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美的100个地方(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2 16:06:51

点击下载

作者:《图说天下·国家地理系列》编委会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全球最美的100个地方

全球最美的100个地方试读:

前言

“地理”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开天辟地之初,大自然就在不知疲倦地塑造着地球的沧海桑田,也带给了古老的人类无穷的好奇与想象。忽忽数十个世纪,人类一直在感受着自然造物的神奇,同时也用自身行动不断地给这个星球制造出新的惊喜。“地理”这个名词,也就在这种人与自然的往来交流中,不断被拓展出新的意义与内涵。“国家地理”的概念,也就是由此而生。时至今日,也正在变成一个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相较于以往学术意义上的“地理”概念,它是一个更加广博而宽容的界定,不仅仅局限于经典意义上的山川面貌、星辰运行等自然地理的内容,而是更多地融入了民俗、历史、旅游、科技发展等人文层面的印记,由此延伸,进而为整个社会风貌折射出一个真实的投影。结合了人性的地理,就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学术符号,而渐变成为了一种充满着人文关怀的文化,成为了当今社会人所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人们对于此的热情,或许也并不仅是出于对时尚潮流的盲从,某种程度上,更是出于潜意识中对自身生存意义的追寻与探索。正是自然与人性的结合,才凸现了国家地理的魅力所在。

为此,我们特别编辑制作了这套《图说天下——国家地理系列》丛书,本书共10册,以广阔的视角从不同方位展现出国家地理文化最全面的内容,带领读者对国家地理文化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接触。本册《全球最美的100个地方》以不同的视角、别具匠心地选取了100处地球上最美、最动人心魄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按照每一处地方的自然特点以及所带给人的感受,将100处地方归为若干大的单元,各大单元下的每处地方又独立成篇。以优雅的行文配合精美的摄影图片,将世上各处臻于极致的自然之美、文明之美娓娓道来。

天地之间

喜马拉雅山脉

界第三极”、“世界屋脊”等美名如今在全世界是妇孺皆知了,喜马拉雅山脉以其雄伟的英姿和强“世劲的生命力,在高高的云端之上,俯视着人间,不惧天老地荒。神秘、神奇、圣洁、清静,将这些美丽的词汇加在喜马拉雅山脉身上,有谁会反对呢?★名称:喜马拉雅山脉★位置:中国/尼泊尔★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即使不必一步一叩首地,要接近喜马拉雅,你心底的虔诚与敬畏无论如何也是少不了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安纳普尔纳峰

喜马拉雅山脉分布在中国、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境内,绵延2400多千米,形成一个大弧形,近似东西向地隔开印度次大陆及青藏高原,其主要部分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的交界线上。它包含了许多平行的山脉,从南至北有锡伐利克山脉、小喜马拉雅山脉、大喜马拉雅山脉等等,宽200千米~300千米,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这里多的是超高的峰峦,7000米以上的就有40多座,超过8000米的也有16座之多。如果将全世界的山脉紧挨着比高,喜马拉雅山脉也是当之无愧的万山之王。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居民,住宅通常依山势而建,层层叠叠,云雾缭绕中别现一派雄浑。

在古老的地质时代,整个喜马拉雅山脉以及附近辽阔的地域还是大海之一隅,大约从新生代的第三纪晚期开始,海下深处的岩层受强烈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崛起沧海,横空出世,逐渐上升成为最高、最年轻的“世界屋脊”。据科学家测定,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平均每年3.2毫米~12.7毫米的速度不断上升,继续刷新它自己所保持着的世界最高记录。

渴望的目光怎能抵挡那伟岸、那壮美。多少年来,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峰吸引了多少勇士前赴后继前来攀登,那是人类壮志与天之造物的较量,生死往往系于刹那间。多少梦想永远埋葬在突然崩塌的冰雪之下,然而,又有多少发誓征服它的团队向着顶峰继续前进。

它的背后,竟也有独具魅力的清秀与优雅。雪线以下,有一处被称为“喜马拉雅山中的乐园”的春丕河谷,这里青松密布,云雾缭绕;山麓水边,桃红柳绿;木莲和石榴花丛丛点点,草地上各色繁花更是开得如毯似锦;蝴蝶飞舞,和风习习,一派山青水秀的迷人风光。在这里,土著居民脸上已经没有了特殊的高原红,而是江南惯见的纤细和白润。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耸立在中国和尼泊尔的边界上。珠穆朗玛,藏语意为“第三女神”,它是名副其实的“地球之巅”。其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地形险峻,环境复杂,山脊和峭壁间分布着总面积达1500平方千米的各种类型的冰川,冰川之上更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从飞机上,从彩图里,从电影中,人们所见的珠穆朗玛,永远是一副湛蓝天幕下银白耀眼的千古雪域模样。

珠峰不仅巍峨宏大,而且气势磅礴。珠峰上发育了许多规模巨大的冰川、冰斗、角峰等,在山脊和峭壁之间,分布着数百条大小冰川,还有许多美丽而神奇的冰塔林,犹如仙境广寒宫。若天气晴朗,能看到山顶上有一团乳白色的烟云,缓缓东移,仿佛挂在峰顶上的一面飘扬在蓝天中的白色旗帜,这便是珠穆朗玛峰独有的奇观——“珠峰旗云”。

看吧,经幡上那红色代表太阳,黄色代表土地,蓝色就是天空,绿色形容庄稼,白色就是高原上圣洁的冰雪。而珠穆朗玛峰,也早已成为一种风景之外的、更深层次的图腾,它是一种精神,一种气度,一种生命的超越和灵魂的锤炼,人世间的生与死,得与失,都变得轻如鸿毛,无足轻重。灵魂,在茫茫冰雪中飞翔,回归……珠穆朗玛峰的景色奇特而壮观,峰顶呈金字塔状,横空出世,高入蓝天,被誉为“世界第三极”。

阿尔卑斯山脉

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这座重量级的山,也收藏了欧洲最重量级的美。阿尔卑斯阿在欧洲的势力范围是如此之大,在欧洲,几乎处处都可感觉到它的存在,如果想忽略这欧洲第一高峰,是绝对不可能的。★名称:阿尔卑斯山脉★位置:欧洲★最高峰:勃朗峰(4810米)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它在欧洲的势力范围极大,想忽略欧洲第一高峰是绝对不可能的。在大多数人的直觉里,但凡美丽的山,必然是满身一色的青翠。阿尔卑斯山却是独树一帜,绵延不绝的山峦间满眼扑来的都是令人目不暇接的缤纷色彩,漫山遍野童话世界般的花团锦簇,生动得让人呼吸停滞。

在欧洲,几乎处处都可感觉到阿尔卑斯山的存在,难怪它被叫做“欧洲屋脊”了。以为到阿尔卑斯山不是登山就是滑雪,那就大错特错了。这里实在有太多不可思议的景色等人去感受。这里的湖泊的蓝是令人无法想象的大蓝,还有无数干净到发亮的泉水、瀑布、美丽的峡谷、一望无际的绿野、绿野上的野花,还可看到冰河。夜晚,几个峰顶在夜空中闪着寒冽而圣洁的光辉。瑞士采马尔特地区的马特峰,其尖锐的角峰由数条倾斜向上的山脊会合而成,直指青天的气势使人生畏。冰川雕凿出了冰斗,两个冰斗背靠在一起形成倾斜向上的山脊,所有山脊会合到峰顶——马特峰尖锐的角峰就这样形成。

凝眸观望,阿尔卑斯幽涧水泽兼具,草原森林相间,地势广阔,水肥草美,牧马成群。远处的高山犹如穿着翻云滚浪的大裙子,裙上一串高高矮矮的山峰,漫着白雪的山尖,在阳光下云蒸霞蔚。山脚下,白花黄花相间的奶牛在悠闲踱步,红瓦尖顶的住家小屋就漂在这姹紫嫣红的花海上。更有一些不知名的小湖小河,颜色是晴空般的蓝,荡漾着雪山倒影,芦苇草、蒲公英、各色不知名的野花、大伞盖似的老树浓荫,整整齐齐地围着明镜般的湖面。在这样的一幅图画面前,用不着美酒,只需一阵带着花香的山风,就熏得人心旷神怡。

于是,除了阿尔卑斯山壮阔的自然景致之外,让人更想捕捉的,是让这片土地更显生动的、实际生活在山里的人们的某些瞬间。可惜的是,有着害羞眼神、腼腆表情的农人,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真遇上了,便是一份阿尔卑斯山的珍贵礼物了。阿尔卑斯山在意大利南蒂罗尔地区,由雄壮的鼓乐转变成悠扬的小提琴协奏曲。也可以说,阿尔卑斯山的交响乐,在这里才开始正式演奏——携带着人间烟火,使人感受到一股现世的温暖气息。

乞力马扎罗山

海明威神奇的笔下,“她高大、雄伟,令人眩目地矗立在阳光下”。即使在200千米以外的地方,也能看在见被太阳照得五彩缤纷的雪冠。最壮美的景象是那骄阳下冰清玉洁的山顶所呈现的瑰丽色彩,那梦幻般的“赤道雪峰”景致,定会让人慨叹不虚此生。★名称:乞力马扎罗山★位置:非洲★最高峰:基博峰(5950米)

人世如海,苍茫,奔腾,人在海中沉浮,存在着或简单或复杂的目的,人的头脑或者清晰,或者混浊。于是每个人都需要洗礼,需要在大自然面前与自己的灵魂对话。于是总有人来到非洲,远离俗世,参拜乞力马扎罗,这个上帝居住的地方、坦桑尼亚人心目中神圣的山。从空中巴士上俯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峰成了漂浮在云海中的孤岛。主峰沉积了几千年的积雪,使乞力马扎罗山成为世界各国探险家的天堂,也是考察非洲过去气候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乞力马扎罗山属于坦桑尼亚,属于非洲,是粗犷剽悍的非洲人的象征。目前它仍然是一座活火山。当你凝神远眺这座壮丽、深邃、气象万千的大雪山,或深深地投入它恢弘宽大的胸怀时,在宁静中常常能体味到它那股内在的伟力,一种燃烧着的、骚动着的原始的生命力。正是这种汹涌澎湃着的内在震撼力,伴随着非洲这艘巨船扬帆启航,从远古驶来,又向未来驶去……

晴空万里,阳光普照,青山、白雪、浮云,清晰可辨,遥望乞力马扎罗山,它如同戴着一顶银光闪闪的王冠的君主,傲然挺立,俯视着大地。其峰顶有一个火山口,地势平坦,就像一只巨大的碗口。在这里,积雪皎洁如晶莹的宝石,阳光照射处积雪融化,就露出了棕色的熔岩,连熔岩流淌的痕迹都清晰可见。朵朵白云在雪山四周飘荡,“非洲屋脊”终于在阳光下现出了真面目。

乞力马扎罗,在著名作家海明威笔下,雪是它不朽的灵魂。在东非的斯瓦希里语里,“乞力马扎罗”意思是“光明的山”。这座山诞生于热与火的洗礼中:火山造就了它伟岸的身躯,而山顶终年不化的冰雪是它永恒的灯塔。古老而美丽的天神与魔鬼斗争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使这座大山变得神圣而威严无比。

当落日把它那殷红的余辉洒向西山坡上的条条雪瀑时,奇迹出现了:半壁山体红妆素裹,色彩斑斓,幻化出一种流动的质感,与后面淡青色的天光相映成趣,俨然是一幅妖娆无比的雪山夕照图。一阵山风骤起,打破了洪荒远古的宁静,逶迤起伏的重重山冈顿时骚动起来,层层绿浪颇显浩渺之势。而此时,山顶上的云雾偶尔散开,洁白晶莹的冰山雪峰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茫。

人是属于大自然的,因此人和动物都是大自然的儿女。乞力马扎罗山自然保护区内栖息着大象、狮子、豹、犀牛、斑马、羚羊、野猪、猴子和鸟类等上百种野生动物。林间的长颈鹿,伸着长长的颈在吃树叶;巨大的非洲象在林间悠然漫步,成群的小鸟飞来飞去,在它们身上雀跃啄食;圆滚滚的野猪长着一对长长的门牙,在拱土寻找蚯蚓;成群的斑马在林间觅食,黑白相间,线条分明,几十头聚集在一起,像一幅流动的油画……到那里去,就仿佛置身于天然动物园。在美丽的风景面前,艰难的路途也会变得轻松起来。

在古代阿拉伯人的心目中,乞力马扎罗山是“一座令人陶醉的山峰,它漂移不定,人们渴望着来到它的面前,但却永远也到不了!”在那里可以看到紫色的薄雾远远地浮在地平线上,而在这云雾之上,你可以看到一座“金字塔”奇迹般地悬浮在空中,那就是乞力马扎罗山积雪的山顶。

入夜,月影憧憧,夜风清清,静谧得连松针落地、竹叶摇曳都清晰可闻,偶尔一两声虫鸣鸟叫,伴着潺潺流水声,让人忘了山林外的世界。记忆是人灵魂的一部分,所以这片刻的经历,带着巨大的震撼力,将永远留在人的心中。大象是乞力马扎罗山的常住“居民”,它们往往构成这里一道美丽的风景。

安第斯山脉

这里,旅行者可以呼吸到冰川时代的气息。想一想,就在你的周围,是沉积了上亿年的冰雪,深深在吸一口气,似乎可以感触到地球和人类共同成长的痕迹。★名称:安第斯山脉★位置:南美洲★最高峰:汉科乌马山(7010米)

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的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也是世界上最壮观的自然景观之一,山势雄伟,绚丽多姿。

安第斯山脉分布在南美洲的西海岸,从北到南全长8900余千米。它濒临太平洋,北起加勒比海的特立尼达岛,南到南美洲南端的火地岛,由几列相互平行的山脉组成,贯穿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等7个国家。这条山脉既高又陡,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超过6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这里不但有众多的铜矿、火山,也常发生让人却步但又壮观非常的雪崩。

安第斯山脉属于科迪勒拉山系,这个山系从北美洲一直延伸到南美洲,全长1.8万千米。安第斯山脉许多高峰山顶终年积雪,位于玻利维亚西部的汉科乌马山为其最高峰,海拔7010米,也是西半球最高峰。南美洲以拥有众多的活火山而闻名,这些火山就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脉,这里共有40多座活火山。位于智利中部的图蓬加托火山海拔68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活火山。在火山区,白天白云缭绕,晚上火光冲天,景象十分壮观。安第斯山地区的骆马。由于欧洲和北美国家大量收购其皮毛,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的短短十几年里,被宰杀了50余万只,该物种曾一度处于濒危状态。

此外,安第斯山区还分布着大片茂密的森林,是亚马孙河等重要河流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铜矿,深入地表以下1200米,庞大的地下坑道总长超过2000千米。

从安第斯山脉发源的冰川,在阿根廷境内有13条,最著名、最壮美的就是贝利托莫雷诺冰川,该冰川高达70米,绵延30千米,总面积达257平方千米,仅冰壁前端就宽4千米,高约50米。它也是阿根廷最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

从太空俯瞰安第斯山脉,看到的是一幅白蓝相间、清澈明净的构图:白色条状区域即是安第斯山脉,蓝色部分为太平洋。而站在它的身旁,你能瞬间领悟到“壮美”一词的全部美学含意:高耸入云又终年积雪的山峰,城墙般厚重又洁白的冰川,白云缭绕又会火光冲天的火山……

安第斯山脉,造物主的绝笔!阿根廷的菲茨罗伊峰几乎全年都笼罩在云雾之中,被当地的特维尔切人称为“乔坦”,意即“吞云吐雾的山”。云消雾散的时刻自是难得,其真容自然就很难目睹,能如此清晰地见到它这种面目的人真是有幸了。

落基山脉

基山脉,依然保持着自然的古朴清新,没有遭遇人类文明的破坏。山与冰河、森林与湖泊,和谐地演落奏着落基山脉悠远的交响曲。人与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犹如鱼水难分,亲密无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1994年起,连续6年将这里评为世界上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名称:落基山脉★位置:北美洲★最高峰:埃尔伯特山(4399米)

在世界的一端,有一片神奇的土地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她有着秀美清幽的路易斯湖,雄浑壮美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和精奇别致的千岛湖,更有巍峨的落基山脉增添了她的姿色。所有生物的生命,在这里都是平等的。

位于温哥华北部的落基山脉,依然保持着自然的古朴清新,没有遭受人类文明的破坏。这里的一切都那么自然,没有人类带来的污染。春天时,可以看到很多动物在冬眠醒来后找食物吃,这些动物完全不避人,而前来游玩的人类也给予动物足够的空间,让它们以自己的生活方式与人类共存。登上落基山脉,给人直观感觉是站在绵绵的山脉中看广阔的冰河,翠绿的湖泊如宝石般镶嵌在深绿色的针叶林中,林中栖息着各种动物。山与冰河、森林与湖泊,和谐地演奏着落基山脉悠远的交响曲。人与动物、与自然的和谐,有如鱼水难分,亲密无间,难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1994年至1999年,连续6年将加拿大评为世界上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只有体现在自觉的行动中,环境对人类才能给予真诚的回报。路易斯湖在落基山的怀抱中,水清至纯,景色美不胜收。

这座被鲜花、绿树、草坪覆盖的大山,一年四季展现出不同的色彩。雄伟的山峰,绿色的森林,弯曲的河流,如镜的湖泊,构成了一幅美妙绝伦的油画。站在山上,颇有人在天空下、心在空中飘的感觉。时而能看见一群一群的动物横穿公路,慢悠悠地走过,汽车司机总是将车主动停下,等这些可爱的生灵走过去了,再继续行驶。在海边笔直的路堤上,人行小道的两旁都铺满了绿色的草坪,一群群海鸥落在草坪上懒散地晒着太阳,享受着这里清新美好的环境。水面上游玩的野鸭,成双成对,无拘无束。这里就像它们的家一样,来往自由。

山谷间有天然的湖泊,如一块块翡翠镶嵌在茫茫碧野上。地毯似的草地上点缀着各种各样姹紫嫣红的小花。“落基山脉的明珠”路易斯湖,湖水呈珍珠色。水是至清的,甚至可以看到沉在水底的、那些死去的麋鹿的角,你难以想象它们活着时有多庞大,光那些“角”就有半个人大。

没有电话、电视、电脑,所有现代化的工具在这里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因为这样,才好让心慢慢沉静下来,恢复单纯本性。每一天的日子都是舒展的,或放马飞驰,或悠闲垂钓,更多的时候,什么都不用做,只是想想自己的人生,想想那些曾经理不清的烦心事,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决定自然流露,人生突然变得简单易行。你是否已经忘记生命中一切的滞涩和矛盾,只留风声在心中汇成甜蜜的谐音?罢了,生命应归自然,因为你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落基山的雄伟和壮丽让人类感到惊讶,落基山就仿佛是被遗落在人间的天堂。

大峡谷

国人历来以西部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为骄傲,一位总统曾说:凡到美国的人一定要去看看西部的大峡美谷,否则就不能算到过美国。其博大恢弘的气魄,壮丽慑人的景观,世间无所匹敌。★名称:科罗拉多大峡谷★位置:美国

有一位地质学家说: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奇景。面前层层叠叠的山岩十分壮观,那是“天斧”之作,将地壳的横断面砍削得如此神奇。从谷底向上,沿崖壁出露着寒武纪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含有着各个地质年代代表性的生物化石,大峡谷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的美称。它并不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但是却凭借着其超乎寻常的体表和错综复杂、色彩丰富的地面景观而驰名。从地质角度上来看,它非常有价值,因为裸露在峡谷石壁上的从远古保留下来的巨大石块,不仅因其坚硬和粗犷而美丽着,而且还无声地记载了北美大陆早期地质形成发展的过程。科罗拉多大峡谷的色彩,总是扑朔迷离而变幻无穷,彰显出大自然的斑斓和诡秘。

那蛮荒而神秘的景色,让人着迷;那险峻而富于特色的峭壁,让人惊叹。这个可以容纳250个曼哈顿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是科罗拉多河的杰作。这时候该真正感叹“滴水穿石”的力量了吧。几千万年甚至几万万年中,科罗拉多河的激流一刻不停地冲击着,在一片高原上雕刻出一道巨大的鸿沟,并赋予它光怪陆离的形态。今天当人们站在绝壁上,仍可想象出当年在幽深的河谷中,巨浪排空、波涛咆哮的壮丽景象。

确实,这样雄伟险峻的大峡谷突兀地横亘在面前,实在很难让人用常规的理由解释它的存在。如果真的下到谷底,就会发现这里又是另一片天地。在被称做“地狱”的谷底深处,也未必就要忍受痛苦,体验到的不过是当年西部牛仔驰骋荒原的生活。现在这里烈日依旧,红土犹存。科罗拉多大峡谷是留待每个人自己去发掘和体验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迷人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它那气势磅礴的魅力,留待人们自己去发掘和体验。

描绘大峡谷是十分困难的,很难用语言表达大峡谷的景色,只能在亲临大峡谷后,用心灵去感知它的庄严、静穆和深邃,领略造物主赋予它的瞬息变幻和亿万年的寂寥。你的手够得着千万年前的岩石,而科罗拉多河在谷底绵延流淌,波光闪烁,仿佛是一条碧蓝的彩带。“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站在大峡谷的峭壁悬崖之巅,极目天际,才会真正理解李白这一千古绝句包含的深刻哲理。

站在大峡谷的边缘,就有一种站在地球边缘的感觉。大峡谷里最著名的石头叫“老鹰峡”,这里曾发生过一个美丽凄婉的爱情故事。坐在谷底小船的甲板上,就像掉进了地球的“缝”里,抬头仰望,遥远的地方是无穷上苍……大峡谷岩石多为赭红色,在大雪覆盖之下呈现出冷峻的色调。大峡谷各岩层的岩石质地不一,颜色随着一年中不同季节里植被、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甚至在同一天里,大峡谷的岩石也会因时间的不同呈现出异样的景象。

无论南北岸,视野都极为开阔,只看到大地的起伏、断裂和切割。居高临下,常有种如俯瞰沙盘的错觉,很容易产生君临天下的豪情。站在岸边,谷地深处科罗拉多河的涓涓细流几乎遥不可见,难以想象这细小黄水是这大峡谷的主要创造者。大峡谷两岸都是红色巨岩断层,岩层嶙峋,堪称鬼斧神工。两岸重峦叠嶂,夹着一条深不见底的巨谷,真是天造地设,无比苍劲壮丽。

更为奇异的是,这里的土壤虽然大都是褐色,但当它沐浴在阳光中时,却又扑朔迷离,变幻无穷。时而是紫色,时而是深蓝色,时而是棕色,时而又是赤色,全依太阳光线的强弱而定。这时的大峡谷宛若仙境,七彩缤纷,苍茫迷幻,迷人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每一次云与雾的搭配,显示科罗拉多的一种美,原始蛮荒,苍茫幽邃,壮丽而神奇。“不管你走过多少路,看过多少名山大川,你都会觉得大峡谷仿佛只能存在于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星球。”科罗拉多大峡谷是自然的奇迹,到了这里,你才会意识到人类在大自然造物主面前是多么渺小。站在峡谷边缘,你会惊异这片土地怎么就被掰开在你面前,露出里面斑斓的层层断面。峭壁下的深渊深不可测,尽管有护栏围着,但是来自那深渊的魔力仍然让人胆寒,不敢正视,让人疑心自己到了地狱门口,而冥王正笑着端详下一个猎物。或者你会觉得自己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尽头,孤单单地把整个世界抛在了身后。哈瓦苏瀑布水如泻银,潭水碧绿澄清。哈瓦苏部落的印第安人数百年来一直居住在哈瓦苏河的瀑布周围,这个部落的名字就是“碧水人家”的意思。

大峡谷就这样以最赤裸的姿态,展现着自然界沧海变桑田的神奇,展现着时间的久远。闭上眼睛,感觉着夕阳下的峡谷、岩石边的夕阳、远处隐约传来的印第安人的笛声、格罗菲《大峡谷》的交响曲,感觉着这被掰开的大地赤红的土、湛蓝的天、白炙的热。它带给你一种难以名状的震慑,所谓人类的历史,时间的流逝,在这道鸿沟面前似乎也只能归于一粒沙尘。

东非大裂谷

非大裂谷不仅被称为“地球脸上最大的伤疤”,更被美誉为“世界地理的奇迹”。同时,东非大裂谷还是东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奥杜威峡谷中的发现,改变了全世界对人类始祖的认同……★名称:东非大裂谷★位置:非洲

乘飞机越过浩翰的印度洋,进入东非大陆的赤道上空,从机窗向下俯视,一条硕大无朋的“刀痕”就会呈现在你的眼前,相信即使你见惯奇情异景,也会惊讶得瞪大眼睛。这就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亦称“东非大峡谷”或“东非大地沟”。

东非大裂谷南起赞比西河的下游谷地,向北延伸到马拉维湖北部,并在此分为东西两条。东面的一条是主裂谷,穿越坦桑尼亚中部的埃亚西湖、纳特龙湖等,经肯尼亚北部的图尔卡纳湖以及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的阿巴亚湖、兹怀湖等,继续向北直抵红海和亚喀巴湾,直至西亚的死海—约旦谷地,全长6400多千米。西面的一条经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爱德华湖、艾尔伯特湖等一直到苏丹境内的白尼罗河,全长1700多千米。裂谷宽度在几十米至200千米之间,深几百米至2000米,谷壁如刀削斧劈一般。裂谷两侧,断壁悬崖,山峦起伏,犹如高耸的两垛墙。据推测,裂谷形成于上新世和更新世,一些地段同时伴随有大规模火山活动,催生了著名的乞力马扎罗山(5950米)和肯尼亚山(5199米)等高大山峰。大裂谷内的伯格里亚湖边,间歇泉热气升腾。地热是大裂谷周围国家的一种重要能源,已经得到妥善利用。

在我们的头脑里,大峡谷总和黑暗的断涧深渊,以及狭长、阴森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其实不尽然。当你来到东非大裂谷,展现在眼前的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远处,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着连绵的群峰;近处,草原广袤,翠绿的灌木丛散落其间,野草青青,花香阵阵,草原深处的几处湖水波光粼粼,山水之间,白云飘荡;裂谷底部,平平整整,坦坦荡荡,牧草丰美,林木葱茏,生机盎然。19世纪末,英国地理学家约翰·乔治设想东非大裂谷是因地壳下沉而形成,而不像科罗拉多大峡谷那样由河流冲刷而成,东非大裂谷也即成为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说理论的有力证据。东非大裂谷还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尚武的马赛人至今生活在这里,亦是大裂谷的一道风景。

起源于东非大裂谷的南方古猿,一直被考古学界认定为人类的始祖。20世纪50年代末期,在东非大裂谷东支的西侧、坦桑尼亚北部的奥杜威谷地,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具史前人的头骨化石,据测定分析,其生存年代距今足有200万年。

古往今来,东非大裂谷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科学家们推测,火山活动频繁的东非大裂谷的“伤口”将越来越大,最终变成海洋,正如今天的红海一样。东非大裂谷未来的命运究竟如何?人类只有拭目以待。非洲大羚羊是世界上最珍稀的羚羊,由于毛色美丽、肉质鲜美,曾遭人类大量捕杀,最后一只野生的非洲大羚羊已于1994年在肯尼亚山死去。

好望角

望角的发现,给整个人类带来了惊喜,可以说不仅改变了非洲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命运。那是一好种激情的讲述,如同你在倾听一曲激越的交响,无论你听得懂还是听不懂,只要你能够沉醉其间,你便会受到真正的感染。★名称:好望角★位置:南非

世界七大洲的大小岬角,可谓成百上千,但最知名者,恐怕还属南非的好望角。它位于非洲西南端,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重要陆地标志,也是一场海上风暴送给葡萄牙探险家巴塞罗缪·迪亚士的意外礼物。

好望角的岩石构造像天工的雕刻,层层页岩仿佛沉积着岁月的故事,只要打开来,这些故事就会如同激荡的海潮,热烈地朝我们涌来。顽强的迪亚士不期然地揭开了好望角神秘的面纱,他的名字也永远与好望角连在一起。但他终究没有想到,作为“好望角之父”的自己正是在此地走完了人生旅程,好望角成了他的绝望之角、葬身之所。如今,好望角已成为从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海岸指路标。

好望角作为大西洋与印度洋冷暖流水的分界,气象万变,景象奇妙,耸立于大海,更有高逾600米的达卡马峰,危崖峭壁,卷浪飞溅,令人眼界大开。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好望角海域几乎终年大风大浪,遇难海船难以计数,以致有“好望角,好望不好过”的说法。尽管如此,站在好望角的峭壁悬崖上,还是会让人联想起一个令人血脉潮涌的传说:人们常常于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之际,见到有人驾一叶轻舟,奋力拼搏着绕过好望角,那就是不屈的迪亚士。由于好望角是太平洋与印度洋冷暖水流的分界,加上危崖峭壁,所以这里巨浪滔天,以前被称为“风暴角”。

好望角的所在地叫开普半岛,开普半岛的顶端是矗立着一座白色灯塔的海角点,被人称为“绕开死神的航标”。从那里回首向右望去,可见一个伸入两大洋中、如同巨大鳄鱼爪般的海角峥嵘毕露,那才是真正的好望角。从海角点沿一条小路蜿蜒而下,一路上都能见到墨绿色的波涛托起白色的浪花,轮番拍打着岸边嶙峋的乱石,群群海鸟追逐着浪尖嬉戏。

站在半岛山顶举目南眺,明丽的阳光下,是一望无际的蔚蓝色天空,空中飘游着几朵暗灰色的云团。云团之下,奔涌着浩渺无涯的万顷碧波。走到山崖边上,探首俯视,只见灰色的悬崖临空,莽苍苍的峭壁陡立,几只海鸟在其间振翅翻飞,好一种幽秘可怖的气氛。山脚之下,黑黝黝的浪涛从天边滚滚而来,撞击在悬崖峭壁之上,化为冲天而起的冰浪雪涛,发出撼天动地的吼声。此情此景,令人不由得把心提到喉咙口,额头沁出一层冷汗。这时,才会突然领悟到,这个岬角何以曾被人称为“风暴角”。

有人说,好望角航线是西方国家的一条海上生命线,远远地可以看到巨轮正在通过。是啊,曾经在西方人眼里遍地黄金的东方大地,怎会不令人心潮澎湃、前仆后继地前往冒险呢?

伫立在好望角前,沐浴在海上的阳光中,眼前是雄伟的岬角、无垠的海面,耳际是澎湃的涛声、海鸟的长鸣,扑鼻而来的是清爽的空气,不时夹带着海腥味。每当此时,“云翻一天墨,浪卷半空花”这一国人形容好望角的诗句便浮现在脑海。青山为邻,飞鸟为伴,黄昏夕阳把好望角渲染成一个金黄的琉璃世界。浪漫景致抖落满身风尘,似退隐山林的豪迈,真是好山——好水——好望角。好望角的礁石经年累月地承受着海浪的拍打,一直屹立如故。它们一静一动,给前来参观的游人以生命的启示。

麦金利山

金利山是北美洲的第一高峰,它在印第安语中的意思是“太阳之家”。麦金利山地区拥有着变幻莫测的麦高山风光、典型的北极植被以及野生动物。而对于登山爱好者们来说,这里还是一个并不比攀登珠峰逊色的巨大考验。★名称:麦金利山★位置:美国(阿拉斯加州)★高度:6194米

麦金利山高达6194米,是北美洲最高的山峰,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南部的阿拉斯加山脉中段附近。这里的大部分地方终年积雪,白皑皑一片。

麦金利山以美国第25任总统麦金利的名字命名,但是大多数阿拉斯加人还是习惯用印第安语的名字来称呼这个北美的最高点:迪纳利山,它的意思是“太阳之家”。麦金利山俯瞰着阿拉斯加山脉的其余部分,高5220米的弗拉克峰位于麦金利山不远处,这里的印第安土著称弗拉克峰为麦金利山的“妻子”。麦金利山与所在地区的相对高差达5400米,作为对比,珠穆朗玛峰与西藏高原的相对高差也不过5000米。在晴朗的日子里,巨大的麦金利山在云雾里隐隐闪现,成为阿拉斯加地区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景观。

麦金利山间经常浓雾不断,浓雾缭绕弥漫时,几百米之外的景物便不可见。夏季,麦金利山的青青山坡上盛开着鲜花,紫色的杜鹃花和精巧的铃状石南花随处可见。

除了壮观的高山风光之外,这里还拥有650种开花植物和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迪纳利公园成立后,参照美国黄石公园的管理模式,让灰熊、狼、狐狸、野山羊、驼鹿和北美驯鹿等野生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它的冻土地带和针叶林地带上。生活在麦金利山地区的北美大白野山羊

世界各地的许多登山者每年都聚集在这里,试图登上麦金利山。对于许多人而言,麦金利山是他们的最终目标;而对另一部分人来说,攀登麦金利山只是他们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练习场。

在天气好的日子里,麦金利山仿佛可以轻而易举地登上。但是成功登顶和安全返回其实需要多年积累的经验、充足的体力以及足够的勇气。超过半数试图攀登麦金利山的人在高山反应、冻伤和恶劣的天气面前止步。即使是在夏天,山上的温度也可能低到-35℃。而且山上的风速通常超过每小时80千米,大风会很快将气温骤降到-45℃~-56℃。除此之外,缺氧对于试图登上麦金利山的登山运动员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地球的大气层越靠近极地就越稀薄,因此麦金利山峰顶的空气含氧量比珠穆朗玛峰峰顶的空气含氧量还低。安德森·斯塔克是1913年最早登上麦金利山的登山队成员之一,他曾经在冰天雪地的冬季带领他的雪橇狗,在阿拉斯加北部靠近北极的地区进行了长达16000千米的艰苦旅程。斯塔克如此描述麦金利山顶峰的风景:“眼前充满了无数纠结在一起的山脉,一直延伸到灰色的天空,灰色的山峰和灰色的大海,没有了界限。”关于登顶的这段经历,他在日记里还写道:“我记得在我生命中没有哪一天像今天这样辛苦、沮丧和筋疲力竭,但是又这么幸福和满足……与其去探索阿拉斯加最富饶的金矿,不如攀登上麦金利山。”麦金利山常年笼罩在烟雾之中,山顶被雪覆盖,异常巍峨。

阿切斯岩拱

国作家爱德华·阿比曾在阿切斯岩拱地区游历,他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放眼望去,荒野上密美布着铁锈色的拱形砂岩和鳍状的山丘。他在日记里写道:“这里是地球上最美丽的地方。”★名称:阿切斯岩拱★位置:美国

如果我们可以把造就地球百态万象的神秘力量称为造物主的话,那造物主的力量真是太神妙了,它不仅造就了高山低谷,也造就了长河溪流;它不仅造就了热带丛林,也造就了荒漠冰川。如果这些是造物主神奇而严谨的创作,那么,阿切斯岩大概就是造物主的游戏场了。

阿切斯岩是美国阿切斯国家公园的物质和精神支柱。阿切斯国家公园位于犹他州沙漠中,1971年11月12日设立。所谓“阿切斯”,即指公园内到处林立的大小样式不一的2000多个石拱(英文“ARCHES”即是“石拱”之意)。

几亿年前,海水曾在这块土地上随意来去。当大海决定永远撤离的时候,来不及跟着撤退的海水便被蒸发成厚厚的盐层。随后,从山上冲下来的砂石与盐层混合,堆积成盐丘。1000万年前,无情的风雨、河流开始侵蚀这些“盐”石,科罗拉多河和绿河执意要一探岩石内部的盐心。随着被地下水逐渐溶解,“盐”石内部终于剥落崩塌,缺口慢慢变大,形成了石拱。

这是地球沧海桑田的标本。岩石上的动物图案证明这个地区很早以前曾是人类的栖息之地。

在阿切斯国家公园,或是一方巨石擎天,或是石岩错落诡异,或是石拱圈住半个蓝天—当你阅读了地球面貌在这里亿万年的无常变化,一定忍不住要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有座著名的石拱叫造景拱,长93米,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它悬空挂在岩石之间,最薄的地方只有3米,随时可能折断。因为担心塌拱的危险,现在,游客已被禁止擅自进入石拱下面。

如果有幸在公园中漫步,你肯定会发现那座双拱,结构极其奇特,一前一后上下错落。这里就是好莱坞著名影片《圣战奇兵》的拍摄场景,许多炫美的镜头都是以它为背景拍摄的。公园里还有一组“玲珑拱”,看起来真像是一组精致的玩具,不由让人感慨造物主的童心未泯。而它旁边的那个像戒指的小石拱,则成了犹他州的标志。

阿切斯岩还奉献出很多逼真的自然雕塑杰作,一块高大的绵羊石犹为著名。在沙漠白天燥热、晚上却可能飘雪的极端气候下,经过百年风化的雕刻所形成的这块岩石,光滑圆润,栩栩如生。

阿切斯岩的奇特壮观促成了犹他州旅游业的空前繁荣。随便你什么时候来到阿切斯国家公园,你很容易就能看到,在圈住半个蓝天的石拱里,坐着一对缠绵的小恋人。想起石拱的漫长演化,相比之下,人生却转瞬即逝,叫人不得不感慨韶华如水、光阴易逝,然而岁月本身却可以留下如此亘古长存的印痕。被称为“北窗”的这个石拱是“眼镜石拱”中的一个,通过“北窗”看蓝天,天像是变小了。

巴德兰兹劣地

刀锋般的山脊深沟、重重叠叠的彩色岩层、狭窄的平顶山以及一望无垠的沙漠,令人惊异万分的景象那映在眼帘,刺着心灵。一切仿佛停滞了,只有猎猎的风声,蒸腾的热浪。★名称:巴德兰兹劣地★位置:美国

如果地球上还有比沙漠更荒凉的地方,那就是劣地了。“劣地”,英文中是“恶劣之地”的意思。劣地之著名者,首推跨越美国南达科他州西南、内布拉斯加州西北,延及加拿大阿尔伯达省西部边缘的那片地区,它得名于北美印第安人所称的“荒凉不毛之地”的音译,是为巴德兰兹。

在巴德兰兹,满目低矮的山峦、崎岖的丘陵,地球被腐蚀成奇形怪状,那刀锋般的山脊深沟、重重叠叠的彩色岩层、狭窄的平顶山以及一望无垠的沙漠,令人惊异万分的景象映在眼帘,刺着心灵。一切仿佛停滞了,只有猎猎的风声,蒸腾的热浪。

有谁相信,7500万年以前,巴德兰兹地区是一个面积约1.55万平方千米的浅海,以及大片低洼的沿海平原,气候属于亚热带,和现在的北佛罗里达相近,无数动物正处于它们的全盛时期: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原始哺乳动物、鸟类甚至恐龙。

6500万年前,落基山脉在隆起时将这个地区抬升。海水渐渐退去,携走了表土和部分岩石,这个地区颓然走向荒原。如今,侵蚀仍在进行之中。如果你亲临现场,能清晰地看见沙砾中海洋时期的一层层沉积物。巴德兰兹地区由刀锋般的山脊、狭窄的平顶山,以及一望无际的沙漠组成,仿佛一件浮雕作品。

当你站在爬行动物时代的恐龙化石面前,立即就会感受到大自然无穷的力量以及一种莫名的苍凉。昔日的霸王如今只不过是一堆骨架,一把黄土……曾经是那样的雄姿威武,而今剩下的只有冰冷。一种英雄末路的悲凉,着实让人不禁感叹时间的魔力和岁月流逝的无奈。

曾经,在巴德兰兹生活着一种长有巨大的犄角、魁伟的身躯、体态威严却动作敏捷的大角羊。由于其公羊的犄角是北美人极喜爱的室内装饰品,它们频频遭受无情的猎杀。美国当地的土著人常常戴着大角羊的犄角冒充公羊以接近和捕捉大角羊。当然,他们捕捉到的只是少数,真正的威胁来自移民。到了1880年,移民终于扫荡了巴德兰兹大角羊的生存之地,使其无处可逃。1925年,最后一只巴德兰兹大角羊也因为它巨大而美丽的犄角,没能逃脱被猎杀的厄运。

人无语,劣地无语,化石无语,巴德兰兹大角羊标本无语。巴德兰兹劣地尽管一片荒凉,但在丘陵的底部,仍然有植被生长,让草原犬鼠赖以为生。

撒哈拉沙漠

起非洲,人们恐怕最先想到的便是号称“沙漠之王”的撒哈拉。这片全世界最著名的沙漠,总是被与谈“死亡”和“荒凉”联系在一起。然而这片占去了非洲大陆1/3面积的荒凉之地所显现出的,却又是大自然另一番苍凉雄浑之美的极致。★名称:撒哈拉沙漠★位置:非洲北部★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在非洲北部,西起大西洋东岸,东至红海之滨,横亘着一片浩瀚的沙漠,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撒哈拉”一词,阿拉伯语的原意是象征广阔的不毛之地,后来转意为大荒漠。阿特拉斯山隔开了撒哈拉沙漠,以北一变而为地中海盎绿、明朗的景观。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有个性的地方。自古以来,撒哈拉,这个孤寂的大沙漠便拒绝人们生存于其中。风声、沙动,支配着这个壮观的世界,风的侵蚀,沙粒的堆积,造就了这里极干燥的地表。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说不出的生气和趣味。游牧民族的男子缠头巾,着白袍,女子缠身布或者穿色彩绚丽的大花裙子,这就是典型的沙漠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族人的打扮。沙漠民族的艰辛生活,给这个无生气的沙漠,点缀了一些热闹的气氛。

有人说,去了撒哈拉沙漠你才能爱上这个世界。在那里体验过生和死的选择,才知道绿色的珍贵。没有哪里可以与撒哈拉沙漠的美丽景色媲美。撒哈拉沙漠有气象万千的金色波涛,沙是那样的细腻、明亮,在太阳的照射下五颜六色。它是流动的,像金色的海洋,闪动无限的光芒。对孤独的沙漠旅人来说,无论遥远的时代,还是现代化的今天,骆驼仍然是他们惟一的、也是最好的伴侣。

撒哈拉沙漠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当地沉积的大量沙土,被风吹刮,细的尘土被吹走,沙子留下来,再加上风沙中挟带的沙子,也带到这里来沉积,这样使地面上的沙子越积越多,便形成沙海。在浩瀚的沙漠里,也有人间天堂——绿洲。绿洲是地下水出露或溪流灌注的地方。这里渠道纵横,流水淙淙,林木苍郁,景色旖旎,从高空鸟瞰,犹如沙海中的绿色岛屿。

无际的黄沙上有寂寞的大风呜咽着吹过,天是高的,地是沉厚雄壮而安静的。就是风——这个大自然的“雕琢艺术家”,成就了造型精美的景象——“风雕”。否则又有谁有这“鬼斧神工”的技能,将坚硬的岩石雕琢成千姿百态的奇异景象呢?磨蚀随着风力的大小、风向的转换,像能工巧匠一样,不断地变换它的雕琢手法和雕刻力度,使各种造型更加精奇多姿、瑰丽壮观。1850年,德国探险家巴尔斯来到撒哈拉沙漠进行考察,无意中发现岩壁上刻有鸵鸟、水牛及各式各样的人物像。从发掘出来的大量古文物看,距今约10000年~4000年前,撒哈拉不是沙漠,而是大草原,是草木茂盛的绿洲,当时有许多部落或民族生活在这里,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

正值黄昏,前面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上方是蓝得没有一丝杂色的辽阔天空,和金黄色的沙漠在远方合成一线,大地转化为一片诗意的苍凉。撒哈拉,永远的撒哈拉。漫漫黄沙,无边无际,让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感到渺小。

艾尔斯岩

日的照射使艾尔斯岩如火一般鲜红明艳,发出耀眼的光芒。无论黄昏还是清晨,艾尔斯岩似乎随时都旭在散发着不可思议的力量,也正如土著人几万年以来持久不变的信仰一般,这里包藏了先祖们的精神和灵魂。★名称:艾尔斯岩★位置:澳大利亚

1873年的一天,一位名叫威廉·克里斯蒂·高斯的测量员顶着烈日横跨荒漠,正当他又饥又渴之际,突然发现一座与天等高的石山,当时他还以为是一种幻觉,难以置信。因为这位幸运的发现者来自南澳洲,故以当时南澳州总理亨利·艾尔斯的名字命名了这座石山。

艾尔斯岩从周围的平地上陡然而起,高348米,长3000米,基围周长约10.5千米,东高宽而西低狭,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岩石。它气势雄峻,犹如一座超越时空的自然纪念碑,突兀地矗立于茫茫荒原之上,在耀眼的阳光下散发出迷人的光辉。如今,这里已辟为国家公园,每年有数十万人从世界各地纷纷慕名前来,只为一睹艾尔斯巨岩的风采。

艾尔斯岩主要由砾石组成,含铁量高,岩石表面因氧化而发红,因此又被称做红石。在远古年代,澳大利亚中部大片地区曾被砂岩覆盖,经过几千万年的风雨沧桑,大片砂岩已风化为沙砾,只有这块巨岩凭着它特有的硬度抵抗住了风雨剥蚀,岿然不动。艾尔斯岩独特之处不仅仅在于它是地球上最大的单体岩石,还在于它犹如一座超越时空的自然纪念碑,突兀于茫茫荒原之上,随着日光和天气而变化多端的奇异色彩。人称“魔石”的艾尔斯岩,可谓名副其实。

这块地球上最大的单体岩石还被称为“魔石”。因为巨岩最神奇之处是会变色,随着日光的变化,它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当朝霞满天、旭日东升时,巨岩披上了浅红色的盛装;中午时分,巨岩变成橙黄色;当傍晚夕阳西下时,巨岩呈深红色,在蔚蓝的天空下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焰;当夜幕降临时,岩石又换上了黄褐色的晚礼服。而当沙漠下起雨来,据说巨岩又会穿上黑色的“燕尾服”,向人们展示着它的神秘和威严。

巨岩的根部有水泡渍的坑洞和绘有土著人画的岩洞。巨岩的顶部有大约6米深的由水流冲击而成的渠沟,有由于侵蚀而形成的山脊和岩坑。每当风雨交加时,峰顶坑洞水满外溢,就会有244米长的白色瀑布高挂在红色的岩壁上,千百年来,在岩面上镌刻出无数平行的直线纹路,使巨岩形状像两端略圆的长面包。

土著人赋予巨岩许多传说故事。由于艾尔斯岩恰好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中心,当地人便把巨岩看成是澳大利亚的心脏。这块巨岩在土著人心目中是圣地,许多部落的土著人的成年仪式都要在这里举行。

如果你亲身接近了艾尔斯岩,那壮观雄伟的气势不震撼了你的全部细胞才怪。它从每一个角度所表露的赭红色曲线,也让人着迷。而且,不论你以何种心情来到这里,都不要忘了这里是土著人的家,必须虔诚,必须守礼,要是你带着被净化过的心灵离去,那就是你的幸福了。落日余晖把艾尔斯岩硕大无比的岩体勾绘成一种浓郁鲜明的橘黄色彩。

岩塔沙漠

塔沙漠虽然是少有游客光顾的不毛之地,但沙漠中奇形怪状的岩塔却吸引着富有挑战精神和好奇心的岩人前往一试。★名称:岩塔沙漠★位置:澳大利亚

岩塔沙漠位于西澳大利亚首府珀斯以北约250千米处,临近澳大利亚西南海岸线。这片沙漠荒凉不毛,人迹罕至。沙漠中林立着无数塔状孤立的岩石,故而得名。

如果没有岩塔,岩塔沙漠最多是一片飞沙走石的荒蛮之地,永远不会引起世人的注意。岩塔的出现,给这片沙漠带来了无尽的神秘和沧桑,激发了世界各地的探险爱好者和考古学家的极大兴致。

岩塔沙漠永远是一片死寂,只有风在呜咽,如泣如诉。如果科幻小说家要写一部描写熔岩塔的惊险小说,此地可作为最理想的背景。这里风卷流沙,人迹罕至,惟有岩塔林立,才招来人类的足迹。

那些奇形怪状的岩塔,在沙漠上投下一个个轮廓鲜明的黑影,景色就像月球表面一样,令人一见难忘。暗灰色的岩塔高1米~5米,矗立在平坦的沙面上。往沙漠腹地渐行,灰色逐渐变成金黄。岩塔数目成千上万,分布面积约4平方千米。岩塔形状各异,有些大如房屋,有些则细如铅笔,有的表面平滑,有的则像蜂窝。许多岩塔有了名如其形的名字,比如“鬼影”、“骆驼”、“大袋鼠”等等,给这个不毛之地注入了些许生趣。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构成岩塔的原始材料是帽贝等海洋软体动物。70万~12万年前,这些软体动物在温暖的海洋中大量繁殖,死后其贝壳破碎成石灰砂。这些石灰砂被风浪带到岸上,一层层堆成砂丘。最后,在冬季多雨、夏季干燥的地中海式气候下,砂丘上长满了植物。植物的根系使砂丘变得稳固,并积累腐殖质。冬季的酸性雨水渗入沙中,溶解掉一些砂粒。夏季砂砾变干,溶解的物质凝结成水泥状,把砂粒黏在一起变成石灰石。腐殖质增加了下渗雨水的酸性,加强了胶黏作用,在砂层底部形成一层较硬的石灰岩。植物根系不断伸入这层较硬的岩层缝隙,使周围又形成更多的石灰岩。后来,流沙把植物掩埋,根系腐烂,在石灰岩中留下了一条条缝隙。这些缝隙又被渗进的雨水溶蚀而拓宽,有些石灰岩被风化掉,只留下较硬的部分。沙被吹走后,它们就露出来成为岩塔。岩塔上有许多条沙痕,记录了砂丘移动时砂层的厚度及其坡度变化。

在1956年澳大利亚历史学家特纳发现它们之前,外界似乎对此一无所知。科学家估计,这些岩塔在20世纪以前至少露出过砂面一次。因为,有些石柱的底部发现黏附着贝壳和石器时代的制品,证明这些尖岩可能在6000年前曾被人发现。

岩塔沙漠迷漫着浓烈的神秘氛围,即便在当地土著的传说中似乎也找不到蛛丝马迹。惟一可以解释的理由是,沙漠上风吹沙移,会不断把一些岩塔暴露出来,又不断把另一些掩盖起来,因此,几个世纪以后,这些岩塔有可能再次消失。

时间能改变一切。你相信吗?岩塔沙漠上的石灰质岩石是大自然花费数万年时间完成的杰作,其出现与消失同样神秘。

埃特纳火山

们认为,埃特纳火山展示了生命的迹象。“如果没有埃特纳,这里将了无生机。”著名火山学家萨尔瓦托人雷·卡福曾经如是说。卡福同时也提到,当你闻到空气中的硫磺味时,你的整个脊柱都在颤抖,这就是新生,地球的新生。★名称:埃特纳火山★位置:意大利

古罗马人坚信,埃特纳火山隆隆喷发是火神伏尔甘发怒了,火山(VOLCANO)一词于是开始进入他们的日常词汇。

埃特纳火山是意大利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欧洲最高的活火山,位于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海拔高度3340米。埃特纳火山处在几组断裂地层的交汇部位,一直活动频繁,它是有文字记载以来喷发历史最为悠久的火山,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500年,到目前为止已喷发过200多次。

危害最大的一次喷发是在1669年3月8日星期五的夜间。地震过后,从埃特纳火山内传出轰鸣声。在接下来的那个周一,一天内就发生了3次猛烈的喷发,重达136千克的巨砾被抛向几千米高空,炽热的火山渣落在周围乡村地区,给村民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据有关方面估计,这次火山爆发吞噬了10万人的生命。

近年来,埃特纳火山一直处于活动状态,几千米外就能看到火山上不断喷出的气体,呈黄色和白色的烟雾状,并伴有蒸气喷发的爆炸声。

在最近的一次喷发前,埃特纳火山曾经“假寐”了数年,2002年的10月27日凌晨,它终于又突然醒来,喷出的熔岩高达数十米,浓密而巨大的烟柱直冲云霄。2002年的埃特纳似乎异常活跃,仅下半年就接连爆发了3次,其壮观的奇景令人心摇神荡,其造成的损失却令人触目惊心。

最要命的是,埃特纳火山的惊醒期难以预测,这对世世代代居住在附近的人们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距埃特纳约20千米的尼科洛西镇就曾被火山爆发和随之引起的地震毁坏过两次。但是,人们眷恋这片土地,坦然面对危险,他们早已做好了冒险的准备。埃特纳火山是世界上爆发次数最多的火山。据统计,自埃特纳火山首次喷发以来,累计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达100万。

附近的居民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也期待着观看火山爆发的壮观景象。对火山学家来说,埃特纳的爆发也始终是令人振奋的美事。当它爆发时,喷射出来的熔岩就像无数漂亮的烟花在上空展现,壮观的景象引来了无数人的惊叹。

埃特纳火山以它的狂暴统治着西西里岛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同时又以它的美丽吸引着全世界的旅游者。这里冬天是滑雪者的天堂,夏天又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地中海的气候虽然比较温和,昼夜温差只有5℃~6℃,但由于海拔的因素,埃特纳火山在不同的高度有着不同的气候和植被,从而也就有着许多截然不同的美丽景色。这里的人们世代都利用肥沃的火山土种植庄稼。如今,他们又得益于旅游业。

埃特纳火山即使在停止喷发的休眠期内,内部也处于持续的沸腾状态之中,火山口则始终冒着浓烟,因此意大利政府将它列为“高度危险区”,禁止游人登山游览参观。但每次火山爆发时,欧洲各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无数游客,却不约而同地蜂拥而来。活火山的喷射奇景,加上积雪的山峰、山坡的林带和山麓的果园、葡萄园和橘子林,给当地的旅游业增添了无限的活力。

基拉韦厄火山

山爆发,最容易使人联想起的,便是毁灭与死亡。然而基拉韦厄火山不仅不是死亡的坟场,反而是生火命的乐园。这里设立了国家公园,它牵动着世界各地游客的神经。★名称:基拉韦厄火山★位置:美国(夏威夷)

提起火山,人们很容易想起炽热的岩浆喷射奔流、吞没一切的可怕景象——当年,历史文化名城庞贝就是惨遭火山熔岩淹没的。但美国夏威夷火山群中的基拉韦厄火山却与众不同,它喷发时,人们不是四处躲避,相反,却忍不住争先恐后地前往观光。从地质学的角度看,基拉韦厄火山喷发,是平稳地喷出高度流动性的玄武熔岩,而不是爆炸式的火山发作。在最近的150多年里,只有一人不幸死于基拉韦厄火山爆发。

基拉韦厄火山是一座活火山,海拔1247米,至今仍经常喷发。火山口深130余米,里面又包含有许多小火山口。形状上,整个火山口仿佛一口大锅,大锅中又套着许多小锅。在火山口的西南角,还有一个火山口,直径约1000米,深约400米,当地土著人称它为“哈里摩摩”,意为“永恒火焰之家”。

基拉韦厄火山的“脾气”相比世界上其他火山来说,比较温和,它的喷发没有大的破坏性,喷发对其来说乃是家常便饭,人们也早已习以为常。基拉韦厄火山公园建立于1916年,占地面积930平方千米。这里火山成林,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就位于这里。像这样的火山喷发场面可谓家常便饭。

火山口里贮满炽热的熔岩,像个“熔岩湖”,“湖”中熔岩时涌时降。火山活动强烈时,“湖面”升高,熔岩外溢,如钢水奔流,蔚为壮观,形成所谓“熔岩瀑布”。熔岩向上喷发时,则可构成“熔岩喷泉”的奇景。夜幕降临时,“湖面”像披上了一道金光,从裂缝中迸发出的一朵朵耀眼的金花,在夜色中不停地闪烁。

夏威夷人传说,基拉韦厄火山是失恋的女神碧蕾居住的地方,这里时时喷射的烈焰便是碧蕾的忌妒之火。夏威夷人同时也相信,火神佩莉被她那发怒的姐姐海神赶走后,来到了夏威夷火山居住下来,她云游了一座一座火山,最终在基拉韦厄岛的赫尔莫莫火山口找到了一个安全的家园。我们所看到的火山喷发,据说就是火神佩莉不时突发隐忍的怒火。

无论是失恋女神也好,隐忍火神也好,基拉韦厄火山都给夏威夷群岛在自然的绝色之上,又平添了一道文化的魅力,成为夏威夷千百年享用不尽的神赐财富。火山熔岩凝固而成的黑色波皱面,如同扭结的粗绳。

瑙鲁霍伊火山

鲁霍伊呈完美圆锥状的山体,在朝晖夕阴的变化中变幻着丰富的色彩,世上没有另外哪座火山,可以瑙在狂暴之余,呈现出如此妩媚静谧的美丽。★名称:瑙鲁霍伊火山★位置:新西兰

作为新西兰最著名的火山区,汤加里罗国家公园里分布着15座近代活动过或正在活动的火山,呈线状排列,向东北延伸。有一座火山口常年不息地升起一股巨大的白色烟柱,景象最为壮观,几乎吸引了所有踏上汤加里罗的游人的眼球,这就是瑙鲁霍伊火山。

瑙鲁霍伊火山呈圆锥形,山坡陡峭,顶部是直径400米的火山口,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活动状态。隔年就有一次剧烈的活动,喷出的火山灰像雨点一样散落。喷出的熔岩一边顺着山坡流淌,一边涂改着火山的形状,在主火山口内重新生成次生火山锥。

就火山的活动而言,瑙鲁霍伊火山还在青年时代。该区的火山活动始于200万年以前,而瑙鲁霍伊火山的轮廓仅在2500年以前才形成。多少年来,新西兰土著毛利人一直对瑙鲁霍伊火山敬若神明,经常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1839年,英国植物学家比德威尔悄然登上了瑙鲁霍伊火山的顶峰,这使当地土著怒不可遏。不知道是不是英国人的粗鲁冒犯了神灵,他登山时,火山再次复苏了,它发出“颇像蒸汽机安全阀放气”的响声,持续了约半小时。1887年,毛利人为了维护山区的神圣,不让欧洲人把山分片出售,就以瑙鲁霍伊等3座火山为中心,把半径大约1.6千米内的地区献给国家。1894年,新西兰政府正式挂牌建立汤加里罗公园。

古老的、在现代人看来有些愚昧的信仰拯救了大自然,而瑙鲁霍伊火山也投桃报李,让人类饱吸了自然与文化的双重甘泉。和其他火山相比,瑙鲁霍伊火山几乎显得有些稚嫩—它的形成期在过去2500年间。但是它的美丽面容却是其他火山所无法企及的。

哈莱阿卡拉火山口

莱阿卡拉在深度、宽度上皆堪称巨大,再加上3055米的海拔高度,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休眠火山。哈然而赋予它传奇般魅力的原因并不止于此,它本身的独特景致,再加上夏威夷独有的浪漫与激情,总是令数不尽的探险者们慕名前来。★名称:哈莱阿卡拉火山口★位置:美国

阳光、沙滩、温泉、草裙舞,在各色皮肤的人们心中,夏威夷永远是一块充满浪漫气息的度假胜地。今天,让我们去探访夏威夷的浪漫之源、“太阳升起的地方”——哈莱阿卡拉火山口。

夏威夷毛伊岛上的哈莱阿卡拉火山口,是多次火山喷发和经年累月风雨侵蚀作用的见证。岁月拓宽和夷平了火山口,使它达到现在的巨大规模。火山口的周边长34千米,足以容纳整个曼哈顿岛;火山口深达800米,仿佛探到了地球的核心。哈莱阿卡拉火山最后一次喷发是在1790年。作为休眠火山,尽管很长时间没有爆发了,但谁也不排除它再度爆发的可能性。

哈莱阿卡拉阅历了90万年的自然变迁,是夏威夷人心中“太阳升起的地方”。的确,太阳每天都从哈莱阿卡拉火山升起,对于夏威夷人来说,哈莱阿卡拉火山不仅仅是一座火山,它见证了夏威夷人自然天性的形成,目睹了这块土地的沧海桑田。每天从这里喷薄而出的朝阳,仿佛一遍一遍向夏威夷人讲述着这片土地的来历。银剑树在干热的哈莱阿卡拉火山口最高可长到1.5米高,每隔10年~15年才会开一次花。

传说中,天父瓦吉亚和大地母亲帕帕卡波拉卡共同孕育了这片土地,它们首先诞下了夏威夷,毛伊是它们的第二个孩子,也是个漂亮的孩子。这个传说是夏威夷历史的重要一页,尽管夏威夷已经归属美国,但夏威夷人不会忘了自己的根,这是他们自然天性的由来。

传说,来自塔希提的火山女神佩莱曾掌管整个夏威夷,平时在太平洋诸岛云游,一旦回家,哈莱阿卡拉火山便膨动相迎。后来,在哈莱阿卡拉火山的谷地上,火山女神佩莱和海神展开了一场恶战,佩莱被打败,她的领地也只剩下了哈莱阿卡拉火山。夜色中,当地的土著居民常在哈莱阿卡拉火山上围着篝火起舞,向居住在这座活火山中的女神膜拜。

动人的传说为古老的哈莱阿卡拉火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但同时哈莱阿卡拉火山以其宽广的胸怀和气魄保护着当地的夏威夷人,是他们心目中的神,是他们心中的骄傲。哈莱阿卡拉火山口内挨挨挤挤坐落着许多处于休眠状态的火山,这些休眠火山犹如一个个弹坑,火山口简直成了“弹坑的盛宴”。

尼亚加拉瀑布

亚加拉瀑布若论宽度、落差、流量和变化,都不如伊瓜苏瀑布和

维多利亚瀑布

,它之所以能与前两者尼齐名,除了它的“马蹄”造型外,最重要的是它依然保持着最为清澈透明的美丽水色。★名称:尼亚加拉瀑布★位置:美国、加拿大交界处

最美丽的事物不一定在形体上是最大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极具能量,使人在无形中有种为之倾倒折服的感觉,这种折服不是委屈,而恰恰是一种幸福。也许当你看到尼亚加拉瀑布的时候,你会对这句话理解得更为深刻。尼亚加拉瀑布并不是世界上最高、最宽或最大的瀑布,但它肯定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瀑布。即使是对美的概念向来模糊的人,当面对尼亚加拉瀑布时,也会翻然觉悟到自己是找到了美的最好确证。

据考证,尼亚加拉瀑布形成于最后一次冰期末期,到现在至少已有1万年的历史。伊利湖水途经地表石灰岩断层,泻入比它低100多米的安大略湖,形成巨大的落差,造就了尼亚加拉的瀑布奇观。尼亚加拉河上的戈特岛(又名山羊岛)将整个瀑布分为两大部分:亚美利加瀑布在美国境内,高55米,宽305米,呈婚纱形;马蹄瀑布在加拿大境内,高56米,宽792米,弯成巨大的半圆形,形似马蹄,因而得名,尼亚加拉瀑布95%的水量通过这里。一瀑而为两国分享,也许是因为美的能量巨大到一国消受不起吧。尼亚加拉瀑布的水汽丰沛而浩瀚,水声震耳欲聋,震撼了所有前来观赏的人们。

瀑布之壮观,只在“声”与“势”。“尼亚加拉”在印第安语中,即是“水声如雷”的意思,土著人的听觉应该较我们这些“文明人”更为敏锐,直接将其命名为“水声如雷”也足见他们的淳朴。这尼亚加拉瀑布却不能仅仅用“淳朴”二字可以道尽。白天里它水声震耳欲聋,溅起的浪花和水汽,高达100多米,显得浩翰而高耸。如果足够幸运的话,人们还会在阳光灿烂时,看到大瀑布的水花飞溅处升起一弯美丽的七色彩虹。昼夜交替的时候前往观赏的话,还能看到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幻出各种各样色彩的极为壮观的美景。远方的美国和加拿大边境城市,万家灯火,斜阳余晖照在瀑布的上半部分,而下半部分则被冲天而起的水幕遮挡起来,再加上岸上绿树的映衬,这番美景让人不知是梦是醒。和马蹄瀑布792米的宽度相比,305米宽度的亚美利加瀑布自然显得小巧多了,不过却也因为它的小巧和形似婚纱而招人怜爱。染上晨光的马蹄瀑布,如同奔腾的火焰,泻向安大略湖。

没有尼亚加拉瀑布,世界上还有很多瀑布会让人倾倒;但是缺了尼亚加拉瀑布,这世界便缺了一分美,人们也少了一种激动的理由。这似乎是等而下之的说法,其实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你见过尼亚加拉瀑布,你就不想再看其他瀑布了。美的摄魂夺魄的力量,似乎就在这排斥他物、非我莫属的气概之中。维多利亚瀑布文斯敦在描写维多利亚瀑布的壮观景象时写道:“英格兰人无法从他们见过的东西中,想象这景象的壮利美。欧洲人的眼中从未出现过这美丽的景象,即使天使从天上飞过,也会对这儿的景色流连忘返。”★名称:维多利亚瀑布★位置:津巴布韦、赞比亚交界处★正式名称:莫西奥图尼亚瀑布

赞比西河滚滚流逝,在河流平缓前行之处,造化不知何故抽刀将河床拦腰斩断,造出一道长约2千米、宽和深各约百米的峡谷。于是乎,河水像骏马脱缰,又恰似银河落地,飞流直下,在悬崖断壁间形成滔滔白浪,直泻谷底,发出隆隆巨响,又兼雾气冲天、降下沙沙雨点,阳光折射中,飞架起道道彩虹——这就是气势磅礴、绚丽多姿的维多利亚瀑布。

大瀑布所倾注的峡谷本身就是世界上罕见的天堑。这里高峡狰狞,苍岩如剑,巨瀑翻滚,疾流狂奔。利文斯岛当中阻隔,将维多利亚瀑布分为魔鬼瀑布、主瀑布、马蹄瀑布、彩虹瀑布和东瀑布5段,前4段位于津巴布韦,后一段属于赞比亚。

沿着大瀑布西岸风景如画的小径,就听到愈来愈大的隆隆涛声,天空中不时飘来绵绵雨丝,抬头张望,艳阳当空,一道绚丽的彩虹飞架南北两岸,这就是雄伟绝世的魔鬼瀑布。魔鬼瀑布承载着当地人的精神信仰。人们虔诚地相信,瀑布的巨浪能把妖魔鬼怪一冲而光,从而驱散厄运和灾难,千百年来,这在当地似乎已经成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维多利亚瀑布的宽度超过2千米,瀑布奔入玄武岩海峡,水雾形成的彩虹远隔20千米以外就能看到。

主瀑布,以水流量最大著称。抬起头,满目水帘,半空银光飞泻,深谷云腾雾绕,着实令人叹为观止。这不加任何人工修饰的景致,折射的是一种古朴的原始美。雨中的谷底云雾升腾,大瀑布时隐时现,活像一位婚纱掩面的新娘,呈现的是一种缥缈的朦胧美。马蹄瀑布状似万马奔腾于绝壁,隆隆的涛声更似战鼓咚咚,雄壮的动感美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彩虹瀑布则会在阳光下横空映出道道彩虹。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一道道彩虹从峡谷里、瀑布间甚至树林中升起,临近方觉细雨淋身,飞瀑如潮,彩练生辉。置身其中,使人飘飘欲仙。在赞比亚一侧,不但能看到东瀑布的全貌,而且能将彩虹瀑布的美景尽收眼底。河床宽度骤然从2000米浓缩到几十米,两边对流的白浪在此渐成静流,咫尺之遥就从跳涧飞奔转化为娴静清流,宛若《命运交响曲》的乐章转换。

仔细品味,维多利亚瀑布更有一种悲壮之美。不是吗?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魔鬼瀑布冲走了殖民者强加在非洲人民头上的厄运,马蹄瀑布则鼓舞着非洲人民斗争的勇气,主瀑布的怒吼声震碎了殖民主义的黄粱美梦——大瀑布两岸的人民先后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由此,它见证了周遭人民的一部近代历史。维多利亚瀑布最大的特色在于其巨大的声威和腾腾水雾,水雾最高可腾至300多米高空。在当地语言中,维多利亚瀑布被称为“莫西奥图尼亚”,意即“雷霆翻滚的雨雾”。

安赫尔瀑布

个地区的热带雨林茂密,无陆路可通,人们难以步行抵达瀑布的底部。雨季时,河流因多雨而变深,这人们可以乘船逆河而上到达那里。但是,在一年的其他时间里,只能乘飞机作冒险旅行才能观赏到瀑布的雄姿。飞机在峡谷中盘旋穿行,你一下就会进入探险者的角色,直觉自己在续写自哥伦布以来的探险新篇章。★名称:安赫尔瀑布★位置:委内瑞拉★别名:天使瀑布、丘伦梅鲁瀑布

瀑布使人从心底感到大自然的震撼力,它壮观美丽,同时也充满了生机,是大自然的脉动,是大自然的乐章。

委内瑞拉素有“瀑布之乡”的美称。在它崎岖多山的国土上,千万条河流穿山过岭,形成无数大大小小的瀑布,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安赫尔瀑布。

安赫尔瀑布,又称丘伦梅鲁瀑布,位于委内瑞拉东南部卡劳河(卡罗尼河支流)的源流丘伦河上,1935年被美国探险家吉米·安赫尔于飞行中发现,并因此而得名。它隐藏在密林丛生的高山幽谷之中,千百年来鲜为人知。以前,只有当地的印第安人知道这个瀑布的位置,并为它取名“出龙”。

安赫尔瀑布是一个多级瀑布,它从圭亚那高原奥扬特普伊山的陡壁凌空泻下,几乎未触及陡崖面,一泻到底,落差竟达979米,最高一级落差达807米,宽约150米。瀑布于高山峭壁之间,凌空飞垂,珠飞玉溅,云雾蒸腾,山谷轰鸣。衬以两旁藤缠葛绕的参天古木和嶙峋山石,壮丽之外又添几分肃穆之美,使安赫尔瀑布愈显气势磅礴,蔚为奇观。近看,它壮丽如人间飞虹;远眺,它柔美如月笼轻纱。每当晨昏之际,云雾弥漫崖顶,瀑布宛如一条英姿勃勃的银龙从天而降,发出隆隆的雷鸣声,在谷底珠飞玉散。如果遇有阳光照射,便有一条美丽的彩虹悬挂在柔媚的水雾上,像是有人舞动彩练,在引逗这奔腾咆哮的蛟龙。安赫尔瀑布并没有世界上其他著名大瀑布的那种宽大瀑流,相反,它倒显得十分瘦削,但979米的落差足以使它名列世界瀑布高度之首。

委内瑞拉著名的游览胜地卡奈马国家公园就因安赫尔瀑布而身价倍增。公园里河流交错,飞瀑争喧,高山壁立,并有一望无际的热带雨林和开阔的草地。另外,还有以磅礴气势著称的“斧头瀑布”,好似千万头猛兽互相扭打着从百米高空翻滚下来,跌入深渊,激起巨大浪涛。深山幽谷中雾气蒸腾,景色蔚为壮观。

委内瑞拉人永远感谢上帝的造化之功,赐予资源相对匮乏的祖国这件珍宝。一帘瀑布,整体提升了委内瑞拉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这是不争的事实。在一处处自然风光日益惨遭现代文明侵袭的今天,如何保持它的原始,如何让它持久震撼人类,恐怕正是包括委内瑞拉人在内的所有现代人应该思索的问题。

伊瓜苏瀑布

瓜苏”在南美洲土著居民瓜拉尼人的语言中,是“大水”的意思。传说这条瀑布是神在地球上撕开“伊了一条峡谷而形成的。它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瀑布之一,与尼亚加拉、维多利亚并称为世界三大瀑布。★名称:伊瓜苏瀑布★位置:阿根廷、巴西

1542年,一位西班牙传教士在南美巴拉那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中,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大瀑布:层层叠叠的瀑布环绕着一个马蹄形峡谷咆哮着倾泻而下,激起的水雾弥漫在密林上空,巨雷般的轰鸣声震25千米之外。世界上最宽的瀑布——伊瓜苏瀑布于是惊现于世。

源于巴西东南沿海马尔山脉的伊瓜苏河浩浩荡荡,从巴拉那高原边缘陡然落入一个狭窄的峡谷,并成为巴西和阿根廷的国界。凸出的岩石将奔腾而下的河水切割成大大小小270多个瀑布,形成一个半环形瀑布群,落差在60米~82米之间,一到雨季,便汇成一道宽达4000米的巨大水幕,瀑布总水流最大时可达1.275万立方米/秒,日久天长,就形成了现在的伊瓜苏大瀑布,人们形容它为“大海泻入深渊”。水花飞溅升腾,从瀑布底部向空中升起高150米的水雾,蔚为壮观。洪水覆盖了许多石岛,全瀑连成一片。日光穿透一帘水雾,幻化成一道道缤纷夺目的彩虹,与水花流霞共舞。在巴西一侧,伊瓜苏瀑布分级泻落。即使这样也并不影响瀑布的巨大声势,庞大的瀑流倾泻落入魔鬼喉峡谷,在洪水盛期,瀑布雷鸣般的巨响在25千米之外都能听到。

伊瓜苏瀑布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观赏点多,而且在阿根廷和巴西观赏到的瀑布景色截然不同。瀑布群中气势最宏伟的“魔鬼喉”落差最大,在阿根廷这边是从上往下看,9股水流咆哮而下,惊心动魄;在巴西那边只能抬头往上看,飞瀑自天而降,可谓宏伟壮观。

在阿根廷,既可沿蜿蜒贯穿在密林之中的小路,自下而上领略每一段瀑布的壮丽或妩媚,也可自上而下感受瀑布翻滚而下的气势。在巴西,不仅可以欣赏到阿根廷那边主要瀑布的全景,还可以坐小船接近瀑布,甚至穿过瀑布进入其内,那一刹那,有一种时空恍惚而又永恒的错乱感觉,让人不由深深感到自身的渺小。在重重水雾中,四周是一片极纯的白光,空气中则充斥着漫天的水珠,人仿佛已随时间隧道进入到另一个空间。在这种时刻,再自负的人也不可能无视大自然的力量。

穿越大瀑布是经历一次神圣的大自然的洗礼,是人与自然的融合。大瀑布与伊瓜苏丛林中的空气一样,处处弥漫着一种特有的新鲜与芳香。整个伊瓜苏就是这么生生不息,但愿人类永远能于此找到回归自然的感觉,自由地徜徉于明媚灿烂的阳光普照之下,倾听伊瓜苏千百年来依然动听的歌声。伊瓜苏瀑布是南美洲最大的瀑布,阿根廷和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两个国家,这种组合该算“门当户对”—伊瓜苏瀑布正落在这两个国家的国界之上。

亚马孙雨林

人说,这世上最神秘的地方只有两处,一处是深海海底,另一处就是亚马孙丛林。流淌其中的亚马孙有河,叫不出名字的奇异生物,出没无常的原始居民,没有一样不透出一种南美特有的神秘与蛊惑,使人既望而生畏,又悠然神往。★名称:亚马孙雨林★位置:南美洲

梦想中有1000个要探访的目的地,就有1000种含义。关于亚马孙丛林,听到最多的说法是“绿色地狱”。曾经有一位探险家这样描绘踏上亚马孙的“生死之旅”:人们来这儿,是因为这是地球上最后的目的地。亚马孙丛林,堪称所有旅行者的压轴之行。那既是“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意酣之旅,又是惊心动魄的危险之旅,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抵制不住诱惑,你只得摒去心头的恐惧,静下心来欣赏那一望无际的真正的热带雨林,神秘的原始丛林气息和奇妙的印第安部落文明,定会让你心跳不已。

亚马孙丛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它不仅属于巴西人民,也是上帝赐给整个人类的珍贵礼物。成千上万种植物用几千种深浅不一的绿色冲击着你的视觉,一派摄像机永远难以定格的繁盛生机。它拥有1万种以上的树木,其中高大乔木就达4000余种。时间和空间在这里最易错位,即使你连续跋涉数小时,周围的景色仍然是似曾相识,令你仿佛陷入了一个巨大的绿色轮回。6400多千米长的亚马孙河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可是流量却是尼罗河的50倍以上。此为巴西里奥内格罗地区的亚马孙河及亚马孙丛林一角,亚马孙河在里奥内格罗地区的长度约为1550千米。

人类至今无法确切统计在亚马孙丛林生息的动物的品种数量,在所知的上万种动物中,有8000种为巴西所独有。这里有380种两栖动物、2500多种蛇类爬行纲动物、500种鸟、700余种蝴蝶、600多种甲虫等,它们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动物王国。在这片生机盎然的林区,你可以有幸见到体长仅40厘米的猴子狨、长达10余米的巨蚺以及稀有的犰狳、狮子猴和三趾树懒等。

亚马孙河的日落举世无双。满天的晚霞,透明的云彩,心里再惶恐也无法视而不见。夜晚时分,原始森林一片漆黑,它寂静却一点也不安宁,森林中鸟叫虫鸣,此起彼落,好似一曲丛林交响乐。在大自然的天籁里,你像被催了眠,驿动的心不由得慢慢宁静下来。

然而,亚马孙丛林并没有因为它与现代文明格调迥异的原始而得到人类的格外珍爱,现代人止不住攫取的脚步,即使在亚马孙面前。有多少人知道,备受丽人们追捧的世界顶级香水“夏奈尔”就是从亚马孙的玫瑰木中提取的,而玫瑰木可是当今世界极其珍贵的濒危树种。玫瑰木生长速度极其缓慢,树种的繁衍也非常困难。现在,巴西每年为出口夏奈尔香水的原料——芳香醇,要砍伐大约300棵左右的成年玫瑰木。如果这种趋势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那么20年以后,玫瑰木将从地球上彻底绝迹。

人类已经给大自然造成了太多的创伤,其中许多又是根本难以弥补的毁灭。亚马孙,梦中的丛林,但愿人类对利益的追逐不会带给世界更多的遗憾。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368万平方千米,是全球30%的动植物的家园。

昆士兰湿热带雨林

是到澳大利亚的人,大约不会轻易错过去昆士兰湿热带雨林游览的机会。在那里,崎岖的山路、湍急凡的河流、深邃的峡谷、白色的沙滩、郁郁葱葱的植被,构成了一幅令人一辈子难以忘怀的美景。★名称:昆士兰湿热带雨林★位置:澳大利亚

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湿热带地区的昆士兰湿热带雨林,是该地区的典型代表。它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占地90万平方千米,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里4.15亿年漫长时光蕴育的生态和进化环境,特别适合于不同种类的动植物生存,同时,也给许多稀有的濒危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在这里可以见到许多奇特的动植物,其中一些可追溯到澳大利亚还是古冈瓦纳大陆一部分的时代。这里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而且至少有483种稀有动物和83种面临灭绝的动物在这个地区繁衍生息,其中有25种为特别稀有动物。

昆士兰湿热带地区包括许多国家公园,如德恩蒂国家公园、巴龙乔治与乌龙努兰国家公园。这里保护着澳大利亚最广阔的湿热带雨林。这里也有其他的生物群落,但最多样和最美丽的群落就是雨林。雨林植物类型极其丰富,几乎保存着世界上最完整的地球植物进化纪录。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只有它最集中地保存了原始开花植物种群。

这个神奇的雨林可分为13种结构类型,按气候带和土质特点又进一步分为27个群落。从空中缆车鸟瞰大片的雨林,满眼只是无边无际的绿。在云翳笼罩、大风吹掠的高坡和山脊,生长着藤本植物和灌木;在1500米高的山区,树冠低矮、树丛繁密,显示出飓风侵袭的影响;低地带的生机最为茂盛,掩藏着大量独特树种。

仅德恩蒂国家公园就有两处世界遗产,这里的雨林一直生长到海岸边,边缘扩展到了大海里,与大堡礁相连。这种奇景不仅在澳大利亚独一无二,在全世界也是屈指可数的。

引人入胜的景致与稀有而且濒危的动植物种类共存在这片雨林里。全世界最大的鸟——澳大利亚食火鸡无疑是雨林的骄傲,这种鸡站立时竟高达2米;麝袋鼠等也是享受贵宾礼遇的野生动物;有50多个动物种类为这个地区所独有,1/3的澳大利亚有袋类动物、1/4的蛙类与爬行动物和大约60%的蝙蝠与蝴蝶生活在这片湿热地带。

现在,世界上的许多热带雨林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并面临着随时灭绝的危险。而昆士兰湿热带雨林迄今几乎未受到人类的侵扰。它就这样静静地躲在世界的一隅,看世界沧海桑田,默默无语。那恢弘的自然景观和自在和谐的生物世界,足以引发人类的深思。特里比莱申角是澳大利亚境内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区,这里的雨林对生物物种的保护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南极洲

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南极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正是这份可望而不可及,造就了南极的美,对也赋予了这片冰雪大陆宛如童话般的神秘和诗意。★名称:南极洲★位置:南极洲★面积:1404.6万平方千米

我们的星球在茫茫宇宙中是一颗蔚蓝色的行星,生命之水赋予了它最美丽的容貌。可是,水在地球两极却不堪忍受极地的奇寒,凝成一片白色的世界。和北极的浮冰比较起来,南极的冰层气势恢弘,更富阳刚之美。

南极洲周濒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是世界上地理纬度最高的洲,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由围绕南极点的大陆、陆缘冰和岛屿组成。直到今日,除了科考人员外无常住居民。

冰盖无疑是南极最奇丽的景观。它横在海面上,边缘如刀切的截面,奶油般洁白,看去像一只冰淇淋蛋糕盛在蓝色的托盘上。而当日出或日落时分,太阳在冰盖顶上燃烧,恰似点燃了一支生日蜡烛。帝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向来被人们认为颇有绅士风度,而且憨态可掬,招人怜爱。它是南极所独有的企鹅品种。成年帝企鹅的颈项周围有一块黄色,胸腹洁白,而幼年的帝企鹅则浑身灰黑。

白茫茫一片的南极大陆看似水分充足,实际上是地球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整个大洲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5毫米,极点周围几乎没有降水,与撒哈拉沙漠的年降水量差不多;并且,严寒使得稀少的降水也基本上都是固态的雪花或雪粒,除了南极半岛北端和一些处于较低纬度的岛屿,在暖季有少量降雨外,整个南极大陆根本看不见降雨。科考人员即使是身处冰天雪地之中,仍然感到空气干燥难耐,几乎所有人的嘴唇都会裂出深深的口子,因而南极又有“白色荒漠”之称。

位于南极爱德华七世半岛与罗斯岛之间的罗斯冰架,是世界上最大的冰架。它东西长800千米,南北最宽970千米,冰架靠海边缘高60米,接近陆地的边缘最厚达750米。冰架面积约52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一个法国,四周冰壁陡峭,险峻非凡,填满了南极的一个巨大海湾。

1841年,一支英国海军探险队乘坐两艘特别加固的三桅木船,穿过通往南极洲的太平洋浮冰区,企图确定地球南磁极的位置。4天后,他们驶出浮冰区,一心希望前面的航道畅通无阻,不料,迎面遇见一堵硕大无朋的冰壁挡住去路,探险队长罗斯爵士惊呼道:“要穿越这道冰壁犹如穿越多佛悬崖,绝无可能!”这座挡住他去路的南极巨大冰架,后来就以他的姓氏命名,罗斯冰架也因此为世人所知。现在,罗斯冰架仍以每天1.5米~3米的速度向海洋伸展。企鹅是南极最具代表性的动物。

在人迹罕至的南极洲上,埃里伯斯火山是地球上已知区域最南端的一座火山,它终年和冰雪相伴,喷发景象令人胆战心惊。

1978年,在南极新西兰斯科特站工作的野外求生专家蒙提斯报道说:“数十枚熔岩飞弹一边打转,一边在我们头顶高处盘旋,像电影里的慢镜头。有些‘轰隆’一声从天空坠落,其他自我们中间飞过,有的快,有的慢。大多数如茶壶,少数比茶壶大得多……纷纷落在主火山口中,融掉积雪,激起热水和蒸汽,嘶嘶喷上半空。”这座冰火相伴的山峰,正是以这种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示着大自然的神奇与瑰丽。虽然冰层几乎覆盖了整个南极洲,但这里仍有与整个南极洲地理环境迥异的干谷存在。赖特干谷即是其中一个。赖特干谷中的范达湖,湖底的60米深处水温高达25℃,成为南极奇观中的“奇观”。

南极号称世界的“风极”,烈风终年无休无止,平均风速17米/秒~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75米/秒。巨大的南极冰盖就是风源,它不断用冰雪的躯体冷却空气,孕育风暴。沉重的冷空气在中心区域沿着光滑低斜的表面向四周俯冲下来,雪冰夹带着沙子滚滚而来,简直像泛滥的洪水一样肆虐,人在暴风中就像湍急流水中的一片叶子。大风容易酿成火灾,加之缺乏液态水源,一旦着火,势必造成可怕的灾难。因此,防火就成了在南极生活的科学家们最担心的问题。

企鹅是南极动物中的“绅士”,大多分布在南极半岛北部及其周围群岛附近。虽然它们在陆地上行动笨拙,但在水中却灵活自如。企鹅是南极的土著居民,也是南极的象征,给这个冷落寂寞的冰雪世界带来了生机。现已发现南极地区约有1亿只企鹅,占世界海鸟总数的1/10。

扎沃多夫斯基岛是南桑德威奇群岛的一个小岛,宽不到6千米,东距南极半岛北端1800千米,1819年由俄罗斯人首先发现。这里是南大西洋上的一个偏远宁静的小岛,每年有几个月,一群群企鹅蜂拥来到岛上,喧闹声震耳欲聋。生活在扎沃多夫斯基岛上的企鹅主要为颏纹企鹅,它们脚很长,颏下有一道黑纹。一同在此的岩企鹅,有一个黄色的羽冠。企鹅是群居动物,少则数百只,多达20余万只。每年春天,仅来到扎沃多夫斯基岛上的颏纹企鹅,就有1400万对,使得小岛热闹非凡。

1911年,挪威探险家罗尔德·亚孟森率领的探险队和罗伯特·斯科特带领的探险队首次抵达了南极点。为了纪念这两个探险英雄,南极点上的考察站就被命名为亚孟森-斯科特站。至今,已经有20个国家在那里建立了科学考察站,科学考察工作者常年与生活在这里的企鹅、海豹、海燕和谐相处,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考察站的友邻们不分国界,不分肤色,亲如一家。

无论是科考工作者,还是少量的南极探险者,在南极生活都得小心翼翼,除了对自身的保护,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在时刻提醒着人们。人类文明进程的每一步,都是建立在历史的教训之上的,如果南极不再重蹈以往那些教训的覆辙,而能成为人们学习保护环境的课堂,这无疑将是南极与人类的共同福祉。南极海豹过着群居的生活。雌性南极海豹以鳞虾为食,雄性南极海豹的食物则除了鳞虾外,还有鱼类和企鹅。它们生性好奇,而且性情温和。

大自然的低语

大平原

也留不住逝去的时光,然而谁都不能阻挡我们保留一段最珍贵的记忆。无疑,浩瀚的大平原可以成为谁人们生命中最富有色彩、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名称:大平原★位置:美国“高高的落基山,无边的大平原。莽莽苍苍的绿色原野,曾是我们祖先的家园。”

这是一首古老的印第安民歌。从纵贯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以东,辽阔的平原绵亘千里。遍布原野的青草,养育着众多的动物。大平原一岁一枯荣,众多的生物在这里互相竞争又互相依赖,共同维系着大平原的活力与丰饶。

不曾到过大平原,就难以想象大平原的广阔。从平原望去,不论是绵延的远山,还是清澈的蓝天,甚至山坡上仿佛触手可及的白云,都十分壮丽。从终年积雪的山脉上俯瞰,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显得格外洁净端庄。

有不少人说过,大平原会把远来者的魂勾住。那么牢牢勾住人们魂魄的是什么呢?是蓝天白云下草丛中突然蹿出的、惊慌失措地朝远处飞奔的野兔,是蓝天绿野间一片片白色的羊群,是平原上的人们平和安然地顺应自然、与自然合一的态度,是用粉红色的小舌头舔着草叶草梗上渗出的嫩汁的才三四个月大的小羊羔,是疲倦地躺卧在小溪边站不起来可怜得让人流泪的老母牛,是那群在湖面上游来游去的天鹅……生命那么生动地抖动着,跳跃着,真是一片和平的净地!这是一种“淳朴、轻松、简单、和谐”,然后又升华为一种旷达、包容的平原精神,一种自然和谐的生存状态。“风吹草低见牛羊”,其实,牧马才是草原真正的主人。它们纵情驰骋时是那么英姿飒爽,悠闲吃草时也是那么飘逸潇洒。

站在平原上,感觉风很强劲,但吹在脸上并无风沙侵袭的感觉。走在碧绿的平原上,不时可见成群的牛羊。除了一大片的绿色景观,其间还点缀着黄色的金莲花、淡蓝色的翠雀等盛开的花,让人惊喜不已。在这里,人们所钟爱的逾越节花是一种随风舞动的花朵,它的瘦果在风中爆破而散布绒毛状种子时,尾部会延展得很长,朵朵绒毛飘过美国中西部大平原的景象,为其带来另一个别名“大平原之烟”。美丽的草原啊,就是我们的家。在阳光明媚的假日,全家坐上马车,到远处享受一顿美味的草原午餐,是很多草原家庭的选择。

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让人觉得天空好大。当沿着SR61道路南下,中西部特有的迷人景色真的会醉死路人。这条路上的小镇都很小,但是都很古老,也极富地方色彩。每户人家都拼命地把自家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那种放松的感觉,不身临其境是很难想象的。再加上壮丽的大河景色,让人顿时觉得人生真美。这种生活的真谛,正是今天在摩天大楼那千万个格子间里忙忙碌碌、在死灰色的城市钢筋水泥丛林中疲惫穿行的人们所朝思暮想、孜孜以求的,因此就更显得弥足珍贵。能住在这么美丽的乡间,人生还有何求!

大文豪马克·吐温在他的著作《密西西比河上的生命》中描述为“千岛”的地方,就在这平原上,在密西西比河畔。在这里有一个美丽的小城市,河水就在这儿,由西向东流,很奇特。逆流水使这里形成了岛屿和谷地地形。可以想象出这儿有多美吗?在这里,到处可见美丽的河堤公园,漫步其中,望着大河,心情真是舒服透了。走在蜿蜒的步行道中,大口吸着新鲜空气,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油然而生。收割后的牧草被打成蛋糕卷的形状,散落在平原上。

然而,这只是欧洲人来到这里以前的大平原风貌,如今这里早已变成了荒凉冷寂的荒漠,有风的时候经过这里,你一定会听到大自然那呜咽的悲歌。辽阔的大平原卷起不息的心灵的涛声。在地球64亿年的生命之中,人类可以说是最近才出现的,可却要掌控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的大自然!难道我们一定要等到“当最后一棵树枯萎,最后一条鱼被捕抓,最后一条河被污染,才发现钱是不能吃的”?这是19世纪美国印第安人的警告。看来,美丽的大平原,只能是永远驻留在人们往日的记忆里和对未来的希望里了。美丽的平原必须由美丽的建筑来相配,草原上的房子造型各异,但都精致典雅。

巨人之路

克雷想必也听说过有关“巨人之路”的众多传说。19世纪的某一天,他就那样立在深达110米的危岩旁萨举目远眺,喃喃自语:“当世界从混沌初开中形成它现在的模样时,不经意中在此遗漏了一小块残片,这也许便是混沌时代的最后一块残片。”★名称:巨人之路海岸★位置:英国“巨人之路”位于北爱尔兰安特里姆郡西北海岸,是一道通向大海的巨大的天然阶梯。这一罕见的自然奇观,被人想象成为巨人的手笔。它是由一条条顶部被整齐地切割掉的石柱组成的。石柱呈六角形,坚固地深埋于海岸之上,紧密地挤在一起。

从空中俯瞰,这条赭褐色石柱堤道在蔚蓝色大海衬托下,格外醒目,惹人遐思。是什么样的自然伟力造就了这一举世闻名的奇观?

现代地质学家的研究解开了“巨人之路”之谜。白垩纪末,北大西洋开始裂开,北美大陆与亚欧大陆分离,地壳运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大约5000万年前,在现在的苏格兰西缘内赫布里群岛一线至北爱尔兰东缘,火山活跃,一股股玄武岩熔流从裂隙的地壳涌出,随着灼热的熔岩逐渐冷却、收缩、结晶,它开始爆裂成规则的图案,这些图案通常呈六边形。玄武岩经过不断地侵蚀和雕琢,在第三纪时形成了北爱尔兰峻峭的海岸。“巨人之路”海岸,在苏葳海角和海湾之间,包括低潮区、峭壁,以及通向峭壁顶端的道路和一块平地。峭壁平均高度为100米。火山熔岩在不同时期分五六次溢出,因此形成峭壁的多层次结构。“巨人之路”是这条海岸线上最具有玄武岩特色的地方。大量的玄武岩柱石排列在一起,形成壮观的玄武岩石柱林,气势磅礴。独特的玄武岩石柱网络不可思议地捆扎在一起,其间仅有极细小的裂缝。地质学家把这些裂缝称为节理,熔岩爆裂时所产生的节理一般具有垂直伸展的特点,在沿节理流动的水流作用下,久而久之便形成这种集聚在一起的多边形玄武岩石柱。

石柱不断受海浪冲蚀,在不同高度处被截断,导致“巨人之路”呈现高低参差的台阶状外貌,给人以“巨人之路”的想象。它是由一根根参差不齐的等边形石柱紧密排列在一起组成的,约有4万多根。石柱的典型宽度约为0.45米,延续约6千米,由黑色实心石柱组成,大部分石柱为匀称的六边形,直径38厘米~50厘米;也有四边、五边或八边的。石柱面如台阶般高低参差,高出海面6米以上,最高者可达12米左右,也有隐没于水下或与海面一般高的。

类似的柱状玄武石地貌景观,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有分布,如苏格兰内赫布里群岛的斯塔法岛、冰岛南部、中国江苏六合县的柱子山等,但都不如“巨人之路”表现得那么完整和壮观。

随着时光的流逝,“巨人之路”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为人所痴迷。“巨人之路”是一条通向大海的巨大的天然阶梯,这里的景色总是让人浮想联翩。

棉花堡

人说,土耳其就好像是一个气质优雅的古典美人,轻轻走出历史的帷幕,展现给我们无尽的风韵与内有涵。那传说中永不融化的雪山“棉花堡”,就在这位美人的怀抱里。经过长年累月,石灰质聚结而形成棉花状的岩石,构成了大自然最壮观的岩石群与水池。★名称:棉花堡★位置:土耳其

有人说,土耳其就好像是一个气质优雅的古典美人,轻轻走出历史的帷幕,展现给我们无尽的风韵与内涵。那传说中永不融化的雪山“棉花堡”,就在这位美人的怀抱里。温泉水汇聚成的盆池,看起来有点像梯田,却不能生长任何作物。

黄土地上突然闪出一抹雪白的影子,犹如夏季的城堡形积雨云降临大地,再近些,却是堆积如棉絮一般的一座“城堡”,玉一样的“台阶”层层叠叠,犹如雪砌的梯田,无数涓涓细流从丘岩间的缝隙潺潺流下,温热的水蒸气让棉花堡浮现在淡淡的缥缈雾气里。泉水积在台阶之间,形成一汪汪波澜不兴的水池,那是热带海水般的淡蓝绿色——白岩碧水,如雪衬翡翠,是说不出的清丽与炫目。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登上山巅,会意外地发现,这并不幽深的谷底竟然也会有云海出现,而且居然是世界上最美、最瑰丽、也最难得一见的云海。从山下往上看,白色的石灰质钙化沉积物将山顶覆盖得如雪山的顶峰一样,洁白晶莹,不断有地下水从沉积物中涌出,往山下流淌。山下是一片茂密的草地,远处有民居、树林和庄稼。由石灰质钙化沉积物形成的白色“台阶”,像玉,像雪,更像是恣意横流的羊奶从山顶流下,覆盖而成。

棉花堡的形成,正是由于地下温泉水不断从地底涌出,其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经过长年累月,石灰质聚结而形成棉花状的岩石,层层叠叠,构成了壮观的岩石群和水池。这片被含有石灰质的温泉水冲刷过的岩石覆盖在石山的顶部,远远望去,如同堆积在山顶的常年积雪,洁白晶莹,分外显眼。

当太阳的光芒一点点由金色变成绯红、殷红、桃红、玫瑰色,棉花堡如同一朵最绮丽的莲花,幻化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光影奇迹:白色的岩面会被阳光点染出淡淡的色彩,而岩面中的水波则忠实地记录下了天空变幻的奇异色彩。

古老的小亚细亚那些曾经让人们惊叹的古迹,就这样被时光蹉跎为废墟,而不远处的棉花堡,依旧绿水如镜,丘岩如冰,沐浴着众神的光辉,成为永恒的奇迹。水从石灰岩构成的台阶上漫过,波澜不兴,像仙女们的梳妆镜。

尼罗河

果说黄河像是一个粗犷不羁的硬汉,尼罗河则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少女。一条穿越了千里沙漠的大河,如竟能保持那样的清澈。放眼望去,青蓝色的平静河水,两岸是绿洲地带,远处则是金黄的沙漠。沙漠的狂躁似乎被河水驯服了,或许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埃及人敬她如神明。★名称:尼罗河★位置:非洲★长度:6740千米

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全长6740千米,流域面积280万平方千米,是非州大陆面积的1/10,大部分在埃及和苏丹境内。它发源于赤道以南、非洲东部高原,由南向北纵贯埃及全境,沿途经过许多湖泊,留下6道瀑布,出现数处激流和险滩,最终穿越北非沙漠,进入地中海。

像世界其他名川大江一样,尼罗河也一直受到人们的赞美。埃及诗圣艾哈迈德·肖基曾写下“尼罗河水自天降”的不朽诗句。前人也曾有过这样的描绘:“河谷里有灿烂的阳光,肥沃的土地,温暖的气候和美丽的风景。”在尼罗河河谷的土地上,青草、谷穗、葡萄夹在灼人的沙漠之间,宛如水流不断、花果丛生的“人间天堂”。

尼罗河谷地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古埃及人称之为“黑土地”,因为这里的土壤由于含有洪水留下的淤泥粉末而呈黑色。正因为有了这层表层土,这一地区的土地才肥沃异常。

如果不是尼罗河,埃及本应是一片大荒漠,是一片红土地,而不是现在狭长的绿洲。由于尼罗河慷慨的馈赠,农业便一直都是埃及经济的重要支柱。尼罗河谷犹如一个庞大的农场,农民们种植大麦、亚麻、小麦、各种蔬菜和葡萄,收成很好。天然植物如纸莎草、莲、睡莲、芦苇、刺槐等遍布全埃及。就连许多动物,也靠尼罗河生存,如河马、鳄鱼、羚羊、瞪羚、沼泽中的鸟类(鸟头麦鸡、鹭鸟和鹳)以及各式各样的鱼。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把埃及称为“尼罗河的礼物”,如果没有尼罗河充足的泛滥之水,埃及的一切都不会存在。

古埃及时期,每逢仲夏和初秋,尼罗河就会泛滥,洪水过后留下肥沃的淤泥,农业因此而发达。古埃及人修筑的蓄水池,可以蓄水数周,待河水退却,他们再将池水缓缓排出,留下淤泥,用来种植农作物。

关于尼罗河的泛滥流传着许多神话。相传尼罗河泛滥是因为女神伊西斯的丈夫遇难身亡,伊西斯悲痛欲绝,泪水落入尼罗河中,使河水上涨,引起泛滥。所以,每年6月,当尼罗河水开始变绿、预示河水即将泛滥时,埃及人就举行一次欢庆,称为“落泪夜”。

尼罗河三角洲地区是埃及最富饶的地方,被称为“鱼米之乡”。虽然三角洲的面积仅占埃及全国总面积的2.4%,但在这块土地上,人口却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埃及的城市、村落、居民和久负盛名的历史古迹,绝大部分都分布在这一带,“不到绿色走廊不算到埃及”的说法在非洲极为普遍。

公元前6000年左右,埃及人的祖先开始在尼罗河两岸繁衍生息。早在法老时期,埃及就流传着“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等谚语。尼罗河也确实是埃及人民生命的源泉,它为沿岸人民积聚财富、缔造文明创造了条件,所以,埃及人民把尼罗河比喻为哺育、滋养自己的伟大母亲,古代著名的《尼罗河颂》便是埃及人民对尼罗河感情的真实流露:“光荣啊,起源于大地的尼罗河!你川流不息,为的是使埃及苏生!……你灌溉土地,使一切生物欣欣向荣。你生出大麦和小麦,好叫神庙里欢度节日。”“你永不停息地浇灌着大地,沿着你从天国下降的旅程。食品的珍爱者,赐予谷物的人,普塔神啊,你给每个家带来了光明!”于这样的黄昏静谧时分,在尼罗河畔,诵读这样的尼罗河颂诗,或许是再契合不过的。

多瑙河

起欧洲的河流,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多半就是那条流淌着蓝色旋律的河流。它源自雄伟的阿尔卑斯,提像一条蓝色的飘带,蜿蜒流过诸多国度。千百年来,为两岸的土地滋润出了欧洲所独有的优雅与浪漫,也曾激发起那位天才音乐家翩然的灵感,为世界谱写出了那曲流淌不息的不朽乐章。★名称:多瑙河★位置:欧洲★长度:2850千米

多年以前不知道从哪里看了篇文章,说维也纳绿树成荫,多瑙河上每日必演奏《蓝色多瑙河》。于是臆想中,认定多瑙河的每一滴水里都流淌着音符和浪漫的东西。多瑙河,还总让人想到旖旎的华尔兹的衣香鬓影,维也纳、哈布斯堡的贵族余晖。

听着约翰·施特劳斯的名曲《蓝色多瑙河》,悠扬高雅的曲调会把你带入如诗如梦的境地。那湛蓝的河水,如画的风光,村民朴实的舞蹈,美丽动人的传说,使人感到犹如投身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之中,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多瑙河流经布达佩斯,这里环境优美,景色诱人,涓涓的水声就像那首《蓝色的多瑙河》一样令人百听不厌。

人们都说多瑙河像一条蓝色的飘带蜿蜒在欧洲的大地上。这里山清水秀,一派田园风光。晨曦中的多瑙河带着阿尔卑斯山的轻雾从梦幻中走来,如同披着轻纱的少女。它激情的河面、蓝色的波涛、翻飞的鸥鸟,都令人激动不已。它带来了花草的清香,荡漾着鱼儿的欢笑,在各式各样房屋和花园的簇拥下汩汩前行。天亮了,仿佛擦亮了眼睛一般,刹那间层峦叠嶂、重楼连宇都清晰了起来。

天是湛蓝湛蓝的,山是碧绿碧绿的,而多瑙河比天还要蓝,比山还要绿,更让人折服的是透明清新胜过空气的水,映出皑皑的白云在无际的蓝天里飘浮,既安闲又自在,逍遥无比。多瑙河是布达佩斯的灵魂,而布达佩斯是匈牙利的骄傲。

横卧的雪山曲折连绵,山下聚集了几间小屋,屋前是一片绿油油的大地,这样的景色就像是大师莫奈的油画作品。在这样绚烂的景色中,我们闻到了绿野的芳香和空气的清香。

没到过这里的人很难想象,抬起头是白雪皑皑的大山,低下头,脚下踩的却是绿草红花,而这一切却显得那么自然平和,没有一丁点儿突兀的感觉。

而暮色下的多瑙河又如同一幅水墨画,白天飞驰水面的小渔船沉寂下来,青黛色的远山映在清凉的水中,梦幻一般。孤独的小舟水边闲荡着,配上岸边的树叶,令人如同走入画中,轻轻地,轻轻地,不敢扰乱了这美丽河流的清梦。

人们亲切地把多瑙河称作“母亲”。从不同的河段亲近多瑙河、拥抱多瑙河,纵使迥然有异,也总能一眼认出她——那令人熟悉的多瑙河母亲。

在这里,你可以与她对语,聆听河流淙淙汩汩的清响。清澈见底的河水会告诉你,人生之路弯弯曲曲,就如多瑙河的水一样有时平静,有时湍急。

那一刻,你会想在这青山绿树碧水蓝天中融化,会恨自己是个尘世俗物,不能与她相守一生。大彻大悟的感觉是那样刻骨铭心。尘世中的种种不如意,种种不快,淡得像风,轻得像云,而宇宙间的大智慧却越发清晰,越发奇美。

在这里,自然与音符融而为一,造就了极美的旋律;春夏秋冬合为一体,组成了绚烂的四季。让大自然奏响绚烂的四季交响曲,让心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