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天才:学者综合征对认知神经科学与人类潜能的重要启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4 08:05:04

点击下载

作者:(美)达罗·A.特雷费特(Dr. Darold A. Treffert)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孤岛天才:学者综合征对认知神经科学与人类潜能的重要启示

孤岛天才:学者综合征对认知神经科学与人类潜能的重要启示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孤岛天才/(美)达罗·A.特雷费特著;易伊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1

ISBN 978-7-218-12204-5

Ⅰ.①孤… Ⅱ.①达… ②易… Ⅲ.①天才教育 Ⅳ.①G40-0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267432号Islands of Genius: The Bountiful Mind of the Autistic, Acquired, and Sudden Savant by Darold A. TreffertCopyright © Darold Treffert 2010Foreword © Daniel Tammet 2010Simplified Chinese edition copyright © 2018 by Grand China Publishing House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Ltd.First published in the UK and USA in 2010 by 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Ltd73 Collier Street, London, N1 9BE, UKwww.jkp.comAll rights reserved.No part of this book may be used or reproduced in any manner whatever without written permission except in the case of brief quotations embodied in critical articles or reviews.

本书中文简体字版通过Grand China Publishing House(中资出版社)授权广东人民出版社在中国大陆地区出版并独家发行。未经出版者书面许可,本书的任何部分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袭、节录或翻印。GUDAO TIANCAI孤岛天才[美]达罗·A.特雷费特 著 易 伊 译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出版人:肖风华策  划:中资海派执行策划:黄河 桂林责任编辑:罗 丹特约编辑:王爱萍版式设计:林卓群 吴惠婷封面设计:出版发行:广东人民出版社地  址:广州市大沙头四马路10号(邮政编码:510102)电  话:(020)83798714(总编室)传  真:(020)83780199网  址:http://www.gdpph.com印  刷:深圳市希望印务有限公司开  本:787mm×1092mm 1/16印  张:21.125  插页:7  字数:382千版  次:2018年1月第1版 2018年1月第1次印刷定  价:52.00元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出版社(020-83795749)联系调换。售书热线:(020)83795240一些取自本书题材的电影、纪录片、电视节目

电影:《雨人》《马拉松》《黑气球》《海洋天堂》《自闭历程》《与光同行》《真实的雨人》《玛丽和马克思》《我的名字叫可汗》《我的影子在奔跑》

纪录片:

央视科教频道《天才画家:斯蒂芬·威尔特希尔》

瑞典《现实:雨人》

美国国家地理《神奇的大脑》

美国第五频道《非凡人物》

英国布里斯托尔焦点制片公司《脑人》

德国多特蒙德色域制片公司《美丽心灵:大脑探险之旅》

英国BBC电视台《愚蠢的智者》《地平线系列:认识自闭症》

美国学习频道《超越平凡:芙洛和凯,一对双胞胎学者综合征患者》

美国惠好公司基金会《孤岛天才》

美国A&E电视台《天才的多张面孔》《惊奇世界》

美国劳伦斯·贝克尔博士《张大双眼》《真实的雨人》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看不见的墙》《一名自闭症青年的肖像画》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罕见的天才》

日本NHK《自闭症少年的内心世界》

日本广播公司《人是什么》系列

中国台湾《遥远星球的孩子》《捕捉黑暗中的梦想》《筑巢人》以下电视节目制作了有关学者综合征患者的专题节目:《今日秀》《奥普拉秀》《美国报道》《早间秀》《热拉尔多》《拉里·金现场》《早安美国》《午夜秀》《深夜秀》《48小时》献给金和他的父亲弗兰·皮克,他们曾笼罩在同一片阴影下;从对他们心智的研究中,我也获益良多。金·皮克(1951—2009)与他的父亲弗兰·皮克致中国读者中国的新朋友:

拥有超凡大脑的人士,例如学者综合征患者,存在于世界各个角落。他们分享着各自的非凡故事,并为我们全人类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学者综合征型音乐或艺术才能不需要用语言来传递,因为音乐或艺术本身就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然而,通过文字分享这些拥有特殊才能之士的故事,讲述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对他们的爱、奉献、接纳,以及他们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我们无不深受其启发。

通过这种方式,无论身处何处,我们所有人都能更好地了解大脑和人类的潜能。达罗·特雷费特格雷戈里·布莱克斯托克 《咬鹃大世界》(The Great World Trogons)Untitled)赛思·克瓦斯特 《无题》(赛思·克瓦斯特Vision of Galapagos)《加拉帕戈斯群岛风景》(赛思·克瓦斯特 《幻想马头鱼尾兽》(Fantasy Hippocampus)Prosperous Year I (Rooster)]叶平连 《丰年I(公鸡)》[叶平连 《快乐的鱼I》(Happy Fish I )叶平连 《我的狗II》(My Dog II )Megalopolis)乔治·怀德纳 《大都市》(阿曼达·拉马尼亚 《云端城堡》(Castle on a Cloud)理查德·瓦夫罗 《贝尼多姆》(Benidorm)King’s College Choir)理查德·瓦夫罗 《国王学院合唱团》(阿朗佐·克莱蒙斯 《喂食时间》(Feeding Time)阿朗佐·克莱蒙斯 《拜森小野牛》(Bison Calf)权威推荐李威 《最强大脑》名人堂选手,深圳首位“世界记忆大师”,世界脑力锦标赛团体冠军和个人总季军,入选“中国超级大脑人才库”《孤岛天才》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有关人类潜能和大脑功能的立体图,并告诉我们,通过有效的训练方法,每个人都能挖掘出更多的自我潜能,这也将对普通人接受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带来新的启发。姜英爽 深圳市大米和小米教育集团、微信公众号“大米和小米”创始人,《南方都市报》前报社首席记者

上天给了他们特殊的才华,也拿走了他们在社交上的世故和圆滑。优点和障碍相伴相生,请用欣赏和宽容来接纳他们的独特,他们正是这个世界物种多样性的一部分。新浪微博大V号“纪录片之家”

本书中提供的电视纪录片和其他视频资讯非常丰富,为人们了解学者综合征、自闭症以及人脑研究打开了一扇独特的窗口,可谓一部不可多得的先河之作!奥利弗·萨克斯(Oliver Sacks) 哥伦比亚大学临床神经科教授,英国牛津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荣誉博士,《错把妻子当帽子》作者

对于学者综合征,特雷费特博士的理解和经验是他人无法比拟的。他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沉浸在这个课题中。在描述这些患者的奇妙心灵时,特雷费特博士所展现出的心胸也很开放和包容。

和特雷费特博士的其他作品一样,这本书让我们得以全面了解关于学者综合征的最新研究的同时,还饱含了作者的渊博学识和情感共鸣。这是一部关于人类非凡疾病的不可或缺之作。天宝·格兰丁(Temple Grandin)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教授,畜牧专家,《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电影《自闭历程》主角原型,《用图像思考》作者

这是一次探索学者综合征患者心灵世界的奇妙之旅,从中我们得以了解这些神奇能力是如何获得以及如何发展的。如果你想了解人类心智,这本书便不容错过。美国心理协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近半个世纪来,特雷费特一心专注于解开学者综合征患者心智之谜。在他笔下,这些才能并不只是学者综合征独有的临床症状,更是普通人身上常有的表现。他将这些视为拥有非凡能力的不凡之人,而不是有着特殊弱点或缺陷的人。本书中,作者收集了大量有特殊才能之士的个人发展史,这些特殊才能即使出现在所谓的天才或神童身上尚且令人难以置信,更何况是这些被诊断为诸如自闭症等障碍的人士。《美国精神病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达罗·特雷费特的这本书以迷人的方式、丰富的细节,从临床和神经科学的角度,向我们阐释了学者综合征以及那些虽然患有发育障碍同时却拥有非凡能力的人士。在这本条理清晰、极具前瞻性且备受推崇的著作中,特雷费特通过大量的临床与研究案例,与我们分享了他对学者综合征患者的终身兴趣和毕生研究。

这是一本由一位优秀的临床科学家写就的深受推崇、充满人文关怀和有着乐观主义视角的佳作。在他眼中,每个人都是完整的,与其自身的历史、天分、挑战、境遇和人际关系等紧密相连。这本书引人入胜,非常适合大学生、专业人士和包括早已为人父母的对学者综合征感兴趣的普罗大众阅读。

作者特雷费特本人非常尊重学者综合征患者们的天分,并将其视为应当予以充分发展的伟大天赋,以使患者获得自身满足感和价值感的同时,又能造福他人。他认为学者综合征患者是社会的一部分,而不是一桩会让人置身事外的“趣谈”。他们是一群才华横溢的人,身处人际关系之中,为人所爱,不断成长和发展。他们的存在证明了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大脑的可塑性与能力。《英国精神病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作者写作这本书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出于兴趣,此外,他所细致描写的有关学者综合征患者及其照顾者的故事,可以作为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人类的天资》(Human Givens)

目前恐怕再没人会比本书作者更了解学者综合征这一罕见疾病。这些患者虽伴有自闭症等,却同时拥有一个或多个领域的聪明才智,是一群“身处孤岛的天才”。《华盛顿报》(Washington Informer)

时至今日,如果你走进一家书店或者图书馆,你会发现同时有几十本关于大脑运作的书映入眼帘。即便如此,我仍然相信这本书将是最吸引人的。通过运用案例研究、通俗易懂的医学知识和富有感染力的奇闻轶事,特雷费特带领读者饱览了一次堪比好莱坞电影却鲜少有书籍涉及的脑科学领域之旅。理论科学家、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任何一位对大脑运作感兴趣的人都会发现这本书魅力十足,且令人耳目一新。对你而言,阅读此书将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选择。《挪威医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Norwegian Medical Association)

笔者在阅读此书时感受深刻,强烈推荐给所有同仁。推荐序一 降落人间的天使们仇子龙博士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研究基金获得者

大家一定还记得江苏卫视一档著名节目《最强大脑》的挑战者中有位生活无法自理,却能在极短时间内计算出复杂数学式的惊人小伙子——周玮。从医学角度上说,周玮可能患有一种罕见的疾病——学者综合征(Savant Syndrome)。这本书就是“学者综合征”领域的国际权威达罗·A.特雷费特医生撰写的一本关于“学者综合征”的书。

学者综合征患者的特点是首先具有某方面的脑功能缺陷,但在另外一些领域却有超乎常人的能力。这些领域通常集中在几个方面:音乐、美术、闪电计算、日历计算、空间或机械能力等,而且患者一般都拥有超强的记忆能力。有些学者综合征是先天疾病(比如自闭症)的患者表现出来的,有些则没有先天疾病,但在后天的某些脑疾病与脑外伤后意外获得的。由于学者综合征患者通常看上去宛如神童或天才,因此常常被大众追捧而神化或者娱乐化。但到目前为止,学者综合征背后的科学机理还几乎无法确定。

在这本波澜壮阔的书中,特雷费特医生为我们展现了这些经过详细资料记录的学者综合征患者们。他们就像降落人间的天使,看上去与凡世格格不入,却拥有各种超凡的能力。比如著名电影《雨人》(Rainman)的原型金·匹克(Kim Peek),他的大脑中存储的书籍超过了1.2万本,看书的时候还可以左右眼各看一页,整个大脑就像永远不会被存满的电脑硬盘。在与人聊天时,他会先问对方的出生日期,然后如数家珍地说出那天是星期几,当日国际上有何大事件,对方65岁的生日将会是星期几,并提醒对方那天就可以退休了。

当我们惊诧于这些天使们的惊人天分时,特雷费特医生却在书中为我们道出了其背后的艰辛故事。例如,金·匹克从小就被认为患有智力障碍,生活无法自理,有人建议将他送去社会福利机构;是他父母无私的爱让他得以继续留在家里开心地生活下去,最终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在金·匹克成名之后,他的父亲老匹克仍然帮儿子穿衣梳理,陪伴他旅行全国以及全世界去参加各种活动。可以说,这些患有学者综合征的天使们也面临着和自闭症儿童一样的困境,他们在小的时候常被认为具有严重的生长发育缺陷,不会是社会的可造之材,甚至险遭抛弃,但家人长年累月的关爱呵护让他们得以健康地长大、绽放光彩。

这些天使们的存在,也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脑功能的认识。没有他们,我们无法想象人脑居然可以有如此潜力,居然会具有如此强大的运算和存储能力。当然,必须提及的是,科学界对于学者综合征的研究还在继续,我们对此还没有很好的解释,诸如书中提到的“遗传记忆”(即某些技能与记忆可以从祖辈遗传至下一代)的说法,目前还停留在科学假说阶段,并未被科学的证据证实。希望接下来的科学研究可以逐步解开这些天使们的神秘面纱。

面对这些来到人间的天使,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呢?正如金·匹克所说的,“如果我们能充分认识和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世界将会更美好。具有某些缺陷并不说明你就与众不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让我们跟着特雷费特医生,走入“学者综合征”这个神奇的世界吧。推荐序二 人人生而不同丹尼尔·塔米特(Daniel Tammet)语言和数字天才,作家兼语言学家全球“在世的100位天才”,有“脑人”之称《星期三是蓝色的》作者

学者综合征是一种罕见而非凡的病症。它虽一度被研究者们忽略,但现在,对学者综合征的研究已成为科学家们尝试理解人类浩瀚而迷人的复杂心智的最前沿领域。

来自威斯康星州的达罗·特雷费特先生,是位精神病学家、作家和演讲人,同时也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学者综合征专家。过去50年来,他经多方途径,帮助改变公众对“异能”心智的看法。作为奥斯卡获奖电影《雨人》的专家顾问,特雷费特医生将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学者综合征患者的非凡能力之上。通过写作和威斯康星医学会网站的学者综合征专栏,他始终孜孜不倦地向公众及媒体表述、解释和澄清这种令他们着迷不已的现象。

学者综合征患者是指这样的一群人,他们除了存在某种形式的残障外,又在某个或多个领域拥有超常能力。其中很多人像我一样,是自闭症患者。我想,正是这种令人回味无穷的天才与残障共存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兴趣。但对于这种病症的两种属性,我们应该持有同样恰当的认识,无论是学者综合征患者面临的困难还是其天赋,都不应该被轻视或贬低。

在我看来,这正是特雷费特医生的研究事业的独特且重要之处。就如他在本书中所论述的,学者综合征患者的能力远远不止计算或记忆大量的事实信息,相反,他认为学者综合征患者也可以极富创造力。在他所列的例证中,包括了许多获奖无数的学者综合征患者,他们或绘画、或写诗、或创作畅销书,有的还发行了一整张的原创音乐专辑。

正如特雷费特医生阐述的,学者综合征患者并非单纯的“书呆子”“怪才”或者“装模作样的专家”。他们面临着不计其数的挑战,而且这些挑战往往重大而持久。在此,他十分明智地强调了学者综合征患者的家庭对其持续不断的精心照顾与教育的重要性。

2004年夏天,我有幸与特雷费特医生有过一次私人会面,当时纪录片《脑人》(Brainman)正在拍摄之中。就是在那个时候,25岁的我第一次被诊断为阿斯伯格综合征,这是一种温和、高功能化的自闭症。在我们的面谈中,特雷费特医生确诊我也是一名“学者综合征患者”。此次会面自然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从那以后我们开始定期通信。2006年,当我的第一本回忆录《星期三是蓝色的》(Born on a Blue Day)出版时,特雷费特医生为它欣然作序。事实证明,他的许多观点与洞见,都对我的第二本书《我的IQ150》(Embracing the Wide Sky)的准备与写作颇有启迪与益处。

如特雷费特医生在本书中提到我时所言,我目前正在写作自己的第三本书,是一本小说。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时都会大吃一惊,这或许是因为人们还从没听说过一名自闭症患者可以写出虚构文学作品。我在回忆录中曾提到,相比小说,童年时期的我更喜欢看一些非虚构的作品,比如百科全书和辞典。但人总是会变化的,学者综合征患者也一样。科学家们现在知道,我们与生俱来的大脑并不像以前所认为的那样,从我们出生后就一成不变,而是在我们整个人生中持续变化着的。正因如此,我学会了在讲话的时候注视着对方的眼睛,学会了理解对方的肢体语言,也学会了如何讲笑话。学者综合征患者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会像囚徒一样被困在这个特殊疾病的枷锁里。

学者综合征能带给“正常”的心灵什么启示呢?答案有很多。当阅读本书中对那些世界著名的学者综合征患者们的美妙描写时,我们发现,相较于不同点,他们与“普通”人之间具有更多的共同之处。科学界和媒体的讨论往往集中在学者综合征患者和正常人心智之间的差异,而忽略了许多重要的共性。实际上,学者综合征患者的能力并非依靠超级计算机一样的思维过程,也不是依靠完全的机械式学习,更不是某种遗传性怪癖导致的。相反,它们显然依靠的是人类诸多品性的共同作用:激情、奉献、热情和爱。

鲜少有人想要或能够学习背诵π小数点后的22 514位数,抑或绘制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标细节,又或者记住1.2万本书里的内容。人生而不同。特雷费特医生没有目瞪口呆地揪着这些特殊技能不放,而是更关注这些能力背后的个体,并向全世界发出了这样的信息:这些特殊能力最重要的根源,是一个充满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过程。只有考虑到学者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背景,我们才能更充分和正确地理解他们所拥有的天赋。

非常感谢特雷费特医生近50年来极具价值和启迪性的工作。现在,越来越多像我一样的学者综合征患者,在科学家对这些能力的相关研究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此外在许多领域,学者综合征患者也正在为他们所处的社会作各种实质性的贡献。而最重要的是,这种对学者综合征患者表现出的更为深刻和人道主义的欣赏,不管采用的具体形式如何,都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这个世界上的每一种心智。自序 「天才」和「低能」竟能矛盾共存

金·皮克,电影《雨人》原型,能记住1.2万本图书的内容,可谓人类记忆领域的珠穆朗玛峰。他的记忆能力像无底洞一般,囊括了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涵盖历史、地理、文学、音乐、体育、科学和宗教,并且远远不止于此。他就像是一部活体谷歌。然而在他的童年时期,人们建议他的父母把他送到社会福利机构去。一名医生甚至建议(1)对他实施前额叶白质切除手术。

马特·萨维奇(Matt Savage)无法忍受任何噪音,讨厌被别人当成孩子一样抚摸。但他在6岁半时,很快精通了钢琴弹奏,并在8岁那年录制了他的第一张爵士乐CD。现在,马特是举世公认的“爵士乐莫扎特”,该称号由著名爵士乐音乐家戴夫·布鲁贝克(Dave Brubeck)亲自给予。17岁那年,他成为了马特·萨维奇三重奏乐团的领袖,在全球各地举办音乐会。最近,他已录制了自己的第8张CD。

莱斯利·莱姆基(Leslie Lemke)是一位失明人士,患有严重的认知障碍和脑性瘫痪。然而,他在14岁时第一次听到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Tchaikovsky’s Piano Concerto No.1)后,就完美无瑕地重奏了那首曲子。此前他从未上过任何音乐课程,可谓一名不折不扣的音乐天才。

乘坐直升机在伦敦上空俯瞰了15分钟后,斯蒂芬·威尔特希尔(Stephen Wiltshire)经过为期5天的马拉松式绘图后,最终制作了一幅长达4米的素描图,其精确度令人叹为观止,完美呈现了伦敦7平(2)方英里内的每一栋建筑、每一条街道和每一扇窗户。3岁那年,他被诊断患有自闭症。然而,在8岁时展现出绘画方面的惊人天赋后,他被一名主流艺术评论家称为 “天赋异禀的小火箭”。斯蒂芬曾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了大英帝国勋章,现在的他在伦敦的皇家歌剧院拱廊拥有专属画廊。

这些非凡的人士,以及本书中将继续讲述的其他类似群体,都患有“学者综合征”。这是一种罕见但非凡的疾病,在这种病症之下,难以置信的“孤岛天才”技能和某些残障一起,在同一个人身上醒目又和平地共存着。

1962年,我遇到了我的第一位学者综合征患者。我被他这种神奇的病症深深地吸引了,完全不知道该对此作何解释。至今,我对这个神经科学史上的奇迹和谜团仍感到十分好奇。这本书记录了我与这个非凡群体及其同样非凡的家庭和照顾者们共同走过的47年旅程,并总结了我在这段罕见的关于学者综合征患者心智探究之旅中一路走来的所见所得,而这也正是我研究的动力和出发点所在。同时,本书也是对学者综合征患者世界的一次探索,随着对学者综合征患者的病症了解越多,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也就越多。在这个过程中,我见证了那些学者综合征患者护理人员的信念、无条件的爱、耐心、乐观和辛勤付出,他们不仅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也发自内心地关怀着这些患者。在研究人类大脑环路的同时,我还学到了同样多的关于人类心灵的东西。

1988年,电影《雨人》描绘了雷蒙德·巴比特(Raymond Babbitt)的许多惊人天赋,引起了全世界对学者综合征的极大关注,并让“自闭学者”(autistic savant)这一术语家喻户晓。在电影问世之前,除了偶见于某篇杂志文章或电视新闻剪辑中的“不得了,快看看!”栏目,大众对这种罕见但非凡的疾病还知之甚少。

学者综合征患者的惊人天赋诚然值得关注,但他们所得到的不应仅仅是“不得了”式的猎奇一瞥,我们还理应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即“世界是平的”,所有人在大脑能力与功能上都应该是平等的。为此,本书将带着你摆脱“不得了”的认识,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拥有超凡天赋的特殊群体。我们要超越猎奇的心态,因为一个大脑功能模型,包含记忆在内,只有能囊括并完全解释这种超能与低能在同一个人身上矛盾共存的现象,才能算是完整的。可以说,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地解释学者综合征,那我们就无法完全解释自己,也无法真正地理解我们自己的全部能力。

从1962年遇到我的第一位学者综合征患者开始,我就感觉这种同一个人身上超能与低能共存的悖论,总是与不可思议的记忆能力相联系。它为研究人类大脑天赋、智力、记忆,甚至可能包括创造力,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窗口。此外我也感觉到,从这段引人入胜的旅程的起点开始,学者综合征就将对发现和挖掘人体内蕴藏的切实且重要的潜能,有着巨大的影响。我相信,我们所有人都拥有这种“内在学者”(inner savant)的能力。这本书将为你解释我是如何,以及为何会得出这些结论的。

你将在本书中逐一见识并长久铭记的许多学者综合征患者,他们身上都表现出极为典型的基础疾病(如自闭症或其他发育障碍)与特殊才能或天赋的结合。而且,这些才能或天赋与基础疾病联结或叠加在一起,水平往往极高。这是最常见的学者综合征类型,且如前文所述,其影响和意义重大。事实上,他们正是我在研究学者综合征早期时遇到的患者类型。

20世纪90年代中期时,我遇到了我的第一位“获得性”学者综合征患者(acquired savant)。他们先前都是一般神经状态人(即通常所说的“正常人”),没有特殊的先天技能,但在经历一些中枢神经系统意外损伤,如头部损伤、中风或进行性痴呆后,出乎意料地出现了类似学者综合征的才能,该能力有时水平极高。这种情况的存在,让我更加坚信其预示着所有人体内都隐藏着巨大但未经开发的潜能,即一种内在的学者能力。举例如下:一名54岁的建筑工人,此前没有任何艺术爱好或天赋,在一次中风之后突然兴趣大变,成为了一位造诣极高的诗人、美术家和雕塑家。12位患有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以下简称FTD)的老年人,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出了美术或音乐创作方面的能力,其中几位水平相当惊人。但他们所有人在患病之前,从未表现出相关的兴趣或天赋。一名54岁的外科医生被闪电击中后幸存了下来。经过几个星期的轻度记忆障碍之后,他开始逐渐痴迷古典音乐,这在事故前从未显现过。他学会了弹奏钢琴,因为他的脑海中始终萦绕着一段挥之不去的旋律,随后,他把脑海中的旋律写成了一首奏鸣曲。现在,他已然成为了一名专业的钢琴家,而他的医学技能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一名40岁的励志演讲者在跳进浅水池时,不慎遭遇严重脑震荡。康复之后,他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弹奏钢琴和吉他,而受伤前他对这些技能一窍不通。现在,他专职为电影合成音轨,并以专业表演为生。除此之外,他的脑震荡没有留下其他任何后遗症。一名中年妇女在中风完全康复之后,说话时带上了一种非常明显的外国口音,而她此前根本没有去过那个国家。

随着深入阅读本书,你将会发现更多类似有意思的案例。它们所提出的终极挑战,当然是如何在不经历中枢神经系统意外的情况下,把人体内这种休眠的潜能挖掘出来。本书后半部分的章节中介绍了一些这样的技法。

同时,本书还包含了一些我称之为“突发性学者综合征”(sudden savant syndrome)的案例。在这些案例中,某些一般神经状态人在没有经历任何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情况下,突然领悟了某种天赋,而且没有因为得到新技能而付出任何代价。例如,一名30岁的律师尝试学习弹奏钢琴,而在短短几秒钟之后,他突然“知道”了音乐的规则,像一位炉火纯青的音乐家一样开始弹奏,他自己和他的朋友们都为此震惊得目瞪口呆。类似的顿悟也发生在另一位年轻人的身上,他在没有接受任何专业训练的情况下,突然就能像一位音乐大师一样弹奏吉他。现在,他已能进行专业的表演。

无论是自闭学者、获得性还是突发性学者综合征,其核心问题是“他们是如何做到的?”自122年前,约翰·兰登·海顿·唐医生(John Langdon Haydon Down)于1887年首次描述了这一令人困惑的病症后,研究者一直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截至目前,我们仍未找到决定性线索。在本书第一部分“探索学者综合征患者的心智”中,我专门论述了这个重要问题,并总结了迄今为止我们在解释自闭学者、获得性和突发性学者综合征上,已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对于养子莱斯利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却在音乐上无师自通,梅·莱姆基(May Lemke)有自己的解释。在1983年的《60分钟》(60 Minutes)栏目的一期节目《天才》(Genius)中,很多人都记得,她是这样解释莱斯利的特殊音乐天赋的:“好吧,我认为,莱斯利大脑的某一部分,掌管音乐的那部分,被单独保留了下来——因为莱斯利的大脑受损了——但我想,他大脑掌管音乐的那部分,被完美、健康、奇妙地保留了下来。正因如此,莱斯利拥有了获得某种天赋的可能,并切实得到了它。”正如你将看到的,梅的解释虽然没有用到非常专业的科学术语,但表达的意思相当准确。在本书下文概述的相关研究中,证明了在学者综合征患者大脑的某些区域,为弥补其他区域的受损而重新连接和修复的过程。研究者称之为“反常性功能提高”(paradoxical functional facilitation),这是个比梅·莱姆基所述更高级的术语,它描述了一种“补偿性”或者所谓的“释放”现象。该现象是大脑可塑性的一个绝佳例证。大脑可塑性是一个很新的概念,而且最近才获得科学界的青睐。

这是一个令人十分兴奋的时代,我们将在努力解释学者综合征的研究中跨出伟大的步伐。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新的成像及相关技术首次允许我们研究大脑功能,而不仅是大脑结构。这种功能成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且适时的窗口,帮助我们深入学者综合征患者的大脑,更清晰、更复杂、更实时地了解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第二,新增的有效病例提供了充足数量的对照组做比较,而不是仅凭奇闻轶事或单一的个案描述。本书报告了这些新的发现和案例,并探讨了神童、天才以及他们的特殊天赋,与学者综合征之间的关系。

第三,学者综合征研究总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有多少隐藏的大脑潜能和记忆容量,埋藏在我们每个人体内?人们一直想知道,如果学者综合征患者可以征召并利用未受损的大脑能力,来补偿大脑中其他区域的功能障碍或损伤,那么我们所有人是否都有这样一个未开发的脑能储藏库?过去几年,随着“获得性学者综合征”的发现,学术界有了更多的动力、紧迫性和可能性来解决这个问题。

获得性学者综合征,指原本没有表现出任何特殊技能或能力的正常(一般神经状态)人,在遭受头部损伤、中风或其他脑疾病或障碍之后,突然发展出了美术、音乐或数学方面的技能,这些技能有时能够达到十分惊人的水平。这些案例提高了这样一种可能性:我们每个人的体内都埋藏着一个正在休眠的“小雨人”。如果真如此,它还涉及如何在没有遭受头部损伤、中风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情况下获得这样的休眠潜能等相关问题。本书基于最新的案例、发现和技术,也着重探讨了这些疑问。

第四,世界上还存在这样一种奇怪而引人注目的现象,即那些令人惊叹的学者综合征患者似乎“懂得他们从未学过的东西”。例如,莱斯利一生中从未上过任何音乐课,而且他双目失明也没法阅读乐谱。但据见过其本人并听过其演奏的专业音乐家们所说,莱斯利似乎与生俱来、本能地懂得“音乐规则”。一位经验丰富的音乐教授在谈论马特时也如此说过,“他似乎知晓某种超越自身存在的东西”。其他一些杰出的学者综合征患者,在没有受过相关熏陶或专业训练的情况下,也天生“懂得”音乐、美术、数学或日历计算的规则。他们似乎自带着预设好的载有音乐、数学或美术芯片的软件一样。正如你将在本书中看到的,这种先天知识在神童和天才身上也同样存在。

懂得或记忆自己从未学过的新事物的能力,我称之为“遗传记忆”(genetic memory)。它是知识的遗传性传递。是否我们都有这样的知识或遗传技能,它可能像备份系统一样存储在我们大脑里,以备我们受伤时调用,并且只有在受伤后才会浮现出来?难道卡尔·荣格的假说是对的吗?他认为,我们自出生以来就遗传了先人的某些东西,包括遗传性状、信仰、习俗和才能等,并称之为集体潜意识。新(3)兴的表观遗传学领域的科学家们认为,表观基因可能是为细胞中更加严格不变的DNA“硬件”进行编程和提供指导的“软件”,它们可能正是学者综合征患者(以及神童)与生俱来的遗传知识与记忆背后的形成与传递机制。

因此,新的学者综合征患者案例、新的技术和新的见解,造就了今天这个激动人心且充满机遇的时代,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种非凡的病症,并探索其所带来的一切深远影响。这些影响不仅关乎学者综合征患者,更关乎我们所有人。

最后,我想在本书中提及一个我先前在《非凡的人:理解学者综合征》(Extraordinary People: Understanding Savant Syndrome,2006)一书中不曾涉及的重要部分,即本书的第四部分。这部分的章节将为那些家长、教师,以及其他想知道在遇到这一特殊群体时该如何与之正确相处的人,提供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这些章节概述了一些特殊技巧,教人们如何“训练其天赋”,以便最充分地挖掘他们的优势和潜能。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我分别邀请了3位音乐、美术和数学方面的专家,他们无私地分享了自己在学习和努力的过程中用到的策略和技巧。

因此,这本书并不仅仅是关于学者综合征,它更探讨了学者综合征患者所展现的潜能是否可能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体内,尤其是随着有关“获得性学者综合征”和“遗传记忆”的最新发现,更加支持了这种可能性。此外,新的技术也让我们得以进一步探索这种可能性,而且这种探索已经在进行当中。一些新的发现表明,人类的大脑在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可塑性,比传统医学观点认为的要强得多。学者综合征为大脑的可塑性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它证明,大脑在遭受损伤后有自我重连和重构的能力,该过程要么通过遗传机制,要么通过损伤或者疾病完成。此外,鉴于大脑的可塑性,我们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和恢复的能力,也有了更为乐观的看法。所有上述观点的重大意义和积极影响,都促成了神经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

在与学者综合征患者们同行的道路上,我在认识大脑及其非凡而令人敬畏的能力方面获益匪浅。所有这一切的出发点,当然都源自科学上的兴趣,但这一路走来,我还学到了同样多的有关心灵的东西。爱、乐观、耐心、信念、坚韧、支持和接纳的力量,是它们塑造并充分实现了人的潜能,无论那个人是谁,无论他(她)的潜力有多大。此外,我也从这些非凡的人身上学到了一些有关我自己的东西。因为他们,我对探究和内省有了独特的体会;如果不是他们,我将永远没有机会学到这些东西。

阅读这本书将会对你有同样的作用。当然,你将在此了解学者综合征患者的心智和他们的世界,从而对这群非凡的人及其卓越的天赋心生敬佩与欣赏。但我更希望本书也能触发你对学者综合征背后意义的探究和内省,甚至学会如何更好地挖掘埋藏在我们每个人体内的休眠潜能。

人类的大脑容量如此庞大,大脑功能如此错综复杂,但我们对这二者知之甚少。我们的探索之旅才刚刚开始,但新的科学和技术,以及对学者综合征、神童和天才更为严谨的研究,将推动我们更好地了解大脑和人类的潜能。

我希望,这段深入学者综合征患者心智和世界的旅程,不仅让你对学者综合征患者本身感到兴奋和启发,也将让你对我们自己以及我们每个人身上的可能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1) 前额叶白质切除术(lobotomy):一种神经外科手术,手术时医生会切断联系大脑前额叶和大脑其他区域的绝大多数神经纤维。这是世界上第一种精神外科手术,术后患者往往会丧失精神冲动,表现出类似痴呆、弱智的迹象。这种手术在20世纪70年代后逐渐被医学界舍弃。——译者注(除特别说明外,本书其余注解均为译者注)(2) 1英里=1.6093千米。(3)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指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的可遗传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导言 开启一段研究「孤岛天才」的非凡之旅

我与学者综合征患者的非凡之旅,始于1962年7月2日(最近,一名擅长日历计算的学者综合征患者告诉我,那是个星期一)。那天也是我作为一名新晋精神科医生开始工作的第一天。

实际上,我是镇上的一名新医生。彼时我刚刚结束麦迪逊大学医院精神科住院医生的实习期,加入了威斯康星州奥什科什附近的温纳贝戈心理健康研究所的医疗团队。我的任务是在那儿新开设一个儿科诊室。47年前,就是在那个儿科诊室里,我遇到了我的第一位学者综合征患者。

新成立的儿科诊室从当时温纳贝戈心理健康研究所800多名住院患者中,选出了30名18岁及以下的患者。他们都是具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大多被诊断为自闭症。他们全部患有严重的残障。

其中有4名年轻人立马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正是他们,开启了这段关于人类心智及其神奇能力的非凡之旅。约翰(John)是一个正值青春期的小伙子,能够记住整个

密尔沃基市的公交系统。他知道每一条线路从头到尾的所有站点,

一名公交车司机因此评论道“你比司机更了解这些路线”。约翰

经常带着一个被剪成城市公交车前玻璃窗形状的硬纸壳,在儿科

诊室附近游逛。他在一张纸上记下了无数街道的名称,然后把它

卷起来,通过随时转动它来改变上面的目的地,就像公交车前方

显示下一站目的地的显示屏一样。最近,我对这个小伙子进行了

回访,现在他已经60多岁了。你将在本书第29章看到他是如何

将自己超凡的记忆能力,用于一项非常有意义和富有成效的工

作。另一位患有自闭症、失语和严重认知障碍的男孩,可以在只

瞥一眼桌上的500块拼图(画面朝下)后,仅靠对其几何形状的

记忆,以缝纫机一般的精度、动作和节奏,将它们复原。他在全

过程中完全不需要图片的辅助。第三位年轻人是一本行走的“历史上的今天”日历。我记得,

他每天早上都会考我,历史上的今天发生过什么。我曾试过在头

一天的晚上突击复习,以应付我的每日测验。但在他对每日历史

事件的庞大记忆库面前,我总是落败的一方。还有一个小家伙,在篮球罚篮时,准确度堪比罚篮机。他每

次都把自己的脚踩在罚球线上完全相同的位置,保持完全相同的

举球方式,每一次发出的篮球运行轨迹也完全相同。由于罚球线

离篮筐的距离不变,他通过使用相同的动作,将球扔在同一运行

轨道上,永远弹无虚发。2009年,当看到纽约罗切斯特一位名叫贾森(Jason)的自

闭症少年,在第一次参加的本赛季篮球总决赛上,用4分钟的时

间投进了6个三分球时,我想到了这个孩子。“热得就像一把手

枪。”他说道。视频中,队友们把贾森抬到肩膀上,整个球场的

观众山呼海啸一般。这个视频感动了整个国家。他的教练哭了,

很多观众也哭了。

我被这些矛盾共存的“孤岛天才”深深震撼了。是的,我称之为“孤岛天才”,因为他们就像漂浮在严重心理障碍之海中的孤独岛屿。怎么会这样?这怎么可能?他们怎么做到的?这对整个大脑功能和隐藏的潜力,意味着什么?也许,它们也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体内?当时我对自己提出了这些问题,并追寻至今。

有意思的是,在一个世纪以前的1887年,J.兰登·唐医生也有与我一样的触动。时为伦敦厄尔斯伍德救济院医生的他,在自己的30年职业生涯中,也曾遇见了集低能与超能于一身的患者。唐医生因为描述了一种精神发育迟滞类的疾病,即现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唐氏综合征”,而为世人所熟知。他在厄尔斯伍德工作了30年,目睹过成千上万患有形形色色的发育障碍和智力迟钝的孩子和成年人。1887年,唐医生在伦敦医学学会的一系列讲座中,对自己漫长职业生涯中所见所闻的患者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总结。

在其中一篇名为《论童年和青年时期的一些心理影响》(On Some of the Mental Affections of Childhood and Youth)的演讲中,唐医生与同行们分享了一些他所接诊过的超常患者,像我一样,那些患者引起了他的强烈关注。其中有一位这样的患者,他能建造结构精巧的船只,还能逐字逐句背诵复杂的文章,但却完全不理解自己背诵的任何一句话。还有个男孩能一字不落地记住《罗马帝国衰亡史》(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甚至可以倒背如流。另外一些孩子则可以牢牢地记住过去发生的所有事件和日期。一个孩子可以记住伦敦每个糖果店的地址,并说出自己每次造访的日期;另一个孩子可以说出救济院里每个人到来的日期;还有一个孩子知道所有住院患者的家庭地址。

还有一些算术天才也非常显眼。一名12岁的男孩,可以在写下题目的瞬间准确计算出一个三位数乘以另一个三位数的答案。唐医生称之为“闪电计算”。和现在的情况一样,唐医生报告的案例中也有一些音乐方面的孤岛天才。一名男孩在观看完歌剧后,可以分毫不差地回忆起所有的咏叹调。还有一位患者能够在不借助时钟的情况下,完美计算出刚刚度过的时间长度,我们现在也经常遇到这种能精确计时的病例。

总而言之,唐医生在30年的临床实践中遇到过10名类似的独特患者。现在表达贬义的“白痴”一词,在当时是被广泛用于描述IQ低于25的智力障碍者的科学术语。然而,这10个人身上所具备的某些超凡的知识和能力,与其整体上的低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因此,唐医生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新的术语。他把“白痴”一词与法语单词“savoir”(意为“知道”)结合起来,命名为“白痴学者”(idiot savant)。现在,由于某些可以理解的原因,这个词已被弃用,而代之以“学者综合征”。

在自己诊室遇到了4名学者综合征患者之后,我开始研究当时已有的关于这种非凡而罕见疾病的文献。正是在那次研究中,我找到了唐医生的毕生心血。我发现在1887—1962年间,全世界只有寥寥几份零散的案例报告。但有意思的是,所有这些报告中提到的超凡技能一般只归于5个领域:美术、音乐、日历计算、闪电计算和机械或空间技能,而且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是男性,甚至唐医生也特别提到了这种不寻常病症中的女性缺席现象。此外,所有报告都提到了伴随这些特殊能力或技能出现的,往往还有超凡的记忆能力。唐医生将这种记忆称为“言语黏附”,因为患者似乎无法理解自己庞大记忆库中存储的大量知识。

随着我继续留在儿科诊室工作,出于兴趣,我继续研究着学者综合征,其中让我尤为着迷的,是它和自闭症之间的关系。我对自闭症的兴趣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我尚未成为精神科住院医师、还在医学院念书的时候。这个兴趣产生的契机,是因为那时我有幸与自闭症“教父”莱奥·坎纳医生(Leo Kanner)交流互动。1944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坎纳医生在发表的一篇经典文章中,第一次对早期小儿自闭症进行了准确描述。他的描述,无论从清晰度、准确度还是灵敏度方面而言,后人都无出其右。坎纳医生在麦迪逊大学担任一学期的客座教授期间,我得到了聆听其教诲的宝贵机会。

由于头脑中谨记着坎纳医生对早期小儿自闭症的描述,因此,当我在一些帅气的孩子身上遇到这种令人困惑的疾病时,立即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这些来到我诊室的孩子,是如此专注、如此冷漠,又如此沉默,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一个神秘世界里。他们有的喜欢连续几个小时地盯着旋转物的顶端,或转动的三轮车车轮;有的拥有奇特且强烈的仪式化行为和惯例;有的走路必然踮起脚尖并按照特殊的步态,或在大厅里旋转不停。他们和别人几乎没有任何眼神接触,没有情感需求,也从不付出感情。他们有的自出生起就显现出上述所有症状;有的已经正常发育,活泼好动,十分健谈,但突然间,他们会令人惊讶地退回到自己沉默隔离的虚拟世界,甚至我在诊室里四处走动时,都完全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这与我在培训期间造访其他机构的唐氏综合征诊室的经历完全不同,唐氏综合征患儿能够四处爬行、伸手、理解他人的言辞,会兴高采烈地对待来访的客人。

当我开始在我的儿科诊室工作时,科学界正流传着一个非常残酷的说法,且经常白纸黑字地将这种名为自闭症的灾难性疾病,归咎于所谓的“冰箱母亲”。但在我看来,我诊室里所有自闭症儿童的母亲,和我在路上遇到的所有母亲一样温暖、有爱和担当。我从未见过所谓的“冰箱母亲”。因此从1970年起,我开始对小儿自闭症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我收集了当时在威斯康星州能找到的所有病例,共找出了270例,并从中得出每万名儿童的发病率约为4.5例的结论,这个概率与当时英国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研究报道的相符。

其中最令我惊讶的是,我发现那些早期小儿自闭症患者父母的年龄和教育水平,明显高于本次研究对象中其他类型发育障碍患儿的父母。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此前我认为,坎纳医生指出的类似结论可能是因为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遇到的样本,比我接触的更多来自乡村的样本,整体受教育水平本身就更高一些。但事实证明,无论在坎纳医生还是在我接触的总样本中,更大的年龄和更高的教育水平,是区分早期小儿自闭症与其他类型自闭症或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2009年,在威斯康星州一个类似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中,门纳(Maenner)、阿尼森(Arneson)和德金( Durkin)也得出了同样结论。

可以肯定,除了这些变量,我发现没有证据能证明,我诊室里的这些患儿母亲会是所谓的冷漠残酷的“冰箱母亲”。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有机会见到并结识这些自闭症患儿的父母,根据我与他们的后续联系,我认为他们与世界上任何地方任何群体的父母一样,内心充满了爱、温暖、关怀和责任感。

1964年,温纳贝戈心理健康研究所的负责人离开了自己的岗位,平调到夏威夷的一个类似机构。我当时也正计划离开温纳贝戈,回到我实习过的俄勒冈州西北部,但院长职位的空缺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当时整个美国的心理健康运动正处于伟大复兴之中。这场运动背后,约翰·F.肯尼迪总统和美国国会提供了最大的支持和动力,他们显著地提高了全国心理健康项目的资金预算。其中一部分专项资金,也惠及了威斯康星州和温纳贝戈市。结果,整个州乃至整个国家的儿科诊室,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与重视。

正因如此,我留在了温纳贝戈。1964年5月,我接受了“代理”院长职位,并且一任就是15年。但是,即使承担了管理整个医院的职责,我仍然对儿科诊室保持了一贯的特别关注。然而我对学者综合征的科研兴趣,虽然还留存心中,却在很大程度上被许多其他优先事项挤到了一边。遇见“奇迹”:学者综合征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1980年6月,莱斯利·莱姆基和他的养母梅·莱姆基来到我们所在的威斯康星州丰迪拉克市。他要在古德里奇高中小剧场举办一场音乐会。当月是威斯康星州的养父母致敬月,梅和莱斯利受邀为歌颂梅作为养母照顾莱斯利的英勇事迹和鼓舞人心的不懈努力,举办一场特别的音乐会。莱斯利是个早产儿,一出生就被生母遗弃了。他患有早产儿盲症,接着又发展成严重的青光眼,最后不得不在出生后的前6个月,手术移除了两只眼睛。手术又给他留下了一些并发症,使得他饱受疾病的困扰。密尔沃基县社会服务部门之所以选中梅,是因为身为护士和家庭教师的她在照顾残障儿童时表现出的超凡技巧与爱心,得到了极高赞誉。

接到密尔沃基县社会服务部门的电话时,梅52岁,已成功抚育了自己的5个孩子。当社会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把莱斯利送到梅面前,为他寻求爱与庇护时曾提醒梅说,莱斯利可能将不久于人世。“你可以把莱斯利送过来,”梅说,“但他绝不会死。”毫无疑问,莱斯利活了下来。梅教他如何吞咽食物;把他和自己绑在一起,循序渐进地教他走路。在莱斯利八九岁时,梅手把手地将他的双手放到特意为他买的钢琴上,带着他演奏一些简单的英文乐曲。很快,莱斯利就学会了弹奏并演唱那些乐曲。

我并没有出席那场音乐会,但我的女儿乔妮(Joni)去了。那天晚上,她回到家里,跳进房门,大声宣布说:“爸爸,我见证了一个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你看到什么了?”我问道。“我看到一个认知严重受损的年轻人,他从来没有上过钢琴课,但可以凭记忆演奏各种古典、宗教和流行音乐,就像一位炉火纯青的钢琴家一样。”接着,乔妮讲了一个故事。梅和丈夫乔·莱姆基(Joe Lemke)曾观看过一部电视电影,叫《琴韵心声》(Sincerely Yours),它的主题曲是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当时,莱斯利也在一旁听着。当梅和乔上床休息后,梅半夜突然醒了过来,听到他们看电影的那间起居室里传来了美妙的音乐声。她起床查看,发现莱斯利坐在那里,完美地弹奏着那首他刚刚第一次听到的钢琴协奏曲,从头到尾,无懈可击。

我告诉乔妮,那的确是一个奇迹,但也是一种称为学者综合征的疾病。

参加这场音乐会的,还有一组来自绿湾的电视台工作人员。因为对自己看到的一切感到非常惊讶,因此他们把录影带交给了作为本地心理健康专家的我,并想知道这个非凡奇迹的背后是否有什么科学解释。我告诉他们莱斯利的音乐技能的确惊人,并且再一次地,我告诉他们,这是一种被称为学者综合征的疾病。那次会面中碰巧还有几位通讯社的记者在场,他们当天就把梅和她那位非凡的养子莱斯利的故事发往了美联社。很快,莱斯利和梅感动了整个美国,并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圣诞节期间的一个晚上,沃尔特·克朗凯特(Walter Cronkite)在他主持的《CBS晚间新闻》(CBS Evening News)节目上,说了这样一段结束语:“这是一个欢庆奇迹的时节,这是一个属于这个节日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年轻人、钢琴和奇迹的故事。”

这个故事也受到了其他电视节目的青睐。《难以置信》(That’s Incredible)栏目组制作了一期非常感人的故事,许多看过那期节目的人至今仍记得那种温暖的感觉。之后,还有《唐纳休秀》(Donahue)、奥普拉·温弗里(Oprah Winfrey)《早安芝加哥》(AM Chicago)、里吉斯(Regis)和凯茜·李(Kathie Lee)《早间秀》(The Morning Show)等其他许多电视节目、音乐见面会和纸媒报道。

1983年10月,《60分钟》播出了一期名为《天才》的节目。它的主角是3名学者综合征患者——“1位音乐家,1位雕塑家和1位魔术师”。直到今天,我在关于学者综合征的旅行演讲中,还能发现许多记得那期节目的观众,其中令他们印象最深的正是莱斯利和梅。他们经常这样问我:“莱斯利·莱姆基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在本书的第7章中,我将回答这个问题。

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也是那期《60分钟》栏目的观众之一。他被那名残障少年及其令人震撼的能力“感动得热泪盈眶”。就在那一刻,他决定在那部关于学者综合征的非凡电影——也就是《雨人》中扮演那名患者。

1988年,电影《雨人》荣获4项奥斯卡奖。该电影在首映的头101天里,对观众关于学者综合征和自闭症的教育作用,完全超过自唐医生第一次以此为主题发表演讲以来的101年里所能产生的任何作用。这部电影的极大魅力和卓越成功,使得“自闭学者”一词变得家喻户晓。由于我参与了《60分钟》的节目,加上当时我正在写作《非凡的人》一书,《雨人》的执行制片人打电话问我是否愿意审查该剧本,因为好莱坞想要拍一部真实——用比尔·科斯比(Bill Cosby)的话说,“正确”——的电影,所以他们希望更谨慎地完成这部电影,以免对残障人士家庭及其照顾者有任何冒犯。事实证明,他们在这方面的意愿是非常真诚的。这部电影虽然不是根据某一位特定患者的故事改编,但却以雷蒙德·巴比特的名字,综合性地创造了一个非常真实感人的学者综合征患者形象。有关这部电影的制作、意义及影响,本书第19章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雨人》将学者综合征醒目地显示在国家和国际的荧屏上。人们对学者综合征的兴趣以及学者综合征的曝光度,都显著提升了。这其中也包括了对阿朗佐·克莱蒙斯(Alonzo Clemons)及其作品的兴趣,他是出现在《60分钟》栏目里一名非常有天赋的雕塑家。我的第一位“获得性”学者综合征患者

阿朗佐·克莱蒙斯是我遇见的第一位获得性学者综合征患者。获得性学者综合征现象,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发现。正如你将看到的,它彻底而明显地影响了我的学者综合征之旅,因为它如此有力地佐证了我所坚信的一个观点,即我们所有人的体内都隐藏着无穷的潜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