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互联网+跨界运营与融合实践(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1 17:46:09

点击下载

作者:曾佳欣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赋能:互联网+跨界运营与融合实践

赋能:互联网+跨界运营与融合实践试读:

读者赞誉

跨界是个人、企业或者任何组织最重要的生长方式。作者以自己在腾讯的亲身体验,详尽地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故事,一个个人,说明我们为什么要跨界,如何跨界,我读来感同身受。本书其实以“跨界赋能”为题给我们展开了腾讯生态由小变大的一幅画卷,让我们切身体会一个伟大企业的成长过程。——张维宁(长江商学院教授,长江创创社区创始人)

过去五十年,从芯片到电脑到联网,这些科技进步改变了很多事情,也启动和代表了这一个技术周期的第一个阶段,不断降低的计算成本,不断提高的计算能力,以及越来越多的数据,这几个因素塑造了谷歌,脸书,亚马逊,阿里,腾讯这些公司,现在同样的上面这些技术提高效率的因素开始进入更多行业,并且开始成为基础设施,因此我们也开始进入了技术周期的第二个阶段,我们因此看到更多的跨界现象,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关于这第二个阶段的思考——李丰(峰瑞资本创始人)

一问一答中凝练产业风云,侃侃而谈处暗含灼见真知。——谭振林(龙珠直播CTO)

不管作为合作伙伴,还是朋友,Rita都同“大白”一样值得信赖和托付。——杨森淼(微影时代技术研发副总裁)

有幸于2016年初和Rita在腾讯云会客厅有所交集,当时的一些所聊所想现在依然记忆犹新。近一年过去,ZEALER和我都有所改变和进步,受益于Rita的经验授予不在少数。很欣喜Rita将这些经验总结成书,惠泽大众,也希望能与Rita再度畅聊学习。——王自如(ZEALER创始人&CEO)

人的大脑之所以强大,不仅仅是因为大脑有1,000亿个神经元,更因为大脑有1万亿个连接。我想互联网的强大亦是如此,互联网提供了强大的连接能力。腾讯的强大是由两张复杂网络支撑起来的,QQ和微信都是拥有十亿个节点和千亿条边(连接)的复杂网络。跨界连接的两端是异质的,把两个异质的节点连接起来能创造出什么样的火花?让我们一起期待Rita的新作《赋能:互联网+跨界运营与融合实践》。——陈伟华(富途证券CTO)

毫无疑问的,腾讯是近十几年中国互联网、甚至整个新经济发展的缩影和代表。从产品到技术,从营销到传播,腾讯给业界留下了很多可供研究的精彩案例。很高兴看到佳欣将这些工作中积累的知识宝藏整理和总结出来,加上对中外互联网业界的深入洞察和细致分析,形成了精辟而独到的视角。希望此书能在商业模式、管理等诸多方面,为读者带来启迪和深思。——杨溢欣(百合网CTO)

当全球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已经发展到今天的成熟度,什么才能激发互联网进入下一阶段的想象力?作为行业的资深从业者,Rita的新书给出了她的思考——跨界融合,一如我们在对话中曾经提到的那样,“数据连接生活,才能带来更大的价值。”——郄小虎(小红书CTO,Google全球前工程总监)

互联网本身是一个连接、跨界、赋能的工具,但很多互联网从业者大多沉浸在自己的行业里。Rita这么多年的见解集结成这本书,给很多包括我在内的自认为互联网人打开了一扇新的对跨界、连接甚至职场蜕变的认知大门。——张海龙(同程旅游CTO)

当今互联网在快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人工智能,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物联网逐步进入大众生活。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人与数据之间都会有大量的跨界连接。Rita多年的互联网营销和传播经验,以及在连接一切为核心愿景的腾讯平台的多年工作经验,都融入这本书里,必将给互联网人和读者带来对跨界和连接新的认知和思考。——胡远星(巨人网络星云工作室负责人)

IT技术发展已进入全球开放合作、深度连接的阶段,受到经济全球化和产业互联网化的双重因素影响下的网络环境也逐渐构筑了跨界为前提的一体化趋势。本书通过“连接、跨界、赋能”剖析了新技术、新设备、新场景和新模式所带来的IT生态格局,聚焦热门产业的技术趋势与升维。——邢宏宇(58集团CTO)“互联网+”催生了层出不穷的新思维及新商业模式,腾讯即是其中典型代表。佳欣作为这场时代变革的亲历者与参与者之一,以敏锐的洞察力,系统性梳理与阐明了互联网变革的特征与趋势,相信各行业人士均能从中得到启发。我由衷地希望本书能够为各行业利用互联网提升创新力和生产力引入新思路,希望以腾讯为代表的企业能够为各行业发展提供更多创新技术与模式选择,共推中国经济繁荣增长。——钟诚(安心保险总裁)自序从连接到跨界赋能

跨界,对于我而言似乎有点与生俱来的缘分,从几个看似完全不相关的行业一路走来,却在每一份职业中感恩不相关行业的积累带来的价值和收益。十年前,因为我的好奇加入腾讯,从此踏入了未知却充满未来的行业,成为一名互联网人。今天,我已经是互联网行业从业十年、经历了这行最兴旺发展阶段的互联网“老兵”。我想通过这本书告诉大家,改变带来机遇,如何更有技巧地抓住改变的内核,从而更好地抓住改变带来的红利。

互联网,是一个神奇而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行当,它不但让更多普通人有了平等竞争的机会,也让更多看似理所当然的规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将很多看似不相关的行业整合到了一起。互联网从开始商用到现在,尽管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但无论对工作和生活,还是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都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最终使人类社会在各个层面产生更多不可思议的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次参加孙振耀先生的专题分享课,他提到了职业人士的三个“力”,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信念是一个人根据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累积的一种对事物的固有看法和思维,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现在,让我们从互联网引起变革的脉络看起,整个场景就会更加清晰。

第一个十年,互联网带给人们的是疾风骤雨式的改变。

它实现了信息革命,通过改变人们信息获取的方式,使社会产生了很多新的信息连接方式,实现了对传统媒体的改造和替代。

第二个十年,互联网带给人们的是和风细雨式的改变。

它逐步渗透到传统产业,成为它们的工具,为传统产业服务,从改变商业消费习惯开始,由此渗透到商业相关的各领域,使传统产业发生春风化雨式的变革。

如果说刚刚过去二十年中互联网的关键词是“连接+改造”,我认为下一个二十年,互联网的关键词将是“跨界+赋能”。

如果说之前互联网对人类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更多地是形式和媒介上的,那么今后,它将给人们带来深刻的观念上的变革。

互联网对人们来说,已经不再是工具,而是赋能。因为是互联网使得许多旧有的边界变得模糊乃至消失,壁垒不再存在,技术可以为所有人方便使用,于是跨界变得轻而易举,与那些没有参与互联网变革的人相比,由互联网带来的新能力,会给予互联网人强大的赋能。

界限是逐渐消失的。这一时期的变革,也许并不显山露水,但带来的改变是巨大而深刻的。

跨界的过程,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参与的,在下一个阶段,互联网就像不可或缺的“水和电”一样,连接各行各业,成为再造这些行业的力量。得不到互联网的“赋能”,就无法拥有创新的核心能力,也将在行业再造中失去机遇。

如何跨界?如何赋能?从理论到实践,我将用我十年来在腾讯的实践经验和职业跨界转变,来跟大家分享。而分享的过程本身,也是互联网思维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改变。

要是十年前有人跟我说,十年后我会做云计算,每天和客户宣讲大数据、云安全等,我自己都会被惊吓到,现在回头想来,这真是互联网给我的“赋能”,让我从和时尚沾一点边的一个QQ秀产品,切换到现在可以用互联网思维,贯穿到看起来差距非常大的互联网产品。总结这一点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我的经历就是互联网带来影响的增值。互联网诞生了二十年,很多公司的产品和业务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园宣讲的时候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点是,我们现在面对的大学生们,充满活力,加上很多知识的武装,可以说从职业生涯的起点开始,就能更自由地选择跨度很大的职业与生活,因为,他们从接受教育开始,就是被互联网“赋能”的一代人!

所以,如果你把这些都归结为互联网催生的变革,那么大家可以和我一起,对互联网在未来二十年要催生哪些系统性的变革做一个思考,从互联网的连接、跨界、赋能的能力发展和演变然后找到应对办法,再思考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从而适应和改变未来!曾佳欣2016年10月第1章连接、赋能与思维变革互联网催生系统性的跨界

回顾我进入腾讯的这十年,以老朋友的话说,自从我进了互联网行业,工作节奏马不停蹄,涉猎的跨度越来越大。2007年的时候主要在负责QQ秀、QQ会员和QQ空间的内容运营和QQ秀的市场推广,这看似跟我以前从事的时尚工作还有那么点关系,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内容运营的实际工作内容已经非常互联网化。到了2009年底,参与做开放平台,做QQ互联,又是行业BD,又是平台Makerting,同时开始尝试社区类的商业推广和电影宣发,这些看似与QQ空间平台并不搭边的策略,却在跨界思维的帮助下,找到非常大的突破点和惊喜。到了2013年又兼顾参与做云计算,越发注重平台底层能力构建和数据……

老朋友们从惊喜到惊讶,最后快成惊吓了!

为什么选择跨度这么大的工作?怎么能适应得这么顺滑?这一路走来,我非常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如果说十年前我做QQ秀的时候是半条腿在互联网圈,那么之后做QQ空间的Makerting就算两条腿进来了,到了云计算,那才算整个人都真正进入到了互联网的核心层。这个逐步进入和学习的过程,让我整个人无论是工作方法还是思维方式都受益匪浅,而在这个跨界中的变化,包括思想、气质、外形,称之为蜕变也不为过!跨界的内涵改变

虽然“跨界”这个词在这几年才兴起,但其实对人类社会来说,从古至今,跨界现象其实并不新鲜。自古就有太多横跨多个领域的伟大人物,比如达芬奇,就是一位集绘画、建筑、工程、数学、医学以及发明才能于一身的跨界天才,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也是。

企业也可以横跨多个领域,比如做轮胎的米其林,还发布了全球知名的米其林美食排行榜。

以某一项业务为核心横跨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更是比比皆是,比如华为,就横跨消费电子、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

而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什么呢?我在这里对2026年的预言:跨界将从少数人的才能,变成多数人的才能;从少数企业的模式,变成多数企业的模式,所以,现在这里我们说的跨界,就具有了与以前不同的一种更深的含义。

比如过去,我们是看到智慧过人或者天赋异禀的人,因为一些偶然的因素,或者身处一个巧合的时间节点,或者经过特殊的选择,能成功地跨界。未来你会看到,今天的“90后”、“00后”们,在以互联网为大背景的信息时代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相对于他们的父母,获取各种知识都很便利,他们普遍拥有几种不同的才能,找工作的时候也有更宽的选择范围,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切换。甚至他们还可以同时拥有几种职业场景,比如一边在公司上班,一边在微信的微店或者公众号做自媒体开始创业。他们会是非常有想法的一代人,也是乐于尝试创新、给世界带来积极改变的一代人。

我们再看现在的公司,无论规模大小,越来越注重多元化发展,这种多元化的内容,表面上看起来距离是越来越远。以腾讯为例,最初是做即时通讯工具,现在进军了网络游戏、云计算、泛娱乐产业等。再比如小米,从研发手机开始,现在又推出了自行车、电饭煲。如果在过去,这些都是难以想象或很难实现的,但今天,这些跨行业的新军却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为各行各业带来创新和变革。

这些现象的起因在哪里?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在互联网技术催生下的多领域跨界,或者以互联网思维去布局,与以往那种跨界的含义完全不同。如果说以往的跨界,是偶发的,那么互联网所引起的跨界,则是系统性的、全面的。

这就是互联网赋能下的系统性跨界能力。系统性跨界的由来

为什么互联网能引发一种系统性的、全面的跨界,而互联网诞生之前,这种能力就比较少见呢?答案就是,由于互联网的应用,给这些人和企业进行了赋能,使他们突破了传统的壁垒,具有了全新的能力,并借助这些新的能力,积极进行创新和变革,从而使跨界变得轻而易举。于是,这些个人和企业能以一种全新的维度参与到传统行业的竞争和变革中去,从而脱颖而出。

简要地说,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人们习惯加以认定的许多边界,是由于信息沟通的壁垒而构建的。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强了互联网“连接一切”的属性,原有的信息壁垒逐步消融,人们可以即时获取几乎无差别的信息,使得原来以信息沟通壁垒构建起来的企业业务或者结构都面临土崩瓦解。于是,深入运用互联网作为工具的人或者企业,都仿佛被赋予了一种因新的连接而拥有的“超能力”。

所以,不针对互联网时代做出改变,就等于游戏里没装备的人和有装备的人打仗,相对比较被动,而且装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时刻更新,所以互联网的赋能,不仅是让人被动接受一种能力,更多的是激发人们积极尝试创新和改变,主动为自己“赋能”。跨界将成为一种新生态

在未来的二十年,作为这场席卷全球的跨界浪潮的开端,我们所认为的互联网产业可能会慢慢消失,而逐渐变成一种基础设施。可能我女儿这一代人长大参加工作的时候,她所理解的互联网和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已经完全不同了,我再跟她解释我曾经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都需要花费点时间。

互联网产业连接了一切,会使今天我们眼中的很多界限都消失了,到那时候,跨界就不再是一种刻意的行为,而是一种自然而然基于新生态的发展了。

通过技术手段,互联网渗透进入各行各业,会带来诸多影响深远的思维革命和产业革命。它会挑战、改变和跨越许多人类历史上约定俗成的边界,诸如地理边界、文化边界、信仰边界、种族边界、行业边界、社交边界……

从哲学意义上来说,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正在从点和面,从单一产业,上升到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串联起了一个生态,而互联网的技术力量会展示出传统手段无法企及的对整个生态的影响力。

如果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待这种互联网技术对生态的影响力,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跨界能力,首先会带来的是一场涉及众多领域,它包含信息内容、红利分配、商业付费模式、技术、还有重中之重——影响整个商业社会和人们生活方式底层的——营销的重构。

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型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以及未来的物联网,会给营销带来巨大的能力提升,使得触达更快速,目标更精准。这两个能力在营销里是名副其实的“核武器”,会带来整个营销行业的观念革新和产业革命。观念跨界是一切跨界的起点

技术促成的跨界只是工具,观念的跨界才是本质。

说到这里我很庆幸自己十年前加入了先行者腾讯,因为无论是在跨界观念的树立上,还是跨界思维的实践上,腾讯都是实践者。

从十多年前,腾讯就开始不断探索跨界的实践,从QQ产品的周边到如今的泛娱乐布局,设计出与打造跨部门协作等各种创新组织结构的产品,进行许多跨界营销的尝试,腾讯在业界开创了许多个“第一次”,这样的创新实践使腾讯的产品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可以说腾讯发展到今天,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市值最大、用户数最多和最活跃的公司,在每次互联网重大技术革命中都走在最前列,与企业跨界创新能力和跨界思维密不可分。

我常常庆幸自己当年在传统媒体最辉煌的时候,有勇气转身跳进了互联网行业,庆幸我个人在互联网的十年,赶上了国内互联网高速发展最好的时代;也庆幸自己在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遇到重大挑战的时候,能咬紧牙关没有放弃,并有机会参与一家一流互联网企业中的很多重要产品,不断更新自己;更庆幸自己能遇到那么多优秀的专家,在探索业务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养分和成长!让互联网像时尚一样流行

十年前我刚进入互联网行业时,曾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就是希望有朝一日,互联网行业能像从事的时尚圈一样地成为流行风尚,改变人们的生活。现在来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仅帮助我完成了这个心愿,而且比我预想的更好。

其实,细细想一下,时尚与互联网,它们有着众多的相通之处。

时尚就像一道桥梁,跨越了地理、语言、种族的边界,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也让人与人之间建立了新的连接,从而使得生活更美好。

现在的互联网更像是一道彩虹,它不仅跨越了那些地理、语言、族群等浅层次沟通边界,还构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并且从虚拟到现实,为人们提供了更深层的交流,引发了社交、传统产业和管理的革命,深度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回顾过去,时尚对于我而言,不仅仅意味着过去在时尚杂志从事主编工作带来的熏陶,更多地象征着我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追求。那种拥抱变化、追求完美的精神,给IT行业带来不一样的灵气、灵动和灵感。

让互联网像时尚一样流行,让每个人接纳和拥抱变化,去开启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灵感,这仿佛正是所有和我一样的“跨界人”的历史使命。

所以,时尚也好,互联网也罢,我期待这个领域可以像时尚般充满美好鲜活的力量,帮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既然身处改变的时代,就让我们拥抱变化。无论这种变化何时来临,无论身处什么样的位置,我相信大家都能找到变化发生和思维变革的共同点。希望我的十年实践和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思考成果,能够引起诸位读者的共鸣,找到我们相同的地方,让我的经验也能给大家打破时间或企业边界“赋能”。跨界思维是推动变革的原动力

在时尚行业的时候,印象特别深刻的一点就是时尚对于消费行业的再造,并不是通过生产具体的产品,而是通过对物品赋予文化和情感,从而使物品增加了一种全新的属性,再通过这种新属性的结合,让人们的消费思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跟现在互联网所引起的变革方式特别相似,互联网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建立了新的连接。“连接赋能”,就是用新的连接方式,产生新的能力。

如果更多地思考这个现象,其实这种变化,现在已经早已从时尚或者互联网这样过去认为比较“新潮”的行业,推及到了所有的行业。无论是在新疆边远小镇想卖掉自家种植的水果果农,还是一个远在大洋彼岸想买到专业配件的传统行业采购商,或者是一个忽然异想天开想搞发明的高中生,他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以前根本不可能的便利连接,快速地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他们需要的客户或者供应商,或者搞发明所需要的各种冷僻知识,然后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我们所说的“赋能”。

三年前,腾讯开始思考“连接赋能”。现在针对这个趋势,进行了很多业务布局,当然也随之有许多观念上的变革。其实,所有的业务布局,都是思维变革先行,可以说,跨界思维是推动变革的原动力。互联网从技术到平台的演变

在人们的观念里,互联网是一种技术手段,但现在这种观点需要更新了。刚开始做QQ秀的时候,我觉得技术主要是公司技术开发和产品经理思考的事情,我们负责把握客户需求再转达给他们信息就可以了,但随着新的互联网技术和产品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快,要想把握工作中遇到的变化脉络,要让客户更好地理解这些产品给他带来的改变,是需要从技术的出现就开始思考应对措施,这样才能够赢得主动,并且做出能够适应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的创新决策来。

互联网是技术的产物,我们从技术的功能来看看互联网自身的能力演变。

对于人类,最初科学技术只是小小的工具,但逐渐地,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以及世界的格局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到了近代,技术的发展开始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13世纪,骁勇的蒙古人依靠骑兵和弓箭,占领了地球版图的一半。到15世纪,伴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大航海时代来临,世界版图被重新划分,地域的势力格局、第一世界的强国清单被重新改写。

近代社会,内燃机的发明则引起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它代替了笨重的蒸汽机,催生了两个现代社会重要的工业——汽车工业和航空业。汽车和飞机的产生,极大地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许多过去曾经不可能的贸易形态变得可能了。运输业的改变直接催生了现代工业以及以现代工业为基础的工业文明。

再回头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催生了互联网,而且使得互联网变成了和衣食住行一样成为人类的基本需求,极大地提高了人和企业的能力。使得人们在信息沟通上所花费的时间被极大地缩短了,它不仅仅是一个沟通工具,而且逐渐地影响各行各业,颠覆过往的生活状态。同时互联网也变成了像汽车和航空一样缩短路径的载体,使得两地原本不熟悉的人通过互联网变成“认识”,省掉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从而让生活变得更加快速、便捷、直接。

互联网现在已经不再是一种技术工具,而是一个创新和颠覆的平台,它极大地增强了人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如果现在谁说放弃互联网,就相当于放弃了互联网所赋予的创新能力,成为了信息时代漂流在孤岛上的“鲁滨逊”,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未来社会中无法赢得一点主动性。互联网加速系统性创新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互联网从最初的一种信息获取工具,已经逐步渗透到传统产业,并使得这些行业的业态发生改变,如传媒行业、贸易行业、金融行业、旅游行业等,在互联网的作用下,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在互联网不仅仅是在互联网公司打拼的人的事情,而是和每个行业、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一件事。

以传媒行业为例,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报纸和广播是大家获取新闻的最主要方式,你看到的“新闻”往往是经过报纸记者、编辑加工过的“信息”,而且去掉那些排版印刷一类的硬性时间成本,最快也已经是过去一天甚至更多天前的“旧闻”。电视出现后,时效可以提前,有实况转播的功能,但当即时通讯工具、微博、微信等出现后,新闻出现和传播的速度突破了纸媒和电视的能力。今天,更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自媒体形态,它们所拥有的影响力和实时性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比如像法国发生恐怖袭击这样的突发消息,传统媒体就是再迅速,也需要派记者奔赴现场,但自媒体使每个在现场的人立刻变成了一个信息源,他所发布的实况能够立刻通过Twitter、微信、微博等传播到世界各地。所以,互联网给每个人进行了“媒体属性”的赋能,让自媒体成为新闻报道的先锋,拥有比传统媒体更为高效的传播力和忠实的读者群。

在贸易行业,在以互联网为基础形成相应的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之前,人们使用传统的贸易方式和支付手段,让贸易成本极高。“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描绘了以马为运输工具的时代,吃上新鲜的荔枝是只有帝王家才能办到的事情。到如今,贸易环节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这些销售和物流过程都得到了极大的精简,也降低了成本。你有一样好东西,立刻可以在微店里发布,甚至不需要任何推广成本,就能在微信朋友圈迅速转发,获得客户。这样的结构,又给予人们“商业属性”的赋能。

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又反哺了物流行业,今天无论你身处何地,都可以随时通过电子商务和快速送达的物流,便利地得到全球各地的产品。别说闽南的荔枝,连澳大利亚的龙虾也可以朝发夕至,我昨天在网上下单,今天澳洲龙虾就空运到家,晚上就上了饭桌,让女儿尝个鲜。所以,互联网还给予了我们“消费属性”的赋能。

如果再把眼光投得更远一点,用前瞻的眼光来解析这样的格局变迁,一个更重要的线索是: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这样的一个改变(或者说颠覆)可能要经过几年、几十年甚至上千年;而有了互联网,短短的几十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5年来,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到如今O2O、移动支付的迅捷发展,整个社会无论是创新还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节奏都得到了增强,而变化(或颠覆)的周期也大大地缩短了。

更重要的是,这一类的颠覆,并不像以前是偶然地伴随或依靠某一项与互联网相关的技术发明而发生的,而是系统性地、全面地在各行各业发生。可以这么说,有了互联网,每个行业的创新速度都加快了。这个能力,可以说是“系统属性”的赋能。连接赋能与跨界融合

回顾了前面的历史背景,对“连接赋能”我们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连接了更多实体经济的互联网,变得越来越无处不在,从技术应用到人们的思维变革,再到行业的颠覆革命,这种“无处不在”跨越了每一个壁垒,超越了人类所知的边界,使得世界变得越来越平。昨天刚在硅谷诞生的新公司或技术,今天就能在中关村找到类似的技术或创新者;而中国在这之中又变得更加重要,因为全世界40%的科技产业供应链产品分布在中国各地。

在互联网发展的前二十年,互联网是工具,承担的使命是改造世界。而从此刻展望未来,互联网承担了更重要的使命,即用“颠覆”世界、重构世界来定义。因为运用互联网技术,许多产业结构、商业模式、思维观念都被颠覆了。

这其中,很大的力量来自于互联网的跨界能力,这样的能力是传统企业中极少数才具备的。互联网的跨界能力带给我们的变革是全方位的,它不是一个时髦的词汇或者一道神秘的光环,它是真正推动变革的原动力。

那么,我们如何适应这个巨变呢?答案就是从自身的业务出发,搭建自己的跨界思维。

互联网的跨界思维是从融合到颠覆的过程,互联网依靠技术的发展,对旧有边界进行入侵、抹平,到兴起全新的商业模式,完成对整个商业模式的颠覆。

互联网连接了一切,作为从业者的我们,在使用它作为工具连接各行各业的同时,也得以站在“跨界”的风口浪尖,通过技术跨越产业边界,同时也做好准备,迎接各行各业的人到互联网行业里来。

因为人人都在使用互联网,传统产业的千军万马都在加入互联网行业的队伍,如果现在的互联网从业者不能很好地尽早把握跨界思维,提前准备应对更多的变革,很可能在下一个5年就会掉队,甚至被取代。

在写这本书的同时,我也在做下一步的系统思考: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来迎接产业革命带来的严峻挑战?如何在这样的挑战下,进行自我颠覆?又如何面对互联网创造出来的“跨界”生态,迎接外部世界变革所带来的新机遇?在一波又一波的变革大潮中,如何不迷失自己,而是顺势驾驭浪潮,抓住变革的机会,开创新的天地?

变化无处不在,无论是互联网的老兵、新兵,在互联网不断的巨变中,我们都可以共同思考,不断进行思维变革,拓展自身的能力。十年回顾之思维变革

在腾讯工作的这十年间,我亲眼见证了互联网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崛起,并有幸亲身参与了腾讯几个支柱产品的运营和推广工作。

在这十年里,腾讯也从只有单一产品的公司,依靠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和对互联网新兴技术的快速创新,成为一家业务多元化、不断引领技术潮流,市值突破2万亿港元的中国互联网领袖企业。

我本人也经历了几类不同业务的发展,每次的工作调整都是一个幅度不小的变化。工作内容从给像“QQ秀”这样的互联网产品带来时尚元素的附加值,到让我们的QQ空间给其他公司创造价值和高附加值,再到让我们的云计算成为其他企业的基础设施,我的思维也随着工作的变化经历了几重转变。可以说我们与伙伴们的结合度越来越紧密,分享空间越来越大,分享理念越来越彻底,营销思维也越来越从客户的角度来出发。

如果用比较简单的话来给自己的十年作总结,那就是多维思考、融会贯通、破界创新、跨界蓄能。

2012年,腾讯公司的创始人马化腾先生在腾讯合作伙伴大会举办一周年之际,向广大合作伙伴发出公开信,从生态的角度观察思考,把腾讯的内在转变和经验得失总结为创造生物型组织的“灰度法则”,这个法则具体包括需求度、速度、灵活度、冗余度、开放协作度、创新度、进化度这7个维度,这可以说是腾讯今天成为领袖企业的基石,也是腾讯人一直结合工作思考和运用的。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和抓住本书的脉络,我先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个简单回顾,来梳理思维变革发生的过程,再结合我经历的实践和具体案例,对细分话题进行展开论述,来分享我的实战经验。需求导向:时尚定位让QQ秀峰回路转

QQ秀最早出现在QQ 2000版本中,腾讯把卡通形象引入QQ,成为用户的身份标识,给用户一种全新的个性化体验。QQ秀推出后非常短的时间内,就有超过40%的QQ用户安装了QQ秀,从为给腾讯带来可观的利润。

当时的QQ秀,无论在腾讯公司,还是在整个互联网行业,都是一个新事物,是增加用户虚拟体验的一个尝试。在随后的2007年,腾讯推出了QQ秀的2.0版,把卡通形象升级为时尚形象的任务交给我,成为在互联网产品中引入时尚元素的第一次尝试。图片说明:QQ秀图例

QQ秀业务经过2006年的高速发展,在2007年遇到非常大的瓶颈,受各种新型互联网娱乐和游戏类产品的冲击,业务亟需突破,无论从产品设计理念到营销方式都必须找到新的价值点,维持客户的新鲜感。怎么持续获得新增用户?怎么让创办初期备受欢迎的产品能够延续超高的用户活跃度,持续不断地给用户带来冲击性的新鲜感?

这些问题,说老实话,当时是没有答案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没有前人开发过的用户需求,我们面对的许多问题都是整个行业从来没有人面对过的全新问题。

那一年是我职业生涯最难的时候,自己对互联网的理解还很粗浅,又面对增值业务的瓶颈期,经过长时间的低迷,团队信心极度不足。当时到底是用游戏思维做时尚还是用时尚思维做互动产品,我们自己也没有想好。

业务的压力也是我们创新的动力,从加入“QQ秀”团队的那天起,我就开始尝试整合以前互联网行业并不关注和重视的领域,希望能借助时尚行业的经验,打造一种全新的虚拟在线时尚体验的互联网产品,一个用创新激发用户内心需要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如果配合好整个流程,就有机会老树发新芽,激发新的生命力。为什么我这么有信心?因为根据经验,只要能精准地满足到用户的某个细微需求,产品就一定会有生命力。

当时的QQ秀是嵌在QQ聊天对话框旁边的小窗口,这个小小的窗口是最能表现QQ使用者风貌和个性的展示位,而这个小窗口背后又链接着QQ秀的商城,如何让这个窗口的内容更抓住用户眼球并愿意点击进入商城完成更多的操作,是QQ秀团队一直不断探索的目标。针对当时的QQ用户主流人群大多是年轻一代,QQ秀团队抓住了年轻用户需要彰显个性,表达自我,在社交上更加愿意表现的需求,开始尝试引入现实版时尚元素,同时强化娱乐性、游戏性、交互性。

QQ秀经历了卡通版1.0时代的矢量图后,2007年正式进入QQ秀2.0时尚版的Flash时代,时尚版的QQ秀将多个元素拆开,由用户DIY自主搭配,即你可以将身上所有的服装细节和脸部的五官按自己的喜好重新搭配组合。这样一个接近时下时尚潮流、有DIY搭配乐趣、能充分展示自我个性、能很好形成社交的产品,将步入的低谷QQ秀重新拉上了成功的新里程。

这张图是满足用户的几个关键需求。

洞察用户需求的关键点,需要我们精心打磨产品的每一个细节,用好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用契合产品理念的营销方式去触达用户的内心。我们开始尝试整合真实的时尚资源来满足用户的装扮需求,开发更多流行语满足用户的表达需求,定期推出各类专题满足用户挑选精品的需求,而每次不断地尝试都收到了用户热烈的回应。

有了这样的底气,我鼓励自己和团队,既然我们是在探索新的方式,只要方向正确,价值就会逐渐展现出来,而创新就是90%的人质疑而10%的人会相信的事情,所以,站上这个倾斜的舞台,我给自己打满一身鸡血。除了策略、内容、设计等相关人员不断优化,整整半年,我不断地在各种会议上给团队提出“QQ秀的第二个春天”的思路和方向,我不管有多少人相信,反正自己得坚信!(QQ秀银行卡)

腾讯的基因就是重视细节文化的同时也非常重视产品体验,QQ秀的几大产品,是从触达用户一个非常细小的需求开始,最终都成为单个产品用户量数以亿计,这正是QQ团队对用户需求把握精准的同时,非常重视产品细节打磨的结果。用户体验法则

为什么能做到非常好的用户体验?有一点可能大家已经知道,在腾讯,有一个“10/100/1000法则”。10/100/1000 法则

用户满意度不仅仅是产品经理的任务,整个营销团队也为这个任务服务。产品和服务质量是重中之重,用户满意度就是最高使命。在“QQ秀”遇到困难的那个阶段,我们整个QQ秀团队都在学习像“小白”用户那样思考,每天高频使用产品,不断发现不足,听取不同的声音和反馈。图片说明:QQ秀细节调整图片说明:QQ秀1.0和QQ秀2.0版)

这种“小白”式的努力是怎样的?整个团队每周汇总周报,将各种渠道和途径收集的当下流行的时尚单品做一个简报,每个人都要发给30~50个同事、左邻右舍等尽可能多的身边人,收集大家的喜好并排序,之后在例会上把受欢迎的单品罗列出来进行投票,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分析出不同人群的共同喜好,并要做好人群喜好的内容标签。当然,除了在内部的策划和审核,更重要的是团队每周会细致收集售卖数据进行分析,综合评估出多个维度的热卖单品,以指导下周的单品策划和审核。内容的工作其实简单细致甚至枯燥,但正是因为这样周而复始的积累,才能让内容不断小步快跑去改善。

同时,因为每周要组织专题策划,这不仅仅是一个内容编写的工作,还涉及到当期QQ秀的Items的绘画、专题页面的制作和开发、后台单品的上下架、线上资源的推广等大量的运营工作,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量都非常大。一个Items的上架,意味着从策划单品——绘画——内容初审——绘画改稿——绘画切片——单品定价——后台上架到商城——商城推荐位——商城运营——商城下架等一系列的流程,如果是把多个Items汇总成专题,那还涉及到专题的页面设计、制作、开发,再嵌入Items,在商城进行运营和推荐,其中有很多繁杂的各项工作,可以说比如今的电子商务销售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为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强烈的个性表达意愿,同时还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关联,所以我们不仅为QQ秀提供准确的现实时尚元素,还给用户提供了自由搭配的产品能力,就是希望通过用户自由的搭配凸显自己的个性,从而获得现实生活没有的满足感。而这个体验流程的每一环,都在内容运营、设计、产品逻辑、数据分析、商城管理、后台运维等一系列的工作中环环相扣,相互辅助,从而让体验更加完善。QQ秀红钻时尚特刊

这是我从时尚杂志专题跨界过来的灵感,时尚杂志里的专题是很多杂志每期的主打内容,选定当下一个潮流主题,用详细的多种表达方式,使主题内容具有较强的可读性。QQ秀的红钻时尚特刊主打给红钻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内容,既是红钻用户的增值服务内容,也是拉动用户开通红钻会员,成为QQ秀忠实用户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红钻时尚特刊起步的时候并不容易,原有团队的产品经理对这类专题内容也没有清晰的思路和概念,经过几期的磨合之后,红钻特刊的内容更加有阅读性、互动性,同时,也从最初的单个专题几万PV增长到三个月后单个专题页面的PV过百万的量级,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品牌的合作,在特刊中做出了营销的价值。

当时,也有不同的意见认为,专题形式偏重,这种媒体的运营方式,投入大且产出不高,是否值得坚持。其实,对于QQ秀是否是媒体这件事,我也是后来才梳理清晰其中的关系,那就是,我们应该打造QQ秀的媒体属性并把这个能力当作杠杆撬动资源,但QQ秀不是媒体,它仍然是产品和平台。这一思路的确认保证了在后续的各类项目的合作及执行中,都基于这个原则有所取舍。

仅在内部优化还不足以支持QQ秀业务的反转,我们开始借助外部各类时尚资源进行合作和整合营销。例如,我们参加了英国伦敦的时装周,将它们最潮流的内容做成QQ秀专题;与《瑞丽》杂志签订了年度合作,将瑞丽的时尚内容在纸媒上与QQ秀商城同步联动,并把《瑞丽》封面模特大赛与QQ秀结合,后来又与“新丝路模特大赛”做大赛报名和展示的合作。我们还与“超级女声”歌唱选秀比赛合作,推出了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热门选手的各类QQ秀形象,与《时尚》《ELLE》等几十家时尚媒体在内容和活动上进行了不同类型的合作。在与时尚媒体深度打通的同时,也尝试报纸、电视等各类媒体的合作,并且在衍生品包、图书、手机壳等方面也有很多探索。图书类合作:《暮光之城》QQ秀手机壳《瑞丽》“新丝路”模特等专题内

在商业化方面,QQ秀尝试与非常多的知名品牌合作,例如与耐克这样的时尚品牌做专题联动,并策划组织一些内涵意义非常强的市场推广活动。与多个知名品牌进行了包括专题、线下活动、电视选秀等合作,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商业化的探索方面,QQ秀商城虽然是虚拟商城,但背后的搭建逻辑和体系说是电商的雏形也不为过。

QQ秀的逆袭是组合拳的成功,除了以上内容运营和产品策略的迭代更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策略变化,就是红钻服务的包月服务代替了早期的单条收费服务,这一重要包月服务的改革,盘活了商城内容和用户活跃度。同时,良好的用户成长体系设计,对今天的电商运营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终于,在团队的努力下,QQ秀的业绩不仅突破了瓶颈逆势上扬,而且不断屡创新高,业绩喜人。2008年QQ秀团队获得公司重大业务突破奖,当年只有8个获奖项目,且是在公司100多个项目中胜出的,非常难得。

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对QQ秀从产品设计到市场推广策划的一整套创新尝试,完成了对整个QQ品牌内涵的立体塑造,让QQ从一个基础的通讯代替品变成了有自己的文化属性、媒体个性、丰富品牌含义的产品,也为今后从小米手机到小时代电影等众多面向年轻人的产品合作打下了基础。2008年QQ秀逆势增长图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