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种中药养生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0 03:01:57

点击下载

作者:吴中朝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400种中药养生手册

400种中药养生手册试读:

前言

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

去药店抓了一副补气的药,到底什么是黄芪,什么是黄精,怎么辨认每味药呢,每味药都有什么作用呢?

家里常年有一些枸杞子、菊花等药,是不是可以一起泡茶呢,应该怎么泡效果最好呢?

常去药店抓药,到底什么样的药是好药,什么样的药是残次品呢?

……

本书将一一为你做出回答。

本书给出了每味药材的性味归经、用法用量、适用体质、使用禁忌、功效主治以及经典古方,凡关于用药的方方面面都详细进行了展示,尤其是给出了简单易做的养生药膳,无论是用中药泡茶、煲汤、煮粥,还是炖菜,都能找到详尽方法和作用。

本书收录的药材图片,其纹理和质感非常清晰,每个细节被展现得一清二楚,而且图片上标注出药材的特征,光看图就能直观地辨别药材。

中药养生,源于自然的关爱;而回归自然,则是人之本性。

辨清体质才能用对药

中医大致将体质分为九种,但是每个人体质有时候不止是一种,有时候会是几种体质的复合型。①平和体质:五脏和谐、心态平和平和体质用药不宜随便进补

平和体质也需要勤保养,才会始终保持阴阳的平衡。切不可随便进补,比如一些高丽参、冬虫夏草等贵重药材,吃过之后会使体内失衡,引起上火、心情躁动不安。快速判断平和体质□ 面色荣润有光泽,肤色均匀、红黄隐隐,眼睛黑白分明、明亮有神,声音响亮。□ 双手是温暖的,指掌饱满、弹性好,灵活有力量。□ 如果进行保健刮痧,身体各部位没有明显的疼痛感觉和不顺畅的阳性反应。一般出痧很少,即使出痧也是少量的、颜色鲜红的、稀疏的痧点。□ 舌质是淡红的,舌苔是薄白的,完全是正常的舌象。□ 食欲良好,饮食规律,作息规律,体内新陈代谢的速度正常、出入平衡。□ 情绪稳定,性格平和。②阳虚体质:畏寒、怕冷,凡事懒洋洋阳虚体质需服用补阳药,忌清热药、凉血药、泻下药

阳虚体质者要选择补阳的中药,比如可选用鹿茸、海狗肾、冬虫夏草、肉苁蓉、补骨脂、杜仲、菟丝子、沙苑子、怀牛膝、芡实、覆盆子、仙茅、淫羊藿、丁香等。

阳虚体质者要忌寒凉,不宜服用清热药、凉血药、泻下药等,如黄连、黄柏、金银花、野菊花等。快速判断阳虚体质□ 面色萎黄、晦暗、黑眼圈。□ 口唇发暗,头发黄软稀疏、分叉、易脱落。□ 手掌偏薄,掌形、大小鱼际不饱满、弹性差,手指形态偏细长。手的温度比常人低。□ 舌体胖大,早上醒来时,舌头边上会有牙印。舌体的颜色较淡或青暗。□ 刮痧时酸痛,出痧,会有砂砾样不平顺的感觉,严重者会有刺痛以及结节等阳性反应,还会出现紫色、青色痧斑。□ 体凉、怕冷,最喜欢喝热饮,喝点凉水就可能会拉肚子。□ 精神状态不好,容易给人一种懒洋洋的感觉。③阴虚体质:爱上“小”火,身体干,心里躁阴虚体质需服用滋阴补肾药,忌泻火药、补阳药

阴虚体质者可经常服用滋阴补肾的药品,比如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等。

切忌服用火的药材,比如大黄、牛黄之类的,会使身体阳气更虚;同样也不宜服用补肾阳的中药,如人参、冬虫夏草、肉苁蓉等,否则体内的“火”会越来越大。日常膳食中,阴虚体质者最好食用鲜百合。快速判断阴虚体质□ 脸型都偏瘦,肤质较干,油脂分泌较少;有时面色微红,两颧之处有红血丝;易出现小而色浅淡、稀疏的痤疮。□ 眼睛发干,眼角常见红血丝;口唇偏干、易脱皮、干裂,或口唇内色红艳。□ 手掌心颜色微红,温度高于手背的温度;手掌、手指形态细长,掌形、指形欠饱满。手掌及手背皮肤干燥,易裂。□ 舌体多瘦小,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易溃疡,舌中央容易有裂纹。□ 总觉口干渴,想喝凉水,却喝水少。□ 刮痧的特点是容易出痧,但出痧量少,痧色粉红或鲜红。有砂砾、结节样阳性反应。④气虚体质:气短,疲乏无力快速判断气虚体质□ 气不足,爱叹气。说话声小,性格上也比较胆小。□ 气短懒言,精神不振,特别容易疲劳、爱出汗,易头晕,记性不太好。□ 面色苍白或萎黄而欠光泽,口唇色淡。与同龄人比面部肌肤松懈,特别是劳累后更为明显。□ 手最大的特点是绵软无力,手指、手掌肌肉不饱满、弹性差,大鱼际更明显。拇指形态不顺直,拇指根部变细。□ 舌色浅淡、舌体胖嫩,舌苔薄白。□ 刮痧的时候,出痧很少,而且出痧的速度也很慢。疼痛程度较轻,性质多为酸痛,刮痧时感觉肌肉松软和有较软的砂砾、结节等阳性反应。气虚体质需服用补气药,忌理气药

气虚体质者需选择补气药,比如人参、黄芪、白术、太子参、西洋参、刺五加等,但人参久服容易助火敛邪。可以选用性味甘寒的西洋参和性味甘平的党参来长期服用。

切忌服用山楂、佛手、紫苏叶、荷叶、薄荷等理气药,否则会越“理”越虚。气虚体质者在夏季可多喝由西洋参制成的参茶来代替凉茶。⑤痰湿体质:易生痤疮,肚子有赘肉快速判断痰湿体质□ “梨型”或者“苹果型”身材,肚子多有赘肉。□ 面部颜色略黄,感觉油润有余,油溢于表;脸上还易生痤疮,缠绵难愈,愈后留有疤痕。□ 手背、手掌皮肤油脂分泌旺盛,掌形多厚实,大鱼际多饱满,手掌颜色发暗;手掌易出汗。□ 痰湿越重,舌苔就越厚,舌头越胖。舌苔黄而腻。□ 刮痧时不易出痧。在下腹部经穴和盆腔内脏腑器官体表投影区也经常会有酸痛、砂砾。□ 大便细软或不成形,小便微浑。痰湿体质需健脾利湿化痰药,忌生湿生痰药

痰湿体质者需选择健脾、利湿、化痰的药材,比如党参、半夏、芫花、陈皮、山楂等。

忌吃大枣、枇杷、鳖等生痰生湿的中药。痰湿、湿热体质的人宜饮陈皮荷叶茶,可减肥清热。⑥湿热体质:皮肤油腻,体味重快速判断湿热体质□ 头发油腻、头皮屑多、皮肤油腻、毛孔粗大,重者面色污垢,眼睛分泌物很多。□ 大多口干、口苦,有口臭、腋臭、汗臭、脚臭。□ 舌质红,苔黄腻,重者会变得焦黑。□ 大便很臭,虽然溏软不成形,却又排便困难、不顺畅,总有排不净的感觉。小便黄赤、味道大。□ 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 刮痧时,容易出痧,痧量多,痧鲜红或暗红,伴有明显的疼痛反应、砂砾、结节样阳性反应。□ 拔罐的话,罐体内会有水雾或水珠,甚至皮肤会出现水泡,严重者水泡内有黄色的液体。湿热体质需健脾祛湿药,忌补益药

湿热体质者需要健运脾胃、疏肝胆药,可选用黄连、厚朴、茯苓、陈皮、黄芩、干姜、甘草等健脾;选用白术、苍术、藿香、紫苏等祛湿。

忌服用人参、黄芪、黄精、紫河车、大枣、肉桂等补益药。⑦血瘀体质:肤色黯沉,易长色斑快速判断血瘀体质□ 面色多晦暗无光泽,中年以后,容易出现黄褐斑、黑眼圈,面色晦暗愈加明显,口唇色暗,出现瘀斑。女性多数会有痛经、经色紫黑有血块。□ 手掌颜色暗红或发青暗,手掌、手指青筋显露。手指末端颜色暗红,与手指其他部位形成明显差异。□ 舌质暗或青紫,舌上有长期不消的瘀血点或点片状瘀斑。□ 常刮常出痧,出痧速度快,痧色紫红或青紫、青黑色。疼痛性质多为刺痛。对于有血瘀体质倾向的人,一刮痧就有痧,而且痧色暗红。□ 容易疲劳,易失眠多梦,醒后难以入眠,伴有心悸、气短,甚至心烦的症状。□ 怕冷,有腰膝酸软、骨关节疼痛的症状。血瘀体质需活血化瘀药,忌收涩寒凉药

血瘀体质者需服用活血化瘀药,如山楂、红花、桃仁、月季花、川芎、五灵脂等。

忌服用收涩寒凉药,如大黄、黄连、黄柏、地黄、鱼腥草、野菊花等。痛经、心脑血管硬化等血瘀体质者宜饮丹参红花茶。⑧气郁体质:内向,郁闷不得宣泄气郁体质需理气解郁药,忌收涩寒凉药

气郁体质者需疏肝理气解郁药,如香附、乌药、川楝子、小茴香、青皮、郁金等。若气郁引起血瘀,可配伍活血化瘀药。

忌服收涩寒凉药,如大黄、黄连、黄柏、地黄、鱼腥草、野菊花等。气郁体质者冬季多喝玫瑰花茶。快速判断气郁体质□ 面色发青黄、欠光泽是气郁体质者的最大特点。□ 中指、无名指根部变细,漏缝。□ 一部分人手掌、手指绵软或肌肉弹性差。气郁严重的掌色发青或发黄。□ 舌体两侧暗红,如果长期气郁,两侧有隐隐的暗青色。□ 刮痧时经脉瘀滞不通处均会出现疼痛,疼痛性质为胀痛。□ 性格比较内向,情绪不稳定,容易忧郁、脆弱、敏感,总是爱叹气。□ 长嘘短叹、想不开是气郁体质的典型特征。⑨特禀体质:身体过于敏感快速判断气郁体质□ 外在的身体特征不明显,典型表现就是容易对花粉、尘螨、阳光及某些食物过敏。过敏的时候,皮肤会出现风团、丘疹、瘙痒,抓过后会留下划痕,严重的可能还会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 身体多虚弱,体质差。□ 特禀体质者体内环境不同,发生的过敏部位和症状也不同。□ 阴虚内热者容易出现皮肤荨麻疹、过敏性哮喘;脾胃虚寒者容易出现皮肤湿疹、过敏性鼻炎;血虚、血瘀者容易出现过敏性紫癜。

特禀体质者最好请中医师开方,或者排除过敏源后再用药。特禀体质者冬季饮用枸杞麦冬茶可增强免疫力。

中药的四气五味

了解自己是什么体质后,还需了解药性,即中医所说的“四气五味”,才能对症下药。四气,即寒、热、温、凉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中医上对有些药物,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予以区别。有一些性平的药,是其寒热偏性不明显,实际上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称其性平是相对而言。

四性从本质而言,实际上是寒热二性。一般来讲,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甘补虚,咸泻下,辛散寒,酸收涩,苦清热

甘味药:常用于治疗虚证、脾胃不和、拘急疼痛。如人参能补元气、熟地黄能滋补精血。

咸味药:具有润下、软坚散结的功效。如芒硝可用于治疗大便干结。

辛味药:常用于外感表证、气血瘀滞。如麻黄常用于治疗外感性疾病,苏叶能发散风寒。

酸味药:可收敛、固涩,常用于体虚多汗、肺虚久咳、遗尿、尿频等。如五味子敛津止汗,五倍子涩肠止泻。

苦味药:能治热证、喘咳、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如黄芩清热泻火,杏仁降气平喘。

用药配伍,谨记“十八反”和“十九畏”

有些中药配伍后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破坏了药效,应避免配合使用。金元时期,医者将反药概括为“十八反”与“十九畏”,并变成了歌诀。十八反

十八反最早见于张子和《儒门事亲》,为“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意思是:半(半夏)蒌(瓜蒌与天花粉)贝(贝母)蔹(白蔹)及(白及)与乌(川乌、草乌和附子)相对,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诸参(人参、党参、沙参、玄参、苦参、丹参)辛(细辛)芍(赤芍、白芍)与藜芦相背。十九畏

最早见于明朝刘纯《医经小学》,为“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炙莫相依”。具体是: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中药禁忌须记牢

忌不辨体质乱用药

比如寒性药不可用于寒性体质,如麻黄气温味辛,用于发汗解表、散风寒,宣肺平喘利尿,所以不能使用在阴虚盗汗、肺肾虚喘之症上。除了药性极为平和的药物外,一般药物都有证候用药禁忌。服药期间,饮食有禁忌

服中药期间,一般忌食油腻、腥膻、辛辣、生冷及其他刺激性食物。如患有热性病,不应食用辛辣、油腻、煎炸食物;如患有寒性病,不应进食生冷之物;如患有溃疡、皮肤病,应远离鱼、虾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脾胃虚弱者应远离油炸粘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妊娠期间禁忌多

女性妊娠期间禁用的药物多有剧毒,对胎儿损害严重;慎用药物主要是活血化瘀、行气、攻下药。

禁用药:雄黄、轻粉、水银、马钱子、蟾酥、川乌、草乌、藜芦、巴豆、甘遂、牵牛子、商陆、麝香、水蛭等。

慎用药:川芎、姜黄、枳实、桃仁、红花、牛膝、肉桂、干姜、冬葵子、芦荟、大黄、附子等。

中药服用剂量有讲究

剂量,即一个成人一天服用每味中药的量。药量过小,不起作用;药量过大,会有损正气。若是配伍处方,剂量变化会影响整个处方的功效和主治病症。药物性质决定剂量大小

药性强烈或有毒的中药,剂量要小,开始时用量轻,逐渐加量,病情稍好转就应停服;相反,作用温和的药物剂量要大。干品药材剂量比鲜品要少,鲜品一般为干品的2~4倍。过于苦寒的药不宜久服,以免伤害脾胃。汤剂药品、单味药品剂量较大

汤剂药品用量比制作成药丸用量大,单味药品使用量比配伍复方用量要大。年龄、体质、病情、季节变化对剂量的影响

一般老年人、幼儿、产妇及体质虚弱的人,用药剂量要小于体质健康的成年人。比如,5岁以下的小孩剂量是成人的1/4,而5岁以上的则是成人的1/2。所患病病情轻、病势缓、病程长的,用药剂量比发病急、病情重、病程短的要小。

另外,不同季节用药剂量也不同。夏季辛热药不宜多用,而可多用苦寒降火药,相反冬季则要少用苦寒降火药。煎中药的用具、用水、火候和方法

煎药的用具以砂锅、瓦罐为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铜铁锅。

煎药的用水以水质洁净新鲜为好,自来水、井水、矿泉水均可。

煎药的火候有小火、大火之分。一般解表药、清热药用大火煎煮,时间短,煮沸后煎3~5分钟即可;补药则小火慢煎,时间长,煎煮后再煎煮30~60分钟。

煎煮的方法因药物质地不同而煎法各有不同。但一般情况下,先将药材浸泡30~60分钟,水量高出药材。煎煮两次,第二次煎煮时加水量为第一次的1/3~1/2,两次煎液去渣滤净后混合分2次服用。煎好药后服多少,何时服

汤剂一般每日1剂,煎2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6小时。病在上者,如眩晕、头痛、眼疾、咽痛等宜饭后服用;而病在下者,如胃、肝、肾等疾病,最好在饭前服用。对胃肠有刺激的饭后服,补益药多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慢性病定时服,急性病、惊厥、咽喉病的煎剂可不定时服。

第一章 补虚药

现代的都市人大多在气血阴阳等某一方面有所不足,即有体虚表现,这时候就需要合理服用补虚药。使用补虚药时,常将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补虚药配伍使用。还要防止为补而补,避免不分体质、不分气血阴阳、不分寒热属性乱补,也要注意补虚配方中处理好祛邪与扶正的关系。另外,补虚药做汤剂时,一般要久煎,使药性全部析出。

补气药

1 人参

别名:黄参、血参、鬼盖、神草、土精、地精等。性味归经:性微温,味甘、微苦,归脾、肺、心经。用法用量:煎汤3~9克,救治虚脱可用15~30克;还可敷膏、泡酒、含服等。适用体质:气虚体质。禁忌:实证、热证患者忌服人参。人参畏五灵脂,恶皂荚、黑豆,忌铁器。

功效主治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惊风,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治病配方

①治脾虚、食欲不振:炙甘草、人参、白术、茯苓各9克,研为细末,每次取15克,水煎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

②治肺痿:炙甘草12克,干姜6克,水煎。若胃寒明显者,加附子、肉桂,以温暖阳气;若呕吐者,加半夏、陈皮,以降逆止呕。(出自《金匮要略》甘草干姜汤)服用人参后不宜饮茶。

养生药膳

①人参茶:人参3克。用开水冲泡当茶饮,药味消失后将人参渣嚼食。能益智安神。

②人参莲子汤:人参5克,莲子20克,冰糖10克。把人参、莲子和冰糖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炖一两个小时即可。能培元益气。

2 西洋参

别名:西参、洋参、佛兰参、花旗参、正面参、顶光参、泡参等。性味归经:性寒,味甘、微苦,入肺、脾经。用法用量:一般用量3~10克,可煎兑入汤剂,或切片、研粉服。适用体质:阴虚、气虚体质。禁忌:胃有寒湿者忌服西洋参。西洋参不宜与藜芦、白萝卜同用。忌铁器及火炒。功效主治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咳。主治肺虚久咳、失血、咽干口渴、虚热烦倦。

治病配方

①治阴虚火旺型失眠:西洋参、合欢皮各5克,远志3克,大枣10枚。水煎,去渣,早、晚分服。

②治脾胃阴虚型胃炎:西洋参6克,银耳、冰糖各15克。小火浓煎,取汁当茶饮。

养生药膳

①西洋参麦冬粥:西洋参10克,麦冬12克,大米50克。加适量水,共煮粥。适用于心悸易惊、心烦失眠、口干微热、五心烦热、盗汗等症。

②西洋参桂圆大枣茶:西洋参6克,桂圆肉5克,大枣10枚,红糖适量。将三味中药水煎两次,每次40分钟,合并药汁后加入红糖,分早、晚服用。常服可补气养血。西洋参可以显著增食、增肥。

3 党参

别名:黄参、防党参、上党参、狮头参、中灵草等。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入脾、肺经。用法用量:一般用量9~30克,煎服、泡茶均可。适用体质:气虚体质。禁忌:气滞、怒火盛者忌服。

功效主治

补中、益气、和脾胃、生津养血。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两虚、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慢性贫血、妇女血崩、胎产诸病。

治病配方

①清肺金,补元气,助筋力:党参500克,沙参250克,桂圆肉200克。水煎浓汁,滴水成珠即可。每次服用一酒杯,开水冲服。(出自《得配本草》上党参膏)

②治泻痢与产后气虚脱肛:党参、怀山药各10克,炙黄芪、白术、肉豆蔻、茯苓各8克,炙升麻3克,炙甘草3.5克。加适量生姜,水煎服。(出自《不知医必要》参芪白术汤)

养生药膳

①党参黄芪茶:党参、炙黄芪各10克,白术5克,大枣5枚。水煎当茶饮,经常服用,能增强免疫力。

②党参山药粥:党参10克,山药、薏苡仁各30克,大枣10枚,大米5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益气。

4 太子参

别名: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米参等。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微苦,入心、脾、肺三经。用法用量:一般用量6.5~12.5克,煎服。适用体质:气虚、阴虚体质。禁忌:表实邪盛者不宜用太子参。太子参不宜与藜芦同服。

功效主治

补肺,健脾。主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自汗、精神疲乏。

治病配方

①治慢性支气管炎:苏叶、苏梗各100克,太子参80克。装入纱布袋中,每包10克,每次1包,开水冲,闷15分钟,去渣,加蜂蜜20毫升,代茶饮。早、晚各1包。

②治劳力损伤、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太子参15克,黄酒、红糖各适量。太子参放入碗中,加黄酒、红糖适量,隔水蒸汁。每天3次,口服,每天1剂。

养生药膳

①太子参黄芪茶:太子参10克、黄芪15克、大枣7枚。将以上中药加适量水煮30分钟,可每天空腹服2~3次。亦可代茶给孩子喝。这款茶能补肺健脾,适合于反复感冒的孩子。

②太子参老母鸡汤:太子参8克,老母鸡1只。将老母鸡处理干净,与太子参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炖约2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能调养产后虚弱。

5 黄芪

别名:棉芪、黄耆、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等。性味归经: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用法用量:煎服,一般用量9~30克;含服宜可。适用体质:气虚体质。禁忌:实证及阴虚阳盛者忌服。黄芪不宜与龟甲、防风同服。

功效主治

①生黄芪:益气固表、利水退肿、排脓生肌。主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yōng jū)不溃或溃久不敛。

②炙黄芪:补中益气,主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虚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

治病配方

①治气虚里寒,腹中拘急疼痛:黄芪、白芍各15克,大枣10枚,桂枝、生姜、甘草各10克,饴糖50克。以上六味中药用水煎,取汁,入饴糖待溶化后服用。(出自《金匮要略》黄芪建中汤)

②治气虚血滞,半身不遂:黄芪30克,赤芍、桂枝各15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水煎,去渣,不拘时服。(出自《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生黄芪气香味甘,嚼之渣少。炙黄芪

养生药膳

①黄芪茶:黄芪20克。水煎代茶服用,可治身体困倦无力、气短。易体乏倦怠者多喝可精力倍增。

②黄芪粥:黄芪50克,大米50克。水煎黄芪,去渣取汁。大米淘洗干净,放入药汁中煮粥,汤稠时加红糖少许即可食用,能补气升阳。

6 白术

别名:于术、冬白术、淅术、杨桴、吴术、片术等。性味归经: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用法用量:煎服,一般用量6~12克,通便时可用至60克。适用体质:气虚体质。禁忌: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忌服。不宜与桃、李、大白菜、雀肉、青鱼同食。功效主治补脾益胃,燥湿和中。主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水肿,胎动不安,小便不利,头晕,自汗等。生白术燥湿利水,炒白术补气健脾。

治病配方

①治呕吐酸水:白术、茯苓、厚朴各2.4克,陈皮、人参各1.8克,荜茇、吴茱萸各1.2克,槟榔、大黄各3克。水煎,分两次服用。(出自《外台秘要》白术散)

②治寒湿相搏,吐泻腹痛:白术、茯苓、陈皮、泽泻各1.5克,干姜、官桂、藿香、缩砂仁各0.3克,甘草30克。将以上九味中药研成细末,温汤送服。(出自《宣明论》白术调中汤)

养生药膳

白术黄芪猪骨汤:白术、黄芪各15克,丁香1克,猪骨500克,醋少许,调料适量。煲汤食用。预防骨质疏松。炒白术生白术气清香,嚼之略带粘性。

7 山药

别名:怀山药、淮山药、土薯、山薯、玉延等。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用法用量:一般用量15~30克,煎服。适用体质:气虚、湿热体质。禁忌:有实邪者忌服。不能和甘遂配伍。

功效主治

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滋润皮毛。主治脾虚导致的泄泻,久痢,虚劳咳嗽,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口渴、尿多、善饥欲食等症状。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治病配方

①治脾胃虚弱,不思进食:山药、白术各50克,人参1.5克。将以上中药研为末,煮白面糊为丸,如红小豆大,每服30丸,饭前用米汤送服。(出自《圣济总录》山芋丸)

②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鲜山药60克,决明子15克,鲜荷叶30克。将鲜荷叶放入纱布袋,与决明子水煎15分钟,再放入山药,小火煮10分钟,取汁,分早、晚服用。

养生药膳

①山药茶:干山药50克,红茶5克。水煎当茶饮,有健脾益胃的作用。

②山药猪肝汤:鲜山药、猪肝各100克,当归10克,大枣10枚。山药、猪肝洗净切块,加入当归、大枣和适量水,炖煮1小时,加调料适量,吃肝和山药,喝汤,能益气养血。生山药麸炒山药无臭,味淡,嚼之发粘。

8 白扁豆

别名:白藊豆、沿篱豆、蛾眉豆、羊眼豆、茶豆、小刀豆、树豆、藤豆、眉豆等。性味归经:性微温,味甘,归脾、胃经。用法用量:一般用量10~15克,煎服。适用体质:气虚、湿热、特禀体质。禁忌:寒热病者忌食白扁豆。

功效主治

补脾和中,化湿消暑,主治脾虚所致少气懒言、疲乏、四肢无力、白带过多等;暑湿证或暑热夹湿证,表现为发热、汗出热不解、流浊涕、小便不畅等。

治病配方

①治夏月乘凉饮冷,感寒伤湿:白扁豆、厚朴各250克,香薷(rú)500克。每次9克,水煎服,连吃两副,随病不时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薷散)

②治老人脾虚泄泻:白扁豆30克,生晒参、石榴皮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药煎两次,上、下午各服1次。

养生药膳

①白扁豆红糖饮:白扁豆30克,用水煮熟,加入适量红糖调味即可。能治暑湿吐泻。

②白扁豆香薷茶:白扁豆炒黄捣碎,香薷、厚朴剪碎,放入杯中,开水冲泡,盖严盖后泡1小时,代茶频饮。能清暑利湿。

9 甘草

别名:甜草根、蜜草。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微苦,归心、肺、脾、胃经。用法用量:一般用量1.5~9克,煎服。适用体质:气虚、特禀体质。禁忌:腹胀的人忌服甘草;甘草不宜与大戟、海藻同食。功效主治甘草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生甘草能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炙甘草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治病配方

①治脾虚、食欲不振:炙甘草、人参、白术、茯苓各9克,研为细末,每次取15克,水煎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

②治肺痿:炙甘草12克,干姜6克,水煎,去渣,温服。若胃寒明显者,加附子、肉桂,以温暖阳气;若呕吐者,加半夏、陈皮,以降逆止呕。(出自《金匮要略》甘草干姜汤)

养生药膳

①甘草茶:甘草10克,用开水冲泡后饮用,可治疗咽炎。

②甘草三花粥:将甘草、红花、玫瑰花、金银花加水适量,水煎取汁,与大米一起煮粥,能消食化痰、清心明目。生甘草炙甘草

10 大枣

别名:红枣、干枣、枣子。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归脾、胃经。用法用量:劈破煎服,6~15克;生吃、泡茶均可。适用体质:气虚、血虚体质。禁忌:有湿痰、齿病或虫病者不宜多食大枣。吃枣时不宜多吃虾皮、葱、鳝鱼、动物肝脏、黄瓜、白萝卜等。

功效主治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主治脾胃虚弱所致的气短懒言、神疲体倦、饮食减少、脘腹胀满等,心脾气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健忘、惊悸、怔忡等。

治病配方

①治脏躁,心烦不安,失眠:甘草9克,小麦15克,大枣10枚。将以上三味中药洗净,水煎,去渣,分3次温服。(出自《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

②治风寒型咳嗽:大枣6枚,红糖30克,生姜15克。用清水煎煮后当茶饮,每日1次。

养生药膳

①大枣小麦茶:大枣5枚,小麦30克,甘草、绿茶各6克。甘草和小麦研成粗末,加入大枣(去核),放入保温杯中,冲入开水,盖好盖闷10~15分钟,不拘时服用,最后可将大枣嚼服。在临睡前1小时服用可治失眠。

②大枣桑葚饮:大枣10枚,桑葚30克,白糖适量。加清水小火煮烂,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当茶服用,吃大枣和桑葚。可治神经衰弱。

11 刺五加

别名:五加皮、五茄、豺漆、五花、木骨、追风使、刺通、白刺等。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微甘,入肝、肾经。用法用量:煎服,9~27克。适用体质:气虚、血虚体质。禁忌:阴虚火旺者慎服。

功效主治

祛风湿,强筋骨,活血脉,主治风寒湿痹、筋骨挛急、腰痛、筋骨痿软、阳痿、小儿行迟、水肿、脚气、跌打损伤。

治病配方

①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刺五加、甘草各10克,白芍30克。水煎当茶饮,有祛风除湿、养血止痛的功效。

②治阴虚火旺型失眠:刺五加15克,五味子6克。将刺五加、五味子同放茶杯内,冲入开水,盖好盖闷15分钟即可。当茶服用,随冲随饮,随时添加开水,每日1剂,可加糖调味。

养生药膳

①刺五加香薷饮:刺五加、香薷各10~15克。煎服,每日2次,连用10天,能降血脂。

②刺五加粉:刺五加打成粉,每服3克,连用10日,有较好的补肾壮腰作用。有特异香气,味微辛、稍苦、涩。

12 红景天

别名:蔷薇红景天、扫罗玛布尔(藏名)。性味归经:性寒,生品味甘,归脾、肺经。用法用量:煎服,6~12克;泡茶亦可。适用体质:气虚、血瘀体质。禁忌:发热、咳嗽患者禁用。

功效主治

益气活血、通脉平喘、活血止血、清肺止咳。主治咳血、肺炎咳嗽、妇女白带异常。外治跌打损伤、烫火伤。

治病配方

①治肺结核:红景天适量。将红景天研成细末,分次内服,每次6克。

②治低血压:红景天10克。水煎,分次温服。

养生药膳

①红景天茶:红景天适量。用一杯开水冲泡,盖好盖闷10分钟,可加红糖或蜂蜜。能健脾益气。

②红景天粥:红景天6克,大米50克。红景天水煎取汁,再加大米煮粥,食用前加适量白糖调味。养生、抗老防衰。可作保健食物常服。

13 蜂蜜

别名:石蜜、石饴、白沙蜜等。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肺、脾、大肠经。用法用量:煎服或冲服,10~30克,大剂量可30~60克。适用体质:气虚、气郁体质。禁忌:湿阻中焦的脘腹胀满、苔厚腻者不适宜食用。不到一周岁的婴幼儿禁止食用。

功效主治

润肺止咳,润燥通便,补中缓急,解毒。主治脾胃虚弱引起的脘腹疼痛;燥邪伤肺引起的干咳、痰少而粘,肠燥便秘。

治病配方

治肝肾阴虚型慢性肝炎:蜂蜜500克,大枣5枚,枸杞子50克。将大枣和枸杞子洗净,加适量清水,煎煮至烂熟,捣烂成糊,加入蜂蜜搅拌,再烧开3~5分钟,冷却后放入瓶中,每日不拘时服。

养生药膳

①蜂蜜柚子茶:将柚子皮切丝,柚子肉用搅拌机搅碎,加清水、冰糖各适量,小火煮至粘稠,一般2小时即可。放凉,加入蜂蜜适量,密闭冷藏3天后即可,食用时用温水冲泡。有美容通便的作用。

②蜂蜜百合饮:蜂蜜15克,鲜百合50克。拌匀,蒸熟,睡前服用,可用温水冲服。经常服用,有改善睡眠的作用。一般蜂蜜会在13℃以下结晶。

补阳药

14 鹿茸

别名:斑龙珠。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咸,归肝、肾经。用法用量:一般用量0.3~2克,煎服或研粉。服用鹿茸时宜从小剂量开始,从0.3~0.5克逐渐增加,不能骤然加量使用,以免出现不适症状。适用体质:阳虚体质。禁忌:高血压、肝肾亏损、脑血管硬化者忌用。热性体质的男性忌用。有感冒、头晕、咳嗽者忌用。对鹿茸过敏者忌食,过敏体质者慎服。

功效主治

壮肾阳、补精髓、补气血、强筋骨。主治虚劳羸瘦,精神倦乏,眩晕,耳聋,腰膝酸痛,阳痿、遗精滑泄,以及女子宫冷、崩漏、带下等。

治病配方

治阳虚型冠心病:鹿茸粉0.5~1克。开水冲服,30天1个疗程,可改善胸闷、心悸、心律不齐等症状,并能增加食欲、改善睡眠。

养生药膳

①鹿茸鱼肚汤:鹿茸5克,鱼肚15克,料酒、红糖适量。将以上材料放入锅中炖煮,喝汤吃鱼肚,鹿茸可再炖1次后嚼食。适用于肾阳虚衰引起的腰膝酸软、夜尿频多。

②鹿茸酒:鹿茸40克,白酒1000毫升。将鹿茸浸于酒中,密封浸泡14天即可服用。每日服用25~50毫升,有温肾壮阳的作用。

15 紫河车

别名:人胞衣、胎盘等。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咸,归肺、肝、肾经。用法用量:一般用量1.5~3克,可研末、煎服、入丸、入散等。新胎盘,每次半个至1个,水煮服食。适用体质:阳虚、气虚、血虚体质。禁忌: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

功效主治

紫河车是健康产妇娩出的胎盘,能补气养血,补肾益精,主治虚损羸瘦,劳热骨蒸,咳喘,盗汗,遗精,阳痿,妇女气血不足,不孕或乳少。

治病配方

①治轻度糖尿病:紫河车1具,山药500克。烘干,均研细末。混匀,口服。每日3次,每服15克。

②治产后缺乳:紫河车50克。将紫河车研为细末。每次5克,每日2次,用猪蹄汤送服。

养生药膳

①紫河枸杞大枣饮:紫河车30克,大枣10枚,枸杞子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补气养血的功效。

②紫河饼:紫河车粉30克,加入500克面粉中,焙成酥饼。每日3次,2日食完,连用1~3个月,能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紫黑色紫河车黄白色紫河车后端有一长圆形、干瘪的囊状物。

16 淫羊藿

别名:仙灵脾。性味归经:性温,味辛、甘,归肝、肾经。用法用量:一般用量3~15克,煎服。适用体质:阳虚、痰湿体质。禁忌:淫羊藿辛温助火,阴虚火旺者忌用,会加重口鼻咽干症状。功效主治温中,暖肾,降逆。主治呃逆、呕吐、反胃、泄痢、小腹冷痛、疝气、癣疾。

治病配方

①治高脂血症并发冠心病:淫羊藿、山楂各10克,川芎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治肾阳虚衰型高血压:淫羊藿10克,三七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治气滞血瘀型高血压:淫羊藿15克,夏枯草10克,川芎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养生药膳

①淫羊藿丹参茶:淫羊藿10克,丹参、生晒参各5克。水煎,当茶饮。能益气活血。

②淫羊藿酒:淫羊藿250克,白酒1000毫升。将中药浸于酒中,密封浸泡7天即可服用。量随人定,对阳痿、腰膝酸软有好处。

17 巴戟天

别名:鸡肠风、鸡眼藤、黑藤钻、兔仔肠、三角藤、糠藤。性味归经:性微温,味甘、平,归肝、肾经。用法用量:一般用量5~15克,煎服。适用体质:阳虚体质。禁忌:阴虚火旺及有热者不宜服。功效主治补肾助阳,强筋壮骨,祛风除湿。主治肾虚(男子表现为阳痿不举、滑精早泄等,女子表现为宫冷不孕、性功能低下),以及风寒湿痛、腰膝疼痛。

治病配方

治妇人子宫久冷,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巴戟天90克,高良姜180克,紫金藤500克,青盐60克,肉桂、吴茱萸各120克。将以上六味中药研成细末,酒糊为丸,每服20丸,温盐酒送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巴戟丸)

养生药膳

①巴戟天鹿鞭汤:巴戟天、淫羊藿各15克,鹿鞭1对。上药共煮,至鹿鞭烂熟,切碎。食鹿鞭并饮汤,每日1剂,连服数日。有补肾气、健脾胃的作用。

②巴戟天杜仲汤:巴戟天(盐水炒制)10克,杜仲(盐水炒制)、山药各15克。煲汤服食,能补肾阳。

18 仙茅

别名:地棕、独茅、山党参、仙茅参、海南参。性味归经:性温,味辛,有毒,归肾、肝经。用法用量:煎服,5~15克;也可浸服,入丸、散。适用体质:阳虚、血瘀体质。禁忌:阴虚火旺者忌服。功效主治

补肾助阳,强筋骨。可以用于治疗阳痿精冷、小便失禁、崩漏、心腹冷痛、腰脚冷痹、痈疽、瘰(luǒ)疬。仙茅燥烈有毒,不宜久服。

治病配方

治冲任不调导致的高血压:仙茅、淫羊藿、巴戟天、知母、黄柏、当归各等分,煎成浓缩液。每日2次,每次25~50克。(出自《中医研究工作资料汇编》二仙汤)

养生药膳

①二仙羊肉汤:羊肉250克洗净,切片;仙茅、仙灵脾、生姜各15克,分别用清水洗净,一齐放入砂煲内,加水大火煮开,改小火将羊肉熟烂,去药材,喝汤吃肉。能治冲任不调所致的高血压。

②仙茅虾:仙茅20克用清水洗干净;大虾250克清理干净,生姜2片切末。以上原料一起放入瓦煲内,加水中火煲1小时,加入盐少许即可。能治肾虚阳痿、腰膝酸软。

19 杜仲

别名:丝楝树皮、丝棉皮、棉树皮、胶树等。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归肝、肾经。用法用量:一般用量10~15克,煎服。适用体质:阳虚、血瘀、气郁体质。禁忌:杜仲属温补药材,阴虚火旺者忌用。杜仲有兴奋大脑皮层和提升血压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忌用。

功效主治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气。主治腰酸腰痛、腿膝无力、小便不净、阴部湿痒、胎动不安、高血压。

治病配方

治腰痛:川木香5克,八角茴香、杜仲各15克。水煎服,渣可再煎。(出自《活人心统》思仙散)

养生药膳

①杜仲黄芪当归蛋:杜仲、黄芪各10克,当归5克,鸡蛋1个。将以上三味中药煎煮40~50分钟后,放入鸡蛋同煮至熟,吃蛋喝汤。能益气养血。

②杜仲牛骨汤:牛骨500克砸成小段或砸碎,与杜仲30克、骨碎补15克放入砂锅,加水大火煮沸,加料酒改小火炖1.5个小时,最后加葱、姜、盐、五香粉即可。能治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

20 续断

别名:川断、龙豆、属折、接骨。性味归经:性微温,味苦、辛,归肝、肾经。用法用量:煎服,9~15克;也可外用、捣敷等。适用体质:气郁、血瘀体质。禁忌:痢疾刚刚开始,怒气还未消散的患者不宜服用续断。续断不能和雷丸配伍。

功效主治

补肝肾、强筋骨、调血脉,主治腰背酸痛、肢节痿痹、损筋折骨、胎动漏红、血崩、遗精、带下、痈疽疮肿等。酒续断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盐续断多用于腰膝酸软。

治病配方

治风湿,四肢浮肿,肌肉麻痹:续断、防风、附子、当归、萆薢(bì xiè)、天麻各30克,川芎20克,没药、乳香各15克。将以上九味中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米汤送服。(出自《奇效良方》断续丸)

养生药膳

①续断杜仲饮:续断、炒杜仲各10克。水煎服,每日早、晚服,10天为1个疗程。能强筋健骨。

②续断杜仲炖猪尾:猪尾300克去毛洗净,与30克川续、25克杜仲同入陶瓷器皿中,加水煮至猪尾熟透,调入盐。适用于肾虚不藏形成的遗精、精神萎靡、头晕目眩等症。

21 肉苁蓉

别名:大芸、寸芸、苁蓉、地精等。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咸,归肾,大肠经。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适用体质:阳虚、血瘀体质。禁忌:肉苁蓉性温,阴虚火旺者忌用;肉苁蓉有润肠通便作用,故大便溏泻者忌用。

功效主治

补肾益精,润燥通便。主治阳痿、早泄,女子不孕、带下、血崩,筋骨痿弱、腰膝冷痛;老年病后血枯、便秘。

治病配方

治肠燥津枯便秘:肉苁蓉(酒洗去咸)9克,当归15克,牛膝6克,枳壳、升麻各3克,泽泻4.5克。水煎服。(出自《景岳全书》济川煎)

养生药膳

①肉苁蓉壮阳酒:肉苁蓉25克,淫羊藿50克,白酒1000毫升。将中药浸于酒中,密封浸泡10天即可服用。每次20毫升,每日3次。能补肾壮阳。

②肉苁蓉山药羊肉羹:肉苁蓉15克,山药50克,羊肉100克。用适量清水煮成羹,加入适量盐调味,适用于肾阳虚和精血少引起的腰痛、肢冷等。

22 锁阳

别名:地毛球、锈铁棒、锁严子等。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归肾、肝、大肠经。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也可煎膏滋、泡酒等。适用体质:阳虚体质。禁忌:阴虚火旺、脾虚泄泻及实热便秘者禁服锁阳。

功效主治

补肾助阳,润肠通便。主治肾阳不足、阳痿、尿血、腰膝酸软、筋骨痿弱、血虚津亏导致的肠燥便秘。

治病配方

①治阳痿:锁阳75克,虎骨50克,黄柏250克,龟板200克,知母100克,熟地黄、陈皮、白芍各100克,干姜25克。将以上九味中药研成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每服十丸。(出自《丹溪心法》虎潜丸)

②治阴衰血竭,大肠燥涸,便秘不运:锁阳1500克,清水适量。煎浓汁两次,在砂锅内加入适量蜂蜜一起熬膏,收膏后放入瓷瓶内保存,每天早、中、晚食前各服十余茶匙,热酒化服。(出自《本草切要》)

养生药膳

①锁阳核桃粥:锁阳、核桃仁各15克,大米50克。锁阳水煎取汁,核桃仁捣烂,与大米一同煮粥食用。用于肾虚阳痿,腰膝酸软,肠燥便秘。

②锁阳饮:锁阳25克。水煎服。可以有效治疗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23 补骨脂

别名:胡韭子、婆固脂、补骨鸱、黑故子等。性味归经:性温,味苦、辛,归肾、脾经。用法用量:煎服,一般用量5~15克。适用体质:阳虚、气郁体质。禁忌:阴虚火旺引起的眼红、口苦、遗精、尿血、大便干燥、小便短涩等症者不宜服用;湿热伤筋引起的乏力者忌用。

功效主治

补肾助阳。主治肾虚冷泻、遗尿、滑精、小便频数、阳痿、腰膝冷痛、虚寒咳嗽。外治白癜风。

治病配方

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补骨脂、生姜各120克,肉豆蔻60克,大枣49枚。将补骨脂和肉豆蔻研成细末;大枣和生姜一同煮熟,取枣肉;枣肉和药末和为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盐汤送服。(出自《普济本事方》二神丸)

养生药膳

①补骨脂饮:将补骨脂研末炒熟,每晚用温开水吞服3克。可用于治疗小儿遗尿。

②补骨脂暖身粥:山药、补骨脂、吴茱萸各9克,大米50克。先将药材水煎取汁,再将大米放入药汁中一起煮粥。经常食用,对形寒肢冷、四肢不温有好处。

24 益智仁

别名:益智、益智子。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脾、肾经。用法用量:煎服,一般用量3~10克。适用体质:阳虚体质。禁忌:益智仁伤阴助火,阴虚火旺者忌用;脾胃湿热引起的口涎自流、唇赤、口苦、苔黄等症患者,不可用辛温的益智仁。功效主治暖肾、温脾、固气、涩精,主治冷气腹痛、中寒吐泻、多唾、遗精、小便不尽、夜多小便。

治病配方

治伤寒阴盛,心腹痞满,呕吐泄利,手足膝冷:川乌12克,益智仁6克,干姜1.5克,青皮9克。将以上四味中药研成细末,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生姜和大枣,同煎,去渣,食前温服。(出自《局方》益智散)

养生药膳

①益智仁猪腰汤:猪腰1只,杜仲15克,益智仁6克。将猪腰挑净筋膜,切片,加入砂锅中,加杜仲、益智仁及生姜、葱适量,炖熟后食用,能补肝肾、缩尿。

②益智仁莲子粥:益智仁20克,大米50克,莲子30克,白糖适量。益智仁浓煎两次,取药液;将大米和莲子放入药液中,加适量清水,煮粥,加入白糖,早晚食用。有温补脾肾、散寒缩尿的作用,适用于畏寒怕冷、手足发凉。

25 菟丝子

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性味归经:性平,味辛、甘,归肾、肝、脾经。用法用量:煎服,一般用量10~20克。适用体质:阳虚、血瘀、特禀体质。禁忌:阴虚火旺、大便燥结及小便短赤者不宜服用。功效主治补肾益精,养肝明目,主治腰膝酸痛、遗精、消渴、尿不尽、目失濡养、视力减退。

治病配方

治肝肾不足,目暗不明:菟丝子(酒浸3日,晒干,研为末)150克,车前子30克,熟地黄90克。将以上三味药研成粉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盐汤送服。(出自《圣惠》驻景丸)

养生药膳

①菟丝子粥:菟丝子10克,大米50克。水煎菟丝子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加适量白糖调味。每日早、晚食用,有补肾益精的作用。

②菟丝子杜仲酒:菟丝子、杜仲、骨碎补、核桃仁各适量。泡酒,依酒量每日服用,能治疗腰酸背痛、关节不利。

26 沙苑子

别名:潼蒺藜、蔓黄芪、夏黄草、沙苑蒺藜。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归心、肝、肾三经。用法用量:煎服,10~20克;亦可入丸、散。适用体质:阳虚、气郁体质。禁忌:肾与膀胱偏热者禁用。

功效主治

温补肝肾,固精,明目,主治肾虚腰痛、眩晕目昏、肝肾不足、目昏目暗、遗精、早泄、尿频、遗尿、尿血、白带。

治病配方

①治精滑不禁:沙苑子(炒)、芡实、莲须各60克,龙骨(酥炙)、牡蛎(煅粉)各30克。莲子粉糊为丸。盐汤送服。(出自《医方集解》金锁固精丸)

②治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湿热腹胀:沙苑子(炒)60克,苍术(米泔水浸1日,晒干,炒)240克。以上两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3克,米汤送服。(出自《本草汇言》)

养生药膳

①沙苑菟丝饮:沙苑子、菟丝子各15克。开水浸泡饮。可缓解肝肾不足,视物昏花。

②沙苑子白菊花茶:沙苑子30克,白菊花10克,同入锅加水煎煮成300毫升,当茶饮,当日分6次食完。能降低血脂,降压明目,适用于高脂血症及高血压导致的头昏目眩、腰痛尿频等症。

27 韭菜子

别名:草钟乳子、起阳草子、长生草子、扁菜子。性味归经:性温,味辛、甘,归肾、肝经。用法用量:煎服,3~9克。适用体质:阳虚体质。禁忌:阴虚火旺者忌服。

功效主治

韭菜子具有温补肝肾、壮阳固精、暖腰膝的功效,主治阳痿梦遗、小便频数、遗尿、腰膝痿软冷痛、泻痢、带下、淋浊。

治病配方

①治呃逆:韭菜子100克炒熟,研成细末,每日3克,分3次服用。

②治慢性胃炎:韭菜子12克,猪肚1个,把韭菜子洗净,纱布袋装好,放入猪肚内,隔水蒸熟,服食猪肚。

③治肾亏梦遗,滑精,腰酸,小便频数:韭菜子炒熟,与桑螵蛸、龙骨等分,研末,制成丸。饭后服,每次服用3~6克,每日2次。

养生药膳

①韭菜子大米粥:韭菜子研末后,与大米同入锅,加适量清水,共煮成粥。对乳腺癌的食疗很有好处。

②韭菜子酒:取新韭菜子500克,酒浸一夜,捣细,每天早、晚用温酒冲服1.5克,可治虚劳遗精。

28 核桃仁

别名:胡桃仁、胡桃肉。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归肾、肺、大肠经。用法用量:煎服,10~30克;生吃亦可。适用体质:阳虚、气郁、血虚体质。禁忌:阴虚火旺、痰热咳嗽及腹泻者应少食用。

功效主治

补肾、温肺、润肠,主治肺肾两虚所致的咳喘,肾阳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遗精遗尿等;津亏肠燥导致的虚秘,表现为便后疲乏,大便不干燥。大便溏泄者忌服。

治病配方

①治产后气喘:核桃仁、人参各等分。水煎服。(出自《普济方》)

②治小便频数:核桃仁煨熟,睡前温酒嚼服。(出自《本草纲目》)

养生药膳

①核桃仁粥:核桃仁20克,大米50克。核桃仁捣烂,与大米加适量水,同煮成粥。每日早、晚服用,能治疗体虚肠燥便秘。

②核桃仁拌凉菜:核桃仁50克,香椿苗250克。将核桃仁放在50℃左右的水中浸泡两个小时左右,再取香椿苗,浸泡一会儿,捞出将根部清洗干净,与核桃仁拌匀,撒上调料即可。此道菜能延缓衰老。

29 冬虫夏草

别名:中华虫草。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归肺、肾经。用法用量:煎服,5~15克;或入丸、入散。适用体质:阳虚、血虚、气虚体质。禁忌:患有前列腺炎或一般感冒时,最好停止食用冬虫夏草。

功效主治

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主治痰饮咳嗽、虚喘、劳咳、自汗盗汗、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虚不复。

治病配方

①治筋骨疼痛:冬虫夏草1克,杜仲12克,五加皮10克,鸡血藤9克。水煎当茶饮,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

②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冬虫夏草1克,白芍30克,五加皮、甘草各10克。水煎当茶饮,有祛风除湿、养血止痛的功效。

养生药膳

①冬虫夏草乌鸡汤:冬虫夏草2克,乌鸡1只,桂圆肉15克,大枣6枚(去核)。煲约3小时至熟,加盐调味,饮汤食肉。能补血滋阴。

②冬虫夏草茶:冬虫夏草1克。用开水泡,代茶饮。适用于习惯性感冒,平素体虚者。

30 葫芦巴

别名:苦豆、香草、芦巴子、季豆、小木夏、香豆子、芸香草。性味归经:性温,味苦,归肾经。用法用量:煎服,3~10克;亦可入丸、散等。适用体质:阳虚、痰湿体质。禁忌:阴虚内热者不宜服用。

功效主治

温肾助阳、散寒止痛,主治寒疝、腹胁胀满、寒湿脚气、肾虚腰酸、阳痿等症。

治病配方

治肾脏虚冷,腹胁胀满:葫芦巴100克,附子、硫黄各1.5克。将以上三味中药研成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盐汤送服。(出自《圣济总录》葫芦巴丸)

养生药膳

①葫芦巴茶:葫芦巴研末,冲入开水代茶饮,每日6克,能治高血压。

②补骨脂葫芦巴猪腰汤:莲子、核桃仁各100克,补骨脂250克,葫芦巴25克,猪腰2只,生姜3片。将以上药物洗净,浸泡;猪腰用食盐洗净,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水,加药材,大火烧沸改小火煲2个小时,加盐调味便可。能补肾壮阳,美容养颜。

31 蛤蚧

别名:大壁虎、仙蟾、大守宫。性味归经:性平,味咸,归肺、肾经。用法用量:煎服,5~10克;研末,每次1~2克,每日3次;浸酒,1~2对。适用体质:阳虚、气虚、血瘀体质。禁忌:阴虚火旺体质者不宜食用,比如患有风寒感冒、咳嗽气喘或大叶性肺炎等。

功效主治

补肺滋肾、定喘止咳,主治肺虚咳嗽、肾虚作喘、虚劳喘咳、消渴、阳痿等。

养生药膳

①蛤蚧糯米粥:糯米200克,纯蛤蚧粉25克。糯米煮粥加入蛤蚧粉。1次吃完,每日1次。能治疗哮喘。

②蛤蚧酒:蛤蚧1对,白酒100毫升。将蛤蚧去头、足、鳞,切成小块,浸于酒中,密封两个月。每次饮30毫升,每日1次,主治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遗精、肾虚腰痛、阳痿等症。

32 阳起石

别名:白石、羊起石、石生、阳石、起阳石。性味归经:性温,味咸,归肾经。用法用量:煎服,3~6克;亦可入丸、入散、研末等。适用体质:阳虚体质。禁忌:阴虚火旺者禁服,阳起石不宜长久服用。

功效主治

温肾壮阳、补命门不止,主治下焦虚寒、腰膝冷痹、阳痿、宫寒不孕、带下、瘕、崩漏等症。

治病配方

治阳痿早泄,遗精滑精:远志15克,阳起石、沉香、五味子、鹿茸、酸枣仁、桑螵蛸、白龙骨、天雄、茯苓、钟乳粉各30克,菟丝子60克。将以上12味中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丸,温水送服。(出自《普济方》阳起石丸)

养生药膳

阳起石枸杞子饮:阳起石、枸杞子各15克,加红糖5克煎服,一日两次,服七日。可治阳痿。

33 紫石英

别名:萤石、氟石。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归心、肺、肾经。用法用量:煎服,9~15克。适用体质:阳虚、气郁体质。禁忌:阴虚火旺而不能摄精之不孕症及肺热气喘者禁服。不宜与黄连配伍。功效主治

镇心、安神、降逆气、暖子宫,主治虚劳心悸、惊痫、肺寒咳逆上气、女子宫寒不孕。

治病配方

治肺寒气逆,痰多咳喘:紫石英火煅醋淬七次,研成细末,水飞过。每天早晨用1.5克,花椒十粒,温汤送服。(出自《青囊秘方》)

养生药膳

紫石英粥:将紫石英打碎,水煎去渣,取水加入大米做粥。能治虚劳惊悸,缓解心腹痛,咳逆邪气。

34 海马

别名:无。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归肝、肾经。用法用量:煎汤内服,3~9克;亦可研末外用。适用体质:阳虚、气虚、血瘀体质。禁忌:阴虚火旺、男子性欲过旺、性功能亢进者不宜服用。孕妇慎食。

功效主治

补肾壮阳,调气活血,主治肾虚阳痿、遗尿、遗精、肾气虚、喘息短气、血瘀作痛、疔疮肿毒。

养生药膳

①海马当归饮:海马5克,当归10克。先将海马捣碎,加当归和水,共煎两次。每日分两次服用。主治肾虚哮喘。

②海马酒:海马50克,白酒500毫升。将海马研碎浸泡于酒中,10日之后即可服用。每日2次,每次一小杯。主治畏寒腰酸、神疲乏力、阳痿早泄、尿急、尿频及跌打损伤等。

补血药

35 当归

别名:秦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性味归经:性温,味甘、辛,归心、肝、脾经。用法用量:煎服,5~15克。适用体质:血瘀、阳虚、气虚体质。禁忌:腹胀、腹泻者忌用当归。体内火热所致出血者忌用当归。当归与绿豆不宜同用。功效主治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主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崩漏、头昏头晕、血虚目眩、失眠、肠燥便秘、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打损伤等。

治病配方

治血虚阳浮发热证:黄芪30克,当归6克。水煎服。(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当归补血汤)

养生药膳

①当归大枣粥:当归6克,大米50克,大枣5枚。水煎当归取汁,与大米和大枣一起煮粥。每日早、晚空腹温热食,10天为1个疗程,能活血调经。

②当归黄芪猪肝汤:当归6克,黄芪20克,猪肝500克。将猪肝洗净切片,放入当归、黄芪加水适量,炖煮约1小时至熟,加盐、料酒调味,食肝喝汤,能益气补血。

36 熟地黄

别名:熟地。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归肝、肾经。用法用量:煎服,10~30克。适用体质:血瘀、阴虚体质。禁忌:气血虚弱的孕妇忌用。气滞多痰,腹部胀痛,食欲不佳,大便溏泻者不宜服用。熟地黄忌与猪血、萝卜、蒜同食。

功效主治

滋阴、补血,主治阴虚血少、腰膝痿弱、遗精、尿频、崩漏、月经不调、消渴、耳聋、目昏。

治病配方

①治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证:石膏、熟地黄各15克,麦冬10克,知母、牛膝各7.5克。水煎服。(出自《景岳全韦》玉女煎)

②治诸虚不足,腹胁疼痛,失血少气,发热,妇人经病:熟地黄、当归各等分。将二者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食前白汤送服。(出自《鸡峰普济方》万病丸)

养生药膳

①熟地黄养血酒:熟地黄60克,白酒500毫升。将熟地黄浸于酒中,密封浸泡10天即可服用。经常服用,能养血滋阴。

②熟地黄首乌粥:熟地黄、何首乌各适量。水煎取浓汁。取汁放入适量大米、冰糖,加适量水,同煮为粥。早、晚餐服用,适用于肝肾不足、阴血亏损所致的头晕耳鸣、头发早白、贫血等。

37 白芍

别名:白芍药。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酸,归肝、心、肾经。用法用量:煎服5~15克,大剂量可至15~30克。适用体质:气虚、血瘀体质。禁忌:阳衰虚寒的人不可单独服用。白芍与藜芦药性相反,不可搭配应用。

功效主治

养血敛阴,平抑肝阳,柔肝止痛,主治血虚所致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指甲淡白等;肝阴不足引起的胁肋隐隐作痛,以及筋脉失养导致的手足挛急作痛;肝阳上亢导致的头痛头胀、眩晕耳鸣、情绪急躁。

治病配方

治肠胃燥热之便秘证:白芍、枳实、厚朴各9克,麻子仁20克,大黄12克,杏仁10克。将以上中药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9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亦可改为汤剂煎服。(出自《伤寒论》麻子仁丸)

养生药膳

①白芍灵芝安神饮:白芍、茯苓各10克,灵芝6克,酸枣仁15克,远志9克。水煎取汁,加入适量蜂蜜拌匀后服用。每日1剂,可连服7天。有补心血、安心神的功效。

②白芍阿胶蛋:白芍、阿胶各10克,鸡蛋2个。水煎白芍取汁,加入阿胶,去蛋清取蛋黄,加入药汁中,烧开喝汤。长期食用,能养阴泻火。

38 阿胶

别名:无。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肺、肝、肾经。用法用量:5~15克,入汤剂或烊化冲服。适用体质:血虚、阴虚体质。禁忌:脾胃虚弱者慎用阿胶。感冒、咳嗽、腹泻及月经期忌服。忌与萝卜、浓茶同服。

功效主治

滋阴补血、安胎,主治血虚、虚劳咳嗽、吐血、鼻出血、便血、月经不调、崩中、胎漏。

治病配方

①治血虚咳嗽:阿胶、川芎、当归、白芍、地黄各等分。水煎服。(出自《杂病源流犀烛》阿胶四物汤》)

②治妇人产后及崩中伤下血多,虚喘欲死,腹痛下血不止:阿胶、艾叶、芍药、干地黄各9克,当归、干姜、川芎、炙甘草各6克。水煎,去渣,分3次服用。(出自《千金翼》胶艾汤)

养生药膳

①阿胶蜂蜜茶:阿胶10克,蜂蜜20克,以开水烊化,代茶饮。能滋阴养血。

②阿胶凌霄花粥:阿胶、凌霄花各10克。煎汁,去渣取汁,加糯米适量煮粥。每日食用,能活血养颜。黄透如琥珀或光黑如漆。

39 何首乌

别名:多花蓼、紫乌藤、野苗、交茎、交藤、夜合、桃柳藤、九真藤。性味归经:性温,味苦、甘、涩,归肝、肾经。用法用量:煎服,10~30克。适用体质:血瘀、阴虚体质。禁忌:何首乌忌与白萝卜、猪肉、猪血、羊血、无鳞鱼同食。何首乌煎药忌用铁器。功效主治养血、益肝、补肾、祛风,主治肝肾阴、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崩带、须发早白、久痢、肠风、慢性肝炎、痈肿、瘰疬等。生首乌能解毒、润肠通便、消痈;制首乌能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

治病配方

治遍身疮肿痒痛:防风、苦参、何首乌、薄荷各等分。以上四味中药研成粗末,每用15克,水、白酒各一半,煎10沸,热洗,于避风处睡一觉。(出自《外科精要》何首乌散)

养生药膳

①何首乌降压饮:何首乌15克。隔水蒸熟,每日分两次服。能治疗高血压、血管硬化。

②何首乌大枣粥:何首乌30克,大米50克,大枣5枚,红糖适量。何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后与大米、大枣加水共煮成粥,加红糖调味。早、晚温热后分服。可治疗心肾阴虚。制首乌生首乌

40 桂圆肉

别名:龙眼肉、亚荔枝。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归心、脾经。用法用量:煎服,10~25克,大剂量可至30~60克。适用体质:阳虚、血虚、气虚体质。禁忌:桂圆肉甘温,吃多了会上火,体内有火、气滞有痰者忌用,感冒、发烧等急症者及孕妇不可食用。

功效主治

补益心脾、养血安胎、安神定志,主治心脾两虚所致面色萎黄、头晕目眩、气短乏力等,劳伤心脾导致的心悸、失眠、健忘等。

治病配方

①治脾虚泄泻:桂圆肉60克,生姜10克。水煎服。(出自《泉州本草》)

②治贫血,神经衰弱,心悸怔忡,自汗盗汗:桂圆肉50克,莲子、芡实各等分。水煎服。(出自《食物中药与便方》)

③温补脾胃,助精神:桂圆肉适量,白酒1000毫升。将桂圆肉浸于酒中,密封浸泡10天即可服用。常饮数杯。(出自《万氏家抄方》桂圆酒)

养生药膳

①桂圆芡实汤:桂圆肉15克,莲子、芡实各20克。同熬汤食用。每日2次。可以补血安神。

②桂圆当归酒:桂圆肉、当归各适量,米酒1000毫升。将中药浸于酒中,密封浸泡15天即可。每日少量饮之,可养血益颜。

41 楮(chǔ)实子

别名:纱纸树、构树子、壳树、鹿仔树。性味归经:性寒,味甘,归肝、肾经。用法用量:煎服,6~9克,或入丸、入散。外用捣敷。适用体质:血瘀、阴虚体质。禁忌:虚寒证患者慎用。

功效主治

滋肾、清肝、明目,主治虚劳、目昏、目翳、水气浮肿。

治病配方

治女性水湿不化,带下赤白,淋漓不干:楮实子90克(焙),川牛膝60克(酒浸,焙干),川萆薢、山药、白姜(炮)、川芎各30克。药材研为末。另取大枣(去皮、核)研为膏,同药末混合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丸,空腹时用米汤送下。(出自《普济方》)

家用养生

①楮实荆芥丸:楮实子、荆芥穗、地骨皮各等分,一同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20丸,与米汤一起吃下。能治目昏,视物不明。

②楮实子酒:楮实子(微炒)50克,制附子、川牛膝、巴戟天、石斛各30克,大枣5枚,炮姜、肉桂、鹿茸5克,白酒1000毫升。药材捣碎放纱布袋中,加酒密封。不时晃动,8日后开封,过滤澄清。能补肾壮阳。

补阴药

42 北沙参

别名:莱阳参、海沙参、银沙参、辽沙参、苏条参、条参、北条参。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微苦,归肺、胃经。用法用量:煎服,4.5~9克。适用体质:阴虚体质。禁忌:风寒咳嗽者及肺胃虚寒者忌服;痰热咳嗽者慎服。不宜与藜芦、防己配伍。

功效主治

养阴清肺、去咳止痰,主治肺热燥咳,虚痨久咳,阴伤咽干、口渴,能治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膨胀不全等病症。

治病配方

①治燥火型咳嗽:银耳10克,百合、北沙参各5克。用清水煎煮两次,合并药汁,食前加冰糖适量,分早、中、晚服用。有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②降血压:合欢皮、何首乌、熟地黄、麦冬、夜交藤、北沙参、玄参各15克,杭白菊、杭白芍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

养生药膳

①北沙参麦冬茶:北沙参、麦冬、石斛各8克。用开水将上述药材泡茶服用。胃阴亏虚型胃痛者,可每日当茶饮。

②北沙参三七酒:薤白15克,三七粉、北沙参各3克,桂枝9克,黄酒适量。将药材水煎去渣,用黄酒冲服。每日2次,连服数日。有通阳益阴、宣痹散寒的功效。

43 南沙参

别名:沙参、泡参、泡沙参。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微苦,归肺、胃经。用法用量:煎服,9~15克。适用体质:阴虚、痰湿、气虚体质。禁忌:风寒咳嗽者忌服。

功效主治

养阴清肺、去咳止痰,主治肺燥干咳、虚劳久咳、阴伤咽干喉痛、津伤口渴等症。

治病配方

治感冒咳嗽,肺热咳嗽,痰中带血,胸胁刺痛:南沙参25克,甘草、紫草、拳参各15克。将以上四味中药研成细末,搅拌均匀,分装,每袋5克。有解热清肺、止咳祛痰的功效。口服,每次5克,每日2次,小儿酌减。(沙参四味散)

养生药膳

①南沙参炖肉:瘦猪肉500克,南沙参30克。两者共炖至熟,加调料,喝汤吃肉。能滋阴养血,适用于产后虚弱少乳。

②沙参玉竹心肺汤:猪心、猪肺共600克,南沙参、玉竹各15克。南沙参、玉竹用纱布包起来,同猪心、猪肺一起放入砂锅内,放入葱,炖煮约1.5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适合肺胃阴虚的燥咳、咽干少津、大便燥结等症。

44 百合

别名:强瞿、番韭、山丹、倒仙等。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归心、胃、肺经。用法用量:煎服,6~12克。适用体质:阴虚体质。禁忌:百合药性寒润,风寒咳嗽和大便溏泻者不宜服用。

功效主治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主治肺阴虚所致的干咳、痰少粘白或无痰;阴虚有热之神经衰弱、癔症,及热病后体虚;胃阴虚有热所致的胃脘部隐隐作痛、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炙百合润肺止咳作用更强。

治病配方

①治咳嗽咽痛,咯血,恶寒:熟地黄、生地黄、当归各9克,白芍、甘草各3克,桔梗、玄参各2克,贝母、麦冬、干百合各4.5克。水煎服。(出自《慎斋遗书》百合固金汤)

②治神经衰弱,心烦失眠:百合、酸枣仁各15克,远志9克。水煎服。(出自《新疆中草药手册》)

养生药膳

①百合茶:百合、菊花各6克,绿茶、薄荷各1克,金银花5克。所有材料混合后用开水冲泡5分钟,当茶饮。能清肝明目。

②百合桂圆粥:鲜百合、枸杞子、桂圆肉各10克,大枣5枚,大米50克。药材洗净后与大米煮粥,早、晚食用。能滋补肝肾。

45 麦冬

别名:麦门冬、沿阶草、书带草。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微苦,归脾、胃、心经。用法用量:煎服,干品6~12克。适用体质:阴虚体质。禁忌:风寒感冒、痰湿咳嗽或脾胃虚寒泄泻者忌用。

功效主治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主治胃肺燥干咳、吐血、咳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

治病配方

治肺胃阴伤气逆之肺痿和胃阴不足证:麦冬60克,半夏9克,人参6克,甘草4克,大米50克,大枣12枚。水煎,分3次温服。(出自《金匮要略》麦门冬汤)

养生药膳

①麦冬补气粥:麦冬、党参、五味子各1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将诸药水煎取汁,与大米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冰糖,再烧开即可。能补气养阴。

②麦冬知母茶:麦冬、知母各10克,熟地黄、石膏各20克,牛膝30克。水煎当茶饮,常用于胃热阴虚证的调理。

46 天门冬

别名:天冬、三百棒、丝冬、老虎尾巴根。性味归经:性寒,味甘、苦,归肺、肾、胃经。用法用量:煎服,6~12克。适用体质:阴虚、气虚体质。禁忌:天门冬甘寒滋腻之性较强,脾虚泄泻、痰湿内盛者忌用。功效主治养阴润燥、清肺降火,主治阴虚肺热所致燥咳或劳嗽咳血,以及肺痿、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

治病配方

治咳嗽:人参、天门冬、熟地黄各等分。将以上三味中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含化服之。(出自《儒门事亲》三才丸)

养生药膳

①天冬绿茶:天门冬8克,绿茶1克。将天门冬剪成碎片,放入杯中,与茶叶一同用开水冲泡后,加盖闷5分钟,每日当茶饮。适用于上火痰多者。

②二冬蜂蜜粥:天门冬、麦冬、酸枣仁各10克,大米50克,蜂蜜适量。酸枣仁微炒,将炒好的酸枣仁与天门冬、麦冬一同加清水煎汤,取汁。大米与药汁一同煮粥。粥熟后,调入蜂蜜即可。能润肺生津。

47 石斛

别名:林兰、禁生、杜兰、金钗花、千年润、黄草、吊兰花。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归胃、肾经。用法用量:煎服,干品6~12克,鲜品可用15~30克,亦可入丸、入散、熬膏等。适用体质:阴虚体质。禁忌:热病早期阴未伤者、湿温病未化燥者、脾胃虚寒者禁服。功效主治滋阴清热、益胃生津,主治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阴伤目暗等症。

治病配方

①治虚劳消瘦:石斛、麦冬、牛膝、杜仲、党参、枸杞子、白芍各9克,炙甘草、五味子各6克。水煎服。长期服用有保健强身作用。

②治阴虚目暗,视物昏花:石斛、熟地黄各15克,山茱萸、枸杞子、山药各12克,白菊花6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补肾益肝、明目的功效,可治疗老年人肝肾不足、双目昏花、视物模糊等症。

养生药膳

①石斛桑寄生饮:石斛30克,桑寄生、罗布麻各9克。水煎服。有防治老年人血压偏高、动脉硬化、视物不清等作用。

②石斛水煎茶:单用本品适量,水煎代茶服用。可以用于治疗胃有虚热、津液不足、口中干渴、饮食不香等症。

48 玉竹

别名:黄芝、玉术、竹七根、黄脚鸡、山姜等。性味归经: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用法用量:煎服,6~12克。适用体质:阴虚体质。禁忌:正在用强心药的人不宜服用玉竹;脾胃虚寒泄泻者、体内有痰湿者忌用。

功效主治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主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

治病配方

①治秋燥伤胃阴:玉竹、麦冬各9克,沙参6克,甘草3克。水煎,分两次服用。(出自《温病条辨》玉竹麦门冬汤)

②治热病伤阴,或夏天出汗多引起的口干思饮,大便干燥:玉竹、北沙参、石斛、麦冬各15克,乌梅5枚。水煎取汁,加冰糖适量调味,代茶时时饮之。

养生药膳

①玉竹粥:鲜玉竹20克,大米50克。玉竹洗净去根须,切碎,煎取浓汁后去渣。与大米一起加入适量水,共煮为稀粥,可加白糖调味。有养阴润燥的作用。

②玉竹炒苦瓜:玉竹20克,苦瓜300克。加调料适量炒食。能清火、养阴润燥。

49 黄精

别名:老虎姜、鸡头参、黄鸡菜、毛管菜等。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用法用量:煎服,9~15克。适用体质:阴虚、气虚、特禀体质。禁忌:脾虚有湿、咳嗽痰多、中寒便溏者不宜服。痰湿内盛者不可服用,感冒发热等急症暂停服用。功效主治补中益气、润心肺、强筋骨,主治虚损寒热、咳少痰或久咳乏力,气阴两虚导致的面色萎黄、困倦乏力等,肾虚引起的的早衰、头晕、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糖尿病气阴两伤引起的口渴、多饮、善饥欲食等。

治病配方

治肺劳咳血,赤白带:鲜黄精根头60克,冰糖30克。开水炖服。(出自《闽东本草》)

养生药膳

①黄精丹参茶:黄精、丹参各10克,绿茶5克。共研成粗末,用开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后服用,能益气补血。

②黄精瘦肉汤:黄精35克,猪瘦肉500克,小白菜100克,胡萝卜1根,香菇5朵。猪瘦肉先汆水备用。清水烧开,放入猪瘦肉大火煮20分钟,再放入其他材料,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能滋阴补脾。

50 明党参

别名:山胡萝卜、明沙参、山花根、土人参等。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微苦,入脾、肺、肝经。用法用量:煎服,6~12克;亦可泡茶。适用体质:阴虚、痰湿体质。禁忌:气虚下陷、精关不固者及孕妇慎服。大量服食会引起浮肿。

功效主治

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解毒,主治痰火咳嗽喘逆、头昏、呕吐、目赤、白带、痈毒疮疡。

治病配方

①治胃下垂:明党参20克,黄芪30克,升麻、柴胡各5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用清水煎煮两次,每次半小时。将两次药汁合并,分为三份,每日早、中、晚各服1次。

②治贫血:明党参、当归、白芍、生姜各10克,熟地黄15克,黄芪20克,大枣7枚。用清水煎煮两次,合并药汁,分为两份,早、晚服用。

养生药膳

①明党参鸡蛋羹:明党参30克,切细,与打散的2个鸡蛋和匀,放入蒸锅中蒸熟即食。能治脱力劳伤、贫血头晕。

②参芪当归母鸡汤:明党参、黄芪、当归各10克,山药15克,老母鸡1只。纱布包裹药材塞入洗干净的母鸡肚中,将母鸡放入砂锅中,加清水,大火煮开10分钟,小火慢炖2小时,起锅时加盐调味。能治前列腺增生。

51 枸杞子

别名:枸杞子红实、甜菜子、西枸杞子、狗奶子、红青椒、枸蹄子等。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肝、肾、肺经。用法用量:煎服,6~12克;亦可泡茶、泡酒等。适用体质:阴虚、血瘀、特禀体质。禁忌:绿茶和枸杞子不可同泡茶饮。高血压、性情急躁、喜食肉类者慎食。感冒发热、身体有炎症、腹泻者忌食。

功效主治

滋补肝肾、明目、润肺,主治肝肾阴亏、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滑泄。

治病配方

治虚劳,下焦虚伤,微渴、便数:枸杞子、当归、白芍各50克,黄精75克,人参50克,接心1.5克。捣筛为散。水煎服。(出自《太平圣惠方》构棍子散)

养生药膳

①枸杞子山楂茶:山楂、枸杞子各15克。用开水浸泡约2小时,代茶频饮。可益肾健脑。

②枸杞子羊肝汤:枸杞子10克,羊肝150克。将羊肝洗净切片,放入枸杞子,炖煮1小时,加调料适量,吃肝喝汤。能养肝益肾。

52 墨旱莲

别名:旱莲草、黑墨草、野葵花、水旱莲、莲子草、墨斗草、墨菜、墨水草等。性味归经:性寒,味甘、酸,归肾、肝经。用法用量:煎服,6~12克;亦可熬膏、捣汁等。适用体质:阴虚、气虚体质。禁忌:脾肾虚寒者忌服。

功效主治

滋阴补肾、凉血止血,主治吐血、咳血、鼻出血、尿血、便血、刀伤出血、须发早白、白喉、淋浊、带下、阴部瘙痒。

治病配方

①治刀伤出血:鲜墨旱莲捣烂,敷于伤口处;干者研末,撒伤处。(出自《湖南药物志》)

②治鼻出血:鲜墨旱莲一把。洗净后捣烂绞汁,加适量白酒炖热,饭后温服,日服两次。(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③补腰膝,壮筋骨,强肾阴:女贞子、墨旱莲各适量。女贞子阴干,蜜、酒蒸,过一夜,粗袋擦去皮,晒干为未;墨旱莲捣汁熬膏,和前药为丸。临卧酒服。(出自《医方集解》二至丸)

养生药膳

①墨旱莲饮:墨旱莲50克。水煎服能治热痢。

②墨旱莲母鸡汤:墨旱莲30克,老母鸡1只。老母鸡处理干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喝汤食肉。

53 女贞子

别名:女贞实、冬青子、白蜡树子、鼠梓子。性味归经:性凉,味甘、苦,归肝、肾经。用法用量:煎服,6~12克。以入丸剂为佳。适用体质:阴虚、气虚、特禀体质。禁忌:女贞子有滑肠作用,脾胃虚寒、阳虚气弱、大便溏泻者不宜服用。

功效主治

补肝滋肾、强筋健骨、清肝明目,主治阴虚内热、头昏目花、须发早白、腰酸耳鸣及老年人大便虚秘。

治病配方

治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女贞子20克,五味子10克,西洋参5克。水煎服,时时饮之。

养生药膳

①女贞子瘦肉汤:女贞子40克,黑芝麻30克,猪瘦肉60克。猪瘦肉洗净切块,把女贞子、黑芝麻、猪瘦肉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再用小火煲1小时,可根据口味偏好加一些调料调味。能补肾乌发。

②女贞子枸杞酒:女贞子250克,枸杞子100克,白酒1000毫升。将女贞子、枸杞子洗净放入白酒中,浸泡15天服用。能养肝明目。

54 桑葚

别名:桑果、桑枣。性味归经:性凉,味甘、酸,归心、肝、肾经。用法用量:煎服,9~15克。适用体质:阴虚体质。禁忌:脾胃虚寒、大便稀溏者不宜食用。桑葚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应忌食。

功效主治

滋阴息风、补肝益肾,可以用于治疗肝肾阴虚、消渴、便秘、目暗、耳鸣、瘰疬、关节不利。

治病配方

①治冠心病:桑葚、黑芝麻各60克,大米50克。洗净后同放入锅中捣烂,加适量清水和糖,煮成糊状服用。每日1剂,可长期服用。

②治便秘:桑葚、肉苁蓉各30克,黑芝麻15克,炒枳壳9克。水煎1小时,取汁服用。

养生药膳

①桑葚糯米粥:鲜桑葚、糯米各适量。鲜桑葚洗净捣汁,将药汁与糯米共同酿成酒。每日适量佐餐食用,可补血益肾、聪耳明目。

②桑葚汁:鲜桑葚适量。绞汁,每次10毫升,连服数日。有滋阴清热、补益肝肾的作用,常用于习惯性便秘。

55 黑芝麻

别名:胡麻、油麻、巨胜、脂麻。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肝、肾、大肠经。用法用量:煎服,9~15克;亦可入丸、入散等。适用体质:阴虚、血瘀体质。禁忌:慢性肠炎、便溏腹泻者忌用。

功效主治

补益肝肾、滋润五脏,主治肝肾不足、虚风眩晕、风痹、瘫痪、病后虚羸、须发早白、妇人乳闭、老人或体虚者大便干结。

治病配方

治血热,津枯,便秘:五味子125克,葛根、黑芝麻、蜂蜜各250克。葛根和五味子水煎两次,去渣合汁;将炒香的黑芝麻和蜂蜜与药汁混合置于碗中,隔水蒸2个小时,冷却,装瓶。每日3次,每次服1茶匙。有补肾养心、凉血止血、润燥生津的功效。

养生药膳

①芝麻核桃粉:黑芝麻炒香研末,核桃仁微炒捣烂,贮瓶内,每次各取1小茶匙,冲入牛奶或豆浆,并加蜂蜜1小茶匙,拌匀服用。能治便秘。

②芝麻萝卜瘦肉汤:黑芝麻60克,猪瘦肉250克,胡萝卜40克,盐适量。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小火慢煲50分钟,放入盐即可。能补气益血,抗衰老,延年益寿。

56 龟甲

别名:龟板、乌龟壳、乌龟板、下甲、血板、烫板。性味归经:性寒,味甘,归肝、肾、心经。用法用量:煎服,9~24克;能入丸、入散等。最好先用砂炒醋淬。适用体质:阴虚、血瘀、气虚体质。禁忌:孕妇或胃有寒湿者忌服。

功效主治

滋阴潜阳、益肾强骨,主治肾阴不足、骨蒸痨热、吐血、鼻出血、久咳、遗精、崩漏、带下、腰痛、阴虚风动、久痢、痔疮、小儿囟门不合。

治病配方

治阴虚火旺证:龟甲、熟地黄各18克,黄柏、知母各12克,猪脊髓适量。将以上四味中药研成细末,猪脊髓蒸熟,炼蜜为丸,每服70丸,盐汤送服。(出自《丹溪心法》补阴丸)

养生药膳

龟甲鸡骨核桃汤:将30克龟甲,2对乌鸡鸡骨打碎,加水小火炖约2小时,再加10克核桃仁、适量食盐继续炖至核桃仁熟烂即可。每日1次,常食。能益肾气,填肾精,治佝偻病。呈棕褐色,有疏松的孔隙。

57 鳖甲

别名:上甲、鳖壳、甲鱼壳、团鱼壳、团鱼盖、团鱼甲、鳖盖子。性味归经:性寒,味甘、咸,归肝、肾经。用法用量:煎服,9~24克。最好先用砂炒醋淬。适用体质:阴虚、气虚体质。禁忌:虚而无热者忌用。

功效主治

滋阴退热、软坚散结、平肝息风,主治阴虚、劳热骨蒸、虚风内动、经闭、症瘕、久疟等症。

治病配方

治产后早起中风冷,泄痢及带下:鳖甲如手大,当归、黄连、干姜各60克,黄柏30克。将以上五味中药细切,水煎,去渣,分三份,每日早、中、晚各1次。(出自《备急千金要方》鳖甲汤)

养生药膳

鳖甲海带瘦肉汤:鳖甲60克研碎,海带120克洗净切丝,猪瘦肉切块在沸水中汆一下。以上食材加入砂锅中,放入葱段、姜丝,加水大火煮沸15分钟,改小火再煮1.5小时,加调味料搅拌均匀即可。能抗癌防癌。呈黄白色,略有皱褶。

第二章 解表药

表证常见的症状是恶寒、头痛发热、鼻塞咳嗽等,多见于一般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麻疹、哮喘等疾病。而解表药能发汗、解热、镇痛,所以很多家庭都会备有解表药。

解表药分为

发散风寒药

与发散风热药两种。如果出现发热、无汗、恶寒等寒性特征时,可服用麻黄汤;如果出现口渴、咽痛、舌质红等热性特征时,可服用菊花、桑叶、薄荷等做成的茶。解表药一般不宜用于阴虚发热、久病体虚及失血的患者,而且煎煮时不宜久煎以免降低药效。发散风寒药

58 麻黄

别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等。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微苦,归肺、膀胱经。用法用量:煎服,2~9克。适用体质:阳虚、气虚体质。禁忌:肺虚引起的气喘,以及外感风热者忌服。功效主治生麻黄能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风寒表实证,如胸闷喘咳、水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等。麻黄绒作用缓和,多用于老人、幼儿及体虚风寒感冒。蜜麻黄性温偏润,宣肺平喘止咳作用强,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多用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治病配方

①治头痛发热,身疼腰痛,恶风无汗而咳喘:麻黄150克,桂枝100克,炙甘草50克,杏仁70个。水煎服。(出自《伤寒论》麻黄汤)

②治冻疮:麻黄、附子、细辛各25克,大黄、生姜各15克,桂枝10克,制成酊剂,用棉签蘸药涂在患处。

养生药膳

麻黄桂心酒:麻黄250克,桂心100克。将以上两味中药研成细末,加酒1000毫升,小火煎汤。可治四肢疼痛。不拘时服,以汗出为度。

59 桂枝

别名:柳桂。性味归经:性温,味辛、甘,归心、肺、膀胱经。用法用量:煎服,3~9克。适用体质:阳虚体质。禁忌: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忌用桂枝。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功效主治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主治感受风寒引起的感冒、腰酸背痛、胸痛、心悸、女子经闭痛经。

治病配方

①治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桂枝120克,附子3枚,生姜90克,大枣12枚,炙甘草60克。水煎,去渣,温服,每日三服。(出自《伤寒论》桂枝附子汤)

②治诸肢节疼痛,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桂枝、知母、防风各120克,芍药、甘草、麻黄各90克,生姜、白术各150克,附子1枚。水煎,去渣,温服,每日三服。(出自《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

养生药膳

①桂枝红参粥:桂枝、红参各6克,当归、甘草各3克,大枣6枚,大米50克,红糖20克。先将中药用水煎,取药汁,再用药汁煮粥,加红糖食用。能祛寒补血。

②桂枝芍药饮:桂枝、芍药、生姜各9克,大枣3枚,甘草6克。水煎,去渣,温服。可以治疗外感风寒、发热头痛等症。

60 紫苏

别名:赤苏、红苏、红紫苏、皱紫苏。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肺、脾经。用法用量:煎服,5~9克。适用体质:阳虚、痰湿体质。禁忌:脾虚大便稀薄、腹泻、气虚者忌用。阴虚喘咳者慎服。功效主治紫苏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恶心呕逆、胸脘满闷、咳喘痰多、脾胃气滞、头痛、鱼蟹中毒等。治病配方

治外感风寒,气郁不舒:紫苏、香附子各120克,炙甘草30克,陈皮60克。水煎,去渣,热服,不拘时候,每日三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苏散)

养生药膳

①凉拌紫苏叶:紫苏嫩叶300克,盐、酱油、麻油各适量。将紫苏叶洗净,用开水汆熟,捞出洗净,挤干水分,切段放盘内,加入调料拌匀即成。此菜适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咳嗽、胸腹胀满等症。

②紫苏粥:大米50克,紫苏15克,红糖适量。大米煮稀粥,粥成入紫苏稍煮,加入红糖搅匀即成。适用于风寒感冒、咳嗽、胸闷不舒等病症。质脆易碎,香气浓郁。

61 生姜

别名:姜皮、姜、姜根、百辣云。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肺、脾、胃经。用法用量:煎服,3~9克;亦可捣汁用。适用体质:阳虚体质。禁忌:有痤疮的湿热体质者慎用;阴虚者食用会加重内热。

功效主治

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止呕开痰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脾胃虚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痰饮呕吐、胀满腹泻,以及风寒感冒、恶风发热。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

治病配方

①治胃气不和,呕哕不安:半夏12克,生姜适量。半夏煎汤取汁,生姜榨汁,将两种药汁一同煎沸。分四次服用。有开胃和中的功效。(出自《金匮要略》生姜半夏汤)

②治咳嗽痰多,恶心呕吐,心悸:生姜10克,乌梅1个,半夏、橘红各15克,茯苓9克,炙甘草4.5克。水煎,去渣,温服,不拘时候。(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陈汤)

养生药膳

①生姜杏仁萝卜饮:生姜10克,杏仁6克,白萝卜100克。水煎,去渣,乘温热服用,每日1剂。能治风寒咳嗽。

②生姜大枣茶:大枣5枚,加清水煮熟晾干;生姜10克切片炒干,加入蜂蜜炒至微黄。再将大枣、生姜和红茶用开水冲泡5分钟即可。每日1剂,分3次,趁温热时服用,吃枣。常饮有健脾、补血、助消化的功效。有芳香和辛辣味。

62 香薷

别名:香茅、香绒、香茸、紫花香茅、蜜蜂草、香草、满山香、香茹草、石艾等。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肺、脾、胃经。用法用量:煎服3~9克。为发表,用量不宜大,也不用久煎。适用体质:阳虚、痰湿体质。禁忌:火盛气虚、阴虚有热者禁用;表虚无邪者戒之。

功效主治

发汗解暑、化湿温胃、利水调湿,能治热天反觉寒凉、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腹胀满、呕吐腹泻、水肿、脚气。

治病配方

①治恶寒发热,头重身痛,腹痛吐泻:香薷50克,白扁豆、厚朴各25克。水煎服,或加酒少量同煎。连吃两服,不拘时服。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中的功效。(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薷散)

②治水肿脚气:干香薷500克,白术210克。白术研成细末;香薷浓煎取汁,和术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0丸,不拘时服,每天四次。(出自《外台秘要》香薷术丸)

养生药膳

①香薷刺五加饮:香薷、刺五加各10~15克,煎服,每日2次,连用10天,能降血脂。

②香薷粥:香薷、大米各10克,白糖适量。香薷水煎取汁,加入大米煮粥,加白糖调味即可。有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的功效,能治水肿、小便不利。

63 荆芥

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性味归经:性微温,味辛,归肺、肝经。用法用量:煎服,4.5~9克。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适用体质:阳虚、痰湿体质。禁忌:表虚自汗、阴虚头痛者忌服。不宜与驴肉同食。

功效主治

祛风解表、理血;炒炭止血。主治感冒、头痛、咽喉肿痛、中风不能语、吐血、鼻出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

治病配方

治疗咽喉肿痛,语声不出,或如有物哽:荆芥15克,桔梗60克,炙甘草30克。将以上中药研细末,水煎,去渣,饭后温服。具有宣肺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荆芥汤)

养生药膳

①荆芥紫苏饮:紫苏、荆芥各15克,大青叶、四季青、鸭跖草各30克。水煎服,每日三四次。

②荆芥足癣灵:取新鲜的荆芥叶适量,洗净后捣烂,局部敷,每日3次,一般用药3~7日见效。能治足癣所致的脚丫湿烂。荆芥梗

64 防风

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性味归经:性微温,味辛、甘,归膀胱、肝、脾经。用法用量:煎服,4.5~9克。适用体质:痰湿、特禀体质。禁忌: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功效主治防风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

治病配方

治破伤风及跌打损伤:天南星、防风各等分。将以上两味中药研成细末。如破伤风以药敷贴疮口,然后以温酒调下5克;如牙关急紧、角弓反张,用药1克,童便送服。(出自《本事方》玉真散)

养生药膳

①防风乌梅茶:乌梅10克,防风5克,甘草1克。每日1剂,开水泡1小时左右后代茶饮,能治过敏性鼻炎。

②防风陈皮山药粥:陈皮、防风各6克,山药120克,大米50克,炒白芍12克,红糖适量。将山药研成粉末,放入炒白芍、陈皮、防风的煎液中加大米煮粥,调入红糖服食。能泻肝补脾、止痛止泻。

65 羌活

别名: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归膀胱、肾经。用法用量:煎服,3~9克。适用体质:阳虚、痰湿、特禀体质。禁忌:血虚痹痛者忌服。

功效主治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利关节,主治外感风寒、风湿寒痹、头痛无汗、项强筋急、目昏鼻塞、肢体酸痛、疮疡肿毒等。

治病配方

治肩背痛不可转身,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羌活、独活各3克,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1.5克,蔓荆子0.9克。水煎,去渣,食前温服。(出自《内外伤辨》羌活胜湿汤)

家用养生

①解表散风饮:荆芥、防风、人参、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桔梗、枳壳、茯苓、川芎、甘草各3克。水煎,去渣。饭后1小时服。

②羌活人参利湿酒:羌活、人参、苦参、沙参、丹参、苍耳子各60克,石榴2000克,白酒1000毫升。将石榴捣烂,其余药材切碎后一同装入纱布袋置于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4天后,滤汁去渣即成。能祛风利湿。

66 白芷

别名:苻蓠(fú lí)、泽芬、杭白芷、川白芷。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肺、胃、大肠经。用法用量:煎服,3~9克;外用适量。适用体质:阳虚、特禀体质。禁忌:阴虚血热者忌服。

功效主治

白芷具有祛风止痛、燥湿消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头痛、牙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等症。

治病配方

①治头痛及眼睛痛:白芷20克,乌头5克。将白芷和乌头研成细末,每服10克,茶调服。患眼睛痛者,先含水,再将药液滴入鼻中,其效更速。(出自《朱氏集验医方》白芷散)

②治鼻渊:白芷、辛夷、防风各4克,苍耳子5克,川芎2.5克,细辛3.5克,甘草1.5克。水煎,去渣,连服四剂,不拘时服。(出自《疡医大全》)

养生药膳

①白芷当归粉:当归、白芷各等分。二者研细末。每服6克,米汤送服。能治大便不通。

②白芷黄芪鲤鱼汤:白芷15克,黄芪12克,当归、枸杞子各8克,大枣4枚,鲤鱼1条,生姜5克。鲤鱼处理干净后与上述中药一起熬汤。能通经活血、滋补肝肾。

67 辛夷

别名:林兰、桂栏、杜兰、木兰、紫玉兰、侯桃、房木、迎春、木笔花、姜朴花等。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肺、胃经。用法用量:煎服,3~9克。外用适量。有毛,易刺激咽喉,煎汤应用纱布袋装好。适用体质:阳虚体质。禁忌:阴虚火旺者忌服。辛夷有毛,易刺激咽喉,内服时应用纱布包裹煎煮。

功效主治

辛夷是玉兰花干燥的花蕾,具有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风寒头痛、鼻塞、鼻渊、鼻流浊涕等。

治病配方

①治鼻渊:辛夷15克,苍耳子7.5克,白芷30克,薄荷1.5克。将以上四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6克,用葱、茶清饭后调服。(出自《济生方》苍耳散)

②治鼻漏,鼻孔中长出一块:辛夷(去毛)、桑白皮(蜜炙)各12克,栀子3克,枳实、桔梗、白芷各6克。将以上六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6克,白萝卜汤调服。(出自《疡医大全》)

养生药膳

辛夷茶:辛夷3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能治疗过敏性鼻炎。若风寒犯肺者,加藿香10克;偏风热壅盛者,加槐花20克。

68 细辛

别名:小辛、细草、少辛、独叶草。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肺、肾、心经。用法用量:煎服,1~3克;散剂,每次服0.5~1克。适用体质:阳虚体质。禁忌: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者忌服。功效主治

祛风散寒、行水通窍,主治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

治病配方

①治风寒感冒:细辛、麻黄各6克,附子1枚。附子先下,大火烧开,小火持续30分钟,入细辛,持续20分钟,入麻黄,持续5分钟,去沫取汁。(出自《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

②治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独活、细辛、川芎、秦艽、生地黄、羌活、防风、甘草各适量。水煎服。有风,加荆芥、防风;有寒,加麻黄、桂枝;有暑,加黄芩、石膏;有湿,加苍术、白芷;有燥,加石膏、竹叶;火旺,加知母、黄柏。(出自《症因脉治》独活细辛汤)

养生药膳

细辛川芎饮:细辛、川芎、白芷、羌活、防风、薄荷、荆芥、甘草各等分。将以上八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次6~10克,开水冲泡或水煎代茶饮用,每日3次。能治风寒感冒,头痛鼻塞。

69 藁(gǎo)本

别名:鬼卿、地新、山苣、蔚香、微茎、蒿板等。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膀胱经。用法用量:煎服,3~9克;亦可入丸、外用。适用体质:阳虚、痰湿体质。禁忌:凡阴血亏虚、肝阳上亢、火热内盛、血虚之头痛者忌服。功效主治

藁本具有祛风散寒、祛除湿邪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风寒头痛、寒湿腹痛、泄泻、疥癣。

治病配方

①治一切偏正头痛,鼻塞,头风,遍身疮癣,手足顽麻:藁本、川芎、细辛、白芷、甘草各3克。将以上五味中药研成细末,入煅好的石膏末500克,水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饭后薄荷茶送服。(出自《普济方》白龙丸)

②治胃痉挛、腹痛:藁本15克,苍术9克。水煎,去渣,早、晚两次服用。(出自《新疆中草药手册》)

养生药膳

①荜茇藁本鲍鱼汤:鲍鱼肉90克,荜茇、川芎各9克,藁本6克,生姜、红枣适量。全部用料放入砂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改小火煮2小时,用盐调味即可。随量饮用。适用于风寒造成的春季过敏性鼻炎。

②藁本菊花茶:藁本5克,菊花5朵。水煎,代茶饮。能治疗眩晕症。

70 苍耳子

别名:牛虱子、胡寝子、棉螳螂、苍子、饿虱子、苍棵子、苍浪子、老苍子等。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归肺经。用法用量:煎服,3~9克;亦可入丸、入散等。适用体质:阳虚、特禀体质。禁忌:有小毒;血虚头痛者忌用。过量服用易中毒。

功效主治

苍耳子具有发散风寒、祛湿杀虫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齿痛、风疹瘙痒、湿痹拘挛、疥癣、瘙痒。

治病配方

①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苍耳子9克。将苍耳子研成细末,水煎,去渣,温服。(出自《食医心镜》)

②治鼻流浊涕不止:辛夷15克,苍耳子7.5克,白芷30克,薄荷叶1.5克。将以上四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6克,用淡盐水饭后调服。(出自《济生方》苍耳散)

③治大麻风:苍术500克,苍耳子120克。将以上两味中药研成细末,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3次,每服6克。忌房事三月。(出自《洞天奥旨》)

养生药膳

①苍耳酒:苍耳子15克。微炒为末,黄酒冲服,能治疔疮恶毒;并用鸡蛋液涂患处,拔出疔根。

②苍耳粥:苍耳子3克,大米50克。苍耳子捣烂,水煎,取汁,和大米一起煮粥食用。

71 葱白

别名:芤、鹿胎、莱伯、四季葱、和事草、大葱等。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肺、胃经。用法用量:煎服,3~9克;外用适量。适用体质:阳虚、痰湿体质。禁忌:表虚多汗者忌服。

功效主治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主治风寒感冒轻症、痈肿疮毒、痢疾脉微、寒凝腹痛、小便不利等病症。对感冒、风寒、头痛、阴寒腹痛、虫积内阻、痢疾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治病配方

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葱白15克,淡豆豉30克。煎汤,乘热服。葱白配以宣散解表的豆豉,能增强发汗解表作用。(出自《补缺肘后方》葱豉汤)

养生药膳

①葱白薤白粥:葱白25克,薤白15克,大米50克。加水煮粥,空腹食用。能治赤白下痢。

②葱白猪蹄汤:葱白120克,猪蹄1只,盐适量。猪蹄处理干净,斩块,放入砂锅,加入适量清水和葱白一起炖煮2小时,食用前加盐调味即可。适用于血虚体弱、形体浮肿、疮疡肿痛、妇人产后乳少等症。

72 鹅不食草

别名:石胡荽、野园荽、地芫荽、鸡肠草、沙飞草、大救驾等。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肺、肝经。用法用量:煎服,6~10克;外用适量。适用体质:痰湿体质。禁忌:阴虚火旺者忌服。

功效主治

发散风寒、通鼻窍、胜湿去翳,主治感冒、头痛、鼻渊、鼻息肉、咳嗽、喉痹、耳聋、目赤翳障、疟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肿毒、疥癣等症。

治病配方

①治目病肿胀红赤,鼻塞、头痛:鹅不食草10克,青黛、川芎各5克。将以上三味中药研成细末。嘴里噙满水不下咽,吸少许药末入鼻内,以泪出为度,不拘时候。(出自《原机启微》搐鼻碧云散)

②治脾寒疟疾:鹅不食草适量。捣汁半碗,入酒半碗,一起食用。(出自《濒湖集简方》)

养生药膳

①鹅不食草粥:鹅不食草、糯米各50克。将鹅不食草捣烂,取汁浸糯米磨浆,给患者徐徐含咽。治单双喉蛾。

②鹅不食草饮:鹅不食草15克。水煎,去渣,温服。治疳积腹泻。

发散风热药

73 薄荷

别名:鱼香草、人丹草、夜息香、鱼香菜、狗肉香、水益母等。性味归经:性凉,味辛,归肺、肝经。用法用量:煎服,3~6克,须后下。适用体质:湿热、血瘀、气郁、特禀体质。禁忌:阴虚血燥、汗多表虚者忌用。薄荷不可与甲鱼肉同食。功效主治疏散风热、解毒排毒,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等。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长于行气和中。治病配方①治失音:薄荷适量,胖大海5个,石菖蒲5克。放入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闷10分钟,不拘时服。

②治风热型咳嗽:薄荷2~5克,甘草1~3克。用沸水冲泡即可,常饮此茶,对咽喉痒痛有防治作用。

养生药膳

①凉拌薄荷:鲜薄荷200克。汆水,用凉开水冲凉,与切开的2个彩椒装盘待用,将酱油、醋浇在薄荷上,拌匀即可。能开胃解乏。

②薄荷芋头粥:芋头90克,大米50克,薄荷叶、白糖适量。芋头、大米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粥。粥将熟时,加入适量薄荷叶再煮片刻,加入白糖调味即可。能补脾益胃。

74 牛蒡子

别名:恶实、大力子、毛然然子、黑风子、毛锥子。性味归经:性寒,味辛、苦,归肺、胃经。用法用量:煎服,6~12克;亦可炒服,苦寒及滑性略减。适用体质:阴虚、湿热、特禀体质。禁忌:牛蒡子忌用量过大,过量可致惊厥、呼吸加快、继而抑制呼吸。

功效主治

牛蒡子是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疏散风热、宣肺祛痰、解毒消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风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肿毒等。

治病配方

①治痰厥头痛:旋覆花、牛蒡子各30克(微炒)。将旋覆花和牛蒡子研成细末,不拘时候,每次3克,白汤送服。(出自《太平圣惠方》)

②治风疹不透:牛蒡子(研细)15克,柽柳适量。水煎,去渣,温服。(出自《本草汇言》)

养生药膳

①薄荷牛蒡子粥:大米50克,薄荷6克,牛蒡子10克。将牛蒡子煮15分钟,留取汁水备用。大米煮成粥,放入薄荷煮10分钟,粥即成时加牛蒡子汁水,再煮5分钟即可。

②牛蒡子去脂茶:牛蒡子、决明子各12克,桂花5克。锅中倒入350毫升水,放入牛蒡子、决明子煮3分钟至沸。将煮好的药茶汁冲入装有桂花的杯中,即可饮用。能减肥消脂。

75 蝉蜕

别名:蝉退、蝉衣、虫蜕、蝉壳、知了皮、金牛儿、虫衣等。性味归经:性寒,味甘,归肺、肝经。用法用量:煎服,3~6克;亦可研末冲服。适用体质:阴虚、特禀体质。禁忌:孕妇慎服。

功效主治

蝉蜕是蝉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能疏散风热,宣肺止痉,主治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小儿惊痫、风疹瘙痒、目赤翳障、疔疮肿毒、破伤风等。

治病配方

①治风温初起,冬温袭肺,咳嗽:薄荷、前胡、牛蒡子各7.5克,蝉蜕3克(去足、翅),淡豆豉20克,瓜萎壳10克。水煎服。(出自《时病论》)

②治咳嗽,肺气壅滞不利:蝉蜕、人参、五味子各50克,陈皮、炙甘草各25克。将以上五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25克,生姜汤下,不拘时服。(出自《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蝉壳汤)

养生药膳

①蝉蜕牛蒡子茶:蝉蜕、甘草各5克,牛蒡子15克,桔梗7.5克。煎汤服,能治外感风热引起的感冒、咳嗽失音。

②鸡内金蝉蜕安神粥:鸡内金30克,蝉蜕10克,研为细末,大米100克加水煮成粥,旺火烧开,小火熬成稀粥,调入药粉3克,煮5分钟,加入白糖调味。能清热去火、养心安神。

76 柴胡

别名: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归肝、胆经。用法用量:煎服,3~9克。生用解表退热,醋炙疏肝解郁,升阳用量宜轻。适用体质:阴虚、气郁体质。禁忌:真阴亏损,肝阳上升者忌服。功效主治柴胡是伞形科植物柴胡的干燥根,能调和表里、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阳气不升引起的胸胁胀痛、口苦耳聋、疟疾、下痢脱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

治病配方

治伤寒少阳证:柴胡24克,黄芩、人参、炙甘草、半夏、生姜各9克,大枣4枚。水煎,去渣,温服,每日三服。(出自《伤寒论》小柴胡汤)

养生药膳

①柴胡煮猪肝:柴胡15克,猪肝200克,菠菜1棵,盐、淀粉各适量。菠菜洗净,切段。猪肝洗净切片,加淀粉拌匀。水煎柴胡,去渣,取汁。将猪肝加入柴胡汤中,转大火,并下菠菜煮熟,加盐调味即可。能清热养肝。

②灵芝柴胡饮:柴胡、丹参各5克,五味子、灵芝各10克,大枣5枚。水煎代茶饮。能治慢性肝炎。

77 桑叶

别名:霜桑叶、双叶、双桑叶、童桑叶、神仙叶。性味归经:性寒,味苦、甘,归肺、肝经。用法用量:煎服,5~9克。润肺止咳多用蜜炙桑叶。适用体质:阴虚、特禀、湿热体质。禁忌:阳虚体寒者慎用;肝燥者忌用。

功效主治

桑科植物桑树的干燥叶,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凉血止血,主治风热感冒,头痛、口渴、风热犯肺引起的肺热咳嗽、风痹、风热引起的目赤涩痛、下肢浮肿。

治病配方

①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杏仁、桔梗、苇根各10克,连翘7.5克,桑叶12.5克,菊花5克,甘草、薄荷各4克。水煎,去渣,分两次服用。(出自《温病条辨》桑菊饮)

②治肺热咳嗽,口渴,咽干鼻燥:桑叶、豆豉、栀皮、梨皮、象贝各3克,杏仁4.5克,沙参6克。水煎,去渣,温服。(出自《温病条辨》桑杏饮)

养生药膳

①桑叶菊花茶:桑叶、菊花各10克。用清水煎煮,分几次服用,或开水冲泡茶服用,也可加适量蜂蜜或白糖调味。适用于风热头痛、目赤。

②百合桑叶饮:桑叶12克,百合30克,麦冬9克,杏仁10克。加水煎煮服用。能养阴解表。

78 菊花

别名: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等。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辛、甘、苦,归肺、肝经。用法用量:煎服,5~9克,亦可泡茶。适用体质:阴虚、湿热、气郁体质。禁忌: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慎服。

功效主治

菊花是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疮癣、中毒。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宜用白菊花。

治病配方

①治麦粒肿:菊花9克。加水煎煮。头煎内服,二煎放凉后洗患处,每日2次。

②治面肌痉挛:菊花、钩藤各10克。水煎服,每日1次。

养生药膳

①菊花蒲公英汤:菊花、蒲公英各30克。水煎服,每日1次。能治急性结膜炎。

②菊花粥:菊花5克去蒂,过一遍温水,备用。大米50克煮粥,粥熟后调入菊花,用小火再煮5~10分钟。能散风清热、清肝明目、解毒消炎。气味清香。

79 蔓荆子

别名:蔓荆实、荆子、万荆子、蔓青子、白背木耳、小刀豆藤、白背风、白背草。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辛、苦,归膀胱、肝、胃经。用法用量:煎服,5~9克。适用体质:阴虚、湿热体质。禁忌: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

功效主治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主治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湿痹拘挛。

治病配方

治肩背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风湿痹痛:蔓荆子2克,川芎1.5克,藁本、炙甘草、防风各3克,羌活、独活各6克。水煎,去渣,饭后温服。若湿邪较重,肢体酸楚甚者,可加苍术、细辛以助祛湿通络;郁久化热者,宜加黄芩、黄柏、知母等以清里热。(出自《脾胃论》羌活胜湿汤)

养生药膳

①延年益寿粉:黄精500克,蔓荆子100克。将黄精和蔓荆子淘洗干净,放在一起,九蒸九晒,捣为末,空腹每次服下6克,每日2次,可延年益寿。

②决明蔓荆酒:决明子100克,蔓荆子200克,白酒100毫升。将决明子和蔓荆子放入白酒中烧开,曝干为末。每服6克,一天两次。可补肝明目。

80 升麻

别名:莽牛卡架、桂圆根、窟窿牙根。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辛、微甘,归肺、脾、胃、大肠经。用法用量:煎服,3~9克。适用体质:阳虚、特禀体质。禁忌:麻疹已透、阴虚火旺及阴虚阳亢者忌用。功效主治发表透疹、解毒升阳,主治风热头痛、咽喉肿痛、口疮、麻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中,子宫脱垂。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

治病配方

治干渴不止,胸膈尚闷,脚疼:升麻、茯苓、麦门冬、桑白皮各60克,青竹茹、木香各30克,黄芩45克,石膏90克。将以上八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9克,加生姜和大枣共煎,去渣,温服,每日2次。(出自《圣济总录》升麻汤)

养生药膳

①黄芪升麻炖兔肉:升麻、枳实各15克,黄芪30克,兔肉250克,葱、生姜、料酒、盐各适量。将洗净的兔肉切块,将药材装入纱布袋中,放入锅内,加清水煮熟,去除药渣。加葱、生姜、料酒、盐焖酥兔肉即可。可健胃益气。

②党参升麻大枣饮:升麻、柴胡各5克,党参20克,黄芪3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用清水煎煮两次,将两次药汁合并,每日早、中、晚各1次。能治胃下垂。

81 葛根

别名:甘葛。性味归经:性凉,味甘、辛,归脾、胃经。用法用量:煎服,9~15克。适用体质:阴虚体质。禁忌:脾虚泄泻者慎用。功效主治葛根是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生用长于解肌退热、透疹、生津,煨用长于升阳止泻。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及高血压颈项强痛,中气下陷导致的腹痛、腹泄,麻疹。

治病配方

①治外感风热,里热证:葛根、柴胡、黄芩、赤芍、贝母各6克,甘草、丹皮各3克,知母5克,生地黄9克。水煎服。心烦加淡叶竹3克。(出自《医学心悟》柴葛解肌汤)

②治协热下利,身热,胸脘烦热,气喘汗出:葛根15克,炙甘草6克,黄芩、黄连各9克。水煎,去渣,放温再服。(出自《伤寒论》葛根芩连汤)

养生药膳

①葛根薏苡仁粥:先将葛根30克、桂枝15克加水煎煮取汁,再将薏苡仁30克、大米60克放入上述药汁中,烧开后用小火慢煮,至米烂粥熟时加盐调味即可。此粥能温经散寒。白色,粉性。

②葛根葡萄糊:葛根粉10克,葡萄干10粒。将以上材料放入碗中,用开水冲泡,搅拌成糊状,加适量蜂蜜或白糖,拌匀即可。常食能清热宣肺。

82 淡豆豉

别名:香豉、豉、淡豉、大豆豉。性味归经:性凉,味苦、辛,归肺、胃经。用法用量:煎服,6~12克;亦可研末、捣敷、入丸。适用体质:阴虚、气郁体质。禁忌:胃虚易泛恶者慎服。

功效主治

淡豆豉是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能解表解毒、宣郁除烦,主治伤寒热病、寒热、头痛、心烦、胸闷、虚烦不眠。

治病配方

治发汗吐下后,余热郁于胸膈,身热,虚烦不得眠,胸脘痞闷:栀子9克,淡豆豉4克。水煎栀子,取汁,把淡豆豉放入药汁中煎煮,去渣,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止后服。(出自《伤寒论》栀子豉汤)

养生药膳

①石膏豆豉产热粥:淡豆豉、麻黄各2克,桑叶5克,石膏、大米各50克,生姜15克,冰糖适量。将药材加清水煎煮,取汁去渣。大米加水烧开后,加药汁煮成粥,再加冰糖调味即可。能治风寒发热。

②淡豆豉煮羊肉:羊肉500克,淡豆豉、大蒜各90克,酥油适量。羊肉洗净,汆水,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水、淡豆豉、大蒜和酥油一起熬汤,趁热食用。能治女子不孕,带下赤白。

83 木贼

别名:木贼草、锉草、节骨草、无心草、节节草、擦草、擦桌草。性味归经:性平,味甘、苦,归肺、肝经。用法用量:煎服,3~9克。适用体质:湿热、痰湿体质。禁忌:气虚、血虚目疾者应慎服。功效主治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主治迎风流泪、目生翳障、痔疮出血、血痢脱肛、咽喉肿痛。治病配方①治肠风下血:木贼30克,木馒头、枳壳、槐角、茯苓、荆芥各15克。将以上六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6克,浓煎,枣汤送服。(出自《仁斋直指方》木贼散)

②治胎动不安:木贼、川芎各等分,金银花3克。将木贼和川芎研成细末,每服9克,水煎,去渣,取汁,入金银花煎服。(出自《圣济总录》)

养生药膳

木贼饮:木贼(去节)30克,生姜、葱白各15克,水煎热饮。可用于感受风寒湿邪而需要发汗的患者。表面呈灰绿色或黄绿色,长管状,不分枝。

84 浮萍

别名:水萍、水花、水白、水帘、九子萍等。性味归经:性寒,味辛,归肺、膀胱经。用法用量:煎服,3~9克;外用适量,亦可煎汤浸洗。适用体质:阴虚、痰湿、特禀体质。禁忌:表虚自汗者不宜使用。

功效主治

紫萍的干燥全草,能发汗祛风、清热解毒、行水,主治风热感冒、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水肿尿少、疥癣、丹毒、烫伤。

治病配方

①治消渴,虚热:浮萍、天花粉各等分。将浮萍和天花粉研成细末,以人乳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腹时温水送服,每日3次。(出自《备急千金要方》浮萍丸)

②治热毒:浮萍适量。浮萍捣汁,敷在伤口上。(出自《子母秘录》)

养生药膳

浮萍黑豆汤:鲜浮萍100克淘洗干净,黑豆50克洗后冷水浸泡1~2小时,与浮萍一同放入锅内,加水煎沸后去渣取汤。分2次温热饮用,每日1剂,连用5~7天。能祛风行水,清热解毒,适用于小儿急性肾炎。呈卵形、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

第三章 清热药

《黄帝内经》记载“热者寒之”,《神农本草经》也说“疗热以寒之”,足以说明清热药的药性寒凉,它们能沉降入里,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使得里热得到清解。

因为这类药物多寒凉,易伤脾胃,所以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不过,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部分清热药物有抗肿瘤、抗变态反应及镇静、降血压等作用。

清热泻火药

85 知母

别名:连母、水须、穿地龙、虫氏母。性味归经:性寒,味苦、甘,归肺、胃、肾经。用法用量:煎服,6~12克。适用体质:阴虚、气虚体质。禁忌:知母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溏者不宜服用。功效主治滋阴泻火、润燥滑肠,主治热病烦躁、口渴、骨蒸痨热、肺热咳嗽、痰黄、大便燥结、小便不利。

治病配方

①治高热烦渴:知母18克,石膏50克,炙甘草6克,大米9克。水煎,去渣,温服,每日3次。(出自《伤寒论》白虎汤)

②治肺燥,咳嗽气逆:知母、石膏、桔梗、甘草、地骨皮各9克。水煎服。(出自《症因脉治》知母甘桔汤)

养生药膳

地黄知母煮甲鱼:知母、百部、地骨皮各9克,生地黄24克,甲鱼1只,盐适量。将甲鱼先用开水汆1~2分钟,洗净斩小块。将百部、知母、地骨皮、生地黄分别洗净,全部材料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烧开,再转用小火煮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能滋阴凉血。

86 石膏

别名:细石、白虎等。性味归经:性大寒,味甘、辛,归肺、胃经。用法用量:生石膏煎服,15~60克;煅石膏可适量外用。适用体质:湿热体质。禁忌: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功效主治

生石膏能清热解肌、除烦止渴,主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等。煅石膏能敛疮生肌、收湿、止血,主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等。

治病配方

治发热,外透斑疹,口渴:石膏30克,知母12克,甘草、玄参各10克,犀角60克,大米9克。水煎,去渣,一天3次。(出自《温病条辨》化斑汤)

养生药膳

①豆腐石膏汤:豆腐200克,石膏50克。两者加水共煮1小时,用少许食盐调味,饮汤。能清肺热,降胃火。

②麻黄石膏粥:麻黄5克,石膏30克,大米100克。将石膏加水先煎20~30分钟,加入麻黄再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将熟时加白糖,再煮沸1~2次即可。每日1剂,连续5~7天,可消热宣肺,化痰平喘。

87 寒水石

别名:凝水石、水石、鹊石、白水石、凌水石、盐精、冰石等。性味归经:性寒,味辛、咸,归心、胃、肾经。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外用适量。适用体质:湿热体质。禁忌:阴虚、血虚之脾胃虚寒者忌服。

功效主治

清热泻火、利窍、消肿,主治热病烦渴、吐泻、水肿、尿闭、齿衄、丹毒、烫伤。

治病配方

治癫痫风瘫:大黄、干姜、龙骨各56克,桂枝42克,甘草、牡蛎各28克,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84克。将以上12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6~9克,水煎,去渣,温服。(出自《金匮要略》风引汤)

养生药膳

香莲肉饮:藿香、寒水石、赤石脂、龙肝各10克,丁香2克,莲子10克,白糖30克。上述药物装入纱布袋内,加水500毫升,共煮两次,每次25分钟,合并煎液,过滤去渣,加入白糖即成。每日1次。能清热利湿、止泻,可用于治疗面赤颧红、身热无汗、腹胀拒按、大便呈黄水样并伴呕吐的小儿腹泻。

88 芦根

别名:芦茅根、苇根、芦头、芦柴根、芦菇根、顺江龙、芦通等。性味归经:性寒,味甘,归肺、胃经。用法用量:煎服,干品15~30克,鲜品加倍;亦可捣敷。适用体质:阴虚、气郁体质。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功效主治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呕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热病伤津、胃热呕吐、噎膈、肺痿、肺痈,解河豚毒。

治病配方

治大叶性肺炎:芦根30克,麻黄3克,甘草6克,杏仁9克,石膏15克。水煎服,每日1次。

养生药膳

①芦根薄荷饮:芦根30克,薄荷5克。芦根、薄荷叶用清水洗净,芦根切成段。芦根先放入锅内,再放入适量清水,盖好锅盖,煎沸10分钟后,再将薄荷投入,片刻即成。可利尿消肿,解表发汗。

②芦根粥:芦根30克,大米50克。芦根洗净,加水煮取汁备用。大米熬粥至八成时,倒入药汁至熟即可。常食能清热、除烦。

89 决明子

别名:羊明、羊角、狗屎豆、马蹄子、野青豆等。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苦、咸,归肝、大肠经。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适用体质:阴虚体质。禁忌:气虚便溏者不宜用。

功效主治

清肝明目、利水通便,主治目赤肿痛、雀目、青盲、大便干结、习惯性便秘、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

治病配方

①治习惯性便秘:决明子、郁李仁各18克。开水冲泡代茶饮用。(出自《安徽中草药》)

②治风热偏头痛:决明子、野菊花各9克,川芎、蔓荆子、全蝎各6克。水煎,去渣,温服。(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养生药膳

①决明子山楂饮:决明子、山楂各10克,槐花5克,荷叶3克。用沸水冲泡15分钟即可,代茶饮。此茶能清肝泻火。

②决明子紫菜汤:决明子25克,紫菜30克。加清水适量,煎煮20分钟,取汁服用。可治气管炎。

90 夏枯草

别名:燕面、麦夏枯、灯笼头、羊肠菜等。性味归经:性寒,味辛、苦,归肝、胆经。用法用量:煎服,9~15克;或熬膏用。适用体质:阴虚体质。禁忌:脾胃虚弱者慎服。

功效主治

清肝、散结、消肿,主治瘰疬、瘿瘤、乳痈肿痛、乳癌、眼珠夜痛、流泪不止、头昏目眩、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血崩带下。

治病配方

①治肝虚目疼,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眼羞明怕日:夏枯草25克,香附子50克。将夏枯草和香附子研成细末,每服5克,茶水调下,不拘时服。(出自《简要济众方》补肝散)

②治口眼歪斜:胆南星2.5克,夏枯草、防风、钓钩藤各5克。水煎,去渣,临睡前服。(出自《滇南本草》)

养生药膳

①夏枯草瘦肉汤:夏枯草20克,猪瘦肉50克。将夏枯草、猪瘦肉小火共熬汤,食肉喝汤,能清热散结。

②夏枯草丝瓜络饮:夏枯草30克,丝瓜络10克,冰糖适量。水煎药材,取汁,再将冰糖熬化,加入药汁煮10~15分钟,代茶饮,时时饮之,能清热降脂。

91 青葙子

别名:野鸡冠花、鸡冠苋、狼尾花、大尾鸡冠花、草决明、牛尾花子、狗尾巴子。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归肝经。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适用体质:湿热体质。禁忌:青葙子清泄肝火之力较强,有扩散瞳孔的作用,青光眼患者禁用。

功效主治

祛风火、清肝热,主治肝热目赤肿痛、眼生翳膜、高血压、鼻出血、皮肤风热瘙痒、疥癣。青葙子炒后寒性缓和,并易煎出有效成分,可以明目祛翳。

治病配方

治肝心毒热,各种眼病:青葙子、蓝实、枳实、炒大黄、菊花、炙甘草各60克,草决明、黄连、茺蔚子、细辛、麻黄、车前子各45克,鲤鱼胆、鸡胆各1枚,羚羊角90克。将以上中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饭后茶水送服,每日3次。(出自《证治准绳》青葙子丸)

养生药膳

青葙子炖鸡肝:青葙子15克,鸡肝100克。鸡肝洗好备用。水煎青葙子,去渣取汁,用药汁炖鸡肝,加盐调味即可。能治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92 鸭跖草

别名:鸡舌草、鸭仔草、竹夹菜、三角菜、牛耳朵草、鸭食草、水浮草等。性味归经:性寒,味甘、淡,归肺、胃、小肠经。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鲜品60~90克。适用体质:阴虚、湿热体质。禁忌:脾胃虚弱者,用量宜少。功效主治

清热泻火、利水消肿、凉血解毒,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痄腮、黄疸肝炎、热痢、疟疾、鼻出血、尿血、血崩、白带、痈疮疔毒、水肿尿少、脚气。

治病配方

①治湿热小便不利,热淋,小便短赤:鲜鸭跖草、车前草各100克。捣烂,绞取汁液,加蜂蜜调服。有清热利尿、通淋的作用。(出自《濒湖集简方》)

②治关节肿痛,痈疽肿毒,疮疖脓疡:鲜鸭跖草100克,白酒适量。鸭跖草捣烂,加烧酒少许敷患处,每日一换。(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养生药膳

①鸭跖草薄荷汁:鸭跖草120克,鲜薄荷60克。捣烂,绞取汁液,每次服1杯。能治咽喉肿痛,梗塞不利。

②鸭跖草蚕豆花茶:鸭跖草30克,蚕豆花9克。水煎,当茶饮。能治高血压。

93 栀子

别名:木丹、鲜支、卮子、支子、山栀子、枝子等。性味归经:性寒,味甘、苦,归肺、肝、三焦经。用法用量:煎服,5~10克;或适量研末外敷。适用体质:湿热、气郁体质。禁忌:脾虚便溏者忌服。

功效主治

泻火除烦、清热凉血,主治外感热病引起的心胸烦闷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nǜ)血、尿血、血痢、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治病配方

①治热病心烦,烦躁不安:栀子9克,香豉4克。先煎栀子,再入香豉,再煎,去渣,分两次服用。(出自《伤寒论》栀子豉汤)

②治身热,发黄,心烦懊恼,口渴,苔黄:栀子10克,炙甘草3克,黄柏6克。水煎,去渣,温服。可清热利湿。(出自《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养生药膳

栀子煮猪肉:栀子150克,猪瘦肉100克,榨菜丝30克,葱花、姜丝各适量。栀子去杂洗净;猪肉切丝。锅中加水,烧开后投入栀子、猪瘦肉、榨菜丝,煮至猪肉漂起,撇去浮沫,加葱花、姜丝及其他佐料调味即可。能养胃补中,清热利肠。

94 竹叶

别名:无。性味归经:性寒,味甘、辛、淡,归心、胃、小肠经。用法用量:煎服,6~15克,鲜品15~30克。适用体质:湿热、气郁体质。禁忌: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忌用。

功效主治

竹叶是禾本科植物淡竹(毛金竹)的叶,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热病烦渴、风热感冒发热、面赤、小儿惊痫、咳逆吐衄、小便短赤、口糜舌疮。

治病配方

眼视无明,齿焦发落,形衰体痛,通身虚热:竹叶30克,茯苓9克,甘草、麦门冬、大黄、黄芩各6克,生地黄15克,生姜18克,芍药12克。水煎,去渣,分两次服用。(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竹叶黄芩汤)

养生药膳

①板蓝根竹叶粥:竹叶、莲子心各10克,板蓝根20克,糯米50克,白糖适量。将糯米淘洗后放入砂锅中,放入清水煮粥,把洗净捣烂的板蓝根、竹叶、莲子心放入粥中煮熟。喝粥时可加入白糖调和苦味。此粥具有清热消炎的功效。

②竹叶杏仁饮:杏仁、连翘各10克,竹叶12克,薄荷3克(后下)。水煎服,每日1剂。能治风热感冒。

95 淡竹叶

别名:竹叶门冬青、竹叶麦冬、金竹叶、长竹叶、山冬、地竹等。性味归经:性寒,味甘、淡,归心、胃、小肠经。用法用量:煎服,6~9克。适用体质:阴虚、气郁、湿热体质。禁忌:孕妇忌用。功效主治淡竹叶是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全草,具有清热泻火、除烦、利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热病口渴、心烦、小便赤涩、淋浊、口糜舌疮、牙龈肿痛等。

治病配方

治气阴两虚,心烦喘闷:淡竹叶、麦门冬、小麦、茯苓各30克,炙甘草、人参各15克。将以上六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6克,加生姜15克,水煎,去渣,温服,中午、临睡空腹各一服。(出自《圣济总录》淡竹叶汤)

养生药膳

①淡竹叶西瓜蜜汁:淡竹叶、白茅根各30克洗净,与适量甘草、连皮西瓜一起放入1000毫升的水中煎煮,去渣取汁,晾凉后加少许蜂蜜即可饮。适合夏天清暑热、止烦渴,对口干、口苦、胃有火等有消火功效。

②竹叶茶:淡竹叶、生地黄各6克,绿茶3克。一同用热水冲泡闷15分钟,即可饮用,加白糖调味。每日1剂,连饮5天。有清热、利尿、生津之效,适于前列腺肥大者。

96 谷精草

别名:文星草、谷精珠、珍珠草、佛顶珠等。性味归经:性平,味辛、甘,归肝、肺经。用法用量:煎服,5~10克。适用体质:阴虚、湿热体质。禁忌:血虚而有眼疾者忌用。忌铁器。功效主治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主治目翳、雀盲、头痛、齿痛、喉痹、鼻出血。

治病配方

①治风热目赤,目生翳膜:谷精草、龙胆草、赤芍各12克。水煎,去渣,温服。

②治风热上攻而头痛,咽痛:谷精草15克,薄荷6克,牛蒡子12克。水煎,去渣,温服,每天两次。

养生药膳

①谷精草猪肝汤:新鲜谷精草60克,猪肝90克,干枣15克,姜片、盐适量。鲜猪肝先用开水汆去血腥;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大火煮沸,小火煮1小时,调味即可。能清热解毒、利水退黄,适用于湿热型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及小儿疳积。

②谷精荠菜豆腐汤:荠菜120克,豆腐(南)200克,猪腿肉240克,谷精草20克。以上材料一起放入砂锅中,中火煲1.5小时,加盐调味即可。能清热利尿,补虚强身。

97 密蒙花

别名:蒙花、小锦花、黄饭花、鸡骨头花、羊耳朵。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归肝、胆经。用法用量:煎服,9~15克。适用体质:阴虚、湿热体质。禁忌:目疾属阳虚内寒者慎用。

功效主治

祛风泻火、养肝明目、退翳,主治目赤肿痛、多泪羞明、眼生翳膜、肝虚目暗、视物昏花。

治病配方

治眼羞明,肝胆虚损,瞳仁不清:密蒙花、羌活、菊花、蔓荆子、青葙子、木贼、石决明、蒺藜、枸杞子各等分。将以上九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9克,饭后茶水送服。(出自《银海精微》密蒙花散)

养生药膳

密蒙花茶:密蒙花3克,绿茶5克,开水冲泡闷一会,加入冰糖或蜂蜜。能清肝明目,美容养颜。花序呈半球形。

98 天花粉

别名:栝楼根、花粉、楼根、白药、瑞雪、天瓜粉。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微苦,归肺、胃经。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适用体质:阴虚、湿热体质。禁忌:脾胃虚寒大便滑泄者忌服。不宜与乌头配伍同用。

功效主治

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根,具有泻火润燥、生津止渴、消肿排脓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肺热燥咳、黄疸、痔漏、内热消渴、疮疡肿毒等。

治病配方

治虚热咳嗽:天花粉50克,人参15克。将天花粉和人参研成细末,每服5克,米汤送服。(出自《濒湖集简方》)

养生药膳

①天花粉二冬粥:天花粉、天门冬、麦冬各20克,地骨皮、知母各15克,甘草8克,大米50克。水煎中药,去渣,取汁,把大米放进药汁中煮熟。每日1剂。治阴虚热盛型糖尿病。

②天花粉粥:天花粉20克,大米100克。天花粉浸泡15分钟,小火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再加入大米粥中煮沸。能清肺止咳、生津止渴。适用于糖尿病及肺热咳嗽。断面白色或淡黄色,粉性。

清热燥湿药

99 黄芩

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子芩、宿芩等。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用法用量:煎服,3~10克。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止血多炭用,清上焦热多酒炙用。适用体质:湿热体质。禁忌: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禁服。功效主治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主治烦热消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吐血、鼻出血、崩漏、带下、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疮肿毒。

治病配方

治热泻热痢,泻下赤白,腹痛里急,肛门灼热:黄芩、芍药各9克,炙甘草3克,大枣4枚。水煎,去渣,温服,早、晚各一服。具有清热止利,和中止痛的作用。(出自《伤寒论》黄芩汤)

养生药膳

①黄芩柴胡粥:黄芩、柴胡各10克,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连续5~7日。对发热头痛、全身酸痛有明显疗效。

②黄芩茶:黄芩6克,用水煎沸后取汁,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泡服用。可清热除烦、降压利尿。

100 黄连

别名:川连、姜连、姜川连、姜制黄连、萸连、萸黄连等。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用法用量:煎服,2~5克;外用适量。适用体质:湿热体质。禁忌:脾胃虚寒者、阴虚伤津者忌用。功效主治毛莨科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能泻火燥湿、杀虫解毒,主治温病高热、口渴烦躁、痞满呕逆、热泻腹痛、肺结核、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口疮、痈疽疮毒、湿疹。

治病配方

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黄连、干姜、炙甘草、半夏、桂枝各9克,人参6克,大枣4枚。水煎,去渣,温服,白天三服,晚上两服。(出自《伤寒论》黄连汤)

养生药膳

①黄连杏仁蒸萝卜:黄连2克,杏仁20克,白萝卜500克,盐适量。黄连洗净,杏仁浸泡去皮。白萝卜切块后与杏仁、黄连一起放入碗中,移入蒸锅,隔水炖,待白萝卜炖熟后加入盐即可。有润肺止咳的作用。

②黄连白头粥:黄连10克,白头翁50克,大米30克。水煎中药,取汁,另取一锅,加水和大米,煮至米开花,加入药汁,再煮成粥。能清热解毒。

101 黄柏

别名:黄檗(bò)、元柏、檗木、檗皮。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肾、膀胱、大肠经。用法用量:煎服,3~12克;外用适量。适用体质:湿热体质。禁忌:脾虚泄泻、胃弱食少者忌服。

功效主治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可以用于治疗湿热泻痢、消渴、黄疸、梦遗、淋浊、痔疮、便血、白带、骨蒸痨热、热痹、热淋、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

治病配方

①治痢疾:黄柏50克,黄连10克。共研细末混匀,水泛为丸。每次6克,每日服两次。

②治脱发:黄柏、当归各60克,侧柏叶、桑葚各12克。焙干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九丸,早、晚各服1次,20天为1个疗程。

养生药膳

①黄柏绿豆汤:黄柏10克,绿豆250克,白糖少许。黄柏煎水去渣,加入绿豆煮汤至烂熟,放入白糖,凉服,随意服用。能清利湿热、泻火解毒。

②丹参黄柏酒:丹参30克,黄柏10克,白酒500毫升。丹参泡入白酒中,7日后服用,每日20~30毫升,每日两三次。能清热凉血活血。

102 龙胆

别名:苦地胆、地胆头、磨地胆、鹿耳草等。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肝、胆经。用法用量:煎服,3~6克。适用体质:湿热、特禀体质。禁忌:脾胃虚弱泄泻及无湿热实火者忌服,勿空腹服用。功效主治除下焦湿热、泻肝胆实火,主治肝经热盛、惊痫狂躁、乙型脑炎、头痛目赤、咽痛、黄疸、热痢、痈肿疮疡、阴囊肿痛、阴部瘙痒。

治病配方

治肝胆实火上炎证,肝经湿热下注证:龙胆、木通、甘草、柴胡6克,黄芩、栀子、车前子、生地黄9克,泽泻12克,当归3克。水煎服,去渣,温服;或者制成药丸,每服6~9克,每日2次,温水送服。(出自《医方集解》龙胆泻肝汤)

养生药膳

龙胆蜂蜜饮:龙胆6克,蜂蜜30克。先将龙胆洗净、晒干,切成碎小段,加水浸泡片刻,煎煮3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汁,放入容器。趁温热加入蜂蜜,拌匀即成。早、晚两次分服。本方对肝火上逆型鼻出血尤为适宜。

103 秦皮

别名:岑皮、梣(chén)皮、秦白皮、蜡树皮、苦榴皮。性味归经:性寒,味苦、涩,归肝、胆、大肠经。用法用量:煎服,6~12克;外用适量,煎洗患处等。适用体质:湿热体质。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功效主治

秦皮是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能清热燥湿、平喘止咳、明目,主治细菌性痢疾、肠炎、白带、慢性气管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牛皮癣。

治病配方

①治麦粒肿,大便干燥:秦皮15克,大黄10克。水煎服。孕妇忌服。(出自《河北中药手册》)

②治女性赤白带下,血崩不止:秦皮150克,丹皮100克,当归50克。三味中药酒洗,炒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天早餐前服15克,白汤送服。(出自《本草汇言》)

养生药膳

①秦皮饮:秦皮15克,白糖适量。水煎,加糖,温服。能治腹泻。

②茵陈秦皮饮:秦皮、黄柏、大黄各9克,茵陈、蒲公英各30克。水煎,去渣,温服。能治急性肝炎。

104 苦参

别名:野槐、好汉枝、苦骨、地骨。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用法用量:煎服,5~10克;外用适量。适用体质:湿热、特禀体质。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功效主治

清热燥湿、杀虫,主治热痢、痔疮便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漏、阴肿湿痒、皮肤瘙痒、疥癣恶疮、瘰疬、烫伤。

治病配方

①治痔漏出血,酒毒下血:苦参500克,地黄200克。将苦参和地黄研成细末,炼蜜为丸。每服10克,白汤或酒送服,每日2次。(出自《外科大成》苦参地黄丸)

②治妊娠小便刺痛:当归、贝母、苦参各200克。将以上三味中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红小豆大,每服三丸。(出自《金匮要略》当归贝母苦参)

养生药膳

①石榴苦参祛湿酒:石榴2000克,苦参、人参、沙参、丹参、苍耳子、羌活各60克,白酒1000毫升。将石榴捣烂,人参、苦参、沙参、丹参、苍耳子、羌活切碎后一同装入纱布袋置于容器中,加白酒密封浸泡7~14天后,去渣即成。适于风湿诸症患者服用。

②苦参酸枣仁饮:苦参30克,酸枣仁20克。水煎,去渣取汁。睡前服用,坚持10~15天。

105 白鲜皮

别名:白藓皮、八股牛、山牡丹、羊鲜草。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脾、胃、膀胱经。用法用量:煎服,5~10克;外用适量。适用体质:湿热、特禀体质。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功效主治白鲜皮是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具有祛风燥湿、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热痹痛、黄疸。

治病配方

治肺受风,面色枯白,皮肤干燥,鼻塞干痛:白鲜皮、麦门冬、茯苓、白芷、细辛、杏仁各45克,桑白皮、石膏各60克。将以上八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10克,水煎,去渣,早、晚饭后和临睡前温服。(出自《圣济总录》白鲜皮汤)

养生药膳

①白鲜皮饮:白鲜皮150克,加水煎煮,分多次服用。耐酒者可酒、水等分煮之。能疗产后中风,适合体虚不可服他药者。

②鲜皮茵陈饮:茵陈15克,白鲜皮、栀子、大黄各9克。水煎服。可治急性肝炎。有羊膻气。

清热解毒药

106 金银花

别名:忍冬、忍冬花、金花、银花、双苞花、金藤花等。性味归经:性寒,味甘,归肺、心、胃经。用法用量:煎服,6~15克。生用散风热、清里热,炒炭长于治热毒血痢。适用体质:湿热、痰湿体质。禁忌: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服。不可与寒凉的食物同食,会损伤人体阳气。

功效主治

养生药膳

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疽肿毒、瘰疬、痔漏。

治病配方

治大肠生痈,手不可按,右足屈而不伸:金银花9克,当归、黄芩各6克,地榆、麦冬、元参各30克,生甘草10克,薏苡仁15克。水煎服。(出自《洞天奥旨》清肠饮)

①金银花绿豆粥:金银花、杏仁、绿豆、糯米、蜂蜜各适量。一起煮粥。能止痒、燥湿、泻火、解毒。特别对婴幼儿湿疹有较好的疗效。

②金银花玄参茶:金银花30克,玄参15克,知母、黄芩、桔梗、甘草各10克,蜂蜜适量。水煎,去渣,代茶饮,时时饮之。

107 连翘

别名:黄花条、连壳、青翘、落翘、黄奇丹等。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归肺、心、小肠经。用法用量:煎服,6~15克。适用体质:痰湿、湿热体质。禁忌:脾胃虚寒及气虚脓清者不宜服用。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温热、丹毒、丹毒、瘰疬、痈疮肿毒、急性肾炎、热淋。

治病配方

①治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连翘、金银花各30克,苦桔梗、薄荷、牛蒡子各18克,竹叶、芥穗各12克,淡豆豉、甘草各15克。将以上九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18克,鲜苇根汤煎服。(出自《温病条辨》银翘散)

②治小儿一切热:连翘、防风、炙甘草、山栀子各等分。将以上四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10克,水煎,去渣,温服。(出自《类证活人书》连翘饮)

养生药膳

①连翘牛蒡子茶:连翘、牛蒡子各9克,荆芥5克。装入纱布袋内水煎,取汁,加入白糖调味。当茶饮,每日1剂。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治风疹。

②蒲公英连翘茶:连翘、野菊花各15克,蒲公英30克,王不留行9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乳腺炎。

108 穿心莲

别名:春莲秋柳、一见喜、榄核莲、苦胆草等。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心、肺、大肠、膀胱经。用法用量:煎服,6~9克,易致呕吐;也可入丸、入散;外用适量。适用体质:痰湿、湿热、血瘀体质。禁忌: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急性菌痢、胃肠炎、感冒发热、流脑、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肺结核、肺脓疡、胆囊炎、高血压、流鼻血、口咽肿痛、痈疽疮肿、毒蛇咬伤、水火烫伤。

治病配方

①治感冒发热头痛及热泻:穿心莲适量。穿心莲研成细末,每次9克,日服3次,白汤送服。(出自《泉州本草》)

②治阴囊湿疹:穿心莲30克,甘油适量。穿心莲研成细末,与甘油调和,涂抹于患处。(出自《江西草药手册》)

养生药膳

①穿心莲木香甘草茶:穿心莲15克,木香、甘草各10克。用清水煎煮后当茶服用。能治细菌性痢疾。

②穿心莲车前子饮:穿心莲、车前子各10克。水煎,去渣,温服。能治尿频赤涩疼痛。

109 大青叶

别名:菘蓝叶。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咸,入心、肝、脾、胃经。用法用量:煎服,干品9~15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适用体质:湿热、血瘀、痰湿体质。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温病热盛烦渴、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胃肠炎、急性肺炎、吐血、黄疸、痢疾、喉痹、口疮、鼻出血等。

治病配方

治咽喉唇肿,口舌糜烂,口干面热:大青叶、升麻、大黄各100克,生地黄150克。将以上四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10克,水煎,去渣,温服。(出自《圣济总录》大青汤)

养生药膳

①山楂大青叶茶:大青叶、山楂各30克,当归15克。分别洗净,一同放入锅中水煎,去渣,取汁即成。上、下午各饮适量。适用于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等。

②大青叶茉莉茶:大青叶5克,茉莉花茶3克。用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适用于热病烦渴、流感、肺炎、急性肠炎等病症。

110 板蓝根

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等。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心、胃经。用法用量:煎服,9~15克。适用体质:湿热、血瘀、痰湿体质。禁忌:板蓝根性寒,脾胃虚寒者忌用。服用板蓝根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头昏眼花、胸闷气短、烦躁、抽搐、恶心呕吐等,如有上述现象要停用。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主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神昏吐衄、咽肿、痄腮、火眼、疮疹。

治病配方

治肝炎:板蓝根50克。水煎服。(出自《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养生药膳

①板蓝根煮猪蹄:板蓝根8克,猪蹄1只,大枣数枚。以上砂锅中小火煮3个小时,加调料调味即可。能增强免疫力。

②板蓝根茶:板蓝根20克,绿茶5克,冰糖适量。板蓝根捣碎,倒入砂锅,加清水和茶叶煎煮,去渣,取汁,倒入冰糖拌匀即可。能治流行性感冒。

111 青黛

别名:靛花、青蛤粉、青缸花、蓝露、淀花。性味归经:性寒,味咸,归肝、肺经。用法用量:内服,1.5~3克。常作散剂冲服;也可适量外用。适用体质:阴虚、湿热、痰湿体质。禁忌:胃寒者慎服。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泻火,主治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小儿惊痫、疮肿、丹毒、蛇虫咬伤等。

治病配方

①治咳嗽吐痰,面鼻发红:青黛20克,蛤粉15克。将青黛和蛤粉搅拌均匀,炼蜜为丸,如指头大。临睡前服用三丸。(出自《医学从众录》青黛蛤粉丸)

②治一切热毒,脓窝疮:青黛、寒水石各50克(煅)。将青黛和寒水石研成细末,用香油搅拌均匀,涂抹于患处。(出自《普济方》青金散)

养生药膳

①青黛姜茶:青黛0.3克,生姜、绿茶各3克。用150毫升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能清郁热、调脾胃。用于胃脘痛久、郁结生热。

②青黛柏茶:青黛0.3克,黄柏1克,细辛0.1克,绿茶3克。一起放入200毫升开水中冲泡5~10分钟,至味淡。能清热泻火。适用于口腔粘膜溃疡、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具草腥气。

112 贯众

别名:贯节、贯渠、百头、虎卷、扁符等。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归肝、脾经。用法用量:煎服,4.5~9克。外用适量。生用长于杀虫及清热解毒,炒炭用长于止血。适用体质:湿热、痰湿体质。禁忌:贯众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服。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主治风热感冒、温热斑疹、吐血、鼻出血、肠风便血、血崩、带下、驱蛔虫、蛲虫和绦虫,热毒疮疡等。

治病配方

治疗一切热毒,食物中毒,酒毒,药毒等:贯众、黄连、甘草各9克,骆驼峰15克。将以上四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9克,冷水送服。(出自《普济方》贯众散)

养生药膳

①百部贯众粥:百部、贯众1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将百部、贯众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粥,待粥稠时加入冰糖,再一两沸即可,每日1剂,连续3~5天。有杀蛔虫止痛的功效。

②贯众石莲子饮:贯众、石莲子各90克。分别将其捣碎,混合后分为3份,取其1份用沸水冲泡,当茶饮。每日1剂,一日3次。能治前列腺炎。

113 野菊花

别名:野黄菊花、苦薏、山菊花、甘菊花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辛,归肝、心经。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外用适量。适用体质:阴虚、湿热、痰湿、血瘀体质。禁忌:脾胃虚寒者及孕妇不宜用。

功效主治

疏风清热、消肿解毒,主治疔疮、痈疽、丹毒、湿疹、皮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肺炎、胃肠炎、高血压等。

治病配方

①治头癣,湿疹,天泡疮:野菊花、苦楝根皮、苦参根各适量。水煎外洗。(出自《江西中草药学》)

②治一切痈疽脓疡:野菊花、蒲公英各80克,紫花地丁、连翘、石斛各50克。水煎,去渣,分成三份,早、中、晚各1次。(出自《本草推陈》)

养生药膳

①野菊花金砂饮:野菊花、海金沙各50克。水煎服,每日2剂。能治泌尿系统感染。

②野菊花炒肉片:野菊花及嫩茎叶200克,洗净;猪肉片400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