试。他们会对自己说:“这也许是一条行不通的道路,现在让我再从另外一条路上去尝试吧!”

1955年,美国“国际销售执行委员会”派遣7名代表前往亚太地区,克里蒙特·斯通是其成员之一。一个星期二,他在给澳洲墨尔本的一群商人演讲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麦克·莱特是吉弟卡片公司的老板,也是加拿大最年轻的企业家之一。他6岁时,一次参观完博物馆之后,就开始打算,看自己能不能画几幅画来卖钱,他母亲建议他把画印在卡片上出售。

莱特在他母亲的陪伴下,挨家挨户去敲门,言简意赅地说出要点:“嗨!我是麦克·莱特,只打扰一下,我画了一些卡片,请买几张好吗?这里有很多纸,请挑选你喜欢的,随便给多少钱都可以。”

他的卡片是手工绘在粉红色、绿色或白色的纸上,上面有一年四季的风景。莱特每周工作六七个小时,一小时可以卖25张,平均每张卖7角5分。

不久,莱特就发现自己需要帮手,他立刻聘请了10位员工,他们大都是小画家。他付给他们的费用是每张原作2角5分。后来由于把业务扩展到邮购,所以莱特越来越忙碌。

第一年做生意,莱特已经成了媒体上的名人,他上过许多著名的新闻媒体,他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由于他这些与众不同的构想,所以很快就走上了成功之路。

莱特有别出心裁的点子,不在乎自己的年龄,再加上母亲的鼓励,小小年纪就有了自己的事业。你是否也有别出心裁的好点子?果真如此,你还等什么呢?

好点子从不介意主人的年龄、性别、种族、宗教或肤色,也不在乎主人怎样运用它。只要你勇于将你的新点子付诸实施,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你就一定会将其变成现实!

克里蒙特·斯通告诉人们这样一个成功的诀窍:

每当你失败时,再去尝试,原谅自己的过失,用积极的人生观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此外,在谈及不断尝试对成功的重要作用时,克里蒙特·斯通对其子女感叹地说:“我看到许多年轻时极有才华的人,一生却一直都是默默无闻,而他们毫无建树的最大原因是,这些人在年轻时不敢大胆尝试,内心脆弱,接受不了失败的打击,以至于所有的才华都被埋没了。倘若这些人在年轻时,有人引导他们去尝试一些他们应该做的,却又不敢做的事,那么这些人的才华便能得以发挥,他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美好。所以,你在人生之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难题,都不要放弃继续尝试的机会!同时,不灰心,让你的意志力更顽强,毅力更坚定,你就会逐渐走向成功。”

要想实现成功的目标,你必须每天都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把它记到醒目的地方,使自己常常明确自己的目标。不要这样想,“我可能会在考验中失败,在工作中受挫。”你应该这样对自己说:“今天我可以做好我力所能及的工作,昨天或者前天的失败并没有什么关系。今天是崭新的开端,让我从头再来!”4.认清自我,设定目标

一个能够清楚自己现在做什么,将来做什么的人,无疑将会成为一个成大事者。因为他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能够创造自己的人生。

在古希腊的神话中,一个名叫斯佛克斯的人面狮身女妖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向路过这里的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被提问者必须猜中,如果猜不中,就要被她吃掉,无数人为此而丧生。最后一个流浪者猜到了答案。谜底就是:人。

很多人都听过这个故事,猜谜底时也感觉非常有趣。它把人的一生浓缩为一天的经历:婴孩呱呱坠地,爬着走;成年后两条腿走路;老年的时候,颤颤巍巍,要借助拐杖才能走路。所以是四条腿——两条腿——三条腿。

在人们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反反复复地思考“人活着究竟为什么”,这个问题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人生的意义实在是太复杂、太微妙,又太难定义,而不是一句话就能概述的。

人们在生活中感觉着人生的意义。但是每个人的感觉都不同,都无法互相替代。所以,对于“人生的意义”只能靠人们自己去寻找,别人的建议与回答只能作为一种参考。生命本来就是一种神奇的现象,要给“人生的意义”下定义确实是一件很艰巨的任务。即便是这样,也挡不住人们探索“人生的意义”的愿望。

一位高中二年级学生写了这样的一封信:

我是一名高中生,对于同学们所说的“高中拼三年!三年之后天下便是我们的了”的态度感触颇深,因为当初我跨入高中门槛时,便是如此对自己说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发现这很难做到。

我对学习没有太大的动力,仅有的一点学习动力就是像大多数高中生那样,因为爸爸妈妈希望我们学好,希望我们考上大学。

每天,我就像其他同学那样,六点起床,然后晨跑、吃早饭,上课下课吃午饭,上课下课吃晚饭,晚自修,睡觉,生活过得极有规律。但是,这一切又都是为了什么呢?考大学!考大学又是为了什么呢?有个好工作,有个好工作又是为了什么呢?孝敬父母,带好下一代吗?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繁衍我们人类吗?那动物不学习不也很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还在和我们争夺这个地球的空间。如果像达尔文所讲的是自然选择物种斗争,那为什么要保护动物呢?也许保护生态平衡是为了人类自己能够更好地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但人类生存在这个星球上又是为了什么呢?人类所创造的灿烂文明又有什么用呢?这一切的一切全部消失,又会怎么样呢?也许你以为这类问题真是很傻,但却存在于我的脑子里,无人能够回答。所以,我也就一直找不到动力去学习,去积极的生活。

我一碰到麻烦就要逃避,我觉得我缺少一种动力,一种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动力。我也曾像别人那样对于老师布置下来的作文题《生命的价值》侃侃而谈,举出了好多名人的例子来说明生命的价值,其实自己心里真的不理解。

名人固然能够流芳百世,但那些毕竟是极其个别的。大多数人不能成为名人,活着又是为了什么呢?不需要跟我讲大道理,说什么人活着是为了让别人更好地幸福生活。我不是一个高尚的人,我做不到那一点。也有的同学像我一样,于是他们就说,即使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

这在我们班上是很多人的生活信条。但是我觉得即使遗臭万年也需要才能,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总之,现在我没有一个生活的精神支柱。我不懂,我活着到底要追求什么。

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同学渴望成功。他似乎是因为成功的概率很小而灰心丧气。他企图用世俗的成功,来摆脱他对生活的无望感,但是,却因为找不到成功的希望,而更加绝望。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颓丧,并不知怎样来排解这种情绪,就把这种心情归咎于外因。当然,这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来说的,而是指所有有绝望情绪的人。

我们先不去探究他悲观什么,或者是为什么悲观,但从他的生活环境,从他的信笺内容来看,说明他的情绪是灰色的。

几乎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上述的类似问题,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反映了一个人在成长道路上的进步和成熟。

在繁琐的汉字中,“人”字不繁琐,一撇一捺,写起来简单顺手,读起来朗朗上口,而其中做人的道理,恐怕一生一世都学不完。

生和死,对于人只有一次,但意义不同。“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种对生命意义的透析,可以说是精辟独到。但又有几个人能认认真真地去揣摩其中的内涵呢?

对于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人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生命的价值在于它是怎样度过的。

前苏联的英雄保尔。柯察金对人生的意义有过深刻论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当回忆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其实,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危险,莫过于自我信心的丧失。它来无声去无息,似乎什么也没发生。相反,一件物质财产的损失,却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丧失了自我的人需要再给他们多一些空间,多一些时间,去找回他们自己。

总之,压力抑制不住他们青春的活力,也阻挡不住他们发自内心的愉悦。青春的感受力最敏感、最生动。而这位同学的生活却很单调。不知是由于灰心失望使他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还是生活太封闭使他失去生存的勇气,这确实可以说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无望的心情是什么呢?它是一种忍受生活的心情。不愿意作最小的牺牲,没有一点点超越之想,更不敢作微不足道的冒险。虽然很少抱怨,但是他的精神一直处于低潮。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特定的身份,在家庭中是子女或是父亲、妻子、丈夫等等;在单位是科长、主任、职员……一个人一生下来,从小到大,都被人期望着。在别人期望的目光中,他感觉到了肩上的担子也渐渐地沉重起来。

人们既要承担生活的责任,也不会放弃享受生活的乐趣。人有理想,有欲望,还有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这是人类本能的强大力量,人总有能力感知春风沐浴的舒畅,理想实现的快乐,以及失败的痛苦与沮丧。

一个人能不能创造成功的人生,关键要看他能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要认识自己是一件残酷的事情,因为我们会发现自己长得很丑,没有过人的才能,不是伶牙俐齿,而是动作笨拙,一无是处。我们也会觉得自己长得很漂亮,是天下第一,无所不能,傲视群雄,敏捷矫健,完美无缺。

然而,这一切都是自我感觉。这就是人常说的认识别人难,认识自己更难。

在社会现实面前,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社会学给我们指出了认识自己的三个途径:

首先的一种途径是在和别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邹忌讽齐王纳谏》里,邹忌不断地拿自己与徐公比较,从不同人的回答中正确地认识了自己,并且悟出了其中的道理,突破了蒙蔽,超越了自我。

通过和他人比较,我们才能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例如,一个大学生在和别人的比较中才能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与别人差得不是一点半点,才能突破原来自我感觉良好的蒙蔽。

其次的一种途径是从别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

人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的言行相貌,自己难以判断其正误,别人是一面镜子,照得很清楚。别人的评价是综合了更多的比较得出来的,因而在一般情况下是比较公正的,听听别人的评价会有助于认识自己。

最后的一种途径是从自己的实践中认识自己。

在自己的生活中做了哪些事情?长于什么?拙于什么?成功了多少?失败了多少?通过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之路就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正确地认识自己,就要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勇敢地接受自己的缺陷,承认自己的不足。不能因为自己有那么多的缺陷与不足而自卑、自轻、自贱。

我们不能对自己抱有过多过好的期望。我们要放弃对自己的先入之见,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只有客观地认识自己,才能管好自己,朝着成功迈进。

有些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没有勇气接受自己的缺陷,极力掩饰,或者刻意伪装,这样就会形成病态人格,无法实现成功人生。

认识自己,就是要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接受自己不完美的现实,从实际出发,从自己现有的条件出发,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5.坚持到底,重新塑造自我

成大事者常常能从生活的小事情中挖掘自我。挖掘自我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重新塑造自我,因为每个人都想实现自己的某种愿望,也许人的一生就是为了这个愿望而活。

挖掘自我、实现自我就是使人的愿望得到最大的满足。正是这种愿望才使得人追求成功,得到了完美意义上的人生。

全球著名武打影星成龙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家庭,父母是一般的打工族。

成龙不喜欢读书,直到成名以后文化程度仍然很低。一次为影迷签名,影迷要求他写上“小莉,祝新婚快乐!”一句话,成龙非常为难,因为他只会写“小”和“快乐”三个字。就是这种文化程度,成龙居然成为集编、导、演才能于一身的世界电影巨星,这是成龙在漫长的时间里摸索和挖掘自己优势的结果。

成龙小时候的理想并不是当演员,他的最大兴趣是练一身好武功,当个大武术家。在他的软磨硬泡之下,8岁时父亲就不得不把他送到香港著名武师、京剧武生于占元的门下。

进了于占元办的中国戏剧学校,成龙的兴趣完全不在学戏,只是想学武功,为此经常受到师傅于占元的严厉体罚,但成龙毫不在乎,只要能学武,什么代价都愿意付出。10年的功夫,成龙练就了扎实的武术基本功,并且锻炼出了坚强的体魄和意志。

成龙8岁时因和师傅到夜总会表演特技开始接触电影圈。他从10岁开始当小童星直到20岁,演了不少角色,但是始终毫无名气。成龙揽镜自照,认为自己属于那种“在别人面前晃一千次也晃不出印象的人”。他对自己在这一行业里究竟有什么优势,究竟该怎么走也不清楚。

1975年,成龙失望地告别影坛去了澳大利亚,在那里,他白天当建筑工,晚上当调酒员。

1976年,成龙在朋友的推荐下,在名导演罗维的《新精武门》一片中担任主角,影片上映后,赚了350万港元。但成龙还没有红起来,此后成龙在罗维的公司拍了9部影片,一直扮演冷面凶悍的“硬汉”形象,也一直没有走红。导演罗维很奇怪:“成龙功夫好,身手又漂亮,凭哪样不走红?”

就在罗维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香港思远公司的名导演袁和平看中了成龙,让他主演喜剧影片《蛇形刁手》。

袁和平认为成龙身材魁梧,性格粗犷,但没有那种冷峻、刚烈的肃杀之气,不适合演那类叛逆型的悲剧英雄,也不适合演英俊潇洒的正面英雄形象。袁和平从成龙偶尔的展颜一笑和克敌制胜的得意神情中发现了成龙的憨厚、调皮、可爱等因素,他认为成龙扮演喜剧性的人物一定会成功。

就从袁和平对成龙进行一番分析的这一时刻起,成龙终于发现了自己是一棵什么“树”,在《蛇形刁手》上映后,成龙一鸣惊人。

1978年10月成龙主演的《醉拳》上映,成龙大红特红,被称为“李小龙第二”。接着成龙自导自演《笑拳怪招》影片,19天票房高达544万港元,他彻底走出了“李小龙”的阴影,奠定了自己在影坛的地位。

成龙在演《蛇形刁手》之前,已经在电影圈呆了16年,就是这16年成龙结交了一批文化高、有见识的朋友,给自己出谋划策,弥补了自己文化不高的弱点。然后在一次次的演艺实践中,在一次次失败中发现了自己的种种“不可能”,逐步缩小与成功的距离,终于发现自己的优势。

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挖掘和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实现自己的愿望。成龙就是具有这种精神的人,他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克服了失败,走向了成功。

可见,一个人“持之以恒”奋斗的过程,应当是一个发现并且塑造自己优势的过程,而不应当是一个简单机械的“铁杵磨成针”的过程。只有那些使优势更优的努力才是有价值的。

如何挖掘自我也就是在这种愿望中实现的。这种发现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完成,也只有具备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完成。《米老鼠》的作者沃尔特·迪斯尼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他20多岁时,还是个无名的穷小子,可是到了30多岁,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全世界的人们都热爱《米老鼠》卡通片,在阿拉斯加的影迷甚至组织了雪屋米老鼠会。

沃尔特·迪斯尼,一个艺术创作家,借着卡通带给世界欢乐,他也成了巨富,而他的灵感和兴趣乃是起源于生活中一只不起眼的小老鼠。

少年时沃尔特·迪斯尼的志愿是成为一名艺术家。起初他到报社应征,该报主编审查过他的作品以后,认为缺少新思想而不予录用,这使他万分失望和颓丧。

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替教堂作画的工作。可是,报酬非常低,使他无力租用画室,他只好借用一个车库做临时办公地。这样的生活十分艰苦,但他后来认为这间充满汽油味的车库,对他的影响至少价值一百万美金。

因为,有一天他在车库工作的时候,忽然看见一只老鼠在地板上跳跃,他赶紧回到家里,带了一些面包屑给它吃,渐渐地,彼此混熟了。有时候,那只老鼠竟敢大胆地爬上他工作的画板,并有节奏地跳跃着,这为他后来的创意提供了绝佳的素材。

不久,沃尔特·迪斯尼被介绍到好莱坞,摄制一部以动物为主角的卡通片。不幸得很,他失败了,不但因此穷得身无分文,并且再度失业。

正在他潦倒不堪的那会儿,突然记起了车库里那只爬到画板上跳跃的老鼠。他立刻画出了那只老鼠的轮廓,“米老鼠”卡通片就这么平凡地诞生了。谁能想到在车库里的那只老鼠,竟成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影片原型。

总之,沃尔特·迪斯尼设计的卡通片,都有不朽的价值。华德·迪斯尼终身致力于动物卡通片事业是出于兴趣,而不是为了赚钱,但他成就了自己一生的大事业。

俗话说: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总是充满了各种考验,受挫和失败是难免的。

很多人就是在这种考验中败下阵来,并不是说所有的失败都孕育着成功,成功只是留给能坚持到最后的人。

只要坚持到底,你就能体验到自我实现的快乐。

人生的目标容易设立,而实现目标的路却很难走,只有那些认准目标义无反顾的人,那些意志坚定、决不轻言放弃的人才能达到挖掘自我的目的,才能得到最后的成功。6.标新立异,寻找心灵智慧

绝大多数成大事者的人生格言是:“创新是成功的捷径”。这句话是成功的精髓所在,换句话说就是标新立异才可以独领风骚,只有那些能不断创新的人才可以不断获得成功。

模仿与抄袭也许可以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但不能永久发达。当形势与环境发生变化时,唯有标新立异的人才可以从一个成功走向新的成功。

日本著名的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就是一个追求创新的人。

1946年,盛田昭夫的索尼公司成立时,公司的宗旨是:“绝对不搞抄袭伪造,而专选他人今天,甚至以后都不易搞成的商品。”

如果在创建事业的最初,这条宗旨表明了公司的原则和奋斗目标的话,那么之后实施和坚持这条宗旨则成了盛田昭夫接连成为市场竞争大赢家的秘诀之一。

一般日本企业经营的基本方法是大量生产、大批销售,但盛田昭夫走的并不是这条路。他的方式正如上述那一条宗旨所要求的,首先投资开发研究,创造出其他公司难以模仿的产品,即便是这种商品被其他竞争者赶上了,还有新的产品出现。盛田昭夫的方法在于标新立异,重在以新取胜,依靠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市场。

20世纪50年代初,收音机在日本还不是十分普及,但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了收音机的好处。收音机市场大有潜力可挖。很多制造商都看准了收音机市场必将火爆的那一天,因而纷纷大批量生产。

当时流行的收音机并非很完美,而是存在很大的缺点。其内部几乎全部使用笨重易热的真空管,体积大的不得了。耗电量又高,并且不能随身携带。

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在当时也被收音机市场的潜力引诱着,但又生怕背负未来市场过剩的竞争压力。这时井深大总经理抓住了流行收音机的缺点,设想如果索尼(当时名叫东京通信工业公司)生产的收音机能够克服这些缺点,必然会大受消费者的青睐,独占收音机市场的鳌头,成为技术革新的领导者。

盛田昭夫想要研制一种能携带甚至可以放在衬衣口袋里的小型收音机,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以半导体取代真空管。而半导体的专利权,当时只在美国有,发明它的是休克利博士。

1952年,他们专门为半导体的事去了一趟美国,想要引进休克利博士发明的半导体专利。1953年,盛田昭夫与拥有半导体专利权的西方电气公司签订了专利合约。最终在1955年,盛田昭夫推出日本第一批小巧玲珑的半导体收音机。这批第一次标有“SONY”字样的产品一出世便令同行和消费者惊诧,“SONY”牌收音机一下子风靡日本,原来的真空管收音机顷刻之间成为陈旧的过时货。

时隔不久,盛田昭夫生产出更小的口袋型半导体收音机大批上市。这种收音机可随身携带,就像手表一般便捷,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新时尚,标新立异的索尼公司顿时引起人们的极大注意,“SONY”成了家喻户晓的名牌。

标新立异使盛田昭夫赢得了消费者的心,在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同行企业在对盛田昭夫既嫉妒又羡慕的时候,他又开始了新的研究。

盛田昭夫在和同行的竞争中总能以新取胜。他写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我们的计划是用新产品来带领大众,而不是被动地去问他们要什么产品。消费者并不知道什么是可能的,但是我们知道。因此我们要去下一番功夫做市场调查,并且有不断修正每一种产品及其性能、用途的想法,设法依靠引导消费者,与消费者沟通,来创造市场。”这段话加强了对索尼公司标新立异的理解,体现了索尼公司的一个基本精神,风靡全球的“Walkman(随身听)”就是这种精神的产物。

一天,总经理井深大提着手提式录音机和一副耳机,来到盛田昭夫的办公室,一脸无奈地说:“我喜欢听音乐,可又不希望影响别人,又不能整天坐着不动,只好提着录音机走,可这实在是太沉重了,这份疲累哪是我这老头子能吃得消的?”

井深大这番抱怨的话一下子激发了盛田昭夫的思维与想象。他想,能否研制一种小型随身携带的录音机呢?如果研制成功的话,井深大总裁不就再也不会抱怨手提式录音机的沉重了吗?当然,它会更好地满足那些须臾也离不开音乐的年轻人。

经过不断的创新,一台“随身听”的样品造出来了,精致而小巧,音效也非常的好。以盛田昭夫为首的技术骨干认定“随身听”一定会风靡起来,但销售人员则认为这种产品连一点销路都没有。于是,在公司内对“随身听”形成了反对派和支持派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面对反对声,盛田昭夫坚持己见,并说明自己负全部责任。由于“随身听”适合消费者的需要,价钱(3万日元)也适合年轻人的“腰包”,结果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供不应求。面对雪花般飞来的订单,索尼公司必须以自动化生产来应付。与此同时,“随身听”也大大刺激了索尼公司的耳机研制,使它跻身于全世界最大耳机制造商之林,在电子产品大国日本也占据了50%的市场。由于美名远扬,连著名指挥家卡拉扬等音乐大师也来索尼公司订购“随身听”。

几十年来,索尼公司在盛田昭夫的标新立异思想指导下,发明创新,用创新赚得了丰厚的利润。

通过索尼的不断创新,我们知道了标新立异对一个人成功起到的作用有多大。7.另辟蹊径,从思路上创新突破

成大事者总是相信:人生之路千万条,总是跟着别人脚印前进的人,只能是碌碌无为。只有敢走别人从未走过的路,另辟蹊径,才有成功的可能、才能实现梦想。

一个星期六的早晨,一位牧师在准备布道。那是一个雨天,他的妻子出去买东西;小儿子吵闹不休,向他要零花钱。这位牧师正在看一本旧杂志,一页一页地翻阅,一直翻到一幅色彩鲜艳的大图画——世界地图。于是他从杂志上撕下这一页,再把它撕成碎片,丢在地上,对儿子道:“小约翰,如果你能拼拢这些碎片,我就给你2角5分钱。”

牧师以为这件事会使约翰花去上午的大部分时间,没想到不到10分钟,他儿子就来敲他的房门了。牧师惊愕地看着约翰如此之快地拼好了那幅世界地图。“孩子,这件事你怎么做得这么快?”牧师问道。“啊,”小约翰说,“这很容易。在图画背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地图也就是正确的。”牧师微笑起来,给了儿子2角5分钱,说道:“你也替我准备好了明天的讲演内容。”

牧师的思路没有错,如果要把这些碎片拼成世界地图,确实要花大半天的时间。可是他的儿子却发现了一条捷径,从而省力省工,不能说不是一个小小的发明。这项发明的思路就是另辟蹊径——另辟蹊径为他快速地赢得了2角5分钱。

价格历来是商品的重要因素,所以“价廉物美”成了推销商品历久不衰的广告词。

1961年,在西方的电视媒体上出现了“我就是雀巢咖啡”的广告,这是向世界饮料市场宣战的公开信。但是,在日本每瓶雀巢咖啡卖180日元,而当时日本人均每小时工资才90日元,并且日本人过去也没有饮用咖啡的习惯,所以雀巢咖啡在日本的销量很有限。

于是,雀巢咖啡做了以后成为广告学中经典之作的“43粒”广告,来消除人们心目中雀巢咖啡“贵”的印象。这一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是无论怎么努力,日本的咖啡市场就那么大,群雄逐鹿、难见高低。

1964年,咖啡豆的主要产地——巴西,出现了少有的大霜冻,产量剧减,只有常年的1/3,这就使很多咖啡企业不得不靠提价来维持生存。

庆幸的是雀巢咖啡实力比较雄厚,还能维持原来的价格,不过只是尽量少销售,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但是,由于咖啡的销量不大,雀巢咖啡的市场占用率还是不如人意。

雀巢公司在风雨中,挺过了咖啡原料紧缺期。1965年,雀巢公司收集到准确情报,这一年全世界的咖啡可望获得大丰收,这是一个抢占市场份额的绝好机会。雀巢咖啡公司立即宣布降价,每瓶从180日元降为120日元。这一举动立即得到了消费者的积极响应,雀巢咖啡当年就达到了市场份额的20%。

今天可以这样说,只要喝咖啡的人都知道雀巢咖啡,其成功的主要手段正是在思路上另辟蹊径。

纳克是一名伐木工人,为公司工作了三年却从来没有加过薪。不久,这家公司又雇用了另一名伐木工人亚蒂,亚蒂只工作了一年,老板就给他加了薪,而纳克这时还是没有加薪,这引起了他的愤怒,就去找老板谈这件事。

老板说:“你现在砍的树和一年前一样多。我们是以产量计酬的公司,如果你的产量上升了,我会高兴地给你加薪。”

纳克回去了,他开始更卖力地工作,并延长了工作时间,可是他仍然不能砍更多的树。他回去找老板,并把自己的困境说给他听。

老板让纳克去跟亚蒂谈谈:“可能亚蒂知道一些我们都不知道的东西。”

于是,纳克就去问亚蒂:“你怎么能够砍那么多的树?”

亚蒂回答:“我每砍一棵树,就停下来休息两分钟,把斧头磨锋利,你最后一次磨斧头是什么时候?”

这是问题的要害,纳克找到了答案。

我们的问题是:你最后一次磨斧头是什么时候?很多人形成了思维的定式,考虑问题都是程序化的,不会随机应变。如果这样,你的思路就不会开阔了。

因此,我们主张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主张创新。

以前,上海《新民晚报》报道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沈阳捡破烂的王宝财一天突发奇想:如果把易拉罐熔化后卖,是不是能多卖钱呢?这样想他也这样试着做了。他把熔化后的金属块找专家鉴别,专家鉴定为一种贵重的合金,于是他心中有了底,就印制了些传单发给收破烂的同行,把易拉罐的收购价从7分提高到1角4分,几天后他到自己的收购点一看,一大汽车易拉罐等着他呢!就这样,他成功地在三年中赚了270多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把他的事迹重播了两次。

王宝财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另辟蹊径,多想一想,多试一试,说不定成功就在这多试一次之中,你的命运也将会从此改变。

通过这么多成功的例子,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另辟蹊径可以使想成大事者得到成功,相反,如果人云亦云,则不会有太大的出息。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属于那些另辟蹊径者。8.换位思考,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成大事者在遇到难题时善于换位思考,即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自己和环境,以便找到新的人生机遇和突破点。这就是说,换位思考是成大事的手段之一。

很多人不敢创新,或者说不愿意创新,是因为他们头脑中关于得失、是非、安全、冒险等价值判断的标准已经固定,这使他们常常不能换一个角度想问题。

举一个例子,假如一个人有100%的机会赢80块钱,也可能有85%的机会赢100块钱,但是有15%的机会什么都不赢。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会选择最保险安稳的方式——选择80块钱而不愿冒一点险去赢那100块钱。可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来思考这个问题,一个人有100%的机会输掉80块钱,另外一个可能性是有85%的机会输掉100块钱,但是也有15%的机会什么都不输。这个时候,人们都会选择后者,赌一下,说不定什么都不输。

这个例子使我们明白,平时我们之所以不能创新,或不敢创新,常常是因为我们从惯性思维出发,以至顾虑重重,畏手畏脚。而一旦我们把同一问题反过来考虑,就会发现很多新的机会,你就会达到成功。

著名的化学家罗勃·梭特曼发现了带离子的糖分子对离子进入人体是很重要的。他想了很多方法来证明,都没有成功,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不从无机化学的观点去研究,而从有机化学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才突破了束缚,取得了成功。

当然,作为在平凡生活中追求梦想的普通人,换一种方法想问题所取得的成效,不亚于科学家的新发现。

山姆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级主管,他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也很喜欢跟随工作而来的丰厚薪水——他的位置使他的薪水有只增不减的特点。但是,另一方面,他非常讨厌他的老板,经过多年的忍受,最近他发觉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在经过慎重思考之后,他决定去猎头公司重新谋一个职位。猎头公司告诉他,以他的条件,再找一个类似的职位并不费劲。

回到家中,山姆把这一切告诉了妻子。他的妻子是一个教师,那天刚刚教学生如何重新看待问题,也就是把正在面对的问题完全颠倒过来看——不仅要跟你以往看这个问题的角度不同,也要和其他人看这个问题的角度不同。她把上课的内容讲给了山姆,这使山姆得到了启发,一个大胆的创意在他脑中浮现。

第二天,他又来到猎头公司,这次他是请公司替他的老板找工作。不久,他的老板接到了猎头公司打来的电话,请他去别的公司高就。尽管他完全不知道这是下属和猎头公司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正好这位老板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也厌倦了,所以没有考虑多久,就接受了这份新工作。

这件事最美妙的地方,就在于老板接受了新的工作,结果他目前的位置空出来了。山姆申请了这个位置,于是坐上了以前他老板的位置。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山姆本意是想替自己找个新的工作,以躲开令自己讨厌的老板。但他的太太教他换一种方法想问题,就是替他的老板而不是他自己找一份新的工作,结果,他不仅仍然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摆脱了令自己烦心的老板,还得到了意外的升迁。

一些专家在研究汽车的安全系统如何更好地保护乘客在撞车时不受到伤害时,最终也是得益于换一种方法解决问题。

他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如何防止乘客在车内移动,因为这种移动造成的伤害常常是致命的。在种种尝试均告失败后,他们想到了一个有创意的解决方法,就是不再去想如何使乘客绑在车上不动,而是去想如何设计车子的内部,使人在车祸发生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结果,他们不仅成功地解决了问题,而且开启了汽车内部设计的新时尚。

在现实的生活中,当人们解决问题时,时常会遇到“瓶颈”,这是由于人们看问题只停留在同一角度造成的,如果能换一换视角,也就是换一种方法考虑问题,情况就会改观。

我国著名品牌空调——格力空调的诸多品种中有一种“灯箱柜机空调”,它的发明过程也是很偶然的。

1995年,格力公司的朱江洪在美国考察,无意中看到了可口可乐售货机的颜色很艳丽,脑海里一下子出现灵感,“格力”因而就设计出了一个获得专利的新产品“灯箱柜机空调”。

这种空调一扫几十年来的“空调冷面孔”:柜面上风景如画,“瓜果飘香”,在原来的使用价值中又增加了几分美感。

朱江洪的这一“美国情缘”,就让空调的“脸”发生了变化,格力的彩面柜机空调比市场上同类产品价值高出300多元。这种空调在国内外市场都很畅销,而且还因为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没有竞争对手,一举成为该公司上百款空调中利润率最高的。

不要以为创新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从日常生活中产生创新灵感的例子很多很多;也不要以为现在有那么多的创造发明,自己已经“无新可创”了。只要每个人都成为“有心人”,更多的发明创造就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21世纪,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创新是永无止境的,创新的机会也是很多的。9.心思敏捷,把弱点变成优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也许有人不承认,他们可能会问“你说我的弱点是什么呢?”

成大事者就能够真正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能够克服自己的弱点。甚至把弱点变得熠熠生辉,完成“弱点”所不能完成的任务。

成大事者的成功足以证明:弱点被巧用之后,也可以达到成功。

美国亨利食品加工工业公司总经理亨利·霍金士先生有一天突然从化验鉴定报告单上发现,他们生产的食品配方中起保鲜作用的添加剂有毒,虽然这种毒性不大,但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害,不用添加剂,又会影响食品鲜度。如果将这一消息公布于众,肯定会引起同行们强烈的反对。然而,霍金士先生经过考虑,最后毅然向社会宣布:防腐剂有毒,对身体有害。

这一消息公开之后,所有从事食品加工的老板联合起来,用一切手段向他反扑,指责他别有用心,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他们一起抵制亨利公司的产品,亨利公司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

这场争论持续了4年,诚实和正义之举虽然使霍金士生意上吃了大亏,但是他的名声却因此家喻户晓,并且他还得到了政府支持,其产品也成了人们放心的热门货。

因此,亨利公司在很短时间里恢复了元气,规模扩大了两倍。霍金士一举坐上了美国食品加工工业的第一把交椅。

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一家“另类模特儿介绍所”。该介绍所经理布特原是一名广告商,有一天他在大街上闲逛,看到一美一丑两个姑娘并肩而行,因丑姑娘的衬托,越发显出另一个姑娘之美。布特灵机一动,领悟到丑姑娘可以作为美女最难得的“装饰品”,于是便选聘了许多丑陋女子,开了一家出租丑女的另类模特儿介绍所,并且还刊登了广告。

该介绍所招收的模特儿,惟丑是用,不管是崩牙、凸眼、双下巴,只要有胆献丑,一律欢迎。老板布特说手头已经有两万份丑模特儿的档案。这家专营丑人模特儿的公司开张以来竟生意盈门,布特对此另有一番见解:“全是美人的广告已经过时了……做媒介的越来越倾向找那些在街上随时会碰见的人做模特儿。现在讲求的是真实,要是满眼美人儿,别人怎会相信这广告呢?”一位清道夫凭着光头、大肚脐、两臂文身,已经拍了不少广告。他对自己的仪表很骄傲:“一来帮我赚外快,二来亦叫人眼界大开。”

由于丑女的陪衬,美女会显得更美。有家服装商店巧用美丑对比的广告,竟取得了奇效。这家商店原来有一批过时服装积压在仓库里,正当经理急得团团转的时候,一名熟悉业务的供销员向经理献了一个妙计,由商店组织了十几个美丑不同的姑娘,让一美一丑为一组,美的穿上积压的服装,丑的穿上各式新潮服装,一组一组在店里和热闹的街上走动。这种鲜明的对比,引起许多人的注意,而美丑对比又影响到人们对服装的看法。很显然,价格低而又美观的服装,在中下层顾客中掀起了新的购买高潮,结果他们积压的服装成了时髦货。“丑”本是一个很严重的弱点!但利用弱点做丑人广告却别有一番韵味,它给人一种真实、可信、亲切的感觉,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妙用弱点之后,“丑”便会成“美”。

人们一般都喜爱把自己的缺点、弱点包装起来,掩盖起来,生怕被人知道后对自己不利。其实,有时候故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或缺点,反而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与以上巧用自己弱点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美国芝加哥一家大百货公司。有一天,公司正在接待投诉顾客,柜台前许多女士排成了一条长龙,轮番向柜台后的总公司接待女郎诉说该公司商品质量或服务方面的问题。投诉的人或痛斥怒骂,或冷嘲热讽、言词激烈、尖酸刻薄,有的甚至蛮横无理。而柜台后这位年轻女郎,自始至终态度优雅而沉静,脸上始终挂着迷人的微笑,看不到丝毫厌倦、不耐烦的情绪。年轻女郎后面也站着一位女郎,她迅速地记下什么,交给前面的这一位,前面的女郎据此耐心地向提出问题的顾客说明应前往哪个部门,在哪里问题将会得到满意的解决。

旁观者无不佩服这位年轻女郎的克制、修养。其实,无论是辱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