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谷臻小简·AI导读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0 03:03:03

点击下载

作者:腾云鼠

出版社: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释“道”(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释“道”(谷臻小简·AI导读版)试读:

释“道”腾云鼠 著该书由讯飞有声丨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出版音频技术由讯飞有声提供下面由谷臻小简为您带来10%本书干货版权信息

释“道”

腾云鼠 著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2019

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翻印、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

或图表。

DNA-BN:ECFP-N00017546-20190401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体育场路347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10号

电子邮箱:cb@bookdna.cn

网  址:www.bookdna.cn

BookDNA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旗下电子书出版机构,为作者提供电子书出版服务。

如您发现本书内容错讹,敬请指正,以便新版修订。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Digital Media CO.,LTD,2019

No.347 Tiyuchang Road, Hangzhou 310006 P.R.C.

cb@bookdna.cn

www.bookdna.cn目 录1. 一、阴阳篇2. 二、气运五行篇3. 三、神魔性篇4. 四、家国天下篇一、阴阳篇何谓“阴阳”?1、区分万物的界限:无

咱把“缝隙”的概念抽象处理一下,变成一个可以感受的普遍概念,界限。之所以不用“界线”,是因为一方面界线的“线”字带有过于浓厚的几何色彩,咱现在是在进行对感官信息的概念化处理,不是解析几何;另一方面“界线”这个词太绝对、太呆板了。

界限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东西能够被理解、被识别、被描述,都是因为在其内部或外部或在内外两方面有着界限所划分出的种种区别和特征,而界限本身是我们从经验中得到的最重要的东西。“界限”一词是我们对于类似的所有不同事物的交界处的称呼。不仅是一条细细的缝隙,任意的客体,都可以视为一条界限。只要在任意两事物间,存在某种可以被察觉到的不同,那么就可以肯定这里存在着界限。界限是感官能够感受到的,如果感官接受的都是客观信息的话,这至少说明了界限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可以经由健康的感官机能进入主观思想的一种东西。

界限是无,在界限从客观进入主观的整个过程中,客观世界失去的是无,即没有失去,主观世界得到的是无,即没有得到。真正能够突破客观与主观世界间界限的,只有界限本身了,因为界限是无,当它与有相结合的时候,就会产生出形式。任何概念都可以凭借有和无结合出的各种类型形式材料的无限积累而诞生出来。至于客观世界的界限为何经常能够在通过感官到达主观世界的整个旅程中完全保持或基本保持原有的形态不变——界限是无,显然不可能有任何内部构造和内禀属性,其自身也不会有什么可以自我保存的性能、特质,仅有的也就只是一个从外部可以看出来的形态,也就是一个几何形状和或模糊或清楚的呈现状态。总之,随着界限从客观进入主观,客体被认识了,主体的认知能力也得到了体现。2、万物之有:混沌

混沌是有但不是存在,它只是在思考过程中一个合理推论的产物,它也许只是主观想像出来的东西,也许可以认为它是某种客体。但无论如何,混沌不是物质,不是存在,更不是能够经验到的事物,它是有,纯粹的有,不包含任何界限的绝对的有。

混沌就是这样一个东西,在它的内部一切等同,处处等同,绝对等同,它的第一道界限便是它本身与外界的界限。在混沌里面是无法对它做任何事情的,因为对它而言,“里面”即是外面,它本身不接受任何概念上的区别,所有的界限都外在于它而且与它毫不相干,一旦某个地方出现了界限,那么那个地方也就不再是混沌的了。包括可以分出左右前后的空间和过去未来的时间在内,都不是混沌的,混沌中既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补充论证:主观世界中的自我认识

反思,就是“内视”,就是不需要通过感官观察外部世界也能够在已经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发现新事物的能力,有点类似于你们影视技术中的剪辑和后期加工。同时,我们也可以很容易地从这里看出为什么说不会反思的人就没有自由,这话恐怕是所有悟道者,噢不,应该说是哲人的共识。

在反思中,自我意识就回归了婴儿时期的状态。当然,也不一定每次反思都要进行得这么彻底,咱也是因为特殊需要才这么做的,但即使如此也不可能完全还原婴儿状态,因为有些东西在真正的婴儿时期只是本能,在咱则早已变成某种特殊的意愿,咱必须带着这种意愿去反思,否则反思就会失去目的性了。

界限当然可以合并和分离,有或许会排斥有,那是由于它们相互间存在界限,可无总归不会排斥无,因为无本身也是界限,总不能有什么东西能再对界限本身构成界限吧?有隔不开无,因为无是无限的,所有的无都是同一的、作为界限的无,而一切非混沌的有却都被作为界限的无给分割开了,可感知的世界因此而存在。3、有无之间,阴阳即现

界限是无,可无本身是否也仅仅只是作为界限呢?我们并不知道这一点,我们只知道是作为界限的无或者以无构成的界限使我们能够认识这个世界的,可关于无本身,我们和你们一样没有什么方法去了解,似乎那也没什么可供人们了解的。再说,界限是被有所包围、所挤压的无,那么不被有所包围和挤压的无会是什么呢?点么?点是个几何概念,几何不研究无,所以点是有,不可能是无,也许点可以看作是被折叠起来的未定义空间,因此它是混沌、是有。

界限是无但不等同于无,如果等同于无的话界限就不存在了,我们不能靠一个不存在的东西认识世界,然而我们能够感受到界限,它肯定是存在的,它应当不仅仅是无,单说它是无只是一种僵硬的、狭隘的说法。

界限一词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引发误解,似乎所有不同物体间都有界限,因而可以说宇宙中原本就存在着多种不同性质的物。什么是真?1、无限的阴阳

正所谓“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至于取到万世之时那棰还能否被称之为棰,咱不去管它,咱仅仅就抽象形式而论,界限本身是无,因此任何有界限的物,就物是有来说,任何有都可以容纳无穷的作为无的界限。其实这话改用几何语言来表述就简单明了多了:任何面都可以容纳无数条线。对,界限不只是线那么简单,因为线的概念本身也是有界限的,而且线来自于点的移动,点非无,所以线也就不可能是界限。可在这里,线和界限在命题中所处的地位是相同的,此命题还可以换成相同含义的数学语言来表述:一个集合中可以含有无穷多个元素。显然,界限就其概念来说也不可能是任何元素,硬要说的话也许可以把它当成一个空集,但要说一个集合中可以包含无穷多个空集就非常没意思了,因为空集与其本身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也就不可能有无穷多个空集。

因为所有的物都至少有两条界限,所以任何物的内部都有至少一组的对比结构,这结构就是阴阳。无穷界限、无限阴阳,造就了客观世界千姿百态的各色物体和千变万化的事情遭遇。

不管咱各自如何称呼,有一点可能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始终坚信无论在客观上还是主观上,世界都是一个整体。一个由无穷的作为无的界限所联结起来的有的整体。无和有就是这整个世界的阴阳。2、形之势

这个“形势”与你们熟悉的“形式”有密切关系,只不过形势的含义比形式要大多了,形势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形式与内容的全部。因为在我们看来,所有的形式和内容都是由无穷界限组成的,它们之间严格地说只有“方面”的分别,也就是相关性的分别,它们中的某些与这一方面紧密相关,就成了这一方面的内容,与另一方面较少相关,从另一方面来看,也就成了基本不变的形式。

相的种类可能是有限的,但形势是无限的,形势的基础就是作为无的界限。是的,我们认为偶然与必然的界限就是我们对于作为形势的界限的认知和把握的精度极限,这个极限的至高点就是道。形势本身是无穷的界限,所以对形势的认知和把握可以无限精确,然而就算我们假定自然造化的感官能够把客观世界的界限无限精确地接受到我们的主观世界中,可又有谁有那个能耐在反思的过程中去无限精准地观察和安置那无穷的界限呢?我们作为人,本身虽有堪称逍遥的主观意识,可这意识无非也是一形势罢了,也许这作为意识的形势与自然界里的其它形势相比具有神奇的表现,却也绝非万能。3、主观的形势构建

咱先前说过,理性反思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意识中各概念的界限不变,否则思考就会和梦幻一样丧失严谨性和可靠性。由于界限本身不具有保持不变或其它的任何性能,在反思中要保持其不变就只能依靠我们调动自己的意识去强行维持其外部形态了,把我们意识对概念的维持力称为督,那么划分概念的界限也就无疑可被称之为经了。

我们知道,外部客观世界的界限是无穷的,我们在反思世界里能够把握的,无非只是外部世界那无穷界限当中的一部分形势而已,形势的基础和极限就是作为无的界限,无论形势还是界限都可以被称之为经,所有能够被督住的经如蛛网般遍布整个反思世界的每个角落,划分出所有的概念并规定出它们的位置和关系。这样的经就是理性思维的唯一依据,也就是你们所说的“逻辑”。4、真之值

阴阳是真,所以概念是真,物是真。不过,真也不是绝对同一的东西(那样的话就不能是阴阳和界限了),真可以有不同的势,真的势与形势相同。形势无可衡量之值,因一形势的大小没有任何的规定性可言,形势只是在反思的世界中对抽象概念的一种直观感受。

宇宙是客观的,客观的真只有形势可以作为真的定值,因为形势就是客观事物的现实。客观的真可以用形势衡量其定值,主观上的真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确定任意概念的真值吗?恐怕没那么简单。5、主观的真值

真不能只属于主观,那样的话我们就等于否认了经验,也否认了阴阳,我们就必须承认说宇宙只是我们制造出的一个幻象。我们当时确实有人这么说,只是被我们证明了他们是错的,证明就从考察主观概念上的形势单位开始。

我们最终确定,虽然单一的界限所勾画出的概念在主观上是可认知的,但那样的概念将只具有半个真值,也就是说主观上的真值单位将与客观上的真值单位具有不同的含义,客观上的真值以“理论上的最小可感知单元”为单位,主观上的真值以“理论上的最小可定义单元”为单位,以便统一同一事物或同一形势在主观客观世界里的真值读数(尽管我们没人知道何时才会有人可以读出准确的数值),平衡我们在主观客观间存在的先入为主的认识偏差,完成最彻底的对于“真”的反思。至此,阴阳相对于界限有了新的含义,阴阳就是真值的统一基本单位,界限则成了主观概念上的最小单元,阴阳就是对界限的真的定义。所以,我们通常只说阴阳,很少提“徼”(界限)。6、真之定义:太极

真值无极、形势无限、知识亦无限,而所有的无极无限皆起步于同一太极,是所谓“太极无极,浑元归一”。主观上的真值单位已经确定下来了,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原始概念(阴)、一个与之紧密相连的衍生概念(阳)、以及由它们共同组成的含有清晰的是非界限的定义(太极),这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无,是、非,两条界限构成一个太极,一个主观上最基本的真命题。7、真值的坐标系

主观上的真值单位已经确定了,那么主观上的真值总量是否也可以是一个确定的数值呢?不管怎么说,许多人的主观也还是主观,整个的主观世界的命题容纳数量可以是无限的,而且主观世界本身的容纳潜力也是无极的,因此毫无疑问地说,主观真值与客观真值一样,是无极限的形势,无极限的数量。

正方向在客观上指向无限的宇宙总形势,在主观上指向最完美的无限定义。把客观真值的数轴作为横轴,主观真值的数轴作为纵轴,这样形成的能够把所有主观命题和客观现实的真值包含在内,并能在其中表示出来的二维坐标系。

第一象限:假言、假说、理论、逻辑、可能、合理、形式、纯数学、纯语法……的空间。这一空间里的所有形势都只在主观上具有真值,在客观上通常是找不到能够与之完全对应的形势的,也就是绝对的、必然的、抽象的空间。

第二象限:实然、确证、实践、实际、肯定、可验证、可重复、自然科学、知识……的空间。

第三象限的真值衡量起来非常麻烦,因为其中的东西无论相对于客观还是主观而言都是假的,很难确定任一特殊的谎言在本象限中是靠近横轴多一点呢,还是靠近纵轴多一点。

第四象限这最后一个象限只容纳客观上为真,但主观上却很难解释的事物,比如极少数罕见的非恶作剧性质的不明飞行物现象、某些历史事件中的未解之谜等等,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都算,某些非伪造的灵异事件或不正常的巧合也算,只要是没得到公认的合理解释的。其中内容的主观真值的负数衡量就看怎样定义现象中的概念可以最便利地得到合理解释,哪怕这解释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

这四象限的真值空间并非我们悟道者所创,实是俺借用你记忆中的东西加工而成。另外,还有第四数轴,贯通永存于心的理念和永不重现的奇迹之领域的变易之轴,它是衡量“动态”的标尺。玄、道和自然。1、玄学

哲学作为总纲,玄学和伦理各司其职,此三者共同构成了形而上学的太极,也即形而上学的真命题。哲学是对天地万物的总概括,玄学寻求客观、变易的真,以预测未来、改变当下处境为能事,伦理寻求主观、美好的真,以记录历史、引导人们收获幸福人生为本职。玄学非伦理,伦理亦非玄学,玄学和伦理皆为哲思。哲思者,哲人之思想也。所谓哲人,即悟道者也。2、道之真意

玄学作为一种应用哲学,它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相和象。相和象都是可变的,因此在哲学上都不作为基本的真,但这种变本身及其规律却是永恒的,所以在玄学中它们都是真的,发现和掌握这种真就是玄学的使命和责任。

相虽然只是形势的样式,象只是不同形势间的大小对比,其变化多少也会影响到形势本身,但形势既然是真,它就必然能够为我们所感受和领悟,只要我们能感受到真,变的规律就肯定会包含在形势的真当中。真中有相,相不离真;真以示象,象以显真。相、象、和玄,就构成了我们的自然哲学的太极。

大道又称“天道”,意指其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无所不包。“天有不测风云”,道也有无穷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通常理解的时有时无的那种捉摸不定的变化,道的所有都是真、都是太极,真是永恒,道同样永恒,道中的一切都是阴阳的结合、是有与无的同在,因而不可能会时有时无。3、道善变易

道虽由无数的分属四种不同类型的真(就我们能认识到的而言)所组成,但所有的真都不是别的,而只是太极,它们属于不同类型仅仅缘于在我们看来,它们是处在不同方面的东西,也就是根据它们相互间关系的远近来分的,实际上它们都是一样的真、一样的形势、一样的阴阳。太极即阴阳,太极的变化即阴阳的变化,阴阳的变化在总体上也一定是和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以为和”。道的变化只能是太极的变化,也只能是阴阳的变化。

主观上的概念是可变的,因为那里的一切都是我们的意识,所以我们能够随心所欲地对它们进行重视、忽略或扭曲、重组,主观概念也因此而产生了形势上的变化。形势本身是不变的,因为有和无永远会保持不同,所以阴阳、太极、真,它们本身也都是不变的,但是形势的状态、阴阳的相对比例、太极的真值都是随时可变的。

现实中的很多真形势都是由无数基本太极组成的极其复杂的形势,但无论它们多么复杂,它们的基本结构总是一样的,即都是太极(在你们看来可以说都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形式实体)。

这纲领非常简单,总体来说不外乎四种可能: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我们的观点没那么科学,我们只是相信自己的眼睛,宇宙并没有在我们面前像泡沫一样破灭掉,也不曾有过类似的趋势或表现,所以我们很容易想像当客观太极中的阴阳损益变化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便会发生“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的情况,以维持宇宙的真值总量不会慢慢减少。4、道法自然

作为个体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临时的存在,只拥有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真值,缺少力量、缺少时间,自然之道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中,早晚会毫不留情地把借给我们的形势全部收回,没有谁可以例外,这就是生命必须遵守的法则:自然之道,以死摄生。5、自然信仰

以安详之心闲看天地周转,此为自然。自然者,其状若天、地、人各得其所,是宇宙、混沌、无之统一,在太极之域外,为大道之法者。纵使宇宙寂灭、人畜绝迹、天地合为一体、万物销于混沌,惟自然永存。悟道并得道者,纳天地于心间、识阴阳如指掌,无我而有大我,无用而有大用。大我即天地万物无不识者,大用即过去未来无不知者,是大道之主宰、自然之友人,其名唤“真人”。二、气运五行篇可资利用的真相。1、转向“控制”

全部的“真”即是“大道”,真不可用,大道亦不可用。但所有可用之物无不依附于真、从属于道。一方面,只要可用之物是存在的,那么它就必然有真,有真而不全真,此谓之器,器是可用的;另一方面,可用之物必须能够随人的意愿而移动和改变,任何东西要进行移动和改变就必须经由道之精神的判断,否则这移动和改变就只能停留在主观想像的可能世界里,无法呈现在客观现象中。2、刻画样式

我们可以随意刻画的形势样式应当不是真,可它是有用的,有时我们甚至发现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真的呈现。当某相可以影响真的时候,我们就称其为“真相”。这种与本质密切相关,以至于能影响到真实呈现的真相就是我们借以控制现象和事态进展的法宝,为了更好地把握真相,我们创造了玄学,还把一切可感知的现象用一个概念进行了统一,这个概念便是“气”。气及其与阴阳的关系。1、气的概念

气生阴阳、阴阳化气,气和阴阳是在逻辑上处于平等地位的两个平行概念,它们事实上有着同一的指向,因而是平行的。俺可以告诉你,气确实是一种“相”,一种万物皆有的、名为“存在”的性质,而阴阳则是最基本的“真”的定义,阴阳与气的结合,在我们看来,便是这整个世界的基础真相。2、气的作用

不存在无相的真,也不存在无真的相,就像没有无气的阴阳,也没有不分阴阳的气,阴阳与气是统一的,真与相也是统一的,同时它们又是相互区别的,好比一个人和他的相貌的关系一样。

气是可以传递信息的。信息就是相的镜像,也就是气的运动状态,对作为有的气的运动状态进行规定的正是作为运动的边界和条件的无,气的运动在不受到过多的其他气的运动的干扰的情况下,可以看作是对无的传递。3、气的生灭

气不可数,还因为气有生灭。气本来只是混沌,在它停下来的时候当然依旧会归于混沌,混沌不是真,也就不能有任何存在之相显现,所以气会消失、会灭,就像人会死一样。凡是能对现象实现因果影响的真,都只是隐没却没有完全失去所有气的真。4、气之势

我们作为生命,本身是具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气的,只是这点气十分有限,用得太快或透支过多,人就要早早死掉了。可以说是他用自己的战斧在自然的混沌中劈开了天地,为万物划分出了阴阳的界限,他是大道的开创者,咱们都知道他的名字,那个顶天立地的巨人——盘古。他生命的呼吸就是宇宙中最初的气,所以气是大道中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现象存在的根据。人力、意志、权。1、生命之气

我们自认为自己的生命是真,这并不代表着我们高傲地觉得自己作为生命的真就一定比其它无生命的形势更真,甚至我们当中只有少数人认为生命形势与其它形势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异,也就是说我们多数人会认定,生命的真并非一种特殊的真。大道是统一的,所有的真都是阴阳太极组成的形势规定,生命的真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表现,但这些性质表现都只是功能和结构上的活动,都只是气,只是形势样式上的区别,而不是形势本身的区别,也不是真的区别。

总之,我们虽认为生命是真、有气,但这些真和气都不是生命和生命诸个体所固有的,它们都是自然形势和气的特殊样式。那么这种生命的势很明显是气势、不是形势,我们的养殖和种植经验也同样佐证了这一点。既然生命是一种气,那么这种气就会对应着某种形势样式,作为生命的形势样式,其特殊性之一就在于它会通过自身的气将某些与自身相似的样式同化为自身的样式,并产生更多属于自身支配的气,以此使自身的形势样式保持持久存在,因为形势样式客观上注定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说白了,就是通过进食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生命作为一种特殊的形势样式,在整体上总是占有一些形势的,也就是说总有一些形势是以生命的样式存在的,好比生命整体上是一类相的集合,这个集合中经常是有一些形势在其中包含着,它总不会是个空集。因此,那些包含在生命集合中的形势就是生命的真,生命在整体上总是真的。2、人的力量

意识所支配的气是可以呈现在客观世界的,等于说个体的意识不允许被直接观察,但个体的智力和体力表现却都是可以被观察到的,智力和体力表现作为相,同样带有明显的个体特征,因为它们本来就是直接受到专属于个体的意识完全支配的,所以用它们来当作认识个体的途径是合适的,就像通过客观无生命事物展现出的相来认识其真一样,应该毫无问题。

智力可以通过语言得到表现,体力则能在行动中得到验证,“言谈举止”就是一个人意识的相,仅通过对其举手投足、一言一行的全面、细致的考察,便可以大概认识到此人意识层面上的大部分形势——每个人作为现存个体都是事实的存在,当然都各有其真,尽管这真以个人的样式不会永远呈现下去,可在主观上,真不会没有形势。

主体意识原则上没有被动性,也不可能被控制,主体在主观世界内是绝对自由的、是逍遥的。但在客观世界的现象层面上,主体行为可以被驾驭和驱使,主体意识的表现可以被认识,生命主体散出的气是可控和可用的。3、人的德行

德性是一个人能够在现实中表现出来的那部分意识,但仅仅把这部分意识统一起来是不够的,毕竟主观意识无法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还需要智力和体力的付出,也就是有力的行动。德性加上行动就是一个人的“德行”,德性只是个人能力的外观,德行才是个人能力的完全体现。这种完全体现出来的个人能力,应该就是尼采口中的个人“意志”了。

恐怕你们也不会否认,时常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人品、性格在熟悉他们的人当中被公认是善的、是好的,可是他们偶尔会做出一些不好的甚至是恶劣的事情出来,我们当时就把这样的人认作是德行不完整,其德与其行偶尔会不尽一致,用你们的话说就是意志不坚定。意志不坚定的人虽可用却不堪重用,因为他们在承受巨大压力的关键时刻,很难保证不会因自己的行为失控而失去人们的信任,从而导致组织解体。

要看出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有怎样的能力可以用考核、试用等方法鉴定,可要较全面地衡量一个人的德性就需要长时间的亲密接触和一定的阅历、经验才能做出公正可靠的评价,而要得出对某人德行的完整认识恐怕就只能等到“盖棺”方可有“定论”了。相反,假如一个人根本不对自己的德行进行修养和控制,也丝毫不顾忌对他人造成了怎样的威胁和伤害,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胡作非为,根本不考虑和他人的协同配合,以至于很少有人能够跟他和睦相处,也没有人敢与其共事,那么他的人生就将注定是孤独、狭隘的。4、人的意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德行,也都有自己的意志,德行通常表现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与德行不同的是,意志往往在人对物的实际支配上得到体现。由于物不会不接受人的支配,他人却有可能拒绝同我的交往,因此德行经常包含妥协和让步,而意志不接受任何阻滞和障碍。不难看出,意志比德行更强力、更有效。

意志虽然在控制效果上要比德行更加强力,并且它与德行一样都是指主体在思想意识和实际行动上的全部能力体现,但意志是不能代替德行的。意志多体现在人对物——也就是主体对客体的支配行为中,它的运动方向永远是自主动方向被动方传达,从主体向客体贯彻,由自我对他者下命令。这就是意志,它永远是向外的、扩张的、拓展的、开创的、有时甚至是带有侵略性的。

德行是意志的双向运动,我们通常喜欢在文章中用德行代替意志,尽管我们很清楚德行和意志的区别,不过在只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很少重视人对物的精细掌控水平的时代里,几乎不会出现说某人德行很好可能力不行的情况,能力不济的人最好提前说明,否则等到头来无法交差的时候,人们对他的评价可就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德行不好了,除非他是被强人所难地硬推上去的。这也是我们为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