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就自己先培养习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3 21:32:39

点击下载

作者:冰洁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要成就自己先培养习惯

要成就自己先培养习惯试读:

前言

好习惯能够造就人,坏习惯可以摧毁人。

有一则笑话很能说明习惯的重要性:

山上住着一户人家,父子二人靠砍柴为生,相依为命。每天早上,父子俩都会将前一天砍好的柴装在车上,套上牛,前往山下的集市去卖。

由于老父亲的眼神不好,每到山路的拐弯处时,儿子便会提醒赶车的父亲说:“爹,要拐弯了。”然后,父亲指挥着牛拐弯。

久而久之,那头牛每次来到拐弯处时都会稍作停顿,听到“爹,要拐弯了”这句喊话声后,才自觉地开始拐弯。

有一次,父亲因为身体不适,儿子只好一个人赶着牛车下山卖柴。结果,到了第一个拐弯处时,牛像往常一样站着不动了。儿子很着急,但无论他怎么吆喝、指挥,牛就是不动。他甚至用鞭子抽打它,可仍然没有效果。

儿子无可奈何,因为他必须赶快下山把柴卖掉,否则就会耽搁砍柴。在回忆以往每到山路拐弯处的情景后,他好像发现了其中的原因。他往四处看了看,发现周围没有什么人后,就大声喊道:“爹,要拐弯了。”顿时,奇迹出现了,牛听到了这句话后,又像往常一样动了起来。

动物的习惯是由条件反射造成的,很容易纠正。但人的习惯却不容易改变,因为是由思维定式造成的。

有的人习惯“黎明即起,洒扫庭院”,有的人则习惯早上美美地睡个懒觉;有的人滴酒不沾,有的人则每天都好喝几杯;有的人喜欢衣着整洁,有的人则大大咧咧,不修边幅;有的人说话谦恭有礼,有的人则唯我独尊;有的人宽容有度,有的人却小肚鸡肠;有的人做事有条不紊,有的人则杂乱无章;有的人承诺了别人,就绝不食言,有的人刚刚答允得极好,可一转身就抛置脑后;有的人勤于储蓄,有的人却喜欢挥霍无度……

其实,习惯的养成与从小所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有关。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过后天培养的,许多习惯是因为经常做一件事而自然形成的,还有一些习惯是人为的、刻意养成的。

莎士比亚说得好:“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它便是最坏的主人。”这句话很有意思,如果真的让坏习惯主宰了自己的生活,那么,它就是你“最坏的主人”。

圣雄甘地,是印度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一次,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前来拜见甘地,她说孩子非常喜欢吃糖,她很想让孩子改掉这个习惯,但孩子怎么也改不掉。于是,想请甘地帮忙。甘地了解母亲的来意后,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一个星期后,你再带孩子来吧!”一个星期很快过去了,母子俩如约来到。甘地对孩子说了一番话,孩子回去后便改掉了爱吃糖的习惯。原来,甘地也有爱吃糖的习惯,他不允许自己带着坏习惯去劝阻别人。但多年形成的习惯不是轻易能改变的,即使是圣雄甘地也要花一个星期才能改掉。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坏习惯也生出了许多“新花样”。例如:酗酒和吸烟,在女性和孩子中间已不罕见;营养过剩造成的肥胖,已成为富裕社会的大问题。许多人已经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坏习惯,可就是无法戒除。其实,要想彻底戒除坏习惯,也并不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除了要有坚定的毅力,还要培养自身的好习惯,要用好习惯来克服坏习惯。第一章由表及里,做个礼貌体面的人

仪表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个性。初次见面,良好的仪表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对社交有一定的帮助。所以要养成注重仪表的好习惯。1、把好第一关,第一印象很重要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想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所以在与人交往时非常注意言行举止,其实能否在初次见面时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尤为重要。

所谓第一印象,就是素不相识的人初次接触时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包括表情、姿态、服饰、举止、言语等,是别人经过观察决定是否与之继续交往的重要依据。因此,第一印象对于人际关系和公关办事的影响很大。

第一印象是在没有外界作用力的情况下形成的,是发自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具有相当的确定性。所以在社交场合中善于处事的人在初次见面时都力图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以赢得对方的好感,从而有利于以后的交往和合作。

那么如何才能在初次见面时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呢?

(1)显得有活力

不管是年轻还是年老,在公关办事中都要表现得很有活力,一个死气沉沉的人很难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头发梳理得整齐干净,面部表情自然而有生气,眼睛炯炯有神,精神状态良好,行动间显得很有干劲,充满活力,这样的人在初次与人接触时往往更容易赢得好感。

(2)充满热情

有人说:“热情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热情是行动的信仰,有了这种信仰,我们就会无往不胜。”的确,没有什么东西比热情更能打动人心、引起别人好感的了。一个做事积极主动的人,一个处处都能表现出办事热情的人,在初次见面中,无疑能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3)利索能干

在初次见面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在言行举止上显得干净利索,处事有条有理,对方往往会感觉他非常能干,而这将有利于将来的交往和合作。因为利索能干的人将会给对方带来更多信心。相反,如果一个人做事迟钝、缓慢,就很难给人留下好印象。

(4)充满自信

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不仅对自己充满信心,还可以让别人对你充满信心,而这个信心往往就是将来彼此交往与合作的基础。一个瞻前顾后、畏畏缩缩的办事者不但显得对自己没有信心,也会让别人对其失去信心。

(5)显得有分量

从人的一般心理上讲,没有几个人希望自己跟无关紧要的人打交道,因为这也意味着事情的效率很难得到保证。而跟一个很有分量的人共事,不仅能够给他带来信心,而且还会使他觉得能够提升自己的地位。所以,如果一个人显得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将很难引起别人的重视。而一个看起来很有分量的人,即便是表面上的,也更能让人重视,别人也更愿意与其合作。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之外,在初次见面中穿着服饰、言谈举止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穿着打扮大方自然,言行举止礼貌得体,切忌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而采取一些极端的方法,如身着奇装异服,说话的嗓门过大等,这样的做法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只会惹人反感。

第一印象能一定程度上影响双方将来的交往,但它仅仅是一种首要效应,并不是本质的,更不是不可改变的。有时第一次接触的时候给对方留下的印象不是很好,甚至很糟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的进一步了解,对初次见面时的坏印象也会有所改观,但这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所以人们还是要注意自己给人的第一印象。2、注重仪表,别让仪表丢分

注意仪表虽说只是一种行为方式,但需要以习惯为基础,只有养成注意仪表的好习惯,才能获得一个好口碑。

一个人的外貌虽说对个人总体形象有影响,但不是很大。只要穿着得体就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别人看到你整齐的外表,自然会感觉很舒服。

有的人认为内涵是最重要的,至于人的仪表是小问题,大丈夫就应不拘小节。这样想的人其实错了。试想,一个连自己的仪表都打理不好的人,怎么会成大事呢?不修边幅、不懂礼节的恶名就会戴到你的头上,这对任何方面的发展都没有一点好处。如果你注重自己的形象,衣着整洁、穿着大方得体,在和别人的交往的时候就能很快获得别人的好感。

相貌是天生的,但相貌的作用也不是绝对的。没有良好的内在素质和真才实学,再漂亮也只是中看不中用,接触久了会让人觉得庸俗、肤浅、没有头脑。而过分地注重自己的相貌,会使你失去更高贵更持久的东西,也会影响工作业绩。

为了给对方留下一个不错的印象,就要有良好的仪表气质。

总之要让整个人看起来有气质。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外表可以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衣冠不整、邋邋遢遢的人和一个装束典雅、整洁利落的人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同去办一件事,结果可能会大相径庭。前者恐怕会遭人冷落、受人白眼,而后者很可能受到热情的接待,从而顺利地完成任务。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不提倡以貌取人,但是有的时候外貌确实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当然这里所说的“貌”是特指仪表。

整齐的着装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气质与情操,这些内在因素完全可以通过仪表表现出来。所以,在尚未与人接触时,个人的修养、内涵已经体现出一部分了。因此,人们应该在着装方面下一点功夫,这样才有助于办成事。

邋遢的形象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他人不尊敬的表现。人们见到衣冠不整的人,一般会联想到落魄、失败,谁会愿意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呢,朋友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或许也同时离自己远去。

有一位行为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本人以不同的打扮出现在同一个地点。当他身穿西装以绅士模样出现时,无论是向他问路或问时间的人,大多彬彬有礼。当他打扮成无业游民时,接近他的多半是流浪汉,或是来对火的,或是来借烟的。这说明,一个人的仪表即使不是全部,至少也会部分地反映他的个性、爱好和人品。因此,一个有着良好品格和品位的人,不会对他的形象掉以轻心。反过来说,对自己外在形象的约束、装饰,也是一个人良好品格和品位的必然表现和自然流露。当然,这种修饰不是矫饰,而是服从于人品修养的发自内心的自然举动,所谓“于细微处见精神”,或精神显露于举手投足之间。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劝告:不要以貌取人。但是事实证明,大多数人仍在以貌取人。所以,为了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人们除了要注重衣着整洁之外,还要注意如下几方面:

(1)保持牙齿清洁

白净的牙齿是外表整洁的第一表象,会给人们增添几分意想不到的魅力。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满口黄牙自然会降低你的自信心,别人看在眼里同样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不了解你的人很可能认为你是个不重外表的粗人,甚至认为你对他不够尊重。

(2)注意不良气味

口臭、腋臭、烟味、酒味、鞋臭味等不良气味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之一,这些气味都会使你看起来肮脏、邋遢,令人觉得不舒服。要时刻注意自己是否有让人产生厌恶的气味,一旦发现及时处理。

(3)注重手和指甲的清洁

手可以说是人的第二张脸,在与人交往时,与人行握手之礼是在所难免的。如果,你伸出一双脏兮兮的手,别人很可能对你产生想法,和你握手吧,脏兮兮的手让人看了生厌;不与你握手吧,一片盛情让人难以推却。这就会造成彼此间的尴尬,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要时刻注重手的清洁卫生,尤其指甲的清洁与护理。

说到对指甲的在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本歌手滨崎步了,据说她单单在指甲上的化妆就需要花费5个多小时。当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要像她一样,但是对指甲的清洁和修剪却是万万不可马虎的。因为,指甲的清洁与否直接体现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对礼仪的重视程度。干净、漂亮的指甲,给人以轻松、舒适之感,这样便会拉近与人的距离。3、知晓着装礼仪,展现个人品位

个人形象可以真实地体现出自身的教养和品位,个人形象也可以客观地反映出自身的精神风貌与生活态度。这就需要人们注意着装礼仪,恰如其分展现出自己的品位。

着装,从文字上看,就是服装的穿着。但从礼仪的角度看,着装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穿衣。因为它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

着装是根据不同的时间、场合、目的,在一定条件下对所穿的服装进行精心地选择、搭配和组合。在各种正式场合里,注重个人着装的人能体现仪表美,让人看着舒服,这在交际中会给自己增分不少。相反的,一个穿着不当,举止不雅的人,往往会降低自己的身份,损害自己的形象。由此可见,着装是一门艺术,它既要讲究协调、色彩,也要注意场合、身份等。同时它又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每逢大型文艺晚会均有民族服装的展示,比如说舞蹈,舞者身上的着装展示的不仅仅是服装,更是一种文化,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这也是一种文明的体现。要文明大方,忌穿过露、过透、过短和过紧的服装。身体部位的过分暴露,不但有失自己身份,而且也失敬于人,使他人感到多有不便。虽然着装是自己的事,但是落在别人眼里的,可能就不只是你自己的事。所以,穿衣还是庄重点好,把自己的气质穿出来。

对我们来说,着装自然得体,协调大方,符合气质,彰显魅力就是最得体的了。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也要保持整齐、整洁,还要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也就是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这三个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协调一致。

我们穿衣要恪守服装本身及鞋帽之间约定俗成的搭配,在整体上尽可能做到完美、和谐,展现着装的整体之美。使得身上各个部分相互呼应,相得益彰。除此之外,还要注重颜色的搭配,一般说来,暖色调(红、橙、黄等)给人以温暖、华贵的感觉,冷色调(紫、蓝、绿)则给人凉爽、恬静、安宁、友好的感觉,中和色(白、黑、灰)给人平和、稳重、可靠的感觉。我们要学会色彩的搭配,穿出最有活力、最有自信的自己。

俗话说:“鞋袜半身衣。”想象一下一套光鲜的衣服配一双肮脏的皮鞋,其形象可想而知。可见鞋袜的搭配对人的重要性。所以,在穿着美观方面,细节的搭配很重要,合适的着装还要配上合适的鞋袜。我们自己要特别注意这个地方。

五光十色的服装被千姿百态的人们演绎的同时,衣装已经不再是一种没有生命的遮羞布。它不仅是布料、花色和缝制的组合,更是一种社会工具,它向社会中其他成员传达出信息,人们可以通过衣着向他人展示:你是个什么个性的人?你是不是很重视仪表?你是不是重视工作?等内涵。

好的着装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魅力、审美魅力、知识魅力以及行为规范的魅力;也能让服装在无形中协调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增加职位升迁的机会等。

着装要个性鲜明。个性特征原则要求是一个人的着装要与他的年龄、体形、职业和所在的场合吻合,表现出一种和谐,这种和谐能给人以美感。扬长避短,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和保持自己独有的风格,即在不违反礼仪规范的前提下,在某些方面可体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不能盲目的追逐时髦,找寻适合自己的风格。

要想展现出自我的风采,懂得着装礼仪是一个快捷的方式,做一个会给自己形象加分的人吧,让自己变得富有魅力,这将会对自己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作用。4、举手投足,尽显端庄稳重

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古人很早就对人的举止行为做过要求。随着人类文明的提高,人们对自身行为的认识也日益加深。礼貌的举止行为既是个人教养的体现,也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一个人在为人处事过程中,如果有得体的行为举止,无疑会使人眼前一亮。

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可以体现出自身修养,端庄的行为举止则是长年累月培养的结果,是习惯下的产物,如果一个人能随时随地把端庄的行为举止展现在别人面前,这表示他已经将注重自身的行为举止当成了一种习惯。拥有这种好习惯的人容易获得他人的好感,更容易成功。

(1)行为举止及其意义

所谓举止行为,就是指一个人的活动以及在活动中各种身体姿势的总称。它主要由躺卧式、曲膝式、直立式及其他一些辅助性姿势与活动组成。人通过身体各种姿势的变化来完成各项活动,以此展现人所独具的形体魅力。

行为举止的好坏美丑,除了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影响外,对人的心理状况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行为举止也是一种语言,尽管它是无声的,但有时比有声的言语更富表现力。

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会有不同的身体姿势,或静或动,或快或慢;同一种姿势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面前也会有极其细微的差别。这种种变化都代表着寓意各异的信号,向人们传递着不同的信息。然而,行为举止的变化,最终还是由人的心态变化所引起的,任何一种举止行为都毫不掩饰地反映了人当时的某种心理状态和一个人的内在素养。

举止行为是人内心活动的一面镜子。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就可以推知其有无教养。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就来源于对他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观察和分析。在生活中处处故作姿态、装腔作势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可取的。但是,生活小事中的举止行为稍有不慎,也会造成全盘皆输。优雅、大方的举止行为是人体动态美和静态美的造型,它来自人的本身。

(2)几种常见的人体姿势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身体可呈现出多种姿态,如站、躺、卧、曲膝、直立等。但就一般而言,人在公众场合常常以站、坐、走等姿势与活动作为自己的基本造型。不同的姿势有其不同的作用、不同的表现,反映着人的不同心态,同时也会给他人以不同的印象。为了使自己的形象更出色,人们应养成注意行为举止的好习惯,无论是站姿、卧姿还是其他人体姿势,都要做到端庄大方。

第一,站姿

站姿是人的静态造型动作,是其他人体动态造型的基础和起点。优美的站姿能显示个人的自信,并给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挺胸,双肩稍向后放平;梗颈、收颏、抬头;双臂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或双手向前相搭放置小腹前。

站立时要防止身体东倒西歪,重心不稳,更不得倚墙靠壁,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另外,双手不可叉在腰间或环抱在胸前,貌似盛气凌人,令人难以接受。

第二,坐姿

与站立一样,端庄、典雅的坐姿也能表现出一个人的静态美感。正确坐姿的基本要领为:上体直挺,勿弯腰驼背,也不可前贴桌边后靠椅背,上体与桌、椅均应保持一拳左右的距离;双膝并拢,不可两腿分开;双脚自然垂地,不可交叉地伸在前,或腿一前一后伸出,甚至呈内八字状。双手掌心应向下相叠或两手相握,放于身体的一边或膝盖之上,头、额、颈保持站立时的样子不变。坐着谈话时上体与两腿应同时转向对方,双目正视说话者。

第三,步态

如果站姿和坐姿被称作是人体的静态造型的话,那么,步态则是人体的动态造型。步态,即行走的姿势,它是运动之美。走路,每个人都会,但如果想走出风度、走出优雅、走出美来,则要靠平时的练习与注意。

古人说:“行如风。”要求人们走起路来像风一样轻盈,就是应做到:两眼平视前方;抬头含颏梗脖;上体正直,收腹、挺胸、直腰;身体重心落于足的中央,不可偏斜。迈步前进时,重心应从足的中间移到足的前部;双臂靠近身体随步伐前后自然摆动;手指自然弯曲朝向身体。行走路线尽可能保持平直,步幅适中,两步的间距以自己一只脚的长度为宜。

第四,其他动作姿态

①当拾拣掉落的东西或取放在低处物品时,最好走近物品,上体挺直,单腿下蹲。这样既可轻松自如地达到目的,又能展示优美的体态。那种直腿弯腰翘臀或双腿下蹲的取拣物姿势都是不可取的。

②上楼或下楼时,上体均应保持直挺,且靠右行,勿低头看梯,双眼应平视正前方。落脚要轻,重心一般位于脚的前部,以求平稳。

③要进轿车时,一定要先侧身坐于车座上,而后将双腿、脚同时挪入车门,再将身体调整好,安坐待行。下车时,亦应将双腿先行移出,再侧身出来。错误而且极不雅的姿势莫过于先低头钻进车内,弯腰翘臀,然后双脚轮流跨入,如同爬行;下车时也是先探头后钻身出车。

上述这些不正确的动作姿态从个人礼仪角度分析,会影响到一个人自身形象以及别人对你的总体评价。总之,对个人来说,保持良好的人体姿势将受益终身。

(3)个人举止行为禁忌

在行为举止方面,要想养成好习惯,还需要有所禁忌,也就是常被人称之为“小节”的动作举止。“小节”虽小,但它们不仅是影响人体整体形象的主要因素,而且是构成个人公德观念的重要内容。因此,人们不可将这些视为毫末小事,而应给以足够的重视。

①在众人之中,应尽量避免从身体内发出各种异常的声音,如咳嗽、打喷嚏、打哈欠等均应侧身掩面再为之。

②公共场合不得用手抓挠身体的任何部位。从文雅起见,不要当众抓耳搔腮、挖耳鼻、揉眼、搓泥垢,也不可随意剔牙、修剪指甲、梳理头发。若身体不适非做不可,则应去洗手间完成。

③公开露面前,须把衣裤整理好。尤其是出洗手间时,外观最好与进去时保持一致,或更好才行,边走边扣扣子、边拉拉链、擦手甩水都是失礼的。

④参加正式活动前,不宜吃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如葱、蒜、韭菜、洋葱等),以免因口腔异味而引起交往对象的反感。

⑤在公共场所里,高声谈笑、大呼小叫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应避免。在人群集中的地方特别要求交谈者放低声音,声音的大小以不引起他人注意为宜。

⑥对陌生人不要盯视或品头论足。当他人进行私人谈话时,不可接近。他人需要帮助时,要尽力而为。见别人有不幸之事,不可有嘲笑、起哄之举动。自己的行动妨碍了他人应致歉,得到别人的帮助应立即道谢。

⑦在人来人往的公共场所最好不要吃东西,更不要出于友好而逼着在场的人非尝一尝你吃的东西不可。爱吃零食者,在公共场所为了维护自己的美好形象,一定要有所克制。

⑧感冒或其他传染病患者应避免参加各种公共场所的活动,以免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影响他人的身体健康。

⑨对一切公共活动场所的规则都应无条件地遵守与服从,这是最起码的公德观念。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扔烟头及其他废物。非吐非扔不可,那就必须等找到垃圾桶后再行动。

⑩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趴在或坐在桌上,也不要在他人面前躺在沙发里。走路脚步要放轻,不要走得咯咯作响。遇到急事时,不要急不择路,慌张奔跑。

以上这些不良的行为举止,除了令人生厌外,还从根本上与良好的个人礼仪相悖。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端庄大方的行为举止,往往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与内涵,而保持端庄的行为举止则需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只有在好习惯的作用下,才能给与你接触过的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给人们留下好的印象,这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5、称呼恰当,拉近距离

在日常交际应酬中,称呼是礼仪的开始,是打开沟通大门的钥匙。称呼是联系彼此的纽带,每个沟通的开始都是从称呼起步的。要想在称呼上打动别人,就必须讲究一定的分寸,只有恰当的称呼才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称呼,就是对他人的称谓。怎样称呼他人,既体现出礼貌问题,又体现了对待他人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与被称呼者的关系远近程度。所以,在社交应酬中一定要掌握好称呼的艺术。

由于国度不同,对待称呼的态度也不同,而这也形成了一种习惯,例如:美国人习惯性地直接称呼父母的姓名,这对有着几千年传统的中国人而言是不可思议的。中国是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恰当的称呼是尊敬的表现,所以,人们在称呼他人时应养成好习惯,本着称呼恰当,讲究分寸的原则行为处事。

(1)亲朋间的称呼

对于长辈来说,应以亲属称谓去称呼他们,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姥爷、姥姥、姑姑、舅舅等。这时如果直呼其名就显得很不礼貌了,亲戚间的关系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对平辈来说,可互称其名或用亲属称谓如哥哥、妹妹、姐姐、弟弟等。夫妻俩,可互道姓名;还可以用昵称,但应注意场合,在父母、孩子面前、公开场合最好不要使用;对晚辈可称呼其亲属称谓,当然直呼其名也是可以的,这样显得更加亲切。

(2)对熟人的称呼

针对关系的密切程度,大致可按照熟人的性别、年龄、身份等来确定称呼,如“王奶奶”、“李叔叔”、“肖哥”、“刘姐”等。

在正规的场合,可称熟人的职务、职业,或“姓加职务、职业称谓”、“名加职务、职业称谓”、“姓名加职务、职业称谓”等,如“李科长”、“肖队长”等等。

辈分、职务较高的人对年纪较轻、职务较低的小辈称呼姓名,这样的称呼显得亲切、明快。反之,辈分小、职务低的对辈分高、职务高的人直呼姓名,则显得非常没有礼貌,没有家教。

(3)陌生人之间的称呼

陌生人之间的称呼,一般有以下两种方式:

①根据人的具体年龄、性别、职位称其为“同志”、“朋友”、“先生”或“小姐”等。对男人可称为“先生”。对未婚女性可称为“小姐”,已婚女性可称为“夫人”、“太太”。如果称未婚女子为夫人,那么对方肯定会认为你在侮辱她,这是一种极不尊重的称呼。所以,宁可把“太太”、“夫人”叫做“小姐”,也不能反过来称呼。

②可以用亲属称谓相呼。根据与对方的关系、性别、年龄等情况相称。如“大伯”、“阿姨”、“叔叔”、“老爷爷”、“大嫂”、“大姐”、“大哥”等。

与人相处时,本着称呼恰当,讲究分寸的原则,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一声亲切的称呼,一句良好的问候,一下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消除了沟通的障碍。所以,千万不要小看日常交往中的称呼,时刻注意称呼是否恰当,讲究一些方式方法,让称呼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养成对人称呼恰当的好习惯,可以拉进彼此的距离,很容易和对方沟通,留下很好的印象,这对自己将来的发展,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6、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可以显示出自己的真诚,也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也给自己增添了不少信心。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一个礼字。人无礼则不立,要想给他人留下好印象,首先要养成直视对方眼睛说话的好习惯。与人谈话时注视对方的眼睛,往往可以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将自信、真诚通过眼睛传达给对方。相反,如果与对方说话时,眼睛四处游离,视线飘忽不定,对方会认为你缺乏自信,甚至误认为你不尊重他,此时,你在他心目中的印象也就可想而知了。

特别是想说服某人的时候,更要注视对方的眼睛说话,不但能为你增添自信,还可以帮助你观察对方的心理变化,为成功说服创造条件。有些人在说服他人时,喜欢看着地板,这是信心不足的表现,这样不但把懦弱的一面表现给对方外,还削弱了说服效果。

看着对方眼睛说话是自信的表现,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是礼仪规范中的一种。当你养成注视对方眼睛说话的好习惯时,会发现,自己是最棒的,成功离你很近。7、真诚付出,微笑待人

笑脸是最好看的,而“真诚的笑”是天底下最美的表情,因为笑代表着友善、真诚,是每个人都希望看到的。所以,人们要养成微笑的好习惯,把微笑挂在脸上。“逢人面带三分笑”,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也能变成知己。微笑可拉近双方距离,传达彼此的盛情美意,俗话说得好:“相互一笑泯恩仇”,可见微笑的重要作用。

一个人的修养、素质,不仅体现在言谈举止、穿着打扮上,还体现在他的一颦一笑中。而面带微笑的人则受人欣赏、欢迎。

人是感情动物,笑是人的本能,真诚的微笑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带动别人的情绪。当你走在大街上,迎面一个陌生人向你微笑时你的感受是什么?是否感觉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着你跟他接近?换一个角度讲,如果你看到的不是面带微笑的人,取而代之的是一张阴沉的脸,你的感受又会怎样呢?恐怕原本高涨的情绪也会随之低落下来。此时,你是选择与他接近还是疏远呢?其结果不言而喻。

当你跟朋友吵了一架之后,忽然有一天见面时,你给她送去真诚的一笑,之前的愁云自然烟消云散;对方再还你一个友善的微笑,双方一定可以和好如初。倘若双方见面时,你摆着一副“苦瓜脸”,矛盾不但不能化解反而还有激化的可能,对方会认为你心胸狭窄,不懂礼貌。

的确,微笑就是有如此大的魅力,它不仅可以影响自己也能感染他人,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误会。俗话说:微笑是两个人之间最短的距离,生活中离不开笑,一个没有笑的世界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同样幸福来自笑容,健康来自笑容。微笑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必须养成微笑的好习惯,这样才能为生活增添色彩,使他们保持一份好的心情。

与他人交往时,不妨加点微笑,因为这是联络双方感情最有力的工具,只要你笑得真诚,笑得和善就能叩开他人的心扉,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与美丽。

(1)微笑使你在交际中游刃有余

在社交活动中,微笑是最美的礼仪。它不仅可以使人变得亲切、容易接近,真诚的微笑还可以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缓解气氛、促进交流,并且还相当于投资了一个高利润、无风险的项目。给他人以极好的印象,就有了成为朋友的基础,因为任何人都不会拒绝别人真诚的微笑,愿意和真诚的人打交道。

不管在商务交流中,还是职场交往中,微笑已经成为代表和平、友好、关怀、问候的信号。有了微笑,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可能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己;有了微笑,相互憎恶的仇人可能成为至交;有了微笑,感叹世态炎凉的人可能会感觉到爱的温馨。

微笑是最好的仪态礼仪,是人们需要养成的好习惯,也是送给别人最好的见面礼。它以真诚、宽容、信任、礼貌、友好、亲切等为内涵,为人们的交往搭设桥梁。

(2)微笑的礼仪要求

微笑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面部表情,是礼貌待人的具体体现。微笑可以使人心旷神怡,神采焕发。

既然微笑的作用如此巨大,这就要求人们在养成微笑的习惯时要掌握一些具体的方式方法,真诚的微笑、发自内心的微笑才是生活中需要的微笑。

发自内心的微笑、真诚的微笑,才是最美的笑容。自信、善良、可亲等因素才能在微笑中体现出来,人们才乐于接受,才能对你产生信任感,而牵强、虚假的微笑不但不能表现出微笑的美,反而让人生厌,从而对你产生看法,失去信任,影响个人整体形象。

下面是几种不提倡的笑的方式

(1)假笑

所谓假笑是指皮笑肉不笑,这种笑不但不能产生好的作用,反而会影响个人形象,别人会认为你是个伪君子,所以在微笑时千万要杜绝皮笑肉不笑的情况发生。

(2)冷笑

所谓冷笑是指面带怒意、讽刺的笑,这种笑表现出的是轻狂、自大,失去了微笑的作用。

(3)怪笑

所谓怪笑顾名思义是指阴阳怪气的笑,这种笑充满恐吓、嘲讽的意味,令人心里不舒坦,继而产生厌烦。

(4)媚笑

所谓媚笑指的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式、具有一定目的的笑,这种笑令人顿起鸡皮疙瘩,警惕心大增。

(5)窃笑

所谓窃笑指背地里偷笑,这种笑免不了幸灾乐祸、洋洋自得之嫌。

我们要杜绝以上几种不真诚的微笑,要做一个真诚的人。

做一个真诚的人,就是要真情地付出,不是虚伪地应付。要用真情来付出,用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微笑来对人,这样做才能真正赢取别人对你的好感,赢得好印象,从而有成为朋友的可能,为将来双方继续合作打下了基础。因此我们要养成对人微笑的习惯,真诚的微笑是善意的标志,是最好的仪态礼仪,是人们需要养成的一种习惯。8、礼貌谦让,社会和谐

相互礼让是一种美德,是讲礼仪的重要表现形式,礼貌待人,给人以温馨的感觉,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养成的好习惯。日常生活中,有了礼让,人与人之间将更加和谐,大叹世态炎凉的人,也将体会到人间真情。

无论走到哪里,有礼貌的人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谦让也是同样如此,都是人的一种美德,在生活中我们要培养好的习惯,摒弃不良习惯。在这些美德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就会体现出来。

李少宁的表哥第一次从香港来内地,李少宁开车去机场接他。一路上,李少宁热情地和表哥聊家常,可表哥的态度却很冷淡,时不时地哼哈应两句,从不主动说话。李少宁感到这样很无聊,也不再说话了,继续前行。

车子进了市区后,路上的行人和车辆多了起来。李少宁驾着车不断地按着喇叭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穿梭着。表哥不停地看他,并不时地皱皱眉头,但是没说什么,李少宁也没在意,继续开车。

这时,前面有一个妇女正领着一个小孩子准备过马路,李少宁并没减速,而是猛地一加油门,从她们面前冲了过去,并得意地自言自语:小样儿,和机动车较劲!

表哥对李少宁说:“让她先过嘛,一个女人领个孩子,路又这么窄,万一碰上怎么办呢!”李少宁听完一想,表哥的话的确有道理,脸上觉得有些发热,尽管表哥没再说什么,但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这时,表哥转过脸对李少宁说:“后面有个鸣笛的‘120’,咱们先靠到边上去,让它先走。”原来表哥早就注意到后面这辆鸣笛的“120”了,李少宁也没说话,向外一打轮让过救护车,透过“120”的车窗,李少宁隐约看到一个医护人员手里举着吊瓶。

表哥前后看了看说:“这附近有没有停车场?咱哥儿俩下车抽根烟,聊会儿天。”李少宁不知他什么意思,正好前面的小广场有个停车场,李少宁慢慢地把车滑到了停车处。

表哥掏出一盒烟,递给李少宁一支,自己也点上一支,他摇下车窗向外吐了口烟,拍拍李少宁的肩头说:“老弟,驾龄几年了?”“没多久,6年。”“还可以,车技不错。”

李少宁呵呵一笑:“还凑合。”

二人抽着烟,不着边际地聊着,表哥跟李少宁讲他在香港的生活,然后又谈起这座城市的情况。慢慢谈到了这个城市的交通,李少宁说:“路窄人多,常有交通事故,地方小,没办法。”而表哥却说:“城小道窄,倒别有小家碧玉的风情,不过,路窄人心宽,这是我们那里的一句老话。”“路窄人心宽?”李少宁颇有所悟!

表哥接着说:“不是吗?急促地按喇叭,飞快地超车,有时并不是为了赶时间,只是图个潇洒,如果放慢速度,不仅安全,还可以欣赏沿途风景,岂不是一举两得,开车也是一种文明和礼节,这么美丽的城市,如果没有了噪音、谩骂、交通事故……岂不更美?”

李少宁听了,脸不由自主地红了,也知道自己以后该怎么做了,内心里感激表哥的提醒。

做人要有礼貌,路窄人心宽,多一些谦让,少一些争吵;多一些礼节,少一些谩骂;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淡漠,这样,社会就会变得更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更融洽了。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应该多些礼貌,多些谦让,有了这些,生活可以更加美好,而自己养成这些好习惯后,心情也会变得愉悦、开朗。9、多读书,做个有思想的人

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多读书还会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还能开阔视野,在与人交往时会显得有修养、有气质,所以要养成多读书、勤读书的习惯。

读书可以让我们有自己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有独到的认识,读书可以让自己显得有气质,苏轼有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要想做一个有渊博的学识、独到的见解、优雅的谈吐的人,就必须要有知识,要学习,要读书。因为知识可以垫起我们成功的双脚。

要想做一个成功的人就必须多读书,没有见过哪个见识短浅的人可以有所成就。要想有所学识,就必须一直读书,注重读书,同时善于读书,要有终身学习的想法。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做一个由表及里的人,一个真正的人才。

读书可以补充我们的能量,天底下没有几个人是天才,非学无以成才,读书是知识积累的最好方法,书是人的精神食粮,只有精神世界丰富的人才可以有所作为。

为什么这样说呢?书虽然是一种没有声音的东西,但是它对我们的影响却是非常的深远,如果你经常阅读各行业成功人士的传记或者是自传并通过静心的思索,你就有可能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成功的路不可以模仿,但可以借鉴。

俄国著名的学者赫尔岑说过:“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起来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是在书里结晶形成;书本中记述了人类生活宏大规模的自由,记述了叫做世界史的宏伟自传。”

书籍中蕴含着千百年来人类的智慧与理性,正因为其中的人性之处,才使得一些书所以伟大,所以灿然有光。书籍是一种工具,它能在黑暗的日子里鼓励你,使你大胆地走入一个别开生面的境界,使你适应这种境界的需要。

金圣叹说过:“天下才子必读书。”

读书,是你事业的必由之路,是你走向成功的钥匙。人有了知识以后,会从言谈举止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来,给人的形象增色不少,谈论起来,还能引经据典,让人刮目相看。

伟人之所以能成功,与他们的坚持学习,渴望得到新知识不无关系,他们几乎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喜欢读书,广泛地阅读。鲁迅几十年如一日的保持着勤奋读书的好习惯,他平时除了写作外,就是读书,当他感到累了或困了就靠在藤椅上翻翻报纸、看看杂志,把读书当作了一种休息与娱乐。

即使在鲁迅逝世的那一天,在他呼吸十分微弱,血压反常的情况下,他还向许广平要了一份当天的报纸,对上面的消息和文章作了详细地阅读。

曾国藩熟读《二十三史》,对中国历史十分熟悉,从历史中有不少自己的体会,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读书是列宁坚持一生的习惯,哪怕在沙皇的监狱中他也不忘读书,他曾在彼得堡被关押了14个月,在这14个月之中,他利用监狱图书馆读了14个月的书,他一边读书,还一边收集各种资料进行研究。

因此想要让自己有所成就,就要多读书,从书中的人物那里激励自己,让自己做个有思想的人。10、不断充实自己,提高修养

有修养的人,才可以做大事,才能够真正的成就自己。如果一个人没有素质、没有修养终究还是会被这个社会淘汰出局的。

人要不断地充电才不至于被这个社会淘汰,这好比逆水行舟,如果自己不去完善自己、充实自己,让自己进步,那么只能有一个结果——退步。

众所周知,李嘉诚是世界华人的首富,在他还年轻的时候,就一直勤奋努力。当年在公司里他是最勤奋好学的一个,每天自学。当同事们出去玩的时候,他就抓紧学习,天天捧着一本《辞海》看,把一本那么厚的《辞海》纸张翻得都发黑了。李嘉诚就是因为勤奋,不断地充实自己,给自己创造各种条件来学习,个人的素质、品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这样说:“好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坏习惯能够摧毁一个人。”这句话的含义非常深刻,它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习惯对人的影响有多大,好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反之坏习惯可以毁掉一个人。

有修养的人,即使身无分文,也能随时随地受到人们热情地接待。当文明礼貌成为习惯,财富的大门就会敞开,机遇便会自动上门。

有修养的人言行得体、谦和友善,不逞强也不张扬,喜欢助人为乐,而且在举手投足间透出绅士的风范并且做事很有分寸,对别人的欢呼喝彩和恶意诽谤都能坦然视之。

因此我们要养成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好习惯,做一个有修养的人。有修养的人会在思考问题时,同时考虑到别人的想法、意见;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有修养的人胸怀宽广,凡事讲大局,有高瞻远瞩的心态;有修养的人会以理解的眼光看别人,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有不同的长处和短处;有修养的人会宽容别人的过错,明白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有修养的人不会对别人求全责备,会懂得小事糊涂,大事明白。第二章调整心态,心态决定一切

心态对人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良好的心态可以助人成长,而不良的心态可以毁掉一个人。可以说心态能决定人的一生。要想让自己有所成就,就必须有良好的、正确的心态。1、雅量容人,顺心愉快

生活中,一些人对什么事都看不惯,总喜欢斤斤计较,认死理,因此养成了过于挑剔的坏习惯。没有人愿意与这样的人打交道,这对工作、生活、办事制造了无形的障碍。做人就要做个受人欢迎的人、做个有好人缘的人,而这就需要培养包容的好习惯。

做人是一门学问,是一门用毕生精力去探索的大学问,许多人都想洞悉其中原委,试图领悟到人生真谛。然而人生的复杂性使人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洞察人生的全部内涵,所以人们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往往局限在某件事情上,这正是有人活得潇洒,有人活得很累的原因所在。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斤斤计较,认死理。太斤斤计较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似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别人就罪不容赦、无可救药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互相谅解,求大同存小异,有肚量,能容人,你就会有许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诸事遂愿;相反,与人相处事事斤斤计较,认死理,过分挑剔,容不得人,那么人人都会离你远远的,最后只能落得关起门来“称孤道寡”,成为使人避之惟恐不及的异己之徒。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那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团结大多数人。他们有宽阔的胸怀,豁达而不拘小节,大处着眼而不会目光短浅,从不斤斤计较,纠缠于非原则的琐事当中,所以他们才能成就自己,做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

烦心之事没有多少真正值得烦心,只有傻瓜、庸人才会对小事耿耿于怀,超脱豁达是人生的一大法宝。

吴晓爱斤斤计较,总抱怨家附近的副食店卖酱油的售货员态度不好,像谁欠了她多少钱似的。后来同事的妻子打听到了女售货员的情况:原来,她和丈夫离婚了,老母瘫痪在床,上小学的女儿患哮喘病,而她每月只能开五六百元的工资,全家挤在一间15平米的平房里。难怪她一天到晚愁眉不展。这样一来,就不能太苛求那个售货员了,吴晓爱对她再也没什么意见了。

人生如此短暂,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何必为这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浪费时间呢?人应该知道什么时间自己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知道什么事情应该认真对待,什么事情可以不屑一顾。在生活上,在工作上都应该表现得豁达,看得长远。不应斤斤计较,对待人和物都要持包容的心态。

少些计较,多些包容,就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心中不再想那些烦心的事情,眼中看到的也就多是快乐的事。少些计较,多些包容,就会发现身边的朋友是如此的多,当自己遇到难题或困难时,朋友们都来伸出援助之手,出现的问题很快就会被解决。

所以,让我们变得少些计较,多些包容,享受生活原本的快乐不去为小事而计较。生活、事业也都会变得顺心,顺利。

这样,在人生路上才能谱写出快乐的人生乐章。2、知足常乐,平和心态

知足常乐,是一种心境;知足常乐,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中如果有知足常乐的和平心态,那么就会少很多无谓的烦恼,会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处理生活中的要紧事。

知足常乐,就是要看到自己现在所拥有的,并且感受到所拥有的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知足常乐就是不要盲目地和他人攀比,自己所拥有的也是他人所没有的。

有一则格言是这样说的:如果折断了一条腿,你就应该感谢上帝不曾折断你的另一条腿;如果折断了另一条腿,你就应该感谢上帝没有折断你的脖子;如果折断了脖子,你就没有什么可再担忧的了。所以,我们应该把不幸看作是我们进入另一种美丽的契机,是人生另一种意义上的丰富和充实。

因此,不要再去羡慕别人,只要我们细细地清算上苍给你的恩典,你会发现生活中拥有的绝对比没有的要多,而缺失的那一部分,虽不可爱,却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接受它且善待它,你的人生会快乐豁达许多。

有句话说的好,你能改变它吗?不能,那么就接受吧。要么改变,要么接受,只有两个选择,而你已经不能改变就只能选择接受。

法国一位著名作家向他的读者说过:“这辈子所结交的达官显贵不知多少,他们的功绩实在都令人羡慕,但深究其里,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甚至苦不堪言。”如果你拥有平和的心态,你就拥有了你辉煌的人生。当你体会到了这一点,你就不会为你所欠缺的那一小部分而和别人做无谓的比较,反而会更加用心地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只要一个人在心态上找到了平衡的支点,就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他就不会在挫折面前迷失自我,也不会在前行中产生懈怠的心理。总之,他的生命中肯定有那么一些东西,能让他透过生活中的痛苦,看到生活美好的一面。

一位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3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非常出名,而且家有娇妻、孩子,似乎这一切都是上天给他的恩宠。

一次,演出结束后,歌唱家和妻子、儿子从剧场里走出来的时候,立刻就被早已等在外面的观众团团围住。人们兴奋地与歌唱家攀谈着,其中不乏赞美和羡慕之词。有的人恭维歌唱家年纪轻轻就开始走红,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有的人恭维歌唱家有个好家庭,妻子美丽大方,孩子又是个活泼可爱、脸上总带着微笑的男孩儿……

歌唱家认真地听着这些热心人的赞美之词,并没有打断他们的议论,来表示自己的观点。等人们把话说完以后,他才和缓地说:“也许你们知道的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另外的一些事情你们不知道。被你们夸奖为活泼可爱、脸上总带着微笑的这个小男孩儿,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巴;而且,他还有一个姐姐,是长年只能躺在床上的脑瘫患者,其实,你们夸大了我的成功,我也有不幸的一面。”

歌唱家的一席话使人们十分震惊,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被这个事实惊呆了,大家很难接受这个事实。这时,歌唱家又和缓地说:“这一切恐怕只能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上天对你我都是非常公平的。”

在现实中,我们总认为别人的一切都是十全十美的,惟独自己成了上帝的弃儿,不能达到顺心满意,因此,我们总是对自己耿耿于怀,不能看到别人的不幸和痛苦。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我们没有看到,并不代表没有。

若没有苦难,我们会骄傲,没有沧桑,我们不会用心去安慰不幸的人。我们不能阻止不幸发生在自己身上,失败已成定局,再怎么悲伤也无济于事,而如果我们选择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失败后的不幸,那我们将是最幸福的人。

知足常乐,在金钱方面也同样如此,不要去羡慕他人有多少金钱,也不要计较自己的穷富。不去盲目攀比,也就生活得平和。

有个乡下的小孩,大家都叫他傻子,因为他永远选择5毛,而不选1元。有一个外地人不相信,就拿出两个硬币,一个1元,一个5毛,分别放在两只手里,叫那小孩任选一个,结果那个小孩真的挑了5毛的硬币。围观的人看得哈哈大笑,非常开心。那个外地人觉得非常奇怪,便问那孩子:“难道你不会分辨硬币的价值吗?”“不是的!”孩子小声地说:“我只需要5毛钱就足够了,它足以让我买到我想要的东西了。”

这个“傻子”其实才是最聪明的人。如果他贪得无厌,选择了1块钱,这件事就变得“不好玩”了,也没有人愿意继续跟他“玩”下去,而他得到的,也只有1块钱。但他因满足当前状况只拿自己需要的5毛钱,就不会因贪婪而去苦恼,同时还能得到更多。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但它说明一个问题,知足常乐可以使人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知足常乐,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消除攀比的坏习惯,便能享受到生活对你的馈赠,享受到生活中的快乐和幸福。你的生活是你的,你的幸福也是你的。不要因攀比而让自己失去原有的生活乐趣。3、遇到打击要振作,自轻自贱难出头

坎坷的人生之旅中,没有一个人是顺风顺水的,即使遇到打击也决不能破罐子破摔,要养成坚强的好习惯。

心态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关键,甚至可以说左右着自己的人生。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无论遇到好或坏都要坦然面对,养成内心坚强的好习惯。

有一个外企的女职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是一个非常自信、从容的女孩。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是出类拔萃的,相貌也是出众的,追她的男孩子也特别多。

毕业以后,她进入了一个外企,成了一名外企职员。在那儿干了一个月之后,以前认识她的人惊讶地发现,原先十分活泼开朗的她,竟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不但说话变得羞羞答答了,连做事也变得畏头缩尾,而且说起一些事情来,总是显得特别胆怯,和大学时候的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每天上班前,为了穿衣打扮她常常要比别人早起两个小时,她之所以这么做,是怕自己打扮不好,而遭到同事或上司耻笑。

在工作中,她更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以至到了谨小慎微的地步!是什么让她有如此明显的变化?为什么原来活泼自信的她,参加工作以后就变得自卑了呢?

其实,原因十分简单,是因为她不能承受工作中的打击。有一次,经理要她将一份文件送到经理室,由于行动匆忙,她将文件搞混了,当时,经理用严肃的态度告诉她做事要细心,女孩敏感地把经理的提醒当成了批评,从而做起事来畏首畏尾,生怕做错事。

还有一次,经理要女孩陪同见一位很重要的客户,女孩因为穿着不当遭到了经理的指责,这就是女孩比别人早起两小时用在穿着打扮上的主要原因。

女孩的这种表现,在心理学上属于后天的认识性自卑,也就是说,主要原因在于她的认识——她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对工作的认识、对同事与上司的认识,更主要的是对打击的认识。

受到经理批评后,女孩不敢正视别人的目光,生怕看到别人鄙视的神情,听到经理的传唤,也显得神经兮兮,每次向经理汇报工作时都非常谨慎,就这样,她的精神时刻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中。

终于有一天,女孩无法承受这种精神折磨了,她开始消极怠工,对待工作也显得漫不经心了,以往的闯劲也不知哪去了,过了没多久,女孩收到了公司的解聘书,无奈之下离开了这家公司。

这个女孩的心态是不正确的,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打击都是在所难免的,我们不是圣人,不可能每件事都做得十全十美。在遇到挫折、打击时,首先要摆正心态,千万不要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应主动地承担压力,把自己犯下的错误及时改正,从哪摔倒就从哪里爬起。

许多年前在美国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16岁的小伙子,在一家著名的五金公司当收银员,每个月领着极微薄的薪水,但仍然心满意足地卖力工作,因为他希望能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使自己步步高升,实现自己的理想。

所以他做起事来,永远抱着学习的态度,处处小心留意,想把工作做得更完美。他希望能够获得经理的赏识,提升他为推销员。谁知经理对他的印象却恰好相反。

有一天,他被唤进经理室,经理对他说:“老实说,你这种人根本不配做生意,但你的臂力健硕无比,我劝你还是到铁厂里当一名工人吧!我这里用不着你了。”

一番接近侮辱性的训斥,对于那位年轻的小店员来说,如平地响雷,没想到自以为做得不错的他,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大凡年轻气盛的人,踏入社会不久,便遭受这样严重的打击,换了任何人都承受不了。他们一定会被气得暴跳如雷,从此做起任何事情,都抱着消极的态度,不肯“劳而无功”了。

但那位青年并没有这样做,他虽被辞退,但仍有自己的理想。他要在被击倒的地方重新爬起来,争取更大的成绩。

他对经理说:“是的,经理,你有权将我辞退,但你无法摧毁我的意志,你说我无用,当然,这是你的自由,但这丝毫不能减少我的自信,看着吧!迟早我要开一家公司,规模比你的大10倍。”

他并没有吹牛,说的句句是实话,虽然在那家五金公司跌倒了,但他把这次打击当成激励,从此他更努力上进,几年后,果然有了惊人的成就。这个人就是鼎鼎大名的美国玉蜀黍大王史坦雷先生。

通过史坦雷先生的工作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当他遇到残酷的打击时,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也没有像上述那个女孩一样就此垂头丧气,更没有磨灭心中那顽强坚韧的精神,反而是更加坚强,也正是如此,他获得了成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由此可见,在人生旅途中,面对打击时要以平常心态对待,要培养坚韧向上的精神,在挫折面前越挫越勇。成功者并不是没有遇到挫折,但是他把挫折当成前进道路上的垫脚石,自信“我能行”,屡败屡战,于是他成功了。

内心坚强、坚韧拼搏的人数不胜数。美国汽车公司总裁伍德先生也是其中一员。他出身国会议员,仗着从前在国会演说时,常常博得听众拍手喝彩,便认为自己是一个能言善辩的演说高手,为此自满自足,洋洋得意,因此闹出了笑话。

有一天晚上,他同往常一样,神采奕奕地登台演说,对象是一群目不识丁的煤矿工人,而且其中多半是来自国外,对英语茫然不懂,然而,那天演讲台前仍旧被人们挤得水泄不通,其中有的是慕名而来,有的是被迫前来受教。伍德看到这种空前盛况,愈发以为自己的演说确有惊人的魔力,能吸引这么多的群众前来热心听讲。当演讲进行时,听众席中不时会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于是他愈加兴奋,将音量放大,尽量发挥他的“天才”。

演说结束后,伍德满面春光,洋洋得意地走下演讲台,对身边的一位新闻记者说:“我的演说还算不错吧!他们似乎都听得入迷哩。”新闻记者冷冷地答道:“你或许不知道,听众懂得英语的只有三五个人。”

伍德大失所望,记者的话使他大受打击,他半信半疑地说:“那他们为什么常常为我鼓掌喝彩呢?”

新闻记者说:“你演说时没有注意到吗?那些为你拍手喝彩的人们,都是由一个懂英语的工头从中领导指使的。”

后来第二个人上台演讲时,伍德仔细观察台下情形,果然跟那位新闻记者说的一样。而且那个指挥的人,显然不太高明,遇到不应拍手的时候,也带领群众狂热地拍起手来。后来伍德和其他人谈起这事时,说:“从那次以后,我才开始怀疑自己的演说水平,重新审视自己的态度,再也不敢妄自夸大了。”

不过,伍德并没有因那次演讲所闹出的笑话而失去信心,他通过坚韧的毅力,不断完善自己。从那次演讲中吸取了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演讲技术,改正自己的不足,最终成了一名出色的演说家。伍德的例子说明有了问题不要怕,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尝试着接受它,改掉它。通过学习、让他人帮助,把自己的不足改掉,重新树立起自己的信心,微笑着面对生活。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压力甚至是无情的打击,关键看你怎样去对待它们,如果能用坚韧的心态加以处之,结果定会柳暗花明,反之则可能一败涂地。因此,坚韧便成了一种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培养坚韧的好习惯也成了当务之急。

人们都听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生活中的挫折、打击也是获取成功前的必然经历。遇到打击,人们没有必要失意沮丧,只要把它当做成功前的历练就可以坦然面对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