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新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6 05:42:38

点击下载

作者:袁行霈

出版社:中华书局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千家诗:新编

千家诗:新编试读:

前言

袁行霈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早在先秦时代,孔子就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唐代开始以诗取士,读诗作诗更成为儿童必修的内容。适应这种需要,早已出现了诗歌的启蒙读物。宋代刘克庄曾编过一部《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二十二卷,选录唐宋诗人五百六十五家的作品一千二百八十一首,影响较大。但是其中多有错谬,又往往把律诗截去半首改作绝句,再加上篇幅浩繁,不便于儿童学习。此书流传到明清,坊间又刻有多种《千家诗》,沿用其书名,而重新加以编排,篇幅也减少了许多。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明清之间王相的选注本,此书共选录诗歌二百二十三首,按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的顺序编排,每种体裁之下再按春夏秋冬四季为序,除唐宋诗人外,增补了明朝的个别作品。王相选注本《千家诗》虽有通俗易懂、便于记诵的优点,但毕竟是适应当时的需要而编选的,其中很多内容已不适合今天的读者,编排方法也有局限。

为了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启迪他们的人生智慧,我们编选了这部书,取名《千家诗(新编)》。我们保存原来流行本《千家诗》的优点,而又力求有一种新的适应我们这个时代的面貌。我们注意选取那些寓意深刻、情调健康、意境开阔、形象鲜明、脍炙人口的作品。选诗的范围仍以唐宋两代的近体诗为主,但又不限于此。从时代上讲,增加了汉魏六朝以及元明清直到近代的作品;从体裁上讲,增加了五七言古诗。所选诗歌共一百五十二首,为了便于儿童由浅入深地诵习,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这种顺序编排,同一体裁下则按诗人时代先后排列。注释力求简明,包括作者简介、题解、字词典故的解释。《千家诗(新编)》是一本十分通俗的启蒙读物,但我们并不因此而采取轻率的态度。相反地,正因为面向广大的读者,我们感到责任格外重大。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希望大众从古典诗词中多吸取一些营养,亦希望少年儿童能得益于此,成长得更加茁壮;而不要断了祖国传统文化的奶汁,忘了自己赖以生存的根。我曾向欣然与我合作的朋友们说:“这是一件积德的事。”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们暂时放下自己的学术研究,热情地投入了这项工作。《千家诗(新编)》即将付梓,谨借此文聊表我们的心情。如果这本小书能得到大众的喜爱,我们将深感欣慰!一九九九年三月原序二〇一三年十月修订

出版说明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诗词是人类心灵的形象展现,尤其是古典诗词,她所具有的深厚的韵味和音乐性的特点,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具魅力的表现形式之一。

时至今日,诗词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拥有着广大的爱好者,人们心中那些幽微的情意仍要借诗词来传达。中华书局历来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出版了大量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近期,由中华书局发起,联合光明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华诗词学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共同举办了“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文化公益活动,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响应,人们积极创作投稿,掀起了一场古典诗词创作的热潮。随着活动的展开,我们认为有必要为人们提供一套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的诗词读本,以方便读者的创作与欣赏。

朱光潜先生说:“学文学第一件要事是多玩索名家作品,其次是自己多练习写作,如此才能亲自尝出甘苦,逐渐养成一种纯正的趣味,学得一副文学家体验人情物态的眼光和同情。到了这步,文学的修养就大体算成功了。”这番话可谓是前辈大师的经验之谈,我们学习、欣赏和写作古典诗词,也应从“玩索名家作品”入手,有鉴于此,我们编选了这套“中华传统诗词经典”丛书,并作为参加“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的学习参考书。

丛书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关于如何写诗赏诗的理论著作。包括《诗词格律》、《诗词写作常识》、《怎样赏诗》、《怎样用韵》、《人间词话》等;二、最具代表性和普及性的诗词总集。如《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三、历代名家名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纳兰性德等人的作品。

具体到每一本书,我们的做法是:一、精选作家作品。入选的作家一般为诗词领域领一代风骚的人物,入选的作品以传诵程度为首要标准,且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二、引导扩展阅读。作家的选集中附一到两篇评论文章,帮助读者多维度了解相关作家作品;三、选用权威版本校勘整理。基本体例为正文、注释、评析三部分,各书根据内容的不同略有变化。为便于阅读,一般不出校记,注释力求准确简洁,评析旨在帮助读者领会诗词的意境及妙处。

丛书采用双色印刷,小32开本,只手可握,以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徜徉于诗词的海洋,尽情享受诗词的华美情愫。中华书局编辑部二〇一三年八月

五言绝句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1),黄河入海流(2)。欲穷千里目(3),更上一层楼。【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他的诗多以边塞生活为题材,很适合歌唱,在当时广泛流行,可惜现在只保存了六首绝句。【题解】

鹳雀楼的旧址在今山西永济西南城上,三层,因楼上常有鹳雀栖息,所以叫鹳雀楼。鹳雀楼面对中条山,下临黄河。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太阳傍山而落,黄河流向大海。这宏伟的景象吸引着他,他想看得更远更远,便再登上一层。这首诗本来是写登楼的过程,但包含了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注释】

(1)依:依傍。依山,给人以白日与山紧紧挨在一起的感觉。从“依山”到“尽”,有一个过程,诗人写出日落的动态,也可以想见他已目送落日多时了。 (2)入海流:包含着诗人的想象,从鹳雀楼是看不到海的。 (3)穷:尽。千里:表示很远的地方。春 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1),处处闻啼鸟(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他的作品以五言诗居多,主要是写他的田园生活以及漫游的见闻和感想,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了自己的性情,风格清而淡。【题解】

一个春天的早晨,诗人睡醒时,记起夜里的风雨声,心想不知落了多少花啊,惋惜之情溢于言表。第一句五个字道出人们常有的体验。二、三句写现在的声和回忆中的声,鸟声与风雨声有对比之妙。第四句透露出惜花之情,耐人寻味。【注释】

(1)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2)处处闻啼鸟:热闹的鸟叫声响成一片,读者由此可以想象夜里的风雨这时已经停了。长干曲其一崔 颢君家何处住(1)?妾住在横塘(2)。停船暂借问(3),或恐是同乡。【作者简介】

崔颢(?—754),唐代诗人。早年的诗艳丽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变得豪迈。【题解】

长干,里巷名,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南。崔颢的《长干曲》一共四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和第二首。这两首是行舟在长江上的两个人的问答,第一首是女子的口吻,第二首是男子的口吻。他们从小就在长江上漂泊,很想找到自己的同乡,互相询问着,应答着。【注释】

(1)君:对人的尊称。 (2)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卑之称。横塘:古代的堤名,也是百姓聚居的地方,在今江苏南京。“妾住在横塘”这一句,不等对方提问,先作自我介绍。其急于与对方相识的心情不言自明。 (3)借问:敬辞,用于向人打听事情。长干曲其二崔 颢家临九江水(1),来去九江侧(2)。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3)。【注释】

(1)临:靠近。九江:古人说长江中游有九条支流,这里用九江泛指长江中游。 (2)侧:旁边。 (3)自小不相识:揣摩这句诗的意思,有点纳闷;也有相见恨晚的意味。鸟鸣涧王 维人闲桂花落(1),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和画家。他的诗内容广泛,山水诗尤其著名。他善于捕捉和表现大自然的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题解】

鸟鸣涧,是王维的一位友人居住的地方,风景幽静。月亮出来,竟然惊动了鸟儿,它们时不时地叫着,更衬出山涧的寂静。【注释】

(1)闲:安静,这里着重表现自己的心境。“人闲”和“桂花落”似乎不相关联,中间也没有介词或连词,主观的心境与客观的物象互相映衬,统一在同一种意趣之中。杂诗其二王 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1),寒梅著花未(2)?【题解】

这组《杂诗》共三首,这是第二首。向来自故乡的人打听一个细节,表现了思念故乡的感情。别的不问,惟问梅花,平淡中寓有深情。【注释】

(1)来日:来的那一天。绮窗:雕刻花纹的窗子。 (2)著花:长出花蕾或花朵。未:用在句末,表示询问。相 思王 维红豆生南国(1),秋来发几枝(2)。愿君多采撷(3),此物最相思。【题解】

红豆,又叫相思子。诗人从红豆的别名产生出诗的联想,劝人们多采红豆,也就是劝人们珍重爱情。全诗以“红豆”始,以“相思”结,中间穿插一句劝说,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余地。【注释】

(1)红豆:红豆树、海红豆及相思子等植物种子的统称。朱红色,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南国:指我国南方。 (2)秋:一作“春”。 (3)君:您。撷:摘下、取下。静夜思李 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有“诗仙”之称。他的诗歌表现了反抗权贵、冲破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以及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诗歌气象宏伟,想象奇特,语言自然而又巧妙。【题解】

李白喜欢皎洁的月亮,诗里不止一次写到故乡的月亮。在一个寂静的夜晚,他望见明月,又思念起故乡来了。【注释】

(1)疑:好像。秋浦歌其十五李 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1)。不知明镜里(2),何处得秋霜(3)。【题解】

秋浦,县名,在今安徽贵池西南,那里有条秋浦河。《秋浦歌》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这首诗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忧愁。【注释】

(1)缘:因为。个:这样。 (2)明镜:明亮的镜子,也可以指秋浦明亮的河水。 (3)何处得秋霜:用秋霜形容自己的白发。诗人看到明镜里满是如霜的白发,便惊奇地问道:明镜里哪来这么多秋霜呢?独坐敬亭山李 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2)。【题解】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附近。众鸟全都飞走了,孤云也飘走了,它们都离山而去,只有自己依然恋恋不舍地看着敬亭山,而那山也恋恋不舍地看着自己。诗里表达了李白对敬亭山的喜爱,以及他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注释】

(1)闲:形容孤云飘去时缓慢安闲的样子。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看不厌敬亭山,他觉得敬亭山也看不厌自己。诗人把敬亭山拟人化了。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1),天寒白屋贫(2)。柴门闻犬吠(3),风雪夜归人。【作者简介】

刘长卿(725—789),唐代诗人。以五言诗著名。【题解】

许多地方都有芙蓉山,不知道这首诗中的芙蓉山在哪里。诗人在芙蓉山遇到风雪,傍晚时投宿在一户贫穷的人家。这首诗就是写当晚的情形,用颜色、声音烘托了当时的气氛,读后如身临其境。【注释】

(1)苍山:青山。 (2)白屋:茅屋,或者是没有经过油漆装饰的房屋。 (3)柴门:用散碎木材、树枝等做成的简陋的门。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1),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2)?【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他的诗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和人民的疾苦,揭露了政治弊端。语言浅显通俗,在平淡中见警奇,并长于叙事。【题解】

刘十九,诗人的朋友,姓刘,排行十九。诗人备了新酿的酒,问刘十九能不能来一起排遣冬夜的寂寞。前三句举出三条理由,既有“新醅酒”,又有“小火炉”,又赶上天快下雪了,刘十九还能不来吗?诗的语言很从容,透露出来的期待之情却相当迫切。我们可以从中感到友情的质朴和温馨。“绿蚁”、“红泥”和“雪”,色彩对比非常鲜明。【注释】

(1)绿蚁:指米酒的表面漂浮着的泡沫。醅:没有过滤的酒。 (2)无: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悯农其一李 绅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1)。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2)!【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题解】《悯农》共两首,表达了对农民的怜悯。第一首前三句说:春天种下一粒粟,秋天收获万颗子,四海之内没有闲田,都种上了庄稼。这样推想下去,农民总该有饭吃吧?可是最后一句却说“农夫犹饿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让人深思。【注释】

(1)成:一作“收”。 (2)犹:还是。悯农其二李 绅锄禾日当午(1),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2),粒粒皆辛苦。【题解】

这首诗利用汗珠和米粒的一点相似,造成震撼人心的效果。盘中一粒粒的米,原来都是农民辛苦的结晶啊!【注释】

(1)禾:禾苗。 (2)餐:饭食。江 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1)。孤舟蓑笠翁(2),独钓寒江雪(3)。【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诗人和散文家。他的诗和散文对山水风景有精妙的描写。【题解】

诗的前两句写出一个过程,大雪铺天盖地,山上的鸟都飞走不见了,路上行人的脚印也都被盖住了。而这个渔翁不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在大雪中仍旧独自钓鱼,寄托了我行我素的情志。【注释】

(1)人踪:人的踪迹。 (2)蓑笠:遮雨雪的蓑衣和斗笠。 (3)独钓寒江雪:“雪”字放在“钓”字的后面,处在宾语的位置,却不是宾语,而是状语,很巧妙。寻隐者不遇贾 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1),云深不知处。【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他写诗很注意炼字,有“苦吟诗人”之称。诗风朴素平淡。【题解】

隐者,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乡野的人。寻访那隐士而没有见到,失望的心情可想而知。后两句好像是那童子的回答,又好像是寻访者望着深山发出的叹息。诗里的环境和气氛让人隐约地感到那隐者清高的人格。【注释】

(1)只:相当于“就”。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1),驱车登古原(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9),唐代诗人。他的诗题材相当广泛,色彩绚丽,意境朦胧,含蓄不尽。【题解】

乐游原,在今陕西西安南,地势高敞。原为秦宜春苑,西汉宣帝修乐游庙,因以为名。这首诗是写登乐游原所见黄昏景色,后两句概括了一种带有普遍性的人生感触。诗人似乎是在惋惜什么,但又没明说,留给读者许多想象的余地。【注释】

(1)向晚:傍晚。适:舒适,畅快。 (2)驱车:驾车。原:宽广平坦的地方。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1)。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北宋诗人。诗风豪迈,兼有理致。他的绝句小诗写得新警有味。【题解】

江上往来的游人,只知道鲈鱼鲜美,却不知道打鱼人驾着一叶小船,在风浪里出生入死,多么艰辛啊!【注释】

(1)鲈鱼:鱼名,长江下游一带出产,味道非常鲜美。陶 者梅尧臣陶尽门前土(1),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2)。【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人。他的诗较多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诗风古朴淡雅。【题解】

陶者,烧瓦的工人,他们陶尽了门前的泥土,自己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而那些手上不沾一点泥的人,却住在宽敞明亮的大厦里面。【注释】

(1)陶:用黏土烧制器物。 (2)鳞鳞:屋顶上的瓦片像鱼鳞一样密密地排列。晚过水北欧阳修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1)。日暮人归尽,沙禽上钓舟(2)。【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诗人。诗风明白晓畅,平易疏朗。【题解】

初春的积雪开始消融,冰封的河水又流动起来;傍晚时分,人们都已归家了,沙洲上那些鸟儿也都跳上了渔船。【注释】

(1)浦:水边。 (2)沙禽:沙洲上的鸟儿。江 上王安石江水漾西风(1),江花脱晚红(2)。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3)。【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诗人。他的诗多含哲理,往往别出新意。诗风雄健峭拔,晚年归于闲淡雅丽,脱去流俗。【题解】

诗人站在秋风瑟瑟的江面上,眺望着江边那些凋谢了的花,一阵笛声传来,勾起了他的离情。离情被笛声带着,传向很远的地方。【注释】

(1)漾:水面动荡。西风:秋风。 (2)脱晚红:晚开的花也都已经谢了。 (3)乱:风吹波动是乱,眺望中的远山是乱,诗人的离情乡思也是乱。乌 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1),死亦为鬼雄(2)。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3)。【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1),宋代女词人。她的诗也很有特点,有的雄浑,有的柔婉。【题解】

乌江,在今安徽和县附近。秦朝末年,项羽战败,退到这里时,感到无颜渡江回家乡而自杀。诗人赞美楚霸王项羽的英雄人格,表示做人就应该生为人杰,死为鬼雄。【注释】

(1)人杰:人中的豪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这是说死也要死得雄壮。 (3)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之间为西南、东北走向,习惯上将自此以下的南岸地区叫江东。咏 雪傅 察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1)。呼儿试轻扫,留伴小窗明。【作者简介】

傅察(1090—1126),宋代诗人。诗风温丽。【题解】

原诗共有九首,这是第一首。诗人珍爱洁白的雪,不忍心清除掉,叫小孩儿轻轻地扫,让这雪陪伴在窗前,感受着它的明亮。【注释】

(1)庭户:庭院。皓:洁白。盈:满。灯 花王 质造化管不得(1),要开时便开。洗天风雨夜,春色满银台(2)。【作者简介】

王质(1127—1189),宋代诗人。诗风流畅,尤以律诗对仗工整。【题解】

灯花,灯芯燃烧后所结成的花形。它不受大自然的限制,在连夜的暴雨狂风中,百花已被摧残了,只有它将春色留在人间。【注释】

(1)造化:大自然。 (2)银台:灯架。舟中夜书所见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1)。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作者简介】

查慎行(1650—1727),清代诗人。他的诗善于用白描手法写行旅见闻。【题解】

在没有月亮的暗夜,微风簇拥着波浪,映照着一点渔灯的光;波浪散开,顿时化作满河的星星。【注释】

(1)萤:像萤火虫的一点儿光亮。客 晓沈受宏

千里作远客,五更思故乡。

寒鸦数声起,窗外月如霜。【作者简介】

沈受宏(1645—1722),清代诗人。他的诗多是感慨咏叹的内容。【题解】

诗人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旅居,因思念故乡而一夜未眠。到了五更时分,冷风里传来几声寒鸦的叫声,诗人抬头看看窗外,只有一地的月色恰如一地的冷霜。苔袁 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1)。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8),清代诗人。他的诗多写自己生活中的真情实感,生趣盎然,清新可爱。【题解】

苔,即青苔。青苔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终年见不到阳光;然而到了春天,它一样地拥有绿色,拥有生命。【注释】

(1)青春:指春天。七言绝句咏 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1),万条垂下绿丝绦(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他擅长七言绝句,诗风明快洒脱,表现出热情豪爽、诙谐风趣的性情。【题解】

这首诗连用玉树、美女、丝带来比喻,把春柳描绘得婀娜多姿、生机勃勃、光彩照人。特别是说春风像一把剪刀,裁剪出无数细长的柳叶,使无形的春风有形有情、灵巧可爱。【注释】

(1)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绿的春柳像一株玉树,又像一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少女。碧玉,既指绿色的玉,又指古代的美女。妆成,打扮成,装饰成。 (2)万条垂下绿丝绦:千条万条细长轻柔的柳枝,就像美女裙上的绿色丝带在飘拂。绦,用丝线编成的带子。回乡偶书其一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题解】

偶书,偶然写下来。作者从小离家,到八十多岁才回到故乡,家乡的孩子们不认识他,把他当成了客人。作者捕捉住这个有趣的场面,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出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口吻,更表现自己久客回乡的心情,使读者感受到浓郁亲切的乡情和人情味。【注释】

(1)鬓毛:耳边的毛。衰:疏落。出塞其一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1),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2),不教胡马度阴山(3)。【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698—756),唐代诗人。他以写边塞诗、妇女诗和赠别诗著名,七言绝句写得尤其出色。【题解】“出塞”是乐府诗旧题。塞,边塞。诗人面对着照耀边关的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从古到今,战火持续不息,无数战士为国献身不能返回家园。他希望唐王朝能够任用李广那样英勇善战的名将镇守边关,使敌人不敢来侵犯。诗人把丰富深厚的思想感情浓缩在四句诗中,语气豪迈,音节响亮,情境苍凉悲壮。【注释】

(1)秦时明月汉时关:眼前还是秦汉时代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代的边关。 (2)但使:只要。龙城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他曾任右北平郡太守,勇敢善战,屡次挫败匈奴入侵,人称“飞将军”。“龙城”指卢龙城,在今河北,是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 (3)胡马:指敌人的车队。胡,古代汉族人对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的通称。阴山:在今内蒙古中部。汉代时,匈奴军队常从阴山南侵。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1),平明送客楚山孤(2)。洛阳亲友如相问(3),一片冰心在玉壶(4)。【题解】

芙蓉楼,故址在唐代润州(今江苏镇江)城西北角。辛渐,作者的朋友。这首送别诗是作者遭受诬谤、被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时写的。前两句用寒雨孤山景色,衬托惜别的心情;后两句用冰心、玉壶的美好形象,比喻自己仍保持着纯洁的品格。【注释】

(1)寒雨连江夜入吴:寒雨迷蒙,笼罩大江,作者陪友人从江宁乘舟沿江东下,在夜里进入了吴地。“吴”,这里指唐代润州,春秋时属吴国。 (2)平明送客楚山孤:第二天清晨,在芙蓉楼上送别了友人,只觉得楚山也像自己一样,孤零零地站立在广阔的平原上。“平明”,早晨天亮时。“楚”,这里指唐代扬州,战国时属楚国。辛渐是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归洛阳。 (3)洛阳亲友:作者曾在洛阳生活一段时间,那里有他的亲朋好友。 (4)冰心:像冰一般晶莹的心,比喻正直清白。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 维独在异乡为异客(1),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题解】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也称重九。古代有重阳插戴茱萸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这首抒写佳节思亲的诗,是王维十七岁游历长安时的作品。明明是自己独居异乡,在节日里非常想念家乡的兄弟,却从对面落笔,写兄弟们今天头插茱萸登高欢聚时感到少了一个人,从而更深挚地抒发出两地相思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高度概括和准确表达了古今中外所有他乡游子共同的感受,所以千百年来传诵人口。【注释】

(1)异乡:他乡。 (2)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以祛邪、避灾。送元二使安西王 维渭城朝雨浥轻尘(1),客舍青青柳色新(2)。劝君更尽一杯酒(3),西出阳关无故人(4)。【题解】

元二,作者的朋友。使,奉命出使。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境内。这首诗题又作《渭城曲》。诗的前两句写景,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时间。朝雨洗尘,柳色青青,诗人把送别的场景写得非常清新明丽,蕴含着安慰、祝愿的深情。后两句把对朋友的担忧、关切、留恋和劝勉注入一杯酒中,情味俱深,千古传诵。【注释】

(1)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早晨的细雨,湿润了道路上的灰尘。渭城,秦都城咸阳,汉代改称渭城,在今陕西咸阳,渭水北岸。浥,湿润。 (2)客舍:旅店。柳色新:柳色新鲜青翠。古人有折柳枝送别的习俗,这里用柳色象征送别。友人西去大漠,将只有风沙荒寒,再没有青青柳色。 (3)更:再。尽:喝干。这里“更尽”二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尽了多杯。 (4)西出阳关无故人:现在还有老朋友在一起喝酒,往西出了阳关,就不容易遇到熟悉的人了。阳关,古关名,通往西域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附近。因位于玉门关之南,故称阳关。故人,老朋友。送沈子福归江东王 维杨柳渡头行客稀(1),罟师荡桨向临圻(2)。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题解】

沈子福,作者的朋友。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前两句写行客稀少、渔人归家,意在表现诗人仍然站在渡口目送友人远去。后两句借助奇妙的联想,用染遍大江南北的春色比喻相思之情,使它成为可见可触的形象。【注释】

(1)稀:少。 (2)罟师:渔人。临圻:靠近曲岸之地。这里指江东地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 白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题解】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鹤矶头。传说仙人王子安乘黄鹤经过这里,因此得名。孟浩然,唐代诗人,李白的好朋友。之,往。广陵,今江苏扬州。在繁花如烟的阳春三月,在千古名胜黄鹤楼头,孟浩然将要乘船东下,远游繁华的都会扬州,李白为他送行。老朋友的孤帆在碧空中逐渐消失,诗人还在黄鹤楼上极目眺望,只见滚滚长江流向天际。诗人对故人的深情也融入这空阔无涯的江天景色之中。李白写送别,也写得豪情奔放,意境瑰丽壮阔,充满青春浪漫的气息,令人神往。【注释】

(1)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辞别黄鹤楼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2)烟花:花树繁茂浓艳,远望像浮动的烟雾。望天门山李 白天门中断楚江开(1),碧水东流至此回(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题解】

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为博望山,西为梁山,两山夹江对峙,像一座天设的门户,所以合称天门山。全篇句句写“望”,诗人连用“开”、“回”、“出”、“来”四个动词。表现出山水的气势、动态美和蓬勃生命活力,饱含着诗人赞美祖国壮丽江山的激情。【注释】

(1)天门中断楚江开:天门山中间断裂,是因为楚江怒涛冲撞,打开了一条通道。楚江,安徽是古代楚地,所以诗人把流经这个地段的长江称为楚江。 (2)回:江水的流向在这里有一个转折。赠汪伦李 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1)。桃花潭水深千尺(2),不及汪伦送我情。【题解】

李白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村人汪伦常以美酒款待他。李白乘船欲行,汪伦踏歌送别。李白深受感动,作诗相赠。诗中将眼前所见的深湛桃花潭水与汪伦送别的情谊相比拟,想象天真淳朴,耐人寻味。全篇语浅情深,爽朗明快,浑然天成。【注释】

(1)踏歌:用脚踏地打拍子同时唱歌。 (2)桃花潭:在泾县西南。早发白帝城李 白朝辞白帝彩云间(1),千里江陵一日还(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题解】

李白晚年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至白帝城(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忽然遇赦,于是乘船顺流而还,作了这首诗。诗人以灵动奔放的笔调,写出江流之快和归舟之轻,将自己历尽磨难、绝处逢生的喜悦心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诗的后两句还被后人从中引申出激励人心的哲理。【注释】

(1)朝辞白帝彩云间:早晨从高入彩云间的白帝城出发。辞,告别。 (2)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句用极远的空间“千里”和极短的时间“一日”对照,“还”字把下江陵写得有如还乡,轻快之情溢于言表。江陵,今属湖北。别董大高 适千里黄云白日曛(1),北风吹雁雪纷纷(2)。莫愁前路无知己(3),天下谁人不识君(4)。【作者简介】

高适(702—765),唐代诗人。以写边塞诗著称。他的诗语言明快,感情激昂,风格雄豪。【题解】

董大,诗人的朋友,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所以称“大”。前两句勾勒出送别时的景色,在荒寒昏暗中显得雄阔。后两句用开朗有力的语调,劝慰和勉励远行的朋友,正是历代称誉的“盛唐之音”的特色。【注释】

(1)千里黄云白日曛:千里黄云蔽天罩地,白日也变得昏昏沉沉。曛,昏暗。 (2)北风吹雁雪纷纷:北风呼啸,吹得孤雁惊飞,雪花纷纷扬扬。 (3)知己:知心的朋友。 (4)识:赏识。君:指董大。绝句四首其三杜 甫两个黄鹂鸣翠柳(1),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2),门泊东吴万里船(3)。【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他的诗融会众长,兼工诸体,律切精深,具有以沉郁顿挫为主的多种风格,广阔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生活,被誉为“诗史”。【题解】

这首绝句是杜甫重返成都草堂时写的,诗中描绘草堂四周的春天景物。前两句写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有声有色,生机蓬勃。色彩的映衬对比,绚丽悦目。后两句写山雪和江船,分别表现出久远的时间和辽阔的空间。全篇洋溢着诗人对春光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注释】

(1)黄鹂:黄莺。 (2)窗含西岭千秋雪:窗外可见远处西山千年不化的皑皑白雪。“含”字把室内和窗外的景色融合在一起。 (3)门泊东吴万里船:门外江边停泊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东吴,三国时孙权在江南定国号为吴,也称东吴,泛指今江苏所辖地区。枫桥夜泊张 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1)。姑苏城外寒山寺(2),夜半钟声到客船。【作者简介】

张继(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他善于将深挚的感情寓于生动的景色之中,诗风清远自然。【题解】

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郊。深秋之夜,诗人泊舟枫桥,创作了这首小诗。那夜半钟声从古老的佛寺传出,悠扬回荡,衬托出夜的静谧,使不眠的旅人更添愁绪,这是诗人创造清远意境的点睛之笔。【注释】

(1)渔火:渔家灯火。 (2)姑苏:即苏州,因城西南有姑苏山,所以有此别称。寒山寺:在枫桥西,始建于梁代,因唐初著名诗僧寒山曾住在这里而得名。夜 月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1),北斗阑干南斗斜(2)。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作者简介】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尤擅绝句,写得清丽、细腻、新颖、隽永。【题解】“夜月”一作“月夜”。诗人在寒冷的月夜里忽然听到唧唧虫声,他猜想小虫是最先感觉春的暖意才欢鸣的。他用“新透”二字传达出窗内乍闻虫声的新鲜感和惊喜感,又用一“绿”字引起读者对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注释】

(1)更深月色半人家:夜半更深,月光已经西斜,只照到人家的一半。 (2)阑干:横斜的样子。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1),上有黄鹂深树鸣(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他擅长描写山水田园,诗风清雅闲淡,能传达出人们不易说出的感受。【题解】

这首诗是韦应物罢滁州(今属安徽)刺史后,闲居城西西涧时写的。诗人以动静相生的手法,描绘西涧的晴景和雨景,有悠然自得之趣,表现了诗人寻求宁静淡泊的心态。【注释】

(1)怜:爱。这个“怜”字贯穿全篇。 (2)深树:树林茂密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韩 愈天街小雨润如酥(1),草色遥看近却无(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3)。【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古文家兼诗人。他的诗笔力雄健,气势宏伟,有以文为诗、追求奇险的倾向,但也不乏清新自然之作。【题解】

张十八员外,指张籍,当时任水部员外郎,是韩愈的诗友,他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这首写给友人的诗,把早春的蒙蒙细雨和新生的茸茸草芽描绘得细腻传神,充满生机。诗人赞美早春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用皇都烟柳的暮春景色作对比,表现出他对新生事物的喜爱和不屑流俗的审美情趣。【注释】

(1)天街:皇城中的街道。酥:酥油,这里是形容初春细雨的滋润。 (2)草色遥看近却无:刚刚冒出地面的草芽,远望是嫩黄浅绿的一片,走近去看,却又看不到绿色。 (3)绝胜:大大超过。皇都:京城。竹枝词其一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他的讽喻诗、咏史怀古诗、写景抒情诗都流畅自然,有清刚之气,蕴含隽永的哲理意味,尤长七绝。他的《竹枝词》、《浪淘沙》等诗词,清新俊爽,极富民歌风味。【题解】

竹枝词,原是古代四川一带的民歌。刘禹锡被贬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期间,学习当地民歌,创作了不少新诗。这一首写男女间纯真的爱情。诗人巧妙地选取晴雨不定的景象,运用民歌中常见的谐音双关手法,形象地表达一个姑娘微妙复杂的心理。【注释】

(1)晴:“晴”和“情”字同音,“无晴”、“有晴”,谐音双关“无情”、“有情”。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1),潭面无风镜未磨(2)。遥望洞庭山水翠(3),白银盘里一青螺。【题解】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这首诗描绘秋月映照下洞庭的湖光山色之美。作者先把波平浪静的湖面比作未经磨过的铜镜,接着又把湖上的君山比做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想象美妙。【注释】

(1)湖光秋月两相和:洞庭的湖光和月色交相辉映,柔美和谐。 (2)潭面无风镜未磨:风静浪息,水气和月光交融,湖面就像未曾打磨过的铜镜,迷迷蒙蒙。潭,指洞庭湖。 (3)翠:绿色。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1),半江瑟瑟半江红(2)。可怜九月初三夜(3),露似真珠月似弓(4)。【题解】

这首诗大约是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写的。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绘景奇丽细致;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比喻新颖巧妙。全篇洋溢着诗人陶醉于自然美的喜悦之情。二、四句都用了重言错综句式,句中对仗,音节流畅优美,却又像随口吟成,非常自然。【注释】

(1)残阳:夕阳。铺:铺盖着。 (2)半江瑟瑟半江红:映照着落日余晖的一半江水,呈现红色;而阳光照不到的另一半江面,却是深碧的。瑟瑟,碧色。本为珍宝名,是碧色的,所以用“瑟瑟”代指碧绿色。  (3)可怜:可爱。 (4)真珠:即珍珠。秋 夕杜 牧银烛秋光冷画屏(1),轻罗小扇扑流萤(2)。天阶夜色凉如水(3),坐看牵牛织女星(4)。【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诗风俊爽峭丽,意境深远,尤擅七绝。【题解】

秋夕,秋天的夜晚,这里指七夕,即农历七月七日,相传是牛郎星与织女星在银河相聚的日子。这首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诗人以秋夜深宫清丽幽冷的景色、宫女扑萤和坐看牵牛织女星的动作,烘托出她哀怨与期望交织的心情。全篇层层绘出,含蓄蕴藉。【注释】

(1)银烛:白蜡烛。冷:指烛光惨淡。 (2)轻罗小扇:罗是质地稀疏的丝织品。扇子到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这里的“轻罗小扇”也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3)天阶: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了,寒气袭人。 (4)坐:一作“卧”。山 行杜 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1)。停车坐爱枫林晚(2),霜叶红于二月花(3)。【题解】

这首诗先以寒山斜径、白云人家作为淡远的背景,然后泼洒浓彩描绘层峦尽染的枫林,把经霜枫叶与二月春花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枫林火红艳丽,生机勃勃,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注释】

(1)生:有“生出”、“升起”的意思。“生”一作“深”。“生”比“深”好,使人好像看到远山深处白云在冉冉升起、浮动。 (2)坐:因为。 (3)红于:比……还要红。清 明杜 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1)。借问酒家何处有(2),牧童遥指杏花村。【题解】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4月5日前后,历代有扫墓或郊游的风俗。诗的上联写清明佳节,细雨纷纷,路上行人心情加倍凄迷纷乱。下联写行人向牧童打听哪里有酒家,牧童手指杏花村作为答复。全篇语言通俗,音节和谐,情景逼真,趣味盎然。特别是结句,使人如见骑牛牧童的手势和神态,如见远方杏花盛开的村庄,意境极优美。【注释】

(1)断魂:形容强烈而又深隐难言的感情。这里是说行人凄迷纷乱的心理状态。 (2)借问:请问,向人打听。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1),巴山夜雨涨秋池(2)。何当共剪西窗烛(3),却话巴山夜雨时。【题解】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梓州(今四川三台)任幕僚期间寄赠长安友人的。长安在梓州北面,所以说“寄北”。在暗淡的灯光下,巴山的夜雨声中,诗人向远方的朋友倾吐羁旅的愁苦,渴望着重逢。设想有那么一天,与朋友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剪去烛花,再向友人诉说今宵巴山夜雨中思念的情景。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注释】

(1)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包含着一问一答,意思是说你问我几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还没个准啊! (2)巴山:泛指巴蜀之地。这一句用一个“涨”字,绾结巴山、夜、雨、秋、池几个景物意象,展现寂寥凄清、迷蒙萧瑟的画面,渲染出浓重的愁情。 (3)何当:何时。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1),闻说鸡鸣见日升(2)。不畏浮云遮望眼(3),自缘身在最高层(4)。【题解】

飞来峰,即正文中的“飞来山”,在今浙江绍兴城外,传说此山从琅邪濒海处飞来,所以叫飞来山。宋时山上有应天塔。诗人登山上塔,居高临下,不禁豪情满怀,脱口成诗,抒发了他的雄心壮志。【注释】

(1)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2)鸡鸣见日升:雄鸡打鸣时可见到太阳升起。 (3)不畏浮云遮望眼:不担心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浮云”有时用来比喻邪臣。 (4)缘:因为。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1)。春风又绿江南岸(2),明月何时照我还?【题解】

瓜洲,在今江苏邗江南。诗人从京口(今江苏镇江)渡江到瓜洲时,不禁思乡心切,于是在诗中运用深情的笔调,抒发了他幽远的乡思。【注释】

(1)钟山:今南京紫金山,诗人居住在那里。 (2)绿:作动词用,意为“使……绿”。据洪迈《容斋续笔》卷八记载,诗人在这里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十字,最后定为“绿”字。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1)。纵被春风吹作雪(2),绝胜南陌碾成尘(3)。【题解】

北陂,北面的池塘。这首诗前两句写花开,后两句写花落。花开,娇艳美丽,饱含春意。花落,则宁愿被春风吹得像雪花一样飘落水中,也绝对胜过落在田间小路上被人马碾成尘土,寄托了诗人自身的高尚情操。【注释】

(1)妖娆:娇艳美好。占春:包含春意。 (2)纵:即使。 (3)陌:田间小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