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諵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3 05:53:09

点击下载

作者:南怀瑾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庄子諵譁

庄子諵譁试读:

编者的话

南怀瑾先生是近年来享誉国内外,特别是华人读者中的文化大师、国学大家。先生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为其终身学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其一生从军、执教、经商、游历、考察、讲学的人生经历又是不可复制的特殊经验,使得先生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 “一代宗师”。书剑飘零大半生后,先生终于寻根问源回到故土,建立学堂,亲自讲解传授,为弘扬、传承和复兴民族文化精华和人文精神不遗余力,其情可感,其心可佩。

一九八一年秋,南怀瑾先生在台北十方书院开始讲解《庄子》,本书即由其讲解记录整理而成。《庄子》在战国诸子百家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在此不必赘言。作为中华文化最伟大不朽的经典之一,《庄子》自魏晋玄学盛行以来就成为上层社会和读书人的必读书;唐天宝年间,庄周被诏以南华真人,《庄子》遂被尊为 《南华真经》。自古至今,注家众多。即便如此,其汪洋恣意的气势、博大精深的内容和奇诡瑰丽的想象,一直让读者在惊叹感佩之余,终难参透其究竟。《庄子》分 《内篇》、 《外篇》和 《杂篇》。学界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本人所著,代表了其思想的精髓;《外篇》、《杂篇》为其门人、后学之作。本书讲解的是 《内篇》的七篇,但南师再三提醒大家注意,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是 《外篇》和 《杂篇》。

南怀瑾先生遍研诸子百家之学,对经藏道法又有多年的亲身修证,故对于 《庄子》,颇有心得。南师讲 《庄子》,自有一格,颇得《庄子》精髓——不执著于个别语译的精确与否,而是在旁征博引的同时,重在对文章妙趣和精义的提示及精神内涵和意旨的阐扬,文思敏捷灵动,语言生动活泼,阐述通俗明白,实为当代读者接近 《庄子》的最好读本。

我社与南怀瑾先生结缘于太湖大学堂。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认识和传扬中华文明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紧迫感,承蒙南怀瑾先生及其后人的信任和厚爱,独家授权,我社遵南师遗愿,对已在大陆出版过的简体字版作品进行重新整理和修订,陆续推出,力求贴近原讲原述,还原作品原貌。作为一代国学宗师,南怀瑾先生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毕生致力于民族振兴和改善社会人心。我社深感于南先生的大爱之心,谨遵学术文化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原则,牢记出版人的立场和使命,尽力将大师思想和著述如实呈现读者。其妙法得失,还望读者自己领会。东方出版社二〇一四年二月

出版说明

(一)

这本书的出版,过程颇为曲折复杂,距今廿多年前,在一九八一年的秋季,南师怀瑾先生讲解《庄子》于台北十方书院。数年后,听众中的圆观师和永会师,即由录音记录成文字,编者旋即开始文字整理工作,惟于完成首篇后而因故暂停,企盼另有他人挑起重任。

及至六七年前,忽有大陆简体字版出现,书名为《南怀瑾先生讲庄子听记》。该书内容文字,或因录音效果及语言障碍等诸多因素,致使有些关键处或错意、或偏差。外加整理工作者多处重加组合编辑,阅之虽觉整齐方便,但原意和精神却在不知觉中流失了。

为此之故,老古公司即准备急速整理讲记,以正视听。先是宏忍尼师积极整合推动,邀约台湾、香港、上海以及新加坡等地同修多人,于二○○五年九月间,齐聚苏州庙港“净名兰若农科”,共同配合工作,耗时三月,终至完成初步的文字整理。而最重要者,后蒙南师指示,于多处再加修整。(二)

按南师怀瑾先生,讲课数十载,所重视者,为旨意之阐扬与发挥,而不斤斤于微末细节。由于讲述涉及各类学养,浩瀚广廓,故而文字整理工作极为不易。同修等虽勉力而为,难免经年累月,耗费时日,为此常引起读者之不满,或更有违法编整印行出售之事出现。

不久前,《花雨满天维摩说法》出版后,即有读者传真抱怨说:“南老师廿多年前所讲的,你们现在才出版,想看这本书的人早已经涅槃了……”由于读者大众的热心和关怀,整理讲记工作更须慎重严谨。文以载道,如有误差的内容流传,对读者对文化,反而成为负面影响了。

就以《庄子》讲记有个别书商擅自整理印发而言,其动机或有与大众共享之美意,然而轻忽作成,漠视他人权益,对原讲人毫无尊重可言;只此种种,皆为世法所不容,更何况因果之患哉!

类此事件,尚有多起,尤以未得许可而印行南师所讲《宗镜录》一事,更为严重,因内容多处偏离原意,尚须详加订正,故而南师迄未许可在台出版。偏有大陆以学佛者自称之人士,竟枉顾法理,轻忽因果若此,可悲可叹!(三)《庄子》这本书,《四库全书》归类于道家,且道教尊之为修持所倚之《南华经》;但千古以来,有识之士咸认其为诸子百家之重要地位,内容涵盖世间、出世间一切观念法则,以及实际修养身心之道,故而认为是中华文化最伟大不朽之作。更有美国一九七七年诺贝尔奖得主普利高津(Ilya Prigogine),自称七十年代起的物理重大浑沌理论,却与庄子的浑沌说相吻合等等。西方最新科学的浑沌理论,后来继续发展,产生了对中华文化的新评价和新观点,所以《庄子》一书所受的重视可见一斑。《庄子》虽经千百年时空移转,其所言始终屹立不摇。

但是,不论庄子的文章气势多么优美高雅,对现代人来说,仍是艰深难明、莫测高深。参阅近代多家有关注解,或语译,或注释,多数惟字面解说或汇集他家注解而已,对一般读者而言,实难从中获益。

更因文哲学者,以解说世间法为主,难解出世间之道途;而另方面专家,则以出世部分的研究为重,鲜少两全兼备之者。(四)

现南师怀瑾先生,既于青年时期遍研诸子百家之学,自立之年,又深入经藏道法,历经多年身体力行实证,故于《庄子》之讲解,游乎经史子集之中,不论出世入世,评比精义,正说反说,更提示《庄子》出入禅道的旨意。且以通俗话语,深入浅出,为读者听众开启门户;如称南师所讲为别具一家风格,似不应为溢美之辞。

再说南师讲述之特点,因不拘小节,不重训诂,故常遭学术欠精确之议。盖南师所专注者,宗旨大义而已;《西厢记》也罢,《红楼梦》也罢,孙叔敖也可,他人也行,惟以言谈内容为重,故识者亦有瑕不掩瑜之说。

诸如此类一切,对南师而言,呼牛呼马并不介意,但从文字整理工作而言,吾辈必应深自检讨改进,以不负读者之所企盼。

另有特别须向读者说明者,是本书内容,有数处讲解似有前后不同之处,虽曾求解于南师,终维持原意。在此特敬告读者,不必执定一端,他日当另有悟解,不然,付之一笑也可。

再者,南师讲课方式,遍作分析、讲解、比喻,但如不作结论的禅宗教育法;留为听众了解后的自作结论,才是真悟解。或有读者误认为南师是“故意留一手”,不向读者明说,在此也特别敬告读者。

至于本书题目,曾有多方建议,但南师一生特性,素来不以学者自居,更不喜欢重看自己讲的著作,而且在过去几十年的讲说成书时,每每题名谦让,如讲论语叫别裁、讲孟子叫旁通、讲老子叫他说,都是表示不入学术正统,只是边缘的外行话而已。所以对于本书,也特别取名为:庄子諵譁。问南师原意,但说是譁啦譁啦,諵諵自语罢了!(五)

参与协助此次工作的友朋们,首以宏忍师电脑改正文稿最为辛劳,张振熔先生担任主要资料的查证,亲证尼师及阎璋燕女士重新核听原始录音,另外李素美居士细心校误,以及许江先生、南荣荣小姐,马宏达、谢福枝、谢锦扬、欧阳哲诸位先生同修等,或打字、或查资料、或校对,皆热心参与;在此书印行之际,特向各位致上最高的谢忱。

又书中小标题为编者所加。刘雨虹 记二○○六年二月 台北

开场白

关于《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在整个中国文化的体系上,所占的分量非常之重,而且熟悉这两本书的人也很多。历代对《庄子》的注解更是不胜枚举,不过,观点与解释各有不同。现在我们重新来研究的时候,首先要把《庄子》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位置以及它所占的分量,特别提出来,先作说明。

我们都晓得,战国的时候,所谓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非常蓬勃发达;有两个人物为代表,春秋末期是孔子,到了战国时代是孟子。当时的中国天下大乱,春秋战国先后乱了三四百年之久。这是我们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但是在学术思想方面却是最发达的时期。不过有一个观念,青年同学们要搞清楚,所谓学术思想最发达,并不是说学术思想最自由;那个年代无所谓自由不自由,而是各种思想蓬勃的自由发展。

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文化与文字没有完全统一,尤其政治体制所形成的诸侯各霸一方,造成了学术思想的歧异。但是不能否认的,这仍然属于一个中国文化系统的学术思想。

为人为己之争

我们看到《庄子》这本书,就可以联想到《孟子》。在《孟子》这本书里,从来没有抨击过《庄子》;但是孟子颇为批判墨子及杨子。这两人都是属于道家的人物,墨子主张摩顶放踵,以利天下,也就是没有自我,只有救世救人。由头顶到足心,都可以牺牲了,以利天下。所以墨子是主张贤人的政治。杨子的思想跟墨子刚好相反,他是彻底的个人自由主义者,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为什么不为?因为每个人应该自己自尊,我不能拔一根毛有利于你,但是我也不想在你身上拔一根毛有利于我,各人自己管自己。

这两个人的思想,一个是绝对无我为公,忘己为人;一个是绝对为己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这是属于哲学思想的大问题。事实上,天地间的人,没有一个可以做到绝对的大公。譬如说,我们现在在这个十一楼,我们所照应的是这个楼上自己的人,下面同楼的人做什么,我们不管,也没有办法照应。所以这个公,只在这个楼的范围内。如果扩充一点,我们照应到台北市,但没有办法照应到整个台湾;能照应到整个台湾,也没有办法照应到整个的世界。所以所谓公,都是比较的,要说绝对为公,只能说有这个理念,而很少有这个事实。

相反地,如果走杨子的路线,绝对为私好不好呢?也不可能。因为天下也没有一个人可能绝对地为私。我的东西你不要碰,你的东西我也不会拿,做不到。如果说我的东西你不能碰,你的东西就是我的,倒有不少人是愿意的。所以绝对做到自我为私,也不可能。孟子所抨击的这两位,就是讲这两点。

孟子代表儒家思想的为公,是可了解的,那是适当地保留个人一点自我与自私,是走中间的路线,属于中庸之道;认为只有如此,社会才可以安定。孟子在他的著作中,批评了墨子、杨子,但是并没有批评庄子。因此,有人认为庄子是在墨子之后,或者孟子是在庄子之前。这属于历史学术的考证范围,我们不去深究。不过,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的,就是孔、孟的文化思想,是代表周朝的文化,是齐鲁这个系统。尤其应该说是鲁国系统,是北方系统的文化思想。

温柔敦厚与空灵洒脱

我们中国人都念过《四书》,为了要写好文章必须要背《孟子》,更要背《庄子》。苏东坡曾经说过,如要写好文章,《孟子》与《庄子》及司马迁的《史记》,这三部书一定要熟背,才可以做大文章。《四书》的文章及它的文学境界,与《老子》、《庄子》是两回事,孔的文章孟的著作,敦厚严谨,也很风流。这个风流,不要搞错了,不是浪漫!《老子》、《庄子》是代表南方思想,是楚国的文化,它的文学境界是空灵洒脱的,后世认为,它又代表了道家。中国所谓道家的思想,同儒家思想,也是迥然有别的。

老庄之后,所谓南方楚国,在中国文学上极负盛名。代表性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楚辞》等。这一类的文章,与老庄都是同一系统,文章的气势与北方系统不同。表面上看来像是神经病说话,东一句西一句,像《庄子·齐物论》所讲的“吹”,这个字眼是庄子先开始用的。虽说是“吹”,但是他吹得非常有味道。千古以来,中国的大文学家,大思想家,表面上都骂《老子》、《庄子》,实际上,每个人的文章,都偷偷在学他们。只有清朝这位文学思想家怪人金圣叹,才公开提出来推崇,把《庄子》列入他的六才子书,就是《庄子》、《史记》、《离骚》、《水浒传》、《杜甫律诗》、《西厢记》。他认为这是中国六位大才子的著作。如果懂了六才子书,所有文章的技巧都学完了,这种说法也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现在说回来,《庄子》的文章思想是那么汪洋博大,但当时被视为正统文化的是齐鲁文化。不过在《孟子》一书里,却很少提到过孔子,而在《庄子》一书中,倒有很多提到孔子的地方。表面上看起来,庄子是在骂孔子,实际上规规矩矩,庄子都在捧孔子,捧得很厉害。要了解这一点,就要懂得文学的技巧了。《庄子》这一部书,我们晓得它代表了道家,并且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文化和知识分子。它内在潇洒,所讲的人生境界,形成了东汉到南北朝三四百年间特殊的文化思想境界。更有意思的是,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受到它很大的影响。

从容潇洒的人们

举例来说,东汉末期的三国时代,当时蜀国的诸葛亮,文武兼备,出将入相。但是,历史上描写也好,唱戏表演也好,他没有穿过军服,始终穿一件长袍,头上系上了一条逍遥巾,这是名士派,书生的代表。他手里拿了一把鹅毛扇,悠哉游哉,这是我们历史上塑造的一个人物,非常美。在前方打仗的时候,诸葛亮坐在一个人推的车子上。去过四川的都晓得,那种车子,四川人叫鸡公车,是一个轮子的,推的时候嘎叽嘎叽地响。诸葛亮坐在车上,一面摇扇子,一面指挥部队打仗。杜甫在诗中描写他:“万古云霄一羽毛”,风度极端的潇洒、高超。仔细研究这几百年的情况,不管是政治、军事、社会、教育,都是这种风气,也就是老庄思想影响所造成的。

除了诸葛亮以外,南北朝时代很多都是类似的作风。譬如晋朝一位名将羊祜,他帮助司马炎统一了中国。这位羊祜,在前方当大元帅的时候,有名的是“轻裘缓带”。像这样一个上将军,在前方作战指挥的时候,居然是“轻裘”,穿的就是冬天的皮袍,并不穿军服。“缓带”,就是古代文官武将,腰里拴的那个皮带。有事的时候,拴紧一点,平常都松松地挂下来。就是在京戏里看到的那个腰带,挂在肚子以下,这就表示“轻裘缓带”,是很舒服的。京戏唱到周瑜、关公时,半边穿的窄袖子,那是武将的袖子,另半边大袍子,衣服挂得很大,这样一个人代表的是文武双全;一半是文人的代表,轻裘缓带,一半是武将的代表,窄袖是准备拿刀作战的。戏台上是如此,古代的衣冠也就是这样穿法,因为古代是文武合一的。所以很多读书人,外面穿的是长袍,碰到作战的时候,长袍一脱,里面就是武装,而且随身都带着剑的。剑露出一半表示可以打仗,要读书写文章,我也可以,就是这么个味道。

南北朝的历史,读起来很有趣,那些人物在前方作战,都有些悠哉游哉的味道。另一个南北朝有名的谢安,淝水之战,打败了苻坚八十万大军的时候,当接到了前方胜仗的报告时,他正在下棋,但一动都不动,实际上他心里高兴极了,表面上要表示庄子的逍遥和轻松。等到棋下完了,立刻跑到房间去,跑得太急连鞋跟都跑掉了。可见他外表从容逍遥,内心仍极兴奋。

另有一个古代考功名的父亲,考了一二十年也考不取,后来有一次跟儿子一起考,放榜时,这个父亲很紧张,就跑到房间洗澡,儿子在外面喊道:“爸爸!我考中了。”父亲在里头洗澡回答说:“小小的一点功名,考取了有什么了不起,紧张什么!”儿子接着说:“爸爸,你也考取了!”他爸爸“啊!”了一声把门一开,衣服都忘记穿,光着身子就跑出来了。

我们看到过去的好多考试做事,那些假装从容,也是这个文化的一种反面形象,许多学者文人,不管他的从容是真是假,都是受了《庄子》的影响。

外篇杂篇的影响力

《庄子》一书分《内篇》、《外篇》及《杂篇》。《内篇》只有七篇,有学者们考据,认为《内篇》是真正庄子自己所写,《外篇》同《杂篇》则靠不住,认为是后世人加上去的。《内篇》固然非常有名,但是大家忘记了,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却是《外篇》与《杂篇》,而不是《内篇》。所有中国做皇帝的帝王之学,军事学、谋略学、作战的谋略、做人的谋略,都是受《外篇》、《杂篇》的影响。历代大政治家,创业的人物,甚至如曹操等一班人,明显看得出,都受了《外篇》的影响。《外篇》影响了我们中国文化几千年,是所有一切谋略学的鼻祖。除此之外,它对我们人生的启发,修道上的启发,也非常巨大,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逍遥游第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逍遥解脱的人生

现在我们先开始研究第一篇逍遥游。逍遥两个字,并不是西门町那个洗澡的地方逍遥池。不过,那个逍遥池也有一点取《庄子·内篇》的意味。在中国文化里,逍遥这两个字,是庄子先提出来的。我们现在常说,人要逍遥逍遥,这个逍遥,常常是指修道人的理想,如何去逍遥,等于学佛的人,要求得解脱一样。在我看来,许多修道人,不但不逍遥,并且看他们愈来愈苦。那些修道打坐的人,又吃素,又守戒,这样那样,这叫做道吗?看他是一点都不逍遥。学佛的人也是一点都不解脱,你说这是何苦呢?所以我们看了《庄子》的题目,特别要注意。《庄子》第一篇提出来逍遥游。逍遥是逍遥,游是游。因为逍遥,才可以游。借用佛家的观念,人生能够解脱,才能够得游戏三昧,才敢在人生境界里游戏。如果人生不得解脱,这个人生根本就是一件痛苦的事,如何能够逍遥呢?从哲学观念来讲,什么是人生?我们可以给一个答案,就是痛苦的累积叫做人生。那么,痛苦如何解除呢?就是要得到逍遥的解脱,也就是庄子所提出来的逍遥游这个东西。《逍遥游》全篇的内涵,首先就是人生要具有高见,就是普通我们讲见地、见解、眼光、思想。一个人没有远见,没有见解,如想成功一个事业,或者完成一个美好人生,是不可能的事。后来中国的禅宗,也首先讲求“具见”,先见道才能修道,如果修道的人没有见道,还修个什么道呢?等于说我们见到了金子,才想办法把金子做成东西,如果连黄金都没有看到,只在那里瞎想,有什么用!不仅是修道人必须先要见道,就是普通人也要真正了解了人生,才能够懂得如何做一个人。所以,庄子首先提出来“具见”。

具见和比喻

那么具个什么见呢?《逍遥游》里告诉我们,具个解脱的见。人生不要被物质的世界、现实的环境所困扰,假使被物质世界所限制,被现实环境所困扰,这个人生的见解已经不够了。刚才我们讲,人生是痛苦的累积,那是指普通人,如果能够具备了高远的见地,如果不被物质世界所限制,如果不被人生痛苦环境所困惑,则人就可以超越,就能够升华。

这一篇里有两大重点,八九处的譬喻,告诉我们人生以及真正的修养方法。谈到庄子的比喻,我们知道,世界上最高深的道理,与人的感情一样,是没有办法用任何言语文字表达得出来的。我常说人与人之间有误会,只因言语文字不能充分表达。当一个人的情感,没有办法表达出来时,只好哭!因为一个人哭了,别人才知道这个人多情、伤心!他不哭,我们就不知道他的情感。不然就哈哈大笑,笑得昏过去了,别人晓得他高兴,高兴死了嘛!这个道理,也就是人生的哲学。

另外也有最高明的办法,把不能表达的东西,转个弯,用譬喻表达。所以世界上,最高明的几个大宗教家,如释迦牟尼佛以及耶稣,都是善于用譬喻的。庄子也常用譬喻,因为有许多地方,不用譬喻无法表达。譬如说一个人很漂亮,漂亮到什么程度呢?比杨贵妃还漂亮,杨贵妃究竟有多漂亮,我们也没有看过,不过拿那个来譬喻,就说明了那个漂亮的程度,这样旁人就懂了。所以庄子的逍遥游有两个重点,用很多的譬喻,第一个重点是具见,第二个是物化。

物化 被化 自化

物化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大题目,道家认为宇宙中所有的生命,所有的一切万物,都是物与物之间互相的变化。譬如我们人,也是物化,是由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再变化出来那么多的人。另外我们生命活着,是靠牛肉啊!白米饭啊!面包啊!青菜萝卜啊!变化出来的。我们的排泄物又变成肥料,肥料又变成万物,一切万物互相在变化,而且又非变不可,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变的,这就是物化。所以,在道家的观念中,整个的天地宇宙,是时空形成变化的一个大锅炉,我们在这个变化的锅炉里,不过是一个被化、受化的小分子而已。我们只是宇宙万化中,掉下来最小一点点的所化之物。大到宇宙,小至微生物,最初与永恒起能化作用的是谁呢?要把握那个能化的,把那个东西抓到了,就得道了,就可以逍遥了。不然我们始终还是被化的,我们做不了变化之主,做不了造化之主;要把握住造化之主,才能够超然于物外,也就是超过了万物变化的范围以外。

不过庄子也告诉我们,人也是万物之一,人可以自化。在我们没有得道以前是被化,如果有了具见——见道了,我们可以自化,可以把这个有限的生命,变成无限的生命,也把我们有限的功能,变成无限的功能。

物化的道理,我们慢慢地再讨论,在第二篇中告诉我们真正的变化是什么。人类可以把自己升华成一个超人,但是怎么变成超人呢?超人就在最平凡中变;要做到这个,才真正达到了逍遥。我们先把这个原则把握住,再来讨论,在座的诸位先生,诸位同学们,研究过《庄子》的很多,我现在只是报告我的意见而已。现在看原文。庄子有很多优美的文辞,也是非常高的文学境界。

大禹治水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这本书上,北“冥”这个字,没有三点水,别的书有三点水,尤其道家的书上,都有三点水。中国道家有一部最古老的,讲世界地理的书,名叫《山海经》,现在美国很流行了,有人拼命在研究。根据《山海经》的叙述,我们的老祖宗大禹,治水曾到过美国,现在美国也有人相信,因为看了《山海经》的缘故。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大禹治水一共九年,不但到过美国,还到过欧洲,到过中东、红海、地中海一带。

研究大禹治水,从历史上简直看不出来经过的情况。那时全国的人口,大概比现在的台湾多不了多少。但是他能在九年当中,打开了长江、黄河,把全国的洪水放流到大海去,这可是不容易做到的啊!况且在《山海经》那个传记中,东南亚各国,他都到过的,他究竟怎么去的?当时又没有飞机;据道家讲,他是骑在龙背上,飞到各处去的,这类的神话太多了。又说当他要打开黄河上游那个龙门的时候,只要符咒一画,天上就有个巨灵人下来。那巨灵人按照大禹的指示,手搭到华山这一边,两脚蹲在黄河对岸,不晓得怎么样一推,龙门就打开了。这个过程当然很快,只要几分钟,所以他九年当中,能把全国的大水治好。

我们现在听起来蛮好玩的,究竟是科学?是神话?仔细想想,这个里头有很多的问题。上古连机械都不发达,不要说打开龙门,就是以全国的人力去挖长江的一截,给你三十年也做不到,为什么九年治水就成功了呢?像这些资料,都在中国《道藏》里,要从大禹的传记中找才有。《山海经》愈看愈神怪,演变出来说到全世界的人类中,有个穿心(贯胸)国,人生下来,身上有个洞。贵人才有洞,不是贵人没有洞,或者洞也小一点,这个洞是对穿的,贵人吃了饭要走路,下面人拿个杠子,两边一套,两个人就抬走。除了穿心国,还有各色各样的国家,各样人类。现在倒不是我们在搞《山海经》,是外国人在研究,研究过来研究过去才知道,大禹是到过美国的,最近还发表论文等。有个美国同学问我:老师啊!台湾买不买得到《山海经》啊?我说买得到呀!我告诉他地方,他买一部赶紧要研究。

北冥的鱼

《山海经》上所讲的北冥地方,等于我们现在讲地球的北极。这个要注意啊!可见道家的传说,在上古的时候,观念比我们广阔,学术思想境界也比我们大;反而我们后世,把北冥说成了什么渤海,把范围缩小了。庄子说北冥那里有一条鱼,叫做鲲鱼,这个鲲鱼有多大呢?不晓得有几千里大。

庄子说这一条鱼啊,奇怪了,突然一个变化,从海里头飞上天,变成鸟了,叫做大鹏鸟。它的背呢?庄子用的文字非常科学的啊!鹏之背,讲这个鸟的背有多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这个就很奇怪了,我们先讨论这个问题,这就是中国古代的科学观。你们年轻人听了一定笑,认为我们乱吹科学。实际上,我们自己老祖宗的文化,在世界的科学史上是领先的。当我们有科学的时候,西方文化还没有影子呢!当然我们现在又落后了几千年,都是不求进步,现在非跟人家学不可。我们还有许多的科学理论,你们听了也许更要笑,但是真的假的,还不知道,还不要轻易笑。我们晓得头上有角的那个鹿,据说海里的鲨鱼到了年龄,会跳上沙滩,一打滚,就跑到山里变成鹿了。信不信由你,讲不讲由我,我也是在古人的书里看到的。

但是,有一些东西的确会变的。苍蝇、蚊子是蛆和孑孓变出来的,譬如蚕蛾是蚕变出来的,都是物化的道理。我们人也是变来的,是精虫卵子变来的。有一部道书叫做《化书》,是唐末五代时一个神仙谭峭所著的,专门讲物化的道理,什么变成什么,一切都在变。所以,人也在变!每一个人思想年龄都在变。男人到了更年期,一个老实的人,突然变成刁钻古怪神经病,因为都在变嘛!照心理学来说,不是人变坏了,是变病了!对不对?你看我们坐在这里,大家都在变嘛!本来每人都是妈妈怀里的小婴儿,现在,变得古里古怪,像我一样,头发也变白了,都在变啊!

所以,他说,海里头有条鱼,突然一变,飞上天,变成一只大鹏鸟。这里提出来两件事,“沉潜飞动”四个字。沉下来,潜在深海里头,忽然一变,远走高飞。就是这两件事。

庄子一开始,已经告诉了我们人生的道理,当一个人倒霉没有办法的时候,沉潜在深水里头,动都不要动。深水里头本来有动物,海底的动物多得很哪!深海里头生物都很庞大,而深海里头是黑的,没有亮光。深海里头的动物,本身都带光、带电,头上或翅膀上都有亮光。所以,道家的知识非常渊博。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或者修道没有成功,需要沉潜,修到相当的程度就变化了,飞动升华;道家告诉我们这个意义,道家也有这个事实。

有很多年轻人喜欢修道,什么是北冥呢?在我们身体上来说,丹田、海底之下,叫做北冥。道家又说什么是南冥呢?在头顶上。所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到了顶上,照佛家讲,就是千百亿化身的道理。道家佛家解释《庄子》,是向这一面解释的,但是我们不管这些,只是把知识介绍给大家。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说这条鱼,变成鸟,鸟的背,同鱼的本身没有变之前一样,也不晓得几千里大。可是它变了以后,比原来是鱼的时候还厉害,鸟背就有几千里,还没有算两个翅膀。那两个翅膀一张开啊!像天上的云一样,把天的两边都盖住了。说有多大呢?把东半球、西半球都遮住了。这是庄子的文章,要学吹牛,要学写文章,就要学庄子。据说唐代有名的诗人杜甫,想作诗,就说:“语不惊人誓不休。”要说话说得惊人,就要学庄子吹牛那么大。有兴趣写作的青年同学,要特别注意庄子的文章,还有他写作的境界。怒而飞

刚才讲到大鹏鸟要飞了,庄子有一句话来形容:“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怎么飞呢?“怒而飞”。这个怒,好像突然发了脾气,气就鼓起来了。在《易经》里,孔子也常在形容充满时,用一个打鼓的“鼓”字,“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如果我们研究自己中国文字,就知道鼓就是充满。所以,气充满了,“怒而飞”,一怒气而飞,不怒就不飞。这一个怒,不一定是发脾气。怒是形容词,就像努力的努一样,生命到了充满的最高点,它起飞了。

大鹏鸟的翅膀那么大,那个身子从北极起来,不知几千里,南北极已经被占了一半。然后它两个翅膀一张,东西两半球又给它包括进去了,等于《佛说阿弥陀经》上形容,诸佛说法时,“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现在这个大鹏鸟,飞的时候也是这样。“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运可不是报关行,也不是交通部办的。海运就是大运,运者动也。庄子没办法,只好造一个名称“海运”。这个宇宙间有一个动力,生命有个动能,这个动能像海一样的大。“运”是转动,这个动能一转动,它的生命非变不可。

本来是在北极深海中的一条鱼,一变而变成大鹏鸟,怒而飞。要飞是要有条件的,我们晓得现在飞机起飞时,如果风向不对,风力不对,是会阻碍起飞的。鸟也一样,连人也一样,要飞就要有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这个东西在旋转,宇宙间有个力量,在佛家讲是轮回旋转,这个力量正在动,所以推动了它起飞。飞到哪里?飞到南冥,飞到南极去了,“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重点要注意“海运”二字,大家往往轻易把它读过去了。

所以后来道家解释修道,佛家和印度瑜珈学派,解释身上的气脉,由海底发动了,要升华达到头顶很难,必须要有个东西帮助,等自己气脉修成就了,就有这个帮助的东西了。“南冥者,天池也”,南冥同北冥不同,北冥是地球的根根,南冥是虚空与太空连接处,叫做天池。我们现在科学发达了,世界的科学家都联合起来探险,北极的探险还只有一点影子而已,因为到现在谁也没有搞清楚,当飞机飞到北极上空的时候,指南针失灵了,方向盘也没有办法了,它是旋转的,那就是“海运”。所以飞机到了北极上空,一切都没有用了,都是在边上转一下就回来。科幻小说家说,如果飞机再冒险一点飞进北极去,就会被地球内部吸力吸进一个洞里去了。这个洞像我们身体的嘴巴,一吸进来就从另外一端出去,到南极去了。科幻小说是那么说,中国小说也早就那么讲,同我们身体一样,地球是两头通的。究竟是小说?是科学?还不知道。

南极究竟怎么样?现在也不敢说,目前科学也不能回答,只知道一些表面上的情况而已!庄子也只说出来“南冥者,天池也”这么一句话。

神奇古怪的记载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有一本书《齐谐》,是齐国人的笔记小说。齐国人是姜太公的后代,“谐”是专门讲些听来的传奇故事。这本书现在看不见了,庄子当然是看过的,这本书等于我们现在看的《山海经》。“志”就是记载,专门记载古代那些神奇古怪的事情。

庄子说,你们不要认为我吹牛,有《齐谐》这本书为证。这本书上讲,这个大鹏鸟要飞到南极的时候,“水击三千里”,两个翅膀一打下来,海水冲上去就是三千里高空!吓人吧!如果翅膀再提上去六千里高,这样拍翅三十下就是九万里高了,你看这个鸟多会飞啊!水击三千里,然后这个翅膀一打下来,把大西洋、太平洋的海水打上去,我们早发出台风警报了。那么这个鸟呢?自己像飞机一样飞上去了。“抟”字的写法,好像跟风搏斗。“扶摇”是大风的名字,现在人都给台风取个名字,古代人也给大风取名字,这个大风叫扶摇风,不晓得有多大。大鹏鸟这两个翅膀一打,身子一上去,就起了一个大台风,叫扶摇风,一冲而上高空。这个鸟,在九万里的高空,我们都看不见了,不是我们看不见鸟,我们只看见天气变了,看不见太阳,白天变黑了,太阳被它遮住了。

好了!庄子的文章,东一下,西一下,你不信吗?他引一段古书给你听,是自说自话,说他自己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

六月的飞行

“去以六月息者也”,问题来了,这个大鹏鸟比我们享福,六月间,我们还在这个地方研究《庄子》,大鹏鸟放暑假,它到南方去凉快了。这个话,古人听了一定不相信,南方热得要死,大鹏鸟怎么飞到南方来呢?现在人都会相信了,知道南极是零下不晓得多少度,冻得要死。大概大鹏鸟觉得这个世界发烧了,也许北极冰山化了,人类乱搞,它要到南极那个大冰山去凉快凉快。问题是为什么不在五月,不在八月,七月半也可以呀!但它为什么一定要在六月去呢?

读书要注意啊!这个六月的问题,学过《易经》的就知道了。就是那个十二辟卦,夏至一阴生,接着是六月。十二辟卦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就是代表了地球气候整个的旋转。这个气运的旋转,显示地球及宇宙物理的变化。

什么叫“息”呢?要注意中国的文字。息不是完了啊!息是成长,所以“消息”两个字要注意。消是放射的,是消耗,是完了。息是回转来成长,是充电,充了电再放射!所以它六月到那里是补充,是充电。这个“息”跟“消”,两个道理要搞清楚。

我们再回转来看,庄子提出来的,首先是沉潜飞动,说明一个大鱼化成鹏鸟,就是说明了物化的开始,万物都在变化。下面讲到六月,消息来了,他告诉我们消息。

生命的力量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什么叫“野马”?要注意,不是一匹马。野马就是佛经上所讲的阳焰,太阳光的一种幻影,也就是古代书上所谓的海市蜃楼。我们航海的时候,忽然看到前面就像是某一个地方,也看到都市,有人来往。事实上是假的,是海市的幻影;沙漠地带也有这个现象。我们在座的人,夏天都坐过车子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太阳大的时候,从上面照下来,前面那一段路看过去都是水。但是,当你真走到那里,一点水都没有,那就是阳焰,是太阳的反影。马路上的这个反影,照在海面上,就是海市蜃楼,也是物理的变化现象。拿现在文学名辞来说,就是“投影”,“野马”就是指这个东西。“尘埃也”,尘埃是讲物质的最微尘,佛经常用微尘两个字。庄子说尘埃到了最小,看不出是灰尘。这是形容的两句话,描述一切物理的状况。

世界上的生命,大的像这条大鱼,变成大鹏鸟那样大。人类还够不上大,但是也不是最小的,因为最小的像一粒尘埃那么小。另外还有一种,像是幻影一样的生命。

这些影子,这些生命,在这个世界上,靠一个力量而活,“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他点题了,这个力量就叫息,也就是后世修道人所讲的“气”(炁);没有这个气就死了。但是,这一股气,并不是空气的气。所以“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是生命这股炁,就像小孩子吹泡泡糖一样,把它吹得大大的,这个生命就充实了。没有这个炁,就扁了,扁了就是老化,老化最后就是死亡。

这个气吹大了呢?就“怒而飞”,就鼓起来了,就可以升华了。像这样一个物理作用,大家要注意啊!吹牛之吹,也是庄子吹出来的,吹气之吹也是真吹,生命是这么一个东西。

庄子的文章,东一句西一句,看起来似乎毫不相干,其实是处处相干的。不过,现在人的读法就没有味道了。要以念古文的念法,就像殡仪馆念祭文一样地念,以前读书都是那么念的。要那么念出来,才晓得他的文章是一气呵成,中间没有断过。

多蓝多远的天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他提了三个问题给我们,他说我们仰头看天,看到天上那个晴天,一点云都没有,青青的,那个叫苍苍的颜色,我们认为那个是蓝天。他说,我问你,天真的是蓝色吗?你爬到天上看过吗?他说那个蓝色的叫做天吗?那么今天夜里这个黑色的不叫做天吗?也是天呀!明天早晨太阳出来,天上看到白白的那个白光,也是天呀!你看庄子多么科学,多么逻辑!

他提出第一个问题问我们,你认为青苍这个天,就是天的正色吗?“邪”字就是感叹式的问号。换句话说,天究竟是什么颜色,你没有办法断定它!因为天在变化,因为它是空的,没有一个固定的颜色。所以读《庄子》的时候要注意他提的问题,问题后面还有很多问题。

第二个问题:“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你认为这个宇宙是无限大吗?远到没有办法再远吗?对这个问题,他没有给答案。所以后世人讲,中国禅宗完全受了《庄子》的影响,禅宗的教育法,永远不给你答案,要你自己来作答。他说:你认为宇宙是远到没有底吗?你如果说是,他说那么我们站在这里,也算是一个宇宙的起点了,我还摸得着呢!宇宙就在这里,你怎么还说它是没有底的呢?这是逻辑问题了。所以,白马就非马,白马非白,那就辩不完了。

第三个问题:“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他说,当他在高空里头,看我们在下面,就像上方世界看我们下方世界,你说也像是从下往上看一样吗?这是问题了。现在很多人坐过飞机,飞上了几千公尺的高空时,看下面,看台湾,这个海岛的画面,好像小孩子的作业图一样,蛮好玩的。看到这些高楼建筑,像洋火盒一样大,绝不是我们站在地面上所看的这个高楼。立场不同,观点就两样了。他这两个问题没有批驳任何人,可是,已经把我们的境界都推翻了,否定了。你不要认为你的知识够了,你的观念可能是错误的,不一定对也不一定不对。你认为这个鱼没有变成大鹏鸟吗?有的。你认为这个宇宙是这样吗?不是这样的。但是,他不那么讲,那么讲就不是庄子了,他只提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一研究,你把自己全部观念都会推翻了。所以,人不能固执成见,以为自己都是对的。

大海般的胸怀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他又说一个故事,另是一个道理。他说大海里的水,如果不是那么充满,那么深厚,就没有办法行驶大船。多少万吨的船,要在海中浮起来走,假使没有那么深厚的水,行吗?他作了一个比方,假使我们装一个玻璃杯的水,“覆杯水”,就是把这杯水倒出来,拿指甲在地上挖一个小坑,把这杯水倒在那个小坑里,这个小坑里的水,能不能载几万吨的大船?只有小孩玩的时候,把芥菜子假设是英国大邮轮,才能放在那个小坑的水中漂浮。

他说,如果把一杯水倒进水杯一样大的坑里,然后把这个圆杯放在上面,把它当船,当然也浮不起来!动不了,胶住了,因为水浅,杯子大。你看庄子之会说话,通过了《庄子》就会参禅了,这么一件事,好几个层次。第一,他明白告诉你,水要深厚,像大海一样,才可以容下大鱼、大船在里头走。如果没有深海一样的容量,那个小坑坑装一杯水,浮一个小芥子,那是小孩子眼里的伟大,如果把那个杯子再放上去,就走不动了。一切都是容量大小的问题。

这就是在讲人生的见解、眼光、思想、见地;每个人的气度、知识、范围、胸襟,都不同。你要成大功、立大业,就要培养自己的器度,像大海那样大;培养自己的学问能力像大海那样深。你要修道,要够得上修道材料,先要变成大海一样的汪洋。所以佛经上形容,阿弥陀佛的眼睛“绀目澄清四大海”,又蓝又大,就像四大海一样。而我们的眼睛太小了,有时连眼白还看不见呢!当然,观点和气魄都不行了。这几句话透露了极多的意义,他回转来再讲大鹏鸟飞起来的条件。

大风高飞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今”字有人主张照原文读今;古书主张加一点,就是命令的令,所以我让大家知道,两方面都可以解释。他说这个大鹏鸟要飞的时候,非要有风不可,如果风力不够,两个翅膀都没有办法展开,就飞不起来。大鹏鸟飞到九万里高空以上,大气层都在它下面。庄子是很科学的,学过航空学的人都懂,飞机要起飞,风向不对不能起飞;乱流中间不能起飞,直升飞机会掉在那个乱流中。飞机碰到乱流,赶快要往上飞,要超过那个乱流。鸟要起飞,下面要靠风力,风力愈大,起飞的时候愈容易,翅膀快速一打,就起飞了。假使我们将来修道修成功,要起飞也一样,也要藉一下风力,就可以飞起来了,这是同一个道理。

拿这个道理比喻人生,你要想事业成功,就要本钱,本钱就是你的风。有许多青年,要这样,要那样,讲了半天你有资本没有?一点钱都没有,你就是没有风,当然飞不起来。那你就乖乖地在家里打坐吧!不要飞多好呢!要想飞就要培养这个风力,风力愈大,飞得愈高。所以,年轻人要想做一番事业,你的学问,你的能力、才智都要去养成,那就是你的风。风力愈大,愈能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往下面一看,就是所谓的驰骋天下,天下万物都在你的下面,非常渺小。那个时候,你已经不觉得自己伟大了,没有伟大可讲了。

在高空上看下面,如果有个英雄站在那里,穿着长袍,弄个大刀在手,你在高空上还以为这个小孩子不知干什么的。你想想那个境界,那种人生境界有什么意思!如果在高空上,看两个人在下面吵架,就像看到两个蚂蚁打架,说不定拿指头一捏,就把他两个解决了。试想想这个人生境界!这其中一层一层的道理还多得很!都是禅宗的话头。

下面接着讲:因为风力这样大,所以这个大鹏鸟飞上去了,背对着青天。青天有多远呢?“而莫之夭阏者”,不晓得多远!无量无边!在这样一个空灵的环境中,它才“图南”,才可以到达南极。道家讲南极是长生不老之地的象征,所以称寿星为南极仙翁。这个大鹏鸟飞的环境,有这么空灵,才有这么样的成就。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器度不空灵,那就完了,等于那个杯子在小坑的水里当船,永远动不了。有高远的、空灵的境界,才可以在这个人世间,这个宇宙里,自由自在地飞,才能得到逍遥,否则那是消耗的消,发抖的摇,消耗完了,只好发抖了。庄子所谓的逍遥,是真逍遥,读了《庄子》这本书,自己的胸襟就会高飞扩大。

记得一二十年前有一个人,地位也很高,他从南投来看我。他讲话都是“哼”“哈”的,所以我们叫他哼哈二将。他说最近烦恼得很,打坐也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我就建议他读《庄子》,后来他告诉我,读了《庄子》舒服极了,有个解脱之感,现在也不哼也不哈了。

大鹏与小鸟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蜩就是个虫,什么虫呢?知了——蝉。庄子讲每一个东西,都提到物化,中药里头有一味药叫蝉蜕,这个知了夏天在树阴里叫得很好听,到了秋天变化脱壳而出,留下这个空壳壳,我们叫它蝉蜕,用来做药。喉咙哑了,蝉蜕可以退火,可以像知了一样出声。还有学鸠,是一种小鸟,小虫与小鸟都没有看到过大鹏鸟,只听人家说过这么一件事。小鸟与小虫听了大鹏鸟的事就笑,那个大鹏鸟真多事,何必飞那么远,到南极去呢?像我啊,“决起而飞”。

注意庄子的文章,像大鹏鸟飞是“怒而飞”,飞得很高,小鸟是“决起而飞”,就是“咚”一声飞过去了,“咚”一声又跳过来了。我们形容一个家伙,“咚”过去了,这一声就是形容飞也飞不远,对不对?如果形容大鹏鸟,“咚”一下到南极去,就不对了。所以,形容词很有关系,怒而飞与“咚”而飞不一样。决起而飞,就是“咚”而飞,小鸟也很得意自己的“咚”而飞。“枪榆枋”是从这棵小树,飞到那个草上来,也很远嘛!从这个楼上飞到后面,一下子就飞过来了,也很痛快。“时则不至”,万一我飞不到,掉下来,“而控于地而已矣”。不过是掉在地上而已,也跌不死,这就是小鸟的飞。

一只老母鸡,被我们赶急了的时候,也会“咕咕咕”!它也“咚”而飞,飞个两三步,就到前面去了。它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觉得自己很伟大。人生境界那么多的不同,所以,小鸟笑那个大鹏鸟,这个老兄多余嘛!“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飞个九万里到南极去干什么呢?

庄子就讲这么一段,不说了,没有了,只告诉你,这个小鸟笑大鹏。大家注意啊!大家不要做小鸟,世界上有些了不起的人,当他没有出头的时候,有人对他东笑,西笑,就是小鸟的胸怀,历史上看到很多。唐朝末代,篡国窃位,开启残唐五代号称梁朝的皇帝朱温,还没有当皇帝的时候,可怜得很,妈妈带他三兄弟给人家帮佣,他自己也要帮人家做事。那个老板天天骂他,你这个家伙,个子大大的,一天做工也懒得做,光吹牛。朱温被他骂气了说,你们这些田舍翁,乡巴佬,光晓得盖房子买财产,哪晓得我们大丈夫之志!那个老板就要打他。老板的妈妈看了说,不能打,这个家伙前途无量,要好好对他。那个老板就如同小鸟一样。这个老太太就问朱温,你这样不肯做,那样不肯干,你究竟想干什么?他说,你最好给我打猎的武器,我去山里头给你打猎!弄点好野味给你吃吃。老太太说,好吧!你要什么,统统帮忙你。所以朱温后来当了皇帝,把老太太同自己的妈妈一起接来,就是为了感谢她。而对那个老板,恨不得把他宰了,这个家伙,眼光那么小,看不起人。所以大家看人,眼光放大一点,不要变成这个小鸟。这一段,庄子不详说,我就拿历史故事说出来了。

计划之旅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什么叫“适”?就是走路由这里到那里。早晨的天色,古文形容叫“莽”,晚上的天色叫“苍”。南北朝的时候,有一首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那是在西北地方,晚上的境界。在台湾早晨那个境界是莽,是太阳刚刚要上山的时候,因为气候不同就是两种形容。他说,一个人准备早晨出门,傍晚回家,“三餐而反”,是吃了早餐才出门,中午在朋友那里吃一餐,晚上就准备回家来吃晚饭了。“腹犹果然”,他说那个肚子还饱饱的。假使准备走一百里路呢?就不同了,就要带一点干粮了。路远一点,说不定两三天回来了,如果走一千里的话,准备又不同了,要带三两个月的干粮。

好像庄子很会旅行,告诉我们出门怎么准备,换句话说,就是告诉我们人生的境界。前途远大的,就要有远大的计划,眼光短浅的人啊,只看现实,抓住今天就好了,没有明天。有些人眼光宽一点呢,只抓住明天,不晓得有后天。有些人呢!今天、明天、后天都不要,他要有个永远的。因此又说:“之二虫又何知?”结论来了,这两个小东西又懂个什么!它的知识范围又如何!它也飞过,像那只老母鸡一样飞过三步啊!所以说“小知不及大知”。“知”是见地,一个知识的范围,包括学问、眼光、器度。一个人生没有眼光的,只看到现实,再看远一点也是有限的;一个有远见、有高见的人,才有千秋的大业,永远的伟大。所以“小知不及大知”,智慧大小都有范围。“小年不及大年”,寿命有长有短,有些人自己不能把握生命,活了几十年,充其量八九十年,一百年也就死掉了。不晓得把握生命,就不能把握时间,这是“小年不及大年”。

前面讲到《逍遥游》的要点,第一部分先提出来物化。物化的作用,第一要点就是沉潜飞动。这就是中国古代生物、化学的科学观念,只属于古代的科学,不要拿现在的科学观念来比较。至于对与不对,另待求证。庄子的意思是讲变化的道理,并且以鲲鱼变成大鹏鸟作说明。

第二个要点,是说一切生物,万有的生命,之所以变化,因为中间有一个东西而使之变化。庄子对这个东西提出来一个名称,就是“息”。息就是消息,是《易经》上的消息。后来的道家称之为“气”,万物皆是气化。庄子文章的表达方法,所说的道理,把人世间一切学问、知识都归之于佛学名词的比量,而不是现量的境界。

所谓现量,就是呈现出来那个真实的东西。我们现在借用佛学名称,就了解了庄子所说的那个道理。他说人类的见解与知识,生活的经验,都是比量,不是真实。所以,同样一个气候,同样一个空间,同样一个时间,同样一个颜色,同样一个饮食,而每个人感受程度并不一样。这都是比较性的,都属于比量。比较的不是绝对的,不是真正的。庄子认为有轻重的比量、智慧的比量、大小的比量。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知识范围,看事物都不相同,都是比较的。

庄子的文章太美,看起来,东说一句西说一句,如果把全篇的逻辑搞清楚了,它是非常有条理的,他旁敲侧击,嬉笑怒骂,正面反面地来说;因为寿命时间长短的不同,人的智慧、境界、了解大小也就不同。“奚以知其然也?”“奚以”是古文的写法,从秦汉到清代,都用这个写法,就是现在的何以,白话文就是“那,怎么样”。“奚以知其然也”,就是那怎么晓得这个道理呢?下面举一个例子。

生命的长短

朝菌不知晦朔,惠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朝菌不知晦朔”,他拿这个菌类的香菇作比喻,下大雨后,阴暗潮湿的地方,第二天一早,树根上长些白色的菇类,这是植物菌类的化生。这一类的东西,“不知晦朔”。晦是每一个月底,朔是每一个月初一。换句话说,这一类生物,寿命不到一个月,假使它是月初生的,它见不到月底,所以它不晓得人世间有一个月的时间。

另外有一种虫叫惠蛄,像蝉一样变化。蝉是活在夏天的生物,秋天以后就死了。秋后天冷它就叫不出声了,古人叫它“寒蝉”,中国文学说“噤若寒蝉”,形容人被环境吓住了,一声不敢响,像冷天那个蝉一样。这些生物只活一季,不知一年中有春天与秋天,“惠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还有些更小的细菌,只有几分钟的寿命,或者几秒钟的寿命。我们觉得它们很可怜,因为我们活了七八十年,认为自己颇为伟大。其实那些几秒钟生命的也是活了一辈子,也很快活。这个感受的境界,各人不同,每个生命都不同。小的我们容易懂,但是大的就不大容易相信了。“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活了一千年的这个冥灵是什么东西呢?实际上是一种乌龟,大乌龟。我们送给人家祝寿的不是乌龟的标记,就是白鹤的标记。这两种生物都活得很长。千年乌龟可以不死,因为它们可以食气,有时候吃些小生物和细菌而已。

在墙角上压一个乌龟,它几十年、一百年不吃东西,也死不了。但是它要呼吸,把头伸出来,遇到小虫到它前面就吞,吞一个小飞虫就够了,等于我们到馆子吃一顿大餐。当它饿了,头伸出来吸一口气,又缩回去,再憋很久,所以可以活得很长。

有些书上解释,冥灵是一种植物,这是不大恰当的。冥灵就是乌龟的一种,乌龟有很多种,这一种大龟像海里的玳瑁,在长江以南比较多,所以说“楚南有冥灵者”,它们可以活一千年,五百年算是春天,五百年算是秋天。“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以我们的寿命来看,一千年很了不起了,但是事实还不止于此,上古有一种树,叫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它的生命一共是一万六千年。这个大椿,在道家看来并不稀奇,因为道家认为人可以炼精化气,养气的工夫修成功了,可以与天地同休,日月同寿;寿命可以达到与宇宙同样的久,跟太阳月亮同样的长。

中国有些学者,对于大椿不敢相信,他们认为大椿是庄子假说的,不管庄子说的是假是真,反正生物的寿命是有几千年的,阿里山上的神木就是一个例子。“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彭祖是中国有名的长寿人,都晓得他活了八百岁。彭祖是尧时候的人,他姓篯(音簪)名铿,尧封他在彭城,所以也称彭祖,是南方楚国人。虽说活了八百岁,在上古讲起来,这个寿命与老子相比,并不算长。在道家的传记上,老子不晓得活了多少岁,因为每一个时代他都出现,每一个时代都变一个姓氏。我们现在所讲的老子,是周朝时的名字。他实际上的寿命,就无人知道了。

彭祖活了八百岁,是历史上有证明的,所以庄子提出来说,像彭祖的寿命最长了,“以久特闻”,是以最长久特别闻名的。“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以彭祖的年龄来讲,活了八百年,叫我们一般人来跟他相比,实在太渺小了,活了几十年已经被称老太爷老太太了,真是可怜又可悲。从前有个笑话,说寿筵上客人祝寿星老太爷寿比彭祖,老太爷说:“你小看我了,彭祖才八百岁,我要活一千岁。”客人说我找不出这种记载啊!老太爷说:“你读书太少,没听过吗?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啊!”

庄子这一段,还在说大鹏鸟,不过中间插了许多其他的故事,用比喻说明因为人的知识范围有限,以致每人境界智慧的比量不同。寿命的长短,也是根据人知识的比量来的。古人赞叹庄子的文章汪洋浩荡,也就是博大的意思,像大海里的波涛,不知道有多多少少的波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