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守一生的秘密——幸福婚姻枕边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8 00:42:15

点击下载

作者:陈素娟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相守一生的秘密——幸福婚姻枕边书

相守一生的秘密——幸福婚姻枕边书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相守一生的秘密——幸福婚姻枕边书作者:陈素娟排版:KingStar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11-01ISBN:9787302419587本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言痛苦,是婚姻的福音

痛苦是一件好事。

说这句话肯定会遭到很多人批驳,他们会说: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痛苦还是好事?

有句话是:痛则思变。痛苦是上天派来提醒我们的信使: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

恋爱婚姻更会让人痛。

从迈入感情的第一步开始,快乐就是以泪水为调料的。在爱与恨的夹击下,婚姻之路越发步履维艰。可是,所谓的危机,就是危险+机会,婚姻冲突和危机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痛,还有改变的契机。

所以,即将经历婚姻和已经在婚姻中受伤的人,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做出适当的调整。

痛苦,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看清自己。

有很多来访者问我:我能不能回到以前,找回过去的自己?

我说:我们回不到过去,我们现在可以通过眼前的痛苦更好地看清自己,有更好的成长,做更好的自己。

成年之后经历的事情只是一个小石子,它投入我们看似平静的心湖,引起的巨大波澜不是小石子的问题,是我们内心有很多没有被我们察觉的伤痛和情绪。所以,一件很小的事情会让我们情绪失控,我们的情绪很大一部分不是基于当下的事件,而是过去情绪被引爆。

恋爱婚姻更是如此。

因为人有两次生命。一次是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我们与父母建立亲密关系,开始寻找自我、探索世界的人生旅程。

一次是恋爱和婚姻,与所爱的人建立亲密关系。在这个关系里,会重复童年时期父母与我们的关系模式。也就是说恋爱和婚姻,其实是在重复童年的模式,要么延续童年的美好,要么弥补童年的痛苦。

很多父母是不完美的,他们一些不科学的教养方式给孩子造成伤害,或者留下遗憾,导致孩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孩子无法改变自己的父母,长大后便在婚恋关系中不断找寻,在爱人身上不断索取。可是,对方不可能完全满足我们巨大的心理需求,于是爆发了各种矛盾冲突。或者,我们找一个与父母类似的人,努力让他(她)爱上自己,当他(她)爱上自己之后,自己就变回一个小孩儿,去做童年想做却无法做到的事情,譬如撒娇、任性、无理取闹,最终对方无法忍受,选择离开。于是,他(她)在心里又一次验证了一个信念:看吧,我不值得被爱,我终会被抛弃的。

因此,婚恋中的痛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察觉自己,接纳自己拥有这样的父母,有这样的童年,放下改造愿望,慢慢做一个成熟的大人。

外遇是婚姻痛苦的最大根源之一。无论是外遇者,还是第三者,其实都不会在这段感情中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外遇者经历了短暂的快乐之后,换来的是夫妻的长期不信任和吵闹,直至耗尽最后一点感情,要么为了孩子勉强维系脆弱的婚姻,要么走向离婚登记处。

但是,不是所有的外遇结局都是悲惨的,如果我们能够从外遇的困境中走出来,重新审视自己、对方和婚姻,抹去婚姻的尘垢,可以清晰地发现,配偶在自己心中的重要位置,那么,对我们来说,外遇就是一颗试金石,让我们明白自己的真心和需求,更加珍惜眼前的拥有。

我们结婚的对象,不是一个人,他(她)身后站着很多人,父母、亲人,甚至多少代的先祖。所以,每个人都带着家庭的痕迹,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所以,我们嫁(娶)了一个人,实际上我们是在与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结婚,与他(她)的习惯、价值观等结婚。我们了解并接纳了这个人真实的存在,才能真正地爱上他(她),通过磨合,找到最合适的方式与之相处。

但是别忘了,除了与他相处,他身后还有一群人,我们要搞好关系,最难搞的就是婆媳关系,这是中国几千年难解的谜题,这本书将为你解析婆媳关系的秘密,找到共赢的解决办法。

本书为您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擦亮您的慧眼,深层次挖掘婚姻中问题的根源,提供合理应对的方法。只有看清了、了解了,才能防御和应对。告诉您:爱自己,才有能量去爱别人;修炼好自己,才能经营好自己的婚姻。

感恩痛苦,它提醒我们改变,督促我们成长。

情感热线:506453636@qq.com。第一章恋爱期的未雨绸缪——如何寻找婚姻中的另一半你是“感觉控”吗?

跟着感觉走

紧抓住梦的手

脚步越来越轻越来越快活

尽情挥洒自己的笑容

爱情会在任何地方留我——《跟着感觉走》

茫茫人海,多少人与你擦肩而过,多少人与你有一面之缘,多少人与你同窗共事,多少人与你举杯同醉?可为何你还形单影只?原因很可能是:锲而不舍地寻找让自己有感觉的人。我一定要找到你

小杜是一个时尚有个性的女孩儿,最近几年,她几乎成了相亲专业户。同事、亲戚、朋友轮番给她介绍对象,下了班、周末、放假,小杜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各个相亲场所。她跟朋友自嘲说:“我呀,不是在相亲,就是在相亲的路上。”

其实小杜的本身条件很好,研究生毕业,长相清秀、打扮时尚、性格开朗,父母虽然是工薪阶层,但因为父亲是公司的中层领导,薪水不低,家庭条件也不错。按理说这样的条件找个对象不是太简单了吗?可是,27岁的小杜愣是一个都没看上。当然,也有极少数先于小杜说拜拜的。

小杜的妈妈想通过《非诚勿扰》替女儿找对象,被小杜一顿猛批。

父母着急,问她想找什么样的,她说:“我总得找个自己有感觉的吧?没感觉,怎么过一块儿?”这句话,成了小杜回答父母的标准答案。

小杜找我咨询的时候,我问她:你一直要找的感觉有没有量化的标准?她说:感觉哪有标准啊!我又不是物质女。

咨询了一段时间之后,小杜兴冲冲地给我打电话:我找到了!我找到让我有感觉的人了!我真无法相信,我看到他的第一眼,就觉得是他了。他的外表,他的笑容……总之我觉得他能读懂我,能够走进我的心里。我们坐在一起,哪怕不说话,也能感觉到对方。他发来的每一条信息,打来的每一个电话都让我心潮澎湃……我们在寻找熟悉的感觉

我问小杜:“你是否感觉对他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对对对,你怎么知道?”小杜惊讶地说。“你的潜意识告诉我的。”我说。

弗洛伊德发现,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三岁左右开始从与母亲的一体关系中分裂开来,把较大一部分情感投向与父亲的关系上。只不过男孩更爱母亲,而排斥和嫉恨父亲;女孩除了爱母亲外,还把爱转向父亲,甚至要与母亲竞争而独占父亲,对母亲的爱又加进了恨的成分。这就是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和“埃勒克特拉情结”(恋父情结)。

女孩儿接触的第一个异性是自己的父亲,男孩儿接触的第一个异性是自己的母亲。这个记忆深深刻在潜意识里,长大后女孩儿喜欢像父亲一样能保护自己的男性,男孩儿喜欢像母亲一样对自己温柔体贴的女性。所以,这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觉大多来自于自己的父亲和母亲。

我们的大脑还像是一个刻录机,在成长过程中,理想伴侣的形象会不断地完善。因为很多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让我们有过温暖或感动,或者感觉这个人很“特别”,让我们感觉非常愉悦,于是不知不觉中这个人身上很有吸引力的特点就被我们大脑记录下来,添补到理想伴侣身上。这些人可能是我们的兄长、老师、同学,或者明星等。这个理想伴侣逐渐成形,成为我们潜意识的一张“心灵照片”,然后我们“拿”着这张照片不断寻找让我们有感觉的人。如果遇到的那个人性格或者长相与“心灵照片”相似点越多,感觉被激发的程度也就越高。特别有感觉反而不是好事

小杜沉浸在爱的感觉中,她觉得这个男人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没有一处不合自己的心思。他那么帅气阳光,那么成熟稳重,那么体贴温柔,那么有耐心,他能欣赏自己的每一部分。关键他还很浪漫,每周给自己写一封情书,还会给自己制造很多惊喜。小杜贪婪地享受着爱情,这份感觉真是太完美了。

小杜沉浸在自己“完美恋人”的爱情中没有多久,便哭着来找我。

原来,让小杜这么有感觉的男人在老家是有家庭的。而且他同时交往的不只小杜一个人。知道了真相,小杜非常震惊,大闹一顿,把那个男人赶跑了。

小杜感觉自己被欺骗、被利用,几乎要崩溃。她伤心的不是失去他,而是自己最信赖、最期望、最有感觉的爱情幻灭了,这是最令她心痛的。“他让我爱上他,而且他曾经那么爱我,没想到,他竟然是骗子!”小杜泣不成声。

我轻轻抚着她的肩膀,给她理解和安慰。等她慢慢平复下来之后,我说:“是我们把他虚化成完美恋人,我们感受到的爱,来自我们内心,与他无关。”

小杜抬起头,瞪大了眼睛:“与他无关?”“是的,与他无关。他就是他。你遇见他,而他正好符合我们理想伴侣的形象,于是我们就产生了强烈的爱的感觉。在交往中,我们一直在美化他,过分夸大他对你的好,忽视他身上一些缺点,他的任何借口我们都深信不疑,甚至还为他的失约找种种安慰自己的理由。他的一个眼神,我们都可以解读成爱,他的一个微笑,我们都会产生触电的感觉。其实,这些感觉来自于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虚构了一个完美的恋人,我们一直在与这个完美恋人谈恋爱,而不是他。我们感受到的,不是他的爱,因为他并没有按照我们想象的方式爱过我们,我们所有的感觉也是我们自己产生的。”

小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特别有感觉未必是好事,因为它会蒙蔽我们的心,很容易与虚构的完美恋人谈恋爱。如果现实的他与我们的想象差距很大,我们就会有巨大的失落感,甚至会愤怒地诘问对方:为什么你跟原来不一样?

若我们从虚幻飘忽的半空落到地面,真实面对那个人的时候,如果能真正接受他(她),包容理解他(她),关心照顾他(她),找到共同的兴趣爱好,当初那份感觉会成为细水长流的爱情之河,日日滋润彼此的心。别让感觉控制你

一位来访者说:最近感觉我男朋友不爱我了,今天给他打好几个电话都不接,后来接了电话说工作忙匆匆挂掉。昨天晚上我明明在线,他也不跟我打招呼。我感觉我男朋友喜欢上了别的女孩儿,但是我又没有证据,每天胡思乱想,非常痛苦。

又是“感觉控”!

很多时候我们被自己的感觉控制。因为过去有被伤害或被抛弃的经历,那些痛苦的感受盘踞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成为心理情结,或者叫“受伤的小我”。它敏感地注视着外界的一切动静,当发现身边有一点点变化,比如男(女)友一次电话没接,或者回家晚一点等一切它认为都有可能导致伤害的细节,都会让它联想出可能发生的最具危害性的经过和结果,甚至“生动”地描绘出对方如何与别人卿卿我我,“受伤的小我”害怕过去的经历再次重演,于是产生极大的焦虑和痛苦。

焦虑和痛苦导致他们要牢牢地抓住对方,死命地黏在对方身上,这样他(她)才能安心一些。万一有一点失控,他们都有可能变得情绪暴躁,歇斯底里。

感觉控的人一般比较自卑,他们潜意识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改变,没有资格拥有幸福快乐。每天活在过去的伤痛里,活在自我编织的对未来的焦虑恐惧中。感觉,就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遮住了他们生命中的阳光,使他们看不到事实,看不到人生的积极变化。

他们一般采用“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譬如女人被一个男人伤害,她就以为“天下没有一个好男人”;对方因为一次和朋友出去没打招呼,就以为他(她)以后都会对自己撒谎。

有一句话:女人是直觉动物。女人的直觉真的很准吗?

女人善于观察,能很快捕捉到她们感兴趣的东西,并且进行推理联想。譬如,一个女孩子有几个异性朋友,她对其中一个很有好感,但是没有挑明。本来说好周末出去踏青,结果她心仪的男孩子说:“这周我的一个好久没见的同学要过来,我去不成了。”女孩儿心想:难不成去相亲了?等周一见到心仪的男孩儿,看到他新理了头发,更加证实了自己的感觉,于是对那个男孩儿越来越冷淡。

恋爱中,敏感的一方相信了自己感觉出来的东西,与对方沟通的时候明显带着指责和攻击。对方第一反应就是愤怒反击,本来只想澄清事实,结果变成了一场争吵。

其实,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能打破自己的感觉:问个明白,不带指责地澄清事实。

事实能击败一些猜想和揣度。当然前提是,我们要相信事实,不过分依赖自己的感觉。

最后,我让那位来访者回去与男朋友平和沟通,了解男朋友最近的工作状态和内心感受。她打电话告诉我:他最近刚接了新工作,有些不适应,怕我担心,没敢告诉我。

我提醒她要多体谅对方,尽量减轻对方压力,帮他渡过难关。然后希望她不要把注意力完全放在男朋友身上,抽出时间提升自我。

没有感觉无法建立亲密关系,但是完全被感觉控制,我们又会成为感觉的奴隶。远离极端的人,他(她)将是你的噩梦极端狂热的爱是在绑架感情

一个男生因网恋分手在微博上直播自杀过程。“95后”的小伙子在房间烧炭、吃安眠药自杀,除了一些烧炭照片,还不断发布一些心情:下辈子再见吧,我真的要死了;我真的好爱你,对不起,我马上就要消失了;对不起,永别了。最后晒出的是一张恋爱对象的照片。

不知道这位小伙子是否真的在自杀,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在利用微博来博得关注和同情,或者想通过表达自己“死了都要爱”的狂热浪漫的爱情,给对方造成压力,赢回恋人的心。

在他这里,自杀成了一场哗众取宠的游戏,既满足了他被关注的需要,同时可以给对方施加压力。晒出恋爱对象的照片,这个举动,更是有一种“我不好过,你也别想好过”的心理。即便他自杀直播是假的,这个女孩子也会受到深深伤害。要么回到他身边,要么颜面大伤,轻易不敢出头露面。

无独有偶,南方一所大学的一个男大学生,因为排解失恋痛苦,一夜花掉了5000元钱。之后,他又爬上宿舍旁边的大树,冲着恋人的宿舍大声叫喊,扬言女孩儿再不出来就从树上跳下去自杀。他的举动引来很多同学围观,人们纷纷劝说的时候,女生宿舍的两扇窗户突然打开,女孩儿站在窗前哭着对男生大声喊出“我爱你”。这个浪漫的场面引得围观的同学纷纷鼓掌,大家都祝贺这对苦情的情侣终成眷属。之后,女孩儿帮他筹钱还债。

很多人都渴望拥有浪漫爱情,希望自己是生死之恋的主角。但是,极端行为的实施者,明显是通过极端行为来绑架感情,逼迫对方服从他们的意志。

有这样举动的人情绪是极不稳定的,他们的自控力差,思维上容易走极端。在将来的相处中,一旦发生矛盾,对方还会用极端方式来处理,这将给当事人带来无尽的麻烦,甚至危险。

文学大师沈从文绝对是浪漫爱情的缔造者。张兆和是合肥名门望族张家的三小姐,是上海中国公学的校花。公学的老师、来自湘西的乡下小子沈从文每天几十封情书追求张兆和,张兆和不为所动。沈从文软硬兼施,在信中暗示过,如果你不答应,我可能会走绝路。

这段众人瞩目的爱情追逐,本身就是给了张兆和压力。有人听说文学天才要自杀,于是看不下去了,纷纷指责张兆和:你就要毁掉一个天才啦!舆论的压力如此巨大,张兆和不相信自己的感觉了,开始动摇:“不管他的热情是真挚的,还是用文字装点的,我总像是我自己做错了一件什么事因而陷他人于不幸中的难过。”她心中的愧疚感顺利地被沈从文点燃,她慢慢放下了抵抗,接受了沈从文。

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了吗?

张兆和说:“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别嫁给“拜类”

叶圣陶说过:“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因为这段感情从开始就不平等。沈从文在信中写道:“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用嘴吻你的脚,我的自卑处,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到地下用嘴接近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渎了你的。”

现在有种说法:千万别嫁给“拜类”。这个“拜类”,是与自己崇拜的人在一起。沈大师崇拜张兆和,用嘴吻她的脚,但是最终感情抵不过生活摩擦、柴米油盐。

我所提到的“拜类”,是用自虐的跪拜方式来挽回感情。

2014年寒冬,东北长春,一名年轻男子在漫天大雪中跪了两个多小时。男子与女友发生感情纠纷,希望跟女友见上一面。

这样的人希望用自虐的方式打动对方,如果他真能如愿,这笔账迟早要算回来的,因为在自虐的跪拜者心中,一定压抑着巨大的愤怒:我吃了这么多苦,都是为了你,我要让你一点点还回来。可想而知,他在婚后会用怎样的方式来发泄这么多愤怒,最极端的方式就是家暴。

东北的寒冬,能跪在雪地里两个小时!这样的人连自己都不爱,还指望他真的爱我们吗?其实,他更在乎的是他的自尊:被人甩真的很丢脸。于是他们采取极端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还有一种人,恋爱中出现了矛盾,半夜12点以后还不停打电话,他们只是在为自己的情绪找到发泄口,不会真的担心我们是否有充足的睡眠、健康的身体。一句话:他们更爱的人是他们自己!极端行为是为了达到控制的目的

行动是为了达到目的,但如果一个人不择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不管他自己标榜的出发点多么冠冕堂皇,这个人也是危险的。

感情更是如此。

小敏(化名)是一个强势敏感的女孩儿。大二与男友相恋,自从两个人在一起,小敏天天等男友的电话,总是缠着要他陪,因为一点小事就跟男友争吵,比如打不通电话、QQ在线却没有主动跟自己打招呼、男友说话大声、没有点自己最爱吃的菜等。两个人互不相让,最后吵得不可开交,而且吵架的时候会说很多狠话,但一般吵完第二天会和好。中间也提过分手,但分开不到三天又会复合。

吵闹中毕业了,小敏跟着男朋友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男朋友给她租了房子,男朋友不忙或不加班的时候就会过来陪她。一开始两人相处还好,后来因为小敏在公司与人相处不好,更加依赖男友,每天打很多电话给他,不管他是否在忙工作,不接电话就不停地打。回到家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有一次,因为男朋友比电话里说的晚回来十分钟,小敏寒冬腊月穿着单薄的睡衣光脚跑到大街上。男友追出去,她发疯地推他打他,男友一个不注意一脚踩空把脚扭伤。

为了吵赢男朋友,小敏越来越歇斯底里,打、骂、砸东西、自虐(用刀割伤自己),甚至会跳楼威胁。

男朋友不止一次对小敏说:你现在让我觉得很可怕,不要再这样子了,我对你真的快死心了,再这样下去你会后悔的。

小敏说: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变得这么极端,这么犯贱。我这么做只想让他觉得他错了,让他道歉。其实我根本不想这样,我真的非常爱他,离不开他,我只是想要引起他注意罢了。我总是不择手段甚至伤害自己和他来达到目的,事后,我根本不觉得我是赢者,反而觉得自己其实输得一塌糊涂。

一个人的爱越狂热,依赖之心就越重,控制欲就会越强,他们狂热地爱着对方,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待自己,如果有一天对方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异常愤怒,用极端方式来威胁对方,以此达到自己控制对方的目的。

实际上,这样的人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他们不爱自己,无法感知到自我的存在,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和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他们的极端行为是循序渐进发生的,从刚开始的“一哭二闹”,到最后的“三上吊”。最初试探,如果对方妥协,接着就会“得寸进尺”。

当然,也有人平时隐忍,到对方提出分手的时候,用最恶劣的方式逼迫对方:你敢与我分手,我就杀死我自己;或者,你要与我分手,我就杀你全家。于是,很多人就这样被吓住了。他们的目的达到,会暗自窃笑。

最终,你会牢牢地被控制在他们手里,稍有反抗他们就会故伎重演。当你承受不了真要逃离的时候,他们会做出一些更加极端的事,若不成功,他们一定会自残让你愧疚一辈子,或不断骚扰让你一生不得安宁。

他们的极端行为是我们一步步纵容出来的结果。就像几岁的小孩子总是哭闹,原因就是他刚开始想要什么,父母不给,一哭闹,父母慌了,赶紧过来哄:好了好了,宝贝不哭,妈妈答应你不行吗?恋爱中,很多人会退回到孩童状态,或者重复童年的美好,或者修复童年的创伤。

遭遇极端行为逼迫威胁,最好的办法就是坚决不要让他们得逞,譬如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位在冰天雪地跪了几个小时的东北小伙子,他最终未能如愿。有人说那姑娘怎么这么心狠。其实这是过去教育的失误,觉得这样做不够善良。茨威格有一句名言:同情之罪。就是你越同情他(她),他(她)就越猖狂,最后变得不可收拾,增大了危险性。如果他(她)不断骚扰,可以玩失踪一段时间,不要让他找到,不要让他有任何线索。等过了应激反应期,他很可能就死心了。当然,最好也能得到家人的支持,一家人组成团队,再狂躁的猛兽也会肝颤吧!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

写这个题目的时候,刚刚读到一则令人震惊的微博新闻:央视实习女主播被男友砍死。

很多实施极端行为的人都表示:自己因为太爱对方才会这样。

真的是爱吗?是爱自己还是爱对方,还是对失去的恐惧呢?

做出如此极端行为的人,一定有强烈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嫉妒心理,很可能是偏执型、冲动型人格障碍。这样的人很容易被激怒,一旦觉得对方不能掌控,或者他们敏感地认为对方侵犯了他们的尊严,突破了他们的底线,就可能爆发出巨大的破坏能量。

后续报道中,女主播男友的领导说,他平时不善言谈,性格内向,但工作表现很好。

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这样的人不善于向身边的人求助,处理情绪的能力较弱。他们会压抑自己的情绪,会通过消极联想把问题扩大化,最终导致残暴的攻击行为发生。

其实,这些倾向一定会在平时的相处中呈现出来,比如,张某某曾经在微博上发表心情:“又或者,人就这么一辈子,所以一定要纵情地活着,爱恨都要见血,死活都要壮烈。”

很多人说“恋爱的人智商为零”,恋爱中的人,要保持理智,时刻不要忘记自我保护。

所以,远离极端的人,因为他们有可能会是你的噩梦!

跟极端的人分手,一定要注意:(1)意识到他(她)的极端性格,我们不能轻易妥协或针锋相对,找出合适的理由分手。(2)分手时切不可用言语激怒他(她),不要说伤害对方尊严的话,尽量用坚决而温和的态度。(3)分手的地点最好选择人多的地方,如果带上亲人或者同伴会更好。(4)当然,不要把“分手”挂在嘴边,这样很可能让他(她)累积愤怒,最终酿成惨祸。小心你被情感控制!

一群朋友聊天,说到自己的恋人,很多人大倒苦水。“我觉得我为我们的感情付出很多,可是在他嘴里,我好像什么都没做。”“我那个女朋友想要什么都不说,不合心思就发脾气,我真是受够了。”“我家那个,一吵架就翻旧账,我都成了千古罪人了。”“每次他说得都有道理,我怎么总感觉委屈呢?”

……

有些情况下,与人相处,对方的言行会经常让我们感到不舒服,但又不知道为什么不舒服,是哪里出了问题。其实,很可能这时候我们正遭遇着变相的心理虐待。这种虐待与我们上面说的极端方式不同,它是不易被察觉的,有时还戴着“我是为你好”“我因为爱你”的标签,你会说“这很正常啊”。正因为它看似正常,才会被我们忽视,不加以防护,不但自己会受到伤害,对方也很有可能成为新一轮的施暴者。

著名心理医师苏珊·福沃德结合美国现状,归纳总结了情感控制者的典型表现。我结合国人的相处方式,根据中西方的共性和差异,总结了8类情感控制者的表现和应对方式。1. 环境破坏大王——“我不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

这样的人潜意识有一个“充分不快乐”原则,这个原则的本质是:如果我不高兴(如果你惹我不高兴,不管你是有意无意),我都会竭尽全力让你的生活也变得充分不愉快,直到我高兴起来。

掌握这个原则的人可能是你的父母、同事、恋人、配偶等。来访者小蔡说:“我办公室有个大姐,她只要不高兴,就在办公室摔东西,大声抱怨。别人不能出声,谁一出声她立刻把矛头指向谁。”这位办公室大姐的行为让其他人产生恐惧:我可要小心点,别招惹她,要不就惨了。在恋人和夫妻之间,如果对方因为一点点小事惹了我,那么我就会把自己变成冰,把家变成冰窖,直到你缴械投降。

你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计划去迎合讨好他们,甚至替他们解决本该由他们自己解决的问题。于是,他们的控制目的达到了,会暗自窃笑,以后故技重演,甚至变本加厉。如果你爱他,甘心情愿去哄他(她),那无所谓。如果他们的做法让你不舒服,你不得不去做,做过之后还觉得自己犯贱,我们就要考虑如何去应对环境破坏者了。

应对方式:不要被他(她)影响,不要为了照顾他(她)的心情而改变自己的计划。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简单,实际上需要我们有强大的意志力,比如那位同事发飙的时候,不管她怎么做,我们都不去理她,让她感到没趣;比如我们要学着在“冰窖”中自得其乐,为自己活,不受他(她)影响。如果你一定要说“她是我妈妈,我怎么能不管她”,你就又中了她的圈套。不要忘了,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2. 乐于助人者——“我这么帮你,你要拿什么回报我?”“我对你的滴水之恩,你当涌泉相报。”一些人内心遵循这个原则。他(她)为别人做了一些事,总是念念不忘,这还不算,他(她)会在你们产生一些冲突的时候,把他(她)为你做的事情拿来当作筹码来攻击你,让你感觉自己应该听他(她)的。

这种控制通常发生在父母、同事和爱人身上。我的一位来访者就遭遇了这样的情感控制。他毕业的时候,一位长辈帮他进了自己当领导的公司。于是“噩梦”开始了,这位长辈总是要求他做这做那,包括做一些家务,做做也就罢了,关键是他做事的时候,这位长辈还不停地在他耳边说:当初你进这个公司我是怎么怎么帮你的,你要学会感恩,等等。

如果一个人追求你,为你做了很多事,而且总是对你说: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该怎么对我?我们不是上帝,做了事情期望有点回报也正常。为所爱的人付出是快乐的,但如果他(她)总是历数帮你做了多少事,你就要小心了,他(她)是在用情感控制你。如果你没有答应跟他(她)谈恋爱,他(她)很可能会说你忘恩负义,对不起他(她)。

应对方式:对于乐于助人者,我们要让他(她)清楚地知道,如果你愿意做,那么你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做的事情,不要算在我身上。如果他(她)勉为其难做了他(她)不愿意做的事情,我们就要告诉他(她):不要这样,你不想做的可以说出来。当然,他(她)可能表现得很委屈、很受伤,说过几次之后,他(她)就会知道,他(她)不能用这样的方式控制你。3. 损人高手——“你看你,怎么那么胖啊!……啊……你生什么气啊,我开玩笑的。”

估计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这样一类人,为了抬高自己,经常贬损身边的人。若别人因为他的话生气,他们便开玩笑说:“怎么这么不禁逗啊?”如若别人也反击回去,他招架不住,便会恼羞成怒。

女孩儿小王就有这么一位男朋友,他经常在人多的时候笑话她:“看你胖得跟猪似的。”“你这么说话傻不傻啊!”“一个女人家懂什么!”小王生气走了,他就会跟朋友说“女人就是小心眼”,然后把小王追回来。回来之后还会笑着说:“你本来就傻嘛!”

这种情况通常会发生在同事、朋友、恋人、配偶身上。一开始你也只是觉得这个人口无遮拦,爱开玩笑。慢慢地,你会感觉自尊被他一点点伤害。他贬损你的话甚至会改变你的自我认识,你真的可能会以为自己很傻、很笨,能够找上他真是上天开了眼,心甘情愿受他摆布。

应对方式:分手!除非你愿意为了对付他而改变自己,那还是分手比较好。有时候,男生可能说话不注意,一次两次,可以原谅。但是在你跟他提过多次,说你不喜欢他贬低你,说你觉得他这么说很伤人,在说过之后,他不但不道歉,不改变说话态度,甚至怪你反应过度。那你就没有别的选择了。4. 暗示女王——“你如果爱我,就明白我的意思。”

来访者小李跟我抱怨:“我真不知道女孩儿都是怎么想的!我女朋友想要什么从来不直说,总是让我猜。情人节之前,她说要我送她礼物,送就送吧,当天买了一束花和巧克力。可是她不满意,跟我生气,说我不懂她。她不说,我怎么知道她要什么!”

一般来说,女生喜欢用暗示方式来达到自己目的,因为女性比较感性,心比较细,很容易观察到男生忽视的东西。很多时候,她们觉得自己已经表达得很明显了,但是男生太迟钝,就是领悟不了。受传统观念影响,女生要保持矜持,刚开始交往,怕被拒绝不直接表达,抛出几个暗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恋爱中,自己有什么需求,仍然采取暗示的方式,就有点过了。而且,对方替自己把事情完成了,“女王”又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姿态:哼,我又没求着你做。

应对方式:不要接受“暗示女王”的暗示。如果她想要什么,就让她说清楚。如果她说你不懂她,不爱她。就告诉她:我很想让你开心,但我不会读心术,如果你不说,我不可能知道你的心思。如果女朋友无法接受你的说法,那么请你考虑清楚,是否要继续在猜度中继续了。5. 无责任失败者——“千错万错,不是我的错!”“如果你不惹我生气,我也不会离家出走。”“因为前男友出轨了,所以我不相信男人了。”“我之所以找不到工作,就是因为这个社会太不公平。”

一个人内心强大的重要标志就是能对自己负责。特别喜欢抱怨的人,就是把自己该负的责任推给别人,甚至推给社会,为自己的失败和错误找到合理的借口,心安理得地逃避在自己虚构的世界里。

如果你的恋人内心不成熟、不强大,他们不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你指出他做错了事,他也能瞬间把责任转嫁到别人身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转嫁到你的身上。

比如,你嘱咐他帮你办点紧要的事,结果他忘了。你有点生气地指出来,他却说:“我每天工作这么忙,这么累,辛辛苦苦攒钱,不都是为了你吗?你关心过我吗?还好意思抱怨我!你太不知道体谅人,太自私了!”他这番话一说出来,你一下子就从理直气壮变成了无理取闹。

应对方式:不要落入他布置的陷阱,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他忘了你交代的事情,又把责任推到你身上,要语气坚定地跟他讲清楚:你挣钱攒钱是为了你自己,不是为了我,我也有我的工作。如果你跟我在一起,难道就不工作了吗?你忘了我交代的事情,给我造成了麻烦,是你的不对,你要道歉!不要把问题扯远,这跟是否关心你是两码事。这样说话比较直接,他有可能会恼羞成怒。但是,只要维持关系,就一定要坚持,不要屈服。6. 账房先生——“你以前做过很多错事,你对不起我……”

小王和小叶交往有一段时间了,每次吵架,小叶就会翻出小王之前做过的对不起自己的事情,一通说,不管这些事与吵架本身的事情是否相关。每次小王被她烦得招架不住,只好不停地道歉。“每次吵架,最后我都落得罪人的下场。”小王说。

我们都不是圣人,人人都会犯错,尤其是两个人刚刚交往,还不太了解对方,很容易说错话,做错事,惹对方生气。一些小过错,通过沟通诚心道歉,做了补救,就应该作罢。可是,有一些人,尤其是女性,她的大脑里就像有一个账簿,一笔笔记下对方犯下的所有错误,尤其是道过歉的,说明承认了,更要加上“圈注”,然后在下一次惹到我的时候翻出来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

心理学研究表明,负罪感对人的伤害最大。因此,一些犯罪嫌疑人逃跑后因为忍受不了负罪感的煎熬而选择投案自首。一般情况下,在我们觉得亏欠别人的时候,很容易被对方控制,答应他们提出的无理要求,心甘情愿做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比如一个很极端的例子:佳木斯市桦南县谭某因为与其他男人偷情,被丈夫抓了现行,虽然没离婚,但丈夫总拿这事说事,谭某就跟丈夫说给他找个处女补偿,将女护士小萱骗到家中奸杀。

应对方式:学会说“不”!当对方一次次历数你的“罪行”的时候,要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只解决眼下的问题,不要扯以前的事。而且要分清楚哪些是你应该做的,哪些是对方强迫你做的。如果对方无法从“账房先生”的角色里走出来,我们应该快刀斩乱麻,离开这个关系。7. 永远的抬杠者——“你说得不对……”

生活中总是时不时冒出这样的人:喜欢与人抬杠,你说东,他偏说西,不管你说什么,他都能找出对立面,跟你唱反调。抬杠的对象是家人、同事、朋友、邻居,甚至是陌生人,以男性居多。

女生小刘因为情感问题来咨询。因为男朋友平时对她很体贴照顾,她想要什么他总是第一时间给送到。就是有一个毛病,特别爱跟人抬杠争论。一次男朋友带她一起与他的朋友聚会,因为一个小话题与人争论起来,别人怎么劝都没用,搞得她超没面子。有时候生活中一些小事情,小刘说出自己的意见,小刘觉得挺可行的,男朋友非要提出相反意见,直到小刘生气了,男朋友才会过来哄。

爱抬杠的人内心有一个自卑的小我。这个小我非常要面子而且自恋,他们要表现自己与众不同,通过驳倒别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并以此来赢得他人的关注和尊重。其实这也是逆反心理的延伸。成年人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往往是一种成长经历未完成的表现,因为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见没有表述,也没有得到被尊重的机会,希望在后天得到补偿。

应对方式:跟这样的人相处很窝火。如果是关系不紧密的人,最好办法就是“无视”,如果有事就说事,没事就笑笑走开,他(她)的评论就当作耳旁风,注意保持面部表情轻松自然,让他(她)觉得自己说多了没意思。如果是你的恋爱对象,他(她)的做法让你忍无可忍,就找到他(她)话里的漏洞,坚持与他(她)辩论到底。有了挫败的经验,他(她)就应该知道这样的方式是不可行的,就会收敛一些。真是执迷不悟的,让你感觉很痛苦,还是选择从关系中退出比较好。8. 骗人专家——“我根本没说过那种话……是你说的!”

一位来访者说:我老公比较爱说谎,都是一些平常的小事,比如:和张三出去吃饭说成和李四,花了一百说成两百,坐出租车去说成公交车,等等,都是一些根本没必要说谎的小事。等谎言被戳穿后只好承认,又编一套谎话。我生气了他就保证不再犯。可这样的事总重复上演。有时候他说过的话也不承认,非说是我说的,逼得我偷偷拿手机录音。现在弄得我们自己都遍体鳞伤,每次他都说我管得严,可这和他说谎有必要联系吗?

每个人都说过谎话,偶尔的撒谎是为了改善人际关系或者免受责罚,偶尔吹吹牛也是为了面子。但是说谎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贯穿一个人个性的所有方面。如果一个人在小事上撒谎,大事也一样。在恋人配偶面前不说实话,在同事朋友面前也会满嘴跑火车。对于经常撒谎的人来说,说谎已经渗透进他的人格里面,是几乎不可能改变的。

也有可能他得了一种心理疾病“说谎癖”。说谎成瘾的人,即使在不需要说谎的情况下仍然有意或习惯或自然地说谎,有时候是为了中伤别人,当看到有人相信谎言时便沾沾自喜,说谎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应对方式:方法很简单,就是趁你还能平平和和地全身而退,赶快分手。如果感觉他还有希望,你可以不给他说谎的机会,让谎言自生自灭。或者你是野蛮女友,对付吃软不吃硬的男友,你越是义正辞严,态度强硬,他越是听话。

最后我们还要擦亮眼,因为情感控制者不一定只采用一种方法,他们会混合使用多种方法来达到控制别人的目的。

自信的人不会去控制别人,能与别人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而情感控制者虽然大多比较聪明,但是大多缺乏自信和安全感。也就是说,他们的内心与表现是相反的。他们表现得以自我为中心,超级自恋,觉得自己比别人强。但是内心却自卑,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经常感觉没有存在感和价值感,所以会通过别人的反应来评价自己,感觉别人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了,他们的内心才会有片刻的安全。

我认为这些人的逻辑是:我是个如此不讨人喜欢的人……没有人会因为真正喜欢我这个人才跟我在一起……所以唯一能够让他们留在我身边的方法就是,我通过感情(或者金钱,或者其他方式)来控制他们。

越是缺乏安全感,越是会控制对方,越是控制对方,对方越是想逃离,导致他们内心更大的恐慌,更想去控制。这是情感控制者的恶性循环。只有打破这个循环,用深刻的觉知面对自己的内心,接纳自己,情感控制者才可能找到出路。

我们更需要搞清楚这些人的心理机制,不要试图用自己所谓的爱去感化对方,改变对方。星座靠谱吗?

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经常有来访者说起,我是某某星座,我的性格就是这样的,改变不了;我的星座与水瓶座很配,但是我男朋友是摩羯座,我该怎么办?

关于星座是否靠谱,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不得不感叹:高手在民间!

网友的回帖个个精辟,我归纳了一下,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心理暗示的作用(1)假设你出生时是双子,但打一出生你妈就告诉你,你是摩羯。周围的所有人都告诉你说:你是摩羯。所有资料都写你是摩羯的。于是你去看有关摩羯的资料。于是你就慢慢地成为摩羯座的人了。星座什么的都是心理暗示。(2)是被自我暗示所打败,而不是败给了骗子,我觉得这才是最扯淡的地方。

心理学中有个很著名的实验——气味辨别实验:

受试对象是100名男子和100名妇女。实验时,首先让每个人闻过烧酒、薄荷和鹿蹄草的气味,然后拿出10瓶没有任何气味的蒸馏水,谎称其中有3瓶分别具有上述物质的气味,并让所有受试者分辨。结果有48名妇女和37名男子声称他们完全嗅出来了;另一部分声称患有感冒,不能完全确定是哪种气味;只有6人表示没有嗅出任何气味。

研究发现:每个人的气质类型和心理特点不同,受暗示性也就不同。气质类型有四种:胆汁质、神经质、多血质和粘液质,很多人是两种或者三种气质的混合。其中具有胆汁质特点的人最容易接受心理暗示,具有粘液质特点的人对心理暗示的反应较慢。

在性别上,女性较感性,男性多理性,大多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接受心理暗示。所以,相信星座学的女孩子明显多于男孩子。

在年龄上,老人和儿童比青壮年更容易接受心理暗示。如果妈妈总是在孩子面前唠叨:你怎么和你爸爸一样乱扔东西!孩子就会接受妈妈的暗示,认同并不断强化自己这个特点。

低自尊的人比高自尊的人受暗示性要强一些。原因是低自尊的人不够自信,内心的自我不够强大,一般通过外部的评价系统来定义自己,他们更容易相信外部信息的暗示。

内向的人比开朗外向的人更容易接受心理暗示。内向的人一般习惯内省,一般会关注事物的消极面;性格外向开朗的人,习惯关注事物的积极面,遇到问题会往好的方面想。

一般觉得算命很准的人,受暗示性都较强。因为人遭遇挫折,情绪处于低谷,或者人生遭遇重大抉择的时候,对生活失去掌控感,内心缺乏安全感,这时候的心理依赖就会大大加强,受暗示性也就明显增强了。算命先生惯会察言观色,揣摩人的心理,用笼统的语言说出当事人的心事,当事人便会感到算得“很准”。

心理暗示本无好坏,迷信星座也无不可,关键是我们关注的是此类性格积极方面还是消极方面。如果多关注积极方面,性格会越来越完善;如果过分关注消极方面,很可能因为笃信星座,认为自己的命运不能改变。第二类:性格岂能批量制造?(1)要是世界上的男人女人都被分为12种的话,那这个世界也太干瘪了,我就去找上帝告他偷工减料。谁有上帝电话?(2)人的性格纷繁复杂,尽管都出生在大致相同一个月里,但是谁的性格能与他人一模一样呢,谁又没点特点呢,难道8月份出生的都是矮穷丑么?(我就是8月的)

记得我在一个著名的销售网站买过一个手包,看质量还不错,就又给孩子买了一个,结果收到货大失所望,不仅颜色不同,薄厚不一样,做工更是相差太多。跟客服联系,客服回答:我们的商品出厂的批次不同,所以有差异。

难道人的性格也同样按批次制造吗?我们还真有必要了解一下性格是怎么形成的。

根据心理学家多年的研究表明,性格的形成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遗传和环境。

遗传素质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础,一般理论都倾向于气质影响人的性格。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是人格的先天基础。希波克拉底把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一般来讲,活泼型的人比抑制型的人更容易形成热情大方的性格;在不利的客观情况下,抑制型的人比活泼型的人更容易形成胆怯和懦弱的性格特征,而在顺利的条件下,活泼型的人比抑制型的人更容易成为勇敢者。另外,一个人的相貌、身高、体重等生理特征,会因为外界评价和自我意识的作用,影响到自尊、自信等性格的形成。

有一种说法,一个人的性格形成,遗传因素约占20%,后天环境的影响约占80%。家庭、学校、社交圈以及成长经历中的重大事件等都会对性格形成有很重要的影响。

家庭塑造人,0~6岁是形成基本人格的关键时期。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教育方式、父母的关系、父母的性格等都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形成。比如,一个妈妈没有给孩子足够关心和照顾,孩子就容易缺乏安全感,很可能会形成敏感多疑的性格。一个妈妈给孩子充足的爱和自由,孩子就会是一个乐观自信、积极探索的人。我的很多来访者自卑胆小,进行童年分析的时候,就会发现,他(她)的父母要么经常吵架,要么母亲强势,控制欲很强。

家庭排行也是影响孩子性格的一个因素,一般来说,长子责任心较强、比较稳重可靠;老二比较调皮、圆滑、崇尚自由;最小的孩子一般比较胆小、害羞、任性、心理脆弱。

孩子在校期间,朋友对自己的态度、朋友的习惯品质等都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形成。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人的性格更不能简单地被框在12个模具里。第三类:每个星座都像在说我(1)大多数人都懒,只看自己的星座。要是站高一点,每个星座都看一下的话,就会发现其实自己是12个星座的混合版。为了让人相信,采用折衷的手段骗人,太低级了。(2)谁没有爱慕虚荣的时候?谁没有脾气火爆的时候?谁没有冷漠无情伤心哀愁的时候……一看星座解析,哎哟,怎么每个所谓星座的描述都在说我。

1948年,伯特伦·弗瑞尔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他让他的学生们做一份性格测试问卷,同学们辛辛苦苦地填完问卷后,费瑞尔教授告诉大家,老师会对各位同学的问卷进行分析,每个人都可以得到针对自己的性格分析结果。第二天,费瑞尔教授准备了一堆一模一样的性格分析报告来到教室,发给同学们人手一份,然后让同学们对这份性格分析报告与自己性格的相符程度打分。

这份性格分析报告是这样的: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其实,弗瑞尔教授发给学生的一模一样的性格分析报告,是他几天前在报摊上买的一本星座书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每位学生拿到的性格分析报告,都是弗瑞尔教授从不同星座性格描述中挑选了10句话,凑成了一段文字。更令人惊叹的是,每位学生尽管拿到一模一样的性格描述,但竟然有85%的学生觉得符合自己,也就是说,他们觉得测试结果是比较准确的。

弗瑞尔教授的研究发现,面对一个模糊的描述,人们往往会将它与自己的情况对号入座,然后就觉得很准。这种倾向叫做“弗瑞尔效应”。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弗瑞尔效应”还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对伪科学信以为真,比如占星术、塔罗牌、心理测试游戏等。星座靠谱吗?

星座之所以会让我们相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运用了“诱惑机制”的技巧。网友这样说:星座分析都是先说好听的,把你说晕了,再点评个小缺点小错误啥的。确实如此,星座分析先告诉我们一些良性的、积极向上的、激起兴趣的信息,对我们起到诱导和促发作用,这部分占据很大篇幅,然后再告诉我们小部分的负面信息。因为大部分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会选择性地关注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所以,我们就会发现,星座分析还是好准的。

法国的研究人员曾做过一项测试,他们将臭名昭著的杀人狂魔马塞尔·贝迪德的出生日期等资料寄给了一家自称能借助高科技软件得出精准星座报告的公司,并支付了一笔不菲的报告费用。

三天后,该公司将一份详细的星座报告发送给了研究人员,大致的分析结果如下:他适应能力很好,可塑性很强,当这些能力得到训练就能发挥出来。他在生活中充满了活力,在社交圈举止得当。他富有智慧,是个具有创造性的人,他非常有道德感,未来生活会富足,是思想健全的中产阶级。

此外,这份星座报告还根据贝迪德的年龄做出了推断,预测他在1970年至1972年间会考虑到感情生活并做出承诺。可事实上是,“颇有道德观”的贝迪德犯下了19条命案,于1946年被处以死刑。相信星座的主观原因

以上我们分析了星座是如何让我们相信的,其实,对于星座,还要看我们愿意不愿意相信。

愿意相信星座,一方面说明这个人内心缺乏安全感,容易焦虑,不能容忍未来的不确定性,星座运势分析正好迎合了他们的这些心理需求。

另一方面是这样的人比较懒,把自己的性格原因归咎于星座和命运,心安理得地缩在自己制造的个性的壳子里,不用费事做出一些努力来改变。另外,找对象谈恋爱不只是谈一谈而已,而是要沟通,要相处,有的时候还很累人。有的人在找对象的时候看星座是否匹配,就是要找一个性格完全相配的、个性比较保险的、各方面都适合的,这样就省去了很多事,多轻松啊。

网上看到一则新闻:企业招聘看星座,大学生求职受挫因星座不合。看完我就笑了,看来痴迷星座的人当了领导真可怕。

一位单身的年轻朋友跟我谈起星座,问我是几月生的,是什么星座。我问:你很相信星座吗?她说:没事当娱乐玩玩,哪能全信?就算星座相配也要处一处才知道合不合适啊!

很有道理!你相信网恋吗?

微凉的回忆、远方风笛、别说之后、怯梦、几行旅人、陈酒、沙哑情歌、狐离、温婉妹子、煎熬、无奈人生、如果、细沙、谁怜落叶枯、雪舞……

这些词语中有哪个词更能触动你的心?如果这些词语都是名字,你会根据这些名字想象出一个怎样的人呢?

如果你喜欢流连在网络中,总有一个或几个网名能走进你的心。

人脑真是神奇。看到一个名字,有了初步印象,然后根据对方的文字或言语勾勒出一个符合对方身份的美好形象。于是,一个完美的网恋情人诞生了!

小倩与雪舞就是这样认识的。小心网恋诈骗!

小倩刚参加工作两年,平时下班后喜欢逛论坛。在一个文学论坛上,她认识了一个网名“雪舞”的人,他的谈吐文雅幽默,对文学也颇有造诣。他们加了好友,聊了一段时间,也视频见过面,感觉非常不错。后来,他们两个经常通过电话或者微信联系,小倩发现自己越来越依恋雪舞。因为雪舞参加工作早,遇到什么问题,小倩第一个找他商量,他都能耐心指导。慢慢地,要是一天不联系,小倩就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几个月后的一天,雪舞突然说家里有急事,让小倩给他打一万块钱。小倩怕有人盗号行骗,给他打了电话,确认是他真有事。她犹豫再三,还是给他打了过去,雪舞承诺两个月之后一定还。之后,他们还一直保持亲密关系。只是,三个多月过去了,雪舞对于借款只字不提。小倩很苦恼,因为不愿意舍弃这份投缘的网恋,所以一直没有提还钱的事。

后面的情节我们大家都可以想象出来了,雪舞一次次以各种理由找小倩借钱,直到小倩难以承受,醒悟过来报警。

网恋诈骗者都会揣摩人的心理,他们极懂得投其所好。你流连在文学论坛,他就伪装成儒雅绅士;你们在游戏里结识,他就是通关高手。要么体贴入微,要么风趣幽默,紧紧抓住你那颗寂寞的心。

其实,网恋诈骗者在现实中并非职业骗子,有的人品口碑可能还不错。有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到了不熟悉的环境,他的道德底线迅速降低。因为没有社会舆论的压力,不用担心别人的道德谴责。网络也是如此,网海茫茫,每个人都带着一副面具,即使是同事朋友,如果没有一点私人照片和文字,哪个会知道你是谁?这些人在生活中很可能衣冠楚楚、谨言慎行,但是在网络世界,去掉最后一块遮羞布,次人格占了主位,也能做出骗财骗色的勾当了。

重要的是,单纯的我们该如何甄别。

我提醒大家要保持两个原则:在人多的场所约会;莫提钱,提钱就防范。

幸运的是,网络开始实名化,法律也越来越健全,专家提供的防骗秘籍也越来越严密。我们除了不要被对方花言巧语蒙骗外,有金钱往来时,一定要保留好证据,这样即使被骗也可以追回损失,弥补一下心灵创伤。网恋“见光死”的真相

我不能不慨叹人类强大的想象力。

一个人在夜路上行走,看到一点萤火虫的光,就以为是希望的灯塔。一个现实中很缺爱的人,在网络上看到几句暖心的话语,就以为找到了真爱。心理学家露易丝·海说:你把注意力放在哪里,哪里就会成长。因为心里渴求什么,就会关注更多一些,也就容易过分夸大,以点概面。这样的心念可以让我们不断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但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陷入痴恋。

网络虚幻大多来自于我们的想象,就如我们上面谈到的“感觉控”一样,虚幻也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是我们自己把对方当作了理想恋人,然后通过自己的想象添补、修饰、润色、美化,网络那头的“完美恋人”便栩栩如生活在我们心中了。由于现代美图工具、美颜相机给我们造成了视觉误差,再加上网络那头的“完美恋人”刻意隐瞒,一见面便出现了太多的“见光死”。

刚大学毕业的小凯在网络上邂逅了一段美丽的情缘。他奋不顾身地投入这段感情中,为了等对方一个电话,能熬到凌晨两点;不吃饭不睡觉也要等对方一个回复;对方说去某某地方旅游,他天天关注那里的天气、路况,甚至物价……后来,小凯终于花重金打飞的与网络恋人约会,结果失落而归。对方不仅身高相貌与照片相去甚远,而且满口脏话,举止粗鲁。

一位来访者给我发来邮件:我在网上认识一个男生,觉得聊得很好就跟他渐渐由朋友变成了情侣关系。我们从未见过面,他要我发照片给他,我不敢发自己的,一是怕被骗,二是觉得自己相貌不足以吸引他,就在网上找了几张美女照片发给他,让他先喜欢上自己。我们相恋了两年,期间他几次要求见面我都拒绝了,我怕被他识破,怕他跟我分手。最近在他强烈要求下我们见面了,他看到我就说我是骗子,白白骗了他两年的感情。我很难受,我已经离不开他,可是,我怎么求他他都不原谅我,我怎么办?

人,很容易陷入自己虚构的爱情里,因为它神秘,更对我们产生致命诱惑的是:思念的感觉。如王菲的歌中所唱: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影随形/无声又无息出没在心底/转眼/吞没我在寂默里/我无力抗拒/特别是夜里/想你到无法呼吸/恨不能立即/朝你狂奔去/大声地告诉你。网恋最大的收获大概就是这种痛彻心扉,又让人心驰神往的感觉吧!

但是,人总要面对现实,当精神之恋转到现实中来,幻象破灭,从几万米的高空跌落的感觉,就是心碎。

当你愿意在网络中投入一份感情的时候,要考虑清楚一个问题:我能否承担网络情感带给我的一切?网恋只是一种相遇方式

很多人都可以信誓旦旦地说:我这么理智,肯定能进退自如。可是,真的如此吗?心理学有一个“温水煮青蛙”效应,说明一个安逸的环境中,人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迷惑,最终导致消沉、放纵和堕落。与之类似,你与他(她)在网络中相遇、相知,然后见面、发生关系等,你会感觉哪一个步骤都是那么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有一个咨询网恋婚外情的来访者说:“我真没想发展成这样,怎么一步步就不可收拾了呢?”

存在即合理。我们也不要把网恋当作洪水猛兽,既然网恋存在,我们就把网恋当作一种恋爱前的相遇方式好了。

如果你爱好广泛,很容易与人建立朋友关系,那么网恋不是你选择爱人的有效方式。但如果你社交圈窄,认识异性的机会少,或者工作繁忙,在网上寻找自己的另一半,也是一种交友方式。因为它能节省很多的时间成本。

不过,网恋不能盲目,要先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比如年龄、大致收入、婚姻状况、父母关系、工作状况等。现在微信流行,可以在朋友的朋友圈中寻找,或者在正规的婚恋网站上注册,通过筛选寻找符合自己基本条件的另一半。

如果你和对方想要长期保持网恋关系,这就很危险。有可能你们双方都是幻想型的人,不敢面对现实;也有可能对方有隐私,怕被拆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