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陵雄风:空前绝后的地下城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6 09:33:45

点击下载

作者:台运真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王陵雄风:空前绝后的地下城堡

王陵雄风:空前绝后的地下城堡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王陵雄风:空前绝后的地下城堡作者:台运真排版:梦工厂出版社:现代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8-01ISBN:9787514323153本书由大华文苑(北京)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言王陵雄风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历程,推进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推进了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文化是立国之根,实现中国梦也是我国文化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并最终体现在文化的发展繁荣。习近平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要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

如今,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攻坚和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面对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面对各种眼花缭乱的现代传媒,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传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浩浩历史长河,熊熊文明薪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滚滚黄河、滔滔长江,是最直接源头,这两大文化浪涛经过千百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融合以及沉淀,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中华文化曾是东方文化摇篮,也是推动世界文明不断前行的动力之一。早在500年前,中华文化的四大发明催生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地理大发现。中国四大发明先后传到西方,对于促进西方工业社会发展和形成,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总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深,蕴含丰富宝藏。我们要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首先要站在传统文化前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弘扬和发展五千年来优秀的、光明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现象,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来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价值、文化形态与文化风采。

为此,在有关专家指导下,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撰了本套大型书系。主要包括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伦理道德、古风古韵的建筑遗存、深具内涵的自然名胜、悠久传承的历史文明,还有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

本套书系的特点是全景展现,纵横捭阖,内容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语言通俗,明白晓畅,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韵,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知识性和延伸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中华儿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2014年4月18日水下皇陵明祖陵

明祖陵位于江苏省盱眙洪泽湖西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朱元璋一统天下以后,于1386年在此建立祖陵,追封并重葬其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第二年在陵前建享殿。后来,永乐帝朱棣又建棂星门及围墙。

明祖陵被誉为“明代第一陵”,特别是21对庞大石刻,雄踞在长长的神道两侧,石刻规模之宏大,刻工之精细,造型之优美,线条之流畅,在国内少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朱元璋光宗耀祖筑祖陵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字国瑞,1328年10月21日出生,安徽省凤阳人。他的父亲是朱世珍,母亲是陈氏,家庭很贫困。

朱元璋16岁时,因旱灾夺去了他家里大部分成员的生命。他只好在一个佛教寺院做小行童。1352年,朱元璋参加起义军郭子兴的军队。他入伍后,因为作战勇敢,而且机智灵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1355年,朱元璋一举攻克了和州,被郭子兴任命为总兵官。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百官司属。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年号洪武,先后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建立■明太祖朱元璋画像全国统一的政权。■明祖陵远景

朱元璋在即位前,先设立祭坛。然后,下旨建造太庙,追尊他的高祖为玄皇帝,曾祖为恒皇帝,祖父为裕皇帝,父亲为淳皇帝,并奉上玉宝、玉册。追封后,也按规定仪式进行祭奠。

但是,朱元璋当时不知道他的祖陵在哪里。有人上奏说,朱元璋祖陵就在镇江句容的朱家巷。于是,朱元璋便叫人在朱家巷筑了一个土堆,名叫“万岁山”,并亲临祭拜。谁知那个土堆却裂开了,朱元璋便不再把那个土堆视为祖陵的所在地。玉册 也叫“玉策”,是我国古代用玉版制作的诏书。玉册是皇帝用来册封王公后妃或者在进行祭祀的时候使用的。除了玉册,还可以分为祝策、谥策、哀策、立策、封策、赠谥策、祭策、赐策、赏策等。

直至1384年,朱元璋的族人朱贵入朝献祖陵图,朱元璋才搞清了祖陵的位置。朱贵告诉朱元璋,朱家的祖上都是从句容朱家巷搬到泗州的淘金户,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曾携带全家老小居住在古泗州城北的孙家岗。而朱贵的祖辈也和朱初一一起搬到了这里,并且成了近邻。祥瑞 我国古代的说法,代表大吉大利心想事成的意思。祥瑞的种类很多,大体分为五种,也就是5个等级。其中,龙、凤、麒麟、龟、白虎是嘉瑞,是最高等级的瑞兆。嘉瑞之后分别为大瑞、上瑞、中瑞、下瑞4个等级。

据说有一天,朱初一在附近的杨家墩割草,躺在草丛歇息时,看见了两个过路的道士,他们正讨论说杨家墩是块风水宝地。正说着,其中一个道士就拿起一根枯枝插在了土墩上,随后离开了。

朱初一很好奇,每天都来杨家墩割草,观察那根枯枝,过了10天,他发现那根枯枝居然真的发了芽。朱初一很吃惊,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就随手换了一根枯枝替代,也插在了土墩上。

两个道士再经过这里时,发现他们插的树枝被人换了,就找到偷换树枝的朱初一说:“如果你死后就葬在这里,你家的后代就会出大贵人,这是天机,不可外泄。”

朱初一回家后告诉自己的儿子朱世珍,自己过世后一定要埋在杨家墩。■明祖陵牌坊

1327年时,朱初一病逝了,朱世珍按照他的要求,把朱初一埋在了杨家墩。朱世珍葬父之后,由于洪灾无法生存,就携一家老小西去,住在了盱眙县灵迹乡。

不久,朱世珍的妻子陈氏生下了朱重八,也就是朱元璋。随着一声啼哭,红光冲天而起,四邻惊呼着前来救火,却发现原来是朱家大喜了。这个伴着祥瑞之兆出生的孩子就是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

朱贵献上的祖陵图使朱元璋非常激动,立即开始下令筑建祖陵。1386年朱元璋命令皇太子朱标带领着文武群臣和工匠,到泗州城北的杨家墩,开始修建祖陵。

历朝历代的皇帝,大多都是在生前为自己死后建造辉煌的陵墓,朱元璋是第一个为自己的先祖建陵墓,而且还把从没谋面的高祖、曾祖、祖父全部葬于一墓的皇帝。

朱元璋下令修建祖陵,正是为了感谢祖宗庇佑能成为皇帝,也是为了光宗耀祖。阅读链接1355年时,被郭子兴任命为总兵官的朱元璋镇守着和州,也就是后来的马鞍山和县。有一天,朱元璋外出时看到一个小孩在伤心地哭泣,就问孩子为什么哭。孩子回答说是等父亲。朱元璋仔细一询问才知道,原来孩子的父亲和母亲都在军营,父亲在营中养马,母亲和父亲不敢相认,只好以兄妹相称。朱元璋意识到,部队军纪存在问题,他们攻破城池后,扰民滋事,掳掠妇女,这样下去,部队将失去民心。于是,朱元璋召集众将,申明纪律,下令归还军中有夫之妇,让城中许多被拆散的夫妻团圆。此事广为传颂,使朱元璋深得民心。隐藏在水中的宏伟建筑

1389年祖陵玄宫建成后,太子奉德祖、懿祖帝、熙祖三祖考的衣冠亲赴敬葬。以后陆续增修,直至1413年,才把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三代的陵墓全部修建成功。杨家墩也被改称为“明祖陵”。

明祖陵的修建,前后历时近30年,营建时间之长、体制之宏伟,在诸代明陵中名列前茅。

明祖陵背靠有“九岗十八洼”之称的丘岗,面临淮河,基本仿照唐宋帝陵的规制,但又废止了唐宋诸陵的上下宫制,显得十分紧凑。陵园总体平面呈长方形,南北走向。筑有城墙三重:外为土城,周长3千米,中为砖城,周长1.1千米,内为皇城,建有正殿、县服殿、神厨、斋房、宰牲亭、玉带桥等。■明祖陵麒麟雕塑■明祖陵南红门

神道是皇帝生前排班序列的略影,在长约300米的神道的两侧,共有21对石像生,自北向南排列。

石刻体形硕大、雕琢精细,其中有麒麟、神道石柱、马官、文臣、武将、内侍各两对,石狮6对,石马一对,拉马侍卫一对。其中最大者重达20多吨,小者也有5吨以上。

在配置顺序上,4尊雄性麒麟为首。麒麟是神话传说中的“瑞兽”。祖陵石像生之首设置麒麟,进一步表明了明祖陵的肇基地位。

4尊麒麟头顶独角,身披鳞甲,四肢敦实,足似象蹄。其鳞甲呈圆形状,而且相互叠压。全身鳞纹,一丝不苟。太子 又叫皇太子,储君的一种,是我国皇帝正式继承人的封号,通常被授予的对象是皇帝之子。皇太子的地位仅次于皇帝本人,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的东宫。东宫的官员配置完全仿照朝廷的制度,还拥有一支类似于皇帝禁军的私人卫队。

麒麟的尾巴粗而长,从尾根至底座,由于采取了精细的线雕法,其尾毛从根至尖,一丝不乱。

麒麟的颈毛,以脊柱为界,分别披散在两旁,其雕法与尾毛一样一丝不苟。在麒麟的胸、颈及臀部,雕有云气纹,这不仅是华贵的纹饰,同时也寓意着祖陵是神仙的境地。两对文臣的石像,手握笏板叩于胸前,头戴爵弁,身着交叉叠领官衫,脚蹬高底朝靴,腰系玉带,文质彬彬。两对武官头戴兜鍪,身着铠甲,腰系战裙,脚蹬铁网靴,双手握剑,怒目圆睁。两对太监较矮小,双手抱拳于胸,既无净鞭,也无笏板,一身宫装,静立在金水桥南,随时听候君命。那六对高大雄壮的雄狮的石像,在祖陵石刻中,用狮之多,用兽之精,是其他帝王陵墓中不多见■明祖陵武臣石雕的,这也是明祖陵神道石刻的独特之处。陵前放置着威严的雄狮,显示着陵墓主人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威严。笏板 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用玉、象牙或竹制成,其是我国古代臣子上殿面君时的所用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可以用笏来记录君王的命令或旨意,也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俗语说,狮子大开口。而这里的狮子却都闭着嘴巴,万兽之王在皇帝面前的驯服,意喻皇家的无比威严。在造型上,祖陵狮子一律呈蹲坐状,但形象各不相同。狮子的鬃毛旋卷成4个螺旋状,颔须对称地飘向两侧。

由于石刻工艺采取浅浮雕的手法,狮身的肌肉也表现得自然逼真。另外一头狮子的颈上佩有饰带,饰带上雕有花纹,同时颈间还有铺首环铃及绣球。

位于狮子后面的是两对望柱,望柱也就是华表,是皇权的象征。其寓意着皇权顶天立地,统治着四面八方。第一对是仿唐望柱,柱身富丽华贵。

望柱的八棱面上雕有缠枝如意牡丹、葵状菊花等花卉。八棱柱上沿为棱形束腰,束腰上为八棱石榴状柱头。另一对则是素面素身、简洁大方,体现了宋代石刻的特点。爵弁 也叫“雀弁”,是我国古代礼冠的一种,比冕次一级,外形很像冕,但前面没有压低,也没有悬垂的玉串。在我国古代,进行祭祀、成人礼以及男子结婚时,都要戴爵弁。

华表的顶端,一种是石榴,代表多子多孙;一种是寿桃,代表万寿无疆。

华表过后,排列的是马官和拉马侍者。马官双手握鞭于胸,马鞭绳纹清晰逼真。在祖陵石像生中,最为突出的是拉马侍,整个石雕和青石底板连为一体,重23.4吨。■明祖陵文臣雕塑

祖陵石像生无论是文臣武将,还是神兽,形体都十分高大威武,充分体现“子孙不能欺祖”的威严。龙 我国古代神话与传说中最神异的祥瑞之兽,是华夏民族的代表,代表着帝王,也是我国的象征。传说龙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可以呼风唤雨,上天入地。龙也代表着兴旺、胜利和吉祥。

祖陵的石马又称“天马”,四肢稳健,站立在青石底板上,马头辔饰齐全,辔带上面雕着葵形、菊花等花卉。辔中的绒球,缰绳的绳纹,嘴衔的马标辔饰的铆接,鸾铃的挂置,项上的鬃毛,全身的肌肉,以及眼、耳、鼻、口都雕得精细逼真。

特别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石马马鞍的雕艺。

马鞍四周雕有缠枝卷叶,内层密布朵朵祥云,大小交错,高低相映,左右有两凤腾空飞舞,双翅展翔,尾羽在太空中飘散。马鞍中部有一圆圈,圈内有一龙腾空飞跃,龙眼圆睁,龙口大张,龙凤身上的鳞甲、纹饰、羽毛清晰可见。

整个马鞍构图精巧、纹饰华贵。■明祖陵石马雕塑

在装饰纹样上,整个马鞍多采用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装饰。既有腾云驾雾的巨龙,又有翩翩起舞的双凤,既有空中流动的云朵,也有地上盛开的牡丹,有动有静,动静相济,工整对称,又有变化,既富有吉祥之意,又给人以圆润流动的飘逸之感。■明祖陵石刻群

明祖陵所有的石刻,全部都是雄性。一方面是因为雌性显得不威武;一方面是皇帝陵墓是阴宅,需要阳性的东西来调和。这样在陵墓里的祖先,才能住得安稳。

祖陵石刻群是明代帝陵石刻中最为精美的一组石刻群,这些石刻规模宏伟,技艺高超,线条流畅,整体风格既不同于凤阳明皇陵,也不同于明孝陵和明十三陵,倒与宋陵石刻的风貌相近。凤 我国神话传说中的瑞鸟,也是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称凤。传说凤头似锦鸡、身如鸳鸯,有大鹏的翅膀、仙鹤的腿、鹦鹉的嘴、孔雀的尾。凤象征美好与和平,比喻有圣德的人,是吉瑞的象征,也是皇后的代称。

祖陵石刻,在雕刻手法上运用了浮雕、半浮雕的技法,经过精琢细磨,使石刻的细部显得流畅华丽。从造型和雕功上,可以看出石刻匠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创造精神,同时也可以看出他们娴熟的技艺和细腻的功法。■明祖陵石雕

祖陵石刻博采历代石刻艺术的精华,经过改造、创新,创造了明代石刻艺术新的技艺,使石刻在技法、造型、纹饰、华贵等方面独领风骚,代表了明代石刻艺术的新成就。

地下玄宫,是明祖陵肇基地基的风水宝地之一,是风水学中龙穴的所在地,共有9个拱券,每个拱券下有一个两扇对开的大石门。御史 我国古代官职之一,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同时也负责保管朝廷的档案文件。分为御史大夫、监察御史、殿中御史等。当丞相空缺时,经常由御史大夫接任。

一般情况下,墓葬只葬一对夫妇,而明祖陵地下玄宫却是三代祖宗的衣冠冢,像这样3套墓室共为一体的奇特建筑艺术,在陵墓史上是很少见的。

在明祖陵建成以后,每年清明时节,朱元璋都要亲自带领御林军从南京出发,浩浩荡荡,前去祭祖。

明祖陵崇丽无比,但是它却不在高山大阜之侧,而是在有“九岗十八洼”之称的丘岗之地。

1494年,明王朝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刘大夏筑建太行堤坝阻断黄河北面的支流,使南面的支流夺去了淮河的流道,使得淮河河道开始紊乱,从此淮河中、下游连年洪水泛滥,祖陵也不断遭受水患。

明万历年间总理河道的工部尚书潘季驯提出了“蓄淮刷黄”的治水方略。他主张筑堤纳水归于一道,反对疏浚支流另开新河,而应当“筑堤束水,以水攻沙”、“借水攻沙,以水治水”,最终潘季驯取得了明神宗的支持。工部 我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是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也是吏、户、礼、兵、刑、工的六部之一。工部主要负责土木兴建,武器的制造,水利枢纽的疏通,包括矿冶和纺织也是工部的管辖范围,还要主管一部分金融货币和统一度量衡。

但很快清河口的泥沙高淤,靠近这里的淮河河床也被黄河水倒灌而增高了,这又使淮水的冲击力减弱,遇阻即回,沙随波停,淮水所带泥沙又在清河口停淤。■朱元璋雕像

淮水无力刷黄,又无法从清河口入海,而入湖故道又尽筑高堰,淮水上溢泛滥。据有关记载:

不得不久潴旁溢,汪汇浩荡,始犹淹漫两岸,会合诸湖,继而夏秋泛涨,一望无际,浩荡龙沙,震惊陵寝,而泗洲之祸岁烈一岁矣。

连年的水灾,至1680年6月,淮河上下游地区,连续70天阴雨,泗州城逐渐倾覆在滔天洪水之中了,明祖陵也就此沉入水下了。

经过湖水长期的侵蚀和冲击,坟丘被荡平了,原先地面的砖木建筑大多毁坏,仅余下棂星门、正殿、东西两庑遗址和残存的30多个大型柱础、砖砌拱顶建筑3座,但神道两侧的21对石像大多完好。

后来洪泽湖水位下降,明祖陵才得以重见天日,但木制建筑却荡然无存了,仅剩外罗城城墙以及后来发掘修复的石像。

明祖陵被水淹没遭到了损坏,却也因水得到了保护,被水隐藏的地下之墓,避免了遭到破坏。宏伟而壮丽,独特而罕见,这就是气势不凡的明代第一陵,明祖陵。阅读链接1963年,洪泽湖水位下降,明祖陵遗址逐渐露出水面,显露出了地宫拱门和甬道。据说当年朱元璋修祖陵时,给这方圆几十千米内的村民都赐姓朱,世代守陵。直至洪泽湖水位下降时,明祖陵附近的30000多居民里,仍有近80%姓朱。据说,守陵人中有一位当地人曾好奇地打过拱门里的水,他惊讶地发现,明祖陵拱门里的地下水触手冰凉刺骨,令人寒气顿生。但是拱门外的水潭则始终是常温的,终年不冰。一门之隔居然有如此差别,十分神奇。因此,守陵人们都认为,拱门内的水底下有神灵保护,守护着明祖陵不被人发现打扰,因此使水温下降,寒气逼人。天造地设明显陵

明显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祐杬、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位于湖北省钟祥城北的纯德山。

明显陵的建筑手法独特,其陵寝建筑中金瓶形的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鳞神道、琼花双龙琉璃影壁和内外明塘等都是明陵中仅见的孤例,尤其是“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

明显陵原始建筑和环境风貌保存完好,建筑规模宏大,陵寝结构独特,文化内涵丰厚,堪称我国帝陵的璀璨明珠。明世宗几经周折建陵

1521年3月,明武宗驾崩,他没有留下任何子嗣,也没有任何兄弟。眼看江山后继无人,皇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商量后决定,由血缘最亲近的皇室来继承皇位。因此,武宗的堂弟,兴献王朱佑杬的儿子朱厚熜当上了皇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嘉靖,成为后来的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后的第六天,就下令礼官一起讨论他父亲兴献王的称号。为了维持最纯正的皇家血统,以首辅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为首的朝臣们引用汉定陶王和宋濮王的故事,建议朱厚熜应该把武宗的父亲、明孝宗弘治帝朱佑樘尊为先■兴献王朱佑杬画像皇,称“皇考”,把自己的亲生父亲朱佑杬尊为皇叔父。

但是,朱厚熜没有同意,要求另议。由此,就开始了以首辅杨廷和等为一方,以皇帝和张璁、桂萼等为另一方的“大礼议”之争。

1521年7月,观政进士张璁向朱厚熜上奏了一篇《正典礼疏》,这篇疏文反驳了杨廷和的说法,认为朱厚熜应该遵循自己本家的血统,并主张将朱厚熜的亲生父亲兴献王朱佑杬尊为先皇,为他在京师立庙。

朱厚熜看完这个上疏后很高兴,立即召见杨廷和等人宣布自己将下令尊自己的父亲为兴献皇帝,母亲为兴献皇后,但被杨廷和等人反对。

张璁人单势孤,难以动众,世宗只有先对杨廷和妥协。但在奉迎生母蒋妃入京的礼仪上,朱厚熜坚持行以迎皇太后之礼,并在遭到杨廷和反对后表示愿意辞位,奉母返回安陆,杨廷和无奈之下只得让步。

1521年10月,朱厚熜以皇太后■明显陵石碑礼迎母亲入宫。首辅 也叫“首揆”或“元辅”,是我国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称呼。大学士拥有和宰相同样大的权力,负责主持内阁大政,还要参与国家大事的重要决策。大学士还要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令,批答奏章。

后来,张璁多次讨论古礼,再次上疏,抨驳杨廷和等人的议礼之失,请正大礼之议。赞同张璁等人的主张者越来越多,朱厚熜又决定召张璁及桂萼等人来京议礼。党附杨廷和的阁臣为阻止张、桂等人来京,在4月的诏书中,加称世宗父母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和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朱祐杬被追尊为皇帝后,原有的兴献王坟也相应按帝陵规制升级改建了。1523年4月,兴献王坟原来覆盖的黑瓦换为黄琉璃瓦,并修筑神路桥等。1524年的3月,王坟正式更名为“显陵”。同年8月,显陵太监杨保进言说,显陵的陵殿门墙规模狭小,还是按照天寿山的陵墓形势修建更为适宜。虽然这个建议被工部尚书赵■明显陵远景璜反对,但朱厚熜还是听从了杨保的建议,在1527年,对显陵进行了一番扩建和翻修。梓宫 指的是我国古代时期为帝王和皇后用梓木制作的棺材。由于梓木材质轻而耐朽坚韧,木理优美并带光泽,因此是我国古代的木艺艺术最常用的原材料。古代帝王、王后下葬时专用梓木做棺。此外,梓木还是木胎漆器、乐器和雕版刻字的优质材料。

朱厚熜派人修葺了显陵的宝城、宝顶并重建享殿,增建方城明楼、睿功圣德牌楼、大红门,并在龙凤门前的神路两侧建置瞭望柱和12对石像生等。

1531年2月,又将松林山救封为“纯德山”,立碑建亭。

1532年10月,改建工程告一段落。

1538年12月,朱厚熜的生母章圣皇太后病逝,朱厚熜本来准备另寻一块风水宝地将显陵北迁,并下令武定侯郭勋和工部尚书蒋瑶等督工建造新陵,再将他皇考的梓宫迁于此处。

然而,这个决定一直遭到朝臣及章圣皇太后的反对,朱厚熜只好将他母后的棺椁合葬入显陵。

1539年的农历正月,朱厚熜南巡承天府时,认为显陵玄宫有水,需要重建玄宫,再好好整修一下陵墓。于是,朱厚熜降谕礼部说:“皇考显陵,昔者建造狭隘,虽尝增修,犹多未称。兹朕躬诣陵下,与诸左右大臣周阅山川,更卜吉兆,重建玄宫,以妥皇考皇妣神灵于无穷……骑登陵山,立表于皇考陵寝之北……命改营焉。”谕 我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之一,是以上级告知下级文书的通称,君臣都可以使用。但皇帝下达的谕令都要加“上”字,上谕是皇帝专用的文书。皇帝派侍臣口头下达的命令也叫谕旨。

于是,工部的左侍郎顾麟等人立即督工,按朱厚熜钦定的图式兴建新的玄宫,并用一座称为“瑶台”的高大砖石平台,将新旧宝城串联起来,形成了一陵双冢这种明代帝陵中独一无二的特殊格局。■明显陵牌坊

1539年的5月,朱厚熜派了京山侯崔元护送章圣皇太后的灵柩,7月时,章圣皇太后的灵柩同朱祐杬合葬在显陵新玄宫内。■明显陵遗址

1542年,朱厚熜将荆州左卫改为显陵护卫军,还把李貌才等人率领的1200多人的正规军充进了护卫军。

1542年9月,朱厚熜下令修建显陵的祾恩殿,派遣内宫监太监黄锦和巡抚湖广右侍郎陆杰监督修建工程。此后,显陵建设继续进行,556年的4月,朱厚熜又下令改建祾恩殿,并让工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莶都御史提督的卢勋监督工程。

明显陵布局巧夺天工,工艺浮雕精美绝伦,自然风光优美,堪称我国帝陵中的璀璨明珠。阅读链接在建陵墓之前,找到陵墓的“龙穴”是重中之重。几经筛选后,朱厚熜决定由一个号称何半仙的风水师负责。何半仙带着一班文武官员在松林山上转悠了几天,终于选定了一个地方,说那里就是龙穴的所在地,他还断言,这块龙穴挖下去,肯定能挖出什么东西。杂役们就往下挖,挖到一丈多深时,见到了一块石碑,取出来用水冲洗干净后,雪白的石碑上有首诗:此地本是帝王家,老僧借住五百年。帝王如若来到此,将我移到东山边。何半仙马上烧香叩了几个头,请示官员后,将老和尚的遗骨挖出来,埋到了东山边。独特的帝王陵寝格局

明显陵位于湖北钟祥市城东北的纯德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祐杬、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明显陵牌楼

明显陵的围陵面积约183万平方米,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其外罗城周长约3.6千米,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蜿蜒起伏于山峦叠嶂之中。由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依山间台地渐次布列有纯德山碑、敕谕碑、外明塘、下马碑、新红门、旧红门、御牌楼、望柱、石像生、棂星门、九曲御河、内明塘、祾恩门、陵寝门、双柱门、方城、明楼、前后宝城等,疏密有间,错落有致,尊卑有序,建筑掩映于山环水抱之中,相互映衬。明显陵的建筑格局,从整体看,宛如一个巨大的宝瓶,分内外围城。外围城高6米,宽1.8米,长3500余米,红墙黄瓦,随山势起伏,■明显陵围墙雄伟壮观。外围城南端为两重陵门,称新、旧红门。

新红门面阔18.5米,进深8米,为外罗城的门户,是显陵陵区入口的标志,也是显陵由王墓扩建为帝陵的重要标志之一。与之相对应的是显陵为王墓时的门户,旧红门。宝瓶 我国的风水学认为,宝瓶有吸收煞气,趋吉避凶的作用,寓意着吉祥、富贵和旺财,是镇宅风水学里必不可少的物件。镇宅用的宝瓶要按照室内空间选择大小,以五行确定颜色,确定良辰吉日并在内部放置朱砂。

最为独特的是,新旧两重红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这在我国古代传统建筑中是很少见的,但同时它也成为我国明代“陵制当与山水相称”的陵寝建筑文化的成功范例。

新红门右侧建有外明堂,“明塘”取“明堂”的谐音,是按风水学设计的。风水理论认为,水有界止龙气流失的作用,在陵区设置明塘,起着聚集灵气,防止龙气流失的作用,它将使千秋帝业永葆昌盛。

新红门前有下马碑两通,上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新红门右侧依原有天然池塘建有外明塘,外明塘后为3座御桥。过了御桥就是正红门。

正红门红墙黄瓦,歇山顶式,面阔18米,进深7.8米,有券门3座。进正红门神道正中立着高大的睿功圣德碑亭,平面布局为方形,面阔进深均为18.3米,占地334平方米,汉白玉台基,下设石须弥座,上为重檐歇山顶,四边各开有券门,正中立龙首龟蚨睿功圣德碑。武将 我国古代的军事将领。在我国的古代传统文化中,一名优秀的武将不只是要勇敢,敢于冲锋陷阵,还要很懂统率,讲究智谋。如果武将怯弱就会影响士气,不懂统帅的武将则会令军队涉险。

碑亭后63米处设御桥3座。过了桥便是汉白玉望柱,通高12米,下为方形须弥座,柱身为六棱形,两层束腰云盘托着圆柱形有云龙纹浮雕望柱头。

望柱后排列着石像生群,共有狮子、懈貂、卧骆驼、卧象、麒麟、立马、卧马各一对,武将两对,文臣、勋臣各一对,造型生动,排列有序。

石像生后是作为石像生依托的龙凤门。龙凤门的设计十分精巧,为六柱三门四楼冲天式牌楼,方柱上悬出云版,上覆莲座,莲座上各雕有一尊朝天吼、正身立火焰宝珠,坊身仿木作为设额枋、花板、抱框,上额枋设有门簪,方柱前后■明显陵琉璃影壁夹有抱鼓石,影壁墙下设须弥座,上盖黄色琉璃瓦,整个龙凤门不仅洁白耀眼而且金碧辉煌。■明显陵龙形神道

从龙凤门穿过御桥就是一条长达290米的神道,这条神道不是左右对称和通直的,而是呈现弯曲龙行状,名叫“龙形神道”。

龙形神道的中间铺筑着石板,称为“龙脊”,两侧以鹅卵石填充,称为“龙鳞”,外边再以牙子石收束,总称为“龙鳞道”。道教 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起源于上古时期鬼神崇拜,发端于黄帝和老子,创教于张道陵,广泛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精华思想内容。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世。

朱厚熜崇尚道教,而弯曲的路形就好似一个巨大的阴阳太极图。这种设计也和我国古代风水学有关。

明代风水理论认为:

路也大关风水,生旺而弯环则吉,衰死而硬直则凶。

也就是说,皇帝的灵魂会在经过神道尽头之后飞上天空。所以,如果神道是笔直的,会像一条僵死的龙,但如果神道是弯曲的,就像一条活灵活现、正在腾飞的龙了。

同时,新旧红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也是这个道理,它就像龙的尾巴一样,整个形状从空中看,就像一条腾飞的游龙。

龙形神道的后面就是最后3座御桥。桥下是由东北向西南蜿蜒而过的九曲河。过了九曲河的最后一道御桥就是圆形的内明塘,内明塘直径33米,周边砌有青石护岸。塘两边各设有碑亭一座,分别为“纯德山祭告文”碑亭和“瑞文碑”亭。阴阳 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堪舆,占卜等。

内明塘后,为祾恩门,面阔3间,进深两间,建有月台,前后三出云龙丹陛,门两边有琉璃影壁,影壁正面为绿色琉璃的蟠枝图案,背面为双龙腾跃,喻义藏龙护生。

祾恩门外东侧,建有神厨、神库、宰牲亭等。西侧建有神宫监,礼生乐户直房等。■明显陵神道■明显陵匾额

祾恩门后是祾恩殿,祾恩殿是歇山后抱厦宫殿式建筑,面阔5间,进深4间。前出月台,石雕须弥座台基,雕栏龙凤望柱。祾恩殿后就是显陵的陵寝门,面阔3间、砖石琉璃结构。陵寝门后为二柱门,有存石柱和蹲龙战鼓。

二柱门后为石五供,现存供案和部分石雕供器。供案两侧各有碑亭一座,分别是御赐祭文碑亭和御赐谥册志文碑亭。王爷 我国古代对有王爵封号的人的尊称。王爷分为亲王、郡王两等,其中,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则是皇太子的儿子的封号。后来,对国家和民族有贡献的节度使、武臣、文官或者平民也可以被授予王爷的称号。

供案后就是明楼、茔城、瑶台等,建筑宏大,雄伟壮观。特别是呈“8”字形的两大茔城,两座隐秘的地下玄宫由瑶台相连,布局巧夺天工,工艺浮雕精美绝伦。

茔城分前后两圈城墙,左右连接着前后宝城。每个宝城都建有一套月牙城、哑巴院和琉璃影壁,两宝城之间用很长的平台连接起来称为“瑶台”。

前宝城呈椭圆形,墙高5米,东西宽112米,南北长125米。宝城内为宝顶,宝顶下为1519年所建玄宫。城内的圆形土冢之下就是为当时还只是王爷的兴献王朱佑杬营建的墓室。

后城为圆形,直径103米,墙高5.5米,城内圆丘之下的玄宫,是1539年建的,恭睿献皇帝与其妻章圣皇太后就合葬在这。螭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是趴蝮、嘲风、睚眦、赑屃、椒图、螭吻、蒲牢、狻猊、囚牛这龙九子中的一子。相传螭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因此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作为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

后宝城与瑶台之间还建有月牙城,内有琉璃影壁一座。两座宝城上共有向外悬挑的散水螭首16个,设计精巧。陵区外围沿祖山、东西砂山、案山建有显陵卫、东果园、西菜园、更铺及巡山铺等。■明显陵城墙

茔城上面就是明楼,明楼平面呈正方形,边长9.2米,楼内有写着“恭睿献皇帝之陵”的碑,两侧列立着为兴献王制作的圹志。城台之前,有石雕五供台和一对望柱,望柱的柱顶各立獬豸一只,左右还分立着御制碑文和《兴献尊谥文》碑。■明显陵御桥

陵园内各建筑物的基础,大部分采用须弥座式的石雕台基,上刻简练精美的纹饰。门券石多以汉白玉刻龙纹贴面。祾恩殿前的云龙丹陛、散水蟠首及回廊栏杆等构件的雕刻技法尤为精湛,是明代石刻艺术的典型作品。

明显陵陵寝建筑中金瓶形的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鳞神道、琼花双龙琉璃影壁和内外明塘等都是明陵中仅见的孤例。由瑶台相连而成哑铃状的两座隐秘的地下玄宫神秘莫测,一直为后人称奇。阅读链接一陵两冢的意思是,两个坟冢代表了墓主人的两重身份,藩王和皇帝。第一个坟冢是为兴献王营建的墓室,而后一个坟冢则是为恭睿献皇帝与其妻章圣皇太后合葬时新修的玄宫。朱厚熜当了皇帝以后,不仅有心将他的父亲追尊为皇帝,而且有意将其父的陵寝迁往北京。这一想法,遭到朝中一些大臣的反对,工部尚书赵潢对他说:“显陵有3条理由不能迁,先皇体魄所安,不可轻犯。第一,山川灵秀所翠,不可轻泄;第二,皇陵是国家根本所在,不可轻动;第三,是以太祖不迁皇陵,太宗不迁孝陵,廖以为法。”由于这样,显陵最终没有被迁往北京。陵之首明孝陵

明孝陵位于南京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

明孝陵建于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因马皇后谥“孝慈”,故陵名称“孝陵”。1398年,朱元璋病逝,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

作为我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至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30余年。朱元璋推崇皇权建孝陵朱元璋在1368年在南京称帝后,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推崇皇权的措施,在墓葬制度上的突出一点就是恢复了皇帝登基后造寿陵的制度。据说,在朱元璋即位后不久,还特意向刘基、徐达、常遇春,汤和等定鼎功勋大臣们征询对陵址的意见,让每人为他选一个陵址,写在纸条上。结果,大臣们不约而同地在各自的纸条上都写着“独龙阜玩珠峰”6个字。■明孝陵神道石雕于是,朱元璋就确定了自己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