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浙江青年的认知与践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6 14:35:02

点击下载

作者:王金玲,王平,姜佳将,徐文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梦”:浙江青年的认知与践行

“中国梦”:浙江青年的认知与践行试读:

立足地方实践 高扬中国特色

《中国地方社会科学院学术精品文库》总序

人类社会踏上了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世界各种文明和思想文化经历着深刻的激荡和变革。面对这样的形势,坚持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因此,承担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职责的哲学社会科学,任重而道远。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新型社会,是人类历史中前无古人的创举,需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不懈的探索,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胡锦涛同志2003年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宏伟目标的征程中,我们将长期面对三个重大课题:一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二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这个社会主要矛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三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以这三个重大课题为主攻方向,同党和人民一道,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前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研究,努力解决广大群众关心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中共中央在2004年3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辟地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这个文件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必将唤起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于中国人民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使命感,迎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又一个阳光灿烂的春天。

地方社会科学院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20多年来,除台湾省之外,各省区市和部分计划单列市先后建立了社会科学院,总数已经达到44家。可以说,地方社会科学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军。在各省(区市)党委、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地方社会科学院在队伍建设、科研体制改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和可贵的经验,涌现出了一批科研骨干,获得大批立足地方实践、富有地方特色的优秀科研成果,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理论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立足地方特色,紧密结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地方社会科学院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我们相信《中国地方社会科学院学术精品文库》作为一个多系列精品工程的编辑出版,能够比较集中和系统地展示地方社会科学院的优秀科研成果及其固有特色,激励和推动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和提高,有益于社会科学工作者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繁荣社会主义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大家共勉,在党中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迎接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美好明天。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2004年8月15日

打造精品 勇攀“一流”

《中国地方社会科学院学术精品文库·浙江系列》序

光阴荏苒,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合力打造的《中国地方社会科学院学术精品文库·浙江系列》(以下简称“《浙江系列》”)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可谓洋洋大观。从全省范围看,单一科研机构资助本单位科研人员出版学术专著,持续时间之长,出版体量之大,都是首屈一指的。这既凝聚了我院科研人员的心血智慧,也闪烁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同志们的汗水结晶。回首十年,《浙江系列》为我院形成立足浙江、研究浙江的学科建设特色打造了高端的传播平台,为我院走出一条贴近实际、贴近决策的智库建设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成为我院多出成果、快出成果的主要载体。

立足浙江、研究浙江是最大的亮点

浙江是文献之邦,名家辈出,大师林立,是中国历史文化版图上的巍巍重镇;浙江又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很多关系全局的新经验、新问题、新办法都源自浙江。从一定程度上说,在不少文化领域,浙江的高度就代表了全国的高度;在不少问题对策上,浙江的经验最终都升华为全国的经验。因此,立足浙江、研究浙江成为我院智库建设和学科建设的一大亮点。《浙江系列》自策划启动之日起,就把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和研究浙江历史文化作为重中之重。十年来,《浙江系列》涉猎领域包括经济、哲学、社会、文学、历史、法律、政治七大一级学科,覆盖不可谓不广;研究对象上至史前时代,下至21世纪,跨度不可谓不大。但立足浙江、研究浙江的主线一以贯之,毫不动摇,为繁荣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积累了丰富的学术储备。

贴近实际、贴近决策是最大的特色

学科建设与智库建设双轮驱动,是地方社科院的必由之路,打造区域性的思想库与智囊团,是地方社科院理性的自我定位。《浙江系列》诞生十年来,推出了一大批关注浙江现实,积极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的力作,主题涉及民营企业发展、市场经济体系与法制建设、土地征收、党内监督、社会分层、流动人口、妇女儿童保护等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这些研究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全面历史的视角、扎实可靠的论证,既有细致入微、客观真实的经验观察,也有基于顶层设计和学科理论框架的理性反思,从而为“短、平、快”的智库报告和决策咨询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可靠的科学论证,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是最大的收获

众所周知,著书立说是学者成熟的标志;出版专著,是学者研究成果的阶段性总结,更是学术研究成果传播、转化的最基本形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学术专著出版极端困难的情况,尤其是基础理论著作出版难、青年科研人员出版难的矛盾特别突出。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和压力,在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财政厅的关心支持下,我院于2001年设立了浙江省省级社会科学院优秀学术专著出版专项资金,从2004年开始,《浙江系列》成为使用这一出版资助的主渠道。同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高度重视、精诚协作,为我院科研人员学术专著出版提供了畅通的渠道、严谨专业的编辑力量、权威高效的书稿评审程序,从而加速了科研成果的出版速度。十年来,我院一半左右科研人员都出版了专著,很多青年科研人员入院两三年左右就拿出了专著,一批专著获得了省政府奖。可以说,《浙江系列》已经成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多出成果、快出成果的重要载体。

打造精品、勇攀“一流”是最大的愿景

2012年,省委、省政府为我院确立了建设“一流省级社科院”的总体战略目标。今后,我们将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决策、贴近学术前沿”的科研理念,继续坚持智库建设与学科建设“双轮驱动”,加快实施“科研立院、人才兴院、创新强院、开放办院”的发展战略,努力在2020年年底总体上进入国内一流省级社科院的行列。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浙江系列》要在牢牢把握高标准的学术品质不放松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评审程序,突出学术水准第一的评价标准;进一步把好编校质量关,提高出版印刷质量;进一步改革配套激励措施,鼓励科研人员将最好的代表作放在《浙江系列》出版。希望通过上述努力,能够涌现一批在全国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精品力作,把《浙江系列》打造成荟萃精品力作的传世丛书。

是为序。张伟斌2013年10月

摘要

青年是“中国梦”的践行者,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也是造就一代青年的过程。为更准确、更深入地了解浙江青年“中国梦”的特征,把握浙江青年对“中国梦”认知和践行的状况,本书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社会身份的浙江青年对“中国梦”的知晓与理解、对实现“中国梦”的条件的认知与信心程度、对实现“中国梦”面临的挑战的认知,以及对政府与青年人在实现“中国梦”中应有作为的认知进行研究。其中,定量分析是依据电话问卷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浙江青年在理解“中国梦”、实现“中国梦”方面的整体状况及分层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定性分析是通过对在浙江生活、工作的15位青年的个案访谈,深入探讨了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境遇的青年人的成长、成才经历,展现了当代浙江青年践行“中国梦”的多样化路径,同时,在了解每一个受访者的真实想法和经历的过程中,反映出各社会群体的浙江青年对“中国梦”的理解和需求。

Abstract

Young people are in their prime for pursuing China Dream,while the fulfilling of China Dream makes the young generation successful. With the intention of accurate and in-depth represent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ursuing of China Dream by young people in Zhejiang,the book took a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method,conducted the research on the awareness,understanding and cognition of China Dream,the preconditions and confidence for the fulfillment of China Dream,the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facing China Dream,and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young generation among young people with various social identities.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was based on the first hand data obtained from the telephone survey,which statistically demonstrated the overall situation and stratified features of young people’s understanding and pursuing of China Dream inZhejiang.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was based on 15 case studies of young people’s growth and success experience in various social groups and life chances who were living and working in the Zhejiang,which portrayed the diversified path of pursuing China Dream for contemporary young people. At the same time,these personal ideas and experiences in case studies revealed the young people’s understandings and demands of China Dream among various social groups.第一章概述

青年是“中国梦”的承载者,也是“中国梦”的实践者。为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浙江青年对于“中国梦”的知晓和理解,把握浙江青年对“中国梦”的认知特征,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更有效地引导青年人践行“中国梦”,更好地为青年人实现“中国梦—我的梦”创造条件,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青年的‘中国梦’及其特征”课题组在2013年6~9月进行了专题调查,并在调查基础上形成了研究报告。一 总体概况

本研究对年龄18~44周岁的城乡居民进行随机电话调查,累计获得1000个有效样本,同时结合访谈、座谈会、民意资料征集的方法弥补抽样的不足,调查方法科学,结论可以推论总体。

通过总体分析和分层分析,本研究对浙江青年有关“中国梦”的知晓状况、理解与认知做出如下结论。

1.浙江青年对“中国梦”的知晓率和知晓度较高,其中,知晓率为六成以上,知晓度为八成以上。传统媒体中的电视新闻是浙江青年知晓“中国梦”的主渠道,网站、微信等新媒体也具有一定的传播力。

2.个人/家庭层面的安居乐业和国家层面的国家强盛为浙江青年所理解的“中国梦”的两大重要内容;以具有现代意涵的市场经济标准和具有传统意涵的政治—文化标准作为两大选择标准,企业家和国家领导人为绝大多数浙江青年追求“中国梦”的榜样人物;以家庭幸福为主,并将其与物质生活富裕、自我实现与自我提升、国家实力更强结合在一起,四者构成浙江青年“个人梦”的“基本面”;相关性和同一性是绝大多数浙江青年对“中国梦”与“个人梦”关系的两大基本认知,其中,相关性的认知率高于同一性的认知率。

3.浙江青年所认知的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主要涉及社会公平、国家政策有利、个人拥有发展机会、经济发展四个方面,其中又以社会公平为绝大多数浙江青年的首选;绝大多数浙江青年认为实现“个人梦”的三大主要条件是依靠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国家政策有利和经济发展,其中又以依靠自己的才能和努力为首选。绝大多数浙江青年有信心实现“中国梦”,但同时认为有一定难度;有信心实现“个人梦”,但同时认为存在或高或低的难度者近半数。

4.绝大多数浙江青年认为要实现“中国梦”所面临的三个最大的阻碍是“官员贪污腐败”、“社会严重不公”和“法制不健全”,其中,又以“官员贪污腐败”的占比最高,居首位;绝大多数浙江青年认为要实现“个人梦”所遇到的三个最大的困难是“房价物价太高”、个人“技能不足”和“社会价值取向过于功利化”,其中,又以“房价物价太高”的占比最高,居首位。

5.浙江青年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对政府的期望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层化的特征,主要涉及促进社会公平、改善民生、加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三个方面,并以促进社会公平为首选。绝大多数浙江青年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力求通过自我提升和做好本职工作等作为为社会做出贡献,希望自己能在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 分层分析

进一步的分层分析表明,城乡之间及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1]受教育程度、户籍、年收入、社会阶层的青年在以下11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1.就对“中国梦”的知晓状况而言,一是年龄较大的青年、职业较接近于社会上层中的管理岗位的青年和行政事业单位的青年的知晓率较高;二是相较于所在社会群体的其他人群,年龄较大的青年、已婚青年、处于社会中层和上层的青年、非当地户籍常住青年、年收入为10万~15万元的中等收入青年的知晓度更高;三是传统媒体中的电视新闻、报刊等在年龄较大的青年、社会下层青年、受教育程度较低的青年中的传播力更大,新媒体中的网站、微信等在年龄较小的青年、社会中层青年、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青年中的传播力更大。

2.就对“中国梦”的理解而言,女青年更倾向于在个人/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理解“中国梦”,男青年更倾向于在国家和个人/家庭层面理解“中国梦”;已婚青年、年龄较大的青年和中等收入青年更倾向于将“中国梦”与国家强盛联系在一起;社会中层青年更多地在个人/家庭和国家两个层面理解“中国梦”,而社会下层青年更多地处于不解和迷惘之中。

3.就“个人梦”的内容而言,女青年的“个人梦”更倾向于家庭幸福、自我实现和自我提升,男青年的“个人梦”则更多地与国家富强相关联;多数年龄较小的青年的“个人梦”更倾向于自我实现和自我提升,而年龄较大的青年的“个人梦”更倾向于家庭幸福和国家富强;社会中层青年的“个人梦”更具家庭型倾向;受教育程度较低的青年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青年相比,前者的“个人梦”更多地与国家富强联系在一起,后者的“个人梦”更多地与个人成功、家庭幸福相关联;有收入青年“个人梦”的家庭色彩更浓,目前无收入青年“个人梦”的个人色彩更浓,中等收入青年则更多地将“个人梦”与国家富强联系在一起。

4.就对“中国梦”与“个人梦”关系的认知而言,社会上层青年和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青年更倾向于将“个人梦”的实现置于优先位置,社会中层和下层青年以及初中受教育程度青年更倾向于将“中国梦”的实现置于优先地位。

5.就对“中国梦”的实现条件的认知而言,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青年、中等收入青年更强调社会公平在实现“中国梦”中的首要性,女青年和当地户籍青年更强调社会公平和个人发展机会在实现“中国梦”中的首要性。

6.就对“个人梦”的实现条件的认知而言,女青年更多地认为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具有首要性;已婚青年更强调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性,未婚青年和年龄较小的青年更强调机遇以及自己的才能和努力的重要性;社会上层青年更强调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国家经济发展两者的重要性和首要性;大多数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青年以自己的才能和努力为首选条件,大多数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青年以国家政策有利为首选条件,而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青年更强调家庭条件的重要性;年收入越低的青年越强调家庭条件的重要性,目前无收入的青年则更多地认为机遇是首要条件。

7.就对实现“中国梦”和“个人梦”的信心而言,男青年对实现“中国梦”更为乐观;女青年对实现“个人梦”更为乐观;受教育程度较低的青年对实现“中国梦”更为乐观;较之低收入青年和中等偏低收入青年,中等偏高收入青年和高收入青年对“个人梦”的实现更为乐观。

8.就对实现“中国梦”的最大阻碍的认知而言,一是18~24周岁的低龄青年更强调“社会严重不公”,35~39周岁的中高龄青年更强调“改革遇到困难”;二是处于社会下层和农村的青年更强调“官员贪污腐败”,处于社会中层的青年更强调“社会严重不公”,处于社会上层的青年更强调“法制不健全”和“改革遇到困难”;三是受教育程度越高的青年越强调“法制不健全”“社会严重不公”“改革遇到困难”,受教育程度越低的青年越强调“官员贪污腐败”;四是相较于高收入和低收入青年,中等收入青年更强调“改革遇到困难”和“社会严重不公”。

9.就对实现“个人梦”的最大困难的认知而言,男青年、已婚青年、30周岁及以上年龄的青年、城镇青年、社会上层青年、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上的青年、有收入青年更强调来自国家/社会层面的困难,女青年、未婚青年、30周岁及以下年龄的青年、农村青年、目前无收入和低收入青年更强调来自个人层面的困难,暂住/流动青年、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青年更强调来自家庭层面的困难。

10.就对政府在实现“中国梦”中为青年作为的期望而言,相较于处于同一社会群体中的其他人群,30~34周岁的中龄青年、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青年更期望政府在控制房价物价上更有作为;女青年更期望政府在推进社会公平、控制房价物价和促进个人发展这三方面更有作为;社会下层青年更期望政府在推进社会公平、控制房价物价、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三方面更有作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青年越期望政府在推进社会公平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这两方面更有作为;目前无收入和低收入青年更期望政府在增加就业机会上更有作为;城镇青年更期望政府在推进社会公平上更有作为;当地户籍青年更期望政府在推进社会公平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上更有作为。

11.就对青年人在实现“中国梦”中应有作为的认知而言,女青年更强调提升自我、创业与创新、热心公益及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四者是青年人在实现“中国梦”中应有的作为,其主观能动性弱于男青年;年龄越小的青年越强调提升自我、25~34周岁的中龄青年更强调做好本职工作是青年人在实现“中国梦”中应有的作为;社会中层青年更强调做好本职工作是青年人在实现“中国梦”中应有的作为,其主观能动性弱于社会上层和下层青年;城镇青年更强调提升自我和热心公益这两者是青年人在实现“中国梦”中应有的作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青年越强调提升自我、做好本职工作及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是青年人在实现“中国梦”中应有的作为,其中,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青年的主观能动性明显弱于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青年。三 结论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本研究对此做出以下四项结论,同时,对进一步在浙江青年中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推进“中国梦”的践行,以更快更好地实现“中国梦”提出相应的建议。

1.“中国梦”虽在浙江青年中有较高的知晓率和知晓度,但仍有较大的传播空间,尤其是在年龄较小的青年、当地户籍和暂住/流动青年、低收入青年以及社会中下层青年中,有更大的传播空间。因此,建议根据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以传统媒体为主,重视新媒体的应用,进一步开展“中国梦”及其相关内容的宣传,从而在青年中不断提高其对“中国梦”的知晓率,扩大其对“中国梦”的知晓度。

2.安居乐业和国家强盛是浙江青年对“中国梦”的两大基本理解,企业家和政治领袖是浙江青年所认为的追求“中国梦”的两大类榜样人物,家庭幸福在浙江青年的“个人梦”中占据首要地位,相关性和同一性是浙江青年对“中国梦”和“个人梦”关系的基本认知。当然,不同社会身份的青年对“中国梦”的理解和对代表人物的认知,以及其“个人梦”的构成也存在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而处于社会下层的青年对于“中国梦”则较多地处于不解和困惑之中。因此,建议在浙江青年对“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基础认知上,以家庭/个人生活美好和国家强盛为两大切入点,以具有创业、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具有为国为民奉献精神的政治领袖的事迹为主体内容,进一步开展“中国梦”精神的宣传教育,树立能获得公众认可的榜样人物形象,以使浙江青年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梦”的精神,把握“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实质,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3.绝大多数浙江青年认为社会公平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和首要条件、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及自我提升等个人因素是实现“个人梦”的重要条件和首要条件,将这与其所期望的政府在实现“中国梦”中的最大作为是推进社会公平及其认为的提升自我和做好本职工作是青年人在实现“中国梦”中应有的最大作为相联系,即可看出,推进社会公平是浙江青年在实现“中国梦”与“个人梦”中对政府的最大需求,努力提升自我和做好本职工作是浙江青年在实现“中国梦”与“个人梦”中对自己的最基本要求。当然,不同社会身份的青年对“中国梦”和“个人梦”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和首要条件的认知、对政府的期望和对自我的要求也存在多样化和多层次化的特点。另外,主观能动性较弱者也占一定比例,其中,女青年、社会中层青年、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青年中主观能动性较弱者的占比较高。因此,建议在建立和实施相关的、总体性的推进社会公平、扶持青年成长的公共政策时,应同时考虑城乡及不同性别、年龄、社会阶层、婚姻状况、户籍、受教育程度、年收入青年的生存状况和发展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应的性别政策、阶层政策、城乡政策等,使青年人能更明晰地看到实现“中国梦”与“个人梦”的有利条件和必要条件,进而更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同时也能更好地实现“个人梦”。

4.多数浙江青年有信心实现“中国梦”和“个人梦”,但信心不足者也占较高比例。官员贪污腐败、社会不公和法制不健全是绝大多数浙江青年所认为的实现“中国梦”的最大阻碍,其中,又以官员贪污腐败居首位;房价物价过高、个人技能不足和社会价值取向过于功利化是绝大多数浙江青年所认为的实现“个人梦”的最大困难,其中,又以房价物价过高居首位。因此,建议政府在宣传和践行“中国梦”的过程中,进一步将清正廉明的政府建设和民生保障放在首位,重视促进社会公平和健全法制,关注对青年的技能培训、重视青年人的能力成长,加大正确理想信念宣传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教育的力度,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和规范作用,以使青年人进一步提高实现“中国梦”与“个人梦”的信心,提升实现“中国梦”与“个人梦”的能力,坚定实现“中国梦”与“个人梦”的理想,在实现“中国梦”与“个人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 关于“社会阶层”的划分依据及具体划分情况,见本书第11页。第二章浙江青年“中国梦”的特征一 调查方法与样本分布(一)研究背景“中国梦”一词作为一个研究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1]期,可以说,中国学者研究与传播“中国梦”的理念已持续多年,但“中国梦”引起中国及全世界的普遍关注、研讨和热议,则始于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年底首次阐述“中国梦”之后——“中国梦”由此成为一种社会理念和理想。在一大批海内外学者的推动下,“中国[2]梦”研究活动持续推进,研究成果“‘井喷式’涌现”,超过历年之总和。当前,学术界关于“中国梦”的研究主要围绕“中国梦”的理论意义与时代价值,“中国梦”的世界意义与国际比较,“中国梦”的本质内涵与基本特征,“中国梦”的认知、实现路径与面临的挑战[3],以及“中国梦”研究的努力方向五个方面展开,但从近期研究成果来看,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侧重单一维度的研究较多,多维度的交叉研究较少;二是侧重定性研究的成果较多,定量研究的成果较少;三是一般性研究较多,针对各类群体的具体对策性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认为,在“中国梦”的研究视角上,应进一步加强多层面、多维度、跨学科的交叉分析;在“中国梦”的研究方法上,应有意识地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起来,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方法体系;在“中国梦”的研究内容上,应进一步加深对各群体关于“中国梦”认知的研究,包括认知内涵、结构、面临的挑战、思想路径等。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4]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中国梦”这一壮丽蓝图的建设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几代人不懈奋斗的。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富朝气、最能创新、最擅开拓的群体,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重要力量,其对“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的理解与践行直接关系着中国力量的凝聚和“中国梦”的实现。因此,以青年为主体,研究其对“中国梦”内涵的理解与建构、其所认知的“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及“中国梦”的实现途径等,引导青年一代树立健康理性的民族意识、国民心态、理想信念,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目前,尽管各级各部门已经展开有关“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行动,各地也陆续开展了一些关于“中国梦”的社会调研,但国内尚无专门针对青年群体认知理解“中国梦”的、具有较高科学性的专题调查,若干对于青年群体的研究也多以在校学生为主,缺乏广泛性。鉴于此,为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当代青年对于“中国梦”的认知与愿景,以及不同青年群体的相关特征,本课题以浙江青年为例,研究当代青年对“中国梦”与“中国梦”实现路径的认知和愿景的总体特征及不同群体的特征,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更有效地引导青年人践行“中国梦”,更好地为青年人实现“中国梦”与“个人梦”创造条件。(二)总体设计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群体为浙江青年,借助电话问卷调查、座谈会、个案访谈、意愿征集等多种调查手段,以浙江青年对“中国梦”的知晓、理解与认知,对“中国梦”与“个人梦”实现条件的认知和信心,对实现“中国梦”面临的挑战和政府及自己作为的认知为三大组成部分,探讨浙江青年对“中国梦”的理解和相关特征。

本课题将研究对象定位为各行业中心智相对成熟、社会关系相对独立、已经承担社会责任的青年群体。同时,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青年”的年龄界定,本课题所指的“青年”为18~44周岁者。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不同青年群体在理解“中国梦”、践行“中国梦”中的差异,本课题进一步根据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社会阶层、城乡、户籍、受教育程度、年收入八项指标对受访者进行差异性分析。其中,社会阶层是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提出的社会分层标准,以受访者的职业为基础进行划分的,具体为:以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企业管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为社会上层;以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员工(非体力劳动)、个体工商户为社会中层;以商业及服务业工作人员、产业工人(体力劳动)、农民、失业或半失业者为社会下层;以全日制在校学生、军人和自由职业者等为其他阶层。(三)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取电话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座谈会和意愿征集相结合的方法,力图以定量调查的电话问卷调查了解概况,以定性调查的个案访谈、座谈会和意愿征集的方法了解具体情况;力求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在分层和分维度两个角度,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把握浙江青年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践行特征。

电话问卷调查由课题组设计调查问卷,由浙江省具有较高权威的杭州赛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实施。实施者借助计算机辅助电话访[5]问(CATI)的平台,在浙江省范围内,按照人口统计数据,对年龄18~44周岁的城乡居民按电话号码随机抽样,获得受访者,由调查员提问,受访者匿名回答。电话问卷调查的实施时间是2013年7月18~25日,累计获得1000个有效样本。

鉴于作为“白领”的中等收入阶层在社会发展与社会稳定中的基础作用,本课题在杭州、宁波、丽水等地选取了15名年龄在25~40周岁的城市非体力劳动者(包括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员工)作为访问对象,结合其年龄和职业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有关“城市青年白领”的“中国梦”个案深度访谈。

鉴于体力劳动者,尤其是流入城市的农村务工青年在社会转型期生活与发展所面临的特殊问题,本课题在杭州城郊这一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地召开了主要针对从事体力劳动的外来务工青年的座谈会,以了解他们对“中国梦”的理解和需求。

此外,本课题还获得了杭州市“新杭州人志愿者服务站”征集的2000余份外来务工者关于“我的中国梦”的心愿卡片作为调查补充资料。(四)问卷设计

考虑到电话问卷调查的特殊性,课题组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反复修改和试调查,最终确定了包含14道单选题、11道多选题、2道开放题的电话调查问卷。平均每个有效样本的调查时间在12分钟,符合电话调查的常规题量要求。

调查问卷包括以下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先行甄别题,对受访者的年龄、职业和是否听说过“中国梦”进行了解,以筛除不符合年龄要求的受访者,并对受访者的职业分布进行控制,避免某些职业群体受访者在总体中所占比重过大,从而确定调查人群。

第二部分为调查问卷主体,具体框架如表2-1所示。表2-1 浙江青年“中国梦”调查问卷框架续表

第三部分为受访者个人信息,包括性别、目前居住地(城镇或农村)、户籍、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年收入6个方面。其中,户籍分为当地户籍、非当地户籍常住(居住半年以上)、暂住或流动(居住半年以下)三类;年收入划分为5万元以下、5万~10万元、10万~15万元、15万元以上及目前无收入5个层次。这6类个人信息,加上先行甄别题中的年龄与职业信息,构成本课题分层分析的8类分层依据。(五)电话问卷调查样本分布

本课题电话问卷调查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样本的区域分布、年龄和职业类型进行了一定的控制,但由于电话问卷调查抽样方式的特殊性以及不同群体回答意愿的差异性,最终获得的有效样本的人口特征中的个别数据仍与全省的总体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现将8类分层数据分布列出,并补充调查样本的“区域”数据分布。

1.区域。根据《浙江统计年鉴2012》中各地级市常住人口数据,结合浙江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的外来人口信息,本次调查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将调查区域划分为杭宁温、湖嘉绍台舟、金丽衢三部分,样本的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2。经对比,样本的区域比例基本符合全省人口分布的区域比例。表2-2 样本的区域分布

2.城乡。在接受电话问卷调查的对象中,当前居住地为城镇者占67.2%,为农村者占32.8%。与浙江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受访者中城镇人口的比例高5.6个百分点,城乡分布特征相近。

3.户籍。在接受电话问卷调查的对象中,拥有居住地当地户籍者占77.9%,居住半年以上的非当地户籍常住者占11.8%,居住半年以下的暂住或流动者占10.3%。与浙江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当地户籍人口的比例低0.4个百分点,户籍分布特征基本相同。

4.性别。在接受电话问卷调查的对象中,男性占70.6%,女性占29.4%。与浙江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男性的比例高19.2个百分点,女性的比例低19.2个百分点,即男性人口占比较高,女性人口占比较低。

5.婚姻状况。在接受电话问卷调查的对象中,婚姻状况为已婚者占77.2%,未婚者占22.2%,离异者占0.5%,拒绝回答者占0.1%。与浙江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最接近的20~44周岁组婚姻状况数据相比,已婚者的比例高1.0个百分点,未婚者基本相同,离异者低0.8个百分点,丧偶者低0.1个百分点,即婚姻状况分布特征基本相同。

6.年龄。在接受电话问卷调查的对象中,年龄为18~24周岁者占10.6%,为25~29周岁者占21.3%,为30~34周岁者占27.8%,为35~39周岁者占20.2%,为40~44周岁者占20.1%。与浙江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最接近的20~44周岁组的年龄分布数据相比,20~24周岁者的比例低12.3个百分点,25~29周岁者高3.7个百分点,30~34周岁者高10.4个百分点,35~39周岁者低0.3个百分点,40~44周岁者低1.6个百分点,即30~34周岁者占比较高,20~24周岁者占比较低,其他年龄组基本相近。

7.受教育程度。在接受电话问卷调查的对象中,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者占3.4%,初中者占10.5%,高中/中专/中职者占20.3%,大专者占22.3%,本科及以上者占43.5%。与浙江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最接近的20~44周岁组的受教育程度数据相比,本科及以上者的比例高35.9个百分点,大专者高13.4个百分点,高中/中专/中职者高3.6个百分点,初中者低39.9个百分点,小学及以下者低12.9个百分点,即高中/中专/中职及以上者占比较高,其他受教育程度组占比较低。

8.年收入。在接受电话问卷调查的对象中,年收入为5万元以下者占30.2%,5万~10万元者占37.5%,10万~15万元者占12.0%,15万元以上者占12.5%,目前无收入者(主要为全日制在校学生)占6.4%,拒绝回答者占1.4%。本次调查样本中城镇就业者和农村劳动者的年收入情况分别如图2-1、图2-2所示。经计算,城镇就业者和农村劳动者年收入的中位数分别为8.01万元和4.70万元。结合对《浙江统计年鉴2013》报告的城镇居民按可支配收入分组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一就业者的负担人数,以及农村居民按人均纯收入等级分组中的人均纯收入、每一劳动者的负担人数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得出2012年浙江省城镇就业者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劳动力纯收入的中位数分别为5.98万元和1.71万元。相比较而言,接收电话调查的城镇就业者和农村劳动者收入的中位数分别偏高2.03万元和2.99万元。图2-1 样本中城镇就业者的年收入情况图2-2 样本中农村劳动者的年收入情况

9.职业。在接受电话问卷调查的对象中,职业分布如图2-3所示。对其进行重新分组后(不计入全日制在校学生、失业/半失业者),与浙江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最接近的20~44周岁组的职业分布数据相比,单位负责人的比例高6.2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员高9.0个百分点,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高31.4个百分点,商业/服务业工作人员低9.7个百分点,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低4.3个百分点,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低45.0个百分点,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高5.2个百分点,即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占比较高,商业/服务业工作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和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占比较低。

总的来说,本研究的电话问卷调查有效样本的分层数据分布与浙江省青年人口分布的特征大致相近。但相比较而言,受教育程度偏高,男性比例偏高,年收入偏高,职业类型中体力劳动者和农民的比例偏低。对此,本课题以个案访谈、座谈会和意愿征集的方法加以弥补和纠偏,进而获得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资料,以使调查结论可以推论总体。图2-3 样本的职业分布二 总体特征(一)筑梦:知晓、理解与认知1.知晓状况(1)知晓率:总知晓率为60%以上。

调查显示,在1569名受访者中,听说过“中国梦”这一词者为1000人,占63.7%,未听说过“中国梦”这一词者为569人,占36.3%。即浙江青年对“中国梦”这一词的知晓率为63.7%。与广东省已发布的无年龄限制民众有关中国梦的相关调查结果相比(广东省的这一比例为52.5%),浙江省高出11.2个百分点。这表明,浙江青年对“中国梦”的知晓率相对较高。(2)知晓度:总知晓度为80%以上。

调查显示,在1000名知晓“中国梦”这一词的受访者中,能够准确回答出“中国梦”的具体内容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者为837人,占83.7%。上述广东省的调查结果中,仅49.0%的被调查者能够准确回答出“中国梦”的具体内容。这表明,浙江青年对“中国梦”的知晓度相对较高。(3)知晓渠道:以传统媒体中的电视新闻为主。

调查显示,知晓“中国梦”的受访者中,有64.6%的受访者是通过电视新闻知晓“中国梦”的,其占比为最高;网站、论坛其次,占比为20.7%;余者,报纸/杂志、其他人所说和单位文件传达,占比分别为4.7%、3.1%和3.0%。此外,还有3.9%的受访者是通过广播、会议、微博、宣传栏、微信等渠道知晓“中国梦”的。具体见图2-4。图2-4 “中国梦”的知晓渠道

这表明,浙江青年知晓“中国梦”的渠道较为多样,网络传播、微信传播等新媒体渠道虽占一定比例,但仍以传统媒体中的电视新闻为首要渠道。2.理解与认知(1)对“中国梦”的理解:大多数浙江青年对“中国梦”的理解是安居乐业和国家强盛。

调查显示,关于对“中国梦”的理解(可多选),受访者中选择“安居乐业、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国家强盛”两项的,占比均超过半数,分别为51.5%和50.1%,为最高的两项;选择“社会和谐与公正”、“‘个人梦’的实现”和“经济增长”的,占比分别为35.5%、28.5%和21.2%;有12.4%的受访者选择了惩治贪腐、环境问题、国家安全、食品安全、医疗保障、养老保障、房价物价、教育等;有4.4%的受访者表示“没有任何想法”。具体见图2-5。图2-5 对“中国梦”的理解

这表明,大多数浙江青年对“中国梦”的理解主要由家庭/个人层面的“安居乐业、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与国家层面的“国家强盛”构成。(2)追求“中国梦”的榜样人物:企业家和国家领导人被认为是追求“中国梦”的两大类榜样人物。

调查显示,关于当代追求“中国梦”的榜样人物,44.3%的受访者提及了如马云、陈光标、马化腾、俞敏洪等企业家,31.0%的受访者提及了如习近平、李克强、朱镕基等国家领导人,这两者占有相对较高的比例;14.6%的受访者提及了如聂海胜、杨利伟、王亚平等航天明星;9.6%的受访者提及了如钱学森、袁隆平、莫言等科学家或作家;8.1%的受访者提及了如成龙、李连杰等娱乐明星;7.8%的受访者提及了如姚明、李娜等体育明星;4.9%的受访者提及了如吴斌、吴菊萍等道德模范人物。此外,6.5%的受访者提及了其他职业者或自己的亲人、朋友。具体见图2-6。图2-6 追求“中国梦”的榜样人物

这表明,大多数浙江青年以企业家和国家领导人为追求“中国梦”的两大类代表人物。(3)“个人梦”的内容:以家庭生活幸福为主,并将其与物质生活富裕、自我实现和自我提升、国家实力更强结合在一起,四者构成浙江青年“个人梦”的“基本面”。

调查显示,关于“个人梦”的内容(可多选),受访者中选择“家庭生活幸福”的,占58.8%。余者,选择“物质生活富裕”的,占39.8%;选择“自我实现、自我提升”的,占35.9%;选择“国家实力更强”的,占33.2%;在“其他”选项中注明为“社会和谐稳定”“社会民主公平”“工作顺利”“教育水平提升”“食品安全”“精神富有”等的,共占14.8%。此外,有3.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没什么梦想”。具体见图2-7。图2-7 “个人梦”的内容

这表明,浙江青年的“个人梦”较为多样,但居首位的是家庭生活幸福,其次为物质生活富裕、自我实现与自我提升及国家实力更强,这四者结合在一起,形成浙江青年“个人梦”的“基本面”。(4)对“个人梦”与“中国梦”关系的认知:相关性与同一性为基本认知。

调查显示,就对“中国梦”与“个人梦”关系的认知而言,受访者中认为“‘中国梦’和‘个人梦’是一样的”的,占38.2%;认为“只有实现了‘中国梦’,‘个人梦’才能实现”的,占28.1%;认为“只有‘个人梦’实现了,‘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的,占26.6%;仅有5.6%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梦”和“个人梦”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具体见图2-8。图2-8 对“个人梦”与“中国梦”关系的认知

这表明,相辅相成的相关性与一体化的同一性为大多数浙江青年对“中国梦”与“个人梦”之间关系的基本认知,而其中,又以相关性的认知为主。(二)逐梦:条件与信心1.实现条件(1)“中国梦”的实现条件:多样化但以社会公平为主。

调查显示,关于“中国梦”的实现条件(可多选),受访者中认为最重要的条件是“社会公平”的,占68.1%。余者,认为是“国家政策好”的,占45.4%;认为是“让每个人都有发展机会”的,占43.2%;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占40.2%。此外,9.1%的受访者认为加强国防安全、加大反腐力度、提高国民素质、社会和谐稳定、个人努力等是实现“中国梦”的最重要条件。具体见图2-9。图2-9 “中国梦”的实现条件

这表明,大多数浙江青年所认知的“中国梦”的实现条件较为多样,主要包括“社会公平”“国家政策好”“让每个人都有发展机会”“经济发展”四个方面,其中又以“社会公平”居首位,被近70%的受访者认为是实现“中国梦”的最重要条件。(2)“个人梦”的实现条件:多样化但以“自己的才能与努力”为主。

调查显示,关于“个人梦”的实现条件(可多选),受访者中选择“自己的才能与努力”的,占60.0%。余者,选择“国家政策对自己有利”的,占47.0%;选择“国家经济发展”的,占29.5%;选择“机会与运气”的,占19.3%;选择“家庭条件好”的,占13.2%。具体见图2-10。图2-10 “个人梦”的实现条件

这表明,以个人的才能与努力为主,结合国家政策的有利性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三者构成浙江青年所认为的实现“个人梦”需具备的重要条件。2.信心(1)对实现“中国梦”的信心:绝大多数人有信心,但同时认为有一定的难度。

调查显示,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难易程度,受访者中认为“非常容易”的,占0.7%;认为“比较容易”的,占6.0%;认为“一般”的,占26.6%;认为“比较难”的,占46.8%,认为“非常难”的,占12.6%;认为“不可能实现”的,占2.6%;另有4.7%的人表示“说不清楚”(见图2-11)。即,59.4%的受访者认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定的难度,还有少部分人(7.3%)处于缺乏信心和迷惘的状态之中。(2)对实现“个人梦”的信心:多数人有信心,但认为有一定难度者亦近半数。

调查显示,对于实现“个人梦”的难易程度,受访者中认为“非常容易”的,占0.5%;认为“比较容易”的,占7.0%;认为“一般”的,占41.4%;认为“比较难”的,占35.1%;认为“非常难”的,占11.6%;另有4.4%的人表示“说不清楚”(见图2-12)。可见,多数人有信心实现“个人梦”,但认为有一定的难度者也占46.7%,近半数。图2-11 实现“中国梦”的难易程度图2-12 实现“个人梦”的难易程度(三)圆梦:挑战与作为1.困难与阻碍(1)实现“中国梦”的最大阻碍:“官员贪污腐败”、“社会严重不公”和“法制不健全”为三大主要阻碍。

调查显示,关于实现“中国梦”的最大阻碍(可多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是“官员贪污腐败”,比例为54.6%,远远高于其他选项。余者,认为是“社会严重不公”的,占36.2%;认为是“法制不健全”的,占34.9%;认为是“改革遇到困难”的,占16.6%;认为是“经济增长放缓”的,占13.2%。此外,有的受访者还论及“国际形势对我们不利”“国民素质低下,尚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贫富差距较大”“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等,比例共占9.6%。具体见图2-13。图2-13 实现“中国梦”的最大阻碍

这表明,绝大多数浙江青年认为“官员贪污腐败”、“社会严重不公”和“法制不健全”是实现“中国梦”的三大主要阻碍。其中,“官员贪污腐败”被认为是阻碍“中国梦”实现的最主要因素。(2)实现“个人梦”的最大困难:“房价物价太高,生活不易”、个人“技能不足”和“社会价值取向过于功利化”为三大主要困难。

调查显示,关于实现“个人梦”的最大困难(可多选),受访者中认为来自国家/社会层面的,占61.7%;认为来自个人层面的,占41.2%;仅有12.4%的人认为实现“个人梦”的最大困难来自家庭层面。

从表2-3可看出,总体而言,居前三位的困难分别是房价物价太高、个人技能不足、社会价值取向的强功利性。具体而言,以10%为较高比例进行统计,国家/社会层面超过10%的六大困难依次为:“房价物价太高,生活不易”,占28.1%;“社会价值取向过于功利化”,占18.5%;“国家政策不利于自己发展”,占17.4%;“缺少平台和机遇”,占17.3;“社会偏见与歧视”,占12.8%;“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占12.6%。表2-3 实现“个人梦”的最大困难

个人层面超过10%的三大困难依次为:“技能不足”,占19.6%;“不够努力”,占14.7%;“学历有限”,占10.5%。余者,认为是“健康状况不佳”的,占2.3%。

家庭层面没有超过10%的原因,其占比顺序依次为:“经济条件不好”,占6.1%;“家庭负担很重”,占3.9%;“社会关系不够多”,占2.3%;“自己不是富二代/官二代”,占1.8%;“家里人不支持”,占1.6%。

这表明,绝大多数浙江青年认为实现“个人梦”的三大主要困难是“房价物价太高,生活不易”、个人“技能不足”和“社会价值取向过于功利化”。2.作为(1)对政府的期望:具有多样化和多层化的特征,其中又以要为青年人“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为绝大多数人的首选。

调查中有“您认为要实现‘中国梦’,政府应该为青年人做些什么”一问。受访者所选答案中,期望政府为青年人“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以61.5%的占比居首位。余者,选择“控制房价物价”的,占43.6%;选择“增加就业机会”的,占42.5%;选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占41.5%;选择“提供创业支持”的,占37.4%;选择“提供培训机会”的,占35.1%;选择“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占28.2%。此外,还有提及“重视教育问题”“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其他答案的,占比为5.9%。具体见图2-14。

这表明,浙江青年对于实现“中国梦”中政府为青年人作为的期望具有多样化和多层化的特征,包括促进社会公平、改善民生、加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等多方面,涉及物质和意识形态两大领域。其中,又以促进社会公平为绝大多数青年人的首选,即绝大多数青年人首先期望政府能为其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图2-14 政府应如何为青年人作为才能圆梦(2)对青年人应有作为的认知:大多数青年人有力求通过自我提升和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意识。

调查中有“您认为要实现‘中国梦’,青年人应该怎样做”一问。所得数据显示,认为青年人应该“努力提升自我”者,占64.2%;应该“做好本职工作”者,占56.0%;应该“创业、创新”者,占43.3%;应该“热心公益”者,占33.6%;应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者,占32.9%;应该“为政府献计献策”者,占29.4%。此外,有提及“响应国家政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信仰”等其他答案的,占4.8%;有2.6%的人表示“没什么想法”。具体见图2-15。图2-15 青年人应如何作为才能圆梦

这表明,浙江青年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力求通过自我提升和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希望能为民族、国家、社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