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艺术(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6 19:38:25

点击下载

作者:邢春如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世界文学艺术(下)

世界文学艺术(下)试读:

前言

人类艺术几乎与人类文明共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艺术史研究应当为希望了解和探寻艺术秘密的人们提供一些答案,应描述和展现出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懈的艺术追求轨迹,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把人们引向一个迷人的领域,展现人类的漫长的历史中的艺术长征历程。

雅克·德比奇等人在所著的《西方艺术史》中说:在艺术上,持久性要比独特性更为重要,集中的、瞬间的价值命里注定要被永久性所超越。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德拉克罗瓦一心想要成为一个“纯粹的古典主义者”。这种持久性乃是艺术的一大标准,从中产生神秘感来。你会惊奇地断定希腊艺术在多少个世纪之后仍然在拨动人的心弦。原始的绘画在被发现之时如同今日一样,令我们感受到艺术的诞生。起始时的灿烂令人目眩,艺术从来如此。在拉斯科洞穴之中,最打动我们的便是那种潇洒自在,自由驰骋!宛如一个生命在我们眼前苏醒。事实上,支配这一艺术的准则与其说是来自先决的密码,毋宁说是来自创造的天性,它的发展被视为生命一般。

在我们看来,艺术史是通过一些具有艺术持久性的伟大艺术作品和经过历史考验的艺术家来体现的。因此,我们必须把注意力放到这些具有持久性的艺术品上。

豪塞儿在《艺术史的哲学》中说:历史中的一切统统都是个人的成就;而个人总会发现他们是处于某种确定的时间和地点的境况之中的;他们的行为举止是他们天赋才能和所处境况两者共同的结果。这事实上就是关于历史事件的辩证性学说的核心。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我们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增多,无论是干部、教师、学生和其他文化工作者,都迫切地需要了解世界,自然也渴望了解世界的文化艺术的历史。近十年来,人们对于交响乐、芭蕾舞、现代舞、世界绘画、世界电影等等,越来越感兴趣。这是一种很好的求知现象。亚里士多德说:“求知乃人类的天性。”现在,时代的发展,把人们的求知的天性焕发起来,形成一种巨大的知识需求。作为21世纪的文明人,应该具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文化艺术的修养。他不但应该懂得文学,而且应该懂得艺术;不但应该懂得中国艺术,也应该懂得世界的艺术。特别是我们面临着一个改革开放的大时代和一个开放的世界,不只是为了工作需要,就是日常生活,也应懂得一些世界艺术历史的知识。我们不但可以从艺术史中,欣赏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艺术品,领略一个又一个伟大艺术家的风采,而且看到诞生这些伟大艺术品和艺术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逻辑和历史哲学。这些,都越发激励了我们编写《世界艺术史话》的信心。

这套24卷本的《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要给予重点介绍和分析。

作为一部世界艺术史,东西方艺术均属描述和探讨范围。在处理两者的比重上,编写者也力求给予比较恰当的安排。作者基本上按照编年史的方法,对它们作并行的叙述。因此,这套书客观上具有比较艺术史的色彩,为读者在比较中对东西方艺术进行一些对比性的联想和思考提供了方便。

当然,需要看到的是,这样一部近三百多万字的世界艺术通史著作,由于涉及的艺术门类众多,同时又有意识地以非专业读者作为主要读者对象,因而从专业读者的眼光来看,有些问题上写得不深不透的缺陷是存在的。但是就大众读者而言,这样一部囊括艺术种类齐全、文字通俗生动、内容详略得当、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的艺术史读物,相信能引领读者畅游于人类艺术历史的浩瀚海洋中,帮助人们实现卓越的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向往的以“最大程度的精神满足来度过自己一生”的美好愿望。

当然,这套丛书还有着一些缺点,希望在出版后,能够得到专家和读者的指正,以便我们对它作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使之成为一部受到读者信赖的书,一部真正的常销书。本书编委会2007年5月

六、十九世纪欧美文学

让·保尔

德国小说家。原名为里希特尔。父亲是乡村教师,还当过牧师和管风琴师。让·保尔在农村度过了童年。父亲死后家境贫寒,1781年入莱比锡大学攻读神学,1784年被迫辍学,在家乡当教师。大学时开始创作,早期作品是一些讥讽性的答语与警句。1790年经历了亲友的自杀或早故,人生态度转向人类狭窄的爱,形成了幽默的文风,标志着让·保尔创作的转折,是幽默小说的典型。他的大部分小说是在此后10年中创作的。短篇小说《武茨》等给他带来了盛名。1795年发表的《黄昏星》引起了魏玛文人的注意,与赫尔德结成了终生友谊。他的《美学入门》中把小说分成3类。他的小说思想受到18世纪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和其他小说家,尤其是劳伦斯·斯特恩的影响。他的作品对后来的画家、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小说的特点是形式散漫、结构松散,但语言很有魅力。

司各特

司各特与其妻子

英国小说家、诗人。出生在苏格兰一个古老贵族的家庭,1789年入爱丁堡大学攻读法律,毕业后成为律师,同时在苏格兰偏僻地区搜集历史传说和民间歌谣,1802年发表了搜集到的3卷《苏格兰边区歌谣集》,此后开始创作,写有叙事长诗《末代歌者之歌》《玛密恩》和《湖上夫人》等。他共写有7部长篇叙事诗,27部历史小说和噶些中短篇小说、人物传记等。司各特最大的贡献在历史小说,《艾凡赫》《昆丁·达沃德》是其代表作,前者表现了12世纪英国狮心王理查在位时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塑造了一个英明君主的形象。后者写15世纪法国路易十一建立统一的封建国家的过程。其他重要作品还有取材苏格兰历史的《威弗利》《清教徒》《罗布·罗伊》,以15世纪的法国为背景的《奇婚记》和传记《小说家列传》《拿破仑传》等。司各特的历史小说丰富和发展了欧洲19世纪的文学,对后代很多作家都有影响。

司汤达

司汤达像

法国小说家。原名马里-昂利·贝尔。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他幼年丧母,受信仰启蒙思想的外祖父影响较大,少年时代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氛围中长大,崇敬拿破仑,并多次随拿破仑的大军征战欧洲,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后侨居米兰,同意大利爱国主义者有来往,后被驱逐出境,回到巴黎。他的主要作品大部分是在1831年后写成的,有长篇小说《吕西安·娄凡》《巴马修道院》《

红与黑

》《阿尔芒斯》,中短篇小说集《意大利遗事》和一些游记、传记等。司汤达在美学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中提出艺术必须适应时代潮流,表现“人民的习惯和信仰的现实状况”。他的作品善于描写政治斗争和社会问题,在塑造人物时重视细腻的心理分析,深刻揭露了19世纪法国复辟时期复杂的阶级矛盾,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奠基人。红与黑《红与黑》初版时的封面,1824年

司汤达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副题“1830年历史纪实”。标题中的“红”象征着红色的军人服,“黑”象征着修道士的道袍。小说描写一个出身低微的外省青年于连,想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进入上流社会,在市长家做家庭教师时,赢得了淳朴的穗·雷纳尔夫人的爱情,事发后被迫进入贝尚松神学院,不久受到院长举荐,成为德·拉莫尔侯爵的秘书,同时又得到了高傲的拉莫尔小姐的爱情。但他的飞黄腾达引起了其他贵族的不满,那些贵族欺骗德·雷纳尔夫人写下告发信。于连一怒之下当众打伤了德·雷纳尔夫人。公审时,他预言自己这个“反抗自己的卑贱命运的乡下人”必将受到严惩,果然,当天就被送上了断头台。于连是复辟时代受压抑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典型形象,他的反抗源于社会对他的压抑和个人向上爬的野心,因此在反抗中表现出妥协性和动摇性。小说通过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塑造,深刻反映了19世纪30年代法国社会的现实情况。

欧文

欧文像

美国作家。他出生于纽约一个富有的商人家庭,幼年体弱多病,16岁辍学,先后在几个律师事务所学法律,喜爱文学和漫游。1804年因病赴欧洲休养,到过法国、意大利和英国。1807年,与人共同创办不定期刊物《杂拌》,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活动,显露出他幽默、风趣和含蓄的讽刺才能。1820年将许多散文、随笔和故事结集为《见闻札记》出版,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之后,一边帮哥哥打理生意,一边写作。主要作品有小说《布雷斯布里奇田庄》和故事集《旅客陕》,游记《阿尔罕伯拉》《草原游记》,传记《哥尔德斯密斯传》和5卷本《华盛顿传》等。欧文是美国文学奠基人之一,他的文笔优雅自然,清新精致,时常流露出温和的幽默和浪漫的气息。

拜伦

拜伦像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10岁就继承了家族的爵位和庄园,但父母的离异和自己瘸腿的残疾,都带给他深刻的影响。1805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并开始写诗。1809年发表的长篇讽刺诗《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确立了他在诗坛上的地位。大学毕业后,拜伦成为贵族议院的世袭议员。因受到歧视,他于1809年游历了葡萄牙、西班牙和土耳其等多个国家,大大开拓了政治视野。旅行归途中,他创作了长篇叙事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第一、二章,这部作品以政治和社会问题为题材,表现出一种积极斗争,争取自由的精神。拜伦其他优秀作品还有浪漫主义组诗《东方叙事诗》(包括《异教徒》《阿比托斯的新娘》《海盗》《莱拉》《巴里西耶》和《科林斯的围攻》)长诗《锡隆的囚徒》《普罗米修斯》《路德派之歌》,诗剧《曼弗雷德》《该隐》,政治讽刺诗《〈制压破坏机器法案〉制订者颂》《青铜时代》、长篇叙事诗《

唐璜

》等。1824年,拜伦在参与希腊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时,因病去世。他的诗作充满斗争精神,并塑造了反抗社会的叛逆者“拜伦式英雄”的群像,在传播中也产生了超文本的影响。唐璜唐璜遇海难德拉克罗瓦现藏于巴黎卢浮美术馆

拜伦未完成的长篇叙事诗,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唐璜本是西班牙中世纪民间传说中的一个人物,是一个到处追逐女性的纨绔子弟。在这部作品中,他成了一个普通的贵族青年,因爱情风波逃离故乡西班牙,在希腊岛上和强盗的女儿恋爱。后在君士坦丁堡的奴隶市场上被卖到苏丹的后宫,他又从这里逃走,参加了1790年俄军围攻伊斯迈尔城的战役,因作战有功,被俄女皇派作使节出使英国。长诗背景广阔,展现了19世纪初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洲社会政治的广阔图景,通过唐璜的经历,深刻暴露了封建专制的暴虐和伪善,对专制政治表现出坚决彻底的憎恶。

雪莱

雪莱像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生在英格兰一个乡村贵族的家庭,从小受到严格教育,1804年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就读,第二年因发表《无神论的必要性》被开除。此后参加了爱尔兰的民族解放运动等,1822年不幸因海难去世。他在中学时期便开始创作,早期作品主要有《麦布女王》《致华兹华斯》《赞智力美》等,1818年定居意大利后,发表了长篇诗歌《伊斯兰的反叛》《阿多尼》《暴政的假面游行》,抒情诗《印度小夜曲》《给英格兰人民的歌》《西风颂》《致云雀》,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希腊》等。这些作品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武器,反对专制暴政,反对宗教迷信,鼓吹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他是时代先进潮流的代表,通过诗作向被压迫人民传递了革命的火种。

海涅

海涅像

德国诗人。他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1819年起先后到波恩等大学攻读法律,并获得博士学位。1816年开始写诗,1827年出版了诗歌总集《歌集》。他的诗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和民族气息,给诗人带来世界性声誉。同时,他还写了许多游记。1831年海涅流亡巴黎,为德国写了大量通讯和政治评论,集为《法兰西状况》一书。《论德国宗教和政治的历史》和《论浪漫派》两本哲学著作是他介绍德国文化和宗教的论文汇集。他的第二部诗集是《新诗集》(1844),这本诗集标志着海涅由抒情诗人向政治诗人的转变;他的长篇政治抒情诗《德国,一个年天的神话》也于1844年出版。这是他第一次回国旅行的结果,这部长诗是海涅诗歌创作的顶峰。晚年以口授形式创作了第三部诗集《罗曼采罗》,诗集仍洋溢着战斗的激情。

普希金

普希金像

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生在贵族地主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811年进入彼得堡皇村贵族子弟小学,卫国战争的爆发激起他很大的爱国热情。毕业后在外交部任职,之后因创作中的进步倾向几次被流放。1837年,年仅38岁的诗人死于一场有阴谋的决斗。普希金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华,作为诗人,他写了800多首抒情诗和几十篇叙事诗,运用了各种形式和韵律,如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政治抒情诗《自由颂》,长篇浪漫主义叙事诗《茨冈》,长篇现实主义叙事诗《

叶甫盖尼·奥涅金

》等。在小说方面,他的短篇小说《驿站长》开创了俄罗斯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传统,《别尔金小说集》成为俄国短篇小说的典范,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中篇小说《黑桃皇后》等也是名篇。他还留下几部诗剧和大量政论等。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作为一代文学巨匠,受到人们的景仰

普希金的长篇叙事诗,也是俄国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全诗共8章,1823~1831年间陆续写成。主人公奥涅金是一个贵族青年,染上了当时流行的忧郁症。为继承伯父的遗产,他来到乡下。认识了热情而有浪漫气质的青年地主连斯基,和地主拉林家的两个女儿达吉雅娜、奥尔加。达吉雅娜对奥涅金一见钟情,并主动表白爱意,却遭到拒绝。奥涅金转而追求连斯基的未婚妻——奥尔加,连斯基因此责怪奥涅金,二人发生口角,引起决斗,连斯基不幸身亡。奥涅金悔恨交集,出国远游。回国后,又见到了已是公爵夫人的达吉雅娜,向她求爱却被拒绝。长诗成功地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奥涅金的形象,达吉雅娜身上则体现了俄国人民道德纯洁、坚忍克制等特点,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像

法国作家。父亲是一个白手起家的资产者,他出生后不久,就被寄养到附近的农村。从小学到中学,他一直寄住在学校,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童年生活的这种痛苦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生活和创作。1816年,进入大学学习法律。毕业后,他不顾父母的反对,开始文学创作。早期作品销路不好,为了生活,他开始办实业,做过出版商,经营过印刷厂和铸字厂等,均以失败告终,并使他负债累累,但这大大丰富了他的生活经验。1828年起,他又回到文学创作上来,不久发表的小说《最后一个舒昂党人》,初步奠定了他在文学界的地位。此后,他把这部作品和计划要写的100多部小说总命名为《

人间喜剧

》,并为之写了《前言》,阐述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基本原则,从理论上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巴尔扎克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在创作中他也往往和人物融为一体。1850年,他因劳累过度而去世。巴尔扎克在艺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但表现在小说的结构上匠心独运,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还表现在善于将集中概括与精确描摹相结合,以外形反映内心本质等手法来塑造人物,深刻揭示人性的善恶,还善于以精细入微、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再现时代风貌。巴尔扎克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人间喜剧这是《欧也妮·葛朗台》的情景绘画,表现了老葛朗台用女儿来作诱饵,诱惑那些求婚者,以便从中渔利

巴尔扎克作品集。共包括巴尔扎克从1829年到1848年陆续创作的91部小说。全书分为3部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风俗研究》的内容最为丰富,包括《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和《乡村生活场景》6个门类。其中的名篇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幽谷百合》《幻灭》《贝姨》《邦斯舅舅》《驴皮记》《交际花盛衰记》等。《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一方面在于巴尔扎克塑造了很多丰富生动的艺术形象,有的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典型性格,如葛朗台的吝啬,高老头的父爱等,另外,作者创造性地使用了“人物再现法”贯穿于不同的作品,使之有整体感。这部作品以庞大的体系,丰富的内容,客观批判的态度,深刻反映出当时法国社会封建贵族的没落衰亡和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大仲马

大仲马像

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他出生于巴黎附近一个县城,父亲是法国大革命中的一位将军。他只上过几年小学,靠自学成才。由于父亲有黑人血统,他饱尝种族歧视之苦,也形成了反对不平、追求正义的叛逆性格。大仲马一生著述丰富,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他的浪漫主义戏剧《亨利第三及其宫廷》比

雨果

的《欧那尼》问世还早一年,完全破除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他的小说多达百部,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以主人公的奇遇为内容,情节曲折生动,出人意料,堪称历史惊险小说。异乎寻常的理想英雄,急剧发展的故事情节,紧张的打斗动作,清晰明朗的完整结构,生动有力的语言,灵活机智的对话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最著名的足《三个火枪手》(旧译《三剑害》)和《基督山伯爵》。他被别林斯基称为“一名天才的小说家”。雨果雨果坐像 1870年

法国作家。出生在法国东部的贝藏松,幼年时曾随父亲行军到意大利等地,11岁时随母亲返回巴黎。他热情支持法国大革命,在法国复辟王朝时期被迫流亡19年。1827年发表诗剧《克伦威尔》,在序言中提出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美丑对比等原则,从此成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1830年剧本《欧那尼》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他的小说主要有长篇小说《

巴黎圣母院

》《

悲惨世界

》《海上劳工》《笑面人》和《九三年》等,还著有《新颂歌集》《东方吟》《秋叶集》《心声集》《凶年集》《惩罚集》等,剧本还有历史剧《城堡里的公爵》《逍遥王》《昂杰罗》等。这些作品的基本主题是歌颂真善美,鞭挞黑暗、丑恶和残暴,充满丰富的想像力和巧妙的音乐性,具有优雅精美、雄伟朴实的艺术风格。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他长达60年的创作生涯,反映了19世纪法国重大历史进程和文学进程。巴黎圣母院教堂敲钟人——美与丑的奇妙结合者喀西莫多

雨果的长篇历史小说,发表于1831年。故事发生在15世纪,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弗洛罗认为情欲是罪恶,但当他看到美丽的波希米亚女郎爱斯梅拉达时,长期被禁欲主义所压抑的情欲蠢蠢欲动,并不择手段想占有她。在情欲的支配下,他竟派养子喀西莫多去劫持少女。喀西莫多是教堂敲钟人,相貌奇丑,他也深爱着爱斯梅拉达。当他看到弗洛罗求爱不成就想陷害爱斯梅拉达时,将主教推下了高塔。最后,人们在绞刑架下发现了喀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紧紧抱在一起的尸体。小说反映了作家对封建统治的憎恨和对受压迫人民的同情,充分揭示了封建教会和王权的残暴本质,情节紧张,变幻莫测,戏剧性很强,充分利用了美丑、善恶的对比,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悲惨世界法国画家E·巴阿德为雨果小说《悲惨世界》作的插画

雨果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发表于1862年。小说的创作历时20年,基本情节是作品主人公冉阿让的悲惨生活。他原是个贫农出身的工人,因为给快要饿死的家人偷了一块面包,被判刑,度过了19年牢狱生活。刑满后,受仁慈的主教感化,化名马德兰,重新做人,成了成功的企业家并被推选为市长。但因为暴露身份而再度被捕。为了救女工芳汀的女儿,逃到巴黎,但一直不断遭到警探的追缉。小说通过几个小人物的命运,深刻揭示了“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的社会本质,实际上反映了整个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但他又把一切问题看作道德问题,体现了作家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思想,想把仁慈、博爱作为改造社会的良方。小说内容丰富,具有史诗般的风格。

爱默生

爱默生像

美国散文家、演说家、诗人。他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在校期间,他阅读了大量英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丰富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毕业后曾担任基督教惟一的神教派牧师,已开始布道。1832年以后,爱默生到欧洲各国游历,结识了浪漫主义先驱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接受了他们的先验论思想,对他思想体系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1837年,他在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上发表了《论美国学者》的演讲,宣布美国文学已脱离英国文学而独立,同时强调人的价值,被誉为美国精神领域的“独立宣言”。爱默生集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于一身,他的诗歌、散文独具特色,注重思想内容而没有过分注重词藻的华丽,行文犹如格言,哲理深入浅出,说服力强,被称为“爱默生风格”。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