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理想——广西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主题演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6 01:09:21

点击下载

作者:冼季夏 主编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致理想——广西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主题演讲

致理想——广西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主题演讲试读:

主题演讲略论

演讲是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职业能力。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高校辅导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明确指出,辅导员职业能力特征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生活管理、就业服务指导、安全稳定、心理健康教育等重要任务,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最直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完成这些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效果如何,与其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关系十分紧密。

为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进程,教育部思政司从2012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迄今已成功举办五届,深受广大辅导员喜爱。这项赛事,已成为全国高校辅导员比武论道、展示风采的重要平台,不断激励着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方向茁壮成长。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从第二届开始,设立了主题演讲比赛环节,旨在考查辅导员的写作、口语表达和应变能力。

主题演讲比赛,能进一步促进高校辅导员凝炼工作理念,梳理工作思路,讲述立德树人的感受,分享职业认同情感,传递成长正能量,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目的。辅导员掌握好演讲这项基本技能,不仅有助于增进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有助于提升辅导员个人魅力,更好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作为高校辅导员,应主动学习演讲技能,积极开展演讲实践活动,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能力,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主题演讲概述(一)演讲的起源与发展“演讲”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相传双目失明的行吟诗人荷马,经常在各地演讲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事迹。我们现在使用的“演讲”一词源自英文“oration”,是由日本学者福泽渝吉翻译而来的。在我国,“演讲”一词较早出现在唐代李延寿《北史熊安生传》中:“公正于是有所疑,安生皆为——演说,咸究其根本。”可见,“演说”是因疑作答,寻根问底,明辨是非,以达[1]到释疑解惑的目的。

关于演讲或演说,古代称之为“言辞”或“谈说”。许慎的《说文解字》曰:“演,长流也。”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认为“演之言,引也,故为长远之流”,转义于语言,就是语流之意。《说文解字》曰:“说,释也,从言,兑声。一曰谈说。”段注云:“说释者,开解之意。”可见,“演说”就是通过语流进行铺陈解释发挥。对于“讲”,《说文解字》上解释为“和解”;段注云:“不合者调和之,纠纷者解释之,是曰讲”,说明“讲”者有剖析矛盾,解释分歧之意。[2]

现在,在人们的语感中,“演讲”一词与“演说”同义,就是指[3]人们“就某个问题对听众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演讲始于2000多年前,很快就成为一种工作、宣传、教育和交流的形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中。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对演讲艺术的研究都源远流长。古希腊的“雄辩术”“诱动术”“修辞术”,中国先秦时期墨子的“辩学”等,都离不开逻辑思维,且语言艺术要达到明辨事理、说服别人的目的。西方的演讲事业从始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逐渐深入到政治、军事、法律、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而形成政治演说、论辩演说、凭吊演说、庆贺演说、学术演说等内容、性质、风格不同的演说类型,并在这些领域内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关于演讲历史的传说和记载很多,上溯年代也很久远。最早可追溯到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尧、舜、禹时代。随着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的逐渐出现,部落之间的战争随即发生,演讲也应运而生。《尚书·盘庚》中记述的“盘庚迁都”事例,是我国早期的、最有影响的演讲事件,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盘庚在朝中通过三次演讲,据理力争,排除异己,终于说服臣民,实现了迁都的目的,而盘庚也成为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位演讲家。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分派立说,辩士、策士拔地涌起。孔子、孟子、晏子、墨子及苏秦、张仪等人,都是能言善辩、才学出众的有识之士和演讲家。墨子更是研究论辩演讲最早的一位学者。史载,公孙衍与张仪,一纵一横,其辩才声震天下,所谓“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爱国诗人屈原巧于辞令,农民领袖陈涉善于鼓动。另外,历史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中都记叙了关于演讲的系列典故。我们熟知的《曹刿论战》《召公谏班房》《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崤之战》等都塑造了栩栩如生、能言善辩的人物。

五四运动期间,演讲成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有力武器。许多学校的学生自发组织演讲团,以演讲号召全国人民反帝救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演讲又成为共产党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争取群众、打击敌人的强有力的武器之一。他们走向城市,走入农村,宣传革命道理,使无数群众认清了时局,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1979年,演讲活动出现在上海的大学校园。同年,第一次全国演讲学术讨论会召开;1981年,中国第一个校园演讲协会在复旦大学成立;1983年,国内第一家专门研究演讲和口语表达的杂志《演讲与口才》在吉林市诞生;1988年,新加坡始创“亚洲大专华语辩论会”。这些都标志着我国演讲事业新阶段的到来。

当代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伴随着改革开发的时代脚步,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演讲所发挥的社会功效也越来越巨大。著名的演讲家李燕杰、张海边、曲啸、邵守义等,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中,用他们富有激情而言辞隽永的演讲,点燃了千千万万的心灵之火。无数的语言研究者和演讲家著书立说,从不同层面分析了演讲的特质和技巧,如《演讲的理论与实践》(中华全国总工会)、《演讲美学》(李燕杰)、《实用演讲学》(邵守义)、《现代演讲学》(刘德强)、《演讲学》(刘永凤)、《商务演讲艺术》(何永利)、《实用演讲技巧》(谢伦浩)等。同时,许多大中专院校开设演讲口才课和演讲写作课,各种演讲比赛和论辩比赛也成为重要的社会文化活动,口才与演讲已成为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必修课程和必备修养。(二)演讲的定义

随着演讲活动的蓬勃开展和日益普及,喜爱并研究演讲的人越来越多。人们虽然都知道演讲是一种语言表现,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但对演讲的定义都众说纷纭。

在工具书中,对演讲的界定有不同的阐述。《辞海》对演讲的解[4]释是:“在听众面前就某一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或阐说某一道理。”《现代汉语词典》对演讲的解释是:“就某个问题对听众说明事理,[5]发表见解。”这两种解释采用了灵活的诠释说明法,没有对演讲概念作完整的界说,只揭示了演讲概念的一部分内涵,或许是考虑到演讲学对演讲本质研究的实际难以形成统一的定义,才做出如此解释。

在学术界,研究者和专家都根据自身对演讲的认识和理解做出不同定义。陈翰武认为,演讲是演讲者在公众场合运用口语,借助于姿势、表情,明确、完整地阐述自己对某一问题、事物的见解和主张,[6]以说服听众的一种群众性的社会交际活动。演讲就是用不同的语调[7]和高超的“演技”的独白语言和态势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杨炳乾认为,演讲是演说者运用姿态声音,以感动听众之有组织之陈述也[8]。任毕明用三句话来形容演讲:廉价的宣传品,有声的文章,多波[9]澜的流水……演讲是语言和动作配合表达的一种宣传艺术。姚友贤先生在其编著的《演讲学》中认为,演讲是演讲者在特定的时境中,面对听众,以有声语言为主要形式,态势语言为辅助形式,系统地阐述自己观点或介绍某种知识,并与听众相互交流信息的真实的社会活[10]动过程。康燕梅认为,演讲就是演讲者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演”与“讲”两个方面的艺术美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听觉,影响着观众的心理情绪,既达到了宣传鼓动、教育启迪的功效,又使观众得[11]到了艺术美的享受。

邵守义先生总结他人对演讲的界说,在《演讲学》一书中对演讲概念下了如下定义:演讲者在特定的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为主)和态势语言(为辅)的艺术手段,针对社会的现实和未来,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情感,从而达到感召听众并促进其行为的一种现实的[12]信息交流活动,这就是演讲。邵守义先生对演讲的定义,涉及演讲活动的四个条件,即演讲者(主体)、听众(客体)、沟通主客体的媒介,以及主客体共同所处的时境(时间、环境)。这一定义回答了演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以及关乎演讲学实质是什么的问题,加上邵守义先生主办的《演讲与口才》杂志极有影响力,后来的演讲学研究中就基本沿用了这一定义。(三)演讲的类别

演讲的类别多种多样。根据演讲活动的不同目的和功能来划分,有告知型演讲、说服型演讲、鼓动型演讲、号召型演讲和娱乐型演讲;根据演讲的准备形式和表达形式的不同,可以将演讲分为命题演讲、即兴演讲、论辩演讲;根据演讲的场合和内容的不同,演讲又可以分为政治演讲、生活演讲、竞聘演讲、学术演讲、法庭演讲等。

1.依据目的和功能划分的类别(1)告知型演讲。这是一种以传达信息、阐明事理为主要功能的演讲,可称之为明理演讲。它的目的在于使人知道、明白,特点是知识性强,语言准确。比如,美学家朱光潜的演讲《谈作文》,讲了作文前的准备、文章体裁、构思、选材等,使听众明白作文的基本知识。(2)说服型演讲。这种演讲的主要目的是使人信赖、相信,可以称之为传信演讲。它从“使人知”演讲发展而来,特点是观点独到、正确,论据翔实、确凿,论证合理、严密。比如,胡适的演讲《为什么读书》,告知人们要读书,指出了要读书的理由,通过一系列的道理论述,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3)鼓动型演讲。这种演讲意在使听众激动起来,在思想感情上与演讲者产生共鸣,从而欢呼、雀跃,可称之为励志演讲。它的特点是内容奋发向上、情感激扬,容易引起听众强烈的共鸣。比如,毛泽东1939年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的五四运动 20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青年运动的方向》,肯定“五四”以来,中国的知识青年们和学生青年们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是一支重要的方面军,以高度的逻辑、雄辩的语言使听众随着他指引的方向前进。(4)号召型演讲。这比励志演讲更进了一步,它可使听众产生一种欲与演讲者一起行动的想法,可称之为行动动员演讲、誓师演讲。它的特点是鼓动性强,多以号召、呼吁式的语言结尾。著名诗人、学者、爱国主义战士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在严厉声讨反动派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的同时,也高度颂扬了李先生为民主与和平而献身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号召广大人民站起来,一起与反动派做坚决的斗争。(5)娱乐型演讲。这是一种以活跃气氛、调节情绪、使人快乐为主要功能的演讲,多以幽默、笑话或调侃为材料,一般常出现在喜庆的场合,可称之为娱乐演讲。这种演讲的事例很多,人们大都能听到。它的特点是材料幽默、语言诙谐。

2.依据准备形式和表达形式划分的类别(1)命题演讲。命题演讲是指“由别人拟定题目或演讲范围,[13]并经过准备以后所做的演讲”。其包括全命题演讲和半命题演讲两类。全命题演讲的题目一般是由演讲组织部门来确定的。如第三届全国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的主题演讲,为了让演讲者各有侧重,分别拟了《我的职业理想》《有一种责任叫奉献》两个题目给演讲者,要求以此组织材料,准备演讲。半命题演讲是指演讲者根据演讲活动组织单位限定的范围,自己拟定题目进行的演讲。如某大学组织举行演讲大赛,演讲大赛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具体题目由选手自拟,从各角度切入来阐明主题。命题演讲的特点是: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内容稳定、结构完整。半命题演讲这种命题形式比全命题演讲的灵活度要大得多,从本质上说它只限定了一个演讲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组织、结构的自由留给了演讲者。(2)即兴演讲。即兴演讲是指“演讲前没有充分准备而临时组[14]织语言的演讲”。这种演讲最突出的两个特点:一是演讲者事先未准备,处于一定时境,感人、感事、感情、感景,随想随说,可长可短,有感而发;二是形同日常说话,因其随意性在人际交往中被广泛应用。如今,人际交往的范围扩大,频率加快,即兴演讲成了一种运用频繁的口语交际形式,如婚礼上的祝词、迎送祝词、丧事悼念、聚会演说、访问、讨论等。(3)论辩演讲。论辩演讲是指“就某个问题或某种情况进行论[15]辩、比较,以断定其是非曲直的演讲”。它的目的在于坚持真理,批驳谬误,明辨是非。如外交论辩、日常生活论辩、赛场论辩等。其特点是语言简洁,一语中的,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有力批驳,从而维护和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论辩时,必须及时做出反应,要有随机应变的“对策”,要选取比较新颖的角度进行巧妙的答辩。

3.依据场合和内容划分的类别(1)政治演讲。政治演讲是指“人们对国内外重大事务、历史[16]变革,表明立场、阐明观点、宣传主张的一种演讲”。如外交演讲、军事演讲、政府工作报告、政治宣传演说等。好的政治演讲,总是具有巨大的思想容量、精辟的政治见解、旗帜鲜明的立场观点。其观点总是先进而健康的,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起着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作用。它是政治斗争的重要武器,其内涵丰富,适应面极广。(2)生活演讲。生活演讲是指“就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社会问[17]题、社会现象、社会风俗等而发表的演讲”。它可以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也可以鞭挞生活中的假、恶、丑;既可以采用命题方式演讲,也可以用即兴或论辩的形式。其特点是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时代感强。(3)竞聘演讲。竞聘演讲是指竞聘者为了实现竞争上岗,就自我竞聘条件、未来的工作目标和构想所发表的公开演讲。竞聘演讲要求演讲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言语表达水平,还应当事先对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太多的随意性,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推销。它具有目标的明确性、内容的竞争性、主题的集中性、措施的条理性等“个性”。(4)学术演讲。学术演讲是一种高层次的演讲,是指“运用演[18]讲的形式把专门的、有系统的学术观点表达出来”。一般在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会和学术讲座上进行,对传播文化、普及科学知识、促进学术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它的内容具有高度的科学性,这就要求其特点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有翔实的材料、充分有力的证据以及严密周全的论证。(5)法庭演讲。源于古希腊,指“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19]人在法庭上发表演讲”。它是实现各种诉讼职能的必要手段,对诉讼活动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法庭演讲与一般演讲不同,要广泛地运用逻辑推理、论据和论证,而言辞讲求准确、鲜明、严谨、无懈可击,要求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四)演讲的特征

1.“讲”“演”同步,“声”“形”结合

有声语言是演讲活动最主要、最直接的表达手段。它由语言和声音两种要素构成,以流动的声音运载思想和情感,直接诉诸听众的听觉器官,产生效应。作为演讲活动最主要、最直接的表达手段,要想提高、增强言辞的表现力和声音的感染力,演讲者必须做到吐字清楚、准确,声音清亮、圆润、甜美,语气、语调、声音、节奏富于变化。演讲又不同于一般的语言表达形式,还具有一定的“表演”性质。也就是说,除有声语言之外,演讲还必须辅之以相应的形体语言,如一定程度上能辅助有声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眼神、表情、体态、手势等。恰当的面部表情、身势、手势,以及其他一切能使听众不仅听觉器官接受信息,而且视觉器官同时能受到感染,从而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增强演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有机地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共同发挥作用,演讲便能生动感人,形成一个统一和谐的传送媒介。

2.说服力强,鼓动性大

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宣传家、军事家都将演讲作为达到其某种目的的工具而大加推崇,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因为一切正直的人都具有追求真、善、美的强烈愿望,都有渴求知识的欲望。而演讲的目的就是要传播真、善、美,就是要传播知识,开启人们的智慧,陶冶人们的情操。演讲者在传播真、善、美的时候,总是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听众的情感之火,以自己炽烈的情感之手去拨动听众的心弦,从而使其动情,引起共鸣。丰富的表情和多变的手势,都容易感染听众,加强演讲的说服力。在这一点上,演讲者与听众之间很容易沟通,并能建立起共识。说服是演讲者的终极目标,只有说服了听众,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演讲没有鼓动性,就不能称之为演讲。思想内容方面,议题要与听众休戚相关,主张要与听众痛痒与共,感情要与听众喜怒相通。在表达形式方面,要调动修辞手段,如设问、反问、比喻、对比、排比、反复等,以增强感情色彩,激发听众情绪。这样,演讲就会富有鼓动性,而演讲具有鼓动性,才会使听众情绪激昂,听众的心才会跟演讲者的心一起跳动,才会做演讲者想让他们做的事情。

3.时代感强,时效明显

演讲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直接诉诸听众的视听感觉,这就决定了演讲具有明显的时效性、时代感和时间性。从宏观上看,演讲具有十分强烈的时代色彩,古今中外的演讲,无不切合时代之脉搏,为时代呐喊。如国庆周年之际全国各单位举办的国庆演讲就是中国人民发扬爱国之情的直接体现,时代气息十分浓厚,所以感染力也极强。其次,一次演讲的时间,受听众可接受性的制约,时间不宜过长。虽然有些演讲可以达到几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演讲》、鲁迅的《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都是久负盛名的长篇演讲,但大众化的演讲,终究以短居多,以短为贵,长了如果没有新鲜的内容和观点,就没有人愿意听。

4.艺术性高,感染力强

演讲者的活动是在固定空间的舞台上,这就带有戏剧等艺术形式的特点。演讲者在演讲时所运用的有声语言,不仅具有生动形象、幽默感强的特点,而且具备了诗歌语言感情丰富、优美精练的特点。演讲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绘声绘色地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时,就兼备了文学创作的艺术特点。卓越的演讲家所运用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动作,往往具有雕刻艺术的特点和美学价值。其次,演讲的艺术性还表现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演讲的目的在于唤起听众与自己感情上的共鸣,刻板单调的说教是最令人感到枯燥乏味的。演讲采用相声、戏剧、小说、诗歌等多种艺术样式的特点,目的就是使其始终给人以新颖之感,并时时拨动听众的心弦,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听众取得思想上的共识。演讲的这种艺术感染力既来自演讲的内容,也来自演讲的语言艺术,还来自内容的安排和演讲者风度仪表,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语言的艺术。听众赞赏的同时,演讲者与听众彼此感情相通,即表现为台上台下融为一体,欢喜时笑声四溢,伤心时则黯然泪下。真诚炽热的情感使听众心灵受到震撼,产生共鸣,这是一种引起强烈精神感应和情绪渗透的感情力量。

5.关于主题演讲

演讲是一种定向性的创造性劳动。没有定向,写作就会失控,演讲就会成为信息材料的堆砌。这种定向控制主要就是来自演讲的主题。主题演讲是规定了演讲范围和中心思想的演讲活动,在此基础上可以选择主题范围内的各种题材、场景、表现方式等进行演讲,抒发感性,感召观众。演讲限定主题的好处在于,它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成分,不至于散漫无边际。在写作学有关著述中,谈到主题的作用时,总是把主题比作“灵魂”“统帅”,这的确是十分贴切而形象的概括,对演讲来说也是适用的。但是,演讲作为一种口头的信息传播形式,主题的作用有它自身独特的个性特点和特殊作用。(1)指要性。所谓指要性,就是在演讲过程中,为了使听众在有限时间内迅速把握演讲的思想要点、重点,接受演讲信息的精髓,必须有一个思想强化链条,浓缩整个演讲信息编码的精要。然而,这个思想强化链条要使听众在短时间内抓住演讲的核心部位、精要之处,就必须借助于主题。当我们认识到主题的这一作用之后,就要尽力使演讲的主题更加完善,充分发挥指要性功能。特别是以阐述观点与说明介绍性为主的演讲,更要在主题的指要上下功夫。指要性越强,听众对演讲要点、重点把握得就越完整、越突出。(2)统摄性。演讲的题目具有统摄作用,主要是指演讲的主题直接决定题目的拟定、材料的选择、结构的措置、表达方式的运用、语言的遣用等。苏格拉底曾说过,头一个法则是统观全体,把和题目有关的纷纭散乱的事项统一在一个普遍的概念下面,得到一个精确的定义,使我们讨论的东西可以一目了然。同时,主题既是观点与材料的统一,也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因此,主题在统辖、控制演讲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同时,还应从各个组成部分中有所摄取、吸收,这样每一部分又成为滋补、支撑、簇拥主题的能源与支点,而使主题蕴藉更深厚,容量更庞大,使演讲更具说服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使演讲在特定空间与有限时间内,发挥更高效能。(3)沟通性。演讲信息传播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沟通,即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沟通。按照信息论的观点,如果说演讲是一种信息输出,那么,听众接受演讲的信息就是一种信息输入。这种输入与输出之间自然形成一条信息“管道”。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往往出现信息的耗散、滤出、汰掉的现象,原因是信息管道不是自然畅通的,需要拓展与沟通。信息越强,效果越好。演讲主题是演讲的核心信息,信息流最强,所以沟通性也就最强。正因为演讲的主题具有这种很强的沟通性,才能保证信息的传播畅通。演讲主题的沟通性和主题的统摄性直接相关,统摄性越强,沟通性越强。如果把演讲主题的两个作用结合起来,就会形成一种巨大的合力作用,意义就更大。(4)渗透性。演讲的主题是通过演讲的全部信息所表达出来的一种中心思想。这个中心思想不是赤裸裸地直接灌输,也不是硬性的强制接受,而是一种富有活力的、颇具弹力的渗透性传导。这种渗透主要表现在:向听众认识领域的渗透,使演讲主题渗透认识领域之后,对演讲主题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向听众情感世界渗透,使演讲主题在听众的情感世界里掀起波澜,这样,听众就会敞开情感世界的大门,热情拥抱来自演讲主题王国的使者。当演讲的中心思想与听众的感情结合起来的时候,就是主题的渗透性处于最佳状态的时候,可以更好地向听众的心理隧道渗透,从而使演讲主题在听众的心理中形成一种深刻的心理烙印,长时间保留这一心理烙印,就使演讲主题具有一种持久的记忆。

二、高校辅导员主题演讲的目标导向(一)主题演讲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在各项工作中进行演讲是非常频繁的。例如,辅导员经常对学生就眼前事件发表即兴演讲,而这些演讲内容多属平凡,甚至近乎琐屑,但若能抓住事件的本质,采用适当的手法,使演讲具有相当的深度,则必将提高教育效果。

1.辅导员演讲话题集中,针对性强

辅导员在工作中经常进行即兴演讲,一般是对近期或眼前情况有感而发,因此话题内容选取角度较小,契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工作中,辅导员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阶段进行不同的即兴演讲。如新生入校的第一次班会课,辅导员可自我介绍,抓住“自己”这一话题,将其“说”得好、“说”得巧,从而引导新生进行自我介绍。在新生自我介绍时,辅导员要善于观察学生说话的姿态、语气、内容,进而进行有效分析,知道哪些新生是害羞型的,哪些是有话想说却无条理的,等等,这就为新生班级的有效管理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也为日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了较好的摸底工作。

2.辅导员工作中的演讲属由临场感而发,时境性强

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会突然遇到学生群体性和个体性的事情,这就要求辅导员就眼前的场面、情境、事物、人物即兴发表演讲,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大学新生第一次班会中,针对新生即席演讲的表现,辅导员首先要针对整个班级新生自我介绍的表现给予肯定,同时指导新生明白语言表达能力对其自身的重要作用,引起新生的重视,倡议新生多读课外书籍,并在今后的班会中要相互交流等。辅导员的即兴演讲能使学生感觉到他在时刻关心着学生,使学生敬服,这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3.辅导员工作中的即兴演讲贴近生活实际,亲切感人

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要针对学院和学生的实际问题,在辅导报告、讲座、上课、班会中,鼓励学生发言,充分了解学生对事件的看法和理解,将教育内容的思想性、理论性与互动性相互融合,进一步做好德育工作的渗透性。

4.辅导员的主题演讲能以小见大,以点带面

辅导员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以班级管理为抓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通过具体事例,以小见大,让学生有创建优良学风班风的统一意识,并针对班级不同时期的问题,开班会,以表彰先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我为班级发展做贡献,我为班级发展进一言”等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即兴演讲,增强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增强教育的渗透力、征服力和感染力,以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素养和能力,如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等。在工作中,辅导员还可根据不同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通过学生社团组织、班组、宿舍等单位,开展“朗读”活动,进行情景剧表演,组织各种比赛,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辩论会等,让所有学生都有登台表述的机会并成为惯例。特别是在班会中,辅导员要根据班会主体内容及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充分尊重学生在班会中的话语权,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班会活动中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此外,辅导员在安排学生干部工作中,也要给学生干部发表见解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思维能力。通过以上主要形式,学生在无形当中就培养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演讲既是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强大的推动力,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在工作实践中,辅导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即兴演讲能力,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效。(二)演讲技能对辅导员工作的意义

提高辅导员的演讲技能,对辅导员工作的积极影响不言而喻,即运用演讲技能可以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向领导进行汇报与总结,进行即兴说话与演讲。

1.促进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特定的教育群体,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高校辅导员与他们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经常由于言辞不当或处理不妥,产生一定的交流障碍。演讲技能的掌握,有助于辅导员具备一定的交流技巧,有助于化解冲突,从而顺利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演讲中的适当发问:在与学生交谈时,发问方式尽量少用封闭式询问方式 (如是不是、对不对、有没有等),而应尽量采用开放式询问方式(如是什么、为什么、后来怎么

[20]样等)。在问题数量方面,尽量在短时间内不要问太多的问题,在发问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提带有判断性的、诱导性的、不明确的问题。又如,结束谈话技巧,提前3—5分钟暗示这次谈话先到这里,然后委婉地把话题引向结束。如果需要,还可以跟学生约好下一次到办公室谈话的时间。最后,鼓励学生,并说一些祝福的话语,让学生满意而归。

2.有利于工作的汇报与总结

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不仅要求辅导员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而且在向领导汇报工作时应讲究艺术性和有效性。工作的实际要求使得掌握一定演讲技能的辅导员游刃有余。辅导员在向领导汇报工作时,运用演讲技能将工作过程、工作进展情况、所取得的成效等用有声的语言口头表达出来,让领导很快就能领会其意,从而迅速、正确地做出指示。辅导员管理、服务的工作性质也让总结性发言成为一种习惯,而辅导员应用演讲技能秀出自己绝佳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心悦诚服,对于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

3.有助提高即兴说话能力

辅导员在工作中经常会进行即兴演说。召开学生干部会议、进行工作部署等要求辅导员拥有一定的即兴演讲能力。在会议发言、即兴讲话等场合中,辅导员运用一定的演讲技能而说出精练、逻辑性强的话语,不仅有较强的感染号召力,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自身的能力,提升辅导员的个人形象,从而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辅导员在即兴讲话时,可以运用多种演讲技巧,如“拆字法”。辅导员在新生第一次班会上的即兴讲话,可以拆解“大学生”三个字。“大”的象形字有手有脚,意思是能独立地生活,所以“大”就是告诉我们已经是大人、成年人了,要独立。“学”就是学知识,学做事,学做人,是根本。“生”就是生机勃勃,生龙活虎,有活力、有激情。通过对“大学生”的个性拆解,让辅导员的言语不仅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学生听起来会觉得辅导员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不错。此外,还可以采用“举例法”“故事法”“关键词法”等。这些演讲技巧的掌握,可以提高辅导员即兴说话能力,即使在没有很好准备的情况下,也能快速地组织自己的语言,达到交流管理的最终目的。

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是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演讲技能的训练和提高不仅对沟通交流工作起到促进作用,而且还能提高辅导员本身的综合素质。(三)主题演讲对辅导员成长的促进作用

主题演讲是个体当众阐述对社会问题的见解和认识的社会活动。它可以提升一个人当众讲话、文稿写作、心理承受等各方面的素养,还能总结认识、发表见解、展现才华,这对成长中的辅导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在抽象逻辑思维成熟过程中的完善作用

演讲及口才活动的参与,是高校辅导员完善与巩固抽象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

第一,思维的宽度。考量演讲者的阅读量和知识面,对问题的由来、观点、流派、争议等要了解其来龙去脉,表现出解读的厚度。同时,在海量信息、海量阅读与亲身感受中,能否做到由多到少的提炼、由低到高的提升、由粗到精的提纯,做到博闻强记,信手拈来,举证准确,饱满充实,这实际上是对演讲者抽象逻辑思维中比较、归纳及条理有序能力的一种检验。

第二,思维的角度。对问题的阐释,能否在前人的认识之外另辟蹊径,寻找出新颖的观点与看法,在方法和表述上给人以特别的印象和冲击。这一点与抽象逻辑思维所追求的创造性思维吻合,其创新性、求异性、灵感性等特征都能在演讲的过程中得到很好的体会与锻炼。

第三,思维的深度。深度是要寻找事物的本质与源头,要求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更新和改组。这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与思维的角度不同而在于它的深刻性。因为思维深度的特质是否定或否定之否定,外化的形式是批评或批判。它特别能体现抽象逻辑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恰恰因为如此,辅导员在演讲中要体现出思维的深度是比较困难的,这与个人的阅历和素养有关,但这并不妨碍有勇气的辅导员去探寻。

2.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评价作用

演讲是一种公众传播活动,因此也就具有公众评价的功效。对于高校辅导员的演讲而言,这种评价主要来自长者、同行和学生。与此同时,辅导员自身的评价系统也会活跃起来,把外部评价和自己的评价进行比较,由此判断自身素养是否得到提升,并确定巩固的内容和修正的方向。(1)心理上的自我评价。

辅导员在公众目光下的讲话,引发的最突出问题是紧张。由演讲引发的紧张大体上有两个原因:一是公众场合生理上的应激反应,二是对演讲内容把握上的不确定。前者的机理在于生理上的不适应,后者与演讲者的认知能力有关。演讲者虽然已经从具体表述过渡到具体解释的水平,能够利用抽象逻辑思维的模式来解读主题,但由于缺少自身纵向和旁人横向两个方面的对比,对自己的主题解读能否获得认可不确定、不自信而导致紧张。这些都能在演讲中获得解决的经验。

在紧张的表象背后其实还隐含着更深层的缘由。高校辅导员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但人生阅历毕竟短暂,当众表达对社会某一方面的认识,会使其产生非常敏感的心态。以何种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让他们感到踌躇,什么样的外观形象才能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喜爱,对主题的解读是否能得到评判专家的认同与赞许,声音与体态的表达是否合乎演讲的要求,这些问题都关乎能否保持和确定自己在同伴之间的应有地位,当然也与在社会认同和赞许中超越同伴的喜悦期待有关。这些纷杂的想法虽然带有一些功利色彩,但对青年总体而言还是正向的,因为这是通过一种公开的形式来确认自我形象,而一个人敢于在公众面前塑造自我形象的举动,对其社会化过程的完成无疑是积极的。(2)道德上的自我评价。

演讲的公众性特征,使得演讲者无论是外部举止还是内容表述,都必须遵从基本的道德要求。“仁义礼智信”被视为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在古代先哲高度概括出的这五项道德标准中,唯有“礼”是通过直观就可以获得的。在社会交往中,评价一个人德性的高低往往是从他的“礼”开始的。古人曾提出“慎独”之说,是指独处之时因为缺少了外界约束,一定要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言行,“慎独”也是君子道德修炼的最高境界。这个观点也从反面印证了在公众场合下,人自身的道德约束会敏感地变得警觉、自觉起来,如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礼记·大学》)演讲为辅导员提供了修炼这种品质的难得机会。

辅导员从演讲内容上获得的道德评价,比从外部获得的要更加丰富,意义也更加重要。通过演讲表达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自身主观感受的总结、认识和表述,在获得社会反馈评价后会反思或修正,这无疑是辅导员成长中自我调节机制的形成和健全。演讲的过程使责任变得更加具体:对自己负责——在公众面前树立正向的自我形象;对听众负责——围绕演讲主题与他们分享有价值的认识,最终完成道德上的自我评价。(3)能力上的自我评价。

演讲对于促进辅导员能力的提高是全方位的,它在两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一个是具有工具性质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个是具有监控性质的自我认知能力。所谓工具性质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借助文字符号表达思想认识的一种能力。演讲的特殊性还在于要借助声音表达。演讲稿的写作实际上是对辅导员观察力、想象力的考核,他们对主题的解构、对问题的认识、生活的经验都将有选择地结合主题反映出来,而水平的高低将取决于他们思考的宽度、角度和深度,在技巧上则是对他们谋篇布局以及文笔风采的检验。文稿完成后就是要将其转化为声音,这又是对辅导员记忆力和有声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演讲者有声语言的运用不是照本宣科,不是简单地把文字“翻译为声音”,而是利用有声语言亲和力强、渲染效果好、现场感浓的特点,提升演讲内容的生动性与说服力。所谓具有监控性质的自我认知能力,实际上就是能经常地自觉反思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的能力。心理学将这种带有监控性质的自我认知能力称为“思维自我监控”,并认为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其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一个标志”。演讲是辅导员达到这个标志的台阶,其全过程涵盖了自我认知能力,也就是“思维自我监控” 的基本要素。

3.在成长与发展中的助力作用(1)提高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在辅导员的演讲中,一类是结合自己的工作、自身的成长以及发展历程对主题进行开掘,另一类是试图从理性出发揭示这个主题的深刻性。辅导员在海量阅读中能够如此有特点地表达,体现了他们对主题解析提炼、提升、提纯的功力。如在全国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的赛前和赛后的沟通中,选手们普遍感受到参加比赛所带来的意义,对历史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和丰富。他们甚至能突破自我,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反省自身的不足。在宏观层面与大主题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应当表达作为当代辅导员对社会、教育的看法,这有难度但不是做不到,这对辅导员的思考深度和准确把握以及勇气都是一个考量。当然这种认识可能会很不完善,但那种主动与积极的态度是难能可贵的。(2)坚持参与演讲是对职业发展能力的积淀。

演讲能力的获得,除去天赋的因素外,更多的是通过实践习得,假如能够坚持下来成为内功,对辅导员的成长与发展会大有裨益。通过观察还发现,许多具有良好表达能力的辅导员在大学时代就是辩论、演讲活动的参与者,不少人还参加过各级比赛,经受过历练,担任辅导员岗位工作后不但业务突出,而且依然积极参加各项关于演讲的文化活动。好口才、好成绩,成为他们在职场上发展的助力因素。这种工具性能力的掌握,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对于各个领域青年的成长与发展都具有普遍意义。演讲是一种传播活动,利用这种功效,让演讲者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引导我们走向期望的成才之路,这也是演讲与职业发展之间紧密关联的价值所在。戴尔·卡耐基的成功,印证了人们对演讲的喜爱与需求,也印证了演讲对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助力价值所在。

三、主题演讲的准备

高校辅导员进行主题演讲,一般是在学生活动、班级管理和思想引导中。当然,还有比赛性质的主题演讲,如职业能力大赛中的演讲比赛,它不仅对内容的思想性、价值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还特别体现演讲是口语表达中最高级、最完善、最有审美价值的一种艺术形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卡耐基曾在《语言的突破》中说过:“只要遵循正确的方法,做周全的准备,任何人都能成为出色的演说家。反之,不论年纪及经验多么老到,若没有适当的准备,仍会在演讲中出窘。”无论是在比赛还是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想使自己的演讲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达到良好的效果,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平时学习积累中的准备

1.夯实理论

高校辅导员的主题演讲要求辅导员必须拥有夯实的理论基础,这是对辅导员职业能力专业化、职业化的最基本要求。在演讲过程中,会重点考查辅导员在处理学生工作时必须具备的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政策、理论、法规、规章和制度、时事政治等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主要内容大致包括:党的基本理论、时事政治、奖助贷、心理、就业、安全稳定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学生伤害处理办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相关政策法规等。很多主题演讲出现了与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近期一系列讲话等热点时事息息相关的题目,这就要求辅导员的理论学习与时俱进,使演讲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2.常态训练

能担任辅导员工作的教师一般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有极高的政治素养和极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很大一部分也有很强的写作能力,所以对于辅导员演讲技能的培养,只要积极训练并辅之方法,应该都能达到。对于那些语言表达的确不够好的辅导员来说,应先从一段话的演讲起步,从简单的话题入手。如:“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你最爱读哪本书?”由此,让他们从容不迫、镇定自若地开始演讲。从一段话演讲向多层次演讲推进,这一阶段的训练适应于各个不同层次的辅导员,让他们做到能够较准确地将演讲内容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地进行表述。如针对“说说我自己”这个话题,可让辅导员介绍自己的简历、家庭成员、兴趣爱好、理想追求,叙说童年印象最深的事、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等。在此基础上可以创设特定的情境,模拟角色:设置特定的情境,训练针对不同目的和对象,让辅导员运用规范的普通话重点突出、有条理地演讲。如:“假如你是一名主持人,让你主持‘保护地球资源,构建和谐社会’的谈话节目,你如何做这个开场白?”在这个阶段,要求演讲者大方、亲切、用语得体,符合特定的身份。最后,适时地开展辩论,磨砺风格。开展辩论是一种高级的说话训练形式。由论辩双方对同一个对象形成相互矛盾和冲突的观点,进行言语交锋。在论辩过程中,训练辅导员准确地判断对方发言的正误,捕捉辩论的信息,归纳对方的观点,确立自己辩论的角度;迅速调集知识储备,归纳材料要点;快速组织语言,做到有针对性地发言,从而培养反应敏捷,有的放矢,语言准确、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时,可以设置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话题,如“逆境易成才——顺境易成才”“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等。

3.善于提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在演讲比赛中脱颖而出,辅导员应善于选取美的内容,确定美的立意,讲究美的结构,特别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选题要新。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让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积极分析社会热潮,抓住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提出自己有远见的看法。(2)内容要实。一篇有说服力的演讲,离不开充实的论据,革命前辈的范例、英雄人物的事迹、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都可以用作论据。(3)感情要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说大话、空话、假话。(4)语言要活。成功的演讲要做到讲者“上口”,听者“入[21]耳”,通俗易懂,晓畅明白,让思想的清泉流进每一个听众的心田。

4.积极实践

辅导员应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积极将演讲技能运用于日常工作之中。每次活动的总结性发言,辅导员应运用演讲技巧于口头表达。如策划方案比赛结束时的总结性点评,辅导员可以从“策”是话语讨论,“划”是书面筹备,“方案”是总结成文三个方面有逻辑地进行发言。通过平时的训练与积累,辅导员将演讲技能灵活运用,既可以应用于平时的发言,也能指导学生参加演讲等语言艺术类的比赛。学生经常要参加演讲类的大大小小的比赛,这其中辅导员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比赛,不仅要让学生获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有效地检测辅导员的演讲能力。如指导学生参加“纪念建党 90 周年演讲比赛”,紧扣党的信仰和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的问题,确定演讲主题为“大学生的信仰”,通过历史的回溯,歌颂信仰力量的伟大,对照今日大学生理想的缺失,引发师生的思考与探讨。经过这种思路和语言的多次训练,辅导员的演讲能力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5.巧备案例

在比赛中,很多选手在主题演讲中的案例生动感人,它们大多数是选手赛前就准备好的。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中的主题演讲不管是什么题目,多与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与服务相关,应在赛前围绕这些方面准备相关的典型案例,并对其进行多角度分析,进行发散性主题提炼,用不变的案例来应对变化的演讲主题,通过案例照应主题,证明观点。援引案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案例以叙事为主,切忌叙而不议。故事讲完,应立即针对故事进行议论,谈感想,说体会,且感想体会须与主题相照应。议论的言语不要多,只要能对故事所蕴含的思想、给予的启示、所带来的思考予以总结提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2)同样的案例,要针对不同的演讲题目提炼不同的相应的观点。事先准备的案例必须典型,越典型的案例其蕴含的思想内容越丰富,可提炼的主题越开放多样,越能应对更多的演讲题目。如《陶行知的四块糖果》案例,可以从中衍生出诸如师爱、师德、教育智慧、教育艺术等观点。(3)巧妙运用过渡语言将案例与主题切合。事前准备好的案例,其主要内涵极有可能与演讲题目不太吻合。如一位演讲者的演讲题目是《我与学生共同成长》,他选择的案例是在自己的一次主题班会上,一位男生在谈幸福时说出“我对幸福的理解就是占有权力和美色”,辅导员巧妙处理这一“突发事故”,这一个案例实际上反映教学机智的主题。但是,经过演讲者的处理,可以转变成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案例。只要演讲者能够巧妙地找准案例与主题之间的切合点,就可以使案例的引用为主题增强说服力。(二)演讲过程的准备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随着人们的社会交往越来越多,演讲的作用也日益重要。但是,并非会说话的人都会演讲,出色的演讲者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出众的口才,在演讲前还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精心准备。

1.明确目的和主题

每一场演讲都会有自己的主题和存在的理由,这是演讲成败的关键因素。演讲之前需明确你的目的是通告信息,还是取悦或者说服听众,或唤起听众的行动……只有明确了演讲的目的,在演讲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力地进行现场调控。作为一个演讲者,应该利用自己深刻的认识能力,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本质,使演讲中的思想、观点和见解更深入一步,真正地起到启发听众、教育听众的作用。演讲者应该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演讲的主题要有新意、有创新,不能人云亦云。要见人所未见,讲人所未讲,在看似平凡的现实生活中发掘出人们意想不到的深刻的思想主题。只有这样,才能启发听众,感召听众,使听众信服。鲁迅先生的演讲中有很多独创性的观点,如他在《未来天才之前》中提出的“若想有天才必先有产生天才的民众”,这种观点就有其独到之处。演讲的主题应该直接取材于社会和时代所提出的问题,也就是说,演讲者应力争站在时代前列,以先进、新颖的思想去启迪听众。这样的演讲才有听众,也易于发挥作用。

2.了解听众和环境

听众的自然状况、思想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状况以及心理需求,演讲所处的社会环境、场合环境和关系环境等都会对演讲有制约作用。所以,在演讲准备的程序中,了解并分析听众和环境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首先,要了解并分析听众,即是对听众的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兴趣、性格、气质、心境、需求、兴趣、目标等自然情况,宗教取向、种族和民族以及文化背景、所属团体、听讲意愿等特征进行分析。谈论听众知道和关心的话题,以确定自己的演讲方式,使演讲有的放矢,达到演讲的目的和效果。其次,要了解并掌握演讲的宏观背景环境、微观背景环境和关系环境。掌握宏观背景环境包括需了解并掌握时代、社会、民族、地域、文化等诸多因素;把握微观背景环境也即场合环境,需考虑演讲时间、背景、组织、听众等因素;把握关系环境需要认清和正确处理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运用适合于这种关系的演讲方式,才会讲得更得体、更受欢迎。任何成功的演讲都是演讲者能动地适应表达环境的结果,而能动地适应环境,实际上是完成演讲任务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能动适应的根本办法是力求达到主、客观因素的统一,即演讲内容与环境的统一,演讲形式与场合的统一,演讲者的外部形象与演讲处境的统一。

3.收集材料和数据

演讲总是要运用各种各样的事例,让事实说话。只有围绕主题,选择真实、准确、新颖、典型的事实材料,才能使演讲取得良好的效果。一要真实选材。演讲中使用的材料必须来源于客观生活,不能捕风捉影、道听途说,更不能无中生有、胡编乱造。二要准确选材。演讲的事件材料应能准确地表达演讲者的意图,即扣住演讲的主题。三要新颖选材。演讲者应善于捕捉社会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事实、新经验、新问题,并善于总结,勇于做出理论上的新概括,也可以选择那些虽非新出现的但人们却没说过或很少说过的事实作为材料,或者把陈旧的事物换一个角度来选材,这些都可以给听众以清新的感觉。四要有针对性地选材,主要是针对听众的实际情况使用合适的材料。演讲中的选材,必须照顾听众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民族、所处地域及性格、爱好、心理需求、兴奋中心等,才能收到理想的演讲效果。

4.准备提纲和讲稿

演讲提纲的目的是帮助演讲者记住要说的话,提纲强调了演说中最重要的因素,剔除了多余的材料,并帮助演讲者选择最佳的论证信息。起草准备提纲的意思实际上就是指把演讲合成一个整体。在这个阶段,演讲者决定在演讲的开场白部分说什么,如何在演讲的主体里组织要点和论证材料,以及在演讲的结束语部分说什么。提纲中应把观点精简至两三个主要句子或关键性段落,并按照最令人信服的顺序排列。其中,最主要的几点是:用一个句子精确概括演讲目标,精心准备一段富有冲击力的开场白,周密添加论据,认真提炼结论,反复锤炼和修改讲稿。有效的书面交流和口头传播是不同的。演讲是暂时性事件,一个个词语飘浮在空气中,随后马上就消散了。但如果演讲者能够充分利用口头沟通非正式的特性和优势,那么听众肯定能更好地倾听和理解演讲者的发言,如运用短小精悍的句子和词语、生动的语言,强调和重复以及提问等,这些方法都可以使演讲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和易于记忆。

5.熟练记忆演讲稿

有了理想的演讲稿,并不等于演讲已经成功了,因为从演讲稿到正式上台演讲,中间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由文字稿转向实践应用的工作——演讲前的练习。那么,如何来理解、体味、熟记和驾驭演讲稿呢?一是要从意义入手,熟记和驾驭演讲稿的中心,找出各部分的意义,即中心思想的“支撑点”,才能在此基础上很好地记忆和驾驭演讲稿。二是从结构入手,记忆和驾驭演讲稿的思想脉络和章法结构,把握演讲稿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怎样过渡和照应等。三是从形象入手,熟记演讲稿中的典型事例和具有形象性的关键词语,作为说明和论证问题的依据。四是从理解入手,牢记演讲稿中的名言警句,以便恰当运用,增强说服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五是从感情入手,进入演讲规定的情境角色,深入理解和掌握演讲稿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使听众感到情真意切,真实感人,从而产生巨大的艺术力量。

6.做好演讲心理准备

在公共场合中,能让自己的语言像清泉潺潺流出,激人奋进、启人心智是大多数人的愿望,但对于多数人来说,胆怯、缺乏自信是最大的心理障碍。要成为一名好的演讲者,必须从消除恐惧、建立自信开始,充分做好演讲的心理准备。那么如何消除恐惧情绪,做好演讲的心理准备呢?一是要有强烈的成功欲。演讲中具有强烈的成功欲,才能使演讲者对演讲效果高度关切,进而引起对演讲内容的构成、演讲方法与技巧的运用、听众的有关情况、演讲进程中的反应等一系列问题的关注,从而不断提高演讲的质量。二是要充分自信。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是演讲者重要的心理支柱,它可以发挥意志的调节作用,坚定演讲者的意志,促使演讲者的智力呈现开放状态,使演讲者更有效地发挥创造性,较好地进行临场发挥。三是要从容镇静,以坚强的自制力面对尴尬,不受各种刺激因素的支配,且要调动和发挥积极心理的功能,以保障演讲者主动适应各种演讲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四是要增强自控力,积极克服消极心理,做到正确地认识和科学地评价听众、目中无人又心中有人、充分准备、认真练讲,并提前到现场准备,熟悉环境、了解听众,以便尽快适应会场气氛,消除陌生感。

四、主题演讲的过程实施(一)以声音托情

这里的声是指有声语言。它是由语言和声音构成的,是演讲活动中主要的表达手段。由于有声语言的使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具留存性而有临场性,因此,声音一旦发出就无法再进行推敲和修改。演讲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口语交流形式,演讲时,发音必须标准清楚,合理运用一些能表达意旨内容的词汇,准确无误地表达要说的意思,把一个个文字符号变成鲜活的话语,让听众既受到思想感情的启迪,又获得声音美的享受。

1.准确

准确就是要求语言表达正确清晰,言简意赅,合乎规范,这是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如不把“师范”说成“稀饭”,不把“吹毛求疵”说成“吹毛求庇”。准确的语言才具有科学性,才能逼真地反映出事物的面貌和思想的实际。所以,演讲语言一定要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所要讲述的事实和思想,体现出它们的本质和联系,这样,才能为听众接受,从而达到宣传、教育、影响听众的目的。

2.节奏

对有声语言的要求,除了吐字清楚、准确、响亮之外,还要注意根据内容的需要使语气、节奏、语调等有所变化;有时舒缓,有时急促,有时如“惊涛拍岸”,有时又似“小溪潺潺”,这样才能使演讲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