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管理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3 01:20:08

点击下载

作者:王秀华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管理研究

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管理研究试读:

总序

企业理论是会计理论、财务理论的基础。近年来,以股东或业主权益最大化为企业目标的传统企业理论的弊端日益明显,倡导合作共赢和可持续发展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应运而生,利益相关者治理和管理的时代正快速向我们走来。利益相关者理论不仅对企业生存所处的环境、企业生产经营观念、企业文化、企业价值决定和价值创造机制等产生了深层次的影响,而且也必将对企业的治理结构、商业模式、管理体制等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推动以企业理论为基础的会计理论、财务理论等的创新和发展。

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来看,企业是一种为其资本所有者创造价值的形式,是拥有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或社会资本的利益相关者基于自身利益进行集体选择的结果,企业的本质是利益相关者的集体选择(王竹泉等,2006),是企业契约选择者的集体选择达到的一种可接受的均衡状态。要使参与集体选择的利益相关者的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同时得到满足,其蕴含的基本思想是合作共赢。即:集体选择不仅增进了集体福利,而且增进了每一个参与者的个体福利。利益相关者合作企业的核心和生命力在于能否实现合作共赢(王竹泉等,2012)。

利益相关者理论改变了企业是由物质资本所有者独享所有权的状况,变为由多方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所形成的不特定的利益相关者单方或多方共享所有权。与此同时,公司治理将由企业股东单边治理转变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企业价值将由股东价值转变为利益相关者价值,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由股东价值最大化转变为内部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形成及创造机制也将由企业内部管理转向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共赢。

伴随着上述转变,利益相关者管理将成为企业价值的重要驱动因素。正如R.爱德华·弗里曼所指出的,“我们必须把经济活动理解为一种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的工具”。当企业价值管理中加入利益相关者管理这一元素后,对不同种类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大大拓展了企业管理的半径,企业管理不再停留在对企业内部资源的管理,而是延伸到企业之外,根据关注的利益相关者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管理分支和理论,如对企业下游顾客的管理需求产生了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对企业上游供应商的管理需求产生了供应链管理理论、对企业外部拥有关系资源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管理的需求产生了社会资本管理等等。

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会计理论、财务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并催生了一系列新的研究分支:(1)企业分类治理和内部控制研究。每一个公司或企业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如何在公司或企业治理的研究中对公司或企业进行分类,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框架。(2)企业业绩评价研究。不同的企业,由于其参与企业契约集体选择的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所有权和目标追求,因此,对企业的业绩评价必须分别不同类型的企业而设置与其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3)企业价值管理研究。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的结果不仅决定了企业的所有权边界和企业的目标,而且也决定了企业的经营边界和商业模式,因此,不同类型企业其企业价值的衡量方法应该是不同的,而要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商业模式也会有差别。(4)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根据是否参与企业契约的集体选择可以将利益相关者划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内部利益相关者即企业的所有者,增加内部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是企业的经济责任,而外部利益相关者是独立于企业的社会主体,增加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5)企业财务报告改革研究。当企业的所有权为更多的利益相关者所分享时,财务报告的目标、权益理论和企业的收益计量等都会随着发生变化。(6)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和会计政策的边界在哪里?谁应该成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权力主体?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需要满足的集体理性和个体理性条件各是怎样的?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上述问题的答案是否会有差异?(7)企业财务理论创新研究。传统企业财务理论一直将由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组成的理财活动作为研究重点,而对经营活动另行对待且较少关注。同时,其关注的资本形态主要是财务资本和物质资本,其所研究的财务主体也始终没有超出投资者和经营者的范围。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出现为创建“以内部利益相关者为财务主体、以广义营业活动(包括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经营活动)为财务边界、以广义资本(包括财务资本、物质资本、知识资本、网络资本或社会资本)的配置和运用为研究对象”的新型企业财务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设立了《利益相关者会计与管理文丛》的出版计划,致力于推动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理论、会计理论和财务理论等的创新与发展。入选系列丛书的书稿均为专注该领域研究的学术专著和博士学位论文,并经过了严格的“双盲”评审,基本反映了利益相关者会计与管理领域的发展前沿和中国海洋大学在该领域研究中形成的优势和特色。

衷心感谢中国海洋大学“985工程”海洋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经费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对本丛书出版的资助。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海洋大学等为该领域研究提供的支持。感谢丛书编委会各位编委以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樊清玉编审和责任编辑对本丛书出版的无私帮助!是他们的共同努力,才使得这套丛书得以问世!《利益相关者会计与管理文丛》将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增添新的内容,我们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能够启迪本领域的后续研究,促进该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王竹泉2013年9月1日于青岛

自序

我是一个喜欢学习之人。常听亲戚、朋友等述说上学之苦,有些不能理解。在我看来,学习是最让我快乐的事情,在学校学习的时期是心情最放松、心灵最宁静、安全感最强的时候。虽然硕士毕业后选择了在学校工作,但教与学是不同的概念,感觉当然也就不同。2009年我终于如愿以偿,重新回到了学生身份,抛却了工作的烦恼、生活的压力,让自己无论是从心态上还是从行动上都尽量接近学生时代。

入校第二天,导师就帮助我确定了利益相关者研究与企业价值这一大方向。刚一接触利益相关者概念,就激起了我探究的兴趣,于是开始阅读所有我能够接触到的和利益相关者选题相关的书籍和文章,无论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初期我的头脑里乱哄哄的,各种理论、各种观点不断地打架,理不出个头绪。幸运的是我涉猎还算广泛,除了利益相关者选题和企业价值选题外,对一些原来听过但未详细了解的以及没听过的其他领域的书籍都有兴趣一读并进行过思考,这使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渗透这一研究方向,再加上导师王竹泉教授的指点迷津,我终于厘清了一些问题,得以连贯地讲述本书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美英等国发生的“控制权市场事件”结束后,企业价值管理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延续了整个80年代的控制权市场事件中,以金融分析家为首的“公司劫掠者”运用会计利润对公司价值创造情况进行衡量,将关注利益相关者利益、进行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公司列入价值毁损公司名单,并对其进行并购性惩罚,从而掀起了美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特点鲜明的并购浪潮。以金融分析家为代表的一批人是坚定的股东价值的捍卫者,而类似于“管家”的公司经理与股东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如社区居民、供应商、消费者、员工等)联合起来的行为则被视为一种“背叛”,遭到了所谓“正义之师”的声讨。然而,东亚和欧洲等国外竞争者的威胁、本国经济的动荡、垃圾债券市场的崩溃都再次提醒他们:你错了!正如大卫·威勒和玛丽亚·西兰琶在其1997年出版的著作《利益相关者公司》中总结的:“20世纪80年代的教训非常深刻:‘不要对固定资产、研究开发、工厂或人员投入过多,这只会使公司成为一只任人任意宰割的笼中之物;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就要让股东高兴满意,保证红利居高不下。’这样的直接后果是给社会责任留下更小的空间,使权利更加集中,对资本市场的长期投资更少,而对短期要求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我认为,这次控制权市场事件至少暴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金融分析家们的价值评价工具具有短期性,误导他们对公司的评判;第二,关注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公司并未真正毁损公司价值,反而可能是在创造公司价值。在今天看来,这两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两个问题虽然都被认识到了,却被割裂了。价值管理理论的诞生是股东价值捍卫者对第一个问题自我反省的结果,强调股东价值最大化;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兴起是利益相关者价值支持者对第二个问题深刻认识的结果,强调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两个孕育于同一温床的新兴理论不仅没有融合,反而引发了理论界旷日持久的“股东价值与利益相关者价值之争”。2007年美国管理学年会上,格尔(Agle)、唐纳森(Donaldson)、弗里曼(Freeman)、詹森(Jensen)、米切尔(Mitchell)和伍德(Wood)等在回顾当代利益相关者基础文献时总结了过去利益相关者理论学家的三大工作,“股东价值与利益相关者价值之争”位列榜首,可见一斑。

在利益相关者影响力空前强大、企业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仅仅将利益相关者管理视为企业价值管理的“侧约束”已经不能满足企业价值管理的需要,价值管理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必须进行无缝隙融合。然而,当前利益相关者理论所遭受的抨击,如为管理机会主义提供了借口、不能为公司提供一个足够具体的目标引导功能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两者的有机融合,必须加以解决。因此,如何解决利益相关者理论自身的问题、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价值管理理论融合的框架设计以及具体融合等问题便成为我博士期间的主要关注点。本书就是这些关注的成果。

我在本书写作之前曾经就题目与导师进行过探讨,当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价值管理研究”,另一个是“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管理研究”。前一个显然更容易为人所接受,但无法突出本书的一个特色,即非物质资本所有者不依赖物质资本,仅通过参与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而享有企业所有权所形成的企业形态也在本书研究范畴之内,从而使得本书的价值管理理论与传统的股东价值管理理论相区别。而利益相关者企业(由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分享企业所有权的企业形态的总称)则能够更好地体现这一点。因此,我选择了“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管理研究”这一题目。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是建立在导师将利益相关者理论与集体选择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理论研究成果之上的。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理论为除传统股东(物质资本所有者)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与传统股东单独或共同分享所有权提供了形成机制,这使我能够对利益相关者企业进行具体化,也为调和股东价值和利益相关者价值的矛盾创造了条件。

本书共11章内容,核心内容共9章,可分为4个模块。第1个模块是文献梳理及利益相关者企业的界定,主要对本文的价值观、利益相关者企业的形成机理及分类进行了探讨,由第2章和第3章构成;第2个模块是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管理通用模型,是企业进行价值管理的通用分析框架,包括价值管理目标的确定、价值管理驱动因素的分解、价值管理方法和价值管理评价等内容,由第4章、第5章和第6章构成;第3个模块是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管理特殊模型,分别论述7类具体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管理的具体模型,由第7章、第8章和第9章构成;第4个模块是案例研究,由第10章构成。

我坚信该选题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由于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疏漏甚至错误,本书的出版仅为抛砖引玉,衷心希望专家学者不吝赐教。作者2013年6月于青岛

内容摘要

当价值创造取代价值捕获时,企业价值的实现越来越依赖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高效合作。现有的价值管理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略有交叉,已经无法满足新经济条件下企业价值管理需要。构建以利益相关者为核心的企业价值管理理论体系不仅是关系到利益相关者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更是理论上亟待深入与系统研究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书在国内外价值管理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基础上,瞄准价值管理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融合的关键障碍,立足企业价值管理实践,运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整体主义方法论、个体主义方法论、功能论等规范性研究方法,结合案例研究等实证性研究方法,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了重点研究:

一是利益相关者企业所有权形成过程及企业分类研究。企业价值是企业所有权的价值,不同的所有权形态决定了不同的企业价值内涵,进而也决定了企业价值管理目标。因而,从利益相关者企业所有权角度对企业进行分类是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管理模型构建的前提。本书从企业本质出发,运用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理论对企业所有权的形成过程进行了逻辑推演,并提出企业所有权的形成过程包括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共同规则的集体选择过程和利益相关者对特定企业所有权安排的集体选择过程两个步骤。由于参与集体选择的利益相关者包括物质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社会资本所有者,而提供每一种资本的利益相关者都可能参与集体选择而分享企业所有权,最终形成了传统资本型企业、知识型企业、网络联结型企业、创新型企业、资本网络型企业、知识网络型企业以及综合协同型企业七种利益相关者企业类型。

二是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管理通用模型的构建。本书沿着价值管理目标—价值管理驱动因素—价值管理评价的思路来构建价值管理通用模型。在价值管理目标方面,以利益相关者企业重分类为基础,提出了不同类型企业价值量化的通用表达是以内部利益相关者价值为内涵的企业价值,为价值管理目标作为价值管理理论体系的内生变量打下了基础;在价值管理驱动因素方面,企业的双层边界决定了企业是一个包含业务、资源和利益相关者三个维度的价值体,从而在传统结果型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业务管理、资源管理和利益相关者管理三个过程型驱动因素,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价值管理通用模型;在价值管理评价方面,以内涵为内部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设计了财务方面、利益相关者管理方面、资源管理方面和业务管理方面的具体评价指标,为企业价值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三是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管理特殊模型的构建。本书以利益相关者企业重新分类和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管理通用模型为基础,分别论述每一类利益相关者企业具体的价值管理模型,包括价值管理目标、价值管理驱动因素以及价值管理评价指标等,除此之外,特殊模型还针对每一类利益相关者企业特殊的价值管理矛盾提出可供其选择的价值管理模式。总体来说,七类利益相关者企业可供选择的价值管理模式均包含内部利益相关者优化和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合作两大类,但每一大类所包含的具体价值管理模式则有一定的差异性。

在案例研究章节,本书精选了TCL集团、利乐公司和广东温氏集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了三家公司价值管理模式及其效果,在为本书的研究进行佐证的同时,也为企业实施以利益相关者为核心的价值管理提供了进一步指导。

本研究的改进及创新在于:

第一,将企业价值管理模型建立在企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完善了“企业本质→企业所有权结构→价值管理目标→价值管理模型”理论链条,克服了传统价值管理理论中价值管理目标外生性的问题。

第二,将利益相关者管理作为企业价值的核心过程型驱动因素,构建了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管理通用模型,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价值管理理论体系的深入发展作出了探索性努力。

第三,构建了适合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企业的价值管理特殊模型,在丰富理论文献的同时,为各类型企业找到适合自身的价值管理模式提供了手册性指导。

Abstract

When value capture is replaced with value creation,the realizing of enterprise value is dependent on efficient cooperation among stakeholders.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intersections between value based management theory and stakeholder theory,it could not meet enterprises under new economy. Establishing a system of enterprise value based management theory based on stakeholder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ractical question concerning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stakeholder enterprise,but also a key subject needing to lucubrate and research. So there are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latest results of value based management theory home and abroad and value based management practice,and aimed at the key obstacle between value based management and stakeholder theory,the thesis researches several themes next in using the various normative and empirical methods,such as deductive inference method,inductive inference method,collectivism methodology,individualism methodology,function theory method and case study method and so on.

The first theme is the researching on the process of stakeholder enterprise ownership and enterprise classification. The enterprise value is the value of enterprise ownership and different ownership of enterprise determined different connotation in enterprise value,in turn the objective of value based management. So,the classification of enterprise from the view of ownership is the premise of establishing value based management model for stakeholder enterprise. Beginning with the nature of enterprise and combining with collective choice theory,the thesis deduces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enterprise ownership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process includes two steps: the choice of general rules about enterprise by stakeholders and the choice of ownership arrangement about some special enterprise by stakeholders. Just because the stakeholders who take part in collective choice process include material capital owners and human capital owners and social capital owners,and everyone can share the ownership of enterprise,so the stakeholder enterpris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raditional capital enterprise,knowledge enterprise,network connection enterprise,innovative enterprise,capital-network enterprise,knowledge-network enterprise and synthesize concert enterprise seven kinds.

The second theme is to establish the general model of value based management for stakeholder enterprise. The thesis establishes the general model of value based management along the way from the objective of value based management to driving factors of value based management to evaluating value based management. As for the objective of value based management,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stakeholder enterprise,the thesis puts forward that the general expression of enterprise value is the value of internal stakeholder value in different stakeholder enterprise,which laid on the foundation to make the objective of value based management as the endogenous variables of value based management theory system. As for the driving factors of value based management,enterprise is a value cube with business and resource and stakeholder three dimensions decided by the double-deck boundaries of enterprise. According to that,the thesis establishes a crisscross general model of value based management by adding three process driving factors to traditional three result driving factors. The process driving factors includes business management,resource management,and stakeholder management. As for evaluating value based management,the thesis designed specific evaluating indicators from four aspects standardized by internal stakeholder value maximization or enterprise value maximization. The four aspects are financial aspect,business management aspect,resource management aspect,and stakeholder management aspect. These evaluating indicators can give some references for practice of value based management.

The third theme is to establish the special model of value based management for stakeholder enterprise. Based on the reclassification of stakeholder enterprise and the general model of value based management,the thesis discussed the special model of value based management for each kind of stakeholder enterprise respectively. Each special model of value based management include objective of value based management,driving factors of value based management,evaluating indictors of value based management,and some value based management patterns,which is going to resolve the main contradictions among value based management. As a whole,for seven kinds of stakeholder enterprise,the value based management pattern can be classified optimizing internal stakeholders and cooperating with external stakeholders two kinds.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each classification for different stakeholder enterprise.

The last theme is the case analysis. The thesis meticulously chooses TCL group,Tetra Pak enterprise and Wens group as cases to analyze their value based management patterns and effects. The analyzing can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research above and further guidance for enterprise to implement value based management with core of stakeholder.

There are several main contributions in the research.

The first contribution is to ameliorate the theory chain of value based management system and overcome the exogenous question of value based management objective by establishing value based management model on the basis of enterprise theory. The theory chain of value based management in the thesis is that from firm nature to ownership structure of enterprise to the objective of value based management to value based management model. The second contribution is to make stakeholder management as the core process driving factor of enterprise value and to establish the general model of value based management for stakeholder enterprise. The research is a good exploration for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value based management theory on the basis of stakeholder theory. The third contribution is to establish the special model of value based management for each kind of stakeholder enterprise. That can enrich the value based management theory documents 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different kind of enterprises’ value based management practices just as a handbook.第1章引言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 选题背景

企业的生存发展在于价值创造。价值管理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手段。现代意义的企业价值管理(Value Based Management,“VBM”)是在股东价值理论与利益相关者价值理论的较量中产生并不断发展完善的。在价值管理理论产生后的相当长时间里,股东价值管理理论一度占据上风,使得价值管理理论更加倾向于股东价值创造。然而,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甚至企业的内部环境与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利益相关者企业时代已然来临。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价值创造产生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企业价值管理不可忽视的因素。(1)企业由社会中的“自由企业”逐渐转变为一张复杂“价值网”中的节点

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脱离于其他主体而存在。至少从决策的角度看,企业按照古典经济学或新古典经济学中自身成本收益平衡的方式来进行决策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Wicks,Gilbert和Freeman(1994)认为,过去我们已经形成的关于公司的思维定势主要有5个假设:自主实体假设、创造并控制环境假设、矛盾和竞争假设、客观进行战略规划假设以及等级制度假设。这些假设认为公司应该被看成是自主的机构,是与它的供应商、顾客以及外部环境等相分离的实体,它们能够创造并且控制周围的环境,产生矛盾和竞争将是公司最好的管理方式。在这种环境中,公司制定战略规划时应该尽量客观。然而,在新的环境下,公司将不再是一个真正“自由”的企业,它“是一个由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关系网络”。我们必须意识到在这种网络中,公司“自身”的边界是如何延伸到我们可以轻易确认的企业边界之外的,此时利益相关者将不再是“缄默”的和“可以忽略”的,他们通过各种能动作用调整自身对企业资源的投入,从而影响企业价值,而社会环境也为各利益相关者主张权利提供了保护与便利。

与之相对应的是,价值是在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网络中而不是在单一链条中创造和影响的,企业价值链也逐渐从关注企业内部的“传统价值链观”转向更加关注企业之间联系的“新兴价值链观”。两种价值链观点的比较见。价值驱动因素的变化意味着对价值管理重点、价值管理目标以及价值管理手段等进行变革的时代已经来临。表1-1 传统价值链观点与新兴价值链观点的比较资料来源:Edward Freeman,Jeanne Liedtka,Stakeholder Capitalism and the Value Chain,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997(3):286-296.(2)科技的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改变了资源禀赋的对比关系

传统企业中,物质资本被公认为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在市场不确定的情况下,资本家(物力资本拥有者)由于承担了企业剩余风险而享有所有权(Knight,1921)。然而,由于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股东拥有了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和资本退出机制,因而,对于某个股东个体来说,其很容易通过资本市场转让其持有的股票从而退出企业,不再承担企业的风险。相对来说,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具有专有技术的员工等人力资本却由于知识或技术的专用性很难快速转移至其他企业,甚至受法律上或合同上的“竞业禁止”、“竞业限制”等规定的约束,在解除劳动合同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也不能利用其知识或技能从事类似的工作而承担了较大的风险。这些风险却不能像Knight当时所认为的那样进行转让。而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技术,导致掌握知识和技术的管理者、普通员工成为企业价值创造中的关键资源,企业与外界的关系等也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早在19世纪60年代,西蒙·库兹涅茨就已经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物质资本对国民收入的贡献率从45%下降到了25%,而人力资本对国民收入的贡献则从55%上升到了75%。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2010年1月14日召开的经济学家年会(NAEC)上表示,中国过去三十年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贡献度(直接的或间接地)达到45%。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价值贡献度的提高为企业价值管理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3)股东和管理层之间控制权争夺愈演愈烈

2010年9月28日,国美电器股东大会的表决结果表明大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控制权之争暂时有了阶段性的结果。大股东提出的对董事会主席以及普通董事相关的提案均被否决。董事会主席陈晓坦言,其同大股东之间没有很深的个人矛盾,只是在控制权上有分歧。陈晓认为现在国美电器是一家公众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必须维护所有股东的利益并必须担负企业的社会责任,而大股东为了个人利益宁愿牺牲企业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2010年,阿里巴巴、千橡、爱大制药、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深鸿基、鄂武商A等也纷纷爆出控制权争夺战。实际上,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控制权之争并非只在国内发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外企业的控制权之争就已经变得非常普遍,甚至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并购浪潮。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矛盾既可能表现为股东为了自身利益对管理层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侵害,也可能表现为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损害股东利益。然而,西方经济发展史中贯穿了整个20世纪80年代的并购浪潮最终证明了这种控制权战争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股东、员工、管理层以及企业自身价值均受到了严重的损坏。1993年美国证监会委员Joseph Grundfest说“企业并购战(控制权之战)结束了,管理者赢了”,并购战结束之后,美国机构投资者通过积极参与企业内部管理使得股东利益重新被关注。然而,正如Mattin和Petty(2000)所认为的,“未来是不确定的,我们并不知道积极的机构投资者行为是否仍能使股东利益成为最重要的”。实际上,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局限于委托代理理论所关注的矛盾,更多地是看两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即两者的合作比制衡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更大。而如果继续将企业看成是物质资本所有者一方所有,则双方的矛盾只能进一步激化,不利于价值持续创造。Freeman(1984)强调,这样的冲突提出了一个有关“公司事务”的根本问题,以及有关“公司的身份”这个更为根本性的问题。也即企业到底应该为了谁的利益而经营,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在分享企业控制权方面是否应有一致的规则、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甚至其他资本提供者的利益应如何在价值管理体系中进行有机统一等问题浮出水面,亟待解决。(4)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价值管理行为成为探照灯下的“焦点”

通信技术、网络以及各类其他媒体的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它们使企业行为随时随地受到各方的关注,也使企业价值管理行为走出过去的小圈子去面对越来越多的影响。大卫·威勒和玛利亚·西兰琶(2002)曾疑惑道:“也许是新闻媒体的行为发生了变化,使过去不为人们所知的人性弱点和公司丑闻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也许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创新加速了谣言和耸人听闻的猜测在全球各地的传播速度,对企业名誉进行的攻击同样也得到了广泛而有效的传播。在一家公司的律师发出‘禁令’之前,对该公司的诽谤就已经被贴到了互联网上。相当多的公司就因为互联网上的一条新闻而从此一蹶不振,甚至销声匿迹。Freeman(1984)也强调,“在这个有着多种多样利益相关者的世界里……公司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像生活在一个玻璃鱼缸一样的世界里……‘玻璃鱼缸式管理’需要的技巧”已经超出了单纯的经济技巧,“基本上属于政治技巧”。在开放的系统中,企业在影响着系统中其他因素的同时,也深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价值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到方方面面,价值管理的手段和过程也必须足够柔性,以应对各种有利的或不利的变化。

利益相关者企业时代的来临使得将利益相关者元素纳入企业价值管理体系成为必然。然而,股东价值理论与利益相关者价值理论的支持者对如何在企业价值管理体系中引入利益相关者元素以及引入的程度问题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一些经济学家、企业理论家和部分企业伦理学家认为将道德看成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侧约束就已经足够了,现有的部分企业价值管理模型中仅将利益相关者看作是影响企业股东价值的一个驱动因素。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支持者(如Tom Donaldson,Lee Preston和R. Edward Freeman)认为,任何适用的企业理论的规范基础与股东理论是不一致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与现代财富的观点是一致的,意欲将价值管理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全面结合起来。但时至今日,利益相关者价值理论的支持者却依然没有明示如何更好地将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价值管理理论结合起来,利益相关者利益“平衡说”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管理的需要。因而,研究具有普适性的、融合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价值管理理论体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1.1.2 研究意义

本书将从企业本质和企业所有权入手,根据企业价值管理的一般规律构建能够与利益相关者理论有机融合的价值管理通用模型,并对其在不同类型企业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以期丰富和发展价值管理理论,促进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股东理论的统一和融合。该选题无论是从学术上还是从实践上看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1)适应价值管理实践多样化发展需要

世界本身就是多样化的。大卫·威勒和玛利亚·西兰琶(1997)曾指出:生态学的主要原则就是多样化是生物界力量的源泉。在任何地方,其物种越少,它彻底崩溃和毁灭的可能性就越大。不同实体间的相互依赖性是现今许多生态哲学和“体制思考”的中心。我们所处的经济社会正逐渐由单一的物质资本主宰向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并驾齐驱的方向转变。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规定的有限合伙制则进一步印证了企业的这种转变。为企业创造价值增值的主要资本形态不同,企业价值管理的重点及方向就应该有所不同。本书试图在对企业进行重新分类的基础上构建适合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企业的价值管理模型,充分尊重企业世界的生态多样性,为各类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进行持续有效的价值管理提供依据。(2)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处理与利益相关者有关的问题

Ackoff(1974)和Post(1978)认为,组织应对变化中的外部环境有四种基本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无行动”(inactivity),即对外界变化视而不见,照常运营;第二种模式是“反应性行动”(reactivity),即等待事情发生之后再作出反应,而该种反应都是在外部力量的刺激下产生的;第三种模式是“提前行动”(proactivity),即力图预见到将要发生的变化,并在变化成为现实之前调整组织进行应对;第四种模式是“交互式行动”(interactivity),即积极应对外部力量和压力,寻找办法为有关各方创造未来。今天的企业将不仅仅担负实现所有者财富最大化的责任,还必须要面对其他性质的责任。面对这种已经发生的变化,第一种和第三种应对模式已经行不通,第二种模式比较被动,是当前许多公司所采用的,效果显然较差,而第四种模式是现行条件下最优的模式。本书构架的价值管理研究框架将有利于帮助企业在价值管理过程中诊断、发现和评估外部环境的现状并预测环境变化的趋势,有利于企业更加从容地应对问题。(3)丰富价值管理理论体系

现代意义的价值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今仅有20年左右的时间,理论体系相对来说还不够成熟,已有理论的适用性也尚未获得足够的检验。Teemu和Seppo(2003)对芬兰公司价值管理实践的研究发现,虽然芬兰主要公司中约98%的CEO接受VBM的基本理念,然而仅有17%的公司实际宣布要应用VBM,但调查者与这些公司的CEO或CFO面对面交流时发现,实际应用VBM的公司数量更少。研究结果表明,VBM在实践中无论是应用的领域还是应用的形式与规范的VBM文献要求并不一致。另外一个有趣的发现是:所有被调查公司对VBM的应用均没有标准文献记载的那样复杂。这促使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以下问题:企业进行价值管理的基础是什么?实践中需要何种价值管理理论?现有价值管理理论在体系上是否存在重大缺陷?具体的价值管理模型是单一的吗?价值管理程序是固定的吗?本研究将从企业本质的重新阐释出发,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通过重新思考上述问题来构建完整的价值管理理论体系,以丰富和发展价值管理理论。1.2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2.1 研究目的

本书以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管理为研究对象,拟结合企业理论的最新发展,在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沿着理论途径构建一套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价值管理理论框架体系,满足企业对利益相关者价值进行管理的需要。具体来说包含以下详细目的:(1)对企业本质和企业边界进行重新界定

企业本质理论是企业理论中最为基础的理论之一,对企业进行研究应该遵循企业产生和发展的最基本规律。价值管理理论作为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其必然要建立在企业本质理论之上。而反观现有的价值管理理论,基本上以先验假设作为理论研究的起点,与企业本质研究脱节,不能够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本研究将尽力弥补这一缺陷,从对企业本质的认识入手,重新界定企业边界,以此作为价值管理理论框架构建的逻辑起点。(2)根据所有权状况对企业进行重分类研究,推演通用价值管理目标

所有权的多样化已经成为共识,然而,对于多样化的所有权结构的研究,现有文献略显薄弱。而多样化的所有权是价值管理模型权变的基础。本研究将从利益相关者理论与集体选择理论出发对多样化的所有权结构进行探索,并根据所有权结构对企业进行重分类研究,以便形成适合多样化企业的独特的价值管理目标。现有的价值管理理论大都从股东单边治理的角度将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价值管理的唯一目标,与多样化的经济社会极不相称。多样化的所有权结构以及企业重分类研究是价值管理目标确定的前提。(3)重塑价值管理理论结构

现有的价值管理理论大多沿着“目标→驱动因素→业绩评价→薪酬激励”纵向的路径构建的,这种路径的优点是思路清晰、逻辑较为严密,但同时也割裂了价值管理理论与其他理论体系之间的横向关联。Malmi和Ikaheimo(2003)对荷兰采用价值管理的公司的研究表明,不像规范研究所要求的那样,企业没有用VBM替代其他管理手段,而是同其他管理手段交叉应用。这表明,这种单纯的纵向思维构建的价值管理理论体系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价值管理理论无法与其他理论进行有效的衔接,同时也容易形成过于复杂的价值管理流程,造成管理实践的不便。本研究将试图在纵向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横纵交错的价值管理理论体系,以弥补上述缺陷。(4)构建更具柔性的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管理模型

价值管理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理论体系,包含很多组成部分。利益相关者时代的特性决定了价值管理模型的每一部分都应该进行相应的修正和调整,才能形成一套前后一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而利益相关者时代的多样化又明显使得不同类型企业适用的价值管理手段之间存在差异,因而,构建一套能够包罗多样化价值管理手段的通用的价值管理模型是价值管理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本研究将首先构建价值管理通用模型,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构建价值管理特殊模型,以促进价值管理理论的更好应用。1.2.2 研究内容

全书共11章内容,分为引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结论四大部分。第1章为引言,主要内容是在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对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的创新点等进行介绍。

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共5章内容是本书的理论研究部分,核心内容是从理论途径构建价值管理理论体系,提出价值管理通用模型。其中,第2章是文献回顾与述评,该部分通过对价值、企业价值以及价值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和评价界定本书企业价值这一核心概念,确定企业价值管理研究的切入点。在文献梳理过程中,融合了企业本质、企业所有权、利益相关者理论等基础理论的介绍及评论。

第3章是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与利益相关者企业重分类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利益相关者企业本质的重新认识、利益相关者企业所有权形成过程的逻辑推演和利益相关者企业重分类研究,其核心目的是对利益相关者企业所有权及其类型进行明确界定,为企业价值管理目标量化提供基础的同时,也决定了全书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思路,因而是全文的核心章节之一。

第4章论述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管理通用模型。主要是在第2章、第3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管理通用模型的构建框架,该框架包含价值管理目标的量化、价值管理驱动因素的分解以及整体价值管理模型的归纳。价值管理研究方法及价值管理评价指标设计两部分内容也是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管理通用模型的组成部分,但限于篇幅限制,本书将价值管理方法及价值管理评价指标单独安排章节来论述,即为第5章和第6章。

第5章论述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管理方法。其主要内容是对企业价值管理过程型驱动因素的论述,包括利益相关者管理、资源管理和业务管理3部分,重点论述利益相关者管理、资源管理和业务管理的主要流程,设计了管理用表格,为企业进行全方位的价值管理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第6章论述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管理评价指标,主要研究目的在于为企业事前、事中和事后对价值管理效果进行评价提供指标参考。这一章中设计的价值管理评价指标包括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益相关者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资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和业务管理评价指标体系4个组成部分,对30多个指标的概念、计算及运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第7章、第8章、第9章和第10章共4章内容是本书的应用研究部分。其中第7章论述利益相关者单边治理企业价值管理特殊模型,重点对传统资本型企业、知识型企业和网络联结型企业价值管理模型进行了构建,对3类企业模型构建的行文思路完全一致,均包含时代背景及价值管理矛盾、价值管理特点以及价值管理模式3部分,而在价值管理特点部分,也统一按照利益相关者体系、价值管理目标、价值管理驱动因素和核心评价指标的顺序展开论述。

第8章论述利益相关者双边治理企业价值管理特殊模型,重点对创新型企业、资本网络型企业和知识网络型企业价值管理模型进行了构建,行文思路与第7章一致。

第9章论述利益相关者多边治理企业价值管理特殊模型,重点对综合协同型企业价值管理模型进行了构建,行文思路也与第7章一致。

第10章是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管理案例,精选实践中采用特定价值管理模式实现经营成功或导致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一方面为本书论点提供佐证,另一方面也为打算实施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价值管理的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第11章是研究结论与展望,对前文研究结论进行总结,指出研究中的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

总之,本书逻辑结构基本上遵循两条线,一条是“企业分类(含企业本质、企业所有权)→价值管理通用模型→价值管理特殊模型→案例”,另一条是价值管理模型内部遵循“价值管理目标→价值驱动因素→价值管理方法→价值管理评价”,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见图1-1。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