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自控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4 10:31:26

点击下载

作者:李建珍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赢在自控力

赢在自控力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赢在自控力作者:李建珍排版:昷一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1-01ISBN:9787205088323本书由北京金文掌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

如果问:你觉得什么样类型的人自控力强?是否会想到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比如:历史人物、政坛领袖、商界代表、运动健儿……

奥运会上的伟大运动员:双足惨不忍睹的博尔特、全年无休每天练习八小时浑身伤痛爱上拔罐的菲尔普斯、拿过37枚金牌脚筋断裂挨过手术刀的刘翔、打了11针封闭一声不吭坚持比赛的张怡宁、腰痛到睡不着觉开会只能趴在长凳上不能坐却坚持打比赛的张继科、连春节都在进行训练的马龙……他们无不是自控力强的人。

有一条著名的“1万小时定律”。

作家葛拉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就是说,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万小时以上的专注。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4个小时,一周工作5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0年。这就是“1万小时定律”。

英国神经学家Daniel Levitin认为,人类脑部确实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技能,然后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

再来看看艺术家,大画家达·芬奇,远超过1万个小时的练习,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这才有了后来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股神巴菲特、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苹果的乔布斯……每个人都在他们的领域,投注超过1万小时的专注力,专注地阅读、思考、研究、实践,才有后来的成就。

每个领域最优秀的人才都是从最简单最枯燥的重复中掌握了达到最高深技艺的途径。

在里约奥运会上,羽毛球冠军谌龙有一个让人争议的片段,在他打赢丹麦选手阿塞尔森之后,只回答记者一个问题就消失了,许多人指责他耍大牌,等他获得冠军后,他解释:他需要静心。很多运动员进入奥运村后,关了手机,断了与外界的联系,直至他们赢得比赛才开机。事实证明,在名利面前,能控制住自己内心的人才能获取更大的胜利。

在现时代,顶尖人才竞争的激烈程度超乎想象。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有什么理由荒废自己的时间呢?

另有一个“夜晚两小时”的著名理论是这么说的: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晚上8点到10点之间的两小时,你在做什么,决定了未来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每晚抽出两个小时,专注地进行某方面的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义的事,你会发现你的人生逐渐发生变化。

不能指望“夜晚两小时”会帮助我们成为某领域的领军人物,但合理利用这时间,一定会让我们成为健康的人,有用的人,小有成就的人。

可惜,太多的人抵挡不了美食的诱惑,吃吃吃,把自己吃胖,吃成“吃货”;太多的人抵挡不了手机电脑的诱惑,在游戏和八卦新闻面前失控了,不断玩游戏,不断刷微信,刷微博,刷空间,时间一秒、一分、一小时,一天、一月、一年地过去,虽然也会告诫自己不要浪费时间,但一拿起手机,一打开电脑,就无法控制自己,直至把时间败光,再无比后悔:如果能有自控力,我一定做得不会差。可惜,就是少了应有的自控力。

自控力,是用意志力控制住内心的欲望,面对强者不卑不亢,有胆有识;自控力,是拥有大量财富,却控制住奢侈浪费之心,厉行节约的豪迈;自控力,是控制住自己向往红尘的心,付出时间精力比任何下属都多,用铁腕缔造传奇的体验;自控力,是知道“施比受有福”,控制住土豪心态,不炫富,不晒财,将自己的财富惠及他人的经历。

自控力,是坚持不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就;自控力,是不浪费时间,日积月累,然后由一个画面就能激发一个灵感,成就一生的财富;自控力,是潜心修行,十年磨一剑,然后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由自控力成就的成功,是你看他很容易,你想成为他却很难;成功,不是样板戏,没有绝对的标准,不要相信自己能简单复制别人的经历,轻易获得类似的成功,但要相信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有句古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人的经验是工作生活的《孙子兵法》,是为人处世的《资治通鉴》,亦是闲暇时的《闲情偶寄》……

阅读此书,相信你懂得:自控力,对成功人士来说,是多么重要,而对普通人来说,也是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愿每个人都能有足够的自控力,管理自己的情绪,控制懒散的心态,改变不良的习惯,体验成功和快乐。第一章自控力: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什么是自控力

自控力,是控制自己注意力、情绪、欲望的能力,是自我引导、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自控力既要培养、坚持良好的习惯,同时又要抵制诱惑、克服缺陷、改掉坏毛病。

自控力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也是与生俱来的,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自我管控能力。有人天性自控力弱,任何时候都管不住自己;有的人是在体力不够、精力不足时,比较容易出现软弱、自控力下降的现象;有人对自控力缺乏认识,更缺乏有意识的训练,导致学习、工作、生活出现不如人意的情况。

自控力涵盖面是非常广的。有时表现为有足够的胆量,去做某一项想做却一直没有勇气做的事情,比如鼓足勇气跟暗恋对象表白,跟老板提加薪或者辞职;有时表现为抵制各种诱惑,如开车时不看手机,不通宵达旦玩电脑游戏,不嗜食甜品,不做清仓大甩卖的接盘者,不做烟酒毒品的瘾君子,拒绝一夜情等;有时表现为抵抗压力,恢复良好心理和身体状态;有时表现为确立目标,追求更为美好的生活;有时表现为树立远大理想,并为理想而奋斗不息;有时表现为沉着冷静,不偏激发怒;有时表现为掌握大局,为自己的企业指引正确的方向;有时表现为控制住“大嘴巴”,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有时表现为把握时机,戒除拖延症,该做的马上做,不该做的坚决不做。

自控力,说到底是与人类进化史中形成的“原始本能”博弈。

时至今日,人类依然和刚出现时一样,有着众多缺点,但长期进化中,我们的前额皮质得到改进,这是自控力最重要的神经学原理。

前额皮质,是位于额头和眼睛后面的神经区,它主要控制人体的运动,这就是自控力的表现。随着人类的进化,前额皮质不断扩大,扩大之后,就会有新的功能分区,会控制我们关注什么,想些什么,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罗伯特·萨博斯基认为,现代人大脑中前额皮质的作用是让人选择做“更难的事”。

做“更难的事”就是与“原始本能”博弈的自控力的表现。“原始本能”想躺在床上睡懒觉,做“更难的事”就会提醒他们应该起来去运动,或是吃早饭。“原始本能”面对美食,想敞开肚皮吃到自己满足为止,做“更难的事”会提醒他们要适量饮食,保持健美身材,或者餐后应该去做减肥运动。

前额皮质不是挤成一团的灰质,而是分成三个区域,分管“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三种力量。

前额皮质的左边区域负责“我要做”的力量,能帮助处理枯燥、困难或者充满压力的工作。右边区域控制“我不要”的力量,能克制人的一时冲动。这两个区域同时控制“做什么”。第三个区域位于前额皮质中间靠下的位置,记录人的目标和欲望,决定人“想要什么”,这个区域的细胞活动越剧烈,自控力就越强。

很多医学上的案例表明:前额皮质遭到损伤,人的自控力就会受到损害,甚至会变成跟往常截然不同的自己。

作为成功人士,成功要素中断然少不了一点——自控力。无法想象没有自控力的人能扛得住压力,抵得住诱惑,能带领团队战胜困难,在各种危机中迈向成功。

而普通人,自控力也体现在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通过训练得以加强。

本书将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告诉读者:成功人士在自控力方面的优秀表现是如何为他赢得成功,而普通人应该怎样和“原始本能”进行博弈,以取得胜利,获得幸福。在危机中,自控力促使你长成参天大树

在2008年那场经济危机中,美国很多名牌的大公司和不名牌的小公司倒下了,许多人把那次经济危机和1929年的世界大萧条危机相提并论,悲观的人似乎看不到有什么公司能够生存下来。然而,还真有公司存活,并且不断超越自己,超越别人,活得比谁都好,这就是全球零售业老大沃尔玛公司。

当世界上很多大企业的老板在四处融资的时候,沃尔玛的董事长罗宾逊·沃尔顿(Robson Walton)却成了空中飞人。仅在4月份,沃尔玛就在14个国家新开了26家商店,到今天为止,沃尔玛在全球商店总数达到了7899家。沃尔玛1999年就已经是世界上员工总数最多的公司。截至2009年1月30日,沃尔玛的销售额达到了4012亿美元。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时,沃尔玛的销售还增长了7.2%,增长达到270亿美元。

不是所有的零售商都有这样的好运气,全球零售业老二家乐福,2008年的利润下降了44%,目前它的总利润只有沃尔玛的六分之一。

其实,沃尔玛不仅仅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优秀,它诞生以来经历了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各种危机,可它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快地成长起来。

那么,它是怎么成为一棵在暴风骤雨中越来越挺拔的大树呢?这要从他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Sam Walton)说起。

1945年,27岁的山姆·沃尔顿从美国陆军退役。当兵前,他曾干过两年的商业零售,退伍后他就想从事零售方面的工作。当时美国经济发达,零售业十分强大,知名公司有西尔斯、凯马特、彭尼、伍尔沃思,这些公司实力强、资格老。起初的山姆先生没有实力在大城市立足,他就把自己的出发点定在乡下。

沃尔顿夫妻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又从岳父那里借了两万美元,在美国罗得岛州南部的纽波特镇盘下一家叫“本·富兰克林”的濒临倒闭的杂货加盟店。山姆先生是做生意的天才,他很快就使杂货店走出困境,成为镇上最好的商店。然后,他在不同的镇里不断转手、盘下、新开“本·富兰克林”杂货店。1962年山姆·沃尔顿手中有15家本·富兰克林杂货店,他与杂货店的老板谈判,要求有自主的进货权利。谈判失败,山姆先生只能退出“本·富兰克林”杂货加盟店,自己开店。就这样,1962年,第一家叫“沃尔玛”的折扣店在阿肯色州的罗杰斯开张了。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山姆先生主要在美国的小镇上开店。1983年,实力具备后,他在俄克拉荷马州的中西部都市的市郊开了第一家山姆会员店,1990年实力已经相当强大的沃尔玛才到市中心开店。后来,他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大,越来越快,1992年,沃尔玛挺进海外,进入墨西哥市场。

一步一个脚印地夯实基础使得沃尔玛的下盘非常扎实,不需要融资,也不怕经济危机来袭。然而,作为一家大型企业,最需要的是忠心耿耿的员工,山姆先生在经历了一次新店即将开业,而招聘好的员工忽然全部罢工的危机后,明白了安抚好员工有多么重要,聪明的他毅然决定在沃尔玛“消灭”员工,将所有的员工变成合伙人。

他不仅大大提高员工工资,而且所有的员工都能分到企业的利润。于是,员工不再叫员工,改叫合伙人。在当时的美国人看来,山姆先生疯了,他让员工做了沃尔玛的主人,除了正常的工资、奖金外,每年都有丰厚的红利,到退休能拿几十万美元。此外,员工还可以每年用部分的红利低价购买公司的股票,而沃尔玛股票这十多年增长了上千倍,所以能进入沃尔玛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这是沃尔玛成功的秘诀之一。试想,在自己做老板的企业里,谁会随便罢工?谁不肯尽全力去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

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很多企业都能做到这点,但是发展最好的只有沃尔玛,因为沃尔玛的成功还有其他秘诀——对待顾客的方式:坚持把节约下来的成本还利给顾客。有这么一个故事:在沃尔玛成立不久,根据天天低价的原则,店长将一双鞋定价1.98美元,这个价比同城其他的店便宜20%,但是,山姆先生却不同意。他认为这双鞋的进货价才1美元,所以只能卖1.3美元。店长说,我们已经比别人便宜了。山姆·沃尔顿却说,这不行,我们要将谈下来的好处全部给顾客……

控制住想“一夜暴富”的强烈欲望,靠着踏实、诚信的准则,沃尔玛在短短几十年间,从乡间杂货店成长为全球零售业老大,并且在经济危机中不断发展,成为屹立不倒的一面旗帜。成功的秘诀就这么简单。跨国大企业CEO控制力的内涵与外延

在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任总统去解聘一位民营企业的CEO。经济危机下的奥巴马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通用汽车公司CEO瓦格纳也相应地成了被美国总统解聘的第一人。

56岁的瓦格纳在通用工作32年,是一位公司上下有口皆碑的老好人。他担任CEO期间,继续让每位退休工人领取高额的养老金,还为全公司员工提供高额的医疗费。资料显示,通用汽车在职员工为26万人,而每月领取3000美元退休金的人员则达到50万人。2004年,通用汽车在一辆车上要消耗1528美元的医疗保险和695美元的养老金,总计是2223美元。而丰田汽车在一辆车上消耗的是201美元的医疗保险和50美元左右的工人贡献奖金。2005年数据显示,通用在一辆汽车上分摊的医疗保险数额是1850美元,养老金为700美元,总计2550美元。而丰田公司的平均医疗保险仍旧保持在每辆车200美元左右,为工人提供的奖励还是50美元。如此,通用和丰田在每款产品上的成本差距达到惊人的2300美元。这就是丰田在2008年将连续77年全球销量冠军的百年通用拉下马,让自己成为全球第一的关键因素。

通用汽车公司CEO瓦格纳不仅是一个性格温和、与人为善的好人,也是一个极具才华和雄心壮志的英雄人物,他高中时就以所有科目都是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美国杜克大学,毕业后直接被哈佛商学院录取。“股神”巴菲特特别欣赏他的才干,曾写信对他表示支持。在2006年,通用公司销量下滑,瓦格纳自降一半的薪酬,到2009年,他更是只拿一美元的工资。2008年11月,他到国会陈述困境,希望得到政府300亿美元的帮助时,有人指责他不该奢侈地乘私人飞机来。他马上接受意见,一个月后,他再次到国会时,连普通客机的经济舱都没有坐,是自己开节省能源的电动车去的。相对于那些将美国政府投入的扶持资金用来提高自己奖金的金融巨头来说,瓦格纳真是一个深具谦虚和清廉美德的企业领导人。

瓦格纳说:“我要领导通用走出危机,通用将拥有一个伟大的未来。”他觉得自己对通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他计划继续留任,并一直坚持到公司所有事务都步入正轨。

但是瓦格纳的雄心挡不住全球经济危机的侵袭,他成了末路的英雄,在残酷的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他带着他的善良、努力和顽强败走底特律。

追究他失败的原因,除了难以抵挡的经济危机、高额的经济负担外,还有通用汽车战略决策的失误:

首先,在1980年开始全球休闲越野车销售进入旺季,丰田和福特相继推出休闲越野车,而对于研发毫无技术困难的通用汽车来说,他们花了五年的时间才推出凯迪拉克越野车。然而,市场是无情的,他们推出这款高档越野车不久,由于油价的高速提升,越野车的市场需求下降,小型车、节能车的需求却不断上升,而通用汽车只在1980年推出一种叫“土星”的节能车,就这么一种品牌,却5年没有推新车型。还把大量精力放在推凯迪拉克、悍马这样昂贵的越野车上。

其次,通用汽车早在1990年就率先研发成功一款类似丰田普瑞斯那样的混合动力车,但他们却很快就放弃了混合动力车。不料,2006年开始,混合动力车的销售直线上升,2008年底,丰田的普瑞斯销售达到60万辆。而此时,通用汽车宣布到2010年,他们才有第一辆混合动力车,而且产量只能达到1万辆。

瓦格纳2003年接手通用,不到两年,这家百年老店便开始步入史上最糟糕的时代。2005年起连年亏损,2007年有了高达387亿美元的财年亏损,成为其百年历史上的第一大亏损额。曾担任过通用首席财务官的瓦格纳把宝押在了华尔街,希望资本市场能解决通用的现金流问题。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横扫华尔街,通用的资金问题变得一发不可收拾,2008财年继续亏损309亿美元。面对着这个庞大的“烂摊子”,瓦格纳向政府申请300亿美元的援助,奥巴马政府慷慨地付出134亿美元后,要求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方案,而瓦格纳温和的改革力度没能达到奥巴马政府的要求,于是上演了奥巴马政府干预企业,要瓦格纳辞职,由通用汽车的首席营运长亨德森接替瓦格纳出任首席执行长一职的事件。同时,奥巴马也只给亨德森60天时间,到6月1日,要拿出大刀阔斧的改革方案,否则通用汽车就有破产的可能。

于2008年标致雪铁龙净亏3.43亿欧元,法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标致雪铁龙公司在瓦格纳发表辞职声明的前一天,宣布解除与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斯特雷夫的合同。与斯特雷夫对无端被炒大声喊冤相比,瓦格纳很平静地接受了奥巴马政府的建议,并认为亨德森是一个很好的接班人。

身材高大的瓦格纳黯然离去的背影留给汽车业以及任何一个行业的启示是:谦虚、善良、高尚是美德,会为个人赢得好名声,但绝非竞争社会克敌制胜的法宝。任何一个企业领导者想要将企业带向更高一层楼,不仅要有自控力,更要有对企业的控制力,这控制力靠的不是美德,而是应对任何恶劣环境,都能斩钉截铁做出“稳准狠”决断的能力。花花公子的自控力

人们至今记得那部浪漫与性感结合,令全世界观众为之流泪的巨片——《泰坦尼克号》。人们记住了在船头“飞翔”的杰克与露丝,记住了那首主题歌《我心依旧》,也记住了好莱坞帅哥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虽然,那以后,他也在不少影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纽约黑帮》《血钻》《罗密欧与朱丽叶》《无间道风云》《盗梦空间》《了不起的盖茨比》《华尔街之狼》《还魂者》《荒野猎人》等,这些片子有的得了大奖,有的票房收入很高,但是人们印象最深的还是《泰坦尼克号》中的那个穷画家、坏小子。

后来,莱昂纳多的负面绯闻渐渐超过他的电影成就。比如,和多位美女一起寻欢作乐;背上了“同性恋”的名号;与女朋友出门90%都是对方付账;到世界各地拍片,受到顶级奢华的接待,却老想免费蹭吃蹭喝蹭住……在人们眼里,他是一个“奶油小生”“花花公子”好莱坞“最吝啬的男人”。

然而,当他再次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时候,却被冠以“好莱坞最环保的明星”的美誉,这有些令人吃惊,而他确实是好莱坞男影星中环保主义的领军人物。

他是在泰国拍摄《海滩》这部片子时开始对环保产生浓厚兴趣的,因为拍摄地的自然风光极为迷人。他说,如果这样的环境遭到了破坏,将令他非常痛心。

1997年,就是拍摄完《泰坦尼克号》同年,莱昂纳多制作了环保题材纪录片《第11小时》,影片访问了超过50名与地球生态学有关的科学家、思想家和政治人物,其中包括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和前中央情报局局长詹姆斯·沃尔斯等。影片不但揭示了气候异常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机,还将对由此引发的,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各种难题,都做了全球性的探索和深入研究。

他携这部环保纪录片登陆戛纳时,记者采访他是怎么来的,他说,先搭乘商务航班,然后坐跨海火车。他建议好莱坞明星尽量多坐普通航班,少乘私人飞机,多为环保而努力。

他认为:“现今最重要的问题是怎么让人们少消费一些。购买商品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购买的商品中有一部分用于偿还我们欠自然环境的债。我们这一代人要抓住机遇,关心环境,并行动起来创造奇迹,否则将成为历史上最受谴责的一代人。”所以,早在1998年,他就创办了环保组织“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基金会”。

在第81届奥斯卡提名名单上,备受看好的莱昂纳多未能以《革命之路》获得最佳男主角奖提名,但全球著名品牌“豪雅”还是聘任他为新的形象大使,在他签订的3年合作协议中规定,将产品版税以及他的部分个人收入捐献出来,共数百万美元,用以支持一个环保组织,对莱昂纳多来说,环保比奥斯卡更为重要。

作为一个环保主义者,莱昂纳多在赚钱时不忘保护环境,他在加勒比海附近购买一个140英亩的小岛,准备在上面建造一栋五星级旅游假日酒店。这家酒店的经营理念完全以环保为主题,不会对周边的自然环境产生任何负面影响,是名副其实的生态酒店。根据规划,这间酒店里一切能源都将是可以再生的,酒店运营所需的所有电力、自来水都将是循环利用,自给自足,电能将来源于风力发电,自来水将来自过滤后的海水。虽然投资不少,但莱昂纳多会尽自己所能去做。

除了酒店业之外,他也投资自己的老本行影视行业,而环保是他的首选。他是靠着《纽约黑帮》《飞行者》和《无间行者》的酬金,补贴环保影片《全球变暖》《水星球》与《第11小时》的。

莱昂纳多的吝啬与环保相结合的另一个典型表现是他的座驾——“万元小车”丰田Prius,这款车在其貌不扬的外表下使用了传统的1.5公升汽油引擎以及不会产生废气的电动马达。在低速缓行时,电脑只会使用马达的动力行走,达到环保及低耗油的目的。这在推崇奢华的好莱坞绝对是一个另类。

他说:“我努力以爱心来对待周围的世界。我的屋顶上有太阳能电池。我有一台独轮手推车,它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比一般的汽车少75%。我给妈妈、爸爸以及爸爸现在的妻子都买了那样的手推车。但我知道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

莱昂纳多在环保方面的贡献毋庸置疑,他毫无悬念地获得了最杰出环保明星的称号,在他的影响下,更多的明星倡导环保,包括他在《泰坦尼克号》中合作过的女星温斯莱特,某年,温斯莱特在广告拍摄中被人欺骗披上高档的真皮草,而大发雷霆,要状告欺骗她的人。

在崇尚奢华的好莱坞,身体力行环保主义的莱昂纳多在这方面的自控力是超人的,绝不因为其他人的奢华生活而改变自己的环保作风。看看他的表现,我们也应思考:我能为环保做些什么?艰苦太空,自控力强方能存活

他说:“美国人对华人有这样一种印象——中国人做事做得再好,也很少能够成为领导者,而我则证明中国人同样可以成为领导者。”

他,就是焦立中(英文名Leroy Chiao),他是美国4位有太空飞行经验的华裔宇航员之一(其他三位分别是王赣骏,物理学家,博士;张福林,机械工程学专业,参加过7次太空飞行;卢杰,物理学博士)。焦立中保持着至少3项纪录:第一个在太空行走的华裔宇航员,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位华裔站长,第一位从太空投票选举总统的宇航员。另外,他还是在太空居住时间最久的美国宇航员之一——15年中他在太空的总时数是229天8小时41分钟。

焦立中1960年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父母原籍中国山东,20世纪50年代移居美国。焦立中的父亲硕士毕业,母亲博士毕业,他和妹妹都是博士毕业。他的父母保持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念书最重要,小孩一定要念好书,要上大学。父母让他们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时又鼓励他们要像美国孩子那样有远大理想。

1968年,8岁的焦立中从电视里看到美国人乘坐“阿波罗13号”飞船首次登上月球的盛况,那时候他就想,长大后也要成为一名宇航员。

1983年,焦立中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学士学位;1985年他获得硕士学位;两年后,未满27周岁的他获得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化学工程博士好像跟航天员并不搭界,但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挑选航天员时特意分散专业,对象除了军队的飞行员,还包括物理、化学专家,医学研究者。

早在1986年,焦立中就曾提出当航天员的申请。1990年,他终于从2500多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进入NASA受训。1991年,焦立中通过了NASA体能、心理测试各方面的严格甄选与考核,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正式航天员。

焦立中认为:天赋、努力和持之以恒,对宇航员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条件,除此之外还有机遇。他得过的科研奖项数不胜数。从他宇航生涯前的科研成果可以看出太空总署为什么会选中他:1989年,他在旧金山郊区的Hexcel公司工作时,参与了高级航天材料的开发,并研究出一种聚合复合精确光学反射器,能用来制作太空望远镜。1989年,焦立中转到著名的劳伦斯·立弗莫实验室,参与一种纤维缠绕粗切片航空复合物的制造。1990年他被列入世界科学工程名人录。在航天总署,他还参与了软件、装备、飞行数据等技术工作。

2004年10月14日莫斯科时间上午7时06分,焦立中乘坐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升空并担任国际空间站站长,成为第一位华裔的空间站站长。焦立中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第一次由华人担任国际空间站站长,我感到很自豪……”

在国际空间站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风光。担任空间站站长这次是他的第4次太空之旅,他意外地发现国际空间站中食品严重不足,他和俄罗斯的一位宇航员不得不实行食量配额,每天食物减半并用糖果补充能量,如此节食半个月,每人都瘦了5-10斤,终于盼来俄罗斯货运飞船送来的2.5吨补给物品,这才解了粮荒。

正常情况下,在空间站,焦立中能吃到饺子等中国美食,享受他妻子为他准备的点心,但洗澡这类地球人做起来很方便的事情,他们却颇费周折。焦立中曾描述:“需要像医院里给卧床病人那样用特殊的洗澡布来擦洗身体,洗头也是这样。能洗干净,但远不如洗热水澡来得舒服。”

在孤寂的太空中,不仅每天要做大量的运动保持体质,还需要很强的心理素质,否则一定待不下去。焦立中在太空中的休闲活动就是学中文,回来后他的中文水平提高了很多。

焦立中作为NASA的华裔宇航员,搭乘过哥伦比亚号、奋进号、发现号航天飞机和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他四度升空、六次太空漫步,并担任国际空间站站长,6次太空飞行的总时间为228天,太空行走的总时间约41个小时。因表现出色,他多次受到美国航空航天局嘉奖:3次荣获太空飞行奖章,两次获得特别服务奖,3次获得个人成就奖。但他表示:自己并不看重金钱与荣誉。他说:“我每次从太空中眺望地球时都会禁不住思考:在人的一生当中,到底什么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这使我的视野更加开阔,不再为琐事烦恼。”

与一些生长在美国,对中国不了解,甚至没有什么感情的华裔科学家不同,焦立中心中有着浓浓的中国情结。在太空站任站长时,他的呼号就是“山东”,每次在遥远的太空中听到地面传来清晰的“山东”的呼叫,他的心里就感到温暖。同事们问他:“你的‘山东’是什么意思?”他总是自豪地说:“山东是我父母出生的地方,是我的故乡——中国一个美丽的省份。”

虽然焦立中在美国出生、长大,但还保留着明显的华人的习惯。他能熟练地使用筷子,夹水饺的时候也习惯性地在醋里蘸一下。他曾数次跟随父亲来中国,座谈的时候,虽然他是主角,但父亲一开口,他就默默地听着,从不多言。出门赶路的时候,他把父母让进“奥迪”车,自己和妹妹坐面包车。陪同的人说,焦立中身上中国味很浓。

他曾把一面五星红旗,一块用香港石英石雕刻的玫瑰花等表达中国人感情的纪念物带入太空。他平时喜欢中国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包括电影、歌曲、戏剧以及相声。他还非常爱看成龙主演的功夫片。

现在焦立中已经从NASA辞职。问他将来的打算,他说他希望今后能多到中国来,到大学里进行交流访问,“这样我回山东的机会也就多了。”

这就是血液中永远流淌着中国赤子情的焦立中,无论科研还是做人,他都是世人的好榜样。他以自己强大的自制力成为一名出色的宇航员。“闷声发大财”的低调阐释

对普通大众来说,他是个陌生人,但他的产品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比如:网上购物、搜索新闻、预订酒店、购买机票、从自动提款机上取钱……

他是美国三大IT业巨头之一,他与比尔·盖茨有很多相同点。比如,都是大学辍学生;比如,他的资产也达数百亿美元……但,我们却不认识他。

不是由于他多么低调,多么神秘,而是因为他的产品从来没在大街上销售过——他卖的是数据库,这与微软公司的产品不同。

这个人就是世界第二大软件公司,最大数据库软件公司的老板——甲骨文公司(Oracle)的首席执行官拉里·埃里森(Larry J. Ellison)。

一个传奇人物,必有很多传奇故事相伴:

埃里森是美国犹太人,俄罗斯移民,1944年10月3日出生在曼哈顿,他的未婚妈妈只有19岁。埃里森由舅舅一家抚养,在芝加哥犹太区中下阶层长大,那时贫富的差别没有现在这么巨大。学生时代的埃里森并没有显示出超人的素质和成绩,在学校他非常孤僻,独来独往,不过却十分注意打扮和享受,在别的孩子还是由父母理发时,他就请专业理发师打理。他读过三个大学,却没有拿到过一本文凭。

成功之后,埃里森的嚣张和粗野在硅谷和华尔街都是出了名的。他敢于让五角大楼的高级官员们为了他而推迟会议长达45分钟,甚至在菲律宾总统菲德·拉莫斯来访时,他竟然在一个小时后才在旧金山的宅邸里露面,然后又花了一刻钟去换衣服。2000年,埃里森的个人财富曾一度超越比尔·盖茨,成为全球首富。不可一世的他在当年耶鲁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令人瞠目结舌地鼓吹“读书无用”论。这篇演讲稿后来广为流传,被人称为史上最牛的演讲词。

他把所有的耶鲁大学毕业生看作是“失败者”,而对于他自己——“埃里森,这个行星上第二富有的人,是个退学生;比尔·盖茨,这个行星上最富有的人,也是个退学生;艾伦,这个行星上第三富有的人,也退了学,而你没有;戴尔,这个行星上第九富有的人——他的排位还在不断上升,也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你们非常沮丧,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你没辍学,所以你永远不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我寄希望于眼下还没有毕业的同学。我要对他们说,离开这里。收拾好你的东西,带着你的点子,别再回来。退学吧,开始行动……我要告诉你,一顶帽子一套学位服必然要让你沦落……”演讲未结束,他就被保安撵了出去。

他不是一个喜欢安定稳定的男人,他不断跳槽换公司,虽然挣钱不多(在20世纪60年代,夫妇俩月收入合计1600美元),花钱却十分大方,他甚至借了3000美元购买一条34英尺的帆船。同时还在分期付款购买另一条小帆船。埃里森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从来不操心账单,但他的妻子Quinn却受够了,1974年他们离婚了。埃里森挽留她说:“我会成为百万富翁的,如果你和我在一起,你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但Quinn却不相信,不过她最后也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

32岁以前,他一事无成,却以乐于享受、好勇斗狠、傲慢自大,喜欢和漂亮女人交往而出名。比如,他拥有一架拆除了武器的意大利产“马尔切蒂S.211”型战斗机,并且曾想进口一架米格-29战斗机,不过美国海关拒绝了这一申请。他还拥有一支豪华昂贵的车队,车型包括劳斯莱斯、本特利和奔驰等。他喜欢航海,参加帆船赛,几乎命丧大海。他对建筑感兴趣,曾在日本雇用了许多能工巧匠,为他建造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全木质房屋,价值4000万美元。等到房子建好以后,又把它拆散,用轮船运到太平洋的彼岸,在埃里森加利福尼亚伍德赛德的新庄园重新组合起来。

但仅靠着这些传奇般的噱头,他无法成为世界级的大富翁,他必然还有与众不同的、出类拔萃的地方。

1976年IBM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里程碑的论文——“R系统:数据库关系理论”,介绍了关系数据库理论和查询语言SQL,但IBM却觉得没有开发的价值。埃里森非常仔细地阅读了这篇文章,被其内容震惊,他敏锐地意识到在这个研究基础上可以开发商用软件系统,于是,他决定开发通用商用数据库系统Oracle,这个名字来源于他们曾给中央情报局做过的项目名。

1977年,他32岁这年,与他人合伙出资2000美元成立了软件开发研究公司,埃里森拥有60%的股份,占有这么多股份是因为成立公司完全是埃里森的鼓动,而且他有一个40万美元的项目合同。

他说:“好在经营软件公司不需要大量的资金,用点小钱就可以创业。所有伟大的软件公司都是这样开始的,也许不是所有的,但Microsoft和我们相似,我们比Microsoft的资金更少,几乎一无所有。”

几个月后,他们就开发了Oracle 1.0,但这只不过是个玩具,除了完成简单关系查询外,不能做任何事情,用户抱怨不断,但埃里森坚信较早占领大块市场份额是最主要的。而IBM的作风则大相径庭,如果用户不满意就不会推出新产品。

在这个阶段,埃里森的公司规模很小,如果客户知道他们的实情——只有四五个程序员,根本就不会购买他们的产品,而且他们的产品也并不完美,甚至可以说是有很多缺陷,但是埃里森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竞争中得到启示,知道抢占市场的重要性,为了胜利他不择手段,夸大其词和撒谎是家常便饭。他不仅自己四处出击,进行演讲,向客户描述产品将能达到的美好功能,宣称Oracle能运行在所有的机器上……

他还派出很多的销售人员去推销产品。为了激发销售人员积极性,他抬一箱子金币进来发工资,员工可以选择美元,也可以选择等值金币。半数以上的员工不要美元而要金币。这一不按常理出牌的工资发放方法使得销售人员积极性倍增,主动攻城略地,产品的销量增长极快,为了及时奖励这些销售人员,他用光了整个美国发行的金币,但还不够甲骨文公司发工资。

埃里森的成功更大程度上不是作为一个技术专家而是市场推销专家。一位硅谷资深人士这样评论:“甲骨文生逢其时,埃里森将市场放在第一位,其他所有的都靠后,拥有普通技术和一流市场能力的公司总是打败了拥有一流技术和只有普通市场能力的公司。”

埃里森的Oracle的市值在1996年就达到了280亿。IBM放弃了上千亿美元的错误,而被埃里森如此简单地获得了。埃里森曾将IBM选择Microsoft的MS-DOS作为IBM-PC机的操作系统比为“世界企业经营历史上最严重的错误,价值超过了上千亿美元。IBM发表R系统论文,却没有很快推出关系数据库产品的错误可能仅仅次之。”

2007年美国500强企业CEO薪酬排行榜。尽管2007年基本年薪只有100万美元,但得益于通过行使期权获得的收益,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在此次排行榜上以1.93亿美元的总薪酬占据榜首。

2008年拉里·埃里森拥有资产270亿美元,在福布斯公布的美国前400名富豪排行榜上名列第十四。

妄自尊大,不靠脚踏实地取胜的拉里·埃里森和比尔·盖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类型,他的个性与天才完全无法学习和模仿。他凭借着强大的自控力,一边忍受着用户的抱怨,一边强劲地开拓市场。他的坚持,终究使他取得了成功。保持神秘低调的富豪家族

在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不为人知的神秘家族——早在1850年,这个家族就积累了相当于60亿美元的财富。如果,后来没有衰落的话,以每年6%的回报率计算,15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家族的资产至少超过了50万亿美元。这个家族叫作“罗斯柴尔德家族”。他们没有“肯尼迪”“洛克菲勒”“摩根”家族那样声名显赫。但是二战前的美国,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形容当时的情况:“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经是属于罗斯柴尔德的!”

在19世纪的欧洲,罗斯柴尔德几乎成了金钱和财富的代名词。这个家族建立的金融帝国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以至有人说,19世纪欧洲有六大强国!分别是大英帝国、普鲁士(后来的德意志)、奥匈帝国、法兰西、俄国,还有……罗斯柴尔德家族!而罗斯柴尔德家族有一个显赫的外号,就是“第六帝国”。

罗斯柴尔德家族从16世纪起定居于德国法兰克福的犹太区。他们的兴旺发达始于18世纪,从梅耶·罗斯柴尔德20岁时做古董和古钱币买卖的生意开始。由于他的精明能干,20多年之后便成为法兰克福城的首富。目光远大的梅耶·罗斯柴尔德让他的5个儿子走出法兰克福,走出德国,分散到欧洲各地。渐渐形成了一个由老梅耶·罗斯柴尔德与大儿子阿姆歇尔坐镇老家法兰克福,其他几个儿子分布在伦敦、巴黎、维也纳和那不勒斯,成立金融和商业帝国的态势。

罗斯柴尔德兄弟经营技巧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利用他们分布在欧洲各国的分支获取政治、经济情报,这样,他们往往能迅速了解各地的政治经济动向,及时采取行动,出奇制胜。

为了保密,他们有自己专门的信使,彼此用密码进行联系。由于罗斯柴尔德家族内部的信息传递系统迅速可靠,以至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有时也宁愿用罗家的信使来传递她的信件,而不用英国的外交邮袋。

罗斯柴尔德家族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从它帮助英国政府购买苏伊士运河一事上可见一斑。1875年一个星期天的晚上,列昂内尔在他伦敦的宅邸中宴请英国首相狄斯累利。席间,列昂内尔突然收到一份来自法国罗斯柴尔德分行的电报,说埃及国王因缺少资金,打算把他掌握的17.7万股苏伊士运河股票卖给法国政府,但对法国提出的价格不满意,表示愿以400万英镑的价格卖给其他国家。狄斯累利第二天召开内阁会议,大家一致同意英国买下这批股票。然而,当时国会休会,无法筹集这笔资金。于是,列昂内尔果断地做出决定,由罗斯柴尔德银行伦敦分行向英国政府提供400万英镑,抢先买下了这批股票。此举使英国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列昂内尔·罗斯柴尔德也因此成为举国上下敬仰的英雄。

尽管罗斯柴尔德家族拥有巨大的财富,并跻身欧美上流社会,但他们始终坚持犹太人的传统、维护犹太人的利益。这个家族大多数人坚持族内通婚,下属的公司企业都守犹太教的安息日,不做任何生意。1820年,他们宣布不同任何一个拒绝给犹太人公民权的德国城市做生意。

罗氏家庭还积极参加犹太人的各种活动,向犹太社团捐款,包括参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它在法国的成员爱德蒙男爵20世纪初向巴勒斯坦的早期犹太移民提供了约600万美元的资金,帮助移民购买土地和生产设备。伦敦的沃尔特曾任英国犹太复国主义主席,与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魏兹曼一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积极活动,终于使英国政府以外交大臣贝尔福致沃尔特·罗斯柴尔德勋爵一封信的形式,发表了著名的《贝尔福宣言》,最后导致了以色列国的建立。

都说“富不过三代”,罗斯柴尔德家族在19世纪末也开始衰落。

衰落的原因,首先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在1865年出现战略判断失误,认为美国经济不会大幅发展,于是把它在美国的分行都撤销了。这个致命失误直接导致了摩根家族的兴起。

其次,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一战和二战中损失惨重。作为犹太人家族,罗斯柴尔德在纳粹统治下受到惨重的打击,许多位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资产被摧毁。冷战期间,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东欧的许多资产又被苏联接管了。

第三,罗斯柴尔德坚持家族产业,也阻碍了它的继续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美的大银行纷纷上市,筹集了大量资金,罗斯柴尔德则还是用自有资金发展,速度缓慢,逐渐落伍。

如今,罗斯柴尔德家族表面上看变小了,实际并非如此。与张扬的美国资本不同,罗斯柴尔德家族行事低调,一般人只有在读历史书的时候才能碰见它,但是它无所不在。

直到现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银行都拒绝上市,这意味着它根本不用公布年报。200多年来,他们一共在地球上投资了多少生意,赚了多少钱,只有家族核心成员才清楚。它在世界经济界的影响,也只有极少数细心的专业人士才能发现。试想,谁能从几年前的铁矿石价格暴涨中看出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影子?谁知道2004年为英国政府的移动通讯3G牌照拍卖充当融资顾问的便是罗斯柴尔德家族?这条消息在《华尔街日报》上绝对看不到。

如今罗斯柴尔德银行集团的业务主要是并购重组,罗斯柴尔德的并购重组业务主要在欧洲。2006年世界并购排行榜上,他们排在第13位。

经历了250年的风雨变迁,这个家族依然兴旺发达。对此,德国诗人海涅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金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上帝,而罗斯柴尔德则是它的先知。

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对世界的影响力,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历久弥坚是犹太人强大自控力的代表。比总统老公更有自控力的女人

近来,与川普竞争美国总统的希拉里,作为第一位参与美国总统竞选的女人,作为话题的制造者,又频频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如果说,当年赖斯担任美国国务卿一职的时候,中国,甚至全世界对她都还不甚了解(当然,在后来的时间里,她用自己特立独行的风格在国际外交界树立了自己的形象,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位黑人女外交家),那么,后来接任赖斯国务卿一职的希拉里,却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很熟悉的一位女人。不仅因为她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夫人,更因为她是一个饱受争议,却一直雄心勃勃,希望依靠自己的实力在政治上能够大展拳脚的女人。

她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在狂热的追随者眼中,她是一位勇敢的妻子、一位性感的女人、一位充满智慧的女强人;而在政敌眼中,她则是一个虚伪狡诈、老于世故和政治伎俩的女人。但无论是她的政敌,还是狂热追随者,都不得不折服于她的公众影响力。

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1947年10月26日出生在芝加哥。充满爱的童年生活奠定了她对家庭、工作要忠诚的信念和服务大众的信念。1969年,希拉里就读于耶鲁法律学院,1971年,她认识了同校的比尔·克林顿。美丽而有思想的她让周旋于众多女性之间的情场老手克林顿第一眼便被深深吸引,以至于下课后,克林顿情不自禁地尾随她出去,但对于追求女人有着经验丰富的他竟鼓不起足够的勇气主动上前去跟她搭腔说话。

第二次再见时,是希拉里主动上前对盯着她看的克林顿打招呼:“瞧,如果你打算一直盯着我,我也要回盯你。我想,我们至少应该互相认识一下,我叫希拉里,你叫什么名字?”

大学毕业后,希拉里从事律师工作。1975年二人完婚,5年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女儿切尔西。虽然很多人说希拉里与克林顿在一起是出于她的政治野心,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之间的爱是真诚的。

因为希拉里说:“在耶鲁法学院的时候我就不能自已地爱上了比尔,我那样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和他在一起。当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感觉比没有他在身边的时候要快乐许多,而我也总自信地认为,自己无论在哪里都能拥有有意义的、有成就感的生活。”而那时候克林顿尚未从政。

希拉里让克林顿放弃了众多容貌美丽、身材性感的女人,两人相伴一路走来。后来克林顿发生“拉链门”事件,但他对牧师忏悔说,他会做任何事情来挽救他们的婚姻。他表示:“在这个世界上,我爱希拉里与切尔西超过一切。”说到这里,两人手拉手跪在一起祈祷,都流泪了。克林顿向希拉里郑重保证,他将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希拉里经历了痛彻心扉的心理历程,最后控制住自己怒不可遏的本能反应,选择原谅了他。她是这样解释他们之间的爱情的:“我只知道没有人比比尔更了解我,也没有人能像他那样令我放松身心地开怀大笑。尽管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仍然是我生命中遇到的最有活力、最有趣、最生动的一个人。我和比尔·克林顿先生在1971年的秋天开始第一次谈话,而30多年过去了,这谈话仍在继续。”

作为一个有思想的女人,希拉里并不满足于当“第一夫人”,克林顿卸任后她积极投身政坛。2000年11月7日在纽约州参议员选举中获胜,当选美国国会参议员,成为美国史上第一位赢得公职的第一夫人。

希拉里不仅善于在政界和军界结交朋友,而且在参议院为人低调,非常注意把自己“第一夫人”的身份和参议员的身份区别开来。每逢委员会举行听证会,她总是到得很早,尽管她总是最后一个发言。

在参议院,希拉里最初没能进入那些所谓的“Super-A”(极好的)委员会,如拨款委员会、军事委员会、财政和对外关系委员会。于是她带着自己的专家,在健康和教育委员会找了个位子坐下。与此同时,她也在争取游说到更好的位置。2003年,她离开预算委员会,在军事委员会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那里,她是最早在国会指出驻伊美军缺乏装甲武器的参议员之一。“9·11”事件后,她又极力主张加强国土安全,并指出了港口和边境等一些敏感地区的安保疏漏。她最大的成绩,是在世贸中心遭袭后不久,在国会极力争取了200亿美元的安保拨款。后来,她又领导一场提高最低工资的斗争。她认为,国会的工资涨了,社会上的最低工资也要相应提高。

她的勤奋工作,让她的政治声望稳步上升,共和党人甚至都找不到一个可靠的候选人跟她竞选纽约州参议员。

2007年1月20日,希拉里·克林顿在其个人网站上宣布将参选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

共和党前任主席埃德·吉莱斯皮表示:“希拉里的优势是,她很聪明,非常坚决,而且精于谋划。缺点是,她(有时)显得极端……而且她不可能每次都谋划准确。”

民意测验专家马克·迈尔曼让10位黑人妇女选出她们心中的政治英雄时,有8个人选了希拉里。

在《时代》周刊的调查中,只有3%的人对她不做任何评价。而选民对她的认可也呈两极分化态势。民主党人压倒性地将她视为一个有着强烈道德价值观的强硬领导人;共和党人基本上将她视为一个为了政治野心而愿意做任何事、说任何话的机会主义者,而且认为她会在政治利益和信仰之间,优先考虑政治利益;至于无党派者,53%的人不支持她,其中有34%的人“绝对不会”支持她。

当希拉里在党内竞选中输给奥巴马之后,她即呼吁她的选民转而支持奥巴马。

后来,新当选美国总统的奥巴马提出让同样拥有美国总统梦的曾经的第一夫人——希拉里担任国务卿。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奥巴马弥补劣势,拉拢克林顿帮,套牢希拉里,以达到一石数鸟的办法。

希拉里虽然不是外交家,但是她见多识广,精明能干,而且跟随克林顿出访过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知名度很高,在各国领导人中有许多熟人,这是一般政客难以企及的先天优势。从政治理念看,希拉里与克林顿一样是个务实派。由于奥巴马团队的理想主义气息,世界上不少国家担心他的外交班子将执行一种自由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路线。但如果希拉里管外交,她或将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奥巴马保持美国外交的延续性。不仅如此,希拉里如果成为奥巴马的阁员,也等于被“套牢”。希拉里的政治抱负,路人皆知。如果继续在野,可能再次成为奥巴马下次大选中的对手。而且如果奥巴马执政4年有负众望,希拉里与他争位的可能性就更大了。然而,如果希拉里成为奥巴马政府的重要成员,那么她与奥巴马的政策就难以脱开干系。很难想象,作为国务卿的希拉里,如何还能以局内人的身份去挑战奥巴马。

后来,希拉里辞去国务卿的职务,在奥巴马势头正旺之时,并未与他争夺下任总统,而是控制住自己争强之心,待奥巴马八年总统任期即将结束之时,她才出来竞选新一任的总统。2016年,在与川普的总统竞争中,往年总统竞选中各种“揭黑”套路悉数落在她身上,在大家看来,胜出希望越来越渺茫时,她却没有退缩,为着总统之位背水一战。

希拉里这一生一直在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努力奋斗,同时,也在为她的国家和人民而勤奋工作,虽然野心不小,但她自控力之强令人惊叹。她在克林顿“拉链门”事件发生后,没有与之离婚;她在与奥巴马竞选总统失利后,没有将其视为仇敌,反而加入其内阁,成为拥有重要地位和能得到大展拳脚,以增加自己管理国家经验的国务卿;在她再次参与总统竞选,对手再次爆出她的一系列丑闻,她依然用强大的自控力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

她是当之无愧的女中豪杰。守住本心,不做“御用”学者

曾有一位来自美国的经济学家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中国内地最活跃的城市掀起一股经济研讨的热潮,他的演讲门票卖到5000元一张,最贵的被炒到5万,远远超过被称作身价最高的演讲者——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400美元一张票。

这位被人们热捧的美国人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

保罗·克鲁格曼是主流经济学派的衣钵传人和捍卫者,是萨缪尔森和索罗的爱将,但同时,他又是一位急先锋,敢于向任何传统理论开战。克鲁格曼的理论研究领域是贸易模式和区域经济活动。在过去十余年间,他出版了近20本著作,发表文章几百篇。他的文笔清晰流畅,深入浅出,不仅是专业研究人员的必读之物,更是普通大众的良师益友。在公众的眼中,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众经济学家。

克鲁格曼1953年出生于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他在纽约的郊区长大,从约翰·F.肯尼迪高中毕业后,他来到了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经济学。大学时代的克鲁格曼似乎更偏好历史,天天去上历史课,而经济学的专业课修得不多。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著名经济学家诺德豪斯偶然看到克鲁格曼的一篇关于汽油的价格和消费的文章后,为他对经济问题的深刻理解所打动,立即邀请他做自己的助手。大学毕业后,在诺德豪斯的推荐下,克鲁格曼顺理成章地进入了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此期间,由于个人问题,他的情绪比较低落,草草地完成了博士论文就奔赴耶鲁大学任教去了。

1982年,克鲁格曼从瑞典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回来就接到费尔德斯坦的电话,邀请他去华盛顿任职,担任经济顾问团国际经济学首席经济学家。

1987年,克鲁格曼重新恢复了创造力,他写出了大量高质量的论文——第三世界债务减免、欧洲货币体系的作用、贸易集团化。这些文章获得的好评打消了他对自己研究能力的怀疑,他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新贸易理论。这些成就使他获得了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1988年,克鲁格曼出版了《期望减少的年代》一书,该书一出版即在美国引起轰动。他与奥伯斯法尔德合著的《国际经济学》成为各大学和贸易公司的标准教材。各大公司的总裁在看到他所著的书之后纷纷找上门来,请克鲁格曼为他们做商业咨询。为此,克鲁格曼专门雇了一名经纪人,不是为了拉更多的客户,而是为了提高价格,使商人们望而却步。这段时期克鲁格曼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课题——经济地理学。他雄心勃勃地想把这个课题发展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并在这个领域取得很大的进展。

1992年的总统选举使克鲁格曼在全美国人面前大出了一番风头,他在电视上的经济演说给克林顿极大的帮助,但是克林顿在执政之后并没有启用他为总统经济顾问,而是选择了伯克利大学的女经济学家泰森,原因是克鲁格曼的性格过于刚直,在华盛顿和学术界都得罪了不少人。克鲁格曼自己也说:“从性格上来说,我不适合那种职位……你得会和人打交道,在人们说傻话时打哈哈。”

小布什上台之后,克鲁格曼一周两次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接连不断地对政府进行声讨,以致他被看作是小布什政府的死敌。关于小布什的减税计划,克鲁格曼冷嘲热讽的专栏加起来出了一本书,这就是有名的《荒唐的数学:布什减税政策指南》。

保罗·克鲁格曼最让世人吃惊的是他超强的预言能力。

1994年,克鲁格曼针对世界银行给予亚洲经济增长以“东亚奇迹”的评价,激烈批评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建立在浮沙之上,迟早幻灭”。1996年克鲁格曼在出版的《流行国际主义》一书中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