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理知识问答(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5 08:51:18

点击下载

作者:王哲,杨文涛,步宏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肿瘤病理知识问答

肿瘤病理知识问答试读:

前言

“得了癌症等于死亡”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世界抗癌联盟在全世界42个国家对社会民众进行了该问题的调查。在中国,43%的被调查者认为该观点正确,而在西方国家,平均只有13%的人认为此观点正确。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指导,我国社会公众对于肿瘤、癌症的认识常常存在误区,“谈癌色变”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对于医学专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属于非常专业的领域,对于非医学专业的公众来说更像是有一层神秘的面纱。常常听到患者问“病理科是干什么的?”这样的问题。然而,病理诊断对于肿瘤患者的最终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肿瘤患者常常想了解一些关于肿瘤病理的知识,这些知识能够帮助肿瘤患者和家属更好地面对病情。但是,关于肿瘤病理的专业书籍很多,科普书籍却少之又少。

本书的目的主要是提供给公众一些肿瘤病理的科普知识,用问答的形式解释一些患者常常提出的疑问。包括了总论和各论部分,总论主要介绍肿瘤病理的共性问题,例如:解释肿瘤的性质、如何解读病理报告等。各论部分则介绍了人体各系统发生的肿瘤病理基本知识,提供一些细致的指导。通过本书的科普宣传,希望能够帮助肿瘤患者揭开肿瘤病理的神秘面纱,对肿瘤患者了解病情、就医有所帮助,从而早日战胜病魔。编者2016年4月总论1.我没有听说过病理科,病理科是做什么的?

病理科主要是病理医生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组织细胞的精微变化,从而明确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区分肿瘤的良、恶性,进而指导临床医生进行下一步的治疗。但病理只是从某一个角度观察患者病变的良、恶性,有时有“盲区”,不全面。病理是一种独立的医学学科,可以细分为骨科病理、妇科病理、胃肠病理、神经病理、口腔病理、泌尿病理等等十多个专业病理亚科。2.我的家人前臂上长了一个肿块,医生建议做个术后病理检查,为什么要做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方法很多,但常用的是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细胞病理学检查,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临床最为有用。组织病理学是将人体组织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处理制成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对疾病作出病理诊断(例如诊断为良性或恶性肿瘤、或是炎症、或是其他疾病等),由于其诊断准确性可达95%以上,能客观反映疾病的真实情况,因此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许多人不知道这一点,在到医院看病时,对于身体上切除的某些肿物或治疗时取出的一些活体组织随手就丢掉了,究其原因,大多是不愿花钱去做病理检查。有些时候主治医生也会对患者说:您的病肯定是良性的,不用做病理检查了。上述情况在基层医院或许多私人诊所是最为常见的。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患者身体上肿块复发,到上级医院检查,当被问到过去做过的病理检查诊断是什么,许多患者都一问三不知,这其中有一些就是恶性肿瘤,由于未做病理检查,耽误了疾病的最佳治疗时间,严重影响了进一步的治疗,如未能及时进行扩大切除或进一步放化疗处理等,预后就会很不好,患者后悔也就来不及了。因此我们病理医生建议,无论是什么疾病,只要能做病理检查的就一定要做这项检查。3.病理医生如何做肿瘤病理诊断?

手术医生切下肿瘤(或其他病变)的一小部分或全部(称为:标本),与病情介绍(病理申请单)一起交给病理科,病理技师将标本制成常规石蜡切片(先把肿瘤浸在石蜡中,用特制的切片机再做成一种薄到透明的膜,然后贴到玻璃片上去染色。我们使用德国的莱卡切片机,厚度的精确度达千分之一毫米),病理医生用显微镜观察切片,参考申请单上描述的患者基本情况,综合分析,然后用书面报告把病理情况提供给临床医生参考。整个过程一般需要五个工作日(节假日顺延)。遇到病理学疑难问题,可能需要数周时间进一步特殊染色、免疫组化、会诊讨论等等仔细分析。4.在肿瘤诊断中,病理报告是被称为“金标准”吗?为何有时只是“参考”?

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是。在肿瘤诊断中,如果把整个肿瘤连同它周围的一些正常组织都完整切下交给病理科,病理鉴别良、恶性的能力最高(很接近100%);如果只切下一部分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就降低了。一般情况下,切得越少,切得越碎,准确性越低。因为即使同一个人的肿瘤,也常是不均匀的:可能有的部分是高度恶性,有的部分是低度恶性,有的部分根本没有恶性细胞;有的恶性细胞看似良性(比喻成“披着羊皮的狼”),有的良性细胞看似恶性(比喻成“披着狼皮的羊”)。另外,有的恶性细胞会钻到周围的正常组织中,这是恶性肿瘤很重要特点之一。如果没有连带一些肿瘤周围组织给病理医生,或组织太碎,就可能看不出这种现象,病理诊断就不准确。

临床上使用内窥镜、穿刺的方式夹取小标本,优点是对患者肉体损伤小,但对病理诊断就不如切下一块组织精确。大家需要理解,医学中的任何诊断方法都有局限性,都不能看作绝对可靠的,所谓“金无足赤”,病理也是一样的。5.常见的肿瘤病理检查方法有哪些?

目前常用的病理检查方法有:①常规病理组织学切片检查;②术中冰冻组织学切片检查;③针吸及脱落细胞学检查;④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⑤流式细胞学分析;⑥疑难病理切片会诊等等。有一些较大医院还能开展尸体病理解剖检查及组织、细胞培养等等。

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术中冰冻组织学检查标本一般由外科医师在手术室切除全部或部分肿物送检;各种内窥镜检查如胃镜、气管镜、喉镜、膀胱镜及阴道镜、宫腔镜等等所取活检组织,和各种活检钳所钳取的体表肿物组织均可做常规病理检查;甚至身体内任何与外界交通处如口腔咳出组织或肛门便出组织、鼻腔内脱落组织、阴道脱落组织等也可做病理检查。

针吸细胞学及脱落细胞学的标本来源更加广泛,任何能涂于玻璃片的细胞都可检查。其中,针吸细胞学检查一般由临床医师或病理科医师来完成标本取样,常用细针(多用7~8号针头)按规定流程在患者的肿物处取出少许细胞,涂于玻璃片上,及时固定制片后使用显微镜观察;也可在X光机、CT或B超引导下用特殊的穿刺针穿取肿物,取出细胞进行涂片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可由医师在肿物表面进行刮片获取,如制备宫颈刮片、体表肿物刮片等;也可抽取腹水、胸水、心包积液、脑积液或尿液等离心后获取的沉淀物制片;乳头溢液也可直接进行涂片检查。进行内窥镜检查时也可在内镜下用刷子在肿物表面刷取肿物细胞进行涂片检查。6.手术前医生谈话,要签个“病理冰冻检查同意书”,病理冰冻检查是什么?

冰冻病理检查是外科手术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的一种急会诊方式。通过手术切取一小块组织,不经过常规固定脱水石蜡包埋等冗繁程序,而是使用特制的包埋剂,将组织冻结于-20℃左右,直接切成薄片并染色,进行镜下观察,以帮助在手术中确定组织的良恶性、切除方式、切除范围,以及确认不易肉眼辨认的组织等等。由于冰冻切片诊断速度快,已经成为很多损毁性手术或良恶性难定的手术常规的术中诊断方式。7.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准确吗?

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有它的局限性:①确诊率不如石蜡切片,石蜡确诊率在99%左右,而冰冻诊断依据水平不同,在90%~95%已经不错;②应用局限,对于脂肪类病变、淋巴瘤等不易切片或需要明确免疫特性的,冰冻检查难以确定,故常常需要等待石蜡切片结果;③对于烈性传染病病变常常不采用冰冻检查方式,比如艾滋病、结核、梅毒等,以避免医源性传播;④很少有穿刺组织进行冰冻诊断;⑤通常小活检标本都不建议采用冰冻诊断。8.我这次住院的病理切片都留在医院了,以后需要还能拿到吗?病理切片会存留多久?

根据卫计委《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医院加强对病理科的建设和管理,包括对病理档案的保存和管理。一般来说,门诊患者的病理切片、蜡块和阳性涂片保存15年,住院患者的病理切片和蜡块保存30年。9.我拿到一份病理报告,内容好复杂,我该怎么看?

组织学病理报告书写要求严格,内容严谨,主要供临床医师作为诊断和进一步治疗的依据,非医学背景人员一般难以完全理解病理诊断报告内容。其内容一般与送检标本有直接关系,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报告较为复杂,包括:“送检组织是什么疾病”;如果是恶性肿瘤,还会报告该病的组织学类型(如肉瘤、淋巴瘤、鳞癌、腺癌、小细胞癌等)、肿物大小、对肿瘤进行分级(如Ⅰ级、Ⅱ级、Ⅲ级等)、肿瘤侵犯程度以及周边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切缘有没有残留肿瘤等等。

针吸细胞学或脱落细胞学病理报告内容相对较少,一般多对所见细胞进行描述,结合病史考虑什么疾病,能明确者可及时治疗,不能完全确诊者提示或建议进一步做哪些检查如切除肿物、活检、术中冰冻切片、测定血液中某些特定指标等等。10.病理报告建议我做个免疫组化,这是什么?做这个检查有什么意义?

免疫组化即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化技术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来检测组织细胞内的抗原(多肽和蛋白质)类型。目前主要检测的是肿瘤相关抗原,常用来判断肿瘤来源,协助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例如判断是“上皮来源的癌”还是“间叶来源的肉瘤”,或者判断是“淋巴组织来源的淋巴瘤”还是“恶性黑色素瘤”等等。还可做激素受体检查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患者常用的PR(孕激素受体)、ER(雌激素受体)等,用来作为患者术后内分泌治疗的重要依据。有些免疫组化检查项目可以帮助患者选择特定的治疗药物。有些检查项目可以帮助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以及是否需要进行放疗、化疗或其他治疗等。11.我的病理报告中提到“不典型性增生”,是良性还是恶性?

不典型性增生又称异型增生,指细胞增生活跃,并伴一定程度异型性的病变,但不足以直接诊断为恶性。不典型增生在组织学上表现为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而深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但多属正常核分裂象;细胞排列紊乱,极性消失。可发生于皮肤或黏膜表面的被覆上皮,也可发生于腺上皮。根据其异型性程度和累及范围可分为轻、中、重三级。如发生在鳞状上皮的不典型增生,若这种改变累及上皮层下部1/3,为轻度不典型增生;若累及超过上皮下部2/3,为中度不典型增生;若累及超过上皮下2/3但未及全层,为重度不典型增生。轻度和中度不典型增生,病因去除后多可恢复正常,重度不典型增生较难逆转,有一定转变为癌的几率。12.什么是原位癌?原位癌可怕吗?

原位癌指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侵犯到间质的恶性上皮性肿瘤。临床上可见于子宫颈、食管、皮肤的原位癌及乳腺小叶原位癌等。原位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组织学。临床或肉眼检查往往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轻微糜烂、粗糙不平、局部增厚等。

少数原位癌可自行消退而恢复正常,或长期保持不变,也可数年后突破基底膜发展为浸润癌。由于上皮层内无血管、淋巴管,瘤细胞靠血液弥散获得营养,所以原位癌不发生转移。及时发现诊断原位癌并给予治疗,有些可以完全治愈。13.医生说的“癌前病变”是什么?

癌前病变指一类具有癌变倾向,但不一定都会转变为癌的良性病变。癌前病变可能是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由于基因不稳定而具有潜在恶变的危险。在癌前病变恶变过程中,不典型增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一般认为,正常细胞从增生发展到恶性肿瘤是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一般增生→不典型增生→癌变。若癌前病变出现不典型增生则发生癌变的几率较大。临床上常能观察到一些可能发生癌变的良性疾病,如黏膜白斑、慢性子宫颈炎伴宫颈糜烂、纤维囊性乳腺病、结肠多发性息肉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皮肤慢性溃疡、肝硬化、慢性胃溃疡等。临床上将这类具有癌变倾向的疾病列为癌前病变。然而有人主张应称之为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当这些病变中出现不典型增生时,才能称之为癌前病变,进而可能癌变。14.病理是怎样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通常病理医生应用病理学知识和个人经验,首先通过肉眼检查判断哪些是有病变的组织并取材,随后由病理技术人员做成病理切片,再由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通过对病变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的识别、分析,并结合临床各种信息(包括各种检查结果)才能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普通的病例用常规的病理方法就可以明确诊断,疑难的病例还要进一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原位分子杂交等特殊技术,才可以明确诊断。15.病理上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容易吗?

常常要比人们想象的要困难。病理诊断需要一套专门的学识和经验,病理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看不同患者的病理切片,即使同样是胃癌,每个患者的图像也是不一样的。反之,不同的疾病也可以表现为相似的图像,这就非常需要经验和直觉。有的病例良恶性差别较大,常规切片几乎一眼就能看出,而有的病例即使采用了很多方法也几乎无法鉴别。病理医生做的是艺术工作,对于很小的形态差异,有时要靠长期的经验并很好地结合临床才能看出来。16.病理检查能对所有肿瘤的良恶性进行判断吗?

不一定。并非所有的活检或手术标本的组织学检查最终都能得到完全确诊。无法确诊的原因有以下两点:①与任何一种疾病的自然病理发展过程有关,活检可能取自于肿瘤尚未完全发展起来的时刻,因此缺乏诊断性组织学特点;或者如果临床医生活检取材不合适也会造成病理诊断出现困难,无法确诊;②新的肿瘤不断出现,人类完全认识其生物学行为还需要一段时间,或者要积累足够多的经验,因此,即使采用所有先进的病理诊断技术仍然不可能对所有肿瘤性质都做出准确判断。17.肿瘤良恶性判断标准会发生变化吗?

随着人们对某种肿瘤认识的深化,长期或更多病例观察经验的积累,或是新的技术的应用,肿瘤的病理诊断标准每隔若干年(快的3~5年,一般5~10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更新。按照新的诊断标准,可能有些过去诊断为高度恶性的肿瘤现在认为是低度恶性,甚至属于良性的了,也会有些过去诊断为良性的现在认为是低度恶性肿瘤了。18.肿瘤治疗时病理医生的意见重要吗?

长期以来,国外医院中人们都称病理医生是“医生的医生”(doctor′s doctor)。这一方面是因为病理医生一般不直接与患者打交道,而主要是同临床医生合作,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强调了临床与病理的密切结合。

临床与病理的结合不仅仅表现在诊断时的相互合作,还表现在治疗上的共同参与。例如在对肿瘤的认识方面,由于所有肿瘤都是由病理医生分类命名的,最后诊断是病理医生作出的,所以说病理医生对每个病例的认识最深刻。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也就是良恶性的程度以及浸润、转移的能力都有所不同;同一类肿瘤在不同的患者也可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行为,而这些因素对于正确判断患者预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真正做到对患者实行个体化治疗,就非常需要病理医生的积极参与。再者,很多疾病病理医生诊断出来后,临床医生可能十分陌生,以往没遇到过,甚至查书也查不到。那就更应该进一步同病理医生在一起讨论,共同制订下一步对患者的检查方法及治疗方案。国外医院这样的临床、病理联合讨论很常见,我们国内目前相对缺乏。19.作为患者,如何尽可能地避免肿瘤良恶性判断的失误呢?

首先,患者应该对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判断疾病良恶性的过程有所了解,同时应该知道病理诊断对于判断良恶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患者应将人体上取下来的任何组织都进行病理检查。临床怀疑为恶性肿瘤的必须要做病理检查,即使是不怀疑恶性肿瘤的组织也应该进行病理检查,以利于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实际上,开始以为良性但最后病理证实是恶性的病例屡见不鲜。目前在我们国家个别医院仍然存在有手术或者内镜检查后不将组织送病理检查,或者患者自己要求不做病理检查的情况,这是不规范的医疗行为,极其危险。其次,如前所述,由于病理诊断并没有非常恒定、完全客观的标准,在许多情况下要依赖于病理医生主观性和经验性的判断,因此对于良恶性鉴别十分困难,或存有疑问和分歧的病例应该寻求更多的病理医生,尤其是具有专长的病理专家会诊,以便得到及时的确诊,减少误诊。20.什么是肿瘤的分化?

一种组织的细胞从胚胎到发育成熟,要经过各种分化阶段,分化程度越高,其成熟度越好。在肿瘤报告中,一般需要描述其分化程度以代表相应的恶性程度、预后等“信息”。肿瘤的分化程度指肿瘤细胞接近正常细胞的程度,分化程度越高越接近正常组织细胞,恶性程度越低(高分化恶性程度小于低分化)。21.什么是肿瘤的分级?

与分化类似,肿瘤的级别可理解为与正常组织的差异性,级别越高,恶性程度越高(Ⅲ级恶性程度大于Ⅰ级)。22.什么是上皮内瘤变?

现在大家广泛认为“上皮内瘤变”可作为“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的同义词,指病变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存在的差异,主要应用于宫颈、前列腺、胃肠道黏膜等处,可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一般情况下前者相当于轻度和中度不典型增生,后者相当于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23.病理报告中的“异型增生”是什么意思?

异型增生:也称为不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间变等,是上皮细胞由于长期受到慢性刺激出现的不正常增生(见总论第11问)。

例如,宫颈异型增生就是指宫颈上皮细胞部分或大部分发生异型和不典型增生,报告中常常用“CIN”描述。CIN分三级,级别越高,发展为浸润癌(通常所说的癌症)的机会越多。建议:一旦有CINⅡ级或者以上就要定期随访或积极治疗。同样,发生在肠道、支气管、乳腺等的病变有异型增生均要引起注意。24.病理报告上写着“病理分期;AJCC pT1bN0”是什么意思?

现在国内病理界对于肿瘤病理分期通常采用WHO(世界卫生组织)或AJCC(美国癌症联合会)分期,两者略有区别。TNM分期系统是目前国际上最为通用的肿瘤分期系统。

P是病理一词英文“pathology”的首字母,代表这个分期是病理分期。

T是肿瘤一词英文“tumor”的首字母,指肿瘤原发灶的情况,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加和邻近组织受累范围的增加,依次用T1~T4来表示。不同系统肿物1b期概念不同,整体来讲形容肿物较小。

N是淋巴结一词英文“node”的首字母,指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淋巴结未受累时,用N0表示。随着淋巴结受累程度和范围的增加,依次用N1~N3表示。此处的N0代表现在没有淋巴结转移。

M是转移一词英文“metastasis”的首字母,指远处转移(通常是血道转移),没有远处转移者用M0表示,有远处转移者用M1表示。

在此基础上,用TNM三个指标的组合划出特定的肿瘤分期。从此处的结果看,患者没有其他部位转移,即M0,说明这个病理结果代表是肿瘤的早期。25.怎样看懂肿瘤病理报告?

第一步,确认个人信息

当拿到病理诊断报告的第一时间,请先确认基本信息是否符合,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疾病部位等等,以便确认该报告为患者本人报告。

第二步,通过肿瘤的命名来了解病变的性质

病变性质就是大家最关心的良、恶性。一般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机体的危害性不同,可分为良性、交界性、恶性、不能明确等。通常我们可以根据肿瘤的命名来区分病变性质。恶性肿瘤多以“癌”或“肉瘤”命名,如:肝癌、胃癌、骨肉瘤等;而良性肿瘤一般以“瘤”命名,如:乳腺纤维腺瘤等;有少部分为交界性肿瘤,这些肿瘤的性质介于良、恶性之间,生长缓慢或复发迟,却可以发生转移,但其转移率较低,如: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还有一些肿瘤我们现在不清楚良、恶性,只能用不能明确意义来形容。但也有少部分肿瘤以特殊的形式来命名,如:白血病,淋巴瘤等亦为恶性肿瘤。所以不能完全以命名来区分肿瘤的良、恶性,需结合临床情况具体分析。26.详细解读肿瘤病理报告单

病理诊断常被称为“最后诊断”,薄薄的一纸病理诊断报告书就像法院的判决书一样,宣告着患者的命运。然而,您知道吗,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病理医师在做出病理诊断时会采用不同的表述形式。如何正确地解读病理诊断报告书还有相当多的学问。一般来说,病理学诊断表述有4种基本类型:(1)肯定的诊断:

对病变性质诊断明确,从而给以明确、肯定的病理学诊断术语。(2)不能完全肯定的诊断:

对疾病名称、病变性质不能完全肯定,或是对于拟诊断的疾病名称、病变性质有所保留的病理学诊断意向。根据意向程度的不同,而在拟诊病变名称之前冠以诸如“符合”、“考虑为”、“倾向于”、“提示为”、“可能为”、“疑为”、“不能排除(除外)”之类的词语。(3)病变依据不足的诊断:

切片所显示的病变不足以作出上述(1)或(2)类诊断,只能在报告中对病变的形态要点进行描述,即描述性报告,没有明确的诊断意见。(4)不能诊断:

送检标本自溶、干涸、过于细小、严重受挤压变形、被烧灼变性或因某些原因无法制成切片等,造成无法作出病理学诊断,此时病理报告将如实说明标本不能诊断及其不能诊断的原因。

在治疗中,任何类型的病理报告都不能脱离临床,尤其对于(2)类和(3)类诊断报告的患者,临床医生更需结合多方面的检查资料和结果综合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27.病理报告中提到“可疑癌”,是什么意思?

可疑癌:此类报告表明,不能完全肯定是癌症,或对癌症的诊断有所保留,需进一步检查。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病变不够典型,性质难定;或虽倾向为恶性,但其组织量太少或有挤压等。此类报告中,多会出现“考虑为……”“倾向于……”“可能为……”等字样。例如,  “直肠管状腺瘤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局部癌变可能”。这些报告均需要临床医生重新做活检或手术中开展冰冻切片检查,同时需要患者密切随访。28.怎样才能和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有效的医患沟通不单是医生的事情,患者也有责任和义务配合医生的检查与询问。有效沟通既要求医生在短时间内解答令患者困惑的问题,也要求患者事先做一些准备。

首先,患者要准备好所有相关病情材料。就诊时,需要携带全面资料,包括病理、影像资料、患者以往的治疗病历、患者以往所患疾病等,疑为怀孕的女患者应特别说明。

其次,患者本人应清晰、完整、准确地描述病情,以利于医生找到患者最难受的地方和最想解决的问题。候诊时,患者可在头脑里理一下思路,把要说的、要问的想好写在纸片上,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在对病情诊断上,患者或家属应该与医生深入交流,详细询问和记住医生的告诫。

第四,不要干扰医生的治疗。患者把病情表述清楚后,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就是配合诊疗过程。29.病理诊断的局限性

诊断病理学在临床诊疗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学科,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它也和其他科学一样,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100%绝对正确。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也必然有其局限性。了解这些制约因素,尽量减少可以避免的因素,才能减少病理的误诊和漏诊;只有了解病理诊断也有其局限性,才能正确地、有条件地评价它的重要性。(1)制约病理医生做病理诊断的客观因素

1)来自送检临床方面的因素:

临床送检标本到病理科,由于临床医生认识不足,常可导致病理诊断出现困难:①送检病理检查的取材不规范。不按规范取材,仅取包块表面组织,可能看不到包块的实质成分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可导致漏诊或无法确诊。同样,只取到炎性渗出物、黏液分泌物、凝血块或坏死组织等,也无法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或已取到肿物成分,但因取材时挤压、牵拉较重,使组织细胞严重变形,无法确诊。②取出的组织标本固定或送达不规范。手术切除的组织、器官常常需要立即固定,固定不及时、不充分或未固定,时间长了会造成组织自溶,影响病理诊断。③未提供病理诊断所需的临床资料。在多数情况下,病理诊断既要依靠形态学变化特征为客观指标,又要结合临床资料、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主观鉴别和判断,是一种既不能盲目听从临床,又不能脱离临床的复杂过程,因而必须有相关的临床资料作参考,否则会误诊或漏诊,造成治疗不当。如多数骨肿瘤或脑肿瘤的诊断,必须是临床—影像学一病理结合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有些疾病与性别有关,有些则与年龄有关,有些与部位有关;还有些疾病没有特异性病变,必须结合临床的某些比较特异性的表现才能确诊等等。总之,临床医生必须重视这一点,除了做到正确取材、固定、送达外,还必须填好病理检查申请单,逐项认真填写,必要时还应与病理医生互相沟通,才能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2)来自病理标本制作技术方面的因素:

这是一个制约病理医生做好病理诊断的客观因素,由于技术人员的水平、经验或器材、试剂等方面的原因,可能在对送检标本的处理上,如固定、包埋、制片、染色等环节上达不到规范要求,制片质量差,均可给病理诊断造成不同程度的困难。而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编号错误、张冠李戴,一旦发出诊断报告,则后果更为严重。(2)制约病理医生做病理诊断的主观因素:

制约病理医生做出正确病理诊断的主观因素有很多,下面仅就重要的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1)诊断病理学涵盖面太广与病理医生个人知识面有限之间的矛盾:

现今,诊断病理学不但涵盖各个外科系统,而且涵盖五官、皮肤、妇产、各内科系统、儿科等,几乎包括临床所有学科,可见病种之多,而且每个病种,又有不同类型、不同分级等等,一个病理医生精力有限,既要掌握上述这些疾病类型、病程的病变形态特点,又要熟悉他们的临床情况,实践表明这是非常因难的。因此会出现一些掌握不好、经验不足的薄弱环节,导致诊断出现失误。因而,当前的趋势是,大的综合医院病理医生要发展“一专多能”,同行间不同的专长互相补充;另一个是在专科医院里培养专科病理医生。

2)病理医生的层次和个人理论技术素质的差异:

这点和其他学科一样,不同职称和相同职称的不同个体的思维方式和业务能力都会有所差异,因而在病理诊断能力上也不会完全相同,有时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差。

3)病理诊断的主观性和经验积累方面的矛盾:

病理诊断虽然是以病变的形态特征为基础作出的,但对于千差万别的病变,有限的形态特点是不够的。多数情况下,还要不同程度地运用临床资料、病理理论、技术和个人的经验等进行分析、综合、鉴别诊断才能做出比较合乎实际的诊断。因而病理诊断也常常是带有较大主观性的判断,主观判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与客观实际分离的情况。若想减少这种分离,在理论和技术达到某一水平时,主要是靠积累经验弥补,所以临床医生也要重视病理医生的实践经验。

除上述几方面之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即有些疾病,特别是肿瘤,其病变本身就是处在两病交界或良恶性交界的状态,因而成为疑难病例,加之病理诊断的主观性较强,这样的病例就算请几位有造诣的病理专家会诊,也常会得出两种以上相反的诊断,甚至请一位专家在相隔半年以上,两次会诊同一病例,也会得到两种不同的诊断,可见病理诊断的主观性和复杂性。当然,不能因为病理诊断局限性和难度大,而排斥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更不应成为病理误诊的借口,病理医生应精益求精。病理医生还应注意多同临床医师沟通,在沟通中不断进步。30.身体长了个包块就是肿瘤吗?肿瘤是什么?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细胞的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是基因疾病,致瘤因素使体细胞突变,导致正常基因失常,基因表达紊乱,形成肿瘤细胞。肿瘤的发生是多基因、多步骤突变的结果。不同基因的突变与不同强度的突变形成了不同的肿瘤。

有的包块是正常组织增生所造成的,不属于肿瘤范畴。31.肿瘤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肿瘤的生化、免疫及影像诊断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要确定肿瘤的性质,仍要依赖病理学诊断。

它是将患病器官的分泌物制成涂片,或直接取下病灶小块组织制成切片或印片,放至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形态、结构等,确定肿瘤的性质。病理学通常分为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两大部分。病理学诊断不仅可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及其预后,更重要的是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但病理诊断也有局限性。

因其活检标本、大体取材和切片检查均属抽样检查,最终在光镜下见到的仅是病变的极小部分,有时不能代替整个病变。另外病理诊断是否可靠也与病理标本的选取有关。有时也有假阴性的结果。对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者,应及时复查病理诊断,若病理诊断确切无误,可考虑病理标本的选取是否得当。必要时重新取材,再次病理诊断。以免造成误诊,贻误治病时机。32.恶性肿瘤都叫“癌”吗?

虽然大众人群习惯上将所有恶性肿瘤都称为“癌”,但从医学专业角度把人体实性恶性肿瘤基本分为两大类,即癌与肉瘤,二者可以统称为癌症。我们一般把来源于间叶组织如脂肪、肌肉、骨和软骨等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如脂肪肉瘤、纤维肉瘤、骨肉瘤等;来源于上皮组织如胃黏膜、乳腺腺体等的恶性肿瘤才称为“癌”,如胃癌、乳腺癌、食管癌等。脂肪瘤、平滑肌瘤、纤维瘤等都是良性肿瘤,可是一旦在它们的名字间加上一个“肉”字,如脂肪肉瘤、纤维肉瘤等就是恶性肿瘤了。另有一类来源于多种组织成分的恶性肿瘤,既不称癌也不叫肉瘤,而是在前面加上“恶性”两字,如恶性畸胎瘤等。凡是来自胚胎细胞或未成熟组织的恶性肿瘤,均称为“母细胞瘤”,如肝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此外,还有少数恶性肿瘤仍然沿用习惯名称,如淋巴瘤、白血病及黑色素瘤等。33.癌症是绝症吗?

有些患者或家属对于恶性肿瘤过分恐惧,认为患恶性肿瘤即不治之症,无异于被判死刑,其实不然。(1)人体许多部位都可发生恶性肿瘤,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疗效和预后是不一样的:

如乳腺癌、甲状腺癌治疗后的五年生存率很高,有的甲状腺癌患者甚至可以长期带瘤生存。(2)同一部位的恶性肿瘤分期不同,疗效和预后也不同:

如早期胃癌、早期小肝癌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晚期肿瘤,可以长期存活。(3)同一肿瘤不同的病理类型,预后也不一样:

如甲状腺癌中的乳头状癌比未分化癌的预后好,生存率高。因此,人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癌症就是绝症,患恶性肿瘤后要正确地面对,采取科学正规的治疗。34.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有哪些?

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的生长能力有一定限度,通常为局部膨胀性生长,但通常不会侵蚀破坏邻近组织,也不向远处转移,因此危害性较小。

恶性肿瘤则往往生长迅速,并且有侵袭性(向周围组织浸润)及转移性,如未经有效治疗,通常导致死亡。35.肿瘤一定不是良性就是恶性吗?

除了明确的良性和恶性肿瘤之外,的确还有一种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交界性肿瘤。“交界性肿瘤”是指在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上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一类肿瘤或病变。这一方面由于良性恶性病变其实是连续的一个谱系,的确存在着中间状态;另一方面,对于新认识的肿瘤,确切的生物学行为尚有待积累病例长期随访,因此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无法明确其真实的性质。少数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明确诊断,或病理医师不愿意承担太大风险,诊断中留有余地,也会暂时称之为“交界性肿瘤”或“潜在恶性肿瘤”。36.哪些疾病是“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并不是癌,但继续发展下去就有癌变可能。因此需要大家提高警惕。常见的有:

黏膜白斑:

常发生于食管、口腔及外阴等处,如果黏膜鳞状上皮过度增生并伴着一定的异型性就有可能转变为鳞状细胞癌。

交界痣:

多位于手掌、足掌、外生殖器和背部,经常受到摩擦、外伤或感染等刺激,容易发生癌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

大约10%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能发生癌变。

子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是妇女较为常见的病变,其中,重度宫颈糜烂中的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容易发生癌变。

乳腺囊性增生及乳腺纤维腺瘤:

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随着年龄增大癌变可能性亦增大。

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症:

结肠息肉均为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达50%,有家族史。37.癌与肉瘤的区别是什么?

癌(carcinoma)与肉瘤(sarcoma)都是恶性肿瘤,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称为癌,例如乳腺癌、支气管(肺)癌、胃癌、大肠癌等;间叶或结缔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例如骨肉瘤、淋巴肉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血管肉瘤等。38.癌症与肿瘤的关系是什么?

目前,不论医学家或民间,都把所有的恶性肿瘤称为癌症(cancer),在中文中,carcinoma及cancer都被译为“癌”,因此狭义的癌(carcinoma)系指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而广义的癌(cancer)则泛指所有恶性肿瘤,包括肉瘤在内,甚至白血病也可归入cancer的范畴。因此骨肉瘤、淋巴肉瘤亦被称为骨癌、淋巴癌、白血病亦有人称为血癌。这并不错误,但因carcinoma与cancer含义不同,而中文均译为“癌”,有时会造成某些混淆。肿瘤(tumor)则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39.什么叫“带瘤生存”?

所谓的“带瘤生存”是指肿瘤患者经过全身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后,常见的癌症症状消失,瘤体缩小,癌细胞不再扩散,病情长期稳定并趋于好转,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可独立工作和生活;换句话说就是机体免疫保护功能大于瘤体扩散能力,使癌细胞长期“静止”、“休眠”,患者处于临床治愈的健康状态。

我们常说肿瘤“三分之一可预防、三分之一可治愈、三分之一可缓解”,所谓三分之一可缓解就是通过姑息治疗使患者长期“带瘤生存”。40.都说癌细胞长得快,到底有多快?

癌细胞增殖的速度,并不一定比正常细胞分裂增殖速度快很多。但所不同的是,人类正常细胞的分裂到一定程度上就会自然停止了,而且增殖的细胞数量基本上相当于自然正常死亡的细胞数,总数始终保持相对恒定。

癌细胞的增殖是持续地无限制生长,如果不经有效的抗癌治疗,其生长数量会无限制地增加,肿块也随之越来越大。有学者曾经预算:一个似火柴头大小的癌肿重量大约30mg,包含大约有3000万个癌细胞。41.常见哪些因素会导致癌症?

常见的致癌因素可分为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物理因素等。

主要的化学性致癌因素:①常见的致癌化合物如多环芳烃化合物;②亚硝基化合物及前体物质。

主要的生物致癌因素:①病毒——乙肝病毒、人乳头瘤病毒、EB病毒等;②霉菌(真菌)——黄曲霉菌毒素;③细菌——幽门螺杆菌(HP);④其他(如寄生虫等)。

主要的物理性致癌因素:①辐射,包括电离辐射以及非电离辐射;②长期的热辐射,可导致皮肤癌和软组织肿瘤;③长期机械性刺激也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42.癌细胞是怎样发生转移的?

恶性肿瘤细胞具有向周围组织侵袭和向远处组织转移的能力,即浸润和转移,这是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最主要的区别。

肿瘤细胞的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脱离其原来的生长部位,通过血液或淋巴等渠道,到达身体的其他器官和组织(靶组织)继续增殖生长,形成与原来肿瘤相同病理性质的肿瘤细胞。若侵犯破坏受累器官和组织,可引起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并导致死亡。43.检查肿瘤是良性的,是不是就不用管了?

良性肿瘤由于分化成熟,生长缓慢,总的来说对机体影响较小,主要表现在:(1)对周围器官产生压迫和阻塞作用,是良性肿瘤对机体的主要影响,一般无致命后果。如几十公斤的卵巢囊腺瘤患者可长期带瘤生存,但生长在颅内或椎管内的良性肿瘤可引起颅内压增高或脊髓受压,产生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2)内分泌性肿瘤对机体可造成全身影响,如肾上腺的嗜铬细胞瘤,可引起阵发性高血压;胰岛细胞瘤可引起阵发性低血糖;分泌生长激素的垂体腺瘤可引起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3)继发性改变,良性肿瘤若产生并发症,后果也是严重的。如卵巢囊腺瘤可发生蒂扭转,使瘤体出血坏死,必须紧急手术处理。少部分良性肿瘤可恶性变,一般为多发性或易复发的良性肿瘤,如肠多发性息肉病中的一半患者可恶变为腺癌;膀胱移行上皮乳头状瘤易恶变为移行上皮癌。44.恶性肿瘤对机体有哪些影响?

恶性肿瘤由于分化不成熟,生长较快,浸润破坏组织器官,发生远处转移,并常引起出血、坏死、溃疡、穿孔和感染等继发性改变,对机体影响较大,后果更为严重。除产生同良性肿瘤对机体一样的影响,像局部压迫和阻塞、继发改变、恶性变外,恶性肿瘤尚有下述影响:(1)浸润和转移:

常常是恶性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如癌的脑转移。(2)发热:

恶性肿瘤常可引起发热,多为肿瘤代谢产物、坏死组织毒性产物或合并感染所致。(3)副肿瘤综合征:

一些来自非内分泌腺肿瘤也可产生激素或激素样物质(异位激素),引起相应症状和体征,称为异位内分泌综合征。如支气管燕麦细胞癌、胸腺瘤、淋巴瘤等可产生抗利尿激素;葡萄胎、睾丸胚胎癌、前列腺癌等可产生促甲状腺素等。产生异位激素的肿瘤称为异位内分泌肿瘤,多见于癌,但也可见于肉瘤如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等。除上述异位内分泌综合征外,肿瘤患者还可出现一些原因不明的临床表现,包括神经、肌肉、皮肤、骨关节、软组织、造血及肾损伤等,上述异常临床综合征统称副肿瘤综合征。(4)恶病质:

指机体由于恶性肿瘤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严重消瘦、贫血、虚弱、全身衰竭的状态。恶病质多见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有些肿瘤如食管癌,因梗阻进食困难,恶病质出现较早。恶病质的发生为诸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包括精神因素、肿瘤生长消耗大量营养物质、肿瘤代谢产物堆积引起机体代谢紊乱、食欲下降、失眠、疼痛、出血、感染等。45.我上次体检发现血清肿瘤标志物高,是不是就是得了肿瘤?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的出现使人们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寄予了极大希望。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肿瘤辅助诊断及判断肿瘤预后、转归、评价疗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特异的肿瘤标志物被发现和应用,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然而,许多研究报道过分夸大了肿瘤标志物的作用,误导了一些临床工作者和广大群众对肿瘤标志物检测意义的理解,正确评价肿瘤标志物的作用并在临床工作中合理应用意义重大。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的、或者由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反应而产生的物质。但实际上没有一种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能达到100%,从而使肿瘤标志物用于普查受到限制。目前,除了AFP有助于提高对肝癌高危人群肝癌的筛查,t-PSA、f-PSA及其比值有助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其他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并不具有很大的意义,其临床价值主要体现在分析疗效、判断预后、预测复发及转移等。

绝大多数肿瘤标志物可同时存在于恶性肿瘤及某些良性肿瘤、炎症,甚至正常组织中,因此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不一定是肿瘤造成的,肿瘤的诊断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单次肿瘤标志物的轻度升高或每次检查的结果没有大的变化时临床意义并不大,只有动态的持续升高才有意义。对体检中发现的某个或某几个肿瘤标志物的持续升高应该提高警惕,需要进一步通过B超、CT、MR、内镜或最先进的PET/CT等手段检查,必要时须通过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虽然许多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可以达到80%以上,但是由于肿瘤的异质性,相当一部分患者在肿瘤发病过程中没有相应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导致许多医生和患者盲目乐观的面对肿瘤标志物的阴性结果,没有做进一步的辅助检查,结果失去了治疗肿瘤的大好时机。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在面对肿瘤标志物结果的阴性报告时应同样提高警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仔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检查,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避免不必要的漏诊发生。46.恶性肿瘤有哪些特征?

恶性肿瘤是一种无限制地向外周扩散、浸润的一组疾病。其特征为异常细胞的失控生长,并由原发部位向其他部位播散,这种播散如无法控制,将侵犯要害器官,引起全身衰竭,最后导致死亡。恶性肿瘤的形成常常需要15~30年的时间,所以患者以老年人为多,但预防应从青少年做起。47.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有哪些?

我国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有:肺癌、胃癌、食管癌、肠癌、肝癌、乳腺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宫颈癌、鼻咽癌。其中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最为多见,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0%~80%。48.肿瘤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我还能活多久?(1)癌症病理分期决定生命长度:

癌症是人体细胞变异后无限制增生并侵犯正常组织的结果,这种异常增生最大的特点是生长快,能转移,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人体正常组织,常因压迫、浸润,夺取人体正常的营养,很快致人于死地。

肿瘤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细胞的异常分化,分化程度的不同决定着病理分期的不同。通常我们所说的早中晚期为病理4级分期法,Ⅰ期是疾病的早期,即病变局限于原发器官;Ⅱ期是指病变已从原发部位向附近器官和组织扩散;Ⅲ期表示扩散范围更广;Ⅳ期指疾病已有明确的转移。

分化在肿瘤病理学中常指肿瘤细胞与其起源的成熟细胞(相应的正常细胞)的相似程度。在形态、功能、代谢、行为等方面,肿瘤细胞越相似于相应的正常细胞,则分化越高,否则就是低分化。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是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主要依据,一般来说,分化程度高的肿瘤,恶性度低,转移慢;分化程度低的肿瘤,恶性度高,转移发生早。例如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度低,治疗效果比较好,但甲状腺未分化癌、髓样癌的恶性程度高,多在确立诊断时已经严重局部侵犯及远处转移,死亡率高;如在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小细胞肺癌,确诊时一半以上患者的血液中都已有癌细胞,其中,大约有30%~40%出现脑转移,大约50%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

所以,肿瘤细胞的病理分期,预示着肿瘤的生长速度、转移速度、治疗效果。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同一器官的癌症,治疗结果不同,生命里程各异,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是决定因素之一,早发现、早治疗是决定患者生命长度的前提。(2)治疗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根据病理分期的不同,我们必须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早中期尚有治愈可能,若到晚期则需转变观念,治愈的可能性极小,能够达到的最好疗效是长期带瘤生存。

目前治疗癌症比较成熟而有效的方法,一是手术切除,二是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三是生物治疗,四是内科保守姑息对症治疗,另外还有中医中药治疗等。癌症治疗的策略是从有创治疗到微创治疗再到无创治疗。

针对不同的癌症依据其病理进程,需应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尚在早期或中期,首先需选择手术切除,合并放化疗,基本清除癌细胞,辅助生物治疗提升人体免疫现状,防止癌细胞的复发和转移。若已至晚期,癌症病灶发生转移,手术可以进行,但是由于放化疗副作用过大,不仅难以有效清除多处癌细胞,反而对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摧残。建议晚期患者使用生物治疗,无痛苦无副作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延长患者生存期,实现带瘤生存。(3)防止癌症复发与转移是目标:

癌症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癌细胞本身,而是癌细胞的分化、侵犯和转移。人的一生每一天都在与癌细胞打交道,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在环境及遗传等各种因素的诱导下而产生的,但是有了癌细胞并不一定会有癌症,只有当癌细胞逃脱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限度,开始疯狂生长,无限复制,持续生长,不断分化,最终发生转移、侵犯邻近或远隔组织,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从而导致生命泯灭。因此,每一位癌症患者都应当将防止复发和转移作为终极健康目标。

预防复发的关键是初次治疗时获得根治,治疗后的定期复诊。癌症复发常出现于治疗后五年内,尤其是2~3年内,这段时间内复诊尤其重要,但定期复诊是终身性的,距离治疗结束的时间越近,复诊间隔的时间应该越短。

患者和家属必须明白,“根治手术”、“治愈”都是相对而言,治疗后不要以为万事大吉。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可以适当结合生物治疗,修复癌细胞破坏的人体免疫力,重塑人体免疫系统,激活免疫活力,在常规治疗后实现人体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长期监控,即使在癌细胞没有清除彻底的情况下也可以带瘤生存,减少发生二次转移和复发的几率。可以说,防止复发转移就是防止死亡。(4)预防大于治疗:

癌的预防是抗击癌症最有效的武器。许多科学研究及有效控制活动表明,癌症是可以避免的。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人类目前已经掌握关于癌症病因及预防干预措施的大量知识。研究显示,不使用烟草、健康饮食、锻炼身体和避免可造成癌症的感染等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预防1/3的癌症;1/3癌症如能及早诊断,则可能治愈;合理而有效的姑息治疗可使剩余1/3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改善。

及早发现也是对抗癌症的一个重要手段。世卫组织强调,癌症发现越早,治疗越有效。癌症早发现的目标是在癌症尚限于局部,即在转移之前及早发现。而及早发现主要有两个措施,一是通过教育,帮助人们认识癌症早期征兆,并及时针对这些症状寻求医治;二是筛查,通过定期检查,在征兆出现之前发现早期癌症。(5)树立抗癌信心是终极保障:

对每一位患者来说,面对癌症都不会面无惧色,内心痛苦可以预见,但既已成事实,忧愁痛苦无济于事,只有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才有继续生存的希望。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坚定“我一定能胜利”的信心,树立信心就是升起生命的风帆。49.癌到底是什么病?

一般而言,病发生在哪个部位,就说是哪里的病,比如肝硬化发生在肝上,称为“肝硬化”;心脏病发生在心脏,称为“心脏病”。癌症也是这样划分的,比如癌细胞发现在肝上,就叫“肝癌”,但是癌相较其他的病而言,似乎又不大相同,癌细胞可以产生和扩散到身体任何地方,癌症也可以发生在身体的几乎任何地方,从头到脚,有细胞的地方就有可能长。似乎没有任何一种其他的病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体的所有部位的。那么癌就是一种“细胞病”了吧?那细胞出了什么问题呢?研究者们为此不断进行各种研究,虽然在一些特定的癌,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形成机制上取得突破。但是也没能解释普遍的肿瘤发生规律,而研究者们通过大量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一个答案,即肿瘤既不只是某个蛋白,也不只是某几个基因出了问题而导致的,而是“一大堆”的基因,“一大堆”的蛋白,而引起的“一大堆”的细胞功能都出了问题。

那么谁左右了这一大堆的基因,一大堆的蛋白呢?科学家们倾向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基因组”,也就是所有基因的总和以及基因排列方式的总和。肿瘤,被认为是一种基因组病。当发生肿瘤时,细胞的基因组发生了“突变”,这就是“病因”。细胞的基因组在自身复制或者被外界因素影响时不断的产生突变,大部分的突变细胞都自然代谢掉或者被我们的免疫系统杀死了,只有极少的突变能够躲过强大的免疫系统而留存下来,这些留下来的如果超越了细胞的周期限制,变成“不死”的细胞,进一步获得了不断增殖的能力,而且有一些“不死”的细胞不安于留在原来的位置,喜欢到处流窜,一般都是先随着血液和淋巴系统,转移到近处的淋巴结,而后就可能到各个脏器去。50.癌症会遗传吗?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无法直接回答“是”或者“否”,因为癌症的类型太多了,病因也不单一。绝大部分的肿瘤并没有十分典型的遗传病特征,更多是符合“复杂”疾病的规律,也就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大约5%~10%的癌症患者确实携带一些已知的遗传因素,例如BRCA1和BRCA2突变导致的乳腺癌,BRCA1/2是两种抑制恶性肿瘤发生的基因,在调节人体细胞的复制、遗传物质DNA损伤修复、细胞的正常生长方面有重要作用。拥有这个基因突变的家族倾向于具有高乳腺癌发生率,通常发生在较年轻时,患者的两侧乳房都可发生癌,且同时患有卵巢癌。另如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MSH2等基因突变相关。

2013年5月好莱坞明星安吉丽娜·朱莉自曝已经接受了预防性乳房切除术,以降低罹癌风险。而真正的原因是由于朱莉母亲给她遗传了突变的BRCA1基因,因此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都比较高,分别是87%和50%。51.什么是肿瘤三级预防?(1)肿瘤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针对肿瘤发病原因的预防,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预防,由于多数肿瘤病因还没有完全弄清楚,现阶段难度有点大,但有些还是比较明确,比如戒烟和治理环境污染可以降低肺癌等多种癌症概率、防治幽门螺杆菌可减少胃癌概率、防治乙肝可减少肝癌概率等。(2)肿瘤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就是针对潜在或早期的肿瘤病变,进行肿瘤筛检,以便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所谓“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是现阶段最主要的、最现实的、也是最能见成效的肿瘤防控措施,必须大力提倡和加强。(3)肿瘤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是指针对已经得了癌症的人,通过各种治疗(包括各种抗肿瘤治疗、支持和对症治疗等)、康复(功能锻炼、心理和社会支持等)和预防措施(防控治疗相关毒副反应和并发症等),实现最大程度的康复,提高患者生存的几率或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的质量。52.癌症能治么?

答案是肯定的。任何一种肿瘤,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发生,也不会无缘无故的“消失”。既然有病因,就应该可以治疗。可是,患者被发现是肿瘤的时候一般已经太晚了,治疗已经无效了。如果我们把身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