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究(第二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3 10:50:10

点击下载

作者:郑志军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物流管理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究(第二版)

物流管理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究(第二版)试读:

再版前言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力推进,客观上要求加速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国家教育改革方向也已经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将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我国大多数院校将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这将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其重点是教、产结合,核心是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提高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就业结构型矛盾的问题,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驱动下的教育改革带来的“人才红利”。

作者以物流管理高技能人才培养为背景,将近十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本书主要内容涵盖职业功能模块教学体系开发、一体化项目课程教学改革、实训教学系统设计、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编写、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企业实践教学创新等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本书于2013年6月出版发行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2014年3月暨南大学出版社根据市场需求提出再版建议。为了与读者分享最新的教学改革成果,再版中更新了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双评价、课程体系结构、一体化项目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等部分内容,补充增加了企业真实项目教学案例和综合实训项目开发案例等内容。本书既可作为职教工作者教学改革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教学工具书,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帮助,同时也恳请读者对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批评指正。

作者始终认为,一部教学改革题材著作的成功,其理论研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研究成果指导实际工作取得的成效,具有实际成果支撑的研究才更有生命力。作者及作者所带领的物流专业教学团队多年来持续的教学改革创新,在物流管理高技能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累计取得16项省部级教科研成果奖,物流专业毕业生,连续8年就业率达到100%,专业对口率达到93%,2013年毕业生的平均就业工资达5 100元,良好的办学效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作者所在学院先后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央财政项目物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被教育部全国物流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授予“全国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地”,被中国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评为“中国物流创新教学示范院校”,被中国交通企业协会评为“中国物流教学示范基地”,被广东省邮政管理局授予“快递人才培养基地”。本书再版之际,作者再次感谢人力资源与社会劳动保障部门、教育部门的各级领导和国家邮政局领导的关心和指导!感谢相关行业协会领导和企业专家的热情参与和真诚合作!尤其要感谢深圳技师学院的领导和同事们在工作中给予的大力帮助和配合!同时也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谢谢你们对我工作长期一贯的支持!郑志军2014年5月28日于深圳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的研究背景

一、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

物流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方式、运输工具、加工、整理、装卸、搬运、配送、信息等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一体化、多功能的综合服务。物流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从功能和运作环节来看,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配送业、运输代理业、物流咨询及信息服务业等,它们构成了现代物流业的五大行业。

物流产业的发展之所以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其原因在于物流产业的发展对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首先,物流产业发展在促进制造业产品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也调整了制造业企业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形式,从而有助于其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其次,物流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新型商业企业和业态形式的发展。再次,物流产业能够促进运输服务方式的创新和传统运输企业的发展。同时,物流产业的发展还会带动和促进许多相关领域的发展,如物流设备制造行业、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等。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来,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得以确立,物流企业群体加速成长,物流集聚区逐步形成,物流运作的设施设备、信息化水平、行业基础工作和政策环境均有了较大改善,物流业出现了持续平稳快速发展的势头。(一)企业物流社会化与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在物流需求扩大、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的高度上重视物流功能的整合。2007年9月,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召开的“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上,100多家企业提供了书面材料,400多人出席会议,12对著名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当场签署了合作协议。

企业物流的专业化趋势也相当明显。不少企业,特别是商贸企业正在加大投资力度,强化自身物流功能,几乎所有大型连锁企业都在力图优化自身的专业供应链。一些具有强势品牌的生产企业,如海尔、联想、双汇等都已发展了大批连锁专卖店,并相应地发展了自身的物流配送网络。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出了面向高端的物流服务需求,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和运作模式。(二)物流企业规模化与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的《2007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显示,随着物流服务需求的高速增长,物流企业的业务量上升较快。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公布了2007年主营业务收入前50名的被调查物流企业名单。与2006年发布的名单相比,这个名单上主营业务收入在30亿元以上的企业由2006年的13家上升到18家;20亿元以上的由2006年的18家上升到24家;10亿元以上的由2006年的34家上升到35家;位列第50位的企业业务收入由2006年的3.55亿元提高到了6.22亿元。其中虽有统计范围逐步扩大的原因,但仍然可以看出物流市场集中度上升和物流企业规模扩大的发展趋势。

物流企业个性化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传统服务的整合和专业化服务的创新。普通型的低端服务利润会越来越薄,而创新型业务、增值型业务和适合客户需要的特色服务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专业化物流的发展会更加深入。制造、商贸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将会推动物流企业向专业领域渗透,加速其与供应链上、下游的联动。物流企业也会针对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大力发展增值型、创新型业务,自主物流服务的品牌价值将会越来越重要。(三)物流市场细分化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各行业物流的规模、结构和要求不同,其物流需求的速度、成本和服务也有很大差别,这就加速了物流市场的细分化。从各行业物流费用率的差异来看,工业生产行业中物流费用率较高的是橡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等行业;流通企业中物流费用率较高的是纺织服装日用品零售、文体用品零售、综合零售和食品饮料烟草零售行业。相对来说,物流费用占销售额比例较高的行业,采用现代物流方式的压力和动力就会比较大。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和经济体,中国的物流市场正在成为国内外企业关注的重点和投资的热点。一些国际化的企业将会加快并购中国的企业,完善在中国的网络布局,中国的物流网络将会逐步成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一部分。同时,随着全球化资源配置的推进和中国劳动力成本等方面优势的减弱,国外企业也会把产业转移的目标选择在其他的发展中国家。面对进入国际化竞争的中国物流市场,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将会加快资源重组,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随同中国的产品和服务一起“走出去”,物流业的国际化程度也将会进一步提高。(四)区域物流集聚与扩散的发展趋势

区域物流集聚主要表现在:一是围绕沿海港口形成的“物流区”,除传统的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等地以外,处于海峡西岸的厦门港和处于欧亚大陆桥最东端的连云港,特别是处于北部湾地区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地都成了热门的物流区。二是围绕城市群崛起的“物流带”,如成渝地区的综改试验区,武汉周边的“两型社会”试点,辽宁中部城市群,黑龙江的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湖南的长沙、株洲、湘潭等。三是围绕产业链形成的“物流圈”,如青岛的家电、长春的汽车、上海的钢铁及汽车和化工等。

区域物流扩散的“热点”有:一是配合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东部沿海地区物流发展得以稳步提升,物流服务向中西部地区渗透和转移。二是农产品进城和日用工业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下乡推动的城乡“双向物流”,带动了现代物流方式由城入乡的扩散。三是大量依靠国外进口的资源型企业由内地向沿海外迁,以优化产业布局,降低物流成本。四是区域间物流合作逐步加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北部湾”地区和“海峡两岸”的物流合作可望有实质性的进展。(五)物流信息集成化与移动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的公共信息平台经过了几年的探索已逐步走向成熟。一是电子商务物流平台。2007年中国B2B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12 500亿元人民币,较2006年增长25.5%;B2C电子商务市场营收规模达到52.2亿元人民币,较2006年增长33.5%。钢铁、煤炭、粮食等大宗商品批发市场以及新兴的电子商务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信息技术,得以发展壮大。二是物流园区信息平台。一种是在园区内建立信息平台,让进驻的企业共享信息;另一种是以园区复制的模式,即把成功的园区模式推广到其他区域,并开展联网经营。三是电子口岸平台。它可以实现一个门户入网、一站式通关服务、统一用户管理,为用户提供高品质、多功能、全方位的口岸通关服务。四是政府监管物流平台。这几类信息平台在政府和企业的双重推动下,还会获得快速发展。网络运营商为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纷纷将服务和竞争的触角伸向物流信息化应用市场。例如,中国联通推出了专业服务品牌“物流新时空”;中国移动推出了物流行业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国网通以供应链管理系统为核心,定制整合物流行业解决方案;中国电信则推出“一站式”服务,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物流方式。移动与物流的结合,显示了物流信息化的新趋势。(六)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宽松的发展趋势

200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了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政府有关部门将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加大对物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研究提出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政策措施;二是商务部已经出台《关于加快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三是各有关部门将会研究解决物流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交通、税收、土地和融资等现实问题,新一批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企业将获批;四是有关部门将会继续推进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综合运输体系和物流信息化建设;五是进一步研究打破区域间的市场壁垒,推进区域间物流合作;六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品种的物流发展将会得到政策扶持;七是物流标准、统计、人才教育培训和理论研究等物流行业基础性工作以及物流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将会进一步完善。

二、物流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主要贡献

(一)物流产业的发展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物流产业发展的历史和国际经验表明,物流产业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已经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相较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仍处在起步阶段,但在相当一部分领域和地区已经表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和潜力。

从物流的细分市场来看,物流产业发展迅速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一是以“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经济为服务对象的“第三方物流”将继续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二是一些优势国有企业在优化内部物流管理的基础上,逐步产生和发展的物流服务需求。上述两类企业对高效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的市场需求将成为支撑中国物流产业发育与发展的主要市场基础。此外,以消费者为对象的物流服务,如商品快运服务、配送服务等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一方面是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一种必然反映,另一方面也是市场竞争和商业流通方式不断创新的内在要求。

从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来看,一是越来越多的外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在公路货运、商品分销、仓储设施等领域的开放,为从事物流服务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这些外资物流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后的一段时期内仍将以服务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生产、销售和采购等方面的物流活动为主。外资物流企业的进入给中国国内物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竞争压力,但同时也为国内物流企业提供了学习、借鉴其先进物流管理技术和经营经验的机会,这对促进中国物流产业的整体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二是民营企业、多元化股权结构的新兴物流企业发展迅速。这类企业的经营观念、机制、管理方式等能够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在合理使用和组织各种物流资源方面优势明显,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的扩展都十分迅速,是中国未来产业发展进程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三是国有经济中的部分传统运输、仓储、批发企业,在其原有业务领域的基础上涉足物流服务领域,成为物流产业中强有力的竞争者,其中也会有一些企业脱颖而出,逐渐成为专业化物流服务企业。

从物流的区域市场发展来看,经济发展迅速和比较活跃的地区,其物流产业的发展将快于其他地区,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重要的枢纽城市和中心城市等成为区域物流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基地。可以如此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物流产业将出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其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不断提高,它也将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二)物流产业的发展将从整体上改善国民经济运作效率,直接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总成本约相当于GDP的16.7%。这说明,目前中国经济运行的物流成本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物流领域的管理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但同时也说明我国物流成本的节约空间还非常大。近年来,山东等地开始了以优化企业物流管理为切入点的推进物流产业发展的试点工作,青岛啤酒、海尔集团、山东东大药业等优势企业通过整合物流资源、完善产品配送服务系统、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等,在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减少资金占用、降低原材料和产品库存水平以及促进传统储运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变等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仅青岛啤酒一家企业就降低了物流费用3 900万元,其中,仓库面积由原来的7万平方米减少到2.96万平方米,库存下降使资金占用下降了3 500万元,仓储费用下降了187万元,市内运输周转费用降低了189.6万元。发展物流服务业,提高运输效率,加快商品周转,减少资金占用及其利息支出,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三)物流产业发展将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健康发展

首先,物流产业发展在促进制造业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调整了制造业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形式,提高了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例如,近年来,海尔集团在推进其物流改革的过程中,在重新规划了企业内部的物流体系和销售物流系统的同时,大力调整了企业内部的物流组织,成立了物流推进部门,将原来分散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的物流管理职能集中起来,在专业化物流公司的帮助和指导下,建立了以立体库为核心的企业内部零配件供应物流管理系统,重新调整了各地区销售公司的物流流程;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的ERP信息管理系统和推进物流器具的单元化、标准化,形成了以海尔为中心的物流运作系统和独特的物流管理系统,它成为海尔在竞争中不断发展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其次,物流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新型商业企业和业态形式的发展。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批发企业和储运企业早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市场发展的要求,它们都在寻求新的市场发展空间。如广州商业储运公司、中储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物资集团等,近年来都在尝试将业务向物流服务领域延伸,这样既可以发挥企业原有的业务优势,又大大提高了企业物流设施的利用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为传统企业赢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利润来源。同样,在零售企业中,特别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连锁商业中,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内部的物流配送工作和为中小连锁企业提供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多数连锁企业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连锁经营的规模经济优势开始显现出来。

再次,物流产业能够促进运输服务方式的创新和传统运输企业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物流服务需要多种运输方式的集成,为客户提供最合理的运输线路,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运输时间和成本。这将促进我国新型运输服务方式的发展,特别是多式联运的快速发展。二是物流服务的中心是满足市场需求,这将改变运输企业以运力为中心的经营观念,进而促进运输企业经营方式的改变。三是物流产业作为服务部门,其服务水平必须与现代经济的生产、贸易以及消费发展水平相适应,这就要求运输企业要大力引入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此外,物流产业发展还会带动和促进许多相关领域的发展,如物流设备制造行业和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等。(四)物流产业发展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一方面,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基础设施有助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国企业和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目前,许多跨国公司和国际先进企业在选择新的区域市场和生产基地时,都非常注重当地的物流设施和物流服务水平。例如,以直销商业模式闻名的美国戴尔计算机公司(适应其快速发展的需要,选择了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市作为其新的生产基地,而没有选择其总部所在地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地区,其原因之一就是前者的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及当地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更具竞争力。由于戴尔公司总部所在地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当地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较为缓慢,使得运输等基础设施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Dell),为而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市本身就是美国中部的交通枢纽,拥有快捷的配送网络,而且当地政府对戴尔公司的到来也给予了极大的政策支持,主要包括捐赠价值650万美元的生产用地,投资改善运输和电信等基础设施(仅对机场改建就投资1 000万美元),并给予其与创造就业机会相互结合的财产税减免政策。

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方面是,在中国已经加入WTO、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无论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我国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全方位的国际竞争压力。加快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强化物流领域的竞争力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为民族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创造一个高效的物流环境,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从整体上提高民族企业和中国经济的竞争力,这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物流产业发展对中国物流教育的影响

(一)物流业快速发展为物流教育带来机遇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物流企业通过资源整合逐步向第三方物流转型,出现了为工商业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专业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现代物流业走在了全国物流业的前列,如“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现代物流业。我国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导致对物流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物流人才匮乏已经成为物流业发展的瓶颈。中国交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物流专业人才缺口为600万,目前物流从业人员拥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仅占20%左右。而在发达国家,如美国,从事物流行业的人中90%以上具有大学学历。高素质人才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也为我国物流专业教育和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和压力。

如果把高等院校开始介绍物流概念、开设物流管理课程或者培养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物流教育开始的标志,中国的物流教育始于80年代,被誉为“中国物流泰斗”的北京物资学院王之泰教授把“物流”这一概念首次引入高校课堂。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新型服务业,受到了从20世纪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企业以及各发达国家投资者的广泛关注。针对国内物流教育发展严重滞后这一现象,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直接策划下,2001年8月,“第一届全国高校现代物流教学研讨会”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召开,会议提出“启动物流人才教育工程”,并向国家教育部提交了恢复“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议。鉴于国内对物流人才的迫切需求,2001年,教育部批准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目录外专业开始恢复招生,在这之前,全国开展物流教学的大学仅有15所。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职业教育走过了十年的发展探索历程,物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从中职到高职、本科、硕士、博士的完善的物流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从2001年到2011年,开办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本科院校已由当初的15所发展到430所,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采购管理”三个专业,截至2011年底在校生人数为105 071人;高职院2011年底在校生人数为242 493人;中职学校由2003年的33所发展到867所,在“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下设“仓储与配送”、“运输业务”、“港口物流”、“物流客户服务”、“快递业务”等专业方向,截至2011年底在校生人数为90 113人。在此十年间,各类院校累计为社会各行业培养物流专业本科生校由2002年的75所发展到903所,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两个专业,截至489 288人,大专生1 695 963人,中专生311 318人。(二)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为物流人才需求带来新变化

经过多年的努力,随着物流业的发展,中国物流教育也已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物流人才尤其是企业基层物流人才的短缺现象还相当严重,这制约了现代物流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曾有媒体报道,广东现有物流人才缺口达20万~30万。其实,广东物流人才的短缺,并不是总量上的短缺,而是中高级物流人才的短缺,这说明我国人才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这一状况若不能迅速地加以筹划解决,那么使物流产业成为2l世纪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目标将很难实现。因此,要着力发展物流产业,就必须重视物流人才资源的开发,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把物流人才的培养提到战略高度上来。

下面以深圳部分物流企业的调研数据为例,来说明深圳企业物流技能人才结构状况。表1-1 深圳物流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注:待遇指每月工资收入,单位为元。(调研数据采集时间为2008年)

从表1-1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对技能人才的使用情况差异较大。除深圳赤湾港务公司以外,物流企业的高级工所占比例较高,需求也较大;初级技能以下和技师占企业人数的比例较低。据相关企业人事经理介绍,造成物流企业技师所占比例低,但岗位薪水普遍较高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技师人才的奇缺。这说明,随着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和高端物流技能型人才(技师)培养供给的增加,企业岗位中物流技师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同时也说明未来物流企业对物流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四、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物流人才培养缺乏统一规划

我国的物流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截至目前,各种与物流相关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分散于不同的院校及各种各样的培养机构当中,各院校及机构自行筹划设计课程体系且缺少相应的实践内容,物流专业设置过细、过专、过窄,缺乏系统规划,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育内容及课程设置与物流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二)专业特色不明显,针对性不强

学科型教育的学术性不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不强,专业建设缺少针对性,而企业内部培训或急功近利,或片面强调岗位操作技能,不利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许多院校培养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中的适应性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甚至需要企业进行较长时间的“二次培训”。很多有深厚一线人才培养基础的专科院校向本科高校发展,导致高职高专院校强化了学术导向,淡化了技术教育的专业性和技能性,不利于一线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三)师资力量不足,现有师资专业能力达不到发展要求

现代物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物流教师不仅要拥有全面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相当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物流企业实践经验。而如今,院校招聘教师过于强调学历,很多高职院校都要求教师至少要取得博士学位。这些物流教师虽然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基础,但大多缺乏物流行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职业实践经验方面都较为欠缺。特别是一些实习实训教师,由于学校对他们实践技能方面的提升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缺少职业培训,较少能够得到最新的前沿技术训练,技术更新滞后,这些都影响了教学质量。(四)教学内容及其方法手段与物流业发展的差距较大

近年来,一些高等院校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一些新的课程,并对原有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修订,比较典型的是开设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学、供应链管理、仓储学等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使我国物流教育的内容及课程体系得到很大改善,物流教育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外物流业的发展状况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长期以来,我国物流教育的主要授课方式是课堂授课,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差。由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起步较晚,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也相对滞后,长期以来多数院校物流课程设置落后,授课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具体到教学中,往往理论讲述多,实习实践少。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导致物流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不能很快进入角色,甚至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从而出现了我国高等院校每年都有大量物流专业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却找不到合适工作,而很多企业又很难找到所需要的物流人才的奇怪现象。

五、技工院校培养物流预备技师人才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技师是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中发挥着解决生产和服务中的工艺难题、保证产品质量和培养年轻职工的重要作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相关文件中规定,预备技师是指具有高级工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或其他职业院校的毕业生,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进行培训,在考试合格后获得预备技师证书的人员。预备技师在企业工作两年后,通过企业组织的考评,且达到了技师的能力和水平之后,再正式换发技师证书。预备技师的人才培养定位为技师学院培养全日制预备技师创造了条件。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工作,明确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放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位置。那么,作为技工院校,在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中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培养出国家急需的物流预备技师这一种新型技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新课题。(一)技工院校培养物流预备技师的必要性

技工院校培养物流预备技师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各类服务业中,仅物流从业人才的缺口就超过万人。由于这些缺口的存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了在完成“三年五十万”技师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力争于“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培养新技师和高级技师190万名,培养高级技工700万名,使高级技能水平60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由20%提高到25%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比例由4%提高到5%以上,并带动中级和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这一目标仅靠企业职工培训、名师带徒和技师研修等方式是难以完成的,必须要通过技工院校培养预备技师这种方式才能实现。(二)技工院校培养物流预备技师的可能性

第一,传统制造业用手艺、时间“换”加工精度;用经验“换”复杂生产问题的解决能力;用劳动者的责任“换”产品质量。而现代制造业则用设备的精度“换”产品精度;用人的智力和计算机技术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复杂问题;靠工艺和严格的工艺纪律保证产品质量。这一转变赋予高技能人才及其培养以新的内涵。它要求打破传统观念,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既重视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又注重创造性智力、技能开发;既重视某个专业工种技能训练,又注重复合技能培训;既重视传统操作技能训练,又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能力培养。这种现代高技能人才的特点使技工院校培养物流预备技师成为可能。随着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现代物流行业将与物联网、电子商务、移动通讯密切融合,属涉及高新技术、知识含量较高的产业领域,能促使年轻人以较快速度跃上技师层面。

第二,技师学院是最优秀的高级技工学校举办的最高层次的教育机构,拥有技工教育中最优良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场所、教学设施、教学管理、师资力量等;积累了丰富的技工教育经验并长期与行业、企业保持着密切联系,是所有学校中最贴近技工和企业的学校。以深圳技师学院为例。该校从2002年开始培养物流专业高级工,现在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该校培养出的物流高级工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包括物流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这些高级技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受企业的欢迎。这些都为开展物流预备技师的培养打下很好的基础。

第三,技工院校培养物流预备技师的方法与传统的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是它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制订培养计划;二是它可以发挥教育的作用,缩短技师的成长时间;三是技工院校的学生基础比较扎实,发展后劲大,符合工业化社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因此,技工院校以全日制、规模化、规范化的方式培养物流预备技师将成会为主流趋向。当前物流职业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结合我国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来探索通过学制式培养物流预备技师的途径和方法。

第二节 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研究的内容

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市场需求调研以及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分析、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的企业实践、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的考核与评价以及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

第一,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包括物流行业发展趋势、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岗位及岗位群分析、物流预备技师人才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调查研究等。

第二,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分析包括目前我国物流人才的总体培养状况、物流预备技师在物流人才结构中的地位、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所需条件与面临的问题、技师学院在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的模式等。

第三,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包括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目标、物流预备技师相关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框架与教学内容设计、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一体化教学的实训系统建设以及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等。

第四,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的企业实践主要包括企业技师工作站建设、物流技师工作站的运行与管理、物流预备技师企业工作实践、物流预备技师企业项目研究等。

第五,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的考核与评价主要包括一体化课程考核与评价、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考核与评价、物流预备技师企业工作实践的考核与评价、物流预备技师企业项目研究的考核与评价以及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的综合评价等。

第六,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主要包括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合作共同完成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过程的方法与措施等。

二、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研究的方法

在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市场调研法、头脑风暴研讨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一)市场调研法

以企业实地走访的调研方式为主,以电话访问、邮件访问、问卷调查等形式为辅,我们对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市场进行了调研。调研范围涵盖了仓储类、海运类、空运类、陆运类、快递类、生产企业类、港口类及其他综合性物流企业。调研对象设定为深圳二十余家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单位,这些企业分别是海时捷物流货代、长城国际系统科技、机场国际快件海关监管中心、赤湾港务、均辉华惠国际速递、递四方国际速递、顺捷物流、康捷空国际货代、共速达、中兴通讯、宅急送、TNT、UPS、联运通、方舟国际货运、中快运、海格物流、民航快递、顺丰速递等。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涉及面广,企业规模大。企业类型包括了生产企业、仓储企业、快递企业、运输企业、货代企业、港口企业等,其业务范围涵盖了物流所有作业环节。对这些企业进行调研为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头脑风暴研讨法

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大量采用了头脑风暴研讨法。我们对物流师岗位设定中的“物流师岗位及岗位群分析”、“物流师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开发中的“职业能力与课程设置分析”、企业技师工作站建设中的“技师工作站功能分析”等专题分别进行了企业专家头脑风暴研讨。每次头脑风暴研讨会我们都邀请到不同类型物流企业生产一线的业务骨干就专题进行深入研讨,他们在会上产生了很多新思维、新设想,推进了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技师工作站功能分析”专题为例,技师工作站是一项全新事物,在此之前,关于技师工作站建设,国内外还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做法。我们于2009年10月份召开了“物流预备技师培养及技师工作站建设研讨会”,会议邀请了世界五百强企业沃尔玛、全球最大快递企业UPS、国内快递巨头顺丰速递、国内著名的制造企业中兴通讯股份公司以及均辉华惠国际速递、递四方国际速递、海格物流、民航快递、华强物流、宅急送、中快运、周大福等企业的二十多位企业代表参加。会议采用了头脑风暴研讨法,与会专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结合企业实际,就技师工作站建设的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企业技师工作站功能定位及企业技师工作站建设方案,从而保证了企业技师工作站这一创新模式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可实践性。(三)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即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行动研究法是诞生于社会活动领域的研究方法,它对于研究社会活动具有极为独特的价值。教育活动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因而行动研究法得到了教育研究界的较大关注。行动研究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所有研究工作须由应用研究成果的人来担任,由此其研究结果才能达到最大的效用。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研究在本质上是一个实践问题,因而此项工作必须靠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的承担者——学校和企业来完成。从一开始我们就将企业纳入到整个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体系当中,企业参与了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过程中全部的研究与实践工作,项目研究工作始终围绕着教学实践来进行,边实践边完善,每一步研究成果都是在实践的探索中得到的。目前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方案已经经历了2007、2008、2009三届完整的物流预备技师班的教学实践,其人才培养效果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四)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指通过阅读、分析文献得出对主客观事物认识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通常不与研究对象进行直接的接触,而是通过文献来间接地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进行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文献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为人们利用这种方法展开研究活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为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我们在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研究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检索,并通过查阅书籍、报纸杂志等相关的文献资料,获取大量信息,这些都为项目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第二章 物流预备技师的职业定位

第一节 物流预备技师与物流师的主要区别

一、国家物流师职业资格等级结构

国家物流师职业资格设有四个等级,分别为:物流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 物流员

物流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标示中级技能,指在物流领域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并且在特定情况下,能够运用专门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

2. 助理物流师

助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标示高级技能,指在物流领域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专门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包括部分非常规性工作,能够独立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指导他人进行工作或协助培训一般操作人员。

3. 物流师

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标示技师,指在物流领域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专门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操作技能技术,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技术或工艺问题。在操作技能技术方面有创新,能组织指导他人进行工作,能培训一般操作人员,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4. 高级物流师

高级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标示高级技师,指在物流领域能够熟练运用本职业各个领域内的基本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熟练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操作技能技术,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高难度的技术或工艺问题。在技术攻关、工艺革新和技术改革方面有创新,能组织开展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和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具有管理能力。

二、物流预备技师与物流师的主要区别

1. 工作经验的区别

物流师具有在企业物流岗位生产中所积累的较丰富的工作经验,而预备技师一般缺乏长期处于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经历,但预备技师学生若到企业技师工作站通过在站培养也可具有在物流岗位生产中真实的工作经验。

2. 素质能力的区别

物流师的素质能力是在企业岗位的生产实践中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积累形成的,是内化的知识与技能,而预备物流技师缺乏长时间的生产实践积累这一环节,需要在日后通过岗位工作将学来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进行内化,使之成为能够自如运用的知识和技能。

3. 考核对象的区别

物流预备技师的考核对象为在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预备技师班考核合格的学员。物流师的考核对象为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中规定的物流工种的劳动者。

4. 证书适用范围的区别

物流预备技师证书发放对象为在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预备技师班考核合格的学员。物流预备技师证书表明持证人已完成物流预备技师学制教育并通过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的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只是未进行综合评审。

物流技师证书适用范围为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中规定的技术等级设置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的物流职业劳动者。物流技师证书表明持证人通过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的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并通过了综合评审。

第二节 物流预备技师的综合职业能力定位

一、物流预备技师的岗位定位

表2-1 物流技能岗位名称调查表注:以上表格源于深圳技师学院2008年物流企业专家头脑风暴研讨会。

物流预备技师培养应符合物流师的岗位要求,为快递企业、仓储配送企业、货代企业、生产企业、连锁零售企业、港口物流企业、航空物流企业、物流基地等单位培养达到大学本科层次、集物流理论和操作技能于一身、能胜任企业物流关键岗位操作及基层管理工作的物流行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表2-2 物流企业技能岗位等级分析表注:以上表格源于深圳技师学院2008年物流企业专家研讨会。

经物流企业专家研讨,物流预备技师岗位定位应是物流企业或生产企业物流部门的基层管理岗位,包括客户经理、操作主管、单证主管、物料计划经理、仓管经理、调度员、航线经理、现场装卸指导员、物流项目经理、业务代表等。其岗位定位为处于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之间的中间层,在整个技术、技能群体中处于主要参与者的位置,熟悉生产中最重要的设备和工具,掌握着详细的应用知识、操作技能和管理技能;对一般的操作人员负有监督指导的责任,并保证工作正常运转,将中层管理人员的理念转化为实际工作,是技能群体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常常负责每日的工作安排,能针对日常的技术问题找出切实的解决办法,不断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二、物流预备技师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某一岗位或岗位群在完成工作项目和任务时,主体所需要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以及应采取的操作流程和步骤、操作方式和技能等。职业能力是普通能力在具体任务中的具体体现。任何职业能力都是具体的,是和一件件工作任务相联系的。

物流预备技师的职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物流基层业务操作和管理活动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物流预备技师的职业能力具有复合型的特征,即既具有物流专业的理论和技能方面的专业特征,又具有经营或管理方面的专业特征,并且倾向于经营与管理。由于劳动分工出现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的趋势,操作层次由分工极细的简单体力劳动转变为包括独立决策和管理在内的集成式的体力与脑力的综合劳动,所以现代物流预备技师的职业能力要求是具备跨岗位的复合型综合职业能力。经物流企业专家和职教专家共同研讨,我们得出物流预备技师从事职业活动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岗位从业基础能力

物流预备技师应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形体知觉好,听觉正常,色觉敏锐,动作协调性强。

2. 基层组织管理能力

物流预备技师应懂得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基本管理原理,工作效率达到优秀员工水平,能有效组织工作例会,懂得如何协作及提高团队工作效率。

3. 专业技术能力

专业技术能力是物流预备技师从事职业活动主要包括:(1)掌握连锁零售物流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现代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的业务流程,具有商品采购、商品仓储配送能力。(2)熟悉配送的业务流程,能进行库存控制、仓储操作和管理;具备配送的基本业务操作能力。(3)掌握生产物流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物料采购、物料控制、生产计划、成品销售物流、质量控制、库存控制的基本能力。应具备的核心职业能力。(4)掌握营销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与客户进行良好沟通,推销物流服务产品,提供周到细致的客户服务。(5)掌握报关、报检、货代、船代、港口等国际物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6)具有运输组织、运输计划的能力。(7)熟悉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具有物流信息的处理能力。

4. 商务职业能力

物流属于现代服务行业,其商务活动频繁,要求从业者应具有必要的商务能力,主要包括:数据统计与分析能力、成本预算和核算能力、电子商务业务操作及管理能力、货物进出口业务处理能力、国际英文单证的处理能力、市场调查和物流产品销售能力、物流客户服务和客户关系管理能力。

三、物流预备技师的职业素质

(一)职业素质的基本概念

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职业教育、职业实践和自我完善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职业素质是与职业活动相关的素质,任何一种职业对人的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它不仅包括从事某项具体职业所应具备的素质,还包括为获得这些素质所应具备的潜力。职业素质具有以下五个特征:①职业性,表现为不同行业的从业者素质有所不同;②稳定性,表现为素质一经形成,便会经常地在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③内在性,表现为素质以潜能的形式存在,只有在职业活动中才能显现出来;④整体性,表现为从业者各方面能力和品质的综合体现;⑤发展性,表现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二)物流预备技师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职业人士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职业素质的高低,良好的职业素质为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和持续动力。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的最核心目标之一就是职业素质的培养。

培养职业素质最直接的意义在于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职业素质中的职业道德属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范畴,其重要内涵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随着我国大众化职业院校以及技工院校的发展,超越学历与技能之外的劳动者职业素质问题逐渐为用人单位所关注。面对社会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只有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拥有较高的职业素质才能形成较强的竞争力。曾经有人针对企业对学生的质量要求做了一个排序,结果显示绝大部分企业优先考虑的是求职者的诚信、敬业、责任感、合作精神等职业素质,其次才会考虑求职者的工作经验、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这恰恰反映出了企业往往是把学生的人格修养和行为品质作为第一质量要求的。

1. 物流预备技师职业素质的构成内容

针对物流行业的特点,结合物流专业市场调研结果,物流预备技师职业素质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意识素质、质量意识素质、服务意识素质、安全意识素质、行为规范素质、创新发展素质等。(1)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的核心。有这样一种说法:有德有才是正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德无才是废品。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劳动者,培养物流预备技师的职业素质首先应从思想品德着手,在培养学生的直接上岗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素质,方能让他们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职业道德素质在职业实践中表现为思想品德的优劣、对待工作的态度等。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自强自律、讲诚信、守信用等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具体应包括:①能用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各种压力和挫折,为人忠诚,重承诺;②为公司保守机密,恪守岗位职责,具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③具有诚实守信的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④具有稳重踏实、乐观谦和的工作态度。(2)职业意识素质。

职业意识素质具体应包括:①对物流行业和物流职业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②工作认真负责,服从指挥;③能详细制订计划并付诸行动,具备对自我行为和计划进行分析、调整的能力;④能够充分理解和发挥团队作用,办事效率高,尽力为企业创造效益;⑤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提出改进意见;⑥能够对周边工作环境、工作氛围、企业文化等有清楚的认识,能进行自我优势分析,正确进行工作目标定位。(3)质量意识素质。

质量意识素质具体应包括:①能明确物流产品和物流管理的质量要求;②具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持续改进物流服务水平;③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按时完成工作任务;④具有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4)服务意识素质。

服务意识素质具体应包括:①能与客户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②能树立“自律、友善、快捷、准确”的服务理念;③能以客户为本,为客户提供高效的服务,做到让公司放心,让客户满意。(5)安全意识素质。

安全意识素质具体应包括:①具有人身安全意识;②具有产品安全意识;③具有工作环境安全意识。(6)行为规范素质。

职业行为规范包括职业人对工作、对企业、对老板、对同事、对客户、对自己等方面的行为规范。行为规范素质是物流预备技师在职业活动过程中,为了实现企业目标、维护企业利益、履行企业职责,而从思想认识到日常行为都应遵守的职业纪律。坚守该职业行为规范,就是职业人职业素质成熟的表现。行为规范是否恰当是学生初入职场最重要的个人名片,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反映其人格品性、能力和发展潜力,树立起优良的行为规范素质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物流预备技师应有的行为规范素质包括:①讲文明懂礼貌,注意仪表仪容,做到尊重他人、礼貌待人,使用文明用语;②维护企业整体形象,部门、上下级、员工之间相互尊重,密切配合,团结协作;③具备强烈的形象意识,从基本做起,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④遵纪守法,掌握与本职业务相关的法律知识,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⑤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自觉执行工作标准、作业规程和岗位规范;⑥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以权谋私,不损害客户利益和企业利益。(7)创新发展素质。

创新发展素质具体应包括:①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②具有科学系统的思维习惯,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③随着物流行业技术进步加快,能不断充实与更新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努力学习和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提高创新能力。

第三章 物流预备技师的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指导思想与教育理论引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所采取的培养途径以及在培养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组织方式和管理机制。201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根据《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57号)文件精神,明确提出技师学院可以直接面向社会招收高中、中职毕业生,通过学校学制教育,规模化、规范化培养和考核预备技师。目前,虽然部分条件成熟的技工院校已经开始培养物流预备技师,但是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培养模式,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研究与实践是技师学院当前的一项重点核心工作。深圳技师学院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全国首家培养物流预备技师试点院校,承担了学制式物流预备技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创新的历史责任。经过五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探索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功能模块教学为特色,以校企合作为平台,集教学、生产、科研于一体的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的成功模式。

第一节 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的学制

目前,全日制物流预备技师的培养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学制形式。

一、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

招收高中毕业生实施1+1.5+1.5学制,即学生在1年内修完中级工的课程和训练,经过考核获取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中级物流员,下同);再在接下来的1.5年内修完高级工的课程和训练,经过考核获取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助理物流师,下同);最后的1.5年则接受预备技师层次的教育,在毕业前依照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要求,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考试合格者获得物流预备技师证书。

二、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

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3+1.5+1.5学制,即学生在3年内修完文化基础课与中级工的课程和训练,经过考核获取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再在接下来的1.5年内修完高级工的课程和训练,经过考核获取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最后的1.5年则接受预备技师层次的教育,在毕业前依照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要求,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考试合格者获得物流预备技师证书。

除上述两种学制外,学校还可招收高中毕业且已获得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按学制阶段入学,让其完成最后1.5年的物流预备技师层次的教育。

物流预备技师毕业生经过至少两年的企业生产实践(工作业绩突出的可适当缩短)后,即可申报参加物流师综合评审和业绩评定,合格者按规定核发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证书。

第二节 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的教学体系

预备技师的培养任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培养任务迥然不同,物流预备技师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技师学院的教育必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体现以技术应用为主体的教学特色,加大教学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力度,形成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

一、教学设计以岗位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宗旨

物流预备技师的培养必须以就业岗位(群)的要求和物流师的职业标准为出发点。首先,要了解物流行业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本行业的设备和技术水平、先进的工艺流程和企业对物流师人才的要求等。其次,要认真分析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把培养目标分解细化,以便有选择性地确定该物流预备技师需要完成哪些具体的岗位工作。再次,要进行职业综合能力的分析与分解。物流预备技师的职业综合能力主要是指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操作难题及排除故障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等,同时,也要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开发职业功能模块式课程体系

要完成培养预备技师的任务,其关键在于建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适合预备技师培养目标的新课程体系。我们必须突出技能培养的特点,打破学科体系,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让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与工作任务相互渗透、整合,采用以工作过程引领全部的理论和技能的“一体化”培养模式。经过系统研究和论证,我们在专业教学上采用了职业功能模块式课程体系,其核心是以职业岗位技能的专项性和操作性为依据,将职业岗位技能划分为若干个专业模块,又将每个模块划分为几个小模块,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该专业所必备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技能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

三、开发预备技师项目课程教材,实施一体化教学

目前,大多数技工院校的教材是针对中级技工和高级技工的培养,不符合预备技师层次的要求,大学本科教材又偏重理论,因此开发适合培养技师的教材是做好技师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在教材开发中,我们按照技师培养特点,打破学科型教材的固定模式或原有框架,以典型企业的工作过程和主要工作任务为主线,将能够支持和说明技能点的知识内容筛选出来,进行重新组合和排列,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项目课程教材,以适应职业功能模块式课程体系的要求。现在我们已完成了包括《仓储与配送》、《运输业务操作与管理》、《快递业务操作》、《货代业务操作》、《采购业务操作与管理》等专业骨干课程项目课程教材的开发,做到了以工作任务引领课程进程,实现了理论、实际操作与工作任务有效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保证了预备技师课程教学更加符合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

四、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主体是教师,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很显然,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合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即学生是主体,由教师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专业技能训练

建设好校内实训项目是培养物流预备技师的必备条件。硬件是基础,必须得到充实完善。而实训项目的建设要尽可能与物流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要求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我们将物流预备技师技能训练项目分为单项课题训练和综合课题训练,单项课题包括“基于RFID的摘取式电子标签分拣系统”、“企业生产物流系统”、“快递管理系统”、“零售物流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管理系统”、“国际货代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等;综合课题包括“物联网物流供应链管理平台”、“物流经营管理沙盘系统”和“ERP物流信息系统”等。实训项目做到软硬件的集成使用,为实施一体化和项目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为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我们还成立了物流技能训练俱乐部,组织物流预备技师班学生参加各种物流职业竞赛,对开展技能训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强化企业实践教学

企业实践是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企业实践基地建设是实施企业实践教学的可靠保障。为此,我们不断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建立了8个校外专项实训基地和10家物流技师工作站,校外专项实训包括航空货运、仓储配送、电子商务、运输、快递等业务训练,以配合校内相关课程教学。企业技师工作站实行校企双导师工作制度,其组织形式是工学交替、顶岗实践、产学研结合,学生要在企业技师工作站进行一年以上的企业实践锻炼,在校企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轮岗实习、单项课题研究、综合课题研究、顶岗实践、企业项目研究报告等实践项目。借助于企业的综合实践,不仅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而且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第三节 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的师资配备

物流行业是一个对实践性要求很高的综合性行业,要实现预备技师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有符合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而且要有符合培养预备技师能力的师资队伍,这是实施课程、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以往技工学校的教师分为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理论课教师负责教授理论知识,实习指导教师负责传授操作技能。有些课程是先讲理论知识,再进行操作技能训练;有些课程是先进行实习操作技能训练,再讲授理论知识,无论是哪种培养方式,理论课和实习课都是完全分开进行的。这样的教学直接造成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脱节。职业功能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教学要求理论教学和操作技能训练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要求教师必须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又要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和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并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因此,培养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成为迫切需要。近几年,很多技师院校都着重加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引进企业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引进具有丰富物流企业相关岗位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充实教师队伍是解决预备技师培养师资紧缺的重要途径。以深圳技师学院为例,目前该校物流预备技师的专职教师均来自企业,具有较为资深的实际工作背景,平均实际工作年限达到五年以上。

二、强化“一体化”教学培训

开展系列的“一体化”和“职业活动导向”教学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以达到培养物流预备技师的教学能力。院校规定教师必须通过“一体化”和“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法的考核后才能上岗。

三、建立物流企业挂职与联系制度

要求每位教师与2~3家相对应的物流企业保持紧密联系,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调研、顶岗锻炼,提升技能水平,积累实践经验,并不断地将企业的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

四、积极推动教师身份的转型

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由主体变为主导。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以职业活动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以咨询顾问和教练的身份,按企业实际工作要求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以实现“从教师到教练的身份转变”。

五、鼓励教师参加行业和企业的专业活动

为了加强教师专业水平,深圳技师学院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快递行业协会、国家邮政管理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每位教师平均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物流行业的专题会议,以获取行业最前沿的科技咨询和发展动态,并先后参与完成了十多项行业和企业的科研项目,教师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和锻炼。

六、实行企业导师聘任制

聘请知名企业中富有实战经验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作为长期特聘教师,参与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的全过程,定期为学校提供专项训练和专题讲座,并承担学生在物流技师工作站实践项目的指导工作(如表3-1所示)。

实践证明,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做好物流预备技师培养工作的重要保障。表3-1 物流预备技师教学师资配备一览表

第四节 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的校企合作平台

企业作为用人单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物流预备技师能否满足其需求的最终评价者。因此,学校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与岗位要求,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修订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从而为企业输送更多合格的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可以说,物流预备技师人才的培养必须走校企合作路线。为此,我们在培养物流预备技师的工作中不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全方位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了校企的高度融合。对于如何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我们从工作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校企双方签署共同培养物流预备技师人才的战略合作协议

该协议以实现校企合作双赢为宗旨,其核心在于学校对物流预备技师人才的培养和企业发展对后备人才的需求紧密融合。学校与合作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为构建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的校企合作平台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成立“物流预备技师培养企业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

企业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对物流预备技师培养进行把关定向。从2007年第一届物流预备技师班招生以来,我们每年定期举办“企业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共同研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习指导、实训室建设、技师工作站建设和企业项目实践等专题,同时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与岗位要求,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修订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从而为企业输送合格的物流预备技师人才。表3-2 物流预备技师培养企业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名单

三、企业专家承担物流预备技师的教学活动

企业专家融入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教师培训、就业指导、企业项目实践等活动中,参与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的全过程,提高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定期与企业联合举办物流技能大赛

为了提高物流预备技师班学生的岗位技能,我们先后与广东邮政管理局联合举办了广东省快递行业技能竞赛,与TNT联合举办了国际快件业务技能竞赛、与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海关监管仓联合举办了物流仓储配送技能竞赛、与中教畅享联合举办了物流经营管理技能竞赛,学生与企业员工同台竞技,大大提升了训练技能的积极性。岗位技能竞赛活动在促使学生技能达到企业岗位要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校企共建物流预备技师企业实践基地

企业实践基地建设是校企合作的重点工作,也是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的核心工作。物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企业实践基地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种企业实践基地类型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校外企业实习基地。作为校内实训教学的重要补充,其通常被用于院校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阶段的企业实践,在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实况、提高学生对相关岗位的适应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们培养高级工的过去几年时间里,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我们与8家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见表3-3)。表3-3 物流预备技师培养校外实训基地

第二种企业实践基地类型是企业技师工作站。企业技师工作站是根据物流预备技师的培养要求而设立的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系统性企业实践平台。物流预备技师培养与其他类型物流人才的培养不同,其特殊性在于,在培养物流预备技师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必须积累相当的工作经验和必备的岗位技能,这就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做好企业技师工作站工作,我们走访了21家与我们有长期校企合作关系的物流企业,深入开展调研,并在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了“物流预备技师培养及技师工作站建设研讨会”,会议邀请了世界五百强企业沃尔玛、全球最大快递企业国内快递巨头顺丰速运、国内著名的制造企业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二十多家企业的代表来参加。会议代表就物流技师工作站的功能、技师工作站应具备的条件、技师工作站的组织与管理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成果丰硕。如今,我院已先后与深圳华强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华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深圳均辉华惠国际货递有限公司、深圳递四方速递有限公司、UPS、深圳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深圳海格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中外运广东分公司、深圳顺捷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建立了物流技师工作站,并创新性地实施了校企双导师制,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完成学生在企业物流技师工作站实践项目的指导工作。两届物流预备技师班的培养实践证明,企业技师工作站的有效运作,加速了物流预备技师的培养进程。

六、建立企业奖学金制度

在学校建立企业奖学金制度,不仅是校企深度合作的成果,而且是企业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认可。企业奖学金制度可激励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技能,同时还可帮助企业发现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目前,在物流预备技师班设立的企业奖学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设立的优秀学生奖学金,以“周大福企业奖学金”为例,奖学金每年评比一次,每次共评出优秀学生30名,每人奖励5 000元,奖金总计15万元。更重要的是,奖学金的评定完全按企业的考核指标进行,考核指标中不仅仅包括学习成绩,还包括大量的企业所需的职业素质,这为学生的在校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另外一种企业奖学金是以助学金形式设立的,从学生进入企业技师工作站实践开始,全部学生均享受企业助学金,每月助学金由基本生活补贴1 200元加奖金构成,奖金额度主要由学生在企业的工作表现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而定,平均每人奖金额可达到1 600元/月,助学金总额为2 800元/月。助学金的设立调动了学生在企业技师工作站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企业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设立增强了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的招生吸引力,随着报考人数的逐年增多,其招生录取分数也在不断提高。高质量的生源对提升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的质量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五节 物流预备技师培养模式的特点

通过前面的分析,物流预备技师培养模式可简单概括为:它是技师学院通过全日制教育途径,以物流师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物流师岗位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项目课程教学为主要方法,具备双师型教师队伍,强调企业实践过程的物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体系。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建立职业功能模块教学体系

建立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现代职教课程体系,即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培养定位,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新体系以物流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活动载体,以包括“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典型产品(物流服务)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以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来进行课程实施。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并承担着技能训练教练这一角色的任务,从而实现了理论、实训与工作任务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二、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平台

学校培养预备技师,意味着学校是培养工作的主体,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这并不代表学校是预备技师培养的唯一决策者。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教学评价等环节的设置必须与企业的工作任务和要求相对应,要由校企双方共同研究与实施,尤其要强化校企双方在物流预备技师企业实践环节上的合作,共建企业技师工作站,为物流预备技师的培养构建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系统性企业实践平台,以保障预备技师的培养质量。

三、建立工学结合的培养路径

工学结合是指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学校教育和企业真实工作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将其贯穿培养全过程。学生要获得岗位工作能力,就必须要到企业完成真实岗位的工作任务和技术攻关项目,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中提升工作能力。让学生在企业以“职业人”的身份学习岗位技能、职业素养和企业文化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学校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实行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生产工作流程,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建立一支实施“双导师制”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培养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必须以“双师型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质量。目前,很多学校培养技师最大的难点就是能满足技师培养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奇缺。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引入企业专家以充实教师队伍。校企“双导师制”是保证学生在学校和企业都能得到及时有效指导的有效措施。校方导师从本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中选择,企业导师则从企业一线的优秀技术骨干中选择。与其他导师不同的是,这些来自生产一线的导师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在真实的工作现场进行授课,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可以从企业导师的言传身教中学到相关的职业素养、企业文化、行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实践证明,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相结合的双导师队伍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有力保证。

五、建立物流预备技师培养考核机制

物流预备技师培养考核是提升物流预备技师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强调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的实用性,物流预备技师的培养实行校企双考核机制,考核的基础是《国家物流师职业标准》,校内教学采用项目课程考核方法,考核以项目成果、项目完成过程结合职业素养为依据进行;在企业技师工作站培养阶段,则结合生产岗位标准,根据工作业绩、工作表现、关键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行评价,评价主体既有学校又有企业,实行校企双评价考核,以企业评价考核为主,使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的人才能真正满足企业的需要。

第四章 物流预备技师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物流预备技师教学体系是实现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和主要环节。它包括物流预备技师教学课程的设置、项目课程的开发、项目课程教材的编写、课程教学的实施、实训系统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技能俱乐部及技能竞赛的组织、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国家对物流预备技师职业技能的鉴定与考核等内容。本章以深圳技师学院物流预备技师教学体系为例,分七小节对其构建程序和主要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节 教学课程设置

物流预备技师教学课程是以实现物流预备技师的培养目标为前提,以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以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物流预备技师培养质量为目的而设置的。按物流员、助理物流师、物流预备技师三个阶段的不同,教学课程由商务职业基础课程、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物流细分专业方向课程、物流专业选修课程四个模块组成。为了体现物流预备技师职业综合能力的要求,教学课程的设置采取了融合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模块化教学课程,突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并合理安排了校内实训与企业项目实践的相关课程。

一、物流预备技师教学课程的设置

(一)课程设置的依据

物流预备技师课程设置首先要确定物流预备技师的培养目标。要以物流预备技师的国家职业资格定位标准为依据,确定物流预备技师的培养目标为:面向物流企业,培养既具有丰富的物流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物流业务操作技能和基层业务管理职业能力,又具有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综合型高技能人才。

在满足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根据课程设置的技术性、实践性和先进性要求,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合理选择所需开设的课程以及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和教学所需的课时。课程内容的前后衔接要符合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的逻辑顺序与规律。同时,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积极进行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结合区域物流行业的特点,按岗位要求进行物流预备技师职业能力综合分析以科学设置课程。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运用,课程教学内容要与物流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最前沿的理论水平、最新的业务发展趋势和岗位能力要求保持一致。(二)课程设置的模块结构体系

科学构建物流预备技师教学课程结构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过去一段时间,很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着“重理论,轻实操”或“轻理论,重实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要求有很大差距。因此课程设置必须以满足培养物流预备技师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我们根据物流职业发展的要求提出“宽基础、活模块、大专业、细分化”的课程构建理念,构建了商务职业基础课程模块、物流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物流细分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物流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形成了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的课程体系结构,具体包括以下四部分。

1. 商务职业基础课程模块

物流预备技师属商务职业范畴,必须具备商务职业的基础能力,因此深圳技师学院开设了商务职业基础课程。商务职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原则是突出应用性,为专业服务。这些课程包括经济学基础、应用统计、电子商务、会计实务、商务礼仪、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商务英语、实用商务文书写作、通用管理能力等。商务职业基础课程模块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商务职业方面的综合专业能力和素质,从而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物流专业核心课程模块

包括物流管理基础、物流装备与技术、仓储与配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运输业务操作与管理、物流信息系统、国际贸易与单证、采购业务操作等,其设置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物流关键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为学生以后进行相关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及职业发展和升迁提供良好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基础。

3. 物流细分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按物流行业特点,深圳技师学院将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细分流、国际快递和商业物流三个方向,相对应的课程包括:国际物流方向的港口操作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国际物流企业工作项目运作;国际快递方向的快递操作实务、快递业务管理、快递物流企业工作项目运作;商业物流方向的零售物流管理、物流客户服务、商业物流企业工作项目运作等。课程设置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目标企业岗位要求的有效对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际物

4. 物流专业选修课程模块

物流专业选修课程包括现代经济地理、现代物流行业分析、物流设计、物流行业基层主管、物流创业指导等。课程设置目的是以物流预备技师的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从而根据就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构建多方向的课程模块。方案(三)课程教学计划编制

深圳技师学院的物流预备技师课程教学计划是在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按照“模块化、学分制管理、分阶段培养”的课程管理原则进行编制的。

1. 学分制管理

在物流预备技师四个模块课程的基础之上,根据学分制管理原则将课程分为三大类:(1)必修课: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将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相关课程列入必修课模块。(2)限定选修课: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范围和特点,开设限定选修课程,把文化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与本专业有密切联系的边缘学科知识、基础的科学训练及工程设计等作为限定选修课内容。要求每个学生在指定的范围内选修其中的若干课程。(3)任选课:在教师或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和技能的需要或个人兴趣选修课程。这类课程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扩大学生知识面为主。任选课分专业任选课和公共任选课,每个学生必须按教学计划要求修得规定的学分。

在课程管理上,必修课学分不能与限定选修课学分互换,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学分可以代替任选课学分,任选课学分不能代替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学分。

2. 分阶段培养

根据物流预备技师全日制高中起点的四年制的学制安排,深圳技师学院将物流预备技师培养分为三个阶段,采用“1+1.5+1.5”模式,即高中起点学生入校后第1年(在校第一、二学期)在校内完成中级工的培养要求,学习物流员阶段的相应课程,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取得中级物流员职业资格证;随后的1.5年(在校第三、四、五学期)在校接受高级工的培养,学习助理物流师阶段对应的课程,在第五学期结束前取得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证;在校的最后1.5年(在校第六、七、八学期)以在企业技师工作站进行项目实践学习为主,业余时间返校上课,进行物流预备技师职业技能的综合培养,第八学期结束前经考核合格后取得物流预备技师职业资格证。

商务职业基础课程大多数被安排在物流员培养阶段,少数课程被安排在助理物流师培养阶段;物流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教学安排的原则是与工作项目相匹配,根据其工作任务课程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地分布于物流员、助理物流师和物流预备技师培养阶段;专业方向课程及综合实践课程主要安排在物流预备技师培养阶段。

物流员培养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熟知基本的物流业务环节以及培养他们的操作技能,要求学生必须通过物流员职业资格考试,并且能胜任物流员工作,以实现中级工的培养目标;助理物流师培养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物流业务操作、销售、客服等专业技能,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学生必须通过高级工职业资格考试,并能胜任高级工的工作,实现高级工的培养目标;物流预备技师培养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物流业务管理技能,要求学生必须通过物流预备技师职业资格考试,并且能胜任物流预备技师的岗位工作,实现物流预备技师的培养目标。下面我们以四年制物流预备技师班(物流员阶段)教学进程表为例(如表4-1所示)来说明深圳技师学院物流预备技师课程教学计划的安排。表4-1 四年制物流预备技师班(物流员阶段)教学进程表注:任选课未列入教学进程表。(四)课程建设突出一体化项目课程

过去的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往往是分离的,或者虽然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但也经常与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及岗位工作任务相分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企业实际工作要求差距较大。因此,在流预备技师培养的课程教学设置上应大力推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程改革。项目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将以知识为导向的传统课程模式转为以典型产品或服务的项目为课程设计逻辑主线、让学生完成完整工作程的新型课程模式。项目课程模式非常适合物流预备技师培养要求,前,深圳技师学院物流预备技师班的主干专业课已全部完成了项目课程开发工作,实现了项目课程教学。

在项目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物流预备技师培养专业场调查,并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形成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课为主体的专业教学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课程材开发。在教材开发上,打破了原有教材中的传统学科体系模式或框架以企业中典型的工作项目过程和主要工作任务为主线,注重技能点的训与掌握,形成一套独特的项目课程教材。在教学中,每门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一个或多个典型工作任务项目,每个工作任务项目下又按完成项目顺序设置多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都与相应的知识点、技能操作点和职素养要求相对应。在课程的实施方面,强化了“双师型”的师资队伍设,确保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教学资源上,对原有的专业实室进行改造,以达到实施项目课程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评价上,按企业相关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对项目课程改革实践进行检验。以工作任务引课程的进程,实现了理论、实操与工作任务有效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保证了物流预备技师校内课程教学更符合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五)课程设置充分注重校企合作专家意见

作为用人单位,企业对于学校培养出来的物流预备技师是否能满足其需求拥有充分的发言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物流预备技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校企共同教育的结果。因此,学校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与岗位要求,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修订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从而为企业输送更多合格的高技能物流人才。

深圳技师学院物流预备技师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非常注重与企业的合作,坚定不移地将校企合作作为培养物流预备技师的必由之路。学校聘请知名物流企业的专家组成“物流预备技师培养企业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将校企合作贯穿于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的整个教学组织过程,从专业市场调研、职业能力分析、培养目标确定、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订、教学内容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安排与实施到教学评价与考核以及学生到技师工作站进行企业项目实践和最终到企业就业的全过程,都必须坚持企业专家的参与,以使教学工作始终与行业发展最前沿保持一致,与企业的用人要求保持一致。校企双方共同研究与实施物流预备技师的培养,以保障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的教学质量,从而保证物流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物流预备技师课程设置教学分析

物流预备技师教学课程必须根据其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设置。在校企专家进行专题研讨的基础上,我们对各培养阶段职业能力、教学目标和对应课程的分析如下(如表4-2、4-3、4-4所示)。(一)中级工(物流员)阶段表4-2 物流员职业能力与课程对接分析(二)高级工(助理物流师)阶段表4-3 助理物流师职业能力与课程对接分析(三)物流预备技师阶段表4-4 物流预备技师职业能力与课程对接分析

三、物流预备技师专业主干课程

主干课程是教学课程体系中的基石和灵魂。主干课程是为实现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目标及达到知识和能力结构目标而必须开设的主要课程,它对物流预备技师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关键作用。如果主干课程的确立及定位模糊、混乱、随意的话,那么整个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的课程就会呈现出混乱、零散、难成体系的局面。

深圳技师学院自2007年9月第一届物流预备技师班招生以来,非常注重主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通过准确地定位、严谨地筛选、不断地优化,结合企业岗位需求,现已构建出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的主干课程体系,具体课程介绍如下。(一)物流装备操作

物流装备操作课程主要包括仓储作业规划与设计、仓储机械设备现场作业、装卸搬运设备选用及操作、集装器具选用及集装操作、物流流通加工包装、分拣操作、物流信息系统操作等教学项目,目的是培养学生操作仓储作业机械、信息处理装备、包装及分拣装备等能力,使学生能胜任仓管员等岗位的工作。(二)运输业务操作及管理

运输业务操作及管理课程主要包括运输方式选择,运输线路确定,物流运输优化方案设计,整车、零担、集装箱、特殊货物运输业务操作及管理等教学项目,目的是培养学生确定运输路线,设计运输方案,实施整车、零担、集装箱、特殊货物运输业务操作等能力,使学生能胜任运输调度员、运输单证员等岗位的工作。(三)采购操作及管理

采购操作及管理课程主要包括实施采购计划、供应商信息收集、客户合同分类管理、定期跟进公司的采购业务、跟踪货物的运输过程等教学项目,目的是培养学生制订和实施采购计划、供应商选择、采购跟单、库存控制等业务操作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胜任采购员、跟单员等岗位的工作。(四)仓储与配送作业

仓储与配送作业课程主要包括仓储作业管理、仓储技术作业、配送中心及其作业管理、配送运输等教学项目,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仓储和配送业务操作能力与管理能力,使学生能胜任仓管员、调度员等岗位的工作。(五)企业物流业务操作及管理

企业物流业务操作及管理课程主要包括供应物流操作、生产物流管理、销售及回收物流操作等教学项目,目的是培养学生供应物流操作及管理、生产物流全过程控制、JIT及看板生产、销售物流业务操作及管理等业务能力,使学生能胜任采购、仓管、物流计划员等岗位的工作。(六)港口物流业务操作与管理

港口物流业务操作与管理课程主要包括集装箱码头调度业务、集装箱码头理货业务、散杂货码头调度业务、散杂货码头理货业务等教学项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港口物流业务操作及管理技能,使学生能胜任港口理货员、调度员等工作岗位。(七)货代业务运作

货代业务运作课程主要包括海运货代、陆运货代、空运货代、多式联运等教学项目,目的是培养学生货代的基本业务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使学生能胜任货代企业业务员、操作员、单证员等工作岗位。(八)物流信息系统操作

物流信息系统操作课程主要包括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系统设计、物流系统实施、物流商务经营、分布式物流系统、订货销售型物流系统、JIT/VMI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教学项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物流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使学生能胜任单证制作员、客服人员等工作岗位。(九)快递业务操作

快递业务操作课程主要包括接单服务操作、查询服务操作、收取服务操作、派送服务操作、地面作业、口岸作业和进出口操作等教学项目,目的是培养学生快递的基本业务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使学生能胜任快件服务员、派送员等工作岗位。(十)物流企业运营综合实训

物流企业运营综合实训课程以物流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系统为载体,通过模拟真实环境中的角色,使学生了解物流各个环节的操作与管理,掌握管理物流信息的基本流程,了解各物流经营管理岗位上所需要的技能,掌握物流设备的基本原理与操作;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深化学生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物流管理水平和操作能力;通过模拟物流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主要物流环节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物流管理的分析、决策以及执行能力,提高学生对物流企业经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