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1 07:58:21

点击下载

作者:周山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脑卒中

脑卒中试读:

一般知识

健康需知识医理是真知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由于缺血或出血引起的急性局部、短暂或持久性的脑损害,通常指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内的一组疾病。

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类型。后者包括的范围更广,除了脑卒中外,还有脑血管性痴呆、高血压性脑病、脑动脉炎等疾病。

脑卒中发病率如何,有什么危害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传染病的良好控制,在许多国家,脑卒中已成为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有关资料表明,脑卒中在我国的死亡原因中居第二位,仅次于恶性肿瘤,在北方一些城市已上升为第一位。我国的脑卒中发病率约为120~180/10万,死亡率约为60~120/10万,也就是说,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50万,每年死于卒中者近100万,患病人数更是高达500万以上。幸存者中约3/4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

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脑卒中不仅发病率、死亡率高,并且致残率也很高,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极大负担。

脑组织的特点是什么

(1)脑组织的耗氧、耗糖量大:大脑重约1300~1500克,约占全身重量的2%~3%,但它每分钟的血流量为800~1200毫升,占全身的15%~20%,耗氧量、耗糖量分别占全身供给量的20%及25%。(2)脑组织内几乎没有氧及葡萄糖的储备:因为脑组织没有储备,所以一旦脑部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导致氧及葡萄糖的缺乏,就会迅速引起脑功能紊乱及脑组织破坏。在一般常温时,脑血流阻断5秒钟即可引起意识丧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脑细胞不可逆的损害。

因此,一旦发生脑组织的血液供应障碍(卒中),必须及早救治,否则将导致功能障碍。

脑部的血液供应是如何分布的

脑部的血液供应分为两大系统:颈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两者之间由脑底动脉环相沟通。

颈动脉系统,又称前循环,供应眼部及大脑半球前3/5部分,当发生卒中时典型表现为偏瘫、感觉减退及视觉障碍,有时为单肢瘫或失语;椎-基底动脉系统,又称后循环,供应大脑半球的后2/5部分以及小脑、脑干,当发生卒中时,最常见的症状为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和眩晕。

脑底动脉环,又称Willis环,是一环状动脉吻合,使两大动脉系统得以连通。它的作用非常重要,可调节、平衡上述两大系统之间、大脑半球之间的血液供应以及当此环某处血管狭窄或闭塞时可从对侧得到血供,对保证大脑的血液供应极为重要。

脑卒中是怎样发生的

脑卒中系因血栓形成或栓子阻塞了脑血管、脑血管破裂等因素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而出现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

首先卒中好发于长期高血压、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房颤等高危人群。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睡眠或安静状态下,因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减慢、血液流动变缓,易于发生脑栓塞,多于晨起时才被家人发现;而脑出血则多发生于活动状态下,情绪激动、生气、愤怒、高度兴奋时容易发生,常见在麻将桌上发病的患者,表现为突然出现一侧肢体不能活动、跌倒在地、口角流涎、言语不清,甚至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等。

对于老年人,睡前喝一杯水可稀释血液以减低血栓的形成;平时在生活中要拥有一颗平常心,避免大悲大喜,则有益于长寿。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是什么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中哪些是不可干预的

在脑卒中的众多危险因素中,年龄、性别、家族史以及种族是无法控制的。(1)年龄:年龄是卒中最强的单一危险因素,却是无法干预的。脑卒中的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呈对数直线关系上升。大约30%的脑卒中发生在65岁之前,而70%在65岁之后。(2)性别:50岁以前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50岁以后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3)家族史:现在许多学者认为有关脑血管病的遗传因素属于多基因遗传,其遗传度受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较大。我国调查表明,直系亲属中有脑血管病史的人患脑卒中的机会多,家族遗传因素有非常显著意义。(4)种族:大量资料表明,黑人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于白人;亚洲(中国、日本等)的发病率高于欧美国家。

脑卒中的哪些危险因素是可以干预的

最重要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其次是吸烟、心脏病和高脂血症。卒中史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是重要的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其他的因素包括糖尿病、酗酒、口服避孕药和肥胖、饮食、生活方式等。

高血压作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何意义

高血压是最重要的脑卒中危险因素。不论年龄和性别以及何种卒中类型,血压(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与卒中的发生均成正比相关关系。国内资料显示,卒中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者占42.4%,发病后体检时血压增高者占63.9%。血压增高均可增加发生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危险性。有学者报道,无症状的高血压比有症状高血压更为危险,前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比后者高4倍。因此,有效地治疗高血压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目前认为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即诊断为高血压(需连续3天在不同的时间测量)。

为什么血压正常也会发生脑血管病

高血压是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并不是说血压正常就不会发生脑血管病。脑血管病的发生还有许多其他危险因素存在,如糖尿病、心脏病患者,他们虽然血压正常,同样易患脑血管病,故绝不能忽视血压正常的中老年人。此外,中老年人血液黏稠度高,晚间睡眠时血流缓慢,血液中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容易沉积,血压也较白天低,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可引起脑梗死。

心脏病与脑卒中的关系是什么

国外有资料表明,75%以上的卒中患者有心脏病史,15%有心衰。各种心脏病尤其在伴发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时,可由于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致低灌注性脑梗死(即分水岭区脑梗死)。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可因栓子脱落导致脑栓塞。而在心脏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同样有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如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可出现脑出血并发症,直接威胁病人生命。

积极治疗心律紊乱和心功能不全,可以有效预防心源性卒中的发生。

糖尿病与脑卒中的关系是什么

国内外大量资料都显示,血糖升高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尿糖和血糖升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已不多见,患者可仅表现为乏力、没精神、睡眠增多等症状,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血糖升高,应引起老年人的重视。

糖尿病患者往往并发动脉粥样硬化,不仅发病年龄较早,而且动脉硬化的程度也较重。有资料表明,25%的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病,8%的糖尿病病人可并发脑血管病,主要为脑梗死,少数为脑出血。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是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及卒中发生的重要措施。

吸烟和酗酒真的增加卒中发病率吗

国内外很多资料显示,吸烟是卒中的危险因素。烟中的尼古丁可提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促进红细胞聚集,白细胞沉积,使血液黏度增高;还可以使肾上腺分泌增多,引起脑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同时可降低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以上各种情况均可增加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性。

卒中的危险性与吸烟数量有关。有资料显示,每天吸烟1~20支比不吸烟者卒中危险性大3倍多;戒烟2年后危险性显著下降;戒烟5年可降至不吸烟水平。故鼓励不吸烟和戒烟,有利于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急性醉酒和慢性酗酒都是卒中的危险因素。我国东北地区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国之首,其原因与当地居民嗜酒者较多有关。酒精可直接刺激血管壁,使血管失去弹性;促进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合成,导致动脉硬化;使血小板聚集,增加红细胞比容,增加血黏度;还可兴奋交感神经,促进儿茶酚胺的分泌,引起血压升高和脑血管痉挛。

有人统计,24小时内饮酒超过40克比不饮酒者女性脑梗死危险性增加5倍,男性增加3.5倍。至于老年人,特别是患高血压病的老年人,大量饮酒对中风的影响更为明显。

过量饮酒有害,但适度饮用葡萄酒、啤酒还是无可厚非的。

口服避孕药增加妇女脑卒中危险吗

国内外有许多文献认为,口服避孕药显著增加孕龄妇女的脑卒中发病率,推测其机制为雌激素作用于肝脏,导致血液凝固倾向增加,因而易产生血栓。但因为避孕药的组成、剂量、服用时间长短、服用者年龄、体质等因素众多,缺乏严格的对照研究,同时因为服用避孕药的妇女发生脑卒中的绝对发生率很低(大约仅1/10000),所以不必引起服药者的恐慌。

特别注意:对于年龄偏大,血压偏高,有偏头痛病史、吸烟史和其他危险因素者,建议不要服用避孕药,尤其是雌激素含量较高的药品。

饮食与脑卒中有什么关系

中医学早就指出饮食不节是卒中的原因,过食油腻、咸食,嗜甜食或饥饱失调,均对身体健康不利。

脂肪食物,尤其是动物内脏、鸡蛋黄、鱼子、肥肉等,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可以升高血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卒中前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饮食过咸是高血压的诱因之一。进食大量甜食可促发糖尿病的形成,同时糖摄入过多,可以在体内转化成为甘油三酯,使血脂升高。蛋白质饮食可延缓血管壁弹性减退进程,降低血压,故不必限制。

因此,适当控制饮食,保持合适的体重,是预防心脑血管病行之有效的措施。适当的饮食包括:①饭不可吃得过饱,以7~8分饱为适;②增加饮食中豆制品、牛奶、鱼类等低胆固醇含量的比例;③注意限制盐的摄入量,每天宜在10克以下,理想的是保持在5克左右;④多吃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及含果胶的水果,蛋白质不用进行限制。

脑卒中的发作受气候影响吗

脑卒中的发生与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性。脑出血以冬季发病率较高,这是因为寒冷的天气及变化大的气温对高血压有极大的影响,可以使血管收缩,血压骤升,易引发脑出血。有资料显示,脑血栓形成在六七月间发作较多,其原因是天气刚转热,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或因流汗脱水,血黏度增加而引发。有研究发现,当气压变化大于2毫米汞柱,平均温度变化大于2℃,日最高温差大于4℃,湿度大于5%时,均易诱发急性脑血管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所以,易患脑血管病的人要特别注意气候的变化,在气温骤变时更应加强自身的防护。

性格与脑卒中有什么关系

A型性格者,性情急躁,争强好胜,求成欲望强烈,固执,紧张,好争辩,易冲动。

有资料显示,A型性格的人脑卒中发病率是一般人的3~4倍,被认为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日常生活中,情绪易激动而难以控制的人易于中风,如易发怒、遇事急躁、爱生闷气、思虑过多的人均属此类型。个性怪癖、固执、不愿听从他人劝说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发生脑血管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自我调整,正确对待周围事物,保持心胸开阔,有益健康。

药物也可以引起脑卒中吗

我们知道脑卒中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但某些药物却能够引发脑卒中,这是什么原因呢?药物是怎样引起脑卒中的呢?下面解释一些其中的原因。

当人患有脑卒中时首先要做检查,在进行CT检查或造影动态检查使用造影剂如泛影酸钠、泛影葡胺等时,若使用过量则会导致脑梗死;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等则可继发脑血栓的形成;磺胺类、皮质类固醇可致过敏性脑动脉炎。

在治疗脑卒中时,一些药物如肝素、华法林、大剂量水杨酸盐、乙醇等长期过量使用,会引起脑出血;而一些导致血液高凝状态的药物如甘露醇、尿素、甘油、高渗糖等大剂量长期使用时,则易发脑梗死。

在用药时,对于易导致药源性低血压的药物,如硝普钠、胍乙啶、六甲季铵等过度使用易致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甚至发生脑梗死。硝酸甘油、肼苯哒嗪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而发生脑梗死。

对于导致药源性高血压的药物在服用时也要当心。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拟肾上腺素类药物,在敏感个体皮下注射速度过快时,可致高血压危象甚至脑出血。而某些具有收缩血管平滑肌作用的药物,如麦角制剂、脑垂体后叶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消炎痛、萘普酮等非激素类抗炎药长期大剂量使用,亦可诱发突然的脑出血。

因此,在日常服用药物时,要谨遵医嘱,不可过量,也不可长期服用。特别是一些高血压病病人,对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时就自行服用某一种降压药,当服药后效果不佳时又自行更换另一种降压药,这种服药法是极不科学的,很容易引起药物性脑卒中。高血压病人在服药时既要重视预防脑出血又要重视预防脑梗死,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寻找出适合于自身病情特点的药物,坚持服用。

此外,在用药时也要特别注意用药剂量,切勿过量服用。尤其老年人体质较弱,若营养缺乏、肝肾功能减退、长期卧床或是患有慢性心血管疾病时,在应用一些药物的时候需注意用量、疗程,要定期测量血压和心率,及时检查,以减少发病概率。一旦发病,应迅速停药并住院进行对症治疗。

什么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表现是什么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一过性脑缺血”,简称“TIA”,是指由于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导致供血区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好发于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起病突然,历时短暂;一般症状在5分钟内即达高峰,一次发作常持续5~20分钟,最长不超过24小时,并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而无后遗症;但可反复发作,发作次数多则一日数次,少则数周、数月甚至数年才发一次。

本病分为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发作性偏侧或单肢轻瘫最常见,主侧半球病变常出现失语,有时也可出现偏身感觉减退或偏盲。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症状为阵发性眩晕,常伴有恶心、呕吐;有时可出现走路不稳、复视、平衡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

为什么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卒中的先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虽然症状轻,常被病人所忽视,但是在防治脑卒中的工作中,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已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关键性的重要环节。已有这种发作时,如未经适当的治疗而任其自然发展,则约有1/3的病人在数年内有发生完全性脑梗死的可能(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频率一般比椎-基底动脉系统低,但发生脑梗死的机会却较高);约有1/3经历长期的反复发作而损害脑的功能;亦有1/3可能出现自然的缓解。因此医生们往往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看成是卒中的先兆或危险信号。

特别提示:一定要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提高警惕,及早接受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怎样发生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原因是多因素的,最常见的有:(1)脑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形成的微脑栓塞,当栓子自溶或侧支循环开放后,血流恢复,症状即消失。(2)全身血压下降,特别是骤然下降,如高血压患者剧烈降压治疗时,结果引起脑的平均动脉压降低和脑血流量减少,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严重的颈椎骨质增生在转头时压迫椎动脉。(4)严重心律失常,心输出量减少致脑局部灌注量减少。(5)糖尿病、高血脂等易造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脑血管痉挛。

什么是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60岁以上多发,约占脑卒中半数,特别是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者更容易发生。本病常由于血管壁本身病变引起,致使血管狭窄或闭塞,从而使血管供血区受阻或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而发病。

脑血栓形成一般起病较缓慢,从发病至病情发展到高峰,多需数十个小时至数天。这种病常在睡眠中或安静时发生。一些病人往往睡前没有任何先兆症状,晨醒时发现偏瘫或失语,可能与休息时血压偏低、血流缓慢有关。但也有一些在白天发病的病人,常有头昏、肢体麻木无力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前驱症状。

脑血栓形成可发生在任何一段脑血管内,其死亡率较脑出血低得多,而且由于梗死灶周围可以建立侧支循环,大多数病人在一定时间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大面积脑梗死由于脑组织损害较重,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常死于上消化道出血和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什么是脑栓塞

脑血管被血流所带来的栓子阻塞而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病叫脑栓塞。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岁以下的青壮年多见,起病急骤,常于数秒至2~3分钟达高峰。

脑栓塞的栓子种类很多,心脏病是导致脑栓塞的最常见原因。风湿性心脏病、细菌性心内膜炎,当血流不规则或房颤时,附壁血栓容易脱落形成栓子,发生脑栓塞。非心源性栓子较常见的是脂肪栓子和空气栓子。当长骨骨折或手术时,骨髓中的脂肪球进入血液,可形成脂肪栓塞;气体栓子常见于胸部或颈部外伤、人工气胸、潜水员减压伤等。另外,肺静脉栓塞、脑静脉栓塞也是非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有的查不到栓子来源,称为来源不明的脑栓塞。

什么是脑出血

脑出血又叫脑溢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造成的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脑出血大多发生在大脑半球,少数原发于脑干和小脑。

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脑出血的常见原因。研究表明,80%以上的脑出血病人有高血压病史。由于长期的高血压,脑内小动脉血管内成粟粒样大小的瘤体扩张,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如血压突然升高时,就会使小动脉瘤破裂而发生脑出血。此外,脑血管畸形也是脑出血的常见原因。凡是能使血压骤然升高的因素如情绪激动、剧烈活动、饮酒过度、大便用力等,都是脑出血的诱发因素。

脑出血可发生在脑实质的任何部位,可以单发,也可为多发。但大多数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脑出血为单发,好发于内囊、基底节,其次是外囊、额叶。

脑出血发病多较突然,病程进展迅速,严重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恶化。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呕吐和大小便失禁,并可有头痛和血压升高。由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不同,临床预后也不同。如果出血量较大,出血波及到脑室,形成脑疝,或并发中枢性高热、应激性溃疡时,后果严重,死亡率较高。所以,遇到上述情况时要高度重视,积极进行抢救治疗。

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到蛛网膜下腔,而不是在脑实质内出血。最常见病因是先天性动脉瘤(50%~80%),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和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动脉瘤,其他还有颅底异常血管网、各种原因引起的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性动脉炎、肿瘤破坏血管及抗凝治疗的并发症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约半数在40~60岁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常发病突然,表现为突然剧烈头痛,颈背部或下肢疼痛,恶心、呕吐、畏光和嗜睡,可出现意识丧失,眼底可见玻璃体出血。病情多较凶险,死亡率较高。

什么是混合性卒中

脑卒中按照其发作性质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类。因为两者之间常存在着共同的病理基础,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两种类型的疾病可以同时出现并相互影响。如果在同一个患者身上,脑部同时或相继发生出血和缺血两种变化,我们称之为混合性卒中。

混合性卒中多发生在急性期后的较短时间内,可由于脑血管的痉挛或代谢障碍、血压降低及治疗不当等因素引起,病变可能是由一种类型继发于另一种类型的演变。如常见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既可导致小动脉的破裂出血,出现出血性的病变,也可以由于血管的闭塞,造成缺血性改变。因此,这一类型脑卒中发作的临床症状与单纯性脑缺血或脑出血不同,遇到这种情况时要考虑混合性卒中的可能,并争取做CT以明确诊断。

治疗混合性卒中病人,一般采取所谓中性治疗原则,包括加强基础护理、控制脑水肿、调整过高的血压和颅内压、改善脑营养代谢紊乱,不宜大量使用止血抗凝和扩张血管的药物。

什么是分水岭区脑梗死

分水岭区脑梗死是指相邻血管供应区之间的边缘带局部缺血损害,最常见部位是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前动脉之间,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或大脑前、中、后动脉间的边缘带,是由于血流动力学障碍所致,多发生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伴全身血压降低时。近年的研究证实本病亦可由心源性或动脉源性栓塞引起。积极诊治心脏疾病是避免分水岭区脑梗死的关键。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一种较常见的类型,约占脑梗死的20%左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完全不同,腔隙性脑梗死主要发生在大脑前、中、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的深穿支动脉及其分支,主要是由高血压及其伴发的小动脉透明变性或动脉源性栓塞引起,症状表现较单一,多发生于40~6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高血压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性可增加8倍,吸烟者增加5.6倍,糖尿病患者增加1.3倍,而经常适度锻炼者危险性则减少60%~70%;心脏病并非其危险因素。

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适度锻炼是预防腔隙性脑梗死的关键。

什么是无症状性脑卒中

无症状性脑卒中是指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轻微、不足以引起患者及医生注意的脑卒中,包括无症状性脑梗死和无症状性脑出血。近年来许多医生在对急性脑卒中病例进行CT扫描检查时常发现一些陈旧性脑梗死灶,这些病灶多无与卒中病史相应的临床表现。无症状性脑卒中的病因主要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约占70%~75%。糖尿病的发生率在无症状性脑卒中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是糖尿病促进了小血管的粥样硬化形成,后者常引起无症状的小的大脑深部脑梗死。此外,慢性心房纤颤病例也易发生无症状性脑梗死,病变常位于大脑皮层枕区或额、顶区,因此一般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易被忽视。

为什么脑卒中后会出现肩手综合征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指脑出血或脑梗死后出现的患侧上肢肩胛带和手的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晚期皮肤和肌肉明显萎缩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一般发生于发病后的3个月内(80%),大多数发生于病后2~16周,少数亦可发生于4~7个月。其发病机理不明确,大多认为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有关,且与患侧上肢未注意保温和活动锻炼不够有关。应注意预防以减少此综合征的发生。

为什么脑卒中后会出现顽固性呃逆

顽固性呃逆在脑卒中时较常见,其原因较复杂,既可由原发性或继发性脑干特别是延髓损害引起,亦可由其他原因如电解质紊乱、胃肠功能紊乱、精神因素等引起。在病初就出现者,常由于延髓受累引起,提示预后较差。

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脑卒中的治疗原则是良好的护理、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监测与监控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代谢紊乱。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如何进行治疗

(1)去除危险因素:如治疗高血压,戒烟,禁止过度饮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等。(2)抗血小板药物:首选阿司匹林,急性发作时可每日用300毫克,2周后改为每日30~75毫克。(3)抗凝血药物: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繁、持续时间较长时,可用低分子肝素0.4毫升皮下注射,每日1~2次。(4)手术治疗:如颈动脉有严重狭窄(超过70%),可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缺血性脑卒如中何治疗

(1)一般处理:卧床休息,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及排便的护理,防治各种并发症。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起病24~48小时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给予鼻饲治疗。(2)控制血压:注意控制血压,使其维持在比患者平时所有的或患者年龄应有的稍高的水平。除非血压过高,一般急性期不使用降压药。(3)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可采用血液稀释疗法。(4)抗血栓疗法:采用抗凝剂或溶血栓剂。(5)其他疗法:可酌情采用脑代谢活化剂、高压氧治疗。

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可谓琳琅满目,药物多达几十种之多,现把这些药物归类介绍如下。

第一类是血管扩张药(如潘生丁等)。过去认为只要药物能使脑血管扩张,便可以使血液从堵塞的血管中多通过一些。近年来却发现,扩张血管药非但做不到这一点,还会使病变部位的血液反流到健康的脑组织里去(此称为脑内盗血综合征),所以已不主张用此类药物。

第二类是改善微循环、扩充血容量的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目前此类药用得较多,但是有心脏病的人应慎用,否则可能会引起心力衰竭。

第三类是溶解血栓的药物(如尿激酶等)。应用此类药如果能达到溶解栓子的目的是最为理想的,可是全身静脉用药时往往需要大剂量,有造成出血的危险性。现在多向病人推荐使用介入治疗,就是通过导管把药物直接注入梗死的部位来溶解栓子,但采取此治疗方法的前后都要做一次脑血管造影,这本身就有一定的危险性,何况介入治疗要求病人在得病后6小时内进行,有时往往已错过时机。

第四类是抗凝治疗(如肝素等)。这类药物能防止血液凝固,但使用时要每天查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在条件较差的医院无法进行。此外,抗凝治疗也有导致出血的危险性。

第五类是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等)。这类药物可以防止钙离子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起到轻微扩张脑血管、保护脑细胞、增加脑细胞利用氧和葡萄糖等作用。

第六类是防止血小板凝聚的药物,能阻止血栓的进一步形成。目前这类药物在世界上应用得十分广泛,但与其说是作为治疗药物还不如说是作为预防药物更为恰当,因为脑卒中的急性期使用这类药物效果并不理想。

第七类是中药。中药的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现在在国内应用极其广泛,不仅有口服药,还有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药,使用很方便。有些病人和家属认为中药安宫牛黄丸是脑卒中的“特效药”,但从安宫牛黄丸的成分来分析,该药具有退热、镇惊和开窍作用,对意识不清、高热和抽风的脑卒中有效,而对其他类型就不一定有效,所以还不能笼统地称其为“特效药”,应当根据脑卒中的辨证施治原则来用药。

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上述药物来看,缺血性脑卒中没有真正含义上的特效药,因此科研人员仍在不懈地开展研究。2004年国家科技部、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863重大成果发布会,第一个具有多重药效的专门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