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水经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7 00:07:37

点击下载

作者:郦道元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图解水经注

图解水经注试读:

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排版:昀赛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4-01ISBN:9787561341551本书由北京紫图图书有限公司 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作者简介

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他从小喜好游历,培养了“访渎搜渠”的兴趣,成年后周游了北方黄淮流域的广大地区,足迹遍布今河北、河南、内蒙、陕西、山东、山西、江苏、安徽等省。他每到一地都要认真勘察水道形势,游览名胜古迹,在实地考察中搜集丰富资料;并查阅大量文献,引书多达437种,辑录了汉魏金石碑刻多达350种左右,还收录了不少谚语方言、民间歌谣、传说故事等,对《水经》的不足和错误进行了补充、修正,历时半生完成了举世无双的地理名著《水经注》。

关于撰写《水经注》的原因,郦道元在自己的序言中作了交待:首先,当时存在的地理典籍中,《山海经》过于荒杂;《禹贡》只具轮廓;《汉书·地理志》记述不够详备;《水经》虽专述河流,但过于疏略。他为了将自己丰富的地理知识传于后人,最终选定《水经》为纲来描述全国的地理概况。其次,他认识到地理现象的不断变化,因而决定记录瞬息万变的地理概况,以贻后人。水经注

①河中的船只是这一带人们的交通、谋生工具之一。

②此图描绘了河南省西南部黄河两岸的美景。

③背靠大山的村落,是河洛地区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

④黄河两岸地形多样,这一段大河蜿蜒于高山奇峰之间。

⑤黄河标志性的“黄”,此处变成美艳的橙黄,使这一带看起来山清水秀。

⑥高高的炮台诉说着这一带作为军事要地的历史。黄河——中华大地的主体水道

大河两岸南北地舆图 清代 绢底 彩绘 北京图书馆藏“天下之多者,水也”,中国自古河流众多,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河,蜿蜒九曲,奔流入海。这条刚劲、雄浑的大河是华夏文明孕育衍生之源,世代中国人繁衍生息于她温暖的脚边。沧桑、激荡的母亲河当之无愧为中华大地的主体水道。在《水经注》这部以水道为纲的地理百科全书中,黄河篇为全书最长的一篇,流经之地的历史、神话、民俗也最为传奇。《水经注》宏富内容之考据图鉴《水经注》包容内容非常宏富,除以全国水道为纲外,还兼及各水道流域内的地貌、气候、植物、农业、矿藏及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且其中记载的许多地理概况非常准确,今人根据书中记载,获得许多有珍贵价值的信息。这里精选其中十六处已被证实的地理信息,并在地图上做出直观标识,以供读者鉴赏。(此地图仅为示意图)

珍贵的岩画资源《水经注》中有不少关于岩画的记载,其中很多都是郦道元亲眼目睹的。卷三中所记内蒙古阴山一带大量古代游牧民族的岩画,后人根据此处记载,在狼山地区、阿拉善左旗等地确实发现了绵延21000平方公里的1000多幅古代岩画。

详尽的沙漠记载《水经注》对沙漠的记载非常详尽。卷二中便多次提及今新疆境内的沙漠,如龙城废墟。所谓“龙形”,即半月形沙丘,文中所记沙漠中岩盐广布的情况,今日考证确实属实。《水经注》后文还对沙粒鸣叫的现象做了详述,虽然这种现象古人无法解释,却引起了郦道元的注意。

最早记及“吉贝”《水经注》卷一中记载了西域境内的“吉贝”,即今木棉。《水经注》是现存最早提出“吉贝”一名的文献,从记载内容可知,印度早在公元前3世纪已经盛产这种植物,传入中国后,宋代时将其命名“木棉”。

奇险的栈道《水经注》记载了褒水流经的“栈道”,即古代沟通陕、川、甘各省间群山的沿山险路,是在沿山的岩壁上凿石插梁而修筑的险路。金牛道便是非常著名的栈道,从今陕西省勉县向西南伸展,翻越七盘岭入四川,经朝天驿到剑门关,是古人从汉中进入四川的要道。

公元前的四川大地震《水经注》中记载的地震达20多处,其中今四川省西南部的熊耳峡早在公元前3世纪就发生过严重地震。可能由于地壳的特殊构造,这一带多高山峻岭,地势险要,也是地震的易发地。让人惊讶的是,《水经注》仅在此处用了“地震”一词,其他多用山崩、地动、地裂、地陷、地鸣等词语表述。

越南的双季稻《水经注》记载的日南郡,位于今越南中南部,当时此地农业发达,已盛产双季稻。这是《水经注》记载的十多个世纪以前的热带农业概况,是十分珍贵的资料。如今越南的双季稻比重很大,近年已接近三分之一,在人口最稠密的红河三角洲,比重已达到更高。

艰险的云南左肩道《水经注》记载了建宁郡(今云南省曲靖县附近)一种称为“左肩道”的路,实际为从滇进入蜀的极其险峻、崎岖、狭窄的山路。行路者挑着重担,连从左肩换到右肩的动作都无法完成,因而叫“左肩道”,由此可见古人陆上交通的艰难。

激荡的长城修筑史

由《水经注》的记载可知,早在先秦时代长城的修筑已经开始。书中记载长城达10次之多,都修筑在北方边疆。如今陕西魏长城的遗迹,仅存两米上下高,破碎残缺。泥土剥裂之处,夯窝密集,仿佛书中所载两千多年前“昼警夜作、民劳怨苦”的情形近在眼前。

采伐殆尽的森林《水经注》卷六中记载了西河郡(在今山西省离石市境内)的大面积森林,经考查应属于温带森林,是一片常绿针叶树和落叶阔叶树的混交林,其中较多松柏科树。由于此地离都城较近,采伐和运输都很方便,因而在北魏时已经大量采伐,如今已经不复存在。

中国南方曾有马来鳄

据《水经注》记载,公元3世纪时,珠江三角洲一带生活着许多马来鳄,直到唐代,今广东沿海的溪潭中还多有存在。然而后世中,由于滥捕滥杀和气候变化,马来鳄在我国境内灭绝了。如今马来鳄属于濒危动物,生活于马来半岛、加里曼丹、苏门达腊、爪哇的淡水沼泽、湖泊和河流中。

记录准确的煤炭蕴藏《水经注》中记载了不少燃料矿物,除石油和天然气以外,还有煤炭。如卷十四中记及的徐无山,位于今河北省遵化以东,这一带至今仍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地。另外,今新疆库车以东的龟兹,当时不仅已有煤炭,还用煤炭冶铁。

蚕桑业源于北方?

根据《水经注》的记载,古时桑树主要生长在北方,且植桑、养蚕、制丝、织绸这一连环的生产过程,也以北方最为发达,说明我国古代的蚕桑业可能发源于北方。直到宋代,蚕丝的质量仍以北方为佳。不过,由于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使无论植桑还是养蚕都比北方有利,于是最终取代了北方,成为我国蚕桑业和丝织业的中心。

详尽的的盐业资源分布图《水经注》中对海盐、池盐、井盐、岩盐都做了详细、准确的记载。其中记及的盐业发达的今华北渤海沿岸,后世成为我国主要海盐生产基地;卷六中的安邑池盐,即今山西省的解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盐池。后人完全可以根据郦道元所记资料,绘制一幅中国古代盐业资源和盐业生产分布图。

完备记录古井及深度《水经注》记载的井达50多处,而且不仅记井,还记录井的深度。卷五所记黄河中游的虎牢,在今天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一带,当地所凿的井非常深,达40丈。由此,《水经注》也是较早记载我国古时地下勘探技术的文献。

中国的湖泊会继续湮废吗?

中国是个湖泊缺乏的国家,特别是淡水湖。根据《水经注》记载,中国古代的淡水湖却非常多,仅书中所记已达559处。然而这些湖泊绝大部分已在历史时期湮废,有的虽然没有湮废,但已大大缩小。黄河沿岸湖泊的湮废是由于黄河改道挟带了大量泥沙,把沿岸的湖泊淤积得荡然无存;长江流域的湖泊则多由于人们沿湖围垦而湮废。编者序赋地理于时空的百科全书一部举世无双的地理巨著“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随着历史的发展,河流引起人们越来越高度的重视。公元6世纪早期诞生的《水经注》,以专门记载我国江河水道的古书《水经》为纲。《水经》成书于三国时代,作者已不可考,共记载河流137条,但只是简略介绍每条河源的出处、流经地及最后注入哪条河流,全书比较疏略。《水经注》则立足于《水经》,补充支流及其他水体后达1252条;若再包含湖、淀、陂、泽、泉、渠、池、故渎等水体,则实记2596处,数倍于《水经》之数。《水经注》全文30余万字,逐一阐述各水的源头、支派、流向、流经地域、汇流及河道概况,并对每一流域内的地貌、气候、土壤、植物、农业、水利、矿藏及城邑、名胜古迹、地理沿革、风俗习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都作了详尽记述。《水经注》撰写的对象,除了西汉王朝的疆域外,还涉及到当时不少域外地区,包括今印度、中南半岛及朝鲜半岛若干地区,覆盖面积实属空前。单成一卷的淮河

治淮图卷(局部)赵澄 清代《水经注》以水道为主线,记载了北魏时全国乃至境外的山水地貌。淮河作为流域广泛的河流,对流经的中国中部地区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曾催生繁荣,也曾带来灾难,因而郦道元将其单独列卷详细记述。这幅治淮图除了表示淮河沿岸的自然要素外,还反映了河防工程。《水经注》一书集中国六世纪以前地理学著作之大成,是水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水利学、考古学等方面的重要文献,也是魏晋南北朝山水散文中的佳作。难能可贵的是,如此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内容并非单纯罗列,而是逻辑严密地进行系统性、综合性记述。正如侯仁之教授的贴切概括:“他赋予地理描写以时间的深度,又给予许多历史事件以具体的空间的真实感。”郦道元其人及作书原因

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他出身仕宦之家,少年时因父亲官居山东而在山东成长,从小喜好游历,培养了“访渎搜渠”的兴趣。成年后承袭其父的封爵,封为永宁伯,先后出任太尉掾、书侍御史、冀州镇东府长史、颍川太守、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黄门侍郎、侍中兼摄行台尚书、御史中尉等职。热爱祖国河川的郦道元,便利用任职机会周游了北方黄淮流域的广大地区,足迹遍布今河北、河南、内蒙、陕西、山东、山西、江苏、安徽等省区。他每到一地都要认真勘察水道形势,游览名胜古迹,在实地考察中搜集到丰富的资料;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引书多达437种,辑录了汉魏金石碑刻多达350种左右,还采录了不少谚语方言、民间歌谣、传说故事等,对《水经》的不足和错误进行了补充、修正,历时半生完成了举世无双的地理名著《水经注》。郦道元像

戎马一生的郦道元,并未因兵乱之世而茫然随流,而是坚守自己游历山河的梦想和严谨探索的精神,一生足迹遍布北方黄淮流域的广大地区,祖国的壮丽河山和神奇的地理风貌深深吸引了他。《水经注》是他记录全国水道及地理概况的知识总集,也是他沧桑一生的真实记录,更是举世无双、包罗宏富的地理巨著。

关于为什么撰写《水经注》,郦道元在自己序言中交待了几点原因:首先,就当时存在的古代地理书籍来看,《山海经》过于荒杂;《禹贡》只具轮廓;《汉书·地理志》记述不够详备;而其他一些赋限于体裁难以详尽记述;《水经》虽专述河流,具有较清晰的系统纲要,但没有记述水道以外的地理情况。他在游历祖国山川河岳时的见闻非常丰富,为了把这些丰富有趣的地理知识传于后人,他必须做详细的记录,因而最终选定《水经》一书作为纲来描述全国的地理概况。其次,他认识到地理现象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从上古时期到他所生活的北魏,地理风貌、部族迁徙、城市兴衰、河道变迁、名称更替等已经发生了非常复杂的变化,因此他决定以水道为纲,进而描述不断变化的地理情况。而更重要的是,他生活于政局分裂时代,戎马一生,非常向往祖国统一,根据《禹贡》描绘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地域宽广的祖国,他利用遍布全国的自然因素河流作为纲,打破了当时人为的政治疆界限制,从而充分体现他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由此看出郦道元是一位爱国主义者,《水经注》则是一部爱国主义著作。包罗宏富的内容《水经注》包容的地理内容十分广泛,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山川胜景、历史沿革、风俗习惯、神话传说等,堪称我国六世纪的一部地理百科全书,无所不容。

1.自然地理。《水经注》作为我国古代地理名著,记载大小河流1252条,包括每条河流的干流、支流、河谷宽度、河床深度、含沙量、水量和水位季节变化,以及沿河所经的伏流、急流、瀑布、湖泊等信息都力图详尽介绍。全书记载的湖泊、沼泽共500余处,泉水、井等地下水近300处,瀑布64处,伏流约30处。还记述了各种地貌,如高地有山、岳、峰、岭、冈、坂、阜、丘、障、矶、原等,低地有川、平川、平原、野、沃野等,仅山岳、丘阜地名已近2000处,喀斯特地貌方面所记洞穴多达70余处,动物地理方面记载的动物种类超过100种,植物地理方面记载的植物品种则有140余种,还记载了水灾、旱灾、风灾、蝗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其中水灾达30多次,地震近20次。优美逼真的三峡描绘

三峡是长江在川、鄂之间的许多峡谷的总称,《水经注》对长江三峡大量生动逼真的描绘,成为我国古籍中对长江三峡最著名的写真。诗仙李白举世闻名的《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便是受郦道元“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启发而写成的。

2.人文地理。在人文地理方面,《水经注》记载的一些行政区域建置甚至可以弥补正史地理志的不足。除了记载县级城市和其他城邑共2800座、古都180座以外,还记载了小于城邑的聚落,包括镇、乡、亭、里、聚、村、墟、戍、坞、堡等10类,共约1000处。这些城市中还包括一些国外城市,如在今印度的巴连弗邑、波罗奈城,林邑国的军事要地区粟城和国都典冲城等。经济地理方面有大量农田水利资料,如坡湖、堤、塘、堰、堨、坨、水门等水利工程。交通地理方面包括水运和陆路交通,其中仅桥梁记载就达100余座,津渡也近100处。手工业生产方面,记载了古代采矿、冶金、机器、纺织、造币、食品等概况,所记矿物有:金属矿物如金、银、铜、铁、锡、汞等,非金属矿物有玉、硫磺、雄黄、盐、云母、石墨、石英、石材等,能源矿物有石油、煤炭、天然气等。《水经注》记载的新疆沙漠《水经注》作为一部古代地理书,记载了许多自然地理方面的内容。郦道元记及今新疆境内的沙漠,主要在卷二中,对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荒芜,他形容道:“沙行艰难,所径之苦,人理莫比”。

3.历史地理。后人根据《水经注》记载的资料,推算出黄河陕西段在历史上的溯源侵蚀度;解决了广州前身古番禺城旧址的问题;勘查了内蒙古绵延21000平方公里的古代岩画;复原了北京周围古代水利工程;研究了毛乌素沙漠的历史变迁;查明了西湖、湘湖在周围湖泊普遍湮废的情况下独存的奥秘;领略了古代巴蜀之地险山恶水间“栈桥”、“左担道”等艰险的路上交通形式等等。还可以运用它来研究古代湖泊湮废、水道变迁、地下水开发、海岸变迁、城市规划、气候变化等诸多课题。

4.其他学科珍贵资料。除了丰富的地理内容外,《水经注》还包含其他学科方面的材料。诸如全书中记载各类地名约20000处左右,其中加以解释的达2400多处,还记载宫殿120余处,中外古塔30多处,寺院26处,各种陵墓260余处,又有许多园林等。由此说明《水经注》对历史学、考古学、水利史学、地名学、民族学、宗教学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而且上述内容不仅在数量上惊人,作者还采用了文学艺术手法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写山则致力于静态”,“写水着眼于动态”,优美的语言使《水经注》跻身于我国古典文学名著行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山水游记般的《水经注》

匡庐图 荆浩 五代 台北 故宫博物院藏《水经注》除了包含丰富的地理内容以外,还是一部文笔优美、写景细腻的山水游记。循着郦道元遍布北方山水的足迹,后人得以一窥当时各地的地理风貌,有壮丽奇美的山川河岳,有生动鲜活的风土人情,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展现在世人面前。《水经注》在语言运用上也绝对出类拔萃,以瀑布为例,全书记述了共64处瀑布,但使用“瀑布”这个词汇的仅13处,其他词汇有:悬流、悬水、悬泉、悬涛、悬波、悬涧、飞清、颓波、洪、泷等,可谓变化无穷。因此《水经注》不仅是科学名著,也是文学艺术的奇葩。《水经注》还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雄浑的文笔,精美的言辞,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散文的集锦,神话传说的荟萃,名胜古迹的导游图,风土民情的采访录”,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水经注》的独特之处《水经注》在写作体例上,异于《禹贡》和《汉书·地理志》。它以水道为纲,详尽记载各地的地理概况,以清晰的线索和百科全书般的内容,开创了古代综合地理著作的新形式。《水经注》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地域上来说,郦道元虽然生活于南北朝对峙时期,却并没有把眼光局限于北魏所统治的一隅,而是着眼于河流水道这一全国共有的自然现象,对全国地理概况进行详细记载。不仅如此,书中还记及一些域外河流,说明作者对于国外地理也非常关注。从内容上来说,书中不仅详细记载了每条河流的水文情况,还把该水体流域内的其他自然现象如地貌、地质、气候、物产、民俗、传闻、城邑、古迹、神话传说等综合起来,进行全面描述。《水经注》作为我国6世纪前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它有着异于其他地理典籍的独特性,具体表现为:

1.独创了以水道为纲的地理撰述,开创了“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古”的记述方法,对后世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定军山的孔明故事

清代 年画 墨线版笔绘《水经注》以水道为纲,还兼及水道流域各地的历史、人物、传说、民俗等多方面内容。在卷二十七记载沔水(今汉江)流域的定军山(在今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城南)时,便提及诸葛亮运筹帷幄、布阵杀敌的传奇故事。图中诸葛孔明坐于军帐内,手握令箭,调黄忠与严颜出兵御曹。

2.以水道为纲,兼及水道流经各地的地理、历史、经济、人物、传说、民俗等诸多方面,内容极其丰富详尽。所载地域几乎涉及到汉晋正史地理志记及的一切郡县乃至正史中未记述的域外地区,成为后世续写任何地方志书及中西交通史书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

3.旁征博引了以地理为主的437种古籍及汉魏碑刻。原书大多已亡佚,因为《水经注》的流传,才使后人得见一斑,为后人保存了大量宝贵文献。它还收集和汲取了当代各地水文、水利、农事、灌溉、建筑、林园等现实材料,因此成为南北朝以前我国古代地理知识的结集。

4.记水不限南北。《水经注》在地域上将南北看成一个整体的地理单元,虽然是取决于水系分布的自然属性,但也表达了作者对天下一统理想的高度认可及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5.行文简洁雅驯,且带有骈体修辞特色,堪称生动优美的山水散文。比如华山的峭直、庐山的多姿、三峡的壮丽、五泄的奇幻,无不曲尽其妙,为后世山水散文产生巨大影响。瑕不掩瑜的缺憾

当然,如此宏富的巨著,由于受到当时时代和条件的限制,难免存在一些错误。而且郦道元为北方人,生平足迹未到南方,对南方诸河流的记载只能依据当时流行的资料,因而这方面错误也较多些,有些地方的引书也不尽可信等。不过,美丽的碧玉不会因为一点瑕疵而失去光彩,这些小错误与《水经注》所带给后人的巨大财富相比,实在不值一提。郦学研究成果及著名郦学家《水经注》是我国第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过深远影响。从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即“郦学”。明清学者在郦学研究中确实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比如清朝学者全祖望、赵一清、戴震分别进行了区分经注的整理校正工作,都取得良好成绩。清末的杨守敬集众家研究之大成,撰写《水经注疏》,弟子熊会贞续加补修,使之极为详尽,成为《水经注》研究最完备之书。经过诸多学者的不懈努力,这部从宋初以来亡佚残缺、经注混淆的古籍,终于基本上恢复了原貌。

近代郦学家甚多,成果卓著者按出生年代排列,有熊会贞、王国维、钟凤年、胡适、郑德坤、吴天任六人。而当代的郦学家中,无人能像陈桥驿教授那样取得成果之丰。陈桥驿教授自幼读郦,一生研究郦学,对郦学研究的贡献主要有:研究《水经注》版本、研究郦学史、研究各种《水经注疏》版本、客观评价历代郦学家、考据校勘史实、系统整理《水经注》内容及研究地理学等。陈教授对郦学做出的如此巨大贡献,使他成为当今郦学界公认的权威专家。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新版本《水经注》内容宏富,包罗万象,不仅记述了古中国的山川地势,还沿途介绍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传说故事,是一部血肉丰满的地理百科全书。为了使这部宏伟巨著以最适合现代人的阅读方式完美展现,编者做了以下几点创新:

1.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认真阅读多种《水经注》版本,并参照当代郦学研究权威专家陈桥驿教授著作中的关键知识点,准确译出白话文,并尽量使文字通俗易懂;为了适合现代人略览式的阅读方式,在不删减原书所载水体的情况下,对原译文的近55万字进行缩减,力图减轻读者长篇累牍的辛苦和烦闷。

2.准确的河流考据。《水经注》中记载的1252条大小河流,本书中大部分都已考据出现代方位,并在正文中首次出现的地方标注出,为读者准确定位地理位置。

3.完备的水经注图。本书精选了200余幅古地图,其中以清末杰出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潜心研究绘制的《水经注图》为主线,还包括清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汪士铎的《水经注图》及其他精美彩绘古地图,帮助读者最为便捷地了解古代地理概括和历史地理的变迁。另外,我们还精选了90幅名家摄影照片,表现各地山川地貌,如火山、瀑布、沼泽、湖泊等;102幅古绘画、壁画、文物等图片,表现各地的风土人情和传说故事。力图使读者在欣赏美丽画面的同时,愉快、直观、形象地了解《水经注》。

4.增强历史文化感的专题。对于各地的地貌、风情、历史演变等内容,本书立足于当代郦学研究权威专家陈桥驿教授的《郦学札记》、《水经注研究》等著作,摘取知识点制作了90条专题进行解析。如为什么中国古代湖泊而今大多湮灭,古代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了哪些影响等等。相信能使读者在阅读本书的同时,获取除《水经注》外更多方面的知识,做到真正的“悦”读。本书选用的历代水图杨氏《水经注图》

清代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绘制的《水经注图》最大的特点是精度强,以地理纬线为图的上下边框线,每页图均标有经纬度标记。同时,这套图还非常完备,凡是《水经注》中记述的长于4.5公里的河流,图中都已绘出。本书中,我们精选这套珍贵的《水经注图》作为全书主线,为读者定位地理位置。汪氏《水经注图》

清代著名地理学家汪士铎绘制的《水经注图》,记载水系非常完备,且各水的发源地、流经地等也有详细绘制,非常珍贵详备。不过,考虑到图中主体水道和支流的区分不是特别明显,且缺少经纬度标记,我们将这套图作为杨氏《水经注图》的有力补充,以期展现《水经注图》的多元化。《四库全书》中的水道图《四库全书》中包含了大量水道图,如黄河、泗水、太湖等,与《水经注》中记述的水系颇为吻合,且反映了历史中的水道变迁。为了增加这套古图的视觉效果,我们对其进行美化、着色,力图更加丰富《水经注》的内容。郦道元《水经注原序》《易经》认为,天以道而化生为水,因而气在北方较为微弱,水就成了万物的先驱。《玄中记》称:世界上最丰富的物体是水。天上飘浮的,地上承载的,高山、低凹之所,没有它不能到达的;世界上的万物,没有不受它滋润的。等到它的精气流动触及山石,最终凝聚得紧密无间时,片刻之间甘霖就会沛然而降,连神佛、圣贤也无法与它相比。所以,即使博闻广见的人,也无法揣度它的源头与流经,不能彻底了解它的奥秘玄妙和浩瀚无边。以前的《大禹记》所记载的山海,虽然地域宽广但并不完备;《地理志》所记述的内容,过于简略而不够周详;《尚书》、《本纪》及《职方》都流于疏略;都赋中描绘的山川河岳,限于体裁而无法准确记述;《水经》虽然大致上呈现了川流的清晰思路,却极少触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正是所谓各说各的意思,而很少能对它们加以疏导整理。现在通过古籍寻访旧迹的人,只关注那些关于州郡疆域的谈论,而足迹遍及四海的游历者,却很少把河流对照起来看,即使与以前听说的依稀相似,还是深深感觉无所适从。我年少时没有寻访山川的兴趣,成年之后也缺乏探究江河的喜好。论学识,我从来没读过深奥玄微的经典;论修养,我也缺乏专精渊博的学问。欲进,未有见其一而知其二的机灵;思退,又缺少观一隅而推见三隅的睿智。所学的知识单一而且见闻寡陋,这恰恰与古人曾因孤陋而伤怀的情形相似;丢弃并丧失了辞书,也和有识之士曾因为浅薄而嗟叹的状况相仿。独自静坐于幽室中,梦想着获取高深的学问;将船停泊在岸边,却希望寻访远地,这都是很难办到的。不过用细管窥天,有时也能从管中看得很清楚;饮几口江河的水,顺从天性的要求也得到满足了。我思考着余暇的时间还很多,虚度年华是非常可惜的事,于是便来阐述《水经》,为前人的著作添加一番旁征博引。《大传》称:大河相间,小河相连,滚滚东去,最后都奔入大海。我于是探寻支流水脉的源出和流入,观察川流沿途所流经的路线,多方面考察搜集资料,然后加以辑录编排。遇到《水经》中的错误之处,就加以考校订正;经文中没有记载,并非常流不断的水源,就不在记述之限。然而远古的事情已渺茫难知,华、胡等少数民族王朝互相更替,其间城邑荒芜,河流改道,名称也时常有所变动。且河渠有隐有显,地理书籍和舆图本来就不一致。有的乱流且有变名,有的直穿而产生通称,洲渚之地萦纡交错,急湍河渠奔泻回流,河网错综复杂,头绪繁多纷乱。即使通读《十二经》,有的河渠还是无法弄清楚,至于小河细流,原本就很难分辩。如此一来,我正可以呈献一份直抒所见的心意之作,详细阐述地理学家们的论述,至于不知道的地方,那是由于资料缺乏的原因。我之所以要撰文验证《水经》所记载的那些枝节及要点,不过聊以作为自己的参考,以免忘却或疏漏,求其易于查阅罢了。上篇北水《水经注》卷一到卷二十七记载的河流,基本都在郦道元所生活的北魏版图之内,因而此处暂称北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