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有度:百度移动用户体验设计之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6 00:36:12

点击下载

作者:百度移动用户体验部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方寸有度:百度移动用户体验设计之道

方寸有度:百度移动用户体验设计之道试读:

内容简介

百度移动用户体验部(简称MUX)自2009年成立以来,汇聚了一批有梦想、执着专注的年轻设计师,我们见证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巨大变化,也伴随百度公司移动业务的成长发展,从支持一两个移动端产品到支持整个移动事业群组的所有产品,MUX团队也从两个人成长到三百多人的设计大家庭。我们希望通过本书,把这些年来的设计经验、实战案例和专业研究与大家进行分享,让更多的设计人来了解和交流。本书共分五个大章节,从价值观、创意、用户、实操、探索等方向,展示了当今百度人眼里的用户体验不仅仅停留在功能表层,而是更多地从人性化、情感化、个性化的体验设计去思考。MUX人希望在移动端的方寸小屏幕用户体验上,能够践行“方寸有度”的设计,这是我们的忖度和拳拳之心。序一设计创新 促进科技与商业平衡“设计不仅仅是生意,还应为人类可持续生存繁衍担当!”我首先亮明我的观点,工业革命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工业设计正是这个大生产革命性创新时代的生产关系。但这“存在”的另一面,功利的工业化经济迅速地被大众市场所拥抱,从而孕育了人类“新”的世界观——为推销、逐利、霸占资源而生产,这似乎已成为当今世界一切的一切的动力?

但是工业设计的客观本质——“创造人类公平地生存”却被商业一枝独秀地异化了!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如火如荼,科技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来潜伏的灾难。人类的未来难道就蜕变成只有脑袋和手指吗?科技绝不是人类生存的目的,仅仅是手段。我们常常会在追求“目的”的途中被“手段”俘虏了。科技不是目的!它仅仅是被人类实现目的而选择、被整合的手段。但商业唯利是图的诱惑太让人难以抗拒了,这个世界到处醉心于“商业模式”,一切具有生命力的设计创新都被利润扭曲了,继续在诱引人类无休止地消费、挥霍、占有!《方寸有度》收录了二十余方寸之间移动端的实战案例,是非常宝贵的来自一线的经验和总结。百度MUX团队一直践行简单极致的设计理念,寄希望于这群朝气蓬勃的互联网设计界年轻人,端正对设计目标和价值的认识,规避“跟老外”、追时髦、一窝蜂、“跑步向钱”的陋习,认真、踏实、实事求是地研究中国国情和中国百姓的潜在需求,探索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路径。真正发挥“设计”对科技、商业的博弈功能,尽早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柳冠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设计学者2016年10月26日序二用户体验 拓展企业未来战略边界

在一个普适性计算伴随开源资源日益丰富的年代,诚信服务是唯一能够保持设计和用户契合度的终极界面。基于台式机和笔记本的界面设计已经不再是今天的设计主流,越来越多的用户涌向移动终端从桌面体验转换为移动体验,随着访问量的快速增长,创造新的移动界面需要交互设计师参与大量工作。新一代交互产品的迭代向着可用性、易用性、乐用性趋势方向发展,从而进入实质性的人-机交互设计阶段。

抽象地讨论诚信服务,仍然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理论研究的范畴,但是由诚信服务设计意识驱动或控制的界面物质形态,其必然逐步提升用户在真实物理空间当下实时的交互体验。如果试图解除或者动摇这种体验,任何流畅的程序或者华丽的界面都将荡然无存。从移动产品(界面)的工具意义上来看,未来的移动访问可能分为两种:一种是智能代理工具,其为伴随用户的数字设备中的驻留性工具,用来处理大量的重复性的工作;另一种是以视觉设计结合数据结构化工具,直观地提供情感化体验。这个结论来自人的感知规律总结,研究证明人的信息感知80%来自视觉器官,目前这种视觉设计正趋向可视信息学方向发展。

我们坚持认为人与界面之间是一种诚信服务关系,其结论来自人们长期使用工具的体验,这种体验表现在一个用户对一个按钮的可靠性依赖和信任程度。开源时代信息自由伴随公民意识的觉醒,无论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理由,发送一份邮件,接收一份邮件,开通一个银行账号,完成一段淋漓酣畅的手游,都是建立在设计为用户所提供界面的可用性、易用性、乐用性状态下完成的,好的界面能够提高用户和界面契合度,反之用户离你而去。移动界面或者叫作移动工具可能是一个按键,可能是一个旋钮,也可能是一个把手,形式多种多样,统称为“耦合”方式,近期出现的手势、语音、面部识别则是耦合方式的创新。无论哪一种耦合方式,人的习俗、习惯、下意识这种本能必须随时给以尊重,这是服务设计的态度,在此基础上的精良设计探索谓之诚信。

在交互品质三个进阶中,可用性以高效和精确为特征,这是一切数字化产品的基本要素,也叫作产品设计的技术支撑,通过数字化技术本身即可以完成,其前提条件是必须达到规定技术标准,很长一段时间,可用性是结构工程师独立的工作岗位。而易用性则要求多学科合作,设计师的概念模型与用户的心智模型如何匹配并及时响应?最初的图形界面是一个重大突破,但是今天的手势和面部识别,从GUI向NUI的设计研究对易用性提出了挑战。乐用性是一种高品质的交互境界,它将涉及人的视觉、触觉、听觉感知,以至眼耳鼻口舌身统觉体验。“和五色以悦目”“和六律以快耳”,身姿、体态都可以生成界面,乐用性设计正在向人工智能领域发展。

由此看来,交互界面设计具有系统设计的特征。交互设计的难度在于程序不可见,隐藏在产品的背后,只能通过人们使用界面的行为得到答案。因此交互设计用户体验是关于艺术-技术-行为的系统设计科学。

这本书取名为《方寸有度》,其含义深远,书中包含了视觉设计、移动产品设计、用户体验、服务设计多方面的内容。其中的设计理论和实践案例对于从事交互设计的人员有极好的参考作用。书中收录案例二十有余,其展示了MUX在百度移动业务中推动设计创新的思维、方法和成果,把设计师从对设计技艺的关注,提升到基于体验目标的设计整合上来,拓展了企业未来的战略边界。除了书中介绍的工具、方法、案例之外,透过本书我们还能够看到设计团队的力量,Work Together是当前视觉设计、移动产品设计、用户体验研究重要的合作方式。团队合作的方式还应该进一步扩大:由热爱交互设计的职业设计师、自由设计师,对界面使用有兴趣的用户,以及所有对交互界面使用有困难的人们,共同进行体验,实现特定情境-人物-行为-语义认知,突破信息产品“黑箱化”,在CPS(Cyber-Physical System)环境下,完成数字化产品的认知,使所有的人(for all)都能愉快地掌握和使用信息工具。曲延瑞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评委中国服务设计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2016年9月18于青岛自序勿忘初心 专业探索与坚守

这几年不断有人问我,MUX团队那么早开始接触移动互联网,为什么不出本书讲讲移动产品的体验设计?也有人说,把这几年官网和其他渠道上的文章凑一凑,都能出上下册了,成本也不高,为什么不试试?

其实一直困扰我们的是这本书的定位问题,是重点谈设计、团队发展,还是设计在移动场景的实践。曾经我们希望能够系统地构建出移动端产品设计方法论,帮助刚接触这个领域的设计师入门。几年后的今天却发现,在移动互联网初期我们所关注的设计问题,在中后期依然没能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对其关注度都降低了。那些基于“坐着的人为走着的人设计”背后所产生的细致思考,在全面高速爆发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变得渺小而不重要。市场化下的经济利益决定了阶段性做什么事情性价比最高,而移动场景下的体验设计往往聚焦在快速交付上,深度思考只能靠见缝插针,并不系统。

尽管如此,团队中的设计师们依然没有放弃在专业领域的不断尝试,用设计的视角和手段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书中所记录的也是这样的案例。基于此,我们认为这并不是一本工具书,无法系统性地为你呈现一套工作方法,故事中的经验换个项目也许就不再适用。书中所呈现的是设计师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的思考与探究,为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方法。也许解决方案并不完美,但我们真实地记录了这个过程与大家分享,希望能与大家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从开始写书到正式出版,历时一年。对于完全没有写书经验的设计师来说,并没有那么容易。前期几次讨论之后,我们开始尝试按照互联网项目的方式写书。先成立“编辑部”,再由编辑部的同事和参与实际项目的同事一起撰写案例,并按照“版本迭代”的方式不断优化文章。MUX这些年做过的大量移动用户体验设计案例和经验,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得以筛选呈现。当然,考虑到时效性问题,最终被编辑收录的文章还是侧重于近一年的项目案例。

初期收集整理的文章全部是学术类的,涉及大量的方法论,却看不到设计或者更简单地称为画画的快乐。我们找到了几个手绘设计师了解原因,他们有着自己鲜明的风格和作品,却因为不擅长“码字”而不敢投稿。在书中,我们特意保留了几篇这样的文章,并没有什么严谨的思路和推导过程,只是希望大家找回设计的初心和快乐。

团队从2009年成立以来,汇聚了一批有梦想、执着专注的年轻设计师,他们见证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巨大变化,也伴随百度公司移动业务的成长发展,从支持一两个移动端产品到支持整个移动事业群组的所有产品,MUX团队也从两个人成长到三百多人的设计大家庭。我们希望通过“书”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载体,把这些年来的设计经验、实战案例和专业研究与大家进行分享,让更多的设计人来了解和交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变迁、网民需求的成长,用户体验早已不仅仅停留在功能表层,产品需要更多人性化、情感化、个性化的体验设计思考。我们还在坚持的路上,坚守专业,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MUX人希望在移动端的方寸小屏幕用户体验上,能够践行“方寸有度”的设计,这是我们的忖度和拳拳之心。正如Robin所说,“勿忘初心,不负梦想”。

感谢为《方寸有度》撰写文章而努力的团队同事,感谢本书编辑部认真地校稿与精编,感谢设计行业朋友们的支持,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的专业合作,因为有大家的努力,才有这本书的顺利出版。史玉洁百度移动用户体验部总监2016年10月9日第1章 [印象]MUX人绘本01从例会说起史玉洁

例会,是大部分团队都会采取的一种制度,有些例会用来同步一周项目,有些用来分享经验,在MUX也是如此。我们在团队人还很少的时候就制定了一个例会规则:每周都要抽出一天的下午,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大家聚在一起听故事。例会要求每次轮换一个主持人,主持人自己要准备一个主题,同时还需要再找其他同事准备一些主题,共同完成这两个小时的例会分享——当然,分享的主题尽量与设计相关。

在MUX的部门介绍PPT中,专门有一页用来介绍这项制度,标题是“学习的权力,分享的责任,参与的义务”。

我们希望每一位来到MUX的同事,不只成为设计工作的执行者,团队也会尽可能为每个人创造学习的机会,这是你“学习的权利”。而与此对应的,你也不只是学习的接收者,还应该是内容的贡献者,因为每个人都一定有别人不擅长的长处,我们是彼此的老师,所以不能只坐等听取,也要时常拿出你的“财富”,这是“分享的责任”。同时,每次例会随机出现的,不是主持人的主动分享者,他们体现的就是第三点“参与的义务”。

和明确写在PPT里的三条规则不同,做这件事情其实还有一些隐形的要求和意义,它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你产生影响。如果能意识到,就会收获价值;如果意识不到,也不强求。之所以没有把隐形的要求写在明面上,是因为当要求被明确提出后,如果你无法很好地完成,就会想办法绕过它或者掩饰它,这是我们更不希望看到的。你在负责一个过程还是一个结果?

大部分设计师是从纯执行者的角色开始职业生涯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慢慢成为项目或团队的负责人。尽管责任升级,但很多设计师的意识还停留在执行者的身份上,习惯性地将思考重点放在执行的过程中,喜欢将工作拆解后埋头苦干甚至一条道走到黑,对目标到底是什么、执行手段是否是最优方案、过程是否有偏离目标等问题缺乏思考与敏感度。

在例会中就能看到这种主持人,在快轮到自己时立刻陷入了执行的过程中,他的思考逻辑是:“我是主持人,我要负责两个小时的例会,而例会要求我准备一小时的PPT,还要找别人准备一小时的PPT。也就是说,我的工作是要做出两个PPT。那我的PPT要写什么内容呢?几页才够讲一个小时?还要赶紧找个熟人帮我撑场另外一个小时,至于他怎么讲他的PPT我就不管了,反正够两个小时就行……”其实大部分人的心理活动都是这样的,也是这样去做的。当然,这样做不是不可以,你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完成例会。

然而也有少数人在自己轮值之前会来问:“我是不是只能用PPT+演讲的形式?我觉得我并没有很多经验积累,反倒是有一些课题,能不能做成工作坊的形式和大家互动?我有个同学是XX公司的,我觉得他们做的东西挺不错的,我能叫他来一起讲吗?”每当例会负责人有这种思考时,我才会问,你觉得我们要的结果是什么?最终大家都能理解,我们要的结果是让参加例会的每个人都能有所收获,对形式和过程虽然有所要求,但并不是绝对的。基于这个目标组织出来的例会,和一上来就把手段拆解为两个PPT演讲的例会,虽然不能说绝对,但大部分质量和精彩程度是有所不同的。有些事一个人搞不定

协作是一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挺麻烦的事。很多设计师都不擅长协作,大家只是擅长一堆人坐在一起讨论工作,但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时总希望自己负责的事情独立且明确。尤其对于视觉设计师来说,几个人一起协作就意味着设计只能按一个人的风格来,这对于个性张扬的设计师们是很痛苦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设计师都喜欢自己窝在一个独立的小角落,戴着耳机,周围放满了各种东西,在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中完成自己的工作和创作。

和设计师工作习惯不同的是,例会偏偏设置了一些一个人搞不定的障碍,一定要麻烦你去找别人一起协作。今天你嫌麻烦希望单打独斗,明天就会有更多的需要协作的麻烦找上你。在工作的过程中,小到一个人与一个人,大到一个团队与一个团队,协作是躲不开、绕不过的事情,为了让自己可以在今后大量的协作中游刃有余,从例会锻炼起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权力总是不够用

每个人都渴望权力,如何拥有话语权几乎是行业聚会中一定会被讨论到的问题。当一件事情的结果没有达到预期时,设计师会习惯性地归结为我的权力不够大。“因为组织出方案的人不向我汇报,他们不听我的,所以完成质量差”“因为我要PK的对象级别比我高,所以我没搞定他”“因为老板在方案中加入了他的意见,不是我一人说了算,所以最后没做好不赖我”……每个人心之所向都是:如果我的权力大到足以掌控一件事情的全部就都好办了。

然而慢慢你会发现这个“如果”一直都没有出现——对你提出的要求、给你安排的任务,难度总是会略大于你的级别和权限。当你好不容易升了一级,感觉权力能掌控之前的事了,却发现对你的要求和任务难度也跟着升级。于是,你又搞不定了。就连小小的例会,作为例会主持人的你权力也是不够用的,至少你不能勉强任何一个人跟你一起完成例会的第二个小时,那怎么办?有人选择放弃,前一个小时自己讲,后一个小时放了一部电影;有人开始有意识地建立权力之外的东西来帮助自己,比如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多对别人提供帮助、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甚至请对方吃一顿豪华晚餐,等等。方法越多样,结果就可能越漂亮。重要的“第三者”

在这个例会制度中,比较有趣的是第三点“参与的义务”。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自找麻烦,主持人自己讲两个小时行不行?或者例会改成一小时行不行?再或者干脆每次两个主持人,每人讲一小时行不行?”对我来说,这个主持人与听课方之外的“第三者”格外重要。一个团队里,大部分人不会关心和自己无关的项目,然而总有一些人仿佛有用不完的能量,对很多事情的参与度远大于团队对他的实际要求,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乐于伸出援手,别人陷入思维僵局的时候积极提供思路,别人主导的项目也能鼎力支持。

例会中的“第三者”大多也是这些人。他们往往具备极强的自驱力和求知欲,并不盲目划定自己的形状和边界,在与人交际、项目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并做出新的尝试,其成长速度明显快于他人。这种小火苗是我们极为珍视的人才和财富,百度也将这样的人定义为“关键物种”。

在MUX,像例会这样体现出的神秘小规则有很多。魔鬼往往藏于细节,团队的管理和价值观也不只是通过大刀阔斧地建立标准和提出要求来实现的,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细节往往更能渗透到每个人的工作中,久而久之对其产生影响。团队并不能给每个设计师提供足够的知识,但是会提供锻炼和反思的平台,至于最终能在这个平台上收获到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02打开思路,开启“创造工作”的模式石 爽“我是一名视觉设计师,平常的工作是做产品界面、运营活动专题、品牌设计”“我是一名交互设计师,平常的工作是绘制产品流程图、画线框图”“我是一名用户研究员,平常的工作是围绕产品线需求进行用户调研”……可能大多数设计师都是这样的,每天都在等需求、做需求,时间一长,就变成了纯技术工,被动开展工作。

我们不妨站在局外看一下:设计师其实就是“用设计专业技能解决问题”的人,设计师的存在就是解决问题。解决产品体验的问题、解决美与丑的问题、解决人机交互的问题、解决团队的问题、解决公司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那就需要把思路打开,开启“创造工作”的模式。

创造工作,就是不只专注于把设计方案做出来,还应该着眼于最终结果的落地。我们的移动搜索设计师曾为移动搜索结果设计了全新的UI风格,然而大量的结果垂类升级会带来极高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为了快速迭代上线带给用户优秀的搜索结果体验,设计师开动脑筋,制定了基于新风格的UI Base Line设计规范,让更多角色快速理解学习,并联合技术人员开发了线上UI组件库模版化元素,使得80%的搜索结果升级都可以快速配置。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在MUX,设计师还推进了很多基础建设,例如建设用户体验指标体系、绘制用户体验地图,移动搜索业务的设计师还搭建了移动搜索设计开放平台。这些都是设计师着眼于最终结果,创造出来的工作。

创造工作,就是了解业务背后的原因,整合设计资源,创造出具有高价值的设计项目。设计师如果只是专注于设计需求那点事情,就会成为井底之蛙。反之,设计师如果能够多了解一些业务的战略和当前目标,就可以创造性地开展设计工作。百度手机输入法在一段时期内一直存在用户量增长缓慢的难题,设计师通过用户人群研究,发现“输入法皮肤”是一个吸引用户使用的有效方向,于是他们不仅创造性地做出了集主题、声音、动效于一体的“特技皮肤”,还以此为出发点举办了让粉丝狂欢的“皮肤设计大赛”,开辟了输入法的皮肤频道。设计师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的是驱动产品创新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远远超越了做一款皮肤设计的喜悦。因此,设计师应该尝试着从具体执行中跳出来,多多思考为什么设计,这样会对创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设计师的工作不只是专注于业务,还要顾及自己所处的团队。MUX团队从两人发展到三百多人,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团队的一员,应该成为主动的建设者。很多设计师甘愿担当讲师的角色,把平时工作学习中积累的经验传授给更多设计师;他们也会把经验写成文章,分享在MUX的微信平台和官网,为团队与业内交流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还一部分设计师成立翻译小组、优秀作品发布小组、设计模式研究小组、VR研究小组,等等,积极地把业内的干货引入到团队中,保持团队的专业性和先进性。这些自发的工作,都是设计师为了解决团队发展而创造出来的。

去创造工作,就是去主动发现身边的问题并解决问题。设计技艺和设计思维是你的专业优势,但不能成为约束你施展才华的枷锁。就像我们的一位设计架构师所说:“每年我所做的工作都不一样,那是因为团队和业务发展的每个阶段要解决的问题都不一样,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设计师创造工作的过程。”03“无关紧要”的坚持张 勇

小学课本中关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达·芬奇14岁那年到佛罗伦萨学画画,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师一直让他画鸡蛋。他不明白为什么老师一直让他画这么简单的鸡蛋。后来老师告诉他:世上没有两个相同的鸡蛋。同一个鸡蛋,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线下也是不一样的。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坚持了一年、两年、三年……他画了无数的鸡蛋,草纸也堆得越来越高。后来,他的艺术水平超过了老师,终于成为了伟大的艺术家。

不去求证故事的真伪,但故事的意思很明显:基本功要练到画笔能圆熟地听从大脑指挥,画画才能得心应手,才算功夫到家。要想练好基本功,坚持很重要。坚持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在坚持的过程中找到方向和目标,坚持下来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去年我做了一套“100张小萌物”的练习,就是用自己的手法重绘那些陪我们长大的经典动漫形象。这么做一是检讨自己过去一段时间不够努力,扔掉了手绘技能;二是因为工作中会涉及形象和插图的设计,我希望借机向大师们学习;再者想每天留出1个小时让自己放空。

在这之后,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把作品分享到社交软件上,在达到炫耀目的的同时也记录一下阶段性的成果。当我分享了二三十张时,开始有很多人问我:你画这些有什么用啊?你是不是要出书或者做玩具周边啊?你不是做互联网用户体验设计的吗,画这个有什么帮助啊?这不是无关紧要的用功吗?

面对这些问题我也开始在思考:是大家太功利了,还是我太没目的性了?是大家把设计的定义想狭隘了,还是我把设计想得太宽泛了?

带着这些问题,我用4个月的业余时间完成了“100张小萌物”。这时,我对那些疑问依旧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开始明白如何运用线条交代形体结构和空间透视、如何搭配颜色让画面更自然更有生命力、如何通过动作表情准确地再现形象的气质和性格……我甚至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形象来体现一种情绪、一个故事。

这时,开始有人把我的画拿去用作头像、有人想要和我合作制作手办周边,还有人向我咨询绘画的工具、手绘的技巧、相关的书籍,等等。

于是,我开始想着在部门里组织一个绘画兴趣小组,希望可以借此解答大家关于绘画的问题,更可以带着大家一起做些实战的演练。没想到第一次发起兴趣小组的活动就得到了热烈的响应。我这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对画画这件事还保留着相当的热情,他们只是需要一些基础的指引,需要有一个交流的氛围,需要找到一群有着共同兴趣、愿意共同努力的小伙伴。

在兴趣小组的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了部门里众多隐藏的手绘高手,我们互相交换经验心得,一起发掘更好用的工具、探讨更有意思的绘画技法。这种交流不断刺激我继续升级挑战,也让我在之后的练习中变得更勤奋、更努力。小组中的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找回了最初的乐趣,并把从画画中学到的这份耐心和创造力带到了工作和生活中,让生活更充实有趣、让工作更有激情动力。

设计师是一群特别单纯的人,他们很容易被别人感染和激励。我想大部分人做设计是因为喜爱,而喜爱就要学会坚持。电影《阿甘正传》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不已,有人说阿甘运气太好了,什么事都能做成,而我想说阿甘的成功是因为他的坚持。相比阿甘,我们都太聪明了,在开始做事之前总想着意义和收获,这让我们很苦恼,也变得不够专心。正是阿甘义无反顾地坚持做那些在常人看来无关紧要的小事,所以他才成功了。

我们需要的不是纷繁复杂的选择,而是把当前的选择坚持下去——哪怕这样的坚持看似无关紧要。至于结果,还是交给时间和他人去验证吧!《静止的夏天》(参考brahmino摄影作品)04学习让团队跑得更快姜 岩“在这里,你总有机会学到新东西,也有机会传授经验心得、探索、分享、挑战……你会接触到很多不一样的项目,像是在互联网浪尖上跳舞的感觉。”这是前些年网络上的短视频《百度——最大学的互联网公司》中的一个小片段,也是MUX浓厚学习氛围的缩影。

对MUX的设计师来说,学习即意味着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变化,将新领域的知识吸纳消化,并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早年公司移动业务快速扩张时,面对移动设计这片崭新领域,设计师们一边在实战中摸索,一边阅读大量国外专业资料掌握更多相关经验与设计准则。他们在大环境变化中做出漂亮的蜕变转型,其中一批人也成长为行业的引领者。

从那时起,持续保持对业内前沿事物的关注就成为团队的一种学习习惯。设计师们自发成立了专业兴趣小组、设计研究项目、读书会,这不仅让大家拓宽视野,更提前储备了一些新兴领域的设计专业知识。

现在,MUX有一些同事投入到像智能硬件、车联网等领域的设计工作中。在探索车联网这个领域时,设计师会坐进“车上访谈室”去跟踪记录司机的驾驶行为。他们很清楚,车联网的设计绝不是一块电子屏这么简单:“我们得把‘前方200米右转’这个播报优化成‘前方第二个红绿灯路口右转’,否则有多个相近路口时,司机很难快速判断。”目睹了一位司机因距离判断失误而错过转弯路口,设计师们反思语音交互中的细节,并提出这样的优化方案。而负责过智能手表产品体验的同事,曾尝试借鉴《精益创业》一书的理念开展项目。他把低保真纸面原型剪下来,直接贴到手腕上,边走路边时而抬腕看看“手表”,以此来快速验证手表上的“步行导航”设计是否合理。

定期做项目总结和经验分享,不仅是设计师们自我提升的有效方式,还能够激发更多人的学习热情、教会初阶设计师们如何在实践中学习。MUX每周四都有一次分享会,大家会暂时从紧张忙碌的工作中走出来,聚到一起探讨专业和心得。从如何构建一套用户满意度评估模型到设计师应该掌握哪些数据分析能力,从创新思考方法的分享到多端多分辨率的适配技巧,从CG插画技法运用到跨界优秀设计作品鉴赏等,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设计师们相互增进了认识,也激发出更多灵感火花。“永远不满足于现状、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是MUX设计师们身上的一个标签,在他们眼里,没有一直重复的工作。比如百度百科的运营设计师们平时会关注大量优秀平面广告作品,从中汲取各类创意手法。在一次“传承文化之美”的主题宣传中,他们将纸雕、水墨、泥塑等传统元素融入品牌运营。这组透着人文气息的作品打破了既往千篇一律的宣传页设计。

而百度外卖、地图生活服务等O2O产品的设计师意识到,如果延续传统意义上的设计思路,可解决的问题、可创造的价值就变得十分有限。于是,他们把“体验地图”这种方法带进团队,帮助大家转变视角,找到各个环节和触点的体验问题。“问题背后的本质是什么?能否归纳或找出一些通用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正是不满足于现状和好奇心的驱使,促使设计师们不断跳出自己所熟悉的视野范畴,洞见学习进步的机会。在MUX,同学们的手上都有一张“成长地图”,每个成长发展阶段都描述了设计师在该阶段所应具备的能力要求。为此,MUX为设计师们精心开发了一系列内部专业培训课程。

除了课程学习,榜样的力量也不可小觑。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在MUX成长起来的优秀设计师还要担当起“新人导师”的责任。平时工作中,小到如何写一封清晰明确的邮件,大到如何做好时间管理和项目管理、如何与不同职能角色做有效沟通,导师都要对新人进行耐心指导。对导师而言,把既有的宝贵经验传授给更多人,不仅是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更能让身后的同事绕过弯路,让团队不断拥有更高的起点。

Robin曾经说:“当我们满足于现状,倒退、挫折就会到来,每一个百度人,永远不要满足,永远要让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取。这样公司才能迅速发展,每一个百度人也才能跟上公司的成长。”在体验设计这样一个日新月异发展的行业中,保持学习的心态、拥有学习的能力是设计师们非常重要的竞争力之一。第2章 [生长]创意赋能05设计驱动产品创新——百度手机输入法特技皮肤实战蔡 月 金晨强

设计师在成熟产品的设计中经常会脑力枯竭,而同质类产品互相抄袭的风气正消磨着设计师的创新激情。如何从这种消极的设计状态中走出,让设计从被动变为主动,驱动产品走出一条特色的道路?百度手机输入法的设计师们跟大家聊聊“百度手机输入法特技皮肤”项目的前后故事,探讨设计创新中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管理——它们是如何支撑设计创新源源不断地产生,并最终落地产生正向影响的。背景和机遇

随着移动互联网产品的逐渐成熟,行业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急需创新突破。硅谷的企业提出创新分为两种,一种是技术创新,一种是设计创新。很多产品经过早期的技术突破,进入到成熟期,短时间技术创新无法带来巨大飞跃,设计创新需要及时补位,让用户持续获得惊喜体验。

2013年底,百度手机输入法对全年进行了一次复盘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发现,用户对于第三方输入法产品体验的诉求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基础体验,另外一个是魅力体验。基础体验,指的是产品性能、词库、准确率、操作便捷度等;而魅力体验,指的是皮肤、表情和其他附加功能。

从复盘总结最后的报告中可以看出,基础体验主要靠词库、内核等技术的突破,经过长期不断地努力,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准,虽然我们还在持续深挖以求精进,但短时间内是否能够取得跨越性的突破依旧是个未知数。魅力体验被用户越来越看重,成为用户更换输入法的重要原因。

魅力体验中用户对皮肤有着明确的需求,提升用户对皮肤的满意度,以皮肤设计的创新作为突破口打造差异化的魅力体验,这是百度手机输入法创新的机会,也是挑战。本文以百度手机输入法产品为例,分享如何以皮肤的设计创新来驱动产品创新。魅力体验问题调查表特技皮肤模型的组合式创新

回顾2014年初,百度手机输入法以及其他第三方手机输入法产品已有换肤功能,但换肤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选择预置背景图。产品提供皮肤商店,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面板背景图片;另一种是选择自定义背景图。用户可以拍照或者提取本地图片,对面板背景进行自定义。两种方式殊途同归,都只是图片填充面板背景而已。普通主题皮肤

这种输入法皮肤模型,形式单一,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输入法皮肤还可以有什么新的设计形式呢?从输入法产品本身的特点出发,最强感知的皮肤展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整体视觉效果,二是输入过程中的操作反馈。输入法面板细化拆解

原本的皮肤形态把皮肤仅分为面板背景和其他所有前景两个部分,在设计皮肤的时候对背景更换图片,对其他所有前景统一刷色。当我们对输入法面板进行细化拆解发现,皮肤中的元素除了面板背景图以外,还有每一个按键背景、每一个功能图标,甚至每一个字母和符号,所有的元素都是可以进行单独设计并相互关联统一的,使面板整体设计更加完整且丰富,讲述某个场景和故事。

在输入过程中,操作反馈原本只有一种普通的按键声音,或者手机系统振动震感。这种反馈体验是否可以像手机铃声一样有更多的选择,或者引入全新的动态效果呢?与视觉设计相结合,是否可以创造更丰富的操作体验呢?我们希望有不同的按键质感或形态,按下反馈则是匹配视觉效果的不同声音以及不同动效,使操作感受更加立体,打造全新的输入体验。

经过逐步的拆解与思考,最终锁定了输入法皮肤的突破创新三大核心元素:场景化的视觉、声音、动态效果。运用组合式创新,打造“视觉+声音+动效”三合一的特技皮肤设计模型,开拓全新的主题鲜明场景化互动的输入体验。而此时手机硬件和软件的技术性能成熟化,为这个想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三合一的特技皮肤设计模型特技皮肤主题的组合式创新

当我们将视觉、声音、动效组合考虑时,产生了非常大的创意空间,打造出全新的特技皮肤模型。同时组合式创新为主题的丰富度及新颖度,也带来无限的想象。

通过衣、食、住、行、影视、娱乐等各个领域的组合创新,以及不同人群喜好、文化、设计热点等各个切入点的组合创新,可以拓展出各式各样的特技皮肤设计,皮肤与用户的互动充满惊喜。打字是否可以像弹奏音乐一样优雅而流畅?打字是否可以像玩游戏一样紧张而充满战斗力?皮肤主题的组合式创新开始了!

二次元文化组合

95后、00后用户群体特有的兴趣点是ACG文化(即动画、漫画、游戏),与其他年龄层不同,95后与00后基本都是在二次元文化中浸染出来的。所以,我们决定为年轻用户设计二次元特技皮肤。在众多的二次元IP当中,首先选中了知名度高,并且粉丝群没有明显性别倾向的日本形象“初音未来”作为首个主推IP。

初音未来形象的声音是一大特色,每一个按键音都选自初音未来特有的音源库,设计师在面板上设计了初音动态形象展示区域,根据时间的变化,初音形象能变换不同的表情及声音问候。例如:早上8点初音眨着眼睛向大家问候早安,晚上11点初音盖上被子提醒大家早点休息。初音未来主题皮肤

除二次元文化以外,还可以有波普文化、娱乐文化、民俗文化、恶搞文化等无数个细分或衍生文化,可以与特技皮肤相组合进行设计扩展,为喜欢这些文化的用户群设计个性化皮肤。

音乐组合

特技皮肤中特色的声音元素让我们联想到乐器。怎样将演奏乐器的体验与输入法结合呢?我们观察了吉他、古筝、鼓、钢琴这些常见的乐器,最终选择钢琴题材——钢琴的UI视觉展示效果较为成熟,且与输入法面板的契合度较高。

在视觉效果上,设计师选择以拟物化的表现手法,将字母键盘按键与钢琴琴键融为一体,给用户以45°俯瞰键盘的视角,还原了钢琴演奏的场景,产生较强的视觉共鸣。

在听觉感受上,我们发现钢琴有着丰富的表现力,被称为“乐器之王”,涵盖了音乐中所有的88个乐音。输入法将这些乐音进行筛选并与按键操作进行结合,使每个按键拥有不同的音色,尽可能地展现钢琴声音的特色和宽广的音域。

电影组合

电影《魔兽》是一部奇幻动作片,根据大众熟知的游戏改编。电影上映期间,我们推出了两款皮肤,为了部落和为了联盟。力求还原魔兽电影的场景感,以及阵营之间的对抗感,设计师在设计前期搜集大量不同阵营的视觉元素,动效设计运用了粒子动效技术能力。魔兽皮肤:为了部落

通过将钢琴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感受进行融合,兼顾可玩性和艺术性,用户在打字过程中可以弹奏出一首完美的旋律,同时也能在打字过程中享受即兴创作带来的乐趣。钢琴主题皮肤

在为了部落的皮肤中,整个面板背景充满了持续飞溅的火星,按下字母加入按下碎掉石屑的粒子动效,营造丰富的场景感,展现出属于部落玩家独有的狂野气质。而在为了联盟的皮肤中,则设计了满天飞舞的雪花,符合联盟的冷静与理智。同时加入了两个阵营的红蓝主色、战袍、盔甲等视觉元素,尽可能地还原整个电影中双方特点及对抗的场景感受。魔兽皮肤:为了联盟

美食组合

铁板烧皮肤是一款兼具观赏性和互动性的特技皮肤。设计师脑洞大开将美食的烹饪和用餐过程的场景与输入法面板进行有趣的结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面板整体设计以铁板烧的台子作为面板的背景,同时对字母键的26个字母进行设计,做成不同美食的组合样式,如字母G设计成一只弓着背的虾,而字母B设计成一根香肠和两个荷包蛋。调解火候的旋钮、工具条作为显示屏以及厨师的手,共同搭建了一个完整生动的烹饪场景。每按下一个字母,就相当于把一道热气腾腾的美食夹起,打字过程仿佛在欣赏一道美食的制作和品尝,配合滋滋作响的声音,仿佛闻到了美食的香气。铁板烧主题皮肤

游戏组合

游戏是受大众欢迎的互动形式,游戏带给人们较为强烈的参与感和愉悦感,从而带来用户黏性。这恰恰是我们想要的,如何将游戏的要素提炼出来与输入法进行交叉组合,增强产品与用户的互动,提升用户黏性呢?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游戏类型,网民最喜欢手机游戏中的休闲益智类比率最高,其次为动作类、战略类、模拟类和射击类。第二,考虑游戏主题与面板的契合度,以及游戏运行的性能与开发实现效果和开发难度,团队最终锁定了休闲益智类的轻度游戏,这类游戏比较符合手机端的操作体验,同时适应碎片化的场合,与输入法结合相得益彰。

新春夺宝皮肤选用了一个类似于古文明洞穴的场景,通过土黄色的颜色搭配,古老的石壁浮雕,以及浅绿色的藤蔓点缀,底部燃烧的火盆来营造场景的氛围。将26个字母键精心绘制成五彩缤纷的宝石,晶莹剔透,点击欲望一触即发。新春夺宝皮肤游戏元素效果图

在这款皮肤中加入了游戏机制,将宝石与字母按键进行结合,其中隐藏了两个模式,普通输入模式和游戏模式是相同的元素。在开启游戏模式以后字母键变成操作区域,使打字和游戏可以进行无缝切换,互不干扰。在游戏模式中会出现倒计时,给用户一种即将进入游戏的紧迫感,在固定时间内,用户对按键进行点击来获得更高的得分。

这款皮肤还引入了游戏中社交分享的策略,可以将得分通过社交平台进行分享,将得分比喻成5年后年收入,与朋友进行年收入PK,增加趣味性,提高再来一局互相挑战的斗志。通过游戏组合的特技皮肤,带来了更多用户的自主推广和传播。

组合创新,将输入法皮肤设计从单一创意引向多元创意,文化组合、游戏组合等只是初步试水,通过组合式创新思维,加入商业模式、公益活动、休闲娱乐等,更多的可能性让输入法产品充满丰富的想象空间。大家也可以在自己的业务中尝试是否可以用组合创新来拓展设计思路。为创新设计项目保驾护航

优秀的创新设计方案是创新项目的重点,但为了让创新设计工作顺利开展,并能够最终落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很多设计团队都遇到过如下问题:设计创新方案出来,没有获得业务团队其他角色的认同,或者方案最终仅落地了10%,抑或是由于技术难度大而泡汤;还有可能创新设计上线后,收益不佳,之后设计创新的信誉降低等。

这是由于大多数创新设计项目只沉浸在前期设计过程中,缺失了全局化思考与管理,无论前期创新设计有多么精彩,最终没有上线落地或明确收益都是徒劳的。

如何对创新设计进行目标和流程的管理,是对设计师们更高的一个考验。设计师应以结果为导向,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进行创新设计,切忌为了创新而创新。如何不断地推动用户体验峰值,如何最大程度上提升设计对产品的正向影响,这是一名有着创新意识的设计师需要考虑的。

下面创新项目管理的5个环节,清晰地呈现了推进创新设计完整的全流程,为创新设计保驾护航。

明确目标,寻找突破口

回顾前文提到的,在百度手机输入法产品线对全年进行的一次复盘总结中,发现了用户对皮肤的需求,提升用户对皮肤的满意度,以皮肤为突破口打造差异化的魅力体验,就是输入法启动创新设计项目的目标。

明确目标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聚焦创新设计的切入点,理性地选择创新设计最大价值的开展方向。以解决产品问题为出发点,通过行业分析、用户调研等方式,明确目标,准确挖掘切入口,这是创新项目成功的前提。

运用方法,提炼创新模型

明确目标之后,运用一些创新设计的手段,提炼出创新原型。创新原型的创新性决定着项目的成败,关乎着能否打造差异化的产品,给用户带来更多惊喜的体验,形成产品新的独特的市场竞争力。

如何对设计进行创新性判断,可以从三个主要维度,一是创造性,要与其他产品有一定的差异,如果是全新的唯一的概念则最优;二是可实现性,要确保通过目前技术手段可实现,如果不能落地一切创新只是空谈;三是实用性,最终落脚于用户实际使用,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给用户惊喜。

百度手机输入法的设计师通过前文提到的组合式创新,产生了“视觉+声音+动效”的特技皮肤模型概念,同时结合文化组合、音乐组合、美食组合、电影组合、游戏组合等不同主题方向的尝试,诠释这一次创新设计方向。

三维研究,辅助设计决策

有了创新设计模型之后,如何实施?投入海量人力制作海量主题吗?

在这里,分享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三维研究。通过三维研究,可以有效地进行设计决策。三维指的是:X:个体特征,Y:需求喜好,Z:使用行为。三维研究

对于百度手机输入法产品,三维研究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X:不同用户的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等

Y:不同用户对主题、风格、色彩、特殊文化等喜好

Z:不同用户的换肤频率、换肤渠道以及信息来源等

汇总上述三维信息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有的放矢地提炼出不同的设计风格、上线节奏、运营方案等完整的产品设计决策方案。

如:80后男性商务人士,是机械设计发烧友,由于工作关系会长时间输入,换肤频率较低。设计师投其所好,与80后男性钟爱的品牌Cherry合作,推出Cherry键盘皮肤,突出拟物风格,还原机械键盘的声音反馈,同时字母、功能图标等简洁的设计风格,迎合用户审美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长期使用无须换肤的耐用性需求。上线后同Cherry实体键盘一同运营,主打有品质的输入体验,受到用户的喜爱,长时间占据80后男性用户下载及使用的皮肤首位。Cherry键盘皮肤

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三维研究,精准有效地直击不同年龄和性别用户的喜好、需求、使用习惯等,科学推导出有价值的设计方向,为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掌控节奏,点线面逐步推进

项目初期,由于投入产出比不确定、各职能资源有限等综合原因,不可能同时开展多个方向的设计。尤其是创新项目,更要循序渐进,有节奏有层次地推进。

点:从最有代表性的点开始入手,针对一级人群分类,男性和女性,根据喜好排序提炼出通用的游戏、拟物键盘、科技三个关键字,进行设计尝试。首次上线发布打地鼠、异次空间、复古打字机等几套皮肤。

线:如果单点效果较好,可从点发展到线,如游戏主题效果较好,那除了打地鼠皮肤以外,可继续进行游戏类皮肤的设计,所以我们后续持续推出了坦克大战、吃豆人等皮肤。每个类别的主题都是独立的一条线,可以根据一定的节奏持续上线。

面:线为纵向的深入,面即是无数个线连成了面。持续有规划地进行不同横向的扩展,既可以是游戏、乐器、动漫不同主题的特技皮肤设计,也可以是以皮肤为形式,与硬件、其他APP、跨领域商业合作等的延伸。

有节奏、有目标地持续推动创新设计,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促使创新设计项目的落地范围扩大,同时不断提升创新设计对产品的价值。

结果导向,持续验证不可少

互联网产品讲究敏捷开发、迭代开发,创新项目同样要具备敏捷、迭代的设计思维,在不同时期进行不同侧重的验证,前期要小步快跑地进行方向验证,后续要固定频率、纬度进行迭代验证。● 方向验证

在上线前,特技皮肤这个形式,只能通过小范围的用户访谈形式进行前期考察,对上线后千万甚至上亿用户的喜好程度及满意度是无法精确预测的。创新设计项目要小步快跑尽早上线,进行方向验证是首要条件。

一切以结果为导向,第一批上线的特技皮肤有着试金石的效果。用户对创新设计落地后的产品形式满意度如何,有着什么反馈,以及由此带来的项目数据的变化等,都成为我们反观特技皮肤这个形式作为创新设计的方向是否可行的依据。

百度手机输入法特技皮肤首次上线后,4套皮肤上线前十天日均下载量表现突出,是原本只换背景图的皮肤平均下载量的6至8倍;同时,跟踪用户反馈良好,很多用户表示非常喜欢特技皮肤这一新的皮肤形式。由此,可以看出特技皮肤初步尝试的方向是有明确收益的,也就奠定了后续长期规划并持续推进的基础。● 迭代验证

有明确收益之后,就需要进行长期的明确规划。如上线频率、上线内容等,同时需要针对固定的时间点、固定的数据考核指标等进行持续的跟踪验证。针对特技皮肤,在项目长线推进中,针对单套、系列皮肤,不同风格、主题等,进行了定量、定型的数据跟踪。

针对每套皮肤,需要持续跟进的是下载量、使用量等基础数据。针对不同风格和主题的皮肤,可以通过类型汇总数据进行对比,判断上线量与用户喜好间的供求关系,以此来不断调整上线计划。例如,根据一段时间的数据跟踪表明,用户最喜欢的皮肤类型TOP3是动漫、拟物、明星,那后续每月上线规划中就需要提高这部分类型的占比。

以迭代验证的思维,得出可靠的分析结果,可以更理性、更科学地为后续设计做决策,保证投入产出比最大化,持续把控后续规划的正确性。特技皮肤首月使用率创新项目管理tips

提高自驱力,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创新设计项目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设计师在项目推进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设计师对创新项目的管理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百度手机输入法特技皮肤项目中,从设计、输出、制作、开发、测试到最后上线,设计师们从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不断总结,并制定了多个规范机制,攻克项目各环节中遇到的一个个难题。

在特技皮肤项目中,全体项目成员通力配合,打造了最优的协作流程,提升创新设计的上线质量与数量。如动效开发环节,建立通用动效模式,既能满足设计师的动效实现,又能保证内存合理占用,针对不同触发场景,提炼出最优动效解决方案,让很多细节丰富、冲击力强的动效设计可以实现。同时设计师牵头制定了皮肤审核机制,包括设计审核、输入效率审核、性能审核等,在产品上线前严格把控,以期为用户提供最优体验。

设计师要提高全局推动的意识和能力,对于一个明确的目标,能通过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去实现,这样创新设计项目才能获得最大价值的落地。

战略思维,打造独特产品竞争力

输入法皮肤设计,不仅仅是设计一个不同风格主题的界面而已,它其实可以承载更多。随着特技皮肤的持续上线,越来越多的用户因为特技皮肤而选择百度手机输入法,用户对品牌的印象逐渐向年轻和有趣转移,同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也改变了产品的用户结构。

当皮肤成为产品与用户之间一个长期的供求关系纽带时,设计师们大胆地提出了皮肤生态圈的概念。百度手机输入法作为一个平台,用户和设计爱好者可以进行皮肤的设计和制作,上传到皮肤商店,更多的用户可以免费或者付费来下载使用,设计和制作者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会获得相应的报酬,打造一个皮肤生态圈的闭环。

创新设计不仅仅是一个个独立的、短期的设计展现,更要着眼未来,运用战略思维前瞻远望。通过创新设计的持续深挖,打造产品新形态,实现产品差异化竞争,增强品牌创新DNA,这才是创新设计项目的终极目标。结语

百度手机输入法特技皮肤,经过两年多的设计积累,通过组合式创新进行了大量的特技皮肤设计,满足了最初用户个性化换肤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新用户加入到换肤行列中。未来百度手机输入法围绕特技皮肤还在思考打造皮肤生态圈、促进商业化合作等方向。设计团队在这一设计驱动产品创新项目中收获成长,同时在专业及管理方面获得了良好的口碑。设计驱动力将会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以它的独特性、未知性带给用户、产品及企业更多的想象空间。06创意破冰——设计理念的情感化演绎姜 岩

诺曼曾在其书中提到,情感化设计包含“本能的、行为的、反思的”三个层次。而在我们平时真正的项目实践中,情感化设计却常容易流于表面功夫,缺少有理有据、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手法。文中通过一些实用手法的介绍,讲述如何勾勒产品的“心相”与“皮相”,从而将设计创意和理念以情感化的方式演绎呈现。弹窗设计

书中展示的这个弹窗设计大家都很熟悉,它告知用户新版本增加的功能,并希望用户前去点赞,弹窗给出三个选择:马上去赞、改天再说、残忍的拒绝。测试发现几乎95%以上的人都会选择“残忍的拒绝”。产品设计者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融入情感化元素,提升用户点赞的概率,没想到事与愿违。那么,问题出在哪儿了?

大家对诺曼的《情感化设计》一书都不陌生,诺曼提到情感化设计是“本能的、行为的、反思的”。后来情感化这个概念开始流行和普及,在项目工作中,我们经常能够遇到这样的一些需求,说给产品加点有意思的东西:“我们在这个页面最后加个彩蛋吧”“我们把这个产品的宣传页设计成特别酷炫的那种动效吧”“不如咱们也做个背景自定义吧”……

类似这些所谓的情感化设计方法,却让设计师们陷入了窘境。看上去这些构想是一些亮点,但在产品中为体验带来的价值却很模糊,甚至有时反而伤害到了用户体验,比如原来完成一个任务需要两秒,却因为播放动效耗费了四秒。构建情感纽带,谱奏心理变化“三部曲”构建情感纽带,谱奏心理变化“三部曲”

情感化设计需要真正意义上与用户的情感产生共鸣,与用户构建情感的纽带,在心理变化上有一个三部曲。首先是“唤起”,通过某种方式激发用户的情绪变化,并投射到产品里面。比如产品中的一些功能、操作行为、外观体现等。接下来就像化学反应一样,用户被唤起的情绪和产品之间开始建立“关联”,这种关联最终会影响到用户对产品的“认知”。

曾听到有人兴致勃勃地给周围朋友介绍百度手机输入法,说这个输入法特别好玩。能在上面弹钢琴,还有那个“动次打次”键盘的打击乐效果,像玩游戏一样特别容易上瘾。这是输入法结合打字操作的特点,设计了很多有意思的“特技皮肤”。而在这位用户心中,“酷炫、好玩,打字也上瘾”就成为他心中对这个产品的认知和认同。情感化设计的“画心”与“画皮”

再回看文章主题:设计理念的情感化演绎。设计理念是最想向用户传递的,是产品的核心与亮点,也是产品定位,即“心相”。而具体的情感化表达手法,是它的“皮相”。心相与皮相结合,最终成为情感化设计的演绎。

因而“画心”是勾勒产品的灵魂。你要面对什么样的用户?这决定你与用户的“对话”方式。如果你想做一款商务类的效率工具,那么二次元、脑洞大开的姿态就不太适合。你想传递的是什么,希望用户如何用一句话来形容和传播你的产品?这就需要划定产品的核心价值、气质和形象。而“画皮”则是情感化设计的具体表现手法,下面就结合MUX的设计案例来介绍几种方法。

挑逗本能

赏心悦目的设计非常重要。“我觉得它不错,因为它看上去……不错啊。”这是相当非理性的心态,不过很多情况下我们对一个商品或产品的判断,觉得它质量好、功能不错、体验不错,有时的确仅仅因为它具有吸引人的外观或包装。

外观美感能够唤起我们内心的愉悦,并增加我们的包容度,进而缓解其在出错或意外状况下所引起的焦虑和不满。想象一下,当我们看到一款产品精致的外观,潜意识里会觉得这是用心的、考究的产品,并猜测它的技术质量或服务也不会太差。

社会互动

有位著名的法国小说家曾写道:“抚慰我,逗我开心,令我感动,给我欢笑,让我幻想,让我思考”,背后可窥见我们所具有的社交心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