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加西亚的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3 20:34:41

点击下载

作者:(美)阿尔伯特·哈伯德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致加西亚的信

致加西亚的信试读:

献词

100年来,《致加西亚的信》一书以不同的方式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书籍之一。2000年被美国《哈奇森年鉴》和《出版商周刊》评选为有史以来世界最畅销图书第6名。本书所推崇的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商业信条

阿尔伯特·哈伯德

我相信我自己。

我相信自己所售的商品。

我相信我所在的公司。

我相信我的同事和助手。

我相信美国的商业方式。

我相信生产者、创造者、制造者、销售者以及世界上所有正在努力工作的人们。

我相信真理就是价值。

我相信愉快的心情,也相信健康。我相信成功的关键并不是赚钱,而是创造价值。

我相信阳光、空气、菠菜、苹果酱、酸乳、婴儿、羽绸和雪纺绸。请始终记住,人类语言里最伟大的词汇就是“自信”。

我相信自己每销售一件产品,就交上了一个新朋友。

我相信当自己与一个人分别时,一定要做到当我们再见面时,他看到我很高兴,我见到他也愉快。

我相信工作的双手、思考的大脑和爱的心灵。

阿门,阿门!

作者介绍

阿尔伯特·哈伯德,1856年6月19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布鲁明顿,父亲既是农场主又是乡村医生。哈伯德年轻时曾供职于巴夫洛公司,是一个很成功的肥皂销售商,他却不满足于此。于是在1892年,他放弃了自己的事业进入了哈佛大学。然后,他辍学开始徒步旅行英国。不久他在伦敦遇到了威廉·莫瑞斯,并且喜欢上了莫瑞斯的艺术与手工业出版社,即凯姆斯科特出版社。

回到美国后,他试图找到一家出版商来出版自己那套名为《短暂的旅行》的自传体丛书。当一切努力化为泡影后,他决定自己来出版这套书,于是罗依科罗斯特出版社诞生了。哈伯德不久就被证明是一个既高产又畅销的作家,名誉与金钱相继而来。

随着出版社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纷纷慕名来到东奥罗拉来访问这位非凡的人物。最初观光客都在他住处的四周住宿,但人越来越多,已有的住宿设施无法容纳了,为此,哈伯德还特地盖了一座旅馆。在旅馆装修时,他让当地的匠人做了一种简单的直线型家具,没想到游客们非常喜欢这种家具,于是,一个家具制造产业由此诞生了。

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到1910年就拥有了500多名员工,同时出版《菲士利人》和《兄弟》两份月刊,其影响力在《致加西亚的信》一书出版后也达到顶峰。

一切都随着阿尔伯特和他的妻子爱丽斯在海上的不幸遇难而结束。公司的重担落在了儿子伯特身上。尽管伯特十分努力地工作,但依然挽救不了公司的衰落。

今天,罗依科罗斯特人生产的东西正在被人们疯狂地收藏;罗依科罗斯特公司的装订术、冶炼术和家具制造工艺也以其固有的魅力和独特的制造工艺为人们所喜爱。阿尔伯特·哈伯德这个名字也因《致加西亚的信》一书而声名远扬。

【中文版序】

——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

也许这是一本不合时宜的书。

当整个世界都在谈论着“变化”、“创新”等时髦的概念时,重提“忠诚”、“敬业”、“服从”、“信用”之类的话题未免显得过于陈旧。

然而,我们却又无法回避。员工的忠诚和敬业精神缺失,职业道德风险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企业的老板和公司的管理者们。我们所面临的变化也带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包括那些经济起飞所依赖的基本的商业精神——信用、勤奋和敬业。

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年轻人以频繁跳槽为能事,以善于投机取巧为荣耀。老板一转身就懈怠下来,没有监督就没有工作。工作时推诿塞责,划地自封;不思自省,却以种种借口来遮掩自己缺乏责任心。懒散、消极、怀疑、抱怨……种种职业病如同瘟疫一样在企业、政府机关、学校蔓延,无论付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无法彻底消除。

只有才华,没有责任心,缺乏敬业精神,我们是否真的能顺利前行?

在现实世界里,到处看到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

我曾遇见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在公司里却长期得不到提升。他缺乏独立创业的勇气,也不愿意自我反省,养成了一种嘲弄、吹毛求疵、抱怨和批评的恶习。他根本无法独立自发地做任何事,只有在一种被迫和监督的情况下才能工作。在他看来,敬业是老板剥削员工的手段,忠诚是管理者愚弄下属的工具。他在精神上与公司格格不入,使他无法真正从那里受益。

我对他的劝告是,有所施才有所获。如果决定继续工作,就应该衷心地给予公司老板以同情和忠诚,并引以为豪。如果你无法不中伤、非难和轻视你的老板和公司,就放弃这个职位,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心灵。只要你依然是某一机构的一部分,就不要诽谤它,不要伤害它——轻视自己所就职的机构就等于轻视你自己。

到哪里能找到将信送给加西亚的人?管理者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

有关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故事,有关送信人罗文,有关《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在全世界已广为流传。“送信”变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变成了一种忠于职守,一种承诺,一种敬业、服从和荣誉的象征。

一些评论家认为,《致加西亚的信》是一本站在管理者角度写出的书,有失偏颇,甚至对员工是不公正的。而在我看来,忠诚和敬业并不仅仅有益于公司和老板,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是整个社会。一种职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高度的忠诚一旦养成,会让你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这种人永远会被老板所看重,永远不会失业。而那些懒惰的、终日抱怨和四处诽谤的人,即使独立创业,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也无法改变这些恶习而获得成功。

这一浅显的故事和简单的概念超越了许多大学里所教导的那些理论。它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有赖于此。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文明,就是孜孜不倦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长久过程。”

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考验,《致加西亚的信》依然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曾经被无数次印刷、复印,发给士兵、公务员、公司职员和所有人。

今天,我要再一次把这本书推荐给每个人。艾柯

【原出版者手记】

阿尔伯特·哈伯德,纽约东奥罗拉的罗依科罗斯特出版社的创始人。他是一位坚强的个人主义者,终生坚持不懈、勤奋努力地工作。然而,所有的一切于1915年与被德国水雷击沉的路西塔尼亚号轮船一同沉入海底,过早地结束了。

他于1856年出生在伊利诺伊州的布鲁明顿——后来因罗依科罗斯特出版社所出版、印刷、发行的优质出版物而闻名。在罗依科罗斯特出版社工作的日子里,阿尔伯特·哈伯德出版了两本杂志:《菲士利人》和《兄弟》。实际上杂志中许多文章都是出自于他之手。在写作、出版的同时,哈伯德还致力于公众演讲,他在演讲台上所取得的成就不亚于在写作和出版上的成绩。

从最初出版的那一刻起,《致加西亚的信》就赢得了非同寻常的称赞,这是作者始料不及的。在《作者序言》中作者描述了这种成功。

故事中的英雄,那个送信的人,也就是安德鲁·罗文,美国陆军一位年轻的中尉。当时正值美西战争爆发。美国总统麦金莱急需一名合适的特使去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军事情报局推荐了安德鲁·罗文。

在孤身一人、没有任何护卫的情况下,罗文中尉立刻出发了,一直到他秘密登陆古巴岛,古巴的爱国者们才给他派了几名当地的向导。那次冒险经历,用他自己谦虚的话来说,仅仅受到了几名敌人的包围,然后设法从中逃出来并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将军——一个掌握着决定性力量的人。

整个过程中自然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偶然因素与个人的努力相关联,但是,在这位年轻中尉迫切希望完成任务的心中,却有着绝对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了表彰他所作出的贡献,美国陆军司令为他颁发了奖章,并且高度称赞他说:“我要把这个成绩看作是军事战争史上最具冒险性和最勇敢的事迹。”

这一点当然毫无疑问,但人们更应该意识到,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因为他杰出的军事才能,而是在于他优良的道德品质。因此,罗文中尉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

【1913年版作者序言】

《致加西亚的信》这本小册子是在一天晚饭后写成的,仅仅用了一个小时。时值1899年2月22日——华盛顿的诞辰日——我们准备出版3月份《菲士利人》的日子。

我心潮澎湃,在劳神费力的一天结束后写下了这本小册子。当时我正努力地教育那些行为不良的市民提高觉悟,重新振作起来,不再浑浑噩噩、无所事事。

尽管来自于一个喝茶时小小的辩论,却给我一个直接的暗示。当时我的儿子认为罗文是古巴战争中真正的英雄,他只身一人出发,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把信送给了加西亚。

他就像火花一样在我脑中一闪!是的,孩子是对的,英雄就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之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我从桌子旁跳了起来,奋笔疾书写下了这本《致加西亚的信》。我毫不犹豫就把这篇没有标题的文章登在了当月的杂志上面。

第一版很快告罄。不久,请求加印3月份《菲士利人》的订单像雪片般飞来。一打、50份、100份……当美国新闻公司订购1000份时,我问一个助手究竟是哪一篇文章引起了如此的轰动,他说:“是有关加西亚的那些材料。”

第二天,纽约中心铁路局的乔治·丹尼尔竟然也发来了一份电报:“订购10万份以小册子形式印刷的关于罗文的文章……请报价……封底有帝国快递广告……用船装运……需要多长时间?”

我给了他报价,并且确定我们能够在两年时间内提供那些小册子——当时的印刷设备十分简陋,10万册书听起来是一项十分可怕的任务。

我答应丹尼尔先生按照他的方式来重印那篇文章,最后的结果是,他居然销售和发送近50万本这样的小册子,其中的两三成都是由丹尼尔先生直接发送的。除此之外,这篇文章在两百多家杂志和报纸上转载刊登,现在已被翻译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字在全世界流传。

正当丹尼尔先生发送《致加西亚的信》之时,俄罗斯铁道大臣西拉克夫亲王恰巧也在纽约。他受纽约政府之邀来访,丹尼尔先生亲自陪同其参观纽约。于是,亲王看到了这册小书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也许在于丹尼尔先生是以大写字母的形式出版此书的。亲王回国后,让人把此书译成了俄文,发给俄罗斯铁路工人人手一册。

其他国家也纷纷翻译引进,此书从俄罗斯流向德国、法国、西班牙、土耳其、印度和中国。日俄战争期间,每一位上前线的俄罗斯士兵人手一册《致加西亚的信》。日本人在俄罗斯士兵的遗物中发现了这些小册子,他们断定这肯定是一件十分有价值的东西,于是,此书又有了日文版。

日本天皇下了一道命令:每一位日本政府官员、士兵乃至平民要人手一册《致加西亚的信》。

迄今为止,《致加西亚的信》的印数高达4千万册。可以说在一个作家的有生之年,在所有的文学生涯中,没有人可以获得如此成就,也没有一本书的销量可以达到这个数字!

整个历史是由一系列偶然的事情所构成。阿尔伯特·哈伯德1913年12月1日东方黎明

上篇

如果你为一个人工作,以上帝的名义:为他干!

如果他付给你薪水,解决你的温饱,

那就努力地为他工作——称赞他,感激他,

支持他的立场,站在他和他所代表的机构一边。

如果能捏得起来,一盎司忠诚相当于一磅智慧。

【致加西亚的信】

在所有与古巴有关的事情中,有一个人常常令我无法忘怀。

美西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必须马上与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加西亚将军隐藏在古巴辽阔的崇山峻岭中——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因而无法送信给他。但是,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与他建立合作关系。

怎么办呢?

有人对总统推荐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如果有人能找到加西亚将军,那个人一定就是他。”

于是,他们将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信——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如何拿了信,将它装进一个油纸袋里,打封,吊在胸口藏好,如何在3个星期之后,徒步穿越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将信交到加西亚手上——这些细节都不是我想说明的,我要强调的重点是:

美国总统将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罗文接过信后,并没有问:“他在哪里?”

像罗文这样的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一座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学里。年轻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仅仅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教诲,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

加西亚将军已不在人世,但现在还有其他的“加西亚”。没有人能经营好这样的企业——虽然需要众多人手,但是令人吃惊的是,其中大部分人碌碌无为,他们要么没有能力,要么根本不用心。

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工作态度,对于许多人来说似乎已经变成常态。除非苦口婆心、威逼利诱地强迫他们做事,或者请上帝创造奇迹,派一名天使相助,否则,这些人什么也做不了。

不信的话我们来做个试验:

此刻你正坐在办公室里——有6名职员在等待安排任务。你将其中一位叫过来,吩咐他说:“请帮我查一查百科全书,把克里吉奥的生平做成一篇摘要。”

他会静静地回答:“好的,先生。”然后立即去执行。

我敢说他绝对不会,他会用满脸狐疑的神色盯着你,提出一个或数个问题:

他是谁呀?

他去世了吗?

哪套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放在哪儿?

这是我的工作吗?

为什么不叫乔治去做呢?

急不急?

你为什么要查他?

我敢以十比一的赌注跟你打赌,在你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问题,解释了如何去查那些资料,以及为什么要查的理由之后,那个职员会走开,去吩咐另外一个职员帮助他查某某的资料,然后回来告诉你,根本就没有这个人。当然,我也许会输掉赌注,但是根据平均率法则,我相信自己不会输。

真的,如果你很聪明,就不应该对你的“助理”解释,克里吉奥编在什么类,而不是什么类,你会面带笑容地说:“算啦。”然后自己去查。

这种被动的行为,这种道德的愚行,这种意志的脆弱,这种姑息的作风,有可能将这个社会带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危险境地。

如果人们都不能为了自己而自动自发,你又怎么能期待他们为别人服务呢?

乍看起来,任何一家公司都有可以分担工作的人选,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你登广告征求一名速记员,应征者中,十有八九不会拼也不会写,他们甚至认为这些都无所谓。

这种人能把信带给加西亚吗?“你看那个职员。”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对我说。“看到了,怎么样?”“他是个不错的会计,但是,如果我派他到城里去办个小差事,他也许能够完成任务,但也可能中途走进一家酒吧。而到了闹市区,他甚至可能完全忘记自己是来干什么的。”

这种人你能派他送信给加西亚吗?

最近,我们经常听到许多人对那些“收入微薄而毫无出头之日”以及“但求温饱却无家可归”的人表示同情,同时将那些雇主骂得体无完肤。

但是,从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如何一直到白发苍苍,都无法使那些不求上进的懒虫勤奋起来;也没有人谈及,有些雇主如何持久而耐心地希望感动那些当他一转身就投机取巧、敷衍了事的员工,使他们能振作起来。

在每家商店和工厂,都有一些常规性的调整过程。公司负责人经常送走那些无法对公司有所贡献的员工,同时也吸纳新的成员。无论业务如何繁忙,这种整顿一直在进行着。只有当经济不景气、就业机会不多的时候,这种整顿才会有明显的效果——那些无法胜任工作、缺乏才干的人,都被摈弃在工厂的大门之外,只有那些最能干的人,才会被留下来。为了自己的利益,每个老板只会留住那些最优秀的职员——那些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我认识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但是缺乏自己独立创业的能力,对他人来说也没有丝毫价值,因为他总是偏执地怀疑自己的老板在压榨他,或者有压榨他的意图。他既没有能力指挥他人,也没有勇气接受他人的指挥。如果你让他“送封信给加西亚”,他的回答极有可能是:“你自己去吧。”

我知道,与那些四肢残缺的人相比,这种思想不健全的人是不值得同情的。相反,我们应该对那些用毕生精力去经营一家大企业的人表示同情和敬意:他们不会因为下班的铃声而放下工作。他们因为努力去使那些漫不经心、拖拖拉拉、被动偷懒、不知感恩的员工有一份工作而日增白发。许多员工不愿意想一想,如果没有老板们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他们将挨饿和无家可归。

我是否说得太严重了?不过,即使整个世界变成一座贫民窟,我也要为成功者说几句公道话——他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导引众人的力量,终于取得了成功。但是他们从成功中又得到了什么呢?一片空虚,除了食物和衣服以外,一无所有。

我曾为了一日三餐而为他人工作,也曾当过老板,我深知两方面的种种酸甜苦辣。贫穷是不好的,贫苦是不值得赞美的,衣衫褴褛更不值得骄傲;但并非所有的老板都是贪婪者、专横者,就像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善良者一样。

我钦佩那些无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努力工作的人,我敬佩那些能够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他们静静地把信拿去,不会提任何愚笨的问题,更不会随手把信丢进水沟里,而是全力以赴地将信送到。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必为了要求加薪而罢工。

文明,就是孜孜不倦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长久过程。

这种人无论有什么样的愿望都能够实现。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以及每个办公室、商店、工厂,他们都会受到欢迎。世界上极需这种人才,这种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谁将把信送给加西亚?

【你属于哪类人?】

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以下熟悉的话语:“现在是午餐时间,你3点以后再打来吧。”“那不是我的工作。”“我太忙了。”“那是汉曼的工作。”“我不知道该如何帮你。”“你去图书馆试过吗?”“这件事我们现在办不了。”“你还可以多补充一些,对吗?”

最近我到一家百货商店购买东西,到一个自己认为要找的柜台,店员却把我带到了别的地方。你知道吗,在我找到那件东西之前,我被带到了店里的四个地方。如果有人能在这里贴出一张杜鲁门总统的座右铭:“责任到此,不能再推!”那该是多么振奋人心啊!

但是,在这些司空见惯的话语和令人困惑的事情之外,我们也看到了另外一些与之相反的事例。

斯拉在一家大公司办公室从事打字工作。一天,同事们出去吃饭了,这时,一个董事经过他们部门时停了下来,想找一些信件。这并不是斯拉分内的工作,她回答道:“对于此信我一无所知,但是,达斯先生,让我来帮助您处理这件事情吧!我会尽快找到它并会把它放在你的办公室里。”当她将他要找的东西放在他面前的时候,董事显得格外高兴。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四个星期后她被提升到了一个更重要的部门工作,并且薪水提高了30%。猜猜是谁推荐她的?就是那位董事。在她提供了帮助之后,他记下了她的名字,在一次公司管理会上,他推荐她担任一个更高职位的工作空缺。

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从细微之处体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致加西亚的信》一书中所彰显的敬业精神。正如作者所言:“年轻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仅仅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指导,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

与身边其他人一样,从十几岁开始一直到大学,我就到社会上做各种工作——从修理自行车到挨家挨户推销词典,有一年我甚至为一场选美比赛工作了整整一个夏天,任务是回收那些已经订出却未获付款的票。这些票大多数是一些中年人被天花乱坠的宣传所迷惑而订购的,订了票却无意去观看。此外,我还在一些家庭做数学家教,担任商店的收银员、出纳以及夏令营童子军教练。为了完成大学学业,我替人打扫、整理房间。

这些工作大部分都很低俗而且收入不高,我自己也认为它们没有价值。

但是最终我知道自己是错的。这些工作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给予我珍贵的教诲和机会,无论什么样的工作环境,无论层次高低,都能学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以我在商店做收银员的工作为例。相当长一段时间,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好雇员,做了自己分内的事——收款。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这种看法。

有一天,我正与同事闲聊时,经理走了进来。他四处看了看,然后示意让我跟随着他。他一言不发走到柜台前,动手整理那些订出的商品。然后,他又走到食物区,将购物车清空。

看着经理的一举一动,我备感震惊,突然醒悟了。我之所以惊讶,并不是因为要跟着完成这项新任务,而是因为以往没有人告诉我要这样做。

从这件小事上,我学到了一个令我受益终身的经验,它不仅使我成为一名更优秀的雇员,而且教会了我如何从每一项细小的工作中获得更多的东西。

不仅要对自己分内的工作尽职尽责,而且要更上一层楼,做到更主动,更卓越。

有了这次教益,以前自己认为低俗的工作开始变得高尚起来。我越是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学会的东西就越多,取得的成就就越大。

后来,我离开那家商店上了大学,而这个阶段的经历对我的人生、事业影响颇为深远。我从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者变成了有责任感的人。它使我的大学生活变得丰富起来,兼职和实习成为探索未来发展的机会。

毕业后,当我成为一名经理,一位管理者时,我依然在努力发现那些需要做的事情,不断超越他人——不仅让自己的雇主与众不同,也使自己能出人头地。

在职业生涯中,我们常常能听到“主动性”这个词。什么是主动呢?主动就是没有人要求你、强迫你,却能自觉而且出色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其次,当他人告诉你一次,不需要监督,你就能圆满完成任务。也就是说,能毫无借助地把信送给加西亚,送信的人能得到很高的荣誉。

再次,有这样一种人,他们需要人反复强调后才采取行动。这类人既得不到荣誉也得不到金钱。

另外有一类人,只有当他们穷困潦倒时才会去做事。这类人永远处于贫困的边缘,他们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盼望幸运之神降临到自己身上。

然而,还有一种人比上述几类人更恶劣,即使有人走到他们面前,告诉他们如何做,并且停下来督促他们,也仍然无法将事情做好。这种人总是不停地失业,到处遭遇蔑视的眼光。

你属于哪一类呢?

【坚持或者放弃】

即使林肯的所有信件和演讲资料全部失传,但只要那封写给胡克将军的信存留下来,我们就能洞悉这个铁路“劈木工”崇高的思想境界。

通过这封信,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林肯的自制精神,同时也能看到他是如何驾驭别人的。这封信给人们展现了一个率直、慈爱、智慧、老练、天才外交和胸襟宽大的林肯。

在此之前,胡克将军曾经粗鲁地攻击自己的总司令——林肯总统,言辞有失公允,与此同时,他还羞辱自己的上司伯恩赛德。但是,林肯并没有耿耿于怀,他相信胡克的军事才能,并且充分发挥其优点,提拔他取代了伯恩赛德。换言之,被误解的人提拔了误解自己的人,使之取代了自己的挚友。

林肯顾全大局,将个人恩怨置之度外。当然,应该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被提拔的人了解真相并且有能力控制事物。林肯以一种心平气和的态度给胡克写信,理智地消除自己和胡克间的纷争。

我们最好将这封信的全文抄录如下:

胡克少将:

我任命你为波托马克军司令。我之所以如此做,是有充分理由的。但是,我希望你最好能了解,我对你的某些做法并不太满意。

作为一名勇敢善战的军人,对此,我十分欣赏你。

不会将自己的职业与政治混为一谈,对此,我充分信任你。在你坚守自己的军人职责方面,我认为你是正确的。

你十分自信。这种品质即使不是必不可少,但是至少是有价值的。

你雄心勃勃。如果能控制在恰当的范围内,将利大于弊。但是,我认为在伯恩赛德领导军队期间,你的雄心成为一种障碍。在这一点上,你犯了一个大错误,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这位战功卓著、值得尊敬的将军。

最近,我耳闻你发表这样的观点:军队和政府都需要一位独裁者。我相信这种传言是真的。我委以重任,虽然有这方面的因素,但不仅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因为在我看来,只有建功立业的将军才可能成为独裁者。现在,我要求你取得军事胜利——冒着失去统治权的危险。政府将全力以赴支持你,不会比以往多也不会比以往少,对于所有的将军一视同仁。对自己的上司指手画脚,影响他的情绪,我担心这种由你助长起来的风气会应验在你的身上。我会尽自己所能帮助你抑制它。如果放任自流,即使是拿破仑再生,也无能为力。

现在,克服这种轻率浮躁,勇往直前,去争取胜利吧!

此致

敬礼林肯于华盛顿1863年1月26日

信中有一点值得我们深思,它暗示了一种情况,那就是从一片有毒的土壤里会生长出类似龙葵的致命物质。在这里,我指的是那种对于位居我们之上的人加以嘲笑、吹毛求疵、抱怨和批判的习惯。

无论是谁,想做一点事情,肯定会受到批评、中伤和误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磨难是成功的必由之路。当然,杰出无须证明。证明自己杰出的最有力证据是能够自我克制。林肯做到了,他知道每一个生命都必定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他也让胡克意识到,自己种下恶的种子,必会自食其果。“如果放任自流,即使是拿破仑再生,也无能为力。”胡克的错误危害了自己,别人也深受其害,但受害最多的还是胡克自己。

不久前,我遇到一名放假回家的耶鲁大学学生,我敢说他根本代表不了真正的耶鲁精神。这名学生对学校的制度满腹牢骚,言辞中充满了批评和抱怨。校长也没有逃脱他的指责,他列举一系列的事实和数据,附带时间和地点,描述得绘声绘色。

但是,很快我就发现问题所在,毛病并不出在耶鲁,而出在那个年轻人身上。在精神上他与自己的学校如此格格不入,以致使自己无法从中真正受益。耶鲁也许并不是一所完美的大学,我想这一点哈德利校长和其他的耶鲁人都会接受这个观点。但耶鲁的确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而这些优势是否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则取决于学生。

如果你是一名大学生,就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有所施才有所获——衷心地给予学校同情和忠诚才能有所收获。以自己的学校为骄傲,与老师站在一起——他们正在尽职尽责。如果说学校依然有很多缺陷,那么应该做的是每天努力学习,给他人树立榜样,齐心协力将学校办好,做好自己的事!

如果你就职的公司运作不正常,老板刻薄古怪,那么最好的方法是走到老板面前,自信地、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你是一个刻薄古怪的人,你的管理方法是不合理和荒谬的,并且提出自己的改革意见。你甚至可以自告奋勇去帮助他清除那些不为人知的管理漏洞。

立即行动!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使你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么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作出选择。你只能二者择其一——现在就选择吧!

如果你为一个人工作,以上帝的名义:为他干!

如果他付给你薪水,解决你的温饱,那就努力地为他工作——称赞他,支持他,站在他和他所代表的机构一边。

我想,如果我为一个人工作,那么我就会心甘情愿地为他而努力。我不会时而支持他,时而反对他。如果不能全心全意、持之以恒,就干脆什么都不做。

如果能捏起来,一盎司忠诚相当于一磅智慧。

如果你无法控制自己不去中伤、非难和轻视他人,为什么不辞职,然后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心灵?但我还是请求你,身在其中时,就不要诽谤它,贬损它。事实上,当你贬损它时,就等于在贬损自己。更重要的是,当你慢慢松开自己和这些机构的纽带时,一股强风就会随之而来,你会被连根拔起落入暴风雨中——你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原因。

到处都能看到许多失业者。和他们交谈时,你能发现他们充满了抱怨、痛苦和诽谤。这就是问题所在——吹毛求疵的性格使他们摇摆不定,也使自己发展的道路越走越窄,最后一事无成。他们与公司的理念格格不入,对他人毫无价值,最终只好被迫离开。每个雇主总是不断地在寻找能够助自己一臂之力的人,同时也在发现那些不起作用的人——任何对公司发展形成阻碍的人都要被拿掉。

不要吹毛求疵,这就是商业法则,是建立在自然法则的基础上的。奖赏只会给那些有用的人。想对公司有所帮助,就必须保持同情心。

以一种温和的态度来告诉自己的老板,他是一个刻薄的人,他的管理存在很多弊端,而没有必要激起他的不满,更没有必要使他与你到争吵的地步。

如果你对其他人说自己的老板是个刻薄的人,那么也就表明你自己也是;如果你对他人说自己公司的制度无可救药,那么也就说明你也同样无可救药。

尽管胡克有种种缺点,但他依然得到了提拔。然而,你的雇主可能没有林肯那样宽容大度的胸襟。但即使是林肯也无法永远保护胡克。如果胡克战败了,林肯不得不再用其他人取而代之——一个更沉着冷静、一个从不妄加评论、从不抱怨他人(甚至敌人)的人。

这个人恰如其分地控制着自己的心灵,他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以绝对的忠诚、完美的自信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做着前人没有做过的事。

【放弃是为了更多地获得】

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是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做正直而纯正的事情。

一些年轻人,当他们走出校园时,总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值,认为自己一开始工作就应该得到重用,就应该得到相当丰厚的报酬。他们在工资上喜欢相互攀比,似乎工资成了他们衡量一切的标准。但事实上,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缺乏工作经验,是无法委以重任的,薪水自然也不可能很高,于是他们就有了许多怨言。

也许是亲眼目睹或者耳闻父辈和他人被老板无情解雇的事实,现在的年轻人往往将社会看得比上一代人更冷酷、更严峻,因而也就更加现实。在他们看来,我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一份报酬,等价交换,仅此而已。他们看不到工资以外的东西,曾经在校园中编织的美丽梦想也逐渐破灭了。没有了信心,没有了热情,工作时总是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能少做就少做,能躲避就躲避,敷衍了事,以报复他们的雇主。他们只想对得起自己挣的工资,从未想过是否对得起自己的前途,是否对得起家人和朋友的期待。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在于人们对于薪水缺乏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大多数人因为自己目前所得的薪水太微薄,而将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也放弃了,实在太可惜。

不要为薪水而工作,因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虽然是最直接的一种,但也是最短视的。一个人如果只为薪水而工作,没有更高尚的目标,并不是一种好的人生选择,受害最深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一个以薪水为个人奋斗目标的人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从来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虽然工资应该成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从工作中能真正获得的更多的东西不是装在信封中的钞票。

一些心理学家发现,金钱在达到某种程度之后就不再诱人了。即使你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但如果你忠于自我,就会发现金钱只不过是许多种报酬中的一种。试着请教那些事业成功的人士,他们在没有优厚的金钱回报下是否还继续从事自己的工作,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绝对是!我不会有丝毫改变,因为我热爱自己的工作。”想要攀上成功之阶,最明智的方法就是选择一项即使酬劳不多也愿意做下去的工作。当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时,金钱就会尾随而至。你也将成为人们竞相聘请的对象,并且会获得更丰厚的酬劳。

工作的质量决定生活的质量。无论薪水高低,工作中尽心尽力、积极进取,能使自己得到内心的平安,这往往是事业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不同之处。工作过分轻松随意的人,无论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将工作仅仅当作赚钱谋生的工具,这种想法本身就会让人蔑视。

为薪水而工作,看起来目的明确,但是往往被短期利益蒙蔽了心智,使我们看不清未来发展的道路,结果使得我们即便日后奋起直追,振作努力,也无法超越。

那些不满于薪水低而敷衍了事工作的人,固然对老板是一种损害,但是长此以往,无异于使自己的生命枯萎,将自己的希望断送,一生只能做一个庸庸碌碌、心胸狭隘的懦夫。他们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湮灭了自己的创造力。

因此,面对微薄的薪水,你应当懂得,雇主支付给你的工作报酬固然是金钱,但你在工作中给予自己的报酬,乃是珍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才能的表现和品格的建立。这些东西与金钱相比,其价值要高出千万倍。如果你有机会去研究那些成功人士就会发现,他们并非始终高居事业的顶峰。在他们的一生中,曾多次攀上顶峰又坠落谷底,虽起伏跌宕,但是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能力。能力能帮助他们重返巅峰,俯瞰人生。

不为薪水而工作,工作所给予你的要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如果你一直努力工作,一直在进步,你就会有一个良好的、没有污点的人生记录,使你在公司甚至整个行业拥有一个好名声,良好的声誉将陪伴你一生。

有许多人上班时总喜欢“忙里偷闲”,他们要么上班迟到、早退,要么在办公室与人闲聊,要么借出差之名游山玩水……这些人也许并没有因此被开除或扣减工资,但他们会落得一个不好的名声,也就很难有晋升的机会。如果他们想转换门庭,也不会有其他人对他们感兴趣。

一个人如果总是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资而大伤脑筋的话,他又怎么能看到工资背后可能获得的成长机会呢?他又怎么能意识到从工作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对自己的未来将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呢?这样的人只会无形中将自己困在装着工资的信封里,永远也不懂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有所施,定有所获。如果工作时能全力以赴,不敷衍了事,不偷懒混日,即使现在的薪水微薄,未来一定有所获。

首先,我们要相信大多数老板都是明智的,都希望能吸引更多富有才干的员工,并且会根据每个人的努力程度和业绩来晋升、加薪。那些在工作中能尽职尽责、坚持不懈的人,终会有晋升的一天,薪水自然会随之提高。

但是,聪明而睿智的老板们在鼓励员工时并不会说:“好好干,我会给你加薪的。”而是说:“好好干吧,将你的全部本领展现出来,有更多的重担在等着你呢!”伴随重担而来的自然是薪水的提高。

不要担心自己的努力会被忽视,当你全心全意工作时,相信你的老板同样也注意到了。在你冥思苦想该如何多赚一些钱之前,试着想想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这样一来,你就根本不需要为钱而担忧了。别绞尽脑汁说服老板,让你的老板接受你加薪的理由。好好地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每一份工作中竭尽所能,你的薪资报酬自然会得到提升。

那些职位低下、薪水微薄的人,忽然间被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看起来似乎有些莫名其妙,常常遭受人们的质疑。但实际上,在他们拿着微薄的薪水时,始终没有放弃努力,始终保持一种尽善尽美的工作态度,满怀希望和热情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因而获得了丰富的经验,而这些正是他们晋升的真正原因。

如果你做每一件工作都是那么热忱、友善,不计报酬,那么你就将自己与那些花费大部分时间关心休息、福利、薪水和下班时间的人区分开来了。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老板并不是一个睿智的人,并没有注意到我们所付出的努力,也没有给予相应的回报,那么也不要懊丧,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现在的努力并不是为了现在的回报,而是为了未来。我们投身于职场是为了自己,是在为自己而工作。人生并不是只有现在,而有更长远的未来。固然,薪水要努力多挣,但那只是个短期的小问题,最重要的是获得不断晋升的机会,为未来获得更多的收入奠定基础。更何况生存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眼光只盯着温饱,得到的永远只有温饱。

手工业时代,男孩子为了学一门手艺常常拜师学艺多年,却无法拿到一分钱的工资,但他们毫无怨言。现在的年轻人在学本事的同时还可以拿工资,却抱怨不已。

究其原因在于两者对于薪水看法不同。在手工业时代的男孩和家长看来,能有一个好的学习技能和知识的机会是十分难得的,他们一切努力和付出都是为了未来能开办自己的作坊和店铺。而现代年轻人则更注重现实利益,赚钱的目的是为了消费和享受。

许多商界名人开始工作时收入都不高,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将眼光局限于此,而是始终不渝地努力工作。在他们看来,缺少的不是金钱,而是能力、经验和机会。当他们功成名就之时,又如何衡量他们的收入是多少呢!

也许你的老板可以控制你的工资,他却无法遮住你的眼睛,捂上你的耳朵,阻止你去思考,去学习。换句话说,他无法阻止你为将来所做的努力,也无法剥夺你因此而得到的回报。

也许我们无法命令老板做什么,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按照最佳的方式行事;也许老板不是很有风度,但是我们应该要求自己做事要有原则。你不应该因为老板的缺点而不努力工作,而埋没了自己的才华,毁了自己的未来。总之,不论你的老板有多吝啬、多苛刻,你都不能以此为由放弃努力。

试比较两个具有相同背景的年轻人:一个热情主动、积极进取,对自己的工作总是精益求精,总是为公司的利益着想;而另一个总喜欢投机取巧,总嫌自己的薪水太低,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雇用谁,或者说你会给谁更多的发展和晋升的机会呢?

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在为薪水而工作,如果你能不为薪水而工作,你就超越了芸芸众生,也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每一件事都值得去做】

无论你贵为君主还是身为平民,无论你是男还是女,都不要看不起自己的工作。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劳动是卑贱的,那你就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罗马一位演说家说:“所有手工劳动都是卑贱的职业。”从此,罗马的辉煌历史就成了过眼云烟。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一句让古希腊人蒙羞的话:“一个城市要想管理得好,就不该让工匠成为自由人。那些人是不可能拥有美德的,他们天生就是奴隶。”

今天,同样有许多人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低人一等的。他们身在其中,却无法认识其价值,只是迫于生活的压力而劳动。他们轻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自然无法投入全部身心。他们在工作中敷衍塞责、得过且过,而将大部分心思用在如何摆脱现在的工作环境上了。这样的人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有所成就。

所有正当合法的工作都是值得尊敬的。只要你诚实地劳动和创造,没有人能够贬低你的价值,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那些只知道要求高薪,却不知道自己应承担什么责任的人,无论对自己,还是对老板,都是没有价值的。

也许某些行业中的某些工作看起来并不高雅,工作环境也很差,无法得到社会的承认,但是,请不要无视这样一个事实:有用才是伟大的真正尺度。在许多年轻人看来,公务员、银行职员或者大公司白领才称得上是绅士,其中一些人甚至愿意等待漫长的时间,目的就是去谋求一个公务员的职位。但是,在同样的时间里他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在现实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价值。

工作本身没有贵贱之分,对于工作的态度却有高低之别。看一个人是否能做好事情,只要看他对待工作的态度。而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又与他本人的性情、才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和理想的所在。所以,了解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了解了那个人。

如果一个人轻视自己的工作,将它当成低贱的事情,那么他决不会尊敬自己。因为看不起自己的工作,所以备感工作艰辛、烦闷,自然也不会做好工作。当今社会,有许多人不尊重自己的工作,不把工作看成创造一番事业的必由之路和发展人格的工具,而视为衣食住行的供给者,认为工作是生活的代价,是无可奈何、不可避免的劳碌,这是多么错误的观念啊!

那些看不起自己工作的人,往往是一些被动适应生活的人。他们不愿意奋力崛起,努力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对于他们来说,公务员更体面,更有权威性;他们不喜欢商业和服务业,不喜欢体力劳动,自认为应该活得更加轻松,应该有一个更好的职位,工作时间应该更自由。他们总是固执地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更有优势,会有更广泛的前途,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那些看不起自己工作的人,实际上是人生的懦夫。与轻松体面的公务员工作相比,商业和服务业需要付出更艰辛的劳动,需要更实际的能力。当人们害怕接受挑战时,就会找出许多借口,久而久之就变得看不起自己的工作了。这些人在学生时代可能就非常懒散,一旦通过了考试,便将书本抛到一边,以为所有的人生坦途都向他展开了。他们对于什么是理想的工作有许多错误的认识(如果说他们对于工作还存有什么理想的话)。莱伯特对这种人曾提出过警告:“如果人们只追求高薪与政府职位,是非常危险的。它说明这个民族的独立精神已经枯竭;或者说得更严重些,一个国家的国民如果只是苦心孤诣地追求这些职位,会使整个民族像奴隶一般地生活。”

天生我材必有用,懒懒散散只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不幸。有些年轻人用自己的天赋来创造美好的事物,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另外有些人没有生活目标,缩手缩脚,浪费了天生的资质,庸庸碌碌,无为一生。本来可以创造辉煌的人生,结果却与成功失之交臂,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一个农夫,既有可能成为华盛顿之类的人物,也可能终日面对黄土背朝天,一直到老。

卢浮宫收藏着莫奈的一幅画,描绘的是女修道院厨房里的情景。画面上正在工作的不是普通的人,而是天使。一个正在架水壶烧水,一个正优雅地提起水桶,另外一个穿着厨衣,伸手去拿盘子——即使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事,也值得天使们全神贯注地去做。

行为本身并不能说明自身的性质,而是取决于我们行动时的精神状态。工作是否单调乏味,往往取决于我们从事时的心境。

人生目标贯穿于整个生命,你在工作中所持的态度,使你与周围的人区别开来。日出日落、朝朝暮暮,它们或者使你的思想更开阔,或者使其更狭隘;或者使你的工作变得更加高尚,或者变得更加低俗。

每一件事情对人生都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你是砖石工或泥瓦匠吗?可曾在砖块和砂浆之中看出诗意?你是图书管理员吗?经过辛勤劳动,在整理书籍时,是否感觉到自己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你是学校的老师吗?是否对按部就班的教学工作感到厌倦?也许一见到自己的学生,你就变得非常有耐心,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如果只从他人的眼光来看待,或者仅用世俗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工作或许是毫无生气、单调乏味的,仿佛没有任何意义、没有任何吸引力和价值可言。这就好比我们从外面观察一个大教堂的窗户。大教堂的窗户布满了灰尘,非常灰暗,光华已逝,只剩下单调和破败的感觉。但是,一旦我们跨过门槛,走进教堂,立刻可以看见绚烂的色彩、清晰的线条,阳光穿过窗户在奔腾跳跃,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人们看待问题的方法是有局限的,我们必须从内部去观察才能看到事物真正的本质。有些工作只从表象看也许索然无味,只有深入其中,才可能认识到其意义所在。因此,无论幸运与否,每个人都必须从工作本身去理解工作,将它看作是人生的权利和荣耀——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个性的独立。

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去做。不要小看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便是最普通的事,也应该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去完成。小任务顺利完成,有利于你对大任务的成功把握。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便不会轻易跌落。通过工作获得真正力量的秘诀就蕴藏在其中。

【职业是人的使命所在】

职业是人的使命所在,敬业是人类共同拥有和崇尚的一种精神。从世俗的角度来说,敬业就是敬重自己的工作,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其具体表现为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善始善终等,其中融合了一种使命感和道德责任感。这种道德感在当今社会得以发扬光大,使敬业精神成为一种最基本的做人之道,也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

任何一家想竞争取胜的公司都必须设法使每个员工敬业。没有敬业的员工就无法给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就难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推而广之,一个国家如果想立于世界之林,也必须使其人民敬业。警察应该尽职尽责为民众服务;行政官员应该勤奋思考并制定和执行政策;议员代表应该勤于问政。只有每个人做一行爱一行,才能造就敬业的社会。

然而,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行业,无论到什么地方,我们总是能发现许多投机取巧、逃避责任、寻找借口之人,他们不仅缺乏一种神圣的使命感,而且缺乏对敬业精神的理解。

敬业表面上看起来是有益于公司、有益于老板,最终的受益者却是自己。

当我们将敬业变成一种习惯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这种习惯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不敬业”成为一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