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品开发与管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8 15:11:23

点击下载

作者:王冬萍

出版社:西南财大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旅游产品开发与管理

旅游产品开发与管理试读:

绪论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旅游是一种重要的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众多层面的综合性现象。旅游已经成为当代人的重要生活方式,为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旅游业也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到1992年,旅游业已先后超过钢铁业、汽车业等传统产业,发展为全球最大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数将达15.61亿人次,旅游收入总和将达2万亿美元,旅游业所展示的广阔发展前景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旅游业不仅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经济部门,还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柱。

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跻身旅游大国行列。我国入境旅游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增幅超过全球同期平均水平,成为世界上最具生机与活力、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五大旅游创汇国。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接待旅游人数将为13710万人次,全球占比将为8.6%;出境旅游人数将为10000万人次,全球占比将为6.2%;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36亿人次,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将达4.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超过5%。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旅游第一大国,旅游业也成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实施,将促进并带动我国旅游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半个多世纪以来,旅游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理文化的距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被不断缩短,尤其是交通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喷气式飞机、传真机、计算机、互联网、国际电话的中继、世界范围的卫星播放、地球规模的流通系统等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旅游活动从量到质都在发生着变化。从团体大众观光旅游的普及到自主休闲度假旅游的兴起,旅游者的行为格局在发生着变化;从传统的旅游经营模式到旅游电子商务的出现,旅游业的经营方式也在发生着变革。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趋稳,市场主体创新活跃。国内游进入稳定增长期,出境游高速发展,入境市场止跌迹象初显。2013年2月2日发布的《国家旅游休闲计划纲要》(也称《国民休闲纲要》,简称《纲要》)、2013年4月25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4年8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31号文件),以及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政策和制度为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整体政策安排。受科技商业模式创新、消费行为转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旅游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小微新业态的产业创新活跃,传统业态的创新问题必须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在一定程度上,旅行社的货币资本、并购战略、人力资源、市场推广、产品研发和服务流程设计开始围绕科技应用的方向而配置。移动通信进入3G时代以后,特别是所谓的“云计算”进入了概念普及化阶段以后,客源市场的终端表现形式开始具体化为智能移动终端。当越来越多的智能移动设备上安装了包括电子地图、天气预报、航班动态、火车时刻表查询,以及包括景区、电影、餐饮、酒店、购物、主题公园的位置、项目和价格信息的APP,并且在数秒时间里完成预订与支付手续的应用场景下,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不但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旅游消费模式。二、旅游需求与供给的新要求

目前,我国的旅游行业开始进入休闲旅游阶段。旅游消费结构升级,高端旅游需求不断提升。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表明,旅游消费将先后经历“观光游—休闲游—度假游”三个阶段,各阶段的消费特征、旅游产品如表1所示。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以及新阶层和新理念的出现,我国消费市场、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都将发生显著的变化。大众旅游将向休闲度假及专项旅游方向发展,旅游市场越来越细化;与之相适应的旅游产品,也从观光旅游产品向休闲度假产品及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科技旅游、探险旅游、健康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方向发展,由此形成更为细化的需求格局和多样化的产品格局。表1 旅游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消费特征和旅游产品

人均行业发展GDP(美旅游消费特征旅游产品阶段

元)1000~停留时间短,人观光游景区观光游2000均消费低停留时间在1~2商务会议游、奖2000~周,休闲游励旅游、3000人均消费水平较温泉旅游高停留时间在1个月分时度假类、旅3000以上度假游左右,游地产人均消费水平高案例:21世纪最受欢迎的旅游项目

据旅游界权威人士预测,21世纪最受欢迎的旅游项目有:

上山:人们将对人烟稀少的山川更有兴趣。在登山组织的带领下,人们会组成自由的团体攀登高峰,从而领略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下乡:长期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已经开始重视身体的健康,于是就有为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而去农村垂钓、散步的,有的还三五成群顺便提着菜篮子去乡下赶集。

飞天:能像鸟儿那样飞翔,是我们每个人小时候的梦想。如今,飞伞运动能让游客如愿以偿。在上千米的高空俯瞰大地,使人豁然开朗。

入海:海底世界充满着新鲜、神秘感。随着海底公园以及透明潜水船的普及,人们能欣赏到海底世界如梦似幻的美景,并乐此不疲。更有先进的潜水设备供游人在海底漫步。

观文化:在世界各地文化交流更普遍的时代,到欧洲、中东、亚洲等地旅游,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历史的最好方式。

走沙漠:在21世纪,条件恶劣的沙漠也会受到人们的青睐,优良的物品供应和救援设备使沙漠不再有太大的危险,人们可以从容地感受大自然的威力。

游森林:集探险、求知、求新、求异、健身、治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森林旅游,将成为人们生活的新时尚,特别是热带雨林更受欢迎。森林将成为人们定期享受自然气息的最佳旅游之地。

进工厂:现代化的企业不再有环境污染之患,且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可以到自己喜爱的工厂参观旅游,还能亲自操作设备,生产出自己喜欢的产品。工厂旅游将成为21世纪的旅游热点。

在旅游需求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及旅游活动的大众化、普及化,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对旅游产品的市场需求也有了质的改变。国内外旅游者的观念都在发生显著变化,他们已从被动型消费者逐渐转变为参与型消费者。他们在旅游价值意识、经历选择及旅行方式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表现在经验、价值观、生活方式、人口统计特征、适应性和独立性等方面,如图1所示。图1 新的旅游消费者的特征(资料来源: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可以看出,新的旅游者更注重旅游与健康、环保的结合,旅游目的已从“观光”转向“休闲”;他们对餐饮、住宿、购物等旅游环节将提出更多的个性化要求;他们更偏好于体验性、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他们对旅游活动的独特性要求更高;他们更追求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甚至把旅游与历史、民俗、科技、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

在旅游供给方面,我国旅游行业在四个方面正发生深刻的变化:第一,旅游产品的创新与升级步伐加快。第二,旅游产业的品牌化提升力度加大。第三,旅游企业集团化趋势明显。第四,全国旅游区域化趋势明显。

按照旅游产品开发阶段划分,旅游产品开发导向模式可以划分为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形象导向型和项目导向型四种开发模式,如表2所示。表2 旅游产品开发导向模式比较

资源导向型开发模式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产品开发主要是从资源自身的特点出发,通过详细调查本地资源,进行分类、评估和分析研究,以此为依据,有什么样的资源就开发什么,根据资源本身的特点进行旅游产品开发。

市场导向型开发模式是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来进行旅游产品开发的模式。该模式是对市场需求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后形成的开发模式。旅游产品开发首先要进行旅游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在准确掌握旅游市场需求和变化规律后,再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旅游资源特色,确定开发主题、规模和层次,来进行旅游产品开发的一种模式。

形象导向型开发模式是利用旅游地所形成的旅游形象来吸引旅游者的开发模式。该模式是对旅游产品开发有了整体认识之后形成的。在这个阶段,旅游产品的开发具有更长远的开发思路,开发理念开始向目的地的整体氛围营造、旅游地的主题形象以及旅游地的品牌塑造转移。

项目导向型开发模式是旅游产品开发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属于成熟发展阶段。该模式是在综合考虑评估资源特色、市场条件、旅游地形象、项目策划和开发措施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出有持续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注重旅游产品与项目的策划,是整合各种要素后形成的旅游产品开发模式。案例:包专列来探秘“浙江模式”成为旅游资源

几年前,当山东省平原县600位农民包着专列到温州探秘时,精明的浙江人并没有因应接不暇的考察队伍而感到厌烦,相反他们巧妙地把“浙江模式”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当地旅游部门将该地区一些著名的民营企业所在地连成一条旅游线路,推出了一个旅游产品——“民营经济探秘游”。

目前,浙江工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是以皮鞋、服装、打火机、钢铁、电子等特色行业中的骨干企业为主。从旅行社的角度来说,浙江块状经济的特点,使得不同地域的产业特色明显,便于编排丰富多彩的线路。“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深度改善旅游供给,对进一步提升全省旅游业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浙江省旅游局政策法规处负责人表示,利用各种资源为旅游开发服务,已经成为制定旅游发展战略时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工业旅游,被认为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完美结合,它的生成,是一个充分利用已有的生产要素和产业资源,通过适当的旅游化改造来提供旅游产品、满足旅游需求的过程。生产活动的参与性和差异性特点,是工业旅游的特殊吸引力。(资料来源:根据浙江日报报道整理而得,http://zjrb.zjol.com.cn/html/2006-03/21/content_60727.htm。)

问题:

1.你从“包专列来探秘‘浙江模式’成为旅游资源”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2.举例说明你熟悉的地区或城市有哪些资源可以加以利用,从而开发新型旅游产品?三、本书的设想和结构

旅游产品开发是根据市场需求,对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人力资源及旅游景点等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和组合的活动。由于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客观存在,为保持旅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有处于成熟期的一代旅游产品,也有处于成长阶段的一代产品,同时还要有正在开发当中的一代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旅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旅游产品开发经营者应该未雨绸缪,及时分析外部环境,预测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具有前瞻性地适时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

可以说,旅游产品开发是旅游业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契机。旅游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且往往是旅游资源丰富的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模式、路径等,必然要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这也是该书的设计初衷。

从结构上,本书有九部分内容:绪论、旅游产品透视、旅游产品开发环境分析、旅游产品需求、旅游产品开发的市场定位、旅游产品策划、旅游产品开发流程、旅游产品开发的管理与监控、旅游设施与服务。

绪论:本书形成的背景、旅游业发展形势和要求、全书结构。

旅游产品透视:旅游产品的概念与内涵、旅游产品的特征和发展历程、旅游产品分类、旅游产品开发与管理的内容框架。

旅游产品开发环境分析:是发现机会的过程,主要阐述旅游产品开发环境体系和环境分析的思路框架、基本方法、分类方法、基本构成因素。

旅游产品需求:是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驱动力,主要阐述旅游产品的需求、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分析、旅游市场需求调研。

旅游产品开发的市场定位:是确定产品开发目标的过程,主要阐述旅游市场细分的概念和步骤、旅游目标市场选择、旅游产品开发定位的原理与方法。

旅游产品策划:是旅游产品开发的核心,主要阐述旅游产品策划内涵、原则、内容、方法,包括创意的形成、准确的定位、特色的挖掘、科学的组合等。

旅游产品开发流程:是旅游开发的路径,主要阐述旅游开发问题的界定、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开发方案与实施。

旅游产品开发的管理与监控:是旅游产品开发的控制过程,主要阐述旅游产品开发的供应商管理与合作、旅游产品质量特性与质量管理特性、旅游产品的质量改进措施、旅游产品的网络营销与推广。

旅游设施与服务:是旅游产品开发与管理的保障,主要阐述旅游解说系统的功能与结构、旅游服务特点与旅游服务质量标准、旅游服务有形展示的渠道。

旅游产品开发与管理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课程,由于信息量大、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要求教师要以新的视角和思路去进行教学。本书是在参阅了国内外相关教材、追踪本学科发展最新动态和趋势之基础上完成的。本书在编写中坚持创新的原则,力求构建一套系统、完整而又科学、严谨的大纲体系。本书注重以实践性需求为牵引,各章均安排了一定比例的实证分析,有引导案例、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内容,以提高该课程的研究深度,强化其实践指导意义,使学生在掌握旅游产品开发与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开发实践能力。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将实证分析贯彻始终,突出地域特色,注重互动式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以拓展思维,扩大信息源,提高教学效果。复习与思考

1.谈谈你对未来旅游产品开发新趋势的认识。

2.试述《国家旅游休闲计划纲要》的出台,对旅游产品开发与管理的新要求。参考文献

[1]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2]马勇,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马耀峰,宋保平,白凯.旅游资源与开发及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由亚男,李翠林,王冬萍.新疆旅游产品开发新思路[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

第一章 旅游产品透视

【内容提要】

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是旅游产品的开发管理,只有重视旅游产品的开发管理,才能使旅游地的发展保持一个良性循环。然而,到底什么是旅游产品呢?各界学者众说纷纭。本章作为全书的基础,讨论了目前学术界对旅游产品概念的各种认识,随后从总体角度界定旅游产品及其范畴,分析了旅游产品的特征及其与旅游业的关系,阐释旅游产品分类原则与参考方案,最后提出了旅游产品开发管理的内容框架。【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旅游产品的概念及其内涵,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应用中清楚地界定旅游产品。在此基础上,学生应理解旅游产品的特征和旅游产品的发展历程,掌握旅游产品的基本分类。

第一节 旅游产品界定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资源日益丰富,使得每年有数亿人在进行旅游活动,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际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在世界经济产值中的地位仅次于原油或石油产品以及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而据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现实性评估表明,在未来的若干年里,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和活力将大大超过许多其他部门。2010—2020年,游客年均增长率将达4.4%。可以预见,随着人们能够享受并可以利用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旅游业有望发展成“世界最大行业”。

为了获得旅游业发展的巨大利润,为了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去,全球各地的旅游企业展开了激烈竞争。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的竞争目标是扩大市场份额,而竞争的核心则是旅游产品。可以说,现今拥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并不是在旅游市场上取胜的充分条件,旅游业的发展同样要遵循市场—资源—产品—市场这一基本发展思路。了解游客是旅游业成功经营的关键,从分析研究市场出发,针对市场需求,对资源进行筛选、加工或再制造,然后开发组合成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再通过市场营销策划推向市场。由此可见,市场对旅游企业至关重要,而旅游产品是实现旅游资源与旅游需求的必然环节。案例:一位游客的“夏威夷半自助旅游游记”

今年夏天和妈妈一起参加了“夏威夷4日游”,说实话时间太短了,如果想好好领略夏威夷风情的话最少要一个星期。在美国读书的几年我也去过大大小小的海滩,夏威夷的海滩是我见过最美的。这次旅行我们是半自助旅游,为什么呢?自助游太费心,出发前从机票、租车到订宾馆、查景点,要折腾好几天,价钱也不见得能省多少。跟团旅游虽然省心,但是玩得不尽兴,每天早晨早早就起,看景点像打仗,有时连照相的时间都还没有,导游还会强迫你去定点商店购物……基于以上考量,半自助游是不错的选择,你不用发愁酒店、租车的预定,还可以选择你想要去的景点,由于是半自助,每天一般就去一两个景点,时间不紧张,还会有半天的时间是自由活动,你可以逛逛夏威夷岛的商业街或是在海边玩,充分领略夏威夷风情。接下来我说说心得:

酒店:因为半自助,酒店是可以自主选择的,一般酒店都是在檀香山,建议选择酒店在商业街附近,购物方便,而且离海边很近。我当时选择的是威基基度假村酒店,环境很好,步行不到五分钟就到海滩。我和妈妈每天下午等海水晒暖和后,就和老外一样直接在宾馆就换好泳衣,步行到海边玩水了……

购物:夏威夷的檀香山是夏威夷最主要的旅游岛,岛上的商业主干道有各式各样的商店、饭店、酒吧,还有一些免税店,晚上在商业街上吃喝游玩,还能淘到便宜的国际奢侈品。

餐厅:我也是随便吃吃,没有特别推荐。夏威夷不产粮食,所以吃饭的话价格比较贵,尤其是海鲜,因为要从别的地方空运,所以尽量不要吃海鲜,又贵又不好吃。建议尝下日本料理,因为夏威夷日本人很多,所以料理挺正宗。

景点:珍珠港。由导游带领首先参观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偷袭珍珠港的遗迹,并观赏日军偷袭美军电影,可以登上海军船参观珍珠港海港(海军都挺帅,可以和他们照相留念),还可以参观亚利桑那号遗迹博物馆,进入太平洋国家墓园,俯瞰整个城市的全景。

波利尼西亚文化中心:在这里你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到七大部落的建筑、文化,还可以观赏立体屏幕电影。每个部落都有表演,介绍不同部落的特色,表演人员非常幽默,时不时地说些中文,把你逗得前仰后合。傍晚你可以享用带有波利尼西亚文化风味的丰盛的自助晚餐。餐后,你可以欣赏当地150位演员演出的波利尼西亚文化歌舞以及惊险万分的吞火表演。

火山岛:火山岛是夏威夷最大的岛,有全美唯一的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因为时间紧张,我并没有去。但是当地人告诉我,火山岛非常漂亮,他们一般早上就出发去火山岛,玩一天然后晚上回来。虽然檀香岛最著名,大家都去那里玩水,但是当地人认为火山岛的海水是最好玩的,因为人少,风景更美。

小环岛游:小环岛是只把檀香山的一些景点系统地看一遍,建议跟团走,因为岛上景点很多,但是都是比较小的景点,像是恐龙湾、岩石喷泉、大风口都是不错的景点。

注:半自助游是一种介于参团游与自助游之间的旅游方式,其特点是旅行社只负责交通和住宿等环节,而游览行程、餐饮等全让游客自己安排。一、旅游产品的概念及内涵

旅游产品是旅游研究的基本和核心概念之一,但学术界历来对旅游产品的定义存在很大的分歧,至今仍没有一个为大家共同所认可的定义。为各自不同研究的需要,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产品进行了定义。

梅迪尔(Medilk,1991)曾指出,对于旅游企业和从事旅游与游憩事业的机构来说,旅游者就是市场,旅游经历就是可以营销的产品。这种以“旅游经历”来界定旅游产品的方法为一些研究者解释旅游产品提供了思路,如米德尔顿(Middleton,1998)认为,旅游产品包含两种含义:第一是综合概念,包括旅游者出门旅游至回家期间所有涉及的设施与服务所共同构成的综合体;第二是指某一特定的具有商业性的物品,如吸引物、接待设施、交通、服务等。国内学者如陶汉军、林南枝(1995)等认为,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出发,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着旅游吸引物、交通和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的全部服务,是由多种成分组合而成的整体概念,是以服务形式表现的无形产品;而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旅游产品就是指旅游者花费了一定的时间、费用和经历所换取的一次经历。因此,也有学者如魏小安(1996),直接提出旅游产品就是旅游线路。

还有学者从旅游产品的构成角度来解释什么是旅游产品,如史密斯(Smith,1994)对旅游产品概念提出了一种解释模型,是一个以“物质基础”为核心的同心圆解释模型,即从核心至外环依次分别为物质基础、服务、接待业、选择自由和参与机会。物质基础即位址、自然资源或类似瀑布、野生动物、度假区等的设施,以及陆地、水体、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等。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在物质基础的外围,出现了为旅游者提供方便的服务;但在服务之外还需要向旅游者提供某种额外的东西,那就是接待业;此外,作为旅游产品,提供给旅游者的选择是多样化的,游客具有充分选择的自由,选择自由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最后,旅游产品还包括游客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具有直接的参与机会。基于旅游产品“构成”的思路,陶汉军指出旅游产品是包括有“旅游交通、住宿、饮食供应、游览观光、娱乐项目、购物服务、旅游日程和旅游线路、其他专门服务八个部分”的整体产品概念;吴必虎也从旅游规划的角度,将旅游产品区分为广义、中义和狭义三种情况。广义的旅游产品是由景观(吸引物)、设施和服务三类要素构成的,其中景观(吸引物)是指由自然实体和历史文化实体所组成的中心吸引物,正是由于景观的吸引作用才使潜在的旅游者产生出游动机,它是旅游产品的核心部分;设施是指可满足旅游者各种旅游需求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和食宿等旅游设施,通常是一些现代建筑物;服务则是旅游者在体验景观和身处设施场所中所接收到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奢侈享受,通常是非物质形态的,人为创造出来的。中义旅游产品是指景观(吸引物)和设施的集合体;狭义的旅游产品仅指景观(吸引物),可粗略等同于景区(点),以及一部分非具象的人文景观,是规划层面上一般所指的旅游产品。

从上述界定可以看出,对旅游产品的理解既有非常宽泛的视角(几乎是无所不包的),也有比较“狭隘”的视角,如景区、线路等。其结果依然是理解上的不知所以,因此,有学者如谢彦君就认为,如果从比较宽泛的角度定义旅游产品,则意味着旅游产品“是一个行业的产物,而不是一个企业的产物”,这就为研究旅游产品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设置了障碍。故而他建议从狭义的视角定义旅游产品,即旅游产品是指为满足旅游者审美和愉悦需要而在一定地域上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与劳务的总和。而最典型、最核心的旅游产品形式就是旅游地,指出于交换的目的开发出来的能够向旅游者提供审美和让旅游者感到愉悦的空间单元。他进一步从以下七个方面解释旅游产品的内涵:(1)旅游产品是专门为旅游者生产或开发的,是商品,故旅游产品与旅游商品同义;(2)旅游产品的生产有两种方式,即资源依托型和资源脱离型;(3)旅游产品主要供旅游者购买,功能上具有可观赏性和愉悦性,空间上具有地域性;(4)旅游产品可以是物质实体,也可以是某种现象或服务;(5)旅游产品都或多或少地含有人类的劳动投入;(6)各种媒介要素不是旅游产品,但它们可以构成旅游产品利益的追加组成部分;(7)旅游产品不包括旅游购物品。

可以说,谢彦君的定义具有极强的概括性,也抓住了旅游产品的概念本质,即专为旅游者生产和开发的特性,然而这一概念本身却有抽象之处,对其内涵的进一步解释也有可商榷之处,如认为最典型、最核心的旅游产品形式就是旅游地也有概念泛化之嫌。而将“旅游产品”等义为“旅游商品”与人们的一般认识不符。另外,内涵中“媒介要素”和“旅游购物品”所指不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服务基础术语》中界定的旅游购物包括“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旅游食品、旅游用品和其他商品五大类”,也即“旅游购物品”基本等同于“旅游商品”,如果按上述定义中“旅游产品不包括旅游购物品”,那么,专门生产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不是旅游产品又是什么呢?

基于以上对旅游产品的定义和理解,我们认为给旅游产品下定义应该有以下几个前提:

第一,旅游产品的界定不能脱离“产品”本身的范畴。一般所指的产品,指能够提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称为整体产品。

核心产品:是指整体产品提供给购买者的直接利益和效用。

形式产品:是指整体产品在市场上出现的物质实体外形,包括产品的品质、特征、造型、商标和包装等。

延伸产品:是指整体产品提供给顾客的一系列附加利益,包括运送、安装、维修、保证等在消费领域给予消费者的好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整体概念包含的层次在不断扩展,有四圈层、五圈层至七圈层之说,包括心理产品、期望产品、潜在产品等。然而,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还是核心产品,是消费者真正要买的东西。因此,产品界定的关键是对核心产品的确定,旅游产品也是产品,因此旅游产品的核心层次是什么呢?根据核心产品的含义,它是指提供给购买者的直接利益和效用;是消费者的一种价值追求,是无形的。就如一支铅笔,它的核心产品是消费者所需要的“书写”功能,而非笔芯或是铅笔的颜色(这些是铅笔的形式产品部分)。可以说,核心产品是各类产品之间进行区分的重要标准。而旅游者所要得到满足的价值追求和效用是什么呢?从人类需求和旅游本质的角度,我们认为,旅游者消费旅游产品所要得到的直接利益和效用是“审美和享受”,这应该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层次。

第二,旅游产品是专为旅游者生产的,不能简单地从生产者或经营者角度界定旅游产品,同一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既可以有一般产品也可以有旅游产品,其消费者可以是一般消费者也可以是旅游者。如饭店,其顾客可以是旅游者,也可以是一般旅行者,甚至是本地居民(如举办婚礼者);但可以区分的是,提供给不同消费者的产品,在核心层次以及形式、外延部分是有区别的,只有旅游者消费的那部分产品才是旅游产品,而不能把整个饭店产品视为旅游产品。

第三,旅游产品要与旅游商品有所区别。有人把产品理解为商品,其实是不确切的。产品和商品的区别在于:商品是用来交换的产品,商品的生产是为了交换,而当一种产品经过交换后进入使用过程后,就不能再称为商品了。但我们知道,旅游产品具有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旅游者不能“拥有”旅游产品,也不能滞后享受,因此以“旅游商品”来指代“旅游产品”也是不合适的,目前,一般认为“旅游商品”等义于“旅游购物品”,也属于旅游产品的范畴。

第四,旅游产品的生产者可以是一般企业,也可以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这与旅游资源的特殊性以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有关。

基于上述分析并结合相关研究,我们认为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相关企业或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为满足旅游者审美和享受的需求而开发、生产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与服务。

该定义包括以下内涵:(1)旅游产品的核心层次是能满足旅游者“审美和享受”需求的效用,是无形的。(2)旅游产品也必然包括与核心产品相配套的形式和外延部分,是一个整体概念,否则不能在市场上进行销售;形式产品包括旅游基础设施、旅游环境、活动和服务、旅游宣传品等;外延产品指游客选择机会、优惠活动等。形式和外延产品是核心产品的载体,是核心产品的转化形式,只要把握住核心产品的内容,就可以衍生出一系列有形产品。(3)旅游产品不以其生产者是否是旅游企业来界定,也不能认为旅游者消费的产品就都是旅游产品。(4)整体旅游产品既可以是物质形态的,也可以是物象和服务的组合,但显然也不是某种无形的东西,旅游产品必然需要一定的载体和环境以实现其核心效用。二、旅游产品的特征

1.体现审美与享受的旅游活动本质

说到旅游,人们往往就会想到去某个地方游山玩水、探亲访友或是度假休闲,旅游已成为一种大众熟知并向往的一种活动。从旅游的界定来讲,旅游是一种“异地”活动,当人们不远万里、跋山涉水,花费时间和金钱,并且常常是费尽心力地进行这项颇为“辛苦”的活动时,我们不禁要问,“旅游”是为了什么?

对旅游本质的研究,我们一般用心理、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之一——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来加以解释,即当人们生存、生活等物质需求满足以后,往往要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即精神方面的需求;而旅游是人们为了满足自我精神需求而进行的一种活动,这种需求既可以是追求感官的体验和享受,也可以是一种单纯的精神放松,通过对各种旅游活动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获得尊重和实现自我。因此,旅游在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审美既是旅游的基本层次,也是旅游的基本内核。而各种感官的满足是实现精神愉悦的途径,但感官的满足却不是唯一的途径,旅游者所进行的许多如求职、朝拜、寻根等活动同样是为了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而这都可视为一种个人(物质和精神的)“享受”活动,因此,我们认为旅游者追求的根本是“审美和享受”。这就是旅游产品的基本特征和内核,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旅游产品,也不论是由谁生产和提供,旅游产品的核心必须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的根本性追求,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旅游产品。

2.综合性

旅游产品是综合性产品,对旅游产品的界定,我们采取的方式是只要是能“满足旅游者审美和享受的需求而开发、生产出来的物象与服务”都可以称为旅游产品。因此,从供给者角度,一般旅游企业如饭店、旅行社可提供食宿、线路等旅游产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可提供如国家公园等旅游产品,而其他非旅游直接相关企业如工业企业、房地产企业也能提供旅游产品,如工业旅游、度假地等;同时,旅游产品在形式上,既可以是物质形态的,也可以是物象和服务的组合,而其生产既依靠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又依靠非物质生产部门,可以是某一部门单独提供,也可以是多部门联合提供,其所依赖的资源基础既有自然的、人文历史的遗存,也有现代人为再造的各种景观。可以说,旅游产品不是指某一类或几类产品,而是符合一定核心条件的任何产品,具有典型的综合性特征。

3.整体性

旅游产品的核心产品是无形的,但旅游产品不能脱离其形式和外延而存在,而是一个由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共同构成的整体。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可以凭借非物质的、无形的资源如民俗、历史文化等,但这种非物质的、无形的资源要转变成旅游产品必须凭借一定的载体和环境,否则就不能实现游客对其的消费。案例:诸城“二月二龙抬头”旅游活动

中国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经过七八千年的发展、演变和升华,已成为海内外华人普遍认同的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和情感纽带。龙的形象是融合的。宋代人郭若虚提出了“龙有九似”说,即:角似鹿、头似驼(马)、眼似兔(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其实,龙的取材对象远远不止这9种,鳄、蜥蜴、猪、马、熊、鲵、象、狗、羊、蚕、鸟类,以及云雾、雷电、虹霓、龙卷风、古动物化石等,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龙的融合。融合意味着凝聚、团结、协作、合力。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融合的过程,龙形象的融合参与、伴随、见证、标志了这个过程。

中共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曾联合公布了“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统一标志。该标志由汉字“文”、龙、长城等元素构成。其对龙的阐释是:“龙的形象象征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具有亲切感,易于传播;动态的龙,表达了全民行动,投入到提高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中来。”“二月二,龙抬头。”2012年恰逢壬辰龙年,诸城是闻名的“世界恐龙化石宝库”,享有“中国龙城”的美誉。为进一步保护、传承和弘扬“龙抬头”这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全面展示诸城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龙”民俗文化,宣传推广诸城“中国龙之旅”线路产品,增进游客对诸城恐龙文化和民风民俗的了解,诸城借力“二月二”这一传统龙文化节日,在2月18日至28日,举办了以龙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旅游活动。活动集龙年的看点、亮点于一身,主要有:

看点一:龙年龙抬头,龙城拜龙头

农历二月初二大地转暖,民间认为蛰伏一冬的龙王要在这一天抬头活动,雨降大地,润泽四方,也被称作春龙节,寓意着辞旧迎新,一年的好兆头。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和民族精神。自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2008年以来,中国古生物专家在诸城地区发掘并装架成功了“巨型山东龙”“巨大诸城龙”“巨大华夏龙”“诸城中国角龙”“巨型诸城暴龙”等震惊世界的“世界龙王”,发现了天下第一涧、世界第一群、神州第一沟等举世公认的自然地质奇观,诸城因此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中国龙城”。

自古以来诸城境内一直流传着“秃尾巴老李”等各种“龙”的故事,是中国龙文化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诸城的民间一直流传着“拜拜龙头一生安康与幸福”的说法。

随着龙年的到来,前来祈福祈愿睹龙颜的游客为数不少。借助此次活动,诸城中国暴龙馆、诸城恐龙博物馆等联合向游客开放巨型诸城暴龙、巨大华夏龙和诸城中国角龙三具化石骨架标本和极具代表性的龙头。按照民俗习惯,游客可以祭拜三个龙头,亲手系上代表祈福祝愿的红丝带,并在幸福墙上签名留念,为龙年讨一个好兆头。

其中陈展于诸城中国暴龙馆内的暴龙龙头,是完整的“巨型诸城暴龙”的龙头。巨型诸城暴龙是恐龙世界的巨无霸,位列暴龙类的第一。拜拜暴龙龙头,寓意事业红红火火。

鸭嘴龙头陈列于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内。鸭嘴龙是恐龙世界的长寿明星,寿命长达100~150岁,体型高大俊美,有一副好牙口和健康的身体,是长寿的象征。拜拜鸭嘴龙龙头,寓意身体安康,生活幸福。

角龙龙头陈展于诸城恐龙公园内。诸城中国角龙为角龙类的祖先,长有独特的长角,善防御,能进取,是恐龙世界的攻防专家。拜拜角龙龙头,寓意事业有成、学业进步、独占鳌头。

看点二:“龙年龙城结连理,龙凤呈祥福延绵”,龙抬头十全十美集体婚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年是十二生肖年份中最为吉祥的一年。龙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在大家的观念中,龙寓意吉祥。龙是神秘的集合体,是结合各种美的图腾崇拜,汇集了中华民族对美的期盼与追求,体现了中国人对幸福、和平、吉祥的追求。许多新人也将结婚吉日选在了2012年,“龙年龙城龙抬头”,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了。2012年的龙抬头,诸城中国暴龙馆隆重推出了“龙年龙城结连理,龙凤呈祥福延绵”龙抬头十全十美集体婚礼。在二月初二这天,有十对结婚的新人,在暴龙馆前举行集体婚礼。在“龙”的见证下,十对新人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开始他们的幸福之旅。十对新人在婚礼当天获得了“中国龙之旅”情侣门票,并免费拜龙头,祈幸福。

看点三:“魅力龙城最美瞬间”摄影大赛“龙年龙城龙抬头”,人们在睹龙颜的同时,定会将这天赐的良时定格在自己的相机中。借助此次活动,诸城恐龙博物馆、诸城中国暴龙馆于2月18日至28日,举办“魅力龙城最美瞬间”摄影大赛。龙年最萌照、龙年最亲照、龙年最爱照、龙年最囧照、龙年虔诚照等众类奖项在大赛中跟广大游客见面。

4.生命周期特性

旅游产品具有生命周期,这是加拿大地理学家巴特勒1980年提出的有形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绝大多数旅游产品的运营不可能永远处于同一个水平,而是随着时间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所谓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就是指一个旅游产品从开发出来投放市场到最后被淘汰退出市场的整个过程,一条旅游路线、一个旅游活动项目、一个旅游景点、一个旅游地大多都遵循一个从无到有、由弱至强,然后衰退、消失的过程。其典型形态一般有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生命周期现象是旅游产品供需关系变化的一种反应,通常以旅游产品的销售额和利润的变化状态来进行衡量。

有些旅游产品并不完全遵循生命周期的一般规律,称之为生命周期曲线的变形:如某些主题公园的发展就表现为投入期即为高峰期,但由于经营或项目本身原因,市场份额迅速下降而进入衰老期;还有些旅游产品的发展形态表现为平缓起伏型,比较典型的如一些高等级的自然、文化遗产类旅游产品。

5.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

旅游产品与一般有形产品相比,具有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除旅游购物品外,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也就是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消费过程,两者在时空上不可分割。旅游者来到目的地后,旅游经营者才开始旅游产品生产过程,具有与服务产品相似的不可分割性。

由于旅游产品往往不存在独立的生产过程,因此也就具有不可储存性,在一个时间段内没有旅游者,该时间段的价值也就无从实现。旅游产品提供者和游客之间的协调配合是提高旅游产品质量的重要条件,而旅游产品的即时生产和即时消费受一些客观条件、相关单位的协作程度、服务人员和参加人员的生理以及心理等因素影响,即时生产和即时消费的产品质量易变,具有不稳定性,对于旅游产品供需双方都具有挑战性。

6.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

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首先表现为旅游产品的生产要素都在旅游目的地,即旅游资源、人造景观、旅游设施以及各种活动和服务都在目的地进行结合,旅游产品不存在产品运输问题,只有旅游者发生空间的位移,才能实现旅游产品的消费过程;另外,不可转移性还表现为旅游产品销售后不发生所有权的变更,因为旅游产品出卖的仅是暂时的使用权,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过程的结束即是旅游产品消费的结束,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有享有各种设施的权利,但不能购买并带走(旅游购物品除外)。

第二节 旅游与旅游产品

一、旅游和旅游产品的发展(一)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人们对旅游发展历程的认识依赖于对“旅游”的认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又将回到对旅游本质的研究上来。罗伯特·郎卡尔在《旅游即旅行社会学》中曾说:“自有人类就有旅行”,正是由于人类所具有的跨越空间的能力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人类的活动空间不断扩展,所以,“旅行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一个部分,是一个生命系统的开放与拓展。旅行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相始终”。

然而,正如许多学者已经探讨过的,旅行并不就是旅游。旅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起源,而旅游远未早到那个时期。因为,早期人类的旅行往往是出于生存或者夺取的需要,尽管也有一定的设施与服务为旅行者作保障,然而旅行者的目的并非“旅游”,如果有旅行者是为了进行审美活动或者精神享受而离开自己的居住地,那也是个别现象,这些人的个别“旅游”活动还不能称为一种社会或经济现象。

旅游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社会上对于自然山水的审美欣赏和群众性的“群游”“群赏”蔚然成风,大量的文学典籍记载了当时的风尚。可以说,具有现代意义的“旅游活动”开始与此时。在国外,欧洲人的旅行活动在16世纪中叶有了新的发展,最突出的现象之一就是温泉旅行热的出现。当人们发现天然温泉浴对身体具有治疗和保健作用时,天然温泉旅行风靡一时。不仅是病痛患者蜂拥而至,那些寻求保健和有社交目的的人们也慕名而来。彼时在欧洲,还有一种以教育和社会考察为目的的旅行活动也开始发展起来,到18世纪达到高潮,即为欧洲旅游发展史上著名的“大游学”。人们从一些社会名人的经历中,注意并认识到旅行在开阔视野、增加对异国他乡事物的了解方面所起的作用,当时人们的目的地主要是巴黎、罗马、佛罗伦萨和其他文化中心,虽然每个人的日程安排和时间长短不同,但却有最流行的路线,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外“旅游现象”始于16世纪中叶。因为,无论是“温泉浴”也好,还是“游学”也好,参与者的目的均带有某种“精神需求”的意味(健康、社交以及求知),也因为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使其能成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特别是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交通方式的变革,旅游活动开始不仅仅局限于少数人群,尤其是二战之后,世界平稳发展,人类逐渐迈入大众旅游时代。人们旅游的目的日趋多元。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改变旅游业的发展模式,网络改变了旅游者、旅游需求和旅游业的产业链条,“互联网+旅游”促使旅游业供需市场的深度变革,这必将带来旅游业的全面升级。人类世界的和平繁荣、目的地有效的市场营销和服务,以及日益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合理价格,都将使旅游业的发展持续繁荣。(二)旅游产品溯源

旅游产品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旅游产品的产生要晚于旅游的起源。当人们不论是以游山玩水为目的,还是以健身、求知为目的,这些活动的实现必然依靠设施和服务的提供者,然而,这些设施和服务也只能是一种自发性组合,每一种经营都是单纯的服务提供。只有当有人有意识地以旅游者为目的,开始组合和开发旅游生产要素,进行积极的宣传并作出吸引游客的行为时,他所提供的产品才可称为旅游产品。因为资料所限,我们不可能在所有人类经济活动的记录中找到第一份旅游产品,不妨就借用旅游经济学对旅游业开端的追溯,认为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组织的一次由莱斯特开往拉夫巴罗的团队旅游活动,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旅游产品;其后,世界各地纷纷模仿他的创举,成立旅行代理公司或承担旅游代理业务,计划游览活动,设置导游,安排食宿;再其后,旅游产品的各个层面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世界各个旅游目的地也均建立了日益丰富的旅游产品谱。(三)中国旅游产品的发展历程

我国旅游产品的开发是自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旅游产品经历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逐步转变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该阶段是发挥初级资源优势特点的供给导向型卖方市场,也是旅游产品开发的数量发展阶段。在1987年以前,来华旅游者中近70%的游客的旅游目的是观光,可以说,1978—1987年中国旅游业的历史就是依赖观光产品的历史。这一阶段,我国旅游业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下,开始由过去的政治接待、文化交流为主,转入以经营服务、赚取外汇为主的经济事业,旅游市场基本上属于卖方市场,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工作主要集中于发挥资源优势,扩大旅游点数量。在这一时期,我国旅游产品以初级资源为主,品种单一,结构不完整,主要依靠旅游吸引物和旅游设施数量的增长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继续发展观光旅游的同时,开始关注特种旅游产品和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经过第一阶段的发展,我国观光旅游产品已定型并能够大规模地投入市场,但这时正逢世界旅游市场消费潮流转向,纯粹观光型产品的市场空间逐步缩小,特种旅游与专项旅游产品成为新的潮流,同时亚洲旅游客源市场发生了重大调整,洲际游客比重不断下降,近距离游客规模迅速扩大。近距离游客的大众化不但扩大了市场空间,更演绎出具体旅游动机的多元化和旅游方式的多样化,即融参与性、娱乐性和鲜明个性为一体的新产品构成了新的市场重心和发展趋向。1987年国家旅游局提出要改变单一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局面,发展特种旅游和专项旅游,发展散客和家庭式旅游,形成多样化的产品格局。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旅游主管部门与旅游企业界注意利用中国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多彩的特点,开发组合出各种类型的旅游产品。从1992年起,国家旅游局每年确定不同的主题,有侧重地宣传促销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度假产品的开发和建设带动了专项旅游的兴起,促使我国旅游产品形成观光、度假和专项旅游产品三足鼎立的格局。在这一阶段,旅游产品的买方市场趋势使得旅游产品在各个环节上与市场需求的联系更为紧密,旅游产品多样化、特色化趋势逐步形成,并注重硬件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以求得旅游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买方市场阶段。该阶段市场竞争观念确立,旅游企业和旅游管理者开始研究旅游者的需求,从而设计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品,要求突破过去的旅游线路建设,成为一个包括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旅游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旅游者与旅游从业人员、当地居民、旅游地生态社会环境协调共处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随着区域旅游的发展,旅游者的活动特点变化要求旅游供给改变原来的沿旅游线路线状展开的模式,而转变为沿旅游目的地面状铺开,以旅游目的地为单元进行旅游产品的整体建设、协调、优化,使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能充分满足各种物质和精神需求。这促使了旅游产品的营销手法多样化,在产品中融入服务及体验因素,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旅游业信息化迅速发展,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支付等不断提高着旅游业的服务水平和效率,人们收集信息、购买产品的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革。现阶段,不论是产品的内容类型、结构功能还是表现手法、层次规模等,都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二、旅游业与旅游产品的联系

旅游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一样,发展的目的是取得经济和社会利益,并且都具有能满足人类某项消费需求的特性。对于旅游业而言,就是以旅游产品为核心的供给系统来满足人类各种旅游活动的需要。旅游产品在旅游业的经济收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受到旅游目的地的极大关注和重视。可以说,旅游产品是旅游业的核心,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旅游产品开发和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同样,旅游业的发展阶段及其环境也深刻影响着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经营。(一)旅游业的复合性决定了旅游产品的综合性

旅游业是由众多产业和部门组成的复合性产业,旅游者的整个旅游活动过程包括行、住、吃、游、购、娱等各环节,要购买各种资源、设施、设备、服务等。旅游业涉及的部门和行业非常广泛,除交通、食宿、游购、娱乐外,还与安全、卫生、金融、海关以及工业、建筑业、通信等许多部门和行业密切相关,旅游业的复合性特点构成了旅游产品的综合性。因此,旅游产品的开发就需要调动和协调各个相关企业和部门的积极性,不仅要调动企业开发市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要争取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从而建立起以旅游产品为核心的旅游供给系统。

在正常情况下,区域旅游产品开发会受到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驱动和影响。主观驱动因子主要是开发者、旅游者和经营者行为等。开发者行为重点指旅游产品规划设计者行为、地方政府行为、旅游开发企业行为。规划设计者行为包括产品宏观上的主题定位、类型组合、空间结构以及微观上的项目选址、旅游设施空间布置、意境营造、活动内容设计、线路组合。地方政府行为则关系到旅游产品的基础设施配套、可进入性增强等方面。旅游开发企业行为影响到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旅游者行为也就是旅游消费者行为,它与旅游产品的形象和服务有着密切的联系。经营者行为则对产品的周期、产品的效益影响深远。

客观驱动因子包括旅游资源、可进入性、空间竞争、区域经济环境等。其中旅游资源、可进入性、空间竞争是旅游产品开发的限制条件,区域经济环境是必要条件。因为旅游资源、可进入性和空间竞争关系到旅游产品是否具有吸引力、发展潜力和竞争力;区域经济环境只影响旅游产品的关联带动作用、产品的门槛销售量等方面,而自然、社会环境则关系到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大小。因此,只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关系协调,旅游产品开发才会取得成功,并能持续发展下去。如果上述某一因素不具备,或彼此间的关系不协调,旅游产品开发就可能会失败。

所以,旅游产业复合性特点本身形成了旅游业与各行业的依存性、互补性和互代性,构成了旅游产品脆弱性的内在因素。旅游目的地的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形势是否稳定,自然环境是否正常以及有无意外灾难等,都会影响旅游产品开发结果的好坏。(二)旅游业的产业融合也促生了多样与多元的旅游产品

从整体上来看,旅游产品的发展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正呈现出丰富多彩、层出不穷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而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态势则进一步促进了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融合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各产业之间更加密切的融合催生了新型产业结构,以关注民生、关注幸福为导向的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成为新的发展热点。积极探索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利用产业融合可催生出一批富有生命力的新产品、新业态,可为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创造出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增长点。

旅游业可以与第一产业融合,以农业为基础,利用农业、农村资源,兴办休闲旅游事业,形成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型产业形态,利用农村的自然风光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农业旅游产品,让游客从事农耕、收获、采摘、垂钓、饲养等活动,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旅游产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推出工业旅游产品,给游客提供机会参观工业企业,对旅游者而言增长了见识,体验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乐趣;对企业而言,敞开大门让消费者了解自己,对产品产生信赖感,其效果是产品广告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对于一些资源衰竭型、发展滞后型的老工业基地,发展旅游无疑可以给这些地区带来新的生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相融合,一方面提升了传统旅游产品的内涵,丰富了旅游者的体验;另一方面,还可以扩大文化产业的市场,拓宽文化的传播渠道,还可以激发游客对于文化产品的兴趣。如各旅游地举办的文化节、博览会等,在扩大了文化产品的消费量的同时,又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载体。而创意经济背景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可使其效益达到二者均不能及的程度,如张家界《天门狐仙》、桂林《印象·刘三姐》在全球首次推出“山水实景演出”的新概念,成了旅游演艺业的一项革命性突破。这种形式的融合既突破了原有的演出模式,还将旅游地的文化推广到了其他地域,为旅游地提供了极为高效的宣传机会,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更是十分客观。(三)旅游产品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旅游产品的开发对目的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产品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随着产品的竞争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形式也在不断改变。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要适应市场的导向,只有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才能对海内外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从而使目的地旅游业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决定了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要靠旅游产品的不断创新和旅游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同时,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仅要满足旅游者的现有需求,还需要不断探索,去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使目的地旅游业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如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09)》中,就提出大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