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系列:龙力游(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7 09:12:58

点击下载

作者:龙力游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系列:龙力游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系列:龙力游试读:

编委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系列

编委会

主编|连辑

副主编|吕品田 谭平 田黎明 牛克诚 杨斌

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龙力游 朱乐耕 刘万鸣 江宏伟 杨涛

杨飞云 杨华山 吴为山 何家英 陈孟昕

林若熹 赵建成 骆芃芃 徐累 桑火尧

崔进 管峻

编辑部

编辑部主任|陈曦

编辑部副主任|戴健

编辑|戴健 陈越 曹贞华 杜蕾

马岩 刘晓光 朱蕾 高瑜

总序

今日之时代,艺术作品不仅体现精湛技艺,更凝聚着艺术家充沛深挚的精神力量和睿智持久的理论反思。这套《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系列》丛书的出版,正是符合这一要义之硕果,是我院近年来艺术创作阵容和创作成果的高水准集中展现,是一件令人振奋、欢欣鼓舞的事情。

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国内唯一一所国家级艺术研究机构,凭借深厚的学术研究底蕴,多年来立足于以科研推动学术研究,形成了崇尚史、论、评相结合的学风,展开了许多具有全、通、精、新的学术探究,一批批学者孜孜以求,铸就了一系列奠基之作、典范之作。我院学者凭借自身的学术影响力,立足时代、关切实践,在引领、促进艺术创作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彰显出理论的巨大力量,塑造出我院“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传统。

中国艺术研究院又是国内艺术创作的重要机构之一,注重艺术学科理性思考与创造能力的融合,以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研究成果的最大化来服务社会。近十余年来,我院相继成立了中国画院、中国油画院、中国书法院、中国篆刻艺术院、中国雕塑院、工笔画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等一系列专业创作机构,集聚了以田黎明、杨飞云、何家英、赵建成、谭平、朱乐耕、管峻、骆芃芃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技艺精湛、成就斐然的优秀艺术家,形成了门类齐全、老中青梯队完整、在编和聘用兼有的创作人才队伍。这些机构依托中国艺术研究院雄厚的艺术学科平台,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在广泛而高层次的世界文化交流中,博采众长,以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和根植于心的人文情怀,实现艺术创作“艺精于理、术化于道”的宗旨,厚植文化自信之根。

近年来,我院在努力建设艺术研究、艺术教育、艺术创作、“非遗”保护和文化智库“五位一体”战略格局进程中,艺术创作和研究更上层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艺术家们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开展了一系列有质量、有引领作用的创作实践活动,推出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艺术精品和扬正气、接地气、聚人气的艺术展览,建立了以艺术创作指导委员会为主体的艺术指导和评价体系。同时,我院着力引进艺术创作人才,加强艺术创作力量,既是发扬这一传统,也是尊重艺术发展规律,力图通过学风熏陶、情感联系、机制激励,将研究与创作实践有机融合起来,促进研究与创作的共同繁荣。

我们坚持正确导向与尊重艺术规律相结合,鼓励艺术家抒写家国情怀、突出艺术个性,倡导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把艺术立意与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浓厚的民族情怀、强烈的文化担当和高标准的创作要求凝练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面貌、中国气派的精品力作。我们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当作艺术创作的中心工作,广泛动员、精心筹划、保障到位、锐意创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建立了常态化的创作机制。艺术家们也通过这样的活动,打开了视野,丰富了内心,提升了境界,找到了融合艺术感受与理论反思的契合点。我们也通过很多主题活动、艺术展览来推动或者反映艺术家在这个愿景引领下的付出和成果。

苏轼曾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系列》丛书也是在这样的艺术创作观念下应运而生的。丛书所收录涵盖了中国画、书法、篆刻、油画、雕塑、手工艺等在内的各艺术创作门类优秀艺术家的重要代表作品,扼要收录了艺术家的创作体会和理论思考。收录的艺术家不仅有从事专业创作的,还有从事研究、教学、编辑和行政管理工作的,也包括少量我院聘任的艺术家。艺术家们各擅其长,艺术表现形式各异,但整套丛书却能够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艺术家们在时代感召下对艺术的追求和思考,可谓蔚为大观。

今后,艺术家们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历次全会的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特别是《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用艺术家的文化自觉,深切体验时代和社会的真善美,以艺术的方式融化在作品中,以艺术家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诚之心,创作出更多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的精品力作!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 连辑

2017年3月20日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一级美术师

1958年生于湖南湘潭。198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毕业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07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从事教学与艺术研究、创作,连年参加中国写实画派年展及全国性的艺术大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和国内外私人收藏。

1985年,作品《草原的云》获“国际青年美展”三等奖;1989年,作品《站在栅栏后的女人》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1991年12月,编绘世界文学名著《费加罗的婚礼》连环画丛书,荣获中国优秀美术图书特别金奖、第五届中国图书一等奖、第四届全国连环画套书一等奖;1993年,作品《好力堡的黄昏》获“’93中国油画双年展”学院奖;1994年,作品《好力堡的远方》获“第二届中国油画展”优秀油画艺术奖;1994年,作品《好力堡的清晨》获“’94新铸联杯中国画、油画精品大展”铜奖;2001年4月,个人传记入编《当代中国人才库》,被评为“跨世纪优秀人才”;2003年,作品《读书》获“第三届中国油画精选展”中国油画艺术奖;2004年6月,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活动”中获艺术成就及作品一等奖;2004年,作品《母女》获“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2008年5月,参加大型油画《热血5月·2008》“赈灾义拍创作”,受到文化部嘉奖;2009年10月,作品《试装》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提名奖;2010年4月,作品《清风飘奶香》获“研究与超越—第二届中国小幅油画展”优秀奖。

出版《中国名家速写系列·龙力游速写》(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名家精品龙力游·草原风情·油画》(四川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当代实力派油画精品丛书·龙力游》(天津杨柳青画社2001年版)、《中国油画名家画库·龙力游》(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当代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选·龙力游》(人民政协报社出版《画界》2008年第16期,全国“两会”赠阅)、《中国写实画派·龙力游》(吉林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龙力游·中国现当代美术大系》(油画卷,吉林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当代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选·龙力游》(人民政协报社出版《画界》2013年第46期,全国“两会”赠阅)、《中国油画院2013·龙力游》(吉林美术出版社2013年版)、《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艺术家精品集·龙力游》(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年版)。

艺术自述

艺术感悟

我于198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84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87年毕业,获硕士学位。1987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07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工作至今,现为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

在我从事教学工作期间,先后出版了《素描教学报告》《色彩人像教学报告》《彩静物教学报告》《素描人像教学报告》系列教学丛书,该套丛书一年之内就加印了5次。教学之余,从未间断过艺术创作,每年都有新作品参加全国性的大型艺术展览,并多次出版个人画册。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7年的科班学习,奠定了我扎实的专业基础,确立了我个人的艺术研究方向。读书的7年可以说是我创作的第一阶段,读本科时,我画了大量的习作,室内画肖像、静物、人物、人体,等等,每学期老师都会带着我们到外地写生,大家跟着老师一起画,在大自然中学习色彩,学习观察生活,学会如何认识与把握自然,我喜欢在

艺术作品

中表达这种直接描绘瞬间即逝的光影变化,这种户外写生为我后来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一阶段我还画了大量的速写,并出版了个人速写专集。读本科时,我什么都画,涉及的题材多,通过对各种题材的研究,我发现自己还是对草原文化更感兴趣。当确定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后,我就很任性地钻研下去,这一画就是几十年。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了草原,一下就被她那迷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深深地吸引了。随后画出了一批草原油画写生作品,以及大量的素描作品。其间,我还去画过一段时间的黄河写生,也去过新疆写生。待到本科毕业要搞创作时,我决定画草原。从1984年本科毕业创作《草原的云》起,我开始了对草原题材的深入探索。作品《草原的云》在1985年“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上获奖;同年,油画作品《草原的云》还被选送到日本参加了“亚洲美术作品展”。那个年代的美术展览不像现如今这么多,作品被选送到国外参展,这对于学生时代的我是个很大的鼓励,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作方向。

本科毕业后,我又顺利地考上了研究生,这一读又是3年。读研究生期间,我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龙力游湘西行个展”。1987年研究生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一边教书,一边画画。1989年,我的《站在栅栏后的女人》参加了“第七届全国美展”并获铜奖。这个时期开始了我的第二个创作阶段。我的作品被一位新加坡商人喜欢上了,他直接追到我的画室来找我,于是就有了我在1990年秋举办的“龙力游新加坡个展”。

个展期间有闲暇重新思考自己的艺术作品,那时画画的状态真是求知若渴,画完一幅又一幅,心中有一大堆想要画、又急于表达的东西,求快、求多是我当年的创作心态。这也反映出年轻人那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以及常常颟顸不成熟的热情。每一幅作品完成之后,自己都没顾得上好好看一眼,就接着画下一张了。当自己的作品被集中在一起展览时,我的头脑豁然清醒,我看到了自己作品的优点,同时有更多的缺点也暴露出来了。画得多、画得快也不是什么坏事,只是于我不合适。好画是不分快慢的,关键是画画时的心态,我当时就是想着要勤快,如果不画到一定的数量,我就觉得自己松散了,不够勤快。

通过这次展览,我忽然想明白了,勤快不是以作品的多少来表现的,而是要画出耐看的作品来。于是我回北京后,首先调整自己的创作心态,从容濡笔,变得不急于求成,且沉得住气。由于创作心态的转变,使整个人的作画状态也随之而变,用韦启美先生的话说,是属“稳健派”那一路的。1994年《美术》杂志第4期发表了我的题为《用平和的心态进行创作》的论文,就是我当时创作心态的体会和我对创作的理解与认识,也是我当时创作心态的最好诠释。创作心态的转变使我的作品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从整体的画面来看,无论是色调,还是意境,或是局部层次的深入以及细节的刻画,我都是毫不倦怠地深入、反复揣摩,直到改到自己满意方才收笔。我虽不敏,窃愿为之补苴罅漏。这时的作品也明显地要耐看些,有时还获得了我始料未及的效果。虽然完成作品的速度较之以前是缓慢了许多,但作品完成后的效果却是快手快脚所达不到的,这种完成后的效果,既有作品带来的极大的感官愉悦,又有艺术赠予的丰富的精神收获。我相信通过细心的播种,就会有甜美的丰收,只有在平和心态下创作出来的作品,那种真情才更见其真。

1993年,我的作品《好力堡的黄昏》参加了“’93中国油画双年展”并获学院奖。《好力堡的黄昏》原作不足信纸大,而我凭着自己的耐心与毅力,硬是在这幅小小的作品上耕耘了3个月。我并不是太在意送展的作品能否得奖,但获奖必定是能代表同行对自己艺术成果的一种肯定,我很在意作品能得到同行的认可。1994年,我的作品《好力堡的清晨》参加“’94新铸联杯中国画、油画精品大展”并获铜奖;1994年,我又推出《好力堡的远方》,作品一经展出,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油画展”优秀油画艺术奖,这更增添了我对自己的创作思路的信心。我倍加珍惜和感激平和创作心态给我带来的充实、取得的成绩,平和的创作心态对我自己的创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阶段是1998年我获得了中央美术学院分派出国的机会,去欧洲做为期半年的访问学者,其间去了比利时、荷兰、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在欧洲的半年里,我大部分时间住在法国,就我所看到的巴黎的奥塞博物馆和卢浮宫博物馆的情景,用“门庭若市”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那里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热心观众,他们不畏严寒酷暑,排长队等候着(因为我去了好多趟,每次都是这般景象),可见艺术的感染力就像磁铁石一样吸引着人们。这些经历了时间考验的名画,叩击着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心灵,让人感叹艺术太伟大了。

博物馆里的好画多得让人目不暇接,我每次进了博物馆就舍不得出来,一看就是一整天。我经常去看,去的次数多了,最后也只会驻足在几个大师的作品前,一看就是几个钟点。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看足了之后,我又跑到久负盛名的比利时小城布鲁日市博物馆,只为看凡·爱克的两幅代表作,一看就是3个小时,乐而忘返,足见凡·爱克这两幅作品的魅力所在。从原作中能扑捉到的艺术气息,从印刷品中是体会不到的。凡·爱克的油画技法对后世写实油画影响极大,人们甚至把油画的发明归功于他。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声誉,在于他在油画技法上的卓越技巧,尤其是用色方面的天才成就。凡·爱克用色特点的形成和他的生活经历与接受的训练有很大的关系,具体来说,要归功于他的技法和油画材料。

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凡·爱克运用油彩及其光泽的技巧能使他的作品经过几个世纪仍保持着灿烂的色彩。凡·爱克这位500多年前的画家对画面色彩的处理,我感觉与我们现代人的色彩感觉完全吻合,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古典油画惯常用的酱油色调。这两幅作品从正面看非常平整、精致,从侧面看也如此,色层厚度和笔触走向较为含蓄。另外让我更为惊奇的是这位大师对作品的深入程度,无论是衣褶、地毯花纹、器皿结构,还是人物神态,他都能巧妙地将真实的情景与有象征意义的内容结合起来,具有令人震惊的写实效果,真是太神奇了。

我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美术馆和海牙莫瑞修斯博物馆欣赏维米尔的名作时,就感到维米尔与他同时代的人之间的重大区别:首先是他运用的鲜明的色彩,哪怕现在看都像刚完成的新画似的;其次是画面的整体意境安排,以及画面黑白灰巧妙的节奏。如果论画得细致,刻画得深入,能同维米尔比肩的同时代荷兰小画派大有人在,然而当我走进两座挂满油画的博物馆时,维米尔的作品像闪射着光芒的宝石一样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我兴奋地来回看,一会儿近观,一会儿远看。通过画与画之间的对比,我发现维米尔的作品有三大特点:一是主题明确,只画窗前的妇女;二是色彩鲜明,不同于其他画家的用色;三是画面整体好,整体好的作品往往先声夺人,画面节奏感像音乐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