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微课版 第四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4 08:16:10

点击下载

作者:石本仁 谭小平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会计学原理(微课版 第四版)

会计学原理(微课版 第四版)试读:

内容提要

本书是依据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及其贯彻实施过程中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以及后续新修订的或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全面“营改增”后颁布的《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等编写而成的。全书分为11章,包括:会计的性质与目的;账户与复式记账;会计循环;收入、货币资金与应收款项;生产成本、销售成本与存货;长期资产与投资;负债;流转税与所得税;所有者权益;财务报表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工商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金融学等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会计从业人员参考用书。

总序

会计对经济的发展虽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深层次上来看,会计的发展始终依赖于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就是为满足国企改革的需要而启动和展开的,是我国体制转轨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建设(马骏,2005)。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是一种渐进和稳健的方式,这就决定了我国会计制度的变迁也只能是渐进的,即逐步推进、分步到位。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点燃了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导火线;而现代企业制度和资本市场的建立则引发了我国的会计风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使我国会计制度进一步向国际惯例靠拢。2006年2月,财政部出台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经济与会计变迁中,会计的职能与角色也随之演化。

一、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是点燃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导火索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以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为全党的工作中心。我国建国30年来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活力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加强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的要求不相适应。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成为当务之急。基于这样的政治与经济背景,为适应经济环境变革的需要,一系列相关的法律制度与政策出台了。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80年9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由此拉开了我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经济改革的序幕。

会计制度改革是经济发展与经济环境变迁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为保证和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保证和促进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财政部于1980年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当时涉及面广、影响大、会计业务相对复杂且具有普遍性的《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修订。此后,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财政部先后于1985年和1988年对《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了两次重大的修订。修订的重点内容是调整与增加会计科目和改革会计报表,使其满足经济体制改革对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这些企业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其经营方式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营企业大不相同,其会计核算的要求也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国营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大相径庭。为适应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需要,财政部于1985年正式发布并实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中外合资经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计制度,它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迈开了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的步伐。实际上,它是我国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乃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制度模式进行的一次积极的探索,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先导。

二、现代企业制度和资本市场的建立是引发我国会计风暴的基本动因

我国虽然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完善,但是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和管理模式并没有根本性改变。时至1989年的会计制度改革,我国会计核算规范主要是国家统一发布的,按各种所有制形式、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这种会计制度模式已日益显露出其局限性和不适应性。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对会计制度的全面改革提出了越来越紧迫的要求。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以及13个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简称“两则两制”,并于1993年7月1日起实行。故1993年被称为掀起“会计风暴”之年。《企业会计准则》在借鉴和参考国际会计经验,总结我国会计核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改革了会计等式,即将我国传统会计中应用了30年的会计等式“资金占用=资金来源”改为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明确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规定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方法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写要求等。13个行业会计制度则一改以往我国按照所有制成分,分不同部门或行业来设计和制定会计制度的模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各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同特点及不同的管理要求,将国民经济各部门划分为若干个行业并分别制定会计制度,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体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股份制也悄然出现于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之中。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50多万元。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延中实业等几家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批上市公司。1991年4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为推动股份制试点工作的健康发展,规范上市公司会计核算及其会计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1992年5月制定并发布《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这一会计制度一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制度模式,是一次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成功探索。1993年6月底,证监会又发布与修订多项《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以规范公开发行股票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业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财政部于1998年1月制定并发布《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需求,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99年10月31日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新修订的《会计法》突出强调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进一步加强会计监督的要求,并进一步完善了会计核算规则。为了配合新修订的《会计法》的实施,规范企业财务报告,保证会计报告的真实与完整,财政部于2000年12月制定并发布《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在总结现有会计制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规定了统一的确认和计量标准,促进了我国会计核算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充分协调。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会计制度进一步向国际惯例靠拢

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对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政治体制和价值观念的改革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我国会计制度形成了“刚性约束”,并使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得到了摆脱(温美琴,2002)。诺斯曾指出,制度变迁中存在较强的路径依赖,人们过去的选择往往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沿着既定的路径,制度变迁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也可能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往下滑。要从既定的路径中摆脱出来,就必须引入外生变量。加入WTO正是我国会计制度变迁中的外生变量,为我国会计制度从传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变迁路径中摆脱出来提供了机会,同时进一步加速了我国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进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资本市场得到快速发展,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而全球经济一体化与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迅猛发展则要求作为国际商业语言的会计提供具有国际可比性的会计信息。正是基于这样的经济背景,为适应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要求,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对外开放,以及实现我国会计标准国际化的需要,2006年2月,财政部出台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这次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组成。该会计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2008年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执行;2009年,在所有中型以上企业执行。作为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已于2006年10月出台。该指南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各项会计准则的解释,第二部分为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由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编写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已于2007年4月出版,其主要内容是对会计准则更细致的解释,其中结合了大量实例,使得会计准则的运用更具可操作性。

四、新会计准则的特点

新会计准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向国际惯例尤其是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我国新会计准则在资产负债观的运用、公允价值的运用以及基本计量的要求上都趋同于国际会计准则,但由于中国特有的经济、政治与法律环境,新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关联方披露、企业合并、退休福利、企业持有以备出售的流动资产、终止经营以及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等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第二,新会计准则形成了一个可单独实施的较为完善的准则与核算体系,并与会计制度相分离。财政部在1992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而在1993年又颁布了13个行业会计制度,从此,企业基本上都是依据行业会计制度来进行核算。因此,1992年的准则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准则。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一系列新的问题暴露出来,尤其是琼民源事件——有关关联方收入确认方面的问题。于是,1997年,财政部发布了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之后,随着问题的出现又陆续发布了15个具体会计准则,故有人把这些准则称为“救火式”准则。因此,原有的基本会计准则和16个具体会计准则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准则体系,实际上从属于《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制度起补充作用。而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基本相同,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准则与核算体系,也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建设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三,按公允价值计量是此次新准则的一个亮点,使决策有用性的目标得以充分体现,确立了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并突出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公允价值的使用还存在一定的限制。本套新准则体系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以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采用公允价值。

第四,将表外项目引入表内。例如,2006年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要求当被购买方的或有负债预计很可能发生并且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确认为对合并成本的调整。这就改变了过去对或有事项在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做法,将表外项目引入表内。又如衍生金融工具、股份的支付、合并报表外延的扩大等。表外业务表内化,有利于及时、充分反映企业该类业务所隐含的风险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第五,引入开发费用资本化制度,完善成本补偿制度;要求正确核算职工薪酬,改变成本中低人工费用的格局;将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纳入会计体系;预计弃置费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提高信息透明度,突出充分披露原则等。

五、新会计准则对财务会计教学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会计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教材的编写。在新会计准则颁布之前,有关财务会计的教材都是依据企业会计制度、原有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来编写的。而新会计准则是一套可单独实施的、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并且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原有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及各项专业核算办法和问题解答。这表明原有财务会计的教材已过时和落后于现有经济与会计的发展,根据新会计准则体系重新编写一套财务会计教材乃当务之急。

其次,是教学的安排。由上述新会计准则的特点可知,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原有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要求财务会计的教学也应随之进行改变。如财务会计的基本框架、学时安排、各课程间的衔接、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同时还应加强法律与职业意识的培养,加强职业判断与职业道德的培养。另外,还有一点值得重视的是,在财务会计的教学中应该加强我国会计准则(CAS)与国际会计准则(IAS,IFRS)之间的比较与衔接,关注国际会计准则的最新发展动向,并引导学生学会把握准则,进而达到可直接根据准则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的目标。因为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中并没有规定会计科目,企业要根据准则再结合自身的特点来设计适合本企业的会计科目。新会计准则体系考虑到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对原有做法与习惯的依赖性等,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附录部分附上了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但随着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进一步深入,这一做法可能会逐步取消而采用国际惯例的做法。因此,财务会计教学有义务和责任培养学生直接准确地把握会计准则的能力。

六、财务会计各门课程安排的初步设想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出台与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从而使得依据新会计准则体系所编教材的内容,不仅在质上而且在量上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财务会计学按其程度可分为初级财务会计(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而这三门课程的内容设计以及相互之间的衔接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有关这三门课程具体的内容安排及每门课程课时安排的初步设想如下。

初级财务会计(会计学原理)是财务会计的入门课程,重点讲述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与方法。与传统做法不同的是,我们在这门课程中将结合企业组织(独资、合伙、公司)、企业类型(服务业、商业、制造业)和经济业务(购进、生产、销售)讲解会计处理的程序与方法。例如,在讲述货币资产、应收款项时与销售业务结合起来;讲述成本时,与生产过程、企业的经济活动类型(服务业、商业、制造业)结合起来;讲述所有者权益时,与企业组织(独资、合伙、公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会记账的同时,又能将会计信息与企业组织、经济活动类型与经济业务有机联系起来。初级财务会计(会计学原理)的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图1 初级财务会计(会计学原理)的基本结构

注:收入一章,主要包括收入的类型、收入的确认时间等;

成本一章,先讲公司的类型(服务企业、商业企业、制造企业)以及各种类型企业成本的特点;

所有者权益一章,主要讲述公司组织形式(独资、合伙与公司制)及各种组织形式所有者权益的特点;

会计学原理以讲解会计科目的运用为主,按主要经济业务的类型进行讲解。

中级财务会计主要围绕编制一般通用财务报告展开,内容包括六大会计要素的会计处理,另外,纳入所得税会计、租赁会计、养老金会计、会计变更与会计差错等。后面这些内容在我国原来的财务会计教材体系中差异较大,有的将其中部分内容放入高级财务会计,有的放在中级财务会计。我们则按照国际流行的做法,将这些内容放在中级财务会计中。中级财务会计和会计学原理在体系上有重复的内容,但在不同课程中同样内容讲解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如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初级财务会计(会计学原理)与中级财务会计讲解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前者着重讲述核算,而后者主要讲述货币资金的管理与控制、结算、坏账准备的计提、应收票据的贴现。另外,初级财务会计(会计学原理)与中级财务会计相同的部分是前者着重会计科目的介绍与运用,后者则重点依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讲述。中级财务会计的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图2 中级财务会计的基本结构

注:中级财务会计主要按准则的规定进行讲述。

一般而言,中级财务会计讲述的是通用财务报告的编制,针对一般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而高级财务会计则是讲述中级财务会计没有涉及的一些内容。这些内容的特点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难”“特”和“新”。“难”体现在会计处理的复杂性上,一般认为,高级财务会计中存在三大难点:合并会计、外币业务与外币报表折算、物价变动会计,后来随着衍生工具的大量出现,衍生工具会计成为高级[1]财务会计的又一大难点。“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特殊组织会计,如合伙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二是特殊业务,如企业重组与破产会计、遗产与信托会计等。“新”则体现在一些前沿领域,如人力资源会计、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教材一个约定俗成的写法是将在理论研究中已经形成比较一致的观点,以及在实务中已经有了相应制度规范的内容进行阐述。由于高级财务会计本身带有一些探索的意味,因此,一些编者会将还处于争议阶段的内容纳入高级财务会计中,但另一些编者则不采用这种做法,这就导致我们看到的国内高级财务会计的体系出入很大。我们采用一种稳健的做法,不将尚存争议的内容包括进来。高级财务会计的具体内容如图3所示。图3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结构

注:企业合并的难点问题及衍生工具更复杂的会计问题等可以作为研究生的教学内容。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相关信息披露规定为主。

一些还没有准则规范的内容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进行讲解。

此外,根据三门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的多少以及难易程度,我们建议初级财务会计(会计学原理)安排50~60学时;由于中级财务会计讲述了一个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内容较多,一般需安排60~80学时;高级财务会计重点讲述难点业务与特殊业务的会计核算,难度较大,课时安排为50~60学时。在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中基本涉及新会计准则的大部分准则(请参见图2和图3的准则号标注),但仍有一部分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未能涉及,这部分内容则由专门的特种会计课程来讲述,如生物资产(CAS5)、原保险合同(CAS25)、再保险合同(CAS26)、石油天然气开采(CAS27)。

总的来说,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趋同是大势所趋。但会计准则毕竟只是一个提供与生产会计信息的技术规范,它解决的是“该如何办”的问题(楼继伟,2006),对会计准则的实施,则需要会计人员直接对其进行应用与操作。要想达到准则的目标,会计人员能较好地把握会计准则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众所周知,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而高等院校培养的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是未来会计人员队伍的主力军和领军力量。因此,为保证新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根据新会计准则体系来展开财务会计改革及教学乃当务之急。

为了推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我们按照上述设想,依据新会计准则编写出版了财务会计系列教材,分别是《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为了方便教学和自学,我们相应配套出版了《〈会计学原理〉学习指导书》《〈中级财务会计〉学习指导书》和《〈高级财务会计〉学习指导书》。后来我们增加了一本涵盖财务会计初、中、高三个层次的《会计教学案例》。

本系列教材主要对象为大学本科学生、会计从业人员和CPA考试人员等。暨南大学财务会计系列教材编写组2007年9月

[1]我国著名会计学家常勋教授1999年出版专著《财务会计三大难题》(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年又出版一本名为《财务会计四大难题》的专著(立信会计出版社),就反映了这种变化。后者已发行第三版。

前言(第四版)

2014年和2017年,我国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增补和修订。同时,国家税制也发生重大改革,如“营改增”、增值税条例、国地税合并和增值税税率调整等。为此,我们对本套教材进行全面、重大的修订(第4版)。此外,本套教材也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转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期间,本套教材很荣幸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这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工商管理分社的陈永凤、于波、黄佳、韦若愚、李文重等编辑和领导的辛勤付出是分开不的,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次《会计学原理》的重大变化是按新的税制和税率对全书进行修订与替换,同时,根据2014年和2017年会计准则的变化,对一些会计处理做了相应调整。另外,对相关的数据进行了更新,对几个章首故事进行了更新,增加了一些章后练习题,更换了一些教材中的练习题。各章的具体调整如下。

第一章:更新了章首故事,增加了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介绍、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描述等内容。章后增加了补充练习题(具体内容见配套的学习指导书,下同)。将会计案例统一集中到《会计教学案例》一书中去(下同)。

第二章:增加了新的会计科目运用说明。

第三章:章后增加了补充练习题。

第四章:增加了会计人工智能的内容,章后增加了补充练习题。

第五章:修订了收入确认的内容,更新了税率和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数据,章后增加了补充练习题。

第六章:更新了税率和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和存货周转率的数据,章后增加了补充练习题。

第七章:更新了证券投资分类的说明和实例,更新了税率和练习题。

第八章:更新了税率和上市公司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的数据,章后增加了补充练习题。

第九章:更新了章首故事和增值税税率,删除了营业税的相关内容,章后增加了补充练习题。

第十章:更新了税率和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以及其他综合指标的数据,章后增加了补充练习题。

第十一章:更新了税率,章后增加了补充练习题。

本次修订更新了有关上市公司的指标和数据。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的修订由谭小平负责,其他章节由石本仁负责完成。在《会计学原理》中推行的案例教学,是我们的一次尝试,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编者2018年8月

第一章 会计的性质与目的

本章要点

• 了解现代会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认识会计的实质

• 掌握会计学科的结构

• 了解会计职业

• 认识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 了解财务会计的性质与特点

• 明确如何才能学好财务会计

章首故事

热门的会计学专业暨南大学会计学系的前身是中国现代会计学宗师潘序伦博士于1925年亲手创办的会计统计系,也是中国最早在大学设立的会计学专业之一。目前,会计系开设注册会计师专门化(CPA)、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三个专业,另外,和英国特许会计师公会合办会计学(ACCA)、国际学院与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合办会计学(CGA)。近十年来,这些专业的平均录取分数线在暨南大学所有专业录取分数中一直位居前列。除2007年和2015年外,会计学(CPA)专业一直位居所有专业录取分数线第一名,表1-1是近五年暨南大学在广东省录取分数排名前十的专业。表1-1 暨南大学广东考生历年高考各专业录取分数前十名(2013—2017年)阴影部分表示会计学系的相关专业。*2014年文科第1、第2名录取分相同,第6名一直到第10名录取分相同。2014年理科第2、第3名录取分相同,第7、第8名录取分相同,第9、第10名录取分相同。**CGA现已改为CPA Canada。

会计学是所有经济管理专业,特别是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实用学科。在进入会计学的门槛时,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学习会计学有何意义,会计学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会计(职业)是干什么的,会计学这门学科的内容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是如何才能学好这门课程等。这一章,我们将主要回答这些问题,使读者对这些问题有了较明确的答案后,带着清晰的目标,朝着既定的方向,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学习,从而学好会计学,走好职业人生的第一步。会计的性质与目的

本章第一节介绍会计的形成及会计的学科体系;第二节讨论会计职业的特点与分类,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第三节讲述财务会计的特点、给读者的建议,最后概述一下本书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会计的形成

一、企业组织发展与会计发展

会计产生于人类的生产经济活动,最早是服务于官厅(政府)的,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会计的重心开始转向企业(民间)的经济活动,现代会计学研究、会计学科的重心也集中在企业会计上。所以,可以这样说,现代会计的核心就是现代企业(公司)会计,是以现代股份公司为对象而建立的、直接为现代股份公司服务的会计。从发展的维度看,现代会计的整个框架都是在适应股份公司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演变完善而成的。因此,在了解会计的含义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现代会计是如何在企业组织发展的进程中形成的。“对那些认为会计不仅是一种技术系统,而且认为其多样的形式受到各时代工商组织发展影响的人来说,会计史与经济史的密切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所谓时代,指的是这些技术形式达到的发展阶段。正[1]是每个时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创造了这一技术系统的结构。”的确如此,会计的发展是和经济发展,尤其是企业组织的发展紧密相连的。从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引领世界发展的一系列强国分别为:意大利(威尼斯)—荷兰—英国—美国,而同时,会计也在这些国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了便于更直观地了解企业组织变迁与会计发展二者之间的联系,现将这一关系归纳成表1-2。表1-2 企业组织发展与会计发展

由此,我们可以把会计和企业组织的发展划分为相互对应的三个

[2]阶段。第一阶段,与以自给自足、家庭经济为主的生产组织形式对应的简单刻记和单式簿记的会计,这一时期的会计可以称为古代会计。严格来讲,这一时期的会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它同统计、算术混合在一起,还没有完全独立出来自成一体。并且,这一时期的会计主要是为政府服务的(即官厅会计)。会计诞生在企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一时期会计的基本特征为以复式簿记(主要为借贷记账法)为记录手段,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这一时期会计的突破主要是由于民间商业活动的兴盛所致,会计的重心也由此从政府转向企业(即民间会计)。现代会计则是企业发展进入第三个阶段产生的,它是在现代股份公司发展成熟后逐步形成的。除了具备传统会计的一些基本特点外,现代会计的一些主要特征还包括形成了以对外提供财务报告为主的现代财务会计和以企业内部经济决策为主的现代管理会计两大分支。公认会计准则为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则,对外财务报告必须经过严格的独立审计,企业内部设立了越来越严格和科学的内部审计和控制制度等。应该说,现代会计就是现代公司会计,是围绕现代股份公司而建立的、直接为现代股份公司服务的会计。二、会计的含义

对会计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是一件棘手的事。在众多的定义中,有人将会计定义为一种(商业)语言,或一种历史记录,或目前的经[3]济现实,或信息系统,或一种商品,甚至是一种意识形态。我们倾向于将会计理解成一种信息与控制系统。会计的本质(一)会计作为一种信息系统

会计作为一种信息系统,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按照会计处理规则加工成财务报告(会计产品),向外部使用者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如企业的资产规模、结构、资产的来源与构成等)、经营成果(收入、成本费用结构)、所有者权益变动(所有者投入的变化过程和结果)和现金流量(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等信息。这些外部的使用者主要包括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原料供应商、客户、政府、证券分析师、经济学者、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等。他们利用这些信息主要进行投资、贷款、产品买卖、管理与征税等决策,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学习和研究等活动。

企业日常的经济业务是纷繁复杂的,如设备购置、原材料采购、员工招聘与培训、产品设计与生产、战略规划与管理、组织与实施、谈判、修理、广告宣传、产品销售、售后服务、法律纠纷等。如果将这些图景一幅幅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感受到的就只能是树木,却难见森林,因而无法评估一个企业真正的实力和经营能力。这时就需要一个处理系统通过特定的加工手段给我们提供一幅全景式的图画。作为信息系统的会计,就是通过对企业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按照会计规则进行处理,向我们提供一种全景式的画面——财务报告。

下面用一个图来归纳会计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见图1-1)。图中企业经济业务是输入会计信息处理系统的“原材料”,进入会计处理系统后,按照一定的会计处理规则——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进行加工,最后,会计产品以标准的形式——财务报告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图1-1 财务会计信息处理过程

在输入经济业务时,不是所有的经济业务都能进入会计处理系统进行加工。根据会计处理规则,会计人员要对这些“原材料”进行一定的筛选,并且选择适当的时间,以恰当的会计名目进行登记,这一[4]程序称为“确认”。确定了要登记的经济业务,进一步要解决的问题是以什么计量属性和什么计量单位进行登记。属性是指要计量对象的某一方面,例如一张桌子,是登记其长度、高度,还是面积、体积;计量单位是计量标准,是米还是分米等。如果以交换的商品为例,它的计量属性是指其购买价格还是销售价格等,它的计量单位则是指名义货币还是不变购买力。解决了计量问题,登记的名目解决了,以什么数量进行登记也解决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记录。会计初学者往往会认为记录是一件非常简单的工作,实际上以什么方式进行记录正是会计区别于其他工作(如统计、数学等)的最主要特征。会计记录是以复式簿记的方式进行的,复式簿记是会计工作的最大特色。对复式簿记的系统论述将在下一章展开。

会计信息处理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将已经记录的众多经济业务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汇总,最终按照标准的格式加工成财务报表。需要说明的是,财务报表只是财务报告的一部分内容,除财务报表外,还需要附加其他相关内容(如报表附注和其他报告)加工成财务报告,这时会计产品才算最终加工完毕。

为了让大家对财务报表有个初步的印象,请参见本书第十一章的资产负债表(见表11-4)、利润表(见表11-5)和现金流量表(见表11-6)。(二)会计作为一种控制系统

如果说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主要是向外部提供企业的相关信息,那么会计作为一种控制系统则主要是对内提供管理决策服务。

会计从某种程度而言,就是为管理服务的。管理从一门艺术走向科学,会计学科也有其独特的贡献。因为会计使管理决策数量化、精细化和科学化,使管理的过程更加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使管理的结果更具有预见性、计划性和可控性。管理从其活动的基本职能和过程来看,可以分为:预测、决策与计划,组织、实施与控制,评价、考核与分析。在管理活动的每一个阶段,会计都在其职能范围内提供支持,如图1-2所示。图1-2 管理会计信息处理过程

1. 预测、决策与计划阶段

在管理层做出各项中长期投资决策前,会计要提供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对该项目的市场前景进行预测,对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计算,以测算投资回报率与投资回收期,供管理层最终决策使用;决策通过后,会计还要编制详细的人力、资金、物资等方面使用的计划(预算)。同时,每年管理层都要确定当年的经营目标,会计要根据这一目标编制系统的经营预算,经营预算既是对企业年度总目标的一个分解和计划方案,也是各部门执行和考评的一个依据和标准。一句话,预算就是企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标准。

2. 组织、实施与控制阶段

组织计划的实施是管理的关键环节,作为与管理过程的配合,管理会计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对生产与成本的管理上。首先,根据对每一项经济活动和产品生产过程的分析,将产品的价值链和成本动因结合起来,确定产品生产的每一个必要环节,设计企业生产流程,设置岗位(机构)和制度,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功能的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同时核算作业成本,提供系统的成本数据,并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成本,对生产成本进行适时的控制。

其次,我们应该清楚,企业的成本主要来源于人工、材料和设备的使用,对材料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存货的控制,零存货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向这个方向靠拢就是一个目标。对人工成本的控制,主要体现在责任会计上,责任会计的实质就是将总目标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和每个人身上,将企业分为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收入中心和成本中心。各个部门、岗位和个人都有明确的责任(目标),不同的责任层级分别按投资、利润、收入、成本等指标进行考核。降低人工成本最有效的途径是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

3. 评价、考核与分析

每期生产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管理活动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管理过程的开始。只有这样,管理才会不断改善,生产成本才会不断降低,生产效率和效益才能不断提高。管理会计在这一阶段所做的工作:一是对期初预算进行评价,找出差距,并进一步分析原因;二是对企业所有部门的业绩进行评价,落实奖励措施。由于促进一个企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对一个部门的评价不能只从能够量化的财务指标上看,还要从市场、顾客、学习能力等全方位进行考评,这就是所谓的综合业绩评价。

现在,我们可以对现代会计进行一个小结。一方面,为了满足股份公司对外筹资的需要,现代会计必须按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向外部使用者提供企业经营的基本信息,以便投资者对企业经营能力做出一个基本的评价,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由于这一信息是由企业内部加工完成的,因此,需要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客观公正的审查和评价。另一方面,从企业内部而言,要做到对生产成本的控制、生产经营的全面预算、长期投资的科学决策等,管理需要同会计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化的管理。同时,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可以起到防护性和建设性的作用。防护性的作用是监督和控制、揭露和制约各种不道德和不规范的行为;建设性的作用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检查和评价,对经济活动的效益和效率不足提出建议,充分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益和效率。所以,我们可以归纳一下:会计是一个信息控制系统,它的基本职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反映和评价职能,这一职能主要由财务会计和审计来完成;二是它的监督和控制职能,这一职能主要由管理会计和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来完成。因此,我们要认识会计必须从一个更全面的角度来进行,会计既不是单一的财务会计,也不是单一的管理会计,它是由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外部审计(以下简称“审计”)和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共同组成的一个集合体(见图1-3)。当然,会计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公司对会计提出新的要求,会计将会产生新的功能以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这时会计可能又会产生新的分支。图1-3 会计——一个信息控制系统三、会计的学科体系

认识了现代会计的基本内涵,现代会计的学科体系的构建逻辑也就明晰了。图1-4是现代会计学科体系(主要为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的一个基本框架图。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和层次图1-4 现代会计学科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从图1-4中可以发现,现代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核算程序、核算特点和产品形式,包括提供的对象、产品加工要求上都存在很大差异。至于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结构和特点,不再进一步讨论了,请读者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己归纳。还要说明的是,在会计活动中,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投资等)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内容是由财务管理来讲解的(也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另一点要说明的是,财务会计(包括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都是针对一般工商企业的,一些特殊行业的会计处理(如银行、保险、农业、石油等),需要在专门的课程(即专业选修课程)中学习。最后要指出的是,会计已经由手工转向计算机处理阶段(包括计算机会计和计算机审计,甚至更高级的信息管理系统,如会计人工智能)。对于这些工具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会计学专业学习的基本核心课程。因此,财务会计(初、中、高三个层次)、管理会计(含成本会计)、审计学、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初、中、高三个层次)以及计算机会计和审计等组成会计学专业的基本专业核心课程。

当然,作为经济管理(商学)众多专业之一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经济学、管理学、税收、法律、商业环境等基础的商学课程。此外,作为大学教育,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还要学习高等数学、外语、写作、哲学、政治、人文艺术鉴赏等通识课程。这样,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层次和结构就明晰了(见表1-3)。表1-3 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和层次

第二节 会计职业与会计职业道德

“职业是一个人准备以它作为谋生手段,之前需要多年学习和训练的一种事业。这个术语也包含献身于某一目标而不是为了谋生的意[5]思。”这段话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是职业是我们谋生的手段;同时,它也是我们为此献身的一项事业。人一生追求的幸福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家庭;二是事业。当我们选择会计作为终生相伴的职业时,应当明确会计(职业)是干什么的,而会计作为一个加工信息(无形)的职业,它更强调诚实和信用,强调坚守一些基本的原则——职业道德。会计职业一、会计职业

在人类社会,人是社会基本的组成细胞。但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组织内,如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工厂、商场、饭店、宾馆、银行、保险公司、典当行、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期货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医院、政府机关、图书馆、慈善机构等。上述组织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如果按照营利性这一标准来分,大体可分为两类:单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如工厂、商场、饭店、宾馆、银行、保险公司、典当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组织,这些组织也被称为营利性组织或企业;另一类是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但要收取一定费用的组织,如各类学校、医院等组织,或者完全不收费用的,如政府机关、图书馆、慈善机构等,这一类统称为行政或事业单位,或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主要是为这些组织服务的。我们把服务于营利性组织或企业的会计称为企业会计,后者称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另外,我们把服务于会计师事务所这一行业的会计称为公共会计。(一)企业会计

企业会计是向企业内部和外部提供决策支持的信息控制系统。现代会计主要是针对营利企业的经济活动来展开研究的。因此,会计学专业设置的专业课程,大部分也是与企业会计有关的。

为了明确企业会计的基本工作内容,这里将一个大型公司的财务系统组织结构图勾勒如下(见图1-5)。

在图1-5中,我们看到一个大型公司财务系统的最高负责人为首席财务官(CFO),接受首席执行官(CEO)的直接领导。财务系统的工作又分为三块: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图1-5 大型公司财务系统组织结构图

* 劳伦斯·B·索耶:《现代内部审计实务》,第15页,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

第一,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是企业财务系统的一项基础工作。这一部门在主计长(或会计科长、会计经理)的组织下,将企业经济活动按财务会计的基本处理程序和规则加工成财务报告,其中包括对生产成本的核算。另外,税务会计是企业财务会计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要缴纳各种税收(包括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税务会计就是根据税法的要求,计算和缴纳企业应缴的各项税收。同时,税务会计人员在不违反税法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税务筹划,以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一般而言,企业财务会计部门会设置出纳(收支两条线)、各会计核算岗位(如固定资产、材料、往来款、销售等)、税务会计、总账会计、主管会计等。岗位的多少和每个岗位配备人员的多少由企业的规模和需要而定。

第二,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从财务会计分离出来的。应该说,一个企业越重视管理,管理的水平越高,就越会加强和突出管理会计的工作,因为管理会计是直接为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服务的。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作为一个控制系统的会计的基本活动过程,实际上这些活动过程就构成了管理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具体来说,管理会计部门从事的工作主要有:编制企业预算(包括企业短期经营计划和中长期资本投资预算),为企业经济活动提供系统的计划;对企业生产成本实施控制,降低企业消耗,节约成本;落实、分解、执行企业预算,落实责任,提高计划的执行力;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期末对各部门(个人)的成果(从财务、市场、顾客和学习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兑现奖励措施,激励全员的士气;最后,与内部审计部门和公司审计委员会建立一套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和财务会计岗位设置有一定规律性不同,管理会计岗位的设置主要看企业的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设置,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第三,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延伸。资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血液,一旦企业血液流通不畅,就会危及企业的经营。财务管理就是围绕企业的资金运转展开的,以保证企业资金流动的畅通、高效。具体来讲,财务管理的工作包括:资金的筹集,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低成本筹集企业所需资金;资金投放与投资分析,在周密的可行性分析后,确定资金的投放方向与方式;在保证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确定利益的分配方式;对企业的投资品(包括各种有价证券)实施有效的管理;对企业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投保和实施风险控制等。

最后,企业在财务系统之外,还会设置一个与会计有密切关系的内部审计部门。从工作的内容和程序上讲,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工作十分接近,都是会计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管理上,内部审计是直接接受首席执行官和审计委员会领导的。内部审计的工作就是会同其他部门为企业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查和评价。其目的一是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运行,防止出现舞弊和企业资产流失;二是评价企业资产的运行效率,保证企业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任何一个组织都离不开会计核算。在一个社会中,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如政府机关、图书馆、医院、学校、慈善机构等占很大比重,因此,也需要相当多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到这些部门从事会计工作。

我国现行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财政总预算会计,或称总预算会计。总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反映和控制政府预算执行和财政周转金等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专业会计。它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机关具体实施。我国政府预算是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的,每一级政府都设置相应的总预算,每一级总预算都设置总预算会计。现在,我国政府机构是按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来设置的,按一级政府建立一级财政的原则,相应地就设置五级总预算会计。

第二种类型:行政单位会计。行政单位是指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进行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的政府机构,其人员列入政府行政编制,所需经费全部由政府预算拨款。行政单位会计就是核算、反映和控制本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专业会计。行政单位包括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所属机构;各级行政机关,如国务院及其所属各部委和各省、市、县、乡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司法和检察机关,如各级司法部门、法院和检察院。此外,有些单位虽不属于行政单位,如各党派、人民团体,因其人员列入行政编制,经费也由预算拨给,也视同行政单位对待。军队虽然也通过预算拨款解决经费,但因人员不属于行政编制,不划为行政单位,而作为独立的系统。

第三种类型:非营利组织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是核算、反映和控制非营利组织经济活动的专业会计。与营利企业相比,非营利组织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具有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特点,即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其生产成本与收益不对称,导致这些组织的生产成本不能完全得到补偿。因此,这些组织除了收取一定的费用外,政府还通过减免税收、提供补助,或通过其他渠道如捐赠使其获得资助,从而使这些组织既能向社会提供具有福利性质的产品或服务,又能长期存在下去。非营利组织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教育、文化、科学研究机构,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部门、博物馆、图书馆、艺术表演机构等;二是健康和福利组织,包括医院、疗养院、福利院、儿童保护组织、红十字会、社会救济机构等;三是慈善机构,包括社区筹资机构、基金会等;另外,还包括有关气象、体育等单位。

在我国,非营利组织分为公立(国有)和民间两大类,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不断出现多种形式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公立的非营利组织一般称为事业单位。这样,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也称为政府(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三)公共会计

与上述两种会计职业是为了加工组织自身活动的信息不同,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公司)是为其他组织的财务信息提供鉴证、评估和其他相关服务。因此,我们把会计师事务所从事的相关会计工作称为公共会计。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提供鉴证服务,即审计服务,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人员称为审计师或注册会计师;另一类是向客户提供非鉴证服务,包括管理咨询服务、税务服务、会计和记账服务、其他咨询服务等。

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很高的执行能力和独立性,因此必须取得执业资格,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后方能执业。注册会计师是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的执业资格,区分一个审计师的级别,各事务所的方法不同,但大体上可分为助理审计师、审计师、高级审计师、项目经理、高级经理,最后是合伙人(合伙人有时也分等级)。提供其他服务的人员,与此类似。

从事财务会计和审计工作,都要遵循统一的外部规范,财务会计遵循的是公认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从事审计工作遵循的是公认的审计准则。从事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没有相应的外部规范,但各个企业有自己内部的制度规范。另外,企业和相应组织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也要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随着会计工作能力的提高,通过相应考试后,可以取得一系列技术职称,如助理会计师、会计师等。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大型企业设置总会计师,这是一个职位,而不是技术职称。二、会计职业道德

综合上面的论述,会计作为一种职业,可以细分为企业财务会计、企业管理会计、企业财务管理、企业内部审计和审计等。无论哪一种会计职业,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会计人员(包括审计人员,下同)熟知企业的经营情况、管理和控制企业的资金和财产运行、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等。如果对会计人员的行为没有一定的约束,出现泄露企业商业秘密、私自或合谋侵吞企业财产、不胜任本职工作等问题,都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因此,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除了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外,还要遵循一定的职业道德规范。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审计工作时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会计工作分为不同的种类,不同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有所区别。

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道德规范在我国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来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而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二章第二节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中,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总体要求——第17条: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守工作纪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爱岗敬业——第18条: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

熟悉法规——第19条: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依法办事——第20条: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客观公正——第21条: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搞好服务——第22条: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保守秘密——第23条: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注册会计师作为对外提供鉴证服务的人员,对其职业道德要求的程度更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以下简称《注册会计师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中有专门的规定。《注册会计师法》第十八条规定: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委托人有权要求其回避。第十九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对在执行业务中知悉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对注册会计师从业的职业道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包括一般原则、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对客户的责任、对同行的责任、其他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其中,一般原则包括“注册会计师应当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和“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应当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等。

一般而言,职业道德规范是由行业协会来制定的。我国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就是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实际上,在国外,各会计职业都成立有相应的会计行业协会。以美国为例,财务会计就专门成立有全国会计师协会(NAA)、财务管理有财务经理协会(FEI)、管理会计有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内部审计有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审计师有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职业道德规范与法律不同,它不属于强制性的规定,一般都是由行业协会对会员实施约束,主要强调自律。无论哪个会计职业,归纳起来,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不外乎这几点:胜任、廉洁、保密、独立、客观、公正等。

从我们跨入会计职业门槛的第一天起,就要铭记:道德和职业道德是我们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是我们一生的立身之本。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两难选择时,一要牢记法律,二要牢记职业道德。

第三节 财务会计的特点与学习方法

一、财务会计的性质与特点

前面两节所讨论的是一个广义的会计学的概念,它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由于基础会计(或会计学原理)是财务会计的初级部分,也是会计学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我们想让读者首先对会计建立一个总体的印象。接下来我们的阐述将集中于财务会计这门学科上。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