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岁给孩子一个好性格系列(套装共3册):0-3岁儿童好性格养成书+3-6岁儿童好习惯养成书+6-12岁儿童好头脑养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2 15:10:40

点击下载

作者:刘夏米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0-12岁给孩子一个好性格系列(套装共3册):0-3岁儿童好性格养成书+3-6岁儿童好习惯养成书+6-12岁儿童好头脑养成

0-12岁给孩子一个好性格系列(套装共3册):0-3岁儿童好性格养成书+3-6岁儿童好习惯养成书+6-12岁儿童好头脑养成试读:

前言

孩子3岁前要形成的9种好性格

第一章 0~3岁关键期塑造宝宝好性格

性格对了,孩子的一辈子就对了

0~3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以身作则,做宝宝的性格导师

注意3岁前宝宝的性格偏差

宝宝性格测试:你的宝宝属于哪种性格

第二章 爱心是好性格的根本培养宝宝善良的性格

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善良的种子

教孩子学感恩,从说“谢谢”开始

培育、保护宝宝的同情心

培养出关心他人的“爱心宝宝”

爱心培养游戏:宝宝照顾“宝宝”

第三章 让孩子的内心充满阳光培养宝宝乐观自信的性格

保护好宝宝的自尊心

鼓励宝宝克服害羞障碍

信任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

培养宝宝乐观积极的心态

挖掘宝宝的幽默潜质“乐天派”宝宝的培养计划

成功小体验:增强宝宝的自信心

第四章 活泼的个性人人爱培养宝宝活泼开朗的性格

让孤独的宝宝变得合群

户外游戏,让宝宝动起来

允许宝宝热情地参与和帮忙

提高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活泼开朗宝宝的“黄金法则”

自闭倾向测试:你的宝宝自闭吗

第五章 跌倒了再爬起来培养宝宝坚强的性格

使宝宝克服“蛋壳心理”,跟脆弱说再见

放手爱,让宝宝积蓄坚强的力量

培养宝宝的意志力,让宝宝不轻易说“放弃”

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愈挫愈勇

对待爱哭的宝宝,“冷处理”要慎用

抗挫能力测试:你的宝宝能抵抗挫折吗

第六章 独立的孩子更强大培养宝宝独立的性格

缓解分离焦虑,让宝宝的内心更强大

正确应对宝宝的“恋物癖”

让宝宝做家务,提高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

和宝宝分床睡,给宝宝独立成长的空间

分床睡的利弊

分床睡的时间

分床睡的妙招

不要给宝宝“包办式”的爱

小伙伴之间闹矛盾,大人不要随意插手

第七章 会自控,不任性培养宝宝自律的性格

延迟满足,让宝宝学会忍耐

适当定规矩,懂规矩的宝宝会自控

养成饮食好习惯,让宝宝“吃”出自控力

在游戏中提高宝宝的自控力

提高宝宝自控力的训练

自律性检查:你的宝宝自律吗

第八章 小小肩膀也能担培养宝宝勇于担当的性格

孩子的责任心要从小培养

宝宝撒了谎,教他勇于认错

宝宝犯了错,让他学会自我反省

宝宝闯了祸,要他试着承担责任

宝宝要耍赖,拒绝他的软磨硬泡

在游戏中培养宝宝的责任感

第九章 分享才会更快乐培养宝宝乐于分享的性格

关于“自私”,宝宝这样说

占有≠自私,正确看待宝宝的自私行为

交换行为,宝宝的人际关系由此开始

亲子阅读,让宝宝在故事中学会分享

摘掉宝宝“小气鬼”的帽子,让他大方起来

注意培养宝宝的分享意识

第十章 文明礼貌惹人爱培养宝宝谦恭有礼的性格

文明礼让,宝宝才能更受欢迎

礼貌用语,这样教更有效

宝宝讲礼貌,从“打招呼”开始

学会待客,宝宝也是小主人

培养出尊敬长辈的好宝宝

文明的吃相要从小培养

附录

测一测:你的宝宝属于什么气质返回总目录前言孩子3岁前要形成的9种好性格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过“性格决定命运”的说法,的确,性格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孩子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成就什么样的人生。

那么,孩子的良好性格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呢?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的性格在3岁之前已经逐步形成,大量科学实验也表明, 0~3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段时期,无论是孩子身处的环境,还是接受的教育,都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如果错过这段时期,再去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便会很困难。因此,我们要抓住0~3岁这个关键期,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助力孩子形成以下9种好性格。续表续表

孩子性格的形成上,遗传因素不可改变,但是后天的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为我们提供了塑造孩子好性格的机会。本书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性格培养理论,并结合形象、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向读者阐述孩子好性格的培养方法。

另外,为加深父母对自己孩子性格的了解,我们还设置了诸多性格测试问卷。并且,为了增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性,我们特意设置了一些小游戏,精选了一些绘本故事,旨在为塑造孩子好性格提供更多的方式与方法。相信,父母们读完此书,定会从中有所发现与收获。第一章0~3岁关键期塑造宝宝好性格0~3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初期,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孩子身处什么样的环境,跟随什么样的人,或是接受什么样的教育,都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如果错过这一时期,再去改变孩子的性格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因此,在孩子3岁之前,父母一定要注重孩子性格的培养。性格对了,孩子的一辈子就对了

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人的成功85%归于性格,15%归于知识。”可见,要想取得成功,拥有好性格至关重要。不过,孩子们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我们没必要让他们去复制那千篇一律的成功,因为这样,孩子会很难活出自己的个性,也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忽略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因为孩子拥有怎样的性格,就会拥有怎样的人生。正如西班牙大文学家塞万提斯所说:“每个人的命运都由自己的性格决定。”这就告诉我们:好性格可以成就孩子的一生,坏性格则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换句话说,如果性格对了,孩子的一辈子就对了;如果性格错了,孩子的一生则很可能会像偏离了航向的船,永远到达不了既定的彼岸。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和他的助手选取了1500多名较为聪明的孩子,测试了他们的智商,评估了他们的性格品质,然后进行长期观察和跟踪研究。

直到20世纪50年代,特尔曼才终止了实验,并根据研究材料发现:这些孩子的智力因素虽然差不多,但是成就却大不一样,总体来看,那些有坚强、勇敢、独立等性格品质的孩子大部分在事业上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而那些从小意志薄弱、孤僻、自控力差的孩子大多一事无成,甚至有些人成了流浪汉,或是走上了犯罪道路。

这一研究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它说明了孩子的性格对其一生的命运有着重要的影响。的确,那些从小就活泼上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关心他人的孩子,长大了会积极上进、富有爱心;那些从小坚强、乐观、自信、自律的孩子,在追逐成功的道路上能忍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因此能取得比别人更大的成就;那些从小就有责任心、独立自主的孩子,长大后能很好地承担起家庭责任、社会责任……

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曾说“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大胆且夸张,但是点出了性格之于人的命运是何其重要。根据心理遗传学中的“根本性格”所述,人的性格一半来自遗传,一半来自后天。但是我认为,影响一个人性格形成的所有因素中后天的教育因素的比例会占得更大一些。这就好比一块璞玉,在未经雕刻之前它的质地就已经决定了,但是至于要雕刻成什么,是寻常的饰品还是稀有的珍宝,就要看匠人怎样雕刻了。

于是,我们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重视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着手孩子的性格培养呢?答案是从出生就开始,尤其在0~3岁这段时期,正是孩子形成良好性格的关键期,所以父母一定要牢牢把握。0~3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1980年,英国伦敦精神病研究所的卡斯比教授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们共同做了一项别具一格的实验:他们找来了1000名3岁的幼儿,然后经过一番调查分析,把他们分为5种类型,即充满自信型、沉默寡言型、良好适应型、自我约束型和坐立不安型。

研究人员对这些幼儿进行了观察跟踪,等到他们26岁的时候,与他们进行了会谈,并通过其他方式了解了他们成年后的性格,最后研究人员把实验内容汇总到一张表格中,表格内容如下:幼儿成长性格调查表

根据表格得出的结论,让卡斯比教授十分惊讶,这些3岁幼儿的性格竟然准确预示了他们成年后的性格。为此,他指出,0~3岁是幼儿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幼儿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接触什么样的人,都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其实不仅是卡斯比教授的实验,很多科学研究都直接或间接表明,孩子出生后的3年对其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科学研究显示,3岁之前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脑重量从出生时的370克增加到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随着大脑逐渐发育,大脑中控制情绪的各部位也逐渐发育起来,而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也是良好性格的一部分。

再有就是印度“狼孩”的真实事例表明,人的知识和才能并非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实践的结果,人一旦错过了3岁之前的学习关键期,即使后天教育也很难弥补。印度“狼孩”卡玛拉被人发现时差不多七八岁,但是他不会说话,不能直立行走,后来经过专业人员的护理,卡玛拉虽然学会了走路,但是直到16岁左右,他也只会几十个单词,其智商水平仅仅相当于正常孩子三四岁时的水平。

除了先天因素外,后天教育也很重要,孩子会通过模仿学习形成独特的性格。如果父母没有抓住这段学习关键期,孩子的良好性格没有形成,那么以后就很难形成了,因为孩子已经错过了最适宜“发芽”的时期。另外,在这段时期内孩子身上还可能发展出不良性格,而不良性格一旦形成,再去改正是十分困难的,因此,父母一定要紧紧抓住0~3岁这段关键时期,耐心教导,培养孩子好性格。以身作则,做宝宝的性格导师

从宝宝呱呱坠地开始,宝宝的生活就开始由爸爸妈妈接管,在很长一段懵懂的日子里,宝宝需要通过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来了解、认识世界。也因为如此,不论是爸爸妈妈的性格特征、教育方式,还是营造出来的家庭氛围,都会对宝宝性格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

琦琦妈妈性格温和,而爸爸则有点急躁,遇到着急的事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乱发脾气。好在琦琦的性格更像妈妈,这一点让妈妈颇感欣慰。可是最近琦琦不知是怎么了,性子变得有些急,很容易躁动,动不动就大声喊叫,有时急了还动手打人,有一次因为和一个小朋友抢玩具,琦琦竟然把人家打哭了。

琦琦的表现让爸爸妈妈十分担心,他们坐下来认真地分析琦琦性格大变的原因,最后爸爸妈妈得出一致结论:琦琦大概是受到了爸爸性格的影响。原来,最近琦琦爸爸在工作上很不顺利,主持的项目始终不见起色,因而受到了领导的批评。爸爸心情不好,又不能对老板发脾气,于是家就成了琦琦爸爸宣泄情绪的场所。即使妈妈性子温和,也受不了总是乱发脾气的琦琦爸爸,因此两个人经常在琦琦面前拌嘴,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争吵……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琦琦爸爸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尽量不把工作上的烦恼带到家里来,臭脾气收敛了许多。一段时间后,琦琦的性格终于恢复了正常,爸爸妈妈这才松了一口气。

英国教育改革家欧文曾指出,人的性格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形成的,所谓的“外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遗传因素;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即社会制度和家庭教育。

宝宝出生后,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此家庭就成了宝宝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也就成了宝宝的第一位老师。宝宝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爸爸妈妈的一举一动,加上他们超强的好奇心和模仿心,宝宝会把父母的言行“拷贝”到自己的大脑中,然后再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宝宝因为没有很强的判断能力,所以不知道哪些东西该“拷贝”,哪些东西不该“拷贝”,因此常常会把父母的一些不良行为也一并“拷贝”过来,从而形成不良性格。

父母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宝宝的情绪、意志和行为,久而久之造就了宝宝的性格。要想让宝宝有一个好性格,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塑造自己的好性格,并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宝宝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注意3岁前宝宝的性格偏差

两岁半的敏敏,人如其名,十分敏感害羞,尤其是遇到陌生人时,总是羞涩地躲在妈妈身后,探着小脑袋偷偷打量。妈妈让敏敏跟陌生人打招呼,敏敏会立刻紧张起来,紧紧地拽着妈妈的衣服。妈妈告诉她,陌生人不是大灰狼,用不着害怕,可是敏敏在听到“大灰狼”后竟然吓得大哭起来。

每当带着敏敏出去的时候,妈妈总是对敏敏说:“敏敏,不要怕,胆子大一点。”可是,敏敏仍然不敢和陌生的小朋友玩耍,不敢和售货员阿姨说话,只要妈妈一离开,敏敏就喊着“妈妈,妈妈”。

这一阶段的宝宝或多或少都有害羞的心理,但是如果宝宝对外界环境表现得过于敏感,经常紧张不安、退缩,这就表明宝宝已经产生了敏感性格偏差,比如一些宝宝总是喜欢一个人安静地玩游戏,不愿和他人交往,不敢和陌生人说话,对爸爸妈妈的依赖性高,行为比较缓慢。

宝宝出现了性格偏差,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如果任其发展,宝宝身上很可能会形成一些不良性格。面对敏感性格偏差,爸爸妈妈应该多关注宝宝,多和宝宝沟通,让宝宝感受到爱和温暖,并且要对宝宝加以鼓励,鼓励宝宝和不认识的人打招呼,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除了敏感性格偏差,在宝宝3岁之前,还容易形成以下三种性格偏差,爸爸妈妈应该多加注意,以免这些性格偏差成为宝宝日后不良性格的根源。1.过于大胆的冒险性格偏差

杉杉的胆子非常大,总是喜欢做一些危险的事,只要妈妈稍不注意,杉杉就会去摸饮水机的开关,或是摇摇晃晃地站到沙发背上,又或是不知什么时候爬向了窗台……有一次,杉杉从沙发上掉了下来,膝盖磕破了,但是事后仍然不长记性。而且杉杉还有个坏毛病,总是把家里的一些摆设当玩具,比如花瓶、相框、花盆等。因此,妈妈的神经总是绷得紧紧的。

从杉杉的表现来看,杉杉的行为已经不仅仅是淘气了,而是典型的冒险型性格使然。有这种性格偏差的宝宝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情绪状态,喜欢摸东摸西,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但是他们从不考虑后果,也记不住之前的教训,且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和破坏性,比如毁坏家里的摆设。

如果宝宝出现了这种性格偏差,父母可以从以下三点来改善。第一,营造安静平和的家庭氛围,这样可以减少或是杜绝暴力刺激的来源,从而减少宝宝冒险行为的可能性。第二,设定规则,比如告诉宝宝,摆设类的物品不能当玩具,无论宝宝有怎样的冒险行为,都不允许他做。当宝宝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后,冒险行为就会有所减少。第三,帮助宝宝学会情绪控制。宝宝做出一些攻击行为和破坏行为是为了宣泄情绪,如果让宝宝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改善宝宝的这种性格偏差。2.太过乖巧的冷漠性格偏差

顺顺妈妈一直觉得乖巧的宝宝才是好宝宝,所以2岁的顺顺特别乖巧,妈妈说什么,他就做什么,如果妈妈没说,他也不在意。但是妈妈渐渐发现,顺顺总是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变得有些冷漠:比如看到小朋友打架,顺顺继续玩自己的;如果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顺顺也不还手;甚至有小朋友说顺顺是个胆小鬼,顺顺也不反驳……

顺顺很少注意外界环境的变化,对外界环境表现出一种冷漠而不敏感的性格倾向,这样的宝宝虽然乖巧,但是乖巧过了头,很可能会影响宝宝情商的发展。

因此,如果宝宝出现了这种性格偏差,父母就要多注意,尽可能多地陪伴宝宝,鼓励宝宝表达自己情感的需求;要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宝宝交一些朋友,学会在人际交往中表达自我,理解他人;指导宝宝养一些小动物,以此培养宝宝的责任心和爱心。3.执拗到任性程度的倔强性格偏差

皮皮的性子有点倔,但是最近表现得越发执拗,俨然一个任性宝宝。周末,妈妈本来打算带皮皮去游乐园,可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于是妈妈决定待在家里,但是皮皮却闹着非要去游乐园,甚至坐在地上哭着不起来……

不能去游乐园玩耍,懂事的宝宝虽然也会有点小失落,但是不至于哭闹不止,而任性的宝宝则会倔强到底,把自己的任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显然皮皮身上出现了倔强性格偏差,有这种性格偏差的宝宝大多任性、无理取闹,重复坚持自己的意见,哪怕自己的意见根本没有道理可言。

对待有这种性格偏差的宝宝,父母可以采取冷处理,让宝宝明白任性、哭闹根本达不到他想要的目的;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提高他的自控力,比如延迟满足等。宝宝性格测试:你的宝宝属于哪种性格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爸爸妈妈唯有了解自己宝宝的性格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下面是心理学家为我们提供的一份简单的测试卷,通过本次测试,爸爸妈妈可以对宝宝的性格特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宝宝性格测试卷

注意:本测试针对0~3岁的宝宝。试卷为单项选择,请父母从每道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一项作答。

1.在日常生活中,你的宝宝()

A.喜好娱乐

B.善于说服

C.坚持不懈

D.适应力强

2.与人交谈时,你的宝宝()

A.直接

B.专横

C.观察

D.忸怩

3.与人交往中,你的宝宝()

A.善于社交

B.意志坚定

C.不善交际

D.温良平和

4.在游戏中,你的宝宝是()

A.发起者

B.领导者

C.调解者

D.聆听者

5.处理事务时,你的宝宝()

A.健忘

B.逆反

C.挑剔

D.胆小

6.你的宝宝给人的感觉是()

A.生机勃勃

B.贯彻始终

C.井井有条

D.愿意听从

7.你的宝宝的个性显得()

A.杂乱无章

B.鲁莽易怒

C.心思细密

D.经常哭泣

8.你的宝宝表现出()

A.经常插嘴

B.性情急躁

C.优柔寡断

D.无安全感

9.你的宝宝经常()

A.喋喋不休

B.排斥异己

C.过分敏感

D.抑郁妥协

10.你的宝宝的思维方式具有()

A.跳跃性

B.攻击性

C.规范性

D.顺从性

总计:A选项_个,B选项_个,C选项_个,D选项_个。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四类因子:活泼因子、力量因子、完美因子和平和因子。

在上述问卷中,A选项代表活泼因子,B选项代表力量因子,C选项代表完美因子,D选项代表平和因子。

根据你的选项,计算一下,若宝宝的某一类因子数达到或超过3个,那就说明宝宝的性格为此类型,比如A选项有4个,那宝宝的性格就是活泼型。当然,宝宝也可能同时具备多种性格类型,如同时具有活泼因子和力量因子。

此外,问卷中A、B两项所代表的是外向元素,而C、D两项则为内向元素,即A、B选项越多,宝宝越外向;C、D选项越多,宝宝越内向。父母可以据此判断宝宝的性格是属于外向型还是内向型。

光有这些空洞的名词,父母可能难以准确把握宝宝的性格特点,下面我们对这四种类型的性格特点进行详细分析:1.活泼型宝宝

活泼型宝宝活泼好动,兴趣广泛,热情洋溢,天生是个讲故事的高手,讲故事时表情丰富,言语夸张,喜欢接受新的事物,常常把旧玩具丢到一旁找新的目标,但是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情很难专一,有点霸道、任性。他们惯用的口头禅是:“我……我……”2.力量型宝宝

力量型宝宝外向、乐观、积极、自信,往往充满了动力,做什么事都喜欢速战速决,而且是天生的小领袖,喜欢指挥他人,带领大家一起玩,但是做事比较武断,喜欢抱怨,有点调皮。他们的口头禅是:“快,快!”3.完美型宝宝

完美型宝宝比较内向,对任何事都想追求完美,不轻易说话,习惯说话前先思考,是小小“思想家”。对于新鲜事物,他们开始的时候会比较冷淡,但一旦研究起来,又十分认真。他们做事时注重细节,井井有条,但是由于天生有消极倾向,所以对自己有些苛刻,常常自寻苦恼。他们的口头禅是:“万一……万一……”4.平和型宝宝

平和型宝宝随和闲适、平静有耐心,很少主动发表意见,善于隐藏自己内心的情绪,善于面对压力,但是不怎么善于和他人沟通。他们能够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有成为专家的潜质,但是这类宝宝有些懒惰,缺乏一定的热情。他们的口头禅是“无所谓”“怎样都行”。

在了解了各自宝宝的性格特点之后,父母们可以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扬长避短,塑造宝宝好性格。第二章爱心是好性格的根本培养宝宝善良的性格善良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也是一种性格。孩子若是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便会有一颗感恩之心,一颗助人之心,一颗同情心和一颗爱心,而这些美好的品质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因此,父母要从小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善良的种子,让孩子逐渐成长为一个有善心的人。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善良的种子

一个静谧的夜晚,3岁的琳琳躺在妈妈的怀里,静静地听妈妈讲故事:“很久以前,在一处悬崖上住着翼龙爸爸和翼龙妈妈,有一天,他们有了自己的小宝宝——小翼龙。爸爸妈妈高兴得不得了,翼龙爸爸开始教宝宝飞行的本领,并告诉小翼龙要做一只强壮的恐龙。而翼龙妈妈要小翼龙成为一只善良的恐龙,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学会帮助他人。“小翼龙记住了爸爸妈妈的话,后来小翼龙一天天长大了,在一个夜晚,爸爸妈妈悄悄离开了小翼龙。”“妈妈,为什么翼龙爸爸和翼龙妈妈要离开他呢?”琳琳仰着小脑袋问妈妈。“因为翼龙长大了,他要学会独立生存呀。”琳琳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妈妈继续讲故事:“小翼龙很伤心,哭着哭着就睡着了,可是这时一只霸王龙悄悄地爬上了山崖,正当霸王龙要吃掉小翼龙的时候,突然,‘轰’的一声,火山爆发了,霸王龙一下子掉到了悬崖底下,不过他的眼睛受伤了,躺在地上一动不动……”“霸王龙眼睛看不见了,一定很伤心吧,而且没人照顾他……”琳琳对妈妈说。“那么如果琳琳是小翼龙,琳琳会照顾他吗?”妈妈试探着问。“我……那霸王龙会不会吃掉我呀?”琳琳有点小犹豫。“那么我们看看小翼龙是怎么做的吧。”妈妈笑了笑,接着讲故事。“小翼龙虽然很怕霸王龙,但是他想起了妈妈说的话,于是他采来新鲜的水果给霸王龙吃,下雨了,小翼龙找来树叶盖在霸王龙身上……就这样,小翼龙悉心照顾着霸王龙,终于有一天,霸王龙的眼睛好了,而小翼龙却悄悄地离开了……”“妈妈,小翼龙真善良,我好喜欢小翼龙……”显然,琳琳被故事中小翼龙的善良行为感动了,小眼睛里泪光闪闪。妈妈温和地说:“所以琳琳也要向小翼龙学习呀,做一个善良的宝宝,这样琳琳能得到更多人的喜爱呢。”琳琳点了点头,搂着妈妈睡着了……

想必读到这里,你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暖,既暖于故事中小翼龙善良的行为,又暖于琳琳妈妈对琳琳爱的教导。大文豪雨果曾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善良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一种重要品质,善良的人通常会有一颗同情心,喜欢助人为乐,懂得关爱他人,所以善良的人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欢迎。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唯有在宝宝的心中埋下一颗善良的种子,宝宝才会拥有一颗善心,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并最终成长为一个善良、富有爱心的人。

那么,怎么才能把善良的种子埋在宝宝心底呢?教育专家给出以下建议:1.给宝宝好的榜样

爸爸妈妈是宝宝的启蒙老师,是宝宝主要的模仿学习对象,对宝宝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爸爸妈妈都是心地善良的人,宝宝耳濡目染,就会形成善良的性格。所以,要想对宝宝进行善良教育,爸爸妈妈就要以身作则,给宝宝一个好榜样,比如带宝宝出入公共场所时,爸爸妈妈要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宝宝看在眼里,自会记在心里。2.教宝宝学会帮助他人

宝宝学会了帮助他人,就学会了爱,也就懂得了善良,所以爸爸妈妈平时一定要把“帮助”的理念融入宝宝的日常生活中,教宝宝学会帮助他人。

比如,可以让宝宝了解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让宝宝学会为爸爸妈妈分忧,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叠被子、扫地、整理衣服等。然后再逐渐引导宝宝学会帮助他人。

当然,爸爸妈妈也可以给宝宝讲一些助人为乐的小故事:

从前,在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里生活着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其中有一只小鸭子最受大家的爱戴,因为他是一只助人为乐的小鸭子:小松鼠玩的皮球不小心掉河里了,小鸭子帮忙捡起来;一只刚刚学会飞的小鸟不小心掉到了河里,小鸭子把他送回了鸟妈妈的怀抱;小田鼠想要回家却被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鸭子把他背过河……小鸭子在帮助他人的时候,自己也获得了快乐。3.鼓励宝宝的善行

当宝宝的一些善意的行为得到了爸爸妈妈的肯定,哪怕是一丁点的鼓励和表扬,宝宝也会高兴得手舞足蹈。所以对于宝宝的善行,哪怕再小,再不起眼,爸爸妈妈也要给予鼓励,让宝宝明白爸爸妈妈是希望他这么做的,这样他就会将善良的行为作为一种习惯坚持下去。教孩子学感恩,从说“谢谢”开始

一岁半的莎莎是个故事迷,每天睡觉前,她都要依偎在妈妈怀里,听妈妈讲故事。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乖巧呆萌的小鸡,它爱吃米粒,所以大家都叫它“小鸡米米”。

一天,小鸡米米准备和好朋友们出去玩。可是小鸡米米起晚了,它十分着急,边走边想:“小伙伴们会不会等我呢?”不一会儿,小鸡米米就听到了小伙伴们的呼喊声:“小鸡米米,快点呀,我们等着你呢。”小鸡米米十分开心,原来大家都等着自己呢。小鸡米米跑了过去,对大家说:“对不起,我来晚了,谢谢大家等我。”

不一会儿,小伙伴们来到了河边,可是一些小伙伴不会游泳,这时一群小乌龟游了过来,对它们说:“我们来帮你们过河吧。”小鸡米米忙说:“小乌龟,谢谢你们。”就这样,小鸡米米它们顺利过了河。

走着走着,大家有点饿了,于是停下来开始野餐,小鸡米米拿出妈妈给它带的蛋糕,小鸭嘎嘎拿出自己带的蔬菜,小松鼠果果拿出松果……大家互相分享着食物,并且说:“谢谢你,真好吃。”

一天很快过去了,小伙伴们玩得很开心,在回家的时候,小鸡米米看到一朵漂亮的野花,它把花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给你的礼物,谢谢你给我带的蛋糕,小伙伴们都说好吃呢。”米米妈妈收下了礼物并对小鸡米米表示了感谢。

故事讲完了,莎莎意犹未尽,大喊着要听第二遍,妈妈只好又给莎莎讲了一遍。渐渐地,妈妈发现莎莎学会了跟大人说“谢谢”。当妈妈给她盛饭的时候,莎莎会说“谢谢妈妈”;当奶奶帮她穿衣服的时候,莎莎会说“谢谢奶奶”;当爸爸给她买玩具的时候,莎莎会说“谢谢爸爸”;当她不小心摔倒了,好心的叔叔把她扶起来的时候,莎莎会说“谢谢叔叔”……

莎莎妈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莎莎学会了说“谢谢”,而学会说“谢谢”是感恩教育的开始。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有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从小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不仅有助于孩子养成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美德,还能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孩子的感恩教育应该从小进行,这里的“小”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从年龄上来讲,即感恩教育要趁早,一般来说从宝宝蹒跚学步开始就应该对宝宝进行感恩教育了。另一层含义是从小事做起,比如教宝宝说“谢谢”。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认知能力有限,还不能完全理解感恩的含义,而让宝宝学会说“谢谢”正是让宝宝学会感恩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

那么,该如何让宝宝学会说“谢谢”,培养宝宝的感恩意识呢?这里有一些技巧和大家分享:1.父母要懂得向别人表达感谢

宝宝是天生的模仿家,如果想要宝宝学会说“谢谢”,爸爸妈妈就要懂得向别人表达感谢:朋友帮了自己一个忙时说一句“谢谢”;服务员端上菜时说一句“谢谢”;陌生人帮忙指路时说一句“谢谢”。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行为,宝宝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进行模仿。所以,让宝宝学会感恩,爸爸妈妈要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善于表达感谢的人。2.引导宝宝说“谢谢”

宝宝学会感恩并不是一个自发性行为,而是需要通过模仿学习来实现的,所以需要爸爸妈妈的引导。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要引导宝宝表达感谢之意,启发宝宝说“谢谢”。比如,坐公交有大人给宝宝让座时,让宝宝大声说“谢谢”;爸爸妈妈给宝宝买衣服时,让宝宝对爸爸妈妈表达谢意,说“谢谢”。

另外,爸爸妈妈还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引导宝宝学会说“谢谢”。比如,当奶奶递给妈妈一个苹果的时候,妈妈说一句“谢谢妈妈”。这时妈妈要引导宝宝关注妈妈的行为,并告诉宝宝:“宝贝,你看妈妈多有礼貌啊,奶奶拿给妈妈苹果时妈妈说了‘谢谢’,妈妈可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呢,我们为妈妈鼓掌好不好?”这样,宝宝就会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关注和理解妈妈的行为上来。3.利用节日让宝宝表达谢意

每年的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节日是爸爸妈妈对宝宝进行感恩教育的好时机。比如母亲节的时候,爸爸可以和宝宝商量:“母亲节要到了,我们一起帮妈妈准备一份节日礼物吧。”通常来说,宝宝会对这样的事报以很大的热情,爸爸不妨和宝宝一起亲手为妈妈制作节日礼物,在节日的时候,让宝宝对妈妈说一句“谢谢”。4.和宝宝一起唱儿歌

通过唱儿歌让宝宝知道,感恩就是要对他人付出的爱表示感谢,以此培养宝宝的感恩意识。下面这首《我会说谢谢》可以和宝宝一起唱,也可以当作一则歌诀说给宝宝听。

我会说谢谢

妈妈妈妈谢谢你,爱我亲我照顾我。

爸爸爸爸谢谢你,疼我宠我保护我。

老师老师谢谢你,每天辛苦教导我。

朋友朋友谢谢你,快乐游戏陪伴我。

大声说出谢谢你,亲爱的爸妈和我的小伙伴。

主动开口我不怕,会说谢谢的宝宝最最棒。培育、保护宝宝的同情心

周末时间到,随着妈妈一声令下,一周一次的大扫除活动又拉开了序幕。这次的任务是打扫一间堆放杂物的房间,对于这片神秘之地,彦彦早就想探索了,所以他表现得很积极,还没等妈妈收拾好抹布、笤帚、簸箕,便冲了进去……“妈妈,你快看,这是什么?”忽然,身上弄得脏兮兮的彦彦指着一个毛茸茸的像是耳朵的东西问妈妈。妈妈走过来,把玩具上堆放的杂物拿开,原来是一只毛茸茸的小兔子玩具,不过由于时间久远,小兔子已然没了神气,甚至有点破旧不堪,一只耳朵不知哪里去了,漂亮的大眼睛也只剩下一个……

彦彦刚才还十分兴奋,但是现在却有点忧伤,妈妈解释道:“这是妈妈小时候的玩具,不过被家里的小狗咬坏了,所以妈妈就把它放到了这里。”“那小兔子该多疼啊,而且它一个人在这黑漆漆的屋子里,不会害怕吗?”彦彦认真地问。妈妈看着天真可爱的彦彦,瞬间被暖化了,不曾想彦彦竟有这样的同情心,于是妈妈提议道:“彦彦,我们一起把它拿出去,然后把它修好,让它做你的朋友吧。”彦彦开心地点点头,抱着小兔子蹦蹦跳跳地出去了。

同情心人皆有之,但是宝宝的同情心与成人的有所不同,他们甚至会对没有生命的东西也表现出同情心。比如当宝宝的玩具小熊掉到地上的时候,他会赶紧捡起来,一边揉一边说:“摔疼了吧,我帮你揉揉。”也许这样的行为在大人看来是幼稚可爱的,但是宝宝却真的把玩具小熊当成了他的朋友,认为它是有生命的。我们该怎样理解宝宝的同情行为呢?

其实,宝宝的同情心在出生后3个月左右便开始出现,比如当宝宝听到别的宝宝在哭时,自己也会跟着哭起来;再大一点的宝宝看到别的宝宝笑,自己也会跟着笑;到了9个月左右,当宝宝看到其他宝宝受伤或是摔倒时,还会表现得特别可怜,像是自己受伤了一样。当然,这一阶段的宝宝表现出来的同情心更像是一种情绪感染。这时,他们的自我意识还没有生成,不能很好地区分自己和他人,所以常常会把别人的痛苦当成是自己的痛苦。

1岁以后,随着宝宝渐渐长大,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真正意义上的同情心也随之产生。和感染型的同情心不同,这时同情心作用下的宝宝更倾向于去安慰别人,帮助他人减轻痛苦。比如,当别的宝宝哭泣的时候,他会过去帮人家擦眼泪,说几句安慰的话,或是把自己手里的玩具、零食塞给人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同情心。

同情心是一种重要的道德情感,是爱心发生的基础,对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情感的发展,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一般心地善良、性情温和,能理解他人的感受,懂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而缺乏同情心的孩子则性情怪异,不易与人亲近,人际关系较为紧张。

因此,我们要培育、保护宝宝的同情心。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大家可以参考以下两点建议:1.肯定、鼓励宝宝的同情行为“人之初,性本善”,同情心是人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理应得到保护。但是一些爸爸妈妈根本不理解宝宝的同情行为,因而会扼杀宝宝的同情心,比如宝宝看到一个断了腿的小木偶,想把它带回家,但大人觉得太脏,会拒绝宝宝的请求。

其实,孩子的同情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对于宝宝表现出的同情行为,我们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此呵护他们的同情心。2.让宝宝爱护小动物

一些宝宝缺乏同情心,对小动物十分残忍,比如他们会踩死逃窜的蚂蚁,并把这当成一种乐趣。所以,培养宝宝的同情心可以从让宝宝学会爱护小动物做起。生活中,爸爸妈妈可以多带宝宝到动物园、水上世界去接触小动物,或是在家里让宝宝饲养一种小动物。

另外,爸爸妈妈还可以创设一些情景来激发宝宝的同情心,比如:“小白兔的腿受伤了,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它呢?”“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了,宝宝应该怎么做呢?”让宝宝对这些情景进行思考,逐渐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培养出关心他人的“爱心宝宝”

3岁的月月很喜欢月亮,喜欢跟月亮说悄悄话,喜欢对着月亮唱歌。夏天的时候,妈妈总是搬一把椅子,让月月躺在自己怀里。月月望着天空中圆圆的或弯弯的月亮,听着妈妈讲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叫阳阳,不过,他并不喜欢太阳公公,而是和月月一样,喜欢晚上的月亮。“一天,阳阳和妈妈在院子里乘凉,这时一大片乌云飘了过来,把月亮的‘下巴’遮住了,月亮怕冷,所以把云朵织成了一条漂亮的围巾,围在了自己的脖子上。“不一会儿,天空中乌云越来越多,暴风雨要来了,妈妈赶紧带着阳阳回到了屋子里。果然,妈妈和阳阳刚回到房间,大雨就来了,阳阳翻开妈妈的柜子,取出了妈妈的雨衣,要跑出去。妈妈奇怪地问:‘阳阳,你要去哪里呀?’“月月,你觉得阳阳是要去哪里呢?”每当讲到这里,妈妈总会停下来问月月。“是去给月亮送雨衣啦,他觉得月亮淋了雨一定很难过,他不想让月亮淋雨。”虽然这个答案已经重复了很多遍,但是每次回答的时候,月月都很认真。“其实这就告诉我们要学会关心他人,即使是月亮也需要温暖呀。”妈妈在讲完故事后总是会说这样一句话,而月月也不会感到不耐烦,反而会很懂事地点点头,让妈妈再讲一遍故事。

我们可以想象,在妈妈的教导下,月月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爱心,懂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人。

在家庭教育中,爸爸妈妈要教宝宝学会关心他人,尤其是对即将进入幼儿园的宝宝来说,学会关心他人意味着他能与其他小朋友更好地相处,建立良好的友谊,意味着他更能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渐渐变得懂事起来。

那么,如何让宝宝学会关心他人呢?教育专家给出以下几点建议:1.让宝宝学会关心自己

如果一个孩子连自己都不关心,就很难去关心体贴他人。所以,让宝宝学会关心他人之前,首先要学会关心自己,即让宝宝渐渐学会照顾自己。比如,让宝宝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玩具、整理衣服,自己洗漱、吃饭等。

总之,要让宝宝尝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2.引导宝宝学会关心家人

在学会关心自己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宝宝学会关心他人,比如有好吃的,让宝宝给爷爷奶奶先吃;爸爸妈妈下班回家,让宝宝帮爸爸妈妈倒一杯水;爸爸妈妈工作劳累,让宝宝给爸爸妈妈捶捶肩;饭桌上,让宝宝为爸爸妈妈盛饭;家人病了,让宝宝问候、拿药、端水等。

对于宝宝的关心,大人要表示感谢,让宝宝认识到关心别人也是一种快乐。3.让宝宝学会关心周围的人

在宝宝学会关心家人的基础上,可以扩展宝宝的爱心范围,让宝宝学会关心周围的人。比如,宝宝在和小朋友玩耍时,有小朋友想要和宝宝一起玩玩具,家长可以对宝宝说:“他很想和你一块玩,如果你跟他玩一会儿,那么他会很开心的。”带宝宝到别人家做客时,家长可以对宝宝说:“你看,叔叔阿姨忙了一中午,给我们做了这么多好吃的,叔叔阿姨这么辛苦,宝宝是不是要感谢一下他们呀?”当小伙伴哭泣时,家长可以让宝宝过去安慰一下,问问他遇到了什么困难。这样就可以让宝宝逐渐了解别人的愿望、难处和需要,慢慢学会关心他人。爱心培养游戏:宝宝照顾“宝宝”

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幼儿来说,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教育幼儿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爸爸妈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来进行“爱心情感教育”,培养宝宝的爱心。

宝宝平时看到妈妈如何照料自己,会模仿妈妈的做法去照料娃娃,所以,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扮演妈妈的角色去照顾“宝宝”。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个爱心培养小游戏:宝宝照顾“宝宝”。游戏道具

宝宝的洋娃娃,一张小板凳,一块毛巾和一个小瓶子。游戏步骤

让宝宝把洋娃娃轻轻放到小板凳上,扮演妈妈照顾“宝宝”。

早上起床的时候,让宝宝给“宝宝”穿衣服。妈妈说:“‘宝宝’饿了,要吃奶了。”这时,宝宝要拿起小瓶子给“宝宝”喂奶。

晚上睡觉的时候,让宝宝把毛巾盖到“宝宝”身上,哄它睡觉。

当“宝宝”掉到地上时,妈妈对宝宝说:“‘宝宝’摔倒了,快把它扶起来,看看有没有哪里摔破了。”然后让宝宝安慰“宝宝”。游戏提示

一般来说,这时的宝宝对娃娃非常感兴趣,加上宝宝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所以会十分喜欢玩这个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大人要起到指导的作用,让宝宝学会照顾“宝宝”。如果宝宝照顾得好,大人要表扬宝宝;如果宝宝因为乱发脾气而虐待“宝宝”,大人要表现出生气的样子。这样,通过大人态度的变化,可以让宝宝明白什么样的行为能够得到大人的表扬,进而强化他的爱心行为。游戏延伸

除了角色扮演游戏,爸爸妈妈还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些音乐游戏,音乐游戏不仅能培养宝宝的审美能力,还能丰富宝宝的情感,有助于宝宝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爸爸妈妈可以准备这样一些歌曲:《我的好妈妈》《做饭》《不再麻烦好妈妈》等,然后根据歌曲内容进行游戏,让宝宝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第三章让孩子的内心充满阳光培养宝宝乐观自信的性格乐观是一种情绪,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性格。我们要帮助宝宝克服害羞障碍,充分挖掘宝宝的幽默潜质,给宝宝以小小的成功体验,保护宝宝的自尊心,以此培养宝宝乐观积极的心态,增强宝宝的自信心,让宝宝成为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乐天派”。保护好宝宝的自尊心

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也许你会不以为然,进而心生疑问:“什么?两三岁的小屁孩也有自尊心?”但是不管你信不信,两三岁的宝宝确实已经有了自尊心,而且对于所谓的“面子”问题,一点也不含糊。如果你不小心伤了他的自尊心,那么很容易引来一场“惊天动地”的哭闹。

点点两岁生日的时候,妈妈送给点点一盒水彩笔,从此点点喜欢上了涂鸦。不过,让妈妈十分烦恼的是,点点总是在房间里乱涂乱画,墙壁、窗帘、桌子、柜子,只要是点点够得着的地方、能画画的地方,都成了他的画板。

一天,妈妈在厨房打扫卫生,点点在客厅玩耍,等到妈妈路过客厅的时候,发现点点在墙上涂着什么。妈妈急忙走过去,点点似乎没有发现“危险”的临近,还在那里聚精会神地画着,等到妈妈走到跟前了,点点才转过头,冲妈妈扬起一个笑脸说:“妈妈,圆!”果然,墙上画着一个大大的圆圈,旁边东一道、西一道,看不出是什么图形。不过,妈妈并不在意这些,她在意的是墙壁遭了殃。

妈妈瞪起眼睛,生气地对点点说:“点点,谁让你在墙壁上乱涂乱画了!”点点本想向妈妈炫耀一番自己的杰作,没想到妈妈大发雷霆,点点有点害怕,有点伤心。妈妈继续呵斥道:“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上次怎么跟你说的?”点点被妈妈这么一呵斥,眼泪吧嗒吧嗒掉了下来,然后把水彩笔一丢,号啕大哭起来……

整个下午,点点都不和妈妈说话。妈妈知道自己语气重了些,伤了点点,于是主动找点点玩耍,但是点点沉默不语,就好像没听到妈妈的话一样。

点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涂涂画画是正常的。当点点把自己画好的大圆圈给妈妈看的时候,希望得到的是妈妈的称赞,但是妈妈却因为点点乱涂乱画,生气地训斥了他,伤了他的自尊心。其实妈妈大可这样对点点说:“点点,你画的圆真好看,不过这样做墙壁就不好看啦,妈妈觉得如果你能把它画在纸上,应该更好看。”

两三岁的宝宝,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自尊心开始萌芽,这时爸爸妈妈一定要保护好宝宝的自尊心,不要随意伤害它。只有这样,宝宝才会在自尊中不断产生自信,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那么,该怎样保护宝宝的自尊心呢?教育专家给出以下几点建议:1.减少负面语言的使用

一些家长在自己情绪不佳时经常对宝宝说一些负面的话,甚至把使用负面语言当成了一种习惯,比如“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这个笨孩子”“再吵就把你送人”“说了不听,这下摔倒了吧”“你能不能快一点”“你再试试,看我不收拾你”,等等。殊不知这样的话语看似是在教导宝宝,实际上起不到什么作用,反而会伤害宝宝的自尊心,对宝宝的心灵造成伤害。因此,为了保护宝宝的自尊心,家长一定要减少负面语言的使用。2.适当尊重宝宝的隐私

和大人一样,宝宝也有自己的隐私,爸爸妈妈应该帮助宝宝保护好他们的小秘密,不要轻易向他人提起,尤其是当着宝宝的面,更不能提起,否则就会伤害宝宝的自尊心,甚至让宝宝产生自卑心理。

星期天,超超的舅舅带着小姐姐来家里做客,超超和小姐姐在客厅玩耍,妈妈和舅舅在沙发上聊天,当聊到超超的时候,妈妈说:“超超都两岁多了,还经常尿床,真是让人担心……”妈妈话还没说完,就看到超超小脸通红,生气地看着她,妈妈赶紧把话题打住了。

尿床属于宝宝的隐私,虽然宝宝还小,但是他们对这样的隐私十分敏感。如果爸爸妈妈不小心把他们的隐私泄露了,宝宝就会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了莫大的伤害。

另外,对于宝宝尿床这件事,即使没有他人,也不要总是提起,否则会让宝宝觉得很没面子。如果发现宝宝尿床了,妈妈不妨悄悄对宝宝说:“宝宝又流汗了呀,我们先来换裤子,然后再把被子洗干净。”或者说:“妈妈又能帮宝宝洗床单了,那就让宝宝的床单干净干净吧。”这样轻描淡写地说出宝宝尿床这件事,宝宝就会感到很放松,自尊心也得到了维护。3.不要在他人面前批评、教育宝宝

所谓“人前不教子”,但是一些父母总是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教育宝宝,理由是这样能让他们更长记性。比如看到一个乖巧的孩子,父母就对宝宝说:“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一点也不听话。”或是宝宝在商场哭闹着要买玩具时,父母呵斥宝宝:“就知道买玩具,家里的玩具都堆成山了。”又或者看到别的小朋友画的画十分漂亮,父母就对宝宝说:“你看看人家画得多好,你怎么这么笨!”

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对宝宝的自尊心造成伤害,并让宝宝形成“我比别人差”的潜意识,让宝宝变得没有自信。因此,父母一定要记住,不要在他人面前随意批评、教育宝宝,也不要随意揭宝宝的短。鼓励宝宝克服害羞障碍“我家大宝在家里很活泼,但是一到朋友家玩,就成了一个闷葫芦,一句话也不说。”“可不是,我家女儿也这样,每次带她出去参加聚会都弄得我很尴尬。”“听专家说,宝宝从小太害羞了可不好。”“嗯,说是影响性格,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

说到自家宝宝害羞的问题,爸爸妈妈总是话题不断。为什么宝宝这么害羞呢?太过害羞会对宝宝的成长造成什么影响呢?宝宝的害羞性格能改变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首先来看一项关于害羞课题的研究。

马里兰大学的福克斯教授做了这样一项研究:他找来一些9个月大的婴儿,然后让陌生人分别和这些婴儿打招呼。与此同时,福克斯用脑电图扫描仪进行监测。最后他发现,当陌生人和宝宝们打招呼的时候,那些性格内向的宝宝会显得十分紧张,并伴有焦虑情绪,且他们大脑中掌控忧虑、恐惧情绪的区域变得很活跃;而那些性格外向的宝宝则会主动伸出他们的小手,向陌生人“打招呼”,这时,他们大脑中掌控积极情绪的区域会很活跃。对此,教授认为,婴儿期的害羞最早是出于本能。

当然,实验还没有结束,福克斯之后对这组孩子进行了长达15年的跟踪研究,最后他发现:那些从小害羞,在焦虑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仍然十分害羞、容易焦虑;而那些从小害羞,却受到父母鼓励的孩子长大后变得勇敢、自信,婴儿时期的害羞与笨拙全然不见。对此,教授表示,只要父母加以适当的引导,孩子的害羞心理是可以改变的。

婴儿时期的宝宝害羞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本能行为,是一种自我保护。一般来说,在出生6~7个月后,宝宝再见到陌生人就不怎么爱笑了;而到了7~9个月,宝宝见到陌生人时会出现紧张情绪;如果再大一点,宝宝习惯了与自己熟悉的人玩耍,对陌生人就会产生排斥。

不过,如果宝宝过分害羞,对宝宝的健康成长就会造成一定影响:首先,过于害羞的宝宝不愿意与人交往,长此以往,可能会影响其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其次,因为害羞不愿与人交往,说话的机会自然会比别的宝宝少很多,而0~3岁是宝宝语言和情绪等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宝宝太过害羞,就会影响宝宝这些能力的发展。

好在福克斯教授告诉我们,孩子的害羞心理是可以改变的。因此,在宝宝性格形成的这段关键期,爸爸妈妈要采取一些方法,鼓励宝宝跨过害羞障碍。以下几点建议能帮助宝宝克服害羞障碍:1.鼓励宝宝的探索行为

培养自信心是帮助宝宝克服害羞障碍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宝宝自信了,自然会大胆表达自己,害羞心理也会有所改善。爸爸妈妈要鼓励宝宝的探索行为,比如任由他把玩各种安全的物品,任由他探索屋子里的每一个地方,任由他抓来各种小虫子进行研究,任由他尝试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随着宝宝对周围世界认知的加深,他会逐渐建立起一种对外部环境的信任,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2.在练习交往中克服害羞障碍

克服害羞障碍的最好方式是让宝宝置身于一个与人交往的环境中。宝宝早在婴儿时期就表现出与人交往的欲望,比如宝宝会盯着别的宝宝看,朝对方微笑并咿咿呀呀地“说话”,而到了1岁左右,就会表现出一些简单的交往行为,如微笑、打手势等。所以,对于这些最初的积极的交往行为,爸爸妈妈要给予鼓励,比如当宝宝伸手打招呼时,可以对宝宝说:“宝宝学会和人打招呼了,真棒。”对于再大一点的宝宝,就要鼓励宝宝和见到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主动打招呼。

当然,爸爸妈妈还可以通过走亲访友,参加集体活动,带宝宝出去和小朋友玩,邀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等方式锻炼宝宝的交际能力,让宝宝在人际交往中渐渐克服害羞障碍。3.少一些斥责,多一些鼓励

面对害羞的宝宝,一些急性子的爸爸妈妈总是斥责宝宝,比如“怎么这么没礼貌”“这么胆小,没出息”“真是个胆小鬼”……如果爸爸妈妈总是给宝宝贴上害羞、胆小的标签,他就会始终把自己缩在一个壳子里,变得更加胆小、害羞。

所以,如果宝宝在陌生人面前表现得很害羞,爸爸妈妈不要斥责宝宝,更不要当着他人的面批评宝宝,以免伤害宝宝的自尊心,爸爸妈妈应该在事后引导宝宝:“妈妈知道宝宝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只不过刚才宝宝有一点害羞,妈妈希望你能勇敢地和叔叔阿姨打招呼,这样宝宝就会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另外,也有一些父母总是对宝宝犯的一些“错误”横加指责,比如宝宝看到妈妈在擦桌子,想过去帮忙,却不小心把桌子上的杯子打碎了,家长就指责宝宝笨手笨脚,什么事都做不好。时间长了,宝宝就会因为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变得害羞、胆怯。所以,对宝宝不要太苛刻,对宝宝犯的“错误”要学会理解,毕竟这时的宝宝正处在犯“错误”的年龄,犯错并不可怕,只要宝宝能在错误中有所收获,就是一种成长。信任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柯柯妈妈有一句“三字箴言”,即“你能行”。从柯柯出生开始,妈妈就一直在向柯柯灌输这种想法。比如,当柯柯学习走路时向妈妈求助,妈妈对柯柯说“你能行”;当柯柯面对陌生人不敢说话时,妈妈鼓励柯柯说“你能行”;当柯柯对着拼不好的七巧板发脾气时,妈妈温和地对柯柯说“你能行”……

在柯柯两岁的时候,妈妈觉得应该训练柯柯自己穿衣服、脱衣服了。一天,柯柯从外面玩耍回来,妈妈准备给柯柯洗澡,同时让柯柯学着自己脱衣服。柯柯穿了一件开衫,在妈妈的帮助下,第一颗扣子解得很顺利,紧接着是第二颗扣子,也比较顺利,但是到了第三颗扣子的时候,因为扣子的位置比较高,所以解起来有些费劲。这时柯柯已经有点急躁了,转向妈妈求助:“妈妈……”

妈妈并没有去帮柯柯解决眼前的困难,而是鼓励他:“柯柯,加油,你能行!”柯柯很努力地又试了几下,但是扣子还是没有解开。柯柯大哭了起来,嘴里念叨着:“不行,宝宝不行!”看着柯柯着急委屈的样子,妈妈有点心疼。妈妈平复了一下情绪,等到柯柯渐渐安静下来后,用平静的口吻说:“柯柯,加油,你能行的,妈妈相信你!”柯柯看到妈妈没有帮助自己的意思,只好重新研究起了扣子。最后在妈妈的指导下,柯柯终于成功解开了最后一颗扣子。虽然这个过程足足花了15分钟,但是妈妈相信,柯柯以后再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能行!”

信任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柯柯妈妈深知这个道理,相信在妈妈的悉心教导下,柯柯一定会成长为一个乐观、自信的孩子。“你能行”虽然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但它是家长对孩子信任的体现,会让孩子在潜意识中产生“我一定能行”的信念。而对于0~3岁的宝宝来说,每一个小小的成长技能的获得都是莫大的困难和挑战,因此他们需要家长给予更多的信任和鼓励。

比如,当宝宝在游戏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给他一些信任和鼓励,让他自己想办法去克服困难,而战胜困难会让宝宝的自信心倍增;当宝宝遭遇一些挫折的时候,用缓和的语气同他一起分析这次经历,并鼓励宝宝,让他重拾信心;为宝宝买衣服时,让宝宝自己挑选颜色和款式,尊重宝宝是培养宝宝自信心的关键;当宝宝表演讲故事、唱歌的时候,给他打拍子,从而锻炼他的自信心;平时和宝宝相处时,多用赞许的语言鼓励他,具体的称赞会增强宝宝的自信。培养宝宝乐观积极的心态

一场大雨过后,窗台边上的一张蜘蛛网已经支离破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蜘蛛网爬去,但是因为墙壁潮湿光滑,它每次爬到一定高度后都会掉下来。就这样,它一次次向上爬,又一次次掉下来……

这时,从窗户边走过一个人,看到不停向上爬的蜘蛛,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我的一生不就正如这只蜘蛛一样吗?终日忙忙碌碌,却终无所得。”之后,这个人日渐消沉。

过了一会儿,又过来一个人,摇了摇头说:“这只蜘蛛怎么不绕开潮湿的墙壁,到干燥的地方试一试呢?”之后,这个人变得聪明起来。

又过了片刻,走过来第三个人,这个人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他觉得自己要像蜘蛛学习,于是这个人更加坚强、奋发,最后小有成就。

乐观是一种性格倾向,它能使人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从而鼓励自己不断前行。乐观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乐观的人总能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看到积极的一面,调整好心态,应对挑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乐观远不只是一种迷人的性格特征,它实际上更是一种心理免疫力,足以帮助人们抵御生活中的任何困难。

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一个孩子如果能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首先,他必定是快乐的,其次,乐观的性格有助于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强大孩子的内心,他的未来必定是充满灿烂的阳光的。

乐观积极的心态要从小培养,0~3岁正是塑造孩子好性格的关键时期,父母要把握好时机,培养宝宝乐观积极的心态,塑造宝宝自信的好性格。那么,怎样让宝宝变得乐观积极呢?教育专家给出以下几点建议:1.做乐观积极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事,这种态度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宝宝。所以,要想宝宝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父母就要从自身做起,尽量保持阳光正面的心态。

比如,看到外面下雨了,我们不能对宝宝说:“这破天气,什么事也不能做。”否则只会把消极的情绪传递给宝宝。我们应该说:“下雨啦,真好,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这样就会让宝宝认识到,下雨并不是一件糟糕的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