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家园(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9 12:41:49

点击下载

作者:郑成刚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地球家园(二)

地球家园(二)试读:

缤纷多样的动物

动物也有年轮吗?

我们已经知道,植物有年轮。那么,动物的身上有没有年轮呢经科学家研究后发现,动物也是有年轮的。

我们知道,河蚌有两片贝壳,外层黑褐(hè)色,上面有许多同心圆状的环纹,叫做生长线。在一般情况下,每经过一年,贝壳上就会留下一圈生长线,这就是蚌的年轮。数一数生长线的数目,大致就可以知道蚌的年龄了。黄花鱼的年轮在藏于头骨中的耳石上。耳石是一种石灰质的块状物,磨成薄片后可以见到一圈圈的同心环,那就是年轮。年轮不仅记载着鱼的年龄,也是鱼一生经历的记录。龟鳖有所不同,它们的年轮在背甲上。从龟鳖(bie)背甲各盾片上同一环数的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

其实,人也有年轮。人的年轮在脑子里。由此可见,很可能所有生物都有年轮,只有各自在什么部位,至今还没有完全了解罢了。

动物到底会不会做梦?

人在睡觉的时候会做梦,那么,动物会不会做梦呢其实,动物睡觉时也是会做梦的。

巴西和美国的3位科学家研究了三趾树懒(lǎn)的脑电图,发现这种动物很会做梦。它每天做梦的时间大约为2个多小时。它的梦是断断续续的,持续时间是8分钟左右。在动物世界中,最擅长做梦的还不是三趾树懒,因为松鼠、豪猪、袋鼠、老鼠和犰狳等动物,有的每天做梦的时间可长达5~6小时。

各种哺乳动物都会做梦。过去人们以为,大部分爬虫不会做梦。现已发现相当多的爬虫也会做梦。有的科学家甚至认为,有些恒温的恐龙在睡眠时也会进入梦乡。

鲸(jīnɡ)是海洋中的一种哺乳动物,它常常是浮在水面上甜甜地进入梦乡;即使大轮船从它身边开过,也吵不醒它。有时海面上狂风大作,巨浪滔天,鲸就干脆不睡,等到风平浪静时再痛痛快快地大睡起来。

哪些动物能预报天气?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人类对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也能及时、准确地预测了。不过,你知不知道,动物中也有一些“天气预报专家”呢。

蜜蜂能“预报”晴雨。蜜蜂采蜜时,出巢早,归巢迟,说明第二天是晴天;如果出巢迟,归巢早,说明不久将有雨;如果连续下了几天雨后,蜜蜂顶着雨去采蜜,说明天将转晴了。

鱼也是“预报”天气变化的能手。平时,它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可是,逢到刮风下雨前,它总是有些焦躁不安,有时甚至跃出水面。

水蛇对天气变化也特别敏(mǐn)感。平时,水蛇总是躲在洞中,如果它钻出洞来,横盘在路上不动,或者朝一个方向慢慢地游走,往往是下雨的征兆(zhào)。这是因为下雨前气压降低,空气湿度增大,给水蛇生活带来不利,所以它就钻出洞来。

动物看东西跟人看到的一样吗?

我们依靠眼睛来观察周围的一切,感受大千世界的缤纷色彩。不知你想过没有,动物的眼睛是否和我们人类所看到的事物是一样的呢?

人们靠观察动物的表现,以及解剖(pōu)动物的眼睛,从眼睛构造上来了解它们的视觉功能。

在昆虫中,蜜蜂能分清不同形状和颜色。有人做过试验,在不同形状和不同颜色的盘子里,有的放蜜,有的不放蜜,时间一长,即使那种形状那种颜色的盘子里不再放蜜,蜜蜂也一样飞落到那种盘子里来找蜜吃。蜜蜂找到不同形状不同花色的蜜源植物,会飞回蜂巢,在巢中跳舞,用舞蹈形式告诉同伴哪里有蜜源植物,可在哪里采到花蜜和花粉。可见蜜蜂对不同形状和不同颜色是能够分辨出来的。

从眼睛构造来看,猴子、狒狒(fèi)、猩猩(xīng)、黑猩猩等高等的灵长类动物,眼睛构造复杂,具有角膜、虹膜、巩膜、瞳(tónɡ)孔、晶状体、视网膜等构造,非常接近人的眼睛。所以,高等动物看周围的东西,很可能跟人看到的一模一样。

为什么动物有认路的本领?

世界上有许多动物认路,不管离开家有多远,从来都不会迷失方向。它们是怎样认路的呢?

说起来,每一种动物的认路方式是不一样的。信鸽(ɡē)是认路的高手,如果把信鸽带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去放飞,它能很快、很准确地飞回自己的窝里。其原因主要是它靠地球的磁场来确定飞行方向的。蜜蜂每天要离开巢飞到遥远的地方去采蜜,它靠空气中的偏振光来定向认路,从而回到自己的巢(cháo)中,从不失误。

生活在内河中的鳗(mán)鱼,每年春天顺流而下入海产卵,当卵(luǎn)发育成熟后,幼鳗又逆流而上回到内河来,它们是靠水流来认路的。

在非洲南部的一些岛屿上,有一种胆小的蛇,人们叫它“撒粉蛇”。它离开“家”后便沿途撒落一些身体表面的白色粉末,这些粉末颜色明显,气味浓烈,撒粉蛇就是靠这种粉末回到自己的洞穴中的。

动物是怎样治病的?

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很恶(è)劣(liè),难免会患病,或者是受伤,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动物们该怎么办呢?你不必担心,动物们自己就是医生,它们会自己治病。例如,热带森林里的猴子得了疟(nüè)疾(jí),就去啃又苦又涩的金鸡纳树的树皮来治疗,因为这种树皮里有一种成分能治疗疟病;印度有一种长臂猿,受伤后就把香树的叶嚼碎,捏成团儿,塞在伤口里来治疗创伤;很多动物还会利用洗温泉澡来养生治病。美洲灰熊到了老年喜欢泡在含有硫(liú)磺(huáng)的温泉里,就像老人那样利用温泉治疗老年关节炎。母獾常给得了皮肤病的小獾洗温泉澡,直到把皮扶病洗好为止。

动物不但能给自己治病,它们的身上还蕴藏着药材。如,犀牛角是解热的珍贵药材;玳瑁甲征能治疗热病发狂;著名的牛黄是牛的胆(dǎn)囊(náng)结石,是清热、解毒的良药等等,真是多得难以数清。

你知道动物唾液的作用吗?

和人一样,很多动物也有唾(tuò)液。但各种动物由于生活习性的不同,它们的唾液也就有许多不同的妙用。

蜘(zhī)蛛(zhū)的唾液是一种“腐(fǔ)生剂”。当蜘蛛张开网捕获到猎物时,它很快爬过去。首先用靠近口部的一对螯(áo)刺入猎物的体内,随即将唾液注射进去。当蜘蛛的唾液进入昆虫的体内后,昆虫就慢慢软化,最后化成液体。这时,蜘蛛就可以饱餐一顿了。燕子的唾液是燕子造巢的“粘合剂”。有一种金丝雨燕,在岩洞和悬崖峭壁上营巢,营巢时分泌的唾液遇到空气即迅速凝固粘结,筑成半盅形的巢,这就是有名的燕窝。猫的唾液是一种“消毒剂”,它里面含有一种叫做“溶(róng)菌(jūn)酶(méi)”的物质,具有清洁伤口、杀灭细菌、防止感染化脓和促进愈合的作用。所以,当猫腿等部位受伤时,猫会用舌头舔(tiǎn)伤口,为自己治伤。萤火虫的唾液是一种高效的“麻醉剂”。当捉到猎物时,萤火虫用头顶上的一对颚连续对猎物注入有毒的唾液,会使猎物失去知觉。

世界上哪种动物最香?

我们都喜欢闻香味,有些动物就会散发香味。你知道世界上哪种动物最香吗?

麝(shè),俗称香獐子。它的体型很像鹿,但比鹿小,在鹿科动物中它是个体最小也是最原始的。麝的分布范围很广,北达西伯利亚中部,南到尼泊尔。我国也有很多种类的麝。各种麝雌雄都有胆囊,其他鹿科动物则没有胆囊;麝雌(cí)雄都不长角,但雄性有长达7~9厘米的獠(liáo)牙,显得与众不同。在雄麝的脐下,有一个奇妙的腺囊,从中可以分泌出一种具有浓烈香气的液体。这种被人称为麝香的液体,不但异常芳香,而且十分强烈持久,即使是几千米以外,也能闻到。平时,雌麝雄麝是分居的。但每年的初冬季节,是雄麝同雌麝交配的时期。这时候,雄麝分泌的麝香增多,发出的香味浓烈。雌麝闻到香味,很快就会找到雄麝约会成亲。麝香是一种高级香料,也是一种名贵药材,有抗菌消炎、镇心安神和解毒的作用。

麝牛是怎样对付敌人的?

麝(shé)牛是生活在北美洲的珍稀动物,它的模样很像野牛,但是尾巴很短,耳朵较小、短腿、宽蹄(tí)子,浑身长满厚绒毛。

北极地区生活环境十分严酷,还会经常遇到敌人的袭击,所以它们都是结成群生活,几十只在一起,就能增加生存的力量。它们常常受到北极狼群的攻击,面对强敌,它们会立刻排列成圆阵,头朝外,把角对着敌人,怒目迎战。每当这时都是身强力壮的公牛站在前面,而把母牛和孩子们安排在后面。当拼杀开始时,都是公牛首领率先与敌人一搏,其他公牛随后跟上。如果冲在前面的公牛倒下了,后面的公牛会相继跟上,直到把敌人打败。这种顽强的战斗精神真让人感动?

狗睡觉时为什么要把鼻子藏起来?

狗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动物,是人类忠实的好朋友。狗不仅能帮助人类看家守户,而且还能协助打猎和破案。

很多养过狗的人都知道,狗在睡觉时,常常把鼻子藏在两条前腿之前。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狗有强健有力的四肢,善于奔跑,但它最大的特点是具备嗅(xiù)觉(jué)特别灵敏的鼻子。狗鼻子比其他动物的鼻子复杂得多,除了正常的鼻腔有嗅觉作用外,鼻子尖端的外表面,还有一层无毛的部位,那儿长着无数小小的突起,外面还覆(fù)盖(gài)着一层粘膜组织。在这层粘膜上,有许多特殊的细胞,专门掌管嗅觉。对狗来说,灵敏的嗅觉实在太重要了,如果嗅觉部位受到伤害,将会给狗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方便。正因为如此,狗特别懂得珍惜鼻子,连睡觉时也不忘记。它把鼻子藏起来,就是为了保护鼻子,防止睡着后受到意外的伤害。

狮子与老虎谁是兽中之王?

狮子和老虎都是十分凶猛(měng)的动物。狮子主要生活在非洲的沙漠、平原上;老虎则主要生活在亚洲的丛林中。在世界各地,狮子和老虎都有“百兽之王”的美誉。

于是,人们自然会想,狮子与老虎到底谁厉害在自然界,狮子与老虎天各一方,彼此相隔千山万水,从来不会碰面,因此无法一比高低。

不过,动物学家通过对狮子和老虎的生活习性进行观察和分析后认为,如果两只年龄相同、大小相似的狮子和老虎一起厮杀起来的话,狮子不是老虎的对手,因为老虎在耐力和灵敏性方面,稍稍胜过狮子一筹,在智力、捕食方法、避(bì)敌技巧方面,狮子更不如老虎。据说在古罗马时代,人们曾让狮子和老虎在竞技场中进行过格斗,每次都是老虎战胜狮子。狮子喜欢结群,常常是一个家族甚至几个家族共同生活,而老虎从不合群,是个独行侠。如果一群狮子对付一只老虎,那么老虎就必败无疑了。

为什么大象的鼻子那么长?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就出现了大象这种动物。那时候,大象的身体可没有如此庞大,比现在小多了,鼻子也没有现在这么长。

为什么大象鼻子变长了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是大象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大约在2000万年前,地球上四季常青,温暖如春,各种生物生长旺盛。由于食物丰富,营养良好,大象的身体也一代比一代长得大。大象的身体长得越来越大,结果头离地面的距离也越来越高,鼻子如果不能触到地面,那么行动就不能做到灵活自如了。为了适应生活环境,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大象的上唇(chún)慢慢地变长,鼻子也跟着长,久而久之,鼻子和上唇合二为一,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为什么很难见到大象的尸体?

大象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最大动物。在森林中,其他动物很难对大象构成威(wēi)胁(xié),可是,无论是大象最后自己因年老、疾病,或者被其他动物伤害,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我们几乎见不到大象的尸体。

大象死后究竟哪里去了?

原来,是其他的大象把死去的同伴埋(mái)葬(zàng)了。一天傍晚,英国生物学家哈维·克罗兹在一个沼泽地附近目睹了大象的葬礼。一头垂危的老母象耷拉着脑袋,跌跌撞撞地向前挣扎着,终于摔倒在地。四周的大象围在它身边,发出沉闷的哀号声。一头小公象将象牙伸到老象身下,试图把它抬起来。然而,它使出浑身解数也没能让老象重新站立起来。众象站在老象的周围,低着头,不时用长鼻子抚摸老象的遗体。最后,它们用土和草木把死者掩埋了起来。大象不仅会掩埋死者,还常常把死象的象牙弄断,然后在岩石或树干上摔打,将象牙摔碎。至于大象为什么采取这一行动,人们至今仍不得其解。

为什么蝙蝠总是倒挂着?

蝙(biān)蝠(fú)是一种夜晚出来活动的小动物,白天它们会在屋檐(yán)、岩隙缝或岩洞中倒挂着睡觉和休息。

有人一定会问,蝙蝠日复一日地这样倒挂着,它们能够受得了吗这与蝙蝠的身体结构有关,即长期以来适应飞翔生活的结果。

那么,蝙蝠为什么这样趴着或躺着休息呢蝙蝠前肢仅有1个爪,可辅助攀爬,不能用来着地。后肢短小,具有长而变的钩爪,适于悬挂栖息。由于它用来飞行的翼膜十分宽大,后肢短小,当它落在地面上时,只能伏在地上,身子和翼膜都贴着地面,无法站立或行走,也不易飞起来,只能匍(pú)匐(fú)爬行,很不灵活。如果在高处挂着,遇有危急时,就可以随时伸展翼膜起飞,非常灵活。此外挂在高处,也比较安全。

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

生活在北极的白熊,又叫北极熊。北极熊从不畏惧严寒,即使气温降到零下80℃,还照样生活着。它们为什么不会冻死呢?

科学家对北极熊浓密的皮毛进行了研究,发现毛并不是白色的,而是无色透明的。这种毛好像一根根石英纤维,实际上是一个个空心管子,每一根毛都能把射入的太阳光散射开来,使毛呈现白色的外观,成了北极熊极好的保护色。同时,这种毛还能把散射的辐射光传递到皮肤的表面,在那里被吸收并转变成热能,使北极熊在新陈代谢中所损耗的热量得到补充。令人惊奇的是,北极熊这种天然的太阳能收集器效率很高,能把95%以上的太阳辐射能转为热能。

北极熊的皮毛实在是太神奇了。受它的启示,科学家在平板太阳能收集器中填满毛发样的纤维,结果太阳能转换为热能的效率增加了50%。

为什么豹子把食物般到树上?

豹(bào)子是很凶猛的食肉动物,它主要在早晨、黄昏以及夜间活动,利用灵敏的视觉和听觉来寻找猎物。

豹子很善于爬树,它经常躲在树上袭击通过树下的动物。豹子的主要食物是羚羊和其他小动物。豹子在捕捉到猎物后常拖到树上食用,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豹子斗不过老虎、狮子,如果在地面吃食物,可能会遭到它们的抢夺,而树上没有比豹更强的动物,它就可以安心自在地品尝食物,不用担心狮子或是老虎来分享它的美餐。

吃饱后,豹子会把剩下的猎物放到树枝上,将食物储存起来,这样就不怕鬣(liè)狗或其他野兽来偷吃了。豹子的前腭力量很大,跳跃能力也很好,这也是它能把比它体重还重的猎物拖到树上去的原因。

犀牛的好朋友是谁?

在动物界,犀牛是有名的大块头之一。犀牛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头顶上长着一只独角,这可是犀牛抵御敌害的武器。据说一旦发起怒来,即使是三四只狮子也敌不过一只犀牛。

可是,也许你想不到,犀牛这么个厉害的大家伙,却有一个娇小的“好朋友”,那就是我们所说的犀牛鸟。

犀(xī)牛鸟是一种像画眉般大小的鸟,它常年生活在犀牛的背上。犀牛不但对犀牛鸟从来不发火,而且对犀牛鸟还非常欢迎。犀牛为什么对犀牛鸟如此青睐呢原来,虽然犀牛有坚厚的皮肤,但在皮肤的皱褶之间,却非常嫩薄,常被体外寄生虫和吸血昆虫侵袭和困扰。犀牛除了往身上涂泥,来防治害虫之外,就只能依靠犀牛鸟的帮助了。因为犀牛鸟停栖在犀牛背上,可以啄食犀牛体外的寄生虫,作为它的精美食品。这样,二者互利互惠,各取所需,结成了牢固的“友谊”。

麋鹿为什么又叫四不像?

四不像学名叫麋(mí)鹿(lù),体长约2米。因为它的身体和尾巴有些像驴子,但尾巴没有驴子的大;脚蹄(tí)有点像牛,没有牛的壮;头颈有点像骆驼,没有骆驼的长;头上的角有点像鹿,没有鹿的眉杈。所以叫它“四不像”是最合适不过了。

四不像原产中国,极其稀少,是非常珍贵的动物。到了清朝时,清皇室把它们集中养在皇家猎苑里。有一年,法国的神甫用金钱买通了皇家猎苑的太监,盗走了四不像的头部和皮。神甫在巴黎展出了四不像的头部和皮,轰动了各国动物学界。后来,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四不像被欧洲列强盗运到了欧洲。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竟把皇家猎苑里的四不像全部杀光,导致四不像一度在我国绝种。1956年,英国伦敦动物学会赠送我国2对四不像,四不像才重新回到了故乡。

北极狐为什么四海为家?

你听说过北极狐(hú)吗北极狐也叫白狐,比普通的狐稍小,身长50~60厘米,尾长30厘米,体重3~8千克。称北极狐为白狐,似乎不太合适,因为依照它们的毛色可以分为白色、蓝色两类。白色类的北极狐在冬季全身毛色一片银白,而两眼和鼻尖却漆(qī)黑(hēi),黑白分明,十分显眼;到了夏季,毛色变为浅灰褐色。蓝色类北极狐,冬天毛色是蓝灰色的,夏天毛色为浅灰色的。两种北极狐的皮毛都非常美丽华贵,是高级的装饰品。

北极狐经常栖(qī)息于北冰洋沿岸地区以及一些岛上,多成群居住,穴居于岸边避风向阳的小山坡下。北极狐经常要搬家,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它们的食物主要是旅鼠。旅鼠一旦缺乏食物,便开始迁移。当旅鼠迁移时,北极狐也相应地迁移,甚至追随旅鼠迁徒几百千米,因此北极狐被称为四海为家的流浪汉。

究竟什么动物最懒?

你听说过树懒吗树懒是一种非常珍奇的动物,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森林里。树懒有一点在动物界非常出名,那就是它非常懒,常年倒挂在树上昏昏欲睡,动作极其缓慢,即使遭到攻击,也不着急,甚至死了也倒挂在树上。

树懒分两趾树懒和三趾树懒两种。树懒的四肢长有锋利的钩爪,所以能够倒挂在树上。除了倒挂在树上外,树懒的4脚几乎没有别的功能,如果不小心落到地上,它只能利用前脚的爪钩住地面,使身体慢慢前进。树懒还是游泳能手,能在水中无声地仰泳过河。

树懒从来不离开树,无论是吃东西、睡觉,甚至是繁殖,都是在树上进行的。它的一生,几乎有3/2以上的时间都是在睡梦中度过的。

树懒的毛与其他哺乳动物相反,由腹部向背面生长,当雨水落到它身上时,会沿着毛流向两侧。它的每根毛都有小沟,在沟内寄生着藻(zǎo)类,所以看上去身体是绿色,使它栖息在树叶之间也不易被敌人发现。

你知道豪猪吗?

豪(háo)猪(zhū)身上长有坚硬的棘(jí)刺(cì),像一支支利剑,所以它又被称作“箭猪”。豪猪身上的棘刺长得不牢,当遇到凶猛的动物袭击时,它就会把尾巴甩向敌人,这时它身上的刺很容易甩出去,所以有人认为,豪猪能射出身上的刺去攻击敌人。其实,它只不过是甩掉了几根刺,并不是像射箭那样把刺射出去。豪猪身上的刺确实很厉害,当遇到敌人或受惊时,臂部的长刺立即竖起来,并发出“沙沙”声警告敌人,如果敌人敢于攻击,它就会快速向后退,冲向敌人,就是凶猛的食肉动物也怕它的这一招,不敢对它轻举妄动。

此外,豪猪还是一个专啃(kěn)树皮、嫩枝的大坏蛋。它一个冬天就能咬死100多棵树,给森林带来很大危害。

豪猪还有一个嗜好,就是喜欢吃盐。有时豪猪闯入野外工作人员的营地,啃食接触过盐的东西,就连接触过汗的物品也不放过。

猪真的很愚蠢吗?

在许多地方,猪一向被人们认为是呆头呆脑,吃饱了就睡的愚(yú)蠢(chǔn)的动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在很多情况下,猪比人们一向认为很聪明的狗更聪明,凡是狗所能做的各种技巧,猪都可以做。在音乐的伴奏下,猪演员能表演舞蹈,还会表演花色打滚、玩翘翘板、过桥等节目,是一名出色的动物杂技演员。人们还发现,猪的感情很丰富。它会用不同的吼叫声、咆(páo)哮(xiāo)声、呼啸声和扇耳舞尾等动作,表达自己的感情。猪的嗅觉很灵敏,因而有人便让它寻找丢失的东西,或在战场上找出地雷。

在德国萨克森州,警察局专门训练了一头野猪,使它成为“警猪”。它不但能找到犯罪分子深埋在垃圾堆中的毒品和枪支,而且还能用鼻子把它们拱出来。由此可见,猪其实是很聪明的动物,只是人们还不够了解它罢了。

变色龙为什么会变色?

在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动物为了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它们经过世世代代漫长的进化和演变,逐渐练就了各种各样的伪装本领,让自身的体表颜色跟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借此避免敌人的侵(qīn)袭(xí)和伤害。

变色龙又名避(bì)役(yì),是一种爬行动物,它在自我保护方面可是个行家。变色龙平常喜欢静悄悄地生活在树枝上,它虽然其貌不扬,却能在一昼夜间,变换出6~7种颜色。在变色龙的表皮上贮存着黄、绿、蓝、紫、黑等各种色素细胞。一旦周围的光线、温度和湿度发生了变化,变色龙的体表颜色也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科学家依照变色龙的体表颜色,制成了一种既能自动改变颜色,又始终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的军装。这种军装是由一种对光线变化很敏感的化学纤维织成的布料制成的。军人穿上这种军装,隐(yǐn)蔽(bì)时就不需要其他伪装了。

吸血蝙蝠是怎么回事?

生活在美洲热带森林中的吸血蝙蝠,专门靠吸动物和人的血液为生。它们的牙齿与众不同:前面的门齿和犬齿特别发达,又长又尖,像刀一样锋利,并有锐利的“刀口”,可以用来割破动物和人的皮肤。吸血蝙蝠的舌头在舌边和舌腹有沟,可形成吸管,用来吮(shǔn)吸血液。这种蝙蝠的唾液中含有抗凝血物质,能防止血液(yè)凝(níng)固。

吸血蝙(biān)蝠(fú)常常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吸血部位。遇到牛或马,它主要咬背部和体侧;如果是猪,它就咬腹部;如果是鸟类,那么就咬腿部。有人曾看到过它吸血的情景:一只吸血蝠突然飞向地面,用翼钩攀(pān)住一只雄鸡的腿,后肢着地,鸡走它也走,边走边吸血。对于熟睡的人,吸血蝙蝠会选择耳垂或鼻尖吸血,那些部位神经较少,而血管却很丰富,不容易被察觉。吸血蝙蝠一次大约可吸血50克,相当于它自身体重的一半。即使吸血200克,相当于它自身体重的两倍,它也照样能起飞。吸血蝙蝠的平均寿命是12年,它一生吸的血液可多达100升。

旅鼠为什么要“自杀”?

旅鼠是一种生活在北极附近,身长10厘米左右的小型啮齿动物。这种小动物貌不惊人,没什么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但它有一种非常奇怪的习性,常常成群结队地集体投海葬身大海,这在动物界中极为罕见。

科学家一直在寻求旅鼠投海“自杀”的原因,他们发现,旅鼠有规律性地每隔3~4年,便要大规模地集群一次。这是因为经过这段时期之后,由于北欧地区的旅鼠大量繁殖,居住地过度拥挤,食物发生危机,使它们不得不外出寻找食物。有趣的是,旅鼠的迁移路线几乎总是面对大海,沿途之中如果遇到湖泊和小河,它们就泅游而过,最后到达海边还不肯止步,纷纷跳下海去。科学家在推测旅鼠这样做的动机时认为,这也许是旅鼠把大海当成又一个湖泊、又一条小河,以为有能力游过去,但结果却是一场悲剧。不过,这也只是推测,真正的原因尚不得而知。

眼镜蛇发怒时为什么脖子会变粗?

大家肯定听说过眼镜蛇(shé)吧,它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剧毒蛇,因为颈部有一对白边黑心的眼镜斑纹,故称“眼镜蛇”。眼镜蛇的“脾气”很暴躁,发怒时“脸”不红,“脖子”却变粗,所以有的地方称之为“膨颈蛇”。

眼镜蛇发怒时为何脖子会变粗呢原来,它的肋骨一端是活动的,而颈部助骨比其他部分的长,当它遇到侵扰时,其身体前半部竖起,颈部的肋骨就极力扩张,于是就将皮肤撑开,使脖子变粗。眼镜蛇的脖子变粗,是向敌方发出警告。此外,眼镜蛇听到音乐时,由于受到声音的刺激,也会昂首发怒,脖子膨(péng)胀(zhàng),昂起脖子摇晃着,像跳舞一般,其实并非跳舞,而是伺机咬侵扰者一口。如果你有机会亲眼见到眼镜蛇,可千万要小心提防。

蛇的舌头为什么分叉?

人们早就注意到,蛇的舌头与其他动物不同,是分叉的。蛇的舌头为什么要分叉呢?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舌头分了叉,蛇就可以分两次品尝美味了。古埃及科学家的解释是:蛇是在肮脏的地上爬行的,分叉的舌头可以帮助它们掏清鼻孔中的脏东西。古印度人则断定,这样的舌头是妙不可言的,可以像叉一样击中猎物,像管子一样从洞中汲水,也许还能对猎物进行催眠。这些看法显然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近年来,美国动物学家史温克对此作了研究,他发现蛇的分叉的舌头不仅是味觉器官,而且是一种奇特的定位仪。它能辨别方向,就像人的耳朵长在脑袋两侧,有利于分辨外界声音来自何方一样。蛇根据左右两侧舌头接收到的猎物味信息,便能确定对方的位置,立即进行追击。试验表明,如果把蛇的两个舌尖剪掉,蛇就会失去追踪气味的能力,甚至会迷失方向,在原地不停地兜(dōu)圈子。

螃蟹为什么横着走路?

螃(páng)蟹(xiè)是味道鲜美的餐桌佳品,小朋友们都喜欢吃。

如果你仔细观察过活螃蟹,就会发现它是横着走路的,这实在是很奇怪的事。那么,螃蟹为什么横行呢这是由它奇特的身体构造决定的。螃蟹的头部和胸部在外表上无法区分,因而就叫头胸部。螃蟹的10只脚长在身体两侧。第一对螯足,既是掘洞的工具,又是防御和进攻的武器。其余4对是用来步行的,叫做步足。每只脚都由7节组成,关节只能上下活动。

大多数蟹头胸部的宽度大于长度,因而爬行时只能一侧步足弯曲,用指尖抓住地面,另一侧步足向外伸展,当指尖够到远处地面时便开始收缩,而原先弯曲的一侧步足马上伸直了,把身体推向相反的一侧,于是,螃蟹就不断地横向移动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步足的长度不同,螃蟹实际上是向侧前方运动的。

为什么白兔的眼睛是红色的?

兔子是十分常见的动物,它们都十分惹人喜爱。兔子有各种各样的毛色,比如灰色、天蓝色、茶褐色、黑色、白色等等。如果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各种颜色的兔子,它们的眼睛的颜色与其毛色是一样的,惟独白兔是个例外,它的眼睛是红色的。

为什么白兔子和其他颜色的兔子不同呢科学研究发现,兔子的毛色是由它们表皮所含的色素决定的。色素的颜色不仅表现在毛色上,同时也表现在眼睛的某一结构中。眼睛的结构上部分是透明的,色素的颜色很容易被我们感觉到;虽然眼球当中有许多微细血管,但血液的颜色被色素掩盖了,所以,一般兔子眼睛的颜色与毛色一致。

白兔子的表皮缺乏色素,它的毛也不含色素,因而是白色的;由于它的眼球表皮也不含色素,但是却同样有许多微细血管,因此,它透明的眼球当中的血液经过折射,我们就看到了红红的眼睛。

娃娃鱼为什么能捕捉到飞鸟?

娃娃鱼是一种古老的两栖动物,它的学名叫大鲵,是我国的珍稀动物。长得像鲶鱼,生活在水中,叫声酷似婴儿的哭声,所以又被称为“娃娃鱼”。实际上,娃娃鱼跟鱼类没有任何关系。它是一种肉食性动物,比它小的种种动物都吃,如鱼、蚯(qiū)蚓(yǐn)、青蛙、虾、田螺(luó)及各种水生昆虫。娃娃鱼在水中游时轻盈自如,敏(mǐn)捷(jié)灵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娃娃鱼还有一手捕食空中飞鸟的独特本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娃娃鱼利用久旱不雨的天气先在溪水中喝了一肚子水,接着爬到鸟类经常停栖的树枝下,然后头向上,张开大嘴,再将肚子里的水呕到口中,它可以一连坚持几小时不动,好像一口小小的清泉。鸟儿飞来,见到“泉水”,便迫不及待地去饮用,聪明的娃娃鱼将水慢慢地咽下,鸟儿只好把头伸进娃娃鱼的嘴里吸水,娃娃鱼看准机会,一下子咬住鸟头,于是就可以慢慢享受送上门来的佳肴了。

为什么斑马身上有条纹?

斑马生活在非洲大草原,是马类中长相最漂亮的,深受人们的喜爱。斑马身上线条分明、细密光滑的斑纹非常漂亮,使人叹为观止。

斑马以青草和嫩树枝叶为食,它善于奔跑,视觉好,听觉敏(mǐn)锐(ruì),进食时常常警(jǐng)惕(tì)地竖起耳朵,防止突然的袭击。斑马喜欢群居生活,但它的自卫和抗敌能力较差,常常成为狮子等猛兽的攻击目标。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也为了同类之间相互识别,斑马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体表颜色。

黑白相间的条纹是一种适应环境的保护色。在开阔的草原和沙漠地带,斑马这种黑褐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在阳光和月光照射下,反射的光线各不相同,起着模糊或分散其体形轮廓的作用,放眼望去,很难与周围环境分辨开来,这样就可以减少被敌害发现的机会,从而保护自己的安全。

眼镜蛇为什么怕獴?

俗话说,一物降一物。差不多每一种动物都有天敌。提起眼镜蛇,人们都知道它以剧毒出名,人或者其他的动物若被它咬上,会九死一生。但是獴这种像猫那么大小的很不起眼的小动物,却是眼镜蛇的天敌,能轻易地制服可怕的眼镜蛇。

獴有一种天性,就是与蛇相斗。一只自幼从没见过蛇的獴,一旦见到蛇就会立刻猛扑过去。獴最喜欢吃毒蛇,而且蛇的毒性越大,它越是喜欢吃。眼镜蛇的毒性十分大,自然是它经常捕捉的食物。獴斗蛇的技术十分高,它身体较小,动作灵巧,而且在与眼镜蛇争斗时,表现得十分勇猛。在与眼镜蛇相斗时,獴会把全身的毛都蓬松起来,看上去比原来大1倍,这一方面增加了它对眼镜蛇的威慑力,同时也避免了在争斗时被眼镜蛇咬中身体,眼镜蛇顶多能咬中它的一撮毛。况且獴的身体内有一种解毒物质,即使被蛇咬中,一般情况下也安然无恙。

鸭嘴兽为什么是卵生的?

鸭嘴兽是哺乳动物,属单孔目。单孔目动物的特征就是在消化管的末端,集中了生殖管和输尿管。所以不管是粪便、尿液还是卵,都是从同一孔道排出的。

鸭嘴兽的长相非常奇特:它的嘴跟鸭子一样,它的尾巴像鱼,而它的脚却长得跟青蛙一样。真是怪模怪样?鸭嘴兽除了生产期外,其余时间都过着独来独往的生活。在生产前,雌鸭嘴兽会在它的窝穴中铺上一层草,准备开始生小宝宝。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鸭嘴兽虽然是哺乳动物,却不像其他哺乳动物一样直接产仔而是下蛋。鸭嘴兽一次可产卵1~3枚,蛋经过大约10天的孵化,宝宝就出生了。刚孵出的小鸭嘴兽长2.5厘米。雌鸭嘴兽没有乳房,奶水是从腹部渗出来的。小鸭嘴兽要吃奶时,妈妈只好肚皮朝上仰卧,小鸭嘴兽爬在妈妈肚子上舔食,这又是鸭嘴兽的一个与众不同之处。

为什么浣熊要清洗食物?

浣(huàn)熊和黑熊并不是近亲,它的身材很小,体重只有10千克左右。浣熊的毛色很怪,是由灰、黄、褐等颜色混杂而成的。浣熊的嘴巴细长,眼睛周围有一圈黑毛,就像带着一副太阳镜,很惹人喜欢。

浣熊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常常玩弄各种东西。浣熊经常在树上活动,窝也搭在树上。

浣熊是一种行为奇怪的小动物,在吃食物之前,总是把食物放在水中洗一洗再吃。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才把这种可爱的小动物称做“浣熊”。那么,为什么浣熊在吃食物之前要把食物放在水中洗一洗呢目前还没有确切答案,但根据目前的研究得知,浣熊的这种行为并不是为了清洁,也不是一种习惯。

松鼠最怕哪种动物?

松鼠生活在森林里,平时栖息在树上。它身体细长,长度约有20厘米。松鼠一般吃植物的种子、果实,也吃蘑菇、嫩枝以及昆虫、鸟蛋,它行动活泼敏捷,十分惹人喜爱。

虽然松鼠体型很小,尾巴却特别大,蓬松松、毛茸茸的,跟它的身子差不多一样长。松鼠的生活范围离不开树,有时在树上窜来窜去,从一根树枝窜去,它的大尾巴可帮了大忙,尾巴能帮助它在腾空窜跳时掌握平衡,而不致于失足摔落下来。另外,当冬天到来时,松鼠把大尾巴围在头上,蜷缩在窝里,尾巴就像一条大毛围巾那样保暖。

松鼠虽然很机敏,但却最怕貂。貂眼力好,会爬树,又是吃肉的动物,只要被它盯上,松鼠就很难逃掉。有的松鼠也会施展些聪明,逃到又高又细的树梢上去;貂怕掉下来当然就不敢再向上追了,但是它会在松鼠回洞的路上藏起来,最后松鼠还是难逃貂的追捕。

为什么骆驼能忍饥耐渴?

骆驼被人们誉为“沙漠之舟”,在寸草不生、滴水皆无的沙漠里,骆驼连续10多天,甚至20多天不吃不喝,仍能驮着货物,和主人昂首阔步前进。

为什么骆驼能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呢这是因为,骆驼的嗅觉灵敏,顺风时竟能嗅出40~60千米的水源和草地。吃的方面,骆驼那韧如橡胶的嘴唇,连尖得能刺穿皮鞋的荆棘也吃,而且嚼食本领高强,完全不用伸出舌头,因此不会损失宝贵的水分。

骆驼最令人惊异的特点是它只需要极少水分。平时骆驼很少喝水,但喝1次水平均可以走100千米,因为它放开量喝起水来一气能喝100千克。骆驼不论得到多少水,都能尽量利用,其原因不止一种,而有10多种,排尿量是原因之一。大多数动物如果小便不多,不能排出尿素废料,便会中毒,骆驼却可经肝脏把大多数尿素再循(xún)环(huán),制出新的蛋白质,因此食物和水可以慢点补充。另外,驼峰是一个奇妙的脂肪贮存库,找不到东西吃时,骆驼便靠这些脂肪维持生命。

为什么箭毒蛙被称为“毒王”?

在南美洲的亚马逊(xùn)雨林中,生活着一种箭毒蛙。这种蛙身只有几厘米大小,全身会发出霓(ní)虹(hóng)灯光般的绚(xuàn)丽色彩。不过,你千万别被它迷人的色彩所迷惑,因为这层漂亮的皮肤能够分泌出毒性极强的物质。箭(jiàn)毒(dú)蛙(wā)的毒性非常强,毒性相当于吗啡的200倍。只要5百万分之一克毒液,就可以毒死一只老鼠;10万分之一克毒液,则可以毒死一个人。森林里的毒蜘蛛毒性就很强,但和箭毒蛙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了。

箭毒蛙的剧毒物质能够破坏人的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使神经中枢发出的指令不能正常到达组织器官,最终导致心脏停止跳动。不过,箭毒蛙的毒液只能通过人的血液起作用,如果不把皮肤划破,毒液至多只能引起皮疹,而不会致人死命。聪明的印第安人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在捕捉箭毒蛙时,总是用树叶把手包卷起来以避免中毒。印第安人还会充分利用箭毒蛙的毒液做成毒针、毒箭等,用于狩猎,变害为利。

蟾蜍身上为什么长疙瘩?

蟾(chán)蜍(chú)是青蛙的近亲,不过,由于它身上长满了疙瘩,所以有许多小朋友都觉得它很恶心,把它称为癞蛤蟆。蟾蜍的长相虽然不好看,但它却是一种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它动作迟缓,性情温和。白天,蟾蜍躲在草丛或者是洞穴里;到了晚上,才出来捕食。蟾蜍的嘴巴又宽又大,舌头像青蛙一样灵活,凡是在它捕食范围内的害虫,几乎都逃不掉。

那么,蟾蜍的身上为什么长满了疙瘩呢这是它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它趴在地上,与泥土的颜色没什么区别,可以避免敌害的发现。蟾蜍身上的疙瘩能分泌粘液,保持皮肤的湿润,同时还能分泌乳白色的浆液。蟾蜍分泌的浆液有毒,是它的防身武器,连黄鼠狼也怕它三分。不过,这种浆液却可以入药,人们从其中提炼出的“蟾(chán)酥(sū)”,具有止血、阵痛、强心、解毒等疗效。

为什么青蛙有功也有过?

青蛙是人们常见的小动物。它常栖息于稻田、池塘以及河流沿岸的草丛中,因为是两栖动物,既能生活在陆上,也能生活在水中,所以有时青蛙也潜伏在水里。

青蛙的食量很大,种类也很多。它的食物来源包括昆虫、田螺、蜗牛、小鱼、小虾、鱼卵等等,但主要还是吃昆虫。由于青蛙多生活在农田附近,因此常常捕食害虫,被人们誉为“田园卫士”。从这一点上说,青蛙能消灭农业害虫,对农业是有益的。

但是,青蛙在捕食昆虫时根本不可能具备区别与选择的能力。它在捕食昆虫的同时,也往往捕食农田益虫。加上它还吃鱼、虾、鱼卵等,对渔业有时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说青蛙有益也有害。不过,站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护良好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立场上,青蛙仍是值得保护的动物。

一条蚯蚓切断后为什么会变成两条蚯蚓?

蚯(qiū)蚓(yǐn)是很常见的小动物,它在泥土中钻来钻去,疏松土壤(rǎng),是人类的好朋友。

从分类上说,蚯蚓是一种低等的环节动物,它有头有尾,还有口腔、胃、肠和肛门,整个身体就像一根两头尖的螺纹管。蚯蚓有这样一个特殊的本领,如果身体被切成2段,它们不仅不会死去,过几天,反而变成两条完整的蚯蚓。这是因为,蚯蚓切成2段后,切口上的肌肉马上会一边收缩,一边形成新的细胞团将伤口闭合;同时,体内一部分未分化的细胞快速赶来“增援”,与新的细胞团一起形成再生芽。与此同时,身体里的内脏器官、神经系统以及血管等组织细胞,通过大量的分裂繁(fán)殖(zhí),迅速地向再生芽里生长。过不了多久,缺少头的一段长出了新的头,缺少尾巴的一段长出新的尾巴来,一条蚯蚓就变成了2条完整的蚯蚓。

一条蚯蚓切断后变成2条完整的蚯蚓,这叫“再生”。动物越低等,再生能力越强。

为什么类人猿不可能变成人?

除了人类外,类人猿是动物王国中最高等的动物。这个大家族包括长臂(bì)猿(yuán)、猩猩、黑猩猩、大猩猩。它们在外形上与人类最相似,在亲缘关系上与人类最接近,两者的祖先都是古猿。

也许,有的小朋友会问,现代类人猿有没有可能进化成人类呢我们都知道,人类的进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出现直立行走,到手与脚的分工,再到语言和文字的出现,综合促进了大脑的发展,才逐渐产生了现代人。

根据科学家测定,现代人的脑量要比古猿的脑量增加2~3倍。今天的类人猿仍然生活在森林中,过着小家庭的生活,与同类之间几乎没什么交往。它们没有社会生活,因此就不可能积累较多的生活经验,也无法互相之间进行交流,更无法产生语言和文字。正是因为这种生活方式的差异,现代的类人猿想要变为人类是不可能的。

所有的蜘蛛都织网吗?

蜘(zhī)蛛(zhū)能消灭各种害虫,是人类的朋友。网是蜘蛛狩猎的工具。苍蝇、蚊子等小昆虫从网旁飞过,往往会自投罗网,成为蜘蛛的大餐。不同的蜘蛛编织网的地点也不同,比如,在屋檐下织网的蜘蛛,有的叫大腹圆网蛛,有的叫球腹蛛。另一些蜘蛛喜欢在草丛中织网,如横纹金蛛等,它们以草为家。也许你没想到,并不是所有的蜘蛛都结网,也有许多蜘蛛是不织网的。如在墙上爬来爬去捕捉苍蝇的蝇虎,在草丛中活动的狼蛛等就不织网,它们过的是游猎式生活。虽然不像织网蜘蛛那样织网狩猎,但这种蜘蛛的活动和狩猎却离不开蛛丝。它们的腹部拖着一根安全丝,只要将丝的一头固定,就能上下爬行,既方便又安全。有一种蜘蛛叫唾沫蛛,当它发现猎物后,口中还会喷出黏性的液体,突然将猎物粘住。可见,虽然不结网,但它们捕起食来却一点也不差。

蜘蛛网为什么粘不住蜘蛛?

有一则谜语:“将军多威风,独坐大网中,布下八卦阵,捕捉飞来虫。”聪明的小朋友会脱口而出,谜底是蜘蛛。没错,蜘蛛有一个很特别的本领,它用不着像其他的昆虫一样四处觅食,而是织好了网以后,就可以坐等美味自己上门了。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蜘蛛网能粘住其他昆虫,但却从来不粘蜘蛛自己,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原来,蜘蛛织网时,先做一个由放射线组成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上铺设很稀疏的圆形网线,这些丝都不粘。蜘蛛最后铺设的圆形网线才是粘丝,蜘蛛通常从外圈往中央织网,这种丝不但粘,而且铺得也密,每当靠近原先铺设的圆形网线时,蜘蛛都会把那些不粘的丝吃掉。一直织到中央后,再从网中央到藏身处拉一根细丝。如果昆虫被粘在了网上,这根丝会振动,蜘蛛就会踩着不粘的放射线去吃猎物。如果蜘蛛不当心踩着了粘丝,也不要紧,因为它爪上分泌有油,还是不会被粘在网上。看起来,蜘蛛的这种“踩钢丝”的水平还真高?

哪一种昆虫的寿命最长?

动物界的范围所指很广,在动物中,也不乏长寿者。但若专指动物中的昆虫,长寿者就很少了,许多昆虫的寿命非常短暂,有的甚至连一天也活不到。

在所有的昆虫中,蝉可算是它们当中的寿星了,你大概很难想到吧。

有一种蝉最长可活17年,虽然比起许多动物来都差得远,但这在昆虫中却是独一无二的。这种蝉生活在美国,它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习惯,差不多全部生命都在地下度过。一旦它从土里钻出来,大约只能活一个月。

为什么它要在地下度过漫长的17年呢原来,它生长发育的过程十分漫长,需要17年才能完成。雌蝉把卵产在树枝上幼虫从卵中孵出后,掉到地上,钻进土里攀附在树根上吸食营养。沉睡17年之后,完成发育过程的蝉才钻出地面,爬上树梢,只不过,它享受美好大自然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昆虫冬天躲到什么地方?

到了冬天,气温大大下降,而且有的地方还经常刮风、下雪,身体弱的昆虫怎么能够抵挡得了呢所以,一到了寒冷的冬天,昆虫们就不见了踪影。

除了一部分一年生的昆虫冬天要死掉以外,大部分的昆虫冬天都到哪里去了呢其实,昆虫也有自己的办法,既然冬天不能出来活动,它们就得想办法冬眠,这是昆虫求生存的本能。

昆虫冬眠的形式各不相同。少数昆虫,如蝼(lóu)蛄(ɡū)的成虫秋末冬初在地洞里冬眠;有的昆虫如螟(mínɡ)虫、蜉(fú)蝣(yóu)等等,用幼虫的形态找地方过冬;地老虎等则是用蛹的形态过冬;蟋蟀等昆虫把卵埋起来或藏到一个地方,也能度过寒冬。

各类昆虫不论采取哪一种形式过冬,都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先要在体内储存下足够的营养,排掉体内的水分,还要选择保温并隐蔽的地方。这样,它们才能安全地度过漫长的寒冬。

哪些昆虫是飞行健将?

你别看昆虫个子小,长相也不起眼,但有些昆虫真的要飞起来,本领可实在不简单,可以称得上是飞行“健将”,比起那些能长途飞行的鸟来,并不逊色多少。

要说蜻蜓长得很普通吧,看上去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但是它却能以每小时150千米的速度进行长途飞行。有的蜻蜓甚至一次能飞行1000多千米。蝗虫在迁徙的时候,如果是顺风飞行,能飞几千米,阿尔及利亚的蝗虫群可以飞行3500公里到达美国。蝴蝶也擅长飞行,每小时飞行18~40千米,在迁徙时能长途跋涉几个月。

这些昆虫之所以能飞这么远,是因为它们都有自己拿手的飞行技术。蝴蝶在飞行时,会利用上升气流进行滑翔。这就节省了“力气”。蝗虫更独特。它头上的触角能根据风向变化发出信号,使神经系统调节的扇动,保持固定飞行方向。蜻蜓的翅膀前边上端有一块角质加厚的翅痣,它可以减少翅膀颤动,以利于平稳地飞行。

为什么说蟑螂是活化石?

你知道蟑(zhāng)螂(láng)有多长的历史吗蟑螂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3亿5000万年?蟑螂刚出现时,正是地球古生代的石炭(tàn)纪,当时连恐龙都没有出现。

我们是怎样了解到蟑螂的“家底”呢原来,科学家根据发掘(jué)出土的古代化石发现了这一事实。由于昆虫的躯体比较小和软弱,能被完整地保留在地层中比较困难。但是,有少数古代昆虫还是保留了下来,最早被发现的昆虫化石,是距今3亿5000万年前的无翅弹尾虫,后来又发现了最早的有翅类昆虫化石。蟑螂化石也是被发现的化石之一,把那时的蟑螂和现代蟑螂相比较,它们十分相似。

古代生物的遗体化石,是我们了解古代生物及其演化的直接证据。可见,蟑螂确实是极为古老的动物,对于研究昆虫的进化有重要意义,所以被称为活化石。

为什么雌螳螂要杀夫?

螳(táng)螂(láng)虽不起眼,但却是很古老的动物,曾同恐龙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身躯庞大的恐龙在地球上消失了,而小小的螳螂生命却一直延续到现在,这说明,螳螂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

螳螂成虫的体形是雌大雄小,秋季是螳螂繁殖的季节,当螳螂交尾完毕后,雌螳螂扭过头来,用自己强大的前足将雄螳螂的头牢牢钳住,然后张开口,将自己的“丈夫”一口一口吃掉。

雌螳螂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原来,在自然环境中,雌螳螂生理上所需要的蛋白质,如果只依靠它捕捉的小虫是远远不够的。雌螳螂为了产出饱满的卵,培育出健壮的后代,至少要吃掉四五只雄螳螂,才能满足它所需要的养分。尽管雌螳螂身体非常强壮,但是产完卵以后,它也会精疲力竭而死。因此说,不管雌螳螂,还是雄螳螂,都要为下一代而献出生命。

为什么蜜蜂蜇过人后会死?

大家都知道,蜜蜂的尾端有一根针,这根针连着身体里的毒腺(xiàn),所以它是“毒针”。毒针是蜜蜂在自然界进行自卫的武器,遇到敌人侵害时,蜜蜂会把毒针刺入敌人身体,然后放出毒液,给敌人以迎头痛击。

有时你无意打死一只蜜蜂,会有一群蜜蜂飞来蜇你,这是蜜蜂在报复你。还有时你并没有惹它,但是却被它蜇了,那是因为误会,错以为你要伤害它,所以蜇了你。

不过,蜜蜂是不会轻易地用毒针蜇人的,因为一旦蜇了人,它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会很快死去。为什么蜜蜂蜇了人就活不成了呢原因很简单:蜜蜂的毒针尖端有几个倒刺,扎进皮肤以后,就拔不出来了。而毒针是和内脏相连的,这样当蜜蜂蜇了人飞走时,就会把毒针和一部分内脏留下来,蜜蜂失去了重要的内脏器官,因此过不了多久就会死去。

蜻蜓为什么要“点水”?

我们每个人差不多都见过蜻(qīng)蜓(tíng)。蜻蜓的样子特别像一架飞机,再加上蜻蜓是益虫,所以,蜻蜓特别受到小朋友的喜欢。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夏天,如果你去池塘边玩,往往会发现几只蜻蜓在池塘上空飞来飞去,并不时地将尾巴在水面上轻轻地点一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蜻蜓点水”。蜻蜓为什么要经常点水呢其实,蜻蜓这样做是有目的的,这是它们特有的产卵方式。蜻蜓和其他昆虫不一样,幼年一般是在水中生活的。蜻蜓将卵产在水中后,卵就孵化变成稚虫,俗称水虿(chài);水虿虽有三对步足,却没长翅膀,根本不像它的蜻蜓妈妈;水虿的下髻很长,能屈能伸;顶端的一对钳子,是专门捕捉孑孓(jié jué)的锐利武器。水虿在水中生活一年,蜕皮约10多次,才从水面下的水草上爬出水面。再蜕最后一次皮之后,最终变成真正的蜻蜓。

蛾子和蝴蝶有什么区别?

蛾子和蝴蝶长得很像,有不少人分辨不出来。不过,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仔细比较,还是会发觉差别很大。

首先,从头部的触角来看,蝴蝶头前面的一对触角根细头粗,像打垒球的棒子;蛾子的触角根粗头细,像马鞭子。

其次,我们再比较二者的身体。蝴蝶身体瘦长,翅膀阔大,飞起来翩翩起舞,停飞时两对翅膀立在背上,前一对在内,后一对在外,有时上下扇动。蛾子的身体比蝴蝶粗短,翅膀狭长,飞速明显快,东撞西撞,静止时后翅被前翅覆盖,半斜形平铺身体两边,像屋脊一样。

第三,从生活习性上讲,蝴蝶一般都是白天活动,它们舞动漂亮的翅膀,在花丛中漫舞;而蛾子则大多晚上出来活动,它们喜欢光亮,经常在有光的地方活动。

蚕为什么最爱吃桑叶?

我们都喜欢漂亮的丝绸(chóu)制品,你知道吗五颜六色的丝绸都是由蚕吐出的丝成的。蚕平时最喜欢的食物是桑叶,这也是蚕一生的主要食物。

为什么蚕喜欢吃桑叶呢鲜桑叶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水分外,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蛋、糖类、脂肪、矿物质、纤维素和有机酸。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矿物质,是被蚕用来制造蚕丝的主要原料。

蚕是靠它的嗅觉和味觉器官来辨别桑叶气味的。如果破坏了这些嗅觉和味觉器官,它就无法辨别桑叶的气味,于是,它就不再挑剔,而能随便吃其他植物的叶子了。

一条蚕,从孵(fū)出来到吐丝结茧,要吃掉0.03千克的桑叶。到现在为止,已经知道蚕能吃的食物很多,除桑叶外,还有柘叶、榆叶、无花果叶、蒿柳叶、蒲公英叶、莴苣叶、生菜叶等。但不管怎样,蚕最爱吃的是桑叶。

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

夏天,在田野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盏盏的“小灯笼”飞来飞去,它们就是萤(yíng)火虫。萤火虫身体扁平细长,大多数雄性有翅,雌性无翅。萤火虫是很有趣的昆虫。它像一盏小灯笼,能发出闪闪的萤光,因此,许多小朋友都很喜欢它。有趣的是,荧光虽亮,但并不灼手。原来萤火虫在发光时几乎不产生热,发出来的是“冷光”。

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萤火虫能发光吗萤火虫之所以能发光,是因为它的腹部末端有一个发光器。发光器上覆盖着一层透明的角质表皮,表皮下排列着几千个内含荧光素和荧光素酶的发光细胞。当体内氧气充足时,荧光素在荧光素酶的激发下,就同经过气管吸入的氧气起化合反应,合成氧化荧光素,释放能量并转化为荧光。萤火虫发出的荧光之所以一明一暗,正是它的开关气门控制氧气进入发光器的结果。了解了萤火虫有趣的发光原理,你会感觉到,萤火虫虽小,却也很不简单哩?

竹节虫有哪些自我保护措施?

竹节虫身体长得细长,一般的长度在10~30毫米左右。由于竹节虫的整个身体形状就如同一根枯竹枝,所以我们就叫它竹节虫。竹节是绿色或黄褐色,所以当它趴在竹枝上时,往往被误认为枯枝,冷眼一看很难看清它到底躲在了哪里。

竹节虫身体的颜色还会根据环境的颜色变化而变化,所以从颜色上敌人更难以发现它。有一种竹节虫的形状和颜色都酷似绿色的阔叶,平时它们就栖息在阔叶植物之上,白天不出去活动,静伏着不动,到夜里才寻找食物。竹节虫的绝妙保护色,使它很好地保护了自己。

在遭遇危险时,竹节虫还有一个逃生绝招,当它又细又长的腿被敌害捉住时,它就毅然把腿舍弃。但是过不了多久,它会长出新的腿。不过,这种再生能力,只有生长发育中的竹节虫才有,完全长成的竹节虫不能再生。

为什么蝗虫喜欢成群结队?

蝗(huáng)虫行动喜欢成群结队,而且队伍越来越壮大,有的时候甚至大到铺天盖地的程度。蝗虫群所到之处,可谓是一片狼籍(jí),一大片庄稼,倾刻间就能被它们吃光,所以蝗虫是人类农业的最大敌害之一。

为什么蝗虫总是成群结队地行动呢?

首先,蝗虫产卵时,对环境选择非常严格,既要土地坚硬,又要有一定温度,还要阳光能够直射。所以,能被蝗虫选中产卵的地盘不会太大,而所有的雌蝗虫也就都来了,卵孵化整齐,一出生就是一大批,蝗虫自然也就群居而生。

其次,蝗虫生存需要较高体温,它们必须群居并且相互紧紧依偎,以维持体内温度。所以它们飞行和落下,都是成批成群的。

为什么埋葬虫要掩埋尸体?

埋(mái)葬(zàng)虫是一种黑色的甲虫,背上有橙色或红色的斑点,体长2~4厘米。埋葬虫的嗅觉特别灵敏,当附近的小动物死去后,它能用触角很快闻到尸体的气体,探明尸体的位置,然后在飞行中,用翅膀的震动声为信号,招来大批同伴。当几十只埋葬虫汇聚到小动物的尸体上以后,它们便会在动物的尸体上爬上好几圈,好像在测量尸体的长短大小,考虑该挖多大的墓穴才能将它掩埋似的。接下来,所有的埋葬虫就钻到尸体下面,齐心合力地挖起土来。土越挖越松,尸体就越隐越深。埋葬虫就这样把比自己大得多的动物尸体埋葬到土里。

埋葬虫克服重重障碍,把小动物尸体埋葬起来,是有它们的特殊目的的,这是在为未来出生的宝宝准备食物。埋葬虫在埋下的动物尸体上产卵,孵化出来的幼虫就可以美美吃着它们父母早为它们准备好的佳肴,快快地长大。

由于埋葬虫客观上起到了保护自然环境的作用,人们把它们称为“大自然的清道夫”。

为什么天牛是树木的天敌?

天牛是树木的天敌,对树木的危害十分严重。不管是在公园还是在果园里,被天牛蛀蚀的树干,会出现弯曲交错的沟纹,情况严重的甚至会整株树木枯死。

小小的天牛为什么如此厉害呢原来,天牛的大颚非常尖利发达,还没长大,幼虫就开始在树皮下面吃树木的纤维,它们在树皮中转来转去,啃成螺旋状的沟纹。等幼虫长大后,成年的天牛就开始向树干里面蛀蚀,把树干啃(kěn)出弯弯曲曲的隧道,然后钻进去。

天牛从此住进树干的洞里,边吃边排泄,有的小朋友会在树干上被天牛蛀的沟纹里,看到一些细碎的东西,那就是天牛的粪便。天牛在树洞里一住就是一两年,可把树木害苦了。所以,为了保护宝贵的林木资源,我们都要定期喷洒药剂,或者采取其他的防治措施,尽可能地消灭天牛。

为什么衣鱼要吃书?

衣鱼并不是鱼,而是最原始的小昆虫,它的确是与众不同。虽然衣鱼已经从远古到现在在地球上生活了2.6亿年,但身体和外观却一直没有变化。

衣鱼的身体分为14节,约10毫米长。没有翅膀,体形扁平,披一层银灰色鳞(lín)片。衣鱼被称为“书虫”,它很喜欢吃书,所以常能在书里发现它。每当夜晚来临,它便开始活动,吃书和纸张,有时也吃衣服。衣鱼喜欢吃含有淀粉和胶质的东西,书籍在装订时要涂上浆湖或者胶,所以自然就成为它啃吃的对象了。衣鱼能长期住在书里而不须饮水,这是因为它体内组织中有氢(qīng)元素,吃下的食物与氢产生化学作用,就能产生水。

昆虫寄居在别的生物身体上,吸取它们的营养而生活,这是昆虫的寄生,一些昆虫都有这种习性。比如跳蚤(zǎo)寄生在猫身上,吸吮血液;虱子寄生在鸡身上,吸吮(shǔn)血液等等。衣鱼长期寄居在书里,也是一种寄生。

为什么独角仙总是爱打架?

独角仙是一种长相特别的昆虫,在南方的树林里,常见到它的踪迹。白天独角仙躲在树干上或泥土缝里,晚上才出来活动,它们专吃树木、其他昆虫的幼虫和植物的茎。

为了对付敌害,争夺食物或者配偶,独角仙常常大打出手,雄独角仙争斗时,角较大的一方,把角插到对手的腹部下方撑起,把对方弄翻。或利用角和前额的突起物把对方挟住,有时甚至把对方的前肢弄破。在争夺配偶时,雄性独角仙之间往往展开激战,获胜者把对方赶走,迎娶“新娘”。独角仙特别喜欢吸食甜树汁,常常为了抢食树汁而争斗,胜利者可以饱饮一顿,失败者只好灰溜溜地走开。头顶上像犀牛角一样的角是独角仙得心应手的武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独角仙都长角,长角的只是雄性独角仙,雌性独角仙不长角。雄性独角仙长得个头较大,再加上头顶上的角有杀伤力,一般昆虫都不敢惹它们。

蝉真的听不到声音吗?

地球上任何一种动物的听觉器官,接受的声波都有一定的频率范围,而且不同种类的动物所能接受的声波的频率范围也不尽相同。当然,昆虫也不例外,每一种昆虫能接受的声波范围也各有差别,超过或低于这个频率的声音,它们就听不到了。

曾经有一位法国昆虫学家对蝉的听觉作过试验。夏季,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唱个不停。这位昆虫学家在蝉的周围发出很大的声响,如拍掌、叫喊,但都无法使蝉产生反应。后来,他动用土枪,在蝉的旁边连连发射,可是蝉依然无动于衷。于是这位昆虫学家就断言:蝉是聋子。

其实,蝉并不是聋子,只是它们接受的声音频率与人不同。现代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得出了结论:蝉和其他昆虫一样,是有听觉器官的。蝉的听觉器官长在腹部第二节附近,由较肥厚的像丝样的物体所组成,上面布满灵敏的感觉细胞。当声波传到听觉器官时,感觉细胞把该信号传到脑子里,蝉就能听到声音了。

白蚁与气温升高有关系吗?

一提起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不少人都能说上几条。但你知道吗白蚁居然也与此有关。美国国家气象研究中心气象化学家帕特里克·齐默尔曼教授认为,除了人类活动而不断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形成“温室效应”,以及厄尔尼诺现象等因素外,昆虫家族中的白蚁居然也与此有关。

这个观点听起来似乎令人不可思议,小小的白蚁怎么会与气温升高扯在一起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白蚁的腹中大约生存着100多种细菌和原生动物,由于它们的存在,喜欢啃咬木头的白蚁,把大量木质纤维素食物吞下肚后就能被消化。但是,这类微生物在消化分解纤维素的过程中,就必然会产生出甲烷气体。甲烷有个特点,在较低的大气层里,经过反应后能够形成二氧化碳,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导致地球中的热量不易散发,形成“温室效应”现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