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经典著作解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0 12:53:54

点击下载

作者:王明智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恩格斯经典著作解读

恩格斯经典著作解读试读:

《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

全文约1.1万字。恩格斯写于1843年。

在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接触时,恩格斯发现他们对各国所开展的社会主义运动了解甚少,于是写了这篇文章向他们介绍。

恩格斯叙述了法国自大革命以来和德国自路德宗教改革以来各种社会改革运动的开展,指出连同英国一起,这三个欧洲文明大国的社会改革运动说明了“在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来改变社会结构的那种急剧的革命,现在已经是急不可待和不可避免的了”。虽然各国通过自己的社会改革运动得出了社会主义的结论,但是共产主义学说在这三个国家产生的情形是不同的:“英国人由于国内贫困和道德败坏现象的加剧,他们通过实践达到这个学说;法国人是通过政治达到的,他们起初只是要政治自由和平等,但当他们意识到这不够的时候,除政治要求而外,他们又提出了社会自由和社会平等的要求;德国人则是通过哲学,通过对基本原理的思考而成为共产主义者的。”这一由上述每个国家各自单独得出相同结论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共产主义并不是英国或其他什么国家的特殊情况造成的结果;而是以现代文明社会的一般情况为前提所必然得出的结论”。

恩格斯不仅介绍了法国、德国、瑞士的社会主义运动,而且对这三个国家现存的各种社会主义学说进行了评价,并在评价中表明了他自己的观点。恩格斯揭露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虚伪性,指出,在私有制前提下的“民主制和其他任何一种政体一样,归根到底也是自相矛盾的、骗人的,也无非是一种伪善(或者像我们德国人所说的——神学)。政治自由是假自由,是一种最坏的奴隶制;这种自由是徒具空名,因而实际上是奴隶制。政治平等也是这样,所以民主制和任何其他一种政体一样,最终要破产,因为伪善是不能持久的,其中隐藏的矛盾必然要暴露出来;要么是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即共产主义。”

在将英国的社会主义和法国卡贝派的社会主义所进行的对比中,恩格斯明确了社会主义与基督教的不同。恩格斯将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表述为“以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革命”,这种对所有制问题的表述将恩格斯所主张的共产主义同所有其他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改革学说区别开来了。这篇文章标志着恩格斯向科学共产主义的重要转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575~593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全文约1.8万字。恩格斯写于1843年年底~1844年1月。这是恩格斯写的第一篇经济学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最早的一部经济学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用社会主义的观点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恩格斯考察了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和它的作用,指出:“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是商业扩展的自然结果,随着它的出现,就有了一套成熟的官许的欺诈办法、一门完整的发财致富的科学来代替那简陋的非科学的生意经。”接着,恩格斯叙述了政治经济学从重商主义向自由贸易论的发展,分析了重商主义经济学和自由贸易经济学的实质,指出这些政治经济学“只是为了私有制而存在”的。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的重商主义学说虽然以各国间的友好通商贸易掩盖了从前“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的贪婪性,但实质上“还是同从前一样贪婪和自私”。以利益为基础的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唯一的肯定的进步就是探讨了私有制的各种规律”,但它仍然是以私有制为自己的前提的。在标榜它比重商主义进步的地方,“它不得不背弃自己的前提,不得不求助于诡辩和伪善,以便掩盖它自己所陷入的矛盾,以便得出那些不是由它自己的前提而是由这个世纪的人道主义精神得出来的结论”。恩格斯肯定了由重商主义向自由贸易转变的进步性。但指出在自由贸易经济时代,消灭了重商主义时代的小的垄断,为的是一个巨大的根本的垄断;即私有制能够自由地、漫无止境地发展起来。但同时自由贸易发展的最终结果“不造成垄断的恢复,就要造成私有制的消灭”。在比较和评论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学说的时候,恩格斯指出:“只有超出这两种学说的对立,批判这两种学说的共同前提,并从纯粹人类的一般基础出发来看问题,才能给这两种学说指出它们的真正地位。”

恩格斯还评论了几个主要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特别是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进行了批判。恩格斯分析了马尔萨斯理论中的错误之处,指出,每个成年人能够生产出比他本人消费所需的更多的产品。如果不存在这一事实,人类就不可能繁殖,甚至不可能生存,否则成长中的一代就无法生活。人口过剩或劳动力过剩始终是同财富过剩、资本过剩和生产过剩相互联系的。只有在生产力大的地方,人口才会过剩;而马尔萨斯只是片面地对待了这个事实,只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再者,马尔萨斯将生活资料和就业手段混为一谈。

接着恩格斯用大量事实并用生产力和人口关系的理论论证了马尔萨斯理论的荒谬,并得出结论说:“只要战胜了这种绝望的经济制度,我们就能保证永远不再因人口过剩而恐惧不安。”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范畴内的一些重要问题,尤其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些重要问题做了分析和探讨并进行了科学的论述。关于价值和价值规律在私有制的竞争中所引起的经济危机,恩格斯指出,在私有制下通过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价值规律,“是一个以当事人的盲目活动为基础的自然规律”,而“如果生产者知道消费者需要多少,如果他们把生产者组织起来,并且彼此都分担一部分,那就不会有竞争的波动和竞争引起的危机的倾向了”。关于竞争和垄断,恩格斯指出:“只要私有制存在一天,一切终究都会归结为竞争。竞争是经济学家的主要范畴,是他最宠爱的女儿。”竞争以垄断即对财产的垄断为前提,“竞争建立在利害关系上,而利害关系又引起垄断;简言之,既竞争又引起垄断。另一方面,垄断也挡不住竞争的洪流,而且,它本身还会引起竞争”。竞争的矛盾和私有制本身的矛盾是一样的。个人的利益要占有一切,社会的利益是要使每个人占有的都相等。所以,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是直接对立的。竞争的矛盾在于每个人都想取得垄断地位,可是社会本身却会因垄断遭受损失,因此必须消灭垄断。

恩格斯发现了“由私有制造成的资本和劳动的分裂,不外是与这种分裂相适应的并从这种分裂产生的劳动本身的分裂”。“这一分裂的微妙现象,都产生于资本和劳动的最初分离和完成这一分离的人类即资本家和工人的分裂。”在对竞争的分析中,恩格斯还发现了资本集中的规律。他指出,“财产的集中是一个规律。它同所有其他的规律一样,都是私有制所固有的;中等阶级必然愈来愈多地被消灭,直到世界分裂为百万富翁和穷光蛋、大土地占有者和贫穷的短工为止”。恩格斯的这些关于政治经济学的一般论述虽然不能和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比,但其中亦孕育着一些最基本的思想。恩格斯还指出,竞争不仅在财富上引起了社会的两极分化,而且竞争“也支配了人类在道德上的发展”,竞争扩展到社会道德领域。“这一切都促使我们要用消灭私有制、消灭竞争和利益对立的办法来结束这种人类堕落的现象。”

恩格斯的这一著作奠定了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同时也奠定了从被压迫被剥削者的立场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这篇文章表明恩格斯关于经济决定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已经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596~625页

《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1843年伦敦版)

全文约1.8万字。恩格斯写于1844年1月。

这是一篇对托马斯·卡莱尔所著的《过去和现在》一书的评论文章。卡莱尔是19世纪英国的历史学家,他在《过去和现在》一书中,强烈地谴责了资本主义的金钱统治给社会带来的灾难。资本主义的发展既使劳动人民陷于贫困的境地,同时也损害封建贵族的利益,因此,它遭到了贫苦人民和封建贵族两方面的反对。卡莱尔的书就代表了封建贵族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抨击。

恩格斯在文章中赞扬了卡莱尔对于资本主义金钱统治给人民带来的贫困、野蛮和道德堕落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对于无用的土地贵族、贪得无厌的资产阶级及腐败的议会的抨击,但是恩格斯不同意卡莱尔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恩格斯分析了卡莱尔的思想基础及卡莱尔在其书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他指出:“一方面是托利党浪漫派的残余和从歌德那里剽窃来的人道主义观点,另一方面是怀疑论、经验论的英国;根据这些因素就足以看出卡莱尔的整个世界观。”“他的整个思想方式实质上是泛神论的。”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卡莱尔在描述了社会灾难之后,认为只要人们还在坚持无神论、还未重新得到自己的“灵魂”,那么一切都是无益的、无结果的。他把英国自“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以后所出现的一些社会灾难归因于无神论,认为“宗教本身必须予以恢复”。对此,恩格斯一针见血地指出,卡莱尔所说的无神论“与其说是不相信神本身,不如说是不相信宇宙的本质及其无限性,不相信理性,对精神和真理失望”。而这种“无灵魂”、这种非宗教和“无神论”都是由宗教产生的。

恩格斯论述了宗教的本质,认为宗教按其本质来说无非就是剥夺人和大自然的全部内容,把它转给彼岸之神的幻影,即宗教是人的现实内容的虚幻反映。恩格斯指出了卡莱尔思想产生的原因。由于中世纪强烈的宗教信仰赋予这个时代以巨大的力量,而且这种力量不是来自外面而是来自人的本性,所以在宗教信仰削弱以至于破产后,“人还是不了解,他在崇拜自己的本质,把自己的本质神话变成一种别的本质”。处于这种不自觉而又没有信仰的状态之下,人在“精神上会感到空虚,他对真理、理性和大自然必然感到失望”。恩格斯指出:“我们也非常重视反对当代的不稳定性、内在空虚、精神萎靡和不真诚的斗争;我们也和卡莱尔一样,同这一切进行殊死的斗争。”但是,“我们要推翻卡莱尔描述的那种无神论。我们要把宗教夺去的内容——人的内容,不是什么神的内容——归还给人。所谓归还就是唤起人的自觉”。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永远向宗教和宗教观念宣战,毫不顾及别人会给我们扣上什么无神论或者别的帽子”。这样,恩格斯就批驳了卡莱尔对无神论的指责和恢复宗教的思想。卡莱尔在抨击了现世的灾难之后,又为解决社会问题开了药方,认为需要确立劳动崇拜,而为了实现对劳动的组织化,用真正的领导和真正的政府来代替冒牌的领导,就必须确立“英雄崇拜”。他主张建立一种泛神论的宗教,这种宗教就是泛神论的“劳动崇拜”和“英雄崇拜”。对此,恩格斯明确指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继基督教之后,不可能产生别的宗教,而泛神论本身就是基督教的产物。况且,人在宗教中丧失了自己的本质,要重新获得自己的人性,只有克服一切宗教观念。

对于卡莱尔建立英雄崇拜的企图,恩格斯指出:“如果卡莱尔所了解的人是真正的人,具有无限性的人,他就不会再把人分成两类——山羊和绵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贵族和平民、老爷和百姓;他就会发现天才的真正社会使命并不是用暴力去统治别人,而是去唤醒别人,带动别人。天才应当说服群众,使群众相信自己的正确,这样就不必担心自己的思想是否能够实现。”在评论卡莱尔的民主主义思想的时候,恩格斯指出,“除了刚才指出的卡莱尔对现代民主主义的目的和任务不明确外,几乎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对于卡莱尔的民主主义思想做了一定程度的肯定。但是恩格斯又进一步指出,仅仅停留在民主阶段是不够的,民主主义是一个过渡阶段,“但不是向新的改良的贵族制过渡,而是向真正的人类自由过渡的阶段;同样,当代的非宗教性最终将使时代完全摆脱一切宗教的、超人的、超自然的事物,而不是恢复这一切”。恩格斯还对卡莱尔批评道,虽然卡莱尔不满意“竞争”、“供求”、“崇拜玛门”等,也不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完全合理性,但却没有得出否定私有制的结论。而卡莱尔“在他的全部狂想曲中,对社会主义只字未提”。恩格斯则把解决这一切现实问题的希望寄托在英国的社会主义者身上,指出:“尽管社会主义者还很薄弱,但他们是英国唯一有前途的党。”英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这篇文章表明恩格斯已经达到了对社会进行经济分析的唯物主义的思想水平,并在对实现英国社会改造力量的阐明中,包含了他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26~655页

《神圣家族》

全文约16万字。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写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写于1844年9~11月间。1843年12月,B.鲍威尔及其伙伴创办了《文学总汇报》,鼓吹以自我意识为基础的主观唯心主义,宣称世界历史进程中唯一积极因素是他们的理论活动,并称这种活动为“批判的批判”。他们把改造社会的事业归结为批判的批判的大脑活动,认为纯粹的思想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他们坚持敌视人民群众的唯心史观,称群众为“精神的敌人”,把群众说成是“非批判的”、是消极被动的“群氓”。该书就是为从理论上彻底批判这种思辨唯心主义思潮而写的。

书中的“神圣家族”是对鲍威尔及其伙伴的谑称,讽喻鲍威尔像耶稣,他的伙伴们像耶稣的门徒,这个神圣家族自以为超乎群众之上,专门从事主观唯心主义的说教。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了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思想,批判了鲍威尔等人把“精神”和“群众”绝对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他们认为,决定历史发展的是物质生产,不是自我意识。不去认识某一历史时期的工业和生活本身的直接生产方式,就不可能真正地认识这个历史时期。他们还对思想的作用做了唯物主义的说明,认为思想的能动的实际作用是受物质的社会关系、需要和利益所制约的。鲍威尔则宣扬自我意识的活动是一切历史行动的积极因素,只能用自我意识去捏造历史行动,这正好暴露了他们世界观的主观唯心主义实质。作者指出:思想只有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需要,反映广大群众的利益,才能成为有助于社会发展的力量。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起决定作用这一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指出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群众必然会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同少数统治者的利益相冲突,必然会日益自觉地参加到社会的历史活动中来,群众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他们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运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分析这两个矛盾方面的相互排斥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认为无产阶级必须消灭集中体现在自己身上的现代社会一切违反人性的生活条件,才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神圣家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制定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列宁指出:“它奠定了革命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3~268页

《英国状况——18世纪》

全文约1.3万字。恩格斯写于1844年2月。

这是恩格斯为在巴黎出版的德国激进报纸《前进报》所撰写的深入考察英国社会的文章。在该文中,恩格斯高度概括了18世纪各种自然科学的成果,以及18世纪英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考察了当时英国的社会革命并论述了作为社会革命主要内容的工业革命的具体进程及其后果。恩格斯指出:“18世纪综合了过去历史上一直是零散地、偶然地出现的成果,并且揭示了它们的必然性和它们的内部联系。”18世纪以前根本没有科学;对自然的认识只是在18世纪才取得了科学的形式。“知识变成了科学,各门科学都接近于完成。即一方面和哲学,另一方面和实践结合了起来。”而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启蒙时代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恩格斯把18世纪在英国社会发生的变革称为社会革命,认为“只有社会革命才是真正的革命”。因此,英国的社会革命“比其他任何一种革命都更广泛、更深刻”。恩格斯还论述了16世纪和17世纪英国的社会发展,认为16世纪和17世纪创造了英国社会革命的一切前提,消灭了中世纪制度,树立了社会的、政治的、宗教的抗议派思想;这两个世纪为英国建立了殖民地、海军和贸易,并使新兴的而且已经相当强有力的资产阶级和贵族并列。恩格斯还将英、法、德这几个在现代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作了对比,分析了三个国家不同的特点和发展道路,并以“只有英国才有社会史”肯定了英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领先地位。恩格斯论述了社会革命所引起的深刻变化。指出,经过社会革命“消灭了封建制度,实行了政治改革……政治改革首先宣布,人类的联合今后不应该再通过强制,即政治的手段来实现;而应该通过利益、即社会手段来实现。它以这个新原则为社会的运动奠定了基础”。而利益的统治必然表现为财产的统治。封建奴隶制的消灭使现金交易成为人们之间唯一的纽带。结果,“人已经不再是人的奴隶,而变成了物的奴隶”。

恩格斯叙述了英国工业革命在纺织业、金属加工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的一般进程并论述了工业革命的后果,指出,“英国工业的这一番革命化是现代英国各种关系的基础,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它的第一个后果……就是利益被提升为人的统治者”,财产变成了世界的统治者。而工业革命借以发生的18世纪“在英国所引起的最重要的结果就是:由于产业革命而形成了无产阶级”。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升到了真正贵族的地位。整个发展的结果是:英国人现在分成了三派,即土地贵族、金钱贵族和工人民主派。这一把工人阶级看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的看法,表现了恩格斯的形成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56~667页

《英国状况——英国宪法》

全文约1.7万字。恩格斯写于1844年3月。

这是恩格斯为在巴黎出版的德国激进报纸《前进报》撰写的介绍英国宪法的文章。该文以宪法为主要对象详细地考察了英国社会的法律状况,分析并揭露了英国资产阶级法律的实质是财产统治,法律不过是私有财产的政治表现。

恩格斯指出,标榜民主制的法律掩盖了极为深刻的社会矛盾,而只有社会主义原则才是解决这些矛盾的根本出路。他认为,最早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英国,在发展程度上“无疑是地球上(北美也不除外)最自由的,即不自由最少的国家”。而在这个相对民主自由的国家,实质上是财产在进行着统治,财产的统治已经由改革法案通过财产资格的规定所确认了。既然财产和通过财产方面取得的权利构成资产阶级的本质,“可见真正进行统治的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和财产统治着一切”。正因为财产构成英国资产阶级法律的基础,因而穷人处于无权的地位。宪法不承认他们,法律压制他们。“虐待穷人庇护富人是一切审判机关中十分普遍的现象”,而“法律的运用比法律本身还要不人道得多;法律压迫穷人,富人管理法律和对于穷人是一条法律,对于富人是另外一条法律——这是两句早已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在这样的法律状况下,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制的平等是空中楼阁”。在英国,民主制反对贵族制的斗争,就是穷人反对富人的斗争,但是“穷人反对富人的斗争不能在民主制或单是政治的基础上完成”。恩格斯在总结英国法治状况时,指出其理论和实践处于惊人的矛盾之中。“如果可以说英国人一般是自由的话,那么他们的自由就不是法律的赐予,而是反对法律的结果。”在现实的矛盾状况下,实践反对理论、现实反对抽象、生活反对毫无意义的空话的斗争一定会得出结果。

恩格斯在分析英国宪法的前景时,指出英国最近的将来是民主制,而“英国所趋向的民主制是社会的民主制”。但是,恩格斯认为,单纯的民主制并不能治愈社会的痼疾。民主制只是一种过渡阶段,是一种纯粹政治的手段。这种手段还需要加以试验,但从中马上就会发现一种新的因素,一种超出现行的政治原则。这个原则就是社会主义原则。由此,恩格斯从解决现实矛盾出发最终得出了社会主义的结论,其中也孕育了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全面的政治和经济的改造而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78~705页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

全文约21万字。恩格斯写于1844年9月~1845年3月。

这是恩格斯所著的描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书,也是世界社会主义文献中最优秀的著作之一。恩格斯在英国居住期间曾研究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并打算在他要写的内容广泛的关于英国社会的著作中分出一章来研究这个问题。但是由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恩格斯便决定专门写一本书来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恩格斯认为,“工人阶级的状况是当代一切社会运动的真正基础和出发点,因为它是我们目前社会一切灾难的最尖锐最露骨的表现。法国和德国的工人共产主义是它的直接产物,而傅立叶主义和英国社会主义以及德国有教养的资产阶级的共产主义则是它的间接产物。所以,为了给社会主义理论,同时给那些认为社会主义理论有权存在的见解提供坚实的基础,为了肃清proet contra(赞成和反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一切空想和臆造,研究无产阶级的境况是十分必要的”。基于这种想法,恩格斯整理总结了他在英国对工人阶级所作的调查研究,钻研了20多种与研究英国工人状况有关的书籍和大量的报刊,写成了这部著作。恩格斯还特别说明了描述英国无产阶级状况的典型形式对于德国的巨大意义。

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首先考察了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过程,探讨了工人阶级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恩格斯指出:“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接着恩格斯论述了在工业革命发生以前工人们的各种状况以及工业革命所引起的工人状况的变化。恩格斯指出,使英国工人的状况发生根本变化的第一个发明是珍妮纺纱机。机器的出现使原来处于手工操作状态的工人变成靠工资生存的无产者,促进了工业无产阶级的发生和发展。同时,由于农业人口向工业的转移,在闲散土地大批集中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大佃农阶级,大规模经营的优势使他们能够挤垮小自耕农。为了谋生的小自耕农,或者去当织工,或者成为大佃农的短工,这样,农村无产者就产生了。机器的出现也促进了农业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英国随着水力资源成为机器的能源以及机器自身的不断改进,机器劳动就在英国的各主要部门中战胜了手工劳动,奠定了英国工厂制度的基础。

恩格斯详尽地论述了产业革命的过程,阐明了从棉纺织业开始的产业革命向羊毛加工业、麻纺织业、蚕丝加工业等工业部门的发展。结果工业革命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引起了英国社会的全面变化。恩格斯评价工业革命说,近60年来英国工业的历史是“在人类的编年史中无与伦比的历史”,它根本地改变了英国社会的面貌。产业革命对英国的意义,就像政治革命对于法国,哲学革命对于德国一样。而这个产业革命的最重要的产物是英国无产阶级。由于新生的工业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在狭义的工业以外,在手工业甚至商业方面,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形。“大资本家和没有任何希望上升到更高的阶级地位的工人代替了以前的师傅和帮工;手工业变成了工厂生产,严格地实行了分工,小的师傅由于没有可能和大企业竞争,也被挤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去了。”恩格斯指出,没有任何希望成为资产者的工人在从前还有希望弄到一个作坊,可是当师傅本人也被厂主排挤以及开办独立企业需要大量资本的时候,“工人阶级才第一次真正成为居民中的一个稳定的阶级”。“这个现在布满了整个大不列颠的广大的工人群众就是这样产生的。”

在论述了英国无产阶级的产生之后,恩格斯接着对英国工人阶级的现实生活状况作了描述。这些对工人阶级非人处境的生动、逼真的描述,成为对资本主义进行严厉批判的血泪控诉。恩格斯指出,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城市中的绝大多数居民都是无产者,这些无产者处于极为悲惨的非人境地。恩格斯分析了工人阶级悲惨状况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基础。在大城市中,由于利己主义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和普通的原则,“社会战争,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已经在这里公开宣告开始”。“这个社会战争中的武器是资本,即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直接或间接的占有。”因此,“这个战争中的一切不利条件都落在穷人这一方面了”。所以,工人阶级所处的非人境地是资产阶级所进行的“社会的谋杀”。

恩格斯具体地描述了英国工人的居住条件、衣着、饮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悲惨处境。住宅狭小、简陋、肮脏,周围环境恶劣。精神需要也得不到满足。由于生活条件恶劣,各种疾病和传染病的流行,使工人的健康状况恶化,平均寿命大大缩短。“工人的整个状况,他们周围的整个环境都促使他们道德堕落。”酗酒、纵欲和犯罪成为工人的必然命运。同时,工人为谋取职业而彼此之间的相互竞争使资本家最大限度地降低工资,“贫穷在工人中到处蔓延开来”。而且竞争产生了“过剩的无用人口”,周期性经济危机也产生了失业的工人后备军。失业的工人只得去讨饭、偷窃、抢劫、杀人。没有失业的工人的处境也不比失业者好多少。竞争还造成了童工女工更多地被雇用,工人的家庭被瓦解。在工厂内,资本家是绝对的立法者,他们采取各种卑鄙的手段压榨和剥削工人等。

恩格斯在总结英国工人阶级的悲惨状况时写道:“我们随便把目光投到什么地方,到处都可看到经常或暂时的贫困,看到因生活条件或劳动本身的性质所引起的疾病以及道德的败坏;到处都可以看到人的精神和肉体在逐渐无休止地受到摧残。”恩格斯既描述了英国工人的悲惨处境,又叙述了工人阶级为改善这种处境而进行的斗争。他详尽地分析了英国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性质、历史进程。恩格斯指出,由于工人所处的非人的境遇,“无论是个人或者整个阶级都不可能像人一样地生活、感觉和思想”。工人应该设法摆脱这种境地,但是“如果他们不去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剥削工人——作斗争,他们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此外,“工人处处发觉资产阶级把他当做物件、当做自己的财产来看待,只凭这一点,工人也要成为资产阶级的敌人”。“在目前的状况下,工人只有仇恨资产阶级和反抗资产阶级,才能获得自己的人的尊严。”恩格斯指出,甚至工人对资产阶级及其奴仆所采取的最强暴的行动,也不过是资产阶级用来暗中对付工人的种种手段的公开的毫不掩饰的表现而已。

恩格斯论述了英国工人阶级斗争的历史,指出,英国“工人对资产阶级的反抗在工业发展开始后不久就已经表现出来,并经过了各种不同的阶段”。工人阶级的最原始的反抗形式是犯罪,这种犯罪事件(工人的反抗)随工业的发展而增加。但是,犯罪只能一个人单枪匹马地以盗窃来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社会却能以全部权力来猛袭一个人并以绝对优势的力量压倒他。而且,盗窃等只是一种原始的不自觉的反抗形式,它不能普遍地表现工人的舆论。

无产阶级第一次反抗资产阶级是在产业革命初期,即工人用暴力来反对使用机器的时候。但这也是孤立的、局部地区的斗争。到1824年议会废除禁止工人结社的法令之后,工人的秘密团体就转变为公开的组织,“工会很快就布满了全国并获得了巨大的意义”。工会在与雇主谈判、提高工资、帮助工人等方面发挥了它的作用。接着成立了地区性的工会联合会,并定期举行代表大会。工会在同资本家的斗争中采取请愿、下令停工、局部性罢工、总罢工等形式,并惩治工贼。但是,大多数的罢工都以工人吃亏而告终,“工会的历史充满了一连串的失败”。然而,这种斗争也是还有其积极意义的,它“把资产阶级贪得无厌的欲望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工人对有产阶级的社会和政治的万能权力的反抗不致消沉下去。它同时也向工人证明,要粉碎资产阶级的势力,除了工会和罢工,还需要更多的东西”。

工会“是工人想消灭竞争的第一次尝试”,罢工“是工人阶级各个队伍宣告自己参加伟大的工人运动的宣言”。工人阶级用罢工来“表示自己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抗议”。恩格斯研究了英国工人的斗争发展成为宪章运动的进程,指出,宪章主义是工人反抗资产阶级的集中表现。在宪章主义旗帜下反对资产阶级的是整个工人阶级,它已经摆脱了工人斗争的自发性及地区性的局限,由自发斗争转变为自觉的斗争。宪章运动已经将以前的经济斗争转变为政治斗争,向资产阶级保护自己利益的政权和法律斗争。恩格斯具体分析了宪章运动的发展历程。他认为,从1835年起,宪章运动一开始就是工人的运动,到1842年,工业资产阶级混入了宪章运动,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妄想用工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无产阶级很快认清了他们的立场并与之决裂。从1843年起,宪章运动就成为没有任何资产阶级分子参加的纯粹的工人运动。恩格斯在对宪章运动的本质加以分析之后,指出了宪章主义和社会主义接近的发展趋向。

恩格斯还论述了工人运动与英国当时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关系,并对欧文的社会主义思想作了评价,认为他的社会主义是十分驯顺温和的,它只做争取社会舆论的工作,一概否定改变现存制度的其他途径。宣扬无用的慈善和博爱,想超越阶级对立等。所以“他们太学究气,太形而上学了,他们是做不出什么大事来的”。欧文的社会主义“在其现有的形式下绝不能成为工人阶级的公共财产”。它应该暂时降到宪章运动的水平并与之结合。只有在宪章运动的实践中形成的真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才能在斗争中发挥作用。

恩格斯还分析了英国的社会主义和宪章运动的优劣并预见了其未来发展。他写道:“我们看到工人运动分为两个派别,一派是宪章主义者,一派是社会主义者。宪章主义者比较落后,比较不开展,但他们是真正的地道的无产者,是无产阶级的代表。社会主义者看得远得多,提出消灭穷困的实际办法,但他们来自资产阶级,因此不能和工人阶级融合在一起。社会主义和宪章主义的合流,法国共产主义在英国条件下的重现——这必然是最近的将来就要发生的,而且已经部分地发生了,只有在实现了这一点以后,英国工人阶级才会真正成为英国的统治者。”

恩格斯还深入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的阶级对立,热情赞扬了英国无产阶级并阐明了它的崇高的历史地位;严厉地批判了英国资产阶级,指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恩格斯认为,产业革命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重大革命。它创造了工业资本家和产业工人这两大对立的阶级,这两个利益完全对立的阶级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不断地相互斗争。恩格斯对无产阶级进行了分析,高度赞扬了英国无产阶级的高贵品质和斗争精神,认为英国的工人阶级是“有自己的利益和原则、有自己的世界观的独立的阶级,是和一切有产阶级相对立的阶级,同时也是国家力量所系并能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阶级”。与工人阶级相反,英国资产阶级则是一个堕落到不可救药的阶级。恩格斯形象地描述了资产阶级自私、贪婪、伪善等本性,并预言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的命运。他指出,随着资本的集中、小资产阶级的破产,无产阶级的人数将猛烈增长,使整个民族,除少数百万富翁外,很快都成为无产者。而随着阶级分化的加剧,工人的反抗斗争也日益发展,因为整个社会矛盾发展的趋势是不能逆转的,资产阶级的本性是无法改变的。

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表明,恩格斯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关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的具体思想,它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初期的一个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269~587页

《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

全文约3.8万字。恩格斯写于1846年年底~1847年年初。

此文是为批判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学而写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是19世纪40年代在德国流行的一股反动社会思潮,代表人物有莫泽斯·赫斯、卡尔·格律恩、卡尔·倍克、海尔曼·克里盖等人。这一思潮在政治、哲学、文学等方面都有表现,代表着德国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倍克和格律恩是这个流派在文学方面的代表人物,他们宣扬“人道主义”和“博爱”的思想,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和改良主义。本文集中批判了倍克和格律恩的诗歌创作和文艺美学观点。全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卡尔·倍克〈穷人之歌〉,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诗歌》,第二部分是《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

在第一部分里,恩格斯通过批评卡尔·倍克的《穷人之歌》,指出,“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诗歌所歌颂的,实质上是充满鄙俗气味的小市民,是“给德国小市民对大资本家的势力所抱的无知而浪漫的幻想和对他的善良愿望的信赖披上诗歌的外衣而已”。卡尔·倍克及其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诗人,“不是在现实世界中生活和创作诗歌的活动着的人”,而是“漂浮在”德国市民的朦胧幻想的“云雾中”的人。他们把资产者美化成善良的“博爱家”,把无产者丑化为逆来顺受的奴才。他们的诗歌特征,是“对叙述和描写的完全无能为力”,这是由于“他们的整个世界观模糊不定”所致。恩格斯还批判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诗人“只歌颂各种各样的‘小人物’”,而“并不歌颂倔强的、叱咤风云的和革命的无产者”。恩格斯的这一论断在文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第二部分,恩格斯批判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卡尔·格律恩的《从人的观点论歌德》一书。他揭露了卡尔·格律恩通过歪曲歌德来宣扬“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真正目的。他一方面反对格律恩从抽象的“人”的观点来“评论歌德”,同时也反对白尔尼和门采尔从政治的、党派的、道德的观点来衡量歌德,而主张用“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来评论歌德。恩格斯从分析歌德的作品入手,具体地分析了歌德思想中所表现出的二重性。恩格斯在这里阐明了对作家和作品要用历史的、阶级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进行分析的思想,对于正确对待文学遗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223~275页

《真正的社会主义者》

全文约3.75万字。恩格斯写于1847年1~4月。《真正的社会主义者》是一部未写完的著作。收录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里的这篇著作,是按恩格斯的手稿刊印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是19世纪40年代流行于德国的小资产阶级社会思潮,马克思恩格斯对这种思潮进行过坚决的斗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卷中马克思恩格斯揭露了这种思潮的实质。恩格斯的《真正的社会主义者》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2卷的直接继续。1847年年初,一开始零星出现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已经蔓延开来。恩格斯指出,它在德国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有自己的代表,甚至成为文坛上有一定影响的流派。它本身已经分裂成许多支派,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威斯特伐里亚派、萨克森派和柏林派。鉴于这种情况,恩格斯打算把《德意志意识形态》第2卷中“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章节重新修改、增订,以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各个派别。这篇题名为《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的论文,就是上述设想的直接结果。

有关“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实质,《德意志意识形态》已经作了深刻的揭露。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真正的社会主义者”,接受了英国和法国的一些共产主义思想,并把这些思想和他们预先拥有的德国哲学前提混为一团。他们完全脱离实际,认为国外的共产主义的理论作品,不是一定的现实运动的表现和产物,而是像他们所设想的德国哲学体系的产生一样,是从“纯粹的思想”中产生的,实际上英国和法国的共产主义著作是现实运动的理论表现,而德国的“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们错误地理解了这些著作和体系,把它们同产生它们的现实运动分裂开来,然后,又任意地把它们同德国哲学联系起来,用“绝对的”或者另外的思想方法虚构出幻想的联系。他们从抽象的“人”的概念出发,把各个具体的、一定的个人间的关系变为“人”的关系,因此,它宣扬的绝对不是革命热情,而是普遍的爱(博爱)。他们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把一定的、受历史条件制约的各生活领域的意识同这些领域本身割裂开来。此外,他们还认为他们应对“不科学的”法国人和英国人采取行动,以歌颂“德国科学”,向世界揭示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真理,揭示绝对的,“真正的社会主义”。

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不同,恩格斯《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侧重于对这个流派作历史性的考察。恩格斯指出,虽然“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各个支派被德国人的诚恳和科学精神的共同纽带,被共同的意向和共同的目的紧密联系在一起,但各支派之间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别,他们有各自独特的个性。恩格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三个有代表性的流派分别作了考察。

恩格斯首先考察的是威斯特伐里亚派,指出这种社会主义是三个流派中最古老的,最早独立发展的,由于它的进步人物满腔热忱地捍卫发表言论的权利从而获得了很大的名声。该派生长在比雷菲尔德地区,产生在条多堡森林里。它的代表人物都先后到了美国。他们的理论刊物是“威斯特伐里亚汽船”。它的特征是充满了温情,恩格斯指出,“它‘夜里没有一小时’,不是为人类所遭受的苦难而流着辛酸之泪。它宣扬人的福音,真正的人的福音,真正的、真实的人的福音,真正的、真实的、活生生的人的福音;它竭尽全力地宣扬,但它的力量并不太大”。这个支派的批评带着浓厚的温情色彩,喜欢并附和像它那样的仁慈博爱的评论家,而不喜欢冷酷无情的尖锐的评论。这个支派长期保持着“真正的社会主义”的mode simple(简单形式),但1846年夏天,它发生了一种变化,采取了比以前勇敢得多的批评,从这时候起,它便保持一种“真正的社会主义”的mode compose(复杂形式)。

恩格斯考察的第二个支派是萨克森派。对这个派别的代表人物分别作了详细的考察,揭露了他们各自的嘴脸。他们有的攻击资产者,但那些激烈的抨击性言论,仅仅是法国社会主义者对同一事物的批评的德国式的平庸的改造而已。他们的政治倾向是反动的,因为他们主张无产者永远不要参加政治革命。他们仅仅把革命了解为“心怀不满的少数人发动的”,这些人“贪图权力,企图推翻现存政权,把它掌握在自己手里”。恩格斯指出这个流派实际上是扮演了现存的反动政府的走狗的角色。总而言之,这个支派只不过是上述简单的“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的进一步发展。

恩格斯考察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最后一个支派是柏林派。主要分析了该派代表人物之一恩斯特·德朗克的文艺创作和他对柏林市的评论,指出他的描写德国小市民的如泣如诉的作品,宣传的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而是自由主义。总之这篇著作是恩格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的一次“巡礼”,从对他们各个派别及其代表人物所做的考察中,揭示出这些派别的历史和各自的特征。

这篇著作洋溢着马克思主义的战斗精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与一切形形色色的思潮坚决斗争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41~692页

《德国的制宪问题》

全文约1.3万字。恩格斯写于1847年3~4月。

在这本关于德国制宪问题的小册子中,恩格斯继续对“真正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批判。他揭露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真面目,指出他们的全部本领不过是把德国哲学、德国式的庸人伤感情绪和一些被歪曲了的共产主义口号掺混在一起。那些盗用“共产主义者”名义的著作家,绝不能代表德国共产主义的党。德国共产主义者应该无比坚决地和“真正的社会主义者”这一帮“文人”、“歹徒”划清界限。

在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同时,恩格斯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一些重要的基本原则,论述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斗争中,党弄清自己所代表的利益和应该采取的策略的重要性以及明确自己的立场、战斗计划和手段的必要性。他还根据当时德国的现状,制定了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斗争的任务和策略。指出党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揭露那些力图钻进它队伍里来的反动的社会主义者”。

恩格斯在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斗争中阐明的那些革命原则,为在德国建立坚强、纯洁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6~65页

《共产主义信条草案》

全文约3380字。恩格斯第一次发表于1969年。《共产主义信条草案》是1847年6月29日在伦敦召开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讨论的纲领性文件。在大会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正义者同盟原来的口号“人人皆兄弟”改为具有阶级性的新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847年6月9日代表大会最后一次全会肯定了同盟章程草案和这一纲领草案。恩格斯起草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采用了卡尔·沙佩尔于1838年写成的《财产共有制》所采用的教义问答的形式,共有22个问答。

在草案中,恩格斯阐明了共产主义者的宗旨在于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们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关于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恩格斯指出在于废除私有财产,代之以在生产力和生活资料无限增长的可能性的基础之上的财产公有和每个人都追求幸福,个人的幸福与大家的幸福是不可分割这样的原理和信条。关于实现共产主义的具体方法,恩格斯在草案中指出方法在于启发并团结无产阶级,用革命的行动来捍卫无产阶级的事业。恩格斯认为,所谓无产阶级是完全靠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为主的社会阶级,它不是一向就有的,而是随着大机器的产生,特别是蒸汽机、纺织机和织布机的产生而和资产者阶级相对产生的阶级。无产者和奴隶、农奴及手工业者都不同,他们是整个资产阶级的奴隶,不是像奴隶和农奴一样是一个主人的奴隶,手工业者也顶多是暂时的无产者,手工业者的目的是为自己获得资本,并用它来剥削其他劳动者。无产者却只有废除一切所有制才能解放自己。

在草案中,恩格斯认为只有在机器和其他发明有可能向全体社会成员展示出获得全面教育和幸福生产的前景时,共产主义才能实现。恩格斯说:“群众的发展是不能命令的。它受到群众生活条件的发展的制约,因而是逐步前进的。”

在草案中,恩格斯指出实现财产公有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是通过民主的国家制度达到无产阶级的政治解放,限制私有财产,保障无产阶级的生活,使所有的儿童享受公费教育。恩格斯说:“共产主义是关于奴隶、农奴或手工业者不可能实现而只有无产者才可能实现的那种解放的学说。”《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反映了《共产党宣言》形成过程的最初阶段,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共产党宣言》的产生过程,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373~380页

《共产主义原理》

全文约12.6万字。恩格斯写于1847年10月底~11月,1914年第一次以单行本发行。

1847年10月,恩格斯被选入共产主义者同盟巴黎区部委员会。当时同盟中央委员会拟定了一个纲领——《共产主义问答》,分发给同盟各区部和支部。在巴黎的M.赫斯起草了一个“修正”草案。由于“修正”草案带有赫斯的“真正社会主义”痕迹,受到了恩格斯的批判,并被巴黎区部委员会否决。区部委员会委托恩格斯起草新的草案。于是,恩格斯写了这本《共产主义原理》。这篇著作是用问答体写成的,共25个问题。

在第一个问题中,恩格斯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和任务,指出:“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第2~10个问题中,恩格斯阐明了产业革命产生了无产阶级,以及这个阶级和历史上其他劳动阶级的区别。他认为,产业革命一方面创造了几乎占有一切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另一方面又创造了一无所有、为了换取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只得把自己的劳动出卖给资产者的无产阶级。在第11~13个问题中,恩格斯分析了产业革命所造成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果。指出,一切贫困和灾难完全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造成的,建立新社会制度的条件已经具备。在第14~20个问题中,恩格斯对新的社会制度的性质、革命的具体进程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无产阶级愿意用和平的方法废除私有制,但共产主义的敌人往往迫使无产阶级被迫用革命的办法来进行。根据当时的条件,恩格斯认为革命不可能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他还指出,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将建立民主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对于如何废除私有制,恩格斯提出了几点经济改造纲领。对于新的社会制度,恩格斯指出,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不允许阶级存在,城乡对立也将消失。在第21~25个问题中,恩格斯阐述了用共产主义的原则处理家庭、民族、宗教、政党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恩格斯的这篇著作对改组共产主义者同盟、统一同盟内部思想和理论方面的分歧,起了很大作用,它成为《共产党宣言》直接文体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357~374页

《从巴黎到伯尔尼》

全文约1.6万字。恩格斯写于1848年10月底~11月。

恩格斯在这篇随笔中,以鲜明和生动的语调叙述了他游历法国的印象。他指出,资产阶级刽子手卡芬雅克的榴弹把巴黎人民不可遏止的欢乐轰得烟消云散,大街上到处是警察和密探,“巴黎已经死了,这已经不是巴黎了”。在恩格斯随笔中,还有相当部分是描写法国的农民和他们在革命中所起的作用的。恩格斯认为,法国农民被束缚在一小块土地上,从事单调而紧张的劳动,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因而对正在发生的伟大历史运动的性质和目的一无所知。资产阶级正是利用农民的弱点,煽动农民和工人的关系,说工人想瓜分他们的全部财产和土地。在农民的心目中,路易·波拿巴是他们的偶像,恩格斯说:“所有同我谈过话的农民对路易·波拿巴的热情,竟和他们对巴黎的仇恨一样强烈。这两种狂热,以及对整个欧洲的动荡局面感到毫无意识和毫无理性的困惑,这就是法国农民的全部政治。”他认为农民问题将对无产阶级革命发生重大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第549~571页

《德国维护帝国宪法的运动》

全文约8.4万字。恩格斯写于1849年8月底~1850年2月,载于1850年《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上。

帝国宪法是指1849年3月28日法兰克福议会通过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这个宪法有其进步性,可以看作是德国走向统一的一个步骤。法兰克福议会选举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为帝国皇帝,遭到了拒绝,普鲁士及其他各邦君主都拒绝接受帝国宪法,因此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极大义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维护帝国宪法的运动,恩格斯是这一运动的参加者和见证人。这次运动失败后,恩格斯发表了本书,及时总结了德国革命的经验与教训。

恩格斯对于这次运动的原因、性质以及各个政党的立场、表现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论述;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策略,同时也深刻地批判了作为这场运动灵魂的小资产阶级在运动中的动摇、软弱,甚至为了自身的利益会出卖革命。认为小资产阶级自身的弱点,决定了他们不能领导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负起这个重任。

恩格斯详细地介绍了莱茵、普鲁士、巴登、普法尔茨等地区的维护帝国宪法运动的详细情况。首先分析了莱茵普鲁士地区的运动。指出:这一地区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较大,封建因素较少,拿破仑法典曾在这一地区实行,在德国来讲,莱茵普鲁士的工业最发达,因而无产阶级在这一地区也是比较强大的,有《新莱茵报》代表他们的真正利益并指导工人的革命斗争。恩格斯还分析了莱茵普鲁士在1848年没有爆发革命运动的原因。恩格斯在护宪运动中来到了爱北斐特,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并做了大量的工作,他非常了解这一地区护宪运动的实际情况。

恩格斯认为:在这场斗争中,大资产阶级表现软弱,小资产阶级虽然掌握着运动的领导权却害怕危害自己的权力处处表现出优柔寡断、动摇、妥协,阻止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把运动限制在他们所规定的范围内。无产阶级队伍也发生了分化,一部分工人因为害怕革命失败对这场运动持旁观者的态度;而真正的工厂工人、组织工人积极参加运动,却是手无寸铁;流氓无产者站到了资产阶级一边。领导起义的安全委员会始终没有能够采取坚决果断的行动,这一地区起义最终失败。

接着恩格斯分析了巴登的起义,指出:巴登的大资产阶级刚刚处于萌芽状态,无产阶级处于分散状态,农民依附于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虽然拥护宪法却不敢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去捍卫它,仅限于合法斗争。以布伦坦诺为代表的领导人害怕人民的斗争超出他们所限定的范围,不敢把运动深入开展下去。恩格斯深刻地指出:布伦坦诺一开始就出卖了巴登的起义。这也说明由于小资产阶级缺乏坚定的革命性而葬送了巴登起义。

在普法尔茨的起义中民主主义者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虽然高喊着革命的词句,但是在实际行动上却表现得十分软弱,军事领导权落在非常无能的人手中,缺乏经费和武装,导致了普法尔茨起义的失败。

在本书的最后恩格斯总结了维护帝国宪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是由于本身的不彻底性和内部的缺陷。指出:德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进行政治统治,它向贵族和官僚让步才能维持其统治。恩格斯认为维护帝国宪法运动虽然失败了,但也取得了一项重大成果,它使德国的政治形势简单化了。他预言:此后的德国要么是封建官僚君主制,要么是实行真正的革命,并指出德国无产阶级将在今后的民主革命中处于领导地位。

本书是总结德国革命的重要的历史著作,明确指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德国民主革命取得成功。这本书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127~235页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