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皇帝武则天(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8 08:37:52

点击下载

作者:郭艳红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大圣皇帝武则天

大圣皇帝武则天试读:

总序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

名人是充满力量的榜样,特别是当我们平庸或颓废时,他们的言行就像一触即发的火药,每一次炸响都会让我们卑微的灵魂在粉碎中重生。

名人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狂喜。当我们迷惘或无助时,他们的高贵品格就如同飘动在高处的旗帜,每次招展都会令我们幡然醒悟,从而畅快淋漓地感受生命的真谛。只要我们把他们视为精神引领者和行为楷模,就会不由自主地追随他们,并深刻感受到精神的强烈震撼。

当我们用最诚挚的心灵和热情追随名人的足迹,就是选择了一个自我提升的最佳途径,并将提升的空间拓展开来。追随意味着发现,发现名人的博大精深,发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发现最真实的自我;追随意味着提升,置身于名人精神的荫蔽之下,我们就像藤蔓一般沿着名人硕大粗壮的树干攀援上升,这将极大地缩短我们在黑暗中探索的时间,从而踏上光明的坦途。

不要说这是个崇尚独立思考的年代,如果我们缺乏敬畏精神,那么只能让个性与自由的理念艰难地生长;不要说这是个无法造就伟人的年代,生命价值并不在于平凡或伟大。如果在名人的引领下,读懂平凡世界中属于自己的那本书,就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追溯名人成长的历程,虽然每位人物的成长背景都各不相同,但或多或少都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并获得人生的成功。

名人有成功的契机,但他们并非完全靠幸运和机会。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这是永远的真理。因此,我们不要抱怨没有幸运和机遇,不要怨天尤人,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开始人生的真正行动。这样,才会获得人生的灵感和成功的契机。

我们说的名人当然是指对世界和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伟大人物,他们包括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哲学家、企业家等。滚滚历史长河,阵阵涛声如号,是他们,屹立潮头,掀起时代前进的浪花,浓墨重彩地描绘着人类的文明和无限的未来,不断开创着辉煌的新境界和新梦想,带领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

政治家是指那些在长期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政治远见和政治才干、掌握权力,并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领导人物。军事家是指对军事活动实施正确指引或是擅长具体负责军事行动实施的人,一般包括战略军事家和战术军事家。

政治家、军事家大多充满了文韬武略,能够运筹帷幄,曾经叱咤风云,纵横天地,创造着世界,书写着历史,不断谱写着人类的辉煌篇章,为人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科学发明家是指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和发明,并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士。他们从事着探索未知、发现真相、追求真理、改造世界和造福人类的大学问。他们都有献身、求实、严谨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都具有一颗好奇心。从好奇心出发,他们希望探知事物规律,具有希望看到事物本质一面的强烈意识与探索激情。还有就是他们都有恒心,他们在科学研究中不断努力,努力,再努力,锲而不舍,具有永不止步的追求精神。

文学家是指以创作文学作品为自己主要工作的知名人士和学者等。其中,诗人是指诗歌的创作者,小说家指小说创作者,散文家指散文创作者,而文学家则是指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各种文学体裁领域均取得一定成就的创作者,他们是人类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艺术家是指具有较高审美能力和娴熟创作技巧并从事艺术创作劳动而具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工作者。进行艺术作品创作活动的人士,通常指在绘画、表演、雕塑、音乐、书法及舞蹈等艺术领域具有比较高的成就,并具有了一定美学造诣的人。他们是生活中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极大地丰富着我们的生活。

哲学家、思想家是指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具有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人士。思想主要是用言语和符号来表达的,而致力于研究思想并且形成思想体系的人就是哲学家、思想家。他们用独到的思想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且在此过程中逐渐认识自我与宇宙,以此解决人们思想认识上矛盾迷惑的问题。他们是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我们的人格,探讨所有人类重要的问题和观念,并创造出一种思考和思想的能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照耀着人类前进的步伐,推动着人类思想和精神不断升华,使人类不断摆脱低级状态,不断走向更高境界。人是有思想和精神的高级动物,因此,哲学家和思想家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是我们人类的伟大导师。

企业管理家是最直接创造财富的人。他们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使得人们更加幸福。财富虽然只是一个象征,但它与人们的生活、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强盛等息息相关。企业家也创造巨大的精神财富,他们在追求财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冒险、合作、敬业、学习、执著、诚信和服务等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

我们追踪这些名人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就会发现他们在做好准备进行人生不懈追求的进程中,能够从日常司空见惯的普通小事上,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从而获得灵感和启发,获得伟大的精神力量,并进行持久的人生追求,去争取获得巨大的成功。

影响名人成长的事件虽然不一样,但他们在一生之中所表现出来的辛勤奋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则大同小异。正如爱迪生所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怎样变化,他们的初衷与希望永远不会有丝毫的改变,他们永远会克服一切障碍,达到他们期望的目的。”

爱默生说:“所有伟大人物都是从艰苦中脱颖而出的。”因此,伟大人物的成长也具有其平凡性。正如日本著名歌人吉田兼好所说:“天下所有伟大人物,起初都是很幼稚且有严重缺点的,但他们遵守规则,重视规律,不自以为是,因此才成为名家并进而获得人们的崇敬。”所以,名人成长也具有其非凡之处,这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青少年,远胜于一切教育。”为此,本套作品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最具有代表性的名人,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探知他们的人生追求,感悟他们的思想力量,会使我们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的关键,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生命更有意义。

简介

武则天(624~705)本名武照,称帝后改为武曌。初唐并州文水人。初唐时期的皇帝、政治家和诗人。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她于公元655年被唐高宗李治立为皇后,开始参与朝政,唐高宗驾崩后,她于公元690年自立为皇帝,定都洛阳,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国号大“周”。

武则天14岁时被唐太宗召入宫,后在太宗驾崩后入感业寺为尼。李治即位后,复召她入宫,拜昭仪,进号宸妃。永徽六年,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聪明过人,兼涉文史,在656至661年末起,她趁高宗体弱多病之机,开始处理朝政,威势日重。

上元元年,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宫中称为“二圣”。武则天成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人都贬到边疆,把他们赶出了政治舞台。弘道元年,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武则天临朝称制。嗣圣元年,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后武则天于天授元年称帝,国号周,自以“瞾”字为名。并废睿宗为皇嗣,改东都洛阳为神都。

武则天对教育十分重视,她发展科举,重用寒门子弟。她任用了很多贤臣来治理天下,在历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称。她善于用人还体现在用人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上,她改革科举,提高进士科的地位。举行殿试,开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选拔了一大批贤才,如狄仁杰、李昭德、姚崇、宋璟及张柬之等人,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一展才华的机会。

在经济方面,高宗在位时,武则天曾上疏建言十二事,其中有劝农桑、薄赋敛等进步主张,高宗应允,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武则天掌权后,加强了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农民,采取比较宽容政策。因此,她当政时期,社会相当安定,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长期很稳定,极大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军事上,由于武则天称帝前后诛杀了许多能征惯战的将帅,加之均田制的瓦解,导致兵将匮乏,国防较弱,使得当时对外战争频频失利。但随着政治的稳定,武则天逐渐挽回了颓势。在东北,发生了营州之乱,契丹也不断崛起,武则天多次派兵讨伐,损兵折将,最后在突厥帮助下得以平定。武则天感到西域辽阔,不易管辖,便在长安二年重新规划了天山以北地区,另置北庭都护府,治理庭州。安西四镇被吐蕃占领后,长寿元年,她派遣王孝杰等大破吐蕃,恢复了四镇。

武则天非常重视著述,召集学士先后撰成《玄览》 《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政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寮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她另有《垂拱集》《金轮集》等著述。

在武则天主政期间,国家政策稳定、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社会经济发展很快,国库丰盈、国家欣欣向荣,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也为其孙唐玄宗在鼎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对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神龙元年,就是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人趁机发动兵变,迫使武则天让位与李显,这次兵变史称神龙革命。武则天在禅位后,于公元705年辞世,时年82岁。唐中宗恢复唐朝后,上尊号武则天为“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并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武氏普通家世

那是在唐王朝的武德七年,就是公元624年,在并州的文水,就是后来的山西文水,有一个武氏家族出生了一个女子。传说,这个女子在出生时与其他婴儿的啼哭声不同,她是笑着来到人世间的。因为这个女孩子排行老二,父母就给她取了一个小名叫“二囡”。

随着二囡的不断长大,她千娇百媚的柔弱外表下,却隐藏着异于常人的刚毅性格,表现出非同一般的男子性格特点。但是,她的父母一点都没有觉得奇怪。

武氏家族祖祖辈辈都不是小户人家,当然也不是十分显赫的门庭。二囡的父亲叫武士彟,武士彟先祖曾居住在安徽宿县。

六代祖名洽,是魏国的平北将军,曾封为晋阳公,因此迁徙到了文水。五代祖名神龟,曾当过国子祭酒。高祖名克己,官至本州大中正、越王长史。曾祖名居常,曾任北齐镇远将军。祖父名俭,曾任后周永昌王咨议参军。武士彟父亲名华,曾任隋东郡丞,是管理工程和水利之类的官员,不是什么显耀的职位。

到了武士彟这一代,就只能以经商为主,主要经营木材,他也就是一个庶族子弟。因此,二囡出生在一个并不显赫,但也绝不贫穷的家庭中。

二囡的家族因为祖辈都是作官的,所以在当地也有些名望。她的父亲武士彟排行老四,有3个哥哥,3个哥哥都是踏实本分的农民。可是,这个四弟却有着一些野心与抱负。武士彟想换一种方式生活,于是他决定经商。当时正是隋炀帝大兴土木的时期,武士彟看到有利可图,便做了木材商人。

这时,正是隋炀帝统治时期。隋炀帝好大喜功,喜欢大搞基本建设,到处修建离宫别馆。特别是他修建东都洛阳,对建筑木材的需求量特别大。武士彟是个精明的人,他看准了这个商机,便开始做起了长途贩运木材的生意,并借此发了家,可以说是一夜暴富。

在那时,富有家庭并不一定就拥有尊贵的地位。人们根据所从事的行业被分成4个等级,分别是士、农、工和商,而商人是最低下的阶层。因为,人们都认为商人是靠着投机取巧过生活的,是没有道义和责任感的,所以商人在那个时候是绝对受到歧视的。

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人出门都不能骑马,不可坐车,穿鞋时两只也不能穿一样颜色的。这就是为了告诉大家,此人是商人,是狡诈卑贱的下等人。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里,商人虽然可以过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却无法摆脱社会的歧视。即使因为巧合得以进入政界,那也会受到排挤,根本就没有施展才能的空间。就算得到了军功,可以晋级显位,仍会受到他人的轻视。

武氏一族生长在以晋商闻名的晋中地区,这里山清水秀,养育出了具有商业头脑的武士彟。他酷爱学习,虽然没有上过几年私塾,却读了不少的书,尤其对兵书极为喜爱。

武士彟由于喜欢读书和擅做生意的原因,他逐渐养成了沉稳、刚毅和善谋的性格。因为家里比较富裕、出手也比较大方,所以武士彟的人缘极好。

武士彟也是个有理想的人,他不愿意一辈子都遭到别人的鄙视,因此,他不满足于只当一个富翁,他还想要改变自己的身份,提高自己的地位。

经过考虑,武士彟决定走从军的道路。从军大概是清贫子弟在科举制实行以前最主要的起家途径了。首先,从军不需要家世背景,只要勇敢和身强体壮就可以了。另外,从军的周期短,如果能够打一场胜仗的话,那就可以得到提拔了。

武士彟有钱,所以他不用从一名普通的士兵做起。在从军的开始,他就当了一个小小的武官,也就是隋朝府兵制体系下所有常任军官中最低级的官员了。

武士彟当官的地方,就是他的家乡文水。也就是在任职时,他结识了影响自己一生的人,那就是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公元615年,李渊奉隋炀帝之命讨伐反叛,在路过文水时,武士彟一看有大官经过,于是便好酒好肉地进行款待,宾主尽欢,双方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李渊高大威猛、仪表堂堂,而武士彟则是温文尔雅、沉静从容。两个不平凡的人相见后,必然要衍生出不平凡的事情来。李渊知道武士彟的身份后,又对他的背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李渊能一眼看出哪些人是对自己有用的。武士彟家大业大,必要时能够为自己提供足够的后方供给。同时,武士彟拥有的人脉关系也能够帮助自己打通各种环节,使自己的目的更容易实现。

武士彟也不是个等闲之辈,他拥有商人的敏锐嗅觉,对机遇的把握非常敏捷。当他见到李渊后,便知道这就是他未来要结交的人,这个人很有可能会给他带来无尽的好处与机会。

随着进一步接触和了解,武士彟知道李渊是世家豪门,与隋朝宗室有着密切的联系。隋炀帝继位后,曾封李渊为卫尉少卿。隋炀帝征讨辽东时,曾命令李渊运送粮草,对他也是十分的信任。

在礼部尚书杨玄感谋反时,李渊向隋炀帝举报了此事,在隋炀帝平乱后,就给立了大功的李渊起兵的成本,这就是弘仕郡和关右谷军队的指挥权,这个时候的李渊可以说是大权在握了。于是,基于一些对自己有利方面考虑,两人都有结交下去的意愿。

隋炀帝是个具有妒忌心的人,有时,他看谁不顺眼就要处罚他一下,搞得大臣和地方官员们没有不害怕的。后来,隋炀帝的疑心越来越重,大臣们小心提防、人人自危,连见都不敢见他。

有一天,隋炀帝叫人去召李渊前来见他。李渊怕生出事端,于是便把生病当成了说辞。可是,谁知隋炀帝居然跟李渊较上了劲儿。他问李渊的外甥王氏,怎么还不见李渊来见呢?

王氏告诉隋炀帝说道:“舅舅生病了,他骑不了马了。”

隋炀帝听到王氏这么一说,顿时有些生气地说道:“该不会是死了吧?”

身为一个君王,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也着实令人感到气愤。随后,王氏便把这句话传给了李渊,李渊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来见隋炀帝。李渊知道隋炀帝是因为自己没有来见他心里有气,于是便想着平息怨气的办法。他知道隋炀帝最爱玩乐,便找来良马鹰犬进献给他,果然赢得了隋炀帝的赞扬。

大业十三年,由于隋炀帝荒淫无道,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频发生,各地不断地出现了农民起义。天下大乱,群雄蜂起的局面随即发生,都想推翻隋炀帝的统治。

在当时,隋炀帝正在江都(今扬州)巡游,他是故都难回。于是,他便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防守整个北方地区。李渊到了太原后,想起了当年武士彟对他的热情款待。于是,他想趁此机会提拔一下武士彟。在李渊的提拔下,武士彟当上了行军司铠参军,掌管武器兵仗等。

此时,农民起义的战火并未因为隋朝的镇压而熄灭。各地军阀纷纷起兵,自立门户,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武士彟看到眼前的局面,料定隋朝的统治不会长久了。于是,他认真研究了兵书,并写成了《兵书典要》,希望能够以此来说服李渊起兵反隋。

其实,李渊也正在为是否起兵而犹豫。如果起兵不成,就要落个乱臣贼子的恶名,所以起兵也要在时机成熟之时。可以说李渊是个识时务的人,他对当时的局势持观望态度不是没有道理的。群雄并起并非就是绝好的机会,好机会是在鹬蚌相争、两败俱伤,而自己却毫发无伤之时。李渊非常明白这一点,此时,他正在为自己的大计蓄积着力量。

随后,李渊交给武士彟一个重要的使命,那就是让他积蓄粮草,以备将来的不时之需。武士彟接到命令后,便回去准备粮草。当李渊经过了一次有惊无险的牢狱之灾后,他下定了起兵的决心。

也许人只有在经历生死的时候才会有重大感悟,当想明白了后,李渊便不愿再在不冒险的等待中耗费时间了。于是,在隋大业十三年,也就是公元617年,李氏父子以3万兵众从太原起兵,利用群雄牵制隋军主力的机会,借人心厌隋之势头,乘虚而入长安。第二年五月建立了唐朝,李渊成了唐朝的第一代皇帝,并改年号为武德。

由于李渊太原起兵后,武士彟一直都追随着他,并且全心全意地为李渊效命。于是,在李渊称帝后,他下诏敕封包括武士彟在内的14名开国元勋。武士彟被封为光禄大夫,加封太原郡公,还封他为长安城的城防将军。

正是由于武士彟的际遇,不仅使他出人头地了,也使他与大唐帝国的帝王将相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也奠定了武氏家族名满天下的好兆头。

武家女儿成长

当武家一跃成了新朝的显贵后,同时,还成了并州文水老家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话题。武士彟是个能干事业的人,他勤于王事,公而忘私。就在原配妻子相里氏病危时,他正在跟随李渊在并州视察,虽然离家也只是半天的路程,但是他也仍然没有回家看望,他忠诚地守护着皇上。后来,这件事情被皇上得知后,感慨不已。于是,他特地诏表武士彟,提拔他为三品工部尚书,封为应国公。

不仅如此,唐高祖还在操心武士彟的婚事。于是,他打算为武士彟娶一位有贵族血统的老婆,以此来提高武家的社会地位。唐高祖翻阅了《氏族志》,并向周围的皇亲国戚询问商议,后来,经过了再三的斟酌之后,选中了前隋朝皇族的宗室即曾经担任过宰相的杨达的女儿。

在隋朝灭亡后,杨达就已经过世了,杨姓的社会地位也大不如从前,但毕竟还是位列《氏族志》前几名,乃天下名门、血统高贵,也正是寒门新贵期待的择偶对象。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此时的杨氏已经年过40了,不再是个20岁左右的黄花闺女了。唐高祖想到这里便召见了武士彟,将杨氏的情况给他介绍了一番。武士彟听到皇帝为了自己的事情,竟然是如此的费心,十分感动。于是,他连忙跪地磕头谢恩。

那是在武德三年,也就是公元620年,由唐高祖亲自做媒,李世民的同母妹妹桂阳公主主婚,44岁的武士彟和杨氏结了婚,结婚费用也全部是由国库来支付的。

通过这场婚姻,武家血统和社会地位焕然一新,身上的穷酸味和商人的铜臭味也淡化了许多。从此,武家完成了从富有到高贵的重大人生飞跃。婚后的杨氏是十分幸福的,两人的性情和脾气都较为契合,因此也使得两个人的感情特别好。

公元620年,唐高祖李渊封武士彟为工部尚书,并赏赐他800户。不久,李渊又封武士彟为应国公。武士彟双喜临门,杨氏又为他添了一女。又过了两年,杨氏再有身孕,杨氏希望自己能够生个男孩,将来也有个依靠。武士彟也希望有个男孩,可以继承自己的爵位。夫妻两个人都诚心诚意地为添个男丁而祈祷。

可是,谁知当杨氏经历了剧烈疼痛之后,却听到了一阵连自己都感到诧异的咯咯的笑声。她细寻声源,竟然是自己所生下的女婴发出的。武士彟也感到大为惊奇,他觉得这个女儿必然会是与众不同的,不管是福是祸总归是投在了我武家门下,这是上天给的缘分,不能不遵从。

丫鬟们忙着给武士彟道喜,说夫人生了个喜气的漂亮女儿。当武士彟接过这个笑着的女孩,心里不禁感叹:这个孩子可真是不一般哪!她真是个美人坯子呀!

这时,武士彟看出杨夫人的失望之情,便宽慰她说,这是上天给我们的厚礼。你看她多漂亮啊!将来一定会是个大富大贵之人,这个女儿我很喜欢。杨夫人也是个知书达理之人,听到老爷这样说也颇感欣慰了一些。后来,夫妻二人又给她了个小名叫“二囡”。

在二囡出生几个月后,武士彟就被调到了扬州做官。由于孩子还小行动起来不方便,于是他便没带家眷去赴任,而是将杨氏母女留在了长安,住在平康坊府邸。4年后,武士彟才将母女接到了自己的身边。

就在武士彟刚到扬州上任时,长安城内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个事件就是“玄武门之变”。

太原起兵本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在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

但是,李渊建立了唐朝后,便立了李建成为太子。天下平定之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共同来排挤李世民。此外,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从而也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武德九年,也就是公元626年,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称为唐太宗,第二年改元贞观。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李世民即位后当然希望自己的政权能够巩固。因此,他特别重视前朝元老的态度。为了探明前朝旧臣的态度,李世民将李渊派到外地的旧臣全部召回,武士彟也在召回之列。

武士彟的大智若愚得到了李世民的信任,李世民将他派往四川广元做都督,还兼职处理广元的军政要务。这可是个既有权又有名的高等职位,这也使得武士彟对李氏王朝更加感恩图报了。

随着二囡逐渐长大,武士彟便教她学习各种技艺,令他感到十分欣慰的是二囡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是,她却与其他女孩子有些不同,她不仅精通琴棋书画,还十分喜欢骑射和追问天下大事。武士彟觉得这个女儿很有从政的天赋,可惜她却是个女儿身,是不可能涉足政坛的。

武士彟原本就是一个武官,因此,他也不反对女儿骑马驾车,这也就使得二囡从小便养成了好胜和任性的个性。由于父母的悉心培养,她的才艺进步神速,诗词歌赋、书法马术没有一样是不出色的。

贞观五年,唐朝内部对官吏制度进行了改革,除了4个督府外,其他都督都被裁减。武士彟被调到了荆州出任都督,二囡也同父亲一起去了荆州。她在荆州那个物产富饶、人才荟萃的地方又度过了4年的美好时光。可是,就在二囡一天比一天大的时候,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李渊死了,李渊的死对武士彟的打击很大,因为在他们之间已经产生了一种深厚的情谊。武士彟很伤心,导致哮喘病发作,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吐血而死,扔下了年仅11岁的二囡与母亲相依为命。

在武士彟下葬之后,杨氏母女的命运陡然直转。没有了武士彟的庇护,杨氏只好带着孩子们回到了并州文水老家生活。但是,在这时,身为武家后人的武元爽和武元庆等人又开始合力排挤杨氏母女。

没有办法,杨氏只好带着孩子们来到了长安,投奔自己的娘家人。宫中的杨妃知道姑姑在外面受苦受难,心里也十分不好受,于是便伸出了援手。紧接着,杨氏带着女儿们,由堂兄和侄女安排在长安住了下来。一直到二囡被选入宫中为止,她们一家都是在接济之下生活着。

自古以来美丽就是女人改变命运的重要资本,当杨氏看着女儿美丽漂亮的脸庞时,也不禁开始动起了重振家业的念头。自从她有了这个念头之后,整个杨氏家族就开始行动起来了。

当时,在杨氏一族中有几个姑娘都已经当上了唐太宗的妃嫔,鉴于拥有这样的优势,这些人便开始在宫里宣传起二囡的美貌来。这样一来二去,当然就传到了唐太宗的耳朵里。于是,唐太宗就决定征召二囡进宫当才人。那可真是:武家有女初长成,一朝选在君王侧。

由于家庭的变故,让年纪尚小的二囡初次体会到了世间的现实和世态的炎凉。她不想屈服于自己的命运之下,但是,此时的她也没有能力去改变这样的命运,她为此也在苦恼着。

初入宫廷日子

二囡想通过进宫的机会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可是谁又能保证宫廷之中就一定是美好的呢?

在杨家人的筹划下,二囡迈进宫廷的步伐也就不远了。其实,杨氏是不太愿意送二囡进皇宫的,如果能够得到皇帝的垂青还好,若是得不到,那一辈子就会被埋没在宫廷之中,寂寞地老去,这对一个女子来说是最最不幸的事情了。况且以女儿刚烈的性格,又怎么能够适应后宫的生活呢?

可是,转念一想,对一个14岁的小姑娘来说,刚进宫就被封为五品才人,这确实是件很荣耀的事情呢。因此,是否进宫的这件事情,在杨氏的内心中也是十分矛盾的。

在送二囡入宫的时候,母亲抚摸着她的头,默默地流下了泪水。二囡看到母亲这个样子,对她说道:“我这是要去见天子啊!您怎么知道这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其实,此时的二囡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她觉得家里的生活前景已经十分暗淡了,如果进了宫,也许还会有新的机会出现。因此,她愿意为此去冒险试一下。于是,二囡在贞观十一年,带着改变命运的梦想,正式走进了宏伟壮丽的大唐宫殿。

在皇宫中,也是有着高低贵贱之分的。皇帝的嫡妻,也被称为皇后,是后宫中众妃之主。在皇后之下,也就是那些妃嫔们,她们也是分等级的,并且在每个等级中还有着固定的名额。

第一等级叫妃,有4个人,为一品;妃之下是二品的嫔,共有9个人;嫔之下,就是三品的婕妤,共有9个人;婕妤之下便是四品的美人,也是9个人;再往下就是五品的才人,共有9个人。

唐朝后宫在吸纳新人入宫时,都要对她们进行培训。在皇宫中有两个培训新人的地方:一个是宫教馆,主要是培训宫女算术、书法、美术和音乐等方面的技能;而另一个则是文学馆,主要是培训宫女诗词歌赋的造诣。当然,还会有人来专门教授她们礼仪课程。

二囡年纪轻轻,却是个争强好胜的人,学习时样样都不会落人之后。进入皇宫后,她一边被宫中的富丽堂皇吸引着,一边又为能够学习到新的东西而感到欣慰。她曾经模仿《诗经》写了一些祭祀和宴饮的宫廷诗词,后来,乐师们配上了乐曲将这些传唱了出去,结果大受欢迎,宫中人都传说她十分有才华。久而久之,这些话就传到了唐太宗的耳朵里。唐太宗是个爱才之人,于是,便接见了她。

唐太宗看到眼前的女孩子竟是如此的妩媚动人,于是,便封了个武才人给她,并赐给她一个名字叫武媚娘。唐太宗喜欢武媚娘一段时间后,由于忙着军国大事就把她给忘记了。武媚娘怎么能够容忍皇帝把自己给忘记了呢?她要寻找机会,在皇帝面前好好地表现自己。

其实,唐太宗极为欣赏武媚娘的才华,便将她留在身边做了近身侍女,主要是给唐太宗端茶倒水、伺候笔墨。也因为如此,武媚娘同唐太宗接触的机会多了起来。

不可否认,武媚娘是个争强好胜、表现欲极强的人。怎样能够得到她所崇敬之人的赏识,这也是她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她希望能够引起唐太宗的注意,并非完全出于想得到晋升的机会。她爱表现的性格决定了她不甘心被众多妃嫔所埋没,她决心赢得他人的尊重。只是她没有想到她的表现欲没有给她带来她想象中的声誉,反而失去了得到唐太宗宠爱的机会。

这个事件就是狮子骢事件。狮子骢是一匹马的名字,由于鬃毛长得像狮子,所以被叫作狮子骢。这匹马长得高大威猛,神骏异常,但是,性子却是十分的暴烈,因此没有人能够驯服得了它。狮子骢是极为骄傲的,它总是会摆出一副傲视群雄的样子。

唐朝之所以在历史上享有如此高的声誉,不光是因为它封建经济的辉煌,也因为它全面开放的政策。唐朝的统治者有北方胡人的血统,也因为受此前北方民族的影响,对妇女的束缚比较少。妇女不缠足,并且还经常参加户外活动,比如像狩猎、踏青和马球等。特别是宫廷妇女,常常需要陪伴皇帝一起去狩猎,因此她们对马并不陌生。

唐太宗是个极其爱马的人,越是特别的马他就越是有兴趣,他希望看到有人能够驯服这匹烈马。有一天,唐太宗想看看那匹狮子骢被驯服得怎么样了。于是,他便带着嫔妃们来到了跑马场。

唐太宗围着狮子骢转了一圈,不由得一声叹息:这可真是一匹好马呀,可惜就是没有人能够驯服得了它。妃嫔们都是默不作声,一片寂静。

武媚娘作为唐太宗的贴身侍女也在随从之中,她想引起唐太宗的注意,得到赏识。于是,她便挺身而出走到唐太宗的面前,深施一礼说道:“皇上,我能够制服它。但是,需要皇上能够给我准备几样东西。”唐太宗上下打量了武媚娘一番,急忙问道:“你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呢?”

武媚娘十分胸有成竹地说道:“铁鞭、铁檛和匕首。”

唐太宗听武媚娘说完后当即就是一愣,心想:这些可都是利器啊!她要这些要干什么呢?于是,他有些不解地问道:“这些都不是驯马用的东西,你拿它来要做什么呢?”

武媚娘兴高采烈地说道:“皇上您不知道,这匹马的性子是如此的刚烈,所以要用特殊的手段才能够制服它。我先用铁鞭抽它,它要是不服我就用铁檛打它的头,再不行的话我就用匕首捅了它。”

唐太宗听到武媚娘这么一说,心里顿时凉了半截,他倒吸了一口冷气,心想:这个娇弱如花的小姑娘,心肠怎么会是如此的狠呢?一下子他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可是,唐太宗毕竟是身经百战的圣君,他既没有责怪武媚娘的残忍,也没有盛赞她的勇敢,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以后再说吧!”狮子骢事件也就此结束了。但是,它留给唐太宗和武媚娘的记忆却没有因此而消失。从此,唐太宗便很少再去接近武媚娘了,武媚娘对此也感觉有些困惑。

从狮子骢事件可以看出,此时的武媚娘还不具备宫廷争斗的经验。如果她真的有很重的心机,那么就应该能够观察得出唐太宗推行的是宽厚的仁政,很少会采用暴力的手段去对待下臣。她要迎合唐太宗的想法,就不应该采用这么极端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因而也暴露出了她不成熟的一面,也由此一直不被唐太宗所喜爱。

宫中深不得宠

武媚娘对朝中之事是格外热衷的,后来,经过唐太宗一段时期的观察,他发觉武媚娘是个争强好胜的女子,如果她是个男人的话,或许他们会是很好的一对君臣。但是,现在作为自己的女人,唐太宗还是摇了摇头。他觉得,这样的女子一旦得了势,必定会搅乱宫廷的。

武媚娘本身就是一个极有眼光和谋略的人,她说出的话自然就会与唐太宗接触过的其他女子有所不同。有时,娇小、妩媚的武媚娘竟然能够站在一个统治者的高度,分析出事情的态势和利弊。这作为一个女子来说,是多么的不简单啊!

自从狮子骢事件后,唐太宗便很少再去亲近武媚娘了。因为,唐太宗实在是不喜欢她的性格。她在唐太宗的眼里太过强悍了,同时,也太过于智慧了。武媚娘在14岁时就进了宫,到了22岁还是个才人。由此可见,唐太宗是多么的不喜欢她。

其实,在唐太宗一生中,最敬重的女人就是长孙皇后,他对长孙皇后的爱是刻骨铭心的。长孙皇后从小就知书达理,在13岁时就嫁给了李世民,并且与他同甘苦度过他们最为青涩的年龄,一路陪伴李世民由秦王做到了皇上。

长孙皇后是李世民的贤内助,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前,长孙皇后为李世民在唐宫中建立起了偌大一张关系网。这也是后来玄武门之变爆发后,没有引发大规模骚动的原因之一。

此外,长孙皇后还能够帮李世民在宫中安插耳目,因此知道了一些他人无法获悉的情报。当玄武门之变爆发时,这位大智大勇的皇后便亲自在自己的家中安排护院,从而免去了李世民的后顾之忧。

士兵们在平日里受到了两位主子的爱护,深感报效的时刻已经到来,并且在长孙皇后的激励下,将士们个个都是斗志昂扬。有了长孙皇后,李世民的后院就相当于安了一道保险阀,可以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地去打仗。可是,这位贤德的皇后在三十六岁时就撒手人寰了。就在长孙皇后病入膏肓时,她对唐太宗说不要重用外戚,因为自古由于外戚干政,都没有什么好结果。

此外,长孙皇后还对唐太宗说道:“我死之后,千万不要厚葬。我活着时,作为一个女人,无益于天下;死了,怎么能够让国家浪费资财在我的葬礼上呢!”长孙皇后是一个多么简朴又识大体的皇后典范呀!

其实,长孙皇后并不是真的对政治漠不关心,她对政治深谙其道,所作所为也是极其到位,并且还十分有分寸。所以当她闭上眼睛时,唐太宗简直是悲痛欲绝,说道:“我在内宫失去了一位好帮手啊!”此后,唐太宗再也没有立过皇后。由此可见,长孙皇后在唐太宗心中的位置是无人能及的。

长孙皇后死后,唐太宗还特地在宫内建造了一座塔,登塔瞭望,便可以看到皇后所葬之地昭陵。唐太宗想用这种方式,来寄托他对长孙皇后的哀思。

徐惠也是个较为贤惠的女人,她是个才女,身上也有着大家闺秀的书卷气。当她看到唐太宗因为大唐的国势蒸蒸日上而有些飘飘然时,便对太宗说道:“皇上您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啊!得志、失志都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要像当初一样用谨慎、减少过错来增加自己的功德,要不断地吸收经验教训来避免一些闪失的出现。”这样的话一说出来,唐太宗立即注意起她来,因为他觉得徐惠太像长孙皇后了。

此时,唐太宗也需要一个可以在他背后给他一些意见的女人。于是,他渐渐对徐惠产生了喜爱,并且对她的喜爱远远超过了武媚娘。

不久之后,徐惠就被封为婕妤,连升了两级。此后,唐太宗经常会与婕妤讨论一些国家大事。其实,如果换作武媚娘,同样也会与唐太宗讨论国家大事。可是,唐太宗实行的是德政,与武媚娘的凶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武媚娘再也没有机会与唐太宗共论国事了。

后来,徐婕妤又荣升为充容,这也就进入了嫔的行列。武媚娘有些羡慕,但是也没有办法,唐太宗不喜欢她。所以,武媚娘只好继续当才人。每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武媚娘也会想起当初进宫时,母亲哭着送她的情形。现在想想母亲所说的话是对的,大半个青春都过去了,自己却没有任何起色,到现在还是个才人。杨氏家族指望着她能够复兴家业,谁知自己却是这样的不争气,这么些年连个婕妤都没有当上。

想当初,徐惠和自己同为才人,自己的才华又不比她差,凭什么会是如此的落寞呢?此时,在武媚娘的心中充满了不甘和愤恨。她责怪命运的不公平,责怪皇室的深宅大院,同时也在责怪唐太宗的有眼无珠。一晃10多年过去了,对一个女人来说是何等的宝贵啊?难道自己要一直这样荒废青春吗?武媚娘为自己的命运暗自慨叹着。

然而,事情并没有因为武媚娘的落寞而停止,更不幸的命运还在等着她呢!到了贞观末年,宫内外开始流传起“女主武王”的说法。武媚娘听到这个传闻后,简直是被吓坏了。从此,她便提心吊胆地在宫中生活着,真怕哪一天唐太宗会因为此事而迁怒于她。

当唐太宗知道了这件事情时,就秘密地找来了袁天罡的徒弟李淳风来问话。李淳风来到唐太宗的面前煞有介事地说:“臣夜观天象,发现太白经天,这说明有女子要执掌大唐的朝政啊!”

紧接着,李淳风又神秘地说道:“我仔细地推算了一下,结果发现这个女子已经在皇帝您的宫中了。用不了30年,她就会接替您的位置,执掌大唐江山,而且还会诛杀您的子孙。但是,到最后她还是会把江山还给李氏的。”

唐太宗一听十分震撼,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怎么可以落到旁人手里,而且还是个女人。于是,他便将与“武”字沾边的人都召集来,让李淳风进行辨认。可是,李淳风却对唐太宗说:“此是天机,不可泄露。况且王者是不可杀的。”唐太宗听后又垂头丧气地将包括武媚娘在内的一群人给解散了,武媚娘提到嗓子眼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其实,武媚娘在唐太宗时期的生活是不如意的,她在宫中经历了惊涛骇浪。宫廷争斗以及朝中的变故,是她不能够忽视的。这个时候的她或许已经萌生了改变命运的想法,因为她已经厌倦了这种万事不由己的生活。武媚娘希望生活能够有些转机,而这个转机在不久后便到来了。

争夺太子风云

唐太宗晚年,宫廷之中出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这就是立太子之事。因为这是个关系到后继统治者的大事件,所以这个问题也成了千百年来困扰皇室家族的最棘手的问题。

唐太宗一生共有14个儿子,他与长孙皇后生有3个儿子:长皇子李承乾、次皇子李泰和三皇子李治。太宗对这3个儿子,一直都是宠爱有加。尤其是对皇长子承乾,更是十分的疼爱。

皇子们为了成为太子,可以不惜代价地进行着争夺,根本就不会念及骨肉亲情。唐太宗深知立太子的利害关系,所以,他早早地便立了长子承乾为太子,并且还认真地按照皇帝的标准来培养他。可见,唐太宗对承乾寄予了多么大的期望。

可是,即便是这样,也还是没有办法避免皇位的争夺。由于唐太宗十分疼爱长孙皇后,因此他对长孙皇后生的3个儿子也是爱屋及乌,十分疼爱他们,并且还把他们带在身边亲自抚养教育。

李承乾天资聪慧,机敏过人,深得唐太宗的喜爱。唐太宗一直以为李承乾是个治国的人才,好好培养一定会有所成就。于是,他便给李承乾请了最好的老师教他读书识礼和经世治国;并且还让太子处理政务,以此来锻炼他处理政务的能力。

太子李承乾也竭尽全力地完成了父亲交给他的各种任务,唐太宗对太子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当唐太宗出巡时,便把太子留下来看管国家,同时,他还在大臣面前夸奖太子有自己的样子,以此来树立太子的威信,也使得朝中大臣对太子颇为敬重。

太子看到父亲这样地看重自己,朝中大臣对自己又是敬重有加,以为自己的太子之子已经坐稳了,于是就飘飘然起来。在以后的日子中,他便整日地游手好闲,吃喝玩乐也是样样精通。

太子有个怪癖,就是喜欢突厥文化。于是他便叫人修建了突厥人住的帐篷和房屋,并且还命手下的人穿着突厥人的服饰。更离谱的是,他还一个人直挺挺地躺在地上,让穿了突厥衣服的手下为装死的自己哭喊、号叫,因而把唐宫搞得乌烟瘴气。唐太宗知道这件事后,对太子失望至极,便派东宫的大学问家孔颖达、于志宁和张玄素等人前去劝导太子。

太子这种有失储君风范的品行,使得太宗皇帝十分失望。之所以没有马上废黜他,是看在他年少无知,又是长皇子的份上。同时太宗也希望他能够悔过自新,所以才只是教训了太子一番,而没有立即废除他。

但是,太子非但没有领会父王的心意,反而以为太子之位是板上钉钉的事,父王也不会轻易易储。所以,对于之前的教诲太子早已经抛之脑后,当他一回东宫就又被身边的人引入歧途了。

李承乾表面上装作认真悔改的样子,暗地里却将劝导之人打得半死。唐太宗对太子的所作所为十分恼怒,但一时间也没有办法。唐太宗对太子承乾抱的希望很大,所以太子的堕落给他的打击也很大。

见此情形,在贞观十年前后,太宗皇帝开始产生了易储的念头。他又把目光停留在魏王李泰的身上。唐太宗的二儿子魏王李泰,看到哥哥这样不争气,认为机会来了,于是便动起了歪脑筋。此时,他已经对太子之位有些虎视眈眈了。

在此时,李泰做了两件事,第一件就是不断地去讨好唐太宗,他知道唐太宗喜爱文学,于是,便认真地学习文学以及治国方略,唐太宗看了很是欢喜。

第二件事就是礼贤下士。唐太宗对人才极为爱惜,魏徵反复地顶撞唐太宗,唐太宗却也总是接受他的建议,并称他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李泰把父亲的这些爱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此外,为了博取唐太宗的好感和信任,李泰还网罗了天下有才之士编写了《括地志》呈献给唐太宗。唐太宗高兴极了,认为二儿子是个可造之才,将来有希望接替太子的位子。于是,便在朝廷里不断地提高李泰的声望,想以此取代大儿子承乾。

此时,魏徵认为唐太宗这样做是不对的。李泰在平日里就结党营私,还不断地排除异己,这样的一个人怎么能够做太子呢?于是,魏徵和褚遂良一商量,决定联合起来对唐太宗进谏,希望唐太宗能够停止对李泰的提拔。冷静下来的唐太宗也回想起太子承乾的种种好,便又寄希望于承乾,希望他能够改掉恶习,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当李泰看到唐太宗对自己的态度不如之前好了,就知道事情已经起了变化,于是,他便加紧了夺位的步伐。李泰拉拢驸马柴令武、房遗爱、黄门侍郎韦挺、工部尚书杜楚客做自己的幕僚。此后,他还威逼利诱大臣,企图逼迫唐太宗立他为太子。

这个时候的武媚娘,已经把这些都看在眼里了,她的心凉了。宫廷里的明争暗斗将她最初进入唐宫的喜悦与憧憬冲刷得荡然无存,她明白皇宫中将会出现一场厮杀。而这场厮杀是否有硝烟她不知道,但是她知道它一定会发生。目前,她所能做的也只有静观其变。此时,太子承乾并没有因为唐太宗对他的容忍而有所改变。他没有改掉胡作非为的行为,依然是终日饮酒作乐。唐太宗对承乾也由失望转为了绝望。

唐太宗遥望昭陵,对死去的长孙皇后频频问道:“面对这样一个不争气的儿子,我该怎么办啊?我如果废了承乾,是对不起皇后你啊!我如果不废他,那是对不起大唐江山社稷啊!我该何去何从啊?”说着说着,唐太宗便老泪纵横了。

武媚娘看到唐太宗这样的难过,也不知如何是好,因为,她知道在唐太宗心里,她什么都不是。唐太宗从来都不肯多看她一眼,因此,她根本就没有说话的份。

后来,经手下人的提醒,承乾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他便串通了自己的叔叔李元昌、吏部尚书侯君集、中郎将李安俨等官员打算谋反,直接取代自己的父亲称帝。当然,此时的李泰也一直没有闲着,更是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他的夺位计划。由此可见,一场宫廷政变一触即发。

然而,最为可笑的是,还没等到承乾和李泰动手,齐王李祐便率先造起反来。李祐与李承乾差不多,也是个游手好闲的人。当唐太宗得知消息后,十分气愤,将李祐关进了大牢,并交由刑部进行审问。

后来,当唐太宗知道了李承乾要谋反的事情后,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于是,他赶紧将案子交给了最信任的老臣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来进行审理。结果,证据确凿,由不得唐太宗不信。

唐太宗气瘫在龙椅上,你们既然起了谋反之心,我就要给你们点儿颜色看看。一气之下,唐太宗废了太子李承乾。这个时候,武媚娘也为唐太宗感到寒心,同时也更加佩服他的果断与坚决。同时,她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宫廷之战就是你死我活,一旦斗争就只能是斗到底,没有任何回头路可走。

后来,唐太宗想立二儿子李泰为太子。但是,老臣长孙无忌却坚决反对。因为李泰是长孙无忌看着长大的,这孩子从小就爱耍心眼、捉弄人,对下人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李泰长大后,表面上对长辈们毕恭毕敬,事实上却在朝中安插自己的势力,排挤元老。长孙无忌认为李泰阴险狡诈,不可以立为储君,一旦李泰得势必定会使朝廷大乱。

可是,唐太宗却不这么认为。他对大臣们说:“昨天李泰在我的怀里说‘我能成为父皇您的孩子,是我的福气啊!我有一个孩子,等到我死的时候,就将他杀死,让位给我的弟弟晋王。’有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我看他也实在可怜啊!”

这时,褚遂良一听,便对唐太宗说道:“皇上啊,您觉得他可怜,微臣倒觉得他可怕呢!您试想一下,等到皇上您驾鹤西去了,魏王就会占据天下,他还会杀了他的爱子,传位给晋王吗?以魏王的言行来看,你要先立魏王就要先妥善安排好晋王。不然,魏王恐怕会先向晋王下手啊!”这话一语中的,长孙无忌憋了很久的话终于被褚遂良说了个痛快。

唐太宗不是不知道这里面的利害关系,只是他不愿意去接受这个现实。就在唐太宗商量着怎么处理李泰的时候,李泰也没闲着,他怕唐太宗立李治为太子,就去找弟弟李治,威胁他说道:“你和李祐的关系不错,现在太子和李祐都因为谋反被处决了,你难道就不害怕吗?”

李治本来就是个胆小怕事的人,听到哥哥这么一说,大气都不敢出了。之后,李治就终日愁眉紧锁,闷闷不乐。唐太宗觉得李治有些奇怪,便询问起他来。

李治将实情和盘托出后,唐太宗愣了好半天,心想:李泰竟然跑到弟弟那里去威胁他,真是太让我失望了。后来,唐太宗想来想去,还是立了李治为太子。

其实,李治对于做太子的事情想都没想过,他不像其他皇子那样对权位感兴趣,他更加喜欢舞文弄墨。在李治的身上,文人的气质太浓郁了,他善良、敏感、柔弱、不喜争功。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可以说唐太宗对李治并不太满意。他太了解这个儿子了,他宽厚、仁爱,但是不够果决,他满腹经纶却缺少雄韬伟略。但是,他是长孙皇后的儿子,只有这一点就够了,其他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唐太宗也只能这样来安慰自己。

唐太宗知道李治在朝中没有两个哥哥有声望,平日里他又很少与大臣交往,因此大臣们多半是不愿意臣服于他的。于是,唐太宗想了一个办法,让大臣们臣服于李治。

这一天,唐太宗将大臣们召到了两仪殿中。在两仪殿内,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我的儿子做出这样荒唐的事来,我实在没有脸见诸位爱卿了。”说着便拔出剑来就要自裁。

这下可吓坏了左右的大臣,他们急忙跑上前去阻拦。其实,这是唐太宗能够想到的。当时,长孙无忌就在唐太宗的身边,他握着唐太宗的手腕不让他动。于是,唐太宗便将剑指向了李治,长孙无忌是何等聪明的人,立即知道了唐太宗的意思,于是就说道:“皇上,请您明示吧!我们都听从您的吩咐。”

这时,唐太宗放下剑对大臣说道:“我想立李治为太子,你们看怎么样啊?”长孙无忌一听这也没什么不好,反正也是自己的亲外甥;虽然李治没有唐太宗的英明,但总归还是有些德行的;况且他虽没有治国之智,却有用人之明。长孙无忌第一个就表示了赞成,其他大臣见唐太宗决心已定,也就没什么话可说了。

唐太宗见状,对李治说:“大臣们都愿意拥护你,你还不拜谢?”李治这才急急地叩头。幸运之神就这样降临到了李治的身上,一个没有想过要当皇帝的人,却在“鹬蚌相争”之下,坐享了“渔翁得利”的硕果。

含泪入尼姑庵

当李治成了太子之后,已经年老的唐太宗急切地希望他能够撑起大唐的江山。于是,便加紧了对他进行帝王式的良好训练。唐太宗整天把他拴在自己的身边,教他治世之道以及驾驭百官之术。无论大事小情,也都要叫李治来问一问,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教导他如何做好一个君王的机会。

由于李治频繁地往来于唐太宗的宫殿,便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她就是武媚娘。李治拥有着文人的儒雅气质,他对宫里的人一向都是以礼相待,即使是侍女也不会有所轻视。

武媚娘在唐太宗的宫中伺候笔墨,因而与李治也能够经常见面。李治看见武媚娘也是以礼相待,不会菲薄她的才人身份。而武媚娘也在李治这里找到了一份尊重,这也许是武媚娘愿意接近李治的原因之一。

在李治眼里的武媚娘是有些特别的。她不像其他女人那样端腔拿调,而是很麻利地做着事。话不多说,脸上也不堆笑。见惯了女子逢迎的李治对武媚娘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情愫,因而总是很渴望见到她。于是,他也总是往父王的宫里跑。此时,唐太宗还以为李治已经走入了正轨,一边为他高兴,一边也放松了对他的监督。因此,武媚娘和李治之间才会有更多的独处机会。

李治是长孙皇后的小儿子,又深得唐太宗的疼爱,因此他的依赖心理也是比较强的。此外,他本人的感情又极为细腻,对粗犷、刚强的人物较为倚重。

可以说,正是由于武媚娘身上的野性和强悍对李治产生了致命的吸引。而李治对武媚娘的一份尊重,也让她有一种得到荣耀的快感。随着两人接触的增多,各自心里都渴望接近对方。只是碍于伦理,不能如愿,但是,两人眼神的交会却从未少过。

在贞观十八年时,高句丽派兵袭击了大唐的藩邦新罗,唐太宗很生气,便决定亲自带兵去攻打高句丽。大臣们觉得唐太宗的年龄大了,路途遥远,都劝他不要去。可是,唐太宗也是个好胜之人,他没有听从众人的劝告,执意带着兵出发了。

就在饯行的时候,太子李治害怕唐太宗这一去就再也见不到他了,便不由自主地哭了起来。唐太宗看到他这个样子十分生气,于是,便厉声阻止李治哭下去,随后扬鞭而去。

这时,武媚娘见到李治这样失态,又被痛骂,不免有些同情。因为她知道李治是个感性的人,见不得生离死别,此时的她心疼李治的成分则是更多一些。

在这之后不久,被废掉的太子李承乾在被流放黔州时死了。李治听到这个消息后,又是一阵感伤。武媚娘觉得李治是个重情重义之人,于是,她对李治便多了一些信任与关爱。因为唐太宗在外征战,用不着侍女,所以武媚娘便成了太子的侍女。

也就是在这一段时间,武媚娘对李治多了些了解。她在李治身边好言相劝,李治也深感到武媚娘在他身边的重要性,于是就更加喜爱她。因此,两个人的感情急剧升温。

在贞观十九年的冬天,唐太宗终于肯班师回朝了,与高句丽的战争没有多大进展,唐太宗灰心丧气地回到了长安。经过战争,再加上风寒与劳累,唐太宗累病了。

只见唐太宗躺在病榻上,情况时好时坏。此时,又是祸不单行,这时他最喜爱的小女儿又不幸死去了。唐太宗很伤心,一个多月都吃不进去东西,整日以泪洗面。也许当人到老了的时候,感情也会变得更加脆弱吧。

从此以后,唐太宗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经常会感到悲观,也常常会叨念自己是不是时日不多了。每次听到这里,李治和武媚娘就会忍不住地难过起来。

唐太宗十分渴望自己能够多活些时日,于是便找来人给他炼丹,希望能通过吃丹药来延长自己的寿命。结果却是适得其反,丹药越吃越多,而精神却越来越萎靡了,使得唐太宗整天都是心神不宁,他变得十分的焦虑。

在贞观二十三年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和唐太宗一起出生入死,也是唐太宗最为倚重的爱将李靖离他而去了。听到这个消息后,唐太宗悲痛不已。

后来,唐太宗觉得在长安城的太极宫住着很不舒服,因为太极宫地势低洼,让人感觉气闷。为了养病,他在地势比较高敞开阔的终南山修建了翠微宫,作为疗养的行宫。此时,唐太宗并没有停止服用丹药,在疗养期间,他还是在吃着丹药,结果导致上吐下泻,病情也愈加严重。

在这段时间,武媚娘与李治每天都会在宫中服侍唐太宗。李治终日忧心着父亲的病情,一方面他的确是个孝子,而另一方面,他也是个依赖性极强的人,他怕父亲一死,这偌大个王朝就要靠他自己来支撑,他没有信心能够像父亲那样撑起李氏江山,这也是他比较担心的地方。

其实,在这个时候心情忧虑的又何止李治一个人呢,武媚娘也是极为难过的。此时的她心里十分清楚,一旦唐太宗驾崩,那自己的前途就会变得更加渺茫了,她也无法得知自己将来命运的走向。

在唐太宗病危期间,也是李治最为无助的时候,武媚娘一直都陪在他的身边,时刻都在宽慰着他。武媚娘说:“太宗是治世的英才,会万世留名的,他还留给你这么多大臣,你不用担心自己不能胜任,而且我也相信太子你会像太宗一样做个好皇帝。”

李治听了武媚娘的话很是感动,这时的武媚娘较之前已经成熟了许多,她已经知道如何去揣摩他人的心理了。而李治看到娇媚的武媚娘竟有如此强劲的生命力,他是越看越喜欢,不知不觉便将她揽在了自己的怀中。

然而,有些事情是不可逆转的,唐太宗最终还是以他的步伐走向了另一个世界,在病危之际,他召见了自己的老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将后事做了一番交代。

唐太宗对老臣说:“太子是仁慈之人,你们要好好辅佐他,不要辜负了我的嘱托。”

随后,唐太宗又对太子李治说道:“有这两位贤臣来辅佐你,你不必杞人忧天,时刻都要想着当好一国之君啊!”接着,唐太宗又召见了自己的妃嫔以及太子妃,对她们也进行了一番交代。

当唐太宗把要说的话说完后,便慢慢地合上了眼,大家痛哭了起来。此时,武媚娘也为自己将来的去向感到有些迷茫,她曾经为自己所设想的美好,好像也在这一瞬间变得异常灰暗了。

皇帝病死在宫城之外,对政治可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并且还容易引发动乱。所以,在唐太宗去世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立刻安排了禁军护送太子李治回到了长安,以此先来稳定局势。同时,他们带领其他随行人员护送唐太宗的灵柩返回长安。当两批人马会合之后,才昭告天下,宣布皇帝驾崩的消息。

那是在贞观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649年,22岁的太子李治在长安太极殿即位,是为唐高宗。李治即位后,颁布命令大赦天下,对文武百官加官晋爵。长孙无忌被封为太卫兼任中书令,并立太子妃王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