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必读的中华古诗词(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9 07:05:32

点击下载

作者:刘洁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青少年必读的中华古诗词

青少年必读的中华古诗词试读:

前言

诗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它是历代文人的思想精髓,历经了千百年的沉淀,一字一句中所蕴含的力量已经超越了文字本身。诗词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运用丰富的想象,以及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它承载的不单单是文化、历史,更多的是蕴含着民族的气质和精神。

阅读诗词真正能让青少年的心静下来;阅读诗词可以让青少年遨游在这些优美的诗词里,慢慢塑造出更高雅的品位;阅读诗词能让青少年体悟到什么是美、什么是爱、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勇气、什么是信念……

通过阅读诗词了解文人骚客的生平遭遇,能够增添青少年面对生活的勇气和自信。虽不是李白,却能从中领略他敢让高力士脱靴的豪情;虽不是杜甫,却能从中体会他孤苦漂泊却依然心系家园的情怀……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尤以唐诗、宋词、元曲为杰出代表。为此,我们特根据古代诗词权威选本,遴选了唐诗、宋词,以及其他时代脍炙人口的诗词。目的在于指引青少年迈入诗词的殿堂,让青少年更深刻地领悟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大放异彩的文字在他们心中如鲜花般怒放。

本书所选的古典诗词数量虽然不多,内容却相当丰富,每一首都是经典之作。有对美丽大自然的赞美,有对亲情、友情、思乡情等真挚情感的表达,还有对爱国情怀、牺牲精神和顽强意志等美好而高尚的精神情感的歌颂……本书所选诗词篇幅短、语意浅,易于青少年理解;诗词的内蕴丰富、意境优美,能够给青少年充分的想象空间。

诗词的正文标注了注释和译文,可辅助青少年准确理解其含义,还附有“作者简介”“赏析”板块。其中“作者简介”能够拉近青少年与作者的距离,帮助青少年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诗词内涵和创作背景;“赏析”深入浅出,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从中得到较高层次的陶冶。

本书还特意配上精美的插图,让青少年在保持一种愉悦的阅读体验的同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古代艺术作品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特色。

阅读本书能够激发青少年可贵的阅读兴趣,提升青少年的阅读品质,科学构建青少年的知识体系。

所谓开卷有益,愿这些美好的诗词带领青少年读者步入圣洁而轻松的文学殿堂,品味人生最真挚的情感。编者2015年10月上篇诗·思无邪开篇总述

诗是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用凝练的语言展现丰富的社会生活,并蕴含着充沛的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另外,《诗》也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诗经》的本名。

除诗经、楚辞、汉乐府民歌、建安诗歌等以外,纵观泱泱文化大河,唐诗无疑是诗发展历程中的顶峰。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按照时间,唐诗的创作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全都诞生在唐朝这个时代,他们像满天的星斗一般,汇成了一条灿烂辉煌的艺术银河,为后世瞻仰。这些诗人,至今知名的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文学创作,后世将他们创作的大部分唐诗收录在《全唐诗》里。

初唐是指从高祖武德元年到睿宗延和元年的这段时间,这是唐诗的开创阶段,也是唐代诗歌走向兴盛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诗歌呈现了过渡和创新的特点。在初唐相当长的时期里,诗歌创作的中心几乎完全在宫廷,并日趋贵族化,但随着以“初唐四杰”和陈子昂等为代表的一批诗人的出现,这个时期的诗在内容题材、审美追求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促进了唐诗高潮的到来。

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直至“安史之乱”爆发以前的这一段时期,大致相当于公元8世纪上半叶。这段时间不仅是唐朝的“盛世”,也是诗歌史上的“盛唐”。这一时期,诗坛上名家辈出,涌现出以李白、杜甫、王维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名作如林,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其中,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它们同李白的浪漫主义和杜甫的现实主义一道,共同构成了一个气象恢宏的诗歌盛世。“安史之乱”使唐王朝由强转衰,由此引发的社会剧变也引起了诗歌创作的重大变化,从而使得诗人笔下创作的诗歌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形成了中唐诗歌。中唐诗歌是对盛唐的延续,这一时期诗歌对语言表现形式的关注要比盛唐更为深入。以杜甫为例,杜甫就是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安史之乱”发生后,杜甫由描述盛唐繁荣转为倾向写实的创作,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诗歌的发展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在杜甫之后,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新乐府诗人所提倡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便是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

晚唐时期是指文宗大和以后约八十年的时间。这个时期的诗文领域一度有些冷落,与国势衰败相对应的,晚唐诗歌作品的情调大多抑郁悲凉。这一时期的怀古咏史诗数量大增,对历史的追怀恰恰反映了对现实的喟叹,整个诗坛散发着哀愁迟暮之气,代表诗人有杜牧、温庭筠、李商隐等人。国风·周南·关雎无名氏①②③④⑤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⑥⑦⑧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⑨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⑩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11][12]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注释】

①关关:拟声词,指水鸟鸣叫的声音。

②雎(jū)鸠(jiū):鱼鹰,一种水鸟。

③洲:水中的陆地。

④窈(yǎo)窕(tiǎo):女子娴静美好的样子。

⑤好(hǎo)逑(qiú):好的配偶。

⑥荇(xìnɡ)菜:多年生水草植物。

⑦流:顺水流采摘。

⑧寤(wù)寐(mèi):日日夜夜。寤,睡醒;寐,睡着。

⑨思服:思念,想念。服在这里为语气助词,无实意。

⑩友:交好,表示亲近。

[11]芼(mào):采摘。

[12]乐:使……快乐。【译文】

关关鸣叫的雎鸠,双双在那河中的小洲上居住着;娴静美好的女子,是男人们心仪的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顺着水流左右采摘;娴静美好的女子,让人日日夜夜地追寻。追求不到她,我日夜不停地思念着;忧思满腹,我夜夜辗转难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顺水左右采摘;娴静美好的女子,我要用悠扬的琴瑟之声和你亲近。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不停地采摘;娴静美好的女子,我要用悦耳的钟鼓声使你开心。【赏析】《关雎》是《诗经》三百多篇中的首篇,描绘的是古代男女相会、追求爱情的社会风俗。全诗融赋、比、兴于一体,诗中的重复章句是为了配合乐调,以方便人们歌唱。全诗都在抒发男子对一位采摘荇菜的女子的爱慕之情,女子是“窈窕淑女”,男子“寤寐思服”“辗转反侧”“钟鼓乐之”,表达了古代人民对自由爱情的大胆追求。

古往今来,美丽贤惠的女孩子常会受到男子的追求,后世常引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来表达对美好爱情的热情追求。

知识链接 诗经:风、雅、颂《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因而又称《诗三百》。《诗经》在先秦时本称《诗》,但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之为《诗经》。从此,《诗经》的意义也不再局限于普通的诗集,而是和政治、道德紧密相关。从结构上来看,《诗经》按所属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虽然《诗经》中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但这并不影响它在艺术领域取得的至高成就,它对我国的历史文化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后世影响深远。国风·秦风·蒹葭无名氏①②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③④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⑤⑥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⑦⑧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⑨⑩[11]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2][13]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注释】

①蒹(jiān)葭(jiā):指芦苇一类的草。

②伊人:那个人,这里指意中人。

③溯(sù)洄(huí):逆流而上。

④溯游:顺流而下。

⑤晞:晒干。

⑥湄(méi):岸边。

⑦跻(jī):升高,上升。

⑧坻(chí):水中的小块陆地。

⑨采采:茂盛的样子。

⑩已:完毕。这里指蒸发完毕。

[11]涘(sì):水边。

[12]右:弯曲,迂回。

[13]沚:水中的小洲。【译文】

河畔芦苇青青,白色露水在上面凝结成霜。我所恋的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难又漫长。顺着水流追寻她,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河畔芦苇茂密,白色露珠还没晒干,我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在河水的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又难攀。顺着水流追寻她,她仿佛就在水中的小沙洲。

河畔的芦苇繁茂,清晨白露还没有蒸发,我心爱的人,就在河水的水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辛又迂回,顺流而下追寻她,她仿佛就在水中的沙洲。【赏析】

这是一首秦国的爱情诗,描写了一个痴情人对意中人炽烈的思念。他来到河边追寻心上人,但“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他却总也到不了伊人的身边。全诗结合芦苇、白露、寒霜、长河等苍茫壮阔的景物,传神地描绘了主人公对眼前意中人的幻影可望而不可即的迷惘、徘徊。

朱熹在《诗集传》中提到,“伊人,犹彼人也”,这里便是指心上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男子心中爱恋的人儿一直伫立在水的另一边,可望而不可即,深深地表达出了那种“求之不得”的惆怅之情。诗经·邶风·击鼓无名氏①②③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④⑤⑥⑦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⑧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⑨⑩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11][12][13][14]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注释】

①其镗(tānɡ):“镗镗”的鼓声。

②兵:武器。

③土国:在国内修筑土城。

④孙子仲:卫国将军。

⑤平:动词,和,平定。这里指和二国之好。

⑥陈与宋:这里指陈宋两国之间的纠纷。

⑦有忡(chōnɡ):忡忡,忧愁的样子。

⑧于以:于何。

⑨契阔:聚散。契:合;阔:离。

⑩成说(shuō):定约;成议,立下誓约。

[11]于(xū)嗟(jiē):即“吁嗟”,哎哟的意思。

[12]活:借为“佸”,相会。

[13]洵(xún):远。

[14]信:实现誓言,誓约有信。【译文】

敲鼓声音镗镗响,激励士兵上战场。修筑漕城正繁忙,唯有我却奔南方。

跟随将军孙子仲,前去调和陈与宋。长期不许归家乡,使人愁苦心忧伤。

在哪儿停留和居住?马儿丢失在哪里?要到哪里去找寻?原来马在树林下。“无论聚散与生死”,我曾发誓对你说:“紧紧牵住你的手,与你相守到白头。”

可叹与你久离别,再难与你来相会。可叹相距太遥远,不能兑现那誓言。【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爱情诗。本诗主要描写了兵士久戍思家的主题。全诗首先交代了战士因出征南行而与亲人执手别离的情节,然后情感依次递进,写了战后未归的痛苦以及想和妻子长相厮守的愿望,最后抒发了主人公无法实现愿望的无奈之情。“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千古名句代表了古老而坚定的承诺,表达了想与爱人长相厮守的真挚愿望,充满了爱情的浪漫和温馨,因而得以千古流传,成为爱侣间表达感情的绝佳诗句。小雅·鹤鸣无名氏①②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③④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⑤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注释】

①九皋:沼泽深处。

②渚:水中小洲。

③萚(tuò):酸枣类的灌木。

④错:用来打磨玉器的砺石。

⑤榖(ɡǔ):楮树。【译文】

仙鹤在幽幽的沼泽鸣叫,声传四野。鱼儿在深深的潭渊潜游,有时浮到渚边停留。在那园中真快乐,园中生长有香檀,还有枣树在下边。别处山上的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仙鹤在幽幽的沼泽鸣叫,声传天边。游鱼在浅浅的渚滩浮游,有时潜入渊潭嬉戏。在那园中真快乐,园中生长有香檀,还有楮树在下边。别处山上的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诗。诗人在广袤的荒野中听到了鹤鸣之声,四野震动,直入云霄;并有游鱼在深渊和渚滩之间穿梭。接着出现一座园林,生长着高大的檀树,低矮的灌木,并屹立着怪石嶙峋的山峰。诗人从而想到可以用这山上的石头来作为磨砺玉器的工具。从眼前所见到心中所想,全诗更像是一篇游记,为读者呈现了一幅远古荒野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话本来指别座山上的石头,可以取来用作打磨玉器的磨石;后来意思也可引申为“借助外力,改己缺失”。常被用来表达别国的贤才可以用来治理本国,或者比喻可以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郑风·子衿无名氏①②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④⑤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注释】

①子:男子的美称;衿(jīn):衣领。

②宁:难道。

③嗣音:指使音讯不断绝。嗣,传达;音,音信。

④挑兮达兮:来回走动的样子。

⑤城阙:城正面两旁的高台。【译文】

你那青青的衣襟,悠悠地飘在我的心间,纵然我不曾去见你,难道你就此断绝了音信?你那青青的绶带佩玉,悠悠地牵着我的情思,纵然我不曾去见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见我?我来回地踱着步子,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曾见到你,就好像已有三个月这么漫长。【赏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待恋人的相思萦怀之情。全诗并未描述男子的音容笑貌,而是用“青青子衿”“青青子佩”等恋人的衣饰来借代对方。这些衣饰的细节都能给主人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可见主人公对对方的思慕之深。然而望穿秋水,仍不见恋人过来相会,故而浓浓的爱意便转化为了心中那深深的惆怅与幽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为你那青青的衣襟,一直萦绕在我的心中。一般用来表达思念之情,后来为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意思为穿着青衣的士人是我心中所仰慕的,因为你们,我一直在思考该如何招揽你们。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离骚(节选)屈原①②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

③④朝谇而夕替。⑤⑥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注释】

①修姱:修洁美好。

②鞿(jì)羁:马缰绳和笼头,比喻约束自己。

③谇:进谏。

④替:废弃。

⑤蕙纕(rǎnɡ):里面装着蕙的香囊。

⑥善:美善,愿望。【译文】

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泪,为百姓生活的艰辛而哀叹。尽管我洁身自好,严于律己,却因此遭殃受累,早晨进谏,到傍晚就被罢官!他们以我佩戴惠草做的腰带为理由罢免我,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这原是我一心追求的理想,纵然让我死九次也绝不后悔!【赏析】《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它作为屈原的代表作,全诗多采用比、兴手法,借诗人自己多舛的命运来抨击统治者的丑恶,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苦闷。由于这首诗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因而诗人也被称为“骚人”。

本书摘录的这段描写的是诗人因特立独行而被庸人谗毁,从而遭遇挫折,但诗人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甘愿“伏清白以死直”的高雅气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风骨,为后世广为流传。

知识链接 楚辞:浪漫主义诗歌

楚辞又称“楚词”,是继《诗经》以后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其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是战国后期产生的一种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主要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创作出《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众多的名篇,后宋玉、唐勒、景差等人承袭模仿屈原的作品,西汉刘向在这些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整理辑录,一并收录入册,影响深远。

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远祖。渔父无名氏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①②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③④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⑤,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

⑥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⑦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⑧⑨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注释】

①渔父(fǔ):捕鱼的老人。父,通“甫”。

②三闾大夫:掌管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事务的官职。

③淈(ɡǔ):搅浑。

④餔(bǔ):吃。歠(chuò):饮。酾(lí):薄酒。

⑤高举:高出世俗的举动。举,举动。

⑥察察:洁净。

⑦汶汶(mén):玷辱。

⑧鼓枻(yì):打桨。

⑨沧浪:水名,汉水的支流,在湖北境内。【译文】

屈原被放逐后,游荡在沅江边上,沿着江畔行走吟唱,面容憔悴,身形枯瘦。渔父看到了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怎么落到这般田地?”屈原说:“全世界都肮脏只有我干净,大家都醉了只有我清醒,因此我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从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是能够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那你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喝醉了,你又何不既吃酒糟又畅饮美酒?又为什么要思虑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于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沾染上污秽的事物?我宁愿跳入湘江,葬身鱼腹,又怎能让皓然的纯洁蒙上世俗的灰尘呢?”

渔父听罢,微微一笑,摇起船桨离开。口中唱道:“沧浪之水清澈,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浑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于是便逐渐远去,不再同屈原说话。【赏析】《渔父》全文采用对比和问答的手法,着重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刻画了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尚品质,以及宁可葬身鱼腹,也不蒙受世俗的尘埃的桀骜风骨。“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在乱世中,大家都沉沦蒙蔽不明是非,只有诗人一个人看清局势的无奈心情。卜居(节选)屈原①②③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④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注释】

①短:不足。

②长:有余。

③数:卦数。

④逮:及。【译文】

所谓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显不了灵的地方。您还是按照您自己的心,决定您自己的行为吧。龟壳蓍草实在无法知道这些事啊。【赏析】

全诗原文说的是屈原问诘神明的事情,诗人从自身的遭遇出发,想由太卜问取神明,是该继续保持廉洁正直还是转而圆滑求全。这里截取的一段是太卜回复屈原的话。太卜公然承认“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让屈原按照自己的心选择。这段话引导后人摆脱庸俗和卑琐,追求有气节和风骨的生活,从而给予后人极大的鼓舞和感染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话指的是凡事没有绝对的“长”与“短”,衡量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不同。富有简明而又深刻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人广为借鉴。

知识链接 楚辞创立者屈原

屈原(约前342-前278),名正则,字灵均,一名平,字原,汉族,东周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人,他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

他创立了“楚辞”,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他创造的“楚辞”,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楚王问(节选)宋玉①②③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④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⑤⑥⑦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⑧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注释】

①客:外来的人。

②郢(yǐnɡ):楚国的国都,在今湖北江陵县西北。

③《下里》《巴人》:楚国的民间歌曲,比较通俗。

④《阳阿(ē)》《薤(xiè)露》:两种稍为高级的歌曲。

⑤《阳春》《白雪》:楚国高雅的歌曲。

⑥引商刻羽: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⑦杂:夹杂,混合。

⑧弥(mí):愈,越。【译文】

有个人在都城里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千人。后来他唱《阳阿》《薤露》,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百人。等到他唱《阳春》《白雪》的时候,都城里跟着他唱的不过几十人。最后他讲究声律,引用商音、羽音和流动的徵声时,都城里跟着他应和的不过几个人罢了。这样看来,唱的歌越是高深,能跟着和唱的人就越少。【赏析】

原文中写宋玉的人际关系很糟,以致楚襄王亲自过问,本文节选的这段就是宋玉对于楚襄王的质问做出的巧妙回答。这段单纯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是指演唱声乐的难度越大,别人就越难以配合伴唱,结合本文的意思,表现了作者孤傲清高的情怀,知音难寻,非一般人所能理解。

作者引譬设喻,借喻晓理,不直接为自己辩解,而是以音乐为喻作比,从而使意思更直观形象,读来朗朗上口。如今的“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曲高和寡”等成语均是出自本篇,可见其深远的艺术影响力。

知识链接 战国末期楚国辞赋家宋玉

宋玉(约前298-约前222),又名子渊,崇尚老庄,战国时期鄢(今湖北宜城市)人,楚国文人。生于屈原之后,一说为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白头吟卓文君①②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③④

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⑤⑥⑦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注释】

①皑:白。

②两意:二心,指情变。

③斗:盛酒的器具。

④躞蹀(xiè dié):徘徊。

⑤竹竿:指钓竿。

⑥袅袅:形容钓竿摇动的样子。

⑦簁簁(shāi):形容鱼尾跃动的样子。【译文】

爱情应该像山上的雪一般纯洁,像云间月亮一样明亮。听说你已经变了心肠,所以来与你一刀两断。

让我们饮尽最后一杯酒,明日便分手沟水头。我孤独地徘徊在御沟边上,过往的岁月宛如沟水东流。

悲悲啼啼已经没有意义,嫁和娶都成了遥远的回忆。只愿有一个痴心的人儿,可以和我相爱到老永远幸福。

钓竿有节奏地摆动,鱼儿在钩上扑腾。男子应当以情意为重,金钱无法补偿失去的爱情。【赏析】

这首汉乐府民歌据说是卓文君所作,全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性爽朗、敢爱敢恨的女子形象,写其因被用情不专的丈夫背叛而生出的决绝之情,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首两句是起兴,直言男女爱情应该纯洁无瑕。“闻君有两意”点出全篇的起因,传说司马相如另有所爱,一度欲纳茂陵女为妾。“今日”四句写决绝之辞,真实地刻画了女主人公思虑万千的神情状态。后面“凄凄”四句转而劝慰别的女子,只要找到一心人,不像我一样,便可相守白头,泛言他人而暗含自己,不禁令人黯然神伤。结句点破男子“有两意”是因为金钱关系,诗人明言爱情不是金钱能买到的,再次体现了女子性格上的刚直,成功塑造了女子敢爱敢恨的鲜明形象。“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一句是说嫁女不须啼哭,只要嫁得“一心人”,白头到老,别和我一样就好了。这句烘托了主人公的悲伤,体现了诗人冷静理性的性格,也被后人引用为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知识链接 汉乐府:咏叹调民歌

乐府诗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乐府是汉代专门负责采乐、制乐的官署,其一方面为文人创造的诗歌制谱配乐并演奏,另一方面则负责采集民间歌辞。乐府民歌作为民间的创作,多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汉乐府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叙事性,它长于叙事铺陈,常采用比兴和铺陈手法,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富有高超的艺术特色。

乐府诗根据所用音乐不同,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歌辞、相和歌辞等,可惜这些作品并没有全部流传下来,现存汉乐府民歌四十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被收录进《乐府诗集》中,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①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②③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④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注释】

①大风歌:刘邦平黥布还,过沛县,邀集故人饮酒,酒酣时唱了这首歌。

②威:威力;威武。

③海内:四海之内,就是“天下”的意思。

④安:如何能,怎样才能。【译文】

大风刮起来了,将白云吹散开来。我威武平天下,荣归故乡。怎样才得到勇士,替我镇守四方!【赏析】

刘邦的《大风歌》,表现了一个壮士在壮志得酬后的豪迈心声。

刘邦战胜项羽后,“兔死狗烹”,将跟随自己征战的主要军队各个击破。有一次,刘邦亲自出征剿杀部下,得胜归来的途中路过沛县,他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同饮,酒酣后唱起了这首即兴创作的《大风歌》,同时泣不成声。这首《大风歌》生动地显示出刘邦的矛盾心情,既有胜利后的兴奋欢乐,又有对于江山不稳的担忧,虽然篇幅短小,却给人以叱咤风云、气壮山河之感,慷慨悲壮,流韵千古,自有一番恢宏气势。

知识链接 汉高祖刘邦

刘邦(前256-前195),字季,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人。秦末曾任亭长,后起义反秦,称沛公。

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高祖十二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公元前195年去世,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①垓下歌项羽②

力拔山兮气盖世。③④⑤

时不利兮骓不逝。⑥

骓不逝兮可奈何!⑦⑧

虞兮虞兮奈若何!【注释】

①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

②盖世:压倒世上的一切。

③时:时势。

④骓:毛色青白相间的马,这里指项羽骑的战马乌骓。

⑤逝:奔驰。

⑥奈何:怎么办。

⑦虞:项羽的宠妃虞姬,也称虞美人。

⑧若:你。【译文】

我力可拔山啊,气可盖世。但时运不济啊,骓马不驰。乌骓马不走了,无可奈何啊,虞姬啊虞姬,我该把你如何?【赏析】

这是楚霸王项羽的绝命词,项羽是楚将之后,秦亡后自封为西楚霸王,后来在垓下被刘邦包围,乌江自刎。这首诗体现了项羽的英雄本色,纵然性命堪忧,却依然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

诗歌的第一句就为读者呈现了一个英雄的形象。力大无穷,豪气冲天的项羽显示出他罕见的自信,即使在“四面楚歌”的绝境中也仍然豪气干云。第二、第三句诗人为人的渺小而叹息,在无法扭转的时局面前,诗人发出无可奈何的感叹,让人备感苍凉。“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面对死路一条,面对自己心爱的人也只能无可奈何,这样深沉的悲痛刻骨铭心,令人感喟不已,也使这位末路英雄的形象更加清晰起来。

知识链接 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上邪无名氏①

上邪!②

我欲与君相知,③④

长命无绝衰。⑤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⑥⑦⑧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注释】

①上邪:天啊,表示感叹。

②相知:相爱。

③命:命令,使得。

④绝衰:断绝,衰竭。

⑤陵(línɡ):山峰、山头。

⑥天地合:天和地合为一体。

⑦乃:才。

⑧绝:断绝。【译文】

上天呀!我渴望和你相亲相爱,长存此心永不退减。除非高山失去山头,滔滔江水干涸枯竭。冬天雷鸣夏天下雪,天地相交,聚合连接在一起,我才肯断绝对你的情意!【赏析】

本篇是汉乐府民歌《饶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女子对于爱情的誓言,表现了其对幸福爱情的勇敢追求。

诗的开篇主人公便呼天为誓,通过“上邪”这一指天为誓的词汇,列举“与君绝”的五个不可能实现的条件,包括夷高山为平地,炎夏天降大雪,天地合而为一等,从反面设誓,暗示要一直爱对方到世界末日,表达了她极其坚贞、纯洁的感情,以及不可能“与君绝”的坚定信念。

全诗运用排比以及意象的重叠,错落相间,语言质朴,音韵跌宕有致,被誉为“短章之神品”,对后世具有很大的影响。短歌行曹操①②③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④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⑤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⑦⑧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⑩[11]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12]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注释】

①几何:多少。

②譬如:比喻,好像。

③去日:离去的日子。

④杜康:传说中发明酒的人,这里代指美酒。

⑤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此处指代有学识的人。

⑥故:原因,缘故。

⑦呦呦(yōu):鹿的鸣叫声。

⑧苹:指艾蒿。

⑨掇(duō):拾取,摘取。

⑩越陌(mò)度阡(qiān):本意指朋友之间的相互过从,这里指贤士的远道来投。

[11]枉用相存:屈尊贤士们光临我处。枉,屈驾;存,光顾。

[12]周公吐哺:《韩诗外传》卷三记载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尤恐失天下士”,传说周公礼贤下士,不惜多次吐出嘴里的食物,停止进餐,出去接待来访的人才。这里曹操以周公自命。【译文】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暂能几何?好像晨间的露水一般,逝去的日子实在是太多了。慷慨悲歌一曲,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拿什么来排解呢?只有那香醇的美酒罢了。

青青的是你的衣襟,悠悠的是我的深情。只是因为你的缘故,徘徊沉吟到如今。麋鹿呦呦鸣叫,取食野外的艾蒿。我有高贵的客人,要鼓瑟吹笙迎接。

明月高高,什么时候我才能够摘取?我的忧愁油然而生,无法断绝。越过田间交错的小路,有劳你枉驾前来。久别重逢,让我们长谈畅饮,重温那往日的友情。

月明星稀,乌鸦往南飞去,它们绕树飞了三周却没停下,哪个枝头是可以依附的呢?山不辞土石方为高,海不弃涓流才见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一统天下定乾坤。【赏析】

这首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作者招纳贤才、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前八句为本诗的第一节,表现诗人对于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苦闷。次八句为第二节,表现了诗人渴望得到天下贤人的倾心帮助,突出了求贤的主题。“明明如月”以下八句为第三节,照应的是前两节的内容,其中前四句写愁苦,后四句设想贤才到来时的情景,使全诗取得反复咏叹的效果,加深了主题。最后八句为第四节,先用无枝可依的乌鹊比喻建功无门的贤士,提醒他们良禽择木而栖,后面则吐露自己的胸怀,表明自己会像周公一样,礼贤下士,使天下归心统一。

全篇情调苍茫悲凉,内容却积极向上,壮而不悲。诗中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深化主题,形象生动,千百年来传颂不已。

知识链接 曹操:磅礴豪放,朴实真挚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曾于汉末平定黄巾起义,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一生以汉朝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曹操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孟德新书》等著作,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曹操长于诗歌,尤其擅长四言古诗。其诗现存二十余首,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生活,风格慷慨悲壮,情感深沉,气魄雄伟,表现了他统一天下的雄心。著有《曹操集》。观沧海曹操①②③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④⑤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⑥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⑦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⑧⑨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

①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②碣(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现已沉入大海。

③沧海:大海。沧,形容水的青绿色。

④澹澹(dàn):水波动荡的样子。

⑤竦峙(sǒnɡ zhì):高高耸立。

⑥洪波:大波浪。

⑦星汉:银河。

⑧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得很。

⑨歌以咏志:以诗歌表达心志或理想。【译文】

我东行登上碣石山,观赏茫茫大海的景象。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边山岛挺拔耸立。树林郁郁葱葱,野草丰满茂盛。秋风寒冷萧瑟,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日月升沉,如同从中出入;银河灿烂,好像从中产生。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志吧!【赏析】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首,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年)九月,是曹操大败乌桓后,得胜归来的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堪称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佳作。

诗的开头二句点出了地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二句,描绘了大海的远景,茫茫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后二句进一层描写,写所见近景,“树木”“百草”写的是景物之静;秋风萧瑟中的海面洪波巨澜,此为动景。紧接着,“日月之行”四句是虚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诗人看到汹涌的海水,幻想出丰富的景象,传达出了诗人的壮志情怀。“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最后两句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因而与全诗内容并没有太大关系。

全诗通篇写景,却将诗人的豪情壮志表现得淋漓尽致,独具一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龟虽寿曹操①②③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④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⑤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⑦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⑧⑨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

①神龟:传说中的一种长寿龟。

②寿:长寿。

③竟:尽,完。

④腾蛇:传说中一种能驾雾飞行的蛇。

⑤骥:千里马。

⑥枥:马棚。

⑦烈士:有雄心壮志的人。

⑧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长;缩,短。

⑨但:仅,只。

⑩养怡:保养身心健康。【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腾蛇尽管能驾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到了晚年,就像千里马一样,奋发图强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延年益寿。

真是幸运极了,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吧。【赏析】

本诗是《步出夏门行》的第四首,作于曹操晚年,富于哲理,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精神。

此时曹操已经53岁了,不由自主想到了生命的路程。全诗以托物起兴起笔,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指出事物必有生有死。而“老骥”以下四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千百年来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励志名言。这四句以形象的比喻阐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思想情感,纵然生命有限,形老体衰,诗人却依然怀揣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体现了诗人慷慨昂扬的情怀。接下来两句总结上文,归于理性,指出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调养好身心,便可延年益寿,显示出诗人热爱生活的乐观主义精神。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①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②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③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④⑤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⑥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⑦⑧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⑨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注释】

①适俗:适应世俗。

②尘网:指尘世犹如罗网。

③羁鸟:笼中之鸟。

④际:间。

⑤守拙:守正不阿。

⑥罗:罗列。

⑦暧暧(ài):暗淡的样子。

⑧依依:轻柔的样子。

⑨虚室:闲静的屋子。【译文】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习性,性格本来爱好田园和山丘。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别故园屈指三十年。笼中的鸟儿眷恋居住过的树林,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如今在故乡山野开荒种地,依着愚拙的本性回家耕种田园。在住宅周围开垦十余亩土地,盖上八九间茅屋。榆树、柳树遮掩着后面屋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远远的村落依稀可见,家家升起袅袅炊烟。狗在深巷里吠叫,鸡在桑树顶啼鸣。门庭没有尘俗杂事,简朴的屋里更显安静清闲。像鸟儿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如今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赏析】

这是陶渊明五首《归田园居》诗中的第一首,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排斥,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全诗以追述往事开篇,将官场斥为“尘网”,倾吐了诗人对过去仕途生活的鄙弃,也交代了自己弃官归田的原因。“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后面四句点题,“开荒”“守拙”照应标题。接下来从“方宅十余亩”到“虚室有余闲”,诗人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和平的田园景象,既描述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又侧面反映了其悠然自得的心态。“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最后写诗人重返自然的感受,全诗以惬意与欢欣作结,形象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知识链接 陶渊明:恬淡自然,醇厚隽永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是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没落的仕宦家庭,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弃官归隐,从此隐居,过着躬耕的田园生活。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也是田园诗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对中国文学史影响巨大,留有《陶渊明集》。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①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②③④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⑤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⑥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注释】

①南山:指庐山。

②晨兴:早起。

③理荒秽:除杂草。荒秽,杂草。

④带月:走夜路。

⑤草木长:草木丛生。

⑥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译文】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到了晚上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狭窄的归路上草木丛生,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衣。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但求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赏析】

这是陶渊明五首《归园田居》中的第三首,前四句侧重写景,后四句侧重抒情,抒写了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起句很平实,似是一个地道的庄稼汉子在埋怨庄稼长得不好,豆苗还没有草多。“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了不让豆田荒芜,诗人清晨便下地松土除草,直到晚上才归家。虽然很辛苦,但诗人并不抱怨,从“带月荷锄归”一句中透露出来的悠闲笔调,我们能够体会到诗人劳动后轻快愉悦的心情。

全诗后四句侧重于抒情,“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这两句和开头两句一样,朴素如随口而出,白描中不加任何修饰,真切朴实,宛如眼前之景。最后诗人说道,“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衣裳打湿了又有什么可惜的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好了。这里的“愿”寄托了诗人返璞归真、安贫乐道的情感,也洋溢着诗人归隐的愉快和自豪。

全诗在平淡中幽美,在朴实中真挚,被认为是“五古中之精金良玉”,可见其艺术价值之高。饮酒(其五)陶渊明①②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③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④⑤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⑥⑦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⑧⑨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注释】

①结庐:建房子。

②人境:众人聚居的环境。

③尔:如此。

④东篱:这里指种菊花的地方。

⑤悠然:自得的样子。

⑥日夕:傍晚。

⑦相与还:结伴回家。

⑧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

⑨辨:这里是解释、阐明的意思。【译文】

把房屋建在众人聚居的环境中,但却从没有车马的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既远离了尘俗,所处的环境自然僻静远邈。在东墙菊圃中采撷菊花,悠然抬头,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飞鸟结着伴儿归还,这美景中蕴藏着人生的真意,让我难以用语言来表述。【赏析】

这首诗是陶渊明二十首《饮酒》诗中的第五首,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全诗的主旨是回归自然,表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生活情趣。

诗的前四句表现了一种避世的态度,诗的开头就说自己的住所“无车马喧”,在这里,车马的喧闹指代了人世间的纷繁杂尘。“而无车马喧”,则说明诗人已经远离了尘世喧嚣。那么诗人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原来是“心远地自偏”,诗人依靠超脱自在的生活态度,即使身处闹市,也怡然自得,如同居住在偏远的地方一样。后面全诗便围绕“心远”二字展开,描述了诗人恬静而悠然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采菊东篱遥见南山,“悠然”二字体现了诗人清淡而闲适的状态。“山气日夕佳”两句则写出了诗人“悠然”所见之景,继而对人生的真谛心领神会,发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感慨。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认为这样的生活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语言已经不足以表现。用语虽质朴无华,却更突出了诗人感慨之深,感情之真挚。

整首诗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明白如话,却又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使人读罢但觉余音绕梁,回味悠长。①滕王阁诗王勃②③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④⑤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⑥⑦

阁中帝子今安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注释】

①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故址在今江西南昌。

②江:指赣江。渚:水中小洲。

③佩玉鸣鸾:指贵族佩戴的玉饰和车子马辔头上悬挂的铃铛。

④画栋:雕画的栋梁。

⑤南浦:送别之地。

⑥帝子:指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

⑦槛(jiàn):栏杆。【译文】

高高的滕王阁紧邻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华歌艳舞早已停止。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闲云倒映在江水中,日复一日,悠悠不尽。时光流逝,不知过了几个春秋。阁中的滕王现在在哪里呢?如今只有栏杆外的长江在空自流淌不息。【赏析】

此诗作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当时洪州官吏于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中经过其间,于是在滕王阁宴中作了《滕王阁序》,而《滕王阁诗》便是《滕王阁序》的结尾。全诗首先描写了滕王阁所处的地理位置,滕王阁是李渊之子滕王所建,居高临江。诗人登于楼上,极目远眺,不禁遥想起当年歌舞结束后,贵族们相继离开,场面繁华异常。“画栋”缭绕朝云,“珠帘”卷着暮雨,突出体现了建筑物的自然美和人工美,然后诗人融情于景,自问自答,问“原来阁中的帝王将相现在在何处呢”,回答他的却是阁外兀自流淌不息的江水发出的滚滚江声,抒发了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诗人通过“闲云”二字烘托出悠闲恬静的氛围,让人们陶醉在诗人营造的悠闲自在中,然后诗人惊起一笔,“物换星移几度秋”,不知不觉中日月星辰不停移动,已度过了几个春秋。全句大开大合,点出物换星移、繁华不再的主题,抒发了盛衰无常、时过境迁的无尽感慨,委婉含蓄,结构严谨,是以景写情的佳句。

知识链接 王勃:刚健圆润,雕刻入微

王勃(649-676),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字子安,生长于书香世家。少年英才,14岁便中举及第,被世人惊为神童。乾封初年(666年)曾在沛王李贤处任侍读,后因事被逐,游历于巴蜀之地。咸亨三年(672年)任虢州参军,其因擅杀官奴被判死罪,虽从轻发落被革职,但其父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渡海探父,不幸溺水而卒,年仅26岁。王勃主张文学实用,诗多清新自然,工于五律、五绝,为“初唐四杰”之一,现存有《王子安集》。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②③④⑤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⑦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⑧⑨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注释】

①之:到。

②城阙:指长安城。

③辅:护卫。

④三秦:泛指长安城附近地区。

⑤风烟:自然景色。

⑥五津:指四川岷江古时的五个著名渡口,此则泛指四川。

⑦宦游人:在外做官的士人。

⑧无为:不用。

⑨歧路:岔路,分手处。【译文】

雄伟的长安城由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遥望四川,一片风烟迷蒙间,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和你握手离别,彼此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你我同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只要四海之内还有你这个知己,即便远隔天涯,也如若比邻。请别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儿女那样悲伤痛哭,泪湿佩巾。【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诗中的经典名篇,是作者供职长安时所作。当时王勃的一位杜姓好友要到蜀地为官,诗人在送别此人时作了此诗,意在劝慰友人不要在离别之时过于悲哀。

诗起首两句对偶严谨,交代送别地点的同时也说明了友人的去处,自然流露出了对朋友远去他乡的不舍和伤别之情。“与君离别意”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同是宦游人”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安慰。结尾两句紧扣送别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殷切希望,既是对朋友的娓娓叮咛,也是自己心迹的告白,劝勉之情溢于言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整首诗的高潮。即使相隔很远,我们还是知己,即使远在天涯海角,我们也还像邻居一样亲近,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颇有惺惺相惜之感。同时,此句一洗哀伤之态,使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变得爽朗、豪迈,表达出了积极豁达的情感,故而历来为人所称道。

这首五言律诗一改离别诗惯有的酸楚、伤感,深厚的离别情感真挚、旷达,属于壮别诗。其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表达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仍能友谊长存的经典名句。从军行杨炯①②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③④⑤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⑥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⑦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注释】

①烽火:古代边防的军事通报设施。

②西京:长安。

③牙璋:古代调兵的符牒。

④凤阙:指汉代长安的宫阙。因饰有铜凤得名。

⑤龙城:是匈奴名城,这里泛指敌方要塞。

⑥凋:凋蚀。这里指颜色暗淡。

⑦百夫长:泛指低级武官,可指挥百人。【译文】

战争的烽火逼近西京,我心潮澎湃难以平静。军队领兵符后离开京城出征,快速抵达敌军前线包围了敌方要地。大雪弥漫,遮天蔽日,连军旗上的彩画都黯然失色;朔风呼啸,夹杂着战鼓之声。我宁愿驰骋沙场,做一个下级军官冲锋陷阵,也胜似做个书生一事无成。【赏析】

该诗是杨炯的代表作,写的是永隆二年(681年),西北突厥部族来犯,一个读书人投军请缨的壮志。首联交代了事件的背景,“烽火”连天,体现了战争在即的紧张气氛,也引起了年轻人心中的“不平”。紧接着,颔联以极其精练的笔墨,描写了当时军队出征和战场上的形势。颈联诗人侧重对边疆战事环境的描写,“凋旗画”和“杂鼓声”从视觉和听觉上展现了战场上的情况,表现了环境的恶劣,也烘托了当时战场上激烈的氛围。

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直抒胸臆,突出了本诗的主题。结合前文来看,即使从军如此艰苦,诗人仍愿征战沙场,进一步凸显了诗人满腔的报国热情,抒发了其情愿弃笔从戎的豪情。纵观整首诗,气势雄健,豪情万丈,堪称是对诗风的开拓和创新,因而此诗也是初唐早期较为成熟的五言律诗。

该诗对仗工整,节奏感强,短小精悍,是唐代早期边塞诗中的名篇。

知识链接 杨炯:气势轩昂,瑰丽豪放

杨炯(650-692),11岁考取功名,任校书郎,被举为神童。永隆二年(681年)任崇文馆学士,继而任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年),因其弟得连坐之罪,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改任盈川县令,卒于任期内,故而世人称之为杨盈川。杨炯擅写五律,是“初唐四杰”之一,诗文多豪放,反对齐梁时绮靡的宫体诗,留有《盈川集》。①②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③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④⑤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注释】

①晋陵:今江苏常州。

②陆丞:晋陵县丞,杜审言的好友。

③宦游人:离家做官之人。

④淑气:和暖的天气。

⑤绿(pín):浮萍。【译文】

唯有远离家乡在外做官的人,特别敏感季节风物的变化。霞光从海面上涌起,旭日即将东升,春风渡过江南大地,柳叶发芽,梅花缤纷。黄莺在温暖的气候里欢快鸣叫,水边的草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越来越绿。忽然听到你咏叹古调的诗,思乡之情使我泪湿佩巾。【赏析】

这首诗属于一首和诗,系对陆丞《早春游望》的和作。永昌元年(689年),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诗名虽高,却仍然远离京城。因而诗人在与友人早春出游时,因物兴感,勾起心中苦闷,抒发了自己宦游他乡,不能归家的苦闷心情。该诗描写景物历历如画,将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抒发得真实自然,堪称山水诗中的佳作。

诗一开头就发感慨,“宦游”和“独”说明诗人异地为官的凄清,诗人从自身写起,突出了其对季节变化的感受,为下文伤春做足铺垫,以揭示其思乡心境,引起读者共鸣。中间两联写江南新春的物候变化特点,诗人独特的视角使江南仲春的风光里充满了怀念中原故土暮春的情意,句句写春,却又处处怀乡。

尾联以“忽闻”作过渡,流露出诗人意外的语气,成为其触景生情的转折点,巧妙地表现出好友的诗在无意中触发了诗人心中的思乡情,因而伤心流泪。首尾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思归和伤春的本意,使得诗歌因物兴感的中心内容更加鲜明动人。该诗对仗工整,结构细密,字字千金,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知识链接 杜审言:朴素严谨,清新雄健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后迁居巩县(今河南省),是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元年(670年)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武后圣历元年(698年),被陷害入狱,贬为吉州司户参军,出狱后任著作佐郎。唐中宗时,因攀附张易之兄弟,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次年被赦,召还后授国子监主簿、后任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并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格律谨严,朴素自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