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推荐家庭必备方剂从书——名医推荐家庭必备偏方(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0 18:57:09

点击下载

作者:旷惠桃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名医推荐家庭必备方剂从书——名医推荐家庭必备偏方

名医推荐家庭必备方剂从书——名医推荐家庭必备偏方试读:

前言

中医所谓偏方,即指组方简单,简便易行,费用低廉,疗效肯定,易于就地取材,常流传于民间,对某些疾病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谚云:“偏方一味,气死名医。”偏方治病之疗效可见一斑。

本书以病为纲,以方为目,在浩如烟海的中医文献中,收集治疗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的400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必备偏方,优中选优,每病精选1~6方,可谓集偏方大成之精萃。每方按组成、主治、用法进行编写,读者一目了然,且易于取材,易于制作;特别是每病均载有“名医指导”,从生活起居、饮食宜忌、心理调节等诸多方面进行指导,可谓授诸病调养秘籍之大成。

本书可作为海内外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校各级各类学生、病友特别是家庭的必备参考书。书中若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赐教,并特致谢忱。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旷惠桃第一篇内科疾病第一章传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骤,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重,通过咳嗽、喷嚏经空气引起传播和流行。其病毒按内部和外部抗原结构不同分为3型:甲型流感常呈暴发或小流行,可引起大流行,是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乙型流感呈暴发或小流行;丙型流感常为散发。以甲型流感对人群威胁性最大。

本病中医诊断为“时行感冒”。乃时令疫疠之邪侵犯肺卫,使肺卫失宣,肺气壅塞,以急起发热,咽喉肿痛,头身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绵马贯众500克,甘草60克。

[主治]预防流感。

[用法]上药洗净切片,放大锅中加水10千克,煮1小时。每日1次,每次服100~200毫升,连服3日,小儿酌减。

偏方二

[组成]葱白500克,大蒜头250克。

[主治]预防流感。

[用法]切碎,加水2千克,煎煮,每日3次,每次1茶杯。

偏方三

[组成]野菊花秧子、鱼腥草、忍冬藤各30克。

[主治]防治流感。

[用法]上药加水500毫升,煎成200毫升,每次服20~40毫升,每日3次。

偏方四

[组成]野菊花30克,黄荆叶、金银花各15克。

[主治]防治流感。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偏方五

[组成]西河柳、霜桑叶各10克,生姜3片。

[主治]流感。

[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取微汗。

偏方六

[组成]小贯众、十大功劳、松针、忍冬藤各15克。

[主治]流感。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名医指导】

1.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勤洗手,勤换牙刷,脚部保暖。

2.饮食清淡,忌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水果蔬菜。

3.保持精神愉快,合理睡眠。

4.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注意保暖。

5.避免到公共场所、人群多的地方活动。

6.注意不与他人共用毛巾、脸盆、茶杯等物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淋巴细胞增生性传染病。病原体是一种与疱疹病毒结构相似但抗原性不同的EB病毒。病毒通过密切接触、飞沫、输血等途径传播而感染。本病属自限性疾病,大多预后良好。

本病中医属于“伏暑”、“风温”等病范畴。多因机体正气不足,温热毒邪侵入肺卫或上循肝胆所致。病发于秋末冬初者属于中医“伏暑”范畴。【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金银花10克,粳米60克。

[主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症见发热,咽喉疼痛,扁桃体肿大者。

[用法]先水煎金银花取汁100毫升,再煮粳米成粥,熟后下金银花汁同煮数沸,待温即可食用。

偏方二

[组成]野菊花、绿茶各适量。

[主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症见发热,口干,咽喉疼痛者。

[用法]开水沏泡,随意饮用。

偏方三

[组成]穿山甲鳞片30克,黑鱼1条。

[主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症见淋巴结肿大者。

[用法]剖鱼,去肠杂,洗净,与穿山甲同炖汤,服汤食鱼肉。【名医指导】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

2.保持室内通风,室温在18℃~22℃,湿度在50%~60%。

3.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或饮料。

4.体温超过38.5℃时,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降温方法,如冰袋外敷、温水擦浴、冷盐水灌肠。

5.保持口腔清洁,口唇干裂时涂液状石蜡或唇膏。

6.衣服和盖被要适中,避免影响机体散热。

7.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注意保暖。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由呼吸道进入人体,在鼻咽部繁殖,继而进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与脊膜,形成化脓性炎症。

本病中医诊断为“春温”。多因9温热疫毒之邪经口鼻而入,侵入营血,上犯于脑,扰乱神明。以冬春季骤起高热,头痛,项强,呕吐,发斑,烦躁,继则神昏、惊厥为主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本病传变规律,多按卫气营血发展,但因疫毒极易化火,故传变迅速,各阶段临床表现多无明显界限,往往相互交叉,重叠互见。【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金银花、板蓝根各15克。

[主治]预防流脑。

[用法]加水500克,煎成250克,当茶饮,连服3~5日。

偏方二

[组成]大青叶15克,黄豆30克。

[主治]预防流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日。

偏方三

[组成]生石膏适量,鸡蛋白3枚。

[主治]流脑。

[用法]石膏研末与鸡蛋白调成糊状,敷头部,有止痛退热之效。

偏方四

[组成]荞麦粉、石膏各60克。

[主治]流脑。症见发热头痛,口渴。

[用法]共研细末,醋调为饼,敷额头。

偏方五

[组成]紫花地丁60克。

[主治]流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名医指导】

1.流行期间做好宣传工作,开展卫生运动,搞好室内卫生。

2.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儿童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

3.提倡少开会、少走亲访友。

4.早期发现和隔离患者。

5.流脑菌苗免疫注射。

96.药物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动物,尤其是猪为主要传染源,传播媒介主要是蚊子。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夏季流行。小儿多见,死亡率较高,部分患者可留下后遗症。

本病中医诊断为“暑温”,又称“暑瘟”。因夏秋之交,暑热疫毒之邪随蚊子叮咬而进入人体,上犯于脑,扰乱神明。以暑季骤起高热,头痛,呕吐,项强,甚则神昏、抽搐为主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板蓝根10克。

[主治]预防乙脑。

[用法]加水2碗煎成1碗,每日1剂,1次服完。

偏方二

[组成]鲜荷叶、冬瓜子30克,菊花4.5克。

[主治]预防乙脑。

[用法]煎水代茶饮。

偏方三

[组成]威灵仙根适量。

[主治]乙脑。

[用法]用二道米泔水磨汁内服,每次服1.5克,连服2~3次。

偏方四

[组成]西瓜汁、白糖各适量。

[主治]乙脑。

[用法]大量饮之,不能饮者可用鼻饲法。

偏方五

[组成]鲜香蕉根1000克,蜂蜜适量。

[主治]乙脑初起。

[用法]将新鲜香蕉根去皮,清洗干净,捣烂后绞成汁,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后,加入蜂蜜适量即可。每日服500~1000毫升,温服。【名医指导】

1.预防乙脑的关键是抓好灭蚊。

2.在高发、盛夏季节时,避免去公共场所,人群多的地方活动。

3.注意口腔卫生及进行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

4.饮食清淡,忌烟酒。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主要由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冠状病毒或其他病毒等引起,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和与患者的接触传染。有较强的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临床表现在开始时类似于流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呼吸道症状反而不很明显,或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重症者出现呼吸急促,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SARS)。实验室检查:外周白细胞计数不高或降低。肺部X线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单侧或双侧不对称局灶性浸润阴影。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本病属于中医“瘟疫”、“风温”范畴。因感受风热病邪而发病,四时均可发生,但多见于春、冬两季。常因伏邪内藏,正气不足,复因春温之时皮肤毛窍开泄,外邪客于人体引动伏邪,或疫疠之气侵犯人体,内外相合,上干肺卫,发为咳嗽或干咳少痰,呼吸急促等症。【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鲜芦根20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蝉蜕、僵蚕各10克,薄荷6克,生甘草5克。

[主治]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用法]水煎代茶饮,每日1~2剂。

偏方二

[组成]苍术21克,白术、沙参各15克,黄芪6克,防风10克,金银花20克,藿香、绵马贯众各12克。

[主治]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连服7~10日。

偏方三

[组成]绵马贯众、金银花、连翘、大青叶、紫苏叶、葛根、藿香、苍术、佩兰各10克,太子参15克。

[主治]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连服7~10日。

偏方四

[组成]干芦根4~5克,板蓝根、僵蚕、牛蒡子、蝉蜕各10克,金银花12克,连翘15克,绵马贯众6克,桔梗、生甘草各3克,生姜3片。

[主治]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每次1剂,连服3~6日。【名医指导】

1.注意公共卫生:保持办公室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办公用具和器材清洁;对于大型公共设施如宾馆、商场、超市、影剧院和会议中心等应保证空调系统的供风安全。在需要调节空气温度、湿度的情况下,保证充足的新鲜空气输入。在不需要调节空气温度、湿度的情况下,全面使用新鲜空气输入,关闭回风通道。所有排风要直接排到室外。必要时,可对整个供气设备和送气管路用500至1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

2.注意个人卫生:每个人都要注意个人卫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打喷嚏和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挡。并尽量减少与家人、同事等人员的密切接触机会。

3.注意饮食卫生:现在还没有证据表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能通过食物传播其病原体,但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是可以感染的。因此,建议共同用餐时,除了要注意用餐环境通风、空气新鲜外,还推荐市民使用公筷和公匙。

4.及时就医:如果身体感觉不适,要留在家中休息,不要上班;出现相关病症,如发热(体温>38℃)、咳嗽、全身酸痛等症状时,要立即去医院就医。病毒性胃肠炎

病毒性胃肠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胃肠疾病,以急性腹痛、腹泻、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常见的病毒性胃肠炎为诺沃克病毒和轮状病毒所引起,病毒主要侵犯十二指肠和空肠,引起分泌性腹泻,大量的吐泻引起失水和电解质紊乱。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小儿较成人多发,多由日常生活接触,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本病中医属于“泄泻”中的“暴泻”范畴。由于感受寒湿或湿热之邪,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水谷清浊不分,并走大肠所致的以腹痛、腹泻、泻下急迫、肠鸣,甚则肛门灼热等为主要表现的泄泻类疾病。【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橙子1个,蜂蜜50克。

[主治]胃肠炎。症见食积气滞,脘中痞闷,不思饮食等。

[用法]先将橙子用水浸泡去酸味,然后带皮切成四瓣,加清水适量,放入蜂蜜,同煮20~25分钟,捞出橙子留汁。分多次服,每日1剂,代茶饮。

偏方二

[组成]藿香6克,山楂15克,谷芽、麦芽各10克。

[主治]胃肠炎。症见脘腹胀满,嗳气厌食等。

[用法]将山楂、谷芽、麦芽煎沸后放入藿香,取汁。每日1剂,代茶饮。

偏方三

[组成]鲜车前草叶60克,粳米100克,葱白1根。

[主治]胃肠炎。症见食积气滞,脘中痞闷,不思饮食等。

[用法]将鲜车前草叶洗净,切碎,加葱白和适量水同煎,水开后煎10~15分钟去渣,再加入粳米煮粥,至米烂粥稠即可。每次200毫升,每日3次。

偏方四

[组成]藿香30克(或干藿香15克),粳米100克。

[主治]胃肠炎。症见食积气滞,脘中痞闷,不思饮食等。

[用法]将藿香加水200毫升煎8~10分钟,取汁备用;再用粳米加水煮粥,待粥成时,加入藿香汁煮1~2沸即可。每次300毫升,每日2次,早、晚服用。

偏方五

[组成]大蒜、醋各适量。

[主治]病毒性胃肠炎,痢疾。

[用法]将大蒜去皮,洗净,浸泡醋中15~20日即可。每次6瓣,每日3次。【名医指导】

1.病毒性胃肠炎患者多伴有呕吐,可用清热解毒草药煎水洗口腔。每日口腔护理2次,如口腔黏膜有乳白色分泌物附着,可涂制霉菌素。

2.如四肢发凉,可用热水袋加温,但要注意防止烫伤。

3.患者脱水时,眼部护理尤为重要,可用生理温水湿润角膜,涂以眼药膏,以保护角膜,防止角膜病的发生。

4.患者应进低糖类、低脂、高蛋白饮食。膳食应以清淡、稀软、少渣、易吸收、少油为好,以便减轻脾胃负担,如淡米汤、淡果汁、面汤等。病情好转后,可改为无渣半流质,如细挂面、稀粥、面片等。泄泻停止后,可逐渐加一些蛋羹、瘦嫩肉未、菜泥等。

5.泄泻患者要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如锌、铁、维生素B和叶酸等,以助于肠黏膜的修复和更新,促进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6.注意保持大便通畅。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组全身性常见传染病,主要累及肝脏。目前已知至少存在5种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多为急性发作。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病毒通过血液和体液而传播,以形成慢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部分病例出现黄疸,其中少数发展为重症肝炎,慢性肝炎可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中医诊断急性肝炎为“肝热病”,诊断急性重症肝炎为“肝瘟”,诊断慢性肝炎为“肝著”。多因湿热或湿热疫疠之邪入侵机体,蕴结中焦,脾胃升降失司,湿热熏蒸肝胆,或热毒内陷营血所致的疫病类疾病。【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甜瓜蒂10克。

[主治]黄疸。

[用法]研末搐鼻取嚏,每日数次,黄水流尽则愈。

偏方二

[组成]茵陈30克,猪肝120克。

[主治]病毒性肝炎。

[用法]以茵陈煎水大半碗去渣,将猪肝切片初炒,用茵陈水一半,边炒边浸,不用盐,待茵陈水尽炒干后取出,用纸摊地上,待冷后再浸茵陈水炒,再摊冷;如此三炒三摊将茵陈水完全用尽为度。每日1剂,1次服完。

偏方三

[组成]虎杖30克,三叶人字草60克。[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15日。

偏方四

[组成]矮地茶全草30克,红糖适量,大枣10枚。

[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个月。

偏方五

[组成]龙胆10克,苦参30克。

[主治]黄疸。

[用法]共为细末,牛胆汁和丸,如梧桐子大。麦饮汤下5~20丸,每日3次。【名医指导】

1.保持居室安静、整洁、舒适、干燥。光线柔和,空气新鲜。室温以保持在22℃~24℃为佳,湿度以50%~60%为宜。

2.餐前、便后要洗手,及时处理呕吐物、排泄物、体液、血液。

3.餐具、儿童玩具每日用消毒剂浸泡消毒。病毒性肝炎患者需实行分餐、分饮,急性期避免密切接触。

4.急性肝炎、重型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5.肝炎患者注意适度运动,避免疲劳。

6.肝炎急性期患者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含多种维生素的饮食。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副伤寒分别是由沙门菌属伤寒、副伤寒沙门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经污染食物由口进入消化道,入侵淋巴组织繁殖,进入血液循环,产生大量毒力很强的内毒素,引起炎症病变和临床症状。本病经粪口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发病以青年、年长儿多见。全年散发,以夏季多见,也可引起暴发流行。

本病中医诊断为“湿温”,又称“湿瘟”。多因湿热疫疠之邪,经口鼻而入,蕴结中焦,阻滞气机,湿热熏蒸弥漫而成。以持续发热,脘痞腹胀,苔腻脉缓,神情淡漠,玫瑰疹或白瘖,左胁下痞块,白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西瓜1个(约1200克),最好用白皮、白瓤、白子的三白西瓜。

[主治]伤寒、副伤寒早期。

[用法]取西瓜瓤,然后去子,用洁净纱布包好后绞出汁液即可。将汁代茶饮用。

偏方二

[组成]西瓜1个(约1000克),番茄500克。

[主治]伤寒。

[用法]西瓜取出瓤去掉子,用洁净纱布包扎后绞出汁液,待用;番茄用开水冲洗剥皮、去子,也用洁净纱布包扎绞出汁液即可。将两汁混合,代茶饮用,每日数次。

偏方三

[组成]鲜芦根、梨子、荸荠、鲜藕各50克,鲜麦冬20克。

[主治]伤寒。症见发热、头痛、全身无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用法]将芦根洗净,梨子削皮去核,荸荠去皮,鲜藕去节洗净,鲜麦冬洗净,然后将这些药物食料切成细末,用洁净纱布包扎绞汁即可。随意饮用汁液,每日数次。

偏方四

[组成]穿心莲30~60克。

[主治]伤寒。症见高热不退,伴头痛全身无力,腹泻等。

[用法]将穿心莲洗净,加入清水煎煮20分钟左右。每日1剂,连服5~7日。

偏方五

[组成]乌梅500克,蜂蜜1000克。

[主治]脾胃虚寒型伤寒。

[用法]先用冷水将乌梅泡发去核,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再以小火煎煮,每20分钟取煎液1次,再加水继续煮,共取煎汁3次;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煎熬至稠膏状态时,对入蜂蜜煮沸后停火,冷却后装瓶备用。每日2~3次,每次1匙,以沸水冲服,连服8~10日。【名医指导】

1.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摊点、餐馆就餐。

2.不生吃或半生吃毛蚶、牡蛎、蛏子等海产品。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

4.凡有不明原因持续发热患者,要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5.家中以及周围有伤寒患者时,更要注意自我保护。对可能污染的物品可选用煮沸、消毒药浸泡等方式消毒。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由于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由于病原及发病机制不同,临床上可分为胃肠型与神经型(肉毒中毒)两类。发病多呈暴发形式,夏、秋季节发病较多。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食入含有邪毒的食物,或因寒湿暑热等邪气内侵,损伤脾胃,使胃肠气机紊乱,运化功能失常所致的胃肠疾病。【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柿蒂10个。

[主治]细菌性食物中毒。症见呕吐、腹痛等。

[用法]取柿蒂加水700~800毫升,煎煮,取汁,每次400~500毫升,频频灌服。

偏方二

[组成]生油菜子、炙甘草各25克。

[主治]细菌性食物中毒引起的腹泻等症。

[用法]将生油菜子和炙甘草共捣碎成散。每次10克,用水1杯煎汁,饭前温服。

偏方三

[组成]谷芽110克,姜汁适量,食盐少许。

[主治]细菌性食物中毒。症见消化不良,脘闷腹胀,呕恶,食欲不振等。

[用法]把谷芽研为细末,加入姜汁、食盐,将其和匀,做成饼。每次5克,每日3次。

偏方四

[组成]苹果、山药各30克。

[主治]食用不洁食物引起的泄泻,消化不良,或久泻而脾阴不足者。

[用法]苹果洗净干燥,与山药共研细末即可。每次服15~20克,加白糖适量。温开水送服。

偏方五

[组成]大蒜2个,蜂蜜30克。

[主治]细菌性食物中毒。症见呕吐。

[用法]将大蒜去皮烧熟,蜂蜜加开水调匀。每次400毫升,温热服。【名医指导】

1.掌握食物中毒的自救方法:食物中毒后,首先要怀疑是不是所吃的食品有问题。这时候要停止进食,并观察一下吃过的食品是不是生冷的、变质的。其次,可以进行自我催吐,用手指或筷子等刺激舌根部位,使吃过的东西尽量呕出来。可以大量饮水或喝一点淡盐水,目的也在于稀释毒物,促进排泄。

2.挑选食品,要选择新鲜、未变质的;蔬菜类食物在食用前应充分清洗和浸泡。

3.为防止熟食被细菌污染,切生的食品和熟的食品所用的刀、砧板要分开;做凉拌菜一定要洗净消毒,最好不要吃隔顿凉拌菜。

4.冰箱里存放的食物应尽快吃完,冷冻食品进食前要加热,因为不少细菌在冷藏、冷冻条件下不会死亡,决不能把冰箱当作食品保险箱。

5.有些细菌产生的毒素不怕高温,因此并不是食物加热后就可以吃了,一些剩饭、剩菜经加热后仍有引起食物中毒的危险,常温下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6.细菌性食物中毒多发于高温、潮湿的夏、秋季节,尤其是6~9月份。因为这段时间细菌在各种动、植物上会迅速生长繁殖,加之烹调、储藏不当、灭菌不严,易发生中毒。因此夏秋季节尤须预防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少数可成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细菌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经口传染。细菌及其毒素破坏结肠黏膜,引起结肠化脓性炎症与全身中毒症状。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节多见。儿童发病率高。

本病中医诊断为“痢疾”。多因饮食不洁,过食生冷肥甘,脾胃受损,湿热疫毒之邪壅滞肠间,阻遏气机,损伤肠络所致。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下脓血为主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马齿苋、蜂蜜各30克。

[主治]痢疾初起。

[用法]马齿苋捣汁加蜂蜜,开水冲服,每日3次。

偏方二

[组成]生苦瓜1条,红糖、白糖各60克。

[主治]痢疾。

[用法]苦瓜捣烂如泥,加入红糖、白糖捣匀,2小时后将水滤出,1次冷服,每日2次。

偏方三

[组成]萝卜汁2酒杯,姜汁半酒杯,生蜜1酒杯,浓茶1盅。

[主治]赤白痢。

[用法]和匀温服。

偏方四

[组成]山楂90克,红糖、白糖各30克。

[主治]赤白痢。

[用法]水煎,分4次服,1日服完。小儿酌减。

偏方五

[组成]马齿苋90克,鸡蛋清2个。

[主治]赤痢。

[用法]先将马齿苋洗净捣如泥,用白布包住拧汁,再将鸡蛋清混合一起搅匀。1次服完,每日2次。【名医指导】

1.急性期肠道症状严重,腹泻频繁、开始时应禁食,继之食用清流质饮食,主要补充水分,可供给米汤、藕粉、淡果汁、淡茶、菜汁等。忌食牛乳、豆浆等。

2.病情稳定、腹泻次数减少后,可采用低脂流质饮食和基本无渣、少油的饮食,增食牛乳、豆浆、米汤、蛋花、蒸嫩蛋等。

3.菌痢恢复期,腹泻停止,宜采用少渣、低脂、半流质饮食。可食粥、烩软面片或面条、无油肉松、鱼片、炒嫩蛋、豆制品等,以补充能量及营养素的摄入。患者还应增加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的摄入。

4.急性期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消化道隔离。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5.注意保暖,勿使腹部受凉,勿食生冷饮食,体质虚弱者应及时使用免疫增强药。

6.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食不洁瓜果,不吃变质食物,做到饥饱有度,不酗酒,以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

7.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肠阿米巴病

肠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所引起的肠道感染,以近端结肠和盲肠为主要病变部位。病原体以滋养体和包囊两种形态存在于人体。包囊随粪便排出体外,经手或污染的食物由口进入人体胃肠道,到达小肠末端、结肠上部,包囊被肠液消化变薄、破裂变为滋养体。多数受感染者处于病原体携带状态而无症状,如滋养体侵入结肠,溶解黏膜下组织,使之坏死,形成溃疡,排出时粪便呈红棕色果酱样,带腥臭。临床表现以腹泻或痢疾症状为特征者,则称阿米巴痢疾。

本病中医诊断为“奇恒痢”。多因饮食不节或不洁,湿热、寒湿、虫毒之邪内侵,蕴结大肠,肠络受伤所致。以腹痛,腹泻暗红色果酱样粪便为主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糯米250克,姜汁适量。

[主治]阿米巴痢疾。

[用法]用姜汁将糯米拌湿,炒熟干后,研成细末。每次10~15克,沸水冲服,每日3次。

偏方二

[组成]冰糖15克,乌梅1个。

[主治]慢性痢疾。

[用法]将冰糖与乌梅加水浓煎成汁液,每日频服。

偏方三

[组成]生姜、茶叶各10克。

[主治]痢疾病初发。

[用法]生姜洗净切成薄片,与茶叶一同入沙锅内煮沸5~10分钟,过滤后取汁倒入杯内即成。每日1剂,趁热饮,每日2~3次。

偏方四

[组成]胡椒、炮干姜各15克,诃子4枚,瘦羊肉110克,白面适量。

[主治]气痢。

[用法]将前3味捣碎,研为末,瘦羊肉洗净切细,与药末调匀,以水和面,裹肉作馄饨,煮熟食之。

偏方五

[组成]胡椒、炮干姜各15克,诃子4枚,瘦羊肉110克,白面适量。

[主治]气痢。

[用法]将前3味捣碎,研为末,瘦羊肉洗净切细,与药末调匀,以水和面,裹肉作馄饨,煮熟食之。疟疾

疟疾是由疟蚊传播疟原虫而引起的传染病。临床以间歇性寒战、高热,大汗后缓解为特征。间日疟和卵形疟常有复发,恶性疟的发热不规则,常侵犯内脏,可致凶险发作。其临床症状系疟原虫的红细胞内裂体增加及其代谢产物所致。全年均有发病,以夏、秋季为多,农村高于城市。疟疾患者和无症状带虫者是传染源。

本病中医称“疟疾”。多因摄生不慎,饮食所伤或劳倦太过,加之疟蚊叮咬,疟邪入血,卫气与疟邪交争为病。以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头痛,汗出而解,日久左胁下有痞块等为主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青蒿叶适量。

[主治]疟疾。

[用法]取其叶在烈日下晒干,研末,用玻璃瓶盛储勿泄气。症状发作前3小时用浓茶泡服30克,临睡前1小时服15克。

偏方二

[组成]常山30克,鸡蛋2枚。

[主治]疟疾。

[用法]常山入水煮鸡蛋。蛋熟后破壳再煮1小时,在疟疾未发作前2小时服1枚,隔1小时再服1枚。

偏方三

[组成]鹅不食草10~15克。

[主治]疟疾。

[用法]捣烂冲开水,于疟疾发作前2小时服,或捣烂塞鼻孔。

偏方四

[组成]常山叶(酒炒)、草果仁(姜水炒)各等份。

[主治]疟疾。

[用法]共研细末,以饭搓成如豌豆大丸子,雄黄为衣。疟发前2小时服7粒。

偏方五

[组成]青蒿适量。

[主治]疟疾。

[用法]将青蒿叶揉碎,于发病前1~2小时塞鼻腔,可两鼻交替塞,直至不发作为止。【名医指导】

1.发作期及退热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

2.注意水分的补给,对食欲不佳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至恢复期给予高蛋白饮食;吐泻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有贫血者可辅以铁剂。

3.忌生冷、油腻食物,忌食生冷瓜果、荤腥油腻食物。

4.忌食不易消化食物。

5.不宜食用海腥发物,应忌食公鸡肉、鲤鱼等腥发食物。

6.忌食温热性食物,如羊肉、狗肉、韭菜等,能引发诸疾。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受感染的鼠类和猪将带钩体的尿排出污染稻田水和土壤,农民赤足下田,通过皮肤黏膜而被感染;渔民和矿工接触疫水亦可能受染。

本病中医诊断为“稻瘟病”。多因暑湿疫毒,蕴于肌腠脉络,或内功脏腑,伤及营血所致。以骤起高热,全身酸痛,黄疸,小腿肌肉尤为疼痛,目赤,肌肤发斑为主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土茯苓60克。

[主治]预防钩体病。

[用法]煎水服,每日1剂,连服7日。

偏方二

[组成]鲜茅根250克。

[主治]钩体病。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偏方三

[组成]千里光全草30~60克。

[主治]钩体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偏方四

[组成]土茯苓60克,甘草9克,生姜2片。

[主治]钩体病。症见小腿肌痛,皮下出血,身目发黄。

[用法]把土茯苓洗净切片,加入甘草和姜片煎熬即可。每日1次,连服1周。

偏方五

[组成]雪梨2个,米醋适量。

[主治]钩体病引起的黄疸。

[用法]先将雪梨洗净,去掉果皮和核,切成薄片,浸泡在米醋内2小时以上取出。随意食用,每日1剂。【名医指导】

1.夏、秋季节避免到疫水区活动如游泳等。

2.避免与老鼠、猪、牛、狗等牲畜的排泄物接触。

3.注意个人卫生,体质虚弱、易感人群避免去人群多的场所。

4.患病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5.患者宜加强营养,适当增加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精瘦肉、鱼肉以及水果、蔬菜等,同时要多喝水。

6.忌吃上火性的食物以及温热、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花椒、荔枝等。

7.尽量戒烟酒。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病毒所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主要以发热、出血、休克和急性肾功能损害为特征。我国流行的有以黑线姬鼠为传染源的野鼠型和以褐鼠为传染源的家鼠型,两者临床症状相同,但前者重症多。

本病中医诊断为“疫斑热”。多因接触鼠类的动物,致使温热疫毒之邪入侵血脉,伤及心肾所致。以骤起壮热,热退病反加重,容易发斑出疹,小便先少后多为主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大黄、芒硝各100克。

[主治]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或无尿期者。

[用法]加水煎,去渣,分4~6次服下,每日1剂。

偏方二

[组成]白及50~100克。

[主治]流行性出血热,消化道出血。

[用法]加水煎,去渣,分3~4次口服。

偏方三

[组成]花生衣30克,大枣30枚。

[主治]流行性出血热。

[用法]将大枣洗干净,与花生衣一起加水煮30分钟,煮成后,去渣。1次服完,每日1剂,5剂为1个疗程。

偏方四

[组成]大西瓜1个,大蒜适量。

[主治]流行性出血热。

[用法]将大西瓜切开蒂,挖去瓤子,装满大蒜瓣,仍将蒂盖好,用纸把切口封固,埋于糠火中,煨透取出研成细末。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

偏方五

[组成]莲子、山药、白扁豆各500克。

[主治]流行性出血热。

[用法]将3味药洗干净,晒干后,研成粉末,放在不透气的容器中保存。每日2次,每次30~60克,加入适量白糖调服。【名医指导】

1.注意个人防护,夏秋季节尽量避免到疫水区活动,避免接触鼠类动物和螨虫。

2.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使用鼠类、蟑螂等接触过的食物。

3.高热期患者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良蛋白质等营养丰富而易消化的全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

4.尽可能让患者多饮水和吃水果,以利于毒素的排出及增加维生素的摄入,满足身体需要。

5.宜吃低盐饮食,若进盐过多可加重组织水肿和肾脏负担,导致病情恶化。

6.注意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感冒、感染、劳累等因素以免加重病情。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

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都是由登革热病毒经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中,通过伊蚊吸血传播。病毒感染后除存在毒血症外,还可引起肝、肾、心、脑退行性变,可有多个器官不同程度出血。登革出血热,主要发生于再次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病变表现为全身血管损害引起的血管扩张、充血,导致出血和血浆外渗等。

本病中医诊断为“疫疹”或“疫斑热”。多因素体正气不足,阳盛阴亏,复遭蚊虫叮咬,疫疠毒邪袭人肌肤,先犯卫气,或阻于膜原,继则夹温浊阻遏中焦,或进而内传营血,伤营动血,或热盛动风所致。以突然高热(体温>39℃)、剧烈头痛、背痛、肌肉和关节疼痛、虚弱、疲乏无力甚至胃肠大出血、休克等为主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柿饼、藕节各30克,荠菜花15克,蜂蜜10克。

[主治]登革热发热期。

[用法]柿饼、藕节切碎,与荠菜花同置于锅内,加水适量同煮取汁去渣,加入蜂蜜。每日1剂,连服1周。

偏方二

[组成]黄瓜、番茄各250克。

[主治]登革热发热期。

[用法]黄瓜取瓢,去子,切碎,用纱布绞汁;番茄先用沸水烫,剥去皮,去子,用纱布绞汁;两汁相合即成。代茶饮用,每日2次。

偏方三

[组成]薏苡仁30克,粳米60克,砂糖、桂花各适量。

[主治]登革出血热少尿期。

[用法]将薏苡仁与粳米加水适量同煮成粥,加入砂糖和桂花即成。每日1剂,分2次服食,连服3~4日。

偏方四

[组成]西瓜皮75克,白茅根100克。

[主治]登革出血热少尿期。

[用法]加水适量同煎煮即可。分3次饮汤。

偏方五

[组成]芡实、莲子、山药、白扁豆各10克,白糖25克。

[主治]登革出血热多尿期。

[用法]诸味研成细粉,加入白糖,冲入适量水饮服。每日1剂,连服5日。【名医指导】

1.一般治疗:发热期卧床休息,以流质为主,供应充分液体。恢复期饮食逐渐增加,多用富于营养的饮食。

2.对症治疗:高热时头部置冰袋冷敷。

3.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4.注意昆虫隔离,室内要有灭蚊和防蚊设施。淋病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一种性传播性疾病。本病主要由不洁和混乱的性行为直接传播,也可由被淋病奈瑟球菌污染的衣着和浴具等间接传染,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急性或慢性炎症,产生大量脓性分泌物,故又称“白浊”。感染后可以发生血行播散,产生严重的败血症和淋菌性脑膜炎、胸膜炎、心内膜炎等。产妇的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可导致胎儿流产、新生儿淋病奈瑟菌性眼炎而致失明。男性感染后发生急性尿道炎,如不治疗,1个月后症状可以消失,但可以反复引起急性发作,治疗不彻底,可以蔓延至前列腺、输精管和附睾,引起输精管阻塞和不育。

本病中医诊断为“花柳毒淋”。多因不洁性交,淫秽疫毒之邪侵及肾系、精室所致。以排尿困难,尿频尿痛,阴茎端流出米泔样浊物为主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大蒜、淡豆豉各适量。

[主治]淋病。

[用法]将大蒜捣烂,合入淡豆豉做成丸,每丸约9克重即可。温水送服,每次3~5丸,每日3次,连服3日可愈。

偏方二

[组成]薏苡仁15克,淡竹叶、滑石、连翘、通草、绿豆各3克。

[主治]湿热淋证。

[用法]将诸药加水500毫升煎取汁约300毫升,药渣加水再煎取汁约200毫升,两煎药液混匀。每服200~300毫升,每日2次。

偏方三

[组成]蛤蜊肉250克,牛膝30克,车前子、王不留行各20克。

[主治]淋病,湿热内蕴。症见小便淋漓不尽,涩痛。

[用法]将蛤蜊肉清洗干净,把牛膝、车前子、王不留行装入纱布袋内,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文火煎熬半小时,然后取出药袋即可。加入少许调味品,吃蛤蜊肉,喝汤,每次1碗,2次吃完,连服5~7日。

偏方四

[组成]绿豆100克,车前子50克。

[主治]淋病。症见湿热尿频、尿急、尿痛。

[用法]绿豆用清水冲洗干净,车前子用新纱布包好,浸泡20分钟,将2味药同入锅内加水煎熬,待豆熟烂时取出药袋。饮汤吃豆,分2~3次服完,每日1剂,连服3~5日。

偏方五

[组成]薏苡仁60克。

[主治]淋病,热淋。症见小便赤涩,渗痛沥血。

[用法]把薏苡仁淘洗干净,煮成粥。1剂1次服完,每日2剂。【名医指导】

1.规范性行为。

2.淋病患者宜食清淡食物,同时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3.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生姜、大葱、芥末、酒、浓茶等;少吃燥热动火食物,如韭菜、榨菜、雪里蕻、香菜、羊肉等食物。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梅毒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俗称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接触传染病。本病以性接触传播为主,但皮肤黏膜有细微损伤时亦可感染。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入侵后,先在局部繁殖,引起硬结,表面溃疡,即硬下疳;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可播散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早期梅毒主要侵犯皮肤和黏膜,晚期梅毒以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病变为严重。孕妇感染梅毒可引起流产、早产和死胎,还可产生胎传梅毒。

本病中医称“梅毒”,但不同时期又有不同名称。初期称“杨梅疳疮”,中期称“杨梅疮”,晚期称“杨梅结毒”,胎传梅毒又称“猴狲疳”。多因性乱而使淫秽疫毒之邪入侵,流窜皮肉筋骨、脏腑经络,甚至侵犯脑系所致。以阴部糜烂,外发皮疹,筋骨疼痛,皮肤起核而溃烂,神情呆滞为常见临床表现的疫病类疾病。【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土茯苓50克,金银花15克,甘草10克。

[主治]梅毒。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偏方二

[组成]土茯苓30克,苍耳子18克。

[主治]梅毒。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偏方三

[组成]土茯苓1000克,金银花120克,黄柏、甘草各60克,猪油250克。

[主治]梅毒。

[用法]土茯苓切片,与上药慢火煎熬成膏。每日3次餐前服,1剂分10日服完。

偏方四

[组成]大枣250克,鹅不食草、葶苈子各9克。

[主治]梅毒。

[用法]后2味研末,加入大枣(去核)肉内,捣烂,做成药丸。每日2次,每次9克。

偏方五

[组成]蒲公英40~60克(鲜品60~90克),粳米50~100克。

[主治]一期、二期梅毒。

[用法]先将蒲公英洗净,切碎煎取药汁去渣,入粳米同煮成稀粥。每日2~3次,温热服食,3~5日为1个疗程。【名医指导】

1.规范性行为。62

2.患者宜食用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的食物以及含维生素B、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菠菜、桂圆、薏苡仁。

3.梅毒不宜吃动物脂肪、甜食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4.忌烟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简称艾滋病)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①蔓延迅速,超过任何一种传染病;②流行范围广,不受地区、种族、性别、年龄的限制,波及面超过任何一种传染病,是一种全球性的瘟疫;③死亡率极高,预后险恶,约半数患者死于发病后1~2年内;④目前尚无理想的预防和治疗药物。传播途径主要为性行为,特别是男性同性恋者,母婴传播、静脉药瘾和输入感染性血液制品等亦可传染。潜伏期为2~10年。

本病中医认为多由房事不洁,或房室过度,导致肾精匮乏,气血不足,疫毒之邪乘虚而入,伏于体内,化热动血,致瘀致虚而成。【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冬虫夏草5只(10~15克),甲鱼1只(500克左右),盐、味精各少许。

[主治]艾滋病阴血不足、肺肾两虚者。

[用法]将甲鱼剖腹去头及内脏,洗净待用,把冬虫夏草纳入甲鱼腹中,置于汤锅内,加水500毫升,加盐及味精,隔水置入锅中,用武火煮沸后,转用文火炖至酥烂即成。药食同吃。

偏方二

[组成]狗肉100克,黄芪、肉苁蓉各15克,大枣30克,姜、葱、味精、茴香各适量。

[主治]艾滋病气血虚衰,肾阳不足者。

[用法]将肉苁蓉浸入黄酒中24小时,去皮切片,黄芪切片,枣去核,肉苁蓉、黄芪均装入纱布袋中;将狗肉在沸水中焯一下漂净,加药袋、枣肉、姜、盐、茴香、适量清水,用旺火煮沸后移至小火煮至酥烂,弃药袋,加葱、味精调味即可。吃肉喝汤。

偏方三

[组成]白术30克,猪肚1个,生姜少许,粳米100克。

[主治]艾滋病脾胃不足者。

[用法]洗净猪肚,切成小块,同白术、生姜煎煮,去渣取汁,用汁同粳米煮粥;猪肚可取出,适当调味后即成。佐餐,早、晚餐时温食此粥。

偏方四

[组成]莲子、百合各30克,瘦猪肉200克。

[主治]艾滋病肺肾阴虚者。

[用法]各味洗净后加水适量炖熟,适当调味服用,随意食用。

偏方五

[组成]鲜苦瓜100克,食盐1克,香麻油适量。

[主治]艾滋病。症见发热腹泻,神疲心烦,淋巴结肿大等。

[用法]将苦瓜去瓤及子,洗净,切成片,置碗内,加入食盐、香麻油拌匀即成。每日1剂。【名医指导】

1.规范性行为。

2.症状明显者必须住院隔离治疗。

3.被患者血清及其他体液所污染的物品,要彻底消毒。

4.膳食搭配应合理,宜多吃苹果、黑莓、蓝莓、椰子等水果。

5.少量多餐、定时进餐、一次进食量过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损伤脾胃,应少食多餐,一般以一日五六餐为宜。注意多摄入高能量、高蛋白饮食。

6.应格外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净的生食或半生不熟的食物,进食前一定要洗手,注意用餐时的环境卫生。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指由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和间插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导致的疾病。流行于我国的血吸虫病由日本血吸虫所引起。成虫寄生于门静脉系统,病变主要由虫卵所致。急性期是人体新近或初次感染大量血吸虫尾蚴后而呈现的急性发作,临床以发热、肝脾大及压痛、腹痛、腹泻或荨麻疹,周围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为特点;慢性期以腹泻或痢疾样大便为特点;晚期以肝硬化等为特点。本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长江两岸及华南地区,发病以青壮年居多。

本病中医诊断为“蛊虫病”。认为本病是因在水中行走或洗浴,以致感染虫蛊、水毒而为病。其病机乃虫毒由皮毛肌腠而入,先犯肺卫,继而内侵脾胃,生湿蕴热,或郁积肝络阻碍气血水液运行所致。以皮肤瘙痒,咳嗽,腹痛腹泻,胁下痞块,消瘦,腹水,大便检查见蛊虫(血吸虫)卵等为主要表现的寄生虫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急性蛊虫病、慢性蛊虫病、晚期蛊虫病。【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鲜荠菜60克。

[主治]急性血吸虫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偏方二

[组成]丹参根、马鞭草全草各15克。

[主治]晚期血吸虫病,脾大。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偏方三

[组成]绿豆380克,大蒜2枚。

[主治]血吸虫病。症见腹泻,腹胀,乏力,食欲不振,肝大或胆管及胆囊炎症状。

[用法]将绿豆洗净,浸泡3小时,捞出;大蒜去皮,一并放入沙锅内用文火煮烂,加糖调味。每日3次,分服,连服7日为1个疗程,至少服用2个疗程。

偏方四

[组成]南瓜子1000克。

[主治]血吸虫病。

[用法]将南瓜子去掉杂质,放炒锅内炒黄,研成细末即可。每日60克,分2次加入白糖开水冲对服,15日为1个疗程。

偏方五

[组成]鸦胆子适量。

[主治]血吸虫后期腹水。

[用法]去壳取仁,每次10粒(约0.4克),装入胶囊内吞服,每日3次,儿童减半,40日为1个疗程,有杀虫作用。【名医指导】

1.避免接触有钉螺的疫水和粪便等污染物。

2.急性血吸虫患者要卧床休息。

3.宜食用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米粥等调理。

4.忌食酒、醋、公鸡、春笋等发物。

5.患者粪便应单独处理,防止污染水源,造成流行。

6.血吸虫病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钩虫病

钩虫病是由十二指肠钩虫或美洲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种植蚕桑、玉米等旱地作物的农村及矿区。临床上以贫血、胃肠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等为主要特征。

本病中医诊断为“黄胖(肿)病”。认为本病是由于感受湿热粪毒,钩虫由皮肤侵入,寄生于小肠,湿热虫毒内蕴,脾虚失运,气血亏虚。以善食易饥,疲乏,皮肤萎黄,浮肿,大便检查有钩虫卵为主要表现的寄生虫病。【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南瓜子(生)60克。

[主治]钩虫病。

[用法]煎水当茶饮。亦可炒熟食。

偏方二

[组成]核桃树花15克,鸡蛋3枚。

[主治]钩虫病。

[用法]共煮,鸡蛋熟后食蛋和汤。

偏方三

[组成]绿矾(青矾)250克,酒2.75千克。

[主治]钩虫病引起的贫血。

[用法]用酒浸泡绿矾,每次饮酒1杯,每日1次。

偏方四

[组成]南瓜子仁60克,仙鹤草25克。

[主治]钩虫病。

[用法]将南瓜子与仙鹤草同放入沙锅内煎熬15分钟左右即可。每日1次,直至痊愈为止。

偏方五

[组成]干乌梅50克,食醋100毫升。

[主治]钩虫病。

[用法]将乌梅去杂质后,放入醋内浸泡24小时以上即可。儿童每次3~5毫升,成人每次10~20毫升,连服1周。【名医指导】

1.忌食生冷食物。

2.可适当多吃大蒜。

3.忌吃辛辣刺激、高热量食物。

4.禁饮生水。蛔虫病

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肠寄生虫病,主要由生食感染蛔虫卵的瓜果、蔬菜所引起。男女老幼皆可感染,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农村更多见。感染后一般无症状,但短期内吞食大量传染期虫卵,到达肺部微血管及肺泡,可引起肺泡出血、水肿。成虫寄生于小肠,部分可出现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若扭成团可引起肠梗阻;蛔虫可钻入胆道、胰腺等脏器,引起胆道蛔虫病、急性胆囊炎、胆管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并发症。

本病中医称“蛔虫病”。由于吞食粘有蛔虫卵的不洁食物,化生湿热,损伤脾胃,蛔虫得以繁殖并寄生肠道,耗吸营养。以食欲不振,脐周疼痛,甚或体瘦腹大,大便排虫或检查有蛔虫卵为主要表现的寄生虫病。蛔虫从肠中逆行于胃而吐出者称“吐蛔”,在肠中引起剧烈腹痛而四肢厥逆者称“蛔厥”,在肠中相安无事者称“宿蛔”。【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苦楝子树皮15克。

[主治]蛔虫病。

[用法]水煎服。

偏方二

[组成]葱汁、菜油各1小酒杯。

[主治]蛔虫病。

[用法]对服,1次服完。

偏方三

[组成]苦楝根皮、石榴皮各30克,白糖适量。

[主治]蛔虫病。

[用法]水煎,早、晚空腹服,每日1剂,连服2日。小儿酌减。

偏方四

[组成]川楝树根(烧黑)、白扁豆根各6克,使君子12克。

[主治]蛔虫病。

[用法]共研细末,分2次冲甜酒服。

偏方五

[组成]葱白5根,花生油30克。

[主治]蛔虫性肠梗阻。

[用法]将花生油煮沸,葱白捣碎,混合内服。【名医指导】

1.卧床休息,可采用腹部按揉或热敷。

2.加强营养,增进患儿食欲,供给含高热量、大量蛋白质和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3.忌食油腻、油辣刺激性食物。

4.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和餐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蛲虫病

蛲虫病是因蛲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肠道寄生虫病。患者以5~9岁儿童为多见,多由误食具有感染性的蛲虫卵所引起,主要临床表现是肛门周围和会阴部瘙痒。

本病中医亦称“蛲虫病”。由于服食粘有蛲虫的不洁之物,致蛲虫寄生于肠道下端,袭扰大肠、肛门。以肛门奇痒,夜卧不安,在肛周或大便中找到蛲虫或蛲虫卵为主要表现的寄生虫病。【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花椒末3克,菜油适量,鸡蛋1枚。

[主治]蛲虫病。

[用法]将花椒末调入鸡蛋内,用菜油煎熟后放在清洁皮纸上,贴于肛门口,历时3~4小时,虫即在其中,每日1次。

偏方二

[组成]雄黄、花椒各等份,菜油适量。

[主治]蛲虫病。

[用法]雄黄、花椒共研末,用茶油调匀,涂擦肛门,早、晚各1次。

偏方三

[组成]紫草、百部各20克,凡士林100克。

[主治]蛲虫病。

[用法]研末,调凡士林,外涂肛门周围。

偏方四

[组成]使君子适量。

[主治]蛲虫病。

[用法]炒熟口服,每岁1~2粒,每日1次,连续服10余日。

偏方五

[组成]石榴皮9克。

[主治]蛲虫病。

[用法]以水1杯煎至半杯,待温时晚上灌入肛门,灌后排大便,每日1次,连续3日。【名医指导】

同蛔虫病。丝虫病

丝虫病是由丝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浆膜腔所致的寄生虫病。对人致病的丝虫有8种,我国仅有斑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

本病中医称“丝虫病”。主要因携带丝虫幼虫的蚊子叮咬后,虫毒入侵,结于肢体脉络,化为湿热并瘀滞于内,损伤脾肾,导致脂液失摄。以发热,下肢皮肤红肿灼痛,睾丸肿痛,小便混浊,下肢及阴囊肿大,检查发现虫体或微丝蚴为主要表现的寄生虫病。【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水蒿(黄蒿)、蔓金藤各30克。

[主治]丝虫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将叶子捣碎,用火烤热包患处。

偏方二

[组成]杜鹃(映山红)根、砂糖各30~60克。

[主治]丝虫病。

[用法]水煎服,用砂糖为引,每日1次。

偏方三

[组成]马鞭草18克,紫苏叶15克,青蒿12克。

[主治]丝虫病。

[用法]洗净切碎,加水约150毫升,煮沸续蒸,浓缩成80毫升,为成人1日量,早、晚2次饭前服,7~10日为1个疗程。年龄在1~10岁、11~15岁,则分别按成人量的1/3、2/3服用。

偏方四

[组成]威灵仙30克,白酒60克。

[主治]丝虫病。

[用法]加水同煎,每日1剂。

偏方五

[组成]芹菜根、荠菜、糯稻根各30克。

[主治]丝虫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名医指导】

同蛔虫病。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为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有70%~80%是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以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本病相当于中医“感冒”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乃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所致。其病位主要在肺卫,一般以实证居多,如虚体感邪,则为本虚标实之证。【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葱白1把,淡豆豉10克。

[主治]风寒感冒。

[用法]将葱白、淡豆豉用开水泡服,每日数次。用本方应注意保温,服药后周身微微汗出即愈。

偏方二

[组成]紫苏10克,老姜3片。

[主治]风寒感冒。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偏方三

[组成]生姜6克,葱白2根。

[主治]风寒感冒。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偏方四

[组成]鸡蛋1枚,冰糖30克。

[主治]风寒感冒。

[用法]将鸡蛋打开,混合冰糖,临睡前开水冲服,取微汗。

偏方五

[组成]葱白头5个,生姜15克,糯米1把。

[主治]风寒感冒,周身疼痛。

[用法]取河内长流水,将糯米煮成粥,葱、姜捣碎,入粥煨热服,每日2次。【名医指导】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

2.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以加快毒素排泄和降低体温。

3.出汗后及时用温毛巾擦净汗液,并更换衣服。

4.加强口腔护理,年长儿亦可含溶菌酶片。

5.饮食要清淡,少食多餐,给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6.增加营养,加强体格锻炼,避免受凉。

7.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有流行趋势时服用板蓝根、金银花或连翘等中药汤剂预防。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炎黏膜的急性炎症。临床主要症状有咳嗽和咳痰,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可以由病毒、细菌直接感染,也可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或细菌蔓延引起本病。

本病相当于中医“暴咳”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乃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其病位主要在肺,可涉及脾、胃等脏腑,临床表现以实证为主。【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猪胆粉15克,陈皮6克,甘草3克。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

[用法]共研细粉,装入胶囊内。每日1剂,分3次服。

偏方二

[组成]穿心莲(榄核莲)90~120克,十大功劳茎120克,牛蒡子30克。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偏方三

[组成]金钱草30克。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偏方四

[组成]鲜萝卜500克。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偏方五

[组成]鱼腥草全草30克,光叶水苏全草、桔梗各15克。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名医指导】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适宜的温度、湿度,避免对流风。

2.保证充足的水分,多饮水,必要时由静脉输液补充。

3.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发热期间进食流质或半流质为宜。

4.保持口腔清洁卫生,以增加舒适感,增进食欲,促进毒素的排泄。

5.高热时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措施,防止发生惊厥。

6.适当开展户外活动,进行体格锻炼,增强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服,避免受凉或过热。

7.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以免交叉感染。

8.积极预防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各种传染病,按时预防接种,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9.卧床时头胸部稍提高,使呼吸通畅。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本病为我国常见多发病之一,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加,吸烟患者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常于气候变冷时反复发作。本病病因及发病原理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是由于机体内外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病相当于中医“久咳”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不外乎外感、内伤两途,两者互为因果,外感六淫邪毒是其诱因;脏腑功能虚损是发病与否的主要内因。本病病位在肺,与肝肾关系密切,并可涉及心、脾。病性多虚实夹杂,痰浊壅肺为其基本病理,痰有寒热虚实不同。正虚多以脏腑气虚为主或兼阴虚。久咳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病变由肺累及于心、肾、脾,病由气及血,出现心肺同病,则为肺心病。【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栀子30克,夏枯草24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加水及酒适量共煎,分2~3次服,每日1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