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配方与制备300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9 06:44:47

点击下载

作者:李东光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润滑油配方与制备300例

润滑油配方与制备300例试读:

前言

在人类历史上,从很久以前,就开始试着把物体转动,但是却非常吃力。这是因为在人试图把物体转动时,却有一个不使物体转动的力在发挥作用。因此,人类开动脑筋,采用在物体下面放入棍棒、抹上油等方法转动物体,这种智慧就是润滑。能够起到润滑的作用的就是润滑剂。在润滑剂里,有液状的物质(润滑油)、有固状的物质 (二硫化钼等)以及处于二者中间的半固体状物质(润滑脂等)。润滑在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维护保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机械上以减小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润滑油占全部润滑材料的85%,种类牌号繁多,对润滑油总的要求是:①抗磨减摩,降低摩擦阻力以节约能源,减少磨损以延长机械寿命,提高经济效益;②冷却,要求随时将摩擦热排出机外;③密封,要求防泄漏、防尘、防窜气;④抗腐蚀防锈,要求保护摩擦表面不受油变质或外来侵蚀;⑤清净冲洗,要求把摩擦面积垢清洗排除;⑥应力分散缓冲,分散负荷、缓和冲击及减震;⑦动能传递,液压系统、遥控电动机及摩擦无级变速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对润滑剂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及世界各国为了满足机械设备的润滑要求,已经制订了一些润滑剂产品的新技术标准,润滑剂新产品也在不断出现。

目前我国紧跟西方发达国家的新技术,美国、日本、欧洲的油品使用得很多,因此逐步开始引用这些国家的标准(如美国SAE、日本JIS、欧盟CCMC、德国DIN等),我国现行润滑油标准(SY、SH、GB)也逐步向这些标准靠拢,尤其是参照美国SAE标准。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各国润滑油行业采用标准逐步一致或相互等同,我国也不例外,首先分类与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一致,共十三大类,主要的几大类油品如内燃机油、齿轮油、液压油等均采用了最新的标准分类,就标准而言,我国的水平与国际同步。

但在实际应用中,我国的润滑油与发达国家水平差距明显,如润滑油中耗量最大的内燃机油,我们普遍使用SF级、SG级,而发达国家已用到SL级、SM级,相差两三个等级(按字母顺序排列);我国现在能生产SF级、SG级甚至SL级的内燃机油,但关键原料、复合添加剂基本依赖进口,工业用油中的合成油脂也主要依赖进口,这就是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际差距。

为满足润滑油企业开发新产品的需求,我们在化学工业出版社的组织下编写了这套《润滑油配方与制备300例》,书中收集了近年来润滑油的配方实例,详尽地介绍了原料配比、制备方法、原料配伍、产品应用和特性等,旨在为我国润滑油工业的发展尽点微薄之力。

本书由李东光任主编,参加编写工作的有翟怀凤、李桂芝、吴宪民、吴慧芳、蒋永波、邢胜利、李嘉等。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疏漏及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作者E-mail地址为ldguang@163.com。编者2014.91 通用润滑油低黏度聚烯烃合成润滑油

原料配比

制备方法 向100mL干燥的微型反应釜内加入C~C内烯烃混1314合物和1-十四碳烯,加入正丁醇,采用恒温水浴加热,控制反应温度为80℃,然后通入BF(过量),反应压力控制在0.4MPa,反应4h。3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移入分液漏斗,采用5%NaOH溶液中和,再经水洗至中性,在常温下静置沉降,待水全部析出后分离,蒸馏除去不大于280℃的轻组分及未反应单体得到聚烯烃合成油。为了改善热安定性及氧化安定性,随后可对合成油进行加氢。

原料配伍 本品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C~C内烯烃混1314合物30~35、1-十四碳烯15~20、正丁醇0.1~0.3。

产品应用 本品主要用作润滑油。

产品特性 本品原料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同时本品具有良好的黏温特性(VI>125)及低温流动性能(凝点<-45℃),为高质量的低黏度聚烯烃合成润滑油。多功能润滑油

原料配比

制备方法 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即可。

原料配伍 本品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植物油75.1~86.4、二丁基羟基甲苯4.3~6.8、聚四氟乙烯3.5~6.3、丙烯酸酯与醚共聚物0.8~1.7、N,N'-二亚水杨基丙二胺2.1~3.9、烷基醇酰胺1.6~3.4、植酸1.3~2.8。

所述的基础油为植物油,所述的抗氧化剂为二丁基羟基甲苯,所述的摩擦缓和剂为聚四氟乙烯,所述的抗泡沫剂为丙烯酸酯与醚共聚物,所述的金属钝化剂为N,N'-二亚水杨基丙二胺,所述的防锈剂为烷基醇酰胺,所述的防腐蚀剂为植酸。

产品应用 本品主要应用于各种机械的润滑。

产品特性 本品为一种多功能润滑油,通过在植物油中添加多种添加剂,使得混合而成的多功能润滑油具有抗氧化、摩擦系数低、无泡沫、防钝化、防锈蚀、耐腐蚀的功效,并且采用植物油作基料,无有害物质产生。高低温通用型合成润滑油

原料配比

制备方法

①按质量份配比称取基础油和添加剂。

②将所称取的添加剂加入到所述基础油中API分类的Ⅴ类油中,在60~80℃条件下恒温搅拌1~3h,得混合物。

③将所称取的基础油中API分类的Ⅳ类油加入到②步骤中制得的混合物中,在80~100℃条件下恒温搅拌1~5h,即成高低温通用型合成润滑油。

原料配伍 本品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极压抗磨剂0.1~1.5、抗氧化剂0.2~3、金属减活剂0.02~0.05、防锈剂1~3、基础油加至100。

所述极压抗磨剂为含磷极压抗磨剂,所述含磷极压抗磨剂为磷酸三苯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丁酯、亚磷酸二正丁酯、胺中和脂肪族醇磷酸酯或磷酸三甲酚酯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含磷极压抗磨剂优选胺中和脂肪族醇磷酸酯或磷酸三甲酚酯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抗氧化剂为屏蔽酚型抗氧化剂,所述屏蔽酚型抗氧化剂为2,6-二叔丁基酚、2,4,6-三叔丁基酚、2,6-二叔丁基对甲酚或高分子量酚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屏蔽酚型抗氧化剂优先2,6-二叔丁基对甲酚或高分子量酚中的一种。

所述金属减活剂为苯三唑衍生物或噻二唑衍生物,所述苯三唑衍生物为N,N'-二烷基氨基亚甲基苯三唑,所述噻二唑衍生物为噻二唑多硫化物。

所述防锈剂为中性二壬基萘磺酸钡。

所述防锈剂为磺酸钙和羧酸钙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本品中的基础油选自API分类的Ⅳ类油和Ⅴ类油,Ⅳ类油和Ⅴ类油的优选质量比为(4.5~7)∶1。

API分类的Ⅳ类油的聚α-烯烃(PAO2、PAO4、PAO6、PAO8、PAO10等)的化学成分为梳状结构的癸烯低聚物,具有比矿物油优越的黏度指数和极低的倾点,有宽的操作温度范围,在低温下黏度低,有优异的低温流动性,并且与酯类油的混溶性好。这些特点使API分类的Ⅳ类油在低温应用中极具吸引力。具体来说,API分类的Ⅳ类油2为聚α-烯烃中的PAO6基础油,其100℃运动黏度为5.0~7.0mm/s,240℃运动黏度为25~40mm/s,闪点≥213℃,倾点≤-58℃,黏度指数≥124。

API分类的Ⅴ类油为酯类油中的一种双酯组分。所述酯类油具有独特的“哑铃结构”和高极性,其哑铃结构的线性二元酸部分有较好的黏度指数,支链末端使其有极低的倾点,线性部分末端的支链部分,围绕酯链自由旋转得很好,使其具有优异的黏度指数和倾点。具体来22说,100℃运动黏度为2.4~4.4mm/s,40℃运动黏度为9.5~20mm/s,闪点为207~247℃,倾点为-65~-57℃,黏度指数为126~149。

本品中所用的添加剂包括极压抗磨剂、抗氧化剂、金属减活剂和防锈剂。添加剂用来进一步增强润滑油本身的机械性能,从而满足机械设备对润滑油多方面的使用要求。

质量指标

产品应用 本品是一种高低温通用型合成润滑油。

产品特性 本品中添加剂的筛选及其与基础油之间的配比及优化,大幅度提高了合成润滑油的机械性能,使得本品不仅低温性能更为优异,而且具有适宜的高温黏度、极高的闪点和极低的倾点,并且还具有足够的极压抗磨性能、优异的氧化安定性能和防锈性能,适于对减速器的润滑,满足了润滑油组合物南北通用、冬夏通用的使用要求。

本品与现有润滑油相比,具有更优异的低温性能,在保证100℃2高温、运动黏度不小于5mm/s的前提下,其-40℃低温运动黏度远小于现有产品的黏度,能够在-40℃的严寒区使用,适用温度更低,从而保证了机械设备在严寒地区的正常运转。高效润滑型防锈油

原料配比

制备方法

①在反应釜中加入按比例所需的20%~25%的精制矿物基础油。

②加热反应釜,反应釜内温升至110~140℃,加入按比例所需的油溶性缓蚀剂、防锈添加剂,搅拌0.5~1h。

③反应釜内温度降至90~110℃,加入按比例所需的润滑添加剂、抗氧剂,搅拌0.5~1h,使得添加剂完全溶化。

④将按比例所需的剩余的精制矿物基础油加入反应釜内继续搅拌,保温0.5~1h,充分混匀。

⑤取样进行检验,合格后过滤、出料、包装,完成制备。

原料配伍 本品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油溶性缓蚀剂5~20、防锈添加剂5~20、润滑添加剂0.1~5、抗氧剂0.01~5、精制矿物基础油加至100。

所述油溶性缓蚀剂:选自十七烯基咪唑啉烯基丁二酸盐、胺乙基咪唑啉季铵盐、N-油酰肌氨酸十八铵盐、氧化石油脂钡皂、苯并三氮唑、甲基苯并三氮唑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防锈性添加剂:选自石油磺酸钡、二壬基萘磺酸钡、十二烯基丁二酸、羊毛脂镁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润滑性添加剂:选自氯化石蜡、硫化棉籽油、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异辛基酸性磷酸酯十八铵盐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抗氧剂:选自2,6-二叔丁基对甲酚、苯三唑衍生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精制矿物基础油:选自60SN、75SN、100SN、150SN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油溶性缓蚀剂:优选N-油酰基氨酸十八铵盐、甲基苯并三氮唑。

所述防锈性添加剂:优选石油磺酸钡、二壬基萘磺酸钡。

所述润滑性添加剂:优选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硫化棉籽油。

所述抗氧剂:优选2,6-二叔丁基对甲酚。

所述精制矿物基础油:优选75SN。

本品选择组分的原则:本品在各类组分中列举了多个可供选择的成分,各类组分的成分有类似的特性,如精制矿物基础油的系列品种60SN、75SN、100SN、150SN,主要是根据工件在黏度上的需要进行选择。其他类的组分也是根据工件的材质、大小、复杂程度及包装方式等进行差异上的选择,配制后均按国家标准进行检测。

质量指标

产品应用 本品主要用作润滑型防锈油。

产品特性 本品选用油性极压抗磨添加剂,可以降低摩擦系数,提高抗磨性能。同时采用多种防锈缓蚀剂和防锈添加剂复合增效,选用精制矿物基础油作为防锈油复合剂的载体,油分子的范德华引力和防锈剂分子共同形成防锈吸附膜,在防锈上取长补短,形成相辅相成的超效复合作用,改善其整体的润滑及防锈性能。工业用润滑油

原料配比

制备方法 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即可。

原料配伍 本品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石蜡30.2~31.8、植物油5.7~9.8、石墨粉0.32~0.68、聚合硅脂0.045~0.075、煤油3.43~3.45、抗磨分散剂0.02~0.09、黏度指数改进剂0.02~0.09、防锈抗腐剂0.02~0.09。

产品应用 本品主要用作工业润滑油。

产品特性 本品易于存储,使用寿命长,具有优异的极压性能,使用方便,抗氧化性好,无污染,对人体无危害,能提高润滑部件的使用寿命。含氟润滑油

原料配比

制备方法 在装有电动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套管、冷却盘管的1L反应釜中加入全氟烷基碘或全氟烷基乙基碘、引发剂后充氮试置换3次,抽空升温至40~60℃后开动搅拌器,加入烯烃类单体保持压力在0.1~0.8MPa,在温度70~80℃下反应4h,获得中间产物,将获得的中间产物加入异丙醇溶剂、乙酸、锌粉,在温度60~70℃下反应2h,过滤,脱出溶剂,水洗后脱水,获得含氟润滑油。

原料配伍 本品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全氟烷基碘或全氟烷基乙基碘340~720、引发剂8~15、烯烃类单体50~130、异丙醇380~750、乙酸300~650、锌粉65~120。

所述全氟烷基碘或全氟烷基乙基碘的分子结构中碳氟键的个数为4~20的偶数。

所述烯烃类单体为丙烯、丁烯、异丁烯、苯乙烯、己烯和辛烯中的一种。

所述引发剂为有机过氧化物偶氮二异丁腈或过氧化苯甲酰。

所述醇类溶剂为乙醇、丙醇或异丙醇。

所述锌粉可用镁粉代替。

产品应用 本品主要用作润滑油。

产品特性 本品采用具有超强稳定性的全氟烷基碘或全氟烷基乙基碘为主料,制得的含氟润滑油的结构一端含氟,另一端含氢,与全氟醚油相比工艺简单,使用时间长,成本低30%以上,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在220~280℃下其黏度无明显变化,减少机械磨损90%以上,不易氧化,性价比高,不产生任何污染,适应极限温度范围大,可达-40~280℃,可应用在易燃易爆场所。本品可节省燃油12%以上,节能效果明显。含有有机黏土的润滑油

原料配比表1 有机黏土表2 润滑油

制备方法

①将钠基膨润土、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或十八烷基溴化铵和水混合在一起,搅拌,在60~80℃下反应1~2h,压滤,在40℃下干燥8h,研磨粉碎,制得有机黏土。

②将上述制得的有机黏土、分散剂和机械油在40~60℃下以1500~3000r/min的转速高速剪切3min,即得到本品。

原料配伍 本品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有机黏土0.05~1、分散剂1~6、机械油92~98.95。

所述有机黏土优选为用季铵盐类有机物质改性的黏土。所述的季铵盐类有机物质为可以进行离子交换的物质,例如为含有不同碳链长度的单季铵盐、多聚季铵盐、双长链烷基季铵盐等。黏土通过改性处理后,其与基础油的亲润性得到提高,在基础油中易于分散。所述黏土进一步优选为2∶1型黏土矿物。黏土改性的方法为现有的已知方法,制备方法采用现有技术,有机阳离子与黏土矿物中的无机阳离子在水溶液中进行离子交换。本品对改性方法没有特殊的要求。

所述的分散剂优选为无灰分散剂,进一步优选为丁二酰亚胺类或丁二酸酯类,例如单丁二酰亚胺、双丁二酰亚胺、硼化丁二酰亚胺、无氯丁二酰亚胺、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丁二酸乙酯等。

所述基础油优选为矿物油、合成油或植物油。

根据应用情况的需要,本品中还可以包括清净剂,例如磺酸盐、烷基酚盐、烷基水杨酸盐、硫代磷酸盐、环烷酸盐等,还可以包括抗氧剂、金属减活剂、防锈剂、降凝剂等用以优化油品的其他性能。这些组分以常规的含量存在于本品中,它们所起的作用和现有润滑油中这些组分的作用相同,因此它们的含量和作用在本品中不展开解释说明。

实验证明本品相对于基础油能够大大降低金属摩擦副的磨损量。有机黏土能作为固体润滑油添加剂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有机黏土能在基础油中有效地溶剂化并分散,形成微米级别甚至纳米级别的悬浮胶体颗粒,这是未经有机化处理的无机黏土矿物难以实现的;第二,有机黏土保留了黏土矿物的片层状结构,这是有机黏土可以起到改善润滑作用的根本原因。片层状的有机黏土在润滑的过程中存在于滑动面间,能有效地防止两个滚动面的直接接触,从而防止了基材的磨损,提高抗磨性和载荷性,有机黏土胶体微粒本身带有一定的电荷,容易被吸附在滑动表面,起到维持油膜的作用;而且其片层结构容易被剪切,可以减小滑动面的摩擦;如果油膜变薄,滑动面间的突起部分相互接触,表面产生磨损,在有机黏土存在的情况下,黏土片层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一种类似缓冲垫的保护膜把金属分开,就可以减少金属直接接触的频度,抑制磨损的产生。

产品应用 本品主要用作润滑油。

产品特性

①化学稳定性好,黏土矿物不易被氧化,在高温下仍能发挥作用。

②环保性好,黏土矿物本身不会对环境产生副作用。

③成本低。合成油气润滑油(1)

原料配比

制备方法 在常温下加入全部基础油,再分别加入添加剂,升温到50~70℃,搅拌调和至添加剂全溶,过滤,包装。

原料配伍 本品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基础油95~98.43、抗氧剂0.5~1、金属减活剂0.05~0.5、防锈剂0.02~0.5、极压抗磨剂1~3。

所述基础油是聚α-烯烃油(PAO)、聚丁烯、聚亚烷基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油。

所述抗氧剂为芳香胺和高分子量屏蔽酚的混合物,芳香胺和高分子量屏蔽酚的质量比为(0.25~4)∶1。

所述金属减活剂是噻二唑衍生物与三唑衍生物的混合物,噻二唑衍生物与三唑衍生物的质量比为(0.25~4)∶1。

所述防锈剂为苯并三氮唑(T706)和2-巯基苯并噻唑的混合物,苯并三氮唑(T706)和2-巯基苯并噻唑的量比为(0.25~4)∶1。

所述极压抗磨剂为无灰二硫代磷酸盐。

产品应用 本品主要用作润滑油。

产品特性

①突出的高温清净性能,无灰、不积炭、不结焦、不堵油管、不卡轴承。

②优异的耐低温性能,即使在-30℃以下也具有非常好的流动性。

③极压抗磨性能好,承载能力高。

④优异的分散性,特别适用于“油气”和“油雾”润滑。

⑤抗氧化、防腐蚀、防锈蚀效果好。

⑥生物降解率高,不含重金属,环保无污染。合成油气润滑油(2)

原料配比

制备方法 在常温下加入全部基础油,再加入添加剂,升温到50~70℃,搅拌调和,过滤,包装。

原料配伍 本品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聚醚类合成油90~98、抗氧剂和金属减活剂0.03~3、防锈剂0.02~0.2、油性剂1~3、极压抗磨剂1~5、抗泡沫剂0.001~0.002。

聚醚类合成油是指以聚亚烷基二醇或简称为聚二醇的衍生物为基2础的一类合成油,其40℃黏度范围为15~1500mm/s或更高;是一类环氧化物与一类链起始剂的化合物,链起始剂是含有羟基或其他活性氢原子的化合物;上述环氧化物以链起始剂为核心,通过醚链连接到聚合物上,从而生成许多结构不同的聚醚,很多具有适当黏度的聚醚都可以作为润滑油的基础油。

聚醚常用的环氧化物有: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四氢呋喃、长链1,2-环氧烷。

聚醚常用的链起始剂有胺类、羧酸酰胺类、醇类、硫醇类、羧酸类。

本品所采用的聚醚为具有特定分子结构的疏水性强、水解安定性好、高低温性能兼优、无毒性而且易生物降解的优质聚醚。

所述抗氧剂和金属减活剂选用苯三唑衍生物、噻二唑衍生物和胺类化合物。

所述防锈剂选用烯基丁二酸类化合物。

所述油性剂选用苯三唑脂肪胺盐类化合物。

所述极压抗磨剂选用磷酸酯类或亚磷酸酯类化合物。

所述抗泡沫剂选用硅型或非硅型抗泡剂。

产品应用 本品主要用作润滑油。

产品特性

①突出的耐高温性能,不积炭,不结焦,不堵油管,不卡轴承。

②优异的耐低温性能,即使在-30℃以下也具有非常好的流动性。

③极压抗磨性能好,承载能力高。

④优异的分散性,特别适用于“油气”和“油雾”润滑。

⑤本品可完全生物降解,无毒性,是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环保润滑油

原料配比

制备方法 将动物油、硫化烷基酚钙、硫磷丁辛基锌盐、氯化石蜡、低分子聚异丁烯一起添加到植物油中,充分混合均匀即可。

原料配伍 本品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植物油10~90、清净分散剂0.5~2、抗磨剂0.5~2.55、动物油0.5~80、抗氧抗腐剂0.8~2.5、黏度指数指示剂0.5~2.55。

所述植物油包括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大麻籽油和葵花籽油。

所述动物油包括牛油、羊油、猪油、马油等偶蹄动物油及鱼油。

所述清净分散剂可为硫化烷基酚钙。

所述抗氧抗腐剂可采用硫磷丁辛基锌盐。

所述抗磨剂可采用氯化石蜡。

所述黏度指数改进剂可采用低分子聚异丁烯。

产品应用 本品主要用作润滑油。

产品特性 本品完全具备了矿物润滑油的基本功能,同时还具有减少环境污染的功效,可使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降低90%以上;环保润滑油本身直接排放到土壤中,对土壤无害,渗入大地及水系后,对地下水无影响、无毒害、无污染;环保润滑油本身直接排放到水域,流入江河湖海中,不影响水中生物的正常生长,不破坏生态平衡。聚异丁烯作为基础油的润滑油

原料配比

制备方法 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即可。

原料配伍 本品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如下。2

所述基础油40℃时运动黏度为25.0~35.0mm/s时;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基础油90~99、抗磨液压油复合剂0.5~10、抗乳化剂加至100。

其中,抗磨液压油复合剂是T5036,抗乳化剂是T1001。2

所述基础油40℃时运动黏度为40.0~55.0mm/s时;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基础油90~95、矿物油0~2、抗氧剂0.5~2、防锈剂1~3、抗乳化剂加至100。

其中矿物油是N32或150BS,抗氧剂是T531,防锈剂是T746,抗乳化剂是T1001。2

所述基础油40℃时运动黏度为55.0~80.0mm/s时;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基础油70~90、矿物油0~10、复合添加剂加至100。

其中矿物油是150BS,复合添加剂是4980A。2

所述基础油40℃时运动黏度为80.0~120.0mm/s时;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基础油70~90、矿物油0~15、抗磨剂2~4、抗氧抗腐剂2~4、抗氧剂0.5~2、防锈剂1~3、抗乳化剂加至100。

其中矿物油是N32,抗磨剂是T321,抗氧抗腐剂是T203,抗氧剂是T531,防锈剂是T746,抗乳化剂是T1001。2

所述基础油40℃时运动黏度为120.0~150.0mm/s时;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基础油90~95、矿物油0~10、抗氧剂0.5~2、防锈剂1~3、抗乳化剂加至100。

矿物油是N32或150BS,抗氧剂是T531,防锈剂是T746,抗乳化剂是T1001。2

所述基础油40℃时运动黏度为260.0~380.0mm/s时;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基础油90~95、矿物油0~10、复合添加剂加至100。

其中,矿物油是N32或150BS,复合添加剂是T4265。

质量指标

产品应用 本品还提供了用聚异丁烯基础油配制各种润滑油组合物的方法,聚异丁烯基础油(PIB)可适用于调制汽轮机油、高低温航空液压油、高低温润滑脂、自动传动液、数控机床油、空气压缩机油、变压器油、绝缘油、高压开关油、金属加工液、导热油、高压抗磨液压油、重负荷车辆齿轮油GL-5 80W/90、重负荷工业齿轮油CKD/CKE、高级柴油机油CF/CF-4 10W/30、CH-4 10W/30、SH 10W/30、SJ 10W/30、通用机油级别的10W/30、15W/40、20W/50等。

产品特性 本品提供了一种新的润滑油基础油的原料,按照现有技术工艺可以制备出符合运动黏度范围的聚异丁烯,提供的聚异丁烯润滑油基础油成本较低,其特性类似聚α-烯烃合成油,具有颜色浅、闪点高、倾点低、黏度指数高、抗剪切性强,氧化安定性好等优点,可广泛用作润滑油基础油,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调和出各种润滑油。抗磨节能润滑油

原料配比

制备方法 按比例加入基础油、发动机油复合剂和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在加热至70~80℃的温度下搅拌1.5~2.5h,检验合格后即为成品。

原料配伍 本品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基础油86~96、发动机油复合剂3~13.8、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0.2~3。

所述基础油为高黏度指数(HVI)基础油时,所采用的牌号为HVI 150SN、HVI 200SN、HVI 350SN、HVI 400SN;基础油为中黏度指数(MVI)基础油时,所采用的牌号为MVI 150BS、MVI 500SN、MVI 650SN。

油溶性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化合物的减摩性能优于MoS和石2墨等固体颗粒悬浮体,具有极压、抗磨、抗疲劳和抗氧化等优点。有机钼分子以液态形式溶于润滑油中,使车辆或其他设备在摩擦表面形成一种超强、超硬的具有减摩、抗磨作用的物理、化学吸附膜及化学反应膜,保护着机械部件,从而实现摩擦系数降低,使内燃机将燃油化学能燃烧所产生的热能转换成动力能直到输出机械能的能量自耗随之大幅度降低,提高燃油经济性,节约燃油。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为2-乙基己基-二硫代磷酸氧钼。

产品应用 本品主要用作润滑油。

产品特性

①本品能显著地改善润滑油的减摩抗磨性能,摩擦系数平均降低37.60%,磨斑直径平均降低15.45%。

②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添加量为1.0%时,润滑油摩擦系数、磨斑直径下降得最多,减摩抗磨效果最好。

③添加1.0%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的本品百公里耗油下降12.4%,车外噪声降低2.4%,车内噪声降低3.4%,烟度值无变化。

④本品加工制造容易,成本低,易于推广。抗磨润滑油(1)

原料配比

制备方法 将纳米硅化硼粉末、黏度改进剂、降凝剂、清净剂、抗氧抗腐剂、抗氧剂加入基础油中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抗磨润滑油。

原料配伍 本品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基础润滑油75~90、黏度改进剂3~6、降凝剂3~6、纳米硅化硼粉末5~15。2

所述基础润滑油100℃时的运动黏度是1~18mm/s,-15℃时的低温黏度是1000~4000mPa·s,闪点大于200℃,倾点小于-25℃。

产品应用 本品主要用作润滑油。

产品特性 本品添加了硅化硼抗磨剂,硅化硼是一种具有层状结构的新型耐高温润滑材料,具有类似硅的六方晶系层状结构,每层之间硼与硅交错重叠,沿层间滑移的剪切阻力很小,易于滑动,具有优良的润滑性。有机硅、滑硅等在大于400~500℃温度时润滑性能减小,而硅化硼仍能保持良好的润滑性能。在空气中,硅只能用于温度低于500℃的地方,而硅化硼可用在900℃左右的高温下,硅容易和许多金属反应形成硅化物,而硅化硼在一般温度条件下不与任何金属反应,硅化硼通过润滑油携带进入机械摩擦副后,在一定的工作温度、压力、速度等条件下,硼、碳、硅、氧会迅速向摩擦表面渗透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多种复杂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层会随反应的不断进行而逐渐加厚,可达十多微米。我们称其为复相微晶陶瓷层。这种微晶陶瓷层的生长速度与摩擦件材料的性质、摩擦副的工作条件有很大关系,通过对复相微晶陶瓷层的测试我们发现其显微硬度在800HV~1400HV之间。这也是复相微晶陶瓷层具有很高耐磨性的原因之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电子能谱仪(XPS)的分析发现复相微晶陶瓷层是一个多晶态组织,这意味着复相微晶陶瓷层可能有较低的干摩擦系数。经过测试确认干摩擦系数在0.001~0.005之间;使用立式万能摩擦磨损实验机的止推圈副进行对比测试,同样条件下,形成复相微晶陶瓷层后的摩擦表面磨损率降低了95%,个别条件下还出现摩擦副增重的情况;即经过硅化硼处理后的摩擦表面表现出卓越的低摩擦系数和抗磨性。由于微晶陶瓷层的存在大大改善了摩擦表面原有材料的某些性质,使得摩擦件可以在更为苛刻的条件下工作。抗磨润滑油(2)

原料配比

制备方法 将添加剂与矿物质基础油混合搅拌均匀即可成为抗磨润滑油。

原料配伍 本品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矿物质基础油900~950、油性剂1~10、清净分散剂5~30、降凝剂2~4、金属抗磨处理剂20~40、极压剂20~100、抗氧剂1~10。

本品中各种添加剂的作用如下。

①油性添加剂:加入后,可使润滑油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极性吸附膜以防止直接接触,达到降低摩擦的作用。

②极压添加剂:加入后,在高温下起化学反应形成固体润滑的摩擦面,提高抗黏着能力,防止烧结。

③清净分散剂:加入后,使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油泥、积炭、磨粒等杂质清晰分散在润滑油中,防止沉积结胶。

④降凝剂:吸附在石膜表面,抑制网状结构生成,从而形成微细结晶,降低润滑的凝固点。

⑤抗氧剂:加入后,可以防止润滑油传播连锁反应的自由基的产生,从而抑制氧化反应。

⑥金属抗磨处理剂:提高润滑油的品质,改善润滑油的低温适应性、黏度、温度,改善HC、CO的含量。

产品应用 本品主要应用于机械设备。

产品特性 本品在采用矿物质基础油的基础上,加入油性剂、清净分散剂、降凝剂、金属抗磨处理剂、极压剂和抗氧剂后,改善润滑油的条件,以达到抗磨节能的效果。本品与现有润滑油的对比摩擦实验证明,本品在任何条件都能达到抗磨润滑作用,当设备在缺油或者无油情况下也有保护作用,防止干摩擦对设备的损坏。使用本品可降低磨损80%以上,节约动力5%~10%以上,提高设备的输出功率8%。本品为全天润滑油,可于-40~-30℃下冷车启动,降低噪声,改善排烟,减少污染,不产生烧结、沉淀、淤积和酸性物质,防锈、防酸碱,润滑油性能稳定持久。可生物降解的润滑油

原料配比

制备方法

①将质量比为0.5∶(1~2)的多元醇与长链脂肪酸加入有机溶剂中,在生物酶及温度为30~90℃的条件下反应12~36h,得到受阻多元醇酯。

②将无机纳米颗粒与表面处理剂混合、搅拌,进行表面处理。

③将该受阻多元醇酯、表面处理后的无机纳米颗粒、稀释剂按比例混合,得到可生物降解的润滑油。

原料配伍 本品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受阻多元醇酯89~95、表面处理后的无机纳米颗粒1~10、稀释剂1~10。

该生物酶选自CCL(A)和CCL(B)、GCLⅠ和GCLⅡ、RM、Novo-435或PPL中的一种。

该多元醇选自羟甲基丙烷、丙三醇、季戊四醇、甘露醇或环糊精中的一种;该长链脂肪酸选自十四酸、十六酸、油酸或硬脂酸中的一种。

具体的,该多元醇选自羟甲基丙烷、丙三醇、季戊四醇、甘露醇、环糊精、葡萄糖、麦芽糖、三羟基己烷、三羟基戊烷、三羟基庚烷、三羟基辛烷、甲基环糊精、乙基环糊精、3,4-二-O-甲基-D-甘露醇酯、甲基磺酸甘露醇酯中的一种;所述长链脂肪酸选自十四酸、十六酸、油酸、硬脂酸、二十酸、二十二酸、二十四酸、亚油酸、聚乙二醇(7

具体的,该受阻多元醇选自三羟甲基三油酸酯、三羟甲基三硬脂酸酯、三羟甲基三十四酸酯、三羟甲基三十六酸酯、季戊四醇四油酸酯、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四十四酸酯、季戊四醇四十六酸酯、丙三醇三油酸酯、丙三醇三硬脂酸酯、丙三醇三十六酸酯、丙三醇三十四酸酯、甘露醇油酸酯、甘露醇十四酸酯、甘露醇十六酸酯、甘露醇硬脂酸酯、环糊精油酸酯、环糊精十四酸酯、环糊精十六酸酯或环糊精硬脂酸酯中的一种以上。

具体的,该无机纳米颗粒选自纳米单质粉体、纳米氧化物、纳米氢氧化物、纳米硫化物、纳米碳酸盐、纳米硼酸盐、聚合物纳米微球或纳米稀土化合物。该无机纳米颗粒的粒径范围为10~100nm。

该纳米单质粉体选自纳米锌粉(Zn)、纳米钨粉(W)、纳米钙粉(Ca)。

该纳米氧化物选自纳米二氧化钛(TiO)、纳米二氧化硅2(SiO)、纳米氧化锌(ZnO)、纳米三氧化二铝(AlO)、纳米氧232化锆(ZrO)。2

该纳米硫化物选自纳米硫化锌(ZnS)、纳米硫化铁(FeS)、纳米硫化钙(CaS)、纳米硫化钨(WS)、纳米硫化钼(MoS)。2

该纳米硼酸盐选自纳米硼酸钙(CaBO)、MgBO、BaBO。333

该纳米稀土化合物优选为纳米稀土氟化物,例如CeF、LaF、33PrF、NdF、DyF。333

该纳米氢氧化物有纳米氢氧化钙、纳米氢氧化镁、纳米氢氧化钡。

该无机纳米颗粒为经过表面处理剂处理后的颗粒,该表面处理剂选自二烷基二硫代磷酸(DDP)、油酸、二乙基六氧酸(EHA)、硬脂酸、烷基磷酸酯、含N有机化合物,通过表面处理,使其均匀分散在聚醚中,得到均匀分散的纳米材料分散液,然后添加到受阻多元醇酯中即得可生物降解的润滑油。

该稀释剂选自聚酯、聚醚或聚乙二醇,该聚醚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该聚酯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聚丙烯酸钠,该聚乙二醇的碳原子数为7

该有机溶剂选自甲苯、水、乙醇、乙酸乙酯、四氢呋喃或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以上;该生物酶选自CCL(A)和CCL(B)、GCLⅠ和GCLⅡ、RM、Novo-435或PPL中的一种。

该多元醇与该长链脂肪酸的质量比为0.5∶(1~2),例如0.1∶1.5。该多元醇与该生物酶的摩尔比为1∶(4.05~4.1),例如1∶4.07。

将多元醇与长链脂肪酸加入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生物酶,将体系温度调整至30~90℃进行酯化反应12~36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收集生物酶,收集滤液减压蒸馏,即得到受阻多元醇酯。

产品应用 本品主要应用于航空、金属加工、纺织、制革领域。

产品特性 本品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以及良好的水解稳定性、低温流动性、黏温性能、润滑性能、可生物降解性。通过使用生物酶作为多元醇与脂肪酸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大大减少了反应步骤,节约了资源,减少了反应对环境的污染。极压抗磨润滑油

原料配比表1 极压抗磨剂表2 润滑油

制备方法

①将植物油、甘油和CaO加入1000mL三口瓶中,开启搅拌,升温至200℃,保持温度反应2h,然后降温至60℃,分离沉降的甘油,加入1mol/L的盐酸使体系呈酸性(pH=4),水洗3次(每次用300mL去离子水),以无水硫酸钠除去游离水分后,于115℃的烘箱中保温3h。然后加入PS,在60℃下反应2h后滤除多余的PS。在滤液中2525加入ZnO,升温至80℃反应4h,滤除沉淀,得到硫酸锌盐。

②将步骤①制得的硫磷酸锌盐与1-十六烯和硫加入到250mL的三口烧瓶中,于120℃氮气保护下反应5h,然后过滤得到棕色油状液体,即为抗磨剂产品。

③将极压抗磨剂和基础油混合均匀得到产品。

原料配伍 本品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硫磷酸锌盐100、1-十六烯25~35、硫20~30。

所述硫磷酸锌盐包括以下组分:植物油500、甘油180~300、CaO或NaOH 3~5、PS 30~80、ZnO 20~35;或单硬脂酸甘油酯25100、环己烷49~51、PS 30~80、ZnO 20~35。25

所述植物油可以为各种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结构的植物油,例如,可以为棉籽油、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椰子油和花生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产品应用 本品主要用作极压抗磨润滑油。

产品特性 为得到高极压性能的植物油衍生物添加剂,本品采用对植物油先硫磷化,再硫化的方案,使硫含量进一步增加。同时产物中引入的磷元素,还起到了良好的抗磨作用。本品得到的硫化脂肪酸硫磷酸锌盐,颜色相比商品硫化烯烃棉籽油T405要浅。硫含量高于一般的硫化烯烃棉籽油产品,极压性能提高,引入的磷元素还提高了抗磨性能和抗氧性能。适用于各类润滑油,如发动机油、齿轮油、链锯油等,也适用于以植物油或其衍生物为基础油的润滑油。冷却润滑油

原料配比

制备方法 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即可。

原料配伍 本品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苯丙氨酸1~3、间甲氧基苯甲醛2~5、三亚油酸甘油酯1~2、1-羟基-2-乙酰基-4-甲基苯2~4、对甲氧基苏合香烯2~3、三甲基辛烷2~4、三甲癸烷1~3、二硫化钼3~6和聚四氟乙烯2~5。

产品应用 本品主要用作冷却润滑油。

产品特性 本品不仅能有效地减小机械上的摩擦,保护机械及其加工部件,不会残留下机械杂质、残炭、灰分和硫酸灰分,对机械的冷却作用极其明显,而且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利用松脂废渣生产的机械润滑油

原料配比

制备方法

①将松脂废渣投入3000L装有冷凝器的裂化釜中,加热升温至150℃,蒸馏出轻油和水后,加入催化剂,在160~500℃下裂化8~12h,经冷凝器冷凝,油水分离器收集得到180~400℃之间的裂化油(按180~250℃、250~350℃、350~400℃的馏分分别存放)约800份,副产轻油和松节油约120份。

②将上述分离的裂化油投入装有搅拌器、冷凝器及油水分离器的2000L设备中,加入活性白土、硅藻土、苯或丙酮在155~300℃温度下接触1~6h,再降温至60~150℃,用压滤机过滤活性白土或硅藻土,得到基础油。

③上述基础油按温度分为三类:180~250℃的为基础油A,250~350℃的为基础油B,350~400℃的为基础油C。

④将基础油A、基础油B、基础油C、T202、T105、T801一起加入带有搅拌器的调和釜内,在20~70℃温度下搅拌0.5~1h,即得机械润滑油。

原料配伍 本品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基础油A 986~1450、基础油B 986~1450、基础油C 0~386、T202 2~4、T105 10~20、T801 2~4。

质量指标

产品应用 本品主要用作工业润滑油。

产品特性

①能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有用资源,特别是随着石油和煤炭资源的不断开发,使天然资源逐渐枯竭,但人们可通过种植松树,几年后即可采脂,生产出机械润滑油取代部分石油,林产化学原料必将是未来重要的化学原料。所以松脂废渣的开发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减轻了环境污染,因为松脂废渣直接排放,不仅污染土地,妨碍植物生长,还会污染水资源,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③用松脂废渣生产得到机械润滑油的同时,还能得到部分松节油和燃料油,一般每7t松脂废渣裂化可得到1t基础油,1t轻油(包括松节油和燃料油),生产1t润滑油的成本与从石油中生产的润滑油基本相同,但加上副产松节油和燃料油,其成本还要降低。

④松脂废渣裂化后经精制、调和得到的机械润滑油与石油提炼的机械润滑油的物理化学性质相同,使用效果也完全相同。

⑤生产工艺简单,设备不复杂,容易操作。通用润滑油(1)

原料配比

制备方法 在聚亚烷基醚中加入合成酯类油、极压抗磨剂、油性剂、抗氧化剂、防锈抑制剂,即为本品。

原料配伍 本品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聚亚烷基醚50~90、合成酯类油5~30、极压抗磨剂1~6、油性剂3.75~10、抗氧化剂0.2~2.5、防锈抑制剂0.05~2。

所述合成酯类油可优选为:二元酸酯或新戊基多元醇酯,或是上述任意比例的两种混合物。其中,所述二元酸酯优选为异十三醇癸二酸酯。

所述极压抗磨剂可选择为:磷酸三甲酚酯、亚磷酸二丁酯、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三丁基磷酸酯、三苯基磷酸酯,或是上述任意比例的两种混合物。

所述油性剂可选择为:油酸异辛酯、油酸甘油酯、油酸新戊二醇酯、硬脂酸丁酯、硬脂酸异辛酯,或是上述任意比例的两种混合物。

所述抗氧化剂可选择为:苯基α-萘胺P,P'-二异辛基二苯胺、辛基二苯胺、硫氨杂蒽、烷基化苯基β-苯胺、4,4'-亚甲基双-(2,6-二丁叔丁酚)、2,6-二叔丁基对甲酚,或是上述任意比例的两种混合物。

所述防锈抑制剂可选择为:十二烯基丁二酸、甲基苯三唑、1-氨乙基-乙基-十七烯基咪唑啉烯基丁二酸、苯并三氮唑、噻二唑、噻二唑的衍生物,或是上述任意比例的两种混合物。

产品应用 本品主要用作润滑油。

产品特性 本品在退火温度250~300℃下能全裂解,具有良好的挥发性,所以用于铜管上不产生沉淀和胶质,可以做到铜管免清洗,简化了铜管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经测试结2果表明,使用该润滑油生产的铜管清洁度达到小于0.020g/m。通用润滑油(2)

原料配比

制备方法 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即可。

原料配伍 本品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低碱值环烷酸盐9~11、中碱值环烷酸盐11~13、硫化烷基酚钙5~7、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分散剂34~36、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12~14、抗氧剂2~4、黏度指数改进剂89~91、降凝剂4~6、抗泡剂1.24~1.26mL、HVI 150中性基础油874~876、HVI 90BS中性基础油29~31。

所述低碱值环烷酸盐是碱值20~150mgKOH/g的低碱度环烷酸镁。

所述中碱值环烷酸盐是碱值100mgKOH/g以上的环烷酸镁或环烷酸钙,或它们的混合物。

所述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分散剂是单丁二酰亚胺、双丁二酰亚胺、高分子量丁二酰亚胺,或它们的混合物。

所述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是丁辛基二硫代磷酸锌、二辛基二硫代磷酸锌、二仲醇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或它们的混合物。

所述抗氧剂是有机羧酸铜抗氧剂、有机胺类抗氧剂、噻二唑类辅助抗氧剂,或它们的混合物。

其中,有机羧酸铜抗氧剂是烯基丁二酸、环烷酸、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氨基甲酸、硫化烷基硼酸的铜盐或亚铜盐,或它们的混合物。

所述黏度指数改进剂是乙烯丙烯共聚物、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酯、聚异丁烯,或兼有分散性的乙烯-丙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酯,或它们的混合物。

在汽油机油、柴油机油或燃气发动机油组合物中,常用的金属清净剂一般有磺酸钙或磺酸镁、烷基水杨酸钙或烷基水杨酸镁、硫化烷基酚钙、环烷酸钙等,碱性环烷酸镁是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开发的一类新型的金属清净添加剂,具有灰分小、生成的积炭松软的特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抗锈蚀性能和清净性能。在内燃机油组合物中,普遍采用两种以上金属清净剂进行复合,利用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内燃机油的质量性能。本品采用了低碱值环烷酸镁、中高碱值环烷酸镁和高碱性硫化烷基酚钙三种金属清净剂进行复合,与抗氧剂有很好的协同作用,表现出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和清净性能。

在汽油机油、柴油机油或燃气发动机油组合物中,选择适合的抗氧剂是非常重要的,普遍使用的抗氧剂是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单独使用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已难以满足较高性能内燃机油的要求,本品采用了辅助抗氧剂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复合使用,改善润滑油组合物的抗氧化性能。

在汽油机油、柴油机油或燃气发动机油组合物中,常用的黏度指数改进剂是乙烯-丙烯共聚物、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酯、聚异丁烯,或兼有分散性的乙烯-丙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酯。根据所制备的润滑油组合物黏度级别的不同,黏度指数改进剂的使用量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制备单级发动机润滑油,可以不使用黏度指数改进剂,对于制备多级发动机润滑油,黏度指数改进剂的使用量一般在5%~15%。

本品采用了在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组合物中普遍使用的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无灰分散剂。

降凝剂可以使用聚α-烯烃、烷基萘或其他类似产品,抗泡剂可以使用甲基硅油或其他类似产品。

质量指标基础油性质

产品应用 本品主要应用于汽油机油、柴油机油、燃气发动机油或通用内燃机油。

产品特性 本品采用了两种不同碱值的环烷酸镁进行复合并采用了辅助抗氧剂,能够提供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抗腐蚀性能、抗磨损性能、抗锈蚀性能、酸中和能力及高温清净性能,可以满足GB 11121和API SF/CD通用内燃机油规格要求,通过调整润滑油组合物中各组分的用量,可以满足SF/CD以下级别的汽油机油、柴油机油、燃气发动机油或通用内燃机油的要求。通用润滑油(3)

原料配比

制备方法 将滑石、二硫化钨、硬脂酸盐和淀粉在100℃加热下通过搅拌分散在蓖麻油中,然后加入2,6-二叔丁基对甲酚、辛基苯氧基聚乙氧基乙醇、正辛醇、正癸醇和十二烷醇,混合均匀,再冷却即可。

原料配伍 本品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蓖麻油40~60、淀粉4~8、滑石10~14、二硫化钨1~1.5、2,6-二叔丁基对甲酚0.3~0.4、硬脂酸盐0.3~0.4、表面活性剂0.2~0.3、C~C醇0.1~1。812

其中,淀粉优选土豆淀粉、硬脂酸盐可以是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硬脂酸镁等。表面活性剂优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是常用的任何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C~C醇可以是一种醇或812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