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本科留学解读(第3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2 19:09:22

点击下载

作者:牛勇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美国本科留学解读(第3版)

美国本科留学解读(第3版)试读:

前言

本书的读者

本书是专为那些想把孩子送到美国去读本科的中国父母而写的,它不同于在海外著成然后翻译成中文的作品,因为那类书专为美国家庭而作,并没有考虑中国家庭的需求。中国的父母需要适合他们,并且可以为他们提供真实且具有实用价值的信息的书。

当然,通过本书,中国学生也会受益匪浅。当他们计划在美国接受本科教育时,总是会面对庞杂的选择,笔者希望本书可以帮助他们做出一个最好的抉择。同样,笔者也希望被称为“留学中介”的机构也能阅读本书,以帮助它们提高服务水准。

本书的特别之处

关于美国本科教育的相关信息在很多书籍及网站上都可以看到(不过大部分都是用英文写的)。通过这些渠道基本上都能获得最重要的信息,即录取率的详细数据资料、图书馆中的藏书数量及申请期限等。除此之外,几乎所有的学校现在都有了自己的网站,上面有学校各方面的详细资料。但是,中国父母所要面对的问题不是能不能获得这些信息,而是此类信息实在太多了,简直让他们无法判断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本书的宗旨是为中国父母提供方便。我们的重点不是要推出我们自己的学校排名,而是应用了在美国本土使用范围最广、最具可信度的4种评论及排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普林斯顿评论》、《耶鲁大学内部指南》及《菲斯克大学入学指南》。同时,我们也将说明这些排名体系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不必过分依赖它们的原因。

在本书中,我们并不是单纯列出学校及相关的数据资料,而是会给出我们对于每所学校的真实想法。其中有些是基于我们个人的经历,有些来源于数年来我们帮助中国学生到这些学校读书的经验,有些则来源于我们对有关学校评论的不同图书与网站的广泛浏览。最重要的是,您能读到我们对每所学校态度清晰、观点明朗的评论——您不一定非得同意我们的观点,但是我们希望这些意见能在您筛选学校的过程中起到参考作用,从而帮助您做出最好的决策。

筛选学校的过程是中国家庭到目前为止面临的最大难题。因为美国有多达2100多所本科学校!他们很可能会在这么庞杂的选择中无所适从。这也是我们一直努力将我们认为适合中国家庭的学校名单缩减至140所的原因。同时,我们也列出了一些我们觉得不适合中国学生的学校及我们认为其不适合的具体原因。

本书没有涉及的内容

虽然美国本科教育的范围似乎听来有些狭窄,但它其实是一个很大而且很复杂的课题。因此,本书的重点在于学校的选择,而不是泛泛而谈。

所以,有些领域是本书未涉及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如何得到美国签证。毫无疑问,取得去美国学习的签证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我们由衷地希望这个过程可以简单一些。过去,美国对于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们都是敞开怀抱的,而正是由于这些兢兢业业、辛勤工作的人们,才有了如今繁荣发达的美国。近年来,美国对签证的限制政策确实有些偏执,我们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局面可以得到扭转。从2007年开始,美国学生签证的发放率有了显著提高;但同时,“获得签证”这一过程仍然复杂。因为签证对于中国家庭来说非常重要,而签证面试的内容和准备又很复杂,所以我们无法在本书中一一详述。

● 申请程序和申请资料的情况。美国的本科院校基本上都要求父母和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料,包括成绩单副本、推荐信、标准化测试的分数及学生自己写的短论文。以上所述的每条都很重要,都需要进行详尽的解释说明。如果需要弄清楚,我们需要另写一本书了。在本书中,我们只能对这些做简略的解说。

● 如何获得学校的经济资助(奖/助学金)。本书详细列出了一些为中国学生提供经济资助的学校。但是,申请经济资助必须填写专门的表格,并要向学校提供详尽的经济证明。由于学校关于这方面的要求有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很多中国父母不明白究竟应该怎么做。另外,还有些中国家庭为了证明他们的经济是有保障的,试图钻空子,把自己账户的钱转进转出。本书也未涉及这些方面的问题。

● 如何申请其他方式的经济资助。在美国,有很多机构是专为留学生们提供奖学金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此有兴趣的学生只需要用英语写一份申请。有些奖学金是有针对性的(如只针对喜爱数学的学生),还有一些是专为引起对某个特定问题的重视而设的(如“您觉得减轻全球变暖状况的最佳方法是什么”)。尽管有很多种奖学金,但是要想找到它们还是很难的,尤其是当英语不是您的母语时,要找到这方面的信息就更不容易了。有一些图书和网站也有这方面的资讯,我在本书的“其他信息”部分列出了它们的有关信息,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除此之外,本书其他部分并未涉及经济资助的内容。

● 社区学校和英语培训课程。有些中国父母应该认真考虑在让孩子接受传统的四年制本科教育之前,先将孩子送到美国的社区学校就读。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在申请四年本科教育之前,让孩子参加一些英语培训课程。因为美国有1600多所社区学校及不计其数的英语学习学校,所以本书并未涉及如何选择社区学校等方面的问题。

● 提供“有条件录取”的学校。正如本书中所详细说明的,大部分美国院校至少要求2种标准化测试的成绩(SAT和TOEFL)。他们还要求国际学生在入学前9个月就开始进行申请。不过,美国仍有数百所学校没有这些要求。他们可提供“有条件录取”,也就是说,即使国际学生没有这些标准化测试的成绩,即使他们申请过晚,也仍有可能在学校的考虑范围之内。针对这一话题,我们专门在博客中进行了解说,请访问我们的博客以获取详细资讯。

● 夏令营项目。大多数美国家庭都会在孩子上高中时送他们去参加夏令营,之后还会在大一的暑假再送他们去一次。因为需求如此强大,美国拥有超过15000个夏令营项目!其中一些仅供孩子们玩乐、放松,但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注重如何让孩子为进入好大学做准备。其中,最有名气的项目当然是竞争最激烈的,并且要求学生写论文、提交成绩单及教师推荐信!因为这方面的内容比较复杂,我们并没在本书中展开叙述。如有兴趣,请访问我们的博客了解更多详情。

看到这里,您大概会感到有些疑惑——那本书究竟写了些什么呢?答案很简单:经过对美国2100多所本科院校的研究与分析,我们挑选出了最值得中国家庭重视的140所学校并对它们进行了详细说明,这些学校对中国学生而言是最为适合的。

我们也提供了关于社区学校及“有条件录取”项目的一些信息,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这些项目尽管并不广为人知,但对许多中国家庭而言却是很不错的选择。

与前两版的最大不同之处

有些细心的、本书的忠实读者可能会发现,本书第3版有一类内容和前两版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就是对于宗教背景学校的态度。在之前的版本中,很多宗教学校都被纳入了“不被推荐”的名单里;而在第3版中,他们成为了“被推荐”的学校。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在宗教学校里,中国学生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受益。(1)普遍更强的学术风气、更小的教学班和更多的人文关怀。(2)真正的“美国经验”。美国数百年来的历史,毫不夸张地说,是建立在宗教的基础上的,它本身就是个宗教国家。中国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在留学期间,去真正融入美国文化,甚至将来留在那里。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能去规避宗教的影响呢?显然是了解越多,越容易融入。因此,学习一些宗教课程,周日去教堂观摩一下宗教活动,或者参加教会组织的一些社区服务活动,是很有意义的事情。这些确实是有宗教背景的大学的优势。(3)因为很多宗教学校愿意增加国际学生的人数,使学校更加“多元化”,因此可能有更多的机会为中国学生提供奖/助学金。(4)中国学生会感觉到“特别”,当然,他的当地同学们也会觉得“特别”,从而给予中国学生更多的关注和照顾,更愿意和他们交朋友。

那么,之前两个版本里,我们承认是因为对宗教的正面影响考虑不周全,因此希望在这个最新的版本里有所更正。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宗教学校都改成“推荐”了,我们对那些教会气氛实在太严重,或者该宗教确实不欢迎“外人”的学校仍然保持“不推荐”。希望读者注意这一点。

当然和前两版相比,还有些其他的不同,最多的就是数据上的更新。无论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排名还是学校的各项指标等,我们都把最新的数据呈现给您了。美国的本科教育适合您的孩子吗我的看法

有很多中国家长问我,他们是应该让孩子去美国读本科,还是留在国内上学?对我来说,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因为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都是不同的。不过,我想本书的读者可能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疑惑,所以我会告诉大家在这个问题上我是怎么考虑的,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对我来说,回答这个问题的最根本思路是:到底为什么要让孩子去读大学。比如,有些家庭认为没有必要读大学,而有些家庭虽然希望孩子上大学却没有能力负担费用。假设您觉得孩子应该读大学,那么就要问自己这个问题了:“我为什么要让孩子去读大学呢?”您可能回答“找一份好工作”,或者“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或者是为了其他目的。假如您对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答案的话,那么就很难回答接下来的问题了。

一旦您清楚了上大学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应该是:“是在国内上大学,还是去国外呢?”一直以来,在所有的教育体系中,美国大学都是大多数中国家庭的首要选择,这也是我们唯独注重美国教育的原因。我的标准回答是这样的:假如您的孩子有机会被中国的顶级名校录取的话,那么也许他(她)就应该选择这样的学校。这里的“顶级名校”指的是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复旦大学这样的学校。当然,我们并没有资格决定中国的“顶级名校”中包含哪些学校,但我想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顶级名校”不外乎这几所。

当然,这里肯定会有争论:是不是去美国的顶级名校会比去中国的顶级名校更好呢?坦率地讲,我认为很难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中国的“顶级名校”被人们所推崇,它们的文凭也很有分量,校友群十分庞大,相对来说费用也不高。而它们的教育方式也同美国的大学截然不同。

之所以说二者截然不同,而没有说哪个更好,哪个稍劣,不是因为我怕冒犯这两者之中的任何一个,而是因为我心里的确是这样想的。中国社会和美国社会就大不相同,文化和历史也大相径庭,所以两国有差异很大的教育方式也是自然而然的。说这两种教育方式孰好孰坏就像说中文和英文哪个更好或更差一样。

所以我的结论是这样的:假如您的孩子能够进入一所中国的“顶级名校”学习,那么这可能就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假如您认为美国的顶级名校从根本上就优于中国的顶级名校(而不仅仅是不同),那么您就应该选择美国大学。

但是,如果您的孩子不能被中国的“顶级名校”录取,那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从我所了解的各个方面来看,中国的二流或三流大学的水准着实一般,甚至有些方面根本不合格。这就不再是教育方法不同的问题了,而是会直接影响您的孩子是否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我对此也没有明确的标准,不过我知道很多没能进入中国“顶级名校”学习的学生其实完全有机会进入一所非常不错的美国大学(前提是他们的英语水平必须能够过关)。

这一点至关重要。假如您孩子的英语没有问题,但是考不上国内的“顶级名校”,那么他(她)仍然有机会进入很好的美国大学学习。那么“很好”的学校就一定是“顶级名校”吗?不是。美国的“顶级名校”只有13所(依我的标准来看)。本书中列出这13所学校的同时,也介绍了另外127所非常优秀的学校。那么,在此之外的美国院校,在我看来就可能不适合中国学生了。

所以我们应该再问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所谓美国的‘好学校’,在教育上就一定比中国的二流或三流大学好吗?”我想答案显然是肯定的。风险和回报

不过,我想中国家长必须明白,也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送孩子去美国读本科的回报与风险是并存的。所谓回报是显而易见的:孩子会学到流利的英语、更国际化的视野、多元文化的经历、美国人际圈子;或许他(她)也能因此在简历上添上更出彩、更具说服力的一笔。

不过这样做也是存在风险的:

● 总体上来说,美国的安全状况比中国差。

● 和中国大学的学生相比,美国大学的学生更容易有性行为、酗酒、吸毒等不良倾向。

● 无论您多么富有,毫无疑问,去美国读大学的花费将是一笔庞大的开支。

除了以上所列的3个风险之外,还有一个风险是难以觉察,但也是最重要的:您的孩子将会发生一些变化,甚至是戏剧性的巨大变化,这有可能会让家长难以接受。中国社会和美国社会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社会,它们对个人自由、每个人对家庭的责任、社交规范等有着不同的标准和要求。有些家长可能会让孩子“不要忘本”,但是这种希冀与让孩子出国读书这样的选择本身就是相矛盾的——既然您已经将孩子送到了美国,那就说明您希望孩子能有所成长,有所改变。也许您的孩子并没有“忘本”,但是他们肯定会和过去有所不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发生改变是必然的。不过既然选择把孩子送到国外,那也就等于完全改变了孩子的成长环境,所以孩子有所改变是不可避免的。

我希望我把这些说得已经很明白了,也希望您确实想过了这些问题。假如没有的话,我建议您认真考虑一下以上几个问题。我能负担得起吗

对于已经决定要将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的家长来说,接下来的问题通常是“我能负担得起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计算和考量方法。当然也有一些学生非常幸运地获得了全额奖学金,但这毕竟是例外情况。我通常都认为,这个家庭需要为孩子在美国大学的四年学习和生活准备100万元的预备金。这个预备金应该是您自己的流动资产,而不需要您通过卖房、卖车或借高利贷等途径来获得。

假如您的资金比100万元少得多,那么您若想资助孩子完成这四年的教育可能很有难度。当然,如果没有这么多资金的话也有可能可以完成这四年的教育,但是会很艰难。如果您希望孩子能得到美国教育,却没有那么多资金的话,我建议您认真考虑一下美国的社区学校。美国有很多非常好的社区学校,这些学校很受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新加坡家庭的欢迎。您的孩子能被录取吗

大多数家长都认为,进入美国高水准学校的前提是孩子能拿到平均各项800分(满分)的SAT成绩和极高的TOEFL成绩。某些“顶级名校”的确有这样的要求,不过本书推荐的学校中有127所并没有这样的要求,美国的其他不少高水准的学校对SAT和TOEFL成绩也不会特别关注。

其实,学校看重的是学生的英语水平,这一点也是理所当然的。家长和学生有时可能会忽略这一点。家长可能会说:“我的孩子SAT数学考了800分,他怎么可能进不了好学校呢?!”我告诉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他们的孩子不会说英语。这一点不仅会导致他无法被高水准学校录取,更为重要的是会影响他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要知道美国大学每天24小时都是讲英语的。

再具体点来说,学生的TOEFL(IBT)至少要达到80分以上,越高越好。假如您的孩子英语水平很高,无疑会非常有益,其他的分数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通过这部分,我希望您能想一想美国大学是不是真正适合您的孩子。

正如我一开始就说过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因为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在我看来,美国大多数比较不错的大学远胜于中国的二流、三流大学。了解申请程序

大多数中国父母知道中美两国的教育方式是存在差异的。毕竟,这也是您读本书的原因之一。这些差异是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的,并且也影响着申请的每个步骤。本书的这一部分将会对此做出明确、实用的解释说明。中国大学申请程序

在说明美国的教育方式之前,我想应该对中国的教育方式也做出大概的说明,这样更有利于您将两者加以比较。当然,我并不是研究中国教育的专家,我对中国教育系统的了解主要来自我的同事和朋友对此的解释和说明。如我有误解之处敬请见谅!

假设您的孩子在2012年秋季入学,他(她)的申请进程如表1所示(依照2011年标准)。表1 中国孩子的申请进程

这就是我所了解到的中国升学模式,非常简单。美国大学申请程序

说真的,中国的大学教育体系简单明了,易于了解,看起来也很公平。相比较而言,美国的大学教育体系可就复杂多了,最少可以分为以下6个方面。

● 入学要求。中国的入学要求很简单。您的孩子只需要参加高考,只要过了录取分数线就能上大学。我听说有一些中国学校现在也要求学生提供更多信息,但是大多数是不用的。在美国可就大大不同了。大多数情况下,您的孩子最少必须参加两种考试(SAT和TOEFL考试),最少完成一篇英语短论文(或许更多),提供4年的成绩单和2~3份推荐信,并且还有可能要去参加招生学校的面试(也可能是电话或网络视频面试)。有些学校还会要求更多信息,如SAT 2成绩。

● 申请学校的数量。中国可申请的学校的数目是有限的。而在美国却没有限制。不过,在申请时,您需要向每所学校支付一定的申请费,以及提供很多相关的资料,这也就在无形之中产生了成本限制。大多数美国学生都申请6~8所学校,但是据我所知,有些人竟然申请了20多所学校!我通常会建议中国学生申请6~10所美国学校,当然要基于一个缜密、周全的申请策略,我稍后也会就申请策略的制定进行说明。

● 学校的排名。中国政府对学校进行了排名,而且人们都以这些排名作为判断学校好坏的依据。而在美国,政府是不会为这些学校排名的。不过,美国也存在着至少5种完全不同的排名结果,分别是由《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普林斯顿评论》、《耶鲁大学内部指南》、《华尔街日报》所给出的排名及其他一些排名标准。这些排名相互并不统一:这个排名可能认为哈佛大学是第1位,而另外一个排名可能就将哈佛大学排在了第5位!因此,美国大多数父母和学生不太关注这些排名。这点是值得您注意的:大部分美国家长不会过分关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排名,因为排名体系多达5个以上。尽管《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听起来很权威,但它只是一本与《福布斯》或《财经》类似的杂志而已,您不必过分依赖它的排名。

● 专业与学校。我听说中国的学生会在一所学院里学一个特定的专业,这和英国的教育模式有些类似。而在美国,学生通常只申请学院而不申请专业。有些学校可能要求学生说明自己更偏好于哪些专业,但大多数的学校并不在意这些。只有在第一年或第二年结束后,学校才会让学生选择一门专业。

● 有多少学校会批准申请(即录取)。在中国,您的孩子可以从当初填写的志愿中选择一所学校(也只能选择一所学校),国家会从中协调以避免学校重复招生。而在美国,则由学校自己来决定接收事宜。因此,一个优秀的学生往往会接到很多来自不同学校的入学通知。除此之外,学校的经济资助数额通常也都是不同的,因为它们的经济资助来源是不同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就给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所以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但是令人头疼的是,您的孩子恐怕又要在众多的录取信中做选择了。

● 时间表。中国的教育系统能够如此迅速地统计出高考分数并为学生找好学校,这一点着实令人惊奇。而更令人惊奇的是,父母和孩子就只有那么一点点时间来做开学前的准备。相比之下,美国的进度更慢一些,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准备时间。表2将这两种教育模式的时间安排进行了比较。表2 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模式的时间安排

通过以上对中美两种教育模式清楚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 美国的程序比中国的程序进行的早得多,并且要求提前进行周密的计划。

● 美国的程序远比中国的复杂,并且在很多步骤中都要进行选择。

● 假如您的孩子申请了美国的学校,那么在您孩子的同学参加高考的几个月之前,您的孩子可能就会接到一所或更多所美国学校的录取通知。

我希望这些关于中美教育模式差异的论述可以为您提供方便。中美的教育体系存在着许多差异,而在这些差异中,可能您最需要了解的是——美国大学要求两种测试成绩(SAT和TOEFL考试),而学生一定要及早参加考试、做足准备。了解美国教育方式

关于中美高等教育方式差异方面的著作不胜枚举。笔者不是要对这些差异进行深入分析讨论,而是试图针对这些差异中最重要的部分提供实用性的建议。很可能您和您的孩子刚开始会对这些“美国特色”不知所措。但是,如果您能够事先了解这些实实在在的美国教育方式的话,那么您就更容易为孩子提供帮助,尤其是当他(她)远在异国他乡的时候!

我想值得我们关注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课程选择

在中国,学生在大学四年里上的课程几乎都是预先安排好的。同一专业的学生都上同样的课程,很少有例外。而在美国,每个学期的初始阶段(或前一个学期末)学生都会拿到一个课程目录表,必须由自己来选择课程。在规模小一些的学校,每个学期会有多达2000种课程供学生选择,而大学校可能会有10000种之多。通常,一个专业有规定的学分,而所要求的学分学生可以通过选修众多不同的课程来取得。另外,大多数美国学校要求学生选修大量专业之外的课程,以使学生受到更全面的教育。尽管美国的教育方式听起来十分开放,但是也需要学生为自己的教育内容、范围及时间进度负主要责任。

那么这一切对您和您的孩子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您需要考虑清楚,在孩子选择课程的过程中,您想在多大程度上对其进行遥控甚至施加影响。您要知道,您的孩子会从同学们那里听到很多事——哪些教授好,哪些教授不好;哪些课好学,哪些课不好学;哪些课上课远,哪些课就在附近上;哪些课上课需要早起等。假如同时,您也发邮件、打电话好心告诉孩子您的建议,那么孩子就会在您和朋友之间无所适从了。此外,在美国,大多数家长根本不会干涉此事,因为他们把这看成孩子自己该学着做的事情。所以,您的孩子和他(她)的朋友们可能会把您好心的“帮助”视为“横加干涉”。

以上所述,主要是基于我所了解到的,大多数中国家长都更愿意参与到孩子的课程选择过程之中。因此在孩子去美国之前,您和孩子应该先有个计划,使彼此能协调一致。下面是一些简单的建议:

● 让孩子通过电子邮件将课程目录发给您(或告诉您网络链接地址,因为大多数课程目录都可以在学校的网站上获得)。

● 和学校招生办公室一起确定一位学校的教授或管理人员,来帮助孩子选择课程。这个人最好能认识您的孩子,如果会说汉语就更好了(这对您来说也更容易一些)。

● 在选课之初给孩子打个长途电话,了解一下孩子的初步选择,并就您的意见与孩子进行交流。这或许是规范这个过程的最好方式。当然,每次选课时,越早这么做越好,以免课程已选定而无法改变。

每个学期的选课过程既令人伤脑筋,也可能令人气馁(比如,一些比较受欢迎的课程学生爆满,因此你不是总能选到你想上的课)。也就是说,每个人只有非常努力才能做到。关键是,要事先了解它与中国的做法完全不同。如果您想顺利完成这个过程,就必须要有提前准备。学习小组合作

据我所知,在中国,多数成绩主要是由个人努力决定的,如考试成绩。在美国,有些课程是按这种标准评判的,但许多课程的成绩往往取决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小组成绩同时作为个人成绩),特别是对中国学生喜欢的商务和工程课程来说尤其如此。一些中国学生喜欢团队协作,而另一些学生却对此并不适应。中国家长也通常会认为这种方式不可思议,并且一想到自己孩子的成绩可能会由于小组中其他同学表现差而受影响,他们就会十分担心,甚至大为恼火。

坦率地说,对于这一点您无能为力。您的孩子需要的是学习怎样在团队中和他人一起有效地工作。这不是总能容易做到的,尤其是当小组成员的技能和努力程度参差不齐时更是如此。有时,学生可以挑选自己的组员,这样可以减轻这个问题,可有时却不能这么做。

对于这一点,我的建议很简单。要知道,您的孩子是在努力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您应该尽可能地支持孩子。比如,当孩子向您抱怨小组里的一个伙伴太笨或行动迟缓时,如果您说:“哦,那没关系。你是最棒的,老师会知道的。”这样就很不明智,而明智的回答应是:“我能理解你的心情。或许老师是为了教你团队协作才这样做呢。你和老师谈过这事儿吗?”

这听起来也许只是小事一桩,可是我从许多中国学生和家长那里了解到,他们认为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并且成绩要以小组表现来打分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因此,我认为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个重要的差别。课外活动

据我所知,中国学校特别注重学业。学生家庭作业很多,为了取得好成绩竞争十分激烈。除了和朋友在一块玩儿之外,基本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课外活动。而在美国却大不相同。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是在学术最为严谨的学校也是如此。通常情况下,学生至少要参加一项主要活动(比如,参加学校剧社、校运动队或编辑校报)和几项不太费神的其他活动,当然同时还要修5门难度较大的学术课程。最终的结果是,永远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好所有的事情。学生需要知道怎样调整自己的重心,在不重要的事情上少花时间,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多花时间。

多数中国家长可能会脱口而出,更重要的事情显然是学业。毕竟,在中国这是现实,而且这也是您的孩子赴海外学习——接受“教育”的首要原因。但是,在我看来,这种看法是不够长远的,主要原因如下:

● 课外活动能够教会孩子们很多关键的生活技能,如组织活动、使用技巧让别人更好地为你做事,并取得满意的成绩(无论在体育运动、戏剧表演、新闻报道,还是其他方面)。

● 这些活动是让您的孩子和其他学生建立深厚友谊的绝好方式。这些友情是非常可贵的——将来也许您的孩子可能会忘掉所学课程的大部分细节,但会拥有一生的朋友。

最后,工作单位(至少在美国的工作单位)和美国的研究生院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外活动。如果两个学生有相同的学习成绩,可以肯定地说,在课外活动中突出表现了领导才能的那个学生被录取的可能性更大。

我的建议其实很简单。当听到孩子抱怨“有太多的事情要做”的时候,不要只是简单地跟孩子讲“忘掉那些无聊的事情,专心学习”这样的话,而是应该跟孩子好好谈谈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或许参加一次大型体育比赛,或是准备一项重要的活动,都可能要比精心准备明天的课程更为重要。

以上简述了中美大学教育方式的主要差异,我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当然,中美两国的大学教育方式还存在着其他的差异,在此我们不一一赘述了。在美国获得学士学位的四种途径

在了解每所美国学校的具体情况之前,我想对于中国的家长们而言,最重要的是在以下四种途径中选择出一种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途径一:顶级名校

这是每个中国家长梦寐以求的一种选择——让孩子去上全美国最有名望的学校: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为了让您的孩子实现这一目标,与此有关的图书和数不胜数的中介机构出现了,当然,这些机构在向您做出承诺的同时,也要收取高额的费用。

事实上,这些学校的入学竞争是极其激烈的。因此,往往只有那些具有超常才能的申请者才有可能被接收。不过,“超常才能”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美国的学校并不会根据一项考试得分来做决定,当他们对申请者进行衡量与评估时,往往会考虑很多因素。不过,如果想上最好的学校,您的孩子必须比大多数学生都优秀,而所谓的优秀应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标准化测试(如SAT考试)的得分情况。如今,学生在标准化测试中得了高分却仍未考上高等学校的例子屡见不鲜。但同时,考试分数如果低于80%~90%考生的水平,那么您孩子的申请就很容易处于不利的状况。因此,我必须提醒您,假如您孩子在标准化测试中取得了低于80%~90%考生的分数,那么他(她)的入学申请就很难被批准,除非他(她)在以下几方面有超常的才能。

● 班级排名。大多数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对GPA(平均成绩点数)的分数都不会完全相信,因为它们有可能是掺杂水分的。为了更保险,他们更关注申请者在班级中的排名,因为这能更好地反映出申请者是不是在学术上比别人更胜一筹。尤其当学生就读的学校在美国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看来还很有名的时候,这种排名就更为重要了。这些有名的学校包括中国一些主要城市里比较著名的高中。

● 很强的英语能力。当我和美国教育家说到中国的申请者时,我们谈论最多的是他们的英语能力。尽管TOEFL分数并不能完全说明学生在全英语环境中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是若能在TOEFL考试中取得高分,就会在申请中处于有利地位。中国的父母经常会低估英语能力的重要性,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SAT和ACT考试上。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入学要求的不仅是TOEFL高分,还包括很好的实际语言能力。

● 被认可的学术成就。美国的高等学校对中国的国家级竞赛及主要城市的市级竞赛都有所了解,也比较认可,所以如果您的孩子在这些比赛中表现出色的话,就会大大加分了。

● 领导能力证明。美国高等学校都志在寻找具有领导潜能的人才。因此,他们对于有很强领导能力的学生会特别有兴趣,比如班长或是在课外活动中担任主要领导职位的学生。

● 艺术才华证明。有些孩子是很棒的音乐家、表演家和美术家。一般而言,由于标准化考试无法测试出这些孩子所具有的某些才华,所以他们的标准化测试的分数可能会相对低。不过,如果他们的TOEFL分数非常高,并且在标准化测试中取得了高于80%~90%考生的分数,他们就有机会因自己的独特才华而被学校接收。

● 体育能力证明。所有的高等学校都有极富竞争性的体育专业,也都在一直寻找着最具体育天分的学生。但同时,他们也不会接收文化课方面跟不上的体育天才。具体来说,假如您的孩子得了TOEFL高分,标准化测试的分数也比80%~90%考生的分数高,那么他(她)就有可能会因自己的体育才华而得到入学的机会。

● 国外生活经历。在国外生活和在国内生活是很不同的,不管是在哪方面。一所高等学校的高层管理人员曾向我透露,几乎30%的中国留学本科生都有过因不适应环境而产生情绪方面的问题。鉴于此,如能说明您的孩子曾成功参加了高中的交换生项目或有过长期的国外生活的经历,那就为申请加分不少了。不过短期的国际旅游是不在此范围内的。

● 出色的家庭背景。虽然高等学校一直不肯承认,不过事实证明他们的确对申请者的家庭背景比较关注。如果孩子的亲属中有人曾上过这所学校,对孩子就比较有利。如果孩子的父母在政界、商界、学术界或艺术界有所建树,那同样也很有利。不过,与之前所说的在艺术或学术方面有特长的孩子一样,这些家庭背景优越的孩子也必须拿到TOEFL高分,并且要在标准化测试中取得比80%考生高的分数。除此之外,如果您想将家庭背景作为一项优越条件在申请中加以展示,就必须找到一种表达这种意愿的最佳方法。通常情况下,您可以通过那些能与学校里的高层人员沟通的人帮您转达。假如您只是对您的“优越背景”侃侃而谈,恐怕不但不能帮上什么忙,反而会给申请带来负面作用。

需要您特别注意的是,上述的条目里并不包括“支付能力”,而这一点也不是入学需要考虑的要素之一。好几家顶级学校都不会特别关注学生的家庭是否能负担得起学费。这一点既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让众多家长们非常吃惊。换句话说,很多中国家庭的孩子虽然很优秀,但是由于担心负担不起学费而没有向顶级学校提出申请。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如果您的孩子符合上述标准,就应当向顶级学校提出申请。几乎可以完全肯定的是,如果您的孩子被学校接收了,您将会从助学机构中得到多达100%的助学金。

我想结论已很明显了,即如果您的孩子具有以上资质的话,您应该毫不犹豫地向那些顶级名校提出申请。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您的孩子没有达到这些标准,那么您和您的孩子最好就不要考虑这个选择了。截止到2011年夏季,这些顶级学校对中国大陆申请者的录取率基本都跌到了1%以下,竞争异常激烈。您应当将目标锁定在其他一些竞争性相对小但水准也不错的学校上。本书中也推荐了一些此类的学校。途径二:社区学校转大学

社区学校在美国是非常受欢迎的。它们可以提供学历文凭课程及副学士学位,但是学生必须完成两个学年的全日制课程,或者学习时间的总和相当于两个学年,才能获得副学士学位。在大多数情况下,社区学校是针对已经参加工作的人而设的——因为他们需要获得学位以提高待遇。社区学校的课程安排十分灵活,对于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的学生都很适合。除此之外,社区学校既有校内宿舍,也有校外公寓,十分方便。

大多数社区学校都可以从当地的政府部门得到一些资助,所以它们的学费也普遍较低。因此,对于那些想上大学却又负担不起普通的四年制大学学费的学生来说,社区学校是不错的选择。

以上的种种因素使得社区学校成为值得中国家庭考虑的一种选择,主要原因如下:

● 它们相对花费较少,每年的学费一般在5000美元左右。

● 上社区学校可以使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对美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由于社区学校可以容许学生边工作边上学,因此中国学生在上学的同时也可以打工挣钱,比如去餐厅打工或教中文(这其实是违反美国签证法案的,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 从社区学校获得的学分可以转为正规的四年制大学的学分;两年后获得副学士学位,可转到普通大学完成后两年课程,获得学士学位。

最后一点,我们来说明在何种情况下应当选择社区学校。当您的孩子想得到本科学位,但您又不知道哪个四年制大学更适合他(她)的时候,可以考虑先上社区学校。除此之外,您孩子的标准化测试分数或英语能力不是很好的话,也可以考虑先上社区学校。

您基本上有两个选择:您可以让孩子去上一个一般的四年制大学,或者让孩子去上社区学校,两年后转到一个更好的四年制大学里面,完成最后两年学习来取得学士学位。通过在社区学校的两年学习,您孩子的英语能力可以得到飞速的提高。除此之外,您还能有充足的时间来了解哪个四年制大学更适合您的孩子。您的孩子也能借此渐渐克服“文化休克”。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社区学校绝对不是浪费时间。如果您的孩子在社区学校上了一年,然后转到了四年制大学,他(她)只需要完成余下三年的学业就可以得到这所大学的学位。

但是,对中国家庭来说社区学校主要有以下两点不利因素:

● 这些学校不是很有名。尽管家长们不愿意公开承认,但是全世界的父母其实都很想知道孩子的学校究竟是不是有名。孩子上名牌学校能给家庭带来很多荣耀,而且孩子本身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当然也不是全部如此。有很多学生虽然上了名牌学校,但过得痛苦不堪,还不如上一个虽然不是名牌但适合自己的学校。我希望您能认真考虑一下,看看您是不是那么在乎学校是不是名牌。如果您很在乎的话,那么社区学校可能不适合您。

● 这种方法具有不稳定性。很多父母可能更愿意直接找一个四年制大学让孩子去上,这样他们也能更省心。而选择上社区学校之后,会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您来一一决定:孩子最适合上哪所社区学校呢?应该什么时候把孩子转到四年制大学里去呢?哪个四年制大学又最适合孩子呢?所选择的大学愿意接收社区学校的学生吗?假如孩子在社区学校上着非全日制的课程,他们会懂得怎么安排其他的剩余时间吗?对于一些人来说,社区学校的灵活性首先是一种优势,因为可以让家庭有更多的时间为孩子上四年制大学做准备,也能帮助孩子在英语语言与文化方面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收获。但同时,如果您和您的孩子对选择社区学校后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有所顾虑的话,我劝您还是不要选择这条路。

因为美国的社区学校实在太多,而且也没有质量较好的介绍这类学校的书(连英语的都没有!),所以我们正考虑写作一本介绍美国社区学校的书。现在可以告诉您的是,美国有几个州的社区学校系统很发达,本州也有很好的州立大学可以转入。它们是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华盛顿州、得克萨斯州及宾夕法尼亚州。这些地方的社区学校大多是可以信赖的。途径三:中等水平的大学

如果您的孩子没能被顶级名校录取,并且您也不想让孩子去上社区学校的话,您可以考虑第三种方法:让孩子去上中等水平的学校。迄今为止,这是中国家庭最普遍的一种选择。

关键问题是,这种中等学校有200所以上,让人无从选择。中国的学校是由政府排名的,并且由于中国的大学相比美国少一些,所以从中进行选择也就相对容易一些。美国政府不对大学进行排名,不过还是有一些民间排名,如由《普林斯顿评论》、《华尔街日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及其他一些媒体组织给出的排名。但是,这些排名所依据的标准不同,必然导致了它们结果的不同。另外,这些排名其实是针对美国家庭而设的,它们忽略了很多对中国家庭很重要的因素。

第三种方法——让孩子去上中等水平的大学是本书要着重介绍的方法。在以下的部分,我将会对本书中所推荐的140所院校的评判标准予以说明,然后再逐一详细介绍这些学校的具体情况。第四种选择

在本章的末尾,我想谈谈第四种选择。因为其情况的确很特殊,我不想称其为一种“途径”,而且我也不会大力推荐它。不过,这种方法显然对许多中国家庭来说是非常实际的,所以在此我也要说说我的看法。

很多中国家长曾问过我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现在正读高三,下个月要参加高考。不过,我们不知道他(她)能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所以想让他(她)今年秋天去美国读大学(还有4个月的时间)。他(她)没参加SAT或TOEFL考试,英语也不是特别好,不过我真的希望他(她)能进入一所不错的美国大学。我们有希望吗?”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时,我笑了。我觉得这个家长有点儿异想天开。换位思考,如果我对一个中国家长说:“我想让我的女儿上一个不错的中国大学,不过她比正常申请晚了5个月的时间,也没参加相关考试,并且不会说汉语。你觉得她有希望吗?”我想听到的人肯定会取笑我一番,因为根本没有这样的可能性。

但是,因为一再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我开始逐渐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原因就是中美两国的教育体系有很大不同,而且中国家长对美国的教育状况知之甚少。了解了这些情况,我意识到,自己之前觉得他们“好笑”是不对的,而且对他们没有任何帮助。

所以我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并得出了一些建议。如果您的孩子也有相同的情况,您有以下4种选择:

● 正如我之前所讲的,送您的孩子去上社区学校。我觉得这几乎是最好的选择,但在中国似乎并不普遍。

● 送孩子去上一所与美国大学有类似于“交换生”等合作项目的中国大学。很多家长倾向于这个选择,因为他们感觉这样做很保险。不过,有此项目的美国大学通常水平都不是很高。

● 让孩子在国内上大学,然后想办法转到一所美国大学。我并不倡导这种方法,因为很少有人会这样做,也相对更难实现。

● 送孩子去提供“有条件录取”的美国大学。这些项目通常会让学生学习6~12个月的英语,然后学生将自动开始其正式的大学课程。但最大的困难是如何找到这些项目,因为能谈得上高质量的,美国仅有大约30个。另一个难题是,这些项目一般都很昂贵——第一年的英语学习比正式的大学课程要贵得多。尽管如此,这种方式还是有越来越受欢迎的趋势,因为它比起社区学校还是要“保险”得多。

我想本章的内容对您来说大概有些难以消化,因为其中谈到了多种去美国读大学的途径。在开始庞杂的择校过程之前,您一定要先确定选择哪种留学“途径”。这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如何筛选学校

我很清楚,我们的个人观点不一定会被所有人接受,所以我想尽可能地将我的依据和标准解释清楚,以帮助您为孩子做出最合适的决定。本章将带您纵览我们的选校方法及详情。

找到“高水准”的学校。中国的本科大学是由政府统一排名的,而美国并非如此,其大学排名由4家私人企业来制定并发布!(事先说明一下,虽然《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学校排名在中国有一定的名气,但它也非美国官方的排名,而是由这本隶属于营利性企业的杂志自己制定的。)

鉴于这几大排名体系在美国是最权威的,我决定借鉴其先进之处。本书中所推荐的学校必须符合一个条件——同时出现在美国几大排名体系中,即《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耶鲁大学内部指南》、《普林斯顿评论》及《菲斯克大学入学指南》。我的想法非常简单:如果这四大排名同时认同一所学校,那么它或许真的还不错。需要说明的是,这4个排名或许在“哪所学校最好”这个问题上并不一致,但这并不影响选校的第一步,所以不用过多考虑。

当然,有些很好的学校未必会出现在这四大排名体系中,所以我在“一些另辟蹊径的学校”这部分中也列出了这些学校,以供您参考。

第一步:我们共筛选出216所学校,也就是说,在美国2100所本科院校中,共有1/10同时被四大排名体系所认同。这个数量是比较合理的。

第二步:删去只接收单一性别学生的学校。在第一步所挑选出的216所学校中,有11所学校属于这一类型,它们要么只接收男生,要么只接收女生。而大部分中国家长倾向于让孩子去上男女合校的学校,所以我在推荐院校中删去了这一部分学校。但是,由于其中有些学校或许很适合您的孩子,我在“一些另辟蹊径的学校”这一部分针对这些学校总结了我的观点,供您考虑。

第三步:去掉那些国际学生数目少于80人的学校。为国际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并非易事,这需要一些基本的支持体系。我认为,如果一所本科院校的国际学生加起来还不到80人,那该校未必会有完善的体系来支持这一人数不多的群体。

我承认,用这种方式来评判学校是否适合中国学生,纯属我的主观意见;我也得承认有这种可能性——有些学校虽然国际学生少于80人,但水准却不差,非常适合中国学生。不过,我们确实需要通过一些标准来压缩学校数量,而这个标准是简单、清晰、易辨的,所以还是采取了这种衡量方法。

在我们挑选出的216所学校中,共有39所拥有的国际学生数量少于80人。其中还有5所学校只接收单一性别的学生。

所以第三步我们将学校名单删减至171所。

第四步:现在我们应该浏览一下各个学校的数据资料,进一步筛选哪些学校更适合中国学生。在某些情况下,挑选起来很简单,如哈佛大学或耶鲁大学,它们毫无疑问、理所应当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对于其他学校,选择起来可能更复杂也更困难。很多时候,我认为美国大学的多种多样的文化因素是导致学校不适合中国学生就读的原因。而在这171所学校中,我认为共有31所不适合中国学生,所以并未推荐这些学校。

因此,经过第四步的筛选,推荐学校名单中还剩140所美国学校!

我希望通过我的说明,您已经了解了我们筛选学校的4个步骤。我们深知,所有的评判学校的方式可能都有瑕疵,所以我要特别强调,我的选校方式也并非完美无缺。但是,我希望本书能帮您着眼于那些可能很适合您孩子的学校,使您得以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筛选,同时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不值得考虑的学校上。我们应当如何选择、评判学校

正如我在前面所讲的,我们从美国的2100多所本科院校中开始筛选,后来删减至171所,我推荐的学校数目最后确定为140所。本章将着重阐述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评判一所学校的好与坏。

有些学校评判起来比较容易,因为我对它们非常了解。我曾多次造访过这些学校,也有朋友和学生曾在那里就读。但是,我不可能去过名单上的所有学校,因为实在太多了!排名/声誉

在上文中曾提到过,美国没有对本科学校进行“官方”排名。不过,的确有一些民间排名,它们各不统一。一般情况下,我不会用各种排名数据来判别学校的好与坏。举个例子来讲,排名25与排名65的学校在我看来似乎没有太明显的差别。假如您的孩子上了排名25的大学,也许听来是件光彩的事,但实际上,凡是对留学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那代表不了什么。

不过话说回来,能登上排名榜的学校与没能登上排名榜的学校是有区别的。所以我们应当看看四大排名榜上的情况,即《普林斯顿评论》、《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菲斯克大学入学指南》及《耶鲁大学内部指南》所给出的排名情况。当然,也有其他的一些排名,不过以上四个排名被认为是比较权威的。

不过,除了在排名体系中的名次等数据信息外,我们也尽量与其他可信度高的第三方评论进行沟通,以获取与学校背景有关的更丰富的信息。学校规模

在大多数中国的大学里,学生通常都是按照专业组织起来的。因此,即使学校可能拥有成千上万的学生,学生也不会感觉到学校很大,因为每个专业里的学生其实不是很多。

而美国就大大不同了。学生“班”是按照入学年份来组织起来的,而不是按专业划分。例如,在耶鲁大学,我的“班”里可能有大约1200名学生,和我相同专业的只有50名,而且这个数字几乎与我没什么关系。与我有关的数字是“1200”。

美国的本科班里少则300名学生,多则10000名。很显然这个差距是非常大的。学生越少,那么老师对您的孩子可能就会有更多一点的关注,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其他方面。在规模大的学校里,因为学生过多,您的孩子可能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关注:那么万一他(她)病了呢?万一他(她)寂寞了、失落了呢?在规模很大的学校,您的孩子有什么需要恐怕没人会关心。不过,大的学校往往硬件设施会更好,而课程和课外活动也会更多。

对于中国家庭来说,我强烈推荐那些总学生人数少于8000人的学校。除此之外,我认为学校应该有一些小的团体组织,这样每个学生就都能得到一些关注。在我看来,最主要的问题可能不是学业,而是学生整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是否良好。适应外国文化的过程往往是十分艰难的。当孩子从高中过渡到大学后,由和父母一起生活变成了自己生活,这时孩子就需要大人的关心和支持。

我认为我们还应关注学校的国际留学生数量。本书中也包括以下内容,即每所学校不仅应当入围四大排名体系,还应当拥有至少80名留学生(这些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因为如果学校能每年接收超过一定数量的留学生的话就代表这个学校有能力处理留学生事宜,而学校的管理部门也会有相关的管理经验。留学生不到80名的学校也可能并不差,但假如是我的话我不会让孩子去那里上学,所以我也不会向您推荐这样的学校。地理位置

美国和中国的面积相差无几,而且所处的纬度也相同,所以这两个国家的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幅度也是一样的。在中国,很容易理解一个在广州生活很久的人难以忍受哈尔滨的冬天。而美国也是如此:有些学校位于气候变化比较极端的地方,要么闷热潮湿,要么很寒冷。

美国各地区间的文化差异比天气差异更为重要。中国的文化是同宗同源的,因此在本质上并无差别。可能四川话、上海话、北京话之间的差异很大,但毕竟都属于同一种文化。而美国不是这样的,它是一个有着多元文化的国家。美国的一些地区对外国人,尤其是亚洲人是持接受态度的,但是其他地区就未必如此了。

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居民中有20%都是华裔后代,如果再算上来自亚洲其他国家的公民,亚裔公民几乎占了加州总人数的绝大多数。而在美国中西部和南部的州几乎没有亚裔公民。因此,在加州,中国的留学生可能会感觉不错,但是如果到了中西部和南部的州,他们可能就会有点儿被排挤的感觉了。我们的名单也侧重于选择一些能让中国学生感觉比较舒服的学校,这些学校所在的地区都不会给学生造成被排挤的感觉。假如一所学校很棒,但是位于可能会使中国学生感到不安的地方,我们会予以说明。

另外一个与地理位置有关的问题就是治安问题。中国父母对于美国的暴力事件自然是忧心忡忡。事实上,美国的社会治安的确比中国差得多。比如在中国,我会让小孩自己乘出租车;但在美国,我是绝对不会的,不管是在美国哪个城市。在本书中,假如哪所学校存在治安问题或安全隐患,我会进行清楚的说明。例如,位于美国一些大城市,如纽约或首都华盛顿的学校就比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的犯罪率高得多。然而,几年前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位于美国某郊区)发生的枪击案也说明了这样一点:暴力事件无处不在,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