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练你的记忆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6 00:49:43

点击下载

作者:赵然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练练你的记忆力

练练你的记忆力试读:

前言

学校请了一位名师,打算给我们语文组的老师上堂示范课。校长说:“让我们这所小城的中学也学点儿先进的教学方法,与全省一流接轨。”名师叫王大鹏,省特级教师。

第二天一早,我们语文组的几个老师便整整齐齐坐在了高一班的教室后面,殷切地期盼着这位仰慕已久的名师的到来。8点整,门一开,名师准时出现在了教室里,跟在校长的欢迎词后鼓完掌,大家多多少少都有点儿失望。站在我们面前的名师三十来岁,人长得清清瘦瘦,个子也不高,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高大样子。

开课后,名师先来了段开场白:“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不是来给你们上什么示范课的,而是来学习的。等会儿我讲课的时候,大家不要记笔记,只要动用两只耳朵就够了。如果我有讲得不对的地方,只管提,我这人脸皮厚,大家不要担心我找不到地缝去钻。有什么问题想提问,可以随时举手,我的话也不是金口玉言,打断了赔不了钱。如果你觉得我讲得不够好,可以看点闲书,也可以打打瞌睡。不过我要提醒大家,尽量不要交头接耳,以免吵醒那些打瞌睡的同学。废话完了,言归正传……”

名师的开场白赢得了一片笑声,还有不少掌声。我们几位听课的老师也憋不住笑起来。笑了两声,又都绷起脸,恢复了正襟危坐的样子。我在心里给这位名师的亮相打起了分,分数不高。我总觉得,一位老师在学生面前就该树立起师威,说白了就是让学生有点儿怕你才对,怎么能这样嘻嘻哈哈呢?

不过说实话,名师的课讲得还不赖。他没有带教案,手里只捏着一支粉笔,却把课讲得言辞活泼,生动有趣,章法分明。讲课的间隙,还不时地穿插些互动游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始终没有出现看闲书和睡觉的现象。

但我还是认为,这堂示范课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除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有些特点,别的方面也实在有负“名师”的头衔。

临近下课的时候,名师又别出心裁点了几名学生,让他们谈谈这堂课的收获。被点的学生都很兴奋,先报自己的名字,再讲收益一二三。点到王旃的时候,出了一点意外。王旃没有老老实实报自己的名字,而是兀自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了“王旃”两个字,然后一脸坏坏地笑望着名师:“老师,这是我的名字。”

王旃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他的老爸也不知道从汉语大词典的哪个旮旯里翻出这么一个字,给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出了个大难题。据说王旃用这种方法,让不少初上讲台的老师下不了台。这道难题我也碰到过,不过我没有让王旃的阴谋得逞,因为这一损招,我让他在教室后面站了整整一堂课。

现在轮到这位倒霉的名师了。名师看着黑板上的字,又看看王旃,温和地说:“比脑筋急转弯还难呢。不过我也要行使一下我的权利,底下哪位同学愿意帮我念一下?”

没有人搭腔,大家屏息静气,等着看热闹。“好……”名师转向王旃说,“这位同学,你的名字起得不错。不过老师很惭愧,这个字我也不认识,你能告诉我吗?”

名师的回答让王旃一愣,也让底下的学生和我们这些听课的老师一愣。迟疑了一下,王旃回答:“王旃。旃的意思是红色的曲柄旗。”“嗯,寓意不错。”名师伸出了拇指,“谢谢你今天教了我一个字,也算是我的一字之师了。”说完,名师低下头向王旃鞠了一躬。

这大大出乎王旃的意料,也出乎我们大家的意料。片刻的宁静后,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紧接着,掌声潮水般淹没了我的思绪。《学习与教育》不仅仅是名师成长的经验之谈,更是他们精神光辉、思想与智慧的投射,从而帮助读者品味人生真谛,丰厚教育智慧,坚定教育理想和信念,获得前进的方向和力量。《学习与教育》也是带领读者进行的一次或四十多次人生旅行,或许从名师行走的足迹中,能够找到教师成功的路径和规律。站在名师的肩膀上,去编织自己的人生,前程将一片光明。

教师成长是教育事业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位名师,路有多远?有没有捷径?该遵循怎样的规律行进?《学习与教育》选取多位中小学名师做样本,以自述的形式,用生动的笔触,向读者讲述名师成长中带有标志性的故事,阐释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透过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人们可以感受到他们从普通教师到名师所走过的艰辛路程;可以读到他们在“拔节生长”中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可以聆听他们成长的心路历程;还可以跟随着名师的感悟而感悟。

第一章 学生提高记忆能力理论指导

1.学生记忆能力的分类

人们在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与学习中需要记忆来学习和工作,但人的记忆却因人的个体差异不同其记忆的好坏也不同。根据学术界上对记忆的一般性结论,人的记忆力的好坏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通过人的记忆分类我们就更容易看清。

按照记忆内容分类

根据记忆内容的变化,记忆的类型有:形象记忆型、抽象记忆型、情绪记忆型和动作记忆型。(1)形象记忆型

是指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主要的记忆类型。(2)抽象记忆型

也称词语逻辑记忆型,它是以文字、概念、逻辑关系为主要对象的抽象化的记忆类型,如,“哲学”、“市场经济”、“自由主义”等词语文字,整段整篇的理论性文章,一些学科的定义、公式等。(3)情绪记忆型

情绪、情感是指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这种体验是深刻的、自发的、情不自禁的。所以记忆的内容可以深刻的牢固的保持在大脑中。(4)动作记忆型

动作记忆是以各种动作、姿势、习惯和技能为主的记忆。动作记忆是培养各种技能的基础。

按照感知器官分类

视觉记忆型是指视觉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记忆类型。视觉记忆中,主要是根据形状印象和颜色印象记忆的。(1)听觉记忆型

是指听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记忆类型。(2)嗅觉记忆型

是指嗅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记忆类型。嗅觉记忆是常人都具备的一种记忆。(3)味觉记忆型

是指味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记忆类型。味记忆也是常人都具备的一种记忆。(4)肤觉记忆型

是指肤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记忆类型。(5)混合记忆型

是指两种以上感知器官在记忆过程中同时起主导作用的记忆类型。

按照保持时间分类

科学家们根据信息论的观点,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保持的时间长短不同,将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个保持阶段。并通过一系列实验,进一步将这两个阶段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1)瞬时记忆

又称感觉记忆,保持时间不超过一秒钟,瞬现即逝、须臾即忘,人们往往感觉不到。大脑对此类信(讯)息不做加工和重复,形成的痕迹是表浅而活动的,一秒钟以后就消失,遗忘后不能恢复。(2)短时记忆

也叫操作记忆,保持时间大于一秒但不超过一二分钟,常和一定的操作动作相联系,操作结束,准确的记忆内容也就消失。边记边忘的短时记忆是一种正常现象,能减轻大脑的记忆负担。(3)长时记忆

保持时间大于一二分钟,通常能保持较长时间,有的可终生不忘。大脑对此类信(讯)息进行了储存前的主动、积极加工,形成的痕迹大都是结构的、深刻的、牢固的,保持时间较长,遗忘后大都能回想起来。

同一内容经过反复记忆,可以延长记忆时间,把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记忆痕迹在受试老鼠的脑中至少要持续90秒钟,短时记忆才会转变而巩固为长时记忆。对人类则只需四五秒钟。

按照心理特征分类(1)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是指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当某种情境或事件引起个人强烈或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时,对情境、事件的感知,同由此而引发的情绪、情感结合在一起,都可保持在人的头脑中。在回忆过程中,只要有关的表象浮现,相应的情绪、情感就会出现。

情绪记忆具有鲜明、生动、深刻、情境性等特点。情绪记忆往往较其它记忆更为牢固。有时经历的事实已有所遗忘,但激动或沮丧的情绪依然留在记忆中。情绪记忆在文艺创作和表演艺术中起着重要作用。(2)非情绪记忆

指的是除了情感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形成的人类记忆。

按照生理特征分类(1)运动记忆

以身体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是形象记忆的一种形式,只是记忆的对象不是静态的人物、物体或自然景物的直观形象,而是各种运动的动作形象。

由过去的运动或操作动作所形成的动作表象是运动记忆的前提。如果没有运动表象,就没有运动记忆。动作表象来源于人对自己的运动动作的知觉以及对别人的动作和图画中的动作姿式的知觉,也可以通过对已有的动作表象的加工改组而创造出新的动作形象。

动作形象可以长期保持并在劳动和生活中起重要的作用。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各种劳动技能,在体育运动中掌握各种运动技能以及其他领域的各种技巧动作,都必须依靠运动记忆。(2)非运动记忆

指的是除了运动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形成的人类记忆。

按意识类型的分类

按心理活动是否带有意志性和目的性分类,可以将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其中的“意”,心理学上的解释是指“意识”,意识问题很复杂,我们在这里将他解释为“意志性”和“目的性”,仅为了掌握。结合记忆过程,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无意识记、无意回忆、有意识记和有意回忆四种。(1)无意记忆的四个特征

①没有任何记忆的目的、要求。

②没有做出任何记忆的意志努力。

③没有采取任何的记忆方法。

④记忆的自发性,并带有片面性。(2)有意记忆的四个特征

①有预定的记忆目的和要求。

②需要做出记忆的意志努力。

③需要做出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

④具有自控性和创造性。(3)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的相互转化

也就是说,无意记忆可以向有意记忆转化,有意记忆也可以向无意记忆转化。这些条件包括:

①实践或认识任务的需要是两者相互转化的根本条件。

②信息强度的变化是转化的重要条件。

③人的主观处于何种状态是转化的重要条件。

④所掌握的记忆技能的熟练程度是转化的必要条件。

⑤精神高度集中,然后思想放松,常常是有意记忆向无意记忆转化的有利时机。

按照记忆材料的大脑半球分类

大脑分为两个半球,左半球支配人体的右侧,右半球支配人体的左侧,大脑受伤会使它支配的那部分身体产生功能障碍。(1)左半球记忆

左半球不仅是语言中枢,还能从事分析性的工作,例如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和写作等。左半球倾向于按顺序处理信息,负责记忆逻辑信息、语言信息。(2)右半球记忆

右半球善于处理空间概念和识别面孔、图案、曲调、色彩,还擅长创造性的活动,习惯同时处理信息,负责记忆形象信息、艺术信息。

2.记忆在学习效率方面的作用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知识信息可以在长时记忆中得到永久储存,但由于人们的学习不能停止下来,人脑也处于不断地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工的状态,学习材料之间会产生干扰作用,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头脑中的某些知识信息会出现难以提取的情况,也就是说会发生遗忘现象。

著名的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由其实验结果绘制成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这条曲线反映了遗忘的规律:学习后的不同时间里保持量是不同的,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在学后的短时间内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保持量渐趋稳定地下降,最后接近水平,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

艾宾浩斯通过实验所提出的这条遗忘规律成为现代记忆研究的基础。那么为什么会产生遗忘?不同流派的心理学家对于遗忘原因有不同的解释。衰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干扰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之故。

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能够恢复;提取失败理论认为,遗忘是一时难以提取出欲求的信息。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那么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动机性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推出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太有损于自我。总之,遗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知识,如果不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进行充分巩固,并随后进行充分复习,是会很快被遗忘的,这会直接影响到对学习效果的保持。如果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有关记忆的规律,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来防止遗忘,学习效率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那么如何提高学习和保持的效率,下面介绍一些具有普遍意义和广泛应用价值的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心象化

当对象不在面前时,我们的头脑中浮现出的形象称为心象。例如,读着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在头脑中会浮现出哈姆雷特的心象;读着曹雪芹的《红楼梦》,在头脑中会出现林黛玉、贾宝玉的心象。美国学者哈拉里有一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把要记的材料同视觉心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视觉心象越清晰,记忆效果越好。

对于故事和诗歌或单词等,如果能在头脑中形成心象来记忆,其效果远远优于机械地重复记忆。例如,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可以根据诗意幻想出如下画面:高山上云雾缭绕,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的庐山香炉峰好似正在冒着紫色的云汽,远处瀑布从高处飞泻而下,水花四溅,那白练样的水花犹如天上的银河飞落下来。记住了这个壮观的画面,再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诵,自然就会相当深刻地记住这首诗。

意义编码

记忆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记忆,一种是理解记忆或叫意义记忆。心理学研究认为,理解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尤其对中学生而言,根据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理解记忆应该在记忆活动中占优势。

学习无意义的材料,通过关注记忆材料的细节,或赋予意义并与有关观念形成联想等,以对新材料从多个方面进行感知,从而有助于提高长时记忆。如,要记住149162536496481这一行数字,如果看不出这些数字间的意义联系,就难以记住,如果看出了这些数字之间的意义结构:1,4,9,16,25,36,49,64,81,即“从1到9的整数的平方”,那就容易记了。

组块记忆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短时记忆是以组块为单位的,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每一个组块内的信息量多少是相对的、变化的。一个组块可以是一个字母或数字,一组字母或其他材料,甚至一组词或一个句子,组块内部的信息是互相连结的,而不是各自孤立的。

学习无关联的材料时,可以把孤立的记忆材料建构为一个大的组块。利用组块来记忆可以大大增加人的记忆容量。组块现象在各种学习材料中大量存在着。例如汉语中的成语、谚语、词组,英语中的短语、习惯用语,人的名字、职务,甚至数学公式也存在着组块。

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是指达到能够完全背诵材料后仍继续学习。心理学家苛鲁格曾做过一个著名实验,证明了过度学习对材料保持的作用,认为过度学习对保持特别是对材料长久保持更为有利。150%的学习程度是最佳的学习程度,即记忆一个材料,假定记10遍恰好刚刚背过,那么,如果再多记5遍,记忆效果则最佳。

学习的程度不同对保持进程也有影响。一种学习材料如果学得没有达到一次完全能背诵的标准,比达到恰能背诵之后还能继续学下去更容易遗忘。一般来说,熟练的动作,保持得最好;记熟了的形象材料,也比较能长久记住;有意义的语文材料,特别是诗歌,比无意义材料,保持得更好些。

及时复习

斯皮泽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选用一段文章作为记忆材料,A组被试学习后不久就进行一次复习,B组被试则不进行复习,结果发现A组在一天后和一周后的保持成绩均高于B组。研究结果发现,学习后的前几天遗忘发生很快,而以后则逐渐变慢。

因此,合理的复习方法是在学习后当天最好复习一次,以后复习间隔逐渐变大。刚开始记忆时,可以用较长的时间,两次记忆之间间隔短一些。经过几次记忆之后,每次记忆所用时间可以短些,时间间隔可以长些。这样就可以在遗忘之前得到巩固,使保持效果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切不可等到几乎全部忘记后再重新学习。

自我参与程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感兴趣并自觉自愿地学习,记忆效率就高;反之,不愿学或不感兴趣,记忆效率就低。美国心理学家拉扎若斯在高中语文课上做过一个兴趣与智能的对比研究:他将学生分为智能组和兴趣组,智能组的学生平均智商为120,但对阅读和写作不感兴趣;兴趣组的学生平均智商为107,但喜欢阅读和写作。

一个学期结束时对两组学生进行同题测验,结果兴趣组总成绩高于智能组。因为,兴趣组的学生平均每人阅读了20。7本书,写了148篇文章;而智能组的学生平均每人只阅读了5。5本书,写了32篇文章。可见,兴趣的重要性。

布鲁纳谈及学习动机与情感的关系,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有志于学,乐于学,才能取得优良的学业成绩。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甚至是不同记忆者,都有其最佳的记忆方法。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学习者也要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加以总结和归纳,从中找到最科学的记忆方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运用记忆辅助我们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思维导图对记忆的作用

从人们接受学校的教育以来,在阅读或学习过程中,为记住学习内容,养成了按顺序做常规笔记的习惯。然而我们很少意识到,此种传统的笔记方法存在着非常致命的弱点。托尼·巴赞在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后,明确而深刻地对传统笔记的弊端做出了简明而精辟的阐述。

传统笔记的弊端(1)埋没关键词

重要的内容要由关键词来表达,然而常规标准笔记中,这些关键词却埋没在一大堆相对不重要的词汇之中,阻碍了大脑对各关键概念之间作出合适的联想。(2)不易记忆

单调的笔记看起来很枯燥,要点也很相似,会使大脑处于一种关催眠状态,让大脑拒绝和抵触吸收信息。(3)浪费时间

要求记些不必要的内容,读些不需要的材料,复习不需要的材料,再次寻找关键词。(4)不能有效刺激大脑

标准笔记的线性表达阻碍大脑作出联想,因此对创造性和记忆造成消解效果,抑制思维过程。

思维导图对记忆和学习的作用(1)只记忆相关的词,可以节省时间50%到95%。(2)只读相关的词,可以节省时间90%多。(3)复习思维导图笔记,可以节省时间90%多。(4)不必在不需要的词汇中寻找关键词,可省时间90%。(5)集中精力于真正的问题(6)重要的关键词更为显眼(7)关键词并列在时空之中,可灵活组合,改善创造力和记忆力。(8)易于在关键词之间产生清晰合适的联想(9)不断有新发现和新关系的边缘(10)大脑不断地利用其皮层技巧,起来越清醒,越来越愿意接受新事物。

作为助记术的思维导图,为您提供了一个“十拿九稳”的记忆方法,使您的记忆能力成倍增长;同样创造性思维导图也把您简单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向四周无限地发散。书山有路勤奋是路,学海无涯方法是舟,思维导图将是您一生受益的优秀学习方法!

4.训练学生记忆能力的方法

记忆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古今中外,很多名人学者都很注意用各种方法来锻炼自己的记忆力。比如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我每天做两种操,一是早操,一是记忆力操,每天早上背书和外语单词,以检查和培养自己的记忆力”。

托尔斯泰的“记忆力操”实际上就是反复“复现”。只要你有计划地“复现”,你的记忆力一定会不断增强。下面几种训练记忆力的方法很有效,你不妨平时参照一下。

积极暗示法

许多人常常感叹“我记性不好”,韶华渐逝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的记忆力缺乏足够的信心。面对一连串的外语单词或一大堆材料,有些人想:这么多,我能记住吗?其实,这就给自己的记忆设了障碍。应该给自己打气:“我一定能记住。”这是积极的心理暗示。想想你小时候就能熟背唐诗的情形;想想你以往考试前精心复习,取得了前几名。

记者的一位好友董小姐近来常常苦恼于自己记性差,总忘事。可是她大学同学说:“差什么差,读大学时考古代文学我提前半个月复习,你只提前两天突击,就考了90多分,比我还高呢。”董小姐笑了:“对呀,我记忆力挺好啊,得好好开发开发。”

限时强记法

在规定的时间里记忆数字、人名、单词等,可以锻炼强记的能力。比如,在地铁候车时,你规定自己在车来之前记住广告牌上的几个电话和地址,而且,尽量用你的右脑来记忆。第二天,看看你是否全记住了。

别以为这样很无聊,这可是充分调动你的左右脑,防止大脑老化,提高记忆力,而且一分钱不用花。这种方法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当然,你也可以随身带几张客户名片,用上下班时间来记上面的地址和电话。

精细回忆法

我们平时接触了很多人和事物,记了很多,但因为很少回忆,所以很多记住的东西又模糊或淡忘了。常回忆,并尽可能精细,是锻炼记忆的好方法。

近期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节目中,要求攻擂者和守擂者在短时间内观察一名模特,然后比赛看谁记住的内容多,这个内容就非常精细,比如模特服装的颜色,穿了几件T恤,佩戴了什么饰品,饰品各戴在什么位置,鞋上有什么装饰等……两名赛者的记忆力令人惊叹。

其实,我们平时就可以这样锻炼自己的记忆力。见了一个人,回忆一下她衣服的款式、颜色,发型和头发的颜色,手袋的款式、面料等;也可以回忆一下你最近看过的电影,里面有什么人物?发生了什么事?结局怎样?仔细回忆每一个镜头,越精细越好。

其他方法(1)注意力集中

记忆时只有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容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2)兴趣浓厚

如果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3)理解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得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4)过度学习

即对学习材料在记住的基础上,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5)及时复习

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6)经常回忆

学习时,不断进行尝试回忆,可使记忆中的错误得以纠正,遗漏得以弥补,使学习内容中的重难点记得更牢。闲暇时经常回忆过去识记的对象,也能避免遗忘。(7)视听结合

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这比单一默读的效果好得多。(8)多种手段

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来缩短记忆过程。或者采取编提纲、记笔记、做卡片等方法来增强记忆力。(9)最佳时间

一般来说,上午9~11时,下午3~4时,晚上7~10时为最佳记忆时间。利用上述时间来记忆重难点和学习材料,效果要好得多。(10)科学用脑

在保证营养,积极休息,进行体育锻炼等保养大脑的基础上科学用脑。只有防止过度疲劳,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才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这是提高记忆力的关键。

5.提高学生记忆能力的方法

记忆,是获取知识的必要手段和重要手段。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的最大障碍莫过于记忆力差。怎样克服记忆力差的困难,提高识记和学习的效果,是每一个学生都盼望解决的问题。的确,学生成天学习大量没有亲身实践过的理论知识,没有一定的记忆力是不行的。

记忆力强的学生,能够迅速地、准确地、持久地掌握学习过的知识和技能,也能比较好理解、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求知的时候,掌握一定的记忆规律和记忆方法,培养科学的记忆习惯,发展自己的理解力、记忆力是非常必要的。提高记忆力,有规律可循吗?有科学的方法可借鉴吗?答案是肯定的。

提高记忆力的方法,中外学者都归纳出了若干种。但哪种方法适合于自己,还得靠自己在学习实践中摸索和总结。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正确采用不同的记忆方法,是保证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和学习质量的前提。现在,我介绍如下一些记忆方法,供广大学生参考,以期帮助提高记忆力。(1)抓重点记忆法

要立足于全面、系统地学习知识,要突出重点,抓“牛鼻子”,起到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2)机械记忆法

学习英语单词、外文字母、元素符号等,用这种方法就比较奏效。机械记忆法,就是采用单纯的反复记忆来达到巩固和掌握学习内容的目的。(3)“体操式”记忆法

马克思有超常的记忆力,但其超常的记忆力也不是天生的,这与他坚持强记的习惯分不开。他从少年时代起,坚持用自己不太熟悉的外语去背诵诗歌,天长日久,他的记忆力越来越强,列夫·托尔斯泰称这种方法“是记忆力的体操”。(4)理解记忆法

俗话说,如要记得,先要懂得。在看书或听课时,理论联系实际,把科学概念或定理等通过联想来帮助理解,这样就容易巩固、记住新知识。有人曾做过试验,一篇百字文,理解之后大概用15~20分钟就可以把它记住了,如若不是这样,则要花费近1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5)覆盖关键部分记忆法

先用纸盖住你认为难以记住的内容,暂时不让自己看见,然后再读余下内容,想象被覆盖部分的内容,实在想不出来,才移开盖纸,如此反复几次,就可以记住了。(6)归类记忆法

为了系统地、牢固地掌握科学的知识,可以把繁多的内容按意义不同、性质不同、用途不同、结构不同、形式不同等进行分类。分类以后,内容就显得简单明了,就减轻了记忆的负担,缩短了记忆的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7)交谈记忆法

和同学在一起散步或闲聊时,可以就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作为交谈的话题,你一言,我一语,或许就能把疑难问题解决了。这种活动,不但能鼓励大家主动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通过交谈,会使自己尚未扎根的记忆和没有自信的记忆,变成确定实在的记忆,牢牢地印在脑海里。(8)重复记忆法

重复是学习之母,重复是同遗忘作斗争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遗忘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因此要及时复习。艾宾浩斯还告诉我们,学习、记忆的程度应达到150%,将会使记忆得到强化,这种“过度学习”的方法,可以使学习过的内容经久不忘。重复不仅有修补、巩固记忆的作用,还有加深理解的作用。(9)对比记忆法

它的特点是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和巩固旧知识。即学习新知识时,对照联系旧知识,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记忆。在反复对照比较过程中,就加深了对旧知识的记忆,对新知识的理解,而理解之后就容易记忆了。(10)列表记忆法

这种方法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就是把有关材料分类集中起来,列入表中适当的位置上。往往是一张表整理出来了,条理也清楚了,内容也记住了。列表的类型比较多,常用的有一览表、系统表、关系表、比较表等。(11)概括记忆法

为了便于记忆,我们要把所学的东西加以归纳、概括,找出它的重点和主要内容。这种记忆法,还能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12)“五到”记忆法

在记忆时,要做到眼、耳、口、手、脑配合使用,比使用单一人体器官效率高得多。这其中的“手”,就是要求多动笔,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尖”,手脑并用,学思结合,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这比单纯地口读目记效果要好得多。

以上介绍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提高记忆力的方法,当然还可以罗列出许多方法来,但既无全部罗列的必要,又无全部罗列的可能。关键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才可以摸索和总结出一套或几套适合自己的科学的记忆方法,有效地提高记忆力。

6.生活中提高记忆能力的技巧

一般人发现自己容易忘东忘西、反应变慢时,先是沮丧,接着怀疑将来老了是否会得到失智症。事实上,大脑皮质厚度的确会随着年纪增长逐渐下降,高明科技也无法逆转神经老化死亡的自然时钟。

但只要常常用脑,就可以让大脑不要老得那么快,而且愈用愈灵光,人在年轻时大脑皮质厚度差不多,聪明才智没有特别差异,但年纪愈大、厚度差距会愈大。

也就是说,一个82岁常用脑的人,大脑活化程度可以跟60岁的人一样。原理在于,母体中的小胎儿大脑神经细胞以每分钟25万个的速度成长,出生时已具备有10的12个次方之神经细胞,出生后大脑神经不断进行修剪动作,只要获得适当刺激,大脑神经细胞即可持续活化,神经元间的分叉连结会愈来愈多,但演化机制会使得大脑主动修剪掉那些很少用或根本不用的部分。

加州大学洛城分校记忆门诊与老化中心主任斯默尔在所着《让大脑变年轻》中说,预防大脑加速老化,总比想办法修补受损脑细胞容易,对抗大脑老化永远不嫌迟也不会太早。

与其迷信神奇的聪明药、或花大把银子去上大脑补习班,不如试试以下十种在生活中可以简单实践的大脑体操,培养健康生活模式,在新的一年让你的大脑更灵光。(1)玩出创造力

即使是初学者,面对需要动脑思考、判断、布局的游戏(如桥牌、西洋棋、象棋),每一步也能想出十种以上的玩法。纽约市爱因斯坦医学院一项21年的研究发现,每星期至少玩一次游戏(如西洋棋、桥牌等)的老年人,比不玩游戏的老年人减少50%罹患失智症的机会。(2)培养急速反应能力

任天堂等电动玩具、小钢珠能训练快速反应能力,并且在快速集中注意力后得到相对放松。乔治华盛顿大学神经学教授瑞司塔克建议工作空档时玩丢纸团游戏:背对垃圾桶约六呎处,手拿纸团快速转身将纸团丢进垃圾桶。(3)生活里创造新经验

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会扼杀脑力,杜克大学脑神经生物学家凯兹在《让你大脑new一下》中鼓励人们破除生活惯例,创造新经验。例如挑选全新的路线上班上学,搜寻新路上有什么声音、哪种味道、哪种风景;每天到不同的餐馆吃饭,尝新滋味,让感官经验多元。(4)体验自助旅行的乐趣

旅行的意义在于开拓视野、感受新环境的刺激,所以出国旅行应避免参加大型旅行团或通华语的市区导览团,尽量选择自由行或自助旅行,最好能租车或搭乘大众交通工具。到当地的市集逛逛,多花一点时间在调味料或香草区,闻闻看你未曾接触的味道,和当地人聊天,使大脑保持能随时面对新问题的最佳状态。意想不到的挑战将使大脑神经细胞有机会发展新连结。(5)用音乐放松心情

据说听莫扎特的音乐可以改善空间感、促进大脑逻辑发展,然而领有美国音乐治疗协会AMTA证照的专业音疗师徐绮苹说,所谓“莫扎特效应”是媒体断章取义和市场炒作的结果,当初主持莫扎特效应研究的学者后来表示,该项研究样本过少、研究时间太短,不能证明莫扎特音乐对于大脑发展有长期助益。

徐绮苹认为,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是主观的,目前音乐治疗领域并没有直接给予处方签,音乐对一般人的主要作用在于疏解压力、放松心情,每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对于特殊族群如自闭儿、唐氏症则有更进一步改善肢体动作、语言能力或过动的成效。(6)食物维持大脑健康

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脑细胞保持柔软有弹性、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以及中风的风险,例如酪梨、油菜籽油、亚麻仁油、橄榄油、绿色叶菜类、鲑鱼、鲔鱼、鳟鱼等。

而蔬果中所含的天然抗氧化剂能保护脑细胞不受自由基侵害并增强记忆力,例如梅子、葡萄干、蓝莓、草莓、蔓越莓、菠菜、李子、青花菜、柳橙等。(7)阅读是全脑活动

洪兰说,阅读时带动视觉皮质,手要翻书眼睛要动,书本上的字转成音、音储存到前脑变成意,阅读提升智能,每读一个字就会激发相关的字,因此也可以提升创造力和想象力。(8)激活全感官经验

观察小婴儿认识新事物的步骤,一定是动手摸、看看它,然后闻一闻、咬咬看。专家建议,激活多种感官做同一件事,加入平常少用的感官如嗅觉、触觉,避开大脑预期的模式,能建立新的神经连结地图。

例如回家时闭起眼睛找电灯开关,回忆脱鞋放哪、桌椅在哪、房间的方位。洪兰带儿子去买菜时,先教他念购买清单,训练阅读语言能力;和他一起比价,训练计算数学功力;再教他辨识商品摆设的空间方位能力。(9)运动让大脑年轻

运动会刺激天然抗忧郁荷尔蒙脑内啡的释放,减轻压力;而打球或做家事等制式工作能压抑掌管情绪的杏仁核无故发射,不让坏情绪来捣蛋。有氧运动则会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把氧气带上脑袋。伊利诺大学脑神经科学家建议,每天15分钟的快走就能保持良好体能状态,并减缓脑神经细胞流失速度。(10)留白思考

头脑体操不是让大脑累到不行。史丹福大学研究发现实验室动物长期暴露在压力荷尔蒙下,会使海马回记忆学习中枢有萎缩现象。

麻州的威廉斯学院心理学教授索罗门说,压力将使你无法集中注意力,大脑记忆能力也降低。工作再忙每天都记得留白半小时到一小时时间,整理思绪,静坐、冥想都是减压的好方法,外加多补充营养,多背书背诗词。

7.培养学生歌唱记忆能力的技巧

记忆作为一种基本心理过程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有着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歌唱者的一切活动从简单的认识、动作到复杂的学习、歌唱,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行。因此,歌唱记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声乐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记忆在人类生活中占有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虽然是从感觉、知觉开始的,没有感觉与知觉就不可能获得知识与经验。但是,只有感觉、知觉而没有记忆也不能获得知识与经验。

人的一切经验、思想、知识和技能,都是依靠记忆在头脑中保留的结果。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说过:“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记忆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基本条件。”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

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从“记”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重现和再认四个基本环节。凡是过去经历过或学习过的任何经验,都能被人的大脑所保存,一旦在生活或工作中需要这种经验时,就能及时地呈现出来。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譬如,语文学习要记住语言文字等符号,才能发挥语言文字的作用;数学学习,要记住原理与公式,才能运用无误;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往往依靠记忆广泛地从民间音乐和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这就说明,在学习中既要感知所学的内容,理解其实质,还要在头脑中加以保持,即记忆。所以说,记忆在人类学习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记忆在歌唱学习和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歌唱方法的建立依赖这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声乐学习中,每个环节、每个技能、每个技巧、每个动作、每句歌词都需要记忆。有了音乐记忆,歌唱者就能在以往反映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反映。

有人曾问歌王卡鲁索:“一位出色的歌唱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他说:“宽阔的胸膛,大的嘴巴,90分的记忆,十分的才智,长期勤学苦练。”

由此可见,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只有有了记忆才能不断地增长知识、积累经验,牢固地掌握技能、技巧和理论,否则就成了“熊瞎子掰包米,掰一穗扔一穗”。如果没有音乐记忆,歌者每次都要重新去认识那些已经学习过的东西,那么,声乐的基本功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永远都是“新生儿”。

音乐记忆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总是停留在“第一堂课”的感觉,一切都是生疏的,上一堂课讲的、做的、练习的全都忘光了。对于歌唱的技能技巧或作品中多次出错的地方,老师虽多次指出,但学生仍会反复出现错误的现象。

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比喻说:“这种情况活像个没有把货车捆扎结实的马车夫,他只顾往前赶路,也不回头看,赶回家时,只剩一辆空车,还对家人夸口说,我是走了很长的路程。”这种马车夫式的学生在实际中比比皆是,至少在某一阶段是非常多的。这种学生记忆力差,势必影响声乐的学习。

声音技能、技巧训练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记忆的过程。由于记忆,我们不断地保存、积累歌唱的方法,同时在其他心理活动的共同作用下才能提高自身的歌唱水平。

演唱者在演唱实践和学习过程中,感知过的发声技能技巧、思考过的歌曲思想内容、联系过的表演动作、体验过的情感,等等。在演唱或上完课后,并不能消失得无影无踪,仍会在大脑皮层下留下某首歌曲演唱兴奋过程的痕迹,或课堂上发生的动作和感觉的印象。

当客观事物以一定的关系彼此联系地作用于人脑时,在大脑皮层上就会形成各种暂时的神经联系。暂时神经联系形成后,还需要加以强化,才能巩固。

神经联系的形成必须强化,就是一定要依赖反复的练习、反复的强化,才能巩固暂时神经联系,识记的东西才能得以保持。教师每节声乐课给学生留作业,就是使学生记住和掌握课上所学的知识。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就是要将知识进行强化记忆的道理。

歌唱记忆能力的培养

歌唱记忆是由“识记—保持—重现—再认”四个互相联系的基本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有自己的规律。每个声乐学习者都希望在学习歌唱技能的过程中,记得多,忘得少。歌唱者更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能够永远记住歌唱的状态和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地理解记忆的规律,要深入了解歌唱训练中记忆的特点并通过正确的识记、保持、重现或再认进行声乐学习。声乐学习者只有掌握记忆的规律和正确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加强自己的歌唱记忆能力,从而更加迅速地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1)加强歌唱的识记能力

对歌唱与发声的识记是整个记忆过程的开端。初学声乐的学生要提高记忆效果必须首先进行良好的识记。

声乐学生不仅要反映出当前发声训练的刺激,还要把呼吸、咬字、共鸣位置等刺激映像保存下来,与后来的映像连接成比较系统的技术。为了能把进行演唱活动的技能技巧保持在头脑中,必须努力地、多次地去磨练,并把它们牢牢记住。

从识记的规律及其过程来看,声乐学习者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认真识记事物的规律,排除可能对歌唱识记形成干扰的因素,提高歌唱识记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培养有意识记,注意在歌唱者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多次反复、体会、比较、鉴别,逐步确立稳固准确的记忆表象和记忆印象。歌唱者要积极加强对学习、训练内容的理解,深入了解识记材料的确切意义,避免机械识记,培养有意识记的良好习惯,提高训练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来养成正确的记忆习惯。

有意识记不是建立在“小聪明”之上,而是建立在勤奋的基础之上,是通过良好的意志品质而实现的。例如,呼吸的技巧练习,学习者必须通过坚强的意志,像舞蹈演员一样每天都要进行一定时间的练习,哪怕是睡前或起床前练上十分钟,也会对识记有很大的帮助。(2)加强歌唱的保持能力

保持是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把通过识记所获的知识、经验保留在大脑中的过程。没有保持就无所谓记忆。

要想保持识记的事物,就要与遗忘作斗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获得巩固的知识,克服遗忘的基本方法就是让他们在识记后马上进行巩固练习。

贝多芬曾告诫他的学生:“一日停止了练习,便损失了一周的功夫;一星期停止练习,便损失了一个月的功夫;一个月停止练习,便损失了一年的功夫,最后便坠于不可救药的地步。”可见为了保持巩固的识记,刚刚学过的东西要及时练习,否则遗忘在识记后很快就开始。(3)加强歌唱的再认重现能力

就歌唱活动本身而言,重现更重于再认。对演唱或发声方法的再认速度和确定程度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对原来的演唱或发声识记的巩固程度;二是曾经的演唱或发声与当前的演唱或发声类似的程度,以及演唱或发声出现条件的类似程度。

再认的事实越相似,事物越多,时距越长,错认现象就越严重。歌唱者要在一个相对短暂的时间内,将自己长期训练中所积累起来的点滴经验全部以艺术表现的形式准确重现,从歌曲的词、曲、音高、节奏,到各种发声方法、形体动作、音色控制、情感情绪变化等等,从而完成声乐艺术的二度创作。

歌唱记忆的重现取决于识记和保持的好坏。整个重现过程要遵循重现的规律,同时还应该运用多种方法来帮助歌唱者有效、准确地再现。歌唱者经过长期的训练,所有发声腔体的运动都处于一个自动化的过程,歌唱技能已经形成了动力定型,那么在歌唱过程中的技能再现就会显得非常简单自如。

在培养学生音乐记忆能力的过程中,声乐教师首先要对自己学生的记忆特点有初步的了解,在遵循记忆规律的同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要加深学生对声乐学习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帮助他们分析和了解自己的音乐记忆品质方面的优缺点的同时,使他们克服学习中漫不经心的毛病。

笔者在教学中所教授的对象,大部分是没有声乐基础或为考大学而短期“声乐速成”的学生,他们大都对声乐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正确的方法和正确的声音概念,课后练习也不认真。多数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不练习或是不知道怎么练。

笔者发现如果人为地强化他们的歌唱记忆意识,会对他们的声乐学习起到一定的作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听老师范唱和自己唱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认真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具体教授学生发声方法时,教师会把自己亲身体验告诉他们,让他们充分地理解歌唱器官的运动,懂得歌唱的发声原理,引导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同时,还要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歌唱的感觉,让学生在歌唱时把歌唱器官的运动形象地记忆起来;在他们发声前,就强调他们注意对自己的发声进行听觉记忆和运动觉记忆,记住自己刚才所发的声音及歌唱器官的运动情况。在告知他们对错并加以改正之后,与老师的声音和自己之前所发的声音作比较,然后继续改正。

这样周而复始地练习,学生对声音有了明确的概念,学生的发声技能也会逐步得到巩固和提高。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一部分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并且对声乐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他们唱不出很漂亮的声音,但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听觉记忆训练后在大脑中建立了正确的声音概念,会听辨声音好坏,并且能够分析发出不好声音的原因。

记忆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有着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歌唱者的一切活动从简单的动作模仿到歌唱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行。因此,歌唱记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声乐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希望教师和学生重视“记忆”的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声乐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8.小学生记忆能力的特点

记忆的概念(1)记忆

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人们过去见过的、听过的、嗅过的、尝过的、触摸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对象及动作等,都可以在头脑里留下痕迹,以后还会再现或回忆出来,这都是记忆现象。从信息论的观点出发,记忆就是对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是人们进行心理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人们心理发展的基本条件。记忆在智力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智力活动的基础。人的智力结构中的诸因素都离不开记忆,没有记忆,无论是观察、想象、思维或注意都无法进行,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小学生记忆力的辅导,以提高小学生的智力水平。(2)记忆广度

是指儿童在单位时间内所记住材料的最大数量。儿童的记忆广度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扩大。研究表明,学前儿童和小学儿童同时识记15个单词,学前儿童平均只能识记3个到5个,而小学儿童平均能识记6个到8个。小学高年级儿童所能记忆的材料的数量增加较快。(3)记忆保持时间

是指从识记材料开始到能对材料回忆之间的间隔时间。1984年,洪德厚对儿童记忆发展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记忆保持时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延长,记忆保持时间在8岁、10岁、12岁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例如,儿童是否对材料感兴趣,对记忆对象的感知是否清晰,记忆对象能否引起儿童的情绪体验,以及对识记材料是否理解等。一般而言,凡是儿童感受兴趣,引起儿童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儿童易于理解的事物记忆保持时间较长一些。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因素。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小学生的无意识记是指没有明确目的,且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指有预定目的,并付出意志努力的识记。

小学生的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效果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有意识记的增长速度更为明显。一般来说,小学生入学时,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随着年级的增长,有意识记效果赶上无意识记效果,最后有意识记的效果超过无意识记的效果,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2)意义识记在逐步发展

从记忆方法上说,小学生意义识记正在逐步发展乃至占主导地位。一般来说,学前儿童和低年级小学生主要采取机械识记的方法,中高年级小学生比较多地采用意义识记的方法。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抽象逻辑思维欠缺,对学习材料不易理解,也不会进行信息加工,因而在学习功课时较多地运用机械识记。到了中高年级,由于他们知识经验日益丰富,抽象逻辑思维不断发展,在学习活动中运用意义识记的比例逐渐增大。(3)抽象记忆迅速发展

从识记的内容上说,小学生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对词的抽象记忆也在迅速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在头脑中和第一信号系统相联系的事物的具体形象容易记住。

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掌握的语词量不断增加,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逐渐占优势,所学课本的内容大多是些抽象的词、数字或符号,所以他们的抽象记忆也渐渐地占主导地位。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记忆抽象的材料时,主要还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基础,即形象记忆仍起着重要作用。(4)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发展

当客观刺激停止使用后,感觉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瞬时记忆或感觉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瞬时记忆的储存时间大约为0.25秒到2秒。如果这些感觉信息进一步受注意,则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约为5秒到2分钟。

一般认为,成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深度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储存时间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生不忘,容量没有限度。由此可见,这三种记忆在保持时间和记忆容量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差异。(5)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再认和回忆等方面。

①再认。当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次呈现时仍能被认识,即称为再认。测查小学生再认能力的一般模式是:先给被试呈现一组更多的刺激物,要求被试辨认哪些是曾经看过的刺激物,哪些是新的刺激物。

应用这种方法,德克斯等曾给小学一年级、三年级、六年级的学生出示一大堆玩具,然后拿走一部分玩具,又加入一部分玩具,要求被试说出这堆玩具有什么变化。结果发现,再认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同时,他们具体研究了小学在特定情景下再认能力的年龄差异。他们给小学1年级、3年级、5年级的儿童出示一些画有多种家具的照片,每个年级的被试分为两组。

第一组被试看到的家具照片的摆放与真实生活情景相似,第二组被试看到的家具照片的摆放是随机的,与真实生活情景有差别,结果发现,第二组被试的再认成绩则随年龄的增长,再认能力增强。

这说明年长儿童比年幼儿童更善于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指导当前的记忆活动。霍克等人(1978)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②回忆。回忆是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再次重现并加以确认的过程。由于回忆不存在原有刺激物的提示作用,因此,回忆比再认更为困难。

回忆分为两类,一类是线索回忆,指回忆有某种较为具体的外在线索的帮助;另一类是自由回忆,指回忆的线索较为笼统或抽象。一般来说,小学生回忆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对外在线索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小。

9.小学生记忆的元认知特点

小学生元认知知识的内容(1)有关自我的知识

关于记忆的自我的知识是指主体对自我记忆的认识与了解。这种知识随年龄而变化,弗拉维尔的实验是要求被试预言自己能够回忆出研究任务所给出的图画的数量,然后测出被试实际上的记忆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关于记忆的自我知识是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的,幼儿的估计远高于真实结果,学龄初期儿童对自己记忆的预言逐渐接近实际,四年级之后的认识基本上达到了成人水平。(2)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

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是指个体对记忆材料的难度和不同记忆反应难度差异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已经认识到记忆材料的熟悉性和数量是影响记忆的因素。

但是,他们的认识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小学中年级儿童大致9岁以后,就能够进一步认识到记忆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记忆的效果。

关于再认和回忆两种记忆反应的难易程度的认识也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有一半以上幼儿认为再认和回忆难易程度一样,小学一年级儿童就有一半以上认识到再认比回忆容易,且能证明其答案的合理性。(3)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

小学儿童逐渐掌握了一些改善记忆的方法。有的研究表明,二年级儿童已经认识到复述和分类都是记忆的有效策略,五六年级儿童已经能够经常主动地运用分类策略进行记忆。(4)记忆监控

记忆监控是指主体在记忆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记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自觉地对其进行积极地监视、控制和调节。研究表明,小学一年级学生还缺乏对自己的记忆活动进行有效监控的能力,小学三年级儿童的记忆监控能力已有明显提高,甚至在有的方面已经接近大学生的水平。

思维发展的特点

童年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童年期的思维获得飞跃发展,其基本特征在于: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这种过渡要经历一个演变过程,从而构成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1)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经过童年期就进入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导的阶段,这种转变是思维发展过程的质的变化。(2)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童年期的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思维具体形象性的束缚,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或三年级以下,他们的逻辑推理需要依靠具体形象的支持,甚至要借助直观来理解抽象概念。(3)10岁左右是思维转折期

在整个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也存在着具有关键性的转折年龄。一般认为,这个转折年龄在10岁左右,即小学四年级,也有研究指出这个重要阶段的出现具有伸缩性。根据教学条件,可以提前到三年级或者延缓到五年级。

思维形式的发展特点

思维形式是指思维的逻辑形式,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思维形式的发展是为了揭示思维发展的规律性。这里,主要谈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和推理能力的发展。(1)概括能力的发展

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从对事物的外部感性特征的概括,逐渐转为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可以按如下三个阶段划分。

①直观形象水平。直观形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小学低年级儿童,7~8岁儿童的概括能力主要处于这一水平。

②形象抽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特征或属性既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

就其发展趋势而言,直观形象特征的成分逐渐减少,内在本质特征的成分渐次增多。小学中年级,8~10岁儿童的概括能力主要处于这一概括水平,这一水平是从形象水平向抽象水平的过渡形态。

③初步本质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特征或属性是以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为主,初步地接近科学概括。

概括水平是儿童掌握概念的直接前提,儿童掌握概念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他们概括水平的高低。随着概括水平的提高,童年期儿童掌握的概念及概念的性质逐渐从事物的直观属性中解脱出来,开始以事物的本质属性为基础,形成正确的概念(2)推理能力的发展

推理是由一个判断或几个判断推出另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是间接认识的必要手段,大致可以分为:

①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已有的研究将童年期儿童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分为三种水平:第一,小学低年级的水平是运用简单概念对直接感知的事实进行简单的演绎推理;第二,小学中年级的水平是除了能用概念对直接感知的事实进行推理之外,还能对用言语表述的事实进行演绎推理;第三,小学高年级的水平是能自觉地运用演绎推理解决抽象问题。

②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利用概括词语的方法对小学二至五年级儿童进行归纳概括能力的研究,小学儿童归纳推理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材料中包含的因素越多,归纳的难度越大,需要归纳概括的意义单位达到3个时,二年级有约50%的儿童能正确完成,三四年级正确完成的人数比率约为60%,五年级这一比率达到80%;在发展的速度方面,三四年级归纳能力发展缓慢,四五年级是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小学生记忆的元认知意义(1)学生主体性意识增强

①学生的元认知技能水平普遍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显得主动,思维活跃,提问质疑的积极性较高并显示出一定的深刻性,往往使得教师都难以给予合理的解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思路有条理,较清晰;善于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并进行适当的调控。

②学生的学科成绩普遍较高,学生元认知技能水平的发展必定促进其学习成绩的提高。

③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主体性与主动性的发展,而认知过程的主体性与主动性一旦形成和发展,必然会突破认知领域而迁移到其他领域。目前,“爱学、乐学、会学”已成为班级的特色,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绩。(2)教师的能力明显增强

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能力、教学各环节的调控能力、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能力、总结和完善个人教学经验的能力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并进而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3)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得到提高

特别是通过提高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针,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逐年提高,也促进了学校办学综合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10.提高小学生记忆能力的方法

记忆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记忆是可以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的。在团体心理辅导中,通过渐进式情境的创设,对学生进行视觉、听觉及多种感官的整合训练使其掌握记忆的方法,并在学科教学中运用记忆策略,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可行而有效的。

问题的提出

儿童时期是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由于环境的变化,由于活动重心由游戏向学习的转移,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进而表现出行为偏差。这种行为偏差不能简单地以道德标准来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

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刚入学的儿童在心理上还带有幼儿的特点,心理活动以冲动性和不稳定性为主要特征,其内在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外在的学习环境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认知策略,使其尽快适应学习生活是需要研究与探讨的重要课题。

记忆是人脑积累知识经验的一种功能,有“心灵的仓库”之美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等百科全书派,曾制订了一幅“人类知识体系图表”,把人类知识分为记忆、理性和想象三类,在理性部分的逻辑学中还明确写上“记忆术”的条目。

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开创了对记忆的实验研究,并发现了保持和遗忘的规律。此后人们对记忆的研究多受艾宾浩斯的影响,除对记忆广度的研究外,均属长时记忆研究。

20世纪50年代末期,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心理学家运用新颖而巧妙的方法探求记忆在头脑中的进行过程,提出了许多有创造性的假设和理论。当前对记忆的研究已远远超出传统的实验心理学的范围,形成多学科联合攻关的领域。

学习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新知识离不开记忆,智力活动离不开记忆,提高学习效率也离不开记忆。

由此可见,记忆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记忆对学习如此重要,是否能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呢?

学习策略是近二三十年开辟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使人们认识到学校教育不能只关心学生是否获得了预期的知识经验,还必须关心学生学习策略和技巧并适时地加以运用,才能使其提高学习效率,才能使其在离开学校时成为独立的学习者而终生受益。

学习策略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从学习活动的心理过程看,学习策略可以分为注意策略、记忆策略、思维策略、情感策略等;从学习活动的任务性质来看,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识记策略、阅读理解策略、问题求解策略等。

总之,学习策略名目繁多,但概括起来是人质策略、元认知策略和学习技巧。所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与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研究证明,个体的记忆策略是不断发展的,弗拉威尔及其同事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说:个体记忆策略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没有策略。二是不能主动应用策略,但经过诱导,能够应用策略。三是能够主动、自觉地采用策略。

一般来讲,6岁以前的儿童基本上不会自发地使用策略来帮助记忆,8岁左右的儿童处于过渡期,10岁以上的儿童基本上能自发地运用一定的策略来帮助记忆。

记忆,无论是作为学习的习惯还是学习策略,与其他能力一样,都是在发展中教育、在教育中发展的,通过训练可以缩短“会学”的进程。那么学校应该如何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呢?心理学家对此看法很不一致。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策略可以脱离教学内容而单独训练,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学习策略应该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才能产生最佳学习效果,这种观点目前越来越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概念的界定

记忆策略是认知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经过主观努力,在一定的目标指导下,用以提高记忆成绩所采取的各种措施。记忆作为学习策略特指对课堂教学内容回忆保持和再认的能力。记忆策略训练从个性心理特征的角度,指认知策略与识记方法的训练,从行为特征的角度,指记忆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记忆力培养(1)丰富学生的生活环境

有生活经历才有记忆,有的年龄很小的孩子,由于“见多识广”能记住和讲出很多见闻。(2)学生明确识记任务(3)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4)增强孩子记忆的信心(5)指导孩子记忆的方法

记忆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教会小学生一些常用的记忆方法来发展他们的记忆力。常用的记忆方法主要有直观形象记忆法、歌诀记忆法、特征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归类记忆法、重点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推导记忆法、图表记忆法等。具体介绍以下几种:

①倒数数字。教师念一组数字,学生按相反的顺序背诵出来,比如,教师念5879,同学们说9785。

②穿插挑选。教师依次念下列每组数字和汉字,每隔一秒钟念一个。每念完一组,要求学生只能按数字顺序回忆出来,而不能回忆汉字。例如,教师念“家-4-水-3-风”,学生念“4-3”。

③进行谐音记忆法训练。谐音法可把枯燥乏味的数字(变为有意义的语言。比如,“π”(3.1415926535897……)编成故事:“山巅一寺一壶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

④奇特联想记忆法。奇特联想记忆法可以把生活中容易遗忘的事物联系起来,便于记住。比如,气球、天空、导弹、苹果、小狗、闪电、街道、柳树八个词,可以用此方法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我被气球吊上天空,骑在一颗飞来的导弹上,导弹射出了一个苹果掉在小狗的头上,小狗受惊后像一道闪电似地奔跑,窜过街道,撞在柳树上,死了。这样把八个毫不相干的词就记住了。

⑤口诀记忆法。例如,我们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字也可以编成口诀,帮助分辨:“已、己、巳”几个字容易混淆,可以编成这样的口诀:“张口‘已’,闭口‘巳’,半张不张是个‘已’”。

⑥直观形象记忆法。例如,“明”字,教师说:“太阳和月亮放在一起多么明亮呀!”

⑦重复印象。为使要记住的事物在孩子头脑里形成深刻、清晰的印象,让他一遍又一遍反复地听或诵读,这是一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比如,反复听同一个故事,多次到一个游乐场所游戏,在活动过程中加以必要的引导,如让他跟讲故事,让他指路、背着说出游乐器械的特点等,可以强化记忆。

⑧多感官参与。在认识事物时,让学生尽可能动用多个感官共同参与,可以使他的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更全面、更清晰,有助于记忆内容准确、保持时间延长。比如背唐诗,让他能边听边说、边看着图、还能用手指一指。

⑨应用巩固。获得任何知识技能后,如果没有练习的机会,都会被逐渐忘掉。让学生记忆知识、经验,一定要给他机会,鼓励他应用到生活活动中,以求“熟能生巧”;结果孩子会加深有关知识经验的印象和理解,提高记忆的准确度,延长记忆时间,需要时能迅速轻松地提取,提高记忆效果。(6)让学生掌握记忆规律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一般来说,刚学过的东西要多复习,以后的次数可逐渐减少,间隔时间可逐渐拉长。(7)帮助学生找出最佳的记忆时间

每个人的最佳记忆时间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早晨和晚上睡觉之前是记忆效果比较好的时间。帮助学生找出最佳的记忆时间,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

11.小学生记忆元认知的培养方法

元认知的指导原则

由于元认知学习在每个人的工作过程中不尽相同,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执行步骤和特点。所以在涉及到对学生进行这种学习方法的指导时,我们应该明确反省自控学习法是一个多源头、多层次的方法体系,其具体的指导工作也是一个工程体系。这里根据小学生学习特点择要作部分介绍说明。(1)建立学习常规指导

学习常规乍看起来与反省自控学习全无关系,然而依据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从无到有、从模糊到逐渐清晰、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特性,小学生的反省自控学习首先是建立在学习常规的基础之上的。

小学生在建立“自我”概念之前,常常以“他我”作为中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常规亦是小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他我”,以学习常规作为学习者的自我评价的标尺,以促使学生逐渐内化并纳入自我意识范畴。

小学生的学习常规体系是一个十分细琐的学习起点目标体系。它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要求。从时间维度看,有要求学生定时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安排作息和学习,比如可以要求学生按时起床,按时睡眠,临睡前要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检查总结一天的学习,上学前再检查一遍学习用品等。

从任务内容看,有课堂学习常规,如要勤思考、多发言,集中注意不分心等;有作业常规,作业的格式和作业的程序,写字的坐姿和握笔姿势等;有预复习常规,有如何写学习提纲,如何检查自己的作业等。

常规虽具有一定的“钢”性,但教师要善于把这种“钢”化为“柔”,以形成学生自觉的内在要求。其要旨是:

①分解目标要求。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最简单易行的常规开始,每一年段安排一定的目标要求,不求一步到位。

②重点引路,全面推动。由于学生的各个个性特点不同,有些常规对某些学生的作用不是太大,有些学生则受益匪浅。教师要善于发现“重点”,在个别获得较大效益的基础上,以“重点”引路,进行全面推进。

③多强化多检查巩固。一般情况下,常规初始践行的阶段比较好,可是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到是一种繁文缛节而不胜其负担,教师要注意其反复性,经常通过活动抓检查巩固,一抓到底,以让学生形成自动化习惯。

④常规艺术化教育。可以把小学生的学习常规编成歌诀,编成小品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增强其艺术感染力,并便于学生记忆执行。(2)学习方法课程指导

学习方法课程简单地说包括学科教材特点的学习方法课程和一般学习策略学习法课程两种。

学科教材特点学习法作为独立的课程体系,它在世界各国各地还在刚刚起步中。这一方面在于各国各地的教材不尽相同。

随着时间的变迁,各国各地的教材还在不断地变更,而学科教材特点的学习方法往往交融在具体的教材中,它既有诸如数学、语言、常识等科目的一般学习方法,又有深入到教材的具体课、章、单元、节,乃至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汇、每一道题目的特殊学习法,它需要教师作极其细致的学习方法指导研究。

另一方面,在这时间差中,我们的学科教育学尚未成熟,又没有一支稳固的学科教育学研究队伍。这些导致学科教材学习法研究的滞后。

至于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它包括注意的策略、记忆术、建立新旧知识联系、建立新知识内部联系、思维的策略、心象法、做笔记、在书上画线做标记加评注等,是促进学习的一切活动,它是一般的学习智慧技能。

在我国有一些学校已开始了这种学习策略的指导尝试,有的作为单列课程与语、数等学科课程并列,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量,把它称之为“学习技能课”或“思维训练课”;有的学校则把它编成学生自我阅读手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训练;还有的则是不定时结合具体学科教材进行学习策略的教学渗透。

进行学习方法课程指导是开展反省自控学习的一个重要步骤和基础。执教者在对学生进行这方面课程指导时,要钻深钻透教材。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力求知其所以然;既要把握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又要善于把理论转化成最简约通俗的言语,使学生很快地把握课程的精髓要义;还要求教师积极搜集近期有关学习方法课程的研究新成果,不断充实完善教材体系,使其走向成熟。(3)“三自”学习指导“三自”学习指导指的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学习指导。

许多心理学家把它划归在认知策略的范畴之中,其实质是学习者依据自身学习特点、水平和风格支配自己的心智技能以完成学习任务的策略技术。它是学生进行反省自控学习的关键和核心部分。

①自我反省。自我反省包括学习者对自我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反检和自我评价,是学习者对自己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学习风格、特点、水平和学习环境适应能力的认识。其活动一般与学习活动过程同步,或者在一定学习活动之后。

自我观察常常是学习者在自我学习活动过程中,着重观察自己的个性状态、心理反应、思维方式、记忆质量等。由于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能力尚未成熟,我们在要求小学生做自我观察时要进行观察记录。

一般说来,观察一次的项目不宜过多,可以由简至繁逐渐提高其要求,如可以让学生试验自己的记忆力,然后确定自己一般要通过几次重复才能达到完全背诵;如观察自己的智力高峰期,可以通过不同时间的学习效果来确定。

自我反检一般是在一定学习活动量之后,这个量不必像反省自控整个活动过程那样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而是指一堂课乃至于一项学习任务,简单到一个问题的解决,是对一定的学习效果进行反审检查。

一种方法是回忆法,指的是学习者通过内隐语言来检查自己在一轮学习活动中的得失成因情况。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在课的间隙中,也可以在其它的休息娱乐活动的间隙中进行,但这易为小学生所疏忽。

另一种方法便是作业反检法,包括学生对自己的课堂作业、回家作业、阶段测验、考试等的自我反审。这种反审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通过这种显性的学习活动效果检查,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

在作业效果反检的过程中,对小学生反检内容一般可以有这样几项:

我的预习工作和学习常规好吗?

上课时我能集中注意听讲吗?

我能跟着老师的要求思考问题吗?

我做作业是否大意粗心?

对学习任务我是否常常是课上懂,课后忘?

作业审题正确吗?

思维方式正确吗?

我的身体状况是否影响了学习?

我的学习环境对我有利吗?

当然这种自我反检还是比较简单,很难对自我学习作出客观评价和判断。一般说来,学生的自我评价应该通过多次作业的自我反检,然后做出自己的对策措施;同时,还可以把个人学习效果检查放到群体学习效果中去比较考虑,这样就能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了。

自我检查评价的另一种方式则是通过一些智能和非智能的科学测试手段来进行。其项目有个性测试、认知风格测试、认知特点测试、学习能力测试等。这类测试常常有一定科学权威的测试中心提供样卷和评价常模,依照一定的严格规程进行。

至于智力分数,一般说来是不被允许告诉给学习者本人的。这是由于智力测试的评价研究未成熟,把智力分数告诉给学生易使学生产生负效应。心理学家发现,人的个性与其行为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相关性,对学习者的学业成绩有一定的影响。

还有,认知风格、认知特点等不仅同个性有关,而且与学生的情感动机特征也有很大的关联。

施良方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学生认知与优化教学》一书中介绍了与学习成绩相关较大的几种认知风格有:一是场依存和场独立;二是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三是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四是冲动型思维与反省型思维;五是内倾与外倾。

从几种认知风格自身来看,其自身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但当学习者了解了自我的认知风格特点后,有利于学习者扬长克短,改善自我特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益。

②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继自我反省之后的反省自控学习技能的中间环节,也是一项重要的步骤。自我反省的目的在于为自我调节找到逻辑依据,而自我控制则必须在自我调节的基础上进行。

当学习者在自我评价获得结论时,便需要找出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调节策略。策略有涉及到人的身心领域的,也有深入到某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乃至具体问题的解决策略上,就某个问题如何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上述的五种认知风格对具体学生而言,其调整方法往往用的是相辅法,即通过增强一极的长处来补益自己这方面的认知缺陷。

比如,某生根据测试定性为内倾的场依存者,在认知策略选择上近乎系列性策略,求异反省思维。其特点是较易接受别人的暗示,倾向于深思慢行,逐个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新颖独特,做事细致工巧。

对于此类学生的自我调节指导,首先应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和关怀,相信他能完成好自己的学习任务;其次则要注意加强他的自我内在动机激发,使他逐渐摆脱外来因素的影响,以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

再次,在设立问题时,既要让学生找到自己思维的逻辑顺序,还要引导他们从宏观的角度看问题的总体,看到问题的前后景象,从而了解问题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此外,则要注意其常规训练,要尽量使他的学习行为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最佳的成绩;还要努力培训他们的个性品质,使其能直面挫折,并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的心境。

除了相辅法外,我们对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的指导更多的是在性格方面的陶冶。对于冲动型的学生应该要求他们学习做些精细而持久的工作,如书法、针线、钓鱼、制作、演奏等,可以锻炼他们的沉着和耐心。

对于反省型思维的学生则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法、大自然陶冶法来扩展他们的心胸,有时甚至要让他们学会冒险、学会放弃一些自己所珍爱的东西;还有的是环境陶冶法,我们可以要求外倾型的学生置于一个安静素雅的环境中生活,家居颜色用天蓝、绿色来布置;而内倾者则应尽量把环境营造得热烈些,以利于改变心境,从而改善思维品质。而气功、瑜伽术、呼吸法也常常被认为是可行的心理操作法。

自我调节是反省自控学习法的核心部分,也是反省自控学习获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③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指的是学生在自我调节定向之后并进行自我把握,促使自己不断改善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人生品格,从而指向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心智技能。这里涉及到每个人对自我动机水平的控制和学习心向的把握,并涉及到人的意志力,以走向人的自我完善。

学习心理学家比格斯认为,学生的动机如何,决定他们选择什么策略,决定他们使用这些策略的效果。但道德逊-耶尔定律认为学习动机水平应该适中,过强的动机水平容易使人产生焦虑,而动机不足则难以取得活动成效。学习者应该善于控制自己的动机水平。

自我心向的把握则是学习者的自我心理调节后的心理定位。它包括学习兴趣、需要、态度、志向等。具体涉及到:我为什么要学习?我应该持什么态度学习?我能在学习中得到什么?正确的心理定向,会使人增强自我完善的意志,以不断克服困难,走向学习的成功。

自我反省、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目的是走向自我完善。自我完善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学习概念,它要求学习者必须从单纯的考试分数中跳出来,从为个人私利而学习转变到为社会公众利益而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习者自觉走向反省自控,以取得学习的最高效益。“三自”学习指导是一种全个体的因材施教的学习指导。在班级教学过程中,给教师带来的必然是工作量的增加和工作能力要求的增高。教师首先要排除自身的怕“烦”心理,以朋友的角色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越过“现象”看到学生的思想行为实质,给学生以最有效的帮助。

总之,元认知是一个多层次多源头的方法体系,因而其指导的方式、途径、手段也必然是多样的。这种指导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独立学科课程和学科渗透课程、自我训练课程结合,学科活动和班队活动、自我教育活动结合,以及宏观监控与微观调谐结合的办法进行。

小学生记忆元认知的培养策略(1)传授必要的学习方法

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首先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执行和监控自己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而选择的最优学习方式方法的内部组织技能。

在我国,以学法指导为重点的学习指导工作已在许多中小学广泛展开,部分学校还开展了有关的实验探索,初步形成了指导教学模式。

我们在充分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现有有关单项学习策略教程和指导模式的有效经验基础上,从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状况出发,把传授学习方法知识的重点放在以下几点。

①通用性的学习方法。指适用于绝大多数学科学习一些学习方法,如制定阶段性学习计划与每天的大致作息时间。从学习程序上说有预习方法、听课方法、作业与复习方法、纠正作业错误方法等。

②学科性的学习方法。指主要适用学科学习的一些特殊方法,如在语文学习中,有理解生字(词)的方法(查字典、上下文联系、字形分析、生活经验解释等);阅读方法(归纳中心、题意分析、中心与材料的联系、段意概括、关键句的理解、关键词在文中的作用等);作文方法(审题、组织与选择材料、结构安排、修辞造句、修改等)。在数学学习中,有数学运算、应用题分析、算理分析、结果验算等方法。

③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我们向学生介绍影响个体学习成绩的一些客观因素,主要有:以前知识基础,如有不足,应尽快弥补;主观努力程度,特别是应高质量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相对独立的家庭学习环境,至少是无外界干扰;你追我赶的班级学习竞争气氛;一定能把学习搞上去的自信心等。(2)加强自我提问训练

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尚处于较低水平。在元认知技能中,个体的自我评价在掌握和应用学习方法知识与学习监控中起着中介和桥梁作用。没有自我评价,就不可能有自我监控,更难以自我调节。为此,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评价能力是本实验的一个重点培养环节。

①教育学生善于接纳他人的评价。个体的自我评价往往以他人对其的评价结论作为对照,其中教师的评价更具权威性。为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给学生提供反馈机会,尽量创设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互动的环境,每个人都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也可以为他人所评价,即形成一种表达、演示和练习认知及元认知策略的学习环境。

更重要的是,教师还应当有意识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将以教师为主的外部反馈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部反馈,并逐渐成为一种动力定型,即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引导学生由“评价他人”逐步转向“评价自己”。学生评价能力的发展规律之一是评价他人的水平高于评价自己的水平,并在评价他人中发展了自我评价能力。

为此,我们对学生在课堂上评价他人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第一,对他人的课堂回答不能简单地以结果的“对”或“错”作为评价内容,更应注重其思考问题的思路正确与否;

第二,对“错”的回答,要指出错在哪个环节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第三,想一想,自己的思路与该同学是否一致;第四,当他人提出比自己更佳的解题方法时,反省自己的思路在哪里出了问题?以后应该如何避免?上述要求的训练,主要在学生内心中进行。

③自我提问训练法。这种方法是在学习活动以前、中间和以后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向自己发问,就学习的各种变量以及学习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和认知结果进行自我反省,以更好地把握进程,顺利地达成目标。

我们借鉴美国教育家加罗弗罗的“数学解题元认知训练项目”,自编了一套共二十几道的训练题,供学生自我提问。比如,想一想当你解答问题时所做的每一步过程,为什么你要做这些过程?这些训练题是结合教学过程,在适当的时机里选择若干题,请学生思考。

由于课内时间有限,让大多学生进行课内回答是不现实的,故一般要求学生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写在当日的学习日记内。

④进行阶段性省思。学习自我监控技能不仅仅适用于当前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对以前曾发生过的认知活动予以充分的评价与反思,并进而改善目前以及将来的认知活动,也是学习自控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此,要求实验教师在每一单元结束后或学期中期末,向学生提供一组操作性较强的反思题,让学生对自己前一阶段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3)发展学生认知控制能力

学生对自己思路过程是否清晰,既是学生自我评价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又是能否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有效调控的主要前提,为此,我们引入了思路教学,旨在发展学生的认知调控能力。

①目标引路。针对学生习惯于用不求甚解的态度去完成作业和课堂提问的现状,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用目标去激励学生解题作答的自主性。

②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在学科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创设“小步距”问题情境,即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有层次、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

第二,创设“变式”和“矛盾式”问题情境,注意问题的发散性、延伸性,即问题情境要变式综合,灵活应用,让问题情境充满着矛盾,从而有充分的余地让学生揭示矛盾,主动思维、主动反馈。

第三,创设“精而有效”的问题情境,注意策略性,即问题情境应当讲求效益,切忌“泛”而“杂”,使每一个问题总能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某一种新策略并从中有所启示,有助迁移,有助对策略性知识和手段的掌握。

第四,创设“自求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即注意问题情境的延伸性,使课堂真正地活跃起来,激发学生自求问题解决的积极性、自觉性。

③鼓励质疑问难。由于自我评价能力所限,教材的掌握未能深入到知识的内在结构之中。所以,引导学生“不满足于会看得懂,还要能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想方设法加以理解”成为我们的主要教学策略之一。具体引入的是“质疑式”教学法,即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各种各样问题,并通过师生共同讨论予以解决。

④引入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把学生推到真正的主体地位。其中的“先试”、“先练”就是让学生先试一试,其实质在于运用迁移规律,对先前的知识结构进行改组,结合新学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形成能容纳新知识的更高一级的新知识结构,属于认知范畴。“后导”、“后讲”目的在于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进行再认识,促进学生及时地调控自己的认知活动,并相应地采取一些正确的措施和策略进行有效的解题,属于元认知范畴。尝试教学法大致可分为准备、尝试(中间五步)、引伸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均可从不同侧面训练学生的元认知技能。

⑤自我检查与自我批改。学生肯不肯、会不会主动地进行自我检查,是他们有没有学会学习的标志之一,掌握自我检查的方法,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是优秀生的特点之一。

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课堂练习、课外作业及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不能做完便完事,必须按一定程序和方法进行自我检查,在课堂时间充分的情况下进行自我批改。其训练的程序如下:

第一,教给学生一套自我检查的方法。

第二,批改他人作业,不简单地看答案的对与错,更应审查解题思路的正确与否。

第三,自我批改。

第四,对于自己能检查出差错并加以修正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4)日记是训练元认知技能的有效形式

课堂教学是进行小学生训练的主要途径,但由于教学内容、学习任务,特别是教学时间的限制,再加上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检查及相应的讨论花时间较多。

为此,我们从四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尝试让学生每天记学习日记,把学习自控能力训练延伸到课外、校外。学习日记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课前预习日记。重点是就教材提出质疑性问题及个人认为有价值的观点,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②质疑性日记。对课堂上教师或同学的想法和思路有不同意见而又来不及在课堂提出来或深入讨论的,可详细地在日记中阐述自己的理由,并提出修正性意见。

③思路性日记。对有相当难度的课堂作业或习题,根据已有的知识,一步步分析解题思路,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

④自我分析性日记。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优势和弱点进自我分析,并相应地提出更高的目标及措施。

⑤阶段性总结日记。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对自己的进步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或根据老师提供的自评训练题逐一予以回答。

⑥提议性日记。即向教师、家长或班级提出若干建议,以改善学习环境、学习风气和教学方法。

12.培养小学生英语记忆力的方法

在教学中经常感到困惑:教过的英语单词、句型、语法,学生既感觉难记,又感觉遗忘得快。尽管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收效甚微。

具体表现为:“听”,对所听到的话反应不过来,甚至连学过的很简单的单词、句型也不能听音会意,听力测试时手忙脚乱,顾此失彼,胡乱地选一个答案。“说”,不能准确、熟练、恰当地用已学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读”阅读时对学过的单词、各种短语、习惯用语不能很快读出并确定词义,似是而非。“写”不能准确拼写单词,每每误拼,不能准确写出完整的句型,语法。

原因何在?我认为,除了其他因素外,关键在于要“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记忆策略。

利用趣味情境

小学生的注意和记忆指向,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因此,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增强口语训练的趣味性,在趣味学习与训练中增强记忆力。

首先要增强口语趣味性,尽量设计有趣的呈现情境,激发学生急于学习、模仿的积极性,然后泛读,引导学生仿读、跟读,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

在教学中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情景,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在教学Unit7时,我事先准备了牛奶、桔汁、糖等,上课时把它们陈列出来,讲台便成了小吃店的柜台。教师、学生扮演顾客或营业员,学习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Any? thing else?How much are they?

表演完一遍以后,教师再用学生学过的其他饮食单词套用句型,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到台上进行表演,表演的过程就是巩固操练句型的过程。

利用韵句,培养语感

无论任何一种语言,韵文都因为它的言辞凝练,语境优美,声律合辙,顺口易读,悦耳难忘而占有非常重要的席位。韵文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小瞧的。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正音正调、培养语感,增强记忆。

多感官刺激中呈现英语口语

记忆是靠外界环境对大脑进行刺激并形成痕迹的,大脑神经受到的刺激越深,记忆的持久性就越强。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教授新单词时要把单词信息,即音形义,准确地从句子、对话、课文背景材料中凸现出来,也就是说,首次输入单词信息要准确,刺激大脑皮质要强烈。

比如,在学习horse时教师可以播放马的叫声引出单词,然后把house也板书出来比较音、形,并操练I can ride a horse.Same horse masks.I live in a new house.Near my house等短语、句子。应运用各种形式、媒体教授,引导学生同时使用多感官感知,使大脑同时接受到来自眼睛、耳朵、肢体等器官感受到的刺激信号。在这种氛围下听说英语的口语,学生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很好,且学生记忆很牢。

利用“复现”巩固英语口语

学生对新掌握的语言材料遗忘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缺少必要的多次“复现”,即重复再现。因此,要让学生有计划地经常复现语言材料即英语口语,才能引导学生克服遗忘现象。

在课堂教学中,当新语法、口语句型或单词等语言材料被学生接受并进行一定操练之后,教师要在后继的课堂教学中经常联系予以再现,让学生进行复习性操练,提高其复现率,使之得到巩固和深刻记忆。

当然,“复现”的方法应该多种多样,既可结合教材内容有机地自然“复现”,也可有计划地强制重现,做到每日重现(复习)一次,每周重现(复习)一次,甚至每月重现一次,或每单元重现一次。这样,学生就能牢固掌握已学过的英语口语。

比如,学习likedoing这个语法,第一次学习时强化训练很重要,likecooking/fishing/reading/watchingTV/playingbas? ketball…要让学生说得滚瓜烂熟。后面的复现也很重要。在课文、练习、考卷中只要碰到都要反复训练,另外还要与like apples/dogs区分清楚。

在语段的朗读、背诵和理解中增强记忆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语言环境,学习了知识后也缺乏应用或者练习的机会。不应用不练习就记不住,记不住就看不懂听不懂说不出。

俗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里的“皮”就是语言环境,“毛”就是语言知识,除了课堂没有实际的语言环境怎么办?课文中蕴含大量的单词句子,读音语法。如果皮足够多,再来更多的毛也是容得下的,因为它们已经有适宜的生存环境。

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我每天做两种操,一是早操,一是记忆力操,每天早上背书和外语单词,以检查和培养自己的记忆力。”每天的“记忆力操”实际上就是反复“复现”。只要教师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反复“复现”,学生的英语记忆力一定会不断增强,英语教学的质量也会不断提高。

13.中学生记忆能力的特点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制定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其目的是为了祖国四化建设,多出人才,快出人才;而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就是党所提出的我国当代人才的规格或标准。

这样的人才的培育和成长的过程,关键在于早期,在于青少年时代。如长江大河之有源,万丈高楼之有基,成荫巨木之有根。中学生,其身心正处于迅速发展,未定待定,趋向和接近于成熟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在树立远大理想,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接受革命、科学的教育方面,具有最大的可塑性。通过对他们心理发展特点的分析,从而正确地扶植、引导、校正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不规范的行为,使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认识能力的发展

认识能力就是智力,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客观事物的能力。

中学生的认识能力,随着年龄增大、年级增高而发展,但发展并不平衡,差异日益显著。初中二年级,是认识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高一下学期、高二年级则是中学生认识能力趋于稳定状态的阶段。

下面就认识能力的四个组成部分: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分别谈谈它们的基本特点。(1)感知能力的发展

感知,是指感觉与知觉这两个认识客观事物的认识形式。感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感觉和知觉合称为感知。它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开端,是一切知识的来源,是认识能力的基础。

中学阶段,由于各科教学和各科课外活动,要求他们比初中生有更高的感知能力,要求他们能更细致地分析和理解外界事物,因而,他们的感知能力发展较快,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感知的目的性明确,自觉性提高,时间性稳定。小学生感知无意性和兴趣性较明显,比如,看一幅画,往往被整个画面所吸引;或被一些鲜明的颜色、神态吸引,忘了观察的目的。

初中生则能自觉按教学要求去观察客观事物,并能较长时间地进行稳定的观察。高中生则不受情绪和兴趣的制约,能注意事物的细节,能比较全面地、细致地观察,并通过观察,比较事物的本质属性,如做实验(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电子、电工等等)时,都明显地表现出这些特点。

②感知的精确性、概括性的不断发展。小学生感知的一个明显缺点,是笼统而不精确,不善于区别事物的细致差别。中学生对比事物的正确率逐步增加;理解事物由抽象到具体。

研究表明,初中生视觉感受性比小学一年级学生增高60%以上;高中学生的视觉感受性和听觉感受性都达到了成人水平,有的甚至超过了成人。他们在这方面之所以能不断发展,是由于思维参加到知觉活动中,能够观察到对象的主要本质,能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

③感知活动中,开始出现逻辑性知觉。中学生感知活动中的逻辑性知觉,主要表现在:能把学习到的一般原理、原则,与观察到的个别事物联系起来,把所看到的图形和有关几何定理联系起来。

④感知活动中,空间知觉有了新的发展。中学生在学习物理、几何、绘画等学科时,除了直观了解,还能在抽象水平上理解各种图形的形状、大小及其相互间的复杂关系。它说明中学生的空间知觉有了新发展。

感知能力是中学生认识能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教师应根据其特点,提高他们感知的自觉性,扩大他们感知的范围;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灵活多样的直观教具,使学生产生完整、鲜明、精确、生动的表象,从而发展他们的感知兴趣和能力。(2)记忆能力的发展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储存反映,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大脑留下的痕迹。中学生记忆的特点:

①记得快,尤其是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记得比较牢固。曾经有项研究表明,在同样长的时间里,高中一、二年级学生记住材料的数量,比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几乎多四倍,达到了记忆的“高峰”。这段时间里记住的诗词,往往终生难忘。

②有意识记忆在进一步发展。小学生的记忆,主要靠老师提出来。中学生则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动力的激发,学习目的的明确,逐步自觉独立地检查记忆效果,选择良好的记忆方法,有意识地进行记忆。

③理解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小学生机械记忆占优势地位。到了中学,由于学生知识日益丰富,逻辑思维进一步加强,加上教学内容深刻地反映着事物本质,理解记忆就成为中学生主要的记忆方法。

④抽象记忆日益发展,小学生很大程度上靠具体形象记忆外界信息。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许多抽象概念,能进行推理、证明,抽象记忆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根据上述中学生记忆的特点,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和发展良好的记忆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记忆效果。(3)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本质进行规律性探讨的反映。它是认识能力的核心部分。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如下特点:

①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要地位。小学生主要是从具体的形象进行思考。初中生则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比如,学习物理时,对“力的作用与反作用”这个概念,最容易接受的例子是用“马拉车”来解释,即马和车都是施力者,同时它们又都是受力者。

但是,对一些缺乏直观现象作基础的内容,初中生的理解就比较困难。而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他们能够用理论作指导,综合分析各种事实,从而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又如,学习化学,在学了卤族、氧族、氮族等非金属元素后,开始学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等理论;接着,以周期律等理论作指导,再去学碳元素以及各金属元素。这就包括了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整个思维过程。这个过程明显地表明学生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抽象思维高度发展。

②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初中生已不满足教师对事物表面现象的描绘和讲解,开始独立地寻求和争论各种事物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他们进入了一个喜欢怀疑和争论的时期。但还不成熟,有时热衷于片面的、非原则的争论,有时孤立地、偏激地看问题。

高中生独立思考能力比初中生提高了一大步,首先表现在他们能有组织地进行思维,能比较自觉地从本质上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他们也怀疑、争论,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初中生那种思维的偏激现象;他们一般不人云亦云,不仅能正确地对待学习材料,还开始思考自己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是否正确。

根据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等等,以促进、启发他们自觉地组织思维活动和掌握辩证唯物的思维方法。(4)想象能力的发展

想象,是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人脑将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产生出新表象的整个心理过程。表象材料的数量和质量、人的思想意识和品质、言语水平的高低,是想象的基础,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

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想象十分丰富、生动。他们从看到的电影中,产生了对艺术形象的神往:如将来作个航海家、探险家、飞行员、演员,等等。他们还根据老师的生动描述和自己阅读的书籍,产生丰富、生动的想象。

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认识自己、对自己做出评价的能力。它是个性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也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基础。

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有的。人在社会交往中,逐渐把自己当作主体从客体中分出来,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认识到自己的义务,这样,自我意识便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独立性、闭锁性、自我评价三个方面。(1)独立性

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能力。这时,他们希望别人把自己当作大人看待,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意见,也愿意承担一些比较艰巨的任务。

他们认为自己是大人了,而成人总是把他们当作小孩子,他们要求独立,成人总不让他们独自行动;他们要自作主张,成人却不允许;他们要求得到尊重,成人则往往是压制、训斥。这样,他们就会感到苦恼,甚至产生反抗情绪。

教师应尊重他们的独立性要求,给予他们一定的独立自主和自治的权利。虽然他们的主张、意见、要求和理想,不可避免地带有幼稚、片面的、脱离实际的、甚至错误的东西,但要看到,他们总的趋势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

对他们积极的、合理的意见和要求,应充分肯定,并尽可能予以满足。对他们消极的、不合理的意见和要求,应耐心说服教育,决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对学生有时表现出来的贸然反抗情绪,也要正确对待,要用发展的观点、心理学的观点去看待这些问题,耐心教育,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2)闭锁性

从初二开始,学生逐渐显示出“闭锁性”,即他们的内心活动不大愿意表露出来。这是中学生心理发展过程的必然现象。教师要注意到这个特点,不要因此对他们产生误解,更不能以一时一事的表现去作判断、下结论。

同时要看到,中学生既有“闭锁性”的一面,又有希望别人了解的一面。他们希望教师、家长能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所以,关键是能否得到他们的信任。如果得到了他们的信任,他们就会向你披露内心的秘密,你就能更好地对他们进行教育。(3)自我评价

从评价别人到评价自己。初中生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以别人为“镜子”来看自己,并独立选择学习的榜样。但他们评价别人往往比评价自己更主动,内容也更丰富、更具体。高中生则能经常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遇事爱联系自己,自我教育的愿望比较强烈。

从评价外部行为到评价个性品质。初中生开始对人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发生兴趣。他们看文艺作品,除了注意人物的行动和故事情节以外,还议论人物的行为动机和个性品质,对自己的个性品质进行评价。

但是,他们对人的评价和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是不客观的、不全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