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众而行(第二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0 14:59:52

点击下载

作者:张宗久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贴众而行(第二辑)

贴众而行(第二辑)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贴众而行.第二辑/张宗久主编.--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10

ISBN 978-7-5194-5531-6

Ⅰ.①贴… Ⅱ.①张… Ⅲ.①医疗卫生服务-研究-中国 Ⅳ.①R199.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209080号贴众而行.第二辑TIEZHONG ERXING. DI'ER JI主  编:张宗久责任编辑:许 怡责任校对:许 蓉 陈亚慧责任印制:曹 诤封面设计:张 婕出版发行:光明日报出版社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100050电  话:010-67078241(咨询),63131930(邮购),010-63497501/63370061(团购)传  真:010-67078227,67078255网  址:http://book.gmw.cnE-mail:gmcbs@gmw.cn xuyi@gmw.cn法律顾问: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龚柳方律师印刷装订:北京久佳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本书如有破损、缺页、装订错误,请与本社联系调换开  本:185mm×240mm 1/16字  数:624千字印  张:32.5版  次:2019年10月第1版印  次:2019年10月第1次印刷书  号:ISBN 978-7-5194-5531-6定  价:99.00元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顾问委员会顾 问(按姓氏笔画排序)马晓飞 王东光 王 伟 王建榜 王斌全卢 军 田炜宁 兰克涛 朱鹏立 仲明波华树成 刘 洋 刘冠国 关爱军 阮列敏孙宏治 孙彦荣 孙喜琢 麦 刚 苏晓清杜春彦 李为民 李 汛 李环廷 李 南杨志平 杨 征 肖海鹏 张 欣 张建功张继东 张湘燕 易 群 罗 杰 金昌晓赵玉沛 赵玉虹 郝义彬 胡 豫 施秉银姜保国 耿道颖 贾文霄 钱朝霞 钱耀文唐金海 黄东胜 曹 杰 裘云庆 雷建国蔡 挺 蔡 毅 鲜于剑波 潘义生编辑委员会主  编 张宗久执行主编 焦雅辉 赵 红编  委(按姓氏笔画排序)于姗姗 王 平 王守俊 王志远王宏飞 王惠英 王 斐 王 蕊王 毅 朱玲凤 仰东萍 庄 宁孙海飚 孙 湛 严 丽 杨 枫汪 晖 张 骏 陈明雁 陈 虹邵晓凤 庞 亮 相海泉 柳辉艳袁蕙芸 桂克全 徐 茄 徐 凯曹蔚玮 彭巧君 谢婉花卷首语“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人民群众哪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民生,是最高决策层的最高关切。

这也是“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缘起,并且一开始就把“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作为目标。继2015—2017年第一轮“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之后,第二轮“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全国医疗机构再接再厉,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效。比如,多学科诊疗模式提高疑难复杂症的诊治能力;五大中心建设把更多急危重症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多个病种的日间医疗服务,同步节省患者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伴随着“行动计划”的纵深推进,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指导、健康界主办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至今已成功开展四季。很多人知道,2018年的第四季全国医院擂台赛首次采取赛区制,这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全国医疗机构投递案例和分享方法的热情,共收到1235家医疗机构提交的3055个案例,是前三季参赛案例总和的2.5倍。

为了把先进的方法推而广之,让更多的医疗机构学习借鉴,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继续委托健康界,结集出版第四季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的部分优秀案例,即《贴众而行(第二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百佳案例》。

本书所选案例均为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的鲜活实践,凝结了医务人员的智慧和心血。不仅如此,本书还邀请在改善医疗服务中表现突出的几家医院的管理者代表撰文,分享管理层面的思考和行动。同时,还邀请地方卫生健康委站在区域视角,总结改善医疗服务的创新方法。相信这些案例一定有益于医疗服务继续向前、向好,使患者体验更畅、更佳。

感谢全国医务工作者的创新和努力!

感谢编写出版这本案例集的策划者、撰稿人、编委、设计等人员!主题一 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肿瘤MDT模式探索“三步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升高,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同时,医院作为肿瘤诊治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也面临诸多挑战:患者方面,肿瘤诊治涉及多个学科,患者常常辗转于多个科室之间,增加了患者的焦虑和茫然情绪;医生方面,学科细分使得医生过于专科化,难以独立制定出全面的治疗方案;医院方面,医院学科发展不均衡,限制了肿瘤的综合诊治水平。

随着医学认识能力的提升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肿瘤综合诊治能力的提升,肿瘤诊治模式也随之演变发展。从社会、患者、医生、医院多维需求考虑,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得以形成。但是,由于其有效的组建和运行会因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及医院的各自情况而存在差异,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在肿瘤临床诊治实践中,由最初的“一对多”(一位患者辗转于多个相关科室)到“多对一”(多个科室集中服务于一位患者),开启了肿瘤MDT模式的探索之旅。“三步走”

2006—2008年:组建肿瘤MDT团队,强化MDT模式要素建设,形成特色管理机制

2006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成立肿瘤中心,将化疗、放疗、微创治疗等科室归到同一个中心下管理,促进了肿瘤诊治相关学科间的协作;依据病种实施亚专科分组,快速培养专业化人才。肿瘤中心成立之初即确定了“为肿瘤患者提供最优质诊疗服务”的发展目标,并不断进行思考和尝试。

早在20世纪90年代,依托加拿大政府国际开发署(CIDA)白求恩–拉瓦尔肿瘤中心(Bethune-Laval,BLOU)项目,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就开始选送肿瘤内科、外科、放疗科、病理科、护理等专业人员到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研修,为医院MDT的建立培养人才。基于此项目形成的MDT理念和人才优势,结合当时国情、省情和院情,医院在探索组建MDT的行动上形成广泛共识。

2007年1月,乳腺癌协作组的成立,拉开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开展肿瘤多学科协作诊疗的序幕,医院也由此成为全国开展MDT最早的医院之一。之后,由加拿大拉瓦尔大学世界著名胸外科专家、时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的Deslauriers教授领衔,联合多个相关科室,成立了医院胸部肿瘤多学科诊疗协作组。

基于高度共识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组建起MDT团队后,医院进一步聚焦MDT管理要素——患者、医生、医院。为了优化资源,医院设定了患者MDT诊治纳入标准;医院选派肿瘤学科带头人赴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等国际知名医院研修、观摩和研究肿瘤MDT会诊模式,把握其内涵及运行机制。同时,相继确立了团队结构分工(首席专家、讨论专家、协调员),团队制度(会议与签到制度、病例筛选提交制度、发言及讨论制度、病例反馈随访制度等),团队文化建设(学术领导力、梯队层次、全员协作等氛围的营造等)。经过两年的运行,MDT模式优势日益凸显,患者诊治费用降低,患者满意度提升,得到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广泛认可,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医院进一步成立了胃肠肿瘤协作组等多个MDT协作组,形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诊治的特色。

2009—2016年:加强精细管理,推进肿瘤学医教研全面协调发展,强化肿瘤MDT模式内涵建设。

在完成MDT模式的组织架构、管理流程建设等的基础上,医院进一步推进了MDT模式的内涵建设服务。

一、进一步细化规范管理:规范诊治流程,细化会诊申请、记录及随访等,为患者提供更规范的诊疗服务。

二、关注患者的整体需求:组织心理、康复、营养业专工作者及社工志愿者,成立舒缓治疗MDT团队;注重患者及家属的参与,会诊内容从患者扩展到家属的遗传性肿瘤咨询、从肿瘤扩展伴发疾病,考虑患者的整体需求。

三、实施患者全病程管理:在“三固定”(固定人员、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模式,对患者进行“院前—院内—院后”的全病程管理。

四、加强数据管理:医院设立专职随访人员,建立MDT数据库,实施患者动态管理,并基于数据统计进行分析,不断提升诊治水平。

五、将MDT模式的理念延伸至教学、科研合作:鉴于肿瘤学人才日渐匮乏的现状,医院以MDT模式为基础,组织多个学科组建“肿瘤学教研室”,共同编写了肿瘤学教材,进而成立“白求恩医学部肿瘤学系”,将肿瘤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将MDT模式引入课堂,让学生提早树立肿瘤MDT诊治理念。

基于上述对MDT模式发展的探索,2016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作为8家共建单位之一,加入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牵头的“多学科协作诊疗运作模式研究与研修项目”。医院管理层通过参与该项目,进一步反思、梳理医院MDT发展历程,完善MDT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

2017年至今:加强上下联动,促进肿瘤MDT模式持续发展

为推动肿瘤MDT模式的持续发展,医院管理层认识到团队共识与支持的重要性,明确将MDT模式作为医院的发展战略之一。

从2017年开始,医院进一步强化对MDT模式的顶层设计,实施了一系列提升管理质量的改革举措:建立了系统的MDT评估管理体系,从严监督管理;加强对团队组建申请考核的论证、领导者素质的评估;规范MDT诊疗流程制度;申报MDT收费标准,制定院内MDT绩效管理制度;简化流程,将MDT模式扩展为门诊MDT、远程MDT会诊。

通过以上举措,医院从战略层面顶层设计,整体推进,扩大了患者认知及社会影响力。同时,MDT诊疗模式作为一种理念,已由肿瘤扩展到非肿瘤性疾病的临床决策中,在已组建的47个MDT协作组中,非肿瘤性疾病相关协作组有24个。取得的初步成绩

优化诊疗模式,简化诊疗流程,真正体现医学人文关怀。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MDT构建过程中,医者的视角从“疾病”转向“患者”,体现了医学人文关怀,这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逻辑前提。医院开辟MDT快捷通道,进一步优化就诊流程,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完善MDT诊治规范,推动学科建设,切实发挥了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带动了省内相关医院诊治水平的提升。

将肿瘤MDT诊疗理念融入肿瘤学教学过程,促进了肿瘤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并获得了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申报并作为主编单位主持编写了五年制规划教材《肿瘤学概论》。

MDT模式深化了临床学科间的合作水平,肿瘤MDT数据库的建立促进了大数据的积累、挖掘与应用。同时,MDT理念进一步拓展了合作的理念和视野,促进了跨学科交叉合作,推动了成果转化。

在形成具有协作意识的MDT团队的同时提升了领军人才的学术领导力,也提升了青年医生的专业素质,带动了区域医院诊治能力的提升。在探索中继续前行

医院的肿瘤MDT模式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从粗糙到精细。一路走来,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MDT模式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益处:个案管理——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连续性——MDT模式产生的诊疗方案覆盖多个治疗阶段;高质量——多专科医生合力制定规范化、高水平的综合诊疗方案。图1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提出:“我们只能在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因此,我们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升对患者关怀的广度、长度、深度和温度,在探索中继续前行。执笔人:崔久嵬负责人:崔久嵬、魏锋四维一体,打造多学科协作诊疗体系云南省肿瘤医院

2016年《全国肿瘤登记及死因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0.59/10万(男性293.79/10万,女性246.21/10万),发病率居前五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女性乳腺癌,且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63.83/10万(男性201.67/10万,女性124.06/10万),死亡率居前五位的依次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农村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城市。据粗略统计,我国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358.6万例,死亡约218.7万例,现有恶性肿瘤患者约749万人。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世界癌症报告》显示,中国恶性肿瘤发病量约占全球恶性肿瘤发病总量的21.79%,死亡人数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26.9%;在184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恶性肿瘤标化发病率位居第74位,标化死亡率位居第30位。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WHO/IARC)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GLOBOCAN)2012年预测,中国恶性肿瘤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会持续增长,形势十分严峻。

2016年,云南省癌症发病率呈持续增长态势,全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13.16/10万。其中,宣威市及周边地域女性肺癌发病率达457/10万,个旧市肺癌发病率高达1100/10万。而云南省与全国均值产生差异的原因除了癌症谱差异、初诊时疾病的分期差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诊治水平的差异。因此,提高肿瘤诊疗水平、改善肿瘤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四维一体模式初探

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是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治疗模式。多项研究证实,MDT有助于肿瘤规范化诊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加强MDT模式的组织管理是实现肿瘤规范化诊疗的有效途径,能让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同时,有效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诊治水平。近年来,云南省肿瘤医院积极探索建立MDT模式四维一体体系,通过多区域、多科室联动,减少患者就医的中间环节、节约患者的诊治时间、降低患者的就医费用,提高医师的诊疗能力和学术科研能力,提升医院的整体实力。

四维一体

2013年,医院成立以业务副院长为组长、医务部为MDT管理部门的肿瘤多学科协作小组,通过红头文件明确工作职责,优化工作流程,规范管理程序。从患者准入、流程设计、院内质量与安全管理等方面规范MDT团队的管理,积极探索“国际—国内—省内—院内”四维一体体系。

在国际层面,医院与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新加坡、英国等国家的知名院校及癌症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国际性MDT活动,为患者寻求国际权威诊疗方案。

在国内层面,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MDT活动,实现优质诊疗资源的共享。

在省内层面,医院积极与各州市多家医疗机构肿瘤科共同开展多学科诊疗,确保优质资源的下沉。

在院内层面,医院成立了肝癌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淋巴瘤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头颈肿瘤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肺癌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结直肠癌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恶性黑色素瘤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胃癌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宫颈癌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卵巢癌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乳腺病学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骨肉瘤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恶性神经胶质瘤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前列腺癌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等,共14个MDT团队,通过协作,共同解决临床难题。

医院通过四维一体的多学科协作诊疗体系,实现多区域、多层级联动,方便患者跨学科就医,节约时间、降低就医费用,提升医院整体实力。“互联网+MDT”

2018年10月22日,云南省肿瘤医院互联网医院正式成立。这是云南省唯一一家以实体医院为基础的互联网医院,标志着云南省肿瘤防治工作步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医院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MDT团队的线上交互,真正做到“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路”,让边疆、基层患者能够享受“互联网+MDT”模式带来的优质高效的就诊体验。医院以互联网医院建设为契机,以MDT诊疗模式为抓手,助力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程。

依托省级质控中心

依托云南省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中心,开展全省肿瘤诊疗质控,力促肿瘤诊疗同质化、规范化。近两年,医院成功举办了两届肿瘤诊疗质量控制培训班,培训了全省各级医疗机构500余名医院领导和质量管理骨干。同时,修订完成乳腺癌、肺癌、宫颈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胃癌6个病种的化疗、手术、放疗质量控制指标、临床路径标准,待组织专家讨论审议后在全省推广使用。成效显著

目前,云南省肿瘤医院“国际—国内—省内—院内”四维一体的MDT体系成效显著,先后参与了国家MDT标准规范制定及项目推广工程、出版MDT案例集,在医联体内广泛推广、编写多部专著、教材,填补了国内肿瘤学本科系列的教材空白,通过多学科诊疗模式的探索,全院临床疗效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执笔人:钱志诚负责人:王高伟构建并深入开展门诊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王女士求医记

46岁的王女士来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求医时,肚子大得像是怀有六七个月的身孕,还拖着一条走路都困难的“橡皮腿”。在此之前,王女士辗转过多家医院,却没有得到明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饱受病痛折磨的王女士抱着一丝希望来到湘雅医院,找到妇科专家张瑜主任,希望张主任能够帮她解除痛苦。仔细查阅过王女士的就诊资料后,张主任发现王女士的“身孕”实际上是盆腹腔里的卵巢肿瘤加上大量的腹水造成的假象,同时还有静脉血栓导致下肢肿胀,造成王女士行走困难。

考虑到患者病情严重、复杂,治疗需多个科室配合,张主任当机立断,迅速为王女士申请了门诊妇科肿瘤MDT小组疑难病会诊。经过由妇科、肿瘤放疗科、肿瘤化疗科、胃肠外科、放射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妇科肿瘤MDT小组成员集体会诊后,专家们为王女士制定了详细的治疗和手术方案,一致决定由妇科牵头,腹部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协助,为王女士进行手术。

经过紧张有序的筹备,王女士接受了多学科联合手术。手术前,为了预防下肢静脉血栓脱落造成致命的肺栓塞,血管外科提前为王女士放置了下腔静脉血栓滤器。患者的肿瘤巨大,并破裂多时、在腹腔多处转移。经过团队紧密协作,王女士的手术过程顺利且术后恢复情况良好,下肢静脉血栓也逐渐好转。之后,王女士在肿瘤科进行了多个疗程的化疗,通过综合治疗降低肿瘤的复发率。

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类似王女士这种病情复杂、治疗涉及多个专科的病例为数众多,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要求以及大型公立医院着力解决疑难杂症的分级诊疗政策,贯彻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深入推广门诊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精准定位,深入推进MDT创建工作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单一的专科难以全面诊断病情,多专科联合会诊逐渐成为解决疑难杂症的最佳途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长期以来积极投身公立医院改革,较好地处理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近年来,医院更加注重发挥公立医院“国家队”的示范、引领、指导和辐射作用,助推“健康中国”建设;对大型三级综合医院主要服务于急危重症和诊疗疑难复杂疾病的功能进行精准定位,重视会诊工作,于1995年9月在湖南省内率先开展门诊疑难病会诊工作。

医院以“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为契机,从2016年4月起大力推进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2017年及2018年迅速发展。通过MDT模式,把会诊环节前移至门诊,使患者“一站式”获得明确诊断及最佳诊疗方案,有效提高了医疗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一、建立门诊MDT管理团队,组建MDT专家库,为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门诊MDT管理小组由院长领导、主管院长主责、门诊部牵头、多学科参与;目前已组建43个门诊MDT小组,汇集368名多学科专家组成会诊专家库,医师、护师、技师、药师全方位参与。设立4名专职干事,合理安排会诊。图1 MDT组织框架

二、完善疑难病会诊管理和考核机制,切实保障会诊质量。

1. 建立完善的会诊管理制度、人员分工制度、回访制度,确保预约、会诊、回访全流程服务。

2. 参加会诊医师资质要求为副高及以上职称,特殊情况下(如涉及某项特殊诊治技术)才可邀请主治医师参加。

3. 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调动医务人员会诊的积极性,保证会诊质量:参照院内会诊标准按参与人次进行疑难病会诊收费,同时医院给予参与疑难病会诊的医师对等奖励;规定门诊MDT小组年会诊量不得少于50例;对积极参与、业绩突出、影响力明显的门诊MDT小组及个人进行年度评优并予以奖励。

三、明确会诊指征,规范会诊流程,科学使用医疗资源。

明确疑难病会诊定义,推行不完全首诊负责制:凡因同一疾病在不同专科或相同专科3次就诊仍不能明确诊断、疗效不佳、治疗涉及多个专科及外院转诊的疑难病例,第3次接诊医生、患者或家属均可提出门诊疑难病会诊申请。

规范门诊疑难病会诊申请形式,施行固定专家小组定期会诊及临时申请会诊相结合的模式。门诊疑难病会诊申请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成立固定的门诊疑难病会诊小组,主要负责某系统或某一种疾病的多学科会诊,各小组专家通过每周定时、定址、定成员对门诊疑难病患者进行预约式集中会诊;另一种是由第3次接诊医师或患者(家属)向门诊部提出临时会诊需求,经门诊部会诊专干甄别后,由门诊图2 MDT会诊流程部组织专家会诊,原则上会诊安排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优化门诊MDT小组会诊流程,如图2。

四、大力宣传门诊疑难病会诊。

1. 政策层面支持。通过医院各级管理会议强调疑难病会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求各临床科室主任积极带头支持门诊疑难病会诊工作。

2. 加强宣传力度。在门诊区域进行门诊部疑难病会诊现场宣教;同时积极进行多种形式的媒体宣传,并对参与疑难病会诊的各疑难病会诊小组成员进行介绍,扩大社会效应。

五、优化疑难病会诊环境,加强硬件建设,加强人性化服务。

1. 进一步优化疑难病会诊室的环境,合理安排各疑难病会诊小组的会诊时间;完善会诊室的硬件配置,与PACS、HIS、LIS等系统进行信息共享。

2. 严格执行保护患者隐私制度。

3. 定期做好疑难病患者满意度调查及回访工作,及时记录和反馈,作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成绩斐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8年共完成会诊3132例(详见表1、图3),较2017年同期增长67.0%,超出年度指标(2000例)56.6%。表1 2017年与2018年门诊疑难病会诊情况  单位:例图3 2017年与2018年门诊疑难病会诊情况

2017年9月,医院成功举办以门诊疑难病会诊管理为主题的“门诊质量与安全管理”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

2018年,医院参与第四季“全国医院擂台赛”,《门诊MDT诊疗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案例获中南赛区“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主题十大价值案例奖第一名、全国十佳案例,并荣获西南赛区银奖。

患者就医成本明显下降。以糖尿病足患者为例,实施MDT诊疗后,不仅明确诊断的时间有所缩短,入院等候时间也缩短3.5天,总体医疗费用降低45.5%。

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2018年参与门诊疑难病会诊的患者满意度平均达98.2%,较上一年同期上升2%。

促进学科发展。门诊MDT小组中有10个小组目前已成立院内诊疗中心;共获得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SCI论文6篇,并获得其他课题、专利和成果奖多项。

彰显社会公益,扩大影响力。门诊疑难病会诊中心各MDT小组多次举行MDT义诊、扶贫下乡以及与各医联体下级医院进行远程会诊,得到湖南省卫生健康委、业界同行和广大患者的高度认可。下一步工作计划

医院进一步规范门诊疑难病会诊制度、流程与考核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使门诊疑难病会诊管理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将继续推进远程疑难病会诊工作,建立疑难病会诊网络,依托医联体的模式,通过基层医疗机构首诊、预约转诊的方式开展疑难病会诊;根据基层患者来源匹配相应的疑难病会诊团队,合理利用优质医疗资源,助推分级诊疗。

另外,医院还将以“患者不出湖南,不出湘雅”为目标,发挥多学科优势,与各大医院共享病例,加强学术交流,充分展示湘雅特色。执笔人:杨亚雄负责人:周秋红MDT“跑车”:一体两翼,四轮驱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过去的几十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模式由大专科向专病专治的亚专科模式转变,亚专科诊疗已成为医院主要的诊治模式。这种模式为患者提供了更专业的医疗服务,但其自身存在的劣势也在逐渐凸显——疾病的到来并不可控,患者不会严格按照亚专科分类生病。所以,涉及多个系统的疑难杂症,需要患者同时跑很多亚专科科室才能完成治疗。并且越是大型医院,分类越细,专科和亚专科越多。患者求诊时也因此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会因专科之间沟通不畅而得不到周全的治疗。

近年来,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者们的关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下称“华山医院”)也进行了MDT模式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诊疗效果。“一体两翼,四轮驱动”

华山医院的MDT模式构建秉承了“一体两翼,四轮驱动”的理念。“一体”指“以患者为中心”。“两翼”指:1.患者得实惠,使疑难症、罕见病得到最佳诊疗方案;2.学科得发展,使亚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四轮驱动”指:1.以病种为单位,开展病种个体化诊疗;2.以学科为根本,由优势学科牵头,带动多领域专家;3.以制度为保障,实行顶层设计,全院支持;4.以流程为规范,实现精准预约,服务涵盖从门诊入院到出院宣教,全程管理。

2015年,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华山医院成立医院MDT管理小组,以重点学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影像医学科、康复科、骨科、感染科等)为纽带,先后建立起了垂体病、神经肿瘤、意识障碍、痉挛状态、淋巴瘤、多重耐药菌感染等12个MDT团队。在此过程中,华山医院还逐步建立并完善了MDT相关的各项医院制度和流程,如《MDT管理制度》《会诊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转科制度》《入院制度》等。门诊实现MDT精准预约——固定时间、固定专家团队、固定诊疗地点。住院部实现不同专科相互支持、优先转诊,术前、术中、术后全流程覆盖,并逐步建立以病种为单位的“融合病房”模式。以垂体病MDT模式构建为例,总结经验

垂体,不仅是大脑司令部中的一员,更是人体内所有内分泌器官的统帅,一旦发生病变,就会出现涉及多个科室的临床表现,比如因头痛就诊神经科、因视力下降就诊眼科、因甲亢尿崩就诊内分泌科等。在治疗上,医院也必须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综合诊治方案,有的仅需内科治疗,有的需要联合手术甚至放疗。解除了威胁生命的病痛后,患者可能还有生育要求甚至整形需求。

根据垂体病诊疗的特殊性,华山医院组建了垂体病MDT团队,成员涵盖神经外科、内分泌科、放射科、病理科、眼科、泌尿外科,由院士和高级职称专家领衔,同时还有基础研究人员加入,架起了转化医学的桥梁(见图1)。图1 垂体病MDT团队组成

垂体病MDT诊疗有固定的门诊时间、诊室以及人员排班。协调员帮助患者精准预约,在就诊前完善病历资料,提高诊疗效率。医院不仅在诊疗过程中要留存完整的病程记录、讨论会议纪要,还设置了邮件群和微信群,保证医患、医医甚至患患的沟通渠道通畅。为保证患者治疗的连续性和同质化,垂体病MDT诊疗并不仅限于门诊,而是将服务覆盖范围从门诊扩展到了住院及手术、出院后慢病管理等全流程。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住院部专门辟出“垂体病多学科融合”病房,实现多个学科医生联合查房、共同制定诊疗方案。为保证术前、术中、术后治疗无缝衔接,医院还会在患者出院宣教时给予专门的随访手册,并定期举办患者沙龙,促进信息沟通。

通过上述一系列努力,垂体病的诊疗模式由单一的手术治疗转变为手术(包括开放手术、介入手术、伽马刀手术)加内分泌药物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垂体病涉及的三个病种(肢端肥大症、库欣病、泌乳素瘤)的治疗达标率不断上升。肢端肥大症的缓解率由50%上升至80%,库欣病的缓解率由60%上升至92%,泌乳素瘤的缓解率由60%上升至90%。不仅如此,MDT团队还创造了生命奇迹,使一例术后垂体功能减退患者成功生育,《中国医学论坛报》等多家纸质媒体纷纷对此病例进行了报道(见图2)。图2 术后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成功生育病例报道

MDT模式让许多四处奔波却得不到解决的罕见病、疑难病患者获得了满意的治疗。库欣病(垂体ACTH瘤)的特点是临床症状明显,但肿瘤很小,90%为小于1厘米的微腺瘤,更有30%的病例在MRI上看不到明确的病灶(被称为MRI可疑或阴性)。库欣病让一位曾经美丽自信的女孩变得满月脸、水牛背、满脸痤疮、多毛,她在北京、南京进行过两次手术,症状都没有得到缓解。带着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创伤,这个女孩来到了华山医院垂体病MDT门诊:首先在内分泌科、放射科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协助下,确认病灶在垂体;在确认病灶的基础上,神经外科为女孩进行了细致、缜密的手术探查,终于成功地找到并切除了隐匿的垂体ACTH瘤。女孩的很多症状很快得到缓解,自信的面容逐渐恢复,幸福人生重新开启。

患者、同行的口碑为华山医院垂体病MDT团队赢得了更多的信任,也让团队积累了更多的临床数据与经验,学科发展形成良性循环。MDT团队专家开展临床研究、发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文章,最高影响因子31.6分,总影响因子117.66分;获得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3项,科研经费近千万元;培养了包括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在内的大批骨干人才;还参与了国内、国际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的编撰工作(见图3)。图3 MDT专家团队参与库欣病临床指南制定工作

更可贵的是,团队不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诊疗水平,还秉承开放的精神出版了专著《垂体疑难病多学科诊治病例精选》(见图4)、举办全国学习班20余次,进行经验推广。目前,团队经验已经辐射到了全国200多家三级医院,为全国的患者都能获得同质化的专业服务而努力。图4 华山医院垂体病MDT团队出版的病例精选成效和展望

发展MDT模式,对医院来说,不仅带动了整个医疗团队、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学习,还带动了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教学水平甚至科研水平的提升。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科群的协调发展为医院提升核心竞争力奠定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医院的疑难危急重症诊治水平提升,扩大了医院的影响力,打造了品牌特色。《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指出,医院要“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华山医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搭建远程医疗平台,为MDT发展插上网络的翅膀,用远程会诊让MDT的优质医疗资源普惠更多群众。华山医院每年通过远程医疗开展多学科会诊1500例,覆盖20多个省市的60多家医院。2018年4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华山医院视察时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作出指示:“大力发展互联网健康事业,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助力健康中国战略。”执笔人:李芸负责人:王惠英学科协同,共创阳光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翻阅文献报道、实观医疗现状,不难发现,在综合医院,躯体疾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的患病率呈高发趋势,但识别率较低。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引发的临床症状经常且容易误导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患者病情迁移,反复就医消耗医疗资源,造成一定的社会负担。就医的无望感和昂贵的医疗费用也易引发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误解,导致对医院不满,加剧医疗纠纷,甚至可能由此引发恶性伤医事件。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精神卫生工作高度重视,不断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对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筛查识别,为患者同时提供诊疗服务和心理指导……这些政策和要求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为医院进一步开展精神心理问题服务改善工作指明了方向。

随着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全国的应用推广,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下称“山医大一院”)于2017年率先在山西省内成立了首家MDT中心,发挥综合学科的优势,以多学科协作深入、有效改善医疗服务。在此过程中,MDT中心联合精神科、心血管内科、骨科及医务处、护理部、信息科等组成多学科、多部门协作团队,拉开了“阳光医院”项目的序幕。用数据说话,精准确定目标

MDT中心主任组建调研团队,从人员、制度、方法、信息、设备5个方面全面开展调研。前期调研数据显示,非精神科患者存在心理问题的比率达19.35%,一周内自杀风险比率为5.4%,存在高风险人格倾向患者比率达12.8%。非精神科患者对心理服务的需求排在第一位的是来自主管医护人员的关怀。

调研团队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医院222名非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心理服务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其对心理知识的掌握率仅为42.22%,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医院一年来的精神科会诊记录表明,非精神科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未能持续干预,干预率仅为2.29%;干预介入时间也相对较晚,平均为入院后7.52天。同时,医院缺乏相应的制度、流程、设备,非精神科患者心理问题发病率高、识别率低、治愈率低的情况不容乐观。最终,医院基于科学严谨的调研,并通过专家咨询、文献查阅、寻找标杆等方法,确定了改善目标。建立院内联动保障系统

2018年3月,医院正式启动阳光医院项目,建立了以王斌全院长为组长的“阳光医院”项目领导小组。4月初,医院下发的《阳光医院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在一天之内传递到全院各科室负责人手中,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一人难唱一台戏,无规矩难成方圆。经讨论,医院组建了三阶梯、多学科的心理管理团队,并制定了组织架构(见图1),明确职责分工(见表1),做到责任到人,夯实了项目的组织管理保障;同时健全制度保障,建立监督机制,定期召开多部门督导会议,增设多学科协同查房机制。图1 心理管理团队组织架构表1 职责分工建立非精神科患者心理分级管理方案

为快速、准确、科学地完成心理问题的初步筛查,医院的科研小组在精神科的支持下,自主编制了适用于非精神科患者使用的心理评估量表——心理体验量表。“阳光医院”项目将心理体验量表纳入非精神科患者常规入院评估,根据量表确定了分级标准,通过查阅文献明确了评估时间节点。精神科联合临床科室制定分级诊疗和干预方案,并与信息科合作,开发心理评估筛查系统;通过MDT中心网络与医院HIS系统对接,将非精神科患者心理危急值指标(重度情绪不良、自杀风险)纳入危急值管理,通过网络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保证患者信息安全,最终形成“心理评估—动态预警—分级干预”的心理服务模式(见图2)。图2 “心理评估—动态预警—分级干预”的心理服务模式构建“3+1”心理综合培训模式

为解决医护人员心理干预能力不足、心理专业人员短缺的问题,项目管理团队在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阳光天使”招募工作。经过个人报名、科室推荐、项目组审核等层层环节,团队共招募“阳光天使”116名,其中21名持有心理学相关资质证书,成员来自全院90多个护理单元,成为“阳光医院”项目开展的重要人员保障。

但是,医护群体知识水平不一、需求也存在差异,医护人员临床工作繁忙、业务学习任务重;而心理干预又重在实践—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医护群体的实践能力呢?MDT中心主任立刻召开会议进行商讨,初步制定出“3+1”培养方案:1.医生、护士的知识需求具有差异性,应分别开展培训;2.通过场景模拟、专题讲座、网络课堂等多种途径,开展灵活培训;3.多方位系统培训,如举办国家级、省级心理学专业继续教育培训班,组织精神科开展门诊学习、心理测评、病房查房、团体治疗等分批次临床实践活动;4.建立学分考核制度,确保培训成效。

借此契机,2018年7月,医院启动了“爱护天使”行动,32名“阳光天使”组成了医院“爱护天使”小组,陆续完成了线上心理学课程学习,并顺利通过课程考核。试点推广,成果初见

在院领导的支持以及MDT团队的努力下,2018年5月,心内科、骨科试点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试点工作微信群组建并在科室设立“临床心理护理师”岗,由科室“阳光天使”担任;成立心理督导组,由MDT中心主任任组长,成员包括心内科医生1名、护士长2名、“阳光天使”3名,骨科医生1名、护士长1名、“阳光天使”2名,精神科医生2名、心理测评师1名、工作秘书1名。督导组每月定期召开督导会议,由MDT中心主任主持,会议内容由工作秘书整理后,于当日反馈至群内;科室“阳光天使”每周上报各病区工作量,工作秘书负责整理统计。特殊案例要及时在群内发布,由精神科医生给予指导。心理测评师定期进行床旁督导,保证心理评估工作的质量并于督导会议上进行工作汇报。

该项工作开展后不久,心内科接诊了一位高龄患者,该患者入院当天心理评估分级为中度不良,该情况一经在群内上报,就立刻得到了大家的关注。次日下午,精神科护士长来到患者身旁与患者进行沟通,同时也给科室“阳光天使”进行床旁示教,经过20分钟左右的交谈,精神科护士长找到了患者的心理症结,并通过与患者家属进行交谈,取得了家属的配合。

各项目标相继达成。评估指标: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问题评估率提升到87.5%。干预指标:非精神科住院患者接受心理干预率提升到71.3%,干预有效率提升到87.2%,干预介入时间缩短到入院后2天内。医护人员能力指标: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问题识别率提升到21.8%,高风险人格倾向患者识别率提升到13.1%,医务人员心理学知识知晓率提升到90.6%。效益指标:接受心理干预患者平均住院日下降到15.64天。同时,住院患者满意度上升2%,与同期相比,医院整体投诉率下降5%,试点科室患者人均住院费用节省805元。“双心病房”再开省内先河

相关工作开展以来,在医院精神科主任徐勇和心内科医生秦纲的努力下,在心内科创新开设“双心病房”,由精神科医生和心内科医生共同管理患者,方便了患者得到从入院到出院的多学科协作诊疗。医院还成立双心医学委员会(双心联盟),以更好地促进山西省“双心医学”的发展。

不仅如此,医院还申请了心理评估筛查软件专利1项,获批省科技创新培育团队,在省内管理大赛中荣获一等奖,“阳光医院”项目参加了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并做专题汇报。

多学科诊疗模式让患者从治疗中受益最大化,让合并心理问题的躯体疾病患者快速康复。

不忘初心,戮力同行。山医大一院以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为契机,继续在多学科诊疗模式的领域内努力探索,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降低对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精神疾病的漏诊与误诊。另外,医院将营造安全的就医环境,改善医患关系,预防职业衰竭;创新医疗服务模式,节约医疗资源,满足医疗服务新需求,打造山西省首家人文大型综合医疗服务家园。执笔人:李育玲负责人:李育玲各展所长,共织NET患者保护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11年10月,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去世,一种被称为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的罕见病也因此被公众知晓。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与国内疾病谱在不断变化,包括NET在内的多种罕见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使得很多既往容易被误诊、漏诊的罕见疾病得以正确诊断,也使罕见病的发病率上涨趋势日渐明显。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很早就开始了对罕见疾病诊治的探索,中山一院NET多学科诊疗团队不得不提。探路罕见病MDT模式

NET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大类肿瘤,在人体全身多部位皆可发病,其中,以消化系统最为常见。国内外的多项流行病学研究均显示,NET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欧美的研究显示,在过去40年中,NET的发病率升高了6.4倍,目前年发病率达到了6.98/10万。与其他恶性肿瘤不同,NET患者总体生存期较长,累积患病人数也因此在不断增加。但NET发病部位分散,患者需要不断地辗转于不同的科室就诊,而多数临床医生对NET的认识不足,使得不断增加的患者难以获得有效的诊治。

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常规逐级转诊模式可能会导致NET患者长达5—7年的诊治延误,而MDT模式可以避免长时间的诊治延误,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更为重要的是,MDT模式可以让NET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为了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NET MDT模式,中山一院在2011年就明确了目标—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NET MDT模式。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建团队

中山一院NET MDT团队在成立之初,首先明确了具有针对性的总体目标:提高NET的诊断正确率,包括正确的定性诊断、定位诊断、分级及分期诊断;确定了以循证为基础的规范治疗的目标,弥补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不足,避免医生在遇到该疾病时无法按照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制定诊疗方案。

NET最常见于消化系统,包括胃、肠道及胰腺;同时,近4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因此,以内科治疗见长的消化内科在NET诊治过程中起到相对核心的作用。为此,中山一院NET MDT团队确立了以消化内科为核心的团队架构,联合NET诊治过程中所需专科,包括准确诊断所需专科——病理科、放射科、核医学科、超声科,及治疗所需专科——胃肠外科、肝胆胰外科、肿瘤介入科、内分泌科,让各个科室各展所长,为NET患者的治疗全程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积累经验,健全疾病诊治体系

尽管NET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但相关病例仍相对少见,临床医生怎样才能接触更多的NET病例是临床经验积累过程中绕不开的难题。

为此,中山一院NET MDT团队确立了“专家负责制”的模式。具体而言,各科室均由一名专家及一名年轻医生负责NET诊治。比如,对于病理科会诊怀疑是NET的患者,其玻片要由一位特定的高年资专家及一位年轻医生共同负责,高年资专家确定病理诊断,而年轻医生学习并积累诊断经验;再比如影像学评估,所有NET患者的影像学评估均由特定的一位年轻医生完成,并由一位特定的高年资专家进行审核和指导。通过这一方式,NET患者可集中到各个专科特定医生的管理范围之内,极大地促进了各专科临床经验的积累及对年轻医生的培养。

健全的诊断体系是提高NET诊断正确率的关键。

尽管NET属于肿瘤性疾病,但常规用于肿瘤筛查及诊断的辅助检查手段如AFP、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并不能直接用于相应部位的NET患者。为此,中山一院NET MDT团队各个突破,在中南地区率先建立了针对NET疾病特征的完善诊断体系。这包括血清标志物,如嗜铬素A、胃泌素、抗B细胞及内因子抗体等,也包括对NET具有极高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功能影像学检查,即68Ga-SSA和18F-DOPA的PET/CT扫描。目前,中山一院是中南地区极少数可同步开展这些诊断项目的中心。

此外,相应部位其他类型肿瘤的有效治疗方式也并不能直接套到NET治疗中。比如,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化疗方案对于大多数晚期结直肠NET患者并没有显著疗效。而一些医生对NET认识不足,将结直肠癌的化疗方案用于结直肠NET患者,这在延误了患者的正确治疗的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为重要的是,患者因此承受了不必要的化疗痛苦。

为此,中山一院NET MDT团队坚持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开展多学科协作,为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与此同时,逐步开展针对NET的各种治疗方式,为患者提供最全面的治疗选择。优化流程,交流提升诊治水平

由于MDT本身涉及多个学科,提高多学科间协作的效率是提升各专科积极性及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制定便捷高效的诊治流程十分重要。

中山一院NET MDT团队以消化内科为核心开设了专病门诊,团队核心医生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对于病情较简单者,直接在门诊提供诊疗方案;对于病情复杂者,则收入院诊治,并完善针对NET的辅助检查,随后将患者病案提交至MDT讨论,根据MDT讨论结果制定最终诊疗方案。图1 中山一院NET MDT团队诊疗流程图

尽管MDT模式有助于提升罕见疾病的诊治水平,但罕见疾病的MDT模式更应在区域医疗中心开展,而并非在各级医院全部开展。

这是因为罕见疾病发病率相对较低,低级别医院开展MDT往往无用武之地,将为数不多的患者转诊至区域医疗中心,有助于富集罕见疾病患者,提升诊治水平。并且罕见疾病的诊治往往需要专门开展特定检查及治疗项目,仅在区域医疗中心开展有助于集中力量,节约成本。但这并不意味着与低级别医院的医生分享罕见疾病诊治经验没有必要,只有低级别医院的医生能够及时识别,减少误诊、误治,尽早转诊少见疾病患者至相应医疗中心,才能共同推动罕见疾病诊治水平的提升。

在MDT团队的不断努力下,中山一院正确诊治NET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在此基础上,中山一院开始建立NET诊治经验交流平台。自2012年起,中山一院每年举办一届神经内分泌肿瘤培训班,培训来自上海、安徽、山西、湖北等多个省市的学员,将MDT实施经验及NET诊治经验与来自于不同级别医院的同行进行分享,在提升高级别医院NET诊治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基层医院对NET的鉴别能力,进而促进基层医院医生有意识地将NET患者转诊至相应高级别医院就诊。同时,通过建立“微信群”及利用中山一院远程会诊中心,与全国各地的同行进行实时病例讨论,使得MDT讨论突破地域局限。医院还定期发布科普文章,提升同行诊断该罕见疾病的能力,并积极推动患者及家属阅读和学习科普知识,加强患者及家属对该罕见疾病的认识。

在中山一院NET MDT团队的不断耕耘下,来该院诊疗的NET患者总体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患者及家属对诊治效果满意度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患者的富集进一步推动团队诊治经验的积累,并提升了团队应对该少见疾病中的罕见情况的能力。患者的富集和团队经验的积累进而推动NET循证医学研究,最终一步步推动NET临床诊治的进步。

如今,中山一院已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NET诊治中心之一。执笔人:陈洛海负责人:陈洁发挥多学科诊疗优势,诊治疑难杂症患者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居住人口20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1%。由于地处偏远,经济相对落后,人均收入普遍偏低,致使当地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且配置不均衡。基于多语种、多文种、社会经济落后的现实,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有区域特色、本土化、可服务于边疆各族患者的医疗服务体系,让患者足不出疆,就能得到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

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家通过JCI认证、HIMSS EMRAM 6级评审和AAALAC评审等国际认证的公立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勇担重任,从2005年便开始探索MDT门诊,经过13年的努力,到2018年,医院已拥有独立会诊中心及10余支MDT团队,MDT模式已形成稳定发展势态。建章立制,打好MDT发展基础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探索MDT模式初期,便设立了两个目标:MDT要覆盖所有与肿瘤疾病相关的学科,建立疑难危重患者MDT模式。为实现目标,医院采取了建章立制、拓展范围、加大宣传、保障供给、全程管理等诸多举措。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开展MDT伊始成立了肿瘤MDT工作管理委员会,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医务部、门诊部、住院部、经管办、信息科、远程中心及与肿瘤相关的科室参与其中。

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委员会逐步完善MDT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多学科联合门诊工作流程、多学科联合门诊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梳理规范MDT相关表单,包括MDT会诊记录单、MDT申请单等。图1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2017年MDT会诊量

建立MDT模式是改善医疗服务工作的重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积极推进MDT模式的发展,为肿瘤MDT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人员和硬件设备设施支持。医院医务部设立了MDT专门资金,为MDT的开展提供经费支持。在人员保障方面,MDT模式采取固定多学科会诊专业团队协作、首席专家负责制,每个团队拥有多名副高以上会诊专家,保障每次会诊的时效及质量,同时配备1名专职人员管理具体事务。目前,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中心占地159.02平方米,一般设诊室(会诊室)2—3间,诊室内主要配备电脑、打印机、刷卡器、电话、投影仪、幕布、远程会诊平台及其他办公设施和家具。完善信息系统,助力推广交流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借助全院医师大会宣传介绍MDT模式及其优势,提高MDT知晓率,推进MDT普及率;通过院周会、门诊质量管理委员会确保MDT质量、督促科室领导重视MDT模式的拓展;组织MDT专题推进会,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同时,医院还探索借助巡回医疗、“访惠聚”、乡镇名医工作室、地方病诊疗分中心及“天使之旅”等活动,推广MDT模式。

如今,MDT理念不断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延伸,从肿瘤住院患者、非肿瘤住院患者到门诊疑难杂症患者,逐步实现多学科联合门诊“一站式”诊疗服务,满足各类患者需求。

除了院内MDT模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还借助国内外一流的远程会诊网络中心,通过对口援疆政策、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等方式,开展远程MDT会诊,带动全疆各级医院疑难杂症诊治能力的提升。同时,医院利用远程同步转播平台,向青海省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等适时转播MDT实况,获得广泛好评。医院还开展外省医院远程MDT,充分发挥智能平台优势,与华西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进行线上远程交流,向国内知名医院学习经验。

医院还进一步依托远程平台,跨境开通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的20家医疗机构远程会诊路径,进行疑难病例MDT讨论。2017年7月21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启动与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医院、国家总统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远程疑难病例会诊,就常态远程交流达成共识。显著提升医疗服务水平,MDT模式未来可期

从患者满意度方面评价,MDT模式已被普遍认可。由“一对多”改为“多对一”,简化诊疗流程,以患者为中心,改变诊疗模式,真正体现了医学人文关怀精神。患者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有效、最专业、最省钱的治疗方案,享受“一站式服务”,有效提升就医体验。广大患者足不出疆,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会诊服务。

目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成立16个MDT专家团队,其中包括10个肿瘤MDT专家团队,6个非肿瘤MDT专家团队(包含门诊疑难杂病多学科门诊)。会诊中心每天针对特殊疑难病例,组织召开多场MDT联合会诊,临床、影像、病理、介入、营养等数十个专业科室参与其中。医院通过整合各学科专业技术的团队优势,建立多学科专家的紧密工作平台,发挥专家集体智慧,达成专家共识;由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为患者量身定做诊疗方案,提供专业化、精准化、个体化、规范化和全过程、全方位的“一站式”诊疗服务,为患者制定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018年,医院已开展多学科会诊1537例,2017年同期为1218例,同比增长26.19%,其中肿瘤1409例,非肿瘤120例,门诊疑难杂病多学科8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