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论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6 20:49:13

点击下载

作者:烨子

出版社:中国艺术文化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清华论文

清华论文试读:

广告词

现在的大学生,总感觉写论文难,为了完成这个艰难的任务,就有写论文时“天下乌鸦一般黑”,大抄特抄,其结果是“水货”比市场上的三星手机还多,“真货”就如水渊之龙,千里难觅,这也难怪,在现在社会的大染缸中,人人都奔命于经济的前沿阵地,论文这个不显经济倒费脑力的“玩意儿”当然是学生心中的一个“障碍”,然而这个障碍又是一道“门槛”,不过还不行,怎么办呢?

笔者虽不敢说有力挽狂澜的能力,但很想帮助那些大学生们或写论文的朋友以多、快、好、真来完成自己完美之作的论文,故特意到清华园找到各系别的导师,从他们中挑选了近三十篇论文精品以展示给读者朋友,其内容涉及金融、证券、工商经济、经济管理、文史哲、法律五个专业,话题紧扣时事,特别是对入世后的几个雷区领域,进行了深入潜出的论述分析。

为了帮助写论文的同学和朋友,我们还特意在本书的开头写了一章“大学生如何写论文”,希望它能给读者以启迪,在写论文时多掌握技巧,少走弯路,也希望它能给读者朋友们在写论文上更上一层楼。

清华论文篇

1

清华论文大学生如何写论文大学生如何写论文高校毕业论文“真货”有多少毕业论文(工科称之为“毕业设计”)是对大学生4年学习的考核和总结,它检阅和展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当前大学生毕业论文整体水平下滑似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围绕这一问题,笔者近日对武汉高校的毕业生作了一次调查采访。

据报载,前不久某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38所高校送来的

4

64份毕业论文质量进行检查,结果在原被评定为及格以上成绩的论文中,竟发现有近10%为不及格论文,另有40%的优秀、良好等成绩的论文被降了档次。

在抽查中,专家还发现有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的6份毕业论文竟有大段雷同。

大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存在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如不引起重视,势必会影响高校的育人质量。

!《

2

》¥2¥(2)!1!《

3

》¥3¥(3)!抄,抄,抄,天下论文一大“抄”?

完成毕业论文,学校规定的时间为10周,可武汉理工大学的王某,洋洋洒洒的9000字居然只用了3天。

问其“秘诀”,他坦然地说:“第一天找资料,第二天抄资料,第三天定稿打印,3天还多了。“当记者问他是否害怕露馅时,他说:“怕什么!

我的资料都是在省图书馆借的,学校里没有,而且选的都是一些小杂志,万一被老师发现,重写不就得了。“武汉某综合性大学一位知名老教授抽出一篇评析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论文,无奈地说:“其观点和课本上完全一样,对名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分析也是大段大段抄袭参考书。

想不通现在的毕业生怎成了文抄公?“据某教授介绍,现在毕业论文缺少自己的创见:有的闭门造车,少有现代感与针对性;少部分文科论文出现语法不通,行文跑题的现象;有的为凑字数,裹脚布似的洋洋数万言,或两三千字干瘪乏味,缺筋少骨……便宜又实惠的网上买天下可笑事太多,竟有学生明码标价网上买论文。

只需到招商银行申请一张“一网通”,就可以在网上“交费”买论文,这是少数网站推出的新型电子商务——-“出售论文”。

其中最为典型的当数“某某论文网”,该网站大张旗鼓地宣称:普通学士论文每篇10元,普通硕士论文每篇20元,普通博士论文每篇30元。

据该网站介绍,过去他们主要是以介绍论文内容为主,最近改版后实现了出售论文的功能,即用户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提交论文,在自己论文出售后,按照销售的总额,可以获得20%的回报。

笔者曾在该网站介绍有关论文销售情况的“出售排行榜”上,看到共有19人提供了论文,其中一个英文名为Janny的有4篇文章,竟被下载了56次之多!

雇“枪手”,你有我也有武汉某重点大学历史系四年级的学生李某向笔者吐露了“天机”:“只要交50元钱雇一个‘枪手’,自有人帮忙搞掂毕业论文。“50元钱就可以雇一个“枪手”?

笔者带着疑惑找到了校园“枪手”阿俊。

阿俊说,三年级时就开始帮熟人写毕业论文,并不收钱。

后来由于找他帮忙写论文的人越来越多,他便开始收钱了,渐渐成为校内写论文的“枪手”。

每写一篇毕业论文,收取50元至100元不等的报酬,“他们省了事,我也赚了钱。

何乐而不为?“阿俊说现在只想着赚钱,论文已沦为“剪刀加糨糊”的产物,没有创见与思想,所幸从未出现过被老师退回的情况。

有“理由”的“水货论文”从四处抄到雇枪手再到网上买,接受了4年大学教育的大学生越来越无力完成一篇毕业论文,这是否就意味着部分大学生的知识“含金量”在下降?

然而,在采访中,笔者又体会到了毕业生的另一番无奈。

湖北大学一文科专业规定,学生应该用3个月时间完成论文。

可该专业一个毕业生说:“找到工作后,单位要求试用半年,我只好将毕业论文压缩在1周内完成。“武汉大学张某的看法有一定代表性:“做好毕业论文,又不能给找工作带来好处。

现在正是找工作求职的黄金季节,谁愿意做论文耽误了前程?“一些已参加工作的学生坦言,自己的毕业论文是“混过来的”。

连武汉理工大学人文社科系杨怀中教授也觉得:“滑坡现象较普遍,而且是全国性的问题”。

学生忙于找工作而忽视毕业论文,一些学校也持默许甚至支持的态度。

尽管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一再强调举行应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不宜过早,以免影响毕业生的正常学习,但各校见面会的时间普遍提前,去年有些高校在四年级上学期期末就已“红红火火”,把毕业生的胃口吊得老高——-毕竟衡量一个高校的尺度,最终还要看学生“出路”的好坏呀!

(2)提高论文质量势在必行对于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滑坡现象,武汉市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吕渭源教授深感忧虑。

他告诉笔者,毕业论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是对大学4年学习的总结,很能体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忽视了毕业论文,大学教育就不完整。

武汉理工大学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邱观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大学本科教育中,三年级学生必须撰写学年论文,四年级学生必须作毕业论文。

但有些学生综合训练和工作量不足,论文书写不规范,不愿去查阅资料,基本技能训练薄弱,胡编乱造一篇论文了事。

可偏偏论文审核并不严格,通常是有一篇文章即可过关,这在无形中助长了学生懒惰的情绪。

也有专家认为:毕业论文的管理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做论文的时间缺乏灵活性,与人才交流会冲突;管理松懈,指导老师忙于自己的科研任务,对学生指导无方……这些都从客观上纵容了毕业生不负责任的态度。

因此,只有广大毕业生、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联合起来,多从毕业生的实际考虑,才能遏制毕业论文水平下降,使毕业生为自己大学生涯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论文指导的内容和方法一、指导的内容论文要指导的方面很广,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沁项内容。

1.指导选题选题是论文写作的开端。

能否选择恰当的题目,对于整篇论文写作是否顺利,关系极大。

好比走路,这开始的第十步是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步迈向何方,需要慎重考虑。

否则,就可能走许多弯路,费许多周折,甚至南辕北辙,难以到达目的地。

指导学员选题,要遵循这样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条是价值原则,即论文的选题要有价值。

论文价值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之分,选题时,要把应用价值摆在首位。

学员写的论文不是毫无实际意义的“空对空”的文字游戏,而是来源于现实,并为现实服务的。

衡量一篇论文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之大小,应当首先看它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如何。

我们要鼓励学员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题目,写出文章来最好能指导现实,为当前的现实服务。

第二条是可行原则。

选题时要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主要是写作的时间、地点、环境;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的才能、学识和所掌握的材料等。

学员在选择论文题目时,必须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量力而行。

即要选择那些客观上需要,主观上又有能力完成的题目。

2.指导搜集材料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写文章不能没有材料。

论文如果缺少翔实的材料,就会像毛泽东同志曾经批评过的党八股那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像个瘪三,瘦得难看”。

写作的材料从哪里来?

第一来自生活。

人民群众丰富多采的生活实践是文章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鲁迅曾对青年作家说过,“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要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党校学员来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都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教师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从自己的“生活仓库”中摄取写作材料。

第二来自书本,包括各种文献资料、报刊杂志等。

宋朝朱熹诗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讲的是读书的好处。

书籍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写作者如能经常向书本请教,文章的材料就像“源头活水”那样源源不断。

指导教师平时博览群书,浏览各种报刊,发现有用的材料,就可以向学员推荐。

材料靠自己去搜集。

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学员先制定一个搜集材料的目录,如是调查材料,可按时、地、对象拟定目录;如是文献资料,可按书刊名称和发行年月安排目录。

要着重搜集第一手材料,对第二手材料要查明出处、核对原著。

3.指导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主题。

主题在文章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

一篇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主题是其衡量的主要尺度。

指导学员立意,须遵循以下原则:①符合现实需要,体现时代精神。

文章是时代的产物、现实的反映,它的主题应体现出那个时代的特征及发展方向。

因此,论文应牢牢把握时代脉膊,回答时代提出的最尖锐、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②反映客观事物本质。

文章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反映,但并不是像镜子那样机械地反照现实,而应当反映客观事物的某种本质,揭示其内部的规律性。

③要有独到的见解。

只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人受到启发,令人感奋,于人有益。

什么是“独到的见解”?

就是古人所说的“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思想、认识、意见、主张。

要获得独到的见解,关键在于多思。

其次,要有胆识,敢于标新立异。

指导教师要指导学员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入事物的本质,多思深思,确立有现实意义;有独到见解、有理论深度的主题。

4.指导谋篇布局所谓谋篇布局,就是考虑和安排文章的整体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

确定了主题,选定了材料,接着就要把文章的框架搭起来。

安排结构的基本要求是:(一)要围绕作题安排结构;(二)要有明确、清楚的层次;(三)要完整、自然、严密。

指导教师应根据文章所要表现的内容,指导学员合理安排结构,做到有中心,有层次,首尾圆合,重点突出,严谨自然,富于变化。

5.指导起草起草初稿是写文章最重要的步骤,是按照设计“蓝图”进行“施工”的阶段,是以文字形式实现作者构思的过程。

6.指导修改修改是文章定稿前必不可少的步骤。

文章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客观事物是曲折、复杂的,不大可能一次就反映正确。

因此,就需要不断地修改、完善。

怎样指导学员修改论文?

①斟酌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价值所在。

主题要正确、鲜明、深刻、集中、新颖。

主题如果有问题,就非改不可。

②掂掇树料。

论文的材料不可太少,也无须太多。

材料翔实,论据充分,论文才有说服力。

材料太少,就会使文章显得内容空洞;材料太多,掩没观点,理论性不足,也是疵病。

因此,学员初稿写成后,教师要指导学员,对材料重新估价,加以必要的增删。

③调整结构。

要检查文章结构是否合理。

所谓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头绪繁多而杂乱,层次不清晰,重点不突出或重点确定有误,内部次序颠倒,首尾缺乏照应,等等。

要通过调整,使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首尾圆合,挥然一体。

④锤炼语言。

有些学员写的毕业论文,文字粗糙,语言拉杂,句式单调无变化,空话套话一大堆。

对此,必须进行修改。

鲁迅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答北斗杂志社问》)我们应学习鲁迅的这种严谨态度。

7.指导答辩答辩是毕业论文的最后“验收”阶段,旨在了解学员对所选择课题研究的深广程度和真实程度,并引导学员对本课题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对论文作最后的修改和补充,使之更臻完善。

答辩前,指导教师应要求学员端正态度,做好准备,以迎接答辩。

二、指导的方法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总的讲,要坚持启发式、谆谆诱导。

具体地讲,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①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指导只对论文中的原则性问题进行指导,不能越组代庖,代替学生撰写或更改。

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指导教师要保证论文的思想性和科学性。

学生要对论文的具体观点、论据、数据以及逻辑性负责。

②指导教师要给学生方法论的指导,讲解撰写论文的要领,富有启发性地引导学生去独立地撰写论文。

③指导教师要以平等的民主探讨式的态度,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不要照抄书本资料。

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培养学生写论文的具体方法和优良学风及文风。

④指导和督促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具体进度计划,克服撰写过程中的困难,完成选定的课题。

指导的形式,要少用“背靠背”的通讯形式进行指导。

因为面批面改,口问手写,更容易渗入学员心田,使他们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指导前,教师应对学员论文(初稿)仔细阅读,打上记号;指导时,应着重指出为什么应当这样写、不应当那样写。

至于具体修改,则应放手让学员自己改。

论文答辩的目的和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学员在写好毕业论文后,对还要举行毕业论文答辩不很理解,对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态度也不那么积极。

因此,有必要对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和意义先作一讨论。

一、什么是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论文答辩是答辩委员会成员(以下简称答辩老师)和撰写毕业论文的学员面对面的,由答辩老师就论文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当面回答。

它有“问”有“答”,还可以有“辩”。

答辩是辩论的一种形式,辩论按进行形式不同,分为竞赛式辩论,对话式辩论和问答式辩论。

答辩就是问答式辩论的简称。

与竞赛式辩论相比,论文答辩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答辩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

a.人数不对等。

毕业论文答辩组成的双方人数是不平等,参加答辩会的一方是撰写论文的作者,只有一个人。

b.由教师或有关专家组成的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人数有3人或3人以上。

一般地说,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始终是处在主动的、审查的地位上,而论文作者则始终处在被动的、被审查的地位上,并且双方的知识、阅历、资历、经验都方面都相差悬殊。

②答辩委员会具有双重身份。

竞赛式辩论除了参加辩论的双方外,还设有专门的裁判,即有个“第三者”对辩论双方的高下是非作出评判。

而论文答辩虽然也要作出评判,但它不是由特设的裁判员来评判,而是由参加答辩会的一方——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对另一方即论文作者的论文和答辩情况作出评价。

可见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答辩老师是具有双重身份的:既是辩论员,又是裁判员。

③毕业论文作者的答辩准备,范围广泛。

为了顺利通过答辩,毕业论文作者在答辩前先需要作好充分准备。

然而,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的题目是由参加答辩会的一方——答辩老师根据另一方提供的论文拟就的,所要答辩的题目不是一个,而是多个,一般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并且答辩小组拟就的题目对另一方——论文的作者事先是保密的,到答辩会上才亮出来。

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让学员即论文作者独立准备一段时间(一般是半小时以内)后再当场回答;另一种情况是不给学员准备时间,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就要当即作出回答。

因此,虽然在举行论文答辩会以前,学员.也要为参加答辩会作准备,但难以针对答辩会上提出的问题(因为事先不知道)作准备,只能就自己所写的论文及有关的问题作广泛的思考和准备。

(这个问题将在本章第二节详细讨论)④表达方式以问答为主,以辩论为辅。

论文答辩一般是以问答的形式进行,由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问题,论文作者作出回答。

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作者与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观点相左的情况,这时也会而且也应该辩论。

但从总体上说,论文答辩是以问答的形式为主,以不同观点的辩论为辅。

二、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对于组织者——校方,和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是不同的。

校方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简单说是为了进一步审查论文,即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论述到的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自己独立完成等情况。

1.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是高等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之一。

一般说来,从学员所提交的论文中,已能大致反映出各个学员对自己所写论文的认识程度和论证论题的能力。

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问题没有充分展开细说,有的可能是限于全局结构不便展开,有的可能是受篇幅所限不能展开,有的可能是作者认为这个问题不重要或者以为没有必要展开详细说明的;有的很可能是作者深不下去或者说不清楚而故意回避了的薄弱环节,有的还可能是作者自己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的不足之处等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和答辩就可以进一步弄清作者是由于哪种情况而没有展开深入分析的,从而了解学员对自己所写的论文的认识程度、理解深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

2.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是组织毕业论文答辩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二。

通过论文,虽然也可以看出学员已掌握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

但是,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不是考查学员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而是考查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锻炼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学员在写作论文中所运用的知识有的已确实掌握,能融会贯通的运用;有的可能是一知半解,并没有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还有的可能是从别人的文章中生搬硬套过来,其基本涵义都没搞清楚。

在答辩会上,答辩小组成员把论文中有阐述不清楚、不祥细、不完备、不确切、不完善之处提出来,让作者当场作出回答,从而就可以检查出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是否有深广的知识基础、创造性见解和充分扎实的理由。

3.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独立完成即检验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是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之三。

撰写毕业论文,要求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但它不像考试、考查那样,在老师严格监视下完成,而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一般为一个学期)内完成,难免会有少数不自觉的学生会投机取巧,采取各种手段作弊。

尤其是像电大、函大等开放性大学,学员面广、量大、人多、组织松散、素质参差不齐,很难消除捉刀代笔、抄袭剽窃等不正之风的出现。

指导教师固然要严格把关,可是在一个教师要指导多个学员的不同题目,不同范围论文的情况下对作假舞弊,很难做到没有疏漏。

而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有三名以上教师组成,鉴别论文真的能力就更强些,而且在答辩会上还可通过提问与答辩来暴露作弊者,从而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对于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来说,答辩的目的是通过,按时毕业,取得毕业证书。

学员要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就必须了解上述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然后有针对性的作好准备,继续对论文中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推敲和研究,把论文中提到的基本树料搞准确,把有关的基本理论和文章的基本观点彻底弄懂弄通。

三、毕业论文答辩的意义通过答辩固然是大学毕业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所要追求的目的。

但如果大学毕业生们对答辩的认识只是局限在这一点上,其态度就会是消极、应付性的。

只有充分认识毕业论文答辩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才会以积极的姿态,满腔热忱地投入列毕业论文答辩的准备工作中去,满怀信心地出现在答辩会上,以最佳的心境和状态参与答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水平。

1.毕业论文答辩是一个增长知识,交流信息的过程。

为了参加答辩,学员在答辩前就要积极准备,对自己所写文章的所有部分,尤其是本论部分和结论部分作进一步的推敲,仔细审查文章对基本观点的论证是否充分、有无疑点、谬误、片面或模韧不清的地方。

如果发现一些问题,就要继续收集与此有关的各种资料,作好弥补和解说的准备。

这种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积累知识、增长知识的过程。

再说,在答辩中,答辩小组成员也会就论文中的某些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这样,学员又可以从答辩教师中获得新的知识。

当然,如果学员的论文有独创性见解或在答辩中提供最新的新鲜材料,也会使答辩老师得到启迪。

这正如一位外国学者所说的:“如果我们彼此交换想法,本来各自只有一个想法,而现在大家都有几个想法,因此一加一就等于四了。“2.毕业论文答辩是大学生全面展示自己的勇气、雄心、才能、智慧、风度和口才的最佳时机之一。

毕业论文答辩会是众多大学生——包括已走上工作岗位的电大、函大学生——从未经历过的场面,不少人因此而胆怯,缺乏自信心。

其实毕业论文答辩将是大学生们在即将跨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关键时刻全面展示自己的素质和才能的良好时机。

而且毕业论文答辩情况的好坏,对于国民教育的大学生来说,影响的不仅仅是毕业论文的成绩,而且还很可能影响工作分配的去向。

人生能有几回搏?

毕业论文答辩就是大学生们的一次重要拼搏。

大学生们应该用自己的拼搏,为今后自己的发展奠定基础,为组织上合理分配自己的工作提供依据。

对于在职学习的函大、电大毕业生来说,虽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来改变工作岗位的机会较少,但它也是人生中二次难得的经历,一次最宝贵的体验。

所以,大学毕业生们对毕业论文答辩不能敷衍塞责、马虎从事,更不可轻易放弃。

3.毕业论文答辩是大学生们向答辩小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学习、请求指导的好机会。

毕业论文尤其是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般是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和专家组成,它们在答辩会上提出的问题一般是本论文中涉及的本学科学术问题范围内带有基本性质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论文作者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却又是论文中没有阐述周全、论述清楚、分析详尽的问题,也就是文章中的薄弱环节和作者没有认识到的不足之处。

通过提问和指点,就可以了解自己撰写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研究其他问题时的参考。

对于自己还没有搞清楚的问题,还可以直接请求指点。

总之,答辩会上提出的问题,不论作者是否能当场作出正确、系统的回答,都是对作者一次很好的帮助和指导。

4.毕业论文答辩是大学毕业生们学习、锻炼辩论艺术的一次良机。

在当今社会,人们愈来愈认识到,能言善辩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一个人如果掌握了高超的辩论技巧,具有雄辩的口才,他在事业上,在人际交往中就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逢凶化吉、遇难呈样。

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那些胸怀大志的人,都非常重视辩论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把拥有精湛的辩论艺术视为其事业成功的得力臂膀。

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能言善辩更是竞争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在学校擅长交际、善言能辩的学生要比一个成绩优秀但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被聘用的机会多,在社会上成就事业的可能性更大。

既然善于辩论,在一个市场经济社会里这么重要,我们的大学生就应抓住每一个学习辩论的机会。

毕业论文答辩就是大学毕业生学习、提高辩论技巧和辩论艺术的重要机会。

毕业论文答辩虽然以回答问题为主,但答辩,除了“答”以外,也会有“辩”。

因此,论文答辩并不等于宣读论文,而是要抓住自己论文的要点予以概括性的、简明扼要的、生动的说明,对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作出全面正确地回答,当自己的观点与主答辩老师观点相左时,既要尊重答辩老师,又要让答辩老师接受自己的观点,就得学会运用各类辩论的技巧。

如果在论文答辩中学习运用论辩技巧获得成功,就会提高自己参与各类辩论的自信心,就会把它运用到寻找职业或工作的实践中去,并取得成功。

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一、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①学员应该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主答辩老师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出要提问的问题,然后举行答辩会。

②在答辩会上,先应让学员用一刻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③主答辩老师提问。

主答辩老师一般提三个问题。

老师提问完后,有的学校规定,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当场回答,而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则规定,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要求学员当场立即作出回答(没有准备时间),随问随答。

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主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三个问题,学员在听清楚记下来后,按顺序逐一作出回答。

根据学员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

④学员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

⑤召回学员,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学员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学员宣布通过或不通过。

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都不当场宣布。

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规定,对答辩不能通过的学员,提出修改意见,允许学员待半年后另行答辩。

二、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会影响到组织答辩会目的的实现以及学员答辩水平的发挥。

主答辩老师有必要讲究自己的提问方式。

①提问要贯彻先易后难原则。

主答辩老师给每位答辩者一般要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要提的问题以按先易后难的次序提问为好。

所提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应该考虑到是学员答得出并且答得好的问题。

学员第一个问题答好,就会放松紧张心理,增强“我”能答好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在以后几个问题的答辩中发挥出正常水平。

反之,如果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就答不上来,学员就会背上心理包袱,加剧紧张,产生慌乱,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后面几个问题的答辩,因而也难以正确检查出学员的答辩能力和学术水平。

②提问要实行逐步深入的方法。

为了正确地检测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并采取逐步深入的提问方法。

如有一篇《浅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文,主答辩老师出的探测水平题,是由以下四个小问题组成的。

a.什么是科学技术?

b.科学技术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

在学员作出正确回答以后,紧接着提出第三个小问题:即c.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为什么说它也是生产力呢?

d.你是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

通过这样的提问,根据学员的答辩情况,就能比较正确地测量出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

如果这四个小问题,一个也答不上,说明该学员专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如果四个问题都能正确地回答出来,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如果能回答出其中的2-3个,或每个小问题都能答一点,但答得不全面,或不很正确,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一般。

③当答辩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异时,应以温和的态度,商讨的语气与之开展讨论,即要有“长者”风度,施行善术,切忌居高临下,出言不逊。

不要以“真理”掌握者自居,轻易使用“不对”、“错了”、“谬论”等否定的断语。

要记住“是者可能非,非者可能有是”的格言,要有从善如流的掂量。

如果作者的观点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使与自己的观点截然对立,也应认可并乐意接受。

倘若作者的观点并不成熟、完善,也要善意地、平和地进行探讨,并给学员有辩护或反驳的平等权利。

当自己的观点不能为作者接受时,也不能以势欺人,以权压理,更不要出言不逊。

虽然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老师与学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一方是审查考核者,一方是被考核者),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在答辩中要体现互相尊重,做到豁达大度,观点一时难以统一,也属正常。

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只要把观点亮给对方参考就行。

事实上,只要答辩老师讲得客气、平和,学员倒愈容易接受、考虑你的观点,愈容易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达到共同探索真理的目的。

④当学员的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或者一时答不上来的问题,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提问方法。

参加过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员对你所提的问题答不上来,有的就无可奈何地“呆”着;有的是东拉西扯,与你绕圈子,其实他也是不知道答案。

碰到这种情况,答辩老师既不能让学员尴尬地“呆”在那里,也不能听凭其神聊,而应当及时加以启发或引导。

学员答不上来有多种原因,其中有的是原本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只是由于问题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而显得心慌意乱,或者是出现一时的“知觉盲点”而答不上来。

这时只要稍加引导和启发,就能使学员“召回”知识,把问题答好。

只有通过启发和引导仍然答不出或答不到点子上的,才可判定他确实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2

三、学员答辩要注意的问题学员除了在答辩前充分作好准备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答辩的艺术。

1.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首先,学员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

综前所述,有的高等学校规定:在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能准备一定时间后再当面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

即使像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那样,老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员准备时间,要求当场作答。

但在回答过程中,也是允许翻看自己的论文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

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

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能边思考边作作,使思考过程不至于大尴尬。

2.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在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要有自信心。

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慌乱心理很重要,因为过度的紧张会使本来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

只有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

而自信心主要来自事先的充分准备。

3.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主答辩老师在提问题时,学员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问题回答略记在本子上,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

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

如果对所提问题没有断清楚,可以请提问老师再说一遍。

如果对问题中有些概念不太理解,可以请提问老师做些解释,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说出来,并问清是不是这个意思,等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作回答。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答所非问。

答到点子上。

4.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在弄清了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确切涵义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要充满自信地以流畅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不要犹犹豫豫。

回答问题,一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不要东拉西扯,使人听后不得要领;二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切忌把话说“死”;三要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此外还要注意吐词清晰,声音适中等等。

5.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可强辩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多加提问,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

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

因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有可能有过专门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骗他。

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学员在答辩会上,某个问题被问住是不奇怪的,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是本学科的专家。

他们提出来的某个问题答不上来是很自然的。

当然,所有问题都答不上来,一问三不知就不正常了。

6.当论文中的主要观点与主答辩老师的观点不同时,可以与之展开辩论答辩中,有时主答辩老师会提出与你的论文中基本观点不同的观点,然后请你谈谈看法,此时就应全力为自己观点辩护,反驳与自己观点相对立的思想。

主答辩老师在提问的问题中,有的是基础知识性的问题,有的是学术探讨性的问题,对于前一类问题,是要你作出正确、全面地回答,不具有商讨性。

而后一类问题,是非正误并未定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以互相切磋商讨。

如果你所写的论文的基本观点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又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的,就不要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不同的见解,就随声附和,放弃自己的观点。

否则,就等于是你自己否定了自己辛辛苦苦写成的论文。

要知道,有的答辩老师提出的与你论文相左的观点,并不是他本人的观点,他提出来无非是想听听你对这种观点的评价和看法,或者是考考你的答辩能力或你对自己观点的坚定程度。

退一步说,即使是提问老师自己的观点,你也应该抱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据理力争,与之展开辩论。

不过,与答辩老师展开辩论要注意分寸,运用适当的辩术。

一般说,应以维护自己的观点为主,反驳对方的论点要尽可能采用委婉的语言,请教的口气,用旁说、暗说、绕着说的办法,不露痕迹地把自己的观点输入对方,让他们明理而诚服或暗服。

让提问老师感受到虽接受你的意见,但自己的自尊并没受到伤害。

譬如,在一次答辩会上,一位老师在说明垄断高额利润时,把垄断高额利润说成是高出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利润。

答辩的学员听出老师的解释错了。

就用平和不解的语气说:“那么,垄断高额利润是垄断价格高于成本价格的话怎么理解呢?“提问的老师听后一怔,隔了一会儿,高声说:“问得好!“从提问老师的喝彩声中,我们知道,他已心悦诚服地同意了你的观点。

这样的辩论,答辩老师不仅不会为难你,相反会认为你有水平,基础扎实。

7.要讲文明礼貌论文答辩的过程也是学术思想交流的过程。

答辩人应把它看成是向答辩老师和专家学习,请求指导,讨教问题的好机会。

因此,在整个答辩过程中,答辩人应该尊重答辩委员会的老师,言行举止要讲文明、有礼貌,尤其是在主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或答辩老师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更应该注意如此。

答辩结束,无论答辩情况如何,都要从容、有礼貌地退场。

论文的逻辑一、论文与逻辑一篇毕业论文,应当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内容是指主题和材料,形式是指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

论文的内容固然起决定作用,但论文的形式也不是消极、被动的,事实上起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人们要进行思维,就要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

这些思维形式既是人类用来反映客观现实的手段,又是构筑论文的基本材料。

只有掌握了这些思维形式及其有关的逻辑要求,才能写出具有逻辑持色的论文来。

因此,我们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应当遵守逻辑的基本规律,自觉地将这些基本规律,贯穿于写作的各个环节和整篇论文当中,具体说来,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论文内容符合客观实际,能够令人信服。

②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连贯。

③论文的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全篇论文形成统一的整体。

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他们有着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专门学过形式逻辑,基本上掌握了逻辑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在这里重点谈谈论文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全篇论文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样一类的逻辑问题。

在论文的逻辑中,论文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占有重要地位。

它既是作者思维逻辑联系的具体表现,又是作者所论述的客观事物的逻辑联系的具体表现。

它对增强论文的逻辑效果和说服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论文内容之间的逻辑结构论文之间的逻辑联系,亦即论文所反映的事物和事理的整体及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基本上表现为纵向逻辑联系和横向逻辑联系,而两者又总是交织在一起,它们表现在论文的逻辑结构上就是: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合式结构三种形式。

1.纵式结构。

所谓纵向逻辑联系,是指总论点、分论点和小论点之间的逻辑顺序,以及分论点之间,小论点之间的逻辑顺序。

论文内容之间的纵向逻辑联系,具体表现为论文的纵式结构,其特点在于论文的思想体系是纵向展开的。

毛泽东同志指出:“写文章要讲逻辑。

就是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讲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只有恰当处理论文内容的纵向逻辑联系,才能使论文有严谨的结构。

一篇论文为了阐述总论点,要列出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扩展为一个部分,各个分论点之间,各个部分之间,应有内在联系。

每个分论点又分为几个小论点,每个小论点又扩展为一段,各个小论点之间,各个段之间,也应有内在联系。

这样,全篇论文的纵向逻辑联系便体现出来了,并且相应地形成了论文的完整体系和严谨结构。

2.横式结构。

所谓横向逻辑联系,是指论点和论据,观点和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

论文内容之间的横向逻辑联系具体表现为论文的横式结构。

在一篇论文中只有总论点才单纯地作为论点或观点存在,而分论点和小论点却有双重“身分”,或者作为论点或观点存在,或者作为论据和材料存在。

至于用来说明小论点的材料,则只能有材料或论据一重“身份”了。

论文要做到有很强的说服力,富有逻辑力量最重要的是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揭示论点和论据的必然联系。

其一,只有把总论点和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论文才有生命力,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其二,还要处理好分论点和材料的关系,以至小论点和材料的关系,这不仅能直接证明分论点或小论点,而且能间接地为突出总论点服务。

3.合式结构。

论文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是纵向、横向穿插进行,交织在一起的。

具体表现为论文的纵、横式结构,简称合式结构。

这种结构的论文,有的以纵向展开为主,有的以横向展开为主。

三、运用逻辑方法要正确处理论文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增强论文的逻辑力量,必须学会运用逻辑思维方法。

逻辑思维方法是一个整体,它是由一系列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方法所组成的,其中主要包括: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

逻辑思维方法不仅是论文写作中内容安排和逻辑论证的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1.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即由若干个别事例推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或用若干个别的判断作论据来证明一个论点或论题。

要从事实材料中找到事物的一般本质或规律就要应用归纳法。

它是我们写论文时经常用到的一种逻辑方法。

演绎与归纳相反,它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即用已知的一般道理作为论据来证明一个个别性的论点。

比如,我们用理论指导调查研究,以至用经典作家的一句话来论证一个观点,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2.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属性、部分和方面,对它们分别研究和表述的思维方法。

综合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属性、部分和方面再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和表述的思维方法。

在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无论研究和表述论点,还是研究和表述分论点,都时常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例如: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

开头先提出问题,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辨敌、我、友问题;中间,逐个分析组成中国社会整体的各个阶级;结尾,综合以上分折,解决问题,回答开头提出的中国革命的敌、我、友问题。

3.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从具体到抽象,是从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表象出发,经过分析和研究,形成抽象的概念和范畴的思维方法。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按照从抽象范畴到具体范畴的顺序,把社会经济关系的总体从理论上具体再现出来的思维方法。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从总体上说,也要运用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即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找出论点论据,在头脑中大体形成论文的体系,然后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把论文写出来。

当然有的论文也不一定采取此种方法。

4.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就是逻辑的方法。

所谓历史的方法,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表述的方法。

逻辑的发展过程是历史的发展过程在理论上的再现。

不过,一篇论文从总体上运用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是不多见的,而在经济学专著和教科书中往往在总体上运用这种方法。

应当指出,上述各种逻辑方法,都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地加以运用。

论文修改的重要性刀不磨不快,文章不改不好。

古往今来,凡有成就的作家,没有不重视文章修改的。

两千多年前的苟子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曹雪芹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写《光与生命》,反复修改9遍,一直到他认为每个字句都完全表达了自己的本意,才正式发表。

美国海明威把《老人与海》的手稿反复读过近200遍才最后付印。

作家巴金说:“写到死、改到死;用辛勤的修改来弥补自己作品的漏洞”。

由此可见,文章是改出来的,论文也不例外。

一、认识过程的艰巨性决定了修改的必然性论文要求大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来阐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一些带规律性的认识。

论文是反映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客观事物是丰富多彩、曲折复杂的,认识它不容易,反映它更是困难。

因为,这种困难一方面来源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部矛盾有一个逐渐暴露过程,它的发展是曲折复杂的;另一方面这种困难来源于人的认识要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在认识过程的各个阶段中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片面性和主观性。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有个由现象到本质、由片面到全面、由不够深刻到比较深刻的过程。

而且人们对研究成果的反映也有个由不够准确、恰当,到比较准确、恰当的过程。

写论文就是对研究成果的反映,在从不够准确、恰当到比较准确、恰当的转变过程中就必然有一个修改的环节。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黄金要经过淘洗才能得到,精辟的、被表达得很好的思想也是这样。“写论文,从本质说是一个认识过程,它包括由客观事物到人的主观认识的“意化”,过程和从主观认识到书面表现的“物化”过程。

在意化过程中常常出现“意不符物”,即主观认识未能完全、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而在物化过程中又容易发生“言不达意”即写成的文章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作者的观点。

因此,在写论文过程中,多一次修改就多一次认识;多一次修改就前进一步,至少可以减少失误和克服不足。

正如作家老舍所说:“文章必须修改,谁也不能一下子就写成一大篇,又快又好。“二、修改是写论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修改从形式上看是写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文章的完善阶段,但是从总体来看,修改是贯穿整个写作过程的。

写作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应该加强修改功夫。

起始阶段,酝酿构思中的修改。

论文在动笔之前,要酝酿构思打腹稿。

修改就要从这里开始。

如确立中心、选择题材、布局谋篇等等,都要经过反复思索,有分析也有综合。

这不落笔端的修改,却决定着通篇的成败,腹稿改得好,写起来少走弯路。

如果确定了一个严密的提纲,搭起一个好架子,文章结构就不会有大变动。

所以动笔前一定要深思熟虑,不要信笔写来再作大改。

其次,动笔后的修改。

落笔以后就进入细致的思索过程,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用,有事理的推断,形象的探索,层次的划分,段落的衔接,句式的选检,词汇的斟酌、推敲。

各方面都可能经过反复分析、对比、抉择,在改换取舍一些词语、句式、层次、段落之后完成初稿。

这就是边写边改,边改边写的阶段。

再次,初稿后的修改。

全文革成之后,要逐字逐句,逐层逐段的审读,作通盘的修改。

在修改中不仅要酌字斟句,还要考虑材料取舍、层次安排、结构组织、中心的表达,等等。

最后,在指导老师指导下修改。

指导老师审阅后,对草稿的优点给予肯定,并指出全文的不足。

作者在听取指导老师的评讲后,要进一步发现自己文中的优缺点,研究要透,领悟要深,然后重新考虑修改。

这时候的修改并不是一二次能结束的,修改的难度也比原先增大了。

但是,如果改好了,文章水平可以有显著提高。

在这四个阶段中,初稿之后的修改更为重要。

因为论文在起草初稿的过程中,作者对每个论点、论据不可能想得很周密,表达则更难做到准确无误。

而在草稿写出后,作者的着眼点可以从局部写作转到总体审视,居高临下地检查,推敲中心论点的表达是否突出,各层次、段落的安排是否妥当。

另外,作者的立足点可以从撰写者移到读者方面,比较超脱地对论文各个部分进行“评头论足”,“挑三拣四”,更客观和更严格地认真思考,反复推敲,使论文进一步趋于成熟和完美。

三、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修改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写作能力的锻炼和综合能力的训练。

要提高写作能力,既要多写,更要多改。

古人说:“善作不如善改”,“文章是改出来的”。

有不少大学生思路好,写作也快,但不重视修改,写成的文章语句不通,剔词如堆,水平也提不快。

应该把修改看作是写作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

学习怎样修改文章,也是写作的一种基本训练,而且是更有效的训练。

鲁迅把领悟“不应该那么写”——即修改初稿的方法,称为是“极为有益的学习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会不会写文章,可以用会不会修改来衡量。

只有到了会写也会改的时候,才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写作水平和能力。

正如契苛夫所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

通过修改论文,可以进一步提高遣词造句,结构文章的能力和逻辑推理的功夫。

修改论文,也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学风的需要。

写文章是给别人看的,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作者必须抱着对读者对社会的高度负责精神认真修改论文。

认真修改论文,严格把关,这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治学态度。

鲁迅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劝别人修改文章,他自己的文章也常常是反复修改的。

他的著名散文《藤野先生》,修改的地方有160-170处,《〈坟〉的题记》全文只有1000多字,改动也有百处之多。

保尔·拉法格在《忆马克思》一书中说:马克思“绝不出版一本没有经过他仔细加工和认真琢磨的作品。

他不能忍受他未完成的东西公之大众的这种思想。

要把他没有做最后校正的手稿给别人看,对他是最痛苦的事情。

……有一天他对我说,他宁可把自己的手稿烧掉,也不愿半生不熟地遗留于身后。“这种对社会的高度负责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可以从马克思这种高度负责的精神汲取无穷的力量。

引文、图表、加注引文、图表、加注等是论文写作中广泛使用的写作技术。

一、引文写作论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任何创造性的劳动都是要有一定基础的。

论文写作是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活动。

而引文就是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方法。

用引文来代替、说明、辅助思想的表达,在论文中是常见的。

有的引文可以作为文章的观点,有的可以用作分析阐述,多数情况是用来充当论据的。

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其目的是为了充实文章内容,增添理论色彩,增强论辩的力量。

引文的种类分为:引用关键词、引用原文和引用原意等。

1.引用关键词。

关键词的引用,多是为了加强表达效果。

这种引文,使语言浓缩、凝重,原意与已意合而为一,借他人之言为我所用,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引用的关键词要用引号,以示他人之盲与已言的区别;引号后不能加任何标点,使他官与己言在形式上合而为一。

例如:……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人治”和“机制”相结合。

没有市场机制,人的潜能难以发挥;有了市场机制,没有人的素质提高,再好的体制和机制也难以运作和发挥作用。

……这段文字引用了“人治”、“机制”两个关键词,阐述了“以人为本”的观点,并赋予“以人为本”以新的内涵,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2.引用原文。

原文的引用主要是为了充实文章的内容,用具有权威性的思想来代替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是作为论证的论据,以起到强化主题思想的作用。

文中凡有引文的内容,引文部分必须前后加上引号。

原文引用的形式有:①行中引。

有两种具体引法:a.引文部分在行文中本身可构成完整意思的,要在引文后的引号内点上原文的语怠终止符号(如、!?

等)。

如:邓小平南巡谈话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新的概括,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五句话有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涵,……。

b.引文本身不能构成行文中的完整意思,须与自己的阐述结合在一起,才达意周详的,则引文时只加引号,无论原文原有的标点是什么,引号内都不要添加标点,要在引号之外点上行文所需用的表点。

如:五句话揭示了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核心是发展;二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核心是公平;三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提行引。

这种形式一般只有在那些具有强调、突出作用和为人不够详知、较新鲜的内容的场合才采用,其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警觉和注意。

提行引的引文,抄写时在稿纸上要前后各空两格。

前后不必加引号。

引用原文要注意两点:——行中引,要注意语言的连贯性以及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引文之后要用序号或括号注明引文的出处。

3.引用原意。

当引用的原文文字量较多,或综合多人相同的意见时,一般采用这种形式。

引用原意,可以不用引号,而只用冒号,有时也可以用逗号。

例如: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引用原意,要注意完整理解原作者的观点,并融合于行文的思想表述中。

它虽然不加引号,但要注明其原意引自何处。

引文的基本要求是:1.精确 引文是论证的辅助手段,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它都不能完全代替引用者所要表述的思想。

一篇论文不用引文未尝不可,但如果引用过多,则容易使文章零散、杂沓,影响主体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不利于思想淋漓畅快地表达。

同时,连篇累犊尽是别人的东西,还会引起读者的猜疑和不快情绪。

好的文章,应尽量多使用自己的语言。

只有在非引用不可,引用了确有效果,或用自己的话解释效果不佳,或那些权威性的言论和令人信服的证据之类不引不足以说清问题,或为了争辩的需要时才采用。

一般情况可不必采用。

所谓精确,就是要少而恰当,把最精彩、最恰当的引文,用之于引文的最关键之处。

2.完整 引文是取别人的观点来证明和解说自己的思想,所以,必须忠于原意。

不管是引用原文还是引用原意,都要作完整的表述。

特别是成段地引用原文、原意时,只有自己真正理解了,完整把握了,才能引用。

不能为了装潢门面,显示高深而不加咀嚼地摘取只言片语,更不能为了某种目的而断章取义地引用。

3.贯通 引文的内容,在文章中作观点使用时,可以不作解释、说明,但作为论据使用时,则必须加以适当的阐释,使其内容与自己表达的思想台拍、融会贯通起来,使其语气、格调与前后的文字甚至全文和谐一致。

而不可采取贴标签的方法,引文为引文,自述为自述,彼此界限分明,格格不入。

二、图表在毕业论文中,有时为了简捷、明了地说明问题,常用图或表的描述手段。

图和表有其特殊的功能。

它能够把用语言文字难以表述清楚的内容,简明地呈现出来;它能够节省文字,给读者以明朗、具体的印象。

(1)作图图的类型很多,主要。

是曲线图、圆比例图、示意图、流程图、形象固、记录图谱六种:1.曲线固。

它以坐标的形式,标明事物量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如图一。

这是一幅表示商品需求量与需求价格之间的关系图。

纵轴OP(价格)或横轴OQ(需求量)之间呈现反方向变动的趋势(通常情况下)。

(2)示意图。

适合于用来对事物作量的比较。

它有纵式、横式两种样式。

如图二、图三。

I,纵式:我国历次五年计划完成的钢产量

3.圆比例固。

用来显示各种数字比例关系的统计图。

把单位圆视为100%,各种成份的数量按在整体中所占的份额在圆I,横式:1984年主要国家花生产量(万吨)4.流程图。

把较复杂的理论体系和逻辑过程,用图式简明、清晰地表示出来。

例如反映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关系的国民经济流转图,如图五。

5.记录图谱。

用来说明一事物随时间的发展而变化的图示。

例如:股价指数变动图。

见图六。

6.形象图。

用图象直接表示出来,使文字要表现的内容更具体化、形象化,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例如:哈雷彗星与地球位置图。

见图七。

形象图实际上也是一种示意图。

只不过它的绘制方法比较灵活,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罢了。

图易于进行比较、说明问题。

使用时应少而精,要绘制得清晰、简明、大方、美观,使人通过看图能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另外,使用图一般应在回的上方或下方标明图的名称,图中内容的说明等。

(二)表表的种类较多,主要有示意表、统计表、说明对照表等。

l,示意表。

例如:材料来源:汽车制造商协会《世界展望》2.统计表。

例如:1970-1980年发展中国家木材产品人均消费量产品〖〗1970〖〗1980〖〗变化(立方米)〖〗(百分比)木柴和木炭〖〗0.445〖〗 0.452〖〗 +2工业木材 〖〗 0.090〖〗 0.118〖〗 +31纸张和纸板〖〗 0.005〖〗 0.008〖〗 +603.说明对照表。

例如:1983年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国家比较表国家〖〗人口(百万)〖〗年增长率〖〗年增加数(百万)印度 〖〗730.0 〖〗2.1 〖〗 15.33中国〖〗1023.3〖〗1.3〖〗13.30巴西131.3〖〗2.3〖〗3.02孟加拉国〖〗96.5〖〗3.1〖〗2.99尼日利亚〖〗84.2〖〗3.3〖〗2.78巴基斯坦〖〗95.7〖〗2.8〖〗2.68印度尼西亚〖〗155.6〖〗1.7〖〗2.65苏联〖〗272.0〖〗0.8〖〗2.18墨西哥〖〗75.7〖〗2.6〖〗1.97美国〖〗234.2〖〗0.7〖〗1.64使用图和表,目的是“言少而事丰”,节省文字增加内容,以直观手段加深读者印象。

使用时,一定要目的明确,通盘考虑。

三、加注在论文写作中,加注是常见的。

它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读者对引文的查找和核实。

加注的方法有行中注(夹注)、页末注(脚注)和篇尾注(尾注)三种。

1.行中注。

即在引文之后,用括号的形式注明引文的作者、著作或文章的名称、出版处、页码等。

基本顺序是:作者、篇名、书名(或书刊或文章名称)出版单位、版本、页数。

作者姓名后用冒号;书刊或文章名称用书名号;出版单位、版本、页数。

作者姓名后用冒号;书刊或文章名称用书名号;出版单位、版本、页数之间用逗号断开,最后可不点句号。

整个夹注用括号与行文区分开。

例如:邓小平一直强调,一定要把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摆在首要地位。“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文章的行中注若过多,会影响外容的美观,读者阅读时也费力。

故可以采取其他形式处理。

2.页末注。

即在一页稿纸的下端注明引文的出处。

一页中只有一段引文的,在引文末端的右上角注上※图样;引文在两段以上,要标明序号,在引文末端右上角标出①、②、②、④、……。

须注意。

标引文序号,要以页为单位。

页末注的写法格式行与行中注相同。

3.篇尾注。

即在全文后面集中标明引文的出处,与页末注不同的是它将全文的引文从前至后按顺序统一编号。

其他要求也与行中注相同。

采用何种方法加注,要视全文的情况而定。

通常情况下,全文引文不多,使用行中注可以给人以直观的感觉;如果引文较多,则最好用页末注或篇尾注的形式。

标题、目录和内容提要一、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眉目。

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

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

常见的写法有:1.揭示课题的实质。

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

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

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等。

2.提问式。

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

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

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

》、《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

》等。

3.交代内容范围。

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

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

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

如《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4.用判断句式。

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

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

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5.用形象化的语句。

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

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

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

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3

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

二要简炼。

.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

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

三要新颖。

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目录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

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

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

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

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1)准确。

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

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

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

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

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

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

这种目录较少见。

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

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

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

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

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

举例如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固然应服从上级规划部署的全局,但主要的着眼点应放在对下负责,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对本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负责,这才是发展全局经济的前提,从而也自然在根本上符合对上负责。

●变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为共同服务于企业,应成为部门工作的主要重点。

(摘自《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如何定位》一文的内容提要)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活”。

具体说来:(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

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

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

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文字要简炼。

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4)陈述要客观。

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

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

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

(5)语言要生动。

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

四、正文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这是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五、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论文的末尾。

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

二是可以使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

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

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

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

如:参考文献1.《马克思思格斯论艺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959年版)。

3.《邓小平文选》第1-3卷。

4.仇启华:《怎样认识当代资本主义》1990年8月27日《人民日报》。

5.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

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毕业论文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也是考核论文成绩的基本依据之一。

关于毕业论文写作的具体要求,在以后的有关章节中将作详细论述,这里先说说毕业论文写作的一些原则要求。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研究,特别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为现实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能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科学研究的任务就在于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毕业论文在选题和观点上都必须注重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密切注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坚持理论研究的现实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迈开双脚,深入实际,进行社会调查研究。

这也是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的基本途径。

人们只有深入到实际中去,同客观事物广泛接触,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从中发现有现实意义而又适合自己研究的新课题。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层出不穷,需要研究的问题遍布社会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对现实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敏感性,善于捕捉那些生动而具有典型性的现实材料,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就能从中引出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高毕业论文的价值。

当然撰写毕业论文可选择的课题十分广泛,并不只限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研究专业基本理论,中西方比较研究等。

但无论选择什么研究课题,都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历史的研究中吸取有益于现实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从对外国的研究中,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或为我国的对外政策提供某些依据。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必须认真读书,掌握理论武器。

大学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应当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毕业论文的写作。

二、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一)立论要科学第一,毕业论文的科学性是指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是从对具体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出来,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

科学研究作用就在于揭示规律,探索真理,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开拓前进的道路。

判断一篇论文有无价值或价值之大小,首先是看文章观点和内容的科学性如何。

文章的科学性首先来自对客观事物的周密而详尽的调查研究。

掌握大量丰富而切合实际的材料,使之成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第二,文章的科学性通常取决于作者在观察、分析问题时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科学研究中,既不容许夹杂个人的偏见,又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不着边际地凭空臆想,而必须从分析出发,力争做到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第三,文章是否具有科学性,还取决于作者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写作毕业论文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运用前人提出的科学理论去探索新的问题。

因此,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理论,具有广博而坚实的知识基础。

如果对毕业论文所涉及领域中的科学成果一无所知,那就根本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论文。

(二)观点要创新毕业论文的创新是其价值所在。

文章的创新性,一般来说,就是要求不能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观点,而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学术论文之所以要有创新性,这是由科学研究的目的决定的。

从根本上说,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就是为了认识那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的领域,学术论文的写作则是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

因此,研究和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论文如果毫无创造性,就不成其为科学研究,因而也不能称之为学术论文。

毕业论文虽然着眼于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但创造性仍是其着力强调的一项基本要求。

当然,对学术论文特别是毕业论文创造性的具体要求应作正确的理解。

它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没有探索过的新领域,前人没有做过的新题目上做出了成果;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有新的发现或提出了新的看法,形成一家之言3也可以表现为从一个新的角度,把已有的材料或观点重新加以概括和表述。

文章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作出科学的说明,提出解决的方案,这自然是一种创造性;即使只是提出某种新现象、新问题,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这也不失为一种创造性。

国家科委成果局在1983年3月发布的《发明奖励条例》中指出:“在科学技术成就中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才是发明,……至于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成就,则是发现。“条例中对“新”作了明确规定:“新”是指前人所没有的。

凡是公知和公用的,都不是“新”。

这些规定,可作为我们衡量毕业论文创造性的重要依据。

根据《条例》所规定的原则,结合写作实践,衡量毕业论文的创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来考虑:①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识和看法。

②虽是别人已研究过的问题,但作者采取了新的论证角度或新的实验方法,所提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人以启发。

③能够以自已有力而周密的分析,澄清在某一问题上的混乱看法。

虽然没有更新的见解,但能够为别人再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和方法。

④用较新的理论、较新的方法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取得一定的效果。

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数据等。

⑤用相关学科的理论较好地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学科中的问题。

⑥用新发现的材料(数据、事实、史实、观察所得等)来证明已证明过的观点。

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要求对前人已有的结论不盲从,而要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否定那些陈旧过时的结论,这不仅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还必须具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

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任何创新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总是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

因此,我们要认真地学习、研究和吸收前人的成果。

但是这种学习不是不加分析地生吞活剥,而是既要继承,又要批判和发展。

三、论据要翔实,论证要严密(一)论据要翔实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仅只有一个好的主题和观点是不够的,它还必须要有充分、翔实的论据材料作为支持。

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是毕业论文有别于一般性议论文的明显特点。

一般性议论文,作者要证明一个观点,有时只需对一两个论据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而毕业论文则必须以大量的论据材料作为自己观点形成的基础和确立的支柱。

作者每确立一个观点,必须考虑:用什么材料做主证,什么材料做旁证;对自己的观点是否会有不同的意见或反面意见,对他人持有的异议应如何进行阐释或反驳。

毕业论文要求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见解切切实实是属于自己的,而要使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就必须有大量的、充分的、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证实自己观点的正确。

毕业论文的论据要充分,还须运用得当。

一篇论文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全部研究工作所得,古今中外的事实事例、精辟的论述、所有的实践数据、观察结果、调查成果等全部引用进来,而是要取其必要者,舍弃可有可无者。

论据为论点服务,材料的简单堆积不仅不能证明论点,强有力地阐述论点,反而给人以一种文章拖咨、杂乱无章、不得要领的感觉。

因而在已收集的大量材料中如何选择必要的论据显得十分重要。

一般来说,要注意论据的新颖性、典型性、代表性,更重要的是考虑其能否有力地阐述观点。

毕业论文中引用的材料和数据,一定正确可靠,经得起推敲和验证,即论据的正确性。

具体要求是,所引用的材料必须经过反复证实。

第一手材料要公正,要反复核实,要去掉个人的好恶和想当然的推想,保留其客观的真实。

第二手材料要究根问底,查明原始出处,并深领其意,而不得断章取义。

引用别人的材料是为自己的论证服务,而不得作为篇章的点缀。

在引用他人材料时,需要下一番筛选、鉴别的功夫,做到准确无误。

写作毕业论文,应尽量多引用自己的实践数据、调查结果等作为佐证。

如果文章论证的内容,是作者自己亲身实践所得出的结果,那么文章的价值就会增加许多倍。

当然,对于掌握知识有限、实践机会较少的大学生来讲,在初次进行科学研究中难免重复别人的劳动,在毕业论文中较多地引用别人的实践结果、数据等,在所难免。

但如果全篇文章不去亲自动手,只是间接得来,那也就失去写论文的意义。

(二)论证要严密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

论证要严密、富有逻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从文章全局来说,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程序,使人们的逻辑程序和认识程序统一起来,全篇形成一个逻辑整体。

从局部来说,对于某一问题的分析,某一现象的解释,要体现出较为完整的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

毕业论文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文章样式,它诉诸理解大量运用科学的语体,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事物的本质或规律,从已知推测未知,各种毕业论文都是采用这种思维形式。

社会科学论文往往是用已知的事实,采取归纳推理的形式,求得对未知的认识。

要使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必须做到:首先概念判断准确,这是逻辑推理的前提;其次要有层次、有条理的阐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最后要以论为纲,虚实结合,反映出从“实”到“虚”,从“事”到“理”,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

此外,撰写毕业论文还应注意文体式样的明确性、规范性。

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科普读物、可行性报告、宣传提纲等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在写作方法上不能混合。

选题的重要性所谓选题,就是选择毕业论文的论题,即在写论文前,选择确定所要研究论证的问题。

在论述选题问题时,我们首先应当把课题、论题、题目三个概念分清楚。

这三者同属于某一学科中的学术问题,但又有所区别。

第一,论题不同于课题。

课题通常是指某一学科重大的科研项目,它的研究范围比论题大得多。

比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一个大课题,其中包括许多论题,如精神文明的地位和作用,精神文明的内容和特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精神文明中的文化、教育、科学的发展,思想道德的建设,等等。

第二,论题又不同于题目。

题目是指论文的标题,它的研究范围一般比论题要小。

比如作者选定的论题是研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就可以选择很多具体题目来写论文:《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外资企业中党组织的建设问题》、《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导方针》、《思想政治工作要掌握人的思想规律》,等等。

正确而又合适的选题,对撰写毕业论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题,可以大体看出作者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水平。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面前,“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选准了论题,论文就等于完成一半,当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选题能够决定毕业论文的价值和效用毕业论文的成果与价值,最终当然要由文章的最后完成和客观效用来评定。

但选题对其有重要作用。

选题不仅仅是给文章定个题目和简单地规定个范围,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过程,就是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

选择一个好的题目,需要经过作者多方思索、互相比较、反复推敲、精心策划的一番努力。

题目一经选定,也就表明作者头脑里已经大致形成了论文的轮廓。

正如我国著名哲学家张世英所说:“能提出象样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说它不容易,是因为提问题本身就需要研究;一个不研究某一行道的人,不可能提出某一行道的问题。

也正因为要经过一个研究过程才能提出一个象样的问题,所以我们也可以说,问题提得象样了,这篇论文的内容和价值也就很有几分了。

这就是选题的重要性之所在。“论文的选题有意义,写出来的论文才有价值,如果选定的题目毫无意义,即使花了很多的功夫,文章的结构和语言也不错,也不会有什么积极的效果和作用。

一个好的毕业论文题目,能够提前对文章作出基本的估计。

这是因为,在确定题目之前,作者总是先大量地接触、收集、整理和研究资料,从对资料的分析、选择中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直到定下题目。

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客观事物或资料中所反映的对象与作者的思维运动不断发生冲撞,产生共鸣。

正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使作者产生了认识上的思想火花和飞跃。

这种飞跃必然包含着合理的成分,或者是自己的独到见解,或者是对已有结论的深化,或者是对不同观点的反驳,等等。

总之,这种飞跃和思想火花对于将要着手写的毕业论文来讲,是重要的思想基础。

如本书第十二章“毕业论文例文评析”中收入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作者周建平长期以来从事党政领导工作,先后担任过乡镇党委书记、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劳动人事局局长、县财税局局长等领导职务。

在工作实践中,他深深体会到,领导干部担任的职务不同,工作岗位也要经常变动,乡镇工作管辖范围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面一根针,下面干条线,样样都要管。

担任县机关部门的领导,虽然职能相对比较单一,但线长点多范围广。

作为主要领导,如何有效地领导好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这里就有一个科学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问题。

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大专毕业论文选题时,他在多方收集材料,深思熟虑的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法,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选择了抓工作重点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这一题目,取得了成功。

二、选题可以规划文章的方向、角度和规模,弥补知识储备的不足我们在研究客观资料的过程中,随着资料的积累,思维的渐进深入,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纷至沓来,这期所产生的思想火花和各种看法,对我们都是十分宝贵的。

但它们尚处于分散的状态,还难以确定它们对论文主题是否有用和用处之大小。

因此,对它们必须有一个选择、鉴别、归拢、集中的过程。

从对个别事物的个别认识上升到对一般事物的共性认识,从对象的具体分析中寻找彼此间的差异和联系,从输入大脑的众多信息中提炼,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并使其确定下来。

正是通过从个别到一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过程,使写作方向在作者的头脑中产生并逐渐明晰起来,毕业论文的着眼点、论证的角度以及大体的规模也初步有了一个轮廓。

选题还有利于弥补知识储备不足的缺陷,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地获取知识,早出成果,快出成果。

撰写毕业论文,是先打基础后搞科研,大学生在打基础阶段,学习知识需要广博一些,在搞研究阶段,钻研资料应当集中一些。

而选题则是广博和集中的有机结合。

在选题过程中,研究方向逐渐明确,研究目标越来越集中,最后要紧紧抓住论题开展研究工作。

爱因斯坦说过,“我不久就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够导致深邃知识的东西,而把其它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并使它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较多的知识积累。

对于初写论文的人来说,在知识不够齐备的情况下,对准研究目标,直接进入研究过程,就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来补充、收集有关的资料,有针对性地弥补知识储备的不足。

这样一来,选题的过程,也成了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面,加深对问题理解的好时机。

三、合适的选题能提高研究能力使写作顺利进行对于大学生来说,撰写毕业论文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如果毕业论文的题目过大或过难,就难以完成写作任务;反之,题目过于容易,又不能较好地锻炼科学研究的能力,达不到写作毕业论文的目的。

因此,选择一个难易大小合适的题目,可以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

选题有利于提高研究能力。

通过选题,能对所研究的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以条理使其初步系统化;对这一问题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找出症结与关键,不仅可以对问题的认识比较清楚,而且对研究工作也更有信心。

科学研究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但专业知识的丰富并不一定表明该人研究能力很强。

有的人书读得不少,可是忽视研究能力的培养,结果,仍然写不出一篇象样的论文来。

可见,知识并不等于能力,研究能力不会自发产生,必须在使用知识的实践中,即科学研究的实践中,自觉地加以培养和锻炼才能获得和提高。

选题是研究工作实践的第一步,选题需要积极思考,需要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在开始选题到确定题目的过程中,从事学术研究的各种能力都可以得到初步的锻炼提高。

选题前,需要对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下一番钻研的功夫,需要学会收集、整理、查阅资料等项研究工作的方法。

选题中,要对已学的专业知识反复认真地思考,并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深化对问题的认识,从而使自己的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判断和推理、联想和发挥等方面的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的学生自己不作独立思考,完全依赖教师给出题目;有的学生缺乏研究分析,不加思索,信手拈来,拿过题目就写。

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因为它一方面不利于作者主观能动性的再调动,限制主观能动性的再发挥,不利于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同时,撰写毕业论文不经过选题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过程,文章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胸中无数”,材料的准备更显不足,这样勉强提笔来写,就会感到困难重重,有时甚至一筹莫展,可能推倒重来。

形成论点和论据一、论点的确立是极其重要的文章的论点表明作者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和态度,是作者的立场和世界观的直接反映。

毫无疑问,任何一篇论文都必须有论点。

论文价值的大小首先要看其论点是否正确。

所以确立论点,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关键。

论文的论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能先定论点,后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

论点的形成,就是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概括、提炼的过程。

有人认为提出论点是在搜集材料之前,这往往表现为论文的撰写的第一步是确定论文的题目。

而实际情况是最早确定的一般都是选题的方向,比如,选定的是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题目,选定的是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题目,等等。

最后确定具体题目,则是在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之后。

有的学生确实是一开始就确定了具体题目,他之所以有这个把握或下这一决心是建立在已掌握了一定材料的基础上。

作为一篇论文,其论点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种事物的规律性,而这种规律性的认识又只能在对大量材料的分析过程中逐渐形成。

因此,确立论文的论点,必须从分析材料入手,关于这个过程,毛泽东同志有过如下精辟的论述:“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这里,首先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也就是要对所掌握的材料加以鉴别,弄清它所反映的是真象,还是假象;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是事物的主流,还是事物的支流。

只有经过这样仔细地鉴别,弄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才会有真实可靠的论据,才能从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形成正确的论点。

形成正确的论点之后,就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找到事物的内部联系或规律性,形成文章的论点和逻辑体系。

所谓理论概括,就是从大量个别的具体材料中找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的东西。

一般来说,掌握的材料越全面,从中概括出的论点越具有普遍意义。

但是,对具体材料进行理论概括,并不是只停留在简单地对具体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因为这还只是现象的罗列,还必须深入一步进行分析、判断,找出这些现象的本质,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只有这样,文章的论点才能确立起来。

所以,文章论点的确立,实际上是调查研究的问题,是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问题。

那种从主观的框框出发,以框框套材料,以材料填框框的主观主义做法是要不得的。

当然,提炼、确立正确的论点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材料很多,看了之后,一无所得,表明原来所获材料是“贫矿”,提炼不出精华来。

遇到这种情况,只有另换方向,进行新的资料搜集工作,而已有资料不必急于处理掉,很可能在另一场合有用,可保留下来作为资料储备;二是发现材料很多,信息蕴藏量很大,这就要求你很好地思索,在反复比较中加以选择、提炼,舍去与论题无关的材料,确立一个明确的观点;三是发现自己分析材料得出的论点早已为别人谈过,而且别人阐述得比自己还要高明。

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如下办法:其一把别人的精彩意见,经过自己的消化理解,重新构思,用不同的材料,说明自己的观点;其二改变论述的角度,重新组织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从材料的提炼中确立论点要力求正确,并有新的见解。

确立的论点,首先要能说服自己,做到有理有据。

如果自己都认为不行,那就须赶快重新研究材料,重新提炼。

做到论点不但能说服自己,而且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这样论文撰写就有了把握。

为此论文的作者,在确立论点的过程中,还要虚心地向导师请教,求得指导。

除导师之外,还应得到其他有经验教师的指导,导师和有经验的教师理论基础厚、思路广、经验多,经过他们的指导可以少走弯路。

二、确立论点应掌握的原则(一)论点的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就是要求论文的作者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并揭示其规律。

这首先要求论点正确。

如果论点不正确,就会使整篇论文归于失败,比如《论中国的农村改革》一文中说:“中国的农村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性环节,农村的改革之路也成为城市改革的必经之路。“这个论点是不正确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十分明确地指出;“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显然,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因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状况不同,经济社会环境不同,走的也是不同具体形式的改革之路,这也是十分明显的,如果以农村改革的模式来框定城市改革,城市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也为实践所证实。

所以,论点要正确,并不是很容易的,作者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提出合乎客观实际的结论。

其次,论点的表达要准确。

如果表达不准确,就不能确切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并且会给阅读者带来困惑。

如《谈谈物业流通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为了强调物业流通的重要地位,提出:“物业流通能使价值的转移和价值的增值得以实现。“这就使阅读者困惑不解了。

众所周知,商业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态,其职能是实现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使商品的转移和价值的增值最终得以实现,而文中所讲的物业流通可以转移价值,并使价值增值得以实现是什么意思呢,实质上作者的原意是指物业流通中耗费的费用是生产性流通费用,这种生产性流通费用在一个恰当的限度内,其耗费可以转移到商品上,并且可以使其价值增值,为物业流通领域的经营者带来利润。

但由于作者表达的不准确,引起了认识上的歧义。

(二)论点的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和客观性是分不开的。

科学性要求实事求是,客观性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客观性要求对于客观事物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然后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写毕业论文的常见毛病就是带着先入为主的框框去找材料。

这是撰写毕业论文的最大忌讳,因为客观事物是极其复杂的,随时可以找到一些例子或个别材料来证实某一论点,但不能反映客观实际。

(三)论点的创新性原则论文要求作者有自己的见解,要求创新性。

所谓创新就是能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当然创新不是轻易能做到的,要填补某一学科的空白,或填补某一学科的某些方面的空白,这是大专、本科学生较难胜任的,但在两方面却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留下了较大的创新空间。

首先是补充性论点。

由于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即使一种新观点出现,当时看来是完善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总会发现原有观点的不足之处,所以,可以说,绝大部分已有的研究成果都给后世留下了补充性的研究课题。

比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但社会发展到今天,实践提出了服务是否是商品的问题,这正是我们需要补充研究的领域。

其次是匡正性论点。

补充性论点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肯定与发展,而匡正性论点则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否定与纠正。

这种匡正性论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通说(即流行的说法或观点)的纠正,另一方面是对新出现的某种观点不足之处的纠正。

比如,曾有一段时间,不少人把企业实行岗位技能工资作为企业唯一的分配形式,而实际上企业情况各不相同,不同的企业需要实行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不能搞“一刀切”,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以“谈谈岗位技能工资的适应性”来论述岗位技能工资的实施也是有其局限性的,就很有意义。

(四)论点的价值原则作者在论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一定要具有价值意义。

其价值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所确定的中心论点应该与经济社会生活和科学文化事业密切相关,即关系到千百万人利益成为千百万人关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二是确定的中心论点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或者没有实际用途,但是具有学术价值,甚至不知在什么时候会产生出它不可估量的意义。

虽然,作为论文的价值所在多表现为第一类,但不可忽视有少量不可多得的闪耀着学术价值的论文。

三、论文的论据使用写论文必须首先确立中心论点,这个中心论点要贯穿于论文的始终。

但是,如果只有中心论点而没有若干与之相联系的从属论点,中心论点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不能令人信服。

因此,在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之后,还必须形成若干从属论点,通过这些从属论点把中心论点加以展开,使之得到充分的论证和说明。

例如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写的《二十年翻两番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一文,其中心论点便是文章的标题。

为了论证这个中心论点,文章提出了如下四个从属论点。

第一,根据我国建国30年的历史经验来看,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增长7.2%的速度并不算高;第二,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这是当时的提法,作者注)的最直接的技术经济保证,就在于我们已经找到了迅速发展农业和工业的正确道路;第三,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最重要的还是靠工业自身的迅速发展。

因为工业是大头,其总产值一般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左右,而当前发展工业生产的最重要最现实的措施,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第四,为了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就要提高折旧率,并且原则上还必须把折旧基金归还企业掌握和使用。

文章通过上述四个从属论点,具体地、贴切地论证了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就中心论点来讲,这些从属论点就是其论据,当然,这些从属论点(称为上位论点)还可继续有其他次级从属论点(称为下位论点)来论证,这样次级从属论点就成为这些从属论点的论据了。

在论点与论据的安排中展开论证,这种展开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纵向排列形式。

二是横向并列形式。

要使论点正确、深刻、能说服人,作者需要使用确实有力的论据。

确实有力的论据应当是真实的、典型的、新鲜的、充分的。

这在前面已有阐述,这里不再展开。

论文的结构原则一、顺理成章,依理定形在一般情况下,文章的基本推理形式决定着内在结构形式。

例如,一篇文章主要是想探讨某一事物产生的原因,反映在结构上,必然有因果关系的两个部分。

或者由结果推断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断结果,缺一不可。

又如,论述事物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或从个别到一般,或从一般到个别,或从个别到个别,反映在结构上,从个别到一般,总是要逐一分析个别事物的特征,然后归纳出一般事物的特性;从一般到个别,也必然一般结论在先,而后再触及个别事物的特征。

如果违背了这一发展逻辑,其结构就会显得不合理。

比如,有的学生为了得出一个一般结论,只建立在一个事例的剖析上,如果没有充分理由证明这一事例本身具有普遍性,那么从中得出的一般结论是没有说服力的,论文的结构是不合理的。

再如,在论述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时,总少不了正反、前后、表里、上下、质量等各对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分析对比。

忽略一个方面,就会产生片面性。

片面地肯定某一方面,这种偏激的论述方式往往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

所以,理的发展,不能不遵循人类的思维规律。

违反了,理就不通,文就不顺。

讲同样一个道理,比如,人类是在不断进步的,社论、文学评论、经济论文的外在形式,可以是完全不同的。

但在这个理论的内部结构上又是一致的。

当然,我们这里讲的是基本形式,并不排斥与其它推理形式的结合与交替使用。

二、以意为主,首尾统一意是文章的中心,是主脑,是统帅。

要写好毕业论文,就要抓住中心。

这个中心的要求应当是简单明了的,能够一言以蔽之,可以达到以简治繁的目的。

抓住这样的中心,紧扣不放,一线到底,中途不可转换论题,不可停滞,不可跳跃遗隙,这样就能使中心思想的发展具有连续性。

作为一篇论文,从思想的发展来说,要一层一层地讲,讲透了一层,再讲另一层意思。

开头提出的问题,当中要有分析,结尾要有回答,做到前有呼,后有应。

比如论文《对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的有关问题思考》,围绕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这一中心论点,首先从理论和实践双重角度论述了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其次从深化体制改革和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分析中探索了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的条件和基础,从条件和基础的差距出发再探究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的方向和过程,提出了建筑市场的长远发展方向和发展全过程;最后,对近期建筑市场的发展提出操作性很强的措施和对策。

层层剖桥,前后呼应,成为一篇优秀论文。

虽然,作为一篇优秀论文,还须做到每层之间瞻前顾后,后面讲的与前面不要有矛盾,留在后面说的,也不要在前面一气说光。

中心思想能够贯通始终,才能真正做到“文以传意”,不流其词,文章自然增色。

三、条理清晰,层第有序文章要有层次,有条理,这和材料的安排处理关系极大。

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不能错乱,错乱了,层次就不清楚,自然也不会有条理。

递进关系,有些材料之间的次序不可随意颠倒,递进关系就是这样,这些材料之间是一种一层比一层深入的关系,颠倒了就会造成逻辑混乱。

接续关系。

前一部分与后一部分有直接的逻辑联系,层次虽分,道理末尽。

前一层有未尽之意有待后面续接,不可中断。

比如按行进过程顺序安排论据,阐述某些事实,就比较多的采取这一种方式。

像在论述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展时,作者就往往从起缘、发展、完善这样一个行进过程来层层展开,显得层次清楚,有条有理。4

对立关系。

文章论述的事理是对立统一体。

为正反、表里、前后、质量、胜负、成绩缺点等等。

它们有联系又有区别。

论述的重点在于阐明它们是辩证的统一,不能将它们孤立地对待。

那么在论述时,就不能强调了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

由于学员理论功底不很深厚;辩证思维的方式掌握得不是很好,所以,往往在论文的撰写中犯片面性错误,为强调某一事物的作用,就把其说得好得不得了,通篇都是正面材料,没有任何不足之处;而要否定某一事物,就把其说得差得不得了,通篇都是反面材料,没有任何长足之处,这种论文从结构的角度来说是层次失衡,有悖常理。

总之,理清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并在结构中体现出来,文章的眉目就清楚了。

四、接榫细密,转折自然古人作文讲究起、承、转、合起、合是总起、总结问题。

承、转是接榫、转折问题。

要使文章上上下下浑然一体,没有断裂痕迹,使文气贯通下来,说理有节奏,接榫和转折是不能不注意的问题。

接榫是一部分内容与另一部分内容接头的地方。

就像木制家具的“榫头”。

凹凸之处,不能大,不能小,要正好合适,做出来的东西才能精美。

如接不下、接不紧,就既难看,又不适合,写论文也是如此。

一篇论文很好,但一个接榫出毛病,就会铸成错误。

因为它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上下联系的纽带,稍不留意,就会造成意的脱节。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交代明白联系的媒介与中心环节,通常是通过过渡来实现的。

在论文中有段落作过渡,比如,一篇论述农村股份合作制的论文,在介绍了五种不同的开发农村股份合作制形式之后写道“上述这些形式,由于生产要素不同,入股合作的方法也不同,因此,收益分配的比例也有差异。“用这段过渡,接下去就很自然地转到对这几种不同股份合作制形式的收益分配的剖析上。

也有以句子作过渡,比如有一学员对邓小平的农业思想指引着××市农业生产不断发展进行论述,先叙述了邓小平同志一系列“农业是根本”的思想,接着要论述××市农业生产在这一思想指引下不断发展的问题,中间就以“在邓小平同志‘农业是根本’的思想指引下,××市对农业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作为过渡,显得很平稳、自然。

还有更多的是用词语作过渡,像“所以”、“因此”、“显然”等等都属于这一类。

为使过渡得法、得体,必须弄清楚上下两段关系怎样,然后再决定用什么形式把它们联结起来。

有些地方需要议论发挥,有的地方需要借曾穿插,有的地方要有比较复杂的判断与推理,不能抽掉它们。

省略了,文章就会急转直下,使人感到突冗。

转折,指两层意思的转换。

在论文中也同样有段落作转折,有句子作转折,也有词语作转折。

此外,我国传统的转折手法还有提法(明转)、驻法(暗转),有急转、缓转,有在前头富开一笔勾魂动魄的后转,也有篇末暗送秋波的前转。

具体选取何种方法转折,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五、瞻前顾后,调整结构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安排形式,论文的结构应是顺畅有序,层次清晰,前呼后应,合乎逻辑。

结构一旦确定下来,还须进行一番修改工作,以防止事后的返工。

结构的修改主要从三方面检查入手:第一,看各层次是否明白清晰,有无重复或相互矛盾的地方,有无缺少或多余之处,意思上是否连贯通畅,是否达到了各分论点的证明要求;第二,看各层次之间的过渡与照应是否吻合,起承转合是否自然得体,各段落之间的衔接是否紧密;第三,看序论、本论与结论是否协调一致,是否有前已呼而后不应,前面提出问题而后面没有做回答的情况。

总之,结构上的修改,是要把混乱的层次划分清楚,把不合理的段落安排妥当,把上下不衔接的改得连贯,把前后不照应的改得呼应,把详略不得体的改得相宜。

尽量做到天衣无缝,不留痕迹。

拟定结构提纲一、编写提纲的意义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编写提纲。

从写作程序上讲,它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从提纲本身来讲,它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

所谓构思谋篇,就是组织设计毕业论文的篇章结构。

因为毕业论文的写作不像写一首短诗、一篇散文、一段札记那样随感而发,信手拈来,用一则材料、几段短语就表达一种思想、一种感情;而是要用大量的资料,较多的层次,严密的推理来展开论述,从各个方面来阐述理由、论证自己的观点。

因此,构思谋篇就显得非常重要,于是必须编制写作提纲,以便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

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的作用。

有些学生不大愿意写提纲,喜欢直接写初稿。

如果不是在头脑中已把全文的提纲想好,如果心中对于全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步骤还是混乱的,那么编写一个提纲是十分必要的,是大有好处的,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1)可以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

提纲是由序码和文字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是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

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2)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

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能为展开论题服务。

经过这样的考虑和编写,论文的结构才能统一而完整,很好地为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

(3)有利于及时调整,避免大返工。

在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从表面看来不相关的材料,经过熟悉和深思,常常会产生新的联想或新的观点,如果不认真编写提纲,动起笔来就会被这种现象所干扰,不得不停下笔来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写的从头来过;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会极大地影响写作情绪。

论文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只要动笔前把提纲考虑得周到严谨,多花点时间和力气,搞得扎实一些,就能形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返工。

另外,初写论文的学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写成提纲,再去请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较易提出一些修改补充的意见,便于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导。

2.编写提纲的步骤编写提纲的步骤可以是这样:(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

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

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

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论文的提要完成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

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

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

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

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

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

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

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简单提纲可以写成下面这样:一、序论二、本论(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3.结论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

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

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一、序论1.提出中心论题;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

三、结论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2.呼应开头的序言。

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

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论文。

总之,在动手撰写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三、论文提纲的拟定如何落笔拟定论文提纲呢?

首先要把握拟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

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

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

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一块毛料寸寸宝贵,台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

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

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毕业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毕业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

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

下面再简单阐述一下编写论文提纲的方法:1.先拟标题;2.写出总论点;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4.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即段旨);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在编写论文提纲时还要注意:第一,编写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一是标题式写法。

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

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

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二是句子式写法。

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

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

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

第二,提纲写好后,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不可疏忽,这就是提纲的推敲和修改,这种推敲和修改要把握如下几点。

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合适;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

先围绕所要阐述的中心论点或者说明的主要议题,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和段落是否可以充分说明问题,是否合乎道理;各层次、段落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

然后再进行客观总体布局的检查,再对每一层次中的论述秩序进行“微调”。

(四)毕业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

序论、结论这两部分在提纲中部应比较简略。

本论则是全文的重点,是应集中笔墨写深写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纲上也要列得较为详细。

本论部分至少要有两层标准,层层深入,层层推理,以便体现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有机结合,把论点讲深讲透。

毕业论文的性质和写作意义一、毕业论文是什么样的文章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文章。

它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是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是在教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文字记录,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

毕业论文从文体上看,归属于议论文中学术论文的种类。

所谓议论文,它是一种证明白已观点正确的文章。

它包括政论、文论、杂论在内的一切证明事理的文章,或说理、或评论、或辩驳、或疏证,以达到明辨是非,解除疑惑、综陈大义,驳斥谬误等等目的。

毕业论文就其内容来讲,一种是解决学科中某一问题的,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加以回答;一种是只提出学科中某一问题,综合别人已有的结论,指明进一步探讨的方向;再一种是对所提出的学科中某一问题,用自己的研究成果,给予部分的回答。

毕业论文注重对客观事物作理性分桥,指出其本质,提出个人的学术见解和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和意见。

毕业论文就其形式来讲,具有议论文所共有的一般属性特征,即论点、论据、论证是文章构成的三大要素。

文章主要以逻辑思维的方式为展开的依据,强调在事实的基础上,展示严谨的推理过程,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

毕业论文虽属学术论文中的一种,但又有自己的特点:第一是指导性。

毕业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学研究成果。

毕业论文作为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次作业,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

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撰写论文等等,教师都要给予具体的方法论指导。

在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工作,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精神,帮助学生最后确定题目,指定参考文献和调查线索,审定论文提纲,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修改论文初稿,等等。

学生为了写好毕业论文,必须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刻苦钻研,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

第二是习作性。

根据教学计划的规定,在大学阶段的前期,学生要集中精力学好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要集中精力写好毕业论文。

学好专业知识和写好毕业论文是统一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写作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和深化。

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就是运用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分析和解决一个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际训练。

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作为专业人员写学术论文做好准备,它实际上是一种习作性的学术论文。

第三是层次性。

毕业论文与学术论文相比要求比较低。

专业人员的学术论文,是指专业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和表述科研成果而撰写的论文,一般反映某专业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科学事业的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的毕业论文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在文章的质量方面要求相对低一些。

这是因为:第一,大学生缺乏写作经验,多数大学生是第一次撰写论文,对撰写论文的知识和技巧知之甚少。

第二,多数大学生的科研能力还处在培养形成之中,大学期间主要是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缺乏运用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训练。

第三,撰写毕业论文受时间限制,一般学校都把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实际上停课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仅为十周左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是比较困难的。

当然这并不排除少数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平时积累和充分准备写出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二、撰写毕业论文的具体目的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知识相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

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目的是在校大学生最后一次知识的全面检验,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与提高程度的一次总测试。

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已经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学完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选修课等,每门课程也都经过了考试或考查。

学习期间的这种考核是单科进行,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本门学科所学知识的记忆程度和理解程度。

但毕业论文则不同,它不是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某一学科已学知识的考核,而是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能力。

写好一篇毕业论文,既要系统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并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功底。

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又要有深厚的基础课和公共课知识。

由于目前学校的考试方法大都偏重于记忆,限于书本知识的一般理解,致使对学生掌握理论的深度和实际运用的能力,难以全面了解。

有的学生平时学习马马虎虎,满足于应付考试,很少作课堂笔记和读书札记,对写作知识了解不多,很少进行写作练习,结果,。

防到写毕业论文时才临阵磨枪,回头补习各种知识,其写出来的论文连最基本的格式要求都不懂,逻辑上颠三倒四。

还有一类学生平时学习死记硬背,缺乏能力的培养,缺少动手动笔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都会暴露出来。

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克服缺点,也便于学校和毕业生录用单位全面地了解和考察每个学生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便于发现人才。

同时还可以使学校全面考察了解教学质量,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2.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二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他们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大学生毕业后,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写作能力。

在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就要学会搞调查研究,学会起草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为此就要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其结果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至于将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人,他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科学研究。

大学是高层次的教育,其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开拓精神,既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能发挥无限的创造力,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既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熟练地从事一般性的专业工作,又能对人类未知的领域大胆探索,不断向科学的高峰攀登。

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是训练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

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是更生动、更切实、更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

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所学专业的某一侧面和专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会培养学习的志趣,这对于他们今后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增强攀登某一领域科学高峰的信心大有裨益。

三、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第一,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

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

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

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

但它总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一个人的能力与才华,向社会展示自身的价值。

撰写毕业论文在学业生涯中是一件值得留恋的事情。

论文写作过程中所唤起的对科学研究的极大兴趣,所激发的对科学事业的满腔热情,以及写作中辛勤的耕耘,导师的教诲和拿到学位证书时激动人心的场面等,都会变成美好的回忆,深藏在记亿中。

此外,撰写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专业考核的重要环节。

教学计划规定大学三年级学生要写学年论文,四五年级即将毕业的学生要写毕业论文。

1981年全国实行学位制度,规定凡申请学位者,都要提交学位论文。

目前,撰写毕业论文制度,不仅在全国高等院校中普遍实行,而且在电大、函大、职工大学、刊授大学等各种形式的高等业余教育中也得到了全面贯彻。

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

第二,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

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

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个革命干部,必须能看能写,又有丰富的社会常识与自然常识,以为从事工作的基础与学习理论的基础,工作才有做好的希望,理论才有学好的希望。“(《文化课本序》。《论语文学习》,人民出版社1961年)“四化”干部必须是“开拓型”人才,他们应当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发明创造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获取信息情报的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的能力,社会活动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都是与写作能力的提高密切相关的。

大学毕业生是我国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之一,他们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干部队伍的素质。

目前,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即使是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的,有的人学理工不学文,有的人学文不撰文,有的人专业能力可能很强,写作能力却很差。

有的领导只会动口不会动手,会议报告、草拟文件,甚至一个座谈会讲几句话,都要秘书代劳。

这种人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批评的那样“官僚主义,工作不努力,不踏实,不深入基层,不亲自动手,不动脑筋,靠秘书办事,讲五分钟话都要人家写成稿子照着念,有时还念错了。

这是思想懒惰。“(《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页)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端正思想路线,克服懒汉思想和官僚主义之外,力、法之一,就是帮助干部学习写作知识和进行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这是实现干部队伍“四化”的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

从而也对加强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提高写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

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一方面要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的新人新事,宣传共产主义理想,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国人民。

另一方面要批评和抵制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更新陈腐的观念和旧的思维方式,揭露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阻碍改革开放的不正之风和腐败丑恶现象,还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但自己会写文章,而且懂得修改别人的文章,指导群众性的写作活动。

大学生要写好毕业论文,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让写作这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具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行款格式论文定稿以后要誊清。

誊清要遵守书写的行款格式。

行款格式是人们在长期写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是人人都要遵守的。

一、抄写抄写的要求主要是两条:一是文字抄写要清楚、整齐、规范。

清楚主要指字迹要清楚;整齐主要指行与行、字与字之间的间隔要整齐;规范主要指文字书写要规范,不可使用未经国家批准统一使用的简化字。

二是要有一定的章法,并处理好一些技术性的问题。

这些技术性的问题主要有:(1)正确抄写标题。

论文的标题(即题目)犹如人的“帽子”。

人穿戴要讲究“衣冠整齐”,抄写文章也要讲究“衣冠”,把标题安排好。

标题要写在稿子上端的中央,两边空格要均匀。

例如:劳动就业新论标题较长须回行时,亦应居中排列。

如:保险经营的国际比较与我国民族保险业的发展如有副标题,破折号应比正题缩进两格,用稍少字体抄写。

如:股份制是否就是“个人所有制”?

——与马恩成同志商榷(2)正确署名。

抄写时,署名要放在标题之下,占一行;如和标题隔一行,下面正文也要隔一行。

署名在一行中要与标题对应而居中。

名字是两个字的,当中要空一格。

署名是表示文责自负,对工作认真负责,对自己辛勤劳动成果的珍爱,发表时,也是为了便于别人联系、商讨。

署名不应放在文后。

毕业论文不要用化名和笔名。

如果是多人共同合作完成的科研成果,应按工作量的大小,安排姓名的次序。

工作量相等的,可按姓氏笔划少多的次序安排署名。

如:浅论农业联产承包中的几个法律问题梅小山(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使用标点符号时,应注意以下三点:①,、;!?“’>》)等标点符号不能点在一行开头的第一格,抄写时应将其移至上一行的最后一格。

②“<《(等标点符号不能点在一行的最后一格,抄写时应将其向左移动一格,或移至下一行开头一格。

例如:“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修订《破产法》。“(错)“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修订《破产法》。“(对)③——和。

……要占两格,不能分成两半分开点在一行的末尾和下一行的开头。

(4)页码。

凡超过一页的文稿,每页都必须先标页码。

页码用阿拉伯数字写在右上角或右下角紧靠框线处。

如印有文头或函头,也可标在地角靠框线处,居中或右下角均可。

(5)正文。

正文每个字占一格,标点也占一格,每段开头要空两格。

文章如分几大部分而不加小标题和序码时,为了醒目,各部分之间可以空一行;用小标题或序码,全文结尾无法加小标题或序码时,也可空一行。

(6)书写时间、数字等的规范化。

1987年1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单位发布《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要求在涉及数字时使用阿拉伯数字体例要统一。

总的原则是:“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遇特殊情形,可以灵活变通,但应力求保持相对统一。“198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中的数字,除发文字号、统计表、计划表、序号、百分比、专用术语和其他必须用阿拉伯数码者外,一般用汉字书写。

在同一公文中,数字的使用应前后一致。“上述对数字用法的规定也适用于毕业论文。

①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中华民国纪年和日本年号纪年也使用阿拉伯数字。

年份不能简写,如1980年不能写成80年。

夏历和中国清代以前历史纪年用汉字。

公文中的年月日,一般用汉字书写。

②记数与计量(包括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等),用阿拉伯数字。

注意:一个数值书写时要照顾上下文,不是出现在一组表示科学计量和具有统计意义数字中的一位数,用汉字。

如,一个人,三本书,六条建议,读了九遍。

四位及四位以上数字,采用国际通用的三位分节法,节与节空半个阿拉伯数字,非科技专业书可以不分节。

用“,”号分节不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应废止。

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位数,不能移行。

公文中的分数,一般用汉字。

③引文标注中的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要与所据版本一致外,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马克思、思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版第493页。

④数字作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用汉字书写。

例如,一律,三叶虫、八国联军、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二万五干里长征,相差十万八千里,不管三七二十一。

⑤邻近的两个数字(一、二……九)并列连用,表示概数,要用汉字书写,两数字之间不要用顿号隔开。

如,二三里,四五家,六七十吨,四五十六岁,一干七八百元,十之八九。

⑥避免使用交代不清的时间概念。

如“上月以前,明年以后”。

⑦关于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要注意以下概念:增加为过去的二倍,即过去是一,现在为二。

增加到过去的二倍,即过去为一,现在为二;增加二倍,即过去为一,现在为三3增加了二倍,即过去为一,现在为三。

超额80%,即原来是100,实际达到180;降低到80%,即原为100,现在只达到806降低了80%,即原来为100,现在是20。

不可用“降低×倍”,“减少几倍”的提法,只能用“降低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

⑧党的代表大会,如,八大,十四大,不加引号;“文化大革命”要加引号。

(7)校对。

校对的方式有三种。

①对校法:原稿放左方,校样放右方,先看原稿,后看校样,逐字逐句对下去。

②折校法:把原稿放在桌子,把校样上部折到背面,留下要校的那一行字,然后压在原稿上,把校样上要校的那一行和原稿上相应的文字紧排在一起,进行校对。

②读校法:两人合作进行校对,一人读原稿,一人看校样。

标点符号、另行、另起、空行、重点都要读出来。

二、装订论文写完后,还要加以装订。

论文装订的基本要求是:(1)规范。

即按一定的顺序装订。

一般的顺序是:论文题目、作者姓名、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

最后加上封面、封底。

(2)整齐。

即稿纸的大小、格式在同一篇论文中要统一,不可混杂。

(3)美观。

即装订的设计要尽可能舒展,封面要有清新感。

装订线要缝直。

论文的语言一、语言的含义和作用语言是人类社会作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意义结合的符合系统,是作者用来表现思想感情的材料和工具。

所以,作为论文形式方面的构成因素之一的语言是论文赖以探讨或解决本学科某一基本问题的唯一工具。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论文写作尽管需要具备选题、取材、构思、技巧等多方面的能力,但这一切都必须也只能通过语言来体现,来完成。

语言表达的水平直接影响论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只有了解语言的特点,并且有比较丰富的语言储备,才能写好论文。

语言的表达效果,直接关系着论文的质量。

因此,过好语言关,也是写好毕业论文的重要一环。

二、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各类文章尽管文体不同,各具特点,但对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是共同的,这就是准确、简练、生动。

论文的语言表达同样要求做到简捷、明快、形象、生动、准确、科学。

(一)语言要准确、科学撰写论文首先要求语言准确。

准确就是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做到毫无差错。“准确”是从总体上要求语言讲求科学性和逻辑性,能准确地表达论文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论文中用词和造句必须恰如其分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并能如实、砧切地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思想感情。

因此,要使语言准确无误必须做到如下几个方面;1.用词要做到准确、无误,合乎事实。

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论文的语言质量如何,与选词的准确程度关系极大。

用词准确了,语言所表达的意思才能准确。

用词准确的主要途径有两个:(1)要注意辨析词义,要仔细区别近义、同义词在含义上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

我们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必须认真推敲每一个词,并在反复精选的基础上,使用最恰当的词语。

汉语中的近义词、同义词很多,有些近义词粗看起来,意思区别不大,但若仔细地分析,就会发现含义完全不同。

例如:“才干”、“才华”、“才能”这三个词含义相近,却又有细微差别,它们都表示有较高的能力,但侧重点不同;“才干”着重指办事能力,“才华”着重指表现于外的才智和能力,“才能”不仅用于重要的实践活动,还用于思维活动。

(2)要注意区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在选词、用词上注意掌握“分寸感”。

在汉语词汇中,除了很大一部分“中性词”以外,还有一些词语是能通过其特定的含义体现出鲜明、精妙的感情色彩的。

例如:“他终于死了,享年十二”,“享年”是敬词,通常用于晚辈对长辈,这个词用在这里读来使人感到别扭。

成年人-写小孩,是不该用这个词的。

要区别词语的感情色彩,首先要区别词的褒贬色彩。

比如:“坚定”、“顽强”是褒义词,“固执”、“顽固”是贬义词。

其次要分清语意的轻重。

比如:“责备”、“责怪”、“指责”、“斥责”这几个词的语意,一个比一个重,使用的时候就要注意区分。

当然,汉语词汇极其丰富,要想从这浩瀚的词汇海洋中,选取唯一的、完善的词语来准确地叙事、言物、表情、达意,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劳动。

我们在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在没有搞清词义之前,绝不能轻易落笔,力求做到对每一个词都来一番推敲,以保证贴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准确地再现事物的原貌。

2.造句要合乎语法规则。

论文的语言最基本的就是遣词造句的问题。

如果造句能够文从字顺各司其职,那么论文的语言就达到最起码的要求了。

句子结构是不是正确,取决于事理说得对不对,合不合语法规则,用词不当、词序不妥、句子成分残缺、语言不合逻辑,就会使意思含糊不清。

所以造句时要注意:(1)句子成分要完整。

构成一个句子最基本的成分是主语、谓语和宾语。

在比较复杂的句子里,还有宾语、补语和状语等连带成分和附加成分。

在一般情况下,句子成分,特别主干部分是不能随意省掉的。

如果省掉了不该省略的成分,句子就残缺不全,意思就不能表达清楚。

例如:“我利用职权为自己建造庭院住宅,都是从教育卫生经费上卡下来的,这里省略了主语钱”。“大家认真讨论了今年的工作和学习”,这里缺少宾语“计划”。

所以造句是一定要使基本成分完整,附加成分有条理。

(2)词语要搭配得当,词序要有条理。

在句子中,词与词的互相搭配以及词序的安排都是有条件的,否则就会犯搭配不当和不合语法规则的错误。

例:“他的学习态度一向认真努力,可以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态度与“努力”搭配不当,要改为“踏实”。“学习态度”是“学习的榜样”也是搭配不当的。

(3)事理要合乎规则有些句子,从语法形式上看,成分不缺,搭配也当,但仍不准确。

原因是反映的事理不合逻辑,不合思维规则。

例:“小陈的父亲长得很像小陈。“这是主客倒置,不合逻辑。

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处于崩溃的边缘,而美国却由于发了战争的横财,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句显然不合事理。

既然“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处于经济崩溃边缘”,为什么却又说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美国,经济却又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呢?

关联词语要扣紧,论文属于议论文,关联词很多。

如,因为……所以,要么……要么……;不但……而且,等等。

关联词用得好,可以使文章严密紧凑,准确有力。

(二)语言要简捷明快。

简捷就是造句干净利落。

用语“贵乎精要”,以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做到“文约而事丰,言简而意赅”。

语言要想简捷就必须做到:1.思想明确,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

有些论文语言不精,常常是作者对内容理解不深所致,并不完全是技巧问题。

所以,要提高语言的精练度,必须首先锻炼思想,培养自己的认识能力,善于分析,抓住问题的症结,这样,写出的文字,才能以一当十,简洁凝练。

唐代刘知几在《史通·叙事》一文中谈到“盖作者言虽简略,理皆要害,故能疏而不遗,俭而无阙。

譬如用奇兵者,持一当百,能全克敌之功也”。

因此,按照简练的原则,我们在写论文时,必须开门见山,在论文开头就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必拐弯抹角,先讲一大堆废话。

论文的结尾也应适可而止,果断利落。

2.提取最精粹的词语。

写作的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若要使语言简练,最要紧的是尽量节约用字。

少用字,同时还要把意思表达完善,就必须在写作时注意选择提取那些经过干锤百炼的最精粹的词语。

这个提炼工作,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节约用字。

能少说一句话就少说一句,能少用一个字就少用一个。

同样的内容,用很少的文字就可以表达出来,不仅节约用字,使语言更加简练,而且还会使文章避免平铺直叙,富有艺术魅力。

例如,“资本主义国家商品的价格上涨得十分迅速”,就可以用“物价飞涨”来概括。

第二,删繁就简。

把一切与表达主题不太相干的多余部分删去,特别是那些不必要的重复和解释。

例如,“我每次读了《邓小平文选》以后,总不免要动手动笔写自己的心得、感受”,就可以用“每次读《邓小平文选》,我总要写心得”代替。

总之,我们这里强调语言要精练,是以能否清楚地表达思想为准。

论文该长则长,该短则短。

从实际出发,在准确、全面、深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基础上,力争做到语言简练。

(三)语言要生动形象论文在具备观点正确、鲜明,语言准确、简练的前提下,还要力求做到语言生动,让人读起来不枯燥乏味。“我们的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

若是表达不出,谁能知道那思想与感情是怎样的好呢?“(老舍《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

可见要把论文写好,光语言准确、简练还不够,还要生动感人。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够使论文生动形象呢?

1.要使用形象化的语言。

学术论文的特点之一,是语言的抽象性。

但是任何抽象的概念都来自具体的事实。

如果我们在写作时,能把理论的概括同形象的描述恰当地结合起来,就会有助于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并使理论易于为人们理解和接受。

例如,毛泽东同志在写“党八股”的罪状(之五)时,竞直接用“甲乙丙丁,开中药铺”来形象概括;写党内团结和同志间互助的必要性,则用“荷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等生动语言来形象说明,把深刻的道理写得明晓易懂,生动活泼。

2.用词要新。

我们在用词时,应当刻求新意,使语言生动有吸引力。

如果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总是在老套子里打转,语言就不会生动。

要不断挖掘和发现语词中新的含义、新的用法,即不断发现事物的新意,并给这些事物以最准确、贴切、新鲜的表现。

例如:著名作家王蒙写“事实”;“事实就是宇宙,就像地球、华山、黄河、水、土、氢、氧、钛、铀一样,既不像想象的那样温柔,也不像想象的那么冷酷。“这一连串的比喻就比“铁一般的事实不容置辩”一类句子新鲜有趣得多。

3.要使用多样化的语言。

论文的选词和造句,都要有适当的变化,切忌反复使用,这也是语言生动的一个重要条件。

若能按照主题的需要把叙述、议论、设问、比喻、举例、解释等交叉起来使用,相错成文,这样,文章就会显得变化多,读起来有兴味。

例如:毛泽东的《质问国民党》一文,语言活泼多变,生动引人,值得我们学习。“假如你们既没有什么对付日本人的‘蒙汁药’、‘定身法’,又没有和日本人订立默契,那就让我们正式告诉你们吧:你们不应该打边区,你们不可以打边区,‘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

你们应该和我们一道去把日本占领的地方统一起来,把鬼子赶出去才是正经,何必急急忙忙地要来'统一'这块巴掌大的地区呢?

大好河山,沦于敌手,你们不急,你们不忙,而却急于进攻边区,忙于打倒共产党,可痛也夫,可耻也夫!“这里运用多变的语言,不仅庄谐并作,语态潇洒,而且雅俗结合,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生动有趣。

4.要重修辞。

修辞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

在行文中,总是一种句式,缺乏变化,难免使语言平庸单调。

应当学会根据文章体裁的持点和表现主题的需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段,使句子的表现方式丰富多采,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用修辞和其他形式使句式富于变化的方法很多,诸如层递、反复、对照、拈连、叠字、倒装等等。

另外,在论文中,如能把语言声调的乎仄、句式的长短、语气的缓急灵活地搭配起来,适当地交错使用,就可以产生一种节奏感,读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发挥出语言在形式上的强大表现力。

还有如果我们运用一些排比、对偶等句式把语句搞得长短适度,大体相称,语言在音节的和谐上就又增加了一分美。

金融证券论文篇

加入WTO后的中国保险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啜森在我国加入WTO的谈判过程中,保险市场的开放问题一直是关注和争论的焦点。

保险业的市场化既给我国民族保险引入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也提供了成熟的经营样板。

面对入世,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促进我国保险与国际接轨,是民族保险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 保险市场的现状及特点据统计。

到1996年底我国已有各类保险公司总数达20多家,全国商业保险分支机构6,500个,从业人员14万人,各种保险代理20万人。

1995年颁布实施的《保险法》使我国保险业步入法制化的健康发展轨道,初步形成了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为主体,多家保险公司共同发展,具有一定竞争规模的保险市场体系。

随着保险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展及全社会保险意识的普遍提高,保险业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有了持续高速的发展,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1)保险业务增长快,保费收入和经济效益的增长均超过了同期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保险业务范围向纵深发展,新业务新险种不断涌现,保险市场规模日趋扩大。“八·五”期间,保险业保费收入年均增长44%,远远高于国民生产总值12%的增长速度。

1996年我国保费收入856 46亿元,保险金额15 8万亿元,近百万家企业、1亿个家庭、4亿人次、2亿多亩农作物参加了各类保险。

涉外保险承保了3,000多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额和绝大部分三资企业的保险,并在世界主要港口委托了300多家货损检验和理赔代理人。

(2)保险风险责任巨大,索赔案件增多,保险的经济补偿作用日益显著。

保险事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保驾护航,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的经济保障作用。

如中保集团在1998年南北方特大洪涝灾害中深入受灾现场,本着“主动、迅速、准确、合理”的理赔原则,为受灾地区企业和人民的生产自救、灾后重建发挥了主渠道作用。

(3)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稳步发展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始于80年代初期,预计到下个世纪初中国保险开放的地域将从上海和广州等地扩大到主要沿海经济中心城市,除有计划地增加引进外资保险机构数量外,我国还将开展引进外资保险经纪人公司和保险代理人公司的工作。

(4)我国保险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和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为保险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目前,我国的保险企业已在海外设立了120个分支代理机构,年保费收入近3亿美元。

我国保险企业还通过再保险方式,为海外的保险人提供保险服务,如中保集团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71个,与1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保险和再保险公司建立了业务关系,每年再保险分出分入业务的保费流量在2亿美元左右。

2.我国保险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一)保险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公众的保险意识淡薄,保险市场主体偏少,缺乏适度竞争,保险市场体系仍不完善。

当前,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都较低,保险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未能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和公众生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我国公众的风险及保险意识淡薄,形成了社会风险总量增加与消费者保险意识滞后的矛盾。

从目前的保险市场主体看,参加保险市场的保险公司数量太少,虽然我国保险公司的总数已达20多家,但是只有中保集团等极少数保险公司可以在全国开展业务,中保集团仍控制着70%的份额,其它公司各自所占的份额很小,说明保险市场垄断程度依然偏高,缺乏适度竞争。

同时,这与我国人口状况不相适应。

如美国人口为2亿,保险公司6,000家,香港人口与广州大致相当,但香港有229家保险公司,从业人员8,000人左右,而我国人口12亿多,仅有保险公司20余家。

这种状况的弊端是难以给保险市场的竞争者带来真正的压力,也使消费者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服务。(二)保险业发展总体水平落后,业务结构发展不平衡,险种结构单一,适应性不强,新险种开发缓慢。

我国保险业务总量仍然偏低,总体发展水平还很落后。

1995年我国保费收入为615 7亿人民币,约合74亿美元,不及美国的1%。

表明我国的保险服务特别是寿险服务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保险业务结构发展不平衡表现在:一是产险业务比重大,寿险业务增幅快,二是产险和寿险业务结构不合理,产险中企财险和机动车辆险位居一、二位,各公司对航意险的争夺激烈;寿险中团体险占较大比重,短期险发展缓慢,三是城乡保险业务比例失调,城市保险发展明显快于农村,农业保险占产险业务的比重不足1%,呈萎缩发展的态势。

研制和开发新险种是适应保险竞争的需要,产寿险分业经营后,加速险种的更新换代显得尤为迫切。

眼下正在市场上运行的险种有400多种,但真正具有生命力、适销对路的险种并不多。(三)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亟待改善。

我国的保险法制还不健全,这给不规范的保险经营造成了可乘之机,并造成市场竞争秩序混乱。

另外,国家对保险业实行差别税率,对平保和太保统一征收33%的税,而对中保集团征收55%的税,并且中保集团税后利润由调节税再划出一部分,基本上是将利润的80%左右上交国家,而外资保险公司在华享受15%的优惠税率。

税率低费率必然低,在保险竞争中会形成明显的价格优势,这就造成我国几类不同性质保险公司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四)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资金运用范围过窄,保险基金难以保值增值,保险赔付水平过低,保险经济补偿作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方式比较单一,投资规模与范围受到严格限制,投资收益率极低,加之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保险基金不能保值增值。

尤其是寿险基金面临几十年后巨额的累积责任,确保寿险投资有较高的收益率直接关系到寿险公司的生死存亡和对被保险人的保障问题。

自1996年以来国家连续下调银行利率,据测算,中保系统于1997年因降息就损失近50亿元,我国大部分寿险企业也出现了严重的利差倒挂现象,偿付能力明显不足,形成了很大的风险,寿险经营面临困境。

为此,放松对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资金运用的限制,扩大保险资金运作空间,是保证我国保险业顺利发展的现实选择。(五)保险经营性风险越趋增大。

主要表现为:部分保险机构违规对外提供担保;保险存款不合理,贷款质量不高,风险增大;部分险种责任过大;险种结构不合理,风险集中在少数险种上,不能作到风险的分散化;自留风险的责任过大;寿险业务预定利率过高,预定费用率偏低,潜伏着较大风险;保险公司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上存在较大漏洞;寿险投资渠道受阻,又因利率下调和通胀因素的影响,使得远期风险增加;承保的业务质量不高,保险标的风险增大;保险公司提取的未决赔款准备金明显不足,偿付能力极其有限,抗风险能力不强,特别是抗巨灾的能力更是令人担忧。(六)保险业务迅猛发展与人才匮乏形成尖锐矛盾。

保险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对展业、精算、承保、理赔、查勘和投资等环节人才的需求。

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我国保险业务停办20年之久所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保险人才培养的断层,导致目前保险从业人员总体水平偏低,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总人数的30%。

许多保险公司在招收了没有任何保险知识的人员后仅仅对其进行2周到4周左右的培训后即上岗推销保险。

这些代理人经常出现答非所问、误导陈述、保费回扣和恶意招揽业务等违规现象,极大地败坏了保险声誉。

3.我国加入WTO后,保险市场应该如何建设我国入世后,将按国际贸易规则办事,这一方面要求政府有关部门从有利于保险市场健康发展和提高民族保险业竞争实力的角度,制定符合国际游戏规则的相关政策,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管,保险公司应抓住机遇,提高自己本身的竞争力。

(一)保险立法建设的完善。

目前,我国相关的保险法律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完善保险立法建设势在必行。

首先应根据与WTO成员国的协议约定和保险市场发展趋势对一些现有法规条文进行修改和补充。

如市场准入政策、取消外资优待、实行国民待遇政策等,完善《保险代理人管理条例》、《保险经纪人管理条例》等法规,将其颁布为法律,规范保险中介行业的责、权、利。

其次是要制定新的法规,对市场进行规范,如制定《社会保险法》明确界定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制定《精算师法规》,规范精算报告制度;制定《政府部门接管保险机构办法》,通过立法的导向使政府接管规范化、程序化;制定《保险机构资产管理条例》等来控制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

(二)健全保险监管体系。

进入WTO后,保险监管部门应超越“问题跟进型”监管方式,把监管重点从监管保险市场经营行为,逐步转移到监管保险市场经营行为和监管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这两方面上来,按照“超前监管”及早期风险监管监测预警系统的要求,尽快建立健全各级监管组织,理顺关系、权限和职能。

要本着健全市场、对保户和保险公司负责的原则,一方面继续加强对保险市场行为的监管,规范经营行为,杜绝违规现象,积极营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促使保险公司不断提高经营水平,成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商业保险公司;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偿付能力的监管,保护保户的基本权益不受侵犯,保证保险公司合规经营。

(三)促进国有保险公司转换经营机制,适应市场要求。

当前,曾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和观念影响的国有保险企业仍面临经营机制不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专业人才缺乏、效益低下、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等诸多问题。

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更无法迎接日益临近的“入世”的挑战。

为此,国有保险企业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改革步伐:首先是要建立起统一、精简、高效的管理体系。

加强市场调查、客户服务、产品开发、信息技术等职能部门的力量,加强对现代管理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电脑联网和办公自动化,积极把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公司内部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水平。

其次是要建立以人为本、效率优先的经营机制,“入世”将使国有保险企业面临人才流失的巨大压力。

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政策,改革国有保险企业在人事、用工、分配缺席上旧的管理体制弊端,破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实行按岗定酬,根据岗位的重要程度、技术要求、劳动强度等比照外资或合资企业标准确定相应的薪酬,通过公开、公平的考核实行优胜劣汰,积极吸引优秀人才,切实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

最后是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开发和销售体系,对市场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调查研究,按照市场情况针对不同的经济发展地区,不同的收入阶层、年龄层次、职业、性别、家庭结构等设计不同的保险产品;产品开发要有前瞻性、预见性,通过对国家宏观经济的预测,设计出适应性强,在利率变动时能保持一定稳定性的产品。

(四)稳步培育保险中介市场。

包含代理人、经纪人和公估人在内的市场中介体系是一个健全的市场所不可缺少的。

保险中介市场的成熟程度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保险市场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

中介市场发展了,不但可以有效地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而且能促进保险市场向纵深发展,扩大市场需求。

因此,应按照国际惯便稳步培育保险中介市场;大力促进保险业的专业分工,在清理和规范保险代理人的基础上,依据我国国情,借鉴国际上的有关经验,发展保险经纪人和公估人,形成保险代理人、经纪人展业,保险公估人理赔,保险公司核保和运作管理保险资金的市场机制。

4.加强中资保险公司法人治理机构的建设目前中资保险机构大多采取的是总、分公司的组织机构,即总公司为一级法人,分支机构不具法人资格。

但任何一个分支机构经营不善发生亏损,任何一个分支机构经营上的过错都会影响到整个法人,甚至会引发整个法人破产倒闭的严重后果。

因此,必须切实加强管理,防范各种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

(一)授权经营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

实施授权经营对理顺总、分公司关系,明确划分总、分公司权限和责任,强化统一法人制度,规范分支机构的经营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受权限划发的科学性及执行情况等因素的制约,一纸“授权书”尚不可能解决经营管理中的所有问题。

这就要求总、分公司根据被授权人的经营管理业绩、风险状况、授权制度执行情况及主要负责人的任职情况,及时调整和修订授权范围,完善管理办法,增强这项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操作性。

(二)建立和完善工作标准体系。

除了要实行统一的费率、条款外,还要制定和实行统一的业务、财务、人事管理制度,统一的电脑操作系统,统一的客户服务标准等等,以保证整个公司运作的协调与统一;要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经济指标考核体系,加强对利润率、资金收益率、保费资产率、人均保费、人均利润等指标的考核,利用经济杠杆和利益驱动调动各级公司优化结构、增收节支,从制度上促使分支机构与总公司追求的价值目标一致。

(三)建立和完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预警和内控系统。

要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采集各种业务和管理的数据信息,通过科学地分析和测评,制定出经营风险的警戒线,在日常工作中以此来衡量和评价各业务经营单位的经营状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查找原因,通过行政、经济、技术、法律等多种手段和办法来解决问题,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四)健全内控监管组织体系。

要加强稽核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力量,强化监察审计的职能。

考虑到同级公司对自己监督审计的难度,上级公司应重点对下一级公司进行监督审计,把重点放在对业务、财务质量的审计上,可考虑建立特派员制度,总公司向省级公司、少级公司向地市级公司定期或不定期派遣特派员,地市级公司向基层公司派遣巡视员,以强化对经营情况的监督,促进各级公司依法合规经营,有效地防范经营风险。

加入WTO后中国保险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张鹏1999年11月15日,历经13年的艰辛谈判,中美双方就加入WTO问题达成协议。

中国保险业的开放,是中美双方谈判的焦点之一。

加入WTO无疑会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加入WTO给我国保险业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加入WTO我国保险业所面临的挑战国外的保险业发展时间较长,我国还属幼儿期。“尚处于一个拓荒时期”,保险业的真正发展也就是改革开放至今的20年的时间。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截至1998年底,我国的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75%,居世界第55位,保险密度(人均保费)为12美元,居世界第60位;就单个保险企业而言,我国现有的13家民族保险公司中,保费收入最高的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1998年其保费收入为530亿元人民币,最低的公司年保费收入还不过亿元。

这充分说明我国当前保险业的整体水平、保险企业的整体实力尚无法与国外保险公司相抗衡。

具体而言,加入WTO,我国保险业所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一)现有的保险市场格局将被打破。

随着外资保险公司的抢滩登陆,中国保险市场主体的竞争将具有国际性,中国原有的市场主体格局自然会被打破。

目前全球大约有300多家保险公司制订了开发中国保险市场的计划。

符合进入条件的外国保险机构将以分公司或合资形式进入,进入的主体可能有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顾问公司等。

随着保险市场的扩容,尽管新兴的内资保险公司业务规模会逐步扩大,但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也会逐步提高,因而国内保险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会在一段时期内持续下降。(二)现有的保险市场业务结构面临挑战。

保险市场业务结构由直接保险业务(即原保险业务)、再保险业务和保险中介业务构成。

我国原保险业务市场发育较快,但缺乏相匹配的转移风险的再保险市场。

我国现在的情况是,保险公司应该分保(即再保险)的业务分不出去,不应该自留的不得不自留,某些业务因得不到分保支持而无法提供服务,导致外币业务过份依赖国外再保险市场。

就中介业务而言,个人代理业务异军突起,但由于专业化经营的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尚未出现,中介业务结构单一化,从而导致整个保险市场的业务结构难以丰满,对不规范的市场行为也未起到应有的制约作用。

因此,入世后,境内再保险业务容量将面临考验;再保险和原保险未协调发展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中介业务市场的结构性缺陷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民族保险业中介市场的发育和拓展,影响保险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优化配置,影响保险业的经营效率,从而弱化我国保险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三)保险市场监管面临压力。

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且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保险监管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自1995年10月1日颁布实施以来,对我国保险市场的监管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但由于与之相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出台或虽已出台但又不完备,因而从总46体上来说,我国保险市场监管的法制建设不健全,监管手段和监管水平相当落后。

与此相适应,目前我国对外资保险公司的管理仍执行1992年制定的《上海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暂行条例》,但事易时移,当今上海乃至全国的保险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条例》的局限性显而易见;且有些条文与《保险法》不相协调,造成对内外资保险公司监管法规的不统一。

可以说,对国外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审批、监管,目前基本上无法可依。(四)保险人才的流失将趋于频繁。

从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来看,除少数专业人员如核保、精算等人员外,一般都采取人才本土化策略。

近几年来,急欲叩开中国保险大门的国外保险公司采取在高校设立奖学金等多种形式为我国培养专业人才,这一方面有利于培育中国的市场,另一方面也是为其在中国的开业作铺垫。

而在外资保险公司面前,内资保险公司因体制和机制等原因对一些年轻的专业人才失去了吸引力。

从整个保险市场来看,专业人才的流动属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对市场的培育不无益处,但客观上会对本来就人才不足的内资保险公司造成影响。(五)电子商务对我国传统保险业的挑战。

目前电子商务在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极为迅速。

电子商务的广泛普及,不仅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而且也给作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险业带来强大的冲击,使传统的保险服务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保险电子化已成为各家保险公司关注的热点。

据美国独立保险人协会预测,今后10年内商业保险交易的31%和个人险种的37%将通过全球互联网进行。

由此可以看出,网上保险的市场是非常巨大的。

目前世界各国的大保险公司都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来顺应这种世界性的电子商务潮流,拓展各自的电子商务,以求在不久的将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这一切都给我国传统的保险业提出了严峻挑战。

2.加入WTO,中国保险业应有的对策就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而言:中国的保险市场是一个发展历史很短,但具有许多有利发展条件的市场;是一个发展速度很快,但与潜在的市场需求相比,市场的有效供给规模还非常小的市场;是一个有了一定的竞争,但垄断程度还很高,竞争处于低级层次的市场;是一个有了基本的法律制度,但相关的配套制度还很不健全的市场。

加入WTO对我国保险业既会产生积极影响,也会有一些不利因素。

但总的来看,机遇要大于挑战。

因此,当前民族保险业如何把外来压力变为动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如何有效运用金融保险服务贸易条款,提高国内保险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根据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制定相应的防范和竞争策略,以及相关的配套措施,在开放的区域、开放的数量、组织形式、调控机制、开放的险种、税收政策、费率的执行、保险的监管等具体问题上加以考虑研究,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是中国保险市场加入WTO的当务之急。

(1)充分利用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保护民族保险业。《服务贸易总协定》为发展中国家确定了一些特殊优惠待遇,允许发展中国家根据本国特点,制订发展本国保险业的政策目标。

在市场准入方面,允许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适度开放行业和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