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专用系列教材:教育学历年真题及命题预测试卷(小学最新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5 23:24:45

点击下载

作者: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命题研究中心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专用系列教材:教育学历年真题及命题预测试卷(小学最新版)

201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专用系列教材:教育学历年真题及命题预测试卷(小学最新版)试读:

前言

教师资格制度是获得教师职位的前提条件,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教育专业最基本的学科,是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逐年深入,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理念和体系也日益完善,由一开始的注重理论向关注实践和发展的运用迈进。对于想从事教育教学事业的人员来说,学好这两门课程尤为重要,是迈向教育事业的第一步。

近年来,山东、河北、河南、辽宁、四川、湖北、湖南、贵州、江苏、吉林、甘肃等省的教师资格认证考试机制逐渐成熟起来,相继面向社会公开开展招聘考试活动。我们总结了教师资格考试的命题规律,探讨了未来的考试命题趋向,并以此为基准,及时组成精锐的丛书编写小组编写了本套丛书,包括《教育学》(中学)、(小学),《教育心理学》(中学)、(小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及命题预测试卷》(中学)、(小学),《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及命题预测试卷》(中学)、(小学)。它以简练的行文体例、实用的知识要点、众多的历年真题、权威的专家详解为基本特色,采用手把手的方式,教会考生如何在考试中拔得头筹。

本套丛书有以下特点:

★内容凸显实用,适用不同考生

本系列教材以贯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为出发点,精心筛选了教材内容。涵盖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个人的发展、教育目的、学生与教师、课程、教学(上)、教学(下)、德育、班级管理、教育心理学概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动机、学习的迁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测量与评价、教师心理等内容,深入探讨和归纳教师资格考试的各部分题型,结构严谨、讲练结合、重点突出、难易适中、梯度合理,极具实用性和兼容性,适用于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及特岗教师录用考试。

★简洁的考点提举方式,科学合理的逻辑结构

教材采用完全区别于同类其他图书的章节内容举例的传统知识结构模式,以章为单位,运用纲要式结构,以点带面标明各部分知识的内在关联,同时采用整体记忆,快速建立层次分明的知识体系,让考生在系统中学习知识,起到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效果。

★渐次推进的习题设计,深入细致的专家详解

教材采用讲练结合的编排方式,打破传统习题只注重基础训练的机械模式及习题量少、答案较为简略的弊端,先对相关考点进行细致的分析,帮助考生掌握精髓,再针对考点按照由易到难渐次推进的原则巧设习题,同时配以权威资深专家为习题所作的全面、集中、细致的解题思路分析,使考生既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拟题实用、适用

精选的模拟题预测了2013年考试的方向,涵盖了近年考试的热点考点,保证了考生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学习收获。让考生在测试中,可以发现自己的劣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拾遗补阙,完善知识结构。

本教材主要的编写人员有:李晓洁、雒晓春、陈静、孙弘雁、刘丕君等,其中中学教育心理学主要由雒晓春编写,中学教育学主要由陈静编写,小学教育心理学主要由刘丕君编写,小学教育学主要由孙弘雁编写,李晓洁为总纂。

本书编写过程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同人不吝指正。衷心希望本系列用书能为广大考生朋友的复习备考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命题研究中心

教师资格考试考情分析与应试指导

教师在我国一直受到人们的敬重,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将加入到人民教师的行列。

我国实施教师资格制度,这是促进教师职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重要举措。自2004年起,教师资格考试开始对社会人员开放,大量非师范专业的人员开始申请教师资格。为了帮助非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资格申请者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部人事司会同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考试大纲》和《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指导各地的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试。

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编写了《教育学历年真题及命题预测试卷》和《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及命题预测试卷》(适用于小学教师资格申请者),汇集了最近几年全国部分教育发达省市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真题,专家依据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教育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小学教师资格申请者)、《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小学教师资格申请者),对真题进行了精心解答。一、典型省份历年考试题型、题量、分值分析注:另还有湖北省、广东省、海南省、甘肃省、江西省的往年考试题型,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列举。

分析:以上各省考试题型稳定,个别省份题量每年有小幅度变化,但各题型单题分值均保持不变,基本保持在:单项选择题1~2分/道;多项选择题2分/道;填空题1分/道;辨析题5分/道,名词解释3~5分/道;简答题5分/道;论述题10~15分/道;案例分析题10~15分/道。但也有个别不一样的情况。二、历年真题命题情况分析

虽然说教师资格考试实行各省市自行组织考试,但其命题范围均严格依照全国统一的考试大纲,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各省市命题方向的一致性。经仔细对比,以上各省市除题型基本一样之外,在考查重点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并且各省市之间对历年考点互相借鉴。因此,各省考生除关注本省历年真题之外,也应关注以上其他相关省份的真题状况。三、复习方法与应试技巧点拨(一)高效复习备考方法

1.认真学习指定教材,购买同步辅导资料

指定教材是应试复习的主要依据,一般而言,在报名期间,各地报名机构均会推荐相关教材用书。但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及自身的应试能力,必要的同步辅导资料是必不可少的。两者配合,其高效复习备考的方法和步骤如下:(1)在熟悉考试大纲考核要求的基础上,快速通读指定教材,了解教材体系,找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及疑点。(2)逐章学习指定教材,并有效使用同步辅导用书。根据辅导用书相关板块中指出的各章重点、考点,对教材内容分清主次,区别看待,强化重点内容的复习,突破重点、难点。(3)每章学习结束,利用辅导用书中的相关板块严格自测,检查本章复习效果。

2.分析近几年考题

在阅读教材及相关辅导资料的基础上,按章节和题型分析本省及相关各省近几年的历年考题。

通过分析历年考题,了解考试命题的思路,把握教师资格考试的规律性,并确定本年复习的重点,但切忌无根据地猜题和押题。

3.对比新、旧大纲,找出新增考点

考试大纲是命题的基本纲领,所以,对于考纲要求应引起考生的注意。而由于考试大纲的变动,也就使新大纲中新增的考点成为本年度最为重要的考查内容。所以,考生一定要在备考时,对照新、旧大纲,找出最新大纲中新增考点所在。

4.避免复习误区(1)重本省真题,弃外省真题。有些考生认为是在本省考试,另外,每年也都是本省教育部门自行命题组织考试,外省的历年真题对其一点借鉴的用途都没有,这一点是十分偏激的。其实,全国各地的考试命题都是在教育部统一考试大纲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不仅本省的历年真题对考生很重要,其他省地(特别是考试题型完全相同的省地)的历年真题,考生同样不可轻视。(2)思维定式。有些教学工作经验丰富的考生,只习惯于从教学实际的角度思考问题,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不强,影响复习效果。(3)盲目押题。有的考生凭侥幸心理,没有根据地推测当年考试命题范围,或者寄希望于辅导老师的串讲押题。这样盲目押题的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导致名落孙山。

5.考前强化复习

考前15天,考生应购买相关命题预测试卷对该科目进行整体系统的全真模拟测试。以强化该科目重点、要点。对自己复习的整体状况查漏补缺,以便短时间内展开有针对性地复习。(二)应试技巧点拨

1.计划答题时间

选择题考试通常要求在短时间内作答,考试开始时,你应该看一看试题的分量,并且对每道题应占用的时间迅速作出估计,也许你会发现,每道选择题允许作答的时间不到一分钟,这就要求你必须事先计划答题时间。

2.保持稳定的答题速度

保持稳定的答题速度也是很必要的。一般的做法是:首先通读并回答你知道的问题,跳过没有把握作答的问题,然后重新计算你的时间,看看余下的每道题要花多少时间。在一道题上花过多的时间是不值的,即使你答对了,也可能得不偿失。

3.按题目要求答题

有不少考生连题目的要求都没看就开始答题。比如,单项选择题要求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显然,除最佳答案之外,备选选项中的某些答案,也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确性,只不过是不全面、不完整罢了。而有些考生,一看题干项,紧接着就被一个“好的”或“有吸引力的”备选答案吸引住了,对其余的答案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放过去,从而失去了许多应该得分的机会。请记住,一定要看清所有的选择答案。一道周密的单项选择题,所有的选项都可能具有吸引力,然而,判卷时却只有一个是最佳的选项。

四、高效使用本试卷必读

本试卷适合于考前15天左右考生进行复习自测及提高自身相应的应试能力。

本试卷共分为三部分。各部分概况及高效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第一部分 考试真题试题

第一部分为“考试真题试题”,共五套,该五套真题是根据本省历年考试命题情况,在全国各地历年真题题库中精心挑选出的与本省命题角度及考查难度极其相似的部分省市真题。

高效使用本部分内容,首先应在本省本科目考试标准时限内完成一套命题预测试卷的所有题目,再核对答案,自我评分。然后,应深入研究、归纳每一套真题的命题角度及其总体难易程度。借鉴本省历年真题和其他省市历年真题从整体上把握本科目考查的难度,并在考点上对比2013年最新考试大纲,找出新增考点所在。

第二部分 命题预测试卷

第二部分为“命题预测试卷”,共七套,题目均依据2013年最新考试大纲精选于历年考试题库。在题量方面,根据本省历年考试情况适当加大,以便强化考生答题速度。

高效使用本部分内容,应在本省本科目考试标准时限内完成一套命题预测试卷的所有题目,再核对答案,自我评分,对个人进行全真模拟测验。杜绝做一题看一题答案解析的学习方法。对自己似是而非,或者做错的题目,应对照该题解析做深入理解,并加以归纳。

第三部分 参考答案与详解

第三部分为“参考答案与详解”,是对前面模拟试题及历年真题的解答与详解,以供考生自测、学习、解疑之用。其答案精准,解析精简透彻,便于考生备考复习。

高效使用本部分内容,应杜绝做一题看一题答案解析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杜绝将本部分内容脱离题干,单独使用。

五、如何才能复习好教育学

根据教育部命题特点及教育学本身的学科特性,考生要以大纲为依据,结合教材,并对前几年的考题做详细的研究,对考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一)主要内容

1.注重基础

考生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历程、主要实验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运用知识

运用教育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说明和解释有关教育现象,解决有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3.强调应用

教育学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好教育学对以后的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揭示规律的价值在于应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因而考纲强调学生要注重基本规律对教育工作的启示,要学会运用理论说明和解释有关教育现象,解决有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因此,考生在复习准备时要牢牢把握这三点,可以自己整理基础知识框架图,也可以在复习完一个重要理论之后尝试思考或口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应用。(二)复习提示

教育学有其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比如,教育学原理,有很多内容是需要背下来的,要特别注意才行。要想考出好成绩,这些基本章节要掌握好,即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学、德育、教师、学校等,这些都是教育学中的基本理论,要熟练地掌握。

小学《教育学》考试真题试题(一)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区/县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考场号□□□密----------------------------封-------------------------线----------------------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本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

2.关于教育起源问题在历史上有几种观点:_______、教育的生物起源说、_______和_______。

3.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_______、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和_______。

4._______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6.1902年通过的“_______”学制,基本参照美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_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

9._______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家长会和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忌地接受教育

D.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试验法

D.实习法

5.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6.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

B.卢梭

C.赞可夫

D.福禄培尔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

B.巴班斯基

C.布鲁纳

D.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

A.领导地位

B.启发指导地位

C.顾问地位

D.主导地位

三、辨析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四、名词解释(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学制

2.课堂教学

3.学校教育

五、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六、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2.联系实际,论述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小学《教育学》考试真题试题(二)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区/县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考场号□□□密----------------------------封-------------------------线----------------------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

A.汉武帝

B.董仲舒

C.郑玄

D.朱熹

3.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4.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

A.“兼爱”和“非攻”

B.“弃仁绝义”

C.“道法自然”

D.“化性起伪”

5.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杨贤江

6.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

A.小学教育目的

B.小学教育目标

C.小学教育原则

D.小学教育内容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9.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0.小学生的思维()。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11.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

A.未成年公民

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

D.青少年儿童

12.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A.公正评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

13.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

A.平等关系

B.上下关系

C.道德关系

D.教育关系

14.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15.在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上,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A.唯一选择

B.内容

C.途径

D.基础

16.《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7.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指导法

18.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19.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2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建立学生档案

C.了解学生

D.操行评定

二、填空题(本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_______、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

2.教育_______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3.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_______。

4.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本的观点:学生是_______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和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5.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_______权和公正评价权。

6._______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7.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学者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_______。

8._______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9.根据一节课所要完成任务的多少,我们把课分为_______课和综合课。

10.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实现的。自我教育能力由_______、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控等因素构成。

11.根据文献记载,埃及在古王国末期已有_______学校,它是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

12.集中体现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_______。

13.《义务教育法》规定,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_______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这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14.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_______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15.个体的实践活动体系中第二层次的活动是个体的_______活动,它是人对外部世界能动的、带有个体性的反映。

16.根据课程的任务,可以将课程划分为_______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17._______是指一个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

18.小学德育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_______教育。

19.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是_______法。

20.一般来说,学校组织的报告、讲座、集会、比赛、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都属于课外活动形式的_______性。

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我国把教育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2.学生在学校的义务和责任有哪些?

3.简述教科书的作用。

4.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作用。

5.简述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四、论述题(本题共10分)

谈谈你对遗传素质的理解。

小学《教育学》考试真题试题(三)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区/县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考场号□□□密----------------------------封-------------------------线----------------------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本题共18个空,每空1分,共18分)

1.教育是_______的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

2.到了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于是出现了官学、私学和_______三种主要的学校类型。

3.在教育目的中提出对人才的劳动技术水平方面的要求是在生产力水平发展到_______以后。

4.教育能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这是教育的_______功能的体现。

5.遗传素质提供了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___。

6.“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_______的经典语录。

7.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层次结构中的中等教育包括全日制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_______。

8.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_______五育。

9.提出实用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_和_______。

10.学校的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通常是体现在_______中的。

11.通常,教育途径主要包括学校教学、_______和_______。

12.家庭教育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可以起到_______学校教育效应的作用。

13.教师职业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三个方面的主要作用,即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_______、人的潜能的发掘者。

14.中央行政部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对学生要_______,对自己要_______,对事业要无私奉献。

15.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在教育过程中_______处于教育的中心地位。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观念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布鲁纳

C.陶行知

D.蔡元培

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利托尔诺

B.孟禄

C.斯金纳

D.华生

3.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社会生产

B.自然环境

C.人口数量

D.政治需要

4.“填鸭式”教学尽管所产生的教育效果不佳,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仍存在教育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人具有()的本质。

A.能动性

B.受动性

C.自然性

D.社会性

5.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义务教育制度。

A.十年制

B.九年制

C.六三三制

D.五四制

6.社会的()决定了教育目的性质和方向。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C.主流文化

D.政治精英

7.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课堂灌输

D.活动体验

8.师范学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于()。

A.生产力的发展

B.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C.普及义务教育

D.社会分工细化

9.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享有进修提高的权利,同时这也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这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所规定的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所规定的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规定的

D.国家最高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文件所规定的

10.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属于()。

A.童年期

B.少年期

C.学龄中期

D.学龄晚期

三、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学校称为()。

A.校

B.塾

C.序

D.斋

E.庠

2.教育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主要有以下交流形式()。

A.校际间的学术交流

B.互派留学生

C.信息高速公路

D.出国旅行

E.文艺作品交流与共享

3.在义务教育制度中必须履行教育义务的主体是()。

A.社会

B.家庭

C.国家

D.适龄儿童

E.企事业单位

4.教学应完成的任务主要有()。

A.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校的升学率

B.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C.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D.促进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

E.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5.产生男女学生学习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生理因素

B.家庭环境

C.传统观念

D.智力因素

E.政治因素

四、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学校教育

2.教育制度

3.教育目的

4.学科课程

5.课外活动

6.非智力因素

五、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文化发展对教育存在哪些主要影响?

2.简述个体身心发展不均衡性的表现。

3.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4.简述我国宪法与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六、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析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2.试述教师劳动的特点,并就其中一个特点以实例加以说明。

小学《教育学》考试真题试题(四)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区/县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考场号□□□密----------------------------封-------------------------线----------------------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为()。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17 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德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一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制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的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国的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区教育

6.下列选项中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

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E.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包括()。

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育

2.教育方针

3.德育

4.课外活动

5.教育科学

四、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3.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小学《教育学》考试真题试题(五)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区/县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考场号□□□密----------------------------封-------------------------线----------------------满分:120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高尔登

B.华生

C.霍尔

D.吴伟士

E.施太伦

2.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的作用。

A.基础性

B.前瞻性

C.先导性

D.普及性

E.全局性

3.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E.个别差异性

4.参观法的种类有()。

A.准备性参观

B.并行性参观

C.总结性参观

D.常识性参观

E.教育性参观

5.在中国,()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原则。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庄子

E.朱熹

6.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的“产婆术”属于()。

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教学原则

D.巩固性原则

E.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德育过程是由()等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A.德育理念

B.教育者

C.受教育者

D.德育内容

E.德育方法

8.综合实践活动是地方性必修课,它占课时的()。

A.6%~8%

B.7%~10%

C.8%~10%

D.10%~20%

E.6%~10%

9.班会的特点有()。

A.民主性

B.集体性

C.自主性

D.针对性

E.教育性

10.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最早把学习过程概括为()的统一过程。

A.“惑”

B.“学”

C.“忆”

D.“思”

E.“行”

11.教育目的有()的作用。

A.导向

B.激励

C.规范

D.评价

E.鉴定

12.19 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根据对兴趣和注意的分析,提出了()的教学过程四阶段说。

A.“明了”

B.“预备”

C.“联想”

D.“系统”

E.“方法”

13.制约学校课程的因素主要有()。

A.生产力

B.社会

C.知识

D.儿童

E.政治

14.属于教师的一般角色的有()。

A.传道者

B.授业、解惑者

C.榜样

D.管理者

E.父母与朋友

15.班级管理包括()等几个基本环节。

A.提前调研

B.了解学生

C.制订计划

D.组织实施

E.评价总结

16.19 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依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过程提出了()等教学过程的几个阶段。

A.困难

B.问题

C.假设

D.验证

E.结论

17.小学德育的特点有()。

A.基础性

B.生活性

C.开放性

D.活动性

E.游戏性

18.新课程标准从()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课程的具体目标。

A.知识与技能

B.目标与过程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E.达标与测试

19.课外活动呈现出的特点有()。

A.自愿性

B.广泛性

C.多样性

D.自主性

E.交流性

20.课外活动制订计划的基本要求是课外活动必须具有()。

A.可行性

B.协调性

C.明确性

D.安全性

E.组织性

21.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A.跟踪法

B.追因法

C.临床法

D.产品分析法

E.教育会诊法

22.确立教育目的的科学依据是()的辩证统一。

A.教育

B.生产劳动

C.社会实践

D.社会发展要求

E.个体发展需求

23.()是构成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要素。

A.教师

B.校长

C.教材

D.教具

E.学生

24.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它分为()等几个层次。

A.僧院学校

B.大主教学校

C.教区学校

D.普通学校

E.社会学校

25.1897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A.孟子

B.盛宣怀

C.荀子

D.庄子

E.朱熹

26.日本学者()曾经强调:“学力是靠生活指导增长的,不彻底地进行生活指导,学力就低。”

A.松泽光雄

B.小泉又一

C.赞可夫

D.布鲁纳

E.洛克

27.儒家思孟学派在《礼记·中庸》中进一步提出()的学习过程理论。

A.“博学之”

B.“审问之”

C.“慎思之”

D.“明辨之”

E.“笃行之”

28.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A.思想品德课

B.其他学科教学

C.班会

D.课外活动

E.学校例会

29.在师生关系的问题上,持有“教师中心论”这一观点的是()。

A.洛克

B.倍尔

C.斯宾塞

D.高尔登

E.赫尔巴特

30.一堂好课的标准有()。

A.目标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得当

D.组织有效

E.体验积极

二、填空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20 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_______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论。

2.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_______对教育学的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3.1904年颁布了_______,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

4.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_______,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

5.我国最早使用“课程”一词的是_______。

6.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培养_______和_______为重点的教育。

7.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8.中国于1862年在北京的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_______这一教学组织形式。

9.操行评定主要通过学生自评、集体互评、_______等三种途径实现。

10.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用_______和螺旋式两种形式。

11.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情染情、以境触情、_______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影响。

12.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

13.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_______相结合。

14.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_______时期。

15.教育科学研究过程包括研究的构思与设计、研究的_______、研究成果的分析与表述三大环节。

三、判断说明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

1.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2.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3.我国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4.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5.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

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简述创新教育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2.简述童年期儿童学习的特征。

3.开展好课外活动有哪些基本要求?

4.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五、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联系实际探讨如何建设班集体。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