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3 09:08:31

点击下载

作者:(南朝宋)刘义庆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世说新语详解

世说新语详解试读:

前言

德行第一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宠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傲第二十四

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谗险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纰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前言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社会最混乱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自由解放,并富于智慧和热情的时代。在中国历史上,也许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像它一样,社会黑暗混乱而风韵流动,士人出路艰难却个性张扬。皇帝登基邀请臣子并坐;士族掌权却以过问政事为耻;文人骚客行为放诞;人们推崇美貌男子而当街掷果盈车……刘伶纵酒、嵇康锻铁、阮籍狂啸,他们为人清高,却流于孤僻,追求明敏,却流于放纵;他们狂放不羁、率真洒脱,形成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度”。《世说新语》恰恰真实地记载了魏晋名士的种种奇异之举,成为“魏晋风度”的形象演绎。《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主要记载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逸事趣闻及统治阶级当时的情况。全书共36篇1000则,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等许多方面,因而也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它真实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生活和社会风貌的同时,更显现出其在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的价值。《世说新语》行文言简意赅、意境深远,保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名言,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对后世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陈寅恪称其为“清谈之全集”,鲁迅则说它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并将其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千年虽逝,但那个追求率性、珍惜自我、强调精神自由的时代却久久地为后人所怀念。《世说新语详解》精选《世说新语》中最具代表性的故事,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去平视千年以前的社会,探幽烛微,通过平实而耐读、思辨而生动的语言,对《世说新语》所记载的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进行了具有创见性的解读,并恰到好处地与现代生活进行对接,通过一些人、一些事有趣的细节,使遥远的“魏晋风度”亲切可感,让读者真切体会那个时代的贵族、庶民和文人的欢乐、痛苦与无奈,在领略那个时代的魅力的同时,也给自己以深深的启示。《世说新语》无疑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文化以及士人心态最值得研读的一部珍贵文献,同时,它也是古代文化爱好者的案头珍品。试想,茶余饭后,看阮籍的青白二眼、看王子猷的兴尽而返;听魏晋名士的“非常之言”、看魏晋名士的“非常之行”、悟魏晋名士的“非常之道”,其文化领悟与心性滋养不言而喻。德行第一

德行主要反映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赞扬儒家的传统美德,二是反映了魏晋时期特有的道德观念。这些与传统礼教乖违的行为,表现出当时士人的品行心态及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原文】①②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③④⑤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群情⑥⑦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注释】①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人,官至太傅,因谋诛宦官未成,被害。②登车揽辔:古代受任的官员通常乘车赴职,登车揽辔表示初到职任。揽辔:拿过缰绳。③豫章: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太守:郡长官,负责一郡行政事务。④徐孺子:徐稚,字孺子,终身隐居不仕。陈蕃在豫章时,不接待宾客,只为徐稚特设一榻,徐稚坐过走后,就挂起不用。⑤主簿:中央机构或地方官府属官,掌管文书簿籍。魏晋时期,为将帅重臣的幕僚长,地位甚重。⑥府君:对太守的尊称。廨:官署,官吏办公及居住的地方。⑦武王:指周武王姬发,率领天下诸侯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式:通“轼”,车厢前部扶手的横木,这里表示扶着轼。古人乘车俯身扶轼表示敬意。商容:商代贤人,因直谏被纣王废黜。【译文】

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世人的典范。当他开始做官后,便有革新政治的志向。他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便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要先去拜访他。主簿告诉他说:“大家都希望您先进入官署。”陈仲举说:“周武王得到天下后,连垫席都还没坐暖,就马上去商容居住过的里巷致敬。我以礼敬贤人为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原文】①②③

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注释】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人,官至泰山太守。②时月:几个月。黄叔度:黄宪,字叔度,因有德行,受到当时名流的推崇。③复:词尾,无实义。【译文】

周子居常说:“我只要几个月的时间没与黄叔度见面,鄙陋吝啬之心就已经产生了。”【原文】①②③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④⑤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注释】①郭林宗:郭泰,字林宗,东汉人,博学有德,善处世事和品评人物。汝南:郡名,治所在今河南平舆北。②袁奉高:袁阆,字奉高,东汉人,官至太尉掾。③“车不”二句:指车子不停下,这里形容下车的时间极短。轨,车轮的轴头,这里指车轮。鸾,通“銮”,车铃,装在轭首或车辕头的横木上,铃内有弹丸,车行则摇动作响。轭,架在拉车牲口脖子上的曲木。④弥日:连日。信宿:留宿两夜。⑤陂:池塘。【译文】

郭林宗到汝南去拜访袁奉高时,见面的时间很短,但他去造访黄叔度时,却留宿了两夜。别人问他这是什么缘故,郭林宗说:“叔度的学识人品如万顷水塘那样宽大,无法澄清,也无法搅浑,他的度量又深又广,很难测量啊。”【原文】①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②③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注释】①家君:对人尊称自己的父亲,这里在前面加上敬辞尊称别人的父亲。②阿:山的角落。③仞: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仞。【译文】

有客人问陈季方:“令尊太丘,有哪些功业与品德而能在天下享有崇高的声望?”季方说:“我父亲就好比生长在泰山一角的桂树,其上有万丈高峰,其下有不测的深渊;上受雨露的沾浸,下受深泉的滋润。在这个时候,桂树哪能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不知道这样是有功德还是没有功德!”【原文】①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②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注释】①孝先:陈忠,字孝先,陈谌的儿子。②“元方”二句:意思是元方、季方兄弟二人论排行有长幼之别,论功德则很难分出高下。【译文】

陈元方的儿子长文有出众的才能,和叔叔季方的儿子孝先各自夸耀自己父亲的功业道德,彼此争执,仍无法得到答案,便去请教祖父太丘。太丘说:“元方卓尔不群,做哥哥很难啊;季方俊异出众,做弟弟也很难啊。”【原文】①②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③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④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注释】①荀巨伯:东汉人,生平不详。②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东汉时常指匈奴、乌桓、鲜卑等。贼:对敌人的蔑称。③子:对对方的尊称。④汝:你,略带轻贱、狎昵的意味。【译文】

汉朝人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朋友,当时正好遇到胡人来犯,攻打该郡,朋友对巨伯说:“我都是要死的人了,你还是离开这里吧!”荀巨伯说:“我从很远的地方来看你,你却叫我离开,败坏道德以求生存的做法,难道是我荀巨伯的作风吗?”胡人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来,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敢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有病,不忍心让他一个人留在这里,我情愿代他受死。”胡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这有道义的地方!”于是撤军返回,整个郡城因而保全。【原文】①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②③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④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注释】①管宁:字幼安,三国时魏国人,曾避居辽东三十余年,不愿做官。②捉:拿着,握着。③轩:官员乘坐的车子。冕:官员的礼帽。这里“轩冕”连用,是复词偏义,偏指“轩”,“冕”字无义。④坐:同“座”,座位。【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依然挥动锄头,和锄去瓦石没什么不同;华歆却把它捡起来,然后才丢掉。又有一次,两人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人乘一辆豪华的车子从门前经过,管宁依旧读着书,华歆却放下书本出去观看。于是管宁便割断坐席,分开座位说:“你不是我的朋友!”【原文】①②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③④,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注释】①难:这里指汉魏之交的动乱。②难:认为……难。③疑:迟疑,犹豫不决。④纳:接受。【译文】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逃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就对这件事表示为难。王朗说:“幸好船还很宽,有什么不可以呢?”后来贼兵追到了,王朗想抛弃所带的乘客。华歆说:“原先我之所以迟疑的缘故,正是为了预防这种情况,既然已接受他托身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而抛弃人家呢?”于是仍旧像当初那样拯救他。世人就凭这件事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原文】①

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②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注释】①庾公:庾亮,字元规,晋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官至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死后追赠太尉,谥号文康。的卢:也作“的颅”,一种白额的马,传说骑它的人会遭遇不幸。②孙叔敖:姓孙叔,名敖,春秋时楚国人,曾任楚国令尹,辅佐楚庄王称霸诸侯。据贾谊《新书》记载,孙叔敖小时候看见一条两头蛇,当时认为见到这种怪蛇的人一定会死去,他为了避免后人再见到,就把蛇杀死后埋掉。【译文】

庾亮的坐骑中有一匹带白额的马,有人建议他把它卖了。庾公说:“我卖了就表示一定有人买它,也就是将害了它的新主人,怎么可以因为不利于自己而嫁祸别人呢?以前孙叔敖杀了双头蛇,为的是怕后人见到而遭到灾难,这件事成了古代的美谈,若我能效仿他,不也有了他的美德吗!”【原文】①②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③④⑤尤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⑥⑦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⑧遂遣之。【注释】①谢奕:字无奕,谢安的兄长,谢玄的父亲。年轻的时候曾经担任剡县的县令。作剡令:担任剡县的县令。②醇酒:烈酒。③已:停止。④太傅:谢安,字安石,谢奕的弟弟,官至太傅。⑤著:穿着。青布绔:黑布裤。⑥可念:可怜。⑦阿奴:表示亲昵的称呼,一般是长者称呼晚辈,或者尊贵的人称呼卑贱的人。⑧遣:打发。【译文】

谢奕在剡县做县令的时候,有一个老头儿犯了法。谢奕用烈酒惩罚他。老头喝得酩酊大醉,但是谢奕还是没有让他停下来。太傅谢安当时七八岁,穿着黑布裤子,坐在哥哥的膝盖边,看他惩罚犯法者。谢安眼看老头就要倒在地上,心生怜悯,劝哥哥说:“阿哥啊,老人家好可怜,怎么可以这样整人呢?”谢奕听了弟弟的话,改变神色,问:“阿弟,你是想放他走吗?”谢安点了点头,于是,谢奕就把老头放了。【原文】①②

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注释】①绝重:极为推崇。褚(chǔ)公:指褚裒(póu),字季野,晋穆帝时,担任征北大将军,死后授予太傅谥号。②四时之气:春夏秋冬四季寒温冷热的交替变化。【译文】

谢安极为推崇褚季野,曾经这样称赞道:“褚季野虽然不经常说话,但春夏秋冬四季的寒温冷热,全都装在了胸中。”【原文】①②③

晋简文为抚军时,所坐床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迹,视以④⑤为佳。有参军见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杀之,抚军意色不说。门下

⑥⑦起弹,教曰:“鼠被害,尚不能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乎⑧?”【注释】①晋简文:指晋简文帝司马昱(yù),字道万,晋元帝少子。抚军:官名,指抚军将军。②床:坐榻。③听:允许,准许。④参军:官名,帮助军府或者君王处理政事的人。⑤手板:古时候,官员上朝时随身携带的板子,有竹子、木头、象牙或者玉石等不同种类。批:打击,拍击。⑥弹:批评,批判。⑦教:君王或者诸侯下达的命令,称之为教。⑧无乃:恐怕,表示一种委婉的语气。【译文】

晋简文帝担任抚军的时候,坐榻上的灰尘从来不让人擦拭。如果灰尘上有老鼠爬行过留下的痕迹,他就认为这是好的兆头,因此心里感到格外高兴。有个参军不知道晋简文帝有这样一个怪毛病,白天看见一只老鼠爬行,就拿起手板拍死了它。简文帝知道这件事后,心里有点儿不高兴。部下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便提议弹劾那个参军。简文帝知道人们误解了他的意思,连忙下了一道旨意:“老鼠被杀,我心里就已经过意不去,再因为这件事而惩罚他人,恐怕更加不妥吧?”【原文】①②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③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④⑤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

⑥裈邪?”范笑而受之。【注释】①范宣:字子宣,小时候非常喜欢学习,尤其擅长《三礼》。②啼:哭。③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出自《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是说,人身体上的肌肉和毛发,都是父母赐予的,不能有丝毫的损伤,自己应当妥善保护,最后完整地归还,这就是子女行孝道的开始。④韩豫章:指韩伯,字康伯,曾经担任豫章太守。⑤受:接受,收受。⑥裈(kūn):又作“裩”,裤子。【译文】

范宣八岁那一年,在他家后面的菜园里锄草,一不小心,伤到了手指。顿时,他号啕大哭。有人问他:“很痛吗?”范宣一边擦鼻涕和眼泪,一边回答说:“其实手指并不是很痛,只是因为身体的皮肤和毛发,都是父母赐予的,不敢有丝毫的损伤。现在我却没有保护好它们,所以心里非常难受。”范宣长大后,家境虽然贫寒,但是为人品行高洁,清廉寡欲。有一次,韩豫章送给他一百匹绢布,他不接受;减了五十匹,他还是不接受。就这样,韩豫章不断减少,最后只剩下一匹,结果他还是不接受。后来,范宣和韩豫章一起乘车。在马车里,韩豫章扯下两丈布给范宣,并说道:“一个人,总不至于让老婆没有裤子穿吧?”范宣这才笑着接受了那两丈布。【原文】①②

初,桓南郡、杨广共说殷荆州,宜夺殷觊南蛮以自树。觊亦③④即晓其旨。尝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内外无预知者。⑤⑥意色萧然,远同斗生之无愠。时论以此多之。【注释】①桓南郡:指桓玄,字敬道,曾经被封为南郡公。杨广:字德度,晋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曾经担任南蛮校尉。②殷觊:字伯通,与殷仲堪齐名,曾经担任南蛮校尉。南蛮:指南蛮校尉这一官职。③因:趁着,抓住机会。行散:魏晋时期,士官大夫喜欢服用五石散,用以调理身体。服用这种药物后,身体逐渐发热,需要吃一些冷的食物,并出外散步,借以宣导,散发药性。因此,这种做法被称为行散或者行药。④率尔:迅速,快速。下舍:古代官员所住的地方。⑤斗(dǒu)生:指斗谷於菟,字子文,春秋时期楚国人,曾经担任楚国令尹。⑥多:赞扬,称赞。【译文】

当初,桓南郡和杨广一起劝说殷荆州,尽快夺取殷觊的南蛮校尉之职,借以扩大自己的势力。殷觊知道桓南郡和杨广有这样的想法后,趁着服用行散外出散步之际,迅速离开官舍,再也没有回来。殷觊丢弃官职这件事做得十分周密,里里外外没有一个人料到他会如此。丢掉官职之后,殷觊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洒脱,就像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文那样,虽然没有了官职,但一点儿也不抱怨。当时,人们知道这件事后,都纷纷称赞他。【原文】①②③④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⑤⑥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⑦⑧府郡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⑨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注释】①吴郡:晋朝的一个郡城,在今苏州。②至孝:极尽孝道。③铛(chēng):铁锅。焦饭:锅巴。④主薄:官名,主要负责文书、印鉴等方面的事务。⑤贮录:收集起来,保存好。⑥孙恩:字灵秀,琅邪人。晋安帝隆安三年,发动农民军起义,三年后兵败。⑦袁府郡:指袁山松,曾经担任吴郡太守,后被孙恩军队所杀。⑧未展:没来得及。⑨沪渎:水名,在今天上海市东北。【译文】

吴郡有个叫陈遗的人,在家里十分孝顺。他母亲有个嗜好,喜欢吃锅底的焦饭。后来,他做了郡县的主薄,仍然没有忘记母亲的这个嗜好。他随身携带一个布口袋,每一次烧饭的时候,将锅底的焦饭取出来,留在布口袋里,等回到家后再拿出来献给母亲。后来,孙恩在吴郡犯上作乱,一时间,老百姓受到贼兵的骚扰。当时,吴郡的太守袁山松召集地方武力进行清剿。陈遗在应召之列,由于情势紧迫,他没有来得及将焦饭带给母亲,就随着军队一起出发了。在沪渎,袁太守兵败,士兵们四下逃亡。路上经过山林水泽地带,很多人都饿死了。然而,陈遗凭借口袋里的焦饭,却存活了下来。这件事传开后,人们都认为是他的孝心挽救了他的生命。【原文】①②③④

孔仆射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时为太常,⑤形素羸瘦,着重服,竟日涕泗流涟,见者以为真孝子。【注释】①孔仆射:指孔安国。孝武:指晋孝武帝司马曜。侍中:官名,主要负责礼仪、顾问等事务。②豫:同“预”,预期,先期。眷接:受到重视,得到厚爱。③山陵:指帝王去世。④太常:官名,主要负责礼乐祭祀等事务。⑤重服:守重丧的衣服。【译文】

孔仆射在晋孝武帝时期担任过侍中,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信任。后来,皇帝驾崩,孔仆射亲自去送葬。当时,孔仆射已经官至太常。他向来身体瘦弱,到送葬那一天,他穿着沉重的孝服,整日以泪洗面。看见他的人没有一个不说他是真孝子的。言语第二

言语记载了魏晋士人的机智言辞。魏晋士人学识渊博,言语生动,加上受到清谈风气的影响,更使得他们的言谈显现出简约玄澹及清新俊逸的风格。【原文】①②③

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④⑤⑥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注释】①边文礼:边让,字文礼,东汉人,曾任九江太守。袁奉高:袁阆,字奉高,官至太尉掾。②失次序:指举止失措。次序:顺序,条理。③尧: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先封于陶,后封于唐,号陶唐氏或唐尧,被古人视为贤明之君。许由:传说中尧时的隐士,隐于箕山,尧想让位给他,他不肯接受;又请他担任九州长,他认为是玷污了自己的耳朵,跑到水边去洗耳。古人视之为清隐不仕的高节之士。④怍:羞愧,惭愧。⑤颠倒衣裳:语出《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古人衣与裳有别,衣是上衣,裳是下衣。这里的引用,意在嘲笑边文礼举止失措。⑥明府:高明的府君,是汉魏以来对郡太守的尊称。【译文】

边文礼去见袁奉高时,举止失措。袁奉高说:“从前尧去拜访许由,许由脸上没有惭愧之色,先生为什么举止慌乱失措呢?”边文礼回答:“太守您新到任,帝尧之德还没有表现出来,所以我才举止失态的。”【原文】①②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注释】①徐孺子:徐稚,字孺子,参见《德行》注。②若令:假使,如果。【译文】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中什么都没有,是不是会更亮呢?”徐孺子回答:“不是这样的。这就像人的眼中有瞳仁,没有它眼睛一定不会明亮。”【原文】①②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③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④⑤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⑥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⑦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炜后至,人以其语语之。炜曰:⑧“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炜大

⑨踧踖。【注释】①“孔文举”二句:孔文举:孔融,字文举,东汉人,孔子二十世孙,曾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因触怒曹操被杀。洛:东汉京都洛阳,故城在今河南洛阳东洛水北岸,也是西晋的京都。②“时李元礼”二句:李元礼:李膺,字元礼,东汉人。司隶校尉:官名,主管督察京师百官(太尉、司徒、司空除外)及所辖附近各郡。③中表:中表亲。父亲姐妹的儿女叫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叫内表,互称中表。④李府君:李元礼曾任渔阳太守,所以称为李府君。⑤仆:对自己的谦称。⑥先君:先人,后辈称自己的祖先。仲尼:孔子,字仲尼。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师资之尊:指礼敬对方为师的敬意。相传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⑦太中大夫:官名,主管议论政事。陈炜,宋本作“陈韪”。《后汉书·孔融传》作“陈炜”,《魏书》亦作“陈炜”。今据改之。⑧了了:聪明伶俐。⑨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译文】

孔文举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来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极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到他家拜访的人,只有才子名流和李家的近亲才给通报。孔融到了李家门口,对仆吏说:“我是李先生的亲戚。”仆吏通报后,孔融晋见就座。李元礼问道:“你与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我的先君仲尼(孔丘)和你的祖先伯阳(老子)有师生之谊,所以我与您是世代通家之好呀!”李元礼和宾客们都因为他的回答而感到惊讶。太中大夫陈炜后到,有人把孔融刚才的答话告诉了他,陈炜不屑地说:“小时候聪明,大了不见得好。”孔融答道:“想必您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陈炜顿时变得窘迫。【原文】①②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③④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注释】①收:逮捕,指孔融被曹操逮捕。②中外:朝廷内外。③故:仍然。琢钉戏:一种儿童游戏,以掷钉琢地决胜负。④了无:全然没有。⑤大人:对父母或父母辈的尊称。【译文】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一片惶恐。当时孔融的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父亲被捕时两人还在玩揪琢钉的游戏,毫无惊恐之色。孔融对差役说:“希望罪过只加在我的身上,两个孩子能否保全性命?”儿子从容上前说道:“父亲您见过捣翻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好的鸟蛋吗?”不久两个孩子也被抓了起来。【原文】①②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扬桴为《渔阳掺挝》③④⑤,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孔融曰:“祢衡罪同胥靡,不⑥能发明王之梦。”魏武惭而赦之。【注释】①祢衡:字正平,东汉人。孔融向曹操推荐他,但他恃才傲物,称疾不往。曹操怒而令他为击鼓的鼓吏,想羞辱他,他裸身立于曹操前,大骂曹操。后被送给刘表,刘表又送给黄祖,最终被黄祖所杀。魏武: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在汉末军阀纷争中,先后剪除袁绍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任丞相、大将军,封魏王,后其子曹丕代汉自立,追赠他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又称魏武帝。谪:贬官,降职。②月半试鼓:《文士传》记载此事说:“后至八月朝会,大阅试鼓节。”试,测试。③桴:鼓槌。《渔阳掺挝》:鼓曲名。曲名称渔阳,是借用了东汉彭宠在渔阳起兵反汉,最后兵败身死的故事;掺挝,敲击鼓的调子、节拍。这里祢衡击此鼓乐,意在讽刺曹操。④渊渊:形容鼓声深沉凝重。金石声:钟、磬类乐器发出的声音。⑤胥靡:服刑的囚犯。这里指傅说,商天子武丁把他从服劳役的囚徒中起用为相。⑥“不能”句:意思指鼓曲感动不了魏王曹操。明王,英明的君王,指曹操。【译文】

祢衡被魏武帝曹操贬谪为鼓吏,正遇八月中会集宾客要检验鼓的音色。祢衡扬起鼓槌演奏《渔阳掺挝》鼓曲,鼓声深沉,有金石之声,四座的人都为之动容。孔融说:“祢衡之罪,和殷时服刑的犯人傅说相同,可是没能使贤明的君主从梦中惊醒过来。”魏武帝听后很惭愧,就赦免了祢衡。【原文】①②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③“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④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注释】①钟毓:字稚叔,三国时魏国人,十四岁即任散骑侍郎,历任侍中、廷尉、都督荆州军事。钟会:字士季,钟毓的弟弟,官至司徒,后因谋反被杀。②钟繇:字元常,入魏后任廷尉、太傅。③敕:皇帝的命令。④浆:一种带有酸味的饮料,常用以代酒。这里的“浆”和“惶”,下文的“出”和“栗”,古代可以押韵。【译文】

钟毓和钟会两兄弟,从小就有美好的声誉。钟毓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听到了他们的名声,便告诉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于是令他们朝见文帝。朝见时,钟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就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说:“由于恐惧慌张,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冒出。”魏文帝又问钟会说:“你为什么不出汗呢?”钟会回答说:“由于恐惧颤抖,所以汗水一点也不敢出。”【原文】①

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②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注释】①满奋:字武秋,曾任冀州刺史、尚书令、司隶校尉。②吴牛:据《世说新语》原注:“今之水牛,唯生江淮间,故谓之‘吴牛’也。南方多暑,而此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译文】

满奋怕风。在晋武帝身旁侍坐,北面的窗前设有琉璃屏风,虽然很严密,看起来却是稀疏透风,满奋面有难色。晋武帝笑话他,满奋回答说:“臣就像吴地的牛,见到月亮也要喘息的。”【原文】①②③

诸葛靓在吴,于朝堂大会。孙皓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注释】①诸葛靓:字仲思,三国时魏国人,父亲诸葛诞起兵反司马氏,派他到吴国当人质,吴任用其为右将军、大司马。吴亡,其先到洛阳,后逃匿不出。②朝堂:国君和大臣聚会议事的地方。③孙皓:字元宗,孙权的孙子,吴国末代君主,荒淫残暴,不理政事,公元280年降晋,吴国灭亡。【译文】

诸葛靓在吴国时,有一次于朝堂大会上,孙皓问他:“你的字是仲思,你思的是什么呢?”诸葛靓回答:“在家思的是孝敬父母,侍奉君主思的是忠诚,交友思的是诚信,如此而已。”【原文】①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②曰:“风景不殊,正是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

③④⑤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注释】①新亭:三国时吴国修筑,也叫劳劳亭,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②周侯:周,封武城侯。③王丞相:王导,字茂弘,晋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愀然:脸色变化的样子。④神州:本泛指中国,这里指黄河流域一带的中原地区。⑤楚囚相对:比喻在国破家亡时含悲泣苦,束手无策。楚囚,春秋时楚国人钟仪被晋国俘虏,晋人称他为楚囚。【译文】

到江南来避难的一些人士,每逢天气晴朗的日子,总是互相邀约到新亭,坐在草地开筵饮酒。武城侯周在席间喟然叹息说:“江南风景跟中原没有两样,只是眼前的山河起了变化!”在座的人都相互对看,流下了眼泪。只有丞相王导神色严肃地说:“大家正应当同心协力,报效朝廷,收复中原,哪至于像被俘在晋国的楚囚那样,一味地相对悲泣而不振作呢?”【原文】①②

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③④⑤。诸人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之颜回。”仁祖曰:“坐无尼父⑥,焉别颜回?”【注释】①谢仁祖:谢尚,字仁祖,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官至尚书仆射、镇西将军。②谢豫章:谢鲲,字幼舆,谢尚的父亲,曾任豫章太守。将:带领。③自参上流:自己加入到上流人物之中。④年少:少年,年轻人。⑤颜回:字子渊,春秋时鲁国人,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⑥尼父:孔子,因为字仲尼,所以尊称为尼父。父,对男子的美称。【译文】

谢仁祖八岁的时候,父亲谢豫章带着他送客。此时谢仁祖已经是聪明颖悟,跻身于上流的人才了。大家都赞扬他,说道:“少年是坐席中的颜回呀。”谢仁祖答道:“座上没有孔子,怎么能区别出颜回呢?”【原文】①②

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③④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⑤损欣乐之趣。”【注释】①谢太傅:谢安。王右军:王羲之,字逸少,晋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著名书法家,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②中年:指四十岁左右的年纪。哀乐:复词偏义,偏指“哀”,“乐”字无义。③桑榆:本指被落日余晖照射的桑树和榆树,转指夕阳、黄昏,这里用来指人的晚年。④陶写:陶冶宣泄。⑤觉损:减少。【译文】

太傅谢安对右军将军王羲之说:“人到中年,很容易感伤。我和亲友告别,就会难过好几天。”王羲之说:“晚年光景,自然要这样,只好靠音乐来陶冶性情了。还总怕子侄们伤害这种快乐情绪。”【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①②“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③④:“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⑤之妻也。【注释】①胡儿:谢朗,字长度,小字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官至东阳太守。②差:大略,差不多。③兄女:这里指谢韬元,字道韫,谢安长兄谢奕的女儿,聪明而有才识,有诗文传世。④无奕:谢奕,字无奕。⑤王凝之:字叔平,王羲之第二子,曾任江州刺史、左军将军。【译文】

太傅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里召集家人,跟晚辈们探讨文章义理,一会儿雪下大了,太傅兴致勃勃地问:“大雪纷纷像什么?”哥哥的儿子胡儿(即谢朗)说:“大概像盐巴撒在空中吧。”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飘起。”太傅高兴地大笑。这个女子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原文】①②

孝武将讲《孝经》,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车武子难苦③④⑤问谢,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袁曰:“必无此嫌。”车曰:“何以知尔?”袁曰:“何尝见明镜疲于屡⑥照,清流惮于惠风?”【注释】①讲:研习讨论。《孝经》:儒家经典之一,讲述孝道和孝治思想。②谢公兄弟:指谢安、谢石。私庭:私人宅邸。③车武子:车胤,字武子,官至吏部尚书。难:感到为难。苦:竭力地。④袁羊:袁乔,字彦叔,小字羊,曾任尚书郎、江夏相。*按:这里的袁羊应是袁虎之误(虎是袁宏的小字),孝武讲经时袁羊已死。⑤德音:明哲而有卓识的言谈,这里敬称谢安兄弟的谈话。⑥惠风:和风。【译文】

孝武帝司马曜将要研讨《孝经》,谢安、谢石兄弟和众人先在自己家学习。车武子不好意思苦苦地询问谢氏兄弟,就对袁羊说:“不问呢,怕遗漏了真知卓识;问多了呢又怕麻烦谢家兄弟。”袁羊说:“不必有这种烦恼。”车武子说:“怎么知道是这样呢?”袁羊说:“你什么时候见过明亮的镜子因为屡屡照影而疲倦,清澈的流水会由于微风吹拂而感到害怕呢?”【原文】①②③

道壹道人好整饰音辞,从都下还东山,经吴中。已而会雪④下,未甚寒,诸道人问在道所经。壹公曰:“风霜固所不论,乃先⑤⑥集其惨澹;郊邑正自飘瞥,林岫便已皓然。”【注释】①道壹道人:东晋名僧,师从竺法汰。整饰:修饰。音辞:言辞。②都下:京都。东山:指会稽虞县。③吴中:指吴郡地区。④已而:不久,后来。会:正碰上,恰好赶上。⑤飘瞥:快速地飘过。⑥林岫:叠嶂的山峦。皓然:形容洁白光亮的样子。【译文】

道壹和尚说话非常讲究修辞。他从京城返回东山,路上经过吴郡。没过多长时间,下起了雪,然而天气还并不算太冷。到达东山后,其他和尚问他路上的景色怎样。道壹和尚说:“路上所饱尝的风霜就别说了,只说这下雪前的天气,凝聚着惨淡的气氛。城郊的地方雪花正在飘飞,而山林里却已经是一片雪白了。”【原文】①

顾长康拜桓宣武墓,作诗云:“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人②问之曰:“卿凭重桓乃尔,哭之状其可见乎?”顾曰:“鼻如广莫长③④风,眼如悬河决溜。”或曰:“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注释】①顾长康:顾恺之,字长康,东晋时期画家,曾经担任桓温大司马参军,与桓温关系很是亲近。②凭重:倚重。乃尔:如此,这个地步。③广莫长风:冬至到第二年立春时节,所刮的风称为广莫风。后多指猛烈的北风。④悬河决溜:瀑布从天而降。悬河,瀑布。决溜,水流不断,一直倾泻。【译文】

顾长康祭拜桓温的坟墓,并作了一首诗,意为:“高山已经崩塌,深海里的水也已经枯竭,山林中的鸟儿,深水里的鱼儿,将要到哪里去依存呢?”有人问顾长康说:“你这么倚重桓玄武,能不能描述一下哭他的样子?”顾长康说:“从鼻孔出来的哀鸣,就像是呼号的北风;从眼睛里流出来的泪水,就像是倒挂的瀑布从天而降。”另一种说法是:“哭声像雷震可使山崩,泪水如江河倾注大海。”【原文】①②③

谢景重女适王孝伯儿,二门公甚相爱美。谢为太傅长史,④⑤⑥被弹,王即取作长史,带晋陵郡。太傅已构嫌孝伯,不欲使其⑦⑧⑨得谢,还取作咨议,外示絷维,而实以乖间之。及孝伯败后,⑩⑪太傅绕东府城行散,僚属悉在南门,要望候拜。时谓谢曰:“王甯⑫⑬⑭异谋,云是卿为其计。”谢曾无惧色,敛笏对曰:“乐彦辅有言:⑮‘岂以五男易一女?’”太傅善其对,因举酒劝之曰:“故自佳,故自佳。”【注释】①谢景重:指谢重,字景重,谢朗的儿子。适:嫁给。②门公:指亲家公。③太傅:指司马道子,曾经担任太傅。④弹:弹劾。⑤长史:官名,一种辅佐三公、军府、都督府的官员。⑥构嫌:产生嫌隙,相互结怨。⑦絷(zhí)维:挽留人才。⑧乖间:离间。⑨孝伯败:指王孝伯等人在晋安帝隆安二年七月起兵讨伐王愉、司马尚,后战败而死。⑩东府:指司马道子的府邸。⑪要望:迎望。⑫王甯:指王恭,字孝伯,小字阿甯。⑬笏:古时候觐见君王时,大臣手上拿的短板,上面记录着将要禀奏的事情。⑭乐彦辅:指乐广,字彦辅,以“岂以五男易一女”消除了长沙王司马乂的疑虑。⑮故自:确实,诚然。【译文】

谢景重的女儿嫁给了王孝伯的儿子,两家父母对这门亲事都感到很满意。谢景重担任司马太傅长史的时候,遭到别人的弹劾,丢了官。王孝伯知道后,就请谢景重来做自己的长史,并兼管晋陵郡。司马太傅与王孝伯之间,早就有嫌隙,不想让王孝伯重用谢景重,于是又请谢景重担任咨议参军。表面上,司马太傅在挽留谢景重,其实暗地里在离间王孝伯与谢景重的关系。后来,王孝伯谋反失败,司马太傅服用五石散后,围绕东府行走。这时候,司马太傅的幕僚们在南门恭候,准备叩拜他。看到谢景重也在恭候之列,司马太傅说:“王孝伯谋反,听说是你给他出谋划策。”谢景重听到后,脸上一点儿恐惧的神情也没有,收起笏板,回答说:“乐彦辅曾经说过:‘怎么会用五个儿子的性命去换取一个女儿呢?’”司马太傅欣赏他的回答,于是举起酒杯,向谢景重劝酒说:“说得妙,说得妙。”【原文】①②

桓玄义兴还后,见司马太傅,太傅已醉,坐上多客。问人云:③“桓温来欲作贼,如何?”桓玄伏不得起。谢景重时为长史,举板答④⑤曰:“故宣武公黜昏暗,登圣明,功超伊、霍,纷纭此议,裁之圣鉴。”太傅曰:“我知,我知。”即举酒云:“桓义兴,劝卿酒!”桓出谢过。【注释】①桓玄:字敬道,小字灵宝,桓温的儿子,曾经担任义兴太守。义兴:郡名,在今江苏宜兴。②司马太傅:指会稽王司马道之子。③作贼:指谋反叛乱。④黜昏暗,登圣明:指桓宣武废黜海西公,扶持简文帝登基之事。⑤伊、霍:指伊尹和霍光。【译文】

桓玄从义兴回来后,专程去拜见司马太傅。当时,司马太傅已经喝得大醉,厅堂上有很多宾客。司马太傅问身边的客人,说:“桓宣武晚年的时候想要谋反,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桓玄听了这话,吓得连忙伏在地上,不敢起身。那时候,谢景重担任司马太傅的长史,他举起笏板回答说:“已故的桓宣武废黜海西公,扶持简文帝登基,这种功业超过了商朝的伊尹和汉朝的霍光。至于那些纷乱的议论,还请您明鉴。”司马太傅听说后,知道自己酒后失言,连声说:“我知道,我知道!”接着,司马太傅举起酒杯,说:“桓义兴,请喝酒!”桓玄这才起身谢罪。【原文】①②

宣武移镇南州,制街衢平直。人谓王东亭曰:“丞相初营建康③④⑤,无所因承,而制置纡曲,方此为劣。”东亭曰:“此丞相乃所⑥⑦⑧以为巧。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⑨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注释】①宣武:指桓温,死后谥号为宣武。南州:指姑孰,在今安徽当涂。该地位于东晋都城南边,所以时人称其为南州。②街衢:街道。③建康:东晋都城,今南京。④制置:修建布置。纡曲:迂回曲折。⑤方:比。⑥地促:地域狭小。⑦中国:指中原地区。⑧阡陌: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后来泛指一切道路。⑨纡余委曲:蜿蜒曲折,百转千回。【译文】

桓宣武接受调派,前往南州镇守。到了那里以后,桓宣武将街道修得平整开阔。有人对王东亭说:“王丞相当初建造都城的时候,没有样板可以效仿沿袭,所以修建的街道弯弯曲曲,与桓宣武修建的街道比起来差远了。”王东亭说:“这正是丞相的高明巧妙之处。江左一带,地域狭小,是不能与中原相提并论的。如果每一条街道都修建得笔直通达,那么整个城市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都看见了。因此,王丞相因地制宜,顺着蜿蜒曲折的山势修建道路,这样一来,整个城市的风光便难以估量,一眼望不到边。”【原文】①②

谢混问羊孚:“何以器举瑚琏?”羊曰:“故当以为接神之器③。”【注释】①谢混:字叔源,小字益寿,谢安的孙子,曾经担任尚书仆射。②瑚琏:古代祭祀的时候,宗庙里盛放黍稷的祭器。后多比喻治国安邦的人才。③故当:当然是。【译文】

谢混问羊孚:“为什么器皿中首推瑚琏呢?”羊孚回答说:“这是因为它是祭祀神灵的器具。”政事第三

政事记录了当时居官任职者的一些政务事迹,反映出任职者的道德观念及思想。【原文】①

陈仲弓为太丘长,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事觉收之,令吏杀焉②③。主簿请付狱,考众奸。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考求众奸,岂复过此?”【注释】①陈仲弓:陈寔,字仲弓。②焉:代词,相当于“之”。③考:考问。【译文】

陈仲弓任太丘县令,当时有个官吏谎称母亲病重请假。后来这件事情被发觉被逮捕,陈仲弓下令杀掉他。主簿请求将罪犯交给狱吏,审查他是否还有其他罪行。陈仲弓说:“欺骗君主是不忠,诅咒母亲生病是不孝,不忠不孝,还有比这罪更大的吗?审查别的罪行,难道还能超过这件事吗?”【原文】①②③

陈仲弓为太丘长,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未至发所,④道闻民有在草不起子者,回车往治之。主簿曰:“贼大,宜先按讨。”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注释】①财主:财物的主人。②主者:主管事情的人。③发所:案发地点。④在草:分娩。起:养育。【译文】

陈仲弓任太丘县令,有一个盗贼劫财杀人,主管官吏捕获了强盗。陈仲弓还没赶到案发现场,路上又听说有人生了孩子后遗弃的事,就赶忙掉转车头要去处理这件事。主簿说:“盗贼的事大,应该先追查处理。”陈仲弓说:“强盗杀物主,怎么能比得上骨肉相残呢?”【原文】①②③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④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⑤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注释】①陈元方:陈纪,字元方,陈寔的儿子。②袁公:不知何人。③贤家君:对对方父亲的尊称。④孤:古代侯王对自己的谦称。邺:县名,治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⑤周旋:应酬,交往。动静:行止,这里指安定社会的做法。【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访袁公。袁公问他:“令尊在太丘县为官时,远近的人都赞扬他,他都做了些什么事啊?”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强者以德来安抚,弱者以仁来体恤,让他们安居乐业,时间长了,他们就越加尊敬他了。”袁公说:“我以前曾任邺县县令,做的也是这些事。不知是令尊效法我,还是我效法令尊?”元方答道:“周公和孔子,生在不同的年代,虽然相隔很远,为官和处世却是一样的。周公没有效法孔子,孔子也没有效法周公。”【原文】①②

丞相末年,略不复省事,正封箓诺之。自叹曰:“人言我愦愦③,后人当思此愦愦。”【注释】①略:全,几乎完全。②封:封事,一种密封的奏章。箓:簿籍文书。诺:指在文书上批字或签名表示许可。③愦愦:糊涂。【译文】

丞相王导晚年时,几乎不再处理政务,只是在文书上签字画押。自己感叹道:“人们都说我糊涂,后人会怀念我这种糊涂的。”【原文】①

王、刘与深公共看何骠骑,骠骑看文书,不顾之。王谓何曰:②③“我今故与深公来相看,望卿摆拨常务,应对共言,那得方低头看

④此邪?”何曰:“我不看此,卿等何以得存?”诸人以为佳。【注释】①王、刘:王濛、刘惔。王濛,字仲祖,曾任司徒左长史。刘惔,字真长,晋沛国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深公即竺法深,晋时高僧,善讲佛法。宋本作“林公”。但据程炎震《世说新语笺注》说,东晋康帝时(公元343~344年),何充任骠骑将军辅佐国政,支道尚未到京都;而何充却与深公来往密切,把他当作老师看待。因此林公应是深公之误,今据改。②摆拨:丢开。③共言:共同谈论。袁本作“玄言”,疑有误。④方:还,仍然。【译文】

王濛、刘惔和深公一起去看望骠骑将军何充,何充正在看文件,也不理他们。王濛对他说:“我今天特意和深公来探望你,希望你能放下日常的工作,和咱们一起谈论玄理,哪还能埋头看这些东西呢?”何充回答:“我不看这个,你们这些人怎么能够活命呢?”大家都认为他说得非常好。【原文】①②

王东亭与张冠军善。王既作吴郡,人问小令曰:“东亭作郡,③④风政何似?”答曰:“不知治化何如,唯与张祖希情好日隆耳。”【注释】①王东亭:王珣。张冠军:张玄,字祖希。②小令:指王珉,王珣的弟弟,曾任中书令。③风政:教化政绩。④“不知”二句:张玄当时才学名望都很高,王借言王珣和张玄的深厚交情,巧妙地赞美了王珣。治化,治绩教化。【译文】

东亭侯王珣和冠军将军张玄关系良好。王珣担任吴郡太守后,人们问王珣的弟弟王珉:“东亭担任郡太守,社会风气和政绩怎么样?”王珉回答:“不知治理教化得如何,只知道他和张祖希的交情一天比一天深厚了。”【原文】①②

殷仲堪当之荆州,王东亭问曰:“德以居全为称,仁以不害物③④为名。方今宰牧华夏,处杀戮之职,与本操将不乖乎?”殷答⑤⑥曰:“皋陶造刑辟之制,不为不贤;孔丘居司寇之任,未为不仁。”【注释】①殷仲堪:晋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东北)人,曾任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荆州刺史,后与桓玄相攻伐,兵败被杀。②居全:这里指具备完美的德行。称:称号,名称。③宰牧:治理。华夏:本指我国中原地区,这里指东晋中部的荆襄一带。④将不:表示推测,意思偏向于肯定,相当于“莫非”“大概”。⑤皋陶:舜时的法官。刑辟:刑法。⑥司寇:春秋战国时掌管刑狱、纠察的官。孔子曾担任鲁国司寇。【译文】

殷仲堪要出任荆州刺史,东亭侯王珣问他:“品格完美称为德,不伤害他人叫作仁。如今你要掌管荆州,身处生杀予夺的高位,这和你原来的操守恐怕相违背吧!”殷仲堪回答:“皋陶制定法律制度,不能说不贤;孔丘担任司寇之职,也不能说是不仁。”文学第四

这里是指学术和文学两方面,其中三分之二的篇幅和学术有关。学术部分主要反映魏晋士人的清谈内容,包括儒学、佛学及名理学。而文学部分占了三分之一,主要探讨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显然魏晋士人已开始注重文学理论与批评了。【原文】①

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尝算浑②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③④⑤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融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遂罢追,玄竟以得免。【注释】①郑玄:字康成,东汉高密(今属山东)人,著名经学家,遍注儒家经典,精通天文历算。马融:字季长,著名经学家,才高博洽,学生常有千人,曾任校书郎中、南郡太守。②浑天:古代解释天体的一种学说,认为天地关系如蛋壳包着蛋黄,天的形状浑圆如弹丸,南北两极固定在天的两端,日月星辰绕南北两极极轴而旋转。天文学家就根据这种观点去推算日月星辰的位置。③擅名:独享名望。④屐:木屐,木底有齿的鞋子。⑤转式:旋转栻盘进行推演卜算,是一种占卜的方法。式,通“栻”,用来占卜的器具,上圆下方,象征天地。【译文】

郑玄在马融门下求学,三年都没有见到马融,只是由马融的高才弟子传授学问而已。马融曾用浑天仪测算天体位置,计算得不准确,弟子们也弄不清楚。有人说郑玄可以解决这个难题,马融就找来郑玄,让他测算,郑玄一推算就得到了结果,大家都惊叹佩服。后来郑玄学成离去,马融发出了“礼乐都随着郑玄东去了”的慨叹。马融担忧郑玄名声超过自己,心里很嫉妒;郑玄也疑心他们会前来追杀,就坐在桥下,脚上穿着木屐踏在水面。马融果然在转动栻盘占卜他的行踪,他对左右的人说:“郑玄现在土下水上,而且脚踩木头,可见得他一定是死了。”于是就停止追赶。郑玄竟然得以脱身。【原文】①

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②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注释】①行:出行。②了:完结。【译文】

郑玄打算注《春秋传》,还没有完成。他有事外出的时候,与服子慎(虔)不期而遇,他们住在同一家旅店,刚开始两人并不认识对方。服虔在旅店外边同别人讲自己注这本书的想法。郑玄听了很长时间,他认为服虔的见解很多都与自己的相同。于是就走到车前对服虔说:“我一直都想注《春秋传》,现在却还没有完成。刚才听您的话,很多都与我的想法相同。今天我应该将已经作的注全部送给您。”这就是服氏《春秋注》。【原文】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①②怒,使人曳著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③答曰:“薄言往诉,逢彼之怒。”【注释】①曳:拉。②“胡为”句:语出《诗经·邶风·式微》,意思是怎么会在泥水中。③“薄言”二句:语出《诗经·邶风·柏舟》,意思是赶去诉说,他却大发怒火。【译文】

郑玄家的奴婢都读书。郑玄曾经使唤一个奴婢,不合他的心思,要打她,她还辩解。郑玄十分生气,就让人把她拖到泥水里。一会儿,又有一个奴婢过来,用《诗经》中的一句问道:“胡为乎泥中?”意思是“你怎么到了泥里”。那个婢女也用《诗经》中的话回答:“薄言往诉,逢彼之怒。”意思是“我要申诉,正赶上他发怒”。【原文】

服虔既善春秋,将为注,欲参考同异。闻崔烈集门生讲传,遂匿姓名,为烈门人赁作食。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户壁间。既知不能逾己,①稍共诸生叙其短长。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明早②往,及未窹,便呼:“子慎!子慎!”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注释】①共:介词,同,与。②相与:相互,彼此。【译文】

服虔因擅长研究《春秋》,因此准备作注,他想参考一些不同的观点。因听说崔烈召集门徒讲《春秋》,于是就隐姓埋名,让崔烈的门徒雇用自己去煮饭。每当崔烈讲时,他就站在墙外偷听。感到崔烈所讲无法超越自己,就与崔烈的学生稍微探讨了一下崔的得失。崔烈听说后,猜不出是谁,但是因对服虔早有耳闻,于是就怀疑是他。第二天早晨,服虔还在睡觉的时候,崔烈就前去大声叫喊:“子慎!子慎!”服虔被惊醒,不觉中应了声。从此,两人成为挚友。【原文】①②

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置怀中,既诣③④,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注释】①钟会: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部)人。三国后期魏国名将,是太傅钟繇的小儿子。《四本论》:讨论才性同异的文章。四本指的是才性同、才性异、才性合、才性离。②嵇公:嵇康。③既诣:各本有异文,宋本作“既定”,《太平御览》卷三百九十四作“既诣”,《续谈助》卷四引《小说》作“诣宅”。今依《太平御览》。④难:驳难,质难。【译文】

钟会刚写完《四本论》,很想让嵇康看一看。于是把稿子揣在怀中,主意已经打定,又怕嵇康刁难,一直将书揣在怀里不敢拿出来。后来就在门外很远的地方,把书扔了进去,然后转身跑了。【原文】①②

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见王注精奇,乃神伏,③曰:“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因以所注为《道德二论》。【注释】①何平叔:何晏,字平叔。《老子》:又称为《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相传为春秋时老聃所著。②王辅嗣:王弼,字辅嗣。③天人之际:天意和人事的关系。天人关系是古代哲学探讨的核心问题。【译文】

何平叔注释《老子》刚刚完成,就去拜访王辅嗣,看到王辅嗣注释的《老子》精湛非凡,就佩服得五体投地,说:“这样的人,可以和他谈论天人之间的关系了。”于是就把自己的注释改为《道德二论》。【原文】①②③

王辅嗣弱冠诣裴徽,徽问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圣④⑤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何邪?”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言必及有;老、庄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注释】①裴徽:字文季,三国时魏国人,善言玄理,官至冀州刺史。②无:道家术语,和“有”相对。“无”和“有”是道家的两个哲学命题,“有”为万物之源,而“无”是“有”不可感知的精神本原。③资:凭借。④圣人:具有极高智能和道德的人,这里指孔子。⑤体:本体,这里的意思是“认为……是本体”。【译文】

王辅嗣不满二十岁时去拜访裴徽,裴徽问他:“无,确实是万物的根源,孔子没有对它发表意见,而老子却反复地论述它,这是为什么呢?”王辅嗣说:“孔子体察到无,而无又是不可说的,所以言必谈有;老子、庄子不能超脱有,所以总是解释他们不足的无。”【原文】

傅嘏善言虚胜,荀粲谈尚玄远,每至共语,有争而不相喻。裴冀①州释二家之义,通彼我之怀,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注释】①畅:畅快,舒畅。【译文】

傅嘏爱谈论一些无形的美妙境界,荀粲擅长解说深奥悠远的老庄道学。二人在一起时往往争论不休,彼此无法理解。裴冀州(徽)解释双方的义理,往往能使彼此沟通,使双方融洽相处,心情都很畅快。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