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保险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4 18:00:01

点击下载

作者:石大安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风险保险学

风险保险学试读:

前言

风险保险学是一门新兴的、快速发展的学科。它既研究风险,又研究保险。有句俗话说得好:“无风险,无保险。”由此可见风险与保险之间的密切联系了。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保险业的发展,把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作为金融体系的三大支柱,使现代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三大功能。我国的实践证明,保险不仅是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一种市场化的社会互助机制,一种用市场办法从容应对各类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妥善安排人的生老病死的社会管理机制;而且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是传递爱心、营造幸福、促进和谐的事业,加快保险业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要求。我们编写本书的目的是让人们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普及保险知识,提高全民风险和保险意识。从国际经验看,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保险越重要。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早日实现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要完成好这一历史任务,必须加强风险保险教育,尤其是加强高等学校风险保险教育,培养具有较强保险意识和保险运用能力的高级人才。本书不仅在编排上体现了风险保险学的性质与规律的客观要求,而且在内容安排上体现了科学性、系统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具有由浅入深、前后呼应、简繁结合、易教易学的特点。

本书编写时注意贯彻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在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论述的同时,尽可能增加国内外有关风险保险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内容,反映新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使本书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编者在编写《风险保险学》一书时,在对基本原理做概述的同时,还非常注意其基本原理的实际应用,力争使其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同时又具有应用与指导的价值,以便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为了保证编写质量,我们邀请了有关专家、教授参与编写工作,力求使本书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平,并具有一定的特色。但由于经验不足和水平有限,难免会有一些问题和缺点,敬请广大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编者2015年1月第一章绪论学习要点:

◇了解风险保险学的对象、内容和性质

◇了解风险保险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学习风险保险学的意义一、风险保险学的研究对象(一)风险保险学的研究对象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风险保险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

首先,风险是风险保险学的研究起点。古人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现实生活中,不论是“不测风云”还是“旦夕祸福”,都是由客观存在的风险引起的。风险不仅存在于人的生产活动中,也广泛地存在于人的非生产活动中。因此排在我们面前的对象,首先是风险(关于风险的详细论述,请参见本书第二章)。风险是风险保险学的研究起点,“无风险则无保险”,而风险存在于人类活动中的各个角落。

其次,风险与保险的关系是风险保险学的研究对象。风险保险学以风险为研究对象,但并不是一般的研究风险,而是通过对风险的主要特征及主要风险类型的分析,来寻求对付风险的办法,也就是要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风险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种,风险保险学则选择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保险来研究,具体说来就是怎样的风险,可以用保险来处理。

最后,风险保险学不可避免地要研究保险的具体内容。现代保险学界有句俗语说得好:“无风险,无保险。”由此可见风险与保险之间的密切联系。保险作为应对风险的方法之一,有别于其他风险管理方法的特征。而保险本身的特性,就决定了某些风险是不能通过保险来规避的,但是保险作为一种工具,却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进步,以前不能使用保险规避的风险,现在却可以规避了。

目前,风险保险学在风险管理和保险领域中的运用主要是以服务于中国经济为目的的,以当代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的各种经济风险与保险问题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探究在经济领域中,风险与保险变化的规律。

风险保险学是一门新兴的、快速发展的学科,从趋势上看,风险保险学的重点将转向实用性较强的社会问题,尤其是要关注那些有可能成为社会热点的重大问题,例如环境污染和环境保险的相关问题的研究。

风险保险学的内容决定于风险保险学的研究对象,风险保险学的内容是风险保险学的研究对象的具体表现。从这种意义上说,风险保险学的内容和风险保险学的研究对象是统一的。然而,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一门科学的对象是指某一现象领域中的某种特殊关系,因此,一门科学只能有一个研究对象,而一门科学所涉及的内容则是多方面的。不仅如此,任何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性质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对于一门科学的研究,除了要研究这门科学的对象本身以外,还要研究与这门科学的对象相关的各个领域,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风险保险学的对象与其内容的关系也是如此。风险保险学的研究对象只有一个,即风险与保险之间的关系,而风险保险学的研究内容则相对广泛得多。总的说来风险保险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风险的内容,二是关于保险的内容。

1.关于风险

风险通常用于表示不确定性,它几乎在个人和组织发展的过程中创造各种问题和机遇。无论是谁,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都面临着风险并以各种方式来应对。有时候一个风险可能被人们有意识的分析和管理,但是大多数的风险都被人们忽视了。风险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风险的认识。主要包括风险是什么、风险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两个方面的内容。二是如何处理风险,即风险管理方面。主要包括风险管理的流程、风险管理的工具、风险管理的思想等。

2.关于保险

保险本身是一种契约,一种可转移风险的商业契约。作为商业契约的本质,自然是一种商品关系的反映。这种商品关系指保险当事人双方之间遵循商品等价交换原则,通过签订保险合同的法律形式确立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实现保险商品的经济补偿功能。在保险商品关系中,一方当事人按照合同的规定向另一方缴纳一定数额的费用,另一方当事人按照合同的规定承担经济补偿责任,即当发生保险事故或出现约定事件时,保险人按照合同规定的责任范围,对对方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或给付,以保障对方的生产或生活的正常运行。保险商品关系既是一种经济关系,又是一种法律关系。保险商品关系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层面:

第一,保险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保险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是指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受益人之间因保险商品交换而形成的相互关系。保险人作为保险商品经营的主体,在为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提供保险商品服务的过程中,与客户结成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即商品交换关系。联结保险当事人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纽带是保险合同。由保险合同确定的保险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一种法律关系。保险法律关系是保险经济关系的表现形式,保险经济关系是保险法律关系的存在基础。

第二,保险当事人与保险中介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一方面表现为保险人与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等之间因经营保险业务而形成的保险商品交换关系,另一方面表现为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等与被保险人或保险受益人等之间因从事保险代理、保险经纪、保险公估活动而产生的保险商品交换关系。

第三,保险企业之间的关系。保险企业之间的保险商品关系包括保险公司之间,原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之间以及再保险公司之间因保险经营活动而产生的保险商品关系。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上存在的保险企业,从性质上看,有国有独资保险公司与股份有限保险公司;从形式上看,有内资保险公司、外资保险公司和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从业务内容上看,有财产保险公司、人身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从经营范围上看,有全国性保险公司、区域性保险公司等。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还会出现一些其他形式的保险企业,从而形成一种不同经济结构,不同层次,不同形式并存的保险市场格局。这些保险企业,不论其规模大小,实力强弱,在市场经济中均处于平等地位。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它们在保险经营活动中既存在相互竞争关系,又存在相互协作关系。

第四,国家对保险业实施监管而形成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指国家保险主管机关对在本国领土上从事保险业务的保险人和从事保险中介业务的保险中介人实施监管而形成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与保险企业之间的关系。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根据保险市场的需要,决定是否批准成立新的保险企业等。政府对国家负责。企业按政府规定经营保险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二是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关系。保险商品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商品经济关系。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关系,必然有保险市场的竞争。为了保障保险企业的正常经营,保护保险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宏观上需要对保险市场进行管理,包括经济手段的管理、行政手段的管理和法律手段的管理,从而形成一种为保证保险商品交换正常运作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二)风险保险学的学科性质

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明确研究对象,也要明确其学科性质,而学科性质是由研究对象规定的。风险保险学在确定了自己的研究对象的同时,也就规定了它的学科性质,它是具有应用性和边缘性的学科。

风险保险学是风险管理和保险学的交叉学科,是以风险学和保险学为主干,紧密联系实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具体的风险与保险的研究,从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新的科学。风险保险学主要是以经济活动中的风险与保险关系的变化及规律性为研究对象,以提高人们运用保险规避风险能力为中心任务的一门学科。这就明确了风险保险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同时它是建立在风险管理学、保险学、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上,并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来研究经济活动过程中的风险现象并如何规避的一门科学,所以它又是一门边缘性学科二、风险保险学的研究方法

风险保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一般的研究方法,即哲学思维方法;二是具体的研究方法。(一)风险保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1.唯物辩证法

在风险保险学中使用唯物辩证法,就是要在研究和学习中坚持以下基本观点:(1)唯物的观点。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决定意识,而不是相反。按照这一观点,风险保险学的研究不应当从“理性”“正义”或人的主观意识和心理因素出发,而应从客观存在的物质生产过程出发,去揭示风险变化与保险发展过程中固有的规律性。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虽然这种损失在当下并不存在,但是影响损失的各种因素,却是客观存在的。所以,风险保险学必需严格坚持唯物的观念,对风险和保险进行如实地考查和系统记录,尽可能地收集完整的资料,不漏掉相矛盾的资料。在分析材料做结论时,必须尊重材料所提供的事实情况,对材料不能简单取舍,更不能任意添加和臆测,只有这样,研究才有可能是科学和有用的。(2)发展变化的观点。辩证法认为风险与保险处于不断运动中。辩证法对现存风险与保险关系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它的否定的理解;每一种风险与保险关系都是在不断地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任何风险与保险都必然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风险与保险关系的性质也是不同的。任何风险与保险都要经历一个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3)矛盾的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内容,也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一切风险与保险过程发展变化的决定性的原因和力量,在于它内部固有的矛盾性。风险与保险的内部矛盾是其发展运动永不枯竭的源泉。(4)联系的观点。在人类的活动过程中,风险与保险都是在外部环境中,在各种因素彼此相互影响和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同时,风险与风险,风险与保险,保险与保险之间,也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因此,风险保险学的研究必须坚持联系性原则,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风险或保险现象。要考虑环境各因素与各个风险和保险之间的关系,考虑不同的风险之间以及风险与保险之间的关系,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去探讨其研究对象的心理规律。

2.归纳演绎法

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科学的归纳演绎法就是这种科学方法的运用。抽象法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科学思维过程。(1)归纳法。归纳法就是从具体到抽象,也就是理论研究要从具体的客观现象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占有实际材料,对所占有的材料进行辩证的分析,探索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揭示经济运动过程的客观规律性。运用这一方法进行经济理论研究,首先要求充分地占有材料。充分地占有材料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对风险过程作出全面的、准确的、客观的和符合实际的认识,从而抽象出科学的概念和理论。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坚持辩证思维的理论研究过程,也就是对客观风险与保险现象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透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理论研究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也就是人们对客观经济事物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过程。(2)演绎法。演绎法是理论叙述的方法,也就是安排理论的方法。所谓从抽象到具体,就是理论叙述的逻辑进程从最简单和最一般的经济理论范畴出发,逐步上升到复杂和具体的经济理论范畴,通过理论范畴的上升和转化,把客观运动和发展过程在理论上再现出来。风险与保险关系总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含着多重的规定和关系,正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总和,所以是具体的。人们在理论上阐明这种事物,首先需要对那些最简单和最一般的风险与保险范畴作出理论分析,然后逐步深入分析那些比较复杂的风险与保险范畴,直到最后对这一关系作出全面的、完整的、具体的理论阐析,在理论范畴上达到本质和现象的统一。(二)风险保险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风险是一种在人类活动中的复杂多变的影响因素,对它的研究不可能像其他自然科学那样用显微镜、化学试剂等工具直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风险保险学的研究要有成效,就必须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运用具体的研究方法。风险保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模拟法等。在实际从事研究工作时往往是各种方法综合运用,下面就主要的方法进行介绍:

1.观察法

观察法是一种传统的、应用广泛的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观测和计量来判断风险变化的规律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观测法有很多种分类。根据是否限制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进行观察,分为时间取样法和情景取样法。

2.经验比较法

风险保险学中每一个概念的形成及理论体系的建立,总是要以千百万人的实践经验为基础,通过反复验证才能完成。由于历史经验难免受当时现实条件的局限,因此,认真总结、借鉴历史经验,做出科学的假说,对于创立本学科的概念从而形成系统的理论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风险保险学的发展过程中,比较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这些比较研究主要包括不同风险和保险之间的比较研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风险形式和保险类型的研究。

3.问卷法

问卷法是运用内容明确、表达正确、回答简便的问卷表,让调查对象根据个人情况自行作答的调差方法。此方法近似于民意测验,常用的问卷调查法有以下三种:(1)是非法:采用只有“是”与“不是”两种回答的问卷,让调查对象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对每个问题作出“是”与“不是”的回答,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不作出问答。(2)选择法:要求调查对象在可供选择的几种答案中按照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出一个或几个。(3)等级排列法:在问卷中列出多种答案,要求调查对象按其对自己的重要程度依次进行排列。

4.计量分析法

计量分析法在风险保险学中也被广泛地运用。在研究影响风险与保险因素的文献中,计量分析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揭示不同要素之间的数量关联,从而验证相关理论在实证层次上的有效性。

5.案例分析方法

案例分析法是研究者如实、准确记录某一时间案例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并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运用于风险保险学中,可以从具体到抽象,从分析到综合,根据案例中的数据得出有用的结论。如对农业风险的变化状态的具体研究等问题。

6.微观和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微观分析法是以单个经济单位所面临的风险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风险状况说明微观主体最优选择的保险对策。宏观分析通过对整个社会所面临的风险状况来说明哪些风险是系统性的,哪些不是系统性的。通过这两种分析方法的结合,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风险与保险之间的关系。

7.博弈理论的应用

博弈论也称对策论,它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在存在相互关联时,是如何决策并最终实现均衡的。决策主体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决策问题,还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这种决策以及由此形成的均衡就是博弈理论所研究的内容。博弈理论包括博弈主体、博弈规则、行为策略和收益函数四大基本要素。考虑信息的对称与不对称问题,博弈过程的可重复性问题,博弈过程中的共谋与否等问题,博弈可形成特殊的均衡与非均衡状态。将这一理论引入风险保险学中,研究在风险环境中的经济的行为。三、学习风险保险学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风险成了现代社会的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风险管理理论就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保险作为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其地位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在当今社会,风险管理与保险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如何认识风险,如何管理风险,如何利用保险规避风险,都是在未来生活工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学习风险保险学的意义在于:

首先,学习这门课程是为了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职业作出准备。风险保险学的知识,不仅可以帮助那些希望在保险职业生涯中取得发展的同学迈出重要的一步,而且可以为很多希望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提供有效的知识储备。对于一个组织领导而言,为了最大化组织的经营绩效,必须能够精确地理解组织所面临的风险及其性质,并懂得对损失的正确处理方法。

其次,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使自己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让自己和家庭在诸多方面获益。第一,你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为什么现代经济社会离不开保险业?为什么这个社会需要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为什么创业创新需要保险来护航?诸如此类的问题,你都可以在学完这门课程之后找到答案。第二,这门课程可以帮助你成为一个更有知识的保险消费者,更精明的安排保险计划。第三,你将可以用更经济的方式来处理各种损失风险(这是个人理财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不仅能够避免意外事故造成的生活水平降低,并且可以因为将各种风险置于控制之中而获得内心的安宁,进而更轻松地投入自己的事业和对梦想的追逐。

最后,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自己的学术生涯,风险保险学课程将会为你提供一个将各个学科有机融合起来的机会。保险应用和综合了其他领域的广泛知识,其宽度几乎是没有别的学科可以比拟的。在阅读完本书之后,你会发现,保险包括了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法学、工程学、医学等各个学科的应用,不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且提供了一种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本章小结:

1.风险保险学是将风险和保险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2.风险保险学的研究具体方法有观察法、经验比较法、问卷法、计量分析法、案例分析方法、微观和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博弈理论的应用。

3.风险保险学的研究一般方法有唯物辩证法和归纳演绎法。复习思考题:

1.风险保险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

2.风险保险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性质是什么?

3.简述风险保险学的研究方法。

4.试述学习风险保险学的意义。第二章风险概论学习要点:

◇风险的概念、特征

◇风险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风险的分类第一节风险的概念一、风险的含义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人们经常说到或听到诸如“股市有风险,入市请谨慎”“这些事情风险很大,还是不要做了”“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与机遇并存”等类似话语。但“什么是风险”,不同的学者对此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国外学者主要有两大派观点,即客观风险说和主观风险说。客观风险说以风险的客观存在为前提,从概率统计的数理观点出发,认为风险是可以用客观尺度衡量的事物,也就是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和一个较长的时间里,依据大数法则和概率论对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进行测定和估计。主观风险说强调的是“损失”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认为风险是主观的、个人的和心理上的一种观念,是人们主观上的一种认识。该学说对风险的定义纯属个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估计,而不能以客观的尺度予以衡量。

国内学术界对风险的定义也没有统一的说法,这里概要列举几种观点:(1)风险是事件未来可能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2)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3)风险是指损失的大小和发生的可能性;(4)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件、风险结果相互作用的结果;(5)风险是经过某一时间间隔,具有一定工信区间的最大可能损失;(6)风险是在特定的客观条件下、特定的时间内,实际损失与预测损失之间的均方误差与预测损失的数学期望之比。

在上述的所有与“风险”有关的理解和认识中,都包含了“损失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又可分为两个方面的不确定:损失出现的不确定和损失程度的不确定。由此可知风险的大小至少与上述两种不确定有关。

理解风险的含义,需要注意风险与损失、收益的密切相关性。该定义至少揭示了两层含义:一是风险的结果是可能的损失;二是不确定性是风险的核心。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即发生与否不确定,发生时间不确定,发生情况如何不确定,发生程度和结果不确定。事物存在风险,意味着存在损失的可能性,同样也意味着获得收益的可能性。有的事物虽然有着很大的风险,但是同时也伴随着很高的期望收益。事物所具有的这种两面性,一方面期望收益激起人们奋斗的欲望,促进人们去尝试新的事物,去开拓新的领域;另一方面损失的可能性,让人们在尝试新的事物,去开拓新的领域的时候,积极地准备,小心地实践以提高成功的可能性。二、风险要素(一)损失

损失是指人非故意、非计划、非期望的标的物质减少。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损失必须是“非故意的、非计划的、非预期的”,如恶意行为、折旧、发生火灾后放任火灾蔓延所导致的损失则分别属于故意的、计划的、可预期的,因而不能称为损失;二是损失必须是经济损失,如记忆力的衰退、感情损失等就不包括在内。但是,车祸使受害者丧失一条腿,便认为是损失,因为首先车祸的发生满足第一个条件,而人的腿虽不能以经济价值来衡量,即不能以货币来衡量,但丧失腿后所需的医疗费和因残疾而导致的收入的减少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所以车祸的结果也满足第二个条件。

损失依据能否被货币度量,可以分为经济损失和非经济损失两大类。在风险保险学中的损失指的是经济损失,例如对于人身伤亡,只从由此引起的给本人及家庭带来的经济困难或者对社会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减小的角度来考虑。

损失依据引起损失的因素是否直接作用于标的物,可以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例如汶川地震中,造成的工厂倒塌,这是地震引起的直接损失,而由于工厂倒塌引起的工厂停工,造成的经营收益的损失,就是地震引起的间接损失。(二)风险事件

风险事件又称为风险事故,是指引起生命或财产损失的偶然事件,是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风险一般指的是损失的可能性,而风险事件的发生就使得这种可能性损失变成了现实性损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风险事件是损失的媒介。(三)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又称为风险条件,是指增加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或严重程度的原因或条件。风险因素是风险事件发生的潜在因素,是造成损害的间接的、内在的原因。例如,对于建筑物来说,风险因素指的是其建材、建筑结构、自然界中的风火雷电等;对于人自身而言,风险因素就包括年龄、健康状况等。需要注意的是构成风险因素的条件越多,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损失就会越严重。

风险因素依据影响损失产生的可能性和程度可分为两类:有形风险因素和无形风险因素。

有形风险因素是指增加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或严重程度的物质方面的因素。比如财产所在的地域、建筑结构和用途等。南方地域要比北方地域发生洪灾的可能性大;木质结构的房屋要比水泥结构的房屋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大;机动车从事营运的要比非营运的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大。

无形风险因素是指文化、习俗和生活态度等一类非物质形态的风险因素,这类因素也会影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和受损的程度。无形风险因素包括道德风险因素和行为风险因素两种。道德风险因素是指人们以不诚实,或不良企图,或欺诈行为故意促使风险事件发生,或扩大已发生的风险事件所造成的损失的因素。例如偷工减料引起产品事故、故意纵火以图谋保险金等。行为风险因素是指由于人们行为上的粗心大意和漠不关心,易于引发风险事件发生的机会和扩大损失程度的因素。例如,外出忘记锁门对于室内被盗事件、工程设计差错对于工程项目失败、电线陈旧不及时更换对于火灾事故等,都属于行为风险因素。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这两者很难区分开来。

需要指出的是,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的区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如雷电。雷电直接击伤人或击毁财物,则雷电属于风险事件;如果雷电造成火灾,进而火灾损害人或财物,则雷电属于风险因素。三、风险的特征(一)客观性

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是由客观存在的自然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无限性引起的。而客观事物的运动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因为无论是自然界的物质运动的规律,如自然的地震、洪水、雷电、暴风雨等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还是社会运动的规律,如战争、冲突、车祸、瘟疫、失误或破产等是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的。因此所有的风险,都由事物的内部因素决定,由超出人们主观意识存在的客观规律决定,所以风险具有客观性。人们通过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来预防风险事件,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减少其损失,但是不可能通过消灭客观规律来消除风险。(二)普遍性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的进化,新的风险不断产生,并且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如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疾病、战争等。在现实社会中,无论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职务怎样,无论何时,也无论身处何地,人们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所以说,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三)偶然性

从总体上看,风险是必然要发生的,即损失的可能性一定会转换成现实性的。但是对个体而言风险具有偶然性。这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未来风险事件的发生很难预测,即未来风险事件的不确定性:一是风险事件发生与否不确定,例如就全社会而言,每天都有车祸发生,这就使得社会中的每个人面临着车祸风险,但是具体到个人,车祸是否发生,就未必了;二是风险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的不确定,例如人难免一死,但是什么时候死和死在哪里,却是不可知的;三是风险事件发生的形式和造成的损失的不确定,例如房屋的损毁,有可能是地震、洪水、台风、火灾等各种风险事件引起。(四)可测性

个别风险事件的发生是偶然的。但是通过对大量风险的观测可以发现,风险往往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也就是说,对一定时期内特定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率,可以依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加以测定,从而将不确定性化为确定性。可见,通过对偶发事件的大量观测分析,可以揭示出风险潜在的规律性,使风险具有可测性。风险的可测性奠定了保险费率厘定的基础。(五)相对性

客观存在的自然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无限性,让风险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相对不变的。而风险的变化,既有量的增加,也有质的改变,旧的风险可能消失,而新的风险也会出现。风险的变化,主要由风险因素的变化引起。例如:科技进步一方面使得人类认识风险,规避风险,抵御风险的能力得到增强;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诸如核风险、耐药细菌、空难等新的风险形式。(六)发展性

风险的发展性也称为风险的可变性。在一定的条件下,风险可能发生变化。人类社会在自身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创造和发展了风险,尤其是当代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风险的发展性更为突出。如向太空发射卫星,把风险扩展到外层空间,建立核电站带来核污染等。(七)社会性

自然现象本身无所谓风险,比如火山喷发,是地球自身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没有人类存在,火山便不会危及人类。只有当火山喷发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害和损失时,才称其为风险。因此风险与人类的利益是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无论风险源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还是源于生理现象,它都必须是相对于人身及其财产的危害而言的。没有人,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风险可言。四、风险成本

在投资界中,有这么一句俗语:“高风险,高收益。”因此承担风险的想法非常有诱惑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伴随收益,有的风险就只有损失的可能性。比如,一个工厂所面临的火灾的可能性。当火灾爆发时,很可能由于财产损害和收入减少造成损失,但是发生火灾,却不可能因此有任何的预期的收入。围绕这种潜在的损失会给个人、组织、国家都带来巨大的损失,这种潜在的损失,就是风险成本。风险成本是指由于风险的存在和风险事件发生后人们所必须支出的费用和预期经济利益的减少,包括风险因素成本、风险事件成本、风险处理成本。(一)风险因素成本

风险因素成本是指由于风险因素存在所产生的风险成本。尽管此时的风险损失并没有产生,但是由于风险因素存在导致资源配置、社会生产力、社会福利的损失。这种损失是无形的、隐蔽的,但是却实际存在。这种成本主要体现在:(1)风险因素导致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个体福利水平下降。一方面,由于风险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以及事故的灾难性的后果,人们对此总是表现出担忧。为此不得不利用一部分资源来防备风险损失,从而降低整体的福利水平。另一方面,因为风险的存在,人们不愿意把资金投向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产业,这使高新技术的运用和推广受到阻碍,这也会降低社会的生产能力。(2)风险因素导致的社会资源失衡。由于风险的存在,客观上限制了投资方向,并从总体上破坏了社会资源的均衡状态,这表现出了社会资源流向风险相对较小的部门或行业过多,而流向风险相对较大的部门或行业则过少。从而抑制生产,限制供给,引起市场价格的变动。这又引起新的市场风险,形成恶性循环。(二)风险事件成本

风险事件成本是指由于风险事件的发生导致的风险成本,这种成本是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构成。例如:一家工厂发生的火灾,不仅造成机器损坏、生产停滞,还造成收入减少等。(三)风险处理成本

风险处理成本是指预防或控制风险损失的风险成本,这其中就包括为潜在损失进行融资的支出和出于防范风险而采取行动的机会成本。例如购买防灾减灾的设备的直接费用;如果采用购买保险的方式处理风险,则要支出保险费。第二节风险的种类

风险分类,就是根据风险分析的目的不同,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各种不同的风险进行区分的过程。

风险分类是为一定的目的服务的。对风险进行科学的分类,首先是不断加深对风险本质认识的需要。通过对风险进行分类,可以使人们更好地把握风险的本质及变化的规律性。其次,对风险进行分类,是对企业风险实行科学管理,确定科学控制手段的必要前提。

由于对风险分析的目的不同,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分类。一、按风险的性质分类

按照风险的性质不同,风险可以分为纯粹风险、投机风险和收益风险三类。(一)纯粹风险

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失的可能性而无获利的可能性的风险,其所致结果有两种:损失和不损失。例如交通事故只有可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而绝不会有利益可得。在现实生活中,纯粹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如水灾、火灾、疾病、意外事故等都可能导致巨大损害。但是,这种灾害事故何时发生,损害后果多大,往往无法事先确定。人们通常所称的“危险”,也就是指这种纯粹风险。(二)投机风险

投机风险是指既有损失的可能性又有获利的可能性的风险。其所致结果有三种:损失、无损失和盈利。例如,有价证券,证券价格的下跌可使投资者蒙受损失,证券价格不变无损失,但是证券价格的上涨却可使投资者获得利益。还如赌博、市场风险等,这种风险都带有一定的诱惑性,可以促使某些人为了获利而甘冒这种损失的风险。(三)收益风险

收益风险是指没有损失的可能性而只有获利的可能性的风险,例如接受教育可使人终身受益,但对受教育的得益程度是无法进行精确计算的,而且,这也与不同的个人因素、客观条件和机遇有密切关系。对不同的个人来说,虽然付出的代价是相同的,但其收益可能是大相径庭的,这也可以说是一种风险,有人称之为收益风险。二、按风险的环境分类

按照环境的不同,风险可以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两大类。

静态风险是指在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正常的情况下,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动、人们的错误判断和错误行为所导致的风险。

动态风险是指与社会变动有关的风险,主要是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技术、组织机构发生变动而产生的风险。

动态风险与静态风险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所致损失不同。动态风险对于一部分个体可能有损失,但对另一部分个体则可能获利,从社会整体看也不一定受损;静态风险对于个体和社会来说都是纯粹损失。第二,影响范围不同。静态风险的影响范围有限,往往只会影响到部分财产或个人,而动态风险的影响范围较大,甚至全社会。第三,静态风险对个体而言,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但是就社会整体而言,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相反,动态风险很难找出其规律所在。三、按风险的标的分类

按照标的不同,风险可以分为财产风险和人身风险。(一)财产风险

财产风险是指导致财产物资发生毁损、灭失和贬值及有关利益的减少的风险。对财产风险的概念的界定,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阐述,一般而言,人们将其分为狭义的财产风险和广义的财产风险。狭义的财产风险仅指各种财产损失风险,强调风险标的是各种具体的物资财产,故狭义的财产风险又称为财产损失风险。例如,房屋、设备有遭受火灾、地震、爆炸等损失的风险;汽车行驶中有遭受因碰撞、倾覆等损失的风险;船舶在航行中有遭受触礁、搁浅、沉没所致损失的风险等,这些都属于财产风险。广义的财产风险的风险标的既包括各种有形的物资财产,也包括各种以物资财产基础派生出来的财产相关利益、责任和信用。可见,广义的财产风险是最高的概念,狭义的财产风险则是广义财产风险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广义的财产风险可以进一步分为财产损失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责任风险是指因侵权或违约,依法对他人遭受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应负的赔偿责任的风险。例如,医疗事故造成病人的病情加重、伤残或死亡;生产或销售有缺陷的产品给消费者带来损害;驾驶机动车不慎撞人造成对方的伤残或死亡,如果属于驾驶员的过失,那么按照法律责任规定,就须对受害人或家属给付赔偿金。又如,根据合同、法律规定,雇主对其雇员在从事工作范围内的活动中,造成身体伤害所承担的经济给付责任,均属于责任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在经济交往中,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由于一方违约或犯罪而造成对方经济损失的风险。例如,在信用贷款中,贷款人就面临着借款人不能及时还贷款的信用风险。(二)人身风险

人身风险是指因生、老、病、死、残等原因而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例如因为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或由于疾病、伤残、死亡、失业等导致个人、家庭经济收入减少,造成经济困难。生、老、病、死虽然是人生的必然现象,但在何时发生并不确定,一旦发生,将给其本人或家属在精神和经济生活上造成困难。人身风险又可以分为生命风险、意外伤害风险和健康风险三类。四、按风险的因素分类

按照风险的因素的不同,风险可以分为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一)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现象或物理现象所导致的风险。自然风险还可以分为环境风险和人的自体风险。环境风险如风灾、水灾、雪灾、震灾、旱灾、虫灾、火灾,等等,它们是完全的自然生成后给人类造成的危险和灾难。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起初对它们只有被动承受的份,毫无作为;进而有了对它们的认识、了解、预测、预防、躲避乃至不同程度的淡化和消除的技能,但时至今日也还不能从根本上避免它们的发生。自体风险即疾病,包括可以蔓延到群体的传染性疾病(如霍乱、瘟疫、流感、肝炎、麻风、肺结核、血吸虫病等)和不具传染性的个体疾患。对疾病,人类凭借自己的智慧在不断地认识、治疗和根除,但时至今日面对许多疾病人类也还是束手无策,无可奈何。自然风险一直伴随着人类走过来,也还要一直伴随着人类走下去。(二)人为风险

人为风险是指由于人的意志行为所导致的风险。许多人为风险不仅仅是人为风险自身的风险,还会加剧自然风险的力度,导致自然风险的愈趋肆虐。

人为风险包括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等。

社会风险是由于个人行为反常或不可预测的团体的过失、疏忽、侥幸、恶意等不当行为所致的损害风险。如盗窃、抢劫、罢工、暴动等。

经济风险是指在产销过程中,由于有关因素变动或估计错误而导致的产量减少或价格涨跌的风险等。如市场预期失误、经营管理不善、消费需求变化、通货膨胀、汇率变动等所致经济损失的风险等。

技术风险是指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发生的风险。如核辐射、空气污染、噪声等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由于政治原因,如政局的变化、政权的更替、政府法令和决定的颁布实施,以及种族和宗教冲突、叛乱、战争等引起社会动荡而造成损害的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由于颁布新的法律和对原有法律进行修改等原因而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五、按风险的范围分类

按照风险的涉及范围不同,风险可以分为特定风险和基本风险。

特定风险是指与特定的人有因果关系的风险,即由特定的人所引起,而且损失仅涉及个人的风险。例如,盗窃、火灾等引起的财产损失的风险,对他人财产损失和身体伤害所负的法律责任的风险等,都属于特定风险。特定风险通常被认为在个人的责任范围之内,因此个人应当通过保险以及其他的风险管理工具来应付这一类风险。

基本风险是指由非个人的或至少是个人往往不能阻止的原因所引起的、损失通常波及很大范围的风险。基本风险的起因及影响都不与特定的人有关,至少是个人所不能阻止的风险。例如,与社会或政治有关的风险,与自然灾害有关的风险,都属于基本风险。基本风险主要不在个人的控制下,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不是由某个特定的个人的过错所造成,因此应当由社会来应付它们,而不是个人,所以通常由政府以某种形式介入来管理这类风险。

特定风险和基本风险的界限,对某些风险来说,会因时代背景和人们观念的改变而有所不同。如失业,过去被认为是特定风险,而现在认为是基本风险。六、按风险的程度分类

轻度风险。这是风险程度最低的,在一般情况下即使有风险,对整体不发生大的影响。

中度风险。这比轻度风险要大,这种风险虽然未达到左右整体的程度,但对整体却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高度风险,也称为重大风险或严重风险。这种风险一旦发生,就会使整体陷于困境,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状态,严重时能造成企业无法生存,置企业于死地而不再逢生。七、按风险的主体分类

按照承担风险的经济主体不同,风险可以分为个人与家庭风险、组织风险和国家风险。

个人与家庭风险,也称私人风险。主要是指以个人与家庭作为承担风险的主体的风险。这类风险主要有人身风险、财产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等。

组织风险主要指以社会组织为承担风险的主体的风险。社会组织面临的风险主要有组织人员的人身风险、财产风险、信用风险和责任风险等。

国家风险主要是指在开放条件下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国际信贷等方面所遇到的风险。国家对国内风险应承担的部分,也属于国家风险。本章小结:

1.风险即损失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包括损失发生与否不确定,发生的时间不确定,损失的程度不确定。

2.不确定性意味着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风险的大小决定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造成后果的程度。

3.风险要素包括风险因素、风险事件、风险损失。

4.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偶然性、可测性、相对性、发展性、社会性。

5.风险按照性质分类有纯粹风险、投机风险、收益风险;按环境分类有静态风险、动态风险;按风险的标的分类有财产风险、人身风险;按风险因素分类可以分为自然风险、人为风险;按风险的范围分类有特定风险和基本风险;按风险的程度可分为轻度风险、中度风险、高度风险;按风险的主体可分为个人与家庭风险、组织风险、国家风险。复习思考题:

1.风险是什么?

2.风险有哪些特征?

3.试述风险的分类。

4.请说明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之间的关系。

5.试运用有关不确定性理论分析风险成本。第三章风险管理学习要点:

◇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风险控制型技术和风险融资型技术

◇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关系第一节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管理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萌芽。风险管理最早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受到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约有40%左右的银行和企业破产,经济倒退了约20年。美国企业为应对经营上的危机,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在内部设立了保险管理部门,负责安排企业的各种保险项目。可见,当时的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保险手段。

1938年以后,美国企业对风险管理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并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世纪50年代风险管理发展成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一词才形成。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掀起了全球性的风险管理运动。随着企业面临的风险复杂多样和风险费用的增加,法国从美国引进了风险管理并在法国国内传播开来。与法国同时,日本也开始了风险管理研究。

近20年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建立起全国性和地区性的风险管理协会。1983年在美国召开的风险和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世界各国专家学者云集纽约,共同讨论并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它标志着风险管理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86年,由欧洲11个国家共同成立的“欧洲风险研究会”将风险研究扩大到国际交流范围。1986年10月,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新加坡召开,风险管理已经由环大西洋地区向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展。

如今,风险管理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得到普及,尤其在大企业,风险管理机构已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简言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对企业和家庭而言,首先有利于减少因风险所致的费用开支,从而提高利润水平和工作效率;其次有助于减少企业和家庭对风险的恐惧和忧虑,从而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对社会而言,有利于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一、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简单说来就是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管理过程的主体是经济主体,包括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以及跨国集团或国际组织。

风险管理的对象是风险,但是管理的对象是哪一种风险,历史上有纯粹风险说和全部风险说两种观点。纯粹风险说强调风险管理的对象是纯粹风险,风险管理的职能是对威胁经济主体生存和发展的纯粹风险进行确认和分析,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小的费用支出,使纯粹风险的不利影响最小化。全部风险说强调风险管理应以全部风险管理为管理对象,风险管理的职能不仅包括对纯粹风险的确认和分析,还包括对投机风险的确认和分析。风险管理的目标不仅追求不利影响的最小化,还追求有利影响的最大化。

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以尽可能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和经济利益。

风险管理强调的是人们的主动行为。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对风险进行评价,才能对症下药,采取合理的手段,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控制风险和处理风险,风险的识别与度量是风险控制与处理的前提条件。

综上所述,可以给风险管理下一个更准确的定义。风险管理是指对影响经济主体的目标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进行处理,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过程。二、风险管理的分类

风险管理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按照主体不同,风险管理可以分为个人家庭风险管理、组织风险管理和国家风险管理,其中国家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公共风险管理,而公共风险管理的重点又是公共危机管理;按照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分类,风险管理可以分为火灾风险管理、洪灾风险管理、地震风险管理、海损风险管理、意外事故风险管理和技术风险管理等;按照风险事件发生时受损的标的分类,风险管理可以分为财产风险管理、人身风险管理、责任风险管理和信用风险管理等。三、风险管理的目标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什么?风险管理的早期倡导者唐斯堤认为,风险管理是企业或组织通过控制意外损失事故风险,以保障企业或组织盈利。美国著名风险管理专家克莱蒙认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保存组织生存的能力,并对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以保护公司的人力与物力,保障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海灵顿认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风险成本最小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风险管理的目标依照层次的不同可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一)风险管理的总目标

风险管理的总目标是:以最小的风险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从而实现风险主体价值最大化。风险管理成本,是指风险主体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各项经济资源的投入及投入的机会成本。安全保障,就纯粹风险管理而言,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风险损失的减少,及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二是实际损失能及时、充分并有效地得到补偿。就投机风险管理而言,还包括投资收益获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最小的成本支出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意味着要坚持成本效益比较的原则。通过风险成本最小化实现企业或组织价值最大化。就总体而言,由于风险的存在而导致企业价值的减少,这就构成了风险成本。通过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可以减少风险主体的风险成本,进而减少灾害损失的发生和风险主体的资源流出,通过风险成本最小化而实现风险价值的最大化。这是现代风险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二)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

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按其定位不同,可以分为最低目标、中间目标和最高目标。其中,最低目标是确保风险主体的生存,中间目标是促进风险主体的发展,最高目标是实现风险主体的社会责任。按照损失前后,可以分为损前目标和损后目标。

1.损前目标

损前目标是风险事件发生前,风险管理应达到的目标,具体包括经济目标、安全系数目标、合法性目标。(1)经济目标。风险管理过程中,要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和损失,尽可能使风险管理计划成本降低。但是费用的减少会影响安全保障的程度。因此,实现费用和保障程度达到均衡是实现经济目标的关键。(2)安全系数目标。风险管理者必须使人们意识到风险的存在,而不是隐瞒风险。这样有利于人们提高安全意识,主动配合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与此同时,风险管理者应给予人们足够的安全保障,以减轻人们对潜在损失的烦恼和忧虑。(3)合法性目标。风险主体受到各种法律法规的制约。因此,必须对自己的每一项活动同时加以合法性审视,以免不慎涉及官司而蒙受财力、人力、时间或名誉的损失。风险管理者必须密切关注与企业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

2.损后目标

损后目标是风险事件发生后,风险管理应达到的目标,具体包括生存与发展目标、持续经营目标、稳定收益目标和社会责任目标。(1)生存和发展目标。风险主体在面临风险和意外事故的情形下能够维持生存,风险管理方案应使风险主体能够在面临损失的情况下得到持续发展。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通过风险管理的种种努力,能够使个人、家庭、组织乃至国家社会避免受到灾害损失的打击。因此,维持风险主体的生存是损失后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2)持续经营目标。风险事件的出现会给人们带来程度不同的损失和危害,进而影响或打破风险主体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甚至可能会使风险主体陷于绝境。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有助于风险主体迅速恢复正常运转,帮助人们尽快从无序走向有序。这一目标要求风险主体在损失控制保险及其他风险管理工具中选择合适的平衡点,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绩效。(3)稳定收益目标。风险主体在面临风险事件后,借助于风险管理,一方面可以通过经济补偿使生产生活得以及时恢复,尽最大可能保证风险主体生产生活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为风险主体提供其他方面的帮助,使其尽快恢复到损失前的水平,并促使风险主体尽快实现持续发展的计划。(4)心理稳定目标。风险事件的发生不但会导致物质损毁和人身伤亡,而且会给人们带来严重的忧虑和恐惧心理。实施风险管理能够尽可能地减少人们心理上的忧虑,增进安全感,创造宽松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或通过心理疏导,消减人们因意外灾害事故导致的心理压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