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命题点全面解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6 19:49:30

点击下载

作者:建筑考试培训研究中心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命题点全面解读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命题点全面解读试读:

前言

建筑考试培训研究中心应广大应试者的迫切要求,组织了一批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名师组成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编写委员会,利用这些考试辅导名师在具体辅导和命题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在全面锁定考纲教材变化、准确把握考试新动向的基础上,科学安排知识体系架构,以独特方法全方位剖析试题的真实含义,采用多维的解题方法拓展解题多思路的编写理念进行编写。《2011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系列丛书的编写体例是:

命题规律解读  通过辅导用书编写委员会对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命题规律的准确定位,深度透视命题规律,帮助应试者理顺备考思路。

命题点解读  一种话题就是一种考点,一段材料就是一段积累。辅导用书编写委员会将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命题要点作了深层次的剖析和总结,帮助应试者有效形成基础知识的提高和升华。

历年考题诠解  辅导用书编写委员会依托历年众多真题,赋予专业讲解,全面引领应试者答题方向,悉心点拨应试者破题技巧,有效突破应试者的思维固态。

热点试题全解  辅导用书编写委员会在编写过程中,遵循考试大纲,结合考试教材,经过潜心研究、精心策划、重点筛选后编写出难易符合考试要求的典型试题,帮助应试者巩固已掌握的知识。《2011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系列丛书的特点是:“地毯式”搜索命题点——使考点插翅难飞;“闪电式”速记命题点——把考试当作一场游戏;“题库式”活用命题点——让命题者无计可施。

建筑培训研究中心专门为应试者组成了强大的专家答疑团队,所有应试者都可以通过专家答疑QQ(1335271759)和答疑网站(www.wwbedu.com)提出问题,专家答疑团队接到提问后会在24小时内回答应试者的提问。我们更希望应试者通过邮箱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在以后修订时更进一步提高辅导书的价值。

进入考场的那一瞬间,你可能会感到有点紧张,这很正常。放松你的心情,增加信心,我们相信你有能力也有把握将本次考试做到完美。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望广大读者和同行不吝赐教。我们衷心希望将建议和意见及时反馈给我们,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予以改正。

最后衷心预祝广大应试者顺利通过考试。建筑考试培训研究中心2011年4月考试相关情况说明

一、报考条件

二、考试时间及科目

三、考试题型、试卷分值、合格标准

四、考试成绩管理“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实行两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参加全部4个科目考试的人员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免试部分科目的人员须在当年通过应试科目。“一级建造师相应专业考试”成绩按非滚动形式进行管理,参加该考试的人员必须在当年通过应试科目。

五、合格证书

参加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合格,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六、注册

建造师执业资格实行定期注册登记制度,注册有效期一般为3年。备考复习指南

2011年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临近,你准备好了吗?下面是为你研究制定的一套备考方略:

1.准备好考试大纲和教材——将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用不同的符号或不同颜色的笔迹在考试指定教材中作好标记,以备在学习中随时掌控。

2.收集近几年的考试真题——在教材中将每一题的出处找到,并标记是哪一年的考题,当把近几年的考题全部标记好后,你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考试的命题规律也就这么几招。

3.总结命题考点——根据你在教材中标记的历年考题,统计各章各节在历年考题所占的分值,一定要统计出来,圈定考试命题点,为以后有重点地学习,做到心中有数。

4.全面通读教材——通读教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应试者宜早作安排。强调对教材的通读,是要突出全面理解和融会贯通,并不是要求应试者把指定教材的全部内容逐字逐句地背下来。通读教材要注意准确把握文字背后的复杂含义,通读教材还要注意不同章节的内在联系,能够从整体上对应考科目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

5.突击考试重要考点——在对教材全面通读的基础上,应试者更要注意抓住重点进行复习。每门课程都有其必考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每年的试卷上都会出现,只不过是命题形式不同罢了,可谓万变不离其宗。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应试者一定要深刻把握,能够举一反三,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6.通过习题练习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找一本好的复习资料进行巩固练习,好的资料应该按照考试大纲和指定教材的内容,以“考题”的形式进行归纳整理,并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练习习题,但复习资料不宜过多,选一两本就行了,多了容易眼花,反而不利于复习。

7.实战模拟——建议应试者找三套模拟试题,一套在通读教材后做,找到薄弱环节,在突击考试重要考点时作为参考。一套在考试前一个月做,判断一下自己的水平,针对个别未掌握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去学习。一套在考试前一周做,按规定的考试时间来完成,掌握答题的速度,体验考场的感觉。

8.胸有成竹,步入考场——进入考场后,排除一切思想杂念,尽量使自己很快地平静下来。试卷发下来以后,要听从监考老师的指令,填好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代码,涂好准考证号和科目代码等。紧接着就安心答题。

9.通过考试,领取证书——应试者按上述方法备考,一定可以通过考试。答题方法解读

1.单项选择题答题方法: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由题干和4个备选项组成,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其余3个都是干扰项。如果选择正确,则得1分,否则不得分。单项选择题大部分来自考试用书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一般比较简单。如果应试者对试题内容比较熟悉,可以直接从备选项中选出正确项,以节约时间。当无法直接选出正确选项时,可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判断选出正确选项,也可通过逐个排除不正确的干扰选项,最后选出正确选项。通过排除法仍不能确定正确项时,可以凭感觉进行猜测。当然,排除的备选项越多,猜中的概率就越大。单项选择题一定要作答,不要空缺。单项选择题必须保证正确率在75%以上,实际上这一要求并不是很高。

2.多项选择题答题方法: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由题干和5个备选项组成,备选项中至少有2个、最多有4个最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是干扰项。因此,正确选项可能是2个、3个或4个。如果全部选择正确,则得2分;只要有1个备选项选择错误,该题不得分。如果答案中没有错误选项,但未全部选出正确选项时,选择的每1个选项得0.5分。多项选择题的作答有一定难度,应试者考试成绩的高低及能否通过考试科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多项选择题的得分。应试者在作答多项选择题时首先选择有把握的正确选项,对没有把握的备选项最好不选,宁“缺”勿“滥”,除非你有绝对选择正确的把握,最好不要选4个答案是正确的。当对所有备选项均没有把握时,可以采用猜测法选择1个备选项,得0.5分总比不得分强。多项选择题中至少应该有30%的题你是可以完全正确选择的,这就是说你可以得到多项选择题的30%的分值,如果其他70%的多项选择题,每题选择2个正确答案,那么你又可以得到多项选择题的35%的分值。这样你就可以稳妥地过关。

3.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 案例分析题的目的是综合考核应试者对有关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检验应试者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题是在具体业务活动的背景材料基础上,提出若干个独立或有关联的小问题。每个小题可以是计算题、简答题、论述题或改错题。应试者首先要详细阅读案例分析题的背景材料,建议你阅读两遍,理清背景材料中的各种关系和相关条件。看清楚问题的内容,充分利用背景材料中的条件,确定解答该问题所需运用的知识内容,问什么回答什么,不要“画蛇添足”。在案例分析题的评分标准一般要分解为若干采分点,最小采分点一般为0.5分,所以解答问题要尽可能全面、针对性强、重点突出、逐层分析、依据充分合理、叙述简明、结论明确,有计算要求的要写出计算过程。答题卡填涂技巧

应试者在标准化考试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填涂不规范,以致在机器阅读答题卡时产生误差。解决这类问题的最简单方法是将铅笔削好。铅笔不要削得太细太尖,应将铅笔削磨成马蹄状或直接削成方形,这样,一个答案信息点最多涂两笔就可以涂好,既快又标准。

在进入考场接到答题卡后,不要忙于答题,而应在监考老师的统一组织下将答题卡的表头中的个人信息、考场考号、科目信息按要求进行填涂”,即用蓝色或黑色钢笔、签字笔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用2B铅笔涂黑考试科目和准考证号。不要漏涂、错涂考试科目和准考证号。

在填涂选择题时,应试者可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下列方法进行:

先答后涂法——应试者接到试题后,先审题,并将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轻轻标记在试卷相应的题号旁,或直接在自己认为正确的备选项上做标记。待全部题目做完后,经反复检查确认不再改动后,将各题答案移植到答题卡上。采用这种方法时,需要在最后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答案移植,以免移植时间不够。

边答边涂法——应试者接到试题后,一边审题,一边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边审边涂,齐头并进。采用这种方法时,一旦要改变答案,需要特别注意将原来的选择记号用橡皮擦干净。

边答边记加重法——应试者接到试题后,一边审题,一边将所选择的答案用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轻轻记录,待审定确认不再改动后,再加重涂黑。需要在最后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加重涂黑。2005~2010年度《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试卷命题点分值续上表续上表续上表1K410000市政公用工程技术1K411000城市道路工程命题规律解读

本章的命题规律主要体现在:

1.城市道路的级别与类别、路基与路面的性能要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结构组成的内容在今年的考题中一定会涉及。

2.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扶壁式、柱板式、锚杆式、自立式、加筋土等不同挡土墙结构形式及结构特点是很好的命题内容。

3.土的物理力学基本指标、不良土质对道路路基的影响及防治的内容也是很重要的命题点。

4.城市道路路基压实作业要求的内容更是命题的重点。

5.区分石灰稳定土基层、水泥稳定土基层、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砂砾、碎石)基层、级配碎石、级配砾石基层的施工技术要求、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的内容是很好的命题素材,在案例分析题中也经常会考核这一内容。

6.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要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要求是命题的重点。命题点解读

命题点1 我国城市道路分类、分级

1.城市道路分类

城市道路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形式,其中根据道路在城市规划道路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划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在各种分类方法中,主要是满足道路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功能。规范以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和交通功能为基础,同时也考虑对沿线的服务功能,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即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

快速路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是解决城市大容量、长距离、快速交通的主要道路。

主干路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主要骨架,以交通功能为主。

次干路是城市区域性的交通干道,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服务功能,配合主干路组成道路网。

支路为次干路联系各居住小区的连接线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直接与两侧建筑物出入口相接,以服务功能为主。

2.城市道路分级

大、中、小城市现有道路行车速度、路面宽度、路面结构厚度、交叉口形式等都有区别。为了使道路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节约投资及土地,有关规范规定:除快速路外的各类道路根据城市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又分为Ⅰ、Ⅱ、Ⅲ级。一般情况下大城市应采用各类指标中的Ⅰ级标准,中等城市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采用Ⅲ级标准。不同类别的同一级别道路的设计速度是不同的。

命题点2 城市道路分类、路面等级和面层材料

命题点3 路基性能要求的主要指标

1.整体稳定性

必须保证路基在不利的环境(地质、水文或气候)条件下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以发挥路基在道路结构中的强力承载作用。

2.变形量

必须尽量控制路基、地基的变形量,才能给路面以坚实的支承。

命题点4 路面的平整度、承载能力要求

平整的路表面可减小车轮对路面的冲击力,行车产生附加的振动小不会造成车辆颠簸,能提高行车速度和舒适性,不增加运行费用。依靠优质的施工机具、精细的施工工艺、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及经常、及时的维修养护,可实现路面的高平整度。为减缓路面平整度的衰变速率,应重视路面结构及面层材料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当车辆荷载作用在路面上,使路面结构内产生应力和应变,如果路面结构整体或某一结构层的强度或抗变形能力不足以抵抗这些应力和应变时,路面便出现开裂或变形(沉陷、车辙等),降低其服务水平。路面结构暴露在大气中,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周期性影响,也会使其承载能力下降。路面在长期使用中会出现疲劳损坏和塑性累积变形,需要维修养护,但频繁维修养护势必会干扰正常的交通运营。为此,路面必须满足设计年限的使用需要,具有足够抗疲劳破坏和塑性变形的能力,即具备相当高的强度和刚度。

命题点5 路面的温度稳定性、抗滑能力要求

路面材料特别是表面层材料,长期受到水文、温度、大气因素的作用,材料强度会下降,材料性状会变化,如沥青面层老化,弹性—黏性—塑性逐渐丧失,最终路况恶化,导致车辆运行质量下降。为此,路面必须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即具有较低的温度、湿度敏感度。

光滑的路表面使车轮缺乏足够的附着力,汽车在雨雪天行驶或紧急制动或转弯时,车轮易产生空转或溜滑危险,极有可能造成交通事故。因此,路表面应平整、密实、粗糙、耐磨,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和较强的抗滑能力。路面抗滑能力强,可缩短汽车的制动距离,降低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频率。

命题点6 路面的透水性、噪声量要求

路面应具有不透水性,防止水分渗入道路结构层和土基,使道路使用功能丧失。

城市道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交通噪声,使人们出行感到不舒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城市区域应尽量使用低噪声路面,为营造谧静的社会环境创造条件。

城市道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交通噪声,使人们出行感到不舒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城市区域应尽量使用低噪声路面,为营造谧静的社会环境创造条件。

命题点7 城市沥青路面道路的结构组成

1.路基

在地基上按设计要求修筑路基,断面形式有:路堤——路基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路堑——全部由地面开挖出的路基;半填、半挖——横断面一侧为挖方、另一侧为填方的路基。从材料上分,路基可分为土路基、石路基、土石路基三种。

2.路面

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对路面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为适应这一特点,绝大部分路面的结构是多层次的;按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承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在路基顶面采用不同规格和要求的材料分别铺设垫层、基层和面层等结构层。

命题点8 沥青混凝土面层常用厚度及适宜层位

命题点9 用作沥青路面道路基层的主要材料

1.整体型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石灰稳定砂砾、石灰煤渣、水泥稳定碎砾石等,其强度高,整体性好,适用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工业废渣混合料的强度、稳定性和整体性均较好,适用于大多数沥青路面的基层。使用的工业废渣应性能稳定、无风化、无腐蚀。

2.嵌锁型和级配型材料

级配碎(砾)石:应达到密实稳定。为防止冻胀和湿软,应控制小于0.5mm颗粒的含量和塑性指数。在中湿和潮湿路段,用作沥青路面的基层时,应掺石灰。符合标准级配要求的天然砂砾可用作基层。不符合标准级配要求时,只宜用作底基层或垫层,并应按路基干湿类型适当控制小于0.5mm的颗粒含量。为便于碾压,砾石最大粒径宜不大于60mm。

泥灰结碎(砾)石:适用于中湿和潮湿路段,掺灰量为含土量的8%~12%。骨料的粒径宜小于或等于40mm,并不得大于层厚的0.7倍。嵌缝料应与骨料的最小粒径衔接。

水结碎石:碎石的粒径宜小于或等于70mm,并不得大于层厚的0.7倍。掺灰量为小于0.5mm颗粒含量的8%~12%。

命题点10 沥青路面道路垫层的作用及材料要求

垫层是介于基层和土基之间的层位,其作用为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胀能力,扩散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以减小土基所产生的变形。因此,通常在土基湿、温状况不良时设置。垫层材料应具备良好的水稳定性。(1)路基经常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的路段,以及在季节性冰冻地区产生冰冻危害的路段应设垫层。(2)垫层材料有粒料稳定土和无机结合料稳定土两类。粒料包括天然砂砾、粗砂、炉渣等。采用粗砂或天然砂砾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小于5%;采用炉渣时,小于2mm的颗粒含量宜小于20%。(3)垫层厚度可按当地经验确定,一般宜大于或等于150mm。

命题点11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的基本原则(1)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交通量相适应。交通量大、轴载重时,应采用高等级面层与强度较高的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基层。(2)层间结合必须紧密稳定,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的连续性。面层与基层之间应按基层类型和施工情况洒布透层沥青、粘层沥青或采用沥青封层。(3)各结构层的材料回弹模量应自上而下递减,基层材料与面层材料的回弹模量比应大于或等于0.3;土基回弹模量与基层(或底基层)的回弹模量比宜为0.08~0.4。(4)层数不宜过多。(5)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轻反射裂缝。

命题点12 水对城市道路工程的不良影响及防治措施

水与土石相互作用,可以使岩土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道路路基软化,并可能产生滑坡、沉陷、潜蚀、管涌、冻胀、翻浆等不良现象,给道路工程的施工建设和使用造成危害,而影响最大,最持久的是地下水。

路基的各种病害或变形的产生,都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湿和冲刷等破坏作用有关。要保证路基的稳定性,提高路基抗变形能力,必须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或隔水措施,以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

路基排水分为地面和地下两类。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置各种管渠、地下排水构筑物等办法达到迅速排水的目的。

严格控制基层内的细料含量。在潮湿路段,应采用水稳定好且透水的基层。对于冻深较大的季节性冻土地区,应考虑冻胀和翻浆的危害。路面总厚度要满足防冻层厚度的要求,如果面层厚度不足,可设置以水稳定性好的砂砾料或隔温性好的材料组成垫层。

城市道路所用材料需根据城市环境、工程水文地质、设计要求选择不同的路基材料,采取不同的技术处理措施。

命题点13 土的物理力学主要基本指标3

质量密度ρ:土的质量与其体积之比,即ρ=W/V,(g/cm ,t/m 3 );vs

孔隙比e:土的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即e=V /V ;v

孔隙率n:土的孔隙体积与土的体积(三相)之比,即n=V /V,(%);ws

含水量W:土中水的质量与干土粒质量之比,即W=W /W ,(%);rrwv

饱和度S :土中水的体积与土中孔隙体积之比,S =V /V ;

界限含水量:黏性土由一种物理状态向另一种物理状态转变的界限状态所对应的含水量;L

液限ω :土由流动状态转入可塑性状态的界限含水量,是土的塑性上限,称为液性界限,简称液限;p

塑限ω :土由可塑状态转为半固体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为塑性下限,称为塑性界限,简称塑限;ppLp

塑性指数I :土的液限与塑限之差值,I =ω -ω ,即土处于塑性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表征土的塑性大小;L

液性指数I :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塑限之差值对塑性指数之比Lpp值,I =(ω-ω )/I ;

渗透系数k:土被水透过称为土的渗透性,水在土孔隙中流动则为渗流。在一定水力梯度下,渗流速度反映土的渗透性强弱,渗透系数是渗流速度与水力梯度成正比的比例系数,k=v/I,(m/s)(v—渗流速度,m/s;I—水力梯度,即沿落水流方向单位长度上的水头差);

内摩擦角φ与黏(内)聚力c:土的抗剪强度由滑动面上土的黏聚力(阻挡剪切)和土的内摩阻力两部分组成,摩阻力又与法向应力成正比,其中内摩擦角反映了土的摩阻性质。因而内摩擦角φ与黏聚力c是土抗剪强度的两个力学指标;

冻结深度:在冻土地区,土层产生冻胀、冻融的层位与地面的距离;土的冻结深度与当地气候,土的类别、湿度及地面覆盖情况(如0植被、积雪、覆盖土层等)有关;工程中常用标准冻结深度z ,即在地表无积雪和草皮覆盖条件下,多年实测最大冻结深度的平均值。

命题点14 不良土质对道路路基的影响及防治

1.软土

软土路基的主要破坏特征是路基的沉降过大引起路基开裂损坏。

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换填法、挤密法、排水固结法等。选择就处理方法时应满足安全可靠的要求外,应综合考虑工程造价、施工技术和工期等问题。

2.湿陷性黄土

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当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由于大量节理和裂隙的存在,黄土的抗剪强度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主要病害有路基路面发生变形、凹陷、开裂,道路边坡发生崩塌、剥落,道路内部易被水冲蚀成土洞和暗河。为保证路基的稳定,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施工应注意采取特殊的加固措施,减轻和消除其湿陷性。可采取灰土垫层法、强夯法、灰土挤密桩等成本低、施工简便、效果好的方法进行处理,并采取措施做好路基的防冲、截排、防渗。加筋土挡土墙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得到迅速推广的有效防护措施。

3.膨胀土

主要由具有吸水膨胀性和失水收缩性黏土矿物组成,该土具有较大的塑性指数。在坚硬状态下该土的工程性质较好。但其显著的胀缩特性可使路基发生变形、位移、开裂、隆起等严重的破坏。膨胀土路基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减轻和消除路基胀缩性对路基的危害,可采取的措施包括用灰土桩、水泥桩或用其他无机结合料对膨胀土路基进行加固和改良;也可用开挖换填、堆载预压对路基进行加固。同时应采取措施做好路基的防水和保湿,如设置排水沟,采用不透水的面层结构,在路基中设不透水层,在路基裸露的边坡等部位植草、植树;可调节路基内干湿循环,减少坡面径流,并增强坡面的防冲刷、防变形、防溜塌能力。

4.冻土

分为季节性冻土和多年性冻土两大类。冻土在冻结状态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融化后承载力急剧下降,压缩性提高,地基容易产生融沉。

对于季节性冻土,为了防止路面因路基冻胀发生变形而破坏,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尽量减少和防止道路两侧地表水或地下水在冻结前或冻结过程中渗入到路基顶部。可增加路基总高度,使其满足最小填土高度要求。(2)选用不发生冻胀的路面结构层材料。了解不同路面材料、土基及路面下的冰冻深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使土基冻层厚度不超过一定限度。控制土基的冻胀量不超过允许值。(3)对于不满足防冻胀要求的结构,可采用调整结构层的厚度或采用隔温性能好的材料来满足防冻胀要求。多孔矿渣是较好的隔温材料。(4)为防止不均匀冻胀,防冻层厚度(包括路面结构层)应不低于标准的规定。

命题点15 土压力的三种形式

静止土压力:若刚性的挡土墙保持原位静止不动,墙背土层在未受任何干扰时,作用在墙上水平的压应力称为静止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若刚性挡土墙在填土压力作用下,背离填土一侧移动,这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将由静止压力逐渐减小,当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土体开始剪裂,并产生连续滑动面,使土体下滑。这时土压力减到最小值,称为主动土压力。

被动土压力:若刚性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向填土一侧移动,这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将由静止压力逐渐增大,当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土体开始剪裂,出现连续滑动面,墙后土体向上挤出隆起,这时土压力增到最大值,称为被动土压力。

三种土压力中,主动土压力最小;静止土压力其次;被动土压力最大,位移也最大。

土压力计算的两个常用的经典理论是库仑土压力理论和朗金土压力理论。

命题点16 产生主动和被动土压力时墙顶的水平位移注:H为挡土墙的高度。

命题点17 城市道路路基施工程序(1)准备工作。(2)修建小型构造物与埋设地下管线:

小型构造物和地下管线是城市道路路基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小型构造物可与路基(土方)施工同时进行,但地下管线必须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原则来完成。修筑排除地面水和地下水的设施,为土、石方工程施工创造条件。(3)路基(土、石方)工程:

测量放线、开挖路堑、填筑路堤,整平路基、压实路基、修整路床,修建防护工程等。(4)质量检查与验收。

命题点18 城市道路路基施工测量(1)恢复中线测量

恢复道路设计中线,对道路中线的各点进行复测,确认无误后进入施工测量。(2)钉线外边桩

由道路中线测出道路宽度,在道路两侧边线外0.5~1.0m处,以5m、10m或15m为间距钉木(边)桩。(3)测标高

测出道路中心高程,标于边桩上(即“红印”),以供施工。

命题点19 填土路基施工要求

当原地面标高低于设计路基标高时,需要填筑土方(即填方路基)。(1)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冻土块或盐渍土。填土内不得含有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0mm的土块应打碎。(2)排除原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应妥善处理坟坑、井穴,并分层填实至原基面高。(3)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坡度陡于1∶5时,需修成台阶形式,每层台阶高度不宜大于300mm,宽度不应小于1.0m。(4)根据测量中心线桩和下坡脚桩,分层填土,压实。(5)碾压前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与厚度,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先轻后重”,最后碾压应采用不小于12t级的压路机。(6)填方高度内的管涵顶面填土500mm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7)填土至最后一层时,应按设计断面、高程控制填土厚度,并及时碾压修整。

命题点20 挖土路基施工要求

当路基设计标高低于原地面标高时,需要挖土成型—挖方路基。(1)路基施工前,应将现况地面上积水排除、疏干,将树根坑、粪坑等部位进行技术处理。(2)根据测量中线和边桩开挖。(3)挖方段不得超挖,应留有碾压而到设计标高的压实量。(4)压路机不小于12t级,碾压应自路两边向路中心进行,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5)碾压时,应视土的干湿程度而采取洒水或换土、晾晒等措施。(6)过街雨水支管沟槽及检查井周围应用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砂砾填实。

命题点21 城市道路路基压实作业要求

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压实机具,压实方法与压实厚度三者的关系,达到所要求的压实密度。

1.合理选用压实机具

考虑因素有道路不同等级、工程量大小、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等。

2.土质路基压实的原则

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碾压应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

3.掌握土层含水量

对过湿土翻松、晾干,或对过干土均匀加水,使其处于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时开始碾压。

4.土质路基压实质量检查

主要检查各层压实度,不符合质量标准时应采取措施改进。

5.有条件时应做试验段,以便取得路基或基层施工相关的技术参数

命题点22 影响城市道路路基稳定的因素

1.地理、地质条件

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表水与地下水、岩石的性状、结构、风化程度,不良地质现象、地质构造、特殊岩土软弱夹层等地质条件都对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2.气候条件

气温、降水、空气湿度、冰冻深度、日照、蒸发量、风向、风力等气候条件,都对路基的稳定性有影响。

3.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

道路沿线地表水积水及排泄方式,河流洪水位和常水位的高低;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其他形式的水文和水文地质因素对路基的稳定性有影响。

4.土的种类及其工程性质

路基土的种类及其工程性质,对路基的稳定性有直接的影响。

5.其他因素

城市道路工程具有车辆行驶渠化程度高、刹车起步频繁,路用性能高等特点,其路基稳定性必然受车行荷载以及设计、施工、养护等因素的影响。

命题点23 水泥稳定土基层的特性

水泥稳定土有良好的板体性,其水稳性和抗冻性都比石灰稳定土好。水泥稳定土的初期强度高,其强度随龄期增长。水泥稳定土在暴露条件下容易干缩,低温时会冷缩,而导致裂缝。

水泥稳定细粒土(简称水泥土)的干缩系数、干缩应变以及温缩系数都明显大于水泥稳定粒料,水泥土产生的收缩裂缝会比水泥稳定粒料的裂缝严重得多;水泥土强度没有充分形成时,表面遇水会软化,导致沥青面层龟裂破坏;水泥土的抗冲刷能力低,当水泥土表面遇水后,容易产生唧浆冲刷,导致路面裂缝、下陷,并逐渐扩展。为此,水泥土只用作高级路面的底基层。

命题点24 石灰稳定土基层的特性

石灰稳定土有良好的板体性,但其水稳性、抗冻性以及早期强度不如水泥稳定土。石灰土的强度随龄期增长,并与养护温度密切相关,温度低于5℃时强度几乎不增长。

石灰稳定土的干缩和温缩特性十分明显,且都会导致裂缝。与水泥土一样,由于其收缩裂缝严重,强度未充分形成时表面会遇水软化以及表面容易产生唧浆冲刷等不良现象,石灰土已被严格禁止用于高等级路面的基层,只能用作高级路面的底基层。

命题点25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基层的特性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中,应用最多、最广的是石灰粉煤灰类的稳定土,简称二灰稳定土,其特性在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中具有典型性。

二灰稳定土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板体性、水稳性和一定的抗冻性,其抗冻性能比石灰土高很多。

二灰稳定土早期强度较低,随龄期增长,并与养生温度密切相关,温度低于4℃时强度几乎不增长;二灰中的粉煤灰用量越多,早期强度越低,3个月龄期的强度增长幅度也越大。

二灰稳定土也具有明显的收缩特性,但小于水泥土和石灰土,也被禁止用作高等级路面的基层,而只能做底基层。二灰稳定粒料可用于高等级路面的基层与底基层。

命题点26 石灰稳定土基层与水泥稳定土基层的施工要求

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施工。施工最低气温为5℃。雨期施工应防止石灰、水泥和混合料淋雨。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摊铺的应尽快碾压密实。

稳定土拌和前,应先筛除骨料中不符合要求的粗颗粒。宜用强制式拌和机进行拌和。拌成的稳定土应及时运送到铺筑现场。运输中应采取防止水分蒸发和防扬尘措施。

在城镇人口密集区,应使用厂拌石灰土,不得使用路拌石灰土。厂拌石灰土摊铺时路床应湿润。

摊铺好的稳定土应当天碾压成活,碾压时的含水量宜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内侧向外侧碾压。纵、横接缝(槎)均应设直槎。纵向接缝宜设在路中线处,横向接缝应尽量减少。稳定土成活后应立即洒水(或覆盖)养护,保持湿润,直至上部结构施工为止。稳定土养护期应封闭交通。

命题点27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砂砾基层(也可称二灰混合料)的施工要求

混合料应在春末和夏季组织施工,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并应在第一次重冰冻(-3~-5℃)到来之前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完成。施工时由拌和厂集中拌制,宜采用强制式拌和机拌制。拌和时应先将石灰、粉煤灰拌和均匀,再加入砂砾(碎石)和水均匀拌和。混合料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混合料含水量应视气候条件适当调整,使运到施工现场的混合料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运送混合料应加覆盖,防止遗撒、扬尘。摊铺时根据试验确定的松铺系数控制虚铺厚度,混合料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为200mm,且不宜小于100mm。碾压时采用先轻型、后重型压路机碾压。禁止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混合料的养生采用湿养,始终保持表面潮湿,也可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进行养护,养护期为7~14d。

命题点28 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砾石)基层的施工要求

宜采用机械摊铺且符合级配要求的厂拌级配碎石,级配砂砾应摊铺均匀一致,发生粗、细骨料离析(“梅花”、“砂窝”)现象时,应及时翻拌均匀。两种基层材料的压实系数均应通过试验段确定,每层应按虚铺厚度一次铺齐,颗粒分布应均匀,厚度一致,不得多次找补。碾压前和碾压中应先适量洒水。控制碾压速度,碾压至轮迹不大于5mm,表面平整、坚实,未铺装上层前不得开放交通。

命题点29 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对路堤加筋的应用

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以提高路堤的稳定性。当加筋路堤的原地基的承载力不足时,应先行技术处理,以确保路堤的整体稳定。加筋路堤填方的压实度必须达到现行路基设计规范规定的压实标准。土工格栅、土工织物、土工网等土工合成材料均可用于路堤加筋,其中用作路堤单纯加筋目的时,宜选择强度高、变形小、糙度大的土工格栅。土工合成材料应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且应具有较高的撕破强度、顶破强度和握持强度等性能。

加筋路堤的施工原则是应能充分发挥土工合成材料的加筋效果。合成材料连接应牢固,在受力方向处的连接强度不得低于该材料设计抗拉强度,其叠合长度不应小于150mm。铺设土工合成材料的土层表面应平整,表面严禁有碎、块石等坚硬凸出物。土工合成材料摊铺后宜在48h以内填筑填料,以避免其过长时间受阳光直接暴晒。填料不应直接卸在土工合成材料上面,必须卸在已摊铺完毕的土面上;卸土高度不宜大于1m,以防局部承载力不足。卸土后立即摊铺,以免出现局部下陷。第一层填料宜采用轻型压路机压实,当填筑层厚度超过600mm后,才允许采用重型压路机。边坡防护与路堤的填筑应同时进行。

命题点30 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对台背路基填土加筋的应用

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对台背路基填土加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路基与构造物之间的不均匀沉降。加筋台背适宜的高度为5.0~10.0m。加筋2材料宜选用土工网或土工格栅,其20℃时抗拉强度(kN/m )应达到大于6(纵向)和大于5(横向),拉伸模量(kN/m)>100。台背填料应有良好的水稳定性与压实性能,以碎石土、砾石土为宜。土工合成材料与填料之间应有足够的摩阻力。

土工合成材料与构造物应相互连接,并在相互平行的水平面上分层铺设,加筋材料间距应经计算。在路基顶面以下5.0m的深度内,铺网间距宜不大于1.0m。纵向铺设长度宜上长下短,可采用缓于或等于1∶1的坡度自下而上逐层增大,最下一层的铺网长度应不小于计算的最小纵向铺设长度。

台背加筋的施工程序:清地表—地基压实—锚固土工合成材料、摊铺、张紧并定位,分层摊铺、压实填料至下一层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标高,进行下一层土工合成材料锚固、摊铺、张紧与定位。相邻两幅加筋材料应相互搭接,宽度宜不小于200mm,并用牢固方式连接,连接强度不低于合成材料强度的60%。台背填料应在最佳含水量时分层压实,每层压实厚度宜不大于300mm,边角处厚度不得大于150mm。压实标准按相关规范执行。施工时应设法避免任何机械、外物对土工合成材料造成推移或损伤,并做好台背排水,避免地表水渗入、滞留。

命题点31 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对路面裂缝防治

土工合成材料如玻纤网、土工织物,铺设于旧沥青路面、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沥青加铺层底部或新建道路沥青面层底部,可减少或延缓由旧路面对沥青加铺层的反射裂缝,或半刚性基层对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用于裂缝防治的玻纤网和土工织物应分别满足抗拉强度、最大负荷延伸率、网孔尺寸、单位面积质量等技术要求。玻纤网网孔尺寸宜为其上铺筑的沥青面层材料最大粒径的0.5~1.0倍。土工织物应能耐170℃以上的高温。

用土工合成材料和沥青混凝土面层对旧沥青路面裂缝进行防治,首先要对旧路进行外观评定和弯沉值测定,进而确定旧路处理和新料加铺方案。施工要点是:旧路面清洁与整平,土工合成材料张拉,搭接和固定,洒布黏层油,按设计或规范规定铺筑新沥青面层。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处理要点是: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评定;旧路面清洁和整平,土工合成材料张拉、搭接和固定,洒布黏层油,铺沥青面层。

为防止新建道路的半刚性基层养护期的收缩开裂,应将土工合成材料置于半刚性基层与下封层之间,以防止裂缝反射到沥青面层上。施工方法同旧沥青面裂缝防治。

命题点32 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对路基防护

路基防护主要包括:坡面防护—防护易受自然因素影响而破坏的土质或岩石边坡;冲刷防护—防护水流对路基的冲刷与淘刷。

土质边坡防护可采用拉伸网草皮、固定草种布或网格固定撒草种。岩石边坡防护可采用土工网或土工格栅。

沿河路基可采用土工织物软体沉排、土工模袋等进行防冲刷保护:

1.坡面防护

土质边坡防护的边坡坡度宜在1∶1.0~1∶2.0之间;岩石边坡防护的边坡坡度宜缓于1∶0.3。土质边坡防护应做好草皮的种植、施工和养护工作。施工步骤是:整平坡面,铺设草皮或土工网,草皮养护。易碎岩面和小量的岩崩可采用土工网或土工格栅加固。以裸露式或埋藏式两种方式进行防护。岩石边坡防护施工步骤是:清除坡面松散岩石,铺设固定土工网或土工格栅,喷护水泥砂浆,岩面排水设置孔。

2.冲刷防护

冲刷防护是保证路基坚固与稳定的重要措施。

土工织物软体沉排系指在土工织物上放置块石或预制混凝土块体为压重的护坡结构,适用于水下工程及预计可能发生冲刷的路基坡面。排体材料宜采用聚丙烯编织型土工织物。土工织物软体沉排防护,应验算排体抗浮、排体压块抗滑、排体整体抗滑三方面的稳定性。土工模袋是一种双层织物袋,袋中充填流动性混凝土、水泥砂浆或稀释混凝土,凝固后形成高强度和高刚度的硬结板块。采用土工模袋护坡的坡度不得陡于1∶1。模袋选型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当地土质、地形、水文、经济与施工条件等确定。确定土工模袋的厚度应考虑抵抗弯曲应力、抵抗浮动力两方面因素。土工模袋不允许在沿坡面的分力作用下产生滑动。模袋铺设流程:卷模袋,设定位桩及拉紧装置,铺层模袋;模袋铺层、压稳后,应拉紧上缘固定绳套,防止模袋下潜。模袋铺设后及时充灌混凝土或砂浆,并及时清扫模袋表面、滤孔和进行养护。

命题点33 采用土工合成材料过滤与排水

土工合成材料可单独或与其他材料配合,作为过滤体和排水体用于暗沟、渗沟、坡面防护,支挡结构壁墙后排水,软基路堤地基表面排水垫层,处治翻浆冒泥和季节性冻土的导流沟等道路工程结构中。

命题点34 土工合成材料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质量管理包括新型材料的验收、铺筑试验段、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由于土工合成材料大多用于隐蔽工程,应加强旁站监理和施工日志记录。

工程质量检验基本要求:(1)土工合成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或相关标准规定,外观无破损、无老化、无污染。(2)在平整的下承层上按设计要求铺设、固定土工合成材料,并应按设计要求张拉、无皱折、紧贴下承层,锚固端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3)接缝连接强度应符合要求,上、下层土工合成材料搭接缝应交替错开。

命题点35 沥青路面施工气温与开放交通温度

沥青路面施工时气温不得低于10℃(高等级道路)或5℃(其他等级道路)。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铺完待自然冷却至温度低于50℃时,方可开放交通。

命题点36 沥青路面施工混合料的运输要求(1)施工中应做到摊铺机前有运料车等候。对高等级道路,开始摊铺前等候的运料车宜在5辆以上。(2)为防止沥青混合料粘结运料车车厢板,装料前应喷洒一薄层隔离剂或防黏结剂。运输中沥青混合料上宜用篷布覆盖保温、防雨和防污染。(3)运料车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施工时发现沥青混合料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或结团成块、已遭雨淋现象不得使用。(4)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0~300mm外空档等候,被摊铺机轻顶缓缓推动前进并逐步卸料,避免撞击摊铺机。每次卸料必须倒净,如有余料应及时清除,防止硬结。

命题点37 沥青路面施工混合料的摊铺要求(1)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履带式或轮胎式沥青摊铺机。摊铺机的受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2)铺筑高等级道路沥青混合料时,1台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6m(双车道)~7.5m(三车道以上),通常采用2台或多台摊铺机前后错开10~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60mm左右宽度的搭接,并应避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搭接位置宜错开200mm以上。(3)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1h预热熨平板使其不低于100℃。铺筑时应选择适宜的熨平板振捣或夯实装置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提高路面初始压实度。(4)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沥青混合料的离析。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6m/min的范围内。当发现沥青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分析原因,予以及时消除。(5)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宜采用平衡梁或雪橇式并辅以厚度控制方式摊铺。(6)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风速及下卧层表面温度,并按现行规范要求执行。例如,铺筑普通沥青混合料,下卧层的表面温度为15~20℃,铺筑层厚度为<50mm、(50~80)mm、>80mm三种情况下,最低摊铺温度分别是140℃、135℃、130℃。(7)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铺试压确定。应随时检查铺筑层厚度、路拱及横坡,并辅以使用的沥青混合料总量与面积校验平均厚度。(8)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转动速度与摊铺速度应保持均衡。为减少摊铺中沥青混合料的离析,布料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2/3高度的混合料。摊铺的混合料,不宜用人工反复修整。(9)人工摊铺沥青混合料应做到:

半幅施工时,路中一侧宜预先设置挡板;摊铺时应扣锹布料,不得扬锹远甩;边摊铺边整平,严防骨料离析;摊铺不得中途停顿,并尽快碾压;低温施工时,卸下的沥青混合料应覆盖篷布保温。

命题点38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压实及成型要求(1)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100mm,各层应符合压实度及平整度的要求。(2)沥青路面施工应配备足够数量、状态完好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根据摊铺完成的沥青混合料温度情况严格控制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时机。(3)碾压速度做到慢而均匀,应符合规范要求的压路机碾压速度(km/h)。压路机碾压速度(km/h)(4)压路机的碾压温度应根据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等因素经试压确定。规范规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温度(℃)。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温度(℃)(5)初压应紧跟摊铺机后进行,宜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和坡道上则由低处向高处碾压。(6)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不得随意停顿。碾压路段总长度不超过80m。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复压宜优先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以增加密水性,其总质量不宜小于25t。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对粗骨料为主的混合料,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厚度宜大于30mm),振动频率宜为35~50Hz,振幅宜为0.3~0.8mm。层厚较大时宜采用高频大振幅,厚度较薄时宜采用低振幅,以防止骨料破碎。相邻碾压带宜重叠100~200mm。

当采用三轮钢筒式压路机时,总质量不小于12t,相邻碾压带宜重叠后轮的1/2轮宽,并不应小于200mm。(7)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应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8)为防止沥青混合料粘轮,对压路机钢轮可涂刷隔离剂或防粘结剂,严禁刷柴油。亦可向碾轮喷淋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的雾状水。(9)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掉头、加水或停留。在当天成型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及杂物。

命题点39 沥青路面施工接缝要求(1)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应采用3m直尺检查,确保平整度达到要求。(2)采用梯队作业摊铺时应选用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下100~200m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跨缝压实。如半幅施工采用冷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或将先铺的沥青混合料刨出毛槎,涂刷粘层油后再铺新料,新料重叠在已铺层上50~100mm,软化下层后铲走,再进行跨缝压密挤紧。(3)高等级道路的表面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和其他等级的道路的各层可采用斜接缝。平接缝宜采用机械切割或人工刨除层厚不足部分,使工作缝成直角连接。清除切割时尚留下的泥水,干燥后涂刷粘层油,铺筑新混合料接头应使接搓软化,压路机先进行横向碾压,再纵向充分压实,连接平顺。

命题点40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和运输(1)改性沥青及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温度应根据改性沥青品种、黏度、气候条件、铺装层的厚度确定。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正常生产温度范围(℃)(2)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间歇式拌和设备生产。(3)间歇式拌和机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少于45s(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5~10s)。改性沥青和SMA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应适当延长。(4)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降不得大于10℃,贮存时间不宜超过24h;SMA混合料只限当天使用;OGFC混合料宜随拌随用。(5)生产添加纤维的沥青混合料,松散的絮状纤维可在喷入沥青的同时或稍后采用风送装置喷入拌和锅,拌和时间宜延长5s以上。颗粒纤维可在粗集料投入的同时自动加入,经5~10s的干拌后,再投入矿粉。(6)改性沥青或SMA混合料运料车卸料必须倒净,如有粘在车厢板上的剩料,必须及时清除,防止硬结。

命题点41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

1.摊铺(1)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摊铺机的受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摊铺温度不低于160℃。(2)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速度宜放慢至1~3m/min。一般情况下改性沥青SMA的压实系数在1.05左右。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中、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或铝合金导轨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铺筑改性沥青或SMA路面时宜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

2.压实与成型(1)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应不低于90℃。(2)摊铺后应紧跟碾压,保持较短的初压区段,使混合料碾压温度不致降得过低。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则由低向高碾压,在坡道上应将驱动轮从低处向高处碾压。(3)改性沥青SMA路面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碾压。振动压路机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

3.接缝

应尽量避免出现冷接缝。摊铺时应保证充分的运料车,使纵向接缝成为热接缝。在处理横接缝时,在其冷却之前垂直切割端部不平整及厚度不符合要求的部分(先用3m直尺进行检查),并冲净、干燥,第二天,涂刷粘层油,再铺新料。

4.开放交通及其他(1)需要提早开放交通时,可洒水冷却降低混合料温度。(2)雨期施工应控制施工摊铺段长度,各项工序紧密衔接。运料车和工地应备有防雨设施,并做好基层及路肩排水的准备。(3)严禁在改性沥青面层上堆放施工产生的土或杂物,严禁在已完成的改性沥青面层上制作水泥砂浆等可能造成污染成品的作业。

命题点42 按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凝土结构组成的形式(1)悬浮密实结构:由次级骨料填充前级骨料(较次级骨料粒径稍大)空隙的沥青混凝土具有很大的密度,但由于各级骨料被次级骨料和沥青胶浆所分隔,不能直接互相嵌锁形成骨架,因此该结构具有较大的黏聚力c,但内摩擦角φ较小,高温稳定性较差。通常按最佳级配原理进行设计。(2)骨架空隙结构:粗骨料所占比例大,细骨料很少甚至没有。粗骨料可互相嵌锁形成骨架,嵌挤能力强;但细骨料过少不易填充粗骨料之间形成的较大的空隙。该结构内摩擦角φ较高,但黏聚力c也较低。(3)骨架密实结构:较多数量的断级配粗骨料形成空间骨架,发挥嵌挤锁结作用,同时由适当数量的细骨料和沥青填充骨架间的空隙形成既嵌紧又密实的结构。该结构不仅内摩擦角φ较高,黏聚力c也较高,是综合以上两种结构优点的结构。

命题点43 沥青混凝土对沥青的要求

1.粘结性

对高等级道路,夏季温度高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停车场等行车速度慢的路段,尤其是汽车荷载剪应力大的结构层,宜采用稠度大(针入度小)的沥青;对冬季寒冷地区、交通量小的道路宜选用稠度小的沥青。

2.感温性

日温差、年温差大的地区宜选用针入度指数大的沥青。高等级道路,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重载交通、停车站、有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车速较慢的路段或部位需选用软化点高的沥青;反之,则用软化点较小的沥青。

3.耐久性

沥青应有足够的抗老化性能即耐久性,使沥青路面具有较长的使用年限。通过水煮法试验,测定沥青和骨料的黏附性,反映其抗水损害能力,等级越高,黏附性越好。

4.塑性

25℃延度改为10℃延度或15℃延度,低温延度越大,抗开裂性能越好。在冬季低温或高、低温差大的地区,要求采用低温延度大的沥青。

5.安全性

确定沥青加热熔化时的安全温度界限,使沥青安全使用有保障。通过闪点试验测定沥青加热点闪火的温度——闪点,确定它的安全使用范围。沥青越软(标号高),闪点越小。如沥青标号110号到160号,闪点≥230℃,标号90号≥245℃。

命题点44 沥青混凝土对粗骨料、细骨料的要求(1)粗骨料应具有较大的表观相对密度,较小的压碎值、洛杉矶磨耗损失、吸水率、针片状颗粒含量、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和软石含量。如高等级道路表面层粗骨料压碎值不大于26%、吸水率不大于2.0%等。(2)高等级道路沥青路面的表面层(或磨耗层)的粗骨料的磨光值PSV应不少于36~42(雨量气候分区中干旱区—潮湿区),以满足沥青路面耐磨的要求。(3)粗骨料与沥青的黏附性应有较大值,如高等级道路沥青路面的表面层黏附性(水煮法)在半干区、湿润区应不小于4级,在潮湿区应不小于5级。(4)细骨料应具有较大的表观相对密度、砂当量,较小的含泥量。如高等级道路面层中细骨料的表观相对密度为不小于2.5和砂当量不小于60%,含泥量为不大于3%。

命题点45 沥青混凝土对填料的要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