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智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5 05:59:40

点击下载

作者:本书编写组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优秀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智慧

优秀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智慧试读:

引言

情绪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在现代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情感教育、情境教育、愉快教育等概念不断推出,越来越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课堂上的情绪管理和控制越来越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目标。

情绪管理是个体或群体对情绪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影响。过去人们常常从认知角度来探索教学活动的成效,现在人们意识到,情绪对认知起着重要作用,而情绪管理在课堂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唤醒学生课堂中的情绪,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和愉快的状态中,这有利于学生思路开阔、思维集中,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可以把学习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情绪管理有助于增强学生注意力,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方式多变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课堂情绪的感受性,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本书通过众多生动的课堂教学案例,向大家介绍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方法与技巧。另一方面,情绪管理不仅包括外部管理,还涉及到自我管理,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情绪的自我管理,学会在课堂上驾驭情绪,管理情绪,本书最后一章将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一话题。

师爱绵绵篇

爱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教师的爱更是不容忽视的。作为一名教师,要尊重学生,适当地赞美学生,细心观察学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把自己的爱洒向课堂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爱的包围中不断进步。

1.让尊重占据你的课堂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的职能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给学生传授课本知识;教师的期望主要是学生能在应试中考出好成绩;教师的行为表现是偏爱优等生,讨厌差生。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然而长期以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似乎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活跃的思维、强烈的自我表现的欲望及获得他人积极肯定的欲望。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应该加以适当的引导,这样同学们的兴趣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就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课堂自然而然便会充满活力,且充满融洽、和谐气息。

民主、平等是当今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行为准则。世界没有民主、平等就不安宁;国家没有民主、平等就不太平;家庭没有民主、平等就不和睦。同样,课堂没有民主、平等就建立不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就难以形成充满创新精神的课堂教学氛围,也就难以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建立一个民主、高效的课堂。经典案例刚,9月入学,不到四个月就有了恐惧感,并引发其他疾病。从他的学习情况来看,平时学习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无论是上课还是自修,只要外面有人走动,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往外看。几个月下来,学习成绩提高不明显。虽多次找他谈话了解情况,进行教育,但效果不佳。其他任课老师也反映,他在面对老师时一声不吭,满脸涨得通红,样子甚是可怕。由于心理恐惧,引发了膀胱炎,课间不想上厕所,一上课就想上厕所,又不敢请假去,只好一直憋着。我对刚的病十分担心,年纪轻轻的,可不能出什么问题啊!为此,我了解了与刚曾在同一学校的同学,并与他的家长交流,终于了解了刚得病的原因。据刚的同学和家长反映,刚在初中曾因背诵课文而被罚抄课文。原来,刚在初一时,语文老师每天让学生背诵课文,没有背出来的先站在走廊上背,会背了再到老师那背。如果再背不出来,将课文罚抄10遍。若第二天还背不出来就去厕所背,背不出将课文罚抄50遍。该生在初一时被罚过五次,每次都是整夜不能睡觉,他的父母也帮助他抄写课文。久而久之,该生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害怕上课,烦躁不安,一见书本、一进课堂就感到头痛心慌。解铃还需系铃人,心病还得新药医。由于该生是因罚抄课文而产生的恐惧,进而引发心理障碍,属心理疾病,光靠药物是无法彻底根治的。作为刚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如何使刚从阴影中走出来是我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我设想,从刚的实际情况和病情出发,从“师爱”上化解刚的恐惧心理,加强沟通,对症下药,从而帮助他树立信心,扬起奋斗、前进的风帆。我把刚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上课总是走神、想上厕所。他不吭声,只是低着头,身体不停地颤抖。看来他很紧张,继续问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我便让他先回教室去。第一次谈话失败。事后,我和其他几位任课老师商量,认为刚可能是对谈话的环境有所顾忌,毕竟那次谈话是在办公室进行的,很多老师都在场,顾及到个人隐私,他选择了沉默。况且,那也是一次不平等的谈话,没有让他坐下来面对面地倾心交谈,完全是以一个师长的身份在询问,效果当然不会理想。我准备再找他谈话,地点打算放在比较偏僻的地方。机会很快就来了。一天,上完第四节课,看见刚面无表情,埋着头向食堂走去。我赶紧向刚走过去。“刚,去食堂吗?”他点点头。“走,一起去。”到食堂后,我特地找了个角落坐下,让他在我对面坐下。“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父母是做什么的?”“……初中,父亲在外面工作。”“我上学时,家里也跟你一样,靠父亲一人在外面工作,确实不容易。”他点点头。“高中跟初中不同了,课程增多了,难度加深了,能适应吗?”“还行,就是作业来不及做。”“高中三年,是要吃苦,当然睡眠时间还是要有保证,你最近上课总是打瞌睡,是不是开夜车了?”“没,看书看不进去。我这几天身体不好。”“病了要早点看医生,别耽误了。能告诉我哪里不舒服吗?”“我头晕、乏力,害怕背书,一背书就头疼。”“那初中的时候是这样吗?”在我的追问下,他终于把初中时背书的事情告诉了我。通过这次谈话,我了解到刚的病状已经非常严重,经常头痛、失眠、做噩梦,一上课就莫名地紧张,加上睡眠不足,已引发神经衰弱、膀胱炎等症状,再不治疗后果就不堪设想。我和其他几位任课老师商量后,认为从刚的现状来看,应采取阶段性和长期心理疏导相结合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引导教育,并达成几点共识:刚什么时候想上厕所,必须让他去;刚对考试成绩十分看重,在考试成绩下降后,应采取灵活恰当的方式对其考试成绩进行评价,不能一味斥责;寻找契机,让其在同学面前大声说话。为了培养他的信心,老师让他多参加一些容易完成的公益活动,抓住时机对其表扬和鼓励。有一次正好轮到刚擦黑板,他擦得很干净。我利用课堂几分钟时间表扬了他,希望班上的学生向他学习,他心里喜滋滋的。在课堂上害怕背诵古诗的刚大声朗读古诗和课文,请他背诵他已经会背的课文,树立他学习的自信心。过了一段时间我再找刚谈话,对他在近期的表现进行表扬,希望他再接再厉。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刚的情况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上课精神多了,也不像以前那样孤僻,能和同学融洽相处了。更值得欣慰的是,他已经把我当成知己,有什么话都主动跟我说。当然,要使刚完全恢复到健康状态,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是不可能的,不过我正在努力。案例分析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都会通过学生的眼睛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印象。以爱为宗旨,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老师的爱对学生个性发展极为重要。一个经常得到教师关爱的学生,他会从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肯定,由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燃起积极向上的热情,使其对人生感到有意义,调整好情绪,努力使自己对生活充满愉快和乐观。同时,他会从自己所感受到的关心和爱护中陶冶良好的情感,学会如何以积极的情感去对待别人,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对人关爱、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的健康心理。

2.让自信住进孩子的心灵

自信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一种态度、认识、评价和信念。较强的自信心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成功,也会为学生在日后的社会生活取得更大的成就,从而获得更多的满足铺平道路。不仅如此,自信心还会产生连锁反应,它可以使学生获得其他许多优秀品质,比如能很好地应付压力、具有更好的判断力等。相反则会产生“波纹效应”(是指在学习的集体中,教师对有影响力的学生施加压力,实行惩罚,采取讽刺、挖苦等损害人格的作法时,会引起师生对立,出现抗拒现象,有些学生甚至会故意捣乱,出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形。这时教师的影响力往往下降或消失不见,因为这些学生在集体中有更大的吸引力。这种效应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发展、心理品质和身心健康会产生深远而恶劣的影响),致使学生缺乏进取的动力,难以在学习上取得理想的成绩。

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重要原因。有了自信心才能充满信心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产生自信心,是指不断地超越自己,产生一种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最强大力量的过程。这种强大的力量一旦产生,你就会产生一种很明显的毫无畏惧的感觉、一种“战无不胜”的感觉。

产生自信心后,无论你面前的困难多大、你面对的竞争多强,你总感到轻松平静。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和认识需要,使学生获得成功,增强成功的体验。有了成功的体验,肯定了自己,相信了自己,增强了自信心,从而激励自己不断地去探索,去争取成功。为帮助学生成功,教师必须努力改革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创造成功机会,从情感维度上处理教材,使教材和学生需要相统一,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从而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倾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经典案例开学不久的一次数学课上,我发现了她——娜娜。那天,我像往常一样提出问题,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讨论,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当我正高兴于学生的投入时,发现娜娜一人坐在座位上而没有融入到小组讨论中。我走到她面前,她似乎发现了什么,抬起头,茫然地望着我。我对她说:“来,把你的见解说给我们听听,看看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娜娜霎时满脸通红,低下头默不作声,我立刻意识到娜娜是一名特殊的学生,对她说:“是不是没想好,那你先听听其他同学的看法。”她轻轻地点点头。从那以后,我就特别注意娜娜。当同学们课间在一起快乐地游戏时,她却独自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发呆;当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在操场上锻炼时,她只是一个人站在操场上羡慕地看着。她胆小、性格内向、不爱与同学们交往,课堂上非常安静,从不举手发言。她在学习上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使得她的性格更加孤僻甚至有些自卑。我决定帮助她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刚开始,我与她交朋友,不光从学习上还从生活上关心她。我经常对她说:“在老师心里你是一个很可爱的学生。”她听了,眼里流露出一种少见的喜悦神情。上课时,我有意地注视她,用目光鼓励她。我有意向她提一些她能回答的问题,一旦问题答对了,我就在全班面前表扬她,使她敢于对自己说“我能行”。布置作业时,我会特意布置一些适合她的作业。对她交上来的作业,我都会给她注上一句简单的话,从“有进步”到“真棒”,再到“太好了”。此外。我还与她的家长取得联系,希望家长也多给她一些鼓励。这样,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她的自信心得到很大的增强。当老师提问时,她可以毫不犹豫地举起手来,这表明她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渐渐地,她不再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同时,这种学习的欲望在其他学科中也得到了表现。我也高兴地发现她在其他方面的变化,比如同学们邀她一同游戏,她再也不是一名观众,而是大胆地与同学们一起玩耍。她再也不像一只离群的孤雁了,看到她脸上那份自信的微笑,我感到十分欣慰。这件事让我感触颇深,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学生多加鼓励和赞扬,培养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斯所说:“孩子需要鼓励,如同植物需要水一般”,教师的激励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产生巨大的心灵感应,从而使内在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确实,比起批评、责骂,适时的关心和激励具有更大的效果。遇到不自信的学生时,老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不仅如此,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与人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从中感受到与他人的友谊,感觉到在集体中贡献自己能力的快乐,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起自信。案例分析

自信是通往成功的敲门砖,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决定学生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赢得信心成了老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案例中的“我”通过平时的留心观察,发现了一个脱离群体的学生娜娜,主要原因是娜娜缺少自信,进而导致自己性格孤僻甚至有些自卑。于是“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帮助她赢得自信,首先与她交朋友,在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她,使她从心灵上不再孤独。然后通过鼓励的方式,使她树立“我能行”的信心。在作业批改中尽量给予表扬的评语,从“有进步”到“太好了”,她的自信心也随之有了逐渐提高。“我”还充分发挥了家庭对学校教育的作用。动员家长也给她一些鼓励,在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肯定和鼓励下,一位沉默寡言的学生终于走出了过去的阴影,与同学们打成一片,脸上充满了自信。这个案例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成功老师的可贵之处,就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帮助学生赢得自信,从而通向成功的大门。经典案例班级中原有一名后进生,各科成绩都很差,他自己也很自卑,对学习没有兴趣。我原以为这个孩子成绩差是因为家长对他放任不管,可是在一次家访中我意外地发现,其实他的母亲为了孩子的学习费了很多心思,作出了很大牺牲,尽管孩子学习不理想,可她还是一如既往地给儿子信心和帮助。我震撼于母爱的力量如此伟大,同时也进行了自我反思:我们往往在重视学习成绩的同时忽视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因此,我决心从培养他的自信心入手。机会终于来了。一次数学课上,这个“笨孩子”兴奋地举着手,迫切希望回答问题。看着他自信的表情,我暗想,等他回答完了一定要好好表扬表扬他,可没想到他站起来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我示意其他学生耐心地听他讲,可他绞尽脑汁还是说不出,怎么回事?看他举手的神情应该是有自己的思路,难道是紧张导致暂时遗忘?想到这里,我对全体学生说:“××今天能主动举手,我们很高兴,让我们为他的勇敢而鼓掌。”在大家的掌声中,他显得很意外,继而腼腆地笑了。我发现,这一节数学课,他听得特别专心,而且举手也特别积极。基于上面的经历,我也不敢轻易请他发言,只是试探性地挑了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请他回答,他好不容易答对了,我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同时给了他热烈的掌声。望着他灿烂的笑容,我似乎看到了他向着成功迈出了一大步。在以后的数学课上,他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尽量挑一些适合他的问题让他回答,并适当地鼓励他,他逐渐有了自信。在应用题单元的教学中,我意外地发现他在这方面的理解能力特别强,有一次大部分学生都对一道应用题的另一种解法感到困惑,这时他站起来不紧不慢地说:“其实这很简单……”他自信的语气和清晰的思路令全体学生和我目瞪口呆。案例分析

自信来自成功,成功来自自信,可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可见失败将会成为减弱自信心的一大主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多给予学生一些肯定、表扬或鼓励将更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

在以往的教学中更多的是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首先,应使学生有一个自我肯定的心态,而不是自我否定的心态。案例给我们树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即如何帮助学生赢得自信心。自我肯定的心态是建立在别人的一致认可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教学中作为老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表扬反馈,案例中的这位老师他做到了这一点,从一个很小的细节出发,反而取得了意外的收获,改变了一个学生以往不自信的心理。

自信受到成功率的制约,一个人的自信程度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强;反之,失败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弱。给予学生多一点赞许的目光,多一点的表扬,这样学生的自信也将随之提高,这不仅使学生离成功更近一步,更重要的是使老师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更是对老师工作的一种认可。

3.让宽容展现人性的美丽

宽容是一种最美丽的情感,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宽容也是一种崇高的境界,能够宽容别人的人,其心胸像天空一样宽阔、透明,像大海一样广袤深沉。宽容自己的家人、朋友、熟人容易,因为,他们是我们爱的人。然而,宽容曾经深深伤害过自己的人或者自己的敌人,即“以德报怨”,则是最难的,也是宽容的最高境界,这才是人性中最美丽的花朵。

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人在社会的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地发生,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质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难免与别人产生摩擦、误会,甚至仇恨,这时别忘了在自己心里装满宽容。宽容是温暖明亮的阳光,可以融化人内心的冰点,让这个世界充满浓浓暖意。

宽容是甘甜轻柔的春雨,可以滋润人内心的焦渴,给这个世界带来勃勃生机。宽容是人性中最美丽的花朵,可以慰藉人内心的不平,给这个世界带来幸福和希望。

社会生活如此,课堂上亦然。面对那些单纯、可爱的学生,我们没有理由去责备他们、苛求他们,而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去爱护他们、鼓励他们、温暖他们。“严师出高徒”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种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这个“严”不应该排斥教师对学生的包容和理解。“严师”应该是严格而不严厉,而教师对学生的“包容”当然不是放任自流,必须校正学生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要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要把包容心和责任心贯穿教育的始终。包容也绝不等同于教师对学生缺点或错误的一味纵容,不是教师对待学生的软弱无能,而是对学生的不足、缺点甚至错误的包容、理解和原谅,是对学生能够克服困难、改正错误、提高学业成就的信任,更是对学生发展缓慢的一种等待、期待。教师的包容是学生自信心的保护伞,是学生发展的一种动力,为学生的成长留足了自主反思的空间。经典案例在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中,经常遇到一些性格特殊的学生,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独立意识强,不易接受别人的意见或建议,凡事从自己的角度考虑的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的少。在面对老师的管理时,他们很易冲动,往往会发生正面的冲突。在这些学生身上,即使教育起了作用也很容易发生反复。这样的学生会使班主任感到头痛,处理不好也会在班级管理中产生很强的负面作用。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我刚一上班,值周老师就来“告状”:“你班的小杰太不像话了!”我心中一惊,小杰是我们班有名的“调皮大王”,经常在老师或班干部安排工作时唱反调,以前也有几次对老师不礼貌,曾因辱骂老师受过警告处分。但经过我苦口婆心地做工作,最近已经大有进步,不知又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会把老师气成这样。我连忙问:“出了什么事?”值周老师向我讲述了昨天晚上发生的事。原来,昨天下午放学后,小杰并不是值日生,却迟迟不回寝室,在值日生拖地时不停捣乱。值周老师进行劝阻时他很不以为然,称自己在和同学开玩笑,根本没有“不尊重别人的劳动”,认为值周老师多此一举。在老师离开不远时,他竟然出口不逊,甩出一句“你懂个屁”,并在老师叫他回来时装作听不见,扬长而去。我听了这事后很生气,在向值周老师表示歉意的同时,真想立即到教室把这个惹是生非的小子揪出来。小杰以前所犯的错误还历历在目:前些天,小杰在自习课时,因为老师说话的声音大了一些,就当众说老师“真没礼貌”;在我外出由别的老师代理班主任时,他对老师说“你又不是班主任,有什么权利管我们?”不过我感觉经过耐心细致地引导,他的处事态度方面大有好转,许多老师都说他有进步,难道以前的教育心血全都付之东流?转念一想,冰冷的物体尚有惯性,何况活生生的人呢?学生犯错误,尤其是习惯性的错误,做老师的,做家长的,应该有发生反复的思想准备,绝不能够急于求成或丧失信心。不管别人怎么看,依我对小杰的了解,他虽然固执、冲动,但却也是一个有正义感、知错能改的好学生,我相信他在事后应该有所醒悟。我过早介入此事未必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还是等一等吧。但我还是让班长把话传递给他:我相信他自己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果然,第三天,值周老师告诉我,小杰已经真诚地向她道歉了,并感谢我所做的工作。我说,其实我什么也没有做,我只是做到了等待和宽容。我有的只是对学生的信心和耐心。在当周的班会课上,我还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表扬他知错就改的好品质,并说老师认为他在学习上的潜力很大,相信他在学习上也会令人刮目相看,那一晚,我看到了小杰眼中闪闪发亮的泪珠,那是被人信任后激动的泪水。在以后对小杰的教育中,我也始终把信任放在首位,小杰在信任中逐渐成长起来。案例分析

面对小杰对值周老师的无礼,老师没有急着批评小杰,也没有给予他严厉的惩罚,而是以一颗包容的心来对待这件事,并坚信小杰是个好学生,他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老师的宽容换来了小杰的幡然醒悟,同时也使他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和无私的爱。经典案例曾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叫史蒂芬·葛雷的医学科学家,当记者问他为什么比一般人更有创造力时,他回答,这与他两岁时的一件小事有关。有一次,他尝试着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牛奶,因瓶子很滑,他一失手,瓶子掉在地上,牛奶溅得满地都是——像一片牛奶的海洋!他的母亲来到厨房,并没有对他大呼小叫、教训或是处罚,她说:“哇,你制造的混乱可真棒!我还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奶水坑。牛奶反正已不能喝了,在我们清理以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几分钟?”他的确这么做了,最后在与母亲一起清理完厨房后,他母亲又说:“如何用两只小手拿大牛奶瓶,你已经做了一个失败的实验。来,让我们把瓶子装满水,看看怎样才能拿动它。”小男孩很快就学会了,用双手抓住了瓶颈,就可以拿住它不会掉。由此可见,错误对孩子来说常常是学习新东西的机会,所以不要害怕学生犯错误,怕的是老师无包容之心,不能抓住机会用正确的恰当的方法对有错误的学生给予引导。上自然课了,我来到教室前,平时安静的教室,今天居然是一片笑声。我不动声色地走到教室门口见教室上空还飞着两只纸飞机,黑板下的地板上还躺着几只纸飞机,平时爱出风头的两个学生边笑边舞着手,引得全班同学观看。“自然老师来了!”有人看到了我,小声地提醒其他人,教室里迅速安静下来,那两个带头的学生直到旁边的人用手捅他们,才慌慌张张地停下。当时我恨不得马上把他们狠狠批评一顿,但在走向讲台的时候我改变了态度,我捡起讲台边的纸飞机,清了清喉咙,笑了笑说:“正在举行飞行大赛呢,瞧这架飞机折得多精致呀,关于飞机,同学们都知道哪些知识呀?”我话音刚落,学生们便议论了起来,“飞机是由机身、机翼组成的。”“飞机是莱克兄弟发明的。”“飞机的形状很像鸟类,人类可能是从鸟这种动物的身上得到了启示从而发明了飞机。”……“人类正是在鸟这种生物的启示下,经过反复实验,发明创造出了飞机,实现了在天空飞行的梦想。除了鸟之外,自然界里的许多生物,都有着奇特的本领,给我们人类的发明和创造带来许多灵感和启示。通过今天这堂自然课的学习,也希望你们获得灵感和启示。”我自然而然地导入今天的内容《生物的启示》。案例分析

如果老师当堂把那两个带头淘气的学生狠狠地批评一顿,如果当时老师把那两个学生送到班主任那里,如果……,正因为老师的包容,教育了那两个学生;也是老师的包容,让这群孩子知道了知识的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宽容体现在对学生的教育上。教师处理问题要有余地,但并不是无原则的放任自流,教师对有过错的学生应因势利导,要用宽容的心教育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因缺乏自控力而犯错误,这是人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讲,成长的过程就是犯错改过的过程,宽容学生的错误是理解学生,爱学生的表现。因为宽容,老师给了学生足够的尊重,给学生留足了面子,更给了学生一个反省和改过的机会。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的教育力量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在这个案例中,这位教师以一种积极有效的高层次的教育态度包容了学生,让孩子们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更有胆识直面错误,改正错误,尝试新的事物。

如果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是唱高调,那么“没有不能教育的学生”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尽管中学生逐渐接近成年,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孩子的天性就是渴望独立,就是会犯错误。班级不可能不出问题,学生也不可能不犯错误,如果问题出在班风或学风方面,就必须特别重视。而对一般性的问题,要适当“容错”,只要学生意识到并努力改正就行了。

对学生严格要求,不放松常规管理,但绝不是管得越严越好,跟得越紧越好。对于高年级学生更应该这样,否则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教育首先是服务,管理首先是尊重,相处贵在信任。坚持一切班务都和班干部商量,和学生商量,既讲原则,又要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大到自主管理各岗位的设立、确定人选、各项活动的安排,小到值日组的调整、座位的调整、寝室的分配等,都应和学生商量完成。要充分相信学生,逐渐从事无巨细中解放出来,从早晚跟班中解放出来,不要总怕出事,如果什么事情都不出还要班主任干什么?在循规蹈矩之中培养教育出的学生一定缺乏创造力。

教育时机的把握非常重要,这就像烧菜的“火候”或军事上的“战机”,往往稍纵即逝,而把握住时机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让虚心接受帮助你进步

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句道出了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但另一方面也拉大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会觉得老师永远是对的,老师不应该犯错误,犯错误的老师没能力等等,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老师也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认为自己不应该犯错误,并且害怕在学生面前失去尊严、丢掉面子,就怕听到学生对自己的不满和批评,听到后也不能正确对待。总是妄图通过高压政策,让学生怕自己,服从自己。这些不正确的观念,在学生和老师之间架设了一堵厚厚的墙,无法逾越。我们的教育应当是民主、平等、理性的,不是高压,不是逃避,不是逞英雄。老师要试着跟学生交朋友,倾听学生的心声,接受学生的意见和批评,跟学生共同进步。经典案例上学期,班里接二连三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早操迟到,自修课吵吵闹闹,作业拖拉或干脆不交,抄作业现象屡禁不止等,与其他班级相比,我们班学生明显好动、顽皮,面对这一大堆情况,我深深地感到不安和烦躁,由于自己心情不好,再加上学生频频犯错误,我常常用急风暴雨式的批评,激烈过火的话说了很多。然而班级情况只是表面上稍好一些,实质上并没有大的改变。有一天,突然读到学生的一篇周记,其中有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班主任天天都找理由骂人,虽然心理知道班主任是为大家好,可就是受不了。我领悟到:在教育学生时,要和他们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进行谈话,这样才有利于沟通,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帮助教育学生。我决定召开一次以“沟通”为主题的班会。为了消除学生对我的顾虑,为了让学生都能讲心里话,我特意把班长、团支书找来,让他们去做同学们的工作,并让他们转告其他的同学:班主任以人格担保,绝不会对说真话的同学进行打击报复,请全班同学监督。我一再告诫自己:这次无论学生怎么说,说什么,我都要微笑面对。即使学生言语过激,也要耐心听取。主题班会如期召开。首先是班长、团支书发言,我都给予了真诚、耐心地回应。当学生们确信我是真心接受他们的批评意见时,他们的发言越来越踊跃,很多学生把平时压抑在心底里的话都说出来了。学生1:“为什么不让我们在业余时间看电脑游戏书?要知道这是一个电脑时代,再说,我们也不见得会‘走火入魔’。”学生2:“有一次在自修课上,我前桌的班干部和我讲话,你来的时候正好看到我在说话,你问也不问就把我叫出教室,在门口狠狠地骂我,而对这位班干部却连一句批评的话都没有,我不服你。”学生3:“我的手机丢了,我不想说,也不敢说。因为按以往的教训,跟你说了,你反而会骂我,说我违反校规带手机,丢了是活该。因此,我不信任你。”学生4:“你说我和菁的交往超出了一般男女同学的范围,我们一点儿也没有啊!我们是好朋友的关系,我们坐在一起常常在讨论学习问题,根本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学生5:“你说话老伤我们的自尊心。例如,每当我们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你总说一句口头禅‘你们这批人太差了,笨得跟什么似的,根本不能跟我以前教的学生相比’,难道我们真的不如他们吗?难道你不能说一些鼓励的话给我们听吗?”学生6:“有的同学乱扔纸屑或大声关门,你就说‘素质太差’!”学生7:“你每天都有理由骂同学,很少听到你的表扬。”……从学生们的话语中,我悟出了学生对班主任的要求:①平等待人;②工作细致周到;③先调查研究再下结论;④说话要讲求艺术性;⑤多鼓励,少批评等。这次主题班会开得十分成功,从这以后,我发现班级情况有了很大的转变,尤其使我高兴的是,我与学生们的距离缩短了。案例分析这次活动让这位老师认识到,以前最失败的事是对学生缺少关心、爱护、宽容和赞扬,缺少与他们的沟通。而让他倍感欣慰的是,在此次活动中,学生对他说了实话,让他悟出了一个道理: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事事处处要讲科学、讲方法、讲策略、讲沟通,千万不能由着性子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学生。在班级工作中应多一些鼓励、表扬,少一些说教、批评;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在民主氛围中进行思想教育;要营造学生人人敢说话,敢说真话的氛围;要以爱学生的心态投入到学生中去,既要立威,又要关爱,爱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润滑剂。更重要的是,老师要敢于让学生讲真话,敢于直面学生的批评,给学生创造说心里话的机会。当学生的怨气得到了宣泄,你的诚恳态度打动了学生,学生会更愿意接受你的教育。你会发现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地位非但没有降低,反而赢得了学生的信任。

5.让赞美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

赞美是对于美好事物表示肯定的一种表达。恰如其分的赞美能使我们更好地与他人交往,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友情。

需要赞美是人的本性,赞美具有不可替代的力量。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充实地活上两个月。”赞美学生是人文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它要求老师应看到人性的美好,看到每个学生都有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倾向,都有聪明、好学、向善的一面。同时,必须以平常心去看待他们的每一个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自然而然就会发现学生的每个闪光点,欣赏他们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拥有自豪感。对待学生的失败和错误,我们不能采取责骂、惩罚的态度,而要能以一种宽广的胸襟给予谅解宽容和鼓励,并为他们指出一条解决问题、改正错误的途径。学生长期生活在和谐、温暖、相互信任、相互赞美的氛围中,就能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就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研究新问题。这样,不仅能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而且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着掌声、笑声,充满着决心和信心。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1968年曾在加州的一所小学各班中随意挑选出20%的学生,私下对老师们表示这些学生都是最有前途的。老师们“知道”教室中坐着一些与众不同的学生后,虽然依约没有明言,却一直对这些学生充满着热切的期待,而学生们也感受到了老师们的这种期待暗示和鼓励赞美,因此刻苦求学,锐意进取,孜孜以求。八个月后,奇迹出现了:这些被随意抽出来的学生,包括以前平时成绩中下的,学习成绩全部优秀!而且与他人关系融洽健康。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有两种:一是社会交往动机;二是荣誉动机。前者表现为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从而获得教师的称赞,增进师生情谊;后者则是一种更高级的动机,它是人们要求在社会上取得一定地位、待遇的愿望体现,如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和称颂等。这两种动机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心理基础。基于上述两种动机,若要学生积极进取,刻苦求学,教师就应毫不吝啬地赞美学生的各种优点。

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善意的赞美实际上是一种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资,是一种驱使人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每个学生都有其值得称道的优点,教师应视学生的具体优点,进行私下赞美或当众表扬,做到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这样,赞美将会成为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刻苦求学的巨大动力。经典案例张鸣是我曾经教过的一名学生,他非常聪明,但就爱玩游戏,不喜欢学习。为了让他按时完成作业,他的父母竟然许诺:每天在一定的时间前完成作业可以玩半小时的电脑。这样一来,这孩子的作业是能够及时完成了,但明显是敷衍了事,作业质量很低。我经常在想应该怎样帮助一下张鸣,让他的聪明用在学习上,进而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有一次上语文课,我提了一个问题,别的孩子都想不出来,没人举手回答,我非常恼火,心想这节课是白上了,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时,张鸣举起手来,这一举动让我非常吃惊,因为他平常是很少举手的。平时要是让他回答个问题是极其困难的,这回不知为什么这么积极。我立刻叫他起来,只见他流利地说出了他的想法,答案出乎我的意料,跟我原先设想的完全不一样,但我转念一想,这样解释也合情合理,真不错呀,这不禁让我对他另眼相看。“真有创意,老师都没你想得全面!”我特意提高音量赞叹道。同学们一听我说,仔细想想也觉得有道理,纷纷把惊讶的目光投向他,我发现他的眼中闪出从未有过的光芒!我想了想,打铁要趁热。于是,当学生们读课文时,我走到他身边,俯下身,轻轻说:“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回答问题又这么有见解,如果学习上态度再认真些,那你肯定会赶上班里的优秀生的。”他不好意思地看了看我,点了点头。事后,我仔细观察他一段时间,发现在我讲课时,他听得认真多了,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能积极与其他小组成员配合,大胆举手发言。他的声音很响亮,我们班每次参加歌咏比赛都是他担任解说词的朗诵,所以我不管他回答得是否完整,都会耐心地倾听,对满意之处表示赞赏,对有错误的地方,及时给予引导。从此,课堂上他发言的次数多了,洪亮的声音常常在教室里响起。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马克·吐温也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可见,赞美对人的情绪有多么大的影响。经典案例上海市奉城第二小学优秀教师何秋妹非常善于运用赞美的方法。下面是她的一个教学片断:有一次,何老师教授《我爱三峡》一课,学习完课文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她让学生们齐读课文。但让何老师恼火的是,这么一篇文字优美、富有情感的文章竟然被学生读得不愠不火,就像一杯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学生们一个个应付差事似的读着课文,让人看不到一点兴趣和积极性。面对这种情形,何老师只好打断朗读,来自己示范。她有意识地一会儿睁大眼睛做惊羡样,一会儿闭目做享受态,通过自己抑扬顿挫地朗读和变幻的眼神带领学生一起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的美丽与壮观。读完课文后,何老师问道:“哪位同学想示读一下?”几只小手举了起来,都是平时课堂上比较积极的学生。这时,何老师发现平时沉默寡言、不爱说话的刘梅也举起了手,但却举得很低,刚刚高过课桌,似举似不举的样子。显然,刘梅有些胆怯。何老师并没有马上叫她站起来朗读,而是微笑着向她投去真诚的目光,似乎在对她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在老师鼓励目光的注视下,刘梅的小手举高了。“请刘梅来读一读好吗?”何老师喊起了刘梅。刘梅羞涩地站了起来,开始读得声音有点小,随后渐渐地投入到课文当中,读得声情并茂,把三峡的雄、险、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时,何老师用赞许的目光看着刘梅,大声夸奖道:“你读得真棒!你的朗读给大家以美的享受,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老师希望以后能经常听到你优美的朗读声。”听了何老师的赞美,刘梅心里乐滋滋的,用喜悦的眼神望着老师。看到刘梅被老师赞美,学生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特别是一些平时不爱举手发言的学生,也勇敢地举起了手,纷纷抢着示范朗读。见此情状,何老师一一满足了他们的愿望。读完课文后,何老师又继续分析讲解课文,受到老师赞美的影响,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情绪,抢着回答问题,课堂气氛热烈而有序。案例分析

研究表明,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尊重、被认可的渴望,尤其是精神世界正在形成期的少年儿童。他们非常需要得到老师的认可,特别是在学生努力后,这种证明自己努力没有白费的需要尤其强烈。当接受赞美的学生听到来自老师的肯定后,自然就会产生成就感,而成功的喜悦更能激起一个人的斗志,这正是古人说的:“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而与此同时也鼓励了部分缺乏自信的同学,使他们跃跃欲试,并且努力做得更好。这就是赞美对学生情绪的积极作用。

据一份报道分析,对孩子的褒贬,以黄金分割比例最恰当。即对孩子的表扬和赞美要占2/3左右。教育孩子既要有大量赞扬和肯定,也要有批评和分析,而且要尽可能掌握好事实和比例,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明白自己的缺点,既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有一定的耐挫能力。

总之,赞美是每一名学生都渴望得到的,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很容易做到又不太容易做好的一件事。如何恰到好处地赞美每个学生,使其永远保持奋发向上的动力,确实是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的问题。老师的每一句发自内心的赞美都将成为学生永恒的、甜美的回忆,也必将成为他每一个进步的里程碑。

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等,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请不要吝啬赞美,因为赞美是春风,它使人温馨和感激;请不要小看赞美,因为赞美是火种,它可以点燃心中的憧憬与希望。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学会赞美学生,乐于赞美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在赞美声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6.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自大就是自己过高地估计自己,是一个人对自己不客观的夸张。炫耀优点,无视不足,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它极易在家庭条件优越或有学习、专长优势的中学生身上表现出来。人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我认知、自我意志、自我情感体验。人评价自己,要靠自我认知,有的人过高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大;有的人过低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卑。自负往往以语言、行动等方式表现出来。自大实质是无知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不自知。无知有两种表现,一是盲从,二是狂妄。自大有时表现为狂妄。

自大者性格常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以为是。自认为无人能敌,把别人都不放在眼里,很难听取旁人的意见和看法。(2)生性多疑。对谁都不放心,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3)任人唯亲。对自己的崇拜者和忠于自己的人给予极大关照,很难唯才是举,海纳百川。(4)语言行为偏激。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并且考虑问题总是以自己个人的喜好判断为出发点,容易先入为主。(5)喜欢针对人做事情不喜欢针对事情做事情,喜欢树立绝对的权威,对于异己绝对毫不留情。

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产生自大心理。自大心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极为不利,不但容易造成他们学业上的挫折,还会成为他们社交上的障碍。更严重的是,自负心理还会影响他们以后的事业以及人生的发展。

所以,我们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指导他们在认识和评价自己时要全面客观,不能只看优点,不看缺点,也不能夸大优点,缩小缺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让他们接触优秀的同伴,进而领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深邃。经典案例某中学的孙老师发现班上的李龙同学是一个很骄傲学生,他总是仗着自己学习成绩好而不把同学放在眼里,总是嘲笑、挖苦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不仅如此,他甚至连老师也看不起,认为自己处处都是对的。同学们对李龙的这种自大的表现都十分反感,跟他也相对比较疏远。孙老师并没有批评李龙的这种表现,因为孙老师知道,这种自大的学生是很难听进批评的。于是孙老师安排了一次班会,主题是“我要做什么样的人”。在班会上,孙老师让同学们都发言,说说什么样的人是自己最喜欢的人,而什么样的人又是自己最讨厌的人,两种人的身上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孙老师在黑板上逐一记下了同学们的看法。最后通过归类总结,同学们最反感的人有如下特征:狂妄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不懂得尊重别人以及尖酸刻薄等。当孙老师把这些特征逐个念出来的时候,他发现李龙的脸上显露出一种疑惑的神情。显然他也意识到了这些特征都在自己身上表现出来过,他更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如此令别人讨厌。而同学们最喜欢的人又有如下特征:乐于助人、友善亲切以及谦虚好学等。接下来,孙老师给学生们讲了几个关于“满招损,谦受益”的小故事,告诉学生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成功和荣誉,这使全班同学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班会上,孙老师看到李龙的神情由不可置信变为沉默不语,显然这堂课已触及了他内心的一些东西。过了几天,孙老师又借故找李龙谈话,深入地了解了他内心的想法,并就“自大”这个问题进行了剖析。李龙红着脸承认自己是有些看不起别人,也表示愿意改掉自己这种坏毛病,做一个同学们都喜欢的人。过了一段时间,李龙果然改变了不少,不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讽刺其他同学,也变得愿意帮助同学了,和同学的关系变得很融洽。经典案例浙江省德清县实验学校潘虹淼老师的班里有一个学生赵丽。这个学生不仅长得很漂亮,成绩也很好,一直是班里的骨干,担任了班级的很多工作。可是,潘老师发现赵丽越来越自命不凡,和同学的关系也不太好。有一次潘老师就成立班委会的事情在班会上征求赵丽的意见,赵丽一会儿说这个同学太笨,一会儿说那个同学不会说话,谈起同学来不是摇头就是撇嘴,一幅很不屑的样子。她的这种态度让同学们非常不满,于是,在竞选班干部时,赵丽落选了。这给了赵丽很大打击,她当时就急哭了,中午还拒绝吃饭以示不满。潘老师明白,这是由于赵丽从小就受到师长的宠爱,慢慢养成了自高自大的心理。潘老师决定利用这次挫折,让赵丽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在一次课上,潘老师布置了作文《假如我是……》,赵丽的文章题目是《假如我是公主》,文章中处处流露出作为一个公主的自信与傲慢。而班中的另一位学生写了一篇名叫《假如我是一位母亲》的文章,既朴实又感人。潘老师就在班上把这两篇文章都读了,并让同学们一起来评析。不少同学都指出赵丽的文章太过骄傲,充满了轻视别人的意思,而另一位学生的文章则真实感人,能够引起大家心灵的共鸣。赵丽当时非常生气,也很不服气。课后,潘老师找她谈话,和颜悦色地指出她的长处和缺点,并告诉她做人不能太过骄傲,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另外,还指出了她落选班干部的原因就是太过自大,把当班干部看成了一种炫耀,而不是为班级服务。赵丽听了潘老师的话后,觉得很惭愧,她表示以后一定会改过。果然经过这次挫折,赵丽变了,变得乐于听取同学们的建议了,也变得乐于助人了。后来,在第二次的班干部竞选中,赵丽以全票通过当选为班长。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表扬他,他骄傲自满;批评他,他一蹶不振。由于认识能力、判断是非能力、理解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候学生脆弱的心理导致了鼓励和批评这两种重要教育手段无法有效实施。案例中的两个老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无疑是成功的表率。

自大的学生常常把自己的地位、作用等看得很重要,片面夸大自己的价值。其危害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作为教师,对这类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非常必要的。雅典智者教导弟子说,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才能使其在成长的道路上踏踏实实地迈好每一步。

7.让浮躁远离你的学生

浮躁是一种情绪,一种并不可取的生活态度。人浮躁了,会终日处在又忙又烦的应急状态中,脾气会暴躁,神经会紧绷,长此以来,会被生活的急流所裹挟。凡成事者,要心存高远,更要脚踏实地。所以说,浮躁是成功的天敌。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出现浮躁情绪。有些学生出现浮躁情绪后,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并给予提醒和纠正,学生也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不良情绪,而是将它保持了下去,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习惯。

浮躁情绪是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之一,它会导致学生不能静下心来学习、做事,最终一事无成。因此,老师对这种情绪要及时加以引导、管理。经典案例深圳邦德教育学校的优秀教师谭瑞伟老师曾经教过一个叫吴凯的学生。谭老师发现吴凯上课的时候很不认真,不仅坐姿不端,总是扭来扭去,喜欢跟同桌交头接耳,还经常不屑地乱接话,作业更是错误连篇,考试成绩很不理想。谭老师私下找吴凯谈话,希望他能改掉这些毛病。吴凯听了以后很诚恳地表示自己一定要改正缺点,并保证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给老师看。经过这次谈话,吴凯上课时的表现确实好了一些,也能踏踏实实地听课了。可好景不长,才几天的时间,吴凯又“旧病复发”了。他好像忘了自己对谭老师许下的诺言,又开始不安分起来。看到这种情况,谭老师意识到这个学生的问题比较严重。如果不能让他安下心来,根本不可能提高他的学习成绩。为了帮助这个学生,谭老师找到了吴凯的父母了解情况。据他的父母反映,吴凯性格很浮躁,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耐性,成绩一直都不好,父母对他很失望,也很无奈,希望谭老师能够帮帮吴凯。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谭老师又找到了吴凯,跟他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谭老师感觉到吴凯的浮躁情绪的确很严重。不管什么问题都不求甚解,跟他说一件事情他总是才听了几句就迫不及待地答话,好像非常明白,但如果深问下去就发现他根本没懂。吴凯也很清楚自己的缺点,他有些沮丧地告诉谭老师,他知道自己很浮躁,也努力想改正,可就是静不下心来,做什么事都毛毛躁躁的。他还对谭老师说:“上次您跟我谈完话后,我真的想改,可是坚持了没几天就又跟从前一样了。”谭老师听了后,语重心长地鼓励他说:“你之所以做什么事都浮躁,就是因为你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只要你肯相信我,我一定能帮助你改掉这个毛病。”接着,谭老师就帮吴凯制订了一份学习计划。他要求吴凯上课要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讲,每天在学校必须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并且给他安排好了做作业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要完成的就不能拖拉,也不能利用其他时间。谭老师还教给吴凯一些学习的技巧和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并且跟他的父母取得了联系,请他们在家督促他学习。吴凯按照谭老师的学习计划进行了一段时间,成绩果然有了一定进步。虽然这进步不是很大,但却激起了他的信心,使他更加自觉地执行谭老师的计划。现在的他上课非常认真,笔记记得整整齐齐,回答问题热情积极,作业都会按时完成,而且作业的正确率也非常高。在期末考试中,他还取得了年级第二名的好成缋。更难能可贵的是,吴凯现在已经习惯了有条理、成系统的思维。无论学习还是做事,他都能有条不紊、沉着冷静地进行。看到吴凯的成功改变,谭老师感到无比的高兴与欣慰。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谭老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学生克服了浮躁情绪,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并提高了学习成绩。这样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现如今,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以及社会、家庭方面的原因,不少学生似乎少了耐心,多了急躁;少了冷静,多了盲目;少了脚踏实地,多了急于求成。我们知道,浮躁情绪对处于学习期的学生危害极大,如果不能进行适时的调整、纠正,会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真正静下心来,认真地去学习、工作。因为只有拭去心灵深处的浮躁,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生活的美好。

8.让你的爱没有遗忘的角落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因为只有爱,才能使学生感到温暖,才能使学生消除戒备心理,才能使师生之间没有隔阂,情感更为融洽;因为只有爱,才能消除学生压抑的心理,才能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优等生受表扬鼓励的多,参与课堂训练的机会多;差生受训斥的多,参与课堂训练的机会却很少,甚至有的受到体罚和变相体罚。这种人格上的不平等,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挫伤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真诚的师爱是深入学生心灵的途径,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是激发学生上进、努力的催化剂。爱是信任;爱是尊重;爱是鞭策;爱本身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深处的教育过程,学生更需要教师家长般的关爱。

教师不但要爱学生,而且,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平等的,也就是把爱给每一位学生,对全体学生都公正平等、一视同仁,从而取得学生的信任。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使受教育者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前途充满希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学生就是工程师所需的原材料,没有原材料,工程就不能进展。只要教育充满爱,教师对后进生的关心爱护,就可转化为他们内心自我肯定、积极向上的力量,使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从而使之转化为好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纯洁的、公正的,不能有半点的虚情假意和矫揉造作,特别是对那些后进生,教师更应该多关心他们,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创造一些表扬他们的机会,多给他们一些温暖,或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就能激起他们的信心,成为他们前进的起点。能公正地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心灵美的表现,是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的表现,在教师的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之下。经典案例有一个叫锋的学生,因父母长期不和,他无人管教,性格怪僻,喜怒无常,经常打架,在课堂上闹,不服老师管教。那一年暑假,家属区就议论开了:津南村有个淘气的学生,该读初一了,哪个班主任摊上就倒霉了。我怀着一份好奇心,到处打听这个学生到底是谁,名气这么大。开学的前一天,我看见操场上有几个男孩在踢足球,真有个男孩像人们所说的锋。因为在这之前,我就拿到我班所有学生的档案,他这么出名,当然他的照片我要多留神了。于是我走过去打听,果然是他。我说:“你知道吗?我是你的班主任。”他说:“听说了。”接着我又说:“以前的一切都忘掉,从现在起,你是一个新生,一切都以新的面貌开始,你除了喜欢踢足球,还喜欢别的体育项目吗?”他回答道:“还喜欢短跑,曾经在校运会上获得过第三名。”“那么就当体育委员吧,再组织一个小足球队,我负责给你们联系比赛。”这次谈话就这样结束了。出乎意料的是,就这么两三分钟的谈话,居然对这孩子以后的成长起了巨大的作用。谈话的当天晚上,他这么小的孩子却失眠了,怎么也睡不着。他想:这个老师太好了,这么看重我,一定要好好干出个样来,给那些瞧不起我的人看看。初一到毕业,三年中我见过他父亲两次,母亲一次也没见着,他从不来开家长会。有一次家访,他父亲说:“这个娃儿完了,不可救药,只好让他烂下去。小学时,每次到老师办公室就像斗地主一样,所有老师都在告状,数落这小子,我们当家长的,也没脸面,各种方法都用尽了,用皮带抽,绑起来打,有一次还威胁他,再捣蛋就绑着推下杨公桥,可他仍然屡教不改。”由于这个孩子倔得很,一下子改好也是办不到的。我始终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我的全力,从生活上关爱他。初一下学期时,他的爸爸突然消失了,成群结队的人到他家里要账,把他妈妈惹烦了,也出去鬼混,只是每月给他买50元钱的饭菜票。他经常一天只吃两顿或一顿饭,而他吃得特别多,那点儿饭菜票根本不够。冬天,毛衣也没有,冻得直哆嗦,我就把他接到我家,在我家吃饭,给他厚衣服过冬,晚上守着他做完作业再让他回家,以此来弥补他失去的母爱。这孩子的确很争气,从初二开始,成了我最得力的小助手,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每次运动会,我无需过问,他一手包干,学生也服他,同事都羡慕我培养了一个这么得力的班干部。毕业考试,他考上了高中,但由于找不到父亲,母亲拒绝再负担学费,他只好放弃。第三年工厂里招工,我拿了40元钱给他报名参加考试。当时有近100人参加考试,只收10人,他考了第一名。工作后,他坚持自学高中课程,参加成人高考补习班补课,他考上了电大工业管理专业,圆了他的读书梦。现在已在某厂当干部。毕业后他经常抽空看望我,前年得知我要搬家的消息后,他立即找了班上几个同学,连续两个星期下班就来,从头到尾我没有一点儿插手的机会。他们说:“覃老师,你要怎样布置,只要开口说一声,一定让你满意。”好多同事都羡慕不已,有的甚至对我说:“你的这些学生比亲儿子还好!”就在锋同学这个班,还有几个家庭破裂的学生,与继父继母的关系很不好。这些小孩几乎心理变态,他们总觉得世界上的人都很坏,没有“爱”可寻。针对这种心理,我经常把他们组织起来,和他们一块儿爬山或到沙坪公园去玩儿。我每次都把几斤面拌成凉面,带上佐料、一个八磅水瓶、一大张塑料布,一边走路一边给他们做工作,教会他们怎样爱自己的亲生父母,正确处理与新家庭成员的关系,多关心同学。我还通过家访,把学生的困惑讲给家长听,并希望家长多给这些孩子一点关爱,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学生的母亲是农民,继父掌管家庭经济。小学六年时间里他从未参加过需要花钱的集体活动,每次我们班外出春游、秋游,我都主动为他出一半的钱,再号召全班同学多出几角钱,使这个同学很受感动,他改变了以往对班集体漠不关心、对同学冷淡的态度。这些学生都顺利地考上了高中。1996年8月,该班的全体学生在宴宾楼包了4桌酒席,为我操办40岁生日庆典。最远的学生从桂林专程赶回来,觉都没睡,没有回去看父母,直接到我家,那热闹的场面,让酒店里的老板都感动,他也主动来为我敬酒,并对我说:“老师真光荣。”饭后,大多数学生告别了,当年最调皮、最让我操心的一个学生专门租了辆小车,陪着我到城里兜了一圈。还有一个调皮生,参军后第一个探亲假,下火车已是深夜了,父母接他时,他却执意要来看望我后再回家。案例分析

每当我们说到教育之爱或教师之爱时,往往都用“博爱”一词,好像不这样就不足以“言尽其意”。因为有了爱,我们的教育才变成最“人性化”和最富有“人情味”的事业。而在一切教师之爱中,宽容也许是最必不可少的。为什么?因为学生都是涉世未深的孩子,连成人都难免有错,何况孩子?宽容就是教师从心底里理解、体谅学生的“不完善”,对学生的过错给予谅解。它既是处理师生关系的有效方法,也是允许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转变的科学态度。宽容比训斥更能感化学生,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教育。诚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处罚更强烈。关于这一点,通过帮教“问题学生”,使其重新获得新生,会让人体会最深、最难忘记。

教师与学生建立起很深的感情后,不但使得学生与老师能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还可以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品德、个性等,这样我们的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典案例2004年9月我到求实中学初二(1)班上第一节物理课。当时,我是这样引出课堂内容的:“同学们,当你手捧崭新的物理课本时,请你告诉我你的第一想法是什么?”由于是新班的第一节课,我一个学生的名字也叫不出。就只好按座位依次提问。答案千奇百怪,如:“物理老师长得怎么样?物理讲的是什么?”“物理好学吗?”“物理有用吗?”对同学的回答我都报以满意的微笑。当轮到最后一排的一位同学时,他的回答是:“我拿到物理课本时,我的第一感觉是烦死了,恼死了!团为多一门课,又多了一门作业。”听到那位同学的回答,我感到非常突然而且有些不知所措,学生则以一种惊异的目光看着我,班里顿时寂静极了,好像预感到老师要大发脾气。面对这突发的事件,我竟没有任何怒气和抱怨地说:“请同学们放心,物理作业非常少,只要认真听课甚至可以不写作业,最多半个小时作业,在学校可以写完,不留家庭作业。”话音刚落,学生一片掌声,班里的气氛顿时轻松下来。当时我的话是情急之下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没有带任何感情色彩和成见。课下我了解到那位同学是什么都不学、谁都不愿意接收的留级生。我非常庆幸我当时不了解他的情况,才没有把他当成差生故意捣乱。不知道何种原因,我让这样的一名学生当上了物理课代表.也不知他用什么方法,但总能把该班的物理作业收齐,让我少费很多心思,有时还帮我布置作业,给我帮助不小,其他课基本不学的他,有时还找些物理课外题来做,我记得有一次他的物理成绩在班里还名列前茅呢!案例分析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把握公正的天平的重要性——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的品德,个性的发展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教师的爱,是应当普遍地给予全体学生的,是应当包含着科学的是非标准的。因此必须充分体现出公正性。这里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必须公平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既不偏袒任何一名学生,也不委屈任何一名学生;二是教师必须公正地、是非分明地看待学生的各种行为,既要实事求是地看到他们的缺点,也要积极热情地赞扬他们的优点。公平和公正,是教师的爱应当具有的普遍性和科学性的集中体现,是使学生对教师感到可亲可敬的必备条件,缺乏公正性的爱,必然会带来各种副作用,不但不能推进教育活动的开展,反而会严重影响教育的效果。

要使教育真正具有公正性,教师就必须具有一颗无私的心,要随时随地注意防止和克服自己认识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认真培养对于学生行为的准确而又敏锐的鉴别力,要敢于面对自己在处理问题时发生的失误,一旦发现就要尽快地、开诚布公地加以纠正。

一个公正的教师,会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信心,使他们愿意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成绩,同时,也会给学生道德心灵上带来极其有益的影响。

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缘和亲情,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

师爱是教师所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之一,我们要经过有意识的锻炼才能做到,才能使师爱成为教育学生强有力的手段。

语言表达篇

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交际不可或缺的工具。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力量,跟学生进行有效地交流。上课时多一些幽默;写评语时,多一些鼓励,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1.语言,尽显独特魅力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语言进行彼此间的交流,同时利用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有句话说得好,办事要有分寸,说话要讲尺度。中国人自古就讲究说话尺度和办事分寸。古人说:“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可见,与人说话蕴含着分寸的玄机。

说话不到位,说不到点子上,别人可能悟不明白,理解不透,琢磨不出你的真实用意,你提出的想法或要求也不会被人重视和接受,非但事情办不成,也常常被人瞧不起。这样怎么能换取别人的欣赏与亲善呢?怎么能赢得别人的友谊和器重呢?

此外,说话说得太过头也不行。好说大话,言辞太尖刻,让人听了不愉快,觉得你不识大体,不懂规矩,不知好歹,这样的人常常被人敬而远之,也同样无法与人正常交往。说话的尺度类似于一匹宝马,驾驭好了可以日行千里,帮你冲锋陷阵;驾驭不好,就可能让你摔跟头,甚至踢伤别人。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要注意说话的尺度,善于运用得体的语言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让它成为激励学生前进的助推器,而不是伤害学生自尊的利器。经典案例这几天学校组织初二年级学生去绍兴柯岩春游。下午五点多,我带学生回到了学校。放学时,我再三嘱咐学生们注意安全,及时回家。大约六点半的时候,饭刚吃了一半,我家的电话铃急促地响了起来。我走到电话机旁,“喂!李老师吗?我是军的爸爸,请问军春游回来了吗?”“早回来了,已经一个多小时了,这孩子会不会又和其他同学一起去玩了?”我很好奇地询问。哪知,晚上九点多了,电话铃急促地响了起来。我听了后才知道军到现在还没有回家。会不会出事了呢?我连忙劝慰,“你不要着急,我出来和你一起去找找看,你在家等我好吗?”“好的!”我来到军的家,和军爸爸一起把学校和他家附近的录像厅、游戏厅、网吧几乎找了个遍,平时和他一起玩的同学也都问遍了,就是没有找到军。在找完最后一家游戏厅的时候已经是深夜12点多了,军爸爸不好意地说:“李老师,时间很晚了,看来晚上找不到了。明天再说吧!”此时,我也不知道用什么话去安慰他。自己一声不响地回了家,整个晚上都没睡好觉。第二天早上,我早早起来到了学校门口,发现军的爸爸等在学校的门口,“军找到了吗?”“没有。”“军爸爸,我再向全班同学打听一下,问问其他班的同学,有消息马上告诉你。”去班级的路上我始终在想他会到哪去呢。走进教室,却发现军正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不好意思地看着我。这时我真的好气愤:“军,你出来,你昨天去哪儿了?你知道我和你爸爸找了你一夜吗?你不回家也不会向家里打个电话啊?你这人有毛病啊?”我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军一声不响,只是一脸的恐惧。但万没想到,就是这件事,就是这一句话的过失,使这个平时活泼、聪明的孩子,从此再也不喜欢说话了,见到我就远远地避开。期中考试一落千丈,这时我开始注意起他来,开始反思自己。我意识到,在处理军出走这件事上,是我一时冲动,说话太过分了,因而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军那一脸的恐惧常常在我脑际浮现。于是,在一次广播操以后,我把军叫到了自己的跟前,我真诚地对他说:“军,上次春游后发生的事,老师处理不好,老师向你道歉,请你原谅……”还没等我的话说完,军的脸一下子红了,眼泪不断地往下掉。“老师,是我不好,是我的错,我以后一定不会再犯这样的错了。”不久,一张天真可爱的笑脸又回来了。军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案例分析

学生做错事常有发生,如果老师一时冲动,按自己的性子去办事,多数会把原来比较容易解决的事情搞砸。不论遇到什么事,作为老师,首先应控制自己的情绪,然后想一个合适的方法,选择一个合适的场合予以解决。更要明白,什么话应该说,什么话不应该说。相信,如果我当时能忖度一下自己的语言,平心静气地跟他谈,便不会有中间的小插曲。

当然,人无完人,老师也有错的时候,只要正确认识,善于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反思、纠正,用妥善的方法去解决,相信同学们也一定会理解。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跟学生的沟通技巧,切忌我们的不负责任的一句话可能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给孩子的一生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相反,如果我们用得体、恰当的语言跟孩子交流,会使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温暖,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同时也有可能让他们终生受益。经典案例为了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师生间的感情,我经常找学生谈话,今天我找了三个学生。我首先找的是强。强的家长对他的希望很高,他是我们班级中学习中等的学生。他完全有能力学好,但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于是,我便和强展开了这样一场谈话。我先问:“这次期末考试你预期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他低着头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个具体目标。我说:“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必胜的信心,才能取得成功。如果连信心和目标都没有,那他做什么事都可能失败。学习也是一样呀。”停了一下,我又轻轻地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知道吗?强,实际上在老师眼里你一直是个聪明伶俐、很有后劲的学生。”强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我继续说:“你之所以还在那里停步不前,就是因为你对自己缺少信心,你不相信自己有进入前三名的实力。但我相信,如果你有了必胜的信心和明确的前进目标,不久的将来,我们班的学习标兵就又会多一个人,那就是你——强!”强的眼神中立刻流露出了惊喜和自信。然后我帮他分析了各学科中的强项和弱项,提了一些学习的建议,并商定以后一起探讨关于他奋起直追的学习计划。当强走出办公室的时候,头抬得高高的,一副壮志满怀的样子。我意识到这次谈话是成功的。第二个谈话的学生是艳。她是我们班学习最好的学生,一直很刻苦,今天我找她谈话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她的复习备考情况。我们开门见山:“艳,最近复习得怎么样?”她向我做了简单的介绍。我又问:“前几天你又考了第一名,感觉如何?”她说:“没有什么感觉,因为我知道比我好的学生还有很多。”我说:“那你说说,都有哪些同学呀?”她一口气说出了十多个学生的名字。我微微一笑,说:“你的心理状态很好,要成为最优秀的学生,必须知己知彼,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后来我又勉励了她几句,她告辞而去。最后谈话的是玲,她是班级中学习成绩最差的女生,除了文娱活动外,其他的都是一团糟。玲站在那里,低着头,一言不发,她似乎已经感到了我要和她谈什么。我想如果和她直接谈学习,她心理压力一定很大,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于是,我先让她坐在我的旁边。我拍了拍她的肩膀,微笑着对她说:“你最近在听什么歌?”她先吃了一惊,迟疑了一下,故作轻松地回答:“我在听刘德华的专辑。”我说:“不错嘛,在课余时间听听歌可以放松一下心情。我休息在家时也喜欢听听音乐。”她似乎一下子找到了知音,问我喜欢听什么音乐。我顺口和她谈了几首名曲。我说:“一个人在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生活重心,你现在的重心应该是学习,如果你能在学习上再多用点心,学习一定会有所起色的。你说呢?”她沉默了一会,小声地说:“我实在对学习没兴趣,也没信心,我的基础太差了,想学也学不好。”我说:“只要你现在起步,就有希望,就像爬山一样,先爬的人离山顶比你近些,但只要你开始爬了,就会上升,就会慢慢地接近山顶。但如果你总是站在山脚下哀叹,那你永远都没有希望爬到山顶。你说是吗?”她点点头:“老师,那你说我该怎么办啊?”我说:“你要根据你自己现在的学习情况,给自己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加上你的努力,我相信你一定会进步的。”最后,我说:“你先回去想想,明天我们约个时间再一起谈谈你的计划好吗?”她高兴地答应了。案例分析

老师在和学生谈话时,要有针对性,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育策略。跟学生谈话是一项语言的艺术,但是除了一些技巧性的东西,谈话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我们表达能力的高低。因此,老师要善于利用语言这个交流工具,牢记一次成功的谈话可能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一次失败的谈话也可能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

2.个别谈话,逐一“击破”

个别谈话,是教师与学生沟通感情,对学生施行教育的重要手段。在谈话中教师自始至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从属地位。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谈话时的和谐气氛,态度要和蔼,说话要有分寸,不要把问题说得过分严重,以消除对方的恐惧心理。

个别谈话对环境的选择也很重要。同样的谈话,环境不同,产生的效果就大不相同,而谈话环境的选择,要根据谈话的内容和谈话对象的个性差异来定。有的谈话适合在办公室或教室等公共场合,对犯错误的学生具有威慑力,从而促进其改正错误;而对那些顽皮的学生应在安静的地方与其聊天,效果会好得多。

为了使个别谈话富有成效,对学生真正起到启迪智慧和触动心灵的作用,谈话时还要注意要出于爱心,而不是厌恶学生。因为学生是很敏感的,他们不会与一位厌恶自己的老师真心交谈。要有平等、诚恳的态度,对任何学生都不能摆出一副盛气凌人、教训人的架子;要有真情,只有用真情才能感动学生。个别谈话是教师调动课堂情绪的重要武器,一次成功的谈话,可使学生如沐春风,给学生以启发、鼓励;反之,也可以使学生消沉、迷惑,甚至一蹶不振。经典案例一次上课,发现坐在最后一排的一名男生正在吃方便面,我正视时,他就闭嘴不动;我视线转移,他就大嚼起来。“上课不要吃东西,把精力用到学习上。”我提醒说,许多同学都顺着我的目光看这位男生,而他却左顾右盼,并说:“谁在吃东西?”“就是你!”我说。他却毫无认错地说:“老师.不是我,我没吃,上课怎么能吃东西呢?”到了这种地步,我深知很难收拾,于是给自己一个台阶说:“只有吃的人最清楚。”我继续讲课……课下我找到这名男生,先从这天他吃什么饭说起,他当时就不好意思地承认他上课吃了方便面,他说他有吃零食的习惯,学不进去,就想吃点。我没有教训他,而是帮助他分析吃零食的坏处,上课吃东西的不良影响等,又从中学生要特别注意自身形象谈起,什么场合要注意什么等,讲了很多,从他的表情上可以看出,这次谈话式的教育已深入到他的内心了,在以后的课堂上,他一直表现很好。从此以后,对有小毛病的学生,我都是个别谈话。上课时,发现谁有了小毛病,我就走到谁的面前,两眼注视他,继续正常上课,实际上就是给他一种提醒,直到他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课后再个别谈话,平等地交流和分析其上课不良行为的原因和坏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可以说每一次这样做的效果都令我很满意。一个班有“毛病”的也就那么几个,有了几次这样的教育后,基本上就能很好地控制上课的局面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融洽多了。人的尊严都应受到尊重,个别教育,避免了与学生在课堂上正面冲突,容易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思想上转变了学生的错误认识。因为这样做,呵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不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容易接受,才会不断进步。案例分析

教育是一门艺术,课堂情绪的管理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运用“机智”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使其真正认识缺点,改正缺点。个别谈话就是教育学生常用的方式,而心与心的交流最能打动学生。

在谈话时,教师要精心创造和谐的气氛,态度要和气,说话要有分寸,不要把问题说得过分严重,就此案例分析,这位教师与学生谈话时,并没有用严厉的语气斥责他,也没有体罚,而是从这位学生的不良习惯、自身形象等方面,引导他认识自己的缺点,意识到有错就改,以端正的心态学习。

3.微笑,课堂上赏心悦目的花朵

学习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件轻松事。因此,要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教师应该带上甜美的微笑走进教室,让微笑感染每一个学生,带给他们一个好心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用微笑来代替语言。比如,对于发言较好的学生,微笑是对他的赞赏;对于想发言而又不敢说的学生,微笑是对他的鼓励;对于发言不够好的同学,微笑是对他的安慰。

教师要富有亲和力,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唯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才会“听其教”,因此首先教师要能让学生喜欢。很多情况表明,学生都不喜欢整天板着面孔的老师,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通过微笑传递,学生就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进而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

心理学家艾勤比思列举了这样一个公式:感情的全部表达=7%的言词+38%的声调+55%的面部表情,教师的和蔼可亲的微笑,温和的声调,会给课堂带来和谐、融洽、愉快的气氛。

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微笑,能与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有效沟通与交流等,老师的赞许、鼓励和期盼,教师的微笑,让学生找回自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彻底地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情景中,从而产生积极有效的教学效果。经典案例早读课上。“班主任来了!”“班主任来了!”随着几个同学的尖叫声,热闹的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我快步走到教室门口。用严厉的眼神扫视了所有同学一遍,只想把那些还未进入“状态”的同学疏而不漏地抓出来批评一顿。情况好极了,全班同学因早有警报都肃然端坐,顿时,我的心里升起一种成就感。然而一种异样的感觉也突然涌上我的心头,隐隐约约觉得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那句“班主任来了”仿佛“狼来了”一样惊响于我耳际。第二天,我批改学生周记,在小丽的周记中出现了这样一段文字:“老师,我们都知道您是一位非常负责的老师,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就是有点严肃,您知道吗?我们好喜欢看您笑啊!因为您笑起来好美,我们多想每天都看到您笑!”面对这篇周记,我的心是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了。是啊!谁不爱笑呢?为什么在学生面前要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我成了什么?我到底是谁?是专门挑产品毛病的检货员吗?是整天关注罪犯一举一动的警察吗?是在骄傲地观赏着自己的战利品——一只心惊肉跳的老鼠的猫吗?我是48位学生的班主任啊!我要同他们共处三年,为什么要把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搞得那么紧张呢?为了改变这一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我又详细地阅读了学生们过去的资料,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中不乏出众的人才。于是,我精心地设计了一次活动。一个周末的下午,我根据学生的资料挑选了一部分同学召开了一个班委会工作会,请他们为我们班的全学期工作计划出谋划策。会议在你一言我一语中进行着,气氛的活跃超出我的意料。最后,我提议本学期的班级工作计划全由班委会自己去议定。而且还特别强调,要以活跃班级文化生活为前提,把学校提出的工作要求与我们班的预期目标充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制订一个全班同学都乐意参与的人人满意的班级工作计划。两天后,班长把他们拟定的班级工作计划草案递交给了我,我粗略地浏览了一遍,感觉是个不错的计划。同学们很聪明,充分把我的意见体现在具体的工作计划中,尤其是安排了几次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更令我暗暗高兴。在与学生们的一起唱、一起跳的娱乐中,我和学生的情感距离拉近了。此时,我又想起了小丽周记中的那句话:“我们好喜欢您的笑啊,因为您笑起来好美,我们多想每天都看到您笑!”我终于拆除了构筑在我与学生之间的那堵墙。案例分析

认识到自己的举动和科学的教育原则、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悖时,教师应该当机立断,毅然决然地进行反思,努力拆除完全是因为自身的教育不当而构筑的“城墙”。学生们每天在教室里守着各种各样的规范和纪律,已经很压抑了,他们放弃了很多自主、独立和天真的权利,如果我们还要为这个圈加一把锁,那对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我们要为学生营造健康、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每个教师的任务和职责。只有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体意识,一个班集体才会充满活力。

4.幽默,欢声笑语的代名词

法国有谚语说:没有幽默的地方,生活无法忍受。足可窥见幽默的重要意义,课堂生活当然也不例外。每个人一生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老师,一个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会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会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幽默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是美感的外在表现,也是道德感的自然流露,理智感的具体反映,教师人格美的示范。

教师的幽默会拉近师生的距离,解除尴尬的气氛,课堂中的幽默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令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记忆,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教师的幽默能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和感染,使学生形成幽默品质,养成乐观豁达的气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幽默可以抚慰学生心灵的“创伤”,可使学生智慧的火花重新燃烧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讲究科学性、规范性,还要讲究艺术性。语文教师是更直接地同语言打交道的,因此,对其语言的要求也应更严格。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在准确鲜明、简洁明了的基础上力求做到风趣幽默。在课堂教学中如能运用得当,便会使教学语言具有针对性、情趣性、启发性和指导性,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经典案例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学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幽默。在他的课堂上笑声不断,氛围和谐。他在讲《我爱故乡的杨梅》时,请一个学生朗读,这个学生非常认真,读得声情并茂:“细雨如丝,一颗颗杨梅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果实。杨梅的形状、颜色和滋味,都非常惹人喜爱……没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学生读完,于老师扫视一遍教室,一本正经地说:“小建同学最投入,因为他在边看边听小荣朗读的过程中,使劲咽了两次口水。”学生们先是一愣,很快便回过神来,全都哈哈地笑了起来。于老师继续说到:“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肯定在他的脑海里变成了一幅幅生动鲜明的画面。我相信,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又酸又甜的杨梅果的情景,仿佛看到了杨梅果正摇摇摆摆地朝他走来,于是才不由自主地流出了‘哈拉子’……”听到这里,学生笑得更响亮了。待学生笑过,于老师郑重其事地说:“如果读文章能像小建这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不仅证明你读进去了,而且证明你读懂了。老实说,我刚才都差点淌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学生再一次哄堂大笑。就这样,于老师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中理解并记住了。于老师的幽默,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体现在批评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一次,小队长崔广徐收作业,可是他的队员李朝军、张安军、赵从军都没有带作业。见此情况,崔广徐很生气,于是向于老师“告状”。看着崔广徐非常生气而其他三个人却若无其事的样子,于老师顿时明白了:看来这几个调皮鬼平时不怎么听崔广徐的话啊,得想个办法帮助崔广徐。有一天,恰好崔广徐穿了一件崭新的蓝色毛衣,肩部设计得很标致,有个小小的开口儿,还钉了四个黄色的金属扣。于是,于老师说:“现在广徐了不起了啊,成太尉了!”这句话说得四个学生一头雾水,迷惑不解地看了看于老师。“不信?你们看他的衣服。一道杠、四颗星,难道不是广徐晋升为太尉,是‘太尉司令’了?所以啊,从现在起,你们‘三军’更得听他的了(平时,于老师称呼李朝军、张安军和赵从军三人为‘三军’)。”“三军”中最调皮的李朝军问:“那我们是什么啊?他都当太尉了,我们还是兵吗?”“那当然喽!你们不但是兵,而且还是列兵。”“不!我们才不要当劣兵呢,我们要当好兵!”“呵呵,我说的‘列兵’是‘列’,‘排列’的‘列’,而不是‘恶劣’的‘劣’。”说着,于老师随手把“列”写在了黑板上。“当然,也可以晋升。不过,需要看你们的表现。如果你们进步了,就可以晋升为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呵呵,你不知道吧,仅‘兵’就有五个等级呢。所以啊,你们一定得好好干!”崔广徐一听,立刻就一本正经地下了命令:“你们回家拿作业。如果没有做完,中午一定记得补上,否则可要军法处置了。”“三军”一听,乖乖地走了,并且在中午时完成了所有没完成的作业。就这样,一句幽默的玩笑话,不但改变了“三军”,让他们变得服从命令、服从管理,而且还帮崔广徐在同学面前树立了威信,解决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