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好更要说得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5 13:16:09

点击下载

作者:和月英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说得好更要说得巧

说得好更要说得巧试读:

前言

“说”是用以表达自我、说服别人、沟通外界的一种手段。当然,能说,不一定要喋喋不休;会说,也绝对不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真正会说的人很少长篇大论,常常是只言片语,就能把话说得恰到好处,起到一语中的作用。从本质上讲,我们应该把“说”看做一种生存的技能、一门艺术。既然是一种技能、一门艺术,就不是随便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也不是谁都能很好地掌握的。好钢必须要经过回炉才能炼成,要想说得好,说得妙,不经过头脑的思考是不行的。诸葛亮能够“舌战群儒”,在众英才中“口若悬河”,靠的不仅仅是伶牙俐齿,更主要的是“思如泉涌”。因此,要学会“说”,要想随心所欲地“说”,就必须深入地进行思考,谋定而后动。说话就好像是火把,当你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方式把话说得恰到好处时,就像是你在别人黑暗的屋里点燃了火把,让屋里充满光明,让别人觉得温暖;反之,就像是你在别人的屋里放了一把火,伤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说话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是在你推销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时候,能不能从一开始就抓住对方,从一开始就吸引住对方,对你“说”的成败具有直接的影响。现代社会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很快,人们在时间的安排上是十分紧凑的,有的时候可以说是争分夺秒,如果你说话总是慢慢悠悠或者说出来的东西总是不着边际,你肯定抓不住别人的注意力,引不起别人的兴趣,甚至有可能让别人感到反感。因此,要做到从一开始就能让人觉得你的话说得恰到好处,透彻明了,能吸引入,就一定要在说好第一句话上下工夫,要给第一句话以足够的新意。有一个人要发表演说,目的是说服与会者投资兴建水电站,开发一处大瀑布的水电资源。照一般的做法,这样的演讲需要罗列出一长串的数字,以有力说明可能开发出的电能有多少,将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等等,可是谁又能记住这些枯燥的数据呢?恐怕连听都让人乏味。这个人采取了一个新办法,在演讲中这样来说明那些数字:“女士们、先生们!你们知道吗,这里蕴藏着多么大的电力资源,如果我们不去开发,那就等于每天从这瀑布上白白倾倒×××吨牛奶、×××桶石油,或者是×××箱鸡蛋和×××辆汽车……”这样的介绍,不仅恰到好处,让人一听就明白,而且给人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人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牛奶、石油、鸡蛋、汽车等从瀑布上轰隆隆倒下来的景象。这个人的老师是美国著名的演讲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话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让别人了解自己见解的一种手段。这就需要说者言之有意、言之准确,特别是想要在短时间内向许多人传达大量的信息时,更需要准确地把话说得“恰到好处”。因此,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更是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必备素质。为了帮助广大有志成才的人能够早日成功,编者特别编写了《说得好更要说得巧》一书,它要告诉您的,不仅仅是如何遣词造句、发音吐字,而且还将告诉您在说话和做事的时候,如何找准重点、选准中心、把握要领,分清说话的轻重缓急,把握做事的前后顺序,把话说到关键点上,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上,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您说话的目的。第一章  有话要会说,还要说得巧要想把话说得巧,首先是要会说话。有话不会说就无从谈起“巧”字。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就是有很多人不知道怎样说。他们并不是不想说,而是没有掌握说话的方法和技巧。无数事实表明,说话的方法和技巧对说话者来说非常重要,你掌握的方法和技巧越多,你的说话水平就越高。如果你有一种轻松自信的稳定心态,又能够掌握说话的技巧,那么,你就能把话说得很“巧”。会说话是一项基本功口才,也即口语表达的才能,是指说话者善于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和建议运用最生动、最有效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听者,对听者产生最理想的影响效果。换句话说,也就是把话说得恰到好处。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主要包括:在各种会议上的演讲能力,对不同对象的说服能力,以及面对复杂情况应付各种“对手”的答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一种基本功。语言能力反映人的思维能力、社交能力以及性格和风度。一个人在工作中主持会议,制定政策,上传下达工作指令,接待来访,参加社交活动,发表演讲和个别交谈……都需要语言表达能力。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分量、语言的逻辑性和语言的幽默感三个方面。语言的分量是由词意和态度两个因素构成的。词意是指语言的含义,态度是指表达时的轻重缓急和所持的表情和情绪。语言的词意要求语言能准确地表达思想,不要词不达意,废话连篇。一个人需要注意语言分量。比如在批评下属时,贬义的语言分量过重,容易令人伤心,背上思想包袱;如果过轻,则达不到启发人、警醒人、教育人的目的。反过来,在夸奖下属时,褒义的语言过重,容易使人骄傲自满;过轻则起不到鼓舞作用,也会令听者失望。语言的逻辑性就是要使语言严谨、有条有理、无懈可击、令人信服,要做到前后呼应。因果联系紧密,这样就能紧扣听众的心弦;否则,就会显得啰唆、冗长,令人乏味。语言的幽默感能使一个人更好地团结别人,造成轻松、愉快的气氛,促进与他人的思想和感情的交流,使群众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主张和思想意图。同时也有助于改善一个人的形象。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下,虽然不需要慷慨激昂的战时演说,但前人所表现出来的语言的魅力仍令我们赞叹不已。无论在哪个领域,人们在各种场合下都需要表达自己的见解,从毛遂自荐、商务洽谈到发表施政演说,从接待中外来宾、发表祝词,到出席宴会、发表答谢辞等等,表达能力作为一种基本技能,在现代社会,它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表达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让别人了解自己见解的一种手段。特别是想要在短时间内向许多人传达大量的信息时,更需要准确把握语言的“点子”。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有的重要能力,更是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必备素质,有志成功者不可忽视。说话水平事关重大一个人的说话水平如何对其人生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说话水平高的人那里,一件在他人看来不好的事也会变成好事,而不会说话,好事也会变坏事的。一次,余小姐和几个同事一起去参加省里的业务考试,当她走进考场时,只见自己的桌子上有三个大钉子成三角形钉在桌面上,而且冒出很高。如果不注意,这不仅会刮破衣服,同时也会影响答题。因此余小姐一脸怒气地要求监考老师换桌子,可监考老师说:“现在不能换,别违反考场纪律!”余小姐气得柳眉倒竖,连说:“真倒霉,不考了。”这时,一位同事见了忙打圆场说:“有几个钉子算什么!”余小姐说:“你说得轻松,这可是三个钉子,躲都躲不过去!”那位同事说:“你太幸运了,我还求之不得呢!”余小姐说:“你别拿我开心了,这么倒霉的事要让你碰上,你还能说幸运?”同事说:“你知道这三颗钉子说明什么吗?这叫板上钉钉!说明你今天的三科考试铁定都能过关。”余小姐听后马上转怒为喜:“借你的吉言,我今天要是三科都及格了,请你去吃麦当劳。”那位同事真是个会说话的人,他巧妙地把人们常说的“板上钉钉”与三科考试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不仅平息了余小姐的怒气,还给了她积极的联想,使她在愉快的心境下参加考试。一件坏事就这样在那位同事的巧语之下变成了好事。说得巧,坏事能变好事,但是若不会说,好事也可能会带来坏结果。李然和周军是大学同学,两人经常在一起玩,互相之间说话也没什么顾忌,还经常开一些别人看来是“不正经”的玩笑。有一次,两人都应邀参加一位老同学的婚礼。李然一看见周军,又拿他开涮了,说:“老兄,你怎么不把‘小蜜’带来呢?”周军见场上人多,怕影响不好,又不想开玩笑,支支吾吾地说:“你这是什么话,我哪有什么‘小蜜’?”李然哈哈笑道:“我跟你是什么关系,你那点事还能瞒得过我?”“你瞎编什么呀,我对我老婆忠心耿耿,怎么会找‘小蜜’呢?”“得了吧,背地里卿卿我我,潇洒得很,一到了人跟前,就这么不爽快,连承认都不敢。”周军不敢应战,找个借口溜到一边去了。没想到,这事还没完,因为当时认识周军的人很多,听了李然的话,都以为周军真的找了情人,免不了有一番传说。一来二去,传到周军妻子的耳朵里,妻子便要找周军算账。结果,两人打闹了大半年才把这个问题闹清楚。周军与李然的关系也闹僵了。李然这样乱说话,不但破坏了他人的家庭和睦,也让自己与朋友的友好关系因之受到了影响,是多么的得不偿失!所以,生活中,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把握好该说的和不该说的,从而也让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都能多些好事、少些坏事。会说话首先要把握好语气同一句话,出自不同人的口,就会有不同的语气,而不同的语气往往有着不同的意思,甚至会有相反的意思,因此,我们说话时的语气,不可不小心。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利用此特点,适当地传情达意。如:“好啊!”这样的一句话,从积极的同意到勉强的答应均隐含其内。虽然表面同意,实际上打心眼里不喜欢,它又包含完全的否定。所以,这句话包括许多意思。从字面上看是“好吗?”这一句话,其内容则由“语气”与“表情”的表达来反映。同样的一句话,需要靠语气的把握来恰当地表达出内心的真意。不然只会弄巧成拙,把事情弄僵,把原本想弄得和谐融洽的气氛变成不能收拾的地步。如:“加点水,好吗?”“我不喜欢加水,我非常不喜饮威士忌加水的味道。”“那么要喝点什么?”“什么也不想喝,我自己要果汁。”人们都以率直为美德。率直是“一点也不加以修饰的自然形态”。在部分场合率直也许无妨,但是经常“猴急般”的态度,往往会事与愿违,达不到理想的人际交往目的。前述的餐馆情形,如果两人的谈话改成如下:“威士忌加点水,好吗?”“谢谢!我可以喝点别的饮料吗?”“当然可以,不喜欢威士忌吗?”“我好像还没有品尝出威士忌的妙处,大概是还没长大吧!”“那么,要喝点什么?”“我喜欢凤梨这些水果掺在一块的综合果汁。”会话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自然能够酿出快乐的氛围。虽然是同样的意思,如果说“那个我不喜欢”或是“这个我不喜欢”,感觉上的差距则甚远。所以,平时要多注意自己说话的弱点。运用恰当的语气,把你的意思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使说话成为你人际交往的得力助手,从而帮助你成就一番事业。会说话首先要说好“第一句”有些人对于“说”的理解总是难以做到恰如其分。如果我们说出的第一句话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就勾不起人们的好奇心,下面的话就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1946年春天,在日本东京,由11个国家的法官组成的国际军事法庭准备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指定由澳大利亚德高望重的韦伯担任庭长,庭长左右手的第二把、第三把交椅成了各国法官争夺的重点。因为这代表了该法官所属国在审判中的地位。由于当时中国国力不强,庭长在座位安排上把中国排在了美国和英国的后面。中国法官梅汝璈心想: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一定要争到前面的交椅。但具体该怎么去争取呢?略一思索,梅汝璈的心中有了主意。在众法官正在热烈讨论的时候,他来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如果说我个人的座位问题,我并不在乎。但既然代表国家,我想必须请示本国政府。”大家惊讶地看着他,心中不禁纳闷这位素以冷静理智著称的中国法官怎么突然头脑发昏了——如果大家全都请示本国政府,那得到什么年月才能得出定论啊?梅汝璈见有了效果,不慌不忙地说出了他的理由:“如果各位不同意我请示本国政府的意见,那么我有个建议:既然这个法庭是用来审判日本战犯的,法庭的座次应当按照日本投降时各受降国签字的顺序进行排列最为合理。中国受害最烈,抗战时间最久,付出的牺牲最大,理应排在第二。何况,没有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哪有今天的审判?按各受降国签字的顺序安排座次,才算顺理成章。”看到自己的一番话成功地在法官席引起骚动,梅汝璈微微一笑。又继续说道:“如果大家不赞成,我这里还有个更有趣的办法:弄个体重测量器,以体重的大小来排座次。”他的话还没说完,众法官已经笑作一团。庭长无可奈何:“各位法官先生,我们应该尊重梅博士的意见,我建议,重新回议事大厅,进行表决。”半个小时后,座次顺序重新排定为:美、中、英、苏、加……梅汝璈成功了。在这场关乎民族大义的争辩中,梅之所以取得成功,他的第一句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那石破天惊的第一句,下面的过程就不会顺利。万事开头难。说第一句话难,学会“说好第一句话”在一开始也不容易。但你要不断地努力,因为,这很重要。会说话的人善于应变在社交场合,有时会遇到别人有意无意抢白你,奚落、挖苦、讥讽你,你该怎么办?有随机应变能力的人,能调动自己的智慧,化被动为主动,使尴尬烟消云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可视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应付办法。若判明来者不善,怀有恶意,故意挑衅,你可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有理、有利、有节、有礼貌而巧妙地回敬对手,针锋相对。如果有人用过于唐突的言辞使你受到伤害,或叫你难堪,你应该含蓄以对,或装聋作哑、拐弯抹角、闪烁其词,或顺水推舟、转移视线、答非所问,谈一些完全与其问话“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用这种委婉曲折的方法反驳对手,定会取得奇特的效果。有的时候,可能会遇到棘手犯难的问题,对此若以幽默谐趣的方式回答,往往会化险为夷,改变窘态。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转为“柳暗花明又一村”,使尴尬局面消失在谈笑之中。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练就随机应变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但切不可主动进攻、出口伤人。而且防卫要注意礼貌。在美国第35任总统候选人的提名过程中,肯尼迪的年轻和孩子般的外表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不利条件。众议院发言人萨姆·雷伯恩就攻击肯尼迪是乳臭未干的几个民主党领导人之一。肯尼迪哈哈一笑,把问题抛到一边:“萨姆·雷伯恩可能认为我年轻。不过对一位已是78岁的人来说,他眼中的大部分人都年轻。”可是这个问题始终纠缠着肯尼迪。哈里·杜鲁门在一次全国性演讲中向肯尼迪挑战。“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极其成熟的人。”这位在任总统说。肯尼迪用逻辑和机智回敬了他的挑战。他说,如果年龄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标准的话,那么美国将放弃对44岁以下所有人的信任。这种排斥可能阻止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华盛顿指挥独立战争中的美国军队,麦迪逊成为起草宪法的先驱,哥伦布去发现新大陆。肯尼迪在遭到突如其来的诘难时,以非常机敏的方式巧妙地回答对方并予以有力的反击。机敏是机智、敏捷,体现的是人们对矛盾的感受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变通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善于发现问题,判定相应的对策,而且还要随着事情变化不断调整应变策略。机敏者一般都是成熟稳重的,特别是身处窘境时,沉着稳重更有助于提供化解尴尬的妙法。巩俐有一次在香港接受访问,有个记者问道:“您觉得自己漂亮吗?”这时候回答“是”或者“不是”似乎都不够妥当,巩俐想了一下说:“我觉得我的牙齿是漂亮的,虽然不整齐却与众不同。”这样的回答博得了全场的掌声。一次,英国一家电视台采访中国当代青年作家梁晓声,现场拍摄电视采访节目。这位英国记者忽然让摄像机停下来,然后对梁晓声说:“下一个问题,希望您能毫不迟疑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好吗?”梁晓声不知有诈,欣然答应。谁知那位英国记者一扬手,遮镜板“啪”的一声响,记者把话筒放到自己嘴边,说道:“没有‘文化大革命’。就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您看来究竟是好是坏?”说完把话筒立即伸到梁晓声嘴边,摄像机对准了梁晓声的脸。在这进退维谷之际,梁晓声却不动声色地说:“在我回答您这个问题之前,我也问您一个问题: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没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著名的作家,那么您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好是坏?”在这里,梁晓声也是巧妙地应用了“反弹”的应答技巧。在你面对尴尬,一般是对方故意为难你的时候,很好的办法就是要善于应变,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找到对方的思考逻辑,用同样的方式请对方予以解释,从而化解难颢。会说话也有技巧会说话,不仅仅是提问和答辩,而且还要依照不同场合、不同人群、不同风俗、不同背景中自然表达,只有这样你才能八面玲珑、处处“吃香”。1.看性别说话性别不同,对言辞的接受也有差别。俄罗斯有一句谚语说:“男人靠眼睛来爱,女人靠耳朵来爱。”这就指出性别对于接受是有影响的。无论是言辞涉及的内容,还是言辞表达的程度、声调都如此。在现实生活的社会交场合、会议间隙、公益活动中,人们在礼节性的互致问候之后,往往喜欢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聚在一起交谈。而这三个、五个的,又总是按性别组合——男士与男士侃,女士与女士谈。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情况,男士的话题大而广,女士的话题小而狭。一般说来,男士爱谈的是时事、政治、法律、体育、文化、社会问题、经济动向等;而女士爱谈的则是孩子、丈夫,日常经济、消费心得、娱乐明星等。说话者必须依据性别选择说话内容,努力使自己的言辞吻合接受者性别的需求。在说话者言辞接受的程度上,一般说来,男士较能承受率直、干脆、粗放、量重的话语,而女士则喜欢委婉、轻柔、细腻、量轻的话语。说话者必须依据接受对象的性别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与程度。在通常情况下,说话者如果是男士,而接受者又并非自己的妻子、恋人或关系很密切的姐妹,那么言辞就应当严格把握分寸,在内容上、方式上都要充分注意女性的接受特点。对一些可以向男士说的话,就不一定能向女士说;对一些可以向男士使用的表达方式,就不一定适于女士。2.看教养层次说话教养是指接受对象的一般文化和品德水准。包括文化程度、知识积累、生活阅历、涵养气度等。教养层次不同,对说话者言辞的接受程度也不同。有些话说出来,甲听得懂,理解得了,乙就可能听不懂,理解不了,像作家丁玲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人物——工作组组长文采的演讲,就是没有区分接受对象的教养层次和实际需求,而致使“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所以,说话者在进行言辞表达时,要认清自己的接受对象教养层次如何,盲目表达不仅达不到说话的目的,甚至弄巧成拙,贻笑大方。在现实交往中,从我国现阶段国情看,对接受对象教养的认识,更多的还是文化程度不高、知识欠丰富者。说话者面对这样的接受对象,或一时间不能确定其教养程度时,所表达的言辞,应力求通俗化、大众化;那种故作深沉、掉书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3.看性格说话人各有其情,各有其性。言辞表达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因人而异,符合接受对象的脾气、性格,才有可能产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效果。性格外向的人易于“喜形于色”,性格内向的人多半“沉默寡言”。同性格外向的人谈话,你可以侃侃而谈,同性格内向的人谈话,则应注意循循善诱。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注意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来回答他们的问题。有一次,孔子的学生仲由问:“听到了,就去干吗?”孔子回答说:“不能。”另一个学生冉求也问:“听到了,就去干吗?”孔子说:“干吧!”公西华听了有些疑惑,就问孔子:“两个人问题相同,而你的回答却相反。我有点儿糊涂,想来请教。”孔子答:“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冉求平时做事好退缩,所以给他壮胆;仲由好胜,胆大勇为,所以我要劝阻他。可见,孔子诲人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因人而异,特别注意学生的性格特征。日常生活、公关活动等各方面的交谈也要注意这一点。4.看心境说话心境通俗地称为心情,是一种比较持久的、难言的,但能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大家知道,在听觉方面,声波在耳蜗内转变成一种可供神经系统使用的密码。通过神经系统的处理,听者就把这些编了码的信号感知为能够表达说话者意思的词汇。既然听者要将接受到的信息通过神经系统进行处理,那么,听者的心境,必然影响到语言的交流效果。人际交流中经常会有“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况,说话不注意洞察对方的心理状态,往往会产生意外的问题。《红楼梦》第八十三回写到大观园中一个婆子教训自己的外孙女:“你这不成人的小蹄子!你是个什么东西,来这园子里头混搅!”这话恰好被黛玉听到,她误认为婆子骂她,于是大叫一声道:“这里住不得了!”婆子的话本来是不让外孙女到大观园中来,但黛玉不这么想。她那种寄人篱下的特定处境和心态使她产生了误会。所以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听来感受完全不同。5.看地域说话地域指的是接受对象所处的地理位置,包括国别、省别、族别等。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彼此在认识、观念、习惯、风俗上都有区别,对说话者言辞的接受,就会有所不同。说话者在进行言辞表达时,应当认清接受对象的地域性,才会产生良好的交际效果。《尹文子·大道》讲了这么一件事:郑国人把未经加工处理的玉叫做“璞”,东周人把还没有腌制成干的老鼠叫做“璞”。郑国的一个商人在东周做买卖,一个东周人问他:“你要不要买璞?”郑国商人说:“我正想买。”于是东周人从怀里掏出一只老鼠递上。郑国商人赶快辞谢不要。东周人在作言辞表达时,没有认清其接受对象是郑国人。所以买卖不能成功。(1)地域不同而对言辞接受也有不同的要求,在世界上的表现大体有:欧洲人不喜欢听涉及自己的政治倾向、宗教信仰、年龄状况(女性更重)、家庭私事、行动去向等问题的话,忌讳数字“13”和“星期五”。朝鲜、韩国、日本人忌讳别人说“4”。泰国人喜欢“9”。菲律宾人不愿谈论政治、宗教及贪污腐化问题。赞比亚人爱听尊称,最好加上职务和头衔。新加坡人不爱听“7”,反感别人对自己说“恭喜发财”,忌讳谈论关于猪的话题。俄罗斯人喜欢听尊称、敬语、谦辞,倾心于“女士优先”的话题。突尼斯人喜欢别人在各种场合同自己打招呼,而且问候得越长、越久、越具体越好。(2)在中国各地的表现大体有:香港人爱听吉祥话,涉及福、禄、寿的都很喜欢,乐于别人随时随地对他说“恭喜发财”。喜欢“3”、“6”、“8”等数字。忌讳别人打听自己的家庭住址、工资收入、年龄状况。忌讳语也较多,如“炒包饭”、“炒菜”,有解雇、开除之嫌,听之不吉利;“猪舌”有蚀本之嫌,改叫“猪利”;“丝瓜”有输光之嫌,改叫“胜瓜”。澳门人喜欢听别人说话干脆,直截了当,不爱听转弯抹角、吞吞吐吐的话语。锡伯族人崇拜保佑家室、人丁的神灵“喜利妈妈”和保佑牲畜的神灵“海尔堪”;忌讳直呼长辈的名字,忌讳在家说不吉利的话。蒙古族人喜爱白色,爱谈与白色有关的话题,高兴别人来祝福;最厌恶黑色,忌讳别人谈论黑的话题。彝族人忌讳背后议论别人的短处,特别是别人的生理缺陷。赫哲族人崇拜火神,不准别人说不利于火的话,若需用水浇灭火时,要说:“请火神爷把脚挪一挪。”维吾尔族人谈话以长为先,亲友见面互道问候语。因地域不同而产生的表达差别,甚至在同一个民族、同一个省区的不同位置,也有表现。比如都是汉族,居于大陆者与居于台湾者对同一个概念的表达与接受就不一样:接班人——传人,计划生育——家庭计划,大学新生——新鲜人,立体声——身历声,表演——秀,渔民——讨海人……又如同是贵州人,对西红柿,贵阳人叫毛辣角,遵义人叫番茄,兴义人叫酸角,独山人叫毛秀才。说话者如果不区分这些地域上的差别,说话目的就难以实现。有些严重的差异,如不分清,甚至还会对说话者产生严重的后果。6.看文化背景说话随着社交范围不断扩大,我们的交际对象也将会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要适应交际的广泛性,就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说话的特点,使我们说出来的话与特定的文化背景协调一致。拿交际场合的称呼语来说,受文化背景的制约就十分明显。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的称呼习惯,能使交际对象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如英美人习惯称已婚妇女为“夫人”,未婚女子为“小姐”,在比较严肃的场合,一般统称为“女士”。如果错称已婚者为“小姐”,在比较严肃的场合一般会被谅解:因为,西方女性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愉快的错误”。但是,在日本妇女一般不称“女士”、“小姐”,而称“先生”,如“中岛京子先生”。再比如,在西方,你对一姑娘说:“小姐,你长得很漂亮!”她听了格外高兴;而在我国,如果跟年轻姑娘说这句话,对方说不定会大为恼火。显然,说话不考虑文化背景也是不得体的。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为了向外国人宣传中国人爱好和平,决定为外国记者举行电影招待会,放映越剧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为此,工作人员专门准备了一份厚达16页的说明书。周总理看了后批评说:“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后来周总理建议说:“你只要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句话果然奏效,赢得了外国朋友的赞赏。考虑到外国记者的文化背景,周总理用他们的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来解释《梁山伯与祝英台》,简单的几个字当然就会强过长长的16页的说明书了。会说话的人善于择言说话节奏是以声音控制为主,内容风格及表现手法调节为辅的一种综合性的、有规律有秩序的口语表达形态的变化。当你与他人交谈时,如果你想让别人把话听明白,就一定要会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语言。1.运用类比择言假如你是教师,你的学生问你:“有些西方悲观主义哲学家,他们的思想、观点对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是害多益少,但我们国家为什么还要译介出版他们的著作呢?”这时,你可以不直言作答,而运用一些相似的比方来切入。比如,可以先从医生给小孩种牛痘谈起:医生为什么要给儿童种牛痘呢?这种有意识地把病毒放入到人体内,所实行的“细菌战”,会使儿童的身体产生一种免疫力。然后,你话锋—转便回到本题,译介出版国外悲观主义哲学家的著作主要是作为反面教材,为我国读者提供鉴别条件;它如同种牛痘一样,是为了增强我国读者的“免疫力”。你这样回答比正面解释更具有说服力。这里运用的便是逻辑方法上的类比。类比,就是根据两类对象某些属性的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逻辑方法。这样得出来的结论虽然是偶然性的,但它是根据事物的某种相同点用已知的事物来说明未知的事物,所以能起到启发联想和触类旁通的作用。因此,作为一种技巧,类比在说话艺术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我国古代“晏子使楚”、“邹忌讽齐王纳谏”、“庄辛说楚襄王”等故事都是运用这种技巧的典型事例。“机械类比”就是如此。“机械类比”往往把某对象的特有属性或偶有属性类推到其他对象上,而某对象的特有属性往往是该对象的独特性质,而某对象的偶有属性也往往是别的对象所没有的。因此把一事物的特有属性或偶有属性类推到另一事物身上去就不能不出错误。爱迪生小时候看见母鸡孵蛋,于是就用自己的体温去孵小鸡的故事就是例证。2.运用两难推理使对方别无选择张三在会上检举揭发了身为国家干部的李四有受贿行为,并建议组织上对李四进行严肃处理。其他与会者因怕得罪人,对张三的建议都不表态。假如你是会议的主持人,你将用什么办法使与会者都表明自己的态度呢?你不妨采取下面的说法,以迫使与会者表态:“张三的建议如果是错的,各位可以表示反对;张三的建议如果是对的,各位就应该表示同意。”这里你运用的是两难推理的技巧,你的话捌门可作如下逻辑分析:如果张三的建议是错的,那么各位就可以反对;如果张三的建议是对的,那么各位就可以同意;张三的建议或者是错的,或者是对的;所以,各位或是反对,或是同意。这种两难推理是由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结合起来的推理形式,其大前提是两个假言判断,小前提是选言判断;它在前提中提供两种选择的可能性,而不论选择哪一种可能,都得承认所推出来的结论。你选择“张三的建议是正确的”这种可能,就必须接受“应该表示同意”这个结论;如果你选择“张三的建议是错误的”这种可能,就必须承认“应该反对”这个结论。两难推理这种技巧尽管小前提中给出了两种可供对方选择的可能。但结论却是必然的,对方别无选择。正因为如此,对方在给定的两种可能性中进行选定时,常常处于两难境地,“两难推理”也因此而得名。可见,这种技巧在说话中特别在论证过程中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然而,运用这种技巧必须遵循下列两条原则:第一,遵守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的规则;第二,假言前提的前件必须是后件的充分条件,选言前提的判断必须穷尽一切可能。违背这两条原则的两难推理是错误的两难推理。而错误的两难推理是很容易被对方驳倒的。3.运用反证法择言某乡村有一共青团员,由于相信迷信,总认为鬼可以投胎变为人,为此,该村团支书向他解释,说鬼投胎变为人是迷信的说法,不要相信,可那位共青团员却总是不能被说服。你能有办法说服那位共青团员,使他改变鬼可以投胎为人的观点吗?如果你要从证明的角度来论证鬼不可能投胎为人,那么你可以采取反证法;如果你要从反驳的角度来论证鬼不可能投胎为人,那么你可以采取归谬法。它们都将使那位共青团员不得不承认人不是由鬼投胎变成的。你不妨先用反证法。反证法就是通过论证与对方论题相反的论题是正确的。从而推翻对方论题的一种逻辑论证方法,根据这种方法,你可以对那位共青团员说:“在人是由什么变成的这个问题上,你我所持的是丽种相反的观点。你说人是由鬼投胎变成的,而我则说人不是由鬼投胎变成的,是由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子这两种生殖细胞结合起来发育而成的。现代胚胎学的研究成果证实,我的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因此,你的说法是不对的。”你也可以用归谬法来说服他。所谓的归谬法,就是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正确,然后据此推演出荒谬的结论来,从而推翻对方论点的一种逻辑论证方法。根据这种方法,你又可以对那位共青团员说:“根据你的说法,鬼可以投胎变人,那么,一个鬼就应该对应地产生一个人;而一个鬼对应地‘产生’一个人,这就是说,全世界的人古往今来既不会多,也不会少,总保持着一定的数量。而这个结论显然是荒谬的,因为世界人口总在不断地增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人口就增加了两倍多。因此,你的说法是错误的。”由此可以看出,反证和归谬都是一种间接性的说理方法,它们都不直接反驳对方的论题、论据和论证,而是从一种设想的对立面或假设正确的前提入手。在某些不适合直接反驳的场合下,这两种逻辑技巧就非常有用。4.运用悖论择言王安石的儿子王元泽自小聪明过人,一次,有位客人将一只獐和一只鹿放在一个笼子里,问王元泽哪是獐,哪是鹿。年幼的王元泽本不认识獐和鹿,然而他并不作“分不清”、“不知道”这一类的回答,却说“獐旁边是鹿,鹿旁边是獐”,客人们无不称赞。王元泽的回答,避开了客人提出的问题,暗中偷换成另外一个问题:“獐旁边是什么?鹿旁边是什么?”他回答的实际上就是偷换以后的这个问题。王元泽的这种回答表面上看来是违反同一律的,但它却显示了王元泽的机智,因而赢得了客人们的称赞。从上例中可以看出,悖论虽然是一种逻辑矛盾,然而利用这种逻辑矛盾不但可以巧妙迂回地回答对方提出的难题,甚至有时还能使对方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说话要谦虚、有礼貌说话谦虚是一种美德,谦虚者常常给人留下有礼貌、有素养、有深度的印象。面对陌生人时,飞扬跋扈只会让人退避三舍。而谦逊得体、不卑不亢的言谈举止能够充分体现自己的涵养和平易近人的性格,为对方带来亲切随和的感受。消除其胆怯、羞涩的心理,此外还能给其以较大的自由度和自信心。鼓励其大胆积极地将交谈展开、深入。解放战争时期,有一次刘少奇同志为华北记者团的同志作了一次工作报告,报告的开始是这么说的:“很久以前就想和你们做新闻工作的同志谈一次话,我过去只和新华社的同志谈过,和多数同志没谈过。谈到办报,我是外行,没办过报,没写过通讯,只是看过报。因此,你们工作的甘苦我了解得不真切。但是,作为一个读者,我可以向你们提点要求。你们写东西是为了给人家看的,你们是为读者服务的。看报的人说好,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看报的人从你们那得到材料,得到经验,得到教训,得到指导,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刘少奇的讲话给在场的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次指导性的讲话中,刘少奇没有摆出领导人的架子和颐指气使的腔调,而是以一个新闻界外行的身份,从读者的角度与记者们倾心而谈。这种谦虚诚恳的态度使记者们备感亲切,使国家领导人与普通记者之间的关系很快变得亲如友人。坦诚地向他人介绍自己人们之所以不愿意轻易与陌生人交谈,常常是因为他们不知对方底细,担心太草率的交往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因此,当我们面对希望结识的陌生人时,可以抛弃不必要的顾虑和过多的遮饰,坦白地向对方介绍自己。我国著名作家张恨水有一次应邀到成都大学作演讲,他是这样开头的:今天,我这个“鸳鸯蝴蝶派”作家到大学里演讲,感到很荣幸。也许大家对我的名字会有所不解,我就先对此做一下解释。其实我取名“恨水”不是什么情场失意,而是因为我喜欢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词《乌夜啼》,其中有“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因为非常喜欢词里的“恨水”二字,就用它作为笔名了。作家在青年人眼中往往是一副孤僻严肃、深不可测的形象,张恨水更是因为他的笔名引起人们的种种猜测,因此,他在演讲的时候以解释自己的名字为开场白,短短的几句话既澄清了听众心中的迷雾,又使这些青年学生为大作家的淳朴、坦率而折服,可谓一举两得。两个陌生人之间总会因为素昧平生、互不了解而产生一层隔膜。并且时常由于两人的矜持和互不信任而造成交流失败,所以,我们不妨主动一点。率先冲破这一层障碍。把对方当成熟悉的朋友,采取恰当的方式向其坦率地吐露心声,用真诚和信任叩响对方的心扉。闻一多是一个平易近人,深受人们爱戴的学者,他朴实无华的言谈往往会深深地打动听众的心,请看下面这段演讲:“今天承诸位光临,得到同诸位见面的机会,感激之余,就让我们趁此正式地、公开地向诸位伸出我们这只手吧!请诸位认清,这是‘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的手,不可能也不愿意威逼人,因此也不受威逼。这只‘空空如也’的穷人的大手,不可能、也不愿意去利诱人,因此也不受人利诱,你尽可瞧不起它。但是不要怕它,真理有什么可怕呢?不信,你闻闻,这上面可有血腥味儿?这只拿了一辈子粉笔的手,是随时可以张开给你们看的。你瞧,这雪白的一把粉笔灰,正是它的象征色。我再说一句,不要怕,这是一只洁白的手啊!然而也不可以太小看它。更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手和无数的拿锄头的手,开机器的手,打算盘的手,拉洋车的手,乃至缝衣、煮饭、扫地、擦桌子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到那时,你自然会惊讶这些手的神通,因为它们终于扭转了历史,创造了奇迹。我们现在是用最诚恳的心向大家伸出一双洁白干净的手。希望大家同我们合作,给我们指教!”在这篇演讲中,闻一多抛弃了学者高高在上的架子,而是把听众当成知心的朋友,用平白朴实的话语真诚地表明自己的人格,发自肺腑地歌颂劳动人民。这种诚挚和信赖很快冲破了他与听众之间由于身份差异、互不熟悉而造成的屏障,使大家觉得他也是劳苦大众中的一员。实话巧说的最高境界在销售经商方面更需要我们会说话,会说话的推销员或商家会更容易得到顾客的好感,更容易达成自己的销售或经商目的。那么对于一个销售员来说,怎么才算是会说话呢?一个基本点,同时也最高的境界是:实话巧说。霍尔默是美国享有名望的房地产巨商。有一次,他承包的一项房地产买卖意外受阻,其原因是因为这块土地虽靠近火车站,有着交通便利的优势,但因它紧挨木材加工厂,人们难以忍受电锯锯木的噪声。开始几次的业务洽谈中,霍尔默将实情瞒住,但最后都因为被买方了解到而致使洽谈失败。后来,霍尔默一改原先的工作方法,在找到了一位想购买地皮的顾客后,他首先就实事求是地告诉顾客说:“这块土地处于交通便利地段,比起附近的土地,价钱便宜很多。当然,这块土地之所以没有高价卖出,是因为它紧挨着一家木材加工厂,噪声较大。”见顾客沉默不语,霍尔默又说:“如果您能容忍噪声,那么它的交通地理条件,价格标准,均与您的要求相符合,确实是您理想的购买地方。”不仅如此,霍尔默还亲自带领该顾客到现场实地考察,考察完后,该顾客非常满意。他对霍尔默先生说:“上次您对我特别提到的噪音问题,我还以为很严重,通过考察后,我发现那种噪声对我来说不算什么问题。我原来住的地方整天重型机车来往不绝,可这里的噪声一天总共才几小时,再说卡车通过时并不震动门窗,总之,我很满意。您这个人挺老实,要是换上别人或许会隐瞒这个事实,光说好听的。您这样如实相告,反而让我很放心。”如此一来,霍尔默顺利地完成了这笔令人棘手的房地产买卖。由此看来,在推销商品时,光有一副好口才,胡吹乱侃是不行的,坦诚地向顾客道出你所推销商品的缺点,说不定会使你的商品更具诱惑力。通过实例的调查,充分说明若想让自己的推销工作在激烈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应该端正自己的工作作风。无论面对哪一文化层次的顾客,都应把自己推销的商品的优点和缺点,优势和不足之处如实相告,以获取顾客赞许和信任。在推销商品的过程中以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话语,详尽的介绍努力工作,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感动“上帝”使其心甘情愿地掏腰包而不后悔。综合素质增强说话能力古往今来,通晓天文地理的人都是些善于思考,勤于开口的人。掌握了会说话的技巧,你就有了胜人一筹的法宝,除此之外,如果你又具备了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体验,那对你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渊博的学识和说话的技巧有助于提高你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助于你适应各种不同的交际场合。无论你在何种场合中,如果你拥有渊博的学识,都会使你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可以这样说,世界上能够作即兴演说,并且在演说中口若悬河,把演说说得完美无缺的人几乎没有。因为,像这样的演说一没有备忘录,二没有展示品,思想上意念中均没有任何的准备。然而,敢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从容不迫地侃侃而谈的人却大有人在,并且这种人往往很受大众的欢迎,如闻一多先生、陈毅元帅、英国首相丘吉尔等。语言能力要达到如此的水平当然有很大难度,但也并非可望而不可即。只要你有渊博的学识,并掌握了其中的秘诀,又有不断加以练习的机会,想侃侃而谈对于你也就不在话下了。首先,你必须学会充分把握主题的能力,当你应邀进行演说时,立刻就能就会议主题加以论说,并由此而将听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其次,你必须具备别人无可比拟的组织能力,当你开口演说时,便能将听众的兴趣和情绪调动起来。再次,你必须具备一边讲,一边就能思考下一步话题的能力,如此一来,你在演说的同时就在为后面的继续演说做准备。最后,你必须具备特别强的记忆力,同时还具有深厚的生活功底。也就是说,你不但要做到词汇丰富,语言流畅,更重要的是,你必须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地从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勤开口,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你的知识,丰富了你的人生阅历,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思考,勤开口,你的随机应变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你就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人生的旅程中游刃有余。第二章  把握背景,说话要因人设词与人交谈,要想把话说得恰到好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把握好说话时的背景,而且要因人设词,正确地把握说话的时机,如果说话东扯葫芦西扯瓢,牛头不对马嘴,就不可能把话说明白。擅长说话的人,总可以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也能够把道理说得透彻、动听,使别人乐意接受。用熟练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你的意思,会使你说的话多彩多姿、扣人心弦。考虑文化背景的不同语言与文化、社会背景本来就是既相辅相成又互相制约,也就是说,当我们在传递任何信息时,总是会受到不同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为了让语言运用达到最佳效果,必须清楚辨明各种社会文化对双方的影响。双方交谈时,一切的言行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换言之,一定要符合所谓的文化特色、社会规范或伦理准则。它一方面力求避免和克服与特定场合不协调、不适应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即有意识地主动联系社会规范,并选择一定的表达方式,以有效发挥语言的表达功能。一般而言,我们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文化特征,往往会赋予语言在本身意义之外的附加意义和功用,从而对人际往来产生影响。所以,当我们在使用具有“附加意义”的语词时,必须特别小心谨慎,如果随意乱用,势必弄巧成拙。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而不同的民族语言也反映了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因此,在语言的运用上必须注意文化差异。例如,我们都会对同事、朋友、邻居说声:“吃过饭了吗?”“这么早,上哪去呀?”谁都知道这是一种亲切的问候和招呼,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却可能引起误解或不快。譬如对欧洲人或美国人说“吃过饭了吗”,对方可能以为你要请他吃饭,当他发现你只是随口的一声问候时,便会认为你虚情假意、言不由衷,从此对你印象极差。“你要多穿些衣服,别感冒了。”在我们听来这是一种关怀,但美国人听了也许会认为你是在指责他,反而对你产生反感。由此可见,与人交谈时,多多了解对方的社会、文化背景,一方面可以避免或克服某种不协调的情况,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其背景增强谈话效果。有的放矢才能说得巧说话是一种有意识的交际活动,无论涉及什么内容,也无论以何种形式进行(采访、汇报、谈判、聊天、祈请、辩论、演讲等),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交际目的。据研究,人们说话的目的,不外乎以下几种:(1)明了。即让对方了解所传递的信息,或让对方明白他所不知晓的事物、事理。(2)接受。即让对方在弄懂主体观点、立场和看法的基础上,真正地接受,并付诸相应的行动。(3)解惑。即让对方学习并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经验和技能,解决生活、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各种疑难。(4)沟通。出于社交的需要,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达到互相了解,互相支持,协调配合,行动一致。(5)感动。引发受体心灵上的共鸣,受到感动或激励、鼓舞,与说话者心曲相通,同悲同喜,同忧同乐。(6)说服。因势利导,说清道理,晓以利害,改变对方的某种观念或要求,阻止对方采取某种行动。(7)拒绝。即让对方知道他的观点、立场和看法不被接受,这是一种逆向交流,特别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和技巧。(8)反驳。即指出对方的观点和要求不合理、不合法甚至是错误、荒谬的,进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和要求。在一般情况下,说话的目的比较单一,但有时也可能兼有几种目的。不管是单一的还是复合的,说话时离开了说话的特定目的,东拉西扯,无的放矢,这样说话徒然浪费时间和生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话由旨遣,坚持“有意而言,意尽言止”的原则,明确谈话目的,是把话说到点子上的前提条件。只有目的明确了,才知道应该准备什么话题和资料,采取何种谈话风格,运用哪些技巧,从而做到始终瞄准目标,密切注意信息的输出和反馈,控制好自己的话语表达,防止目标中途偏移。如果谈话目的不明确,漫无边际,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也是失礼的。所以谈话之前,预先想一想要获得的效果并为之努力,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传说: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一生共创作小说100多部,多以情节离奇、场面惊险取胜,深受读者欢迎,所以他的书畅销全世界。一次,意大利的一位书商获悉大仲马即将光临,他为了讨好这位大名鼎鼎的作家,将所有别的作家的书统统从书架上撤下来,全部换上大仲马的著作。大仲马来到书店,看到这一情景,忙问:“别人的书哪里去了。”书商急不择言,应声答道:“都卖完了。”大仲马非常惊诧:想不到自己竟成了这里的第一号滞销书作家!书商言语不得当,弄巧成拙。书商为什么会失言呢?细加分析,主要是由于他缺乏清醒的目的意识。由此可见,明确目的,始终不偏离说话的预定意图,是何等的重要!要做到说话时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在表述时就要有明确的主题,并围绕着主题说下去。对每次交谈的总体目的、议论范围、交谈方式都要有所考虑,经过深思熟虑后,‘对问题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才提出个人见解。同时,应根据自己所持观点的需要,组织有关事例和材料,这些事例和材料必须和目的保持一致。由于说话的随意性很大,进行过程中难免会插进一些题外话,甚至会出现某些杂乱和“跑题”现象。说话容易偏离主题的人,不妨在说话之前写出说话提纲,说话时按要点说,这样有利于随时把握中心,纠正偏离中心的现象,使说话按意图进行下去。假以时日,就能逐步做到说话始终围绕目的进行了。让人心悦诚服的说话技巧在与人进行交谈时,要想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观点,你就要因势利导地使别人心悦诚服,而不是强硬地强迫别人信服你的观点。与人交谈时,首先要知人、知心(思想、心理)。陈毅元帅的一次谈话堪称这一方面的成功范例。1940年的一天,因统战需要,陈毅亲自赶赴苏北,造访开明绅士韩国钧。韩氏曾是国民党军政要员,曾任江苏省省长,其时虽已退居乡里,但在当地仍具一定的影响和号召力。此人兼有文才,并著有《张士诚传》一书,对张士诚这位同乡与历史名人颇有研究。凡此种种,陈毅同志都了如指掌,因而一见面提出话题时,他就以张士诚作为衬托:“紫老(韩国钧字紫石)爱国爱民,德高望重,万人仰赖。如若为拯救我中华而奋起,其功德又非昔日张士诚可比。”韩国钧听了此言,深受感动,大有知音之叹。当即疾书对联一副赠给了陈毅。陈毅的谈话因人设词,有的放矢,不仅适合于对方的背景知识、文化素养,而且还适合于对方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这说明,谈话内容和谈话形式要与信息接收者的个性特征相适应,这样才能易于对方接受。作为文人雅士,韩国钧有着良好的文化素养,作为《张士诚传》的作者,他对张士诚其人其事有足够的了解,具有浓厚的兴趣,因而他对陈毅的话不仅能理解和接受,而且还能与其产生共鸣。然而,陈毅说“张”是为了说“韩”,“如若为拯救我中华而奋起,其功德又非昔日张士诚可比。”这才是陈毅谈话的主题,也是使韩国钧“深受感动”的真正原因。对于爱国之心未泯、建功之志犹存的韩国钧来说,这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激励,激励他像张士诚起兵抗元那样奋起抗日,为拯救中华建功立业。正是这种信任和激励,有力地拨动了他的心弦,使他感动不已,也就使他从内心接纳了陈毅。陈毅谈话跳跃的思维活动的巧妙之处还在于:准确把握说话者的思想;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打开对方的心扉。首先,是恰当的称呼,即选择了一个准确的概念。由于考虑到对方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文人雅士,又是一位素昧平生的长者,为了团结、激励对方,因而选用“紫老”一称,这使对方感到亲切,感到受尊敬,又显高雅,使对方乐于接受;其次,是肯定对方的爱国爱民之心与品德、威望。这是对其思维对象作了准确的判断,所作的断定很贴切地反映了对象的“属性”。先肯定了对方的优点,这是沟通感情,消除心理障碍,拉近思想距离,建立信任感的必要条件,因而使对方有“得遇知音”的感慨;最后进入主题,激励他抗日。由此可见,在说话之前,要详加考虑,多方面调查,仔细揣摩,会使你的观点在与人交谈过程中更易于让别人接受。说话要看清对象当众讲话面对的听众身份复杂,这就要求讲话者有强烈的对象意识,说话要有的放矢,以便区别对待。正所谓“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说话如果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肯定好不了的。春秋时的邓析说:“夫言之术,与智者言,依于博;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说。”邓析的话,归结到一点,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和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估到这一点,首先要区别听话人的文化知识水平。一个人口普查员问一位农村老太太:“有配偶吗?”老人愣了半天,然后反问:“什么是配偶?”普查员只得换一种说法:“就是老伴。”老太太笑了,说:“你说老伴不就得了,俺们哪懂你们文化人说的什么配偶呢?”那么,在我们当众讲话时,由于通常面对的是广大听众,人员构成复杂,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就要求我们更要考虑这一点,顾及听众中大多数人的最低文化水平,尽量用简朴的语言说明一个复杂的道理,例如一位科学家为了排除群众中普遍存在的恐惧心理作了如下说明。“核电站在建立的过程中,已采取了一系列严密的防范措施,因此对周围环境的放射性影响微乎其微,核电站附近居民每年所受的放射剂量只有0.3毫雷姆,而每天吸10支烟就有50~100毫雷姆;看一次彩色电视有1毫雷姆,即使核电站发展史上最严重的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电站周围的居民受到的放射剂量也只有15毫雷姆,还不如戴一年夜光表所受到的剂量大,煤电站除排放有毒气体和烟尘外,也有放射性污染。据对包括核能、煤炭、石油、水力、风力、太阳能等在内的11种能源的危险性进行系统比较,核能是除天然气以外最安全的一种能源……”在这个说明中,核科学家将晦涩的核专业知识与大众耳熟能详的日常知识相比较,根据听众的知识水平,使缺乏基本科学知识的人,也会对核电站的安全深信不疑。说话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其次是要区别听话人的思想状况和情感需要。19世纪,维也纳上层社会的妇女中,时兴一种高筒、宽檐的帽子,而且在帽檐上装饰着五颜六色的羽翎。女士们一进入剧场,观众就只能看到她们戴的帽子,而看不见戏台,剧场经理一再请求女士们脱下帽子,可谁也不予理睬。这时,经理灵机一动,根据女士们爱美、爱年轻的心理状况和志趣特点说:“年老一点的女士可以照旧不脱帽。”话一出口,女士们竟纷纷脱下了帽子。因为她们面临着“美女”与“老妇”的选择,维也纳的上层妇女,当然谁也不愿意做老妇,她们戴那种高筒、宽檐的帽子,不也是为了追求美吗?洞察、预测对方的心理,只是为最佳说话形式的选择做准备,而绝不是为了将他人的情感秘密——暴露,因此言语交际的策略应当是察而不扰。可见掌握了人们内心变化规律,并对症下药,就能切中要害,一语中的,产生良好的讲话效果。纳尔逊·曼德拉是南非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一生致力于解放南非黑人的伟大事业,1962年被捕后被判终身监禁。在狱中,他从不妥协,并为将来的斗争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迫于南非黑人的抗争和国际舆论的压力,南非白人政府被迫释放了曼德拉。1994年4月,曼德拉当选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在那漫长的反种族歧视的斗争中,他的喜、怒、哀、乐都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曼德拉出狱后,不仅要处理繁忙的工作,还得应对南非右翼势力的威胁和迫害。当有人告诉曼德拉白人右翼势力已经放出风来要暗杀他时,曼德拉却十分轻松地回答:“我太忙了,无暇顾及我的生命。”1991年10月,英联邦国家举行首脑会议,曼德拉应邀参加。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年轻的白人记者问曼德拉:“南非局势那么乱,黑人参政到底有无希望?”对于这样的提问,本来应很生气的曼德拉竟然十分亲切地回答道:“小伙子,我的年龄是你的一倍还多,但我比你乐观得多,你为何如此悲观呢?”此言一出,全场哄堂大笑。原以为所提问题会使曼德拉十分难堪的那位白人记者却使自己陷入难堪的境地。轮到一位黑人记者提问题了,他支支吾吾地说:“我的问题被刚才那个人提过了……”曼德拉紧接着说:“那么刚才那个人是把你嘴巴叼走的小狗。”会场里又是一次哄堂大笑。这里,针对不同的对手,曼德拉采用了不同的回答方式。对那位首先提出问题的白人记者,作为黑人的他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以一个长者的身份作了非常巧妙的回答;而在回答那位黑人记者时,他又不露声色地将自己的情绪发泄了出来,而且是以一种幽默机智的形式。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情感和不同的成长环境,所以在人际交往时他们所体现的方式自然也就不同。因此,面对不同的交际对手,应该使用不同的应对方法,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之为“看客上菜”。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