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2018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学前教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2 12:07:56

点击下载

作者:中公教育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公2018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学前教育

中公2018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学前教育试读:

前言

自2003年教育部推进教师聘任制改革,制定“凡进必考”的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制度,教师招聘考试在探索中不断发展,正规化、专业化趋势十分明显,对应试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福建、江西、安徽、四川、广西等省(或自治区)已在全省(或自治区)范围内实行统考。教师招聘考试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统考实为大势所趋。应试者需要转变观念,积极应考。

各地教师招聘考试一般由各地教育部门或人事部门发布招聘简章,应试者经过报名与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基本功考核、体检等环节,直至被录用。为帮助更多有崇高理想、立志耕耘三尺讲台的朋友们顺利加入教师队伍,中公教育教师招聘考试研发团队结合多年研究成果,倾力编写了适用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下属区县教师招聘考试的图书。

该套图书包括笔试和面试两大系列。其中,笔试备考图书包括基础教材系列、历年真题+模拟系列、题库及真题大全系列、考点精讲及考点特训系列、考前冲刺系列等。本书属于基础教材系列,建议考生在使用本书时依据以下步骤对教材进行系统复习:

步骤一研读

备考指导

,掌握考情变化

本书伊始,编者统计了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的考情,对重点题型和真题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并针对每种题型提出了相应的备考策略,帮助考生了解真题,把握考情,为考生的备考指明方向。

步骤二梳理知识要点,夯实基础知识

本书在正文部分严格依据考试要求,对考点进行了细致的梳理,采用双色设计,语句力求精简;在“考题再现”板块选用近年的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和典型模拟题;在“知识拓展”板块,对主体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便于考生理解和巩固知识点。

步骤三课后巩固练习,及时查漏补缺

本书在每章知识内容讲述完毕之后,配有一定数量的优质练习题,帮助考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记忆,查漏补缺。

该套教材依照考情,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各板块之间互为补充,便于考生学习和掌握。衷心希望该套图书能够切实满足广大考生应考的需求,助力考生圆教师之梦。刷题推荐《真题大全·幼儿园》——收纳近4年各地区真题,全面了解各地考情《纠错练习1000题·幼儿园》——系统归纳易错易混知识点,精选1000道题目纠错强化练习《全真题库2000题·幼儿园》——系统梳理核心考点,精心筛选各地高频真题2000道《历年真题与考点特训·幼儿园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总结高频考点,精选典型真题,强化记忆《历年真题与考点特训·学前教育》——总结高频考点,精选典型真题,强化记忆《考前冲刺试卷·幼儿园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精编习题,考前冲刺《考前冲刺试卷·学前教育》——精编习题,考前冲刺备考指导考情分析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下属区县教育部门或人事部门统一组织的幼儿教师竞争上岗考试,是一种公开选拔优秀教师的新型录用制度。2003年教育部推进教师聘任制改革,制定了“凡进必考”的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制度。近年来,福建、江西的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在全省范围内实行统考,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下属区县的幼儿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也逐渐走向正规化、专业化。

从各地幼儿教师招聘的考试公告、考试大纲及真题分析来看,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及与幼儿教育相关的政策法规(如《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幼儿教师招聘的必考内容,考查比例非常大,而且考查的题型也比较多样化。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内容的考查以客观题出现的比例较小,主要是以案例分析题和活动设计题的形式出现。有些省份和地区也会考查幼儿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内容,这就需要考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依据以往的考试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内容本套教材不予阐述,如果考生需要复习这部分内容可以选择针对中小学教育理论的书籍进行参考。题型解读

从各地区幼儿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科目的考试大纲及考试要求可以看出,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出题范围和内容比较灵活,所考查的内容与难度也不尽相同。综合各地区最新考试真题,最常涉及的题型主要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和活动设计题等。下面分别对这六种题型进行介绍:(一)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是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的必考题型之一。考查单项选择题的目的是检验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辨别分析能力。题干在背景材料选取和设问上多种多样,迷惑性较强,稍有疏忽就会选错。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其他选项或者不合题意,或者错误。作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把四个选项,然后进行比较选出正确且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山东滨州·2017年真题】对于三岁前幼儿“口吃”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学话初期正常现象,不必紧张

B.应该强迫孩子再说一遍

C.应该重复练习纠正

D.应该进行心理治疗

真题分析:3岁前儿童口吃主要是由于儿童的言语调节机能还不完善,造成连续发音的困难。这是学话初期的正常现象,家长不必紧张。对孩子的“口吃”现象,不要刻意去矫正它,千万不要轻率地给孩子贴上“口吃”的标签。这样只会把孩子的“口吃”现象,引到“口吃”病上去,而成为真正的“口吃”患者。对儿童的“口吃”矫正,主要是通过家长和亲人的指导,从解除“口吃”的原因与不良语言习惯入手来引导。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山东临沂·2017年真题】对于幼儿手指灵活协调要求合理的是()。

A.3~4岁能用剪刀沿直线剪,边线吻合

B.3~4岁能沿轮廓剪出由直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

C.4~5岁能沿轮廓线剪出由直线和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

D.5~6岁能沿轮廓剪出由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且平滑

真题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的动作发展部分目标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中指出,3~4岁幼儿能用剪刀沿直线剪,边线基本吻合,A、B项错误;4~5岁幼儿能沿轮廓剪出由直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C项错误;5~6岁幼儿能沿轮廓剪出由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且平滑,D项正确。【安徽安庆·2016年真题】为幼儿选择歌曲时,对曲调特点描述不合适的是()。

A.适宜的音域

B.短小工整的结构

C.较简单的节奏和节拍

D.旋律起伏大

真题分析:为幼儿选择歌曲时,曲调方面应注意以下内容,即歌曲的音域不宜太宽;歌曲的速度不宜太快,一般以中速或中速稍快、稍慢为宜;小班歌曲曲调中的节奏主要有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或八分音符,为中、大班幼儿选择歌曲曲调节奏可以有附点音符、少量的十六分音符和切分音节奏;选择一些旋律相对比较平稳的歌曲;歌曲旋律的结构宜短小而工整。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题型小结:单项选择题比较注重考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辨别能力的考查,且对考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这种题型,考生不但要熟练掌握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答时要审清题意,把握题眼,干肢结合,有所取舍,可用排除法、优选法、比较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去解题,以便选出最佳答案。(二)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要求考生从备选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或者多个作为正确答案,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此题型的解答有一定难度,需要考生利用已掌握的学科知识深思熟虑后再做出选择。【山东德州·2017年真题】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进行科学学习。

A.直接感知

B.亲身体验

C.实际操作

D.强化训练

真题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BC。【安徽·2015年真题】晨间检查的目的是防止幼儿将下列哪些物品带入园内?()

A.彩笔

B.玻璃球

C.图书

D.小刀

真题分析:本题是对晨检内容的考查。晨检一个重要的目的是防止幼儿将可能产生危险的物品带入园内,如题目中的小刀可能会割伤幼儿,玻璃球可能被幼儿误食,所以需要避免幼儿带此类物品入园。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D。

题型小结: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越来越淡化记忆性知识,而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特别强调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把握。对于这种题型,考生要注意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要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认真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去伪存真。(三)判断题

在近年来在各地幼儿教师招聘考试中,判断题出现的频率虽低,但仍需考生引起重视。判断题一般表现为对一句话的正误判断,然后正确的在后面括号内打上“√”或填“A”,错误的打“×”或填“B”。判断题只有两种答案,对或者错,似乎并不难,但许多判断题并不是一眼就能做出判断的,需要考生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必要时加以推理分析,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广东广州·2017年真题】当幼儿意外跌伤,情况轻者教师可立即采取热敷的方式处理。()

真题分析:意外跌伤后,受伤较轻者可立即采取冷敷法(注意不要使冰块直接接触伤口),以达到止血、消肿、止痛的目的。故本题错误。【广东广州·2017年真题】如果幼儿被生锈的铁器割伤,同时伤口较深,应该于72小时内注射破伤风疫苗。()

真题分析:幼儿被铁器割的伤口很深的话,应在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疫苗。故本题错误。【广东广州·2017年真题】幼儿发生骨折的时候,在急救处理前可先用手大力揉搓骨折处。()

真题分析:幼儿发生骨折的时候,在急救处理前不能用手大力揉搓骨折处,以免造成粉碎性骨折。故本题错误。

题型小结:判断题的表现形式多为一个陈述性的句子。判断题的命题通常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或有意义的概念、事实、原理和结论等,这就要求考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点掌握得准确、扎实、到位。作答时,可通过回忆、辨析、差别定义的思维路线来解题。另外注意:针对题目所做的判断,应该是针对试题的整体内容来说的,只要有一部分是错误的,整个题目便应视为错误。(四)简答(论述)题

简答题一般是让考生阐述一种观点,或者要求对某种理论做出解释,或者就问题给出解决的措施,所考查的知识较系统。作答时,考生要紧扣题目、言简意赅。论述题其实是简答题的延伸,形式上要比简答题灵活,可以更好地检验考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安徽安庆·2016年真题】简述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

真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类型的掌握。作答时,考生必须具体阐明每个类型的内涵,而不是单单列出几个活动类型名称。【参考答案】(1)歌唱活动。歌唱是人类表达、交流情感的最自然的方式之一,也是儿童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方式。对于儿童来说,歌唱是他们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韵律活动。韵律活动是指在音乐的伴奏下以协调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活动。(3)打击乐演奏。打击乐器是儿童最容易掌握的乐器之一。它是以身体大肌肉动作参与为主,运用一定的节奏和音色,通过打击乐操作来表现音乐的一种活动。(4)音乐欣赏。幼儿的音乐欣赏,是让他们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浙江·2015年真题】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真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此题容易迷惑考生,很多考生在拿到题目后迅速作答成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因此,考生务必审清题目,保证答案不偏离主题。【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任务是通过多种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来实现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有早操、体育教学活动、户外体育活动、其他形式活动(室内体育活动、运动会、远足活动等)。

广义上的幼儿早操活动是指幼儿园的早晨的活动,包括户外游戏、体操等内容,能增进机体的活力,使幼儿逐步进入运动的状态。

体育教学活动过程应是对幼儿进行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全部教育过程。

户外体育活动并不单纯指在“户外”进行的体育活动,它是相对于体育教学活动和早操而言,与上述两类活动比较起来,户外体育活动具有更多的自由性。它不十分强调活动组织的严密性、纪律性和正规性,在时间安排上较为灵活,教师大多采取间接指导的方式来组织和实施活动。

题型小结:此类题型在作答时需注意两点:首先,务必审清题意,明白题目的考查内容;其次,作答时候要做到条理化。(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主要是以一段资料为背景,对资料中涉及的幼儿教育学科知识进行考查,在所有考试题型中,相对来说难度系数较高,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程度。【安徽安庆·2016年真题】某幼儿园中班发现一例甲型肝炎病例,该园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对病儿进行隔离,时间为30天。(2)对病儿使用过的玩具、食具进行消毒。(3)对该班儿童进行医学观察。

问题:(1)该园采取的措施哪些恰当?哪些不够明确?(2)该园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真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对甲型病毒肝炎的预防措施。作答此题需要考生对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有一定的了解。作答时考生需对案例中幼儿园的做法进行评析,并指出幼儿园的做法还有哪些欠缺。【参考答案】(1)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好发于青少年及儿童。该园在幼儿患病后及时隔离患病幼儿,同时对病儿使用过的用品进行消毒处理,对班级幼儿进行医学观察,这对于感染病的紧急处理措施是正确的,但是在降低甲肝感染后续影响方面有所欠缺。(2)该园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未发病的儿童紧急注射甲肝疫苗,以降低发病率。

②切断传播途径。提倡用流动水洗手,不用他人用具,做好个人卫生工作。

③幼儿园加强粪便管理,做好用餐卫生工作。【福建·2015年真题】亮亮在大班科学活动时,将几条细水管连接后,又用相同的方法将另外几根大的水管连接在一起。之后,亮亮把水倒入细水管中,水一下子从水管的另外一端流出,他高兴极了,又将水倒入粗水管里,但水从管口涌出,并未从另一头流出。亮亮反复观察、尝试,终于发现水管摆放在一个斜坡上,水无法自下而上流出。于是,亮亮马上调整水管的摆放位置,当水顺利地从水管流出时,亮亮欢呼雀跃,自豪地向同伴分享自己成功让水从管中流出的经验。(1)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要素,结合案例分析亮亮小朋友的行为表现。(2)请提出教师支持亮亮小朋友推进该活动的策略。

真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指南》的灵活掌握和运用的能力,考生首先要回答《指南》中对幼儿科学学习核心的规定。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究的过程,发展初步探究的能力。因此,在分析亮亮行为表现的时候,考生需从探究的角度进行重点分析。对于支持策略的回答只要考生言之有理即可。【参考答案】(1)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究的过程,发展初步探究的能力。

亮亮在科学活动中,对将水管连接在一起,表现出积极的兴趣。材料中,亮亮在操作过程中,将水从细管倒入,当水从另一头流出时,他感到非常开心;最后,他成功将粗水管的水引流出后,自豪地向同伴分享,这都表现出亮亮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得到了成功的体验,积累了相关的经验。在发现水从粗水管倒入无法流出后,亮亮反复观察、尝试,最终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发展了初步的探究能力。(2)首先,保护亮亮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亮亮观察、尝试;其次,提供多种材料,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条件。

题型小结:案例分析题要求考生在备考时应多读、多看、多思考,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并多加练习,以不变应万变。作答时应认真审题,捕捉题干信号,确定考点原理,然后根据案例要求深入思考,依据相关知识恰当分析,确立答题的整体框架,最后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文字加工,做到层次分明,有理有据,语言流畅,书写无误。(六)活动设计题

活动设计题的出题方式是给考生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活动内容资料,让考生设计出活动计划,一般包括活动题目、活动目标、活动准备以及活动过程,有的还需要写出活动的规则以及注意事项,是对考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的综合考查。在所有考试题型中,难度系数是最高的。【湖南衡阳·2015年真题】请围绕健康领域的教学目标,以“学刷牙“为主要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幼儿园中班教学活动方案。方案至少需包括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步骤或过程等要素。

真题分析:本题是健康领域的活动设计,考生需根据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确定该活动的教育目标,活动目标需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概括的把认知学习目标定位为在活动中需要幼儿学习的内容;能力目标的定位为在活动发展或提高孩子的一种稳定的特性,如:动手方面、口语方面、表演方面等;把情感目标定位为是对幼儿情绪、体验、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的关注。活动准备一般包括物质准备和经验准备(知识准备)。活动过程一般包括活动导入、基本过程、活动结束和活动延伸四部分。活动准备和过程一定要围绕活动目标进行撰写。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关系,活动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应多采用操作、游戏等方法。【参考设计】

中班健康活动:学刷牙

一、活动目标

1.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知道应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2.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3.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学习刷牙的方法。

活动难点: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三、活动准备

1.听过故事《小熊拔牙》。

2.小熊头饰一个,并请一位老师扮演小熊。

3.牙齿模型一副,幼儿人手一把牙刷,一支牙膏,一只杯子。

4.录音机,磁带《刷牙歌》。

四、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老师:小朋友,你们听过《小熊拔牙》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请来了那只可爱的小熊。(小熊出场,小熊的出现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

小熊: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要和你们一起做游戏。

2.基本部分(1)引导幼儿讨论不保护牙齿的害处。(加深幼儿对不保护牙齿害处的认识。幼儿听过故事《小熊拔牙》,都知道一些不保护牙齿的害处,对幼儿的回答,老师加以概括)

老师:小熊因为不注意保护牙齿,牙齿被拔掉了。你能告诉我不保护牙齿还有哪些害处?

①幼儿讨论、交流。

②老师小结:牙齿如果生病了,会影响我们吃东西。牙疼得不想睡觉,不想吃饭,影响了我们的身体健康。牙齿拔光后说话不清楚,而且也不好看。

小熊:我现在知道要保护自己的牙齿了。不乱吃零食,每天早上和睡觉前坚持刷牙,牙齿就会很健康。可是,我不会刷牙怎么办呢?(2)幼儿讨论正确的刷牙方法。

①老师:小朋友会刷牙吗?你来教教小熊你是怎么刷牙的?(小熊到小朋友中间去)

②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老师与幼儿共同讨论正确的刷牙方法。(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让幼儿各抒已见。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发表自己的意见。幼儿知道刷牙的方法,但不知如何表达。老师请幼儿用动作示范,老师以语言引导)(3)老师示范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肯定幼儿的回答,老师加以补充)

①刷牙是先要做什么?(提醒幼儿在刷牙时要做一些准备)

老师:刷牙时先要在牙刷上挤上牙膏,在杯子里盛满水。然后,用水漱一下口。接着,我们开始刷牙。

②老师利用模型,边示范,边讲解。(利用模型讲解更为直观)

老师:上面的牙齿从上往下刷,下面的牙齿从下往上刷。两边的大牙齿要由里往外来回刷。

③组织幼儿徒手练习。

④幼儿小结刷牙方法。(练习的基础上再通过语言小结,加深印象)(4)集体练习刷牙。

①老师强调刷牙方法:a.做好刷牙前的准备;b.刷牙要按一定的规律。

②放音乐,集体练习刷牙。(音乐活跃气氛,更增添幼儿兴趣)

3.结束部分(1)小熊小结刷牙方法。

老师:小朋友的牙齿都刷得很干净。小熊,你有没有学会刷牙的方法呢?

小熊:学会了。

老师:那你给小朋友讲讲吧。

小熊:刷牙时先要在牙刷上挤上牙膏,在杯子里盛满水。然后,用水漱一下口。接着,开始刷牙。上面的牙齿从上往下刷,下面的牙齿从下往上刷。两边的大牙齿要由里往外来回刷。对了,小朋友一定要坚持早晚刷牙,吃饭以后要用水漱口。(2)放音乐,活动结束。

题型小结:考生在作答此类题目时,需要牢牢紧扣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活动过程要生动有趣。活动设计题是对考生基本功的考查,考生在平时复习中,要多动手练习,多翻阅相关书籍,汲取精华,以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备考策略(一)研究真题,把握考试脉搏

真题是掌握考情的关键。在仔细阅读本书之前,大家要仔细研究当地的考试公告和考试真题(我们收录了各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几套真题,详情可参照我们的配套试卷——《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汇编及全真模拟试卷·学前教育》),对教师招聘考试学前教育考试基本内容、考试情况、命题特点进行大致的了解,为更好地使用本书做好铺垫。(二)学记结合,强化记忆效果

从历年真题来看,考试所涉及的知识点几乎遍及教材的各个章节,要牢记全部内容,显然有些力不从心。考生可以利用笔记将“厚”书读“薄”,提高学习效率。一是对教材的重点内容做摘要笔记,概括其要点;二是复习过程中在教材相应位置做好批注,加强记忆;三是对所学内容做好心得笔记,将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分析、体会等随手记下来,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三)系统总结,梳理知识脉络

教师招聘考试各个科目的模块分明,内容体系完备。在对教材基础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之后,大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每个模块知识的脉络,在笔记本上整理出清晰明了的框架结构,打开深层记忆回路,加强识记效果,以便在考试中看到相关题目时能快速在脑中搜索到相关知识点,得出合理的答案。(四)强化练习,及时查漏补缺

多做练习是检测大家复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大量的知识记忆和系统的脉络梳理之后,大家要结合每章后的题目,进行适当的练习(我们的配套试卷也为大家提供了契合真题的预测试题,供大家参阅和查看),以及时查看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记忆模糊的知识点重新记忆,对薄弱环节进一步巩固,查漏补缺,稳步提升。第一部分幼儿园领域活动第一章学前语言教育第一节 学前语言教育的目标

一、学前语言教育的内涵

学前语言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学前语言教育只把3~6岁幼儿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是把3~6岁幼儿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教育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3~6岁幼儿加强口语听说训练。广义的学前语言教育把0~6岁幼儿的所有语言获得和学习现象、规律以及训练与教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0~6岁幼儿应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

二、学前语言教育目标的确立原则(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主要是指学前语言教育是培养幼儿在倾听、说话、早期阅读、前书写等几个方面的统一发展。幼儿的语言发展不仅需要会说,更要会听、会读,逐步学会前书写。为了避免片面性,在确立语言教育目标时,应该尽量注意把几者有机结合、相互协调,促进幼儿语言整体的协调发展。(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在语言教育活动设计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幼儿的原有语言发展水平和已有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如何在幼儿语言的发展现状上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刺激,促进幼儿适当发展,也为幼儿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三)基础性原则

基础性原则主要是指学前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应当是语言教育领域中最基础的、启蒙性的目标,这种目标要以幼儿现实的语言经验、思维水平为前提,特别是对于语言教育这一与其他学科有很大联系的目标,更应该注重“基础化”和“启蒙化”。

教育活动目标的确立与制定,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利于幼儿掌握“最基础”“最粗浅”的语言能力,有利于幼儿未来的语言学习。

三、学前语言教育的总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对语言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我们可以把学前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实施教育。

1.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2.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4.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等的兴趣。

考题再现【2014·浙江·单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可以划分为倾听、表述、()和早期阅读四个方面。

A.社会性

B.游戏

C.谈话

D.欣赏文学作品【答案】D。

四、学前语言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语言发展特点不同,各年龄班的目标要求也不同。在语言领域中,小、中、大班的要求分别如下:(一)小班

1.喜欢听普通话并愿意学说普通话,逐渐发准易错音。

2.能认真安静地听别人讲话。

3.愿意和别人交谈,能用简短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请示和愿望。学会礼貌用语。

4.喜欢听教师讲述故事和朗诵儿歌,能初步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能独立地朗诵儿歌。

5.喜欢阅读,爱护图书。养成正确的看书姿势,学会按顺序看图书,逐页翻阅,能看出画面的主要变化,在成人的帮助下能看懂图书的内容。(二)中班

1.继续学说普通话,学会正确发出困难的、容易发错的音,尤其注意方言对正确发音的影响。

2.集中注意倾听别人说话,围绕提出的问题正确回答。

3.乐于在集体中大胆回答问题,喜欢与人交谈。

4.能用完整的语句连贯地讲述。

5.理解故事、儿歌的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喜欢听故事、朗诵儿歌,创编、表演和复述故事与儿歌。

6.喜欢看图书,能按顺序翻阅图书,理解图书的主要内容。

7.对文字感兴趣,愿意学认常见的文字。(三)大班

1.养成积极地运用普通话与人交流的习惯,并且能从中获得快乐的体验。

2.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能准确地理解语言内容,把握语言信息的重点和要点。

3.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运用交谈、讲述、讨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展开语言交流活动。

4.丰富幼儿对文学作品的了解和欣赏,能感知各种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特点,并且通常能尝试性地运用艺术语言。

5.喜欢看图书,激发初步的文字书写的兴趣,了解文字和标记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五、学前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目标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通过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活动、早期阅读活动和文学作品活动等五种语言教育类型来实现教育目标。

考题再现【2015·浙江·单选】幼儿园基本的语言教育活动形式有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和()。

A.晨间谈话

B.早期阅读

C.睡前故事

D.日常活动【答案】B。解析:幼儿园基本的语言教育活动形式有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和早期阅读。(一)谈话活动目标

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目的在于着重培养幼儿运用口头语言与他人交往的意识、情感和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帮助幼儿学会倾听他人的谈话,培养有意识的、辨析性的和理解性的倾听能力

有意识的倾听能力是指培养幼儿主动倾听别人谈话的愿望、态度和习惯。辨析性的倾听能力是指学习从仔细地倾听中分辨出不同的言语声音,包括说话人声音的不同特点、声音所表现的不同情绪等。理解性的倾听能力指能够在倾听时迅速掌握别人所说的主要内容,把握一段话的关键信息,连接谈话上下文的意思,从而能够获得谈话的中心内容,以便做出反应,交流见解。这三种倾听技能的培养,在设计谈话活动时应置于重要的地位。

2.帮助幼儿学会围绕一定的话题谈话,充分表达个人见解

帮助幼儿学会谈话,有两点要求:要求幼儿学会围绕中心话题谈话,避免跑题;要求幼儿围绕中心话题不断拓展谈话内容,层层深入表达见解。

3.帮助幼儿学会基本的运用语言进行交谈的规则,提高语言交往水平

在组织谈话活动中,应该注意培养幼儿三方面的谈话规则:用适合角色的语言进行交谈;用轮流的方式进行交谈;用修补的方法进行交谈。(二)讲述活动目标

讲述活动是以幼儿表述行为为主的教学活动,其目标包括以下几点:

1.感知理解方面的目标

幼儿要清晰、完整、连贯地进行表述,首先要正确地感知并理解讲述的对象和内容,这就要求幼儿充分调动自己的观察能力,观察要讲述的凭借物,其次运用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理解讲述的对象。

2.表述方面的目标

此目标是讲述活动重点要完成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有:(1)培养幼儿清楚、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2)能根据听者的反应调整讲述内容的能力;(3)有顺序地进行表达的能力;(4)培养幼儿敢于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思的态度。

3.倾听方面的目标(1)能安静、耐心地在集体中倾听他人讲述,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述;(2)能在集体中专注地听他人讲述,并将倾听的主要内容记忆下来。(三)听说游戏目标

听说游戏是采用游戏的方式开展的语言教育活动。主要目标有:

1.帮助幼儿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2.提高幼儿积极倾听的水平;

3.培养幼儿在语言交往中的机智性和灵活性,锻炼幼儿迅速领悟语言规则的能力,迅速调动个人已有的语言经验编码的能力,以及迅速以符合规则要求的方式表达的能力。(四)早期阅读活动目标

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是帮助幼儿接近书面语言的教育过程,其主要目标有:

1.提高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

2.帮助幼儿初步认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懂得书面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3.帮助幼儿掌握早期阅读的技能。(五)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目标

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来学习语言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主要目标有:

1.要求幼儿积极参加文学活动,乐意欣赏文学作品,知道文学作品有童话故事、诗歌和散文等体裁;

2.帮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培养他们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

3.要求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内容,学习用语言和非语言的表现方式表达自己对某个文学作品的理解;

4.要求幼儿根据文学作品所提供的线索,进行创造性想象,并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想象。第二节 学前语言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完整的语言教育观

完整的语言教育观强调学前语言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全面完整性,倡导教育活动在形式多样、真实、完整的交流情境下进行。(一)学前语言教育目标的完整性

完整的学前语言教育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认知和能力等各个方面,不能只有单纯的认知或能力等某一方面的目标。同时,还要进行包括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的全面培养。在幼儿园时期,儿童语言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听、说能力和良好的听、说行为习惯,同时获得早期的读、写技能。而在所有的目标中,培养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应当作为语言教育的重点。(二)学前语言教育内容的完整性、全面性

全面的语言教育内容是指在学前语言教育中,既要引导儿童学习口头语言,也要引导其学习书面语言;既要引导儿童理解和运用日常交往语言,也要引导儿童学习文学语言;既要有文学作品教育内容,也要有字、词、句活动内容;既要有母语教育的内容,也要有外语教育的内容;既要有理解性口语教育,又要有表达性口语教育。完整的语言教育内容是指在选择和编排语言教育内容时,要把语言看作一个整体,有机地联结语言和文学,让儿童在文学作品中学习相关的语言知识,而不是把“语”和“文”割裂开来成为分离的几种技能,把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分割成无意义的、抽象的学习片断,从而增加了儿童学习的难度,减弱了学习的兴趣。完整的语言教育内容也就是要培养儿童运用语言的能力,将语言的听、说以及早期的读和写完整地统一在语言教育活动之中。(三)学前语言教育活动过程应该是真实的、形式多样的

完整语言教育观强调教育活动的真实性,即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着眼于创设真实的双向交流情境,使语言教育的过程成为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材料,促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日常语言教育活动中,随时随地开展语言教育活动,展现给儿童一个完整的、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

二、整合的语言教育观

整合的语言教育观强调儿童的语言学习是一个整合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智能、情感的发展是整合一体的关系。整合的核心是联系的建立。(一)语言教育观念的整合

教育观念的整合是先导性的整合,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多样化的教育观念,如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全语言教育观,把各种观念的科学性、合理性、时代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加科学地、有效地发展儿童的语言。(二)语言教育目标的整合

语言教育目标的整合要求在制定学前语言教育目标时,既要考虑情感、能力和知识方面的培养目标,也要考虑语言教育可以实现哪些与语言相关的其他领域的目标;同时,还需要考虑哪些语言教育的目标可以在其他领域的教育中得以实现,使语言教育活动以促进儿童语言发展为主的同时,又能促进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三)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

作为思维载体的语言在儿童个体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选择语言教育内容时,既要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又要兼顾儿童发展的整体适应性,满足儿童发展多元化的需要,使语言教育立体化。因此,学前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设计、选择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三者的有效整合。(四)语言教育形式、方法和手段的整合

学前语言教育观念、目标和内容的整合,决定着语言教育形式、方法和手段的整合。这种整合的突出特点是以活动的组织形式来建构语言教育内容,其中包括专门的语言活动和与其他活动相结合的语言领域课程。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融合多种促进儿童发展的因素,儿童在这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是为了说话而说话,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语言知识,而是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和强化作用下,主动地产生积极运用语言与人、事、物交往的需要和愿望,并主动地通过各种符号手段作用于环境,在整合的语言教育环境中获得语言和其他方面的共同发展。

三、活动的语言教育观

活动的语言教育观是指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语言教育时是以活动的形式来进行,幼儿在活动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掌握语言。(一)为幼儿提供充分运用语言的机会

幼儿的语言发展是通过个体在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际手段与环境交流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的。教师为幼儿提供充分运用语言的机会,使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运用语言与环境进行互动交流,促进语言的发展。(二)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的智慧产生于动作,产生于幼儿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的操作。正处于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发展阶段的幼儿通过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等各种操作形式,可以亲身体验到语言操作的愉快,在对操作材料的探索过程中激发语言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增强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注意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所谓幼儿的主体地位,是指在活动组织设计时充分考虑内容和形式适应幼儿发展水平和需要;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始终有积极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和主动的参与精神,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者;活动为每个参与者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特点与需要的环境条件。

教师在幼儿活动中从旁引导,扮演着促进幼儿积极参与、良性发展的角色。教师在语言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活动前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提示、提问、讲述或暗示、示范等方法,指导幼儿感知和探索,帮助幼儿找到获得知识的途径,从而引导幼儿完成学习任务。

3.根据幼儿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同时帮助他们找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顺利完成学习任务。4.在活动结束时,教师及时点评,总结幼儿活动的成果,找出孩子们的闪光点。第三节 语言获得理论

一、后天论(一)模仿说

模仿说因其模仿程度的不同分为机械模仿和选择性模仿。

机械模仿说由奥尔波特提出,他强调幼儿所学习的语言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是机械被动的接受者。

怀特赫斯特提出了选择性模仿说,认为幼儿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选择性模仿来学习语言的,即幼儿能模仿成人话语的结构,并在新的情境中用以表达新的内容,或组合成新的结构。这种模仿是仅在形式上与范例相似,更重要的是在功能上相似,是在正常的自然情景中发生的语言获得模式。(二)强化说

强化说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强化说认为言语的学习依赖于成人或社会的强化,以逐渐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系统。强化说强调提供正确的语言范式和强化对幼儿言语获得的积极作用。

考题再现【2014·山东烟台·单选】认为“正确的语言榜样和强化对幼儿语言获得有积极作用”的是()。

A.加德纳

B.斯金纳

C.皮亚杰

D.乔姆斯基【答案】B。

二、先天论

先天论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其主要观点为:人类习得语言是生理上预设好的,语言能力仅仅是由基因携带,按照某种生物时间表自然展现的遗传能力。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乔姆斯基的“先天语言能力说”和伦内伯格的“自然成熟说”。(一)先天语言能力说(转换生成语法说)

美国心理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先天语言能力说”,认为决定幼儿说话的因素不是经验和学习,而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

乔姆斯基认为,在人脑中有一种先天语言获得装置,这是人类头脑中固有的内在的语法规则或“普遍语法”,儿童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学得周围人们语言的语法知识,并学会这种语言的。

乔姆斯基的先天语言能力说似乎能帮助我们解释婴幼儿语言学习的惊人潜能。但这个先验、唯理论的学说因为无法检验和证明,多少带有神秘的色彩,让人无法信服。

考题再现【2016·安徽怀宁·单选】先天语言能力说的代表人物是()。

A.乔姆斯基

B.斯金纳

C.皮亚杰

D.布鲁纳【答案】A。解析: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具有先天的语言能力,即具有先天的、内在的、规则的语法系统。(二)自然成熟说(关键期理论)

1967年,伦内伯格发表了《语言的生物学基础》,从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的角度,鉴定了能力的先天性和后天性,得出“语言行为是先天的”的结论。

伦内伯格自然成熟说主要观点:

1.生物的遗传素质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语言是人类大脑机能成熟的产物,当大脑机能的成熟达到语言准备状态时,只要受到适当外在条件的激活,就能使潜在的语言结构状态转变成现实的语言结构,语言能力就被获得。

2.语言以大脑的基本认识功能为基础。大脑的基本功能是对相似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抽取。语言的理解和产生在各种水平上都能归结为分类和抽取。

3.根据大脑成熟发育的阶段性特点,语言的获得存在着关键期(或临界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从两岁左右开始。伦内伯格指出,在儿童发育期间,语言能力开始时是受大脑右半球支配的,以后逐渐转移到左半球,最后形成左半球的语言优势(即“左侧化”)。

伦内伯格认为,“左侧化”过程发生在2岁至12岁之间,并强调这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之后,如果大脑左半球受损,将会造成严重的语言障碍,甚至终身丧失语言能力;如果是在这一关键时期的开始或中间阶段(即“左侧化”完成之前)左半球受损,则语言能力将继续留在右半球而不受影响。过了关键期,即使给以训练,也难以获得语言。

自然成熟说的某些观点,得到了一些相关学科的证实,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它过分强调先天和自然成熟,而否认环境和学习在幼儿言语获得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合理的。

三、交互论

交互论,即语言学习的相互作用理论。目前颇有影响力的交互论有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相互作用论和来源于维果斯基的社会历史文化理论的社会性相互作用理论。

认知相互作用论认为,语言产生于人类认知的成熟,是一般认知组织的组成部分。

社会性相互作用理论强调环境,特别是社会相互作用系统为语言结构的获得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幼儿不是语言训练的被动受益者,而是一个有着自己意图和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语言加工者。

交互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幼儿是一个主动建构语言的交流者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需要将接收到的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表达给别人,或者根据别人的意图做出言语的反应。这样一来,语言结构的调整和重新组织不断发生,语义、句法、语用和主体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和不平衡经常产生,促使幼儿不断进行尝试和调整。这就是一个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

2.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个体语言与社会规范语言辩证统一的过程

人类语言既是个人发明的结果又受社会规范的影响。在幼儿内部有一种交流的强烈需要,使得语言生长和发展的方向朝向家庭和社会的语言。语言由幼儿个体产生,但在与他们的交流中,通过对方的反应情况而发生改变。

3.语言学习和通过语言进行学习有机统一

幼儿语言的学习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幼儿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幼儿在获得母语的同时也学会了用社会所公认的方式表达情感、意念和愿望。

4.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完整的语言

只有在自然交流中幼儿才能真正理解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等各因素是怎样工作的。家长在教孩子说话时,并没有限定孩子学习语言系统的某一方面,他们总是在有意义的情景中,伴随一定的社会性刺激来呈现完整的语言。第四节 学前儿童语言能力发展与教育

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有规律的过程,从出生至6岁是语言发展最迅速的阶段,每年均有明显的量与质的变化。语言活动是由听和说共同构成的。但在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这两个过程并不完全同步,一般来说,接受性语言(感知、理解)先于表达性语言出现。人们常把儿童说出第一批真正能被理解的词的时间(1岁左右)作为语言发生的标志,并以此为界,将语言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划分为语言准备期(0~1岁)和语言发展期(1岁以后)两大阶段。而语言发展期又可细分为语言形成期(1~3岁)和发展期(3岁以后)。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准确、全面掌握0~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因材施教,为科学有效地开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一、0~1岁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从出生至1岁,是儿童积极地学说话前的准备时期和学话的萌芽时期,是语言的准备和发生期,又叫前语言期。该时期又大致可以分为“反射性发声阶段”“牙牙语阶段”(也叫“咿呀语阶段”)和“学话萌芽阶段”三个阶段。(一)0~1岁儿童语言的发展

1.反射性发声阶段

反射性发声主要是指新生儿由于环境刺激或生理需要而引起的对身体不舒服的一种自然的哭叫反射活动。这一阶段大致是从出生至3个月这段时间,其中落地哭是新生儿第一次运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发出声音,是独立呼吸的标志。新生儿出生时,哭是他们唯一的语言,代表饥饿、疼痛、尿湿和其他不适,而成人则通过其哭声的响度、音调和持续时间来分辨哭的不同原因。从出生后的第5周起,儿童在吃饱、睡好、情绪良好的状态下,开始发出一些反射性的、凌乱的、非哭叫的、类似个别单韵母的声音,但这并不具备语言的信号意义,在被人引逗和与人交流后出现的频率和时间还会更多。适当的哭泣是这一时期儿童语音发生的准备,是语言的发生、发展不可缺少的发声练习。

2.牙牙语阶段

牙牙语阶段是指儿童从4个月至9个月这段时间,随着发音连续性的增加,儿童的发音产生了新的特点,即发出重复音节,如bɑ-bɑ,mɑ-mɑ等,这种发音和词的发音很相似,被称为牙牙语,俗话所说的“咿呀学语”就是指这一阶段。这是一个愉快的、自然发音的过程。与前一阶段相比,婴儿的发音明显增加,尤其是声母h,d,g,p,n,f等。韵母也明显增多,如ong,eng等。大致在出生后的第9个月,牙牙语的出现率达到高峰。在这一时期,儿童一方面要逐步淘汰不符合母语及环境不需要的声音,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加符合母语及环境需要的声音。这一阶段的意义并不在于儿童学会了某个事物的发音,而在于学会调节和控制发音器官的活动。

3.学话萌芽阶段

学话萌芽阶段是指从9个月至1岁这一时期,由于这一时期儿童发出的声音开始和具体的对象联系起来,如在看见亲人时开始发出bɑ-bɑ,mɑ-mɑ等声音,看见灯发出deng-deng,ding-ding的声音,这已经是学话的萌芽状态,又称语言的发生阶段。儿童在出生后第10个月左右开始模仿成人的发音,“听懂”词主要靠视觉和听觉系统,而模仿成人说出词,则需要听觉系统、视觉系统和言语运动系统协同活动。随着儿童语言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儿童逐渐能发出更为复杂的声母,如x,j,q,s,z等,明显地增加了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音调也常变换,汉语儿童也相继出现了四声。(二)0~1岁儿童语言的教育

1.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儿童发出声音

在儿童生理状态和情绪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成人以亲切的语言或轻轻地摇铃、吹喇叭逗引儿童,引起儿童对声音的注意或发出声音,如“吃饱啦?”“睡醒啦?”“看果子多红啊”“喇叭声音多好听啊!”等等。

2.创造机会多和儿童说话

多引导儿童学说话,可以激发他们说话的积极性,这对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反之,如果认为儿童这一时期还不能听懂话、不会说话而不和他们说话,使他们缺少语音的刺激和愉快交流的语言刺激,则会影响儿童语言的发展。具体做法有两种:其一,动作伴随语言。如边换尿布边说:“尿湿啦,不舒服啦,换块干的就好啦!”其二,用言语指挥儿童的行动。如让儿童玩拨浪鼓时,对儿童说:“伸手,抓着,宝宝真聪明,知道伸手啦!”

3.鼓励儿童感知物品并使其听到语音与物品结合的说明

成人引导儿童感知物品可以使教儿童说话与认识周围事物同步进行。自婴儿期起,成人应鼓励儿童感知生活中的安全无毒的物品。更重要的是,同时还要用悦耳的声音让他们听到关于这一物品名称的发音,如成人将苹果指给儿童看并说:“这是苹果,红红的苹果多好看啊!”其中说“苹果”一词时要重音突出。然后鼓励儿童触摸苹果,感受到苹果表面的光滑,再闻闻苹果的香味,用勺子刮苹果泥让儿童尝尝苹果的味道。这样,能让儿童通过各种感官接收语言信息,在动作和形象的基础上贮存信息。

二、1~3岁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儿童从1岁起进入正式学习语言的阶段。在短短二三年时间里,儿童能够初步掌握本民族的基本语言。所以,儿童1~3岁时期是语言真正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可以具体分为单词句阶段、双词句阶段与简单句阶段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有相互重叠的部分。(一)1~3岁儿童语言的发展

1.单词句阶段(1~1.5岁)

此阶段儿童的语言发展有以下四个显著特点:

第一,以词代句,即用一个单词来代表一句话的意思。如,当儿童说“溜溜”时,表示“我要出去玩”,或者“有人在外面玩”,“我不想回家,要留在外面玩”。

第二,词义不明,出现过度泛化或扩展不足的现象。他们常常用一个词来表达比该词意义更为丰富的意思,所用的单词主要是儿童生活中常用的名词和动词。如,将“miɑo”扩充为猫和猫以外的狗、羊等四条腿的动物。

第三,以音代物,对于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儿童总是先抓住其声音特征,把声音作为物体的标志。如,用“汪汪”代表小狗,用“笛笛”代表汽车,用“嘘嘘”代表小便。

第四,以明显的爱憎反应,来显示理解能力的迅速发展。当成人拿着画报为儿童讲故事时,儿童会表现出对故事中反面角色的厌恶,用手拍打、撕扯,甚至扔掉图书;对故事中可爱的正面角色,会去亲吻图画中的角色或将书抱在怀里。

这时期儿童语言还表现出其他一些特点:如单音重复、意义不明、不分词性、与动作结合等。

2.双词句阶段(1.5~2岁)

双词句又称电报句。双词句阶段被称为“积极的语言活动发展期”。这一时期的儿童爱发问,爱交流,爱表达,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双词句为主,增长速度较快。双词句是指由两个单词构成的句子,双词主要由名词和动词或形容词构成,如“抱娃娃”“吃果果”等。虽然只有两个词构成,但说明这一时期的儿童已掌握了最基本的汉语语法结构。

第二,词汇数量急剧增加,出现“词汇爆炸”。掌握的新词猛然增加的“词语爆炸”现象最集中出现在19~21个月,平均每个月掌握25个新词。词汇数量的增长使这一时期儿童的语言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

3.简单句阶段(2~3岁)

简单句阶段是指2~3岁阶段。这一时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此阶段儿童的语言中主要是表示周围事物的名词和简单的动词,也有少量的形容词,还有如“不”“没”“再”等副词,以及极少数量的数词和连词。具体表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以简单句为主,句法结构逐渐完整、复杂。

第二,词汇数量增加,词类日趋丰富。

第三,语言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恰当引导。(二)1~3岁儿童语言的教育

1~3岁是儿童的语言快速发展期,也是说话能力培养的关键期。为了进一步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提高语言水平,成人应注意儿童语言的教育与训练工作。具体方法如下:

1.训练儿童的听力

良好的听力和良好的听觉习惯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条件。具体的训练方法有以下5种:第一,让儿童分辨现场制造的声音,如流水声、开关门窗声、物品掉地声等;第二,让儿童分辨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如汽车声、切菜声、熟人说话声等;第三,让儿童仅凭听觉辨别声音的方位;第四,让儿童根据乐音高低调整拍手的轻重;第五,教儿童学唱儿歌。

2.引导儿童听故事、学儿歌

儿童文学作品中生动的描写、优美的语言、有趣的情节为儿童语言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听、学儿童文学作品是发展儿童语言的最好方法。儿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听到了有趣的故事,也学到了规范、优美的语言表达方式,还陶冶了情操。

3.提供适合儿童的图书画报

由于儿童生活经验有限,有些人、事、物或现象很难亲身经历,所以,成人提供的色彩鲜艳、大小适中的图书、画报就成为儿童发展语言、了解社会的有效途径。无论儿童是在听成人看图说话,还是和成人一起看图学话,都使其在形象与符号两个水平上吸收和贮存信息,即把语义内容和语言符号结合在一起进行信息的接收、加工与贮存。这非常有利于儿童的语言学习与发展。

4.积极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所具有的活动性、趣味性和丰富性特点使其成为儿童最喜爱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心情愉快,思维活跃,表达的积极性最高,成人应采用各种游戏方式来激发儿童表达的积极性。如和儿童玩“藏猫猫”游戏,能激发起儿童交际的愿望、表达的愿望,当游戏结束,儿童还会用眼睛寻找游戏伙伴,用手指着刚刚游戏的区域并在嘴里发出音节,游戏过程和结果都极大地激发儿童用语言交流的愿望。让儿童进行一些他们喜欢的玩沙、玩水、玩球、娃娃家等游戏,可以极大地调动儿童口语表达的积极性。

5.结合日常生活对儿童进行随机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极易发现儿童说话中的问题,如发音不准、用词不当,甚至口吃或语病。及时发现后,教育者应通过恰当方式进行示范,及时纠正,用富有趣味的方式让儿童在愉快的情绪下改正错误。应特别注意的是,这种纠正不应引起儿童对说话的恐惧与反感。

三、3~6岁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一)口头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幼儿期儿童口头语言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以及语法与句子的发展三个方面。

1.语音的发展与教育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