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知报(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2 11:26:50

点击下载

作者:江传国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诚信知报

诚信知报试读:

序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历程,推进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推进了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文化是立国之根,实现中国梦也是我国文化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并最终体现在文化的发展繁荣。习近平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要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

如今,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攻坚和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面对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面对各种眼花缭乱的现代传媒,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传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浩浩历史长河,熊熊文明薪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滚滚黄河、滔滔长江,是最直接源头,这两大文化浪涛经过千百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融合以及沉淀,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中华文化曾是东方文化摇篮,也是推动世界文明不断前行的动力之一。早在500年前,中华文化的四大发明催生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地理大发现。中国四大发明先后传到西方,对于促进西方工业社会发展和形成,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总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深,蕴含丰富宝藏。我们要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首先要站在传统文化前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弘扬和发展五千年来优秀的、光明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现象,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来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价值、文化形态与文化风采。

为此,在有关专家指导下,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撰了本套大型书系。主要包括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伦理道德、古风古韵的建筑遗存、深具内涵的自然名胜、悠久传承的历史文明,还有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

本套书系的特点是全景展现,纵横捭阖,内容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语言通俗,明白晓畅,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韵,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知识性和延伸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中华儿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2014年4月18日

先贤奠基——建诚立信

我国从尧舜禹时就奠定了以“诚”为宗、以“信”为旨的思维方式,经过夏商周三代尤其是孔子及儒家弟子的阐发,“诚信”已经成为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并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伦关系中,中华民族不仅有诚信的美德,还有“报恩”的德性,报父母养育之恩,报师长提携之恩,报朋友知遇之恩,报国家培养之恩。“诚信知报”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已经成为我国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道德质朴性的重要表征。

帝喾以诚信赢万民

中华民族的诚信思想源远流长,早在4000多年前的帝喾时期就有了很强的诚信观。它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为中华民族历代所信奉。诚信思想体现了原始社会人们的精神风貌,是中华民族“诚信”美德的历史渊源,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帝喾,号高辛氏,是黄帝的曾孙,父亲叫蟜极,他的伯父是颛顼。相传帝喾生于穷桑,即西■ 帝喾画像海之滨,他的母亲因踏巨人足迹而生了他。

帝喾少小聪明好学,十二三岁便有盛名,15岁佐颛顼,封有辛这个地方,实住在帝丘。有辛就是后来的河南商丘,帝丘就是后来的濮阳。帝颛顼去世时,30岁的帝喾继颛顼帝位,迁都至亳邑,这里位于现在的河南偃师县西南。■ 颛顼 (前2514年~前2437年),姬姓,本名乾荒,史称高阳,也称姬颛顼、帝颛顼或玄帝颛顼,为五帝之一,是华夏杰出先祖之一。据说他在位78年,到98岁逝世,葬于濮阳。春秋战国的楚王为其后裔。

帝喾养性自律,喜好巡游,他东到泰山、东海;东北至辽宁;北到涿鹿、恒山、太原;西北至宁夏、甘肃;西南至四川;南到湖北、湖南至长沙。他几乎游遍五岳,参观了女娲、少昊、黄帝等前人的遗迹。这些传说虽未必真实,但略见当时我国地域之辽阔。黄帝 (前2717年~前2599年),本姓公孙,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即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亦称为有熊氏。黄帝以姬水成,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华夏上古时代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帝喾时期可谓上古时期的太平盛世,这和他的诚信观念有很大关系。他在人民群众中尤以诚信而著称。“嫁女盘瓠犬”的故事历数千年而不衰。

据传说,有一次帝喾出巡大泽,就是现在的湖北洞庭湖一带。当时这里有一个古族叫犬戎,犬戎首领房王心怀不轨,与手下大将吴将军一起,率军围困帝喾,帝喾一时间不得脱险。

危急关头,帝喾悬出赏格:谁能打败房王和房王的吴将军,除了赏黄金千镒、封居有万家的土地外,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帝喾当初离开京城太远,兵力又少。将士们虽然很奋勇努力,也无济于事,房王的军队很多。吴将军想打进去,杀死帝喾。但房王想,那样不好向天下交代。房王想把帝喾围困在那里,让他饿死困死,所以才没有发动进攻。■ 嫁女盘瓠犬盘瓠 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相传上古时南蛮首领高辛帝麾下有一只神犬,名叫盘瓠。帝喾守信嫁女盘瓠犬,盘瓠与辛女在一起生下了6对儿女。盘瓠死后,“其后滋蔓,号曰蛮夷”,成为中族,大家都尊奉他们共同的祖先。后“盘瓠”音转为“盘古”,成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帝喾出巡时带了他的女儿同行。他的女儿还带着她养的那条叫盘瓠的狗。盘瓠与主人形影不离,时刻都在保护着主人,非常勇敢,每当外出,总是走在主人前面,探查路径好不好走。而且它非常机灵,主人的一个眼神,它都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盘瓠发现主人这几天不开心,似乎觉得主人有了大难。于是,他咬了咬主人的衣角,然后迅速跑出去,左拐右拐,钻进了房王的驻地。

房王和吴将军都认出来了是帝喾女儿的那条叫盘瓠的狗,很喜欢。就对着它自言自语地说:“你是不是知道高辛氏要亡,孤家要兴,所以才来投奔我的?”

当时有个说法,认为狗会带来财运,而假如一只狗突然不期而至,那就预示着将有更大的财运到来。

盘瓠摇了摇尾巴,趁他们不注意,突然发起攻击,很短的时间就咬死了房王和吴将军,并把两个人的头给衔了回来。

在帝喾生死存亡之际,是盘瓠解了他们的被围之苦。帝喾言出必行、履行承诺,真的把女儿嫁给了盘瓠。但是,盘瓠却背着帝喾的女儿跑到深山之中,并与其结婚生育子女。多年以后,盘瓠和帝喾的女儿都去世了。

帝喾得知消息后,就把盘瓠的子女们接回了京城。但这些子女在深山老林里呆惯了,很少驯良,有一股野性。帝喾不让他们到处走,也不让家人与他们接触交往,害怕他们带坏了别的孩子。

帝喾深思熟虑后,决定分封他们每个人一片土地,让他们各自为生,免得他们闹得京城不安。盘瓠的子女求之不得,拍着巴掌叫好。

后来,盘瓠的子女们有的回到当年他们父母原来住过的山洞,有的到了涂山,自相婚配,子女非常多。有的还渡海东去,得到一片周围300里的地盘,建起一个很大的部落,部落里的人被称为犬封氏。

帝喾的诚信之举,在人们的心目中产生很大影响,所有人都觉得帝喾是一个值得信赖、值得依靠的人。在帝喾的诚信精神带动下,上行下效,人们和睦相处,以不讲诚信为耻,以讲诚信为荣,从而使社会树立起了良好的诚信风尚。

帝喾不仅讲诚信,还以讲究知人善任,以德治国。他继承颛■ 帝喾塑像顼治国策略,并有新的突破。他的治国方略是:德莫于博爱于人,政莫高于博利于人。政莫大于信,治莫大于仁。在当时,人们虽有一年四季的概念,但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一个科学的时辰顺序,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为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帝喾观北斗四时指向,以定时令;用占卜的方式推算望、晦、朔、迎日,以定周天历变,然后颁告天下。帝喾治历明时,指导人们按照节令从事农事活动。他的这些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 虞舜画像产力的发展,加快了华夏人民迈入农耕文明新时代的步伐。大羿 古传说中技术高超的射手。据说当时天有10日,大羿一连射下9个太阳,从此地上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大羿曾经奉命平定叛乱,屡建奇功;又曾经诛杀恶兽,为民除害。数千年来,大羿的事迹广为传颂。需要说明的是,上古的大羿是传说人物,而夏代的后羿是历史人物。

帝喾了解民间的疾苦,对天下人都一律平等。他绝不违背自然规律,又恭敬地祭祀天地鬼神,祈求神灵降福万民。由于他德行崇高,因此深受百姓的爱戴。在他的治理下,社会富足,人民安居乐业。

帝喾也能知人善任。大羿的射箭技术天下无双,帝喾选拔他担任射官,赐给他彤弓和嚆矢。大羿立下誓言,一定恪尽职守,不负帝喾厚望。当有人发动反叛时,大羿总能凭借高超的射箭技术,最终将其平定。

咸黑长于音乐和制作乐器,帝喾就命他为乐官,终于创作出《九韶》之乐,是当时尽善尽美的乐舞节目。

咸黑不负帝喾重托,还制作出鼙鼓、笭、管、埙、帘等新乐器,使当时的乐曲更加动听了。

帝喾强调以诚信、仁德使天下治,创造了太平盛世。他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颂扬帝喾说:普施利物,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

帝喾作为华夏上古时期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不仅能养性自律,大公无私,而且倡导诚信,明察善恶,为天下人所景仰,为历代帝王所推崇,时至今日,仍有积极意义。阅读链接“二帝陵”是颛顼和帝喾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城南30千米的梁庄镇三杨庄土山之阳,颛顼陵居东,帝喾陵居西,两陵相距60米。这种长辈陵冢大、晚辈陵冢小;长辈陵位趋前、晚辈陵位在后的殡葬方式,正好印证了颛顼帝“长幼有序”的道德伦理。史书记载,二帝陵建筑宏伟,碑碣林立,松柏蓊郁,汉代修有陵冢,唐时建庙,宋、金时重修,元代后又多次修葺。历代帝王祭祀不绝,宋代以后列为定制。

尧舜禹的诚信美德

中华民族的诚信思想源远流长,早在尧舜禹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诚信观。它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为中华民族历代所信奉。诚信思想体现了原始社会人们的精神风貌,是中华民族“诚信”美德的历史渊源,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尧作为原始部落的一位首领,他非常注重自己的德行,恪守诚信。当时国家已经出现了萌芽,尧在治理国家方面,一贯坚持“诚信”原则。尧首先规定百官的事务,他命令羲氏与和氏,敬慎地遵循天数,推算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制定出历法,把天时节令告诉人们。又命令羲仲住在东方的旸谷,恭敬地迎接日出,辨别测定太阳东升时刻。昼夜长短相等,南方朱雀七宿黄昏时出现在天的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春时节。这时,人们分散在田野,鸟兽开始生育繁殖。又命令羲叔住在南方的交趾,辨别测定太阳往南运行的情况,恭敬地迎接太阳从南回来。白昼时间最长,东方苍■ 尧 远古五帝之一,史称“唐龙七宿中的火星黄昏时出现在南方,依尧”。他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据这些确定仲夏时节。这时,人们住在盟长。他得到帝位后,便在唐县伏城一带建立了第一个都城,后高处,鸟兽的羽毛稀疏。来迁都平阳。当政时期,天下安宁,世风祥和,人们将帝尧的时代视为农耕文化出现进步的时代。■ 人文始祖

又命令和仲住在西方的昧谷,恭敬地送别落日,辨别测定太阳西落的时刻,昼夜长短相等。北方玄武七宿中的虚星黄昏时出现在天的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秋时节。这时,人们又回到平地上居住,鸟兽换生新毛。

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的幽都,辨别观察太阳往北运行的情况。白昼时间最短,西方白虎七宿中的昴星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冬时节。这时,人们住在室内,鸟兽长出了柔软的细毛。羲仲 上古人物。羲氏与和氏是一个部族。羲仲是尧的大臣。尧命他居住在郁夷旸谷,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日照,观察并推算日月星辰的运行变化规律,制定历法。后在古羽山一带建立“羲和之国”,被举为部落酋长,是为东方一国之君。后为“少昊之国”代替。

在尧的安排和百官的努力下,许多事情就都兴办起来。过了些时候,尧又以诚信为标准来考察百官的政绩。

尧说:“善治四时之职的是谁啊?我要提升任用他。”

大臣放齐说:“您的儿子丹朱很开明。”■ 舜 我国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舜,也称虞舜,生于姚地,今河南濮阳,以地取姓氏为姚。姚姓族人是黄帝、舜的后裔。舜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他不仅是中华道德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

尧说:“唉!他说话虚妄,又好争辩。”

尧说:“善于处理我们政务的是谁呢?”

三苗首领兜说:“共工防救水灾已经具有成效。”兜 是古代传说中尧帝时的三苗族的首领,曾加入过炎黄部落联盟和华夏联盟。传说他后来因为与共工、鲧一起作乱,而被舜流放至崇山。现今的崇山在湖南张家界市,当地山上有欢兜墓、兜屋场、兜庙等古遗迹。

尧说:“他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谨,而气焰很高。”

尧说:“四方诸侯之长,滔滔的洪水普遍危害人们,水势奔腾包围了山岭,淹没了丘陵,浩浩荡荡,弥漫连天。臣民百姓都在叹息,有能使洪水得到治理的人吗?”

人们都说:“鲧吧!”

尧说:“他违背人意,不服从命令,危害族人。”

四方诸侯之长说:“起用吧!试试,就用他。”

尧说:“去吧鲧,要谨慎啊!”

过了9年,鲧治水无果,尧就让他的儿子禹继续做这件事。禹表示一定完成这个任务。

后来,尧对四方诸侯之长说:“我在位70年,你们能用我之命,升任我的帝位吧!”

四方诸侯之长说:“我们德行鄙陋,不配升任帝位。”

尧说:“可明察贵戚,也可推举地位低微的人。”

众人提议说:“下面有一个名叫虞舜的人。”

尧说:“我也听说过此人,这个人怎么样呢?”

四方诸侯之长回答说:“他是乐官瞽叟的儿子。他的父亲心术不正,后母说话不诚,弟弟傲慢不友好,而舜能同他们和谐相处。因他的孝心醇厚,治理国务不至于坏吧!”

尧说:“我试试吧,把我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观察舜的德行。”

于是尧帝命两个女儿下到妫水湾,嫁给虞舜,派虞舜到各地去同群众一起干活。

虞舜到历山脚下去种地。原来那里的农民经常为了争夺土地而闹得不可开交,虞舜一去,农民们就互相谦让,你帮我,我帮你,把生产搞得很好。■ 虞舜孝感动天图■ 尧舜禅让图

虞舜到雷泽地方去捕鱼。本来那里的渔民经常为了争夺房屋而打得头破血流,虞舜一去,渔民们就互相让房屋,和睦得像一家人。

虞舜到河滨去烧制陶器。原来那时的陶工干活粗制滥造,陶器的质地粗劣,虞舜一去,陶工们就认真工作,制作出来的陶器十分精美。陶器 是用黏土烧制的器皿。质地比瓷器粗糙,通常呈黄褐色,也有涂上别的颜色或彩色花纹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大量出现。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

虞舜每到一个地方,人们都紧紧跟着他。舜时父权制已确立,私有财产也已产生。舜拥有许多私有财产,有牛羊,仓库里储存许多物品。

虞舜的父亲和弟弟象听说后又起了坏心。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登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掏井。舜跳下井后,瞽叟和象就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祭祀 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更是儒教礼仪中最重要的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对象分为3类:天神、地祇、人鬼。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祭祀的法则详细记载于儒教圣经《周礼》、《礼记》中,并有《礼记正义》、《大学衍义补》等书进行解释。

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地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唐尧听说虞舜这样宽宏大量,对他更加放心了,就把治理天下的大权交给了他。

虞舜行使治理大权后,不仅本人恭敬诚信,而且他考察百官,以诚为标准来确定功绩。为此,他要求百官生产依时,安抚远近臣民与百姓,并希望他们安抚远方,爱护近邻,尚厚德,信任善类。

舜让禹总揽朝政,嘱咐他做好百揆这件事;又让弃主持农业,教人们播种各种谷物;让契做司徒,谨慎地施行五常教育;让皋陶做狱官之长;让垂做掌管百工的官;让益、朱虎和熊罴担任虞官;让伯夷做掌管祭祀的礼官;让夔主持乐官,教导年轻人;让龙做纳言的官,早晚传达命令。最后嘱咐他们要谨慎,要好好领导天下大事。■ 皋陶 史书典籍中多称为“大业”。他是舜帝和夏代初期的一位贤臣,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闻名天下。他还被奉为古代司法鼻祖。上古中华第一任司法部长和首席大法官,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舜在派遣皋陶去蛮夷做官时,一再叮嘱他明察案情,处理事情诚信公正。舜在命龙为纳言官时,希望他如实传达下面的意见,诚实守信。在舜的直接垂范下,大臣们无不以讲诚信为荣。

皋陶不仅明确要求自己诚实地履行先王美德,做到决策英明,群臣和谐,还提出用“九德”作为检验人的行为标准。天子 顾名思义,天之嫡长子。在我国古代时期,封建君主认为王权为神所授,其命源天,是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称帝王为天子,也自称为朕。朕代表皇帝的说法,出自于秦国丞相李斯。他对秦始皇说“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大禹治水图

皋陶提出的“九德”,就是宽宏而坚实,柔顺而卓立,谨慎而恭敬,多才而认真,和顺而刚毅,正直而温和,简易而方正,刚正而充实,坚强而又合宜。

皋陶强调说:“发扬并保持这些美德,就会办事顺利。”

舜帝3年考察一次百官的政绩,考察3次后,根据百姓对百官的诚信程度,罢免昏庸的官员,提拔贤明的官员。由于百官大臣纷纷效仿舜,呈现出相互信任和谐的局面,社会也呈现出一片和乐景象,“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禹是夏王朝的建立者。早在帝尧时,就接替父职治理洪水。为了不失信于尧,禹挑战艰难,开始了治理洪水的工作。■ 禹铸九鼎图禹 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号禹,后世尊称其为大禹。他是夏后氏首领、夏朝第一任君王。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我国国土为九州。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这一件名垂青史的大业。

在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趟河过川,拿着测量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就这样,禹完成了舜交给他的使命,实现了当初治水成功的诺言。

舜在位33年时,正式把天子之位禅让给了禹。17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在诸侯的拥戴下,53岁的禹正式即王位,以安邑为都城,国号夏。又收取天下的铜,铸成了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

九鼎是国家最重要的礼器。后人所说的“一言九鼎”,意思就是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人们在说话时,信守承诺的力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由此我们发现,古代在阶级社会产生以前就已经存在诚信道德,就是在阶级社会里,讲诚信也是开明管理者的道德要求。这种重视诚信的思想,是我国所固有的一种优良传统,也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一种民族美德,在儒家的思想体系里,是伦理道德内容中的一部分。■ 大禹治水图阅读链接夏禹王是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历史人物。他的重大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使人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结束了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并以九州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禹王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代替原始社会,以文明时代社会代替野蛮时代社会,推动帝王室历史沿革发展。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了我国近4000年世袭王位之先河。

夏商周时代的诚信

如果说尧舜禹的诚信只是反映上古时代的风貌,那么夏商周时期的开明君主对“诚信”道德的理解,则是与他们的天命观念联系在一起的,这在周代人那里表现得尤为突出。天命观念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种产物。随着人类认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试图将包括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客观世界作为整体来把握,并试图探索其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这样,一种主宰人类和自然万物的天帝神就应运而生了。自夏王朝建立以来直至周代以前,天命具有一种超人间的力量。夏启讨伐有扈氏,便赋予了上天意志的色彩。■ 商汤《甘誓》一书记载:“上天要灭亡有扈氏,现在我夏启奉行上天对他的惩罚。”

商汤讨伐夏桀,打出的也是“恭行天命”的旗号。《汤誓》记载:“夏桀这人罪恶滔天,上天命令我来灭掉他”;“夏桀有罪,我敬畏天帝,不敢不去征讨”;“你们只要辅佐我,行使上天对夏桀的惩罚,我将大大地赏赐你们!你们不要不相信,我决不会不守信用。”■ 商汤画像《甘誓》 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在甘,即现在的陕西户县西南发布的战争动员令。《甘誓》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带有军法性质的规范。这篇誓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宣布有扈氏的罪行,对其讨伐是代天行罚;二是申明军纪和赏罚。

既然是“天帝”的意志,“天帝”乃是世间万物的主宰,谁敢不从?所以,天命乃是一种绝对的天命。这样,就使替天行道增加了合理性。

殷商人完全因袭了这种绝对的天命观,并把它推向顶峰。在殷商人看来,至高无上的万能神就是“帝”或“天帝”。“帝”的意志即是天命,它不仅管理着宇宙自然,也支配着人类社会。

据对殷墟卜辞的研究资料表明,殷人的“帝”或“天帝”,是掌管自然现象的主宰,有一个以日月风雨为其臣正使者的帝廷。殷商管理者认为,商王朝是由“天帝”的儿子按照“天”的旨意建立起来的。这样,商王不仅取得了“天帝”的意志,而且也取得了人间管理的政治合法性。

殷商管理者还认为,作为至尊之神的“天帝”,就是宇宙的自然神,也是商人的祖先神。这种“祖神合一”的思想在于,祖宗是保佑其子孙后代的,那么商王朝的管理地位也必定会得到“天帝”的庇护。周武王 约前1087年~约前1042年),周文王的次子。谥号“武”。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斌王”,史称“周武王”。他继承父亲遗志,灭掉商代,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盘庚为了说服臣民迁都,他曾经说这是天的意志,既然是天的意志,人们在当时就纷纷顺从了。商纣在行将灭亡之际,也以“我生不有命在天”来为自己找到一把“保护伞”。然而他不仅没有得到天帝的庇护,反而遭到了天帝的惩罚。

同样是“天命”,为什么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局呢?这引起了周人的思考。通过认真思考,周人认识到“天不可信”。

周人为了解释其灭掉殷商建立新政权的合法性,又用了殷人的天命观,比如周武王伐纣,就说“今予惟恭行天之罚”,意思是说,现在我奉天之命进行惩罚。

周人的天命观是在殷人的天命观基础上作了重大损益的。其突出表现,就是赋予“天命”以人为的因素,将人的德行与“天命”统一到了一起,即“以德配天”。

所谓“以德配天”,就是说,“天帝”还是人间的庇护神,不过“天帝”对人间的庇护则不是绝对的,而是附加条件的,这种条件便是管理者的品德操行。

也就是说,管理者具备良好的品德操行就会得到“天帝”的庇护,管理者丧失良好的品德操■ 商汤塑像行便会受到“天帝”的惩罚。大夫 古代官名。西周以及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明清时废。又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

因此,以好的德行等待接受天帝的命令,上天就会不断赐福给你。夏桀和商纣为什么灭亡?是因为夏桀荒淫暴虐,得罪于天,夏王朝才被终结;纣王荒淫暴虐,得罪于天,商王朝才被终结。在这里,“天命”与“敬德”是相统一的,遵“天命”就应该“敬德”,敬德就是遵“天命”。同时,敬德的目的则是为了保民。因为上天的视听都依从民众的视听;上天的赏罚,都依从于民众的赏罚,上天和下民之间是相通的。所以,君以德待民,民也以德奉上,正所谓“信诚匡助”。同时,讲诚信又是包含在敬德之中的。因为有德则有信,丧德则失信。■ 周公 姓姬名旦,又称周公旦,也称叔另外,诚信又是与“天帝”旦,谥“文公”。他是周文王的儿子,是西的意志相统一的。讲诚信则受到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曾先后辅助周武王灭商、周成王治国。制定天帝的帮助,失诚信则得到天帝和完善宗法、分封等制度,使西周奴隶制获得进一步的巩固。的惩罚。国家的巩固在于讲诚信,上天是辅助诚信者的。■ 周公东征图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点,周公明确提出:上天是帮助诚信者的,如果不懂得对天命诚信,就会丧失天命,不能长久。上天对诚信者的帮助,在民情上完全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讲诚信者,则得民信;得民信者,则得民心;得民心者,则得天下。

对于诚信,周公明确指出:“我周公旦率领众位卿大夫和治事官员,努力地巩固先王已完成的大业,为了符合民众的心愿,建设周邦,当以诚信为先。”

西周管理者还把“信”纳入“九德”和“九行”之中。九德是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九行是一仁、二行、三让、四信、五固、六治、七义、八意、九勇。体现了西周开明管理者对诚信的高度重视。《周易》 是古代的一部哲学书籍,也称《易经》,简称《易》。《周易》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我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人民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周人的“诚信”思想,还体现在古籍《周易》中。据《易传》的解释,六十四卦中的《中孚》卦就是讲诚信之道的。它从人之内心的诚信说起,指出这种诚信,其实质是内柔刚中,和悦谦逊;其价值是能感化邦国。如果把此种美德发扬光大,遍及万物,则吉无不利。它强调,人的诚信之德,源于天的诚信之德。由人而及天,可谓尽心、知性、知天。

除了在《中孚》一卦中集中讨论了诚信的问题之外,《周易》还在相应各卦的相应爻辞中提示了诚信的价值和意义。这些卦爻辞,都从不同的侧面涉及诚信的问题。爻辞 说明爻义的文辞,《周易》六十四卦,每卦6爻,共384爻,加上乾、坤两卦各有一用爻,总共为386义,故有386爻辞。每爻先列爻题,后为爻辞。爻辞是组成各卦内容的主要部分。其体例内容、取材范围与卦辞相类。■ 周公制礼作乐图

例如:《需》卦强调需待之时,心怀诚信,光明亨通,可以获得吉祥;《比》卦初六强调以诚信之心亲比君主,可以免遭咎害;《小畜》六四强调诚信,可得他人之助,而免除忧患和咎害,而《小畜》九五则强调人若把自己的诚信之心扩充,则能富及其邻;《大有》六五强调以诚信之心交往上下,则威严自显,并获吉祥;《随》九四强调只要心存诚信,光明磊落,就不会有任何咎害;《坎》卦则强调只要心存诚信,就能使内心亨通,努力前行必被崇尚。

从上举诸卦爻辞中不难看出,诚信作为一种美德,对人是十分有益的,只要你去修养它,就能得享亨通;只要你去遵行它,就能获得吉祥。这表明,诚信之为德,与人的身心行为是须臾不可离的。

周人把诚信思想与天命观有机地统一起来,不仅是对“以德配天”作出的合理诠释,而且也体现了诚信、天命、敬德和保民的一致和统一。阅读链接周公为了周王朝的长治久安,曾经“制礼作乐”。“礼”强调的是“别”,即所谓“尊尊”;“乐”的作用是“和”,即所谓“亲亲”。有别有和,是巩固周人内部团结的两方面。对巩固和发展周王朝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

孔子阐发的诚信思想

先秦诚信思想历经数百年的传承,至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的阐发,成为孔子道德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后来发展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即现在的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他是当时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伦理思想,以“仁”为核心和最高的道德标准,“信”是这一道德标准的必然要求。孔子提出,做人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他要求学生“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以便通过孝、悌、信、爱等品质的培养■ 孔子像而迈向“仁”的境界。

孔子的学生曾参特别重视“信”的修养。《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曾参 (前505年~前435年),16岁拜孔子为师,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将孔子的言行整理成《论语》。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我国2000多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