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联巧对故事(山海经故事丛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7 21:35:26

点击下载

作者:陈德来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妙联巧对故事(山海经故事丛书)

妙联巧对故事(山海经故事丛书)试读:

吕蒙正联对结姻缘

北宋年间,河南洛阳有位书生叫吕蒙正。他家境清贫,靠卖字作诗为生。

一天,吕蒙正路经赵员外府门前,只见一群文人墨客,正在装腔作势,高谈阔论。一打听,原来是赵员外年过五十得贵子,高兴非凡,以重金聘请文人墨客为他作门联。现在,这帮儒生搜索枯肠,苦思无对。突然,工部侍郎的儿子倪兴官大呼一声“有了”,便得意地提笔写下一联,贴在赵府大门上。联曰:

子当承父业,

臣必报君恩。

众儒一见,急忙奉承,赵员外也称赞不已。谁知站在旁边的吕蒙正不禁大笑起来:“这样的对联贴在门口,也不怕别人笑掉牙!”倪兴官见是位粗布褴衫的穷士,便蛮横地说:“滚开,你有什么资格评论!”众儒生也发出一阵狂笑。

吕蒙正面对讥笑侮辱,不以为然,朗声吟道:

举目纷纷笑我穷,我穷不与别人同;

腰间拔出龙泉剑,斩断穷根永不穷。

倪兴官一把拉住吕蒙正说:“你说本联错在何处?倘若说不出理由,我要上衙门告你侮辱斯文。”吕蒙正推开倪兴官的手,理直气壮地说:“你想告我?我还要告你呢!此联不但粗劣,而且有灭族之祸。”赵员外一听,大吃一惊,忙躬身问道:“客官请道出事由。”吕蒙正笑呵呵地说:“此联颠倒人伦,目无君父。岂能臣在君上,子在父前。”众人一听,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这时,赵员外觉得吕蒙正言之有理,便请吕蒙正另作一对,以光耀门楣。吕蒙正见盛情难却,就说:“不必重写,只要把对联中的字更动一下,改成‘父业子当承,君恩臣必报’就行。”赵员外见吕蒙正才思敏捷,年少有为,有心再试试他,就合着自己的身份出了一上联,要吕蒙正和:

未老思阁老。

吕蒙正看了倪兴官一眼,微微一笑说:

无才做秀才。

赵员外一听,满口称赞,打算将女儿黛菊许配给吕蒙正为妻。这时,倪兴官醋意大发,恶狠狠地吟出一句:

牛头焉会生龙角?

吕蒙正毫不示弱:

狗嘴何尝出象牙!

倪兴官紧接一句:

一介寒儒妄想攀龙攀凤攀丹桂。

吕蒙正看到客堂正中的一尊佛像,即景生情说:

三尊宝佛岸然坐鳌坐象坐莲花。

倪兴官诗才平庸,无言以对,虽气得七窍生烟,也只好灰溜溜地走了。赵员外听了,拍案叫绝,当即要婢女去闺房传话小姐,告知已为小姐择得佳偶。

黛菊小姐从小聪明,能诗善词,才貌双全。听了婢女的传话,就禀明父亲,自己要出一联,如吕蒙正能对出下联,方可议婚。她的上联是:

因荷(何)而得藕(偶)。

吕蒙正一看,一挥而就:

有杏(幸)不须梅(媒)。

小姐见对得工整,比喻得当,不禁嫣然一笑,默许了婚事。

婚后,小两口志趣相投,相亲相爱,形影不离。陈友贵 整理

彩楼妙对

越剧!彩楼记"中说,吕蒙正是无意中得彩球被招了亲,其实,吕蒙正是对课招的亲。

吕蒙正京试误期,盘缠用尽,贫困潦倒。一日,刘宰相之女抛彩球招婿,京城内热闹非凡,吕蒙正也去凑热闹。彩楼门外的守卫见吕蒙正衣衫褴褛,拦住了他,说:“进场时辰已过,要面罚对课,你能行吗?”吕蒙正哈哈大笑,说:“人不可看貌相,海水不可用斗量。”守卫被他说得哑口无言,将吕蒙正带到彩楼下去见刘小姐。

端坐在彩楼上的刘月娥小姐,年方二九,聪明俊俏,琴棋书画样样皆能。说媒的人踏断了门槛,求亲的不是皇亲国戚,便是官家子弟,刘宰相唯恐答应这家得罪那家,为此伤透脑筋,只得张榜“抛彩球”招婿。刘宰相将此事和女儿一讲,刘小姐伤心啼哭,彩球不生眼睛,岂不断送了女儿终身!刘宰相对女儿说:“老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那怎么办?”刘小姐要求父亲在榜上加一条:抛球之日,须准时入场,若过时辰,面罚对课。刘宰相不解女儿之意,刘小姐道:“有了这一条,纨绔子弟、‘绣花草包’、不学无术之辈定然早早进场;饱学才子才敢姗姗来迟……”刘宰相一听有理,便答应了女儿的要求。

此刻,吕蒙正站在彩楼下,刘小姐撩起珠帘一瞧,见吕蒙正衣衫褴褛,却五官端正,双眼炯炯有神,颇有几分书生之气。她命贴身丫鬟梅香前去问过姓名,便出了一题:

黑白未分此去不知南北。

吕蒙正脱口而出:

青黄不接特来讨点东西。

刘小姐听了吕蒙正的课,觉得不错,平仄对仗讲究,但欠高雅,吩咐梅香再续课题。

刘小姐道:

荷叶鱼儿伞。

吕蒙正一边吟哦,一边整了整衣冠,笑了笑答道:

花絮虱子窝。

刘小姐又马上出对:

一杆银枪能挡雄兵百万。

吕蒙正挥了挥讨饭棒随声应道:

半段竹竿驱走恶狗千条。

刘小姐暗暗思忖,吕蒙正果然才华出众,连对三课对答如流,只可惜张口不离破烂、乞讨,不禁又好笑,又好气。梅香有心成全吕蒙正,便对小姐道:“吕相公穷途落泊,苦在其中,对出的课当然含有苦味。”她凑到小姐耳边咬了咬耳朵,小姐笑了笑,出了一道反课题:

十字街头叫老爷老爷老爷老老爷。

吕蒙正忽然眼睛一亮,脱口而出:

金鑫殿上喊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霎时,刘小姐笑逐颜开,撩起珠帘,手捧彩球走到台前,向并非有意求亲的吕蒙正抛去彩球,吕蒙正眼疾手快,撩起破棉袍,一把接住了彩球。求渭生 搜集

巧设一联嫁二女

明朝年间,山西太谷县有一位名医乔嗣祖,年近花甲,膝下只有两个女儿:珍姐和珠妹。乔老先生有心想把祖传医术传给两个女儿,又怕违背祖训。最后,乔老决定招婿入门,订下了三个条件:

一、粗通医道,热爱医道,愿终生从医;

二、年纪与女儿相当;

三、应征者须亲自登门应试,以“珍珠双花红娘子”为上联,应对下联。

消息传出后,应征者甚多,不少名门贵少也频频而至。但过了三月有余,竟无一人能对出下联,登门者也渐渐稀少起来,乔老心中甚是担忧。

就在这当儿,一位身着绿锦袍的“公子”前来拜访。此人十七八岁年纪,面色古铜,体魄健壮,像是耕作之人。乔老见他衣着与相貌不甚相宜,感到奇怪,问了一句:“相公贵庚几何?”答曰:“一十八岁。”这比珠妹尚小一岁,乔老想借此谢客,忽又转念:人不可貌相,且让他试试再说。一问一答,前两条很快通过了,当问及第三条时,少年答曰:“在下对的是‘枸杞二丑绿宾郎(槟榔)’,不知仙翁以为如何?”乔老沉思片刻,喝退左右,不露声色地对少年道:“我不知你的下联作何解释?能否明示一二?”少年听后,如释重负地长吁一口气,然后像背书一样道:“仙翁的上联中:珍珠、双花、红娘子,都是中药名,此其一,珍姐、珠妹乃府上两位小姐,全联同时指两位小姐待定婚配,此其二;这其三嘛……还要仙翁垂允后方敢明说。故在下对以‘枸杞、二丑、绿宾郎(槟榔)’。不瞒您说,在下姓吴,名杞,哥哥吴枸。今身穿绿锦衣前来,乃是哥哥的嘱咐,权以‘绿宾郎’自许。还望仙翁见谅才是。”

乔老听罢,觉得对联颇佳,释义又恰到好处,不免暗自欢喜。随口道:“既是兄弟二人,因何你独自前来?”少年道:“仙翁有所不知,哥哥的文才和医术胜吾十倍有余,人品、相貌亦均属上乘,只可惜有疾在足,远涉多有不便,故此在下只身前来。”

乔老深感少年诚实可信,就道:“我意已准。只是令兄不在当面,还需见后方能定夺。请叙其三吧!”少年也不推辞道:“这其三是‘双’为数,必对以数,又只能对以‘二’。‘花’既是一对姐妹,‘丑’必当是一对兄弟。红、绿乃颜色对,就不必说了。往日众多来访者均是单来独往,当然对不出下联。方才仙翁面带愠色,想必也是因我只身前来之故吧。”乔老听了,心中甚是欢喜,即命下人抬轿去接吴枸前来。

原来,吴枸、吴杞兄弟俩家住绵山脚下,也是医药世家。哥哥幼时随父上山采药,不慎跌伤,脚留残疾,此后便常年在家中攻读诗书和医术,才学医术均达很高造诣。弟弟虽不善文墨,却喜欢种药、采药,兼种粮田,故而黝黑、健壮。几年前,父母双亡,兄弟俩相依为命。当听得太谷县乔家赘婿之事时,哥哥吴枸深思数日,认定已有七八成把握,才教吴杞一一背会言词,长途跋涉,前去应对。今能如愿以偿,实乃天赐良缘。

花烛之日,往观者甚众。乔老门上贴的婚联正是:

珍珠双花红娘子,

枸杞二丑绿宾郎。

洞房时,珍姐望着如意郎君吴枸取笑道:

吴嫁吴嫁枸杞嫁。

吴枸一听,非常高兴,脱口对道:

乔婚乔婚珍珠婚。

珍姐听了,嗔怒道:“奴家是夸你兄弟贤才,千金难得呢!是‘无价无价枸杞价’。”吴枸笑道:“是啊!我兄弟正是把今天的婚事看作天赐良缘的呀!我对的是‘巧婚巧婚珍珠婚’。”珍姐自知不如,心中欣喜万分,也就不再难为吴枸了。卞齐

俏和尚还俗结良缘

故事发生在元朝的明州。阳春三月,姑娘小伙们都三五成群地外出游春。有个名叫柳含春的姑娘,年仅十七,生得秀丽端庄。这日她与女伴相约,去城外七塔寺烧香。寺里有个小和尚叫竺月华,他看到柳含春貌美异常,不由得主动上前与她搭话,问她姓什么名什么,家住哪里。柳含春羞答答地一一告诉了他。不料小和尚一听,道:“柳小姐,你的名字好美呀,就像你人一样。我现在以你的姓氏为题,作一首词送你吧!”随即,小和尚吟道:

江南柳,嫩绿未成荫;攀折尚怜枝叶小,黄鹏飞上力不禁,留取待春深。

却说柳含春的父亲是读书人,她从小爱好诗文,一听此词含有挑逗轻薄之意,十分气恼。回到家中,将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她父亲一听,顿时火冒三丈,立刻写下状子,告到官府,要求惩办这个不守清规、满口胡言的和尚。

杭州府台方国珍,是一个有名的好官,他平时很能通情达理地处理一些民间纠纷。这天,他正好在明州巡视,接到状子一看,深感这和尚可恶,便立即派人把小和尚竺月华拘来,又命人编成一只竹笼,打算把竺月华装进竹笼,沉入奉化江底。

竺月华被带上公堂时,虽然低着头,但还显得沉着。方国珍问他:“竺月华,你既皈依佛门,理应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严守清规、诵经念佛才是,为何满口胡言,轻薄闺阁千金,败坏佛门净土?现在,我也以你的姓氏为题,送你一首词,你可仔细听明白,好去碧波潭中细细品味。”继而念道:

江南竹,巧匠结成笼;好与吾师藏法体,碧波深处伴蛟龙,才知色是空。

那竺月华和尚一听,脸色陡然变成死灰,知道自己将要被装入竹笼内,投入江中淹死。十九岁的青春年华即将毁灭,顿时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不禁长叹一声,向方国珍哀告道:“大人,我因父母双亡,家贫如洗,不得已皈依佛门,以求生存。我虽熟读诗书,勤诵经文佛法,也曾梦想成为高僧,但怪我年轻志短,凡心不净,面对佳人秀色,难禁青春情愫,忘了三戒真谛。大人治我死罪,自知罪有应得;我只求大人让我在生前再作一词,表白心愿,死而无怨。”

方国珍同意了他的请求,并给了他纸笔。竺月华提起笔,不假思索,奋笔疾书:

江南月,如镜也如钩;如镜不临红粉面,如钩不展翠纬羞,空自照东流。

写完后,掷笔长叹,泪流满面。

方国珍拿着这首词,细细推敲一番,感到这个小和尚不仅多情,而且颇有文才。又见他明眸皓齿,眉清目秀,虽身穿旧袈裟,脚踏破芒鞋,头顶光秃秃,但仍然掩盖不了他青春年少的风姿,不觉感慨系之,同情起他来。遂改变主意,宣布将竺月华当堂释放,并令他蓄发还俗,努力读书,以求进取。他又对柳含春的父亲说:“此人容貌端庄,才思敏捷,决非卑俗之徒。我愿为你女儿作伐,与竺月华结为夫妇。”柳含春父亲见府台做媒,也看到竺月华颇有才华,就同意了。

柳含春呢?她有点犹豫。府台做媒,父亲同意,自己内心也喜欢他的谈吐文雅,品貌端庄;只是想到他是个光头和尚,心中有点说不出的味道。

结婚的那天夜晚,柳含春派人送给竺月华两张书笺,上面有两个题目,说答对了,可以进入洞房,否则再去读两年书。竺月华拆开一看,见第一题是一首词的上篇:

朝诵经,晚诵经,蒲团古殿伴青灯,情岂入空门。

竺月华知其意在诘问,就很快和了下篇:

人有情,佛有情,华光普照有情人,慈悲本是情。

下篇送了进去,柳含春没异议,算通过了。

竺月华再看第二题,见是一首五言诗,打一字谜:

纤手执瑞香,香插案几上;

芳心求俊秀,偏遇俏和尚。

这记录了柳含春与竺月华初见面的情形,暗喻一个“秃”字。竺月华一见,不禁暗暗笑了起来,他高声说:“小姐呀,旧事何必重提!自府台允我蓄发,已整整两年。现在,我的头发已可与小姐齐长,今天正是结发佳期了。”一边说,一边轻轻地推开洞房的门。

柳含春见竺月华果然才思敏捷,文采风流,不觉满心欢喜,抬头看到容光焕发、神采飞扬的竺月华正深情地看着自己,不觉两颊绯红,心头灼热,对着竺月华嫣然一笑。从此,两人情投意合,白首偕老,被后世传为佳话。啸原 搜集

常遇春巧对娶师姑

传说元朝末年隆冬的一天,晌午时分,几年来一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常遇春正带领随从路过一座尼姑庵时,大门“嘎”的一声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带发修行的师姑。她一手执根木棍,一手提着一篮萝卜,正往门前河边走去。常遇春看她正值青春年华,身材苗条,花容月貌,冰清玉洁,两弯秀眉下,一双桂圆似的明眸脉脉含情,不由得方寸大乱,竟呆呆地瞪着她久久不愿离去。

那师姑倒也十分机灵,立刻放下木棍和萝卜篮,落落大方地轻移莲步,躬身上前合十道:“贫尼愿出一上联,试试将军的文才。将军若能对得出下联,我可满足您的要求。”常遇春顿觉心中一热,嗫嚅着答道:“好……我……愿恭聆您的上联。”

那师姑瞧瞧身旁篮子里带泥的萝卜,不假思索地说:

尼洗泥泥净尼回。

常遇春听了,抓耳挠腮了良久,直愣愣地一时竟对不出来,急得红着脸说:“请允许我回到营寨去想想,明天这个时候,一定再来领教。”那师姑满口答应着,提起木棍和萝卜篮便向埠头走去。

常遇春回营以后,与士兵一起去河边抬水烧饭。那时朔风呼啸,天寒地冻,河面上结着厚厚的一层冰。当他面对坚冰,正思索怎么对联的时候,士兵们那挥棍猛击冰块的情景跳入眼帘,顿时豁然开朗,喜上眉梢。

第二天晌午,常遇春又带领几个随从专程前去尼姑庵,哪知那师姑早在门前候驾了。常遇春满面春风地念出了下联:

兵打冰冰破兵归。

那师姑细细品味,这下联对得工整。这位英俊的将军果然是文武全才,她便欣然以身相许。潘英松

药联缘

从前,粤西某地有一小镇,镇上有一爿回春堂药材店,店老板姓洪,早年丧妻,膝下只有一女。洪老板以“洪”、“红”谐音,取中药红娘子之名,将女儿取名洪娘子。

这洪娘子自小聪明伶俐,虽没进过学堂,但平时跟爹学音律辞章,赋诗联对,却也满肚子学问。

洪娘子年方二八,有时代爹站站柜台。有一天,店铺里进来一个提着一大捆白头翁草的放牛郎,看样子也才十六七岁。洪娘子算过价钱后,见那放牛郎长得英俊,出语文雅,心生一念,说:“放牛哥,多谢你给我们采药,不过,你可曾知道,我们这店有个规矩,凡售药者须应一对子,答对了嘛,酬金一倍;答错了嘛,罚金一半。如今你这捆白头翁草价值两钱银子,若对得出来,我给你四钱;对不出来,嗯,只能付你一钱了。”

放牛郎听了,略一思索,便点头答应了:“好,你出对吧。”

洪娘子微微一怔,她本来只是想和他开个玩笑,吓他一下,想不到这放牛郎竟会答应,一时间她竟不知出什么对子好,情急之中,瞥见案上的白头翁草,灵机一动,说:“好吧,你听着,我出‘白头翁’作为上联,请你对下联吧。”

那放牛郎眨眨眼,冲口而出:“洪娘子。我以‘红娘子’对‘白头翁’,怎么样?”

洪娘子听了大吃一惊,不知道他是有心还是无意,一下子脸红到了耳根,过了好久才说:“哦,放牛哥,你对得不错。啊,我还没请教你的尊姓大名呢。”那放牛郎叹口气说:“唉,人家叫我放牛郎,你也叫我放牛郎好了。”

洪娘子抿嘴一笑:“这怎么好意思呀?”

放牛郎一听这话,心里明白,也脸红了,说:“反正我每天放牛,经常采些白头翁卖,要不,你就叫我白头翁好了。”“白头翁?”洪娘子一听,不禁笑出声来。她觉得这放牛哥很是风趣,便点点头说:“好好,我以后就叫你白头翁,你也叫我红娘子好了。”说罢,真的付给放牛郎四钱银子。

没过几天,放牛郎又来卖白头翁草。洪娘子称完后莞尔一笑道:“白头翁哥,小妹子近日闻得外头流传一联,特来请教,不知肯指点否?”

放牛郎微笑着说:“愿领教。”

洪娘子道:“这上联是——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

请你对个下联。”

放牛郎知道此联确是难对,这里面嵌有“陈皮”、“半夏”两味中药名,且用“下”谐“夏”音,难啊!他想了很久也没有对出,只好说:“洪娘子,容我明天对上,好吗?”

洪娘子得理不饶人,说:“啊,原来你真的是‘不能敲半下’呀!好吧,今天的草药钱也暂时留下,等对出了再来取吧。”

放牛郎知道洪娘子有意为难,但也无可奈何,便默默离开了回春堂。他走到街上,猛见一小童拖着个烂灯笼在玩,心头豁然开朗,即刻转身跑回药店,兴冲冲道:“洪娘子!你听着,我的下联是——

灯笼笼灯,纸壳原来只防风。

你看如何?”

洪娘子听了又是一惊:这放牛郎莫非真有对联奇才?他这下联以“纸”谐“枳”,且嵌“枳壳”、“防风”两味中药名,虽对得不甚工整,却也十分难得。

自此之后,洪娘子对放牛郎改变了那种居高临下的骄态,虚心向放牛郎请教,两人互相切磋。在言语交流中,她才知道放牛郎的祖上也是行医的,所以他从小就懂得不少医药知识,只因后来家遭不幸,他才为人放牛度日。几年前在山上放牛时,认识一位从山西来的姓叶的采药师傅,他常帮这叶师傅寻草觅药,深得叶师傅的欢心。叶师傅一边采药,一边给他传授些药草知识,闲时还教他吟诗作对,并常以中草药名入对。

洪娘子与放牛郎之间的感情与日俱增,但他们谁也没有点穿,常借对联隐喻,互传心曲。

两个小青年相爱的事,不久便被洪老板发现了。他见放牛郎确实有学问,自然欢喜;但见他一贫如洗,又觉得有辱门楣,推辞吧,也有不便,怕人说他“爱富嫌贫”。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个计策。

这天晚饭后,洪老板唤女儿过来:“洪娘子,常言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爹虽行医为生,但也算得上半个书香门第,今爹想征联选婿,为你择个有真才实学的郎君,不知你意下如何?”

洪娘子一听,知道这是爹嫌放牛郎贫穷,有意推托,但转念一想,觉得放牛郎能吟诗对对,应该不会被父亲难倒,倘他真的是“陈皮不能敲半下”,那也只好怪他自己了。于是她便点头答应了。

洪老板征联选婿的消息一传出,震动了四乡八邻。一些公子哥儿眼盯在回春堂药店的财产上,纷纷前来应对。一时间,应选者竟不下数十人。

洪老板仿照“过五关”的做法,在通往厅堂的一条弯弯曲曲的长廊里,每隔数步挂一联,共挂五联;规定必须依次过关,过了五关者才有资格入选。其对联也别具一格,均以中草药名入联。因此,许多饱读诗书的秀才,虽有对对之才,但无药草知识,也只能望联兴叹,悻悻离去。

正在这时,放牛郎来到了回春堂。他见第一关上挂的一联是:

冬虫夏草九重皮。

便微微一笑,不假思索地高声对道:

玉叶金花一条根。

众人听了哗然,想不到攻下第一关的竟是一个放牛郎。

放牛郎进入了第二关,见那上面挂的是:

烦暑最宜淡竹叶。

放牛郎又微微一笑,答道:

伤寒犹妙小柴胡。

众人听了又是一阵喝彩。忽然里面传来洪娘子的声音:“到此算进一步,望君勿废中途。”放牛郎听见洪娘子的鼓励,更是信心倍增,又进入第三关。这一联写的是:

金银花小,香飘七八九里。

放牛郎略一迟疑便对了出来: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众人又是一阵热烈喝彩。待里面传出洪老板放行的指令后,放牛郎来到了第四关。这一关上的一联较长,上面写的是:

水莲花,半枝莲,金花照水莲。

放牛郎思考了好半天,急得满脸通红。这时,里面传来了洪老板洋洋得意的笑声,嘲讽道:“怎么样?时候不早了,回去放牛吧?”

放牛郎听了,好不气恼。正在这时,平日常跟洪娘子做伴的荷香姑娘捧着一碗茶过来,递到放牛郎手上,说:“洪姐姐怕你渴了,叫我给你送茶来哩。”

放牛郎心急如焚,也确实渴了,捧起茶碗便喝。喝到最后一口茶时,他发现碗底有一粒珍珠。“啊,玉碗捧珍珠!”他险些叫出声来。他知道是洪娘子在暗中相助,便兴奋地将珍珠连茶一饮而尽,朗声说道:“对出来了,对出来了。”随即诵出下联:

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

过了很久,里面才传出洪老板冷冷的声音:“进来吧。”

放牛郎进入厅堂,来到最后一关,只见那墙上挂的是一副四十三字内嵌十二味中药名的长联,不禁愕然惊叹:“哎呀!绝对,绝对。”这联是:

红娘子身披石榴裙,头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贯众,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遇宾郎(槟榔)。

放牛郎目瞪口呆:天哪,别说这四十三字的长联从没对过,就是那十二种药名一时间又如何觅得?他汗流浃背,无言以对。

洪老板洋洋得意,心想:我这花了三年苦心撰出的长联,别说你立对立答,就是两三年后能对得出来,我嫁个女儿给你也不冤。想到这里,他手拈胡须,哈哈笑道:“年轻人,算了吧,这是绝对,你别枉费心机了。”

放牛郎心灰意冷,正要临阵退缩时,忽闻厅后传来一声:“慢——”众人回头看,却是洪娘子。只见她落落大方地出来对父亲说:“爹,放牛郎五关过了四关已属不易,你就再让他想半天吧。这样大家都会说你宽宏大量,放牛郎纵然输了,也能口服心服。”

众人听了齐声称是。这时洪老板已是得意忘形。脱口道:“哈哈,莫说半天,就是给他半年时间,也别想对得出来!”

放牛郎一听又气又急,又羞又愧。这还了得,士可杀而不可辱!他横下一条心,即刻打蛇随棍上,接着洪老板的话高声道:“好,大人无戏言,由众人作证,半年后的今日,我放牛郎来献下联!”说罢,头也不回地走了。

洪老板后悔刚才一时大意,口出戏言,但众目睽睽,也不好意思出尔反尔自食其言。又转念一想,如此绝对,别说一个放牛郎,就是当今状元郎,有这对对的才能,也绝没有这入药的本领啊!于是,他索性摆出宽宏大量的样子说:“好!有志气!六个月后的今天,老夫煮茶待客,选婿东床。”

放牛郎走后,洪娘子又是悲来又是喜:悲的是狠心的老父竟出此绝对,难煞了放牛郎;喜的是放牛郎能随机应变,争得了半年时间,或许还有转机。眼看天已黑尽,老父也早入梦乡,她偷偷起来,找放牛郎去了。

此时,放牛郎正在收拾包袱,打点行装。洪娘子大吃一惊:“怎么?你真的要临阵退缩?”

放牛郎告诉洪娘子,他已辞去放牛工,准备到山西去寻叶师傅,再跟他学习半年,不信就对不出个对子来。洪娘子一听,很是感动。两人依依难舍,直至晨鸡报晓,洪娘子才含泪送放牛郎上路。

两人出到村前山边,已是天色熹微。洪娘子经放牛郎一再劝阻,恋恋地停下了脚步。她顺手在路边折了株草放在放牛郎手上,放牛郎一看是株相思草,他知道这是洪娘子和他“物对”表心意,作临别的最后一次对对。他想了一会,忽然上前几步从路边采了一朵花,插在洪娘子髻上。洪娘子惊喜地叫了起来:“啊,合欢花!”“合欢花”对“相思草”,正好表达了此刻两人的心情啊!洪娘子见放牛郎才思如此敏捷,相信再有半年时间,那“绝对”一定可以对得出来。因而她满怀信心道:

放心走罢,此去不论生地熟地,远志莫怕路千里。

放牛郎洒泪而别:

挥泪去矣,将来但闻藿香木香,桂圆时节早当归。

放牛郎经历了千难万苦,终于在山西找到了他敬仰的叶师傅。他日夜攻读,精心应对。冬去春来,转眼快半年了,四十三字长联中的十二个药名,还只能对上六个,他心里甚是着急。这天,他忽然接到洪娘子托人带来的信件,打开细看,上面这样写着:白头翁:

忆自金闾相会,只望恩泽长流,竟匆匆别去,怜奴影只衾寒,红泪枯罄。

今老父如子龙年高老迈,想君蜜愿应酬矣。望九九归一,荣旋梓里,一家老少笑开颜。素书递到,即为裁答。

努力自范,珍重加衣!红娘子于端阳后十日

放牛郎匆匆读完信,便持信向叶师傅讲明原委,请求还乡。不料叶师傅一看信,拍案称奇:“此江南奇女也!”放牛郎不知何故,请问原因。叶师傅微嗔道:“蠢材!莫非你被其中情情爱爱迷了眼?这是洪娘子助你应对来了!你不是尚有六个药名想不出来吗?这信上不是告诉你了?”

放牛郎重读了一遍信,仍大惑不解,只好请求师傅指点。叶师傅叹了口气说:“唉,你不知道,这是一纸药谜呀。看,洪娘子信中的每一句话都射有药名,你从头看来,喏,这是苏合、泽泻、王不留行、独活、血竭、常山、白头翁、甘遂、百合、当归、合欢、白芨、旋覆花。这最后两句祝语是防己、防风,日期是半夏。懂吗?”

放牛郎这才恍然大悟。当晚,放牛郎在洪娘子信中找出了六个药名,凑足了剩下的半联,拟出了那四十三字的长药联。第二天,他告别叶师傅,满怀信心地赶回家乡去了。

放牛郎匆匆赶到回春堂药店,药店里外早已聚满了看热闹的人群,当日那上联已挂厅堂正中。饮过洪娘子微笑着捧上的香茶后,放牛郎不等洪老板催促就高声道:“诸位,听我应对!”他对的下联是:

白头翁手持大戟子,脚跨海马,与草寇甘遂战百合,旋覆回乡,上金銮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车前将军立赐合欢。

众人一听,先是鸦雀无声,接着掌声雷动,齐声叫好。洪老板也暗自吃惊,稍后即假装镇定,微微一笑:“对得不错。但你知道吗,我那上联‘洪娘子’三字我是有意用了我女儿的名字,你下联‘白头翁’三个字却有何含义?”

放牛郎从容不迫道:“洪老板所言极是。但您可知道,此‘白头翁’正是我的名字。上联妻名下联夫名,此可谓对得天衣无缝了!”

洪老板脸色一沉:“胡说!谁能证明你这放牛郎名叫白头翁?哈哈!”“我能证明!”洪老板的话刚说完,厅里传出一个女声,众人回头看,只见洪娘子手捧两年前的账本出来。洪老板翻开一看,果然看见上面有女儿记账的笔迹:“十二月廿七日放牛郎白头翁来卖白头翁草十斤。”至此,洪老板才无言可对,答应女儿与放牛郎成亲。

新婚之夜,放牛郎送走客人后,正要进入洞房,却让门口的荷香姑娘拦住了:“新郎官听着,我家小姐有话,进洞房前须再对一副对子。若对不出,还请回山西学习半年。”

放牛郎“哎呀”一声,口中嘟哝着:“哦,也要来个三难新郎吗?好,上联是什么?”

荷香打开手中的字条念道:

白头翁牵牛耕熟地。

放牛郎略一思索答道:

红娘子相思配宾郎。

这时,洞房门“呀”的一声开了,露出洪娘子的一张笑脸。放牛郎迫不及待地跨进门去。施爱

门对千竿竹

明朝开国的时候,出了一个“神童”,叫解缙。

解缙出身贫穷,父亲是开豆腐店的。他平时帮着父亲做做豆腐,空下来就发愤读书。七岁时,已能作联吟诗,出口惊人。

这一年新春,家家户户都贴春联。他家穿街斜对面是宰相府第,门高宅大,围墙内绿竹重重;相形之下,这豆腐店就显得特别寒碜。小解缙是个好胜的人,面对着这一情景,心有不服,于是写了一副春联,贴在豆腐店门上,春联是: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这副春联一贴出,吸引来许多街坊,大家说长道短,议论纷纷。

闲言传到相爷的耳朵里。他想,小小的人能做这样的对联,倒是稀奇。但不知是真是假。于是命家人去叫他来当面一试,谁知小解缙不肯随便上门,对来人说:“既然相爷有请,快去拿请帖来。”相府家人呆了一呆:“唷,好大的豆腐架子!”便回去向相爷诉说。相爷道:“莫和小孩子计较,就拿请帖去吧!”

解缙收了请帖,与相府家人来到相府门前,见正门关着,就止步不前。对家人说:“迎客有迎客之礼,为何不开正门?”家人无奈,只得又去禀告相爷。

相爷想了想,挥笔写了个上联,连同笔墨交与家人说道:“递与学生。”

小解缙接过一看,见是一副对子的上联:

小犬乍行嫌路窄。

解缙已知相爷的用意,心想:今日非叫你开正门迎接学生我不可!于是即刻接写了下联:

大鹏展翅恨天低。

相爷见对,无可奈何,只好大开正门。小解缙进了门,相爷还把他迎入客厅。分宾主坐下后,相爷从桌上拿起一本书晃晃说:“老夫听说你家有万卷之书,书藏哪里?”小解缙指指肚皮说:“就在这里。”相爷又问:“既然如此,那我出联你都能对吗?”小解缙眨眨眼睛说:“何止能对!”相爷看看这穿绿衣衫两目顾盼的小家伙,口气竟这么大,不觉心里好笑。便出联道:

井底蛤蟆青间绿。

小解缙听了,冷笑了笑,看了一眼身穿红袍的相爷,便接着对了下联道:

盘中螃蟹白映红。

相爷本想讥笑他是个坐井观天的蛤蟆,不料自己反被奚落成一只死螃蟹,想小家伙竟如此不留情面,不由心里冒火,却不好发作,只好改换题目,再难小解缙道:

天做棋盘星做子,谁人敢下?

小解缙想,这也难不倒我,略一思索,便对道:

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

相爷见小解缙对答如流,大为吃惊。正找不到好的课题,忽见壁上有一幅!月夜杜鹃图",也来不及细想,就信口出了一联道:

月下子规喉舌冷。

小解缙见他行文已乱,故意照式对个下联说:

花中蝴蝶梦魂香。

谁知相爷只顾前,不顾后,一发觉别人句子有毛病,马上挑剔道:“试问花中蝴蝶,倘不睡去,哪来的梦魂香甜?”

小解缙又眨眨眼睛回答说:“然而月下子规,也未必启口,喉舌之冷,一样无从说起!”相爷一听,哎哟,我也错了!便问小解缙:“那么依你说又当如何?”

小解缙说:“如果把‘月下’改作‘啼月’,‘花中’改作‘宿花’,岂不是‘舌冷、梦香’?”

相爷欲要叫好,但又反问:“你既然早已知道,为何将错就错?”

小解缙笑着说:“因为相爷失口在先,解缙之所以将错就错,无非是步相爷后尘,照葫芦画瓢罢了!”

一番话说得相爷心服口服,自知理亏。想想方才小解缙的不恭,正是自己失于检点而引起的,因此甚感惭愧和不安。为了弥补这次过失,以后他就常邀小解缙到相府做客。

据说这相爷从此深爱解缙之才。等解缙长大,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因为解缙第一次上宰相家,一要有请帖,二要开正门,人家说这是“开豆腐店摆豆腐架子”,从此“摆豆腐架子”这句话就在民间用开了。乐溪 搜集整理

欧阳修与诗秀才

宋朝有个纨绔子弟,以“诗才”自居,人称“诗秀才”。他听说欧阳修吟诗作赋如流水,就想找欧阳修比试比试高低,于是夹了几册唐诗就上路。

途中,诗秀才看见路旁有一株枇杷树,长得特别古怪。顿时,诗兴大发,吟诵起来:“路旁一古树,两枝大丫杈。”但吟完后便再也吐不出词来了。欧阳修正巧路过这儿,于是接着给他续了两句:“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诗秀才听了不由得点头称赞。于是,二人结为同伴,沿湖畔而行。诗秀才为了挽回面子,又吟道:“远看一群鹅,一棒打下河。”吟罢之后,左思右想又没了词,接不下去了。欧阳修笑了笑,续道:“白翼分清水,红掌踏绿波。”诗秀才拱手道:“好,想不到你老兄也会胡诌两句,那我们一同去拜访欧阳修吧!”

二人来到了渡口,上了小舟,风吹水面,微波鼓浪,小舟划动,飘飘如仙。这诗秀才看了,心里十分高兴,想到过河之后就要见到欧阳修了,诗兴又迸发出来,吟道:“诗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哈哈大笑:“修已知道你,你还不识修(羞)!”马彪礼 搜集整理

欧阳修过关

北宋欧阳修早年家贫未仕,为觅生计,四处奔波。一日暮色苍茫,他身背书囊,匆匆行至一座城下,见城门已经关闭,抬头望见城头上有一老兵把守。他拱手施礼道:“烦请老伯开门,权放学生进城。”老兵问:“城下何人?何故此时进城?”欧阳修答道:“读书人远道而来,进城求宿。”老兵本不敢违例开门,但听说是读书人,顿起爱怜之意,说道:“既是书生,我出一对联给你,对得出,让你进城,对不出,明晨再进。”欧阳修说声遵命。老兵念道:“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欧阳修接上说:“出对子容易,对对子难啊,请先生先对吧。”老兵大声道:“我是要你对的!”欧阳修笑道:“学生已对过了。”老兵一想,恍然大悟,立即下城楼开了城门。原来这副对联是:

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田家振 整理

落帆亭

嘉兴落帆亭,坐落在北门外杉青闸的假山上。传说在宋朝年间,杉青闸边上有座施王庙,庙里的当家和尚十分厉害,故意把庙的正梁造得比孔庙大成殿正梁还要高三尺。众秀才不服,拥进庙门找和尚评理,要拆低正梁。和尚说:“要我拆低庙的正梁可以,我出一上联,请你们对出下联,期限七天。”和尚念出上联是:

木马三脚两个头。

众秀才几经聚会对对,可是六天过去了,仍是对不出。第七天,他们又到杉青闸上亭子里聚会,仍无计可施。

这时,忽见运河塘上驶来了一艘官船,原来是苏东坡到杭州任太守,经过这里。众人纷纷走出亭来迎接。苏东坡见了,也忙挥手命令落帆停船。彼此见面后,东坡一看人人双眉紧皱,个个像有满腹心事,不禁发问:“诸位,为何愁眉不展?”众人齐说:“被一和尚的对联难倒了。”东坡问明原因,颇有兴趣地说:“这木马是指木匠锯木头的架子,上有两个头,下有三只脚。”接着他又斜视了一下横在运河滩上的大铁锚,脱口念道:

铁猫(锚)四爪一条腿。

众人一听,拍手称妙。于是众人欢欢喜喜地请了苏东坡到亭子里饮酒。

次日,施王庙里的当家和尚一听下联,大吃一惊,只得将施王庙正梁拆低——比大成殿正梁还低三尺。

以后,为了纪念东坡落帆停舟巧对下联,便将这座屹立在杉青闸假山上的亭子叫“落帆亭”。若干年来,几经修建,落帆亭也成了嘉兴八大景之一了。姚正钧 搜集整理

“坐”与“茶”

相传,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一次去游莫干山,在庙中小歇。老和尚见他衣着简朴,就冷淡地说了声:“坐。”又毫不在意地对小和尚说:“茶。”两人稍事交谈之后,老和尚发现他谈吐不俗,暗想此人绝不是凡夫俗子,便让他到客厅,面带笑容地招呼说:“请坐。”又喊小和尚:“敬茶!”经过进一步交谈,方知来人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老和尚连忙起身作揖,带着几分歉意,毕恭毕敬地说:“请上坐!”急忙高喊:“敬香茶!”

苏东坡告别时,老和尚迫不及待地拿出纸笔,恳请他题联留念。苏东坡欣然答应,含笑挥笔,即刻书就: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这副对联巧妙自然,趣味横生,语言幽默,讽刺深刻。不但使那位老和尚自感羞愧,而且对那些趋炎附势,看人行事的势利者,也是一种警诫。张过 搜集

苏东坡让道

一日苏东坡郊游,见众多农夫在挑塘泥肥田。他信步走到一条小田埂上,不想迎面碰上一挑泥农妇。二人相对,各不让路。苏学士口出大言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吾乃读书之人,汝妇当让道乎我。”妇人一笑,说道:“既自称读书人,当能对?”东坡说:“胸藏斗车,当然能对!”妇人脱口而出:

一担重泥(仲尼)挡子路。

苏东坡大惊,半晌无言以对。两旁田埂上送泥返回的人,都望着他的窘态,哈哈大笑。总算他机敏过人,见此情景,忽有所悟,赶忙对道:

两行伕子(夫子)笑颜回。

他虽然对了下联,但心有余悸。心想,村野之中竟有此等高人,我不能等闲视之而作此狂态。随即脱鞋袜、下水田,拱手让路。田家振 搜集

苏黄戏对

有一天,苏东坡和他的挚友黄山谷在松树底下下棋,一阵风吹过,松子落到棋盘上,苏东坡捡起松子,笑着说:“我有一联,你如在三步棋内未曾对上,罚酒三杯。”黄山谷笑道:“你有此雅兴,我定当奉陪,如不能对,甘愿受罚。”苏东坡笑着点头,说出上联: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山谷举棋在手,抬头望见湖边柳荫下有人持竿钓鱼,心里便得一联,但不肯立即说出,装作一副为难的神色。苏东坡以为他真的对不上,便拿起酒杯,准备罚酒。突然,黄山谷把酒杯一推,随即对道: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傍晚,苏东坡和黄山谷回家,只见晚霞明灿,分外好看。黄山谷异常兴奋,对苏东坡说:“昔日曹子建七步成诗,名传后世,你我三步一联如何?如对不上,当罚后退七步。”苏东坡含笑点头。黄山谷随口念出一联:

晚霞映水,渔人争歌《满江红》。

说罢,用力拖苏东坡快走。东坡故意蹲下身子,黄山谷怎么也拖不动。突然,苏东坡一松臂,黄山谷跌出老远,苏东坡即对道:

朔雪飞空,农夫齐唱《普天乐》。张过 搜集

观音难苏轼

苏轼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受父亲苏洵的影响,非常喜欢读书。他天资聪明,记忆力特别强,每看完一篇文章,就能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

经过几年苦读,年轻的苏轼已是饱学之士:别人看不懂的书,他能看懂;别人不认识的字,他都认识;别人不理解的文章,他能评头品足发一通议论。这一来,许多人对他佩服三分,有的甚至要拜他为师。

苏轼名噪一时,洋洋自得。启蒙老师见了,很是担忧,特地送给他一张“学无止境”的条幅。可苏轼看后却不以为然,认为启蒙老师是嫉妒自己,就把条幅丢在书房角落里。

一天,苏轼乘着酒兴,挥笔写了一副对联:

读遍天下书,

识尽人间字。

写罢,命家人贴在大门口。

苏轼以当代才子自居的对联贴出后,有的人见了点头称赞,有的却连连摇头,启蒙老师气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安。

不知怎的,这事惊动了仙界。一天,观音大士装扮成一个老太婆,下凡间来找苏轼了。

这天,苏轼正在家里看书,忽听仆人通报,门外有人求见。他出来一看,见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婆,便问道:“你有什么事?”

观音指指门上的对联,问:“先生真已读遍天下书,识尽人间字了?”

苏轼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傲慢地说:“难道我能骗人!”

观音从口袋里摸出一本书,递上前说:“我这里有一本书,请先生帮我识识看,那上面写的是什么。”

苏轼想:这有何难!他接过书,看也不看,就道:“你听着,我念给你听!”可他仔细一看,从头翻到尾,又从尾翻到头,那书上面的字竟一个也不认得。

观音在一旁连声催道:“先生,你快念呀,快念呀!”

苏轼急得满头大汗,吞吞吐吐地说:“这……这……”这书上的字他从来没见过,怎么能念得出来呢?他只得问:“你这书是从哪里来的?”

观音笑笑说:“先生,别问是哪里来的啦!天下的书你不是都已读尽了?快念呀!”

苏轼满脸通红,只好回答说:“我没有读过这本书。”“你这本书都没有读过,那为什么要贴这副对联呢?”观音问道。

苏轼听了,羞愧万分,伸手想把门上的对联撕掉。观音忙上前阻止道:“慢!我把这副对联改一下吧。”她把对联改成:

发愤读遍天下书,

立志识尽人间字。“年轻人,不要再狂妄自大了!学无止境,学无止境呀!”观音谆谆告诫。

苏轼听了,茅塞顿开。回转头,正要拜谢那老太婆,谁知早已无影无踪。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神仙在点化自己哩!

苏轼回到书房,立刻找出启蒙老师赠的条幅,把它张贴起来。从此,他谦恭苦读,勤奋学习,终于成为有名的大文学家。陈德来 搜集

苏小妹三难佛印

传说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不仅三难新郎秦观,还曾三难和尚佛印,其联其事都很有趣。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相善,暇时常去寺院与佛印谈古论今,弈棋联对,佛印和尚也常来拜访苏东坡。时间一长,苏小妹也与佛印混熟了。苏小妹常听哥哥夸奖佛印博学多才,才思敏捷,可她心中却不服,有心找机会难一难佛印。

一天,苏小妹有事外出,在门口碰上了正好来拜访苏东坡的佛印和尚。佛印彬彬有礼地说:“轼兄在家吗?”苏小妹一见机会难得,对佛印的问话置之不理,即出一联曰: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此联是个很巧妙的拆字拼字联,“僧”是“人曾”相拼,“佛”是“人弗”相连而成,而其中又暗藏不恭。

佛印闻言一愕。苏小妹立在一旁,心里窃喜:“什么饱学之士,被我一难就难住了!”孰料佛印见苏小妹一副得意神态,立即慧至心灵,脱口而对曰: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竟然对得天衣无缝。苏小妹无计可施,只能对书房大喊一声:“哥哥,有客来访!”自己快步出门而去。

一日,苏小妹身体不适,其兄正为她煎药,佛印又来访苏东坡了。

苏东坡一见老友来访,非常高兴,就和佛印品茗谈开了,竟忘了给卧病在床的苏小妹按时送药。苏小妹上次受了佛印之辱,尚未泄恨,这次又见其兄重他而轻己,心里怨愤突生,就又在床里高声念出一联曰:

清水池边洗和尚,浪浸葫芦。

以“葫芦”而隐喻和尚的“光头”,实在大为不敬。

苏东坡晓得小妹脾气,知道她又生气了,忙中断谈话,去为她送药。一旁的佛印可苦了,既听了“骂声”,又要对上联来。他知道上次得罪了她,这次可要对得雅些了,但思来想去,一时竟未得佳联。忽然,他抬头见苏东坡端了药碗,撩起碧纱帐,正要给苏小妹喂药,猛地触动灵感,立即对曰:

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

苏小妹嫣然一笑,一口将药喝个精光。苏东坡见小妹消了气,也就微笑着对佛印跷了跷大拇指,赞他对得妙。

自此后,苏小妹也对佛印有了好感,深感佛印虽是个光头和尚,毕竟也满腹才华。一年中秋佳节,苏东坡邀请佛印来家过中秋。酒后去花园漫步,只见一池碧水,两岸青草,清风徐拂,三人漫步池畔,甚得意趣。走得累了,小妹提议休息片刻,三人就在碧水池边坐了下来。苏小妹见池水清清,倒影幢幢,兀地有感,回头对佛印言道:“我有一联,不知师父能对否?”

佛印道:“试试看嘛,请赐上联!”

苏东坡也想听听,催道:“有联就快说嘛!”

苏小妹不紧不慢出联曰:

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

苏东坡一听,也觉得难对,内中有数字,且波心的千佛为渡江的五百罗汉及他们的倒影。佛印不由低头沉思,却瞧见苏小妹的倩影清晰地倒映在池水中,犹如临风玉树,他顿开茅塞,随口对曰:

一位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苏东坡闻言,拍手称好:“妙!妙极了!”

苏小妹三难佛印而没有难倒,大家却成了朋友。阮嘉明 整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